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熱】國小音樂教學設計

設計2.84W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音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國小音樂教學設計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1﹑唱:《秋天紅豔豔》

2﹑動:音樂遊戲《誇秋天》

教學目標:

1﹑聲情並茂地演唱《秋天紅豔豔》,感受秋天的美.

2﹑通過音樂遊戲的活動,嘗試創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

用舒展優美的情緒唱歌.

教學難點:

音樂遊戲中各聲部之間要求節奏準確,聲音和諧.

教學用具:

鋼琴,錄音機,磁帶,圖片

教學過程:

(一)說一說

1﹑師:秋天,紅楓葉象火一樣紅豔豔的,漫山遍野,美麗極了!同學們,你們見過這樣的情景嗎?你們知道紅楓葉長在哪裏嗎?

2﹑學生各抒己見。

3﹑師:大家說的真不錯,今天我們就要來學唱一首日本歌曲《秋天紅豔豔》。

4﹑出示圖片,觀賞歌詞描繪的景色。

(二)唱一唱

1﹑教師聲情並茂地範唱

2﹑節奏練習:弱起小節,用加連線的方法來練習

3﹑跟琴輕聲唱譜

4﹑朗讀歌詞

5﹑聽唱法學唱歌詞

6﹑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選擇最佳的情緒來演唱這首歌

7﹑聽範唱錄音

8﹑練習用舒展優美的情緒來唱歌

(三)動一動

1﹑按照節奏來讀一讀第二聲部

2﹑分組討論,創編第一聲部的歌詞,選擇好的,大家按照節奏讀一讀

3﹑師生一起創編第三聲部的歌詞,並唱一唱

4﹑分成三個聲部,先進行兩個聲部的配合練習,再進行三個聲部的配合練習

(四)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唱了日本歌曲,瞭解了日本的秋天,看來大自然的秋天確實太美了!課後,同學不妨再去了解收集一下別的表現秋天的音樂作品。

教學反思:

《秋天紅豔豔》是一首舒展優美的日本歌曲,二段體結構,曲調清新而富有活力。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安排了三個內容:聽《採山謠》、節奏遊戲《誇秋天》以及歌曲《秋天紅豔豔》。我把教學的切入點放在了分辨樂曲歡快活潑和舒展優美兩種不同的演唱方法上,並將之貫穿於整堂課中。首先是欣賞《採山謠》,分辨樂曲的這兩種不同的演唱方法,瞭解A+B+A′的三段體結構,聽賞的同時穿插了音樂遊戲《誇秋天》。歌曲教學時,同樣先請學生體會不同的演唱方法,然後再展開教學。教學過程還是比較流暢的。

當然不可避免的,在教學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首先,教學內容安排得有些太滿了,以至於有些沒來得及完成。《採山謠》這首歌曲本身比較長,聽一遍就要三四分鐘,我已經儘量少聽,只是完整和分段聽了兩遍,還是顯得時間用的比較多。第二,在歌曲教學這一環節中,感覺教學方法的使用上單調了一些,在難點兩拍半的長音的演唱上,我只是簡單地指導學生劃了一下拍子就過了,雖然學生後來唱的問題不大,但感覺總是不夠紮實,可能在指導上還應該想一想更好的辦法,比如通過一些肢體動作等來幫助一下,可能會更好。第三,本來我在教學環節中安排了在歌曲唱完後,進行一個簡單的'雙聲部練習,可由於第一個原因,這一環節就沒有上。這樣就使整個的教學流程缺少了一個前後呼應,因爲前面的節奏遊戲《誇秋天》就是一個雙聲部的練習,也算是爲了後面歌曲中雙聲部的演繹做個鋪墊。由於這個環節沒上,節奏遊戲就顯得有些突兀,好象沒有什麼必要了。課後,我仔細想了一下,覺得自己還是不夠靈活,有些唯教材。《誇秋天》中用到的節奏是後十六分音符,而在歌曲中出現的是切分節奏,如果我把《誇秋天》中的後十六分音符改成切分節奏來練,那麼不管後面歌曲中雙聲部的環節上不上,它都能起到爲歌曲教學服務的作用了。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欣賞彈撥樂合奏《塔吉克的節日》和中阮獨奏《火把節之夜》。

教學目標:

1、繼續培養良好的傾聽音樂的習慣,能隨音樂展開豐富的想象。

2、初步瞭解塔克族及該民族樂器常用的民族樂器鷹笛和手鼓,瞭解火把節的概況和民族樂器的中阮。

3、學習演奏手鼓,爲樂曲伴奏。

教學過程:

1、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表現傣族潑水節歡快情景的歌曲《快樂的.潑水節》,今天我們要到傣族的山鄉去“旅遊”,參加他們的火把節。現在我們先來欣賞中阮獨奏《火把節之夜》。

2、欣賞中阮獨奏《火把節之夜》

提出要求:同學們已經到了四年級了,今後欣賞的樂曲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好聽,器樂曲沒有歌詞,該怎樣欣賞呢,首先能跟着哼唱幾遍,以後有一聽到這個主題就能說出這樂曲的曲名和作者,這也是我們欣賞音樂的重要目標之一。再者,聽音樂時要根據樂曲的標題展開聯想和相象,想象越豐富,你對樂曲的理解就越深,對“對音樂語言”就越熟悉。最後,還要注意樂器的音色。

(1)初聽樂曲。隨教師學唱主題A,要求能初步記住。

(2)復聽主題A。

(3)復聽全曲,要求學生充分展開聯想和想象。

(4)完成課本上的作業:爲A、B兩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語。

3、欣賞彈撥樂合奏《塔吉克的節日》

(1)簡介塔克族及鷹笛、手鼓。

(2)初聽樂曲。

(3)隨教師學唱主題,要求能初步記住,邊用“”的節奏型爲這一主題伴奏。

(4)學習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學生持手鼓實踐,部分學生模仿擊手鼓的動作。

(5)教師奏主題音樂,學生用手鼓伴奏。

(6)復聽樂曲。

4、小結:

教學反思:

學生能專心投入的欣賞音樂,學習用手鼓的爲音樂伴奏。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是人教版三年級第二學期的一首歌曲,歌曲結構爲兩段體,2/4拍,曲調優美深情,以學生的角度歌頌了老師的辛勤奉獻的品質,深切地表達了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

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讓學生深切感受在老師精心培育下他們茁壯成長,從而培養他們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能以崇敬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蘊含的愛師情懷,能從內心體會對老師的尊敬及愛戴之情。

教具:

多媒體,鋼琴,笛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結合孩子好奇的心理特徵,我運用故事導入:從孩子們身邊的故事入手,在多媒體畫面和《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的音樂中,講述一個非常調皮,經常跟老師作對的學生小紅的故事,講到有一次當小紅經過老師窗前,看到老師在辛勤地批改作業的情景,後來到底怎樣呢?

生:學生小組討論。

師:利用孩子們的好奇心,引領孩子們打開課本,學習這一首歌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引領孩子們打開課本)

二、培養學生對音樂情緒的理解。

師:在學習這一課之前,老師想考考同學們,看看同學們誰的聽力厲害,能分辨出老師演奏的歌曲片段是怎樣的音樂情緒?(教師演奏笛子片段《揚鞭催馬運糧忙》和《牧羊曲》。)

生:根據老師給出的答案進行搶答.(歡快的,強烈的,抒情,深情的。)

三、感受音樂情緒,學唱歌曲。

師:在剛纔學生對音樂情緒的理解基礎上,播放歌曲,讓學生認真聆聽,提出問題: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啊?力度怎樣的啊?,歌曲可分幾段?

生:深情的。柔和的

師:點評。

師:好的,下面請同學們跟着教師按節拍朗讀歌詞(分組讀)

師:指出比較難的節奏,多讀幾遍。

師:在熟悉節奏的基礎上,播放音樂,鼓勵學生輕輕跟着哼唱

生:打着節奏,輕輕跟唱。(由於旋律比較簡單,很多同學都已經基本會跟着唱了。)

師:爲保護學生的嗓子,老師先帶學生們練練聲,爲避免枯燥的練聲方法:老師用各種動物的叫聲來引導學生練聲。(如大象“嗯,嗯,嗯.嗯。“小羊咩,咩。咩,咩。”)

生:興趣高漲地練起來。

師:在此時,教師彈奏歌曲,鼓勵學生跟着老師深情地用“嗯”哼唱。

四、學生互動:

師:好,同學們都已經基本上會唱了,那讓我們來分組唱,輪唱,領唱,合唱,好嗎?

(培養學生們的協作能力。)

五、情感交流。

讓學生髮揮想像:小紅看到老師如此辛勤地爲同學們改作業,內心會怎樣想呢?她會怎樣做呢?

如果你們是小紅,你們又會怎樣做呢?鼓勵同學們都用筆寫出自己的想法,寫出想對老師說的話。讓同學從心底體會流露出對老師的感情。)

六、最後,播放音樂。讓在學生深情的歌聲中結束課堂。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教學目標

1、用自豪、敬佩的情緒演唱歌曲,表達對媽媽的無限愛意。

2、能唱準跨小節的切分音;在聽賞音樂時,能感覺到音樂要素的變化,並能就音樂要素變化而引起樂曲情緒、風格的變化形成初步的理性認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詢問學生是否知道媽媽的生日,是否知道媽媽的工作,媽媽的每一天是怎樣度過的。

二、學唱歌曲《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1、聆聽歌曲範唱,感受媽媽的辛苦與不容易,感受媽媽對孩子的愛。

2、再聽歌曲,聽出歌曲中相同的.段落。

3、學唱歌曲

(1)歌曲中前後相同部分用試唱的方法,中間部分用聽唱的方法學習。

(2)注意引導學生唱好跨小節的切分音,唱準含有休止符的節奏。

4、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音樂活動:採集與分享

(1)媽媽爲了我們這麼辛苦,我們能爲媽媽做些什麼呢?

(2)課後或者媽媽生日的時候,爲媽媽獻上深情的歌曲。

6、鞏固歌曲演唱。

(1)現在就請同學們爲媽媽獻上一首歌曲,相信媽媽一定能感受到我們的信息。(齊唱歌曲)

(2)請同學們相互討論還能用怎樣的形式來表現歌曲?

(3)我的創造:在色塊初設計合適的動作或節奏型,爲歌曲伴奏。

三、聽賞歌曲《媽媽的紅頭巾》

1、仔細聆聽歌曲,聽出歌曲內容,說說歌曲表達的真正含義。

2、再聽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風格,並請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說說歌曲中哪些音樂要素決定了歌曲的情緒和風格。

3、 完整聽賞歌曲,並隨錄音輕輕哼唱。

四、音樂活動:露一手

1、我們的媽媽時刻地關心、照料着我們,我們的祖國也像媽媽一樣時刻注視着我們的成長。……(教師引語)

2、朗誦抒情短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

3、爲短文配樂,教師說明音樂可以是本單元中的,也可以是以前音樂課上聆聽過的,還可以是學生自己的藏品。

4、除了讓大家感覺音樂與文章是否在情緒上相吻合以外,還可以請學生適當闡述、交流選擇樂曲的理由。

五、課堂小結。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5

由於開課時創造性地將學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學生聽新聞,論新聞,使學生有較強的期待心理,學習興趣陡增。

一、課中,趣正濃

巧設情境,讓學生以“小探長查案”爲主線學習探究,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而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充分地激發出來,整個課堂高潮迭起,精彩紛呈。課堂精彩哪裏來?學生精彩哪裏來?我覺得巧妙的教學設計、對學生的充分尊重、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出彩”的重要原因。

千法萬法,讀是萬法之大法。創設多種語境趣味讀文,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如何指導學生讀好書,讓他們愛讀書呢?在教學中從“讀”出發,把讀貫穿教學全過程。本節課的教學中,有讓學生理直氣壯地讀: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有讓學生讀出句子的畫面,如: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還有讓學生帶上表情讀第九自然段。並針對學生的表現恰到好處地點撥、指導,喚醒的是學生潛在的激情與能力

我們應當從學會只是轉向教會方法,重視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紮實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注意聽、說、讀、寫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俗話說:“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教學中設計的論壇答記者問,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越大,他們興趣盎然,各抒己見。在這樣的情況下,像“杯弓蛇影、談虎色變、聞風喪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之類的詞語也能隨口說出,也就不足爲奇了。

二、課盡,趣猶存

最後在學生暢談學文文的感受後進行小結頒獎,與課的開頭相呼應,既評價了學生又總結了全課,還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真是一舉三得!

篇二:驚弓之鳥教學反思《驚弓之鳥》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飛過的.一隻大雁掉下來的事。

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段,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指名朗讀這段話,看看這一自然段更羸說了幾句話?

2、用“﹏﹏”劃出重點的詞句。

3、其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和聽到的?

聯繫前文中“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一句想一想,句中只有一個“鳴”,更羸怎麼知道它的聲音很悲慘?引導學生結合大雁的生活習性進而體會出更贏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4、第二句還是說更羸看到和聽到的嗎?爲什麼?(小小組討論)

(1)交流,引導學生認識到這是在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結合句子意思理解“癒合”和生孤單失羣”的意思。

(2)讀了這個句子,你發現了什麼?(同桌交流)

(3)出示練習“大雁飛得慢,因();叫得悲慘,因爲()。”讓學生用這種句式來說一說強調原話,以加深對這一內容的理解。

說說哪些是觀察到的,哪些是經過分析得出的?

(4)再讀這句話,現在你又讀懂了什麼?

引導學生在深入理解這兩句的基礎上,認識到任何分析、推測都是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的,使學生懂得更贏根據看到的、聽到現象進行了分析,得出“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的判斷。

5、小小組重點討論:更羸又是怎樣進一步分析的呢?

出示訓練題目:“大雁拼命往高處飛,因()掉了下來,因爲()。”學生獨立思考、分析,交流。

6、說到底這隻大雁不是射下來的,而是被更羸用弓弦聲――嚇下來的。所以我們要繼續推理探究一個問題:爲什麼這隻受過箭傷的大雁聽到弦響,心裏會如此的害怕?

7、分小小組研究、交流;

可提示:這隻受過箭傷的大雁前一次聽到弦響與它受到箭傷什麼關係?

8、師小結:大雁前一次聽到弦響之後,離弦而出的箭就射中了它,害得它孤單失羣、受盡痛苦;而這次它又遇到了相類似的情況(板書:遇到類似情況)――弦又響了,以爲又會被箭射中,所以心裏會如此的害怕,拼命往上飛,結果傷口裂開掉了下來,成了一隻驚弓之鳥。(板書:驚弓之鳥)

109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有沒有像這種“驚弓之鳥”的現象?

心理學》告訴我們,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這兩個分析推理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這樣,把能力的訓練落在了實處。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我教得收放自如,學生學得很有興趣,課堂氣氛活躍題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注意給學生創設一個大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實而活。對於學生讀書的指導還要多下些功夫,特別是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培養。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6

課題:白樺林好地方

課型方式:平臺互動式

備課方式:板塊結構-I

目標

1、感受音樂特點,完整演唱歌曲。

2、掌握(重音記號)的唱法,並編創讚美自己家鄉的歌詞唱一唱。

一、創設情境、善於發現。

學生通過音樂律動、拍擊節奏,感受音樂特點。

二、掌握關健項、完整演唱歌曲

聽歌曲找出難點,完整演唱歌曲。

三、創編歌詞、表演歌曲。

構建標準性平臺一:

1-1、聽《白樺林好地方》音樂跟老師律動,初步感受歌曲。

1-2、聲音的強弱:以掌聲爲例,不同力度的掌聲可以表達不同的心情。

1-3、從身邊發現,還有沒有有趣的聲音:引導學生用身體和凳子拍出節奏。

1-4、單元組交互創編節奏,用凳子演奏爲歌曲伴奏,感受音樂特點。

2-1、教師拍出難點節奏“XXXXX|XXXXX……”,學生聽歌曲找出難點樂句,教師講述襯詞的`作用。

2-2、學生通過學唱難點樂句體驗重音記號的唱法與作用。

2-3、教師範唱整首歌曲,學生再次感受。

2-4、看歌譜跟琴視唱,強調帶f、p記號樂句的唱法

2-5、師生接唱歌曲。

2-6、學生完整演唱歌曲。

構建標準性平臺二:

3-1、教師示範作詞方法,激發學生創作慾望。

3-2、單元組合作爲歌曲創編歌詞並寫在大卡上。

3-3、分單元組展示。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 能積極參與戶外音樂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2. 能學會演唱歌曲《小樹快長高》,並用充滿童趣、天真的動作進行歌表演。

3. 能爲虛線畫添色填畫,表現歌曲的情境。

教學重點:

1.學習用輕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

2.參與《綠色之歌》的藝術實踐活動。

教學難點:結合歌唱音形象,讓學生體驗和表現歌曲。

教 具:錄音機、磁帶、小樹、小馬和小星星頭飾、畫板、彩筆、手風箏。

教學過程:

導 入:帶領學生找朋友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到美麗的`小花園,請大家幫助小精靈找一找美麗的春天吧!(學生在設計的場景:小花園、小樹林、小草坪裏尋找。)

師:小朋友,你們都找到了什麼?(讓學生自由地暢談春天)

請大家在熟悉的歌曲〈嘀哩 嘀哩〉中用最美麗的動作與表情表現春天。

師:小朋友,你們的表演引來了小鳥,引來了美麗的春天,小樹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瞧!它們正向你們示意、爲你們唱歌呢!

1. 教師範唱(隨老師的琴聲用“沙”,“哩”,“啦”,“嘰”等跟唱歌曲的旋律)。

2. 歌詞朗讀(跟老師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3. 教師再唱一遍歌曲。

4. 師生同唱歌曲。

歌曲表現

師:小精靈聽到你們的歌聲,非常高興,它也來到了小樹的身邊,輕輕地撫摸着一棵棵小樹,盼望着它快快長高。小朋友,你們聽,它是怎樣唱的。(放錄音《小樹快長高》)

師:想不想跟小精靈比一比,看誰唱得更好!

(教師把學生的歌聲錄下來,然後讓大家一起來評價,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

音樂活動

同學們,現在有一個地方,因爲人們不懂愛惜樹木,亂砍亂閥,整樹林都光禿禿的,讓我們一起來把綠色還給它們吧(邊聽歌曲〈綠色小兵〉邊給書本上的圖畫添上顏色)

小 結:同學們你們今天做了綠色小兵,保護了環境,希望你們以後都能這樣,做一個愛護樹木的好公民。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瞭解我國民族音樂在世界上的地位,從而產生學習民歌的興趣和繼續瞭解的願望。

2、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欣賞音樂,由此初步探索中國南北民歌的風格差異,同時在感受和體會歌曲情感的基礎上嘗試創作,體會創作帶來的喜悅。

3、感受和發現江蘇民歌的特點並嘗試用柔美的音色、悠長的氣息演唱江蘇民歌《茉莉花》。

二、教學策略:

1、通過聞“花”、看“花”、聽“花”、唱“花”、表演“花”循序漸進地瞭解茉莉花、感受茉莉花、表現茉莉花,由此培養了學生細緻的洞察力與大膽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2、通過旋律線入手學習歌曲,在學生樹立音高概念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感受與發現江蘇民歌的風格。

3、通過比較東北民歌《茉莉花》與江蘇民歌《茉莉花》,感受與發現南北民歌的風格差異。

4、在聽賞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使學生了解我國民族音樂在世界上的地位,激發其對民族音樂的興趣與嚮往。

三、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與發現江蘇民歌的風格,激發對民族音樂的興趣與嚮往。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邊觀賞江蘇風情(多媒體)邊欣賞《茉莉花》旋律,談感受。師:請描繪出畫面中的景象。與我們這裏有何不同?(這就是江蘇的風光:小橋、流水、人家)

2、繼續欣賞《茉莉花》,介紹茉莉花,出示茉莉花的圖片。 ★師:這首樂曲是江蘇民歌名叫《茉莉花》,你見過茉莉花嗎?有什麼特點?

★★師介紹:茉莉花原產於印尼等國,在宋朝時期傳入我國。它潔白無瑕,美麗動人。老師把它的香氣帶來了,同學們閉着眼睛聞一聞感覺怎樣?茉莉花香氣芬芳,經常用來薰茶。

(二)新授:

1、師邊舞蹈邊範唱:想聽老師用當地方言唱一唱嗎?這首歌曲說了什麼?表達了怎樣的心情?

2、學用方言來讀歌詞。

3、學唱歌曲旋律:

(1)邊劃旋律線邊哼lu。★要求:看到小園點唱lu,氣息要連貫。★★觀察旋律特點:象小橋流水般委婉。

(2)唱詞:

★老師演唱加花與不加花的旋律,比較差別。(加了花會更優美)

★ ★發現江蘇民歌的特點:一字多音顯得曲調優美秀麗婉轉。

★ ★★用柔美的音色、流暢的氣息有感情地演唱。

(3)試跟老師做着動作來唱。

(4)分小組用自己喜愛的方式來演繹歌曲,交流和評價。

(三)、拓展:

1、導入:

你們知道嗎?據史料記載,《茉莉花》最早起源於明朝的江蘇揚州,原來歌名叫《鮮花調》,後來經人們的傳唱,各地都有了《茉莉花》。

2、欣賞東北民歌《茉莉花》,要求邊聽邊手劃旋律線。

★這首《茉莉花》與我們唱的感覺一樣嗎?

★ ★找出特點:旋律起伏大,高亢明亮。(原因:那裏山較多,人們的性格很率直)

3、瞭解世界眼中的《茉莉花》。

(1)《茉莉花》在我國各地都有自己具有地方特色的版本,正因爲這樣,《茉莉花》代表了我國的民族文化。在雅典奧運會的閉幕式上,它的旋律響徹了整個世界,打開了世界瞭解中國文化的大門。(出示圖片)

(2)欣賞宋祖英在悉尼的演唱。

★《茉莉花》讓國際友人真正感受到了中華民族音樂的美,歌唱家宋祖英美妙的歌聲象茉莉花的花香一樣芬芳迷人,讓我們來欣賞這位第一個在悉尼開演唱會的歌唱家的演唱。 ★★談談你現在的感想。

(四)師小結:

老師願茉莉花的清香永遠留在每個同學的心裏,讓我們在茉莉花動聽的旋律中結束這節課。

(五)在音樂聲中,學生走出課室。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歌曲《在動物園裏》是一首波蘭民歌,結構爲方整性平行四句體。描述了孩子們在動物園裏見到各種動物時愉快而驚奇的心情。學生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可以模仿不同動物的叫聲,並通過模仿活動,感知並理解音的長短。學生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還帶有幼兒的特點,他們往往好奇好動,更喜歡模仿。因此激發和培養他們的音樂興趣很重要。孩子們很喜愛小動物,通過模仿動物的叫聲讓他們感受並理解音的長短。愛動物也是孩子們的天性,因此,這個時期也是讓兒童認識什麼是友善,認識動物、認識大自然的最好時期。

實施過程:

一、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在動物園裏》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感受、理解音的長短,培養學生穩定的節奏感及表現歌曲的能力。

2.能力目標:學生能夠運用正確的氣息與活潑、歡快地情緒演唱《在動物園裏》,並能在歌聲中模仿動物的表情與動作。熟悉“X—”、“X”和“XXXX”,感受音的長短;啓發學生根據歌曲的情緒,用輕快的聲音表現小朋友在動物園裏看到許多動物時驚奇又高興的心情;讓學生感受和體驗多聲部節奏的和諧美。

3.情感目標: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在創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力,萌發創造意識,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激發學生對動物的關愛,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以及自然之間的密切關係。

三、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在不同的藝術活動中,瞭解各種動物的特徵,並能大膽地表現出來。

2.引導學生抓住各種動物的特徵進行歌詞創編。

四、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磁帶、打擊樂器、動物頭像、各種動物頭飾

五、教學過程:

聽音樂進教室,師生問好。

一、感受音的長短

1.導言:今天老師請你們和我一起到森林動物園去玩,你們聽,是誰在門口迎接我們呢?

2.播放課件:小貓、小狗的圖片。

3.提問:

(1)你能模仿一下它的叫聲嗎?(學生回答,模仿叫聲)將動物的叫聲寫到黑板上。

小貓:喵——小狗:汪汪(2)小貓和小狗的叫聲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學生邊拍節奏邊模仿動物的叫聲)

(3)老師出示節奏版,讓學生把合適的節奏貼到動物的叫聲上面。

小貓:喵——“X—”

小狗:汪汪“XX”

4.誰來扮演小貓?誰來扮演小狗?(學生扮演並按節奏模仿聲音)

5.邊分組讀小貓和小狗的叫聲,邊聽聽老師扮演的是誰(小雞)?它的聲音什麼樣?是長的還是短的?

小雞:“XXXX”

6.(出示小羊、小鴨和小老鼠的'圖片)想一想,誰的叫聲和小貓一樣長?誰的叫聲和小狗的叫聲一樣長?(學生模仿,並把相同節奏的小動物圖片貼到黑板上)

7.分小組,扮演小貓和小狗,邊拍節奏邊讀,練習多聲部節奏。

二、學習歌曲《在動物園裏》

(1)導入:動物園的大門打開了,讓我們一起參觀。老師看到了小動物們,心裏真高興,你們想知道我看到了什麼動物嗎?聽老師唱一首歌。範唱。

(2)提問:老師看到了什麼動物?(學生邊看課件邊聽範唱,說說歌曲中唱了哪幾種動物)

(3)我們一起來讀讀歌詞吧。播放課件。

(4)再聽一次範唱,說說你是從哪句歌詞中感受到老師的高興心情的。你能試試嗎?(學生從“真好玩”這句歌詞中體會快樂的心情。學生學唱歌曲中的幾句“真好玩”並有感情的演唱)

(5)和老師一起唱。與學生接唱“真好玩”的部分。

(6)完整演唱歌曲,隨琴練唱。體會歌曲情緒。

三、活動創編

(1)提問:動物園裏有這麼多動物朋友,你們高興嗎?除了高興還有什麼感受嗎?請你用歌聲表達出來好嗎?(學生回答。做高興而驚奇的表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出高興又驚奇的感情)

(2)出示伴奏樂器:你們唱得真好聽,小貓聽見了,高興得用叫聲給你們伴奏呢。誰來扮演小貓爲我們伴奏?小貓的叫聲是長的,你想用什麼樂器來打節奏?(學生選擇碰鈴:一部分學生唱歌,找幾個學生邊敲碰鈴邊伴奏)

(3)你們看,小狗也來伴奏了,誰來扮演小狗和小貓一起給我們伴奏?選什麼樂器來打節奏?(學生選擇響板:部分學生唱歌,部分學生用碰鈴,部分學生用響板伴奏)

(4)學生創編簡單的歌詞演唱:你們還看到什麼動物了?能唱給老師聽嗎?(學生:小豬、小鴨、老虎等)

(5)出示小動物頭飾,分角色表演唱。

四、拓展

出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圖片,讓學生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平等、和睦、互助的感情。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遊覽了美麗的森林動物園,並學會了歌曲《在動物園裏》。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保護它們,跟它們成爲好朋友。當動物們聽說我們小朋友這樣愛護動物,可高興啦,它們說:小朋友,讓我們起跳起來,唱起來,做親密無間的好朋友吧!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0

一、教材分析:

《牧羊女》是蘇教版第五第六單元《牧笛聲聲》中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活潑、愉快的捷克民歌,3/4拍。歌曲以舒展的節奏、流暢的旋律描繪大自然的美景和牧羊女的愉快心情。本首樂曲由四個樂句組成是A+A+B+A格式。第一、二、四樂句很相似,第三樂句以歡快跳躍的節奏與其他樂句形成對比,描繪出羊兒叫聲、歌聲、流水聲,使全曲更生動活潑,感人而又簡練。

二、教學思路:

本課我以“聽、唱、感”爲主,以“律動、欣賞、想象”爲輔的手段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參與各項音樂活動中感受牧歌和草原民歌的基本特點,使學生以音樂的情感爲紐帶,學會關注大自然、關注身邊的美好事物。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勞動的人文情感。在演唱與欣賞中外不同節奏不同情緒的牧歌中,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讓學生體驗、感悟音樂文化的多樣與溝通。

三、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

(1)能自主參與到各項音樂活動中,感受牧歌和草原民歌的基本特點,使學生以音樂的情感爲紐帶,學會關注大自然、關注身邊的美好事物。 (2)能用柔美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牧羊女》,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音樂特點,並從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勞動的快樂。

(3)欣賞、辨別歌曲的演唱形式:獨唱與齊唱。能自主地處理歌曲《牧羊女》,能用舒展的歌聲、肢體動作來表達內心的感受。

2、知識與技能:

(1)學習音樂力度記號F與p,瞭解它們在音樂中所起的作用,在歌曲中加以運用,增強歌曲的感染力。

(2)比較相似樂句的異同,學習分析AABA曲式結構。

四、教學重點:

1)用連貫的氣息、強弱的對比,清晰的吐字,在美好的氣氛中感受三拍子的韻律及創編出歌曲意境

2)通過觀察與比較,能利用已有的認知,發現歌曲結構的特點

五、教學難點:

1)能對歌曲進行力度表現的處理2)能用柔美連貫的聲音表達歌曲意境。

六、教學過程:

活動一導語:

今天這節音樂課,我們又要乘着音樂的翅膀去旅行了,歌聲會帶我們去哪裏呢?視頻《牧童之歌》第一遍生聽、第二遍生唱、第三遍邊唱邊律動

設計意圖:

賞、唱、演《牧童之歌》引導學生進入音樂課堂氛圍。愛動是孩子的天性,簡單的律動不需要什麼技巧訓練即可讓每個孩子參與其中,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節奏感,又爲後面的.學習做了鋪墊。同時鍛鍊了學生聆聽音樂,感知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

活動二導語:

1、看美麗的大草原就在我們的眼前,聽草原深處傳來了歌聲(律動聽歌)。

2、我們都知道好聽的歌兒是有一個個小音樂組成的,我們來認識一下它們吧。

3、生唱曲譜拍三拍子節奏。

4、看看老師拍的和你有什麼不同?有變化的三個樂句是一個怎樣的關係呢?

5、唱第三樂句感受節奏的緊湊帶來的活潑跳躍的感覺。

7、在唱曲譜過程中化解難點。

8、在第三樂句再做一個強弱的對比,增強歌曲的感染力。

9、即興表演唱

設計意圖:

感——以草原遠景圖爲背景聆聽歌曲旋律,並通過身體律動感受歌曲韻律特色;唱——視唱旋律瞭解歌曲結構特點。在演唱歌曲體會牧羊女的愉快心情及力度對比對歌曲意境的渲染。

活動三導語:

草原牛羊多,草原歌兒也多。熱情的小主人又唱起來了。聽《欣賞《草原讚歌》《牧場上的家》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讓學生體驗、感悟音樂文化的多樣與溝通。《草原讚歌》以歌詞的形式呈現給學生,《牧場上的家》先景後詞的形式展示給學生,用變化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積極聆聽、主動感受。

設計意圖:

欣賞《草原讚歌》《牧場上的家》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讓學生體驗、感悟音樂文化的多樣與溝通。《草原讚歌》以歌詞的形式呈現給學生,《牧場上的家》先景後詞的形式展示給學生,用變化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積極聆聽、主動感受。

活動四導語:

我們唱了《牧童之歌》《牧羊女》聽了《草原讚歌》《牧場上的家》有活潑歡快的也有優美流暢的,你感受到了嗎?能把相同情緒的歌曲找出來嗎?

設計意圖:

《找朋友》活動是對本單元教學內容的一次梳理。讓學生學會運用音樂要素找到歌曲的共性。草原之旅我們一起唱了《牧童之歌》,又學會《牧羊女》還欣賞了《草原讚歌》《牧場上的家》根據節奏情緒等給它們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吧!

結束語:今天我們欣賞了草原美景,唱了聽了草原歌曲,我們的草原之旅也要結束,讓我們唱着《牧羊女》這首歌和牧羊女和大草原再見吧!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通過演唱歌曲,讓學生知道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

2、演唱歌曲時能準確、形象地模仿出鐘錶走動的聲音。

3、讓學生主動參與爲歌曲伴奏,即興編創歌曲伴奏譜和動作,並能簡單地評價他人的演唱和演奏。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學會歌曲《這是什麼》的演唱,並能準確、形象地模仿鐘錶走動的聲音;

(2)自己爲歌曲編創動作,並能用打擊樂器自編節奏爲歌曲伴奏,對他人的演唱和演奏能簡單的作出評價。

2、難點:

(1)準確演唱歌曲,鐘錶走動的聲音要唱的輕巧、短促;

(2)能協調的做到邊打節奏邊唱或邊表演邊唱。

教具準備:

電子琴、磁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謎語: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噹噹噹,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噹噹噹,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謎底是鐘錶。今天我們就唱一唱這首謎語歌——這是什麼。”

二、寓教於樂

1、教師範唱:加入伴奏音樂,老師要唱出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並形象地模仿出鐘錶走動的聲音。

在老師演唱的時候,請大家判斷一下歌曲的節拍,也可以自己跟隨音樂拍一拍。

2、、朗讀兒歌

3、問:“嘀嗒嘀嗒是什麼聲音?”(鐘錶針走動的聲音)

“你能模仿一下嗎?”教師要指導學生讀的要輕巧、短促。

“噹噹噹又是什麼聲音?”(鐘錶報時時的聲響)

“請你來模仿一下。”注意這個地方有空拍,要讀的準確。

4、將兩句連起來完整地讀一讀,老師指導。

5、加入電子琴節奏伴奏,一起把整首歌詞讀一讀,速度可稍慢。

6、玩整地欣賞一遍歌曲,感受歌曲情緒。

7、跟隨音樂輕聲哼唱一遍,不加歌詞,只哼旋律。

8、跟琴試唱,老師指導。注意“嘀嗒”處要唱的'整齊輕巧;還要注意學生的吐字咬字要清楚。

9、加入伴奏音樂唱一唱,注意歌曲的情緒以及學生的聲音。

三、創造表現

1、加入打擊樂器伴奏,請同學們按課本上的節奏型打一遍或者是自選節奏但要按節拍打。打玩後,請小朋友們互相評一評,看看優點有哪些?不足之處有哪些?

2、分小組表演歌曲,一組唱玩後,請同學們對其他組小朋友的演唱作一個評價,然後再給自己的小組提出改進的建議。

3、最後再請大家一起把整首歌唱一遍,加伴奏音樂。請同學們自己加動作表演,展示。

四、完美結課

建議:請同學們在課下蒐集更多的響聲,包括生活中的、自然界中的,人爲發出的等等,下節課進行彙報、展示。(如果需要道具可以自己準備)鼓勵大家動腦筋想、聽、做,下節課看誰表演的響聲最精彩。

教學反思:

以謎語導入,提高了學生們的注意力,比上節課的學習氣氛好很多,但是在上課過程中,還是有個別同學走神,所以,整節課中,多處出現律動,可以說各種律動滲透在課堂中的每個環節。首先是頭部的律動,左右搖頭,點頭,左轉右轉,這些動作都不難,但是要求一年級的學生們跟着音樂的旋律有節奏地做上述動作,就有一定的難度。這要求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耳、眼、頭、腦共同配合,才能夠完成得好。其次出現的是學習鬧鐘的秒針和鐘擺的律動,學生的動作雖然不那麼協調靈活,但也爲下面的學習做了準備,而更重要的是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最後的律動是創編歌表演的動作。讓學生聽錄音隨意表演,邊唱歌曲邊律動。在鞏固歌曲的同時,又更深層地理解歌曲的意境,並且使孩子們顯得更可愛更活潑,更富創造性。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一、能學會唱歌曲《山谷回聲真好聽》

二、能夠認識強弱記號f、p,能夠比較聲音的強和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俗話說“一年之季在於春”,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麗的季節,現在正是春季,帶上你們的好心情和老師一起去春遊好嗎?那就讓我們唱着歌出發吧!(播放課件《春天在哪裏》)

1、出示大山圖片

大山不僅美麗而且神奇(播放回聲)

喊聲和回聲這兩種聲音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課件出示:

在音樂中大的,重的聲音叫強,用英文字母f表示。

在音樂中小的,輕的聲音叫弱,用英文字母P表示。

2、師生做回聲遊戲

二、學習歌曲

1、學生閉眼靜聽感受歌曲。

好聽嗎?喜歡不喜歡?

2、再聽歌曲熟悉歌詞

3、歌曲中都唱了些什麼呢?隨着老師有節奏的讀歌詞。

師教生有節奏的讀歌詞。

4、學生輕聲隨曲唱

5、再次輕聲隨曲唱

6、學生隨着老師的琴聲唱

老師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重點指導。

7、分角色唱

(1)師生合作唱 (2)男、女生合作唱(3)指名唱

三、比較聲音的強弱

剛纔我們欣賞了美麗的大山,現在我們將要來到聲音谷,這裏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裏面有美麗的城堡,還有各種各樣的聲音,你能比較一下哪種聲音強,哪種聲音弱嗎?(出示課件)

四、找一找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大自然的世界裏,有的聲音是強的,有的.聲音是弱的,現在我們就來找一找,強弱聲音。

學生自己找強弱聲音,集體交流。

小朋友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能表現出這麼多的強弱聲音。

五、總結

小朋友們,今天春遊高興嗎?是啊,我們不僅感受到了快樂,而且學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山谷回聲真好聽》,還認識了f、p表現了聲音的強和弱,收穫可真不小。時間不早了,帶着我們的收穫唱着歌兒回家吧!(播放歌曲《山谷回聲真好聽》)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3

單元概述:

聽賞《尋找春天》和《杜鵑圓舞曲》,以聲尋春;學唱《請你唱個歌吧》、《春曉》與《藤兒長長牽着瓜》,以聲現春。律動“請你唱個歌吧”、“森林音樂會”和“歌詞創編”是綜合性創造活動,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讚美春天、打扮春天。其中“森林音樂會”是本單元創造活動的“重頭戲”,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聽覺積累,用音樂的方式進行表現,既活躍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也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激發孩子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積極情感。“採集與分享”則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活動機會和更大的創造空間。

單元主題目標:

1、能結合自己的體驗在生活中尋找春天,在音樂活動中抒發自己對春天的喜愛。

2、聆聽本單元的歌曲,感受音樂的歡樂情緒和所表現的春天之美,並能用簡單的動作進行表演。

3、能根據歌曲表情和演唱形式的提示整齊地歌唱,感受不同節拍的韻律特點,並作出表情和體態反應。背唱《請你唱個歌吧》。

4、在“我的創造”中模仿生活中的聲音,嘗試進行多層次的聲音配合,感受豐富的音響效果,表現出較好的節奏感。在“採集與分享”中能較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樂於與他人共同參與表演。

課時安排:

3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1、唱歌曲《請你唱個歌吧》

2、欣賞樂曲《杜鵑圓舞曲》

3、律動《春天來了》

二、教材分析:

1、《請你唱個歌吧》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歌曲。歌詞淺顯易懂,旋律輕快流暢。歌曲營造了一種人與小鳥親切對話的情境,表達孩子們對杜鵑鳥的喜愛,對春天到來充滿了喜悅之情。2、《杜鵑圓舞曲》是根據瑞典作曲家約納森創作的一首同名鋼琴曲配器的管絃樂曲。樂曲採用三拍子圓舞曲體裁,由三個小圓舞曲組成。由於曲調優美,音樂形象鮮明生動,深受人們喜愛。

三、學情分析:完整地感受歌曲旋律,讓學生設計符合三拍子強弱規律的聲勢動作,並在音樂情境中動起來。

四、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用歡快的情緒、輕鬆而富於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請你唱個歌吧》。

2、通過欣賞樂曲《杜鵑圓舞曲》讓學生感受3/4拍的節奏以及三拍子舞曲的特點,引導學生聽辨出《杜鵑圓舞曲》各部分不同的情緒和所表現的音樂形象,並能用不同的動作加以表現。

3、通過律動《春天來了》,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春天。

五、教學重點:

1、正確演唱歌曲《請你唱個歌吧》

2、感受樂曲《杜鵑圓舞曲》三拍子的特點,引導學生聽辨樂曲、感受樂曲、表現樂曲。

3、感受樂曲《杜鵑圓舞曲》不同的情緒以及舞曲輕快活潑的特點。

六、教學難點:

1、認識並掌握頓音記號的作用與唱法。

七、教學準備:鋼琴、cd、打擊樂器若干

教學過程:

一、 教學組織

二、趣味律動

1、猜謎導入:

師:在上課之前,老師要請小朋友來猜個謎語:“三人同日見,百花齊爭豔——打一字”(春), 春天來了,小草悄悄地從土地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到處都是,小朋友,你們看到了哪些變化呀?(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猜謎的方式導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小朋友觀察地真仔細,從這麼多地方都看到春天到了我們的身邊,春天終於到了我們的身邊,我們脫去了厚重的棉衣,讓我們在明媚的陽光下活動活動,感受一下春天的氣息。

2、律動《春天來了》(教師帶學生跟音樂作律動)

【設計意圖】:旨在激發學生興趣,由此產生學習慾望。

三、欣賞《杜鵑圓舞曲》

師:小朋友都知道春天是個非常美麗的季節,你們聽,連**鵑也跳起了舞來慶祝春天了,**鵑還想請大家聽聽它跳的舞曲是幾拍子的呢!請你根據舞曲的情緒,讓我們來分一分它有幾部分?

(一)初聽全曲

1、生交流討論:師生共同得出結論:樂曲是三拍子的,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2、師總結:對!根據樂曲不同的情緒我們可以把它分成三個部分,下面讓我們分段來欣賞。

(二)分段欣賞樂曲

1、聽賞第一部分並提問:這段樂曲的情緒怎樣?請你們隨着音樂用相應的表情和動作來感受這一部分的情緒。

2、生討論後得出結論:第一部分的情緒是活潑歡快的。

3、聽賞第二部分並提問:情緒有什麼變化?請你隨着音樂用相應的動作來表現這一部分的情緒。

4、生討論後得出結論:第二部分情緒是優美抒情的。

5、聽賞第三部分並提問:第三部分和哪一部分相似?情緒怎樣?請用動作來表現。

6、生討論後得出結論: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相似,它的情緒也是活潑歡快的。

(三)復聽樂曲

自己找好夥伴,一同隨着音樂不同的情緒用相應的動作來完整表現樂曲。

【設計意圖】:通過完整聽、分段聽來欣賞《杜鵑圓舞曲》,引導學生聽辨出樂曲各部分不同的音樂情緒,讓學生在聽賞中自己得出結論,教師起到啓發、引導作用,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四、學唱歌曲《請你唱個歌吧》

師:春天到來了,杜鵑不光高興地跳起了舞,它還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呢!你們聽!杜鵑唱的歌好聽嗎?

1、播放歌曲範唱。

2、用聽唱法教學,學生自己找出教唱的.難點。

a、隨琴聲輕聲唱詞

b、隨琴聲復唱歌詞

要求:(1)找出歌曲中不認識的音樂記號

(2)找出歌曲中難唱或唱不準的旋律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找出歌曲中不懂的地方,讓他們善於勇敢地提出問題,以便更深刻地掌握知識點。

3、解決難點:

(1)學生找出不認識的音樂記號:頓音記號“▼”作用:唱得輕快而富有彈性

解決方法:

①學生提出的音樂記號如果其他同學認識,就由會的同學說出此音樂記號的名稱和作用並鼓勵其利用歌中旋律演示其唱法。

②學生提出的音樂記號,如果大家都不認識,就老師說出其名稱和作用,並演示其唱法。

(2)學生找出難唱或唱不準的旋律

①學生提出難唱和唱不準的旋律,老師先鼓勵會唱、唱得準的同學示範演唱,然後集體訓練演唱。

②學生沒提出來,但唱不準的旋律,老師要進行範唱、教唱。

4、音樂表現:

學生分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歌曲(歌表演、繪畫、打擊樂伴奏、歌唱等形式)

練習形式:a、小組討論用哪種形式來表現歌曲。

b、各小組展開活動,合作表現歌曲。(教師到各組指導、幫助、鼓勵)

c、各小組表演,展示成果。(教師鼓勵、肯定)

【設計意圖】:歌曲的學唱及表現,都把學生放在了第一位,成爲學習的主角。並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探究,獲得學習上的成功,以此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課堂小結

播放《杜鵑圓舞曲》的音樂,讓學生在音樂聲中做着動作離開教室。

課時安排:3/7 二(3)

3/8 二(4)

教學後記:

通過本堂課的教學,大部分學生能熟練地用歡快的情緒,輕鬆地演唱《請你唱個歌吧》這首歌曲,對3/4拍的節奏把握較準確。對歌曲的內容及音準的把握都很好,達到了課前的教學要求。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孩子對頓音記號的作用及唱法還把握不夠好,在今後的學習中,還需繼續鞏固。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1、學唱《春曉》

二、教材分析: 《春曉》是根據唐代詩人孟浩然的詩歌《春曉》創作的一首優美、深情的歌曲。歌詞描繪了春天雨後清晨鳥語花飛的動人情景,表達了詩人賞春、惜春的複雜心情。

三、學情分析:學生對歌曲內容比較熟悉,引導孩子們用巧妙的聲音編織春天早晨的詩意情景。

四、教學目標:

1、能利用古詩意境來學唱《春曉》這首歌曲,並聲情並茂的演唱全曲

2、通過我的創造,能增強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培養其創造力,讓他們深刻的瞭解大自然的春天,並培養孩子們的合作精神。

3、由採集與分享,能使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春天,在音樂中感受春天

五、教學重點:

1、感受歌曲的意境,正確地演唱歌曲

2、通過創造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

六、教學難點:用聲音來再現春天的美景

七、教學準備:鋼琴、cd、節奏卡片(卡片上畫出相應的動物)、各種能表現春天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 教學組織

二、故事導入:小朋友們,春天是那麼的美,那麼的春意盎然,小草、**鵑、小動物們盡情地歡唱、盡情地跳舞,這時,有一位詩人見此美景,忍不住作了一首詩(顯示古詩《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師:這首詩小朋友們讀過嗎?

生:讀過。

師:老師知道小朋友不止讀過,還很熟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有感情地朗讀一下吧!

1、生讀詩。(師在旁講解詩的大意:春天的……)

師:讀得真美,可惜就是少了點什麼?

生回答:音樂

師:是呀,如果我們加上一點音樂的話,一定會錦上添花,給詩增添春意。老師這兒就有一段音樂(放伴奏音樂)

現在,我們一起隨音樂再次朗誦

2、生隨音樂再次有感情地誦詩。

【設計意圖:詩歌結合,加深學生對音樂形象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新歌教授

師:有了音樂,這首詩就顯得更美了!可見這音樂的作用可真大啊!你們覺得剛纔老師爲《春曉》配的音樂好聽嗎?(好聽)其實呀,這段音樂就是作曲家們爲《春曉》而寫的。你們想不想隨着音樂輕輕地來唱一唱呢?

1、播放《春曉》的範唱

(師生隨音樂輕聲哼唱旋律)

師:誰能告訴大家,這首詩表現了什麼樣的意境呀?

2、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

師:那這麼美的意境,我們在歌唱時應該用怎樣的聲音來表現呢?

生:優美、柔和、抒情

3、師:現在,我們就以這種輕柔的、優美的聲音一起來演唱《春曉》。

【設計意圖:學生對《春曉》這首詩非常地熟悉,所以先詩後曲更容易讓學生掌握歌曲,從歌曲形象上也是如此,掌握了朗誦的語氣後,再來把握歌曲的情緒就輕而一舉了】

四、音樂創造表現

師:今天呀老師要帶小朋友一起去參加春天裏舉行的音樂盛會, 喲!好多小動物也都來參加了,讓我們看看參加盛會的小動物有哪些呢?

(師邊說邊用各種素材表現春天的各種聲音)

師:聽——春姑娘來了, 一陣春風吹來(師用吹礦泉水瓶來表現春風並出示春風的節奏卡片×--),靈巧的布穀在枝頭向人們傳遞美好的祝福(師模仿布穀叫並出示布穀鳥的節奏卡片0 × ×),可愛的蜜蜂也揮動那輕盈的翅膀(師模仿蜜蜂叫並出示蜜蜂的節奏卡片×× ×× ×),哇,震撼的春雷打響了(用鑔來表現打雷的聲音),春雨也悄悄地下了起來(用自制的沙錘{即在各種瓶子裏裝入沙或米}來表現春雨的沙沙聲),落在樹葉上(師用筆輕輕敲打書本模仿雨滴落在樹葉上的聲音並出示樹葉的節奏×-×),雨停啦!春天的小溪也快樂地唱起了歌(師用兩隻杯子相互倒水錶現溪水潺潺流動的聲音)……多美妙!

【設計意圖:用形象的動作來創造意境,給以學生創造啓發與靈感,括號裏的師要用紙模擬聲響】

師:在這麼美麗的春天裏舉行音樂會,感覺真是太美妙了!小朋友,你們還希望誰來參加音樂會呢?這些小鳥、蜜蜂、樹葉、小溪還會唱什麼歌呢?

【設計意圖:逐步過渡使學生進入到創造階段】

1、分組討論練習進行創造。(師到各組指導,幫助。)

(可有多種創造形式:

a、在書本節奏的基礎上創編其他不同的節奏

b、可利用各種素材創編出書本上沒有的其他各種春天的聲音。)

2、將創造出來的各種春天的聲音進行合作表演。

如:小鳥 蜜蜂 樹葉 小鳥

小鳥 風 蜜蜂

樹葉……

(不侷限於以上兩種形式,可視各班學生的情況而定)

五、採集與分享

師:我們就是春天,每個人的美好一面都會打扮我們的生活空間,使它春意盎然。那我們怎麼來打扮春天?(生各抒已見)

師:是的,比如剛纔老師吹礦泉水瓶表現的春風;用筆敲打書本的聲音模仿雨點落在樹葉上的聲音……

【設計意圖:利用紙的音響探索、採集來表達春天的喜愛,培養學生的聽覺及音樂再創能力】

師:還有其他的方法嗎?請小朋友們回去找一找春天的聲音,唱一唱春天的歌曲,下節課帶過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設計意圖:拓展這一活動的展開,有利於學生親身體驗尋找春天、蒐集春天聲響的喜悅感覺】

五、課堂小結

課時安排:3/9 二(3)

3/11 二(4)

第三課時

一、教學內容:

1、唱《藤兒長長牽着瓜》

2、聽賞《尋找春天》

二、教材分析: 《藤兒長長牽着瓜》是首歡快、有趣的兒童歌曲,表現了少年兒童在種瓜過程中的喜悅心情。《尋找春天》是一首充滿活力的歌曲。

三、教學目標:

1、能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藤兒長長牽着瓜》,讓學生了解領唱與齊唱兩種演唱形式。

2、通過聽賞歌曲《尋找春天》,瞭解合唱的演唱形式,使學生盡情享受春天帶來的喜悅並融入春天的氛圍中。

3、通過歌曲的各種表現形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四、教學重點:用歡快的情緒正確演唱《藤兒長長牽着瓜》。

五、教學難點:用領唱和齊唱的形式唱好歌曲。

六、教學準備:鋼琴、cd、打擊樂器等

教學過程:

一、 教學組織

律動進教室(播放《春天來了》的音樂)

【設計意圖】:一開始就把學生帶入到濃濃的音樂氣氛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感受階段

(一)說一說

師:美麗的春天來到我們的身邊,上節課老師讓小朋友回去採集有關春天的音響(聲音或歌曲),你找到了嗎?(生答:找到了)那請你把你的找到的春天跟大家一起來分享吧!

1、生回答自己找到關於春天的聲音及歌曲,並表演給大家看。

2、生相互評價,師給予鼓勵與肯定。

【設計意圖】:激發探索興趣,使更多的學生在音樂生活中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

(二)(聽一聽)

師:小朋友找到的春天的音響可真豐富!找到的歌曲也很好聽!老師呀,也回去找了一首歌曲,請小朋友一起來欣賞一下!不過聽了之後要回答這兩個問題去哦: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麼?歌曲的情緒怎樣?

1、初聽歌曲《尋找春天》,初步感受歌曲情緒。

2、學生回答歌曲的演唱形式及歌曲情緒。

3、復聽歌曲《尋找春天》,生隨着音樂用肢體動作表現歌曲情緒。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學習,加深對春天的體驗,爲下一階段學習作好鋪墊。

(三)唱一唱

師:春天又是播種的季節,你們聽!這裏種下了一顆什麼種子呀?

1、師有感情地範唱歌曲《藤兒長長牽着瓜》。

2、用聽唱法教唱歌曲。

3、全體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用領唱、齊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1)師領唱、生齊唱

(2)請唱得好的學生領唱。

【設計意圖】:通過對歌曲的演唱充分認識春天,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音樂表現階段:

學生分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歌曲《藤兒長長牽着瓜》(通過歌詞創編、歌表演、繪畫、打擊樂伴奏、歌唱等形式)

練習形式:

a、組討論用哪種形式來表現歌曲。

b、小組展開活動,合作表現歌曲。(教師到各組指導、幫助、鼓勵)

c、各小組表演,展示成果。(教師鼓勵、肯定)

【設計意圖】:整節課的主線離不開春,更離不開小組的團隊意識,充分體現了春天是由我們裝扮的。

四、課堂小結

課時安排:3/14 二(3)

3/15 二(4)

教學後記:本節課我儘可能地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之中,讓他們獲得音樂審美體驗。音樂是情感藝術,審美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藤兒長長牽着瓜》是一首歡快、有趣的兒童歌曲,表達了少年兒童在種瓜過程種的喜悅心情。歌曲起伏旋律較大,學生不易掌握,所以採用聽唱法教學。聆聽是很重要的,通過反覆聆聽,感受作品中的音樂形象,情緒,體驗情感。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有重要作用。不過聆聽也要有目的性,教師可以通過設問或其他要求,賦予每次的聆聽一個具體的方向性。第一次聆聽時,我設問:有音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歌曲情緒如何?復聽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麼?反覆聆聽主要是讓學生熟悉曲調,爲後面的學歌作準備,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歌曲節奏。

我十分清楚地認識到:音樂教學過程是一個在教師啓發與指導下,引導學生參與體驗音樂的過程。沒有學生主體參與體驗,就難有真正的音樂教學。只有當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之中,自己親身主動地去體驗、領悟、探尋,與音樂融爲一體時,才能對音樂知識、技能技巧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才能實行對音樂的欣賞與創造。

在創編動作和以“春”爲主題的交流活動中,要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提供展示舞臺。音樂教育如果與其他藝術能相互連通,互相遷移,就能提高其綜合藝術之審美能力,給學生以深刻的審美體驗。此活動旨在加強音樂與文學、美術等藝術形式的聯繫,通過畫畫、唱唱、誦誦等實踐活動,使學生真切地感受春天的美景及其並將它表現出來,而且還發揮了學生的特長,培養其綜合思維能力。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繼續學習歌曲

教學目標:

1、處理好歌曲《小鳥,小鳥》的感情。

2、唱一唱《春風與布穀鳥》

教學重難:處理歌曲的情緒,唱《春風與布穀鳥》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呼吸練習

深呼吸,均勻吐氣。

三、視唱《春風與布穀鳥》

1、識譜練習,學生自己試着唱歌曲的旋律。

2、學生跟琴試着唱歌譜。

3、分組進行練習,發揮組長的作用,提高學生視唱的能力。

4、學生加歌詞,用正確的發生方法進行演唱。

5、老師用優美的琴聲帶領學生唱歌。

四、二聲部學習,歌曲處理。

1、全班唱歌曲主旋律,用正確的發聲方法,口腔自然打開。

2、第一聲部的同學複習旋律,要求口腔要圓潤,並用上自然的聲音。

3、第二聲部的`同學跟老師的琴聲哼唱旋律。

老師彈唱二聲部旋律,學生聽與第一聲部的區別。老師可以反覆兩次,請學生比較二聲部的音比第一聲部高還是低,教師做適當的引導。

4、學生演唱第二聲部,老師用琴糾正學生的音準。

5、兩個聲部的配合,控制好自己聲部的音量,並仔細聆聽另外聲部的旋律,以求和諧。

6、歌曲的情緒的處理,體現小鳥高興的心情。注意力度的分配及表現、休止符的停頓。

五、教師小結:

六、作業佈置

七、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國小階段的合唱教學是個大難題。由於合唱個聲部間和聲、音準、音色等的配合,是一種高度協作的活動形式,歌聲需要有協和、協調的較高的歌唱要求,而國小生的歌唱水平和合作配合能力有限,要在有限的40分鐘內完成一首合唱歌曲的學習,並要有一定的合唱效果,實在是很難。即便是第一節課完成了兩個聲部的唱歌學習,第二節課進行合唱訓練,效果一樣體現不出來。特別是兩個聲部的音距不大,更困難。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學唱歌曲並有表情地演唱、表演,並從中受到思想上的啓迪和教育。

教學準備:

《蝸牛與黃鸝鳥》mp3、flash形式的MTV、曲譜、電子琴。

教學重、難點:

真正深入角色的演唱,從而達到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教學關鍵:

蝸牛與黃鸝鳥角色特點及品質的分析與演唱的有機結合。

教學過程:

隨《蝸牛與黃鸝鳥》進入教室座好,隨老師做動作,用身體動作來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

一、熟悉旋律

1、“老師給你帶來了兩個小動物,一個是蝸牛,一個是黃鸝鳥。請你聽一聽老師彈得是哪一個?請用你的動作告訴老師,如果是蝸牛就請你學蝸牛爬,如果是黃鸝鳥就請你學小鳥飛。”

師用銅管在低音區慢速彈奏《蝸牛與黃鸝鳥》,生隨着旋律學着蝸牛緩慢的爬行。

師用木琴在高音區快速彈奏《蝸牛與黃鸝鳥》生隨着旋律學着黃鸝鳥靈活的飛舞。

2、“同學們聽得非常好,下面我們來比一比誰的耳朵最靈?”

師不斷地變換高低音區彈奏《蝸牛與黃鸝鳥》,生不斷地變換角色表演。

二、初聽歌曲

1、“請同學聽完、看完後告訴老師蝸牛與黃鸝鳥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播放《蝸牛與黃鸝鳥》flash形式的MTV。(將歌詞擋住,讓生只通過聽歌曲、看畫面來回答問題。)

2、“下面讓我們看着歌詞聽兩遍歌曲。”在聽的過程中師用教鞭指着歌詞,提示學生歌曲的反覆路線,防止溜號現象。

三、學唱歌曲

“我們來試唱一下”師慢速彈琴,生跟唱。個別唱不好的地方採用聽唱法學習。如:第二段開頭或是結尾處的換氣……,根據學唱情況而定。個別處糾正完之後,再完整復唱一遍。

四、處理歌曲

1、蝸牛:

a、“蝸牛從大樹剛剛發嫩芽的時候就開始爬,一直爬到葡萄成熟。你知道蝸牛從什麼季節爬到什麼季節麼?”生答。

b、“蝸牛從春天一直爬到秋天,無論颳風下雨,還是黃鸝鳥的嘲笑它都沒有動搖一直堅持不懈的爬着,你能談一談對蝸牛的看法麼?”啓發學生要學習蝸牛“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的精神。

c、“你在學習或生活中有沒有遇到困難想要放棄的.時候呢?比如有的同學學習鋼琴,剛開始既枯燥又難聽太累了,不知猴年馬月才能彈出好聽的曲子來,還是算了吧。”生答。“如果有請你想一想蝸牛你就不會放棄了,如果沒有請你引以爲戒,當以後你遇到困難或是問題想要放棄時請你唱唱這首歌想一想蝸牛你就有信心和動力了!”

d、“我們再來唱一遍這首歌曲,你認爲哪一句最能體現蝸牛堅忍不拔的精神。”生帶着問題唱後回答。“蝸牛雖然揹着重重的殼,一步一步緩慢的爬着,但是他一直堅信自己的目標,老師看誰能把蝸牛的這種堅定的感覺唱出來。”生唱。“請你一邊唱一邊用你的動作表現”生邊唱邊做。

2、大樹:

“我們來唱一下第一段,看看除了蝸牛以外還唱了誰”生唱回答。“請你們一邊唱一邊用你的身體表現剛發嫩芽的大樹,注意我們的大樹長的是不一樣的,而且還會隨着音樂動一動。”第一段聲情並茂的邊唱邊做。

3、黃鸝鳥:

a、“我們來唱唱第二段,看看第二段都唱得誰?”生唱回答。

b、“黃鸝鳥對蝸牛的這一做法是什麼態度呢?”

啓發學生說出黃鸝鳥嘲笑、蔑視、驕傲、瞧不起……。

“黃鸝鳥拿自己的長處和蝸牛的短處去比較,認爲這麼簡單的事情根本用不着從現在就開始爬,所以譏笑蝸牛。那你在生活和學習中有沒有象黃鸝鳥那樣用自己的長處去取笑別人的短處呢?”生答。

“你也有短處,如果別人用他的長處來嘲笑你的短處,那你的心裏一定不舒服。以後我們要多學習別人的長處,多檢討自己的短處,就不會犯黃鸝鳥的錯誤了。”

下面我們把嘲笑、蔑視、驕傲、瞧不起人的黃鸝鳥再唱一遍,這次請你一邊唱一邊用你的動作來表現傲氣的黃鸝鳥。

4、蝸牛:

“蝸牛在黃鸝鳥的嘲笑下不僅沒有退縮,還告訴黃鸝鳥一個什麼道理呢?”生答。(啓發學生說出笨鳥先飛的道理)

我們用堅定的語氣把結尾唱出來。

5、聲情並茂地完整演唱全曲,並配上自己的動作。

五、鞏固歌曲

“請同學們自由組合,分角色進行表演。”

放三遍歌曲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

請1~2組上前表演,全體爲他們演唱,師鋼琴伴奏。

對於表演出色的給與掌聲鼓勵。

六、拓展

“蝸牛最後吃沒吃到葡萄呢?”生答。

“這時當他再次遇到黃鸝鳥時,他們又會說些什麼呢?請你回去好好想一想,編一首秋天的《蝸牛與黃鸝鳥》。”

隨《蝸牛與黃鸝鳥》邊唱邊做動作走出教室。

教學反思:

《蝸牛與黃鸝鳥》是一首流行於臺灣的敘事性民歌,歌詞以敘述者的口吻,講述了蝸牛在葡萄樹剛發芽的時候就揹着重重的殼往上爬,而黃鸝鳥在一旁譏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歌頌了蝸牛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

在這課的設計中,我注意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針對三年級學生好動、好玩、好奇的學習特點,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讓學生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整個教學環節清晰,循序漸進,一環緊扣一環,以突出音樂故事創設音樂氛圍貫穿於整個教學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取得良好效果。

1、精選教法、注重學法

《讓兒童音樂劇進入音樂課堂》是我們學校音樂教研課題,兒童音樂劇涉及音樂、舞蹈、文學、戲劇、表演、美術、等多個領域、是多個藝術學科的綜合藝術表現形式。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就是採用了這種全新的授課方式,通過講故事——編創故事——表演故事——歌唱故事——音樂劇表演這一主線展開教學,不斷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力,做到讓學生喜歡音樂劇,願意表演音樂劇,從而進行音樂劇的創作。

在學法的設計上我主要採用語言引趣、故事導趣,創編拓趣的方法,讓學生在興趣的引領下自我創編故事,自我學唱歌曲,自我製作道具,自我編排表演,並通過觀察從生活中、寓言中、故事中找尋音樂劇的創作素材,在參與音樂劇表演過程中全面展示學生的綜合技能,教師在整堂課中做孩子的引路人,與他們同創作,同表演、同歡樂。師生互動,讓音樂歡樂的氛圍感染每一個人。

2、整堂課運用了情境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軟件的運用,給學生豐富直觀的視覺效果,突出了音樂課的趣味性、生動性,也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有意注意,符合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並能夠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爲課堂創設了一個自由、輕鬆、和諧的環境,讓學生在"玩"中認識、體驗和創造音樂。

3、分散難點,由淺入深學習歌譜

從選擇與蝸牛爬行相符合節奏入手,邊聽歌曲邊進行擊拍,即是節奏練習又使學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歌譜學唱之前,老師從切分音符作爲切入點,練習本課歌曲重點節奏,再進行樂句的視唱比較,這樣一首歌曲的主要樂句非常輕鬆地學會了,再學唱歌曲就輕車熟路了。

4、創編音樂劇,使學生音樂創造力得到培養。

兒童音樂劇進入音樂課堂,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授課方式的大膽轉變,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教師徹底從課堂中解放了自我,和學生同快樂,同創作、同表演。爲學生創設了展示自我的廣闊空間。讓音樂劇進入音樂課堂是一種全面培養學生技能的有效形式,本節課就是在這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全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綜合實踐能力。在活動中,老師鼓勵學生大膽創編,進行音樂創造,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伴奏、演唱與表演,孩子們邊聽着音樂、唱着歌兒、邊自由地舞動,全身心地融入到音樂情緒中。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使他們如臨其境,切身感受到音樂所表達的內容。這樣,孩子們心理得到滿足,個性得到了發展了,情感也充分表達出來了,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標籤:教學 國小 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