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通用15篇

音樂5.2K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音樂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

一、課程題目:

國小音樂課:《多快樂呀多幸福》教學設計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藏族童謠《多快樂呀多幸福》,體驗藏族民歌高亢嘹亮的特點,並能用愉快的心情、連貫的聲音演唱。

2、初步學習藏族舞的基本動作:踢踏基本步和三步一體踢。

3、瞭解藏族的風俗,激發學習興趣,促進民族大團結。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嘗試學跳藏族舞的基本動作並在學唱歌曲和體驗藏族文化的同時,感受藏族民族的熱情奔放。

教學難點:正確掌握歌曲中附點節奏,及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卡片、掛圖、電子琴、

五、教學方法:

教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導入語: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去一個神祕而又美麗的地方做客,請大家來看一看、猜一猜,我們要去哪裏呢?

2、播放課件圖片,引出藏族並介紹美麗的西藏風俗文化。

(二)初步感知拍打2/4節奏

1、師: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對藏族的瞭解。

2、師:出示卡片:“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巴扎嘿” ——你真棒(讓學生學習這兩句藏語)

3、學跳藏族舞:讓生跟老師一起學跳幾個藏族舞動作,並配上《多快樂呀多幸福》樂曲伴舞,爲後面的學唱歌曲和表演做好準備,並使學生初步感知《多快樂呀多幸福》這首歌曲。

4、節奏遊戲:請大家做一個節奏遊戲,要求用手腳配合。

邊拍節奏,邊配上音樂《多快樂呀,多幸福》來伴奏,爲後面學會歌曲後配伴奏做好準備。

(三)用心感知學唱歌曲

1、教師範唱,學生輕聲跟唱。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彈性。

2、再次聽賞歌曲《多快樂呀多幸福》,讓學生對歌曲旋律更加熟悉。

3、教師範唱,讓學生大聲跟唱。

4、跟琴聲逐句練唱歌詞,並強調重難點樂句唱法:附點節奏、一字多音處

5、採取師生接唱、男女生對唱等方式。鞏固學生對歌曲的掌握,並讓學生學會完整連唱歌曲。

(四)創編表演培養能力

熱情好客的藏族人民來請我們參加他們的篝火舞會了,同學們你們願意來參加嗎?願意和藏族小朋友一起來唱歌跳舞嗎?

讓生現學現用把所學的藏族舞動作自己組合創編並配上音樂跳起來。師生共同參與把學習推向高潮。

(五)總結深化疑難解答

我們要熱愛我們的民族,喜愛我們的民歌,繼承和發揚我們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並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

(六)課後作業

讓生課後再蒐集藏族歌曲來唱一唱,進一步感受藏族歌曲的特點。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花喜鵲和小烏鴉》,同時初步認識下滑音和波音記號。

2,這是一首兒童寓言歌曲,通過歌曲的學習,引導學生對花喜鵲和小烏鴉的品格進行深思,並且教育學生在生活中要踏踏實實做人。

二、教材分析:

《花喜鵲和小烏鴉》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第6冊第二課的一節歌唱課,這是一首輕快而詼諧的兒童寓言歌曲。歌詞是一個寓言,用擬人化的對比手段評價花喜鵲與小烏鴉的“品格”,前者不講真話“報喜不報憂”卻“還真有人誇”,後者說真話“不摻半點假可也有人討厭他”。這是作者對現實生活中不正常現象的寫照,發人深思。歌曲詞曲結合貼切,平穩的敘述性音調,插入大跳音程加上波音的唱法,生動地表達了兩隻鳥的形象,兩處的“呀哈哈”是發自內心的笑聲,耐人尋味。

三、教學重點:

1、讓學生體會這首兒童寓言歌曲的情緒。

2、處理歌曲中的修飾符號,並有感情的表演唱。

四、教學難點:

1、讓學生初步瞭解裝飾音的唱法,能夠準確把握歌曲的情緒。

2、歌曲中音程跳躍大,要求同學用聽唱法完成歌曲。

五、教學準備:

1、電教平臺。

六、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聽音樂進課室

2、師生問候。

3、發聲練習,用花喜鵲和烏鴉的叫聲唱下旋律。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一、學唱歌曲《土撥鼠》。

二、綜合訓練:三聲部和唱片段。

三、欣賞:《歡樂頌》、簡介貝多芬。

教學目的:

一、啓發學生運用柔和、連貫的歌聲和悠長、平穩的氣息,唱出歌中主人公對土撥鼠的愛憐、親切的情感。

二、初步接觸三聲部合唱,要求保持音準和節奏整齊。

三、通過本課歌曲和欣賞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瞭解德國音樂大師、交響樂之王貝多芬的生平、作品。

教具準備:

一、貝多芬畫像。

二、《歡樂頌》器樂獨奏、交響樂中重唱、合唱、管絃樂合奏錄音帶。

三、錄音機。

課時計劃:三節。(歌曲、綜合訓練二節,欣賞一節)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一、綜合訓練(十七頁中)第一、三聲部。

二、學唱歌曲《土撥鼠》。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歌曲《轉圓圈》。

1、用《轉圓圈》樂曲進行二部視唱練習。

2、無伴奏合唱,教師指揮。重點:兩個聲部的音準與和諧。

3、隨伴奏合唱。重點:速度、力度的變化以及表情的調動。

二、綜合訓練(十七頁)

1、內容簡述:這是一條三聲部發聲練習曲,選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陸》交響曲第三樂章第一呈示部主題。這個主題原是一首捷克名歌,名爲《念故鄉》,是反映流浪在外的遊子思念故鄉親人、期盼回到故鄉的一首歌曲。

2、教師範奏(範唱)第一聲部旋律。

1=bB 4/4

3.5 5 3.2 1 「2.3 5.3 2 - 「3.5 5 3.2 1 「23 2.1 1 - 「6.1 1 75 6 「61 75 6 - 「6.1 1 75 6 「61 75 6 - 「3.5 5 3.2 1 「2.3 5.3 2 - 「3.5 5 1.2 3 「2.1 26 1 - ‖

3、集體視唱第一聲部旋律。

4、哼鳴第一聲部旋律。

5、教師範奏(範唱)第三聲部旋律。

1=bB

1 - - - 「7 - - - 「1 - - - 「7 - 1 - 「4.6 6 53 4 「46 53 4 - 「4.6 6 53 4 「46 53 4 - 「1 - - - 「7 - - - 「1 7 6 - 「7 - 1 - ‖

6、由學生們唱第一聲部,教師唱第三聲部的二部視唱,要求:力度稍弱、速度稍慢、平穩,唱時一定要注意自己聲部的準確、清晰,還要注意傾聽另一聲部。

7、教唱第三聲部旋律。

8、將學生分成兩部分(可對半分),進行兩部視唱。

9、在二部視唱基礎上的二部哼鳴練習,注意音區的變化而引起力度的變化。

三、學唱歌曲《土撥鼠》。

1、歌曲簡介:這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在1789——1792年與家鄉波恩創作的許多歌曲之一。當時人們有隨身帶土撥鼠到處流浪的風俗習慣,就好比現代人在家中養狗、貓,並帶他們外出遊玩一樣。這是一首表現流浪漢與土撥鼠相依爲伴的歌曲。

土撥鼠,旱獺。

2、初聽演唱錄音。

3、6/8拍弱起節奏的練習。

4、視唱曲譜。

注意,帶弱起的樂節(二小節爲一樂節)、樂句(四小節爲一樂句),在樂節、樂句處須用急呼吸換氣。

5、按樂曲節奏讀歌詞,體會樂句與詞的關係,找出並標出換氣位置。

6、練唱歌曲。

注意前兩句與後兩句力度上的對比。

7、齊唱《土撥鼠》。

四、作業:

1、視唱《土撥鼠》樂譜。

2、用豎笛吹奏這個旋律。

下課。

課後記:本課三聲部合唱片段中的第二、三聲部是從屬性質,主要以構造和聲背景爲目的,讓國小生輕聲哼鳴的同時,注意傾聽整體音響效果。另外,當唱“啊”時,力度自然加強,不需要有意突出這個力度。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一、綜合訓練:(第十七頁)三聲部合唱片斷。

二、歌曲《土撥鼠》的演唱、處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歌曲《轉圓圈》。

1、分聲部視唱。

2、二部視唱練習。

3、二部合唱。

二:綜合訓練(第十七頁)。

1、按第一課時的聲部劃分,分聲部練第一、三聲部的視唱。

2、第一、三聲部的二部視唱練習。

3、用哼鳴的方法哼唱第一、三聲部的二部合唱。

4、從第三聲部的學生中抽四——六人,視唱第二聲部。

5、第一、二聲部的二部視唱練習。

6、第二、三聲部的二部視唱練習。

7、三個聲部的三部視唱練習。

8、三個聲部的三部合唱哼鳴練習,注意調整力度和速度。

9、條件較好的班級,用豎笛合奏這個三聲部合唱片斷。

10、欣賞:《故鄉的親人》(第五十七頁},注意體會想念故鄉、思念親人的那種憂傷心情。

三:《土撥鼠》的演唱、處理。

1、問答:《自新大陸》中的主題《念故鄉》、美國歌曲《故鄉的親人》與《土撥鼠》在內容和情緒上有什麼共同之處?(都表現了遊子飄零他鄉的孤獨、淒涼和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2、唱一遍歌曲旋律,要求學生區分歌曲的兩個段落,並說出它們在旋律和情緒上的異同。(前一段旋律平穩,感情比較平靜,後一段旋律上行,情緒顯得較激動)。

3、朗誦歌詞,請學生指出語氣最爲強烈的地方,(啊,土撥鼠),對照旋律(全取曲最高音“3”處),確定歌曲的高潮所在。

4、討論:應如何運用力度來表現這個高潮部分?(用較強的力度),整句是否都用較強的力度?(應隨旋律的起伏而作強弱的變化)。高潮部分出現了兩次,是否可以在力度上做一些不同的處理?(前一個高潮部分力度較強,抒發對土撥鼠十分鐘愛的強烈感情;而後面的高潮音則用較弱的力度來表現無可奈何的心情)。

在討論中對學生提出的不同方案都可以試一試,唱一唱,讓大家進行比較,再得出結論。

5、有表情地演唱這首歌曲。

6、用豎笛練習吹奏這首歌。

四:小結本節課學習、練習情況。

下課。

課後記:《土撥鼠》這首歌的兩大特點:一是6/8拍(3/8十3/8),二是每句都從小節的第六拍弱起。啓發學生意識到這兩點,再去感覺基本節奏,自學起來會很方便。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一、複習、鞏固前兩課時學習內容。

二、欣賞:《歡樂頌》,簡介貝多芬。

較具準備:

一、貝多芬像。

二、錄音機。

三、用電子琴演奏的《歡樂頌》錄音;用童聲合唱的《歡樂頌》錄音;用重唱、合唱、管絃樂演奏(唱)的交響樂片段錄音。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第十七頁)三聲部發聲訓練,《念故鄉》片段。

(1)、三聲部的視唱練習。

(2)、豎笛合奏練習。

2、抽唱歌曲《土撥鼠》。

3、抽學生用豎笛吹奏《土撥鼠》。

小結、過渡:

這是貝多芬的一首小品、他還創作了許多內容更深刻、規模宏大的大型作品。

關於貝多芬的簡介,參看課本第二十一頁。

二:貝多芬經典名作片段欣賞。

1、交響曲:

(1)《命運》(貝五)第一樂章主部主題。

(2)《田園》(貝六)第一樂章主部主題。

2、奏鳴曲:

(1)《月光》第一樂章呈示部主題主題。

(2)《熱情》第一樂章呈示部主部主題。

(3)《春天》F 大調小提琴、鋼琴第五奏鳴曲第一樂章主部主題。

3、歌曲:

(1)《土撥鼠》A、用電子琴演奏的。B、童聲合唱的。

(2)《歡樂頌》A、用電子琴演奏的。B、童聲合唱的。C、交響樂(貝九)第四樂章重唱、合唱片段。

4、另外欣賞童聲合唱《念故鄉》。

三:邊聽邊想

1、再聽《歡樂頌》片段,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感受(如:興奮、熱烈、雄壯、宏偉、激奮……)。

2、引導學生們將《歡樂頌》與《土撥鼠》從情緒、力度、速度、結束音、色彩等方面進行比較,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歡樂頌》 《土撥鼠》

情緒 熱情、歡(明)快 憂傷、低沉

力度 強 弱

速度 快 慢

結束音 1 6

色彩 明亮 暗

3、用以上比較法將本節課所欣賞的八首作品歸納:

(1)《歡樂頌》類:《熱情》、《春天》、《田園》及《命運》。

(2)《土撥鼠》類:《月光》、《念故鄉》。

4、齊唱《歡樂頌》、或吹奏。

簡單小結課堂學習情況。

下課。後記:通過對比,讓學生懂得同是貝多芬的作品,整體上感覺反差很大。不同音的使用(特別是結束音)所造成明暗效果是不同的。這也說明使用某些音或節奏、速度、力度,可以反映某些特別的效果。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4

學情分析

1.通過藝術作品能夠比較聽覺藝術與視覺藝術在表現材料和表現特點方面的相同與不同

教學內容

欣賞書法及篆刻

教材分析

書法篆刻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但中國的書法藝術展示在藝術面前時,它讓全世界所有愛好藝術的人們爲之沉醉!

在國外有很多人以能有一枚中國的印章而驕傲,他們沉醉在那小小的方寸之間。

本單元共設兩個課題“情感的表達”、“鄭重的承諾”

教學目標

1.以民間書法爲欣賞對象,從中體會輕鬆、隨意和無拘束的表現技法。在不同書法表現形式的欣賞中,認識到書寫的多樣性,感受其美感。

2.以墨跡書法爲欣賞對象、在欣賞、分析、講解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書法創作的核心是情感、技巧表現只爲情感服務。

教學重點

從欣賞書法中體會輕鬆、隨意和無拘無束的表現技法。在不同書法表現形式的欣賞中,認識到書寫的多樣性,感受其美感。

教學難點

理解書法的技法

教時安排

1課時

第六單元第一課時

授課時間:

六(1)、(2)、(3)、(4)5/5~5/6

教學準備:

圖片內容、甲骨文個別字的講解資料

教學內容:

欣賞書法、篆刻

教學目標:

以墨跡書法爲欣賞對象,在欣賞、分析、講解的過程中,學生體會書法創作的核心是情感,技法表現只爲情感服務。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學生學習備註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聲練習

1 3 5 6 5 3

mi hi hi hi hi hi

1 3 5 6 5 3 1—

ma ha ha ha ha ha ha

a.斷音練習

(喉嚨放鬆,聲音自然鬆弛的發出來,腹部有氣息支撐)

b.連音練習

(注意頭腔共鳴,聲音位置高,口腔有空間,不咬緊,軟齶擡起)

用歌聲和老師問好

用準確的方法進行發聲練習

分別用斷音和連音唱法

注意學生的演唱姿勢和發聲位置進行及時糾正

二.介紹書法

1.介紹中國書法:

2.瞭解書法:

配以文字講解書法的發展和演變過程。

中國的書法別具一格,它既有實用性又有藝術性,這在世界上是最獨一無二的,幾千年來,雖幾經滄桑,但它卻始終盛行不衰。

2.瞭解書法的演變過程

三.介紹篆刻

篆刻的形成

秦朝統一後把七國的文字統一後成爲“小篆”

四.欣賞書法及篆刻作品

五.小結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5

教材簡析:《蟈蟈和蛐蛐》是一首敘述性的詼諧歌曲。歌曲以擬人化的手法,諷刺愛“吹牛”的“蟈蟈”和“蛐蛐”,它倆相互吹捧、相互比說大話,“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頭來都成了大公雞的盤中餐。以此來告誡人們,要踏踏實實、千萬不能浮浮誇誇,要做一個誠實的人。歌曲的曲調汲取於北方戲曲(如京劇)、說唱(如快板書)的音樂素材創作而成。歌曲以趣味性與理論性爲一體,學生在演唱時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表現這“小哥倆”的醜態,邊唱邊表演去體驗音樂的詼諧性。

教學對象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國小五年級學生,五年級學生的性格特點:一個獨立的思想個體,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但五年級學生剛好處於青春期的轉折階段,害羞、被動,而且對京劇有着固有的觀念:乏味、無趣。只有把握學生的心理,由淺入手,運用大量的音頻、視頻、示範及實踐活動,增強他們的聽覺、視覺刺激,提高他們的興趣,發揮他們的自主性,加強他們的參與感,才能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摒棄固有觀念,不再害怕,不再厭煩,輕鬆學習京劇。

教學方法:點拔、示範、引導、遊戲、評價、激勵、創作法等

教學目標

1、感受體驗我國民間藝術寶庫裏戲曲京劇風格與韻味,進一步激發對民族音樂的熱愛,。

2、用風趣、幽默、詼諧的情緒表演《蟈蟈和蛐蛐》。

3、培養學生合作、創新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簡單的瞭解京劇,同時學會演唱京韻兒歌。

教學重點:用風趣、幽默、詼諧的情緒表演《蟈蟈和蛐蛐》準確把握歌曲中的音樂形象,唱出京韻。

教學難點:在實踐中感受、體驗京劇的韻味,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具準備:要求學生課前通過各種渠道(互聯網、教材、報刊等)蒐集相關資料、多媒體教學平臺、課件、道具、音樂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用京劇方式問好

教師用京劇的唱腔問:同學們好 哇 !(初步感受、體驗京劇的韻味)

導入1.導入新課

師:老師剛纔是用什麼樣的腔調和大家問好的呢?

生:京劇。(可能不會直接打出來,需要老師的引導)

師:對了。我們知道京劇是我國的國粹,那麼你對京劇有哪些瞭解呢?我想請同學們把你所知道的有關京劇的內容說給大家聽聽,讓我們一起來走近京劇。

生:踊躍舉手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資料。

師:等學生唸完資料後,點擊課件將同學們說的知識羅列下來,給學生梳理知識線條。(課件出示)當學生回答到相關的主題時教師馬上加以詳細的說明介紹。講到動作時,教師抓住機會介紹京劇動作中的虛擬性,並請生一起模仿喝酒、開門、關門、騎馬、搖船等

講到臉譜時, 京劇臉譜,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特殊的化妝方法。由於每個歷史人物或某一種類型的人物都有一種大概的譜式,就像唱歌、奏樂都要按照樂譜一樣,所以稱爲“臉譜”。

曲藝(說唱音樂) 聆聽《故鄉是北京》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融合了戲曲中的京劇和曲藝中的快板書和大鼓的一首京韻兒歌。

師:現在我們來辨別一下我帶來的兩幅圖片。(課件出示兩幅圖片)誰知道這兩隻小昆蟲分別是什麼?

生:(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

師:這兩隻小昆蟲十分相像,就像一對小兄弟。綠色的這隻叫蟈蟈,褐色的這隻學名蟋蟀,我們北方人叫它蛐蛐。它們棲息在房間地頭,吃莊稼的根、莖、果實,是危害農作物的害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京韻兒歌《蟈蟈和蛐蛐》。(課件出示課題)

學唱歌曲

1.讀歌詞(解決歌曲中的節奏,進一步感受京劇咬字的特點,做到字正腔圓)

師:我是蟈蟈。生:我是蛐蛐。

師:我是蟈蟈兒。生:我是蛐蛐兒。(與上句對比,強調兒話音)

師:蟈蟈和蛐蛐吹牛字正腔圓。

師:我是蟈蟈。(加音高唱,鋼琴單手旋律)生:我是蛐蛐。(跟琴唱)

師:我是哥哥。(加音高唱,鋼琴單手旋律)生:我是弟弟。(跟琴唱)

師:哥哥吹牛真高調,弟弟就比較低調。(強調後句音高不同)

生:我是弟弟。(跟琴唱)

師生交替,字正腔圓地按節奏讀歌詞

2.輕聲跟唱(再次跟唱歌曲,熟悉歌曲,鞏固學習方法的運用,進一步分清間奏)

師:老弟們真聰明!在演唱過程中用到了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例舉學生所用的方法),還注意到可以用拍腿來表示歌曲的前奏和間奏,帶上這些方法來檢查下自己學會了沒有!

(播放範唱音樂)

3.跟鋼琴唱(進一步解決歌曲中音準、節奏等問題)

師:學會了嗎?讓我們跟鋼琴來演唱。

師彈單旋律,生視譜輕聲唱歌詞,間奏時拍腿。

4.跟伴奏唱(再次感受音樂,檢查學生歌曲學習的情況)

師:唱得不錯,加上音樂伴奏會更好聽!來!

師放伴奏,跟唱

生視譜跟伴奏唱,間奏時拍腿

5.師範唱(通過教師的表演,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感受歌曲的京韻)

師:你們不僅學會了,而且有些地方還唱出了京劇的味兒,比如:(抓學生唱的好地方點評並在此體驗)。你們唱得很好,我想來PK下你們,願意給我這個機會嗎?

(播放伴奏)

6.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總結歌曲中的京劇特點)

師:你們覺得怎麼樣?

生:好!(預設)

師:爲什麼覺得好呢?

生:唱得有京劇的韻味兒(預設)

師:小組一起討論下,看看歌曲哪些地方有京劇的特點?

生分組討論,師巡視

7.師生交流、分段處理歌曲(通過交流及演唱,進一步感受、掌握京劇中裝飾音、兒話音、唸白、拖腔、數板方面的特點,並分段處理歌曲,實現從會唱到演唱的提升)

(1)師: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京劇的特點?

生:有動作。(預設)

教學生簡單的京劇動作

學生隨音樂模仿教師的動作(播放伴奏)

(2)師:除了動作,還有哪些地方能感受出京劇的特點呢?

①根據學生找出的樂句總結屬於京劇中哪種特點並貼出圖片(裝飾音、兒話音、唸白、拖腔、數板)

②每總結出一京劇特點,引導學生按京劇的韻演唱該段,並加入小鼓、快板爲適合的樂段伴奏

師:你們太能幹啦!正是剛纔你們找到的這幾大特色讓我們這首歌曲更有韻味兒!

沒想到走來一隻大公雞前面恰當運用了一個八分休止符,弱拍起唱,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大公雞來的突然,要把半拍休止出來。

生:(重點唱這一句)師:下面聽老師唱一遍第三樂段,聽一聽老師唱的與大家唱的有什麼不同。(範唱第三樂段)

教師小結1.師:本堂課你有哪些收穫?生:認識了蟈蟈和蛐蛐還知道了做人的道理;簡單瞭解了京劇;學會了一首京韻兒歌。2、總結:談收穫及知識回顧師:京劇藝術作爲國粹已經登上了國際舞臺。在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中國京劇短短几分鐘的表演撼動了全世界。身爲中國人的我們更有責任把這種文化傳承、發揚下去。京劇作爲我國的國粹,有着悠久的歷史。隨着時代的不斷髮展,有許多優秀的音樂人將京劇元素、現代音樂元素融合,創作出了具有時代性的優秀作品。希望我們同學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將京劇這門古老的藝術發揚光大。

[設計意圖]回顧複習,鞏固所學知識、內容,強化學生記憶,爲日後學生的繼續深入和學習打好基礎。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民族文化藝術的精髓,並以中華民族文化爲榮,繼而發展之,最後自然過渡延伸到地方戲曲文化的學習。3.唱出京劇的韻味,爲我們《京韻》這課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6

教學目 標:

學習課文二、三、四段,瞭解揚科怎樣愛音樂,理解句子的含義,瞭解在剝削制度下,窮人孩子的悲慘命運,感受作者對剝削制度的憎恨。有感情朗讀課文。

設計理 念:

以學法引路 ,多讀多悟,通過多元互動,讓學生在聽、說、讀、看、想的過程中,切身體會楊科對音樂的喜愛和當時現實的殘酷。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明確課堂學習任務。

1、檢查對文章大概意思和第一段內容的瞭解。

2、強調單元訓練目標——理解句子的含義,出示課堂學習任務。

二、深入學習第二段,着重指導理解句子含義的方法。

1、個別朗讀,找出這一段的總起句:揚科無論走到哪裏,總能聽到樂聲;圈出揚科聽到的樂聲。

2、爲什麼揚科把這些聽到的響聲說成是樂聲呢?出示“凡是鄉村裏能聽到的一切響聲,他都注意聽着,他覺得都是音樂。”

①指導學習:“凡是”提出條件,“都”表示結果。

②聯繫課文,說說揚科是怎樣“注意聽着”的。

3、理解“田野裏,小蟲爲他演奏;果園裏,麻雀爲他歌唱。”說說這句話的表面意思,

①根據對“注意聽着”的理解說說這句話包含着的意思。

②指導感情朗讀,體現揚科“沉浸在美妙的音響中”。

③迴歸學習提示進一步領會理解句子的方法,完成作業題四(1)。

4、集體朗讀這一段填空:凡是揚科有空的時候,他都——。

5、小結:對揚科來說自然界的響聲都是美妙的音樂,揚科愛音樂真是如癡如醉。

三、學習第三段,嘗試運用理解句子含義的方法獨立操作。

1、自由朗讀思考:揚科愛聽樂聲,當他聽到真正的音樂和歌聲,又有怎樣的感受呢?劃出揚科感受的語句。

①反饋出示:揚科覺得旅店裏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顫動,都在歌唱,都在演奏。用“凡是……教……”改寫這句話,說出表面意思。

②播放提琴合奏曲,範讀。學生體會揚科的感受,說說這句話的含義。

③指導感情朗讀,比較“興奮”和“陶醉”的不同讀法。

2、找出最能看出揚科愛音樂的語句讀一讀。自由討論並反饋。說出“要是有一把小提琴,揚科真願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換”的含義。

3、配樂朗讀出示幻燈(揚科拉提琴)想象畫面及揚科的感受。

4、小結:這段主要寫了揚科聽音樂愛提琴,通過句子含義的理解,可以看出揚科愛音樂愛提琴已到了不顧一切的程度,他願意爲音樂獻出一切甚至於生命。

四、獨立學習第四段,運用方法,理解句子的含義。

1、自學、提出要求:

a默讀第四段,說說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

b運用“理解句子的含義”的方法,完成作業四。

c想想揚科是怎樣愛音樂的,尋找疑難問題。

2、檢查自學情況:

(1)說說從第四段中你學懂了什麼?

(2)出示“……但是有一股無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推着他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慢慢地向着移動。”說含義: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揚科“愛音樂”而“不顧一切”?“無法抗拒的力量”又是什麼力量?

(3)指導朗讀:學生自由練讀、評議、指名讀、集體讀。

3、質疑問難。學生自由討論還有什麼不懂?教師點撥。

4、結合這一段的內容,用“凡是……都……”談談感受,說一句話。

五、圍繞課堂學習任務總結。

六、作業六:用“凡是……都……”造句。

附板書: 11、小音樂家揚科

愛樂聲 沉浸

愛樂器 陶醉

摸小提琴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人民音樂出版社第7冊第七課《山谷靜悄悄》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力度記號"PP、P、MP "和漸弱漸強記號,並能準確地運用。

2、指導學生用不同力度演唱歌曲《山谷靜悄悄》,表現音樂形象。

3、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景和對地質工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學重點:

1、注意歌曲的力度記號,整首歌曲用輕柔的聲音演唱。

2、能夠把握歌曲的力度變化,有感情地演唱

教學難點:

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切分節奏、附點音符節奏的掌握。

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課件、打擊樂

教學流程:

一、組織教學創設氛圍

師:同學們,春天天氣真好,想去郊遊嗎?(想)那麼就請帶上你們的好心情和我一起到美麗的大山谷去看一看吧!(出示課件,背景音樂貫穿始終)引導學生聆聽《郊遊》音樂律動進課堂。

二、巧用媒體,傳授新知

師:瞧!多媒體播放一段錄像畫面:崇山峻嶺中,淡淡的煙,薄薄的霧,亮閃閃的紅梅花和紫杜鵑,活蹦亂跳的小野兔慢慢的,慢慢的消失,飛奔而下的溪流漸漸地趨於緩和。

1、換氣和發聲練習

師:你看到了什麼?(學生自由發言)這裏真美!讓我們深深的吸一口山谷中清新的空氣,(啓發學生在吸氣時如在聞花香或在用麥管吸水)再慢慢的吐氣! (吐氣時讓學生想象是在緩緩地用嘴吹蠟燭上的火苗,讓它晃動而不息滅)再一次!吸氣的時候感覺你的小腹部在慢慢的膨脹,保持狀態,不要鬆懈,再慢慢的吐氣。(吸氣的時候不要聳肩,摸着自己的小腹)

師:山谷裏靜悄悄什麼在飄飄?(生:薄薄的霧,淡淡的煙)這麼舒服的空氣裏,你還可以看到天上飄着淡淡的霧,我們用“wu”的聲音把它表現出來。我們來看音符演唱5—6—|5— — — —|

練習長音Wu

(用手勢表示音高,左手無伴奏)

師:霧越飄越高了5—6—|7— — — —|

Wu(用手勢表示音高,左手無伴奏)

師:下面請女同學用聲音表現飄在上面的霧,男同學表現飄在下面的霧。(分開練習後再進行二聲部合唱,兩手分開彈主旋,注意聽男聲的音準。)(或分高低聲部進行)

2、學習運用力度記號漸強“<”和漸弱“>”

(1)表現力度由弱漸強

師:讓你們的雲霧都向我飄過來,越飄越近,越飄越近。(強調雲霧是由遠及近,語氣由弱到強,琴聲控制由小到大,加入手勢漸強)太美了,你們是怎樣做到的?(師總結從力度上由弱漸強)

(2)表現力度由強漸弱

師:現在雲霧從我身邊越飄越遠了,一起來唱。(語氣由強到弱,琴聲控制由大到小,加入手勢漸弱)你們是怎樣做到的?(師總結由強漸弱)

(3)認識兩種音樂力度記號漸強“<”和漸弱“>”(課件演示)

師:剛纔你們用聲音表現出了兩種音樂記號,誰認識?師:我們再次用聲音表現漸強和漸弱。(琴聲音量控制,用手勢和肢體語言)

3、啓發誘導,傳播力度記號(P mp PP)

(1)錄音播放一段音樂片段(音樂選自歌曲中的前奏、間奏、尾聲)師:你聽到了什麼?這聲音像什麼?每一處的"叮咚"聲有什麼不同呢?師引導生回答,像敲擊聲。(第一處是遠聽的很輕。第二處近聽的稍重。第三處是從近到遠的,"叮咚"聲由強到弱的變化。)師:這樣的聲音,這樣的畫面,我們用什麼樣的記號來表示呢?

(2)出示力度記號(P mp PP)師:用上這些力度記號以後,你的腦子裏會出現什麼樣的形象呢?(生:人走遠了,叮咚聲漸漸遠去了……)

三、教學歌曲,深入體驗

1、課件播放《山谷靜悄悄》,學生欣賞全曲

師:剛剛我們用聲音表現了山谷上面雲霧的飄蕩,現在我們就到音樂中去領略山谷的魅力吧!(欣賞全曲)這首歌就叫《山谷靜悄悄》,你感覺歌曲的情緒怎樣?(優美、柔和、寧靜,又有點激動的)

2、教師範唱,學生默唱並想象

這麼美的歌,我也想來唱一唱!在我演唱的過程中,大家在心裏默唱,認真聽這靜悄悄的山谷裏有什麼?你感受到了山谷中的哪些景象?(對學生說出的答案給予評價)

師:山谷中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景色?我們再來聽一下剛剛大家說到的是按照什麼順序出現的?(播放歌曲前三段並出示歌詞)

3、多種形式學唱前三段

(1)有節奏地朗讀歌詞(課件出示歌詞)

師:“什麼在飄飄?”

生:“薄薄的霧,淡淡的煙。”

師:“什麼在閃耀?”

生:“紫杜鵑,紅梅花。”

師:“什麼在奔跑?”生:“小溪流,小野兔。”

(2)對歌:你們來唱每一段的問句,我來唱答句,試一下!(師注意引導用什麼樣的聲音和表情來演唱)

(3)互換角色,生來問師來答!(統一“的”“得”讀音,用手勢解決低音不准問題)

(4)三段歌詞完整演唱一遍。

師:你覺得應該用什麼聲音來表現歌曲呢?你能邊唱邊想象歌中描繪的美麗山谷嗎?用你們的美美的聲音告訴老師,好嗎?

4、指導學唱第四段並進行思想教育

(1)播放歌曲第四段,學生欣賞

師:聽!在這充滿生機歡樂的山谷裏又傳來了什麼聲音?是誰發出的?(地質隊叔叔)說說地質隊叔叔師幹什麼的?

(2)解決難點: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

師:地質隊叔叔們啊可是大自然的音樂師,他們敲擊出的“叮咚”聲可是有節奏的!你們聽!(課件出示條幅譜,範唱)(0叮咚叮咚0︱0叮咚叮咚0︱0叮咚—︱咚0叮咚0︱)

師:我們來看旋律中多次出現了什麼符號?(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我們先來把這條節奏讀一下,休止符的地方我們讀“空”(標出節拍數字,給一小節速度,慢速的讀節奏)

師:這遍休止符的地方我們在心裏空出來!(給一小節速度慢速讀節奏,用劃拍解決長音和八分休止符的難點或用一個動作解決八分休止符)

師:看看上面的音符,大家都認識麼?(師點個別音符)我們一起來唱唱,要注意休止符的地方要在心裏空出來。(琴慢速左手無伴奏)

(3)唱唱“叮咚”樂句

師:想想地質隊叔叔用鐵錘敲擊岩石的聲音是什麼樣的?用聲音告訴我。(學生唱)師:地質隊的叔叔們一邊敲擊着岩石一邊走向遠方了,你們再來唱唱!(師伴奏時運用肢體語言含胸表示漸弱,琴聲由大到小)

師:你們是怎樣用聲音表現出來的?想想用我們剛剛學過的哪個記號來表示?我們再來唱一遍!

(4)完整演唱第四段

師:我來唱歌詞你們來唱“叮咚”(交換角色再唱)

師:地質隊叔叔的出現啊,徹底打破了山谷的寂靜,使山谷變得更加有生機了!下面我們把這首歌完整的演唱一遍,注意聲音和表情!(播放課件伴奏)(課堂調控:看到山谷中這麼多美麗的景色,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表情和聲音來演唱呢?用歌聲告訴我。結尾時的漸弱記號你們表現出來了麼?)

師:還記得我們模仿雲霧的聲音嗎?(出示課件二聲部)來複習一下。(先分別指導男生,女生,再二聲部一起,琴聲要弱,達到要求後再唱)師:下面就把它加到歌曲的前面作爲引子,用你們的聲音把聽課的老師們帶進這個美麗的大山谷中吧!準備好了嗎?(課件伴奏)

四、鞏固練習,實踐運用1、處理整首歌曲,完整演唱

師:你覺得這首歌應該用什麼樣的聲音來演唱?“靜”!(梳理一下這首歌的內容,讓學生想象歌中的意境。)老師唱,請學生說說歌曲有什麼起伏沒有。歌曲第一部分“靜悄悄”;地質隊叔叔來了之後“叮咚”聲響起,變得熱鬧起來,後來地質隊叔叔走後山谷又恢復了靜悄悄。(學生唱)

2、樂器演奏,再次表現歌曲

師:泉水的叮咚聲出現了幾次?(譜子)三次的感覺一樣嗎?讓你用打擊樂來表示,你會選擇什麼樂器?(學生髮言,教師及時評價)(分組用樂器演奏歌曲)

3、課件演示,歌詞填空

山谷裏,靜悄悄,什麼在?霧,煙,高。山谷裏,靜悄悄,什麼在?紫,紅,俏。山谷裏,靜悄悄,什麼在?小,小,跳。山谷裏,靜悄悄,誰在把鼓敲?

4、音樂接龍:指名上臺領唱,其他同學接唱(根據歌曲內容,問什麼答什麼)

5、回聲唱法:一部分同學唱歌,其他同學做回聲,對最後一行的聲音做回聲處理

五、課堂小結,加深印象

師:美妙的聲音,奇妙的大自然,讓我們長大後,也能象地質隊叔叔一樣,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祕。讓我們乘上小火車,再次唱起《山谷靜悄悄》來結束我們今天的山谷之行吧!(學生在課件伴奏中乘火車出活動室)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8

一、教學內容

1. 學唱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 。

2. 學用1、2、3、5、6、1(高音)爲節奏編創旋律。

二、 教學目標

1. 通過有感情地演唱《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 ,感受學生對老師的尊敬愛戴之情。

2. 通過編創旋律,掌握簡單的旋律發展技法,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 教學難點

1. 一字四音“啊”的演唱。

2. 倒數第八小節的正確演唱(敬 愛的)。

3. 能以崇敬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蘊含的師生關愛的情懷。

4. 旋律編創的音高走向問題。

四、 教學進程

1. 導入新課

讓同學們說說老師做的感人的事例,從而導入新課課題《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 。

2. 初聽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

A. 設問:歌曲給你什麼感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B. 討論後,老師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三段歌詞

3. 再聽歌曲,讓學生說說,歌曲用怎樣的聲音、力度、速度、旋律表達對老師的尊敬,熱愛之情。

4. 學唱歌曲:

A. 跟着伴奏學唱歌曲旋律

B.代詞入曲

C.說說歌曲兩部分旋律的演唱方法:

第一部分:主歌旋律平緩,音區比較低,可用稍慢的聲音,稍弱的力度來演唱。

第二部分:副歌的第一句旋律比較高,適合用較強的力度演唱,以表達內心的激動。

最後一句,隨着旋律級進下行,力度可以逐步減弱,用以表達孩子們對老師的熱愛。

5. 學用1、2、3、5、6、1(高音)爲節奏編創旋律。

老師引導學生學用劃旋律線的方法來編創有節奏的旋律。

6. 小結。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9

一、教材分析:

《牧羊女》是蘇教版第五第六單元《牧笛聲聲》中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活潑、愉快的捷克民歌,3/4拍。歌曲以舒展的節奏、流暢的旋律描繪大自然的.美景和牧羊女的愉快心情。本首樂曲由四個樂句組成是A+A+B+A格式。第一、二、四樂句很相似,第三樂句以歡快跳躍的節奏與其他樂句形成對比,描繪出羊兒叫聲、歌聲、流水聲,使全曲更生動活潑,感人而又簡練。

二、教學思路:

本課我以“聽、唱、感”爲主,以“律動、欣賞、想象”爲輔的手段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參與各項音樂活動中感受牧歌和草原民歌的基本特點,使學生以音樂的情感爲紐帶,學會關注大自然、關注身邊的美好事物。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勞動的人文情感。在演唱與欣賞中外不同節奏不同情緒的牧歌中,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讓學生體驗、感悟音樂文化的多樣與溝通。

三、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

(1)能自主參與到各項音樂活動中,感受牧歌和草原民歌的基本特點,使學生以音樂的情感爲紐帶,學會關注大自然、關注身邊的美好事物。 (2)能用柔美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牧羊女》,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音樂特點,並從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勞動的快樂。

(3)欣賞、辨別歌曲的演唱形式:獨唱與齊唱。能自主地處理歌曲《牧羊女》,能用舒展的歌聲、肢體動作來表達內心的感受。

2、知識與技能:

(1)學習音樂力度記號F與p,瞭解它們在音樂中所起的作用,在歌曲中加以運用,增強歌曲的感染力。

(2)比較相似樂句的異同,學習分析AABA曲式結構。

四、教學重點:

1)用連貫的氣息、強弱的對比,清晰的吐字,在美好的氣氛中感受三拍子的韻律及創編出歌曲意境

2)通過觀察與比較,能利用已有的認知,發現歌曲結構的特點

五、教學難點:

1)能對歌曲進行力度表現的處理2)能用柔美連貫的聲音表達歌曲意境。

六、教學過程:

活動一導語:

今天這節音樂課,我們又要乘着音樂的翅膀去旅行了,歌聲會帶我們去哪裏呢?視頻《牧童之歌》第一遍生聽、第二遍生唱、第三遍邊唱邊律動

設計意圖:

賞、唱、演《牧童之歌》引導學生進入音樂課堂氛圍。愛動是孩子的天性,簡單的律動不需要什麼技巧訓練即可讓每個孩子參與其中,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節奏感,又爲後面的學習做了鋪墊。同時鍛鍊了學生聆聽音樂,感知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

活動二導語:

1、看美麗的大草原就在我們的眼前,聽草原深處傳來了歌聲(律動聽歌)。

2、我們都知道好聽的歌兒是有一個個小音樂組成的,我們來認識一下它們吧。

3、生唱曲譜拍三拍子節奏。

4、看看老師拍的和你有什麼不同?有變化的三個樂句是一個怎樣的關係呢?

5、唱第三樂句感受節奏的緊湊帶來的活潑跳躍的感覺。

7、在唱曲譜過程中化解難點。

8、在第三樂句再做一個強弱的對比,增強歌曲的感染力。

9、即興表演唱

設計意圖:

感——以草原遠景圖爲背景聆聽歌曲旋律,並通過身體律動感受歌曲韻律特色;唱——視唱旋律瞭解歌曲結構特點。在演唱歌曲體會牧羊女的愉快心情及力度對比對歌曲意境的渲染。

活動三導語:

草原牛羊多,草原歌兒也多。熱情的小主人又唱起來了。聽《欣賞《草原讚歌》《牧場上的家》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讓學生體驗、感悟音樂文化的多樣與溝通。《草原讚歌》以歌詞的形式呈現給學生,《牧場上的家》先景後詞的形式展示給學生,用變化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積極聆聽、主動感受。

設計意圖:

欣賞《草原讚歌》《牧場上的家》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讓學生體驗、感悟音樂文化的多樣與溝通。《草原讚歌》以歌詞的形式呈現給學生,《牧場上的家》先景後詞的形式展示給學生,用變化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積極聆聽、主動感受。

活動四導語:

我們唱了《牧童之歌》《牧羊女》聽了《草原讚歌》《牧場上的家》有活潑歡快的也有優美流暢的,你感受到了嗎?能把相同情緒的歌曲找出來嗎?

設計意圖:

《找朋友》活動是對本單元教學內容的一次梳理。讓學生學會運用音樂要素找到歌曲的共性。草原之旅我們一起唱了《牧童之歌》,又學會《牧羊女》還欣賞了《草原讚歌》《牧場上的家》根據節奏情緒等給它們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吧!

結束語:今天我們欣賞了草原美景,唱了聽了草原歌曲,我們的草原之旅也要結束,讓我們唱着《牧羊女》這首歌和牧羊女和大草原再見吧!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1、唱《木瓜恰恰恰》

2、聽《快樂恰恰恰》

教學目的:

1、能用活潑、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木瓜恰恰恰》,並在學唱過程中感受歡快、熱烈的情緒。

2、認識二分音符並能在實際演唱中唱準時值。

3、瞭解印度尼西亞的相關文化。

4、 在欣賞過程中獲得熱烈奔放和歡快詼諧兩種不同情緒的體驗,並能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學重點:

活潑歡快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弱起小節、節奏X.X的演唱

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亞民歌,歌曲歡快、熱情,旋律簡潔,多以同音進行和模進爲主。節奏規整,以XX ∣ X. XXXXX ∣X 00 ∣貫穿全曲,極具舞曲風格。歌詞表現人們圍坐在水果灘邊,叫賣、選購、品嚐、誇讚水果的熱鬧場面 。

特別是“恰恰恰”的加入,更是體現了恰恰舞的輕鬆明快,活潑熱情的特點。這首歌曲的第十一小節爲不完全小節,與最後一小節時值,相加構成不完全小節。

教具準備:

課件(或錄音機、磁帶、圖片和自制卡片)。

教學過程:

一、準備階段

1、學生聽音樂拍手進教室,師生問好

2、出示世界地圖。介紹中國在地圖的位置,引出印度尼西亞國家。

3、簡介印度尼西亞國家

二、綜合練習

1、律動《小火車》(出示印度尼西亞水果豐收的圖片)

導言:印度尼西亞是盛產水果的國家,每年都會舉行水果節。你們想去嗎?讓我們乘上火車出發吧!

2、初聽歌曲《木瓜恰恰恰》

導言:看,我們已經到了印度尼西亞。哇,當地的人多熱情啊!他們唱着歌,跳着舞歡迎我們的到來。

3、導言:小朋友們,剛纔當地的族長跟我說,他們歡迎我們的到來,不過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只有完成以下幾項任務的小朋友才能參加水果節。

聽音樂,想一想,在樂曲中出現恰恰恰的地方可以做什麼動作?看誰想的多,看誰跳的美?

a、第一項任務是學生聽樂曲在“恰恰恰”的地方律動。

師:祝賀你們出色完成了第一項任務。(掌聲)

b、出示一隻裝滿各種水果的籃子,每中水果上有一種節奏,分別是:

×—×× ×× ×× ×. ×(四種水果)

師:籃裏的節奏有哪些我們已經學過了?(引導學生複習後面四種節奏.)並引出新授二分音符×—

師:瞧,這是什麼?……引出第二項任務

聽節奏,拿水果

師:老師打節奏,小朋友聽一聽是什麼水果的節奏,就拿什麼水果。

XX│X │X -│(帶領學生讀一讀)(表揚)

給剛纔聽到的節奏譜用水果名創編一句話

c、第三項任務

(先引導學生說一說各種水果名稱,再進行創編。)

三、歌曲學習

導言:太棒了,小朋友們已經成功的完成了印度尼西亞人民交給你們的任務。我們去參加水果節嘍!(聽歌曲出發)

1、出示水果集市圖片

(說一說,有哪些水果.瞭解 印度尼西亞是水果之國,水果品種繁多)

2、出示歌曲

師: 瓜農們一邊賣瓜一邊唱着歌,他們是多麼開心呀,讓我們也來學一學這首歌。

3、看歌片,發現這首歌曲的節拍與原來所學歌曲的節拍有什麼不同?

(學生髮現第一小節只有1拍,最後小節只有三拍)

師講解弱起小節該怎樣演唱,再聽歌曲,邊聽邊感受

4、讀一讀

5、唱一唱(齊唱再變換形式演唱)

6、創編歌詞

引導學生用其他水果名創編歌詞唱一唱。

7、用新歌詞表演唱 (邊唱邊跳)

四、欣賞樂曲《快樂恰恰恰》

師:剛纔小朋友們用多種形式愉快的表達了今天參加印度尼西亞水果節的快樂心情,下面我們再聽另外一首同樣表達歡快情緒的“恰恰恰”舞曲。讓我們動起來,跳起來吧!

五、下課:律動《小火車》

師:幸福的歌兒唱不完,快樂的舞蹈跳不完。小朋友讓我們和印度尼西亞的新朋友說再見,開着小火車一起回家!

教學反思:

歌曲《木瓜恰恰恰》是一節以欣賞切入的情景式音樂課。這首印度尼西亞歌曲,它通過“叫賣”的形式,以歡快、活潑的旋律唱出了賣瓜人的喜悅心情。由於歌曲運用了恰恰恰的弱起節奏以及連續的切分節奏,給歌曲的演唱教學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本單元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通過熟悉外國的民間音樂,瞭解世界個地的地理風貌和風土人情。因此,教學前,我採用了課前欣賞拉丁舞表演,使學生初步瞭解和感受恰恰舞的歡快的韻律,通過無目的的聽賞歌曲《木瓜恰恰恰》在此基礎上展開話題直接進入歌曲的教學。通過觀賞印尼的風光,瞭解恰恰舞的起源,並進一步熟悉歌曲音樂,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習歌曲的興趣.在教學歌曲這一重點環節中,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啓發引導學生聯繫自身生活體驗,通過情景式的解析歌詞,使學生不僅瞭解歌詞內容,更明白了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並把音樂知識的教學靈活滲透到歌曲的情緒表現中,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用自己的歌聲來表達歌曲。尤其是在拓展教學這一環節中,我搜集了歌曲《賣報歌》《賣湯圓》等兒童歌曲,運用視聽結合的手段,更明確地使學生了解了“叫賣”這一藝術形式,並大大激發和培養了學生的表現慾望,爲本節課的教學掀起一陣小小的高潮,從而使歌曲的演唱技能進一步得以提高。最後,通過爲歌曲設計打擊樂伴奏,達到渲染課堂氣氛的目的結束本課。當然,本節課中也出現了許多不足的地方:如:我在設計欣賞及情景引導的目的,本想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活潑的課堂現象空間,鼓勵學生髮揮想象力,提高學生想象的能力,但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是很理想。由於教師的語言組織不夠精練、缺少應有的啓發性,教學方法也較呆板,導致學生表現平淡,學生情緒表現不夠活躍,加之在要求學生完整演唱歌曲時,由於學生對歌曲還不夠熟練,他們更多的是專注於手上的節奏動作,而忽略了耳邊的音樂,造成了歌曲演唱拖拉現象,以及打擊樂伴奏活動的無實效果性,更是影響了課堂教學氣氛。總體說來,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基本良好,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並順利完成。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1

教學年級:國小二年級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情感目標:學生能夠用輕快而甜美的聲音表達快樂和高興的心情,體驗學習音樂的樂趣,感受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合作的愉快。

二、能力目標:學生在輕鬆愉悅的學習氣氛中能積極、主動地聆聽、體驗、想像、創造、表現音樂形象。

三、認知目標:學生能準確地拍節奏,並通過音樂遊戲《對對碰》感受音樂的音高。

教學重點:

學生能有感情得演唱歌曲,並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音樂活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感受、想像及表現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動物頭飾、邀請卡、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律動表演 整體感受

師:小動物們,起牀啦!讓我們隨着音樂一起來活動活動吧!

師扮老爺爺,生扮小動物們,播放《健康歌》音樂,小動物們在老爺爺的帶領下進行自由律動。

[設計意圖:用富有動感的音樂讓學生自由律動表演,,旨在放鬆學生心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輕鬆、愉快的音樂課堂氛圍,並把孩子們拉進了音樂的世界。]

二、借卡創境 巧導新課

1、導入

師:小動物們,今天老師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你們想看看是什麼嗎?(出示包裝精美的“邀請卡”)

請生打開包裝紙,取出一張邀請卡。

師:哦,是一張邀請卡,我受一位神祕的朋友的委託,邀請你們去他的音樂小屋玩,路上會遇到一些困難,但只要你們齊心協力,戰勝了它,進了音樂小屋,神祕的朋友就會出現,你們想去嗎?

生:想……

2、師:那我們出發吧!(播放音樂課件《郊遊》,出示畫面)

教師帶領學生隨《郊遊》音樂跳成兩個圈,快樂得邊跳邊唱。

3、(音樂停)師:小動物們,你們看!(出示課件“美麗的大森林”)這是什麼地方啊?

生:一片美麗的大森林

師:(點擊課件,畫面出現一幅圖),呀,小動物們,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這可怎麼辦呢?

師:(點擊課件,出示兩組節奏圖)

A.× × │×× ○│×× ××│× ○‖

B.×× ××│× ××│× ×·×│× ○‖

(課件畫外音:只要打對這兩條節奏圖,就會出現一隻船幫你們過河的,小動物們,加油啊!)

師生相互交流。

①師:我們現在來做一個節奏接龍遊戲,老師說第一條,你們說第二條,要接的連貫。請聽老師示範:

師:A.你 好│你好 ○│歡迎 歡迎│你 ○‖

生:B.音樂 小屋│在 歡迎│你 歡·迎│我 ○‖

② 師生節奏接龍練習,提醒學生一定要隨節奏讀拍,速度一致。

③ 組與組、生與生之間相互接龍。

[設計意圖;借用邀請卡創設情境,通過節奏接龍的趣味練習,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在遊戲中進行節奏訓練,感受“○”休止符與“×·×”附點節奏的實際效果,輕鬆解決了歌曲節奏難點]

4、(點擊課件,一條船出現在河岸邊)

師:小動物們,小船來接我們了,讓我們繼續前進吧!

( 放《郊遊》音樂,教師和學生一起邊走邊跳)

5、師:小動物們,現在又出現了一個新情況,一棵大樹檔住了去路,怎麼辦呢?

(課件畫外音:呀,小動物們,你們又遇到困難了吧!彆着急,完成下面的音樂遊戲就能繼續前進。努力啊!)

⑦ ②

⑥ ⑤ ④ ③

注:遊戲方法:

將任意兩個球相碰撞,學生把這兩個音唱出來,並用柯爾文手勢表示音高,然後大家一齊連唱這兩個音。

如:(師)我的1球碰3球 (生)1(do) 3(mi)

(生齊)1 3 1 3│1 3 1‖

師點擊課件,全體生唱,指名唱。

[設計意圖:通過“對對碰”音樂遊戲,讓學生對七個音符娃娃更加熟悉,在玩中唱,樂中唱,體現了本單元的主題“小音樂家”,同時增強了師生間、生生間的合作意識]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創造歡快的氛圍,使學生能在歡樂的氛圍中學會歌曲;

2、在學習中領悟歌曲的意境,使學生感受春天的美,能帶着愉悅的心情唱歌;

3、體會“ 嘀答 O滴 答 O”等類型樂句的節奏,並能通過唱歌和伴奏表現出來;

4、針對孩子的生長特點,培養學生輕聲唱歌的好習慣,保護孩子的嗓子;

5、在唱歌和伴奏創作中,培養孩子的協作及學生的表現能力,鼓勵孩子主動參與;

6、引導孩子在創作中挖掘身邊的素材。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1)學會歌曲,能帶着歡快的表情唱歌;

(2)用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

2、難點:(1)領悟歌曲中休止符的時值,

×× O× × O

嘀答 O滴 答 O

(2)能帶着歡快愉悅的心情唱歌。

 教學準備:

1、瞭解春天大自然的聲音;

2、錄音帶、打擊樂器和自制打擊樂器(碗筷<三角鐵>、塑料瓶裝沙子或豆子<沙錘>)。

教學程序:

一、師生問好:

用《春天在哪裏》的音樂旋律

內容:(師)孩子們好呀孩子們好!(生)陳老師好呀陳老師好!(師)今天真高興高興呀喲!(生)今天真高興高興呀喲!

二、激趣導入:

孩子們今天高興嗎?陳老師今天也很高興,想知道陳老師今天爲什麼高興嗎?因爲昨晚老師接到大自然的一個電話,邀請我今天去欣賞一場大自然的音樂會(板書:音樂會)。你們想去嗎?(想)那我們一起悄悄地去聽吧。

三、學習歌曲:

(一)完整聆聽音樂

(放錄音)要求學生靜靜的聽,初次感受歌曲旋律,聽完後提問:

剛纔我們聽的音樂會是誰舉行的?(春天,補充完板書:春天舉行)

(二)學習歌曲第一部分

1、這場音樂會有誰參加了?讓我們再來欣賞春天的音樂會,相信你們一定會聽出來的。(聆聽音樂第一部分)

2、春天舉行的音樂會有誰參加了?(春雨、春風、春雷、春水、春筍)春雨、春風、春雷分別是怎麼表演的?那春水是什麼?

(板書):春雨唱歌:嘀答 O滴 答 O

春風彈琴:沙沙 O沙 沙 O

春雷打鼓:轟隆 隆隆 隆 —

春水鼓掌:嘩啦 啦啦 啦 —

引導學生在模擬大自然的聲音中感悟休止符的時值。

3、老師欣賞到這麼美妙的音樂會啊,我也想參加了,你們想嗎?那老師唱歌,你們爲老師伴奏好嗎?(老師演唱,唱到模擬大自然聲音的樂句時,學生拍掌伴奏。)

4、有的孩子剛纔在爲老師伴奏的時候也忍不住在唱了,那下面我們一起來試試吧,如果唱好了,那就有機會參加音樂會的表演了。(採用問答式的方式演唱,如:<師>春雨唱歌呀<生>嘀嗒嘀嗒)

(三)學習歌曲第二部分。

1、音樂會的演員們悄悄地告訴我說他們已經單獨表演了,下面他們要合奏一曲。孩子們想聽聽他們合奏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聽吧,聽聽這場音樂會的指揮是誰?(聆聽歌曲第二部分)

誰是指揮?孩子們學學指揮。

2、我們再來聽聽音樂,看竹筍指揮演員們怎麼表演的?(再次聆聽第二部分音樂)

剛纔我們又聽了他們的合奏,老師呀想噹噹指揮,指揮你們唱唱剛纔我們聽的這部分歌曲。不過老師是要用琴聲來指揮你們,我相信孩子們一定能聽着老師的琴聲來唱歌。(學生隨音樂唱歌曲第二部分)

3、這一次老師要指揮你們分角色模擬他們的聲音來唱,看誰學得更象。(學生分角色演唱)

(四)孩子們,聽到老師的掌聲心裏高興嗎?春雨、春風、春雷表演後聽到春水的掌聲心裏也會怎麼樣?要表達高興的心情,唱歌的速度是稍快還是稍慢?好,那就讓我們帶着歡快的心情唱歌吧。(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創作表演

1、孩子們,老師昨晚一接到大自然的電話呀,就把以前的打擊樂器找了出來,準備也上臺表演表演,誰願意跟我一起來?不過得先考考你們,能回答我問題的孩子我就請他來。春雨用什麼樂器?春風、春雷、春水分別用什麼?(師生共同表演)

2、小組合作表演(用自制打擊樂器和身邊的素材)

3、請一小組上臺表演

4、全體分組合作表演

 五、拓展延伸

孩子們,今天我們參加了春天舉行的音樂會,高興嗎?那有的孩子一定在想:現在是秋天了,春天能舉行音樂會,我們自己也可以啊。想嗎?(想)那孩子們課後分組去創作我們自己的音樂會吧,下一節課我們就來舉行我們自己的音樂會,好嗎?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3

課型:綜合課

課時: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花喜鵲和小烏鴉》,同時初步認識下滑音和波音記號。

2、這是一首兒童寓言歌曲,通過歌曲的學習,引導學生對花喜鵲和小烏鴉的品格進行深思,並且教育學生在生活中要踏踏實實做人。

二、教學重點:

1、讓學生體會這首兒童寓言歌曲的情緒。

2、處理歌曲中的修飾符號,並有感情的表演唱。

三、教學難點:

1、讓學生初步瞭解裝飾音的唱法,能夠準確把握歌曲的情緒。

2、歌曲中音程跳躍大,要求同學用聽唱法完成歌曲。

四、教學準備:

電教平臺、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位新朋友,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出示圖片:花喜鵲和小烏鴉),他們之間有一個寓言故事。大家想知道嗎?(學生回答:想!)

師:現在請同學們認真聽。

旁白:在某一農村裏,一位農民伯伯正在爲秋天的收成而煩惱着。他在農場裏走來走去,嘴裏不斷地說着:“今年的收成會是怎樣呢?”這時候一隻花喜鵲飛來了,它說:“農民伯伯,你可不用憂愁,現在的麥苗都已經長得夠好了!你現在什麼都不用做,就等着秋天的豐收吧!”農民伯伯聽了後開心地笑着說:“哈哈,是嗎?是嗎?”就在這時,小烏鴉也飛過來了,他看了看麥苗說:“雖然現在的麥苗看上去是很好的,但是農民伯伯你一定要在麥田上加上保護膜,要不颱風來了就損失慘重!”農民伯伯有點懷疑的態度,說:“你說的話可信嗎?”

師:同學們,究竟花喜鵲和小烏鴉誰能正真幫到農民解愁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花喜鵲和小烏鴉》,答案就在歌曲裏面了!

二、寓教於樂:

①完整聆聽,初步感受歌曲情緒。

師:聽一遍錄音,從歌曲中你感受到怎樣的情緒和速度?(學生討論、回答)(情緒:活潑地,速度:稍快)

②看大歌譜,聆聽第二遍錄音。

師:同學們的感受能力非常好。現在我們聽第二遍,看看大家有沒有聽出什麼新的發現?找一找有沒有咱們以前沒見過的標記。(學生舉手回答)

聽完第二遍後,

師:大家都找得非常仔細,那麼爲什麼這個作曲家要把這兩個標記寫上去呢?它們到底會讓歌曲發生什麼變化?大家請聽教師作一個示範!

師:就是有了它們兩個特別的朋友,歌曲馬上變得活潑、幽默、風趣。現在讓我來介紹一下他們的名字。(下滑音,波音)

師:它們名字分別叫下滑音和波音,都是用來修飾它所在的音符,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唱這句。(師引導學生一同唱有下滑音和波音的這個樂句,這樣的演唱能更好的表現出花喜鵲和小烏鴉的形象。)

③聽教師範唱一遍,把教師換氣的地方用筆標上換氣記號。

2、教師教唱

①教師分句教唱。

②學生練唱歌曲。(師生接龍唱、生生接龍唱)

③師生再次演唱,學生唱好下滑音和波音,把歌曲的情緒表現出來。

三、創造表現:

師:這首歌曲裏面兩個主人翁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性格,現在我們分男女同學進行比賽,“花喜鵲”由女同學演唱,“小烏鴉”則由男同學演唱。

比賽完之後,教師點評。並讓學生找出歌詞中最能表現花喜鵲和小烏鴉性格的句子。

四、完美結課

剛開始故事再續

師:但是突然一陣閃電從天邊劃下,狂風開始向這邊襲來。如果你是那位農民伯伯的話,當初能接納小烏鴉的意見,那麼現在的麥田會怎樣呢?(同學們各抒己見)

師:那麼通過這首歌曲,你們得出了怎樣的道理呢?

師:其實在很多農村裏,烏鴉被叫做“不詳之鳥”,因爲人們都覺得他滿身烏黑,而且嘴大且直,所以人們都討厭他,相比之下人們比較喜愛喜鵲。喜鵲被人們稱爲報喜鳥。但是他們的性格就和他們的樣子一樣嗎?並不是的,烏鴉從來都是堅持實事求是、仗義執言、一是一、二是二,勇於報憂,相反喜鵲卻是自以爲是,滿嘴謊言。那麼你們喜歡誰呢?能用一句話總結出這寓言故事的道理嗎?(做人要踏踏實實,而不應該華而不實。)

師:同學們都非常聰明,都通過自己的想法把這個道理總結出來了,讓我們帶上感情再唱一遍歌曲。

教學反思:

從這節課教學中可以看得出現在的學生雖然年紀小,可思維敏捷,有獨到的見解,無論講任何內容都要事先多方位備課,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慾。他們善於動腦思考,已經不是過去那種只知道聽講的“滿足一族”了。過去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而現在是老師講、學生聽、學生講、老師聽、老師學生互相問答的“雙邊活動”了。所以老師必須要有更充分的準備,纔不至於被學生問“倒”。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演奏串鈴、三角鐵、哇鳴筒、舞板這四種打擊樂器,能分辨其音色,說出其名稱。

2.能學會唱歌曲《蒙古小夜曲》,並能用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正確演奏串鈴、三角鐵、哇鳴筒、舞板這四種打擊樂器。

難點:能分辨其音色,說出其名稱。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打擊樂器若干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天氣可真好,老師帶你們一起去交遊,準備好了嗎?那我們出發吧。(律動)

二、自制簡單的打擊樂器

1、檢查學生準備製作打擊樂器的材料。

2、引導學生採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使自備的材料發出各具特色的音響。

3、引導學生用上述材料分別演奏自編或教材提供的簡單節奏自編或教材提供的簡單節奏型,讓他們聆聽不同的材料通過不同的演奏方式所發出的各具特色的音響效果。

4、教師彈奏一些學生熟悉的曲調,讓他們操起手中的“樂器”,用一些簡單的節奏型爲曲調即興表演。

三、認識四種打擊樂器

邊介紹各種樂器的特色特點和演奏方法,邊示範,並讓學生“敲一敲,聽一聽”。

四、學唱《蒙古小夜曲》

1、利用歌詞意境邊講故事邊唱,啓發學生。

2、唱一唱

(1)範唱。

(2)邊想像邊跟唱一唱,邊唱邊用打擊樂器伴奏,進入音樂情境。

3、讓學生互相評價,評一評誰配得最好。

五、結束

小朋友們,天快黑了,我們該回家了。看,小火車來接我們了。

課件:小火車出現,播放歌曲《火車開啦》。

聽音樂出教室。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5

這些年我一直從事國小的音樂課教學工作,自己深深地體會到,要搞好國小的音樂課的教學,必須做到:

一、提高認識,加強對國小音樂課的重要意義的認識,改變過去的對國小音樂課不重視的偏見,必須認識到,當今的素質教育,絕對離不開國小的音樂課教學。只有這樣,才能爲學生的音樂課的學習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讓人們普遍認爲:國小的音樂課的教學是國小階段的必不可少的學科,對學生走向今後的社會生活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注重音樂課教師的培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應該有計劃的根據農村音樂課教學的需要,急需培養或培訓一批合格的國小的音樂教師,以滿足農村國小音樂課教學的需求。

三、現在的國小的專職音樂教師,在原有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學習提高,豐富自己國小音樂課教學的相應的知識,從而,提高國小音樂課的教學質量。

四、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年齡的學生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合理安排音樂課堂的教學時間,以更好地集中國小生有效的精力,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參與音樂課的學習。

五、搞好國小音樂課的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參加有益的社會課外活動,如:歌頌“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演唱會,積極參與“六一”兒童節的音樂會,“七一”黨的生日活動,從而使國小生真正認識到國小音樂課在社會活動中的作用。從而調動國小生積極參與社會有益的文化娛樂活動。

總之,只要我們不斷鑽研,大膽探索,虛心學習,在國小的音樂的教學中一定會取得優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