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生命教學設計15篇

設計1.43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生命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命教學設計15篇

生命教學設計1

一、揭題。

1、同學們,我們每天都經歷着或歡喜或悲傷的故事,其中有許多事令我們感動,那裏面飽含着濃濃的親情,溫馨的友情……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課文《平分生命》,感受其中濃濃的親情。

2、現在看着課題,你的心中是否會產生什麼疑問呢?(誰和誰平分生命?爲什麼平分生命?怎樣平分生命?)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走進課文。

二、初讀。

1、指名分段讀文,讀通順流利,思考:讀了課文之後,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彙報:課文講的是一個十歲的小男孩當得知與自己相依爲命的妹妹急需輸血時,而醫院缺少血液,他勇敢地獻出了自己的鮮血,與妹妹平分生命。(板書:男孩 妹妹)

3、男孩願意與妹妹平分生命,他的行爲真讓人敬佩,他的話語真令人吃驚,看看男孩怎樣說的吧!教師出示“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給妹妹吧,我們兩個每人或50年!”找2名同學讀。

4、這話語是孩子無心的承諾嗎?不,那這是什麼呢?——出示“這是人類最無私最純真的愛的諾言!”找2名學生讀。

5、你知道什麼是諾言嗎?能幫它換個詞嗎?(承諾、誓言)說得太正確了,讓我們齊讀這句話!

6、聽着你們的朗讀,老師心中一個疑問油然而生:爲什麼說這諾言是最無私最純真的呢?(可由學生提出)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用心地快速地小聲讀文,感受男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試着用文中的一個詞語概括出來。

三、精讀。

1、你感受到了男孩的什麼特點?(勇敢)

2、從文中的哪些語句中感受到了男孩的這個特點呢?

3、學習第3自然段。

(1)學生找到句子讀出來,教師相機出示句子“男孩稍一猶豫……洋溢着勇敢的神情。”

(2)“猶豫”指什麼?(指拿不定主意,但時間非常短只是一瞬間)

(3)此時此刻你就是這個男孩,醫生在徵求你的意見,你在猶豫,你爲什麼猶豫呢?把你的擔憂你的思考說出來。

(4)學生談猶豫的原因。(男孩的內心中認爲輸血就會失去生命,而妹妹是他唯一的相依爲命的親人,不輸血妹妹的生命就會有危險,最終他對妹妹的愛促使他下了死亡的決心,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妹妹的幸福)

(5)小結:生命只有一次,更何況他只是一個10歲的孩子呢,所以他一開始————(猶豫了)可這又是一個多麼善良的孩子啊!爲了妹妹他下了死亡的決心,他真的是太勇敢了!帶着你的感悟再來讀這句話。個別讀,想讀的都站起來讀。

4、學習第4自然段。

(1)勇敢的男孩抽血時又是怎樣的表現呢?

(2)生找出句子讀,師出示句子“抽血時……只是向臨牀的妹妹微笑。”

(3)那殷紅的鮮血一滴、一滴,一滴又一滴地流入妹妹的血管裏,此時如果你就是這個男孩你不感到害怕嗎?你不感到疼痛嗎?你在想些什麼啊,竟然臉上還帶着微笑望着妹妹?

(4)學生談微笑的原因。(他不想讓妹妹爲他擔心,讓妹妹心裏不要感到害怕;抽血對他來說就意味着死亡,但他寧可把痛苦恐懼留給自己,把快樂帶給妹妹;自己雖然離去了,但妹妹可以繼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他在心裏默默地祝福妹妹每天都可以開心快樂。)

(5)小結:從男孩的這些內心想法中你又能感覺到男孩的一個什麼特點?(無私)孩子們,這微笑真是發自男孩的內心啊!帶着你的深情再來讀一讀這個句子,感悟男孩的這個微笑的內涵吧。開火車讀,齊讀。

(6)這真是世界上最幸福、人世間最美麗的微笑啊!血抽完了,手術完畢了,男孩又是怎樣的表現呢?臉上的微笑還有了嗎?學生找出句子讀“抽血後……我還能活多長時間。”

(7)看第一句話,你認爲哪個詞用得好,(目不轉睛) 爲什麼呢?(內心在深深急切地關注着妹妹的手術情況;自己的生命就要結束了,但特別希望看到妹妹好起來。)

(8)因此這時他用怎樣的聲音問醫生(顫抖)找2名學生讀男孩說的那句話。

(9)從這顫抖中你感受到了什麼?(更加體會到了男孩的勇敢無私)

(10)讓我們再來好好讀一讀這個男孩的勇敢無私吧!配樂男、女生讀。(女生第一句,男生第二句)

5、學習第5自然段。

(1)男孩的勇敢無私讓在場的`醫生們心靈爲之一振啊!因爲——(在男孩10歲的大腦中……男孩所作出的決定付出了他一生的堅強!)齊讀。

(2)這個10歲男孩的行爲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承諾嗎?這是——教師出示“這是人類最無私最純真的愛的諾言!”齊讀。男孩的舉動能用平平常常的誓言所概括嗎?不能。因爲——教師出示“這是人類最無私最純真的愛的諾言!”齊讀。

6、學習6、7、8自然段。

(1)受到震撼的醫生手心都滲出了汗,握緊男孩的手說(老師握住男孩的手和學生對話。)

(2)這時男孩的眼中放出了光彩(學生和老師對話)

(3)一瞬間,一切都發生了變化,男孩的世界中充滿了希望,這時他又有什麼舉動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教師出示句子“男孩從牀上蹦到地上……我們兩個每人活50年。”

(4)男孩剛開始可是猶豫的啊,現在他得知自己不會失去生命時,臉上這回又是怎樣的神情呢?(鄭重其事),你能理解男孩此刻的心情嗎?先試着鄭重其事地對醫生說說。(配樂讀)

(5)讓我們全班同學都來鄭重其事地對醫生說。配樂齊讀。

7、學習第9自然段。

(1)看着男孩的舉動,聽着男孩的話語,醫生真的震驚了因爲他們感受到了“平分生命……愛的諾言!”齊讀。

(2)男孩的行爲讓我們感動,話語讓我們震驚,我們也深深地知道““平分生命……愛的諾言!”齊讀。

(3)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怎麼被稱之爲最無私最純真的愛的諾言呢?無私在哪兒?純真在哪?你體會到的是什麼?

(4)學生談自己的理解。(10歲的小男孩要把自己的一半鮮血給妹妹,他對妹妹的愛是無私的,不乞求任何的回報,只希望妹妹繼續她的生命;在他認爲自己輸血就會失去生命時,在他必須在自己和妹妹的生命中做一次艱難的選擇時,他選擇了放棄自己,拯救妹妹,他沒有什麼複雜的想法,一心要救妹妹,因此他的想法是純真的;從中能體會出男孩的勇敢無私和對妹妹深深的愛。

(5)這無私的純真的愛的諾言中飽含着男孩對妹妹深深的愛,這也是人世間最可貴最偉大的————親情,面對着這份偉大的親情我們怎能不震驚呢?因爲“這是……”教師出示句子。

(6)孩子們,這個勇敢無私的男孩就站在我們的中間,就站在你的面前,讓你對他說上兩句話,你最想說什麼?

(7)學生自由談。

(8)從你們的話語中老師感受到了你們對男孩的讚歎和敬佩,妹妹擁有這樣的哥哥一定會感到很(幸福)。我們也替她感到快樂。我們也永遠會記住“平分生命,這不是孩子無心的承諾,這是人類最無私最純真的愛的諾言!”(配樂說讀)

四、總結全篇。

1、這個勇敢無私的男孩讓我們深深地震撼,這份流淌着的親情讓我們深深感動。其實平平常常的日子裏,平平凡凡的瑣事中我們又何嘗不被親情所包裹、縈繞?老師要送給大家兩句話,希望你們課下好好地去感悟。教師出示名言的句子。

2、同學們,想讓陽光更加燦爛、花兒更加鮮豔嗎?想讓鳥鳴更加清脆、我們的生命更加精彩嗎?那就讓我們都擁有與別人平分生命的精神吧!

生命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以“生命”爲主題,選取四篇描寫大自然和人類的生命現象、探究生命的規律和本質的抒情性散文、議論性散文。冰心《談生命》藉助於自然界生命成長的現象,講述生命的一般進程,從而引導我們要享受生命中的快樂和痛苦。

學情分析:九年級學生已經能夠對生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可以引導他們從生活經驗出發,領會作者關於生命本質的認識,並結合自身的體驗,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尤其是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關於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學生在以前都學習過,在本課作者運用得更多更妙。

二、課型、課時:講授課、一課時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習作者運用比喻化抽象爲具體的寫法;

2、領會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妙處;

3、領會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二)過程與方法:

1、反覆誦讀,品味關鍵語句,說說作者對生命的本質有怎樣的認識;

2、給文章分層,理解作者精巧的構思;

3、反覆朗讀、體味有關文段,按照原文的思路,試着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個快樂而痛苦的人生過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作者的感悟: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

2、珍愛生命,戰勝困難,享受生命中的快樂與痛苦。

四、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反覆誦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運用比喻化抽象爲具體的寫法。

(二)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本質的認識。

五、教學方法:啓發、討論。

六、教具:多媒體、黑板。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初識生命:

(多媒體展示生物圖片)同學們已經學過了生物學,認識了這個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那麼看見這些生命你們會想到什麼呢?(學生談論)今天讓我們走進生命的世界,隨着冰心老人一探生命的本質。(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由學生學過的生物學知識導入,從學生經驗出發,由生命現象引發學生思考生命的本質。

(二)整體感知,初探生命:

課文只有一段,但是層次很清晰。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請完成下列問題: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挾卷 巉巖 梟鳥 蔭庇 芳馨 雲翳

2、解釋下列詞語:清吟 蔭庇 芳馨 驕奢 雲翳

3、課文說生命像什麼。

學生邊閱讀邊勾畫。

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樹。拓展:作者化抽象爲具體,這種手法我們在余光中的《鄉愁》中學到過,把鄉愁比作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

4、據此給文章分層。

學生根據第3步和以前學習經驗給課文分層。

第一層(課文第一句):提示話題,引出下文。

第二層(從“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來生”):生命像春水。

第三層(從“生命又像一棵小樹”到“也不敢信來生”):生命像小樹。

第四層(從“宇宙是一個大生命”到文末):作者對生命的感悟。

[設計意圖]解決生字詞,理清文章層次和思路,整體把握課文。

(三)朗讀第二層,感受生命的力量:

1、找出第二層的中心句。

一個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聽並思考討論。中心句是“快樂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2、“遭遇了一切”中的“一切”指哪些?

學生思考討論,提醒學生注意四個“有時候”。“一切”指巉巖、細細平沙、暴風雨和晚霞新月。

3、“一切”可以分爲哪兩大類?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引導學生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可以分爲兩類:快樂(細細平沙、晚霞新月);痛苦(巉巖、暴風雨)。

4、春水是怎麼對待這一切的?

學生抓住有關語句朗讀賞析。

5、作者寫一江春水的生命歷程想表達什麼思想感情?

學生思考交流。

[設計意圖]分析“生命像一江春水”,通過一江春水流動的歷程感受生命的歷程,併爲下面學生合作學習提供範例。

(四)分組合作,朗讀第三層,發現並解決問題,感受生命的價值。

問題可能有:

1、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季節順序)

2、前面作者寫出了春水的生命歷程,那這部分寫了什麼?

3、小樹享受了哪些快樂?(朗讀並賞析)

4、小樹遭遇了哪些痛苦?(朗讀並賞析)

5、作者爲什麼兩次提到“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6、作者寫一棵小樹的生命歷程想表達什麼思想感情?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生命像一棵小樹”,通過一棵小樹生長的歷程感受生命的歷程。

(五)鞏固練習,書寫生命:

1、同學們,關於生命,你們一定有更精彩的'比喻,請用“生命還像……”的句式仿照課文寫一句話。

學生寫一句話。

2、再仿照課文對這句話加以具體描述。

學生寫具體描述的句子。

3、請學生朗讀自己的話,師生共同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仿寫,學生一方面更深入地瞭解生命的歷程,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寫作能力。

(六)閱讀第四層,感悟生命:

1、過渡:生命不僅像春水、小樹,還像小草、樹葉等等,其實我們的整個宇宙都充滿着生命。面對這些生命,你有何感悟呢?

學生談感悟,師生評價。

2、作者有何感悟呢?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感悟?請結合本文、自身經歷和閱讀其他文章的感受談談。

一個學生讀作者的感悟,其他學生說對作者感悟的理解。

3、如何理解課文最後兩句話中的“雲翳”“美麗的黃昏”?並據此理解最後一句話。

學生思考比喻的本體,理解詞語和句子,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感悟引出作者的感悟,再到學生的理解,這樣學生對生命的本質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七)總結全文,享受生命:

(播放汪峯的《怒放的生命》作爲背景音樂)冰心被稱爲“世紀老人”,她走過了人生的風風雨雨,其“愛的哲學”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奮勇前進,讓我們盡情享受生命中的快樂和痛苦吧!其實痛苦也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們知道哪些人在享受着生命中的痛苦呢?(學生談論)我們要珍惜生命,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而自信,爲生命全過程的每一刻喝彩。

[設計意圖]結合冰心老人的經歷,進一步明確要享受生命中的痛苦,迎難而上,奮勇前進。

八、作業設計:(第一、二題選做一題)

1、用“生命還像……”仿照課文寫一段話。

2、聯繫自己的體驗和對生命的認識,以“生命,苦耶?樂耶?”爲話題寫一段話,並開展討論。

3、課外閱讀蘇聯作家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和日本作家東山魁夷的《一片樹葉》,再次感受生命。

[設計意圖]通過寫作和閱讀,學生進一步明確要享受生命中的快樂和痛苦。

九、板書設計:

談生命 冰心

像一江春水 有時候

形象美:生命

像一棵小樹 春夏秋冬

哲理美:生命:快樂和痛苦相生相成

語言美:比喻、擬人、排比

[設計意圖]抓住形象美、哲理美和語言美來賞析課文。

十、課後反思:

生命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瞭解海倫的簡要生平;

2、揣摩文中重要語句,適度拓展,加深體驗;

3、理解莎莉文老師雋永深沉的愛心和高超的教育藝術。

【教學重點】

1、揣摩文中重要語句,適度拓展,加深體驗;

2、理解“愛”的美好,把握“再塑生命”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

學會根據需要,從文中篩選適當的信息,並進行概括性表述。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讓學生在黑暗與無聲的世界裏靜坐幾分鐘,然後談感受。

一個19個月就失聰失明,生活在無聲無語無光的世界裏,連爸爸媽媽都不認識的孩子,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淵,幾乎喪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氣。但她頑強地生活了下來,考進了著名大學,長大後又成爲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筆,激勵別人生存的勇氣。這一奇蹟的創造,當然與她自身的努力分不開,但在那段困難的日子裏,走出心靈的障礙,重新塑造生命,卻不能不歸功於一位偉大的女性──她的老師莎利文女士。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

2、疏解疑難字詞,讀準字音,弄懂詞義:

搓捻(cuo niǎn) 繁衍(yǎn) 遷徙(xǐ)

覓食(mì) 小憩(qì) 遨遊(áo)

花團錦簇(cù) 冥思遐想(xiá)

企盼 美不勝收 不可名狀 期期艾艾 油然而生 風雲變幻

3、課文主要寫了哪能兩個人物?

海倫·凱勒、莎莉文小姐。

三、理解人物

1、走近海倫:

海倫·凱勒,美國女作家:

資料一:

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作家、演講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她出生後19個月,就喪失了視力和聽力,而且變成啞巴。後來,她的父母要求當地的盲人學校給予幫助,該校派莎莉文老師到她家協助。海倫借觸摸的方法學會了聾啞語言,利用點字系統學會了閱讀,又用一種特殊的打字機書寫。10歲時,學會了說話,後來在劍橋女校求學。1900年讀大學,1904年6月,以優異成績從大學畢業,並和莎莉文老師合作撰寫自傳《我的一生》。此書一出,轟動文壇,她的故事不但感動和激勵着千百萬殘疾人,也使無數的正常人爲之震憾,使他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此後,她又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經常來回演講,寫了數本書。1927年,她開始爲美國盲人基金會募捐,致力於盲人事業,出版了《我的宗教》一書。1930年出版第二本自傳《中流》。她被人們稱爲美國女英雄。

海倫說:“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當作我的光明,別人耳朵聽見的音樂當成我的交響樂,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幸福。”

資料二:

馬克吐溫說:“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

美國著名作家海爾博士評論說:“1902年,文學上最重要的兩大貢獻是吉卜林的《吉姆》和海倫·凱勒的《我的生活》。”

美國《時代週刊》評她爲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偉人。

2、走近莎莉文老師:

文章是由三大部分組成的。請你快速瀏覽,概括文章三個部分的主要內容。

a、莎莉文老師教“我”識字。

b、莎莉文老師“我”認識、瞭解大自然。

c、莎莉文老師逐步引導“我”認識“愛”。

四、探究品味

1、找出文中關於“愛”的句子,並談談自己的感受:

“愛是花的香味嗎?”──愛是給人帶來愉快而美好感受的東西。

“愛是不是太陽?”──愛能給人光和熱,能使萬物茁壯成長。

“愛有點兒……也不想玩了。”──有了愛,你就快樂,生活就變得美好。

2、你是怎樣理解“再塑生命”這一題旨的.?

從字面上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的意思。

文中是指“愛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在莎莉文老師教育下,“我”的靈魂被喚醒,再次擁有了“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老師讓“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教“我”懂得什麼是“愛”。從這個意義上說,莎莉文老師是“再塑生命的人”,從而表達了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無比的敬愛和感激。

3、請你以“愛”爲話題,寫幾句富有詩意的句子。

(學生自由寫作、交流)

五、拓展延伸

學生聯繫閱讀體驗,列舉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艱辛努力而成功的殘疾人的事蹟。

預設:

1、奧斯特洛夫斯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貝多芬譜寫《命運交響曲》;

3、民間藝人阿炳奏響《二泉映月》;

4、司馬遷身受宮刑,完成《史記》;

5、美國連任三屆的總統、二次大戰英雄羅斯福從小患小兒麻痹症;

6、張海迪自學成才;

7、孫臏受臏刑,著《孫臏兵法》;

8、埃及第一任教育部長、大作家塔哈·侯賽因是盲人。

六、課堂小結

本文是美國盲聾啞作家海倫·凱勒的作品。這篇課文,既表現了一位富有愛心的老師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藝術,也展示了一個盲聾啞女孩的精神追求。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在向莎莉文老師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時,爲這位聾啞女孩好學敏思、堅韌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動。同時,文章文筆優美,充滿詩情畫意,很值得我們好好品讀。

七、佈置作業

1、完成《語文作業本》;

2、完成“讀一讀,寫一寫”和“研討與練習”一、三;

3、課外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生命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作者成長曆程理解文章思路整體把握文章結構。

2.過程與方法:閱讀及重點語句分析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生命的積極態度以及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的敬愛。

教學重點:

1.梳理再塑生命的歷程。

2.體會並能分析出海倫成功的因素。

教學難點:體會到海倫對生命的積極態度。

課前準備:蒐集並整理海倫和莎莉文老師的有關事蹟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20xx年春節聯歡晚會《千手觀音》精彩畫面,請同學們談談節目幕後的故事。如果讓你把這個故事告訴給一個生活在無光、無聲的黑暗世界裏的人,你打算怎樣告訴他?

(同學討論)

同學們會感到很爲難,可是在19世紀美國的莎莉文老師就創造了一個奇蹟。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見證這個奇蹟。

二、認識並瞭解海倫·凱勒及莎莉文老師的事蹟

(1)同學們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

(2)教師準備材料。

幻燈片1:海倫·凱勒及莎莉文老師的相片

幻燈片2:海倫·凱勒一歲的時候,一場重病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隨着又喪失了說話能力,然而就在那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裏,她竟然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以優秀的成績從大學畢業成爲一名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各國民衆的讚揚。1959年聯合國曾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

幻燈片3:

19世紀出了兩個傑出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

──馬克·吐溫

 三、整體感知課文,梳理文章結構

1.閱讀課文,概括本文記敘的主要事件。

同學仔細閱讀文章後,討論、概括。

明確:

(1)老師教我認識具體事物。

(2)老師讓我瞭解大自然。

(3)老師引導我理解愛。

2.迅速瀏覽課文在文中標劃出能體現海倫心理的句子。

幻燈片4:

(1)生命原貌:(像大霧中的航船)

(2)再塑生命的起始:(與莎莉文老師的相識)

(3)再塑生命的發展:(認識具體事物、瞭解大自然)

(4)再塑生命成功的`印證:生命中擁有了(愛)

四、細節把握、重點研讀

我靜靜地在那裏坐了許久,不是在想珠子的排列方式,而是在腦海中用新的觀念來尋求“愛”的解釋。那天,烏雲密佈,間或有陣陣的細雨,突然間太陽突破雲層,發出耀眼的光芒。

我又問老師:“愛是不是太陽?”

“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中的雲彩。”老師回答說。她似乎意識到我仍然是困惑不解,於是又用更淺顯、但當時我依然無法理解的話解釋說:“你摸不到雲彩,但你能感覺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經過一天酷熱日曬之後,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會是多麼高興呀!愛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卻能感到她帶來的甜蜜。沒有愛,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剎那間,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到有無數無形的線條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靈中間。

學生活動:研讀本部分,討論下列問題:

1.讀選文,把握文章,結合課外蒐集海倫?凱勒的有關資料,討論:爲什麼海倫對文老師爲“再塑生命”的人?

2.愛並不是一個具體的可視可觸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們卻處處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課文第三部分師生的回答中,有幾個探討什麼愛的句子,找出來並說說它們的含義,也可以模仿着寫幾句話。

 五、分析文章主題

問題1:剛纔我們一起見證了成功的再塑生命的歷程,那麼同學們現在對“再塑生命”該怎樣理解呢?

明確:原意指“重新獲得生命”這裏指“海倫的生命被莎莉文老師從無光、無聲的黑暗世界裏引領出來,重新感受到了光明和希望”。

小結:海倫最終戰勝困難,完成了生命的再生。讀了她的故事,同學們你認爲一個人要再塑生命需要具備那些因素呢?

明確:堅強的毅力、旺盛的求知慾、好的老師……

問題2:從這些因素中,你認爲莎莉文老師是怎樣的一個老師(結合文中事例回答)?

 六、合作與探究

莎莉文老師應該教會海倫許多東西,爲什麼海倫只寫了“認識文字、瞭解大自然、理解愛”三件事呢?

明確:

文字是人類溝通的橋樑,是走出黑暗的希望。

自然是生活的根基

愛是人類的靈魂

(根據學生回答適當引導)

教師總結:回顧生命再塑的過程,海倫以超人的毅力旺盛的求知慾,跨越了生命的一道道溝坎,莎莉文老師用博大而深沉的師愛改變了海倫的生命軌跡。

拓展1:生活中許多殘疾人克服自身殘疾刻畫出完美的人生,你都知道哪些?

拓展2:通過這些故事你受到了什麼啓發?

本課結束(鄭智化《水手》徐徐響起)

實踐作業:我們生活在一個有光明有聲音的世界裏,我們身邊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們用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句親切的問候讓世界變得更美麗、更溫暖。

板書設計:

生命教學設計5

(一)明確目標

1.通過分析,使學生理解體會蒙田對生命本質和意義的闡釋。

2.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每一天。

3.儘量當堂背下課文的第二段。

(二)整體感知

學生速讀課文《熱愛生命》,將練習第二題中的四個句子在文中勾劃下來,注意體味。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在上節課對生命理解認識的基礎上,我們來學習蒙田的《熱愛生命》這篇文章。和上一篇相比,這篇散文以說理爲主。

(1)文章第一段闡釋了什麼?怎樣闡釋?

討論後明確,闡釋了作者對生命的認識——①“我覺得它值得稱頌,富於樂趣。”②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

作者從對“度日”這個詞語的理解寫起,通過與“哲人”的態度對比,否定“哲人”的看法,反襯自己對生命的稱頌和熱愛。最後一句的引用,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無比熱愛

(2)作者既然認爲生命“值得稱頌,富於樂趣”、“優越無比”,那麼爲何又在第二段中說“我對隨時告別人生,毫不惋惜”?

同學再讀第二段,然後提問後明確。因爲作者認爲①“生之本質在於死。因此只有樂於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②“享受生活要講究方法。”“因爲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着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③在“眼看生命的時光不多”之時,“就愈想增力生命的份量”。“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就“愈要使之過得豐盈充實”。

也就說作者認識到了生的本質之後,會更加珍惜此生。此時,做到此生無憾了,那麼對告別人生還有什麼惋惜呢!

(3)第一段與第二段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繫?

兩段文章都緊緊圍繞“熱愛生命”這一中心來談。第一段,作者從對“度日”的理解談起,深入到對生命的熱愛;第二段,作者用“不過”一轉,談的似乎是生死觀,但他要使此生無悔,同樣還是在談對生命的熱愛,而且第二段談得更具體,更深入,對我們更有啓發教育意義。

2.比較這兩篇短文的主要幾方面

我們已經對兩篇文章進行了理解分析,下面我們一起來比較一下這兩篇文章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題材都是談生命;都從“我”的認識,感受來寫;兩文都是文約意豐,內容深邃。

不同:①談論的方式不同。一篇是寫景抒情引發出敬畏生命的感悟;一篇是從日常的詞語理解入手引發出熱愛生命的議論。②語言風格不同。一篇是景物描寫細緻逼真,語言富於形象化;一篇是採用議論方式,語言較概括。③構思線索不同。《敬畏生命》的線索是從“詫異和震撼”到“敬畏”,《熱愛生命》是從“要熱愛生命”到“怎樣熱愛生命(不虛度此生)”。

3.組織同學討論

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並討論發言,對於生命,我們是由“敬畏”到“熱愛”,還是從“熱愛”到“敬畏”?

(四)總結、擴展

通過學習這兩篇談論生命問題的文章,我們對“生命”的理解更深刻了,我們應該愛世界上一切的生命,特別是應該珍惜我們每一天的時光。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有一段關於生命的名言是這樣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主人公保爾說得多好啊,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更加珍視生命,立志讓自己的青春閃光。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背誦《熱愛生命》第二段。

2.預習下一課。

(六)、板書設計

生命教學設計6

一、情境導入

許多名家都在探討生命的奧祕,生命的奧祕到底是什麼呢?在冰心老人的筆下,生命是奔騰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頑強生長的一棵小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冰心的《談生命》,去感受生命的流動與生長。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讀優美詞句,認識生命的本質。

文章蘊涵着作者豐富的感情,可以通過朗讀體會得到。大家要注意讀到感情激越處要情調激昂,聲音響亮;讀到感情平靜處要語調深沉。讀文章最後部分要情調高昂,字字蘊含力量。在反覆誦讀中,體會生命的本質和規律。

同學們回家預習課文了,誰來給大家讀讀下列詞語

大屏幕出示:

驕奢

挾卷

掙脫

梟鳥

蔭庇

芳馨

雲翳

指生讀,一起糾正,齊讀兩遍。

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教師範讀,學生思考:

作者是如何解說生命的?她對生命的.本質有怎樣的認識?

(老師讀完,迴歸問題,學生簡單交流後回答。)

師小結:正如同學所說的那樣,文章用一江春水東流入海,一棵小樹長大葉落歸根來比喻一個人生命的全過程,並對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進行了形象的解說。接下來,就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對生命解說最生動的一部分,思考這樣兩個問題:見研讀探究“讀一讀”。

三、研讀探究

讀一讀:

1、生命像東流的一江春水,在流動的過程中,他曾有過怎樣的境遇?

2、生命像一棵小樹,在生長過程中,他經歷了哪些階段?

(分組準備交流。)

首先交流第一個問題(略談、詳談)。

再讓學生結合實際聯繫生命中的不同境遇來談。

明確:四個有時候正好是生命中的不同境遇,體現出了生命的不同境遇,體現出了生命的多姿多彩,也揭示了在各種狀態下,生命都需向前、向前。

師:那朗讀時哪個“有時候”應讀得激昂些,哪個讀得舒緩些?

(明確後,女生讀舒緩部分,男生讀激昂部分。)

學生評價朗讀,師指導後,全班讀其中的一個有時候,進一步體會情感。

解決第二個問題,師:誰先來說說自己的認識?

指2~3生談。

明確:生命如小樹經歷了四季。

師:生命也有“四季”,你覺得生命的四季各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生命各階段的特點。

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命來談談。

指生讀。

師過渡:生命如一江春水在不斷地流動,如一棵小樹在不斷地生長,作者對生命的詮釋不僅生動,而且對生命的感悟更是深刻,讓我們齊讀最後一部分。

四、拓展反思(評點式閱讀)

師:這段文字有很深刻的啓發教育意義,請同學們找出感受最深刻的語句,反覆品讀、揣摩,談談你對生命的認識和感悟

(勾勾畫畫,圈點批註,師巡視。)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適時評價,引導分析完、分析透重點語句。

(重點是:要記住……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師:最好的東西要留在心底,不斷地回味,它會對我們的人生有更大的指導意義,讓我們銘記那些給我們啓示最深的語句。(2~3分鐘背背)

師小結:今天我們跟隨冰心老人一起經歷了一次生命的歷程,讓我們懂得了:生命中有歡樂,也有痛苦,有順境也有逆境,在順境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逆境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爲只有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才能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大屏幕打出:願你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來造就一個美麗的黃昏。)

五、作業

仿照冰心老人的寫法“生命像……”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談談你對“生命”的看法。

生命教學設計7

教學理念、目標

(1)教學理念:語文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把握語文課程實踐性和綜合性及母語教育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以恰當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2)教學目標: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目標要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依據五年級學生已有的語文基礎知識和綜合能力,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初步瞭解寫提綱、筆記的方法和重要性。

過程和方法目標:以自讀、交流,共同探討的方式完成教學目標,在自讀、感悟、交流的基礎上,瞭解語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語文內容,瞭解水和人類的密切關係,理解“水就是生命”,讓學生懂得要保護環境,珍惜水資源。

說教學內容、過程

教學內容:《水就是生命》

是一篇說明文。作者言簡意賅地介紹了水的常識,水在人體中的作用,喝水的意義。說明沒用水就沒有生命的道理。使我們不僅懂得了這些常識,而且懂得水在生命歷程中的重要。從而自覺地保護水資源,爲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做出自己應盡的'義務。

本課位於五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這一單元的單元重點是讓學生知道水是人類生命的源泉。人們的衣食住行離不開水,社會經濟建設更需要用水。這篇語文介紹了許多水的常識,水在人體中的作用等在多方面突出了本單元的重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水和人類的密切關係,理解“水就是生命”,讓學生懂得要保護環境,珍惜水資源。

確立依據:從日常生活中學生已經瞭解到了我們離不開水,但卻認爲水是用之不盡的,通過本課的學習,意在改變學生平日裏浪費水的不良習慣,真正體會到“水就是生命”。

教學難點:初步瞭解寫提綱筆記的方法和重要性,學習圍繞中心按一定順序準確生動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確立依據:這是一篇說明文,爲了更好地掌握這種文體特點,必須向學生滲透一些簡單的說明事物的方法,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教學過程:

①創境激趣,導入新課。課件播放關於“水”的優美圖片,讓學生體會水的神奇魅力,說說自己想得到的描寫水的詩句。

②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件出示生字、新詞,檢查字詞認讀,集體正音。指導朗讀課文,進一步正音理解。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寫出小標題。學生小組討論後,教師課件出示小標題。

③精讀課文,感悟文中特點。學生自讀自悟到水在我們的身體中扮演的角色後,分別請出五名學生上黑板邊讀課文邊表演,“化學師”、“運輸兵”、“調節器”、“潤滑劑”、“衛士”。加深學生印象。

④課堂檢查,與本文對話,出示課件,學生先填空,然後集體朗讀。

⑤補充資料,拓展延伸。假如你們已經成爲研究水與人類關係的專家,有位科技日報的記者想採訪你,你怎樣回答。同桌倆人分配好角色後互問互答,指名全班交流。

⑥小結全文。課件出示,號召學生節約用水,珍惜保護水資源。

⑦佈置作業。辦一期主題爲“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手抄報。

板書設計

水的構成

高熱的化學師

水就是生命 水維持生命: 優秀的運輸兵

體溫的調節器

良好的潤滑劑

人體的衛士

科學飲水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課程標準》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恰當的教學方法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依據本課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及有關知識、能力,本課教學中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談話法:師生互動,以平等的地位交流各自的感悟。

2、討論法:在討論中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加深理解。

3、導讀法:以讀爲主,在讀中加強語感訓練。

4、表演法:形象生動,引發學生興趣。

5、感情朗讀法:分角色,個別讀、集體讀等形式進行。

這些教法的合理、綜合運用,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2)學法: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是設計學法的主要理念。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瀆自悟,在小組合作討論中突出教學重點,在感情朗讀中體會文章情感,在師生互動談話中迸發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積累課外資料,有助於課內的學習,關注學生的個體體驗,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3)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了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表演,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探究、自主學習。

四、說教學評價

語文教學評價要突出整體性和綜合性,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爲主,從正面加以指導。本課教學中,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採用不同的評價方法,或讚許,或鼓勵,或肯定優點,指出不足,或給機會再來一次等,對學生的具有個性體驗特點的感悟充分肯定,採用教師評價、學生評價、自我評價、師生互評等方式相結合,以鼓勵學生爲主的評價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位學生。

五、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說明文,向我們介紹了水和人類的密切關係。在教學中,我把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節課的教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鼓勵學生、設疑釋疑。

教學一開始,我不是讓學生被動學習,而是讓學生根據課題質疑,鼓勵學生把心中的疑問大膽地提出來,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然後引導學生針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閱讀、交流,從而解決問題。在這質疑、釋疑的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教師只是組織者。

指導方法,重視朗讀

教學時,特別注意讀書方法的指導,讓學生記錄讀書內容,試着歸納提綱,使學生明白詳細的提綱筆記的寫法,可以幫助掌握文章要點,並在今後的閱讀中用這種方法。同時,以讀爲主,將讀書的權利交給學生,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自瀆自悟上。

加強訓練,注重延伸

讓學生通過讀和寫提綱,理清文路,找準學路。強調習慣的培養與鞏固,自覺主動收集、交流資料,在交流中懂得了要保護環境,珍惜水資源。

生命教學設計8

【教學類型】

閱讀鑑賞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自讀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培養學生從文中獲取信息並進行概括及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富有感情的朗讀理解課文的內容,準確把握全文結構和人物性格。

3、領會安妮·莎莉文對學生的深沉的愛和科學的教育方法。

【教學重點】

1、訓練從課文中準確獲取信息並進行概括的能力,能夠基本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結構。

2、學生從朗讀中把握作者內心深沉的感情。

【教學難點】

1、體味文章語言的清新樸實,感悟莎莉文老師深沉的愛和獨特的教育方式。

2、結合海倫·凱勒的生平事蹟,體會殘疾人生活的艱辛和“愛”之偉大,陶冶情操,使學生情感得到昇華。

【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查閱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相關資料並整理在學習筆記中,藉助工具書查找詞彙,讀懂課文內容,並和同學交流,共享成果。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1、運用多媒體播放《千手觀音》視頻,讓學生感知聾啞人的世界,由此創設情境,自主導入:

《千手觀音》這節目在今年除夕上演後就一直廣受追捧,並以最高票數獲得“我最喜愛的春節聯歡晚會”特別大獎和一等獎。參加演出的姑娘們雖然聾啞,可她們不但自尊自愛,還通過凝聚生命力量和美麗夢想的舞蹈,表現快樂感恩的心,以“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傳遞人類最大的祈禱與祝福。今天我們也來看看這麼一位,雖然生理客觀上存在缺陷,可仍擋不住對健康人格和生命的熱愛追求的女性──海倫·凱勒的故事。以及認識一下幫助海倫創造奇蹟、重塑生命的老師莎莉文女士。

2、讓學生交流課前佈置蒐集的有關資料:

海倫生平的資料(教師進行點評與補充)

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對海倫·凱勒及其老師莎莉文小姐的平事蹟的認識和了解。

⑴學生演示自己所查詢的資料:

整理資料要求:語言簡明扼要,按照姓名、國籍、成就、生平、他人評價,帶給我們的啓發等要點歸納。

⑵教師準備圖文課件材料:

①幻燈片展示:19世紀出了兩個傑出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馬克·吐溫

②教師運用多媒體播放有關海倫·凱勒的生平事蹟簡介和圖片配鋼琴曲《命運》,讓學生感知海倫。

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作家、演講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她出生後19個月,就喪失了視力和聽力,而且變成啞巴。後來,她的父母親要求當地的盲人學校給予幫助,該校派莎莉文老師到她家裏協助,海倫借觸摸的方法學會了聾啞語言,她利用點字系統學會了閱讀,又用一種特殊的打字機書寫。十歲時,學會了說話,後來在劍橋女校求學,1900年讀大學,1904年她大學畢業,並和莎莉文老師合作她的自傳《我的一生》,此書一出,引起了文壇的轟動,她的故事不但感動和激勵着千百萬的殘疾人,也使無數的正常人爲之震憾,使他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此後,她又參加了各種社會活動,她經常來回演講,寫了數本書,1927年她開始爲美國盲人基金會募捐,致力於盲人事業。出版了《我的宗教》一書,1930年出版第二本自傳《中流》。她被人們稱爲美國女英雄。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學生字詞:

⑴注意下列字的讀音和寫法:

搓捻(cuōniǎn)繁衍(yǎn)遷徙(xǐ)覓食(mì)

慚愧(kuì) 譬如(pì) 棲息(qī)小憩(qì)

遨遊(áo) 花團錦簇(cù)冥思遐想(xiá)

⑵掌握下列詞語的含義:

企盼:盼望。

繁衍:逐漸增多或增廣。

遷徙:遷移。

花團錦簇: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形象。

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看不過來)。

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名,說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舉動十分謹慎。一點不敢疏忽。

2、默讀課文,感知內容,思考問題:

這篇課文選編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原是互有聯繫又相對獨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親近自然》、《關於“愛”的含義》合在一起編成課文,並用空行使其自然分爲三部分。課文的主線十分清晰,寫莎莉文老師“對我啓示世間真理,給我深切的愛”。

⑴請同學聯繫作者生平來讀一讀課文標題,看看重音應落在哪裏?並說說理由。

⑵文題“再塑生命”有什麼豐富含義?

(提示:誰再塑了誰生命)

⑶課文寫了哪幾件事?請你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這幾件事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生活經歷?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⑷讀了本文,你認爲安妮·莎莉文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可以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

(多媒體演示要學生思考的題目)

默讀完課文後,先四人小組交流,目的是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探究閱讀,再全班交流明確。

⑴比較後明確:重音落在“再”字上。

⑵明確:“再塑生命”從字面上來理解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的`意思。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愛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來,“我在那個寂靜而又黑暗的世界裏,根本就不會有溫柔的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下,我的靈魂被喚醒,再次擁有了“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莎莉文老師讓我回到自然,感悟自然。莎莉文老師還教我懂得了“什麼是愛”。正如作者所說的“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啓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

⑶課文一共寫了三件事:

①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具體事物;

②莎莉文老師教“我”走進大自然;

③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愛”這種抽象事物。(學生的總結只要大意對即可,不過語言要儘量簡潔)

通過這幾件事表現了作者求知的熱望,及艱辛而愉快的生活經歷。表達了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無比的敬愛和感激。

⑷莎莉文老師愛海倫,對海倫的教育講究方法藝術,作到因勢利導,循循善誘,而且善於抓住教育時機,開啓海倫的思維、智慧和情感。可以說,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藝術家。

三、挖掘內涵重點研讀

1、課文第二部分寫得非常優美,簡直是一首散文詩,充分表現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敢於體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讓學生朗讀、點讀,甚至有選擇地背誦。(教師指導學生注意語速、語氣、語調、重音、停頓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如:

莎莉文老師幫助小海倫坐在樹上,讓小海倫體驗到大自然嚴厲、暴躁的一面,收到一次驚嚇,卻使之獲得對大自然全面深刻的體驗。(可以讓學生反覆朗讀這一段,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和美好,體會莎莉文老師的教育藝術)

2、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爲含義深刻的句子或喜歡的文字進行品味。

如:

⑴在沒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霧中的航船,既沒有指南針,也沒有探測儀,無從知道海港已經非常臨近。

品味:這句話用比喻的手法從反面說明了受教育的重要性,接受了教育的人,生活航船才能衝破阻礙旅途的大霧,找到準確的航向,從而靠近理想的人生港灣。

⑵這些字使整個世界在我面前變得花團錦簇,美不勝收。

品味:這句話表面看來說的是文字的神奇,實則按時的是知識的力量。是知識使“我”這個盲聾人看到了快樂,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幸福,因而,“我”覺得世界充滿了畫像,洋溢着美麗。

⑶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中的雲彩。

品味:愛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但它總是出現在你最需要的時候,有了它,你就快樂,生活就變得美好,沒有它,一切都變得索然無味。

(儘量讓學生多找、多讀、多感悟,也可以進行仿寫練習)

3、學了這篇課文後,你的感受是什麼?請結合自己的經歷來談談。

同學們可以各抒己見,可以從莎莉文老師的角度考慮,也可以從海倫凱勒的角度考慮。

(若有時間可安排體驗遊戲:)

1954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心理學家赫布和貝克勒斯曾做過“感覺剝奪”實驗。讓被試者蒙上眼睛,塞住耳朵,套上手套,基本上剝奪其聽覺、視覺和觸覺。實驗結果表明:被剝奪感覺後,人會產生難以忍受的痛苦,人的心理會產生異常,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進行連續清晰的思考,甚至會變得神經質。

讓學生體驗用手“聽”話。讓被試同學閉上眼睛,塞住耳朵,鄰桌同學在其手上書寫,讓其辨認。先寫0~9這10個簡單數學,再寫“aoeiuü”這幾個拼音字母,後寫“山、水、土、木、石”等獨體字。讓學生體驗到海倫學習的艱辛即可。

四、小結

本文是美國教育家,盲聾啞作家海倫·凱勒的作品。這篇課文,既表現了一位富有愛心的老師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藝術,同時也展示了一個盲聾啞女孩的精神追求。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在向莎莉文老師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時,也爲這位聾啞女孩好學敏思、堅韌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動。同時文章文筆優美,充滿詩情畫意。

五、佈置作業

1、思考課後習題。

2、寫一寫生活中你感受到的“愛”,談談你的認識和看法,300字左右。

3、蒐集身邊像海倫·凱勒這樣的人的事蹟,你準備向他們學習什麼?

生命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樹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觀念,培養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2、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感受文中的鮮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蘊含的哲理。

3、品析、探究含蓄深沉的語言,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生命的本質,培養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教學難點:

品味、探究含蓄深沉的語言內涵。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生字詞。作者簡介

三、整體感知,理清線索。

1、聽讀課文,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和篇章結構。

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可作如下提示:

[電腦多媒體]

第一部分:(“我不敢說……像什麼”)揭示話題。

第二部分:(“生命像……不敢信來生”)描寫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歷程。

第三部分:(“生命又像……不敢信來生”)寫“一棵小樹”的全部生命歷程。

第四部分:(“宇宙是……結尾”)總結全文,揭示生命的本質。

2、細讀課文,把握內容大意。

思考:作者把生命的過程比喻成什麼?

“一江春水,一棵小樹”引導到“一江春水東流,一棵小樹成長”再到“一江春水東流匯入海,一顆小樹成長葉歸根”。

四、研讀課文,感悟生命。

1、探讀“一江春水”部分的內容。

(1)自由朗讀“生命像一江春水”部分,提醒朗讀時感情的變化。

(2)作者認爲生命像東流的一江春水,那麼,在流動的過程中,他遭遇了什麼?

又喻示了人的生命歷程的哪些境遇?

(3)那朗讀時哪個“有時候”應讀得激昂些,哪個讀得舒緩些?

(4) 那麼,在人生命的不同的境遇中,作者的態度又是怎樣?

(5)“行程的終結”預示着生命的終結,此時你認爲“春水”心態是怎樣的?

2、研讀“小樹”部分的內容。

(1)、齊讀“一棵小樹”部分的內容,

思考:生命像一棵小樹、在生長的過程中,它歷經了哪些階段?

四季(春、夏、秋、冬)

(2)作者按什麼順序寫了“一棵樹”?成長順序

(3)、結合小樹的生長過程,談談小樹在每一個階段的是如何度過的?

(4)、通過“一棵小樹”的.經歷,使我們得到哪些啓示?

(5)、面對死亡,小樹作何反應?

(6)其實我們生命也有四季,結合小樹四季特點,談談我們生命的四季各有怎樣的特點?並談談你的啓示。

五、品析佳句、再悟生命。

師:下面讓我們齊讀最後一部分。讀什麼呢?讀你自己喜歡的內容,這段文字有很深刻的啓發教育意義,請同學們找出感受最深刻的語句,反覆品讀、揣摩,談談你對生命的認識和感悟然後告訴老師你記住了什麼,你獲得了什麼。

學生交流所感所悟

六、仿句練習,體驗生命。

結合我們自己的生活體驗,說一說“生命還像什麼…”

生命像一輪月亮,有時圓有時缺,圓圓缺缺構成了他的一生。

生命像大海,有時驚濤駭浪,有時風平浪靜,潮起潮落正如人生。

生命像一顆流星,劃破長空,綻放光彩。

七、教師小結:

生命本來很抽象,可是經過我們大家一說,就很形象了。其實,生命是珍貴而短暫的,在我們的人生四季中,快樂與痛苦相生相伴,成功和失敗交替存在,我們只有以積極進取,勇往直前的態度,才能飛的更高。

五、佈置作業

1、背誦你喜歡的語句。

2、模仿課文,用比喻手法,寫出生命過程的一個片段。

六.課後反思 :

生命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2、品讀課文,理解關鍵語句的深層含義,體會文章語言美和情感美。

3、認識生命的客觀法則,豁達樂觀地對待生命中的一切,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1、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鮮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語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蘊。

3、反覆朗讀重點語句,品味語言美。

教學難點:

1、感知作者的情感變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

2、理解關鍵語句的深層含義

教學方法:朗讀法 品讀法 延伸拓展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視頻導入)

視頻播放:一粒種子破土而出,長成參天大樹;一條小溪從雪山發源,流入大海。

導言:上面兩組畫面,讓我們看到生命的進程,感受生命的蓬勃。生命,是大自然偉大的作品,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闢的語言來揭示生命的真諦,給我們留下了一筆豐厚的關於生命的文學財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兒這樣闡釋生命的意義:“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奮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世紀老人冰心又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二、檢查預習

1、作者

2、生字、生詞

挾(xié)卷 芳馨(xīn) 怡(yí)悅 雲翳(yì)

巉(chán)巖 蔭庇(yìn bì)

三、朗讀課文,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帶問題朗讀:①本文只有一段,但思路清晰,章法嚴整,看能否找到劃分層次段落的關鍵語句?②作者是如何談生命的?)

1、理清行文思路

第一層:僅一句話,“我不敢說生命是什麼,我只能說生命像什麼”。這是全文的領起句,也是思路的起點,提示話題,引起下文,

第二層:從“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來生”。描寫生命像春水東流的'狀況。

第三層:從“生命又像一棵小樹”到“也不敢信來生”。描寫生命像一棵小樹成長和衰亡的狀況。

第四層:從“宇宙是一個大生命”到結尾,總結上文。抒發感想,闡發哲理。

2、精讀課文,把握文意

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研討課文。

(1)“我不敢說生命是什麼,我只能說生命像什麼”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2)“一江春水”在奔流入海的過程中經歷了哪些體驗?這個過程與生命過程有何相似之處?“行程的終結”時“春水”心態是怎樣的?

(3)“一棵小樹”部分,作者按什麼順序寫了“一棵樹”?樹的一生中有怎樣的經歷?在生命的歷程中,小樹是如何度過生命的每一個階段的?面對死亡,小樹作何反應?通過“一棵小樹”的經歷,使我們得到哪些啓示

(4)作者爲什麼反覆說“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相信來生”?

(5)最後一層在全文結構和表達主題方面起什麼作用?

明確:(1)提出話題,引出下文對生命過程的形象化描繪,便於作者抒發對生命的獨特感受。

(2)※可從幾個“有時候”領起的內容來思考,學生只需從中摘錄關鍵詞加以聯想。

※這些情況喻示着人的生命歷程中的幾種狀況,顯示了人生的豐富多彩:人生總是幸福與苦難、順利與曲折相伴而隨的。

※可從文中“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看出“春水”的平和、寧靜。

(3) ※生長順序

※四季的不同狀態。可從中摘錄關鍵詞語來進行理解※幾個連續的階段,勾畫着或喻示人的生命歷程,生命的規律就是從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最終歸於消亡。生命始終向前發展,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擋的。

(4)“來生”是一種虛無飄渺的東西,“不敢說”“也不敢相信”傳達出作者對“今生”珍愛與重視,這是積極進取的生命觀;說明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應當珍惜,無論經歷的是坦途還是坎坷,都應當勇敢面對,細細體會,讓自己的人生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5)最後一層綰結全文,點明、深化主題。作者在這一層揭示生命的本質(由卑微、渺小到生長、進化),點明快樂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這是在前文對生命的現象作比喻性的描寫之後得出的結論。

3、獨特體驗

在作者的眼中,生命像一江春水,從雪山發源,最終流入大海,生命像一棵小樹,歷經四時,最終長成參天大樹。好,現在我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一說“生命像什麼……”

四、美點尋蹤,發掘課文的審美價值

作者將生命還原成具體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繪出一幅幅生命的圖畫。 本文語言優美,比喻、排比處處皆是。 本文意境優美,情景交融。 本文富含哲理,表達了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1、品讀,品讀課文中你認爲用得好的字詞句(最好能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或者有疑惑的地方。

多媒體顯示:

(1)她(大海)多麼遼闊,多麼偉大!多麼光明,又多麼黑暗!

(2)他會聽見黃鶯清吟,杜鵑啼血,也許還聽見梟鳥的怪鳴。

(3)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們是多麼卑微,多麼渺小,而一滴一葉的活動生長合成了整個宇宙的進化運行。

(4)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

(5)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6)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明確:(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歸宿。“光明”象徵生命達到輝煌的頂點,“黑暗”指生命的終結。生命是一個客觀的過程,“光明”與“黑暗”相生相隨。

(2)“黃鶯清吟”指人生中的美景,“杜鵑啼血”指慘景,而“梟鳥的怪鳴”則指人生中兇險的事物。美景與慘景、快樂與痛苦相生相隨。

(3)雖然每一個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組成整個人類卻可以創造歷史,推動社會前進。表現出作者浩渺的思緒、寬廣的胸襟。

(4)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才,都能爲人類作貢獻,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屍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義。

(5)闡述生命中快樂與痛苦的辯證法,表明作者對生命規律的判斷、認識。

(6)這一句話與孟子的“生於憂患”表意相同,我們要學會享受痛苦、感謝痛苦。

2、再讀課文,嘗試背誦自己喜歡的內容。

五、感悟主題

1、提問:作者對生命的本質有怎樣的認識?(大聲齊讀)談談你的理解。

學生討論並自由發言。

示例:生命的本質和規律,在於蓬勃成長,奮勇前進,任何力量也無法阻礙它、壓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終而歸於消亡,其間幸福與痛苦、順境與逆境相伴相隨。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經歷種種磨難,其間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種幸福。

生命存在於運動之中,生命的過程是進取、鬥爭的過程。

個體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個體生命最終要回歸宇宙大生命的母體之中。

生命的體驗,始而新鮮,繼而平靜,最終歸返大生命母體中則無歡喜也無悲哀。

2、作者認爲“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也要感謝生命”現在我想問大家,在你十幾年的生命中你認爲最重要的是什麼?

3、教師總結:生命的話題永無止境,冰心告訴我們生命需要流動和生長,要享受快樂,但不迴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艱難。我們要感謝生命,不僅感謝快樂,也要感謝痛苦。我們要珍惜生命,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而自信,爲生命全過程的每一刻喝彩。

六、佈置作業

1、背誦你喜歡的語句。

2、教師創設討論氛圍:作者說,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總是相生相成的。請聯繫自己的體驗和對生命的認識,以“生命,苦耶?樂耶?”爲話題說一段話,表達自己的人生信念。

3、蒐集資料: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平凡人,他們卻有着不平凡的生活經歷,他們唱響了一曲曲催人奮進的生命進行曲,蒐集那些感人至深的、震撼心靈的生命故事。

生命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主旨。

2、瞭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3、領會象徵手法的運用,體會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達深刻的思想。

4、自我反思,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分出層次。

2、找出文中最能表達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粗略感知全文主旨。

教學準備:

1、課前讓學生製作"中國現代文化名人卡"並蒐集女作家冰心的有關材料。瞭解冰心,並有所積累。

2、製作課件。

課件一:根據課文內容用形象生動的畫面展示:(1)一江春水、冰消雪融、奔騰而下的氣勢;(2)水流遇阻、憤激怒吼的勇猛;(3)過淺灘,靜靜細流、一瀉千里;(4)雷雨交加、濁浪拍岸;(5)明月朗照、水流滯緩;(6)千條江河,流入大海。

課件二:喜歡繪畫的學生可根據課文的第二部分"生命又像一棵小樹"的內容,用自己的筆描繪出你喜歡、熟悉的一年四季中的樹。

提示:(1)早春中伸展出嫩綠的小樹;②平原上、岩石上、城牆上伸展的小樹;③在大樹擠壓下掙脫而出的小樹;④夏天滿樹繁花,蜂蝶飛舞,小鳥枝頭歡唱;⑤長到中年的茂盛的樹;⑥秋風瑟瑟中長滿果實的樹;⑦朔風怒吼、落葉盤旋的老樹。

從中感悟一種生命的誕生,生命力的強大,進而對頑強的生命力產生一種崇敬之情,爲學習本課做好準備。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導言一::地球養育着無數的生命,但置身於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裏,你常常感覺不到它的不平凡,更感覺不到生命這樸實的形式下面蘊藏着多麼豐富的哲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世紀老人冰心是怎樣以散文的形式揭示這一人生哲理的。

導言二:我們在七年級時學了《敬畏生命》、《熱愛生命》兩篇散文,文中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曾深深地震憾了我們的心靈。誰還能記得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或者用一句話概括自己對人生的體驗和理解?(對學生回答做鼓勵性肯定……)

我們今天還要學習一篇有關生命的散文。看看世紀老人冰心是怎樣揭示生命的真諦的。

二、介紹作家、作品

三、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整體把握全文

1、粗讀課文,整體感知全文。

2、昕配樂朗讀帶感知課文,大屏幕出示問題,邊昕讀,邊思考。

研究問題:(1)本文都把生命比作了什麼?從幾方面來寫的?語言上有無明顯標誌?

這些話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2)劃出文中的關鍵性句子。

問題1明確:文中作者說"生命像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樹"文章從三層來寫的。第一層"開頭……也不敢信來生";第二層"……生命又像一棵小樹……也不敢信來生";第三層"宇宙是一個大生命……"

作用:散文最大的特點是形散神不散,尤其本文談的又是很抽象的事物一一生命、人生。爲了加深讀者的理解,作者用了兩個非常恰當而又形象的比喻:生命像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樹。但水與樹又是互不相聯的兩種事物。怎樣把它們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呢?作者以唯物主義態度用了這樣兩句重複的話總結這兩個比喻段:我不敢說,也不會說,也不相信有來生。我說的是從生命的降生到結束,談的是親身的經歷、感情,讓青年人把握現在。

語言標誌:①然而我不敢說……也不敢信……過渡、、

②然我不敢說……也不敢信……

這兩句話把散的東西編織在一起,把全篇內容有條理地穿連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如去掉,材料就散了。這幾句話既是主旨,也是連接手段。

問題2明確:"要記住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3、學生放聲地、感情朗讀課文。

(大屏幕可同時播映教具準備②的課件,形象感知。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沒有條件可在研讀時讓學生根據課文運用想像、聯想來口頭描繪。)

4、給學生討論問題的時間,然後相互評論、補充。教師適時點評。

四、研讀與賞析

1、教師導學,對一篇文章粗讀是爲了整體把握全文,更重要的`是要對一些精彩的內容進行研讀,體昧和推敲重要詞句對錶達中心的意義和作用,更好地領悟作品內涵。

2、學生自主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學生思考、體味。

(1)作者爲什麼把生命比作"水",比做"樹"?作者是怎樣用形象化的語言加以描寫的?(分兩大組,分別研究"水"和"樹"。)

(2)分別找出描寫水和樹時抓住了它們什麼特點,試說說它們的象徵意義。

(3)劃出自己認爲寫得最好、最精彩(可從思想內容、藝術特點、語言表達方面)的地方,並陳述理由。

(4)你領悟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後,是否又聯想到古今中外其他作家作品中的名句?

是否也有過類似的感悟?

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共同探究以上問題,並明確:

(1)作者把抽象的事物,通過形象、貼切的比喻,使其具體化。

生命一一水、樹。

(2)描寫水和樹時,都是根據這一事物的自身規律展開描寫的象徵意義描寫特點

水的特點:水一一生命長河一一流淌的過程一一一複雜、曲折、多變

樹的特點:樹一一人生之樹一一春秋四季一一發榮滋長、繁盛凋零

作者筆下的水和樹與人的生命的規律是一致的。

人生沒有絕對的幸福與不幸,歡樂與痛苦,順境與挫折,成功與失敗,而是相伴而行,相生相成。

(3)答案比較寬泛,可欣賞準確優美的語言,可欣賞富有哲理的議論,可欣賞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以及象徵手法的運用等。有自己的看法、心得即可。

(4)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積累、對比、感悟,提高欣賞品位。

蘇軾《明月幾時有》把人生比作"月亮",把人生的悲歡離合、幸福、苦難比作"月有陰晴圓缺",正確對待"此事古難全"。

水一一順逆樹一一盛衰月一一一陰晴圓缺

3、理解課文的深刻意義。允許學生向老師質疑,發表不同意見。

教師小結:

作者回顧一生的滄桑歷程,用象徵的手法、用形象的比喻,揭示生命不會永遠快樂,也不會永遠痛苦。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可用學生自身經歷,調動他們自己的情感體驗,從作品中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啓示。)

五、佈置作業

1、反覆誦讀課文。

2、做課後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體昧、推敲文中形象化的語言,瞭解其象徵意義。

2、能從作者對人生的感悟中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檢查舊課

1、指出不同層次的三名學生,分別朗讀課文的一部分,朗讀完畢,師生共同評價。

(激勵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深刻、有感情地朗讀,掌握節奏、重音等朗讀技巧。)

2、在這篇課文中,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課文中寫水、寫樹都是就着事物自身規律來展開描寫的。請你找出其中相應的句子。

3、用你自己的話概括一下人生的真諦是什麼,你是怎樣理解的。明確:人生的真諦是不可能永遠快樂,也不可能永遠痛苦。

遇到困難時要不灰心,要勇敢樂觀有韌性,堅信雷雨過後就是豔陽天。山窮水盡疑元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順利時,也不要被勝利衝昏頭腦,要清醒理智地認識到人生應隨時準備迎接明天的挑戰。

(學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二、欣賞精彩優美的語言,體會重要句子的深層含義。

說說課後練習三中兩句話的象徵意義。

(欣賞精彩優美的語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由對第二句的揣摩、分析過渡到體驗反思。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

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要想充實地度過人生,關鍵在自己。①《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②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之路;③張海迪戰勝病魔,耗時·四年創作長篇小說《絕頂頭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歲就病魔纏身,但沒有荒度放棄生命而是堅持寫作,呼喚生命;⑤可以引用"實話實說"節目,感受堅強的張默然的故事。

要從積極的人生態度出發,珍惜時間,珍視生命,尤其是遭遇不順的時候,更不能被厄運壓倒。對生命保持堅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教師可視情況選。)

三、體驗反思

大屏幕出示思考題:

1、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父母突然下崗,家中經濟陷入困境;你已經盡全力學習了,可學習成績仍無明顯改善;你想和同學搞好關係,可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對這些,你的情緒、思想狀態是怎樣的?

2、我們應當怎樣去生活?爲什麼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學生只要能扣住課文,說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說全。師生之間相互交流,激勵主流,互相感染。)

教師小結:在人生旅途上,一個人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遇到困難和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哪怕只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堅持前行,也會成功的。

四、佈置作業

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作文。

1、我怎樣面對一一一(勝利、困難……)

2、我怎樣直面現實中的一一一(苦難、真實、醜惡……)

板書設計

談生命

冰心

一江春水—曲折的兩岸一滴一一入海快樂與痛苦

生命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懂得生命的珍貴,瞭解一些求生、救生(自救、求救、救人)的方法,知道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應該尊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正確理解生命的涵義,懂得人的生命不僅有時間長短之分,更有質的差別;知道怎樣的生命才更有價值;懂得要提升生命的價值應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

2.能力目標:學生判斷緊急情況的能力;提高緊急情況下的能力;發展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獲得信息的能力,提高自我生存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能夠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永不放棄生的希望;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鍛鍊堅強的意志;珍愛生命,熱愛生命,立志提升自身生命的價值。

教學重點:永不放棄生的希望。

教學難點:延伸生命的價值。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過程設計

1.畫面導入

2.激趣質疑

展示情景假設:劫持事件

你會怎麼辦?顯示注意事項

(1)生命安全第一

(2)力量對比

(3)周圍環境的利用

(4)機智求助別人

(5)主觀心理的調節-冷靜

(6)避免無謂的激怒對方

(7)記住外貌特徵

(8)暫時妥協,事後報案

得出方法:

(1)呼救法

(2)恐嚇法

(3)周旋法

3.自行閱讀“艱難抉擇”故事並思考:

(1)伐木工人是怎樣一步一步拯救自己的生命的?

(2)找出其思想活動的句子

(3)當你遇到如此艱難抉擇時,你能果斷求生嗎?

結論:永不放棄生的希望的信念和意志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遇到多大挫折,都不會輕易放棄生的希望。

4.展示:火場逃離圖片

5.展示:《一封信》(一個迷惘的中學生,想離開人世,寫給知心姐姐的心理話)

問:如果你是知心姐姐,你會怎麼給她回信?

結論:要肯定自己的生命。

6.如何對待他人的生命?

講故事《高貴的施捨》並思考:

(1)母親施捨的是什麼?

(2)母親的做法表明她是如何對待生命的?

結論:結合《一封信》的結論可知珍愛生命就要

肯定自己的生命

又要善待他人的生命

7.分組討論生命的價值:

(1)活得越長越有價值

(2)生命的價值是用金錢來衡量的

(3)生命的價值在於奉獻

結論:生命的意義在於內涵,我們要讓生命價值獲得更長的延伸,更充分的體現。

8. 展示:名人名言

二、齊聲朗讀奧特洛夫斯基的名言。

三、課堂總結:

(任何)珍愛我們的生命:

(1)永不放棄生的希望

(2)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3)延伸生命的價值

四、佈置作業。

生命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重點難點】

理解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9課《生命生命》。(板書課題)

出示杏林子對生命感悟的一句名言,指名學生讀,說說讀了這句話,你有什麼疑問?(爲什麼說生命是一樁奇蹟)這節課我們就帶着這個問題來細細地品讀課文。

【本課我以杏林子對生命感悟的一句名言導入新課,在師生交流對名言的理解和感悟中,以質疑的形式提出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即“爲什麼說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蹟?”這也是本課的教學主線。】

二、研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回憶課文是由哪些事例來感悟生命的?

2.再讀三個事例,看看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生命是樁奇蹟?劃下來。

3.交流:

(1)感受“飛蛾求生”:

關鍵句:“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說說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什麼?是從哪些詞感受到的?

想想飛蛾此時心裏在想什麼?

一隻飛蛾平均能活9天,爲了這短短的9天,它在拼命掙扎着,無論怎樣危險,無論是否成功,它都沒有放棄。伸出手,想象你的.手中就有一隻極力鼓動雙翅的飛蛾,體會它強烈的求生慾望,帶着自己的感受來讀句子。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如何讓學生體會到生命的真諦,唯有“讀”是最好的方法。我引導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抓住關鍵詞句來品味,體會飛蛾強烈的求生慾望,從而讀出自己對生命的感悟。一切的讀都是爲了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入情入境,直接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

(2)體會“瓜苗生長”:

關鍵句:“那小小的種子裏,包含着一種多麼強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衝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讀句子,說說在你心中這是一粒怎樣的瓜子?從哪兒體會到的?

讀句子,讓大家感受到這是一樁奇蹟。

(3)感悟“傾聽心跳”:

關鍵句1:“有一次,我用醫生的聽診器,靜聽自己的心跳。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給我極大的震撼,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

讀句子,思考:爲什麼作者說心跳給了她極大的震撼?

閉上眼睛,靜聽自己的心跳。(播放錄音:心跳聲)說說聽了這鮮活的心跳,你有什麼感受?

帶着你的感受再來讀讀這句話。

關鍵句2:“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糟蹋”是什麼意思?

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糟蹋生命的現象?

怎樣纔算好好地使用生命呢?

【在讀書過程中我巧妙地利用多媒體爲學生創設情境,如聽心跳聲,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和對生命的獨特感受,從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談談如何好好地使用生命,把體驗內化爲行動。】

4.杏林子是怎樣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的呢?我們來認識認識她。

(出示杏林子照片)從照片看,你覺得杏林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出示杏林子資料)聽老師介紹杏林子的生平,說說看杏林子創造出怎樣的生命奇蹟?

【新課標主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活用課程資源尤爲重要。本節課我整合了課內外教學資源,在適當的地方加以運用。如:爲學生激情講述了杏林子的生平主要事蹟,爲深化文本,體會“生命是奇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5.齊讀最後一自然段,說說你對這句話是怎麼理解的?

6.你還知道哪些人也讓自己有限的生命創造出了無限的價值?

三、再悟課題

1.再來看課題,你發現課題有什麼特點?去掉一個行嗎?爲什麼?

2.指導讀課題。

【引導學生把整節課的收穫和感受濃縮到課題這四個字中,通過朗讀課題展示出來。學生理解不同,因此讀得語氣語調也不同,但都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感悟,情真意切纔是最珍貴的。】

四、拓展

作者領悟到生命是飛蛾求生的掙扎,生命是瓜苗從磚縫中冒出的勇氣,在你的眼中,生命還是什麼呢?打開你的記憶,把五彩的生活放進來,以“生命是什麼”爲主題寫一首小詩。

【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學生對文本有了深入、個性化的解讀,我爲學生提供了昇華文本的空間,引導學生把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寫成一首小詩,儘管語言稚嫩,卻意味深長。

讀書是學生對文本的吸收,對經驗的構建,而寫作則是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是學習的收穫。以說名言開始學習活動,以寫小詩結束學習活動,整個教學在詩一樣的意境中進行。】

五、板書

生命生命

飛蛾求生

奇蹟瓜苗生長珍惜光彩有力

傾聽心跳

生命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字。正確讀寫“鼓動、躍動”等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深意。

●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三個事例的內容,深刻理解三個事例所引發出的側重點不同的三點思考,以及三點思考分別提出的三個要求。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深意。

課前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杏林子的材料,以瞭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師:張海迪最新創作的長篇小說《絕頂》,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該書自1998年開始創作,耗時四

年,共計35萬字。責任編輯胡玉萍第一次與海迪面對面交談時,心中就擔憂——以她這樣的身體狀況,能完成這部長篇創作嗎?後來,她瞭解到,張海迪只要身體稍微好一點,就繼續艱難地創作。張海迪說:“每天我都想放棄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來,精心地、像看護一小簇火焰一樣,讓它燃燒,生怕它熄滅……,’去年歲末,胡玉萍拿到書稿後,確確實實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彷彿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確乎是沉甸甸的……無獨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歲時染上了類風溼關節炎,後來病情惡化,她忍着極大的痛苦,高聲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學習她珍視生命、堅強勇敢的精神,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準

1、自主學習:輕聲讀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句子讀通順。想讀幾遍就讀幾遍,達到目標爲止。

2、小組合作學習,搶讀生字生詞卡片,比一比誰認識的生字又快又多,請優勝者介紹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輪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全班交流:請一個小組向全班同學介紹識字成果,再請一個小組朗讀課文,其他小組評議。

三、整體感知課文

1、配樂範讀:學生帶着問題聽讀課文,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出示思考題:a.題目中“生命”一詞,爲什麼連續用兩次?去掉一個行不行?爲什麼?

b.作者列舉了哪三個事例,試用一句話概括每個事例的內容。

c.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分別側重哪一方面?對人生的三點思考分別側重哪一方面?

2、聽讀之後,學生自由朗讀,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1)是一種修辭方法——反覆。去掉一個不可以。因爲連用表示強調,表達了對生命的強烈的呼喚,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去掉就沒有這種表達作用了。

2)小飛蛾在險境中,生命面臨着嚴重的威脅下,極力掙扎着——強烈的求生慾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視的。香瓜子在牆角磚縫中長出小苗——從生命誕生這個角度說明,生命力之強大。“我”靜心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識,就會嚴肅地思考人生。

3)三點思考

第一點思考: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第二點思考:回答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

第三點思考:將目標、信念付諸於行動。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爲生命奮鬥,“勇敢地活下去”。

四、教師小結

正是由於爲生命而奮鬥,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歲就患了類風溼關節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雖然病情惡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強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第二課時

一、溫故導入

1、朗讀課文

2、自主品讀:輕聲吟讀,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地方,反覆讀。

二、研讀與賞析

1、師: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們,是因爲它的思想內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現的。下面我們再細細研讀文章,看看三個事例分別抓住哪一個關鍵詞,側重哪一個方面,三點思考分別提出了哪三個要求。

2、學生討論明確:

飛蛾生之慾望生命意義

香瓜子生命力生命的價值

心跳生命珍視奮鬥

3、討論加點詞的作用:

1)“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躍動”改爲“跳動”行不行?爲什麼?明確:不行。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躍動表達心情急切。用“躍動”更能表達“生之慾望”。

2)“隔了幾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爲什麼不能去掉?竟然表達了一種意想不到,表達出一種驚喜,若去掉就沒有了這種表達效果。

3)“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肅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來形容力量巨大,這裏指小瓜苗在沒有生存條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現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肅然起敬”表達了對頑強的生命力的一種崇敬,在這裏是不可隨便調換的。

4)“小瓜苗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地向上,茁壯生長,昂然挺立。”又說“它僅僅活了幾天”……前後是否矛盾,爲什麼?小瓜苗在沒有生長的條件下,靠瓜子本身的養分,確實能茁壯生長、昂然挺立,而瓜子的養分僅僅能供養它活幾天。

5)“我都願意爲它奮鬥,勇敢地活下去。”

作者爲什麼要加“勇敢地”來修飾“活下去”?作者那種難以忍受的病痛,活着會比死了還要難受。張海迪也是如此,同樣是生不如死。像她們這種情況,活着比死亡還更需要勇氣,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飾成分。

三、體驗與反思

1、朗讀課文最後三段,說說你學習了此文的思考。結合你的生活,從你的周圍舉出一兩個例子,談談你的認識。

2、啓發學生將課文內容內化爲自己的精神感受。

四、作業

1、將自己的認識記下來,作爲小作文練筆。

2、比較閱讀:試比較《生命生命》與課文後的選文的異同。

生命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介紹了科學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艱難歷程,說明到此爲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問題講了些什麼,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查找蒐集有關宇宙和地外生命的資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查找蒐集有關宇宙和地外生命的資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難點:

瞭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問題講了些什麼,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學構想:

引導學生自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而後在老師的點撥下,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查找資料,堅持自己的觀點開個辯論會。

教學準備:

收集關於“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方面的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讀書興趣。

同學們,我們都看過一些關於宇宙的科幻電影,誰能說一說?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在不計其數的星球上,有沒有生命存在呢?

二、明確學習目標。

1、根據課前的瞭解及自己的興趣,針對宇宙中有沒有生命存在,闡明自己的觀點。

2、形成辯論雙方,創設辯論氣氛。我們這節課要圍繞宇宙到底有沒有生命,開一個辯論會。正方的觀點是“宇宙中除地球外還有生命”,反方的觀點是“宇宙中除地球外沒有生命”,我們通過辯論,看哪一方能獲勝。

3、概括生命存在的條件。在辯論之前,我們先認真讀一讀第三自然段,概括一下有生命存在天體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3、適當成分的大氣。

4、足夠的'光和熱。

三、準備辯論。

1、個人自讀。

(1)認真讀課文,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2)默讀,在文中勾畫批註,爲辯論會準備材料。

2、組內交流。

(1)正方和反方在各自組內充分交流,可以列好發言提綱,準備好辯手出場順序。

(2)根據課前的瞭解,討論完善發言提綱。

四、展開辯論。

在辯論過程中,要讓學生以課文和課前瞭解的資料爲依據,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來的好奇心。

教師可以加入到讀書能力稍低、課外積累不夠豐富的一方,適時參與辯論,使辯論不脫離主題,不斷加深。

五、教師總結,激發學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1、宇宙是怎樣產生的?有外星人存在嗎?太陽什麼時候會燃燒盡?人類能遷居到別的星球上嗎?……宇宙中有無窮無盡的奧祕,等待着我們去探索。

2、同學們若感到這場辯論意猶未盡,還可以課下閱讀《少兒科普百科》和《宇宙的奧祕》,找到依據,繼續找到你的對手展開辯論。

作業設計:

收集關於宇宙和地外生命的資料,開個展示會。

標籤:教學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