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研究性學習項目設計方案

設計3.11W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爲複雜的一種。方案應該怎麼制定纔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研究性學習項目設計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研究性學習項目設計方案

研究性學習項目設計方案1

名稱:探究延長電池使用壽命方法

班級:高二(5)班

成員:徐方源(組長)、沈涵渝、李璀璀、張穎、童超、張幼贊、王莎、丁珂、鄔心迪、楊睿、汪亦樓、仇周林

指導老師:趙俊

成員分工:

徐方源(組長)撰寫論文、數據分析

沈涵渝撰寫論文、電腦編輯

李璀璀查資料、做實驗

張穎查資料、電腦編輯

童超做實驗、記錄數據

張幼贊做實驗、記錄數據

王莎做實驗、整理資料

丁珂撰寫論文、記錄數據

鄔心迪做實驗、數據分析

楊睿查資料、記錄數據

汪亦樓查資料、數據分析

仇周林做實驗、查資料

一、簡要背景說明:

生活中許多產品都要用到電池,電池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我們都會發現,電池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後容易沒電,需要頻繁地購買電池,這個問題給我們造成了許多麻煩。而懂得如何延長電池壽命的方法對我們的生活很有幫助。所以,我們小組決定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調查研究,並設計能夠改善此問題的方案。

二、課題的意義與價值:

電池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研究出延長電池壽命的方法可以幫助人們解決電池更換頻繁的麻煩,而且對環境保護有一定的`作用,從而與現代高效率、環保型的社會相適應。

三、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目標:瞭解影響電池壽命的因素,找到延長電池壽命的方法,並設計出一份有效的改善方案,從而幫助我們省去一些由於電池壽命太短而帶來的麻煩。

內容:

1.電池的內部結構及其化學成分;

2.不同品牌的電池的壽命是否有差別;

3.影響電池壽命的因素;

4.找出延長電池壽命的有效方法。

四、研究的步驟與方法:

任務時間方法

第一階段查找電池壽命的相關問題20xx.12上網查找資料

第二階段收集實驗材料20xx.1

第三階段探究影響電池壽命的因素20xx.2實驗

第四階段針對影響電池壽命的因素提出有效可行的改善方案,並進行實驗20xx.2—20xx.3實驗

第五階段整理資料,分析結果,撰寫結題報告20xx.4—20xx.5整理和彙總

五、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本課題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有一定社會意義,組員積極性較高,但仍存在一定困難,比如研究方法較複雜,資金消耗較高。所以我們決定,在現有條件基礎上,多次進行實驗探究,仔細記錄實驗數據,組員之間團結合作,並請指導老師一同協助我們完成本課題。

六、預期成果的表現形式:

預期成果:論文、實驗報告、調查報告;

表達形式:文字、圖片。

研究性學習項目設計方案2

一、研究性學習開展的背景

國內外相關研究述評: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體,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 “力求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爲:理想的教學就是採取一定的方法、手段將學生的潛在水平轉化成新的現有水平,不斷創造新的最近發展區。教學既要走在學生獨立發展的前面,又不能脫離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爲此佈置彈性作業即分層佈置作業的作法,正是體現了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主體的課改理念,也響應了“以學論教,教是爲了促進學”的課改口號。

分層佈置作業改變了教師教學的方式和學生學習的方式;改變了教師課前準備的關注點和備課方式即關注學生(走進學生中間、瞭解學生學習行爲、進行學情分析),再進行教案設計,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尤其是課後反思必不可少;改變了教師對教學能力的認識而正是這些改變,對提高我的教學水平有極大的根本性的促進作用。

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的

課題選題的理論意義

心理學的角度講,學生的能力是經過由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將其廣泛遷移而逐步形成的一種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它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的進一步概括化、系統化、具體化的結果.如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妥善地解決好既滿足尖子生求知慾,又促進學困生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是課堂教學中所面臨的且必須解決的一個矛盾。

A、知識與技能:

課題研究成果的創新之處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預期在我們的研究實踐中將就學生讀、寫作業分層,課後作業分層與預習作業分層,等等,這種階梯作業效果與課堂融合進行系列分類研究,形成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練習分層設計原則方法。

2.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非智力因素的差異,進行目標激勵,分層促進。作業的佈置是因生而異,即重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被評價者處於主動地位。所以學生都能受到老師不同地鼓勵性評價且將預習作業與課後作業相結合,作業成果在課堂展示,設計在課堂教學之中與之融合。這樣評價方式隨之改變,從而真正做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B、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1.本課題是經課題組成員充分醞釀,深入討論從而一致選擇的課題,全體成員對本課題的研究的現實意義的理解是全面而深刻的,具有強烈的主客觀需要,這爲本課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強烈的人文基礎。

2.本課題一經提出,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大力支持我科組申報本課題,同時街道教研中心的英語教研員也加入了本題組的研究行列,這爲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堅強的經費保障和專業技術支持。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概念內涵

“分層”作業理論:根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層次,確定不同的訓練目標,運用恰當的訓練策略,輔以不同的作業練習和輔導,藉助各層本身的力量促進每一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1、開展研究性學習,形式比較新穎,學生對其有一定的興趣,能夠保持一種好奇的心態進行學習研究。

2、學生有一定的小組合作意識,有助於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

四、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本課題着重於作業的設計、佈置和設計研究的過程,理論性強,學術、文字性要求高,所以,要把握好幾個“度”:

(一)、把握好學生的尺度;

(二)、劃分好教材內容的難易;

(三)、不同層次學生做不同的作業;

五、研究性學習的階段設計

在這裏概述一下整個研究性學習活動時間的安排,以及各活動之間的關係,包括評價的設計。

研究性學習的階段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階段(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

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操作流程,瞭解研究方法

1.介紹研究性學習

2.介紹研究方法

3.經驗介紹

第二階段 課題準備階段

提出和選擇課題

列舉課題名稱

提供課題選擇範圍

成立課題組

協調分組情況,組織小組分工,選派組長

形成小組實施方案

小組討論研究,確定研究方案

引導方案確定

開題報告和評審

書寫開題報告

指導書寫開題報告,評審開題報告

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蒐集資料

問題研究

整編資料

指導研究過程

監督研究進程

指導資料整編

第四階段評價、總結與反思階段

成果展示

分享交流

總結反思

評價交流

研究總結

六、總結提高

總結、反思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提出意見與建議(在研究性學習結束時,根據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情況進行填寫)。

研究性學習項目設計方案3

一、指導思想

自20xx年8月,本屆學生從高一年級全面進入新課改實驗,作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部分“研究性學習”必修課程,其實施根據新課程實施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意見、指導方案,採用學分的形式,以課題研究爲載體,達到改變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自我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研究性課題研究活動主要的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它以獲取關於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直接經驗、發展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爲直接目的,以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爲根本目的。

二、研究性學習目標

1、倡導學生主動參加與交流合作、探究發展等多種學習活動,變革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通過轉變學習方式,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決問題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2、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及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繫,拓展教與學的時間和空間。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和加深理解已經學到的知識,發現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繫,並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培養與學校生活、職業生活和繼續學習有關的能力:自主意識,團隊合作,資料研究,人際交往和掌握現代信息工具等。

3、瞭解科研的一般過程和方法,體驗科研的艱辛和快樂。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三、研究性學習內容

在教師指導下,結合本校學生的'特點,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提出問題,確定研究主題,然後組織課題的實施。

供學生參考的子課題:

1、糖尿病人的飲食特點

2、水的硬度和軟化

3、洗滌劑的種類

4、洗滌劑的污染

5、健康的飲水

6、化學和能源(對現如今居民使用燃料的對比分析)

7、化學和科技(聯繫所學知識,認識化學科技前沿)

8、水污染的治理

9、生活中的奇特現象

10、現代居室中的殺手等

學生可以從上述子課題中選擇一個展開研究,也可以自擬確定相應的研究課題,但原則上依據課本中涉及到的社會實踐活動爲依據,並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旨在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強調教學的研究性,堅持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現有的經驗爲起點,以問題爲中心、以討論爲交流方式,以陳述觀點爲基本要求,以提高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爲根本目的。

四、研究性學習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

提供相應的知識背景,做一些學術講座。進行科研方法指導。

2、選題階段:

學生根據教師的主題展示,選擇自己喜歡的題目,並按照學生意向分組,組成學習小組,承擔各子課題。

確定子課題研究方案:學生和指導老師見面,瞭解指導教師對主題構想說明。學生開始查閱資料,訪問有關人士等,確定自己具體研究的子課題。

3、課題評審:

對每個組課題研究方案進行評審,不合格的小組,需重新準備後再開題評審。

4、研究實施階段:

學生按課題研究方案,自主開展研究活動,並認真規範地填寫相應表格。

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和小組活動記錄,隨時瞭解並評價每個小組以及每個學生的活動情況,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並認真填寫相應的指導意見表和日常考覈表。

每個學生準備一個記錄本,隨時記錄研究情況與各方面的收穫。

5、總結與展示: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對收集到的資料信息進行分類、歸納、整理和提煉,確定總結的內容,選擇最合適、最能反映研究成果的形式。

最後的研究成果內容包括:選題意義、研究經過、論據和結論、效果分析,後附資料索引目錄。

以大課題組爲單位,在指導老師組織下,各小組將研究成果進行展示交流,同學對各組成果進行評議,提出改進意見。

每位學生交一份個人總結,字數800左右,主要描述個人的參與工作和貢獻。上述材料於答辯前兩天交給指導教師。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根據課題組評議改進並完成研究報告,作答辯前準備。

6、答辯

A、小組代表報告本組研究內容、經過及取得的成果。

B、小組成員回答答辯教師組的提問。

7、評價:

學生根據評價表自評,並呈交個人工作記錄本。

學生小組展開互評,評出每個學生的分數等第。

指導教師對學生課題研究進行評價總結。

五、活動時間安排:

學生在家活動:20xx年3月8日~5月10日的週六週日(共16天)學生在校交流:20xx年3月8日~5月10日的每個週三下午課外活動學生來源:高二理科班

小組劃分:每班爲一個大組,班長爲組長

每班學生自由組合,分8~10小組,每小組5-8人,自行選小組長一名。

活動物品:由各小組自行準備

研究性學習項目設計方案4

爲切實落實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意見,積極穩妥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推動學校研究性學習活動取得更大的成效,特制定《xx省xx中學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實施辦法》。

一、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定義

研究性學習活動指學生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通過文獻研究、社會調查、科學實驗、數據分析、撰寫報告等形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並在這個過程中習得科學研究的方法。

二、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目標

研究性學習活動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在課程實施中需要注重以下幾項具體目標。

1、獲得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取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和積極情感,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慾望。

2、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性學習活動通常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並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培養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要培養學生在開放性學習的環境下,圍繞研究主題,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主動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處理,判斷和識別信息的價值,加工處理信息,恰當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努力創設有利於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

5、培養科學態度與科學道德。在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中,要認真踏實地探究,實事求是地得出結論,尊重他人的創意和成果,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練不怕吃苦,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社會實踐和調查研究,瞭解科學對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意義和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習關注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內容

研究性學習活動內容來源於自然、社會、自我三大領域。人與自然。如環境保護研究、生態建設研究、能源利用研究、農作物改良研究、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自然資源保護與開放利用研究、天文地理研究等。人與社會。如社會關係研究、企業發展研究、社會管理研究、人羣心理研究、人口研究、城市規劃研究、交通建設研究、法制建設研究、政治制度研究、社會經濟發展研究、宗教研究、貿易與市場研究、鄉土文化與民俗文化研究、歷史遺蹟研究、名人思想與文化研究、傳統道德研究、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研究、東西方文化比較研究、民間文學與藝術研究、影視文化研究、大衆傳媒研究等。人與自我。

如中學生生理與心理問題研究、中學生行爲方式研究、學生社團研究、學生羣體關係研究、學生消費研究、學校制度與學生成長研究、班級制度與文化研究、社會適應研究等。

(1)蒐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學生應瞭解和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掌握訪談、上網、查閱書刊雜誌、問卷等獲取資料的方式,並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要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僞、優劣,識別對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關聯的有價值的資料,淘汰邊緣資料;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發現信息資料間的關聯和趨勢。最後綜合整理信息進行判斷,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時要反思所得結論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問題,是否有必要採取其他方法獲取證據以支持所得結論。

(2)調查研究。學生應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取調查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如實記載調查中所獲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記錄實踐過程的文字、音像、製作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同時要學會從各種調研結果、實驗、信息資料中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或觀點,並反思對是否獲得足以支持研究結論證據,是否還存在其他解釋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個人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並逐步豐富個人的研究成果,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