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地形圖判讀教學設計

設計5.36K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地形圖判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地形圖判讀教學設計

地形圖判讀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峯、山脊、山谷,判讀坡的陡緩,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2.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

該學習目標可以分解細化如下。

1.閱讀圖文資料,理解海拔和相對高度的含義,會在地形圖上判斷某一點的海拔,計算兩地間的相對高度。

2.對照山地模型繪製等高線地形圖,建立等高線地形圖的概念。

3.對照模型和等高線地形圖,歸納坡度陡緩和等高線疏密的關係,學會判斷坡度的陡緩。

4.對照模型和等高線地形圖,歸納等高線地形圖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頂的特點,並準確地識別。

5.在地形圖上識別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並讀出某點的海拔,計算兩地的相對高度。

2.繪製等高線地形圖,建立等高線地形圖的概念。

3.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峯、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別坡度的陡緩。

【教學難點】

1.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辨別坡度的陡緩。

3.根據等高線地形圖繪製地形剖面圖。

4.根據地形剖面圖判斷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教學方法

【教法】

創設情景法、讀圖分析法、案例呈現法、總結歸納法、啓發引導法、交流談話法

【學法】

情景感受法、地圖觀察法、實踐感悟法、問題探究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導入1:設疑激趣

同學們,我們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無數美麗而神奇的天然藝術作品。有廣闊無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高原和物產豐富的盆地。但是能夠容納千山萬水,胸懷五湖四海的地圖卻是平面的'。那麼,如何將千姿百態的地表形態轉化到平面圖上,地形圖又是怎樣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這一節就讓我們一起學習“地形圖的判讀”。

導入2:故事導入

電影《紅河谷》裏的片斷:紅河谷裏的藏族人抓到了兩個前來勘探地形的英國人,從他們身上搜出來一幅圖,兩個英國人撒謊說他們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們畫的是一隻只的蝴蝶。後來就是這幾張蝴蝶圖帶來了英國的軍隊。這幅圖到底是什麼呢?(等高線地形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地形圖判讀的相關知識。

地形圖判讀教學設計2

一、課標解讀

課標要求: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峯、山脊、山谷,判讀坡度的陡緩,估算海拔和相對高度。本條標準要求學生能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不同的地形部位。雖然標準只列出了三種地形部位,但其他的地形部位也應作爲教學要求,不然的話,學生將不能完整地讀懂等高線地形圖。在幾種常見地形部位中,山脊和山谷的區分較難識別,爲達到本條標準的要求,學生應能在讀圖的過程中總結出山脊部位和山谷部位等高線凸出方向的不同。坡的陡緩形態上可根據等高線的疏密狀況判別(密則陡,疏則緩),實質上可理解爲單位水平距離上的相對高度大小。估算高度在等高線地形圖上關鍵是要明確等高線值和等高距。

二、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需要落實的課標內容是:在等高線地形圖上,估算海拔和相對高度,判讀坡度的陡緩,識別山峯、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見的地形部位。教材結構合情合理,首先告訴學生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線地形圖表示,然後由淺入深,說明了兩個概念海拔和相對高度,等高線以及等高線地形圖,最後在等高線地形圖中識別常見的地形部位。教材設計思路重在閱讀和使用地圖的過程中學習地圖知識,學生從閱讀平面地圖過渡到通過等高線地形圖判讀地形、地勢,形成空間概念,達到較高的能力要求。本節的重難點等高線的形態與坡度陡緩的關係、在等高線地形上識別山頂、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基本部位。

三、教學目標

1、能夠在等高線地形圖上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初步學會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坡度陡緩。

2、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形式,找出山地基本部位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形態特點。

3、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形成積極思考、樂於探究的學習態度。

四、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方面尚有不足,可以通過形象的課件和實體模型來強化直觀性。此外,學生們的參與意識強,對新事物懷有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教學過程中應多讓學生動手操作、比賽競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五、評價設計

通過指示乙點的海拔,以及思考等高線的數字究竟表示什麼,評價學生對海拔和相對高度兩個概念的理解程度;根據模型動手繪製等高線地形圖,評價學生對等高線的繪製過程及原理的掌握情況;“小試身手”兩個讀圖習題檢驗學生對等高線特點的應用以及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基本部位判別的熟練程度,最後學以致用,評價學生對本節知識是否能綜合、靈活地運用。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導入

導入:第三節我們學學生思考如何將高

適應認知規律,注重新習了地圖的判讀,地低起伏的地表特徵表舊知識的聯繫。

圖就是運用各種符號(2分鐘)將地球表面的地理事

物按一定比例縮小以後表示在平面上的圖像。地圖是平面的,但是地球表面是高低不平的,有陡峻的高山也有低窪的盆地,那麼如何將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徵表示在平面的地圖上呢?常用地形圖來表示,其中最基礎的就是等高線地形圖。

2、海拔和相師指導學生理解兩個對高度

概念:(課件展示:海拔和相對高度示意(3分鐘)圖)

3、理解等高用模型直觀演示,結線的繪製原合課件圖片,分析等理高線地形圖的繪製過程,師重點講解(10分鐘)

4、等高線的師引導學生通過讀圖特點

分析等高線的特點:

1、等高線是閉合的曲在平面的地圖上?

造成懸念,喚起學生的求知慾。

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培養學生觀察、讀圖和導概括總結海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相對高度定義

在明白第一個例子的通過讀圖提出問題,引基礎上逐漸跟隨教師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說出第二個、第三

既豐富了學生的感性知個。

識,爲學生提供思維的基礎,又增強了學生的空間概念

先獨立觀察思考,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實後小組討論得出結施,提高學生的參與論:

性,積極性,及與人合(6分鐘)線嗎?

2、同一條等高線的海拔有何特點?

3、相鄰的兩條等高線

等高線是閉合的曲線;

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海拔相等;

作的能力。

的海拔差是多少?

相鄰的兩條等高線的

5、等高線特點的評價練習

(4分鐘)6、認識山地模型的五個

海拔差相等;

4、坡陡、坡緩與等高線疏密有怎樣的關等高線密集的地方,系?

坡陡

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

點的海拔是_____根據剛纔總結的等高米,E點的海拔是米線特點,讀圖思考問題

2、圖中的等高距是___米。

3、計算C點和D點的相對高度是____米。

B兩條路線登頂哪條省力些?爲什麼?

過渡:你有沒有登過學生代表到前面指模山,(欣賞我國的名型找出山地的五個不檢驗學生對等高線特點的理解程度,培養學生靈活多變的思維

不同部位

山大川)儘管山有千同的部位,並說出特在圖片的基礎上利用模姿百態,但是不外乎點(2分鐘)型向同學們展示所認識

7、認識山峯、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的等高線形態(13分鐘)由幾個基本部位組成,你都認識山地的哪些部位?

師引導學生分析比較經常有河流流經的是?

過渡:山地的五個不同部位在等高線地形圖中是怎樣體現出來的呢?

師指導學生根據山地模型繪製一幅等高線

地形圖,多媒體展示繪製步驟

教師巡迴指導

師生互動,總結山頂、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地形在等的山地的部位,培養的山谷處水是彙集的,容易發育河流

學生以四人爲一組,培養學生動手繪圖的能繪製等高線地形圖,力,通過給學生生動直並在等高線地形圖中觀的.觀察,親手的繪找出山地的五個不同制,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部位

結論,使學生輕鬆愉快小組爲單位圍繞以下地掌握了知識三個問題進行討論。

1、表示山頂的等高線把問題細化,幫助學生

8、識別山體基本部位的評價練習(2分鐘)

9、知識拓展(2分鐘)高線地形圖上的位置或形態特點。

教師總結:

山峯:海拔由外向裏升高鞍部:兩個山峯的中間部位

山脊:等高線彎曲的地方向海拔低處凸出山谷:等高線彎曲的地方向海拔高處凸出陡崖: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圖中每一個標號分別對應的是山地哪個部位

學習是爲了更好的生產與生活,你能把今天所學的知識用到實踐中嗎?

多媒體展示一副等高

數值由外向內有什麼更有針對性地討論。同變化?

時培養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和語言表達的

2、鞍部所在的位置有能力。

什麼特點

3、陡崖的等高線有什麼特點?

4、山脊和山谷的的等高線形態有什麼相似?又有什麼不同?

觀察、分析、判斷

評價學生對山地基本部位識別的熟練程度

學生在圖中找出山地將課堂的知識延伸到生的五個部位,小組討活中,非常容易引起學論登山、攀巖和野炊生的共鳴,從而達到教

的最佳地點

學高潮。並且培養學生應用意識與技能,對於學生代表發言

學生有創新的方法及時

線地形圖

師總結:登山比賽:坡緩的地方

攀巖應在陡崖

野炊平坦背風,靠水源地方

9、回顧本節引導學生談收穫,總根據課堂學習,認真所學

結本課所學,梳理知回顧本課收穫,努力識脈絡。

形成本節課的知識(2分鐘)

樹。

七、板書設計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一、海拔、相對高度

三、山地基本部位

二、等高線地形圖山峯、鞍部、陡崖、山脊、山谷

1、等高線

2、繪製

3、特點

肯定,增強學生地理學習的自信心,點到爲止。

讓學生自己談收穫,夯實雙基,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注意了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方法的收穫,讓學生達到會學的目的

八、鞏固練習

繪製一座山地的等高線地形圖,要求:從100米等高線開始繪製,等高距爲100米,山地西側較爲平緩,東側較爲陡峭,南部是山谷,山峯海拔450米。

[課後記]

地形圖的判讀

一、基本概念:

1、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2、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3、等高線:把各地點海拔標註在地圖上,再把海拔相同的點連接成線。

4、等深線: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

二、等高線的特點和應用

1、特點:

⑴同一條等高線上的各點海拔都相同。

⑵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

2、應用:

⑴能判斷山地的不同形態。

⑵會判讀地形圖。

地形圖判讀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瞭解海拔和相對高度的概念,並能熟練應用。

2、瞭解等高線定義,理解其特點並能靈活應用。

3、能利用等高線判讀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教學重點:

等高線定義及特點

教學難點:

利用等高線判斷地形特點

教學方法:

演示法比較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

1、地圖的基本要素?

2、比例尺的三種形式?

[導入]

同學們已經對地圖的基本要素有了瞭解,實際上地球表面不是平的,而是高低起伏的。例如有高山、平原、海洋等等,這些地形是如何在地圖上表示一目瞭然的呢?這就需要我們今天來學習《地圖》的第二部分《地形圖的判讀》。

[授新]

師:投影(圖127)並提出問題。(見或內容如下)

1、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是多少米?

2、乙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是多少米?

3、甲地比乙地高多少米?

生:回答(略)。

師:什麼叫海拔?什麼叫相對高度?

生:回答(略)。

師:海拔和相對高度這兩個概念有何異同?

生:回答(略)。

師:小結(見或內容如下)

不同點相同點海拔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垂直距離相對高度

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

師:接下來讓我們做一個練習題吧!(見或內容如下)

1、珠穆朗瑪峯的海拔8844米,馬裏亞納海溝水深米,二者的相對高度是(B)

A2186米

B米

9882米

D米

師:投影(圖128)提問:誰能說出等高線(等深線)的定義及特點?

生:討論回答(略)。

師:小結(見或內容如下)。

1、同一條等高線上的各點海拔都相等。

2、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

師:我們再做一個練習題!(見或內容如下)

仔細讀右圖判斷:從B點爬到山頂A容易,還是從點爬到山頂A容易,爲什麼?

師:投影(圖129)提問:誰能說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線的特點?

生:討論回答(略)。

師:小結(內容如下)。

山頂:等高線上的數字由外向裏依次變大。

山脊:與山頂的等高線相比,山脊的部位向數字小的方向凸。

山谷:與山頂的等高線相比,山谷的部位向數字大的方向凸。

鞍部:兩山(封閉等高線)之間的部分。

陡崖:等高線像刻度尺上的'刻度一樣。

師:再看另外一個練習題!(見投影)

生:討論回答(略)。

師:講解(略)。

師:投影(板書設計)。

[內小結]

這節我們學習了四個基本概念,分別是海拔、相對高度、等高線和等深線;並理解了等高線的特點,這樣就能很好的判讀地形圖了。

[佈置作業]

活動:

1、2和3題

[板書設計]

[後記]

地形圖的判讀

一、基本概念:

1、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2、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3、等高線:把各地點海拔標註在地圖上,再把海拔相同的點連接成線。

4、等深線: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

二、等高線的特點和應用

1、特點:

⑴同一條等高線上的各點海拔都相同。

⑵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

2、應用:

⑴能判斷山地的不同形態。

⑵會判讀地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