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實用的設計方案(薦)

設計2.57W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那麼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設計方案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設計方案(薦)

設計方案 篇1

我們常說“幼兒園一日生活即學習”“幼兒園教育和保育不可分割”“學習、遊戲、運動、生活不能過於割裂”,這些理念對於託班教育而言尤爲重要。在學習和使用託班新教材《嬰幼兒教養活動(試用本)》的過程中我發現,新教材不僅打破了以“小主題”呈現的方式,將生活、遊戲、運動與學習有機融合,還充分貫徹了《上海市0~3歲嬰幼兒教養方案》中提出的“教養融合——保育和教育緊密結合”的理念。

託班幼兒的發展特別快,在發展前期、中期和後期差異較爲明顯,新教材的活動編排順應了託班幼兒發展的階段性,即根據入園適應階段、發展階段和托幼銜接階段進行編排。

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教養重點,如在入園適應階段開展的活動以穩定情緒、願意參加集體生活、培養生活習慣爲主:在發展階段結合幼兒的興趣點開展更多的自主遊戲;在托幼銜接階段則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開展一些探索性活動,並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

入園適應階段對於託班幼兒來說尤爲重要,因爲在經過分離焦慮期後,幼兒能否在入園適應階段初步穩定情緒並願意參與集體活動,決定了幼兒接下來能否較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與教師和同伴建立親近的關係。我選擇了新教材中入園適應期的“拍泡泡”活動,在對該活動進行設計和組織的過程中,我對新教材的特點以及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體會。

一、新教材體現了整合性和有效性

“拍泡泡”活動抓住了託班幼兒的興趣點,因爲五顏六色的肥皂泡泡是幼兒熟悉和喜愛的.,整個活動內容圍繞着“泡泡”而展開,其中整合了關於動作控制、語言表達、比較大小和觀察顏色等方面的學習內容。

當幼兒追逐着教師吹的泡泡在草地和山坡上奔跑時,當他們掄起手臂去抓拍泡泡時,大肌肉動作得到了鍛鍊;當他們看到教師的打泡泡槍可以變出那麼多神奇的泡泡時,所有幼兒的探索慾望被激發了,大家都躍躍欲試,開始嘗試着自己打泡泡,手部小肌肉的協調性由此得到發展;當幼兒跑累了隨意地在草地上休息時,和教師說一說關於泡泡的事,念一念關於泡泡的兒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新教材中有許多類似於“拍泡泡”的戶外活動,這樣的內容設置完全考慮到託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因爲這一階段的幼兒喜歡參與肢體活動,在戶外開闊的自然環境裏活動,那些分離焦慮嚴重的幼兒也變得開心起來,並樂於投入到活動中。

與相對封閉的教室相比,戶外更自然、隨意的環境能給幼兒帶來安全感,在心理安全的狀態下觀察泡泡的變化給幼兒帶來了種種新奇的體驗,幼兒的觀察、學習和互動也變得更有效。

二、新教材有利於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

新教材的最大特點在於它的開放性爲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了可能,教師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不是被動的“執行者”,而是積極的“創造者”。在對新教材的活動內容進行重新設計和演繹的過程中,教師對於新教材內容的理解也逐漸加深。

“拍泡泡”原先的活動流程是將幼兒自己打泡泡的環節放置在最後,然而我在實踐中發現,託班幼兒具有初步的自我表現意識,他們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並不滿足於跟着教師一起追泡泡、拍泡泡,紛紛要求自己來打泡泡。面對幼兒積極投入活動的熱情,此時讓他們坐下來和教師開展認知泡泡的環節顯然是不適宜的,於是我調整了活動流程,先滿足幼兒自己探索的願望,待他們充分體驗到玩泡泡的樂趣後,最後再進一步開展認知活動,促進和提升幼兒的認知經驗。這樣的活動設計讓幼兒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始終保持着快樂和滿足的情緒。

三、新教材促進了良好師幼關係的形成

託班幼兒在氣質類型、情緒表現和認知能力等方面存在個體差異,設計活動內容時應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並考慮到個體的發展需求,開展活動過程中要更多關注幼兒的個體需要,不要有過多的集合或訓誡,不要有過多的一致性行爲,更不要有過多的無所事事的等待。因此,新教材建議插入式的小組活動更符合2~3歲幼兒“思維存在於動作之中”的年齡特點,這樣不僅讓每一個幼兒有更多機會直接與事物接觸或在活動中獲得認知學習,還能夠讓教師更細緻地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關注幼兒的羣體和個別需要,從而給予最恰當的幫助,師幼互動會變得更有效,師幼關係會變得更和諧、更親近。

在“拍泡泡”活動中,教師成爲幼兒的“玩伴”,和幼兒一起體驗追泡泡、拍泡泡和打泡泡的樂趣:同時教師也是“引導者”,觀察幼兒的遊戲表現,瞭解幼兒的遊戲願望,然後提供相應的支持。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和幼兒全情投入,特別是個別從來不願意參與集體活動的幼兒也加入到了“拍泡泡”的遊戲活動中,這對教師和幼兒來說都是一次難忘的體驗。

當然,新教材體現出的“內容整合、活動獨立”的課程理念,對於長期習慣於以“小主題”方式開展活動的教師來說是一次觀念上的顛覆,需要一段適應時間,並相應進行調整。教師只有自己先理清思路、理解新教材,才能更好地實踐新教材,甚至創造性地用好新教材。另外,開展新教材中的插入式小組活動還需要校園環境氛圍、更多的硬件和軟件等各方面的支持,只有這樣纔不至於使插入式小組活動流於形式,真正實現新教材的應有價值。

附:活動設計方案

託班入園適應期活動:拍泡泡

觀察要點

觀察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如何?是否能跟着教師一起念兒歌?在活動過程中每個幼兒的活動量如何?情緒狀態又如何?

活動準備:人手一把小青蛙打泡泡槍。

活動過程

一、看泡泡

1.教師帶領着幼兒來到戶外寬敞的草地和小山坡區域,鼓勵幼兒先在軟軟的草地上跑跑跳跳,在小山坡上爬爬滾滾(適應環境、舒展身體)。

2.教師出示小青蛙打泡泡槍,請幼兒猜猜是什麼玩具,教師進行示範,打出許多泡泡(激發興趣、引出活動)。

二、拍泡泡

1.師:泡泡飛呀飛,飛走了;寶寶追呀追,追上去,拍一拍。

2.教師連續打出泡泡,鼓勵幼兒追泡泡、拍泡泡(教師儘量朝各個方向打泡泡,避免幼兒互相碰撞)。

3.師:寶寶追到泡泡了嗎?拍到泡泡了嗎?追到泡泡了,輕輕拍一下,泡泡不見了。

三、打泡泡

1.人手一把小青蛙打泡泡槍,讓幼兒自己打泡泡,滿足遊戲願望。

2.師:泡泡槍拿拿穩,先讓小青蛙喝點“水”,大拇指和食指齊用力,泡泡出來啦(提示方法、積累經驗)!

3.師:你的泡泡槍打出泡泡了嗎?打出了什麼樣的泡泡呢?你打出來的泡泡飛到哪裏去了?

四、說泡泡

1.師:寶寶跑累了,老師也跑累了,我們一起在草地上休息吧。你們說一說,老師打的泡泡哪個最大?哪個最小?哪個泡泡飛得高?泡泡碰到寶寶的小手會怎麼樣?太陽公公照一照,泡泡變成什麼顏色了?

2.師:(和幼兒一起念兒歌)泡泡飛呀飛,寶寶追呀追;輕輕拍一下,泡泡不見了。

設計方案 篇2

一、體外預應力加固:

加固措施:通過體外預應力索施加反向荷載的方法對該橋進行加固,此外考慮箱梁兩側腹板出現大量的斜剪裂縫,爲了約束斜裂縫進一步發展,加強對腹板混凝土的約束,增強腹板抗剪承載能力和剛度,採用腹板內側粘貼鋼板。預應力施工工藝1.錨固端部橫樑與跨中轉向橫肋!墩頂導向槽的施工2.鋼絞線下料與穿束3.鋼絞線張拉4預緊5.高應力張拉6.壓漿

缺點:

1.預應力的施工工藝,在鋼絞線下料與穿束中粘接段段的長度和位置,新老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後加預應力對原預應力的影響,很難確定。

2.施加預應力索加固現在存在的問題:如合理的加固預應力筋的位置和數量後加固的預應力鋼筋對已經存在的預應力鋼筋的影響

3.體外預應力鋼筋鬆弛、斷筋等失效的現象也較爲常見

二、體外預應力的加固另外的加強措施

1、彎曲加強

採用體外預應力加固法可提高結構構件的受彎承載力。預應力筋佈置應符合優化佈置原則,即加固筋外形與外荷載產生的彎矩圖形相似。因此,加固樑式結構時,體外預應力筋多采用折線形連續筋,以充分發揮加固筋的抗拉強度。體外筋的靈活佈置,可以有效地補強加固不同受力情況的簡支樑和連續樑。若連續樑中僅有個別跨需要加固,則可採取在這些跨上單獨佈置預應力筋進行局部加固;若連續樑普遍較差,則可用各跨佈置給予整體加固,若連續樑普遍較弱,但個別跨更弱,則可採取通長佈置與局部佈置相結合的辦法進行加固。

2、剪切加強

樑的剪切強度可通過外部加設扁鋼!鋼板和鋼箍等方法來提高。扁鋼通常箍在構件上用後張法拉緊並已開發了一種後張不鏽鋼鋼箍的方法。後張法能使新材料平分恆載及活載,這樣就能更有效地利用新增材料。提高剪切強度的另外一種方法爲採用後張的附加預應力鋼筋。預應力鋼筋可以加在垂直和傾斜方向上,而且既可安裝在樑腹板內,又可安裝在箱內。施加預應力時應當小心謹慎,避免結構某些部分出現超限應力。若構件中存在裂縫,一個好的實施方法是在施加預應力之前,先在裂紋上注射環氧樹脂。

三、粘貼碳纖維法與鋼板粘貼

加強法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均是將其增強材料粘貼在混凝土結構的受拉邊緣或薄弱部位,使之與結構形成整體,代替需增設的補強鋼筋,提高梁的承載能力達到補強的目的。

粘貼碳纖維法

碳纖維加固橋樑構件的部位:用粘結材料將碳纖維材料有序地纏繞粘貼於構件表面,實現對構件變形的約束並因此提高構件的極限強度和承載能力。在橋樑加固運用中,可粘貼在混凝土樑的頂面或底板上,以提高混凝土樑的截面強度和剛度:也可粘貼在樑的腹板上,以提高其抗剪強度

具體的施工工藝:

1、處理結構混凝土表面,塗敷基底樹脂並整平

2、塗刮整平膠並對其表面作砂光處理

3、滾刷粘結劑粘結碳纖維

4、對已貼的碳纖維作壓面處理

5、表面整飾(如抹砂漿等)

粘貼鋼板(碳纖維)法:(1)對結構抗彎和抗剪加固效果明顯,但對結構靜剛度影響不大(靜剛度包括等直杆件扭轉剛度、受彎樑的彎曲強度、薄板受彎曲載荷作用、薄殼變形計算)。(2)在借用橋面鋪裝層參與受力時,新老混凝土的可靠連接,始終存在問題如粘結劑的老化問題

此外粘貼鋼板法存在以下自己特殊的缺點:(1),鋼板面積大,剛度大,適型性差,很難與原結構緊密粘接,此外,自重很大,加上鏽跡等原因,底、側粘貼很易脫落(鋼板易受腐蝕或脫落)(2)對於大跨度樑來說,鋼板的重量可能太重粘貼碳纖維法存在以下自己特殊的缺點(1碳纖維的抗剪強度低,延展性又不好,所以,其受力的不均勻性必須充分注意(2)碳纖維用於橋樑加固,其老化問題不容忽視。

四、體系轉換法:

是通過改變橋樑結構體系以減少樑內應力,提高承載能力的一種加固方法這是一種‘變被動加固爲主動加固’的方法,該方法需要對原結構的現狀進行仔細的調查,對其承載潛能進行正確評價,用周密、細緻、可靠的汁算分析確定體系轉換的方法和施工工藝流程,以達到加固修復病橋的目的。一般可通過簡支樑下增一設支架或橋墩;或把簡支樑與簡支樑加以連接,使結構由簡支變爲連續等。

施工工藝:(1)揭開橋面鋪裝層。將樑頂保護層鑿除。使主筋外露。沿樑頂增設縱向受力主筋,數量根據計算決定。

(2)澆注端頭混凝土

(3)拆除或改變原有支座

(4)重新做好橋面鋪裝

該加固方法主要對於大、中簡支樑橋的加固,將多跨簡支樑的樑端連接起來,變爲多跨連續樑,可以有效改善結構的受力狀況,提高橋樑的`承載能力,但不適合連續剛構橋的後期加固。

五、橋面系減載。

對大跨度連續剛構而言,恆載在總重量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減小橋跨內橋面的恆載重量諸如變礆橋面鋪裝爲瀝青礆橋面鋪裝、變礆欄杆係爲鋼質欄杆系、減薄人行道鋪裝厚度等能有效地減小跨中的下撓量。

六、擴大或增加原結構構件截面,以提高原結構的強度和剛度;該方法雖然能提高結構承載力,但也會因而加大結構自重。

自重加大產生的內力增量會消抵部分或全部結構承載能力的提高。且新增結構面積或體外施加的預應力與原結構體的界面能否良好結合此外

(1)擴大或增加原結構構件截面,以提高原結構的強度和剛度;

(2)改變原結構的受力體系,使其減小受力;

(3)以新的結構代替舊的應力不夠的結構這三種方法均不能用於大跨徑連續剛構橋深固工程技術系統總結:增大截面、粘貼鋼板(碳纖維)、體外預應力等加固方法都屬於二次超靜定受力結構。加固前原結構已經承受荷載(即第一次受力),特別是當承載能力不足時,加固前原結構的截面應力、應變水平一般都很高。新加固部分加固後並不立即承受荷載,而是在新荷載(即二次加載)下才開始受力。從而導致整個加固結構在其後的第二次受力過程中新加部分的應力、應變始終滯後於原結構的累計應力、應變,這決定了此時混凝土結構加固計算分析不能夠完全按普通結構概念進行。加固結構的承載力與新舊兩部分的應力差值或應變差值直接相關,與原結構的極限變形值有關,與兩部分材料的應力—應變關係有關。

設計方案 篇3

目的:⑴ 能根據自己的想象講述簡單的角色和情節。

⑵ 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性講述的能力。

準備:圖片一張、黑板架及磁性板、磁鐵、小動物指偶。

過程:

1、出示圖片,提出問題

⑴ 這是美麗的春天圖,圖上有什麼?(太陽、雲、樹、草地)

⑵ 看着這張圖可以講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先講圖上有的東西,

然後再講圖上沒有的`和自己想象出來的東西。

⑶ 教師示範講述。

2、幼兒想象編故事

⑴ 邊看圖邊思考(提示幼兒:想象屋子裏、樹下或草地上有一些什麼動物,正在幹什麼?)

⑵ 請一幼兒講述,可以和老師說的不同,但要有次序地說清楚。

⑶ 評價幼兒的講述,啓發幼兒大膽地展開想象。

⑷ 兩人一組互相講故事,教師巡迴指導。

⑸ 請幾名講得較好的幼兒用小動物指偶邊演邊講給大家聽。

3、教師表揚敢於大膽想象進行講述的幼兒,鼓勵幼兒創造性的講述。

4、活動延伸

⑴ 講畫貼在教室一角,幼兒可在遊戲時間內自由地進行講述。

⑵ 每位幼兒都可畫一幅背景畫,根據所講的故事情節添畫上動物與人物,帶回家講給父母聽,並共同修改故事,把故事編得更好。

設計方案 篇4

①反覆朗讀,感知內容,體會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③聯繫實際,廣泛閱讀,開闊視野。

○教學重點

反覆朗讀,感知內容,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課前準備

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佈置

學生去搜集關於春的詩文,以開闊視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

○教學設計

整體感悟

①導入新課

(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畫面,打亂次序。)

屏幕上這一幅幅的畫面,讓我們在美麗的春光中陶醉,爲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爲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動。春,會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麗的,當我們帶着對美好景物的熱愛、讚美之情的時候,我們思想的河流會跳動出充滿對生命熱愛的美妙無比的浪花;我們感情的波瀾也會在秀美迤邐的景色的雲海中起伏飄蕩。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繪的景物就充盈着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春》,瞭解感知作者是怎樣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的。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②感知內容

a.認知性朗讀,讀準字音,疏通字詞,朗讀中教師正音,學生圈點。

b.感知性朗讀,朗讀時記住課文內容,並將大屏幕上的畫面按課文內容的順序重新排列,從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輪廓

春草圖——草報春

春花圖——花爭春

盼春——繪春{春風圖——風唱春}——頌春

春雨圖——雨潤春

迎春圖——人迎春

研讀與賞析

朱自清先生將自己的.感情融於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無不充盈着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於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

①潛心精讀:

[問題組]

a.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

b.說說你爲什麼喜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賞析好詞好句)

c、讀一讀,讀出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言。全班討論回答,明確上述問題。

“說說你爲什麼喜歡”一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可以是一個詞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話寫得形象、生動。

[明確]

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鑽”字用得好,“鑽”表現了生命力頑強,寫出了春草而出的擠勁。“偷偷地”寫出了不經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這樣寫賦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識,富有情趣,惹人喜愛。“偷偷地”要輕讀,將“鑽”換成“長”或“躥”就平淡了,既沒有了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語言也不生動形象了。

“嫩嫩的,綠綠的”本該在“小草”的前面,爲什麼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單獨從句子中拿出來,主要是爲了強調,突出了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使句子生動活潑,富有生氣。讀時第一個字重讀,後兩字要輕。將“嫩嫩的,綠綠的”放回原來應在的位置,作比較朗讀,體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撫摸是一種溫暖、親切、慈愛、幸春天是福,含有深情的感覺。

課文最後三段的三個比喻句,總寫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潑生動;春天是健壯的,她充滿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麼殷切。東風來了——報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腳步近了——賦予春以人的動作,表現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

春風是無形的,是難以描繪的。作者嫺熟地從觸覺、聽覺、嗅覺的角度,把無形、無味、五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

學生還可以找出多處去理解、品味、鑑賞、朗讀。

[教師小結]

在理清了的思路之後,同學們針對自己喜愛的圖畫,抓住重點的字詞句,仔細品味、賞析,真正體味到了《春》一文準確生動、樸實鮮活、異常精美的語言。開頭寫盼春,以“腳步近了”始,以“領着我們上前去”終,起於擬人,終於擬人,體現了結構的美妙和嚴謹。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表現出作者嚮往春天、熱愛生活、充滿希望的真情實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讓我們追隨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脈搏,調集起我們對春天的讚美之情去朗讀全文。

②聲情並茂地朗讀,體會作品的意境、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讚美,可以小組展開朗讀競賽,學生可以互評。看畫面朗讀,背誦。

體驗與反思

①質疑交流

閱讀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麼?

面對着這大好春色,你準備做些什麼?

你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學生討論後,可以向老師質疑,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明確]作者筆下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如同一幅幅細緻的工筆畫,側重描繪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圖則是集中筆墨描繪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過細緻觀察,用心靈,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物,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結尾以三個形象的比喻,進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說:“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同學們可將自己蒐集的關於春的詩文互相交流。

[作業]

《我看秋天》,仿照《春》寫一篇,字數不限。

整理所收集的關於春的詩文。

(注:此教案的課時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一課時或兩課時。)

標籤: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