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技工

轉變辦學方式促進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發展論文

技工2.81W

  摘要:近年來,隨着企業用工需求加大,技術人才需求持續上升,很多技工院校的平均就業率在95%以上。一些技校熱門專業的學生甚至在入學之初就被用人單位提前訂單預訂,畢業生供不應求。但在就業形勢大好的背後,技工院校卻有一些不爲人知的難言之痛。如辦學資金缺乏、生源不足、畢業生升職提幹難度較大等等,其中生源不足已成爲很多技工學校發展的瓶頸,特別在當前競爭激烈,生源減少的環境中,招生關係着技工院校正常運轉乃至生存。鑑於這種狀況的普遍性,本文嘗試從辦學體制和辦學方向的轉變着手,改變思路以促進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的發展。

轉變辦學方式促進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發展論文

  關鍵詞:招生;技能下鄉;彈性學制;學分制;品牌學校

  一、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現狀及困難

目前各技工院校基本實行自主招生、自主錄取,本地初高中應屆和往屆畢業生、社會青年或下崗人員都可報名,甚至有些學校可在全國範圍內招生。而根據人社廳有關規定,技工學校農村學生、部分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前兩年可獲得每年1500元的國家助學金,涉農專業學生可享受免學費政策,部分家庭困難學生還能額外獲得一次性特困補貼2000元左右。即使在這種政策下,技工學校要想招收足夠的生源,也存在着一定困難。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全國初、高中畢業生總量在下降,高中、普通高校不斷擴招;另一方面還有社會偏見的因素,儘管社會就業的觀念已經有了很大改變,但眼下,仍有不少家長與學生認爲技工地位低下,待遇差,“低人一等”,“讓孩子上技校家長臉掛不住”或“上技校只能當工人”等陳舊觀念仍然流行。此外,還有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壁壘等,很多技校的招生工作人員根本不能進入初高中校門。這就要求技工院校開拓思路、另闢蹊徑,促進招生工作發展。

  二、送技能下鄉,吸引農村學生及剩餘勞動力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大力推進技工院校改革發展的意見》中指出:技工學校應積極面向社會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成爲勞動預備制培訓、企業職工培訓、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的重要基地。

2011年春節後,許多企業陷入招工難的困境,“用工荒”難題已從東部沿海企業擴至全國,其背後原因衆多。原因之一就是“80後”爲主的新生代農民工已成爲勞動力市場的主力軍,而“80後”、“90後”一代與老一輩農民工相比,在學歷、思想和職業訴求上都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他們對工作的訴求已不僅限於賺錢,他們會考慮到福利,會考慮工作之餘的文化娛樂生活,更重要的是,他們中的很多人開始關注自己的職業生涯,渴望被肯定,被認可。而由於一些“80後”員工自身技能不足,適應能力較差,不能正確地對待崗位和待遇問題,所以不停地跳槽,造成企業崗位不穩定,員工流動性大等問題。 技工學校在農村開設烹飪、服裝加工、電子、電器維修等實用性強的培訓班,一方面能提高農村勞動力技能素質,使進城務工人員“勞有所專”,緩解企業員工流動性大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在農村開設各種技能培訓班,吸引周邊應往屆初高中畢業生,增加技校的生源,促進技工院校的招生工作開展。

  三、實行彈性學制和學分制,以就業促招生

學分制管理以一定的選課自由度爲特點,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因材施教,選課自願,學生可按個人條件,學習興趣,就業前景和發展方向來選課。一方面可滿足學生多樣化的發展需求,促其素質得以全面提高,實現人才培養規格的多樣化,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技工學校的專業有一定的實效性。入學時是就業形式很好的專業,而三年畢業後市場人才需求可能已經飽和,而實行彈性學制和學分制管理,可以讓學生在適當的時候直接步入企業,保證就業質量。同時學生通過崗位的實踐鍛鍊增加工作經驗,明確自身還缺少哪些知識和技能,再回學校進行剩餘學分的學習,有針對性的提升專業素質。

通過靈活機動的`學分制管理,給學生一片自由選擇的空間。學生可以跨年級、跨專業選擇課程模塊,讓學生自我設計,自我安排學習內容和學習進度,由“要我學”轉變爲“我要學”。學生有選擇學習形式的自由,靈活的彈性學制既便於特困生半工半讀克服經濟困難,適應廣大農村學生和現實狀況,又能保證就業的高薪、高質量,從而吸引他們報讀技校,解決技校“招生難”的困擾,走出當前的“低迷”狀態。

  四、創品牌學校,樹品牌專業,提升學校競爭力

(一)打造精品專業。以市場爲導向,學以致用,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在專業建設中以技術應用能力爲主線突出特色;同時緊密依託行業或企業產、學、研相結合,將教師送到企業,在一線推動教師的教學創新,根據不同院校特點,打造精品專業。

(二)打造精品課程。打造精品課程,就是要由一流的教師隊伍設計出一流的教學內容,用一流的教學方法講授最前沿、最具實用性的教材。打造精品課程是集教學理念、師資隊伍、教學內容、教材建設、教學方法爲一身的整體建設。

(三)打造品牌教師。首先學校要爲教學能手、骨幹教師、品牌教師建立成才的平臺,使他們成爲一專多能的教師。其次是學校的品牌定位,有了學校的品牌定位,教師也要有相應地根據學校的要求及自身的特長優勢確定自己今後發展的方向。再是營造環境,學校要有先進的辦學思想和理念,實施對教師的人文關懷,建立教師培訓制度。最後是教師品牌包裝,教師的品牌要適當的包裝,學校要經常對品牌教師的事蹟向社會、家長、學生宣傳。

(四)培育品牌學生。衆所周之,技工院校學生的生源素質較差,特別是文化素質。而學生的素質包括思想、知識、身體、心理等各方面,是行爲表現的綜合反映。通常我們難以在短期內快速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但可以通過對學生在思想品德、科學文化、身體心理、審美藝術、認知能力和操作技能等方面進行培訓,讓他們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學會生活,學會審美,打造出一批批品牌學生。

通過打造精品專業、打造精品課程、打造品牌教師、培育品牌學生,最終創建品牌學校,爲擴大生源提供更廣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