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小石潭記》教案及教學板書-國中優質課件

教師5.16K

如何讓學生能通過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詞語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點呢?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的《小石潭記教案》,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小石潭記》教案及教學板書-國中優質課件

小石潭記教案一:

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通過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詞語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清之情。

4、體會文章按照遊蹤移步換景和抓住景物的特徵。

5、品味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的寫作特點 。

6、激發熱愛自然的情感,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目標2、目標4、目標6

教學難點:目標2、目標5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走近柳宗元

1、由唐詩導入

楊花落儘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想起了唐人李白讓風兒帶去對友人的安慰這首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想起了曾被貶謫到(距我校僅四公里)龍標尉——現貴州錦屏隆裏古城,世稱王龍標的王昌齡 。(古代文人多磨難)

2、轉換並引入作者

出示柳宗元像和《江雪》。(同學們認識這個人嗎?)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想畢大家應該很熟悉了吧?讓我們先一起讀讀這首詩。大家說說,這首詩中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是哪些字,談談理由?

明確:是“孤”和“獨”。在一個十分寥廓、十分冷清、十分孤寂的背景下,有一個人在“釣寒江雪”,這個人就是柳宗元——世稱柳河東,唐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柳(宗元)歐(陽修)三蘇(洵、軾、轍), 曾鞏 王安石。〉

“遠在江湖礪心志,古來貶官多妙文”:柳宗元曾經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其最好的文章,都是寫於被貶時期,其代表作有《永州八記》、《捕蛇者說》等名篇。《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之一。

第二環節:走近小石潭:

1、整體感知:歷史上很多文人都熱衷於模山範水了,以寄情於景。其中寫山水散文遊記藝術成就最高的應該就是唐朝的柳宗元了,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風格的就是這篇《小石潭記》。(板書:小石潭記)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指名朗讀)

(要求:其他同學在文中圈出讀錯的字和難讀的字。)

(2)、聽錄音朗讀。

(3)、上下桌討論探究:(教師巡迴指導)

A、看看作者都寫了小石潭哪些景物?(水、石、樹、魚、源、岸、環境)

B、請同學們用一個字來形容小石潭,並以“小石潭真——!”爲題,說說你對小石潭的印象。(靜、清、綠、美……)

C、試用一個四字詞語來概括上題小石潭某一景物的特點。並引用原文說說你的理由,哪些詞語體現了這一特點,你明白這些詞語的意思嗎?

填充: 這是一個 的小石潭。

例:這是一個環境悽清的小石潭。我是從“坐潭上……悄愴幽邃”這些詞語、句子看出來的。(怪石嶙峋、 樹木青蔥 、羣魚戲水、水清見底 、源頭曲折、 岸勢崎嶇…… )

第三環節:走進文本

1、結合註釋,討論探究。

(1)、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請用譯文回答。(隔着茂密的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也歡樂起。)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一整塊石頭做爲潭底,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石頭,成爲坻、嶼、??⒀腋髦植煌?男巫礎?

(3)、課文是按遊覽的順序來寫,條理十分清楚,請說說本文寫作思路。

發現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2、小組探究、引導討論——發現小潭:(小組朗讀第一自然段)

A、作者寫發現小潭,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請找出來。

明確: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寫出發現小石潭的經過,同時也點出小石潭位於人跡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爲下文寫環境的"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

B、這一段寫景用了什麼寫法?

明確:先聞其聲,後見其形,用的是"移步換景"的寫法。

3、小組探究、引導討論——潭中景物:(小組朗讀第二自然段)

A、第二段寫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麼寫法?

明確:描寫了潭水、游魚,用的是特寫鏡頭。

B、潭水和游魚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明確:清和樂。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描寫潭水。通過具體景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來寫,不作一點抽象的說明,整段話沒有一個字寫到水,只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裏遊,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水的清,清到彷彿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水的清澄。這裏雖然沒有正面寫水,可是通過對魚兒、日光和影子這些具體東西的描繪,真正地寫出了水清。就像畫家在畫風的時候,用樹枝飄向一邊表示風一樣,是一種形象化的表現手法。這種寫景的方法叫側面描寫。

C、我們再看看作者是怎樣寫魚的?這段描寫滲透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採用動、靜相結合的方法,作者把自己快樂的心情加到魚兒身上,好像魚兒也像人那樣會感到快樂似的。

4、小組探究、引導討論——小潭源流:(小組朗讀第三自然段) 問:第三自然段描寫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麼特點來描寫?運用什麼修辭方法?

明確: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兩個比喻,一靜一動準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徵。) 5、小組探究、引導討論——潭中氣氛:(小組朗讀第四自然段) 問:第四自然段寫作者在潭上所見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寫了小石潭中怎樣的氣氛?透露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確: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作者極力描寫小石潭的幽靜,甚至浸透到人的心靈裏去,一切景語皆情語,寫出了一種境界。在這種境界裏,透露出作者貶居生活孤悽悲涼的心境。

第四環節:總結延伸

1、總結全文。從衆多的古代詩文中,我們知道,人因景而生趣,景因人而生情。“以自身觀物,物皆着我之色彩”。面對相同的景物,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感情;面對不同的景物,同一人也會產生不同的感情。課文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遊記。作者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着力渲染了淒寒幽邃的氣氛,借景抒發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苦的情感。遊記裏各種描繪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寫法,精練的語言,都值得我們借鑑。

2、拓展延伸: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文人、騷客競相詠”,在浩瀚的古代詩文海洋中,出現了數不勝數的寫景名篇。請說出你所知道的古代描寫山水的名篇名句,並選一兩句加以賞析。

3、作業設計

A.把我們上課賞析的古詩文寫景名句寫到摘抄本上,並積累下來。

B.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請拿起你手中的筆把我們苗鄉侗寨一處景緻記下來吧!

附: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韓(愈)柳(宗元)歐(陽修)三蘇(洵、軾、轍), 曾鞏 王安石。 ?《永州八記》

《小石潭記》

發現小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 ↓ ↓ ↓

隔、聞、伐、取、見 水(清)石(奇) 比喻 悽神寒骨

樹(美)魚(樂) (靜—動) 悄愴幽邃

(移步換景) (側面描寫) (幽深冷寂)

↓ ? ? ↓

(樂) 寓情於景 (憂)

一切景語皆情語

小石潭記教案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疏通文意,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⑵通過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詞語與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點。掌握抓住景物特徵加以細緻描摹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鑑賞能力。

⑶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體會借景抒情的藝術特色。

2、過程與方法

⑴預習課文,根據工具書、課下注釋、自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⑵反覆朗讀課文,合作交流探究課文景物的特點和寫景方法。

⑶結合文章背景,分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筆下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領略文中描寫的自然風光的美。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熟讀成誦,學習文章精準的寫景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體會借景抒情的特色。

教與學互動設計:

㈠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前播放自然風光視頻,創設情境。

2、導語:高山流水的曠遠讓我們深深陶醉其中,我們不得歎服大自然的神奇。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現在,就由我帶着大家一起去探訪一處曾名不見經傳的小石潭,讓我們一起見證一種遠離俗世的美。

㈡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生齊讀課題,明確本文文體。

記:古代一種文體,主要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

2、走近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稱“柳河東”唐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東集)《永州八記》等留存,其中最負盛名的是第四篇《小石潭記》,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被後人譽爲“刻畫山水的聖手”“ 遊記散文的宗師”。

3、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習指導:知文意,準字意,曉節奏。

①指名學生朗讀。集體評定

②指導學生積累字詞

篁竹(huáng) 卷石底(quán) 爲坻(chí)

爲堪(kān) 參差披拂(cēn cī) ?倘?yǐ)

?m爾(chù) 往來翕忽(xī) 悄愴(qiǎo chuàng)

③教師範讀課文,學生學讀,聽準字音和語氣語調後分男女生比賽讀,最後齊讀。

㈢合作交流,研讀賞析

一篇好的文章,就如同一杯濃濃的香茶,光讀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同心情去慢慢的品味,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小石潭那如畫的世界,去欣賞小石潭優美景色。(方式:小組合作探究)

1、出示思考題:課文寫了小石潭哪些景物?它們各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2、學生合作探究,任選角度發言展示(提示:生在回答時用“__________就把(景物)的_________的特點概括出來了”的句式回答)。

3、師點撥明確:作者按遊覽順序依次寫了發現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景物特點:水清、石奇、樹美、魚樂、溪身蜿蜒、岸勢參差,展現了小石潭的清幽美。

①文中的“鏡頭”與“畫面”

點撥明確:在第一段,作者採用的是“聞聲繪形”“移步換景”的寫法,在移動變化中引導我們看到不同的景物,看到了奇形怪狀的石頭,青翠蔥鬱的樹,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寫潭水、游魚,採用了“定點特寫”的寫法。只用了四十個字,就下面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動態與靜態相生活靈活現寫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游魚的活潑可愛。

②文中的“動”與“靜”

點撥明確:除了游魚動靜相宜一會“怡然不動”一會“?m爾遠逝”生動活潑外。就小溪本身來說,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說,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用了這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

③文中的“對比”與“烘托”

點撥明確:爲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把“怡然不動”和“?m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顯魚的活潑。作者用反襯的手法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使人感到像是“空”、“無”,尤使水清這狀具有實感。

4、思考:你覺得此處取名“小石潭”恰當嗎?

①生合作探究,指名彙報。

②師點撥明確:文中描繪的景物無不浸透着“石”的氣息。“全石以爲底”、“卷石底以出”說明這個“潭”的確是個“石潭”。“如鳴佩環”形容聲音嘹亮,說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優美形態。“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魚影表現水的清澈透明。“悽神寒骨”不盡是石的冰涼,不容含蘊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涼的心境。

5、重點知識的鞏固練習:

①請你來幫忙:結合課文內容,爲小石潭裏的優美景點,寫一則廣告或一篇導遊詞。(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②同桌之間先互相做導遊,選擇優秀者給全班彙報展示,集體評定。

㈣品讀課文,體會情味。

1、一切景語皆情語,欣賞着如詩如畫的美景,作者的心情怎樣?在文中找出描寫作者心情的句子。

2、生讀課文,找出“心樂之,”“似與遊者相樂”“悽神寒骨,悄愴幽邃”。明確情感由樂轉爲憂。

3、師補充交待作者寫作背景,給學生解惑,讓學生有更深的情感體驗。

寫作背景:作者寫作此文時(唐順宗永貞元年)因參與王叔文政治革新失敗,被貶爲永州司馬,當時永州地處荒僻貧瘠,人煙稀少,生活十分艱苦。到永州後,朋友被殺,老母去世,自己不斷受到保守勢力的攻擊、陷害、恐嚇。作者當時剛三十出頭,正值施展才華之時,卻一貶十年,後又被貶到更爲偏遠的柳州。這讓柳宗元悲憤、憂鬱、痛苦、悽苦是他的'感情主調,寄情山水正是爲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

點撥明確: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寄情山水爲了擺脫被貶的抑鬱憤懣,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這種寫景方法是寓情抒情。

5、配樂齊讀:要求學生聲情並茂,讀出感情來。

6、穿越時空,對話柳宗元。(讓學生說出勸解柳宗元的話)

㈤課外拓展

1、請蒐集有關古代文人被貶官後創作的詩文作品。

2、模仿本文手法,寫一篇景物描寫的短文。(300字左右)

㈥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我們在一起的交流學習,我們真切感受到了柳宗元當時的不幸和無奈,也就是這不幸和無奈成就了一代文學大師。感謝上蒼,如果沒有被貶的柳宗元,中國文化也就少了一篇傳誦千古的經典名作,如果沒有被貶的柳宗元,在我們失意的時候,也就少了一個安放心靈的地方。一千多年過去了,那曾經顯赫一時的權貴早已無人知曉,真正被記住的名字是柳宗元,是那個踏遍山水的柳宗元,讓我們一起記住失意成就永恆的經典吧!

板書設計:

遊蹤 特點

(尋)發現小潭: 樹美石奇

小石潭記

唐.柳宗元

(觀)潭中景物: 水清魚樂

寓情於景

(望)小潭源流: 溪水蜿蜒

岸勢參差

(感)潭中氣氛: 淒寒幽寂

小石潭記教案三:

一、課題名稱:小石潭記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歷來被傳誦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國山水文學情景交融的特點《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遊、遊覽、返回的全過程,觀察入微,描摹細緻,寫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貶居生活中孤寂悲涼的心境,形似寫景,實則寫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他繼承了酈道元《水經注》的傳統而有所發展《水經注》是地理書,對景物多客觀描寫,少主觀感情的流露柳宗元山水遊記則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於自然風景的描繪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遺棄於荒遠地區的美好風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鬱的心情

三、學情分析:

四、教學目標:

1.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與虛詞,背誦課文

2.瞭解與課文相關的背景及文學常識

3.體會作者筆下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學習抓住景物特徵加以細緻描摹的方法

4.學習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理解作者在景物描寫中寄寓的感情

五、教學重點:1.積累文言實詞和常用的文言虛詞2.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

六、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悲涼的心境,理解含蓄的感情

七、教學方式:

1.注重誦讀訓練,以讀代講、以講促讀,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

2.進行討論適時點撥,便於啓發學生認知,糾正偏頗、彌補缺漏

3.引導質疑,人人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切身感受,激發質疑、辨疑的意識

八、媒體使用:電腦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簡潔、豐富而又有節奏感的語句初步瞭解文章大意

2.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疏通文意,掌握重點詞語的意思,積累文言實詞和常用的文言虛詞

⒊理解課文第一節大意及其寫作特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經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在此期間,寫下了一組著名的山水遊記,合稱《永州八記》上學期我們曾學過他寫的《黔之驢》,這位作家是誰?(柳宗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永州八記》之一的《小石潭記》

教學時間預設:2分鐘

二、自學成果展示

(一) 簡介作者及“記”

1.柳宗元——唐文學家,字子厚,祖籍山西河東郡人,人稱“柳河東”他生長在長安,晚年被貶柳州,亦稱“柳柳州”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曾任唐朝禮部員外郎,因參加政治革新失敗被貶,晚年居官柳州

柳宗元在柳州期間,爲人民做了很多好事,發佈政令,“革其鄉法”,使已淪爲奴婢的人,仍可出錢贖回家甚貧者,柳宗元自己出錢助贖;重視農業生產,曾親自組織農民開荒種地,植竹栽樹

柳宗元在文學上的貢獻尤爲突出他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反對六朝以來的駢偶文風,並稱“韓柳”,被後世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他的散文峭拔矯健,說理透徹《捕蛇者說》揭露社會矛盾,尖銳有力;《三戒》等寓言,文字精粹,筆鋒犀利他的六七百篇詩文,被劉禹錫彙編成《柳河東集》,成爲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柳宗元因參與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而遭迫害,被貶爲永州司馬,孤獨寂寞,悲苦不堪元和十年(815),43歲的柳宗元被召回長安,但很快又被派到柳州當刺史,官職是提高了一些,但地方卻更僻遠了刺史是地方長官,有實權他在柳州引導當地人民發展生產,釋放奴隸,興辦學校,政績顯著但因長期心情抑鬱,健康狀況惡化,終於病逝在柳州,年僅47歲

2.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借景抒情,託物言志

(二)師指名讀下面的字詞,師生共同點評後生齊讀字詞兩遍

篁竹(huáng) 清洌(liè) 爲坻(chí) 爲嶼(yǔ) 爲堪(kān) ?倘?yǐ) ?m爾(chù)

差互(cī) 寂寥(1iáo) 悄(qiǎo)愴(chuàng) 幽邃(suì) 翕忽(xī)

教學時間預設:8分鐘

教師活動預設:

1.引導自學或檢查課前預習情況2適時點撥精講

學生活動預設:

1.小組討論交流學習卡2.學習成果展示3.學生點評同學展示情況

三、熟讀課文 整體把握

教學時間預設:10分鐘

教師活動預設:

⒈教師範讀課文

⒉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和語氣語調、節奏

⒊請幾名學生朗讀,教師組織學生聽讀、評議

教師指導讀出語氣、感情的方法:課文的1、2段寫作者興致勃勃暢遊小石潭,有卷石帶來的衝擊,游魚帶來的快樂,應讀得歡快些;3、4、5段寫小石潭周圍幽深淒冷的氛圍,應讀得低沉些、傷感些

4.學生齊讀,教師指導:讀準字音,吐字清晰,聲音洪亮;讀出節奏,停頓正確.

5.利用書下注釋並通過小組討論,教師適當點撥,掌握第一節的文言詞意思及翻譯

學生活動預設:

(1)朗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2)利用書下注釋並通過小組討論,掌握第一節的文言詞意思及翻譯

四、精讀研討 探究質疑

教學時間預設:10分鐘

教師活動預設:

(1)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點撥】寫發現小潭的經過,描繪潭的概貌

⑵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用文中語句回答

【點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⑶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點撥】(全石以爲底… …參差披拂)潭由整塊石頭形成潭底,靠近岸邊,石頭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爲坻、嶼、巖各種不同的形狀

★⑷作者爲什麼給這潭取名爲“小石潭”?本段圍繞小潭的什麼特點來寫的?

【點撥】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p>

圍繞着“石”的特點來寫潭的先用水聲、水色從側面烘托:水聲清脆;水色清冽,正由於它是個“石”潭接着從正面落墨,寫出石潭中石頭的種種形狀和姿態然後又就樹的長勢從旁描繪“石”,樹的種種姿態正說明它是長在石頭上的

五、精讀研討 品味欣賞

教學時間預設:10分鐘

教師活動預設:

⒈第一自然段描寫了哪些景物? 作者按什麼順序來描寫景物的?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

【點撥】寫了篁竹、水聲、小潭和潭邊的青樹、藤蔓按遊覽的先後順序來描寫景物

用的是先聞其聲,後見其形,“移步換景”的寫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點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導我們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風景影片

⒉選擇第一段中自己最欣賞的一句話,從語言運用或修辭的角度加以賞析

【點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一句運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生動準確地寫出了作者發現小石潭的經過,同時也點出小石潭位於人跡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表達了作者欣賞景色時愉悅的心情,爲下文寫環境的“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

學生活動預設:

引導學生從修辭、感情、詞語的色彩等角度品味指導學生帶着對文章的理解,再次朗讀課文,體會情感並把你最深切的感受批註在旁白處

六、當堂鞏固

⒈試背誦第一節課文及文言詞解釋

⒉口頭翻譯第一節

七、佈置作業

⒈整理筆記

⒉背誦第一節知識點

⒊背誦課文2~5段

八、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柳宗元

景物:篁竹—一水聲——小潭——青樹——翠蔓

發現 小潭 移步換景

行動:隔——聞——伐——取——見

小潭概貌: 全石爲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