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互聯網

淺談論電腦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

互聯網1.08W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團隊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在個人職業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對於中職學生來說,除了要具備從業人員的技術能力以外,在團隊合作,人際溝通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這就對我們的傳統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而我們過去傳統的計算機教學中,一般由教師通過投影儀演示講解本節課知識點和一些具體操作,然後學生再上機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學生是在模仿老師的操作,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培養的學生缺乏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協作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於是我們大膽進行了教學改革,作了近五年的實驗、摸索,建立了“捆綁式協作學習”教學模式,並應用於教學,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淺談論電腦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

  一、建立協作學習小組

由於分組方式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所以在進行各組人員劃分時也要給學生較大的自主空間。但爲了保證每組之間的總體水平相對平均,分組時主要採用學生自由結組,教師局部干預的原則。學生一般根據瞭解的程度平均3人一組,選定一人作爲組長,爲了防止組內成員基礎都比較好或都比較薄弱的情況發生,需要教師對某些組的成員做局部的調整,但前題是教師對全班同學的計算機基礎應有一個大致的瞭解。我的具體做法是課程伊始給全班同學佈置相對簡單的上機操作題目,然後講解演示與題目相關的操作,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在計算機上進行實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除了指導學生以外,還要記錄學生完成的基本情況,然後按簡單瞭解、基本掌握、熟練掌握將學生劃分爲三組,這樣教師可以針對某幾組的某些成員進行微調時就有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小組後,將每組3人排成“一”字形座次,中間一人爲組長,這樣不管是課上還是課下,都便於圍坐在一起,在組長主持下討論問題,進行學習上的有關協作。組長與組員可進行階段性雙向選擇,平時則組合穩定。現今的學生不再滿足於靜坐聽講,而是有了較強的參與意識。利用學習小組這個載體,可大面積滿足學生的參與欲,實現課堂學習的有形化、過程化。傳統做法,教師面對的雖然是全班學生,但注意力所集中的只能是某“幾個”學生,一個班級三、四十人,不可能顧及到每一名學生。而這裏的學習小組,變爲最基本、最主要的學習單位,三人“捆綁”在一起,就是一個“點”了,教師注意力的覆蓋面一下子擴大了幾倍,大大提高了調控能力和教學效率。在小組內部,大家爲了本組的榮譽,不僅自己認真努力,而且還積極督促帶動本組其他同學共同學習。不僅如此,還要吸收別組經驗,以便更有利地趕超別組。同學們最大的'特點就是爭強好勝、愛比賽、不服輸。以小組爲單位參加學習競賽,常常羣情激昂、熱火朝天,組內緊密配合,組間你追我趕,令人聯想到“龍舟競渡”的熱烈和壯觀。

  二、小組研討的教學方式

在理論課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室,教師在精講“課件”的基礎上,把大量問題以“任務”的方式交由學習小組研討完成,充分發揮學習小組“基本單位”作用。確定內容、限制時間,由組長主持,選一名操作能力強的同學先上機操作,其他兩名同學觀察指正,然後每名同學都操作一遍,對於操作有困難的小組成員,由優生指導,共同完成本次課的“任務”內容,實踐證明,通過優生演示,學生獨立操作,小組內互幫,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更增強了同學間的團結協作精神,研討可以這樣做,練習、檢查也可以這樣做。教師不再向“個人”提問,而是要全組回答。可以齊答,也可一人主答,其餘補充、修正,也可指定一人代表全組回答。在同等條件下各組的學習表現作爲教師的評價依據。在上機實踐課中,教師每節課均可按課程的要求,安排檢查性的達標訓練。限時要求每個學生完成相應的達標測試。在此過程中,教師的巡視指導可以組爲單位,這樣即減輕了輔導的壓力,同時也擺脫了無暇面面俱到的尷尬局面。組與組之間每天都可以進行擂臺賽,競賽的內容可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上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或其他預定內容;2、本節課達標訓練的內容;3、文字錄入速度與正確率。參賽小組:分兩個級別,第一級別是上節課決出的“最先進小組”與本節課上敢於向其競擂的一個小組;第二級別是上節課決出的“最落後小組”與本節課上任其挑選的另一個小組,分別進行。比賽辦法:由科代表或不參賽小組組長主持,比賽結果,分別在比賽後,依據各組總成績決出新一輪的“最先進小組”和“最落後小組”各一個,作爲下節課比賽的擂臺組和挑戰組,以此循環下去。這樣以來,每個小組都希望向擂臺組競擂、爭當“最先進小組”,每個小組都生怕被“最落後小組”挑戰,以致可能戰敗而成爲新的“最落後小組”。課上課下都要“爭先恐後”,在學中比,在比中學,對內小組推動個人,對外小組推動全班。既是緊張的學習,更是生動活潑的遊戲。比賽時情緒高昂,氣氛熱烈,學習充滿激情,教學效率成倍提高。

  三、具有激勵作用的評價方法

學習小組如此活躍,是有其直接動力的,那就是對學習小組的有力評價。主要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的評價是教師以學習小組作爲表場和批評的主體。筆者的做法是,某個小組率先解決了疑難問題、比賽獲勝均進行表揚,並請其起立,接受全班同學的注目禮,讓同學們掌聲給予鼓勵,並強調這是最珍貴的榮譽;對錶現差的,或與“最落後小組”比賽失敗的,要讓其找出差距,特別是因此拖了全班後腿的,要向全班同學鞠躬致歉。由此大大激發了大家的爭先意識,使其明比暗賽、你追我趕,爲加大表彰力度,還可建立小組成績檔案,比賽勝負情況、完成任務情況,考試成績情況、幫助同學情況,均記入檔案,量化評比,定期公佈。常常是冠軍組和末名組不斷更名易主。可以說在一個“評”字下,“比”字做出了妙文章。另一個層次的評價,在小組內部進行,由小組長主持記錄一個“功勞簿”。誰爲小組爭先奪冠立了功、做了貢獻記在上面;並進行階段性評比,表現好的自然得到同學肯定、尊重,同學間的批評往往更能激起學生的上進和發憤,這比那種“官打民不羞”的批評更有實效。

總之“捆綁式協作學習”教學模式,是把學習小組作爲管理、活動、評價的基本單位,即以小組爲組織載體,以活動爲教學形式,以評價爲動力之源,既有利於發揮小組羣體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又有利於發揮每個學生個體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實現了小組內的協作和小組間的連動。通過這種協作學習,同學之間的關係是融洽的,相互合作的,共享信息與資源,共擔榮辱。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增強了團隊意識,能較好地克服獨生子女在這一方面的弱點。近五年來,我們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進行了大膽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所任教的多個班級參加遼寧省計算機水平測試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及格率都在96%以上,學生的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這不正是我們職業教育所需要的嗎?目前“捆綁式協作學習”教學模式在我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上得到了普遍的推廣,學生感到新穎、切身、實用,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