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職業

淺議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教學模式改革創新研究的教育論文

職業7.43K

關鍵詞:

淺議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教學模式改革創新研究的教育論文

基礎課程 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改革 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

文章指出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提出了基礎課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路,並對專業基礎課創新教學模式進行了研究探討。

近些年來,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的教育一直在參考高等院校藝術設計類基礎課教育的模式,卻沒有形成具有高職特色的藝術設計基礎課教育體系,隨着課程改革的推進,雖然高職藝術設計基礎課教育的教學體系在某些局部發生變革,但是並沒有發生本質性的變化。作爲一名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我們深深感到研究、實施多樣性的教學模式的必要性,通過優化組織教育過程,打破舊的教與學的傳統組合形式和封閉的教學環境,建立一種能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揮其創造力的開放性教學模式,是目前藝術設計基礎課教學改革研究的重點。

一、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教學中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長期以來,我國大多數高校藝術設計基礎課的教學所採用的主要還是以教師爲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的特點是:以教師爲中心,將知識學習作爲教學目標,學生處於被動消極的地位,教學手段相對簡單和刻板,由此產生的問題是:教學設計缺乏變通,教學過程過分程式化,不能與學生的需求相呼應,只注重知識教學而忽視了學生技能、思維和個性的發展。

傳統的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主動性、創造性,不能把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很好地體現出來,作爲認知主體的學生如困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於比較被動的地位,肯定難以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更不可能培養創造性人才,這就是傳統藝術設計基礎課教學模式的最大弊端。

二、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教學模式改革思路

(一)打破傳統的設計基礎課教學模式

傳統的設計基礎課程“三段式”教學模式已沿用了幾十年而一成不變。即一般由素描、色彩、三大構成設計等課程組成,其特點是重視積累視覺語言的經驗,能掌握基本的視覺表現技巧,着眼於訓練手與眼、觀察與表現等關係。但是課程與課程、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缺少有機聯繫,相互割裂,特別是構成課程,往往教條化爲一種呆板的填色塊練習。重描繪與再現、輕思維與表現的教學方法,侷限的基礎教學內容和缺乏專業指向的技巧訓練容易造成專業方向若即若離的狀況。因此,我們要突破各門課程之間的壁壘,從對形式關係研究着手,在解決單一問題的過程中加入多種訓練手段,從不同的角度,方法對同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學習,不再侷限於分門別類式的教學方法,逐漸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結構有序,同時又符合視覺活動基本規律的教學系統。

(二)明確基礎課教學改革的專業指向

專業基礎課的改革,應特別強調把設計意識的方法貫穿在基礎課教學內容中,有別於本科的教學,是高職藝術設計基礎課技巧訓練要明確的專業指向,如繪製設計草圖的能力,圖形創意能力,色彩包裝裝潢能力,物體結構與空間透視把握能力等。使學生較早地進入“專業狀態”,更多地接觸與專業有關的知識技能,就基礎而基礎,不問專業特點,不問社會需求的教學理念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須進行改革。

(三)把基礎訓練同專業設計有機地聯繫起來

設計基礎課程是爲專業發展打下牢固而廣泛的根基,必須找到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合理地切入點,因此,爲了將基礎與專業自然地融合,把基礎學習訓練自然地導向專業方面,突破原有課程之間互不關聯的狀況,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有效地課題訓練,使學生經過觀察,將各種形態與形式要素轉化爲設計的要素;通過圖像來傳遞信息,從人工與自然形態中獲取深入形態表象和生命機體之中的洞察力,從而超越表面的描摹,以此認識形態與功能的潛在關係,培養自身對形態的解析、變異、重組、繁衍的能力,達到對形態的理性認識與主觀創造。認知自然萬物的各種構成要素,如線條、平面、空間、光色、結構、質感、節奏等,用素描語言來設計萬物的形狀,強化其形態語言和形式意識,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力,並把基礎訓練同專業設計有機地聯繫起來。

三、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創新教學模式研究探索

當前,教學模式正從單一性向多樣性發展;從以“教”爲主向重“學”的方向發展;從經驗歸納型向理論演繹型發展。作爲一個優秀教師,不能只會運用一種教學模式,而應從初衷出發,靈活運用多種多樣教學模式,纔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解放思想,揚己之長,避己之短,在課堂教學模式上有所創新,靈活運用各種模式,並在此基礎上發展或創造適宜的教學模式。

(一)開放式教學模式

它是以學生爲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選擇不同的課題,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改變了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的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習過程的主動性與自主性。學生可以從多種不同的媒介獲取大量的知識,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筆者認爲:這種開放式教學模式不僅適合全國的高等教育,而且非常適合高等職業教育,其特點是:

第一,能夠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不斷激起學生的探索、發現、想象和表現的願望,讓學生的思維、心態處於開放狀態。

第二,適合創設有利於學生髮展的開放式教學情境,通過教學時空的拓展變換,教學評價方法的多元化,師生之間的多向交流,爲學生營造一種開放的學習空間,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

第三,可以不拘泥於教材、教案,充分考慮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多樣性和多變性,通過學生各種信息的反饋,不斷調整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

開放式教學從廣義上理解,可以看成是大課堂學習,即學習不僅是在課堂上,也可以通過包括網上學習來進行。開放式教學在狹義上可以說是學校課堂教學,就課堂教學題材而言,它不僅可以來自教材,也可以來自生活,來自學生;就課堂教學方法而言,即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教材的個性化處理,使教學方法體現出靈活多樣的特點,並且在教學方法中運用"探索式"、"研究式"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獲取知識;就課堂例題或練習題而言,開放式教學要體現在答案的開放性、條件的開放性,綜合開放題等開放性的題上;就課堂師生關係而言,它要求教師既作爲指導者,更作爲參與者;它既重視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也重視教師從學生的學習中吸取營養。總之,開放式教學能給每個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和成功機會,讓每個學生在參與中得到發展。

(二)課題式教學模式

課題式教學是以“課題”爲主線,將教學內容與課題有機地貫穿在一起的一種教學方式。在課題教學中,教學活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課題工作來展開的,教師組織學生參與課題設計,整個學習過程成爲師生共同參與的創造性實踐活動,它更注重的是課題的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結果。

課題式教學模式在藝術設計基礎課中有多方的優勢:一是在教學目標上,課題式教學主要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從而發揮作用,鍛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技能;二是在教學形式上,課題式教學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在交流形式上,課題式教學的交流形式是雙向的,容易調動課堂氣氛;四是在參與程度上,課題式教學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做選擇,選擇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學習內容、自主性很強;五是激勵手段上,課題式教學是學生自己的內在動力,因爲是自己選擇的,因此內在動力被充分調動,並且能持久發揮作用,改變傳統的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的`學習觀,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三)工作室教學模式

工作室模式就是實行“以學生爲中心,以教師爲主體”,實行導師負責制。工作室以個案教學爲特徵。既有獨立的研究方向,又注重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具有融合性、開放性、互動性、可選擇性等特徵,並注重課題教學的實踐性環節。實際上它也是一種綜合化的教學模式,是建立在多學科系統性知識基礎之上的,因此它能夠爲學生創造力的發揮提供良好的空間,爲創造設計的成功奠定基礎:它順應了時代的發展的需要,是對當今藝術設計教育改革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它促進了師生的互動交流和學習實踐,給學生提供了掌握專業技能、培養創新思維的良好操作平臺。

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生在入學後不分具體的專業方向,在一年級先入基礎工作室,二至三年級進入各專業工作室。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意願選擇工作室。各工作室也可選擇適合本專業發展的學生。這種教學模式有助於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業務能力。因爲面臨學生的自主選擇,導師將面對一定的壓力,這將迫使教師加強自己的專業能力、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體系,增強競爭力。同時,也將促進導師科研能力的提升,促使教師更加關注研究本領域的相關課題,以課題研究帶動教學,使教學和科研有機結合在一起。最後,它更好地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爲一體,學生知識的獲得是通過師生互動的課題研究和個案教學中產生的。在這個過程中,個案教學使學生創業意識、團隊精神逐步增強,學生個體的創造力會不斷催生,一個個基於實踐的生動案例會爲未來實現提供依據和可能。教師的經驗指導,學生的互動探討,將爲學生走向社會,自主創新、不斷創造、勇於創業打下良好基礎。

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推動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教學模式的創新是一個創造性的思維活動過程。創造力是推動設計基礎課不斷更新完善的重要動力,創造力的培養。是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核心內容。因此,藝術設計基礎課教改方向應從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及獨創性方面去研究探索,重新構建新的適應時代的發展的教學模式,使高等職業藝術人才的培養向綜合型、素質型轉變。把握實用性、先進性、動態性、科學性等特點,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過於陳舊化的弊端,給高等職業藝術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尹書倩。對高職藝術設計教育“項目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探討[j]。藝術教育,2009(6)。

[2]顧愛華、趙娟娟。對高職“信息技術基礎”教學模式的探討[j]。職教論壇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