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熱)

心理學3.8K

積極心理學1

一、影響限時快速閱讀的心理因素分析

積極心理學(熱)

學生對於英語這樣一門外語的學習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恐懼心理, 在學習英語時很容易沒有自信,產生退縮的心理作用,從而沒有學習英語的興趣, 不能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動力, 導致學習英語比較吃力卻沒有顯着的效果。

限時快速閱讀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瞭解文章語境,初步理解文章主題,最終快速抓住有效信息進行解題, 這對於學生語言知識的熟練程度,英語基礎知識的積累,閱讀技巧的培養程度都有很高的要求, 對於這麼難的模塊,學生自然而然產生恐懼焦慮的心理,從而沒有自信和熱情去學習英語。

二、基於積極心理學的限時閱讀教學效率的建議分析

(一)教師方面

英語教師是英語教學限時快速閱讀的主導者,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克服焦慮恐懼心理方面起着主導作用。 因此,教師應當重視在英語教學限時閱讀訓練的同時利用積極心理學以輔助, 從而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效率。 一方面,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英語學習過程中的焦慮心理, 讓學生明白這是一個正常的心理, 鼓勵學生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進行面對, 而不是純粹地抵制這種正常的心理而導致學習英語時更加吃力。 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更新教學理念,對於限時快速閱讀技巧的培養要注意創新性, 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因材施教,用學生能夠接受理解的教學方式進行限時快速閱讀的訓練,使得死板單調的閱讀訓練具有一定趣味性,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學生方面

學生是學習英語的主體, 學的好不好,都是自己的責任。 因此,學生自己也應當採取一些措施與教師配合共同克服學習英語的.焦慮恐懼心理。 一方面,學生應當學會自我激勵, 學會培養與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樹立積極正確的信念,最終以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學習英語, 攻克限時快速閱讀難關。

另一方面,在平時的限時快速閱讀訓練中要慢慢反思並且琢磨出適合自己的攻克快速閱讀難關的方法,日積月累,限時快速閱讀的難關就會迎刃而解,最終學生的焦慮心理會大大減輕。 同時,學生自己要加強閱讀素材的積累,開闊自己語言視野,多多瞭解英美文化,培養自己的英美思維,那麼最終快速閱讀解題也不在話下。

(三)學校及其社會教育機構方面

一方面, 社會教育機構要引導一種正確的閱讀素養的培養方向, 儘量使得英語學習者利用報紙、 電視節目或者書籍等方式培養英語閱讀的習慣。 在這樣一種氛圍中,英語學習不再是難題。 另一方面,爲全體英語教師定期進行英語素養的培訓, 提高教師的英語素養和教學技能, 對於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大有裨益。 同時,有關教育部門應當調整英語閱讀評價方式。

三、基於積極心理學的限時快速閱讀技巧訓練的具體策略

(一)閱讀速度的強化訓練

首先,要培養和強化學生視覺閱讀技巧

實踐證明, 如果學生在心裏默讀文章的速度要遠遠慢於直接通過眼睛傳遞到大腦然後反饋信息的速度,因此,這種沒有發音的視覺閱讀在平時的快速閱讀訓練中要加強。 其次,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對於某一段、某幾段、某篇文章進行限時訓練,然後再控制答題速度,定期訓練學生, 學生適應了這樣的閱讀節奏後自然而然能夠提高限時快速閱讀的效率。 最後,教師應當鼓勵並且引導學生在平時加強自我訓練,比如,教師可以根據一些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批提供一些生詞量不是很大,難度係數符合學生本人, 素材內容很貼合考試大綱的閱讀材料,促使學生在課外自己定時閱讀,並且總結段落大意以及文章主題,日積月累,學生自然而然能夠掌握限時快速閱讀的技巧。

(二)統一速度與細節閱讀訓練

如果單單注重閱讀速度的訓練, 而忽略細節, 那麼快速閱讀訓練就沒什麼實際效果可言,換句話說,快速閱讀實質上就是考查學生對於細節信息的敏感程度。 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對會考真題的研究, 考查的可能是主題句、近義詞或者意思相近的句子,原因、時間、地點等細節問題,教師在日常快速閱讀訓練之後要及時總結這些細節題型並且督促學生加強這些近義詞、 反義詞及其句型的積累。

一般情況,如果是考查原因的細節題,那麼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反義詞”進行追蹤,提高學生對因果關係句型的敏感,比如,某段話一開始說來到了汽車站,後來又說“沒座”,那麼導致了Tom 只 能去 cafe. 如 果學生能夠抓住“no place,early”這些細節,並且對因果句型的結構很是熟悉,那麼這道題很是簡單。

四、結語

在相關理論的指導下, 教師創新性基於積極心理學進行英語限時閱讀訓練, 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 緩解九年級學生升學壓力,從而提高了九年級英語教學的實效性,有助於提高九年級學生的英語素養。

積極心理學2

當我們聚焦於積極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進步和希望。——前言

朱永新教授作爲“中國十大教育英才”向教育界提出:老師和學生要“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在想,既然“幸福”二字在前,一定是在教育和受教育的過程中首先關注自身的心理狀態。陶新華作爲朱教授的學生,尊其師而信其道,承其志而傳其言。從心理學角度注意到師生都需要積極的引導和關懷,提出利用大腦的工作原理去了解學生們的思維模式,建立積極的師生關係,讀過之後讓人受益匪淺。

積極心理學告訴我們,適度的體育鍛煉,良好的鍛鍊習慣,是大腦的發育基礎,有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人,大腦會發育得更好。雖然課堂上不能大幅度活動,但是有節奏的拍掌可以迅速調整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注入活力和熱情。因此,無論是四年級還是二年級,看到學生精神狀態不佳時,我都會利用打節拍來喚醒他們體內的學習因子。這種鍛鍊不僅能讓大腦發育良好,還具有宣泄消極情緒,提高精力和體力的作用,同時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得以提升。

當然,想要學生學習進步,只靠鍛鍊體育是不夠的,尤其是對那些課下積極、課堂調皮搗蛋的學生。一旦短暫的高漲的情緒迴歸平靜,他們又會陷入學不會的迷茫狀態,這時就需要我們老師加強心理方面的疏導工作了。積極心理學相信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着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和消極力量,二者此消彼長。作爲老師,如果任由其消極力量蔓延不去遏止,學生就會肆無忌憚的挑戰老師,如此一來,師生關係就越來越緊張。因而,積極心理學引導我們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善於發現表現差強人意的.學生身上的優勢特徵。比如:四四班武天佑每次上課都愛亂說話,突然有一次上課很長時間他都沒有見動靜,我發現後就立刻表揚了他,這之後他就知道了這樣做會受到老師的表揚,進入一個良性循環模式,再也不像從前那樣做了,四四班的課堂由此順暢了許多。有時候活潑好動的學生只不過是想要得到老師對他的關注,但又不知道怎麼做而已。比如四七班這個新班,很多學生對老師充滿了好奇,第一次住校,老師進宿舍他們都覺得新鮮,我們發現那些在課堂上不愛發言的同學在宿舍很活躍,於是就找機會和他們聊天,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學生聊一聊就開竅了,但是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張永健在我們聊天之後上課變得特別積極,不會做的題就找我問,我上課提問他立馬舉手,剛開始我只是請他回答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問題,漸漸地我發現比較難的問題他也敢舉手了,最近一次測試滿分80竟然考出了71分的好成績!要知道他剛來的時候才考了42分呢。就這樣,我從陶老師書上學到的一點點影響着我去關注學生不同的優勢特徵,進而加以鼓勵和表揚,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信,體驗更多的成就感,驚喜地收穫他們意想不到的改變。

積極心理學認爲,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蘊含着積極的人格品質,我們要用善於發現的眼睛去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積極的評價,這樣,學生就會和老師配合越來越默契,師生在學習的道路上才能共同感受到幸福!

積極心理學3

積極心理學產生於20世紀末,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潛力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的一門科學。與傳統心理學不同的是,積極心理學強調對生活中積極因素的研究,而不是把注意的重心放在消極、障礙、病態心理方面的探討。它的主要研究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積極的情感體驗;二是積極的人格特徵和人格品質;三是積極的社會制度系統。

積極心理學的主要觀點:

一、強調研究每個人的積極力量。

積極心理學提倡用一種開放和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人,要關注每一個普通人具有的積極力量。積極力量是指正向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和潛力。它不僅是一種靜態的人格特質,還是一種動態的心理過程,能對周圍的環境進行有效分析並做出合理選擇。

二、提倡對問題做出積極的解釋

積極心理學提倡對個體或社會具有的問題要做出積極的解釋,並使個體或社會能從中獲得積極的意義。積極心理學主張從兩個方面來尋求問題的積極意義,一是多方面探尋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二是從問題本身去獲得積極的體驗。

首先是多方面探尋問題產生的原因。一個問題之所以會產生,原因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怎麼去看它,即我們心理上怎樣去歸因。如果我們把原因歸結爲可控的、暫時的,就會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問題,反之則會出現消極的態度。

其次,所謂消極向積極轉化,很多時候更主要的是指人們要從消極(不幸或困境)中尋找到某些積極意義。

國小生正處於兒童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人格、品質等形成和完善的關鍵時期。隨着時代的發展,教育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老師們在工作中也面臨很多困惑,一些過去常用的方法現在不太管用了,在工作中付出了很大心血,但有時收效甚微,讓老師們常有挫敗感。

當我們面對學生的問題無能爲力時,爲什麼不換一種思維、換一種方式試試呢?如果我們能夠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從事教學工作,做好自己的典範,留給孩子空間,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尋求細節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學習生活態度,因爲這樣,能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童年的快樂,因爲他們快樂,我們就能感受到幸福。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抓住教育教學點滴,潛移默化的進行積極品質的培養,如在大掃除中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勇敢堅強、團結友愛;在學習中培養學生自信——讓他們從小建立自信,自強,互愛,樂觀向上的良好品質,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積極心理學讓我更加明白,教育不單純是讓孩子掌握一些什麼,更需要教會我們的孩子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一顆好奇的心,一種樂觀的精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不只是讓他們知道這是什麼,更要引導他們去問,這是爲什麼?

積極心理學4

據相關心理學的研究報道,能將人們心理活動、願望、意圖等進行驅使的力量即爲動機[1]。而引導、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強大動力與直接原因是學習動機。學習動機不僅能夠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具有直接的影響,而且還能對其學習行爲進行支配,並影響其努力程度與學習態度。隨着社會進入信息時代,中職學校的教學中已經普遍開設了計算機課程。然而,中職學生具有基礎文化較差的特點,在學習內容豐富的計算機課程時,難免會感到吃力。因此,教師應仔細分析積極心理學與計算機基礎學習的關係,並將其進行充分地利用,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

一、積極心理學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丁賽裏格曼曾提出積極心理學的含義,並使其得到心理學界的廣泛關注[2]。積極心理學屬於心理學的一種,該學科的主張爲:在良好條件下,一般人該怎樣更好地發展與生活,而有天賦的人又該怎樣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教育教學中的積極心理學對教師有着以下要求: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動力、潛能與力量都應用一種具有發展性、開放性、欣賞的眼光進行看待,同時,將積極心理學進行充分地利用,使學生的健康心理得到培養、學習興趣與素質均得到提高。

二、積極心理學對計算機基礎學習的意義

有資料表明,我國中職生具有以下幾點心理問題:1.對學習缺乏自信,缺乏學習興趣,沒有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2.存在較爲強烈的消極、逆反心理;3.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較大障礙;4.缺乏控制情緒的能力;5.對個性發展進行盲目地追求[3]。雖然大部分的'中職生存在以上問題,但是有數據顯示,在節制維度、心靈觸動、持重以及寬容等品質的得分上,中職生均比普通高中生高。由於在普通教育中中職生處於劣勢,因此,其整體心理狀態與普通高中生比較明顯較低。但是,若將科學的教育方法應用於中職學校的課堂教育中,幫助學生將正確的發展道路進行挖掘,則會促進大部分中職生形成積極心理。所以,在中職計算機基礎學習中應用積極心理學存在較爲重要的意義。

三、積極心理學應用於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方法

首先,中職計算機教師應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4]。由於計算機課程是一門內容豐富的課程,因此,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具有層次化以及多元化的。比如,在對金融、會計專業的學生進行“Excel知識與技能”的指導後,將其專業需求進行充分地結合,並適當地增加與專業相關的技能學習。其次,增加對情感目標的關注度。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爲知識、技能以及情感目標,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將可考覈、可量化的目標體系進行制定,從而使學生的良好品質得以更好地形成。在課程教學內容的設定方面,教師應及時地關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情況,並根據每一屆學生的具體情況設定與時俱進的計算機課程內容。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計算機教材內容只注重講解理論知識,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導致學生喪失了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因此,中職計算機教師應重組教學內容,並突出課程的實踐性與系統性。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製作主題班會PPT,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鞏固了基礎知識,並掌握了基礎的計算機的操作技能。在教學方法方面,中職計算機教師必須將課堂任務進行明確,可以防止學生在課堂中產生“放空”狀態;將課堂交流進行強化,爲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從而激發其學習潛能,並得到積極的情感體驗;計算機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個性化的任務,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潛力得到實現,還能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應經常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發言與提問的內容可以是學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這樣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並將學生“學習計算機是無用、枯燥、困難”的想法進行破除。在教學評價方面,中職計算機教師應經常使用恰當並激勵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以滿足其被欣賞的需求,並使其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首先,教師應將評價方式進行改進。可以利用電子學檔將學生的電子檔案進行建立,並給予每一位學生查看、互評與自評的權利,這樣能對學生起到激勵作用,並將其個人強項進行充分地展現。其次,將積極的評價標準進行建立。讓學生認識到必須通過積極地爭取才能獲得令人滿意的學習效果;最後,教師應對學生的進步進行關注,並讓其發現自己的優點,從而使其學習能力進行提高。結語中職計算機教師應將積極心理學進行仔細地研究,對積極心理學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意義進行充分地認識,同時,應明確將積極心理學應用於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方法,使學生的不良情緒得到緩解,並使其學習計算機的興趣與積極性得到提高;使中職生在計算機基礎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快樂感,並使其自信力得到成功地累積,最終能夠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龍瓊芳.積極心理學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教育,20xx(05):49-51.

[2]王豔華.淺談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學習動機的激發[J].教育科學,20xx(09):115.

[3]朱禛,柏航,黃運來等.人性化計算機教學系統的研究及討論[J].信息系統工程,20xx(09):159-160.

[4]潘月芹.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影響力的提升方法和應用案例[J].學園,20xx(07):167-168.

積極心理學5

我一直都覺得,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我對心理學的認識得益於我在心理中心的工作。直到今日,我對這門學科的感覺任然是諱莫高深。也是因爲寒假的閒暇時光,我聽了學堂在線慕課《積極心理學》。淺談我在學習過程中的幾個引起我共鳴的地方。

任何的學科都可以追本溯源,而人內心世界的變化可以從人的進化中發現。人從爬行到直立行走的進化,所導致的結果是人的視野的擴大。因而我們現在覺得當擡起頭、直起身子走路時要比彎着腰,低着頭走路要舒服。其中的科學依據就是人類的軀幹的骨骼整體呈現“S”型走向。這是人類進化的結果,人類的軀幹由“L”型向“S”的進化。而人類身體最長的一條神經稱之爲“迷走神經”。當我們挺胸擡頭的時候,“迷走神經”在舒張,因而我們會感覺愉悅、舒服。這對我個人來說的指導意義就是站有站像,坐有坐像。我發現現在很多青少年都是彎着腰走路。在中國古代的禮儀文化中,對人的要求也是昂首挺胸。我想是不是魯迅先生所說的中國人的奴性還沒有徹底清除。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侵略的影響任然沒有消除。而作爲新世紀新一代的我們,應該挺起腰板。我們祖國的強大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因而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去展示大國氣象。

我曾瞭解過心理中心的理念,大多數都有“助人自助”、“助人爲樂”。根據積極心理學的觀點,我們在助人的時候,人類大腦會分泌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可以激發我們身體的'愉悅感,並且有助於我們思維的開發。我以前曾對“助人自助,助人爲樂”的理念產生過懷疑。因爲我們爲何要去幫助別人。更有“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的熟語。我也曾用“只爲初心,問心無愧”來鼓勵自己去踐行這個理念。可是“好心沒好報”的事時常也發生在我的身上。因而我也曾想封閉自己,可是任就做不到。大多數的女孩都希望自己的男朋友只對她一個人好,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爲在這種問題上,誰都不可能博愛天下。其實助人也是有針對性的,正如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一樣,都有其成立的條件。在別人主動求助時,我們應該去主動別人。當別人需要時,我一定真心實意幫助他。

人類進化導致了女性骨盆的縮小,其導致的結果就是人類嬰兒的早產。大部分動物嬰兒出生的時候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比如說奔跑。而人類的嬰兒在出生的時候除了吃奶、排便等一些基本能力外,不具備自我保護的能力。因而女性在選擇自己另一伴的時候,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標準。這個安全感,不僅僅是隻身強力壯,而是精神、物質的安全感。

心理學是個極其微妙又特別有用的學科,我將繼續學習與大家一起分享學習經驗。

積極心理學6

學校在暑假給每個教師都發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這本書,我認真拜讀完這本書後,感觸頗多。本書主要有兩篇內容:教師發展和積極心理學。教師的困惑和應對策落。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着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和消極力量。這兩股力量就像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披長。所以,作爲教師,應該學一點積極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幸福完整的人。以下是我的兩點體會:

一、教師要有播種幸福的價值觀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熱衷於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如果教師能夠成爲播種幸福的人,則不僅自身可以擁有幸福,在生活當中充滿活力,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新活力。一直以來,作爲一個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教師,我不苟言笑,在學生犯了錯誤時總是大聲訓斥或冷臉相對,導致部分學生在課堂上不敢發言,生怕觸怒了我,課後這些學生也不敢和我溝通,總是繞道走。這種不良好的師生關係也曾經讓我煩惱、反思,可一直沒有找到良好的改善方法。讀了這本書之後,播種幸福是教師存在的價值,讓我感觸特別大。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幸福不單單隻有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樂觀的心態。所有能讓孩子感覺幸福的體驗,都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所以,在接下來的教學時光,我希望能成爲一個傳播幸福的人,讓我的學生因爲老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二、教師要快樂生活的生活態度

教師的人生是有榜樣效應的,某種意義來說教師的生活對全社會的人來說是一面鏡子,當教師生活幸福、工作順利的時候說明我們的社會發展文明和諧。作爲數學教師,令我頭疼的是學生的.計算。每次當我改學生計算的時候,學生有時錯很多,我都大爲惱火。每當靜下來的時候,也是很無奈,更多的是力不從心。當然,我也好幾次因爲這個情況,到了半夜也沒睡好,慢慢地就陷入了焦慮當中,那段時間也是很不開心。看了這本書,書中說:“對於所有的教師來說,想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是需要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規劃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調整自己:

1、積極、有規律地鍛鍊身體(如果老師能有規律地進行鍛鍊,就會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開朗,同時抗壓能力也會提升)

2、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爲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總之,作爲教師的我們應該學一點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完整的人,當我們聚焦於積極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進步和希望。

積極心理學7

20世紀末積極心理學運動開始在美國展開,具體來說,就是利用心理學中發展的比較完善的實驗測量方法,對人類的美德、力量等積極品質進行研究,從而促進人類羣體不斷的完善發展。文章基於積極心理學就高校的新生入學教育問題進行討論研究。

 一、當前階段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現狀

近年來,已經有許多高校開始重視新生的入學教育問題,將入學教育納入到高校的課程體系之中,但總體來說,新生入學教育還存在許多缺點及不足。首先,大多數學校的新生入學教育都採用的是入學教育周的模式,僅有少數學校改變了教學的內容以及形式,總體而言國內高校入學教育模式基本一致,比較單一。內容上來說,目前我國的各大高校對於新生的入學教育並沒有制定一個統一的規章或者要求,大多數學校的入學教育都是圍繞學校的校史、校規、專業課程、大學生涯規劃等內容展開。形式上來說,大多采用開學典禮、班會、學校校園參觀、校史陳列館參觀等形式,學校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入學教育的內容、形式都比較單一,缺乏針對性,傳統心理學、主流教育學理念的影響之下,學校對於學生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關注度更高,入學教育重點圍繞學生不良心理問題產生以及行爲矯治等方面,入學教育的時間大多比較短,一週到一月左右,因此,教育效果並不理想。

 二、基於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策略

(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入學教育課程目標

積極心理學指導之下,學校的相關教育人員在設計入學教育目標時首先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能夠以開放的眼光看待學生,尊重學生的想法,能夠不斷挖掘學生的潛能,樹立整體教育課程觀,要以幫助學生儘可能快的適應大學生活爲主要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要能夠將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結合起來,通過個性化教育與集體教育結合的形式,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教學過程中要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自主發展問題作爲重點,爲學生提供更多自由的空間及時間,培養他們自主參與的意識。

(二)構建多樣化的入學教育組織體系

傳統心理學的研究範圍僅限於個體內部,積極心理學將這一範圍擴展到了個體與羣體之間、個體與社會之間,積極心理學認爲,環境對於個體心理因素影響非常大,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入學教育中主要表現在“全員教育”中,其中包含了兩層含義,其一,新生入學教育時,學校要能夠建設一個團結友好的校園文化,全校的教職工共同關愛新入學的學生,爲他們營造一個充滿溫暖及關愛的校園環境。此外,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對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非常大,高校入學教育要能夠建立起一個學校與家庭相聯繫,共同教育的模式,幫助大學新生能夠儘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從心理上、思想上爲後期的學習做好積極的準備。這就需要學校的領導、教師以及高年級的學生全員參與,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爲大學新生提供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學校可以成立一個入學教育領導工作組,由該工作小組進行整體的規劃,將新生的入學教育問題納入到學校各個院系的課程計劃之中,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組、思政教育組、職業規劃組等不同的入學教育領導小組,然後各小組之間統一規劃合作,完成新生的入學教育工作。

(三)入學教育特色化建設

積極心理學中倡導要關注個體的積極興趣的培養問題,要能夠通過各種形式不斷的激發個體的內在潛力。爲了更好的發展學生的積極品質,要能夠增進他們的積極體驗,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自己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快樂的心態下開展各種學習、實踐活動,最終形成某種人格特徵。學校在教育工作之中,首先要能夠將入學教育納入到學校的課程系列之中,然後深入的開發挖掘班級、團隊以及家庭的資源,組織引導開展一些積極健康,能夠突出學生個性的活動,比如興趣小組、舞蹈協會等,讓學生能夠自由的選擇活動的內容、形式,形成一個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園環境,充分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要建設宿舍文化,大學宿舍是學生學習、生活、娛樂的重要場所,宿舍的環境對於學生的心理髮展有着重要的影響,入學教育過程中,學校要能夠有意識的爲學生營造文明、友愛、團結的宿舍環境,制定科學合理的宿舍規範制度,加強宿舍文件建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行爲方式、思想觀念等,同時幫助學生儘可能快的融入到新的生活環境之中。最後,學校可以通過構建一個個性化的入學教育網站,讓新生能夠通過該網站及時的.瞭解學校的各種信息知識,解決學生的各種疑問,減輕相關教育工作人員壓力的同時,更方便學生的學習生活。且95後的學生對於網絡的接受度非常高,他們習慣於利用網絡解答各種問題,這種方式也更符合學生的行爲習慣,更受學生歡迎。

(四)以學生爲主體開展入學教育

積極心理學認爲,學生的心態對於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義,積極健康的心態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適應新的環境,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學校在開展入學教育的時候,要能夠以學生爲主體,協調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避免學生過分依賴教師,要能夠通過各種戶外拓展活動、學習實踐活動等活動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喚醒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這對於學生的成長髮展有着重要的意義。

 三、結束語

基於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開展大學生新生入學教育對於高校而言有着重要的意義,學校的新生入學教育中,要能夠明確教育目標,構建多樣化的入學教育組織體系,爲學生營造積極的生活、學習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儘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

 參考文獻:

[1]蘇麗麗.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xx(19).

[2]鄒亞.論我國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意義、問題與對策[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03).

[3]劉天目.“95”後新生入學教育新途徑探析[J].高教研究與實踐,20xx(02).

積極心理學8

摘要:將積極心理學與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相結合,能促進中國小教師反思師生關係,並激發中國小教師的積極情感,這也是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客觀要求。文章探析了積極心理學應用於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可行性,指出積極心理學能爲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提供新思路,並探析積極心理學在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應用路徑。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教師發展

一、積極心理學的產生及其內涵

積極心理學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E.Seligman)於1998年提出的一種全新心理學理念。此前,心理學主要的用途是治療患者的心理創傷,以醫生治療患者的方式處理心理問題,這種傳統心理學也叫消極心理學。不同於消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主要致力於研究和挖掘人的發展潛能和美德,要求心理學家用欣賞的眼光挖掘人的潛能,研究人類的積極人格,關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強調人的價值。[1]它利用人類內心深處自我實現的需要,激發和喚醒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巨大潛能,促使人追求更富有意義的生活。積極心理學的三大支柱包括快樂地生活、投入地生活以及富有意義地生活,致力於使人們生活得更美。[2]它將心理學從研究和治療病態心理拓展到研究人類的幸福和美德上[3],是心理學發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二、積極心理學與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相結合的意義

一是積極心理學豐富了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內容。繼續教育是提升中國小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方法,對完善中國小教師教育體系、促進中國小教師發展至關重要。傳統的繼續教育通常包括職業道德培訓、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等,但隨着社會發展,各研究領域之間互相交叉,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應適當借鑑其他學科領域的發展理論,以拓寬自身改革的道路。積極心理學在吸納傳統心理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實證的方法探索、發現、驗證和預測人類走向幸福和完善的路徑[4],豐富了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內容,增加了傳統繼續教育缺乏的教育理念、思想觀念,拓寬了原有的改革路徑,促進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發展。二是積極心理學有助於激發中國小教師的積極情感。積極心理學的應用有助於激發和喚醒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巨大潛能,激發人的積極情感和觀念,如樂觀、勇敢、幸福感等。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證實,相對於普通人而言,大部分具有積極觀念的人有着更好的社會道德、更強的社會適應能力[2],他們在面對逆境時能更輕鬆應對。對中國小教師而言,這種積極的觀念非常重要。有了這種觀念,在面對來自上級、家長、社會等方面的'壓力時,他們能以更加開放和積極的心態面對。此外,積極觀念能使教師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積極樂觀,心情更加愉悅。因此,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應該大力運用積極心理學,激發中國小教師的積極情感和觀念,使之塑造積極人格。三是積極心理學能促進中國小教師反思師生關係。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始終處於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在中國小教育中,教師是教育的主體,學生是教育的客體,教學僅僅是主體對客體作用的一個過程,這種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時代發展。學生是主體性與能動性統一的個體,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不只是簡單、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有自己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當今社會,互聯網迅速發展,信息高速傳播,中國小生的思維、視野較以往更加開闊,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不容忽視。積極心理學倡導用開放、欣賞的眼光看待、挖掘人的潛能、動機和能力[1],受訓教師在培訓過程中接受積極心理學理念,掌握積極心理學的運用方法,有助於他們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挖掘、發揮學生的潛力,促進學生學習和教育目標實現,也有助於他們反思自身角色、教育方式,進而打破教師爲主體、學生爲客體的教育模式,建立新型師生平等的關係。

三、積極心理學應用於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可行性

一是積極心理學理念符合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目標。保持積極向上態度的人,更容易在逆境中保持好心態,戰勝逆境,取得成功。積極心理學強調積極情感、積極品質的培養和積極社會組織系統的營造,展示了一種積極教育的理念。[5]這種理念符合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發展理念,可以更好地促進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目標的達成。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除了提升教師教學水平,還應使受訓教師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形成健康持續發展能力,進而引導學生健康發展。就教師而言,當代教師應該具備的知識和文化素養除了學科性知識,還應具備條件性知識和自我健康發展的能力;就學生而言,中國小學生年齡偏小,有些學生未意識到心理已處於亞健康狀態,更不會及時尋求老師或家長的幫助,而是任消極情緒不斷髮展。中國小教師掌握了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後,就能更好地幫助中國小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使其在今後的生活中保持樂觀。二是積極心理學倡導的心理品質與中國小教師所需心理品質相符合。積極心理學理論要求用開放的眼光看待人類蘊藏的潛能,積極挖掘人類固有的優秀品質,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內在潛能,強調人的內在價值。積極心理學理論充分研究和利用人類自身內在的積極品質和優秀力量對抗人生遭受的苦難與困境,引導人們用樂觀向上的心態,更好地收穫人生幸福和快樂。將這些心理品質遷移到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中,能促使他們保持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學習熱情參加繼續教育,形成主動參與繼續教育的學習氛圍,進而帶動其他老師一起參與繼續教育活動。此外,還能使中國小教師形成激發自身潛能、增強專業知識、不斷促進自我發展的心理品質。具備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教師更容易在教育活動中保持信心,在學習與工作感受幸福和創造幸福。三是積極心理學與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價值相聯繫。積極心理學體現了以人爲本的價值思想,倡導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揮每一個人的潛力,充分發揮心理學的積極作用和影響,體現普遍意義的博愛與人性。積極心理學不僅將人類自身的優點看作可以用來克服其缺點的有利工具,而且致力於通過不斷激發人類內在的優秀品質,研究和促進整個社會持續、和諧發展。此外,積極心理學能夠培養個體作爲社會一分子所擁有的那份積極而強烈的歸屬感。這份歸屬感能促使個體認同自身是整個社會和國家中的成員,進而更加積極地面對自己所處的生活環境和社會,在保持自己優秀的同時促進他人變得更加優秀、更積極向上。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堅持以人爲本思想,重視中國小教師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爲他們創造各種繼續接受教育的條件,促使他們全面和諧發展及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積極心理學中以人爲本的價值觀有利於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活動更好開展,有利於提高中國小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四、積極心理學應用於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路徑

(一)豐富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內容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不斷髮展,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教育部門對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視度和關注度越來越高。繼續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續,是我國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次教育觀念的大變革,爲所有教育工作者提供終身教育、終身培訓觀念,通過不斷教育培訓補充和更新知識[6],補充知識漏洞。積極心理學作爲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吸納了衆多心理學理論研究成果,爲許多學科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這些優秀研究成果也能爲中國小繼續教育所用,爲中國小繼續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爲中國小教師培訓增添新內容,彌補原有教育在社會不斷髮展過程中逐步表現出的不足,使繼續教育內容更加豐富、愈趨完善。除了旨在彌補教師的知識缺陷、更新教師知識結構,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還應當關注教師的全面發展。但是,現實的教師繼續教育往往擺脫不了傳統教育的束縛,忽視了教師個體的全面發展,這恰恰是積極心理學能彌補的部分。積極心理學強調挖掘人的潛能,致力於培養積極的人格,這對提升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個人全面發展大有裨益。可見,積極心理學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傳統中國小繼續教育在促進教師個人全面發展的知識方面的缺陷,使繼續教育內容更加完善。

(二)調適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對象

現行的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活動具有比較明顯的計劃管理色彩,從中國小、縣(區)、市、省到國家級的中國小教師培訓通常是“強制的榮譽和福利”,因此中國小教師自身並沒有“是否同意或願意”參與繼續教育的表達權和選擇權,這種“強制”的繼續教育會促使受教育對象通過“軟抵抗”的形式,表達對現行繼續教育活動的不滿,即在繼續教育活動中表現爲“出工不出力”[7]。“軟抵抗”表示中國小教師在繼續教育組織(管理)者面前常常表達“同意學或者願意學”,但在繼續教育的實際活動中“身在曹營心在漢”。換言之,形式上接受培訓,實質上在培訓課堂“隨身攜帶”其他任務。在接受繼續教育後,部分中國小教師並沒有將在培訓中獲得的教育知識運用於實際教育工作,沒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此外,參加培訓的教師可能來自不同的專業,具有不同的水平,有着不同的參與目的,希望從培訓中學習的知識並不同,但是繼續教育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是有限的,對不同教師不可能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案,教學內容也無法關照到所有參與課程培訓的老師。積極心理學認爲,當自主、能力、關係三種人的先天需要得到滿足時,最有可能激發人的內在動機。將積極心理學理念應用於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在繼續教育培訓中培訓者可以加大情感方面的投入,給予教師一些空間去發揮,使他們更具主動性和能動性,這樣對培訓的效果大有裨益,可以提高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積極性,也能更好地服務於不同教師的個性需求,增強繼續教育效果。

(三)加強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管理

按照我國現行管理體制,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基本是由各區縣的教師進修學校或者是教育培訓單位負責。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是按照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安排與計劃,通過教師進修學校,提高中國小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能。不可否認,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活動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國中國小教師的素質水平,加強了他們的業務能力,爲我國中國小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貢獻了積極的力量。但是,由於對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監督與考覈,有時行政主體缺位,有時管理職能交叉重合,甚至有些教育培訓規定存在漏洞,導致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管理效率低下,難以充分激發中國小教師的主體精神。總之,我國目前的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管理機制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積極心理學旨在促進人類持續探索自身的積極力量,使人自發追求幸福。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主要通過組織中國小教師參與繼續教育活動,不斷完善中國小教師的總體教學能力,促使中國小教師更好地扮演提供高水平教育質量的辛勤園丁的角色。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和積極心理學都包含了以人爲本的理念,因此將積極心理學中的積極組織系統理論應用於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管理活動中,有助於解決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管理過程中效率低、教師主體性弱等問題,有益於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活動的開展。積極心理學中組織系統理論的應用,可以增強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管理活力,使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發展前景更加光明。積極心理學中的組織系統理論還能夠改善整個社會環境對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態度與看法,使整個社會形成支持中國小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良好氛圍,從而幫助中國小教師克服對接受繼續教育的抗拒心理,促使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管理活動的順利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3):321-327.

[2]陳銀平.積極心理學應用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5(7):87-90.

[3]馬瑩.積極心理學應用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管理觀察,2015(32):105-106.

[4]曹新美,劉翔平.從習得無助、習得樂觀到積極心理學———Seligm陰對心理學發展的貢獻[J].心理科學進展,2008(4):562-566.

[5]姬興濤,孫東梅,杜紅.積極心理學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理論與實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4):50-52.

[6]馮琳.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6(7):112-113.

[7]王寧.警惕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活動中的“軟抵抗”現象[J].中國小教師培訓,2014(7):60-62.

積極心理學9

不久前,讀了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的《積極心理學》這本書,作爲一名學校心理教育工作者,觸動很大,彷彿有一縷陽光透進,以一種獨特的視角,照亮彼此的心扉,讓你發現之前對心理學的認知,多有狹隘之處;在過往的工作經驗中,也有頗多值得深思反省之處。

一、心理學與積極心理學

我們知道,心理學,作爲一門學科而存在發展,僅僅有百餘年的歷史。在過去,心理學主要是以研究各類心理問題爲核心的理論體系。心理學潛在的觀念將人類的本質嵌套進一種病態模式———身體缺陷、脆弱不堪、生存環境殘酷、不良基因影響等,忽略了對正常人羣的研究。這種消極心理學的研究模式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向人類心理問題的消極層面,而忽視了人的積極品質、自我實現,以及社會的和諧等影響,導致了心理學的片面發展。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提到: “如果一個人只潛心研究精神錯亂者、心理變態者、神經病患者等,那麼他對人類的信心逐漸變得越來越小,這樣的研究,只能產生畸形的心理學和哲學。”因此,這種消極的心理學模式,不可能全面、真實地理解和解釋人類的本質。

而積極心理學的創立,修正了這種心理學的不平衡,並向深入人心的心理疾病模式展開挑戰。它向心理學家和大衆呼籲:心理學不僅要關注心理疾病,也要關注人的力量;不僅要修復病損,也要幫助人們構築生命的美好;不僅要致力於治療抑鬱的創傷,也要幫助健康的人們實現人生的價值。正如美國當代心理學家馬丁賽裏格曼所說:“當代心理學的研究者們,扮演着極爲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進個人與社會發展,幫助人們走向幸福,使青少年健康成長,使家庭幸福美滿,使公衆稱心如意,使社會和諧美好”。

積極心理學基本的假定是,人類的美好和卓越,與疾病、混亂和痛苦同樣都是真實存在的。它反對心理研究中關於“障礙”“問題”“失敗”的消極心理研究傾向,而是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積極層面、優點與價值,傾向於用心理學比較完善和有效的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對最理想的人類機能進行科學的研究,探究和發展人的潛力和創造力,致力於構建一個積極的支持環境。

二、積極心理學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積極心理學的興起,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嶄新的分析方法,使我們能夠通過以積極的品質、力量和潛力爲研究對象,重新認知和理解一個人的心理與行爲。這無論對於心理科研本身,或者是教育工作實踐,都提出了新的思路與挑戰。如果能從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與視角,設計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則會發現令人欣喜的角度與視野。

近年來,學校各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條件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和提高。然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多數沿襲了20世紀心理健康教育以研究各類心理問題爲核心的理論體系,在實際教育工作中,注重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和矯正,忽視了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和積極品質的開發,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積極心理學提供了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與視角,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應以增加學生的幸福感爲主要目標。以往的教育模式定位於消除各種心理問題,以預防各種危機事件的發生。它關注的不是人本身,而是問題以及問題的.解決。而積極心理,強調幸福感的教育,通過幸福感的體驗,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形成良性的循環。

另一方面,來自工作的實踐也告訴我們,人際關係問題、情緒情感問題、學習困難問題、就業壓力問題、個性與人格缺陷等是導致學生心理適應不良的幾大主要問題。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些問題只是表面現象,其根本原因是學生價值感和存在感的缺失,沒有深刻的幸福感和快樂體驗。而我們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面對學生心理適應不良或危機時,我們慣用的干預手段往往就是介入輔導和密切防控,注重問題的預防和矯正解決,缺少對學生積極品質的開發和培養給予足夠的重視。

而積極心理學展示了一種積極教育的方向與途徑,通過重塑或構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模式,使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取得平衡,在治療和矯正的同時發展學生積極的心理因素,促進他們真正健康地成長和發展。

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

基於積極心理學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充分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是積極人性論的倡導者;它應該真正體現教育應有的功能和使命———使所有人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並生活得幸福。

就學校心理教育而言,要統籌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單一性和多樣性。單一性是指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通過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在考慮不同的個體主觀能動性和差異的基礎上,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以發展和完善;而多樣性是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關注壓力、焦慮等問題,更重要的還要關注幸福感、滿意度、樂觀等積極指標的發展和培養。

目前多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多以心理問題爲專題,通過統計、分析問題的原因,然後給予解決消除問題的建議、方法和策略等,最後讓學生結合實際進行討論。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提倡,每個人都可以是積極的自我教育和管理者,都有其解決問題和發展的支持資源,擁有自我實現的潛能和成長能力。這種理念,拓寬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從這個角度來講,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包括:積極的情緒體驗教育、積極的認知方式教育、積極的意志品質教育、個性完善教育、適應性教育、人際技能教育、生涯發展和適應教育以及心理疾病教育等。

因此,在重新塑造和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層次和內容的基礎上,構建新的、適合當前社會發展和學生心理特點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應該首先成爲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藉助學校、家庭、社區的力量,通過學校內部的教育、教學、管理活動,以及指導家庭教育,充分利用社會發展資源,對學生的心理施以積極的影響。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完全依靠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還應該與家庭聯動、宿舍社區聯動、後勤社區聯動以及各學科教育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使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有效的組織支持系統。

其次是全面教育的互動模式。心理輔導(諮詢)的對象不應僅僅針對於問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包含所有的學生,實施發展性和預防性相結合的教育策略和方式,多途徑、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開展工作。如何拓展覆蓋其他學生,充分利用策略去引導學生的注意力、快樂、興趣、挑戰性,干預的關注點在學生體驗主觀幸福感受而不是心理疾病,建構積極的自我概念、希望和生活滿意度,促進其人格和個性更加完美,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在開展的形式和內容上體現出更專業化的思考和設計。

積極心理學的興起,特別是以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的《積極心理學》這本著作的問世,開拓了整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徑。而以積極心理學爲理論依據,以積極心理機能爲培養目標,以積極的心理體驗爲主要方法,構建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立體化的系統網絡,仍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發展。

積極心理學10

幸福,有人把它編在歌裏,有人把它寫在書籍中,讀《哈佛積極心理學》有感作文1500字。美國哈佛大學把它搬進教室裏。不僅如此,沙哈爾博士講授的有關幸福的“積極心理學”還成爲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課程,超越了長期排名第一的“經濟學原理”,這是在歷史上首次以科學來論證幸福是什麼。曹校推薦給大家的就是這本-------《哈佛積極心理學》。

書中講到,沙哈爾給哈佛學生的十條幸福忠告;講到哈佛幸福課的四個目標;通往更快樂、更幸福的門徑等等。其中,有一句話使我感觸很深。“如果星星一千年內才閃耀一次,當它閃爍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會仰望它,可正因爲它每晚都閃爍在星空,所以我們認爲那是種理所應當的。如果一個人把一切都當做是理所應當,那他就不會懂得感恩和珍惜,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

感受幸福的人往往心懷一種信念和動力,這種信念和動力既能夠激勵自己不斷地前進,也能夠感動和改變周圍的人。感受幸福,會讓自己與幸福的聯繫更緊密。當面對孩子那天真無邪的笑臉時,所有的煩惱也就煙消雲散了;清晨,當迎着第一縷陽光,邁着從容的.腳步踏進校園時,孩子們一聲聲“老師好!”,幸福的一天開始了!

感受幸福校園

法國小說家雨果曾說過: “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有人愛我們,讀後感《讀《哈佛積極心理學》有感作文1500字》。”其實, 教師的幸福有時就是一種感動, 外界並沒有改變什麼, 只是你的內心改變了,幸福是一種感覺,在美麗的校園裏,在和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天,在看着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自己也會感受到幸福。也爲我們的校園注入了幸福的源泉!

感受幸福課堂

課堂是教師生命舞臺,在電子白板整合的富有生命力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們一起沉浸在課堂的氛圍中,遊動的各種各樣的魚、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的穿越、神話故事的美妙世界------這是一個美妙的世界!在這裏,老師和學生一起悲傷,一起歡樂,弗洛姆曾說: “幸福本身不是結果, 而是伴隨着力量增長的體驗。”在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中, 看到學生們一個個高舉的小手,激動的小臉,教師體驗到了喜悅和收穫的幸福。

感受幸福生活

感受幸福生活,就是要以積極向上的生活信念, 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高雅的生活情趣, 從平凡的教學工作中感受生活, 享受生活, 獲得職業幸福感。以平平常常的心態, 高高興興的心情, 去幹實實在在的事情。校長的話教育的真正目的在於促進個體獲得幸福體驗, 提升幸福指數。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就是一種狀態, 一種主觀感受。沉浸於自己的工作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職業的幸福感。在付出、理解、尊重、信任中, 教師纔會感悟到自己的價值, 享受到作爲教師的幸福,體味到對生活和事業的摯愛, 感受到一種奮發向上、不斷前進的動力。

感受幸福,當和學生一起徜徉在美麗的校園時,我們幸福;當和他們共享一本好書時,我們幸福;當看到他們犯錯後不好意思低下頭時,我們幸福;當接到教師節他們用稚嫩的小手繪製的賀卡時,我們幸福;當看到課堂上他們一個個高舉的小手,激動的小臉時,我們幸福;我們從學生的身上體驗到教育的成就;在幸福中我們的個性得到張揚,理念得到提升,品性得到淨化,心境得到調和,讓我們都能做一個幸福的老師!

積極心理學11

讀了《教師心理調適和積極心理學》這本書,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與實踐 、教師職業幸福感、習得性無力感與習得性樂觀、自我效能感、情緒智力與壓力應對這五個專題的學習,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活動,藉助專家的指點,將自己的教育工作儘可能完整、完善。

一、使人學會積極地面對現實。

從尋找問題的積極意義,減少對過去的消極情緒。積極的面對過去-生活滿意點理論及其啓示。學會對過去的感恩。

二、對主觀幸福感與職業幸福感的指數。

在我們的生活中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三大生活領域存在。家庭領域、交往領域、工作領域。儘管每個人對生活的理解各不相同,幸福感又屬於我們個人主觀的體驗,但對於我們成年人而言,這三個生活領域的'事件對幸福感的影響最爲強烈。

職業幸福感對於我們成人而言,職業活動是生活中的核心內容,所以如果我們不能從職業中獲得幸福感,其整體感水平都將受到消極影響。

二、幸福教師的共同之處。

1、對工作性質的愛:愛教育。

2、對工作對象的愛:愛學生。

3、對工作材料的愛:愛知識。

三、幸福生活的原理。

1、平衡現在和未來。

2、從困難和挑戰中獲得幸福。

3、承擔起創造自己幸福生活的責任。

四、打造自身的幸福潛能。

1、智慧。

2、勇氣。

3、仁愛。

4、正義。

5、節制。

6、精神卓越。

積極心理學12

美國積極心理學家泰勒.本.沙哈爾博士在《幸福的方法》一書中強調:積極心理學雖然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興起於西方的心理學流派,但積極心理學中一些核心的思想,卻發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思想。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中,有很多倡導積極樂觀心態的思想,培養優勢和美德的理念。“人之初、性本善”的思想,儒家的“知足常樂”的人生態度,提倡“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追求,以及儒家提出的關於智力國家的一些思想方法都是積極心理學四喜那個的體現。《中庸》有這樣的`一句話:“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意思是”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道家思想也強調了積極的人格品質。”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體現了誠實、仁慈、勤奮、正直、善良等多種積極的人格品質。中國的孝文化也體現了積極心理學中”感恩“這一美德。常懷感恩之心的人往往具備諸如溫暖、自信、堅定、善良等等這些美好的處世品格。

塞利格曼認爲,心理學的一更更加重要的使命應是讓普通人生活得更有 意義和更幸福,過分關注“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而忽視人類自身所擁有的積極力量和品質,會使得心理學不能真正發揮出它的價值。由此,心理學的關注焦點應當從”心理疾病“轉向”人類的積極品質“,通過大力提倡積極心理來幫助人類真正擁有幸福。他在《持續的幸福》一書中提出了幸福2.0理論,提出幸福由5個元素決定----積極情緒、投入地工作、目標和意義、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就感。指出,人類追求的終極目標就是幸福人生,這與中國古代儒家思想”天下大同“的立項也有不謀而合之處,積極心理學找到了天下大同的心理基礎----我們人類共同擁有的積極品質,也發現了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幸福。

今天的教師們遇到了比以前更多的挑戰,積極心理學給了我們新的視野和方法,當我們聚焦於消極面的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問題和失望,當我們聚焦級級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進步和希望。

積極心理學13

一、積極心理學的內涵

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積極心理學,如其創始人美國心理學家塞裏格曼所倡導的那樣,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的科學”。它打破了既往偏向重視治療和改善負面情緒的觀念和做法,轉而重視個人積極樂觀情緒、積極意義及內在動機等特質。積極心理學把研究重點放在人自身的積極因素方面,主張心理學要以人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和美德爲出發點,提倡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對心理現象(包括心理問題)作出新的解讀,從而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並獲得美好生活。

從積極心理學出發,我們可以營造一種能夠促使學生的積極本性生長髮育的環境,通過良好的班級氛圍和影響每一個學生,使學生在快樂和成功中感受集體的溫暖和力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自覺成長。

二、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生命自覺”班級構建

葉瀾教授認爲,“生命自覺”是人對價值性生命的自覺訴求,是人的精神世界能量可以達到的一種高級水平,它不僅使人在與外部世界溝通、實踐中具有主動性,而且對自我的發展具有主動性。 擁有“生命自覺”的人,無論身處逆境還是順境,總是充滿進取精神,具有大局意識,善於爲他人着想,能“對他人生命自覺”。以培養人的生命自覺爲目的的教育,是使人走向自由、自主發展的教育,能使人在有限的世界中勃發生命活力。 []

濱海國小自建校之日起,便確立了“珍視童年價值,培育生命自覺”的辦學理念,着力將學生培養成具有“高尚情懷、開闊視野、自覺精神、合作能力”的人。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生命自覺”班級建設,旨在通過建設一個具有正確的人生信仰、濃厚的學習風氣、良好的班級紀律、同學間團結友愛、和諧相處的班集體,促使學生形成“健康、尊重、誠信、責任”的品質,進而實現全面發展。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積極心理學強調,教育並不只是讓學生糾正錯誤、改造問題、克服缺點,而是要發掘、研究學生的各種積極品質,並在實踐中擴展和培育這些品質。我們始終認爲,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具有積極的主觀能動性,作爲教師,我們應該想辦法挖掘學生的潛力,充分尊重他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注意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激發他們內心的自豪感。

制定班級公約。班級公約既是“生活育人、制度育人”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化解思想教育“言傳”脫離“身教”難題的重要抓手,還是實現學生自主管理與自我教育,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渠道,這源自班級公約所秉持的人人平等、自由意志、義務責任、誠實信用、對話協作等契約理念。

濱海國小在班級特色文化建設中推進“生命自覺”理念的構建,是建立在師生共同成長需要基礎上的順勢而爲,整個班級公約的形成過程,是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自我教育的過程。學生自主參與班級公約的制定,每一條班級公約都要經過學生的討論與認可,以此形成全體同學約定俗成的規章,便於學生自覺遵守。比如,一年級某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瞭如下公約:“你拍一我拍一,學校建成不容易。你拍二我拍二,團結友愛好夥伴。你拍三我拍三,保持安靜記心間。你拍四我拍四,牆壁不能亂寫字。你拍五我拍五,值日不能太馬虎。 你拍六我拍六,上下樓梯要靠右。你拍七我拍七,垃圾分類不亂棄。你拍八我拍八,愛護桌椅要常擦。你拍九我拍九,節約用水齊動手。你拍十我拍十,環境大家來保持。”這樣的班級公約,符合學生心理需求,條文不多,內容簡明具體,具有可操作性,學生當然樂於執行和遵守。

設置班級小管家。濱海國小的“班級小管家”由學校大隊部組織少先隊員產生,其任務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管理心愛的班級。每個班設置文明協調員、衛生督察員、圖書管理員等職位,涵蓋班級管理的方方面面。學生各司其職,分工明確,使管理真正落實到人。通過班級小管家管理體制,每個學生都承擔了管理和被管理者的雙重角色,人人都參與管理,人人都成爲班集體的主人。此舉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進取精神和工作熱情,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義務感和集體觀念,推動他們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求得新的發展。

 2.營造積極的班級環境文化氛圍

積極心理學主張培養組織成員的愉悅、興趣、自豪和滿足等積極情緒。因爲這些情緒不僅能使個人精神狀態改觀,還能給整個組織帶來變化,從而有助於組織的興旺和發展。將這一原理運用到“生命自覺”班級建設中,就要努力營造積極融洽的教育氛圍,形成有利於學生成長的環境。

濱海國小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班級文化的設計,包括選擇班級象徵物、班徽、班級口號,甚至班級服裝的設計,也由學生共同完成。此外,學生還共同參與制定班級各項規章制度,如“值日班長責任制度”(每天設班長一人,具體負責當天的行爲規範等常規事務),還配套推行“班幹輪換制”(班幹、組長、科代表每學期調整一次,可民主選舉,也可毛遂自薦)。如此,通過營造積極民主的班級文化氛圍,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自豪感。

3.在集體活動中進行自我教育

積極心理學認爲,人的經驗是在環境中體現出來的,而好的環境能夠塑造積極的品質。因此,積極心理學提倡,組織要努力創造一個能夠促進個體積極品質和正面思考的環境,通過集體影響個人,提升個體的動機和目標。對於學生而言,生命歷程中生動、有趣、令人興奮的集體活動,不僅能在當時獲得不同尋常的體驗,還有可能成爲成長中難以忘懷的記憶。

濱海國小獨具特色的“校長主講—主題班會—學生心得—家長參與”四段式“國旗下的課堂”,引發了同學們自覺反思自己的行爲。週一下午班會課上,各班學生暢所欲言,積極討論校長的講話,聯繫自己的行爲,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總結;一年一度的“七色童年,繽紛夢想”繽紛節系列活動,以班級學生全體參與爲宗旨,讓每個學生都有了上臺展示的機會,讓孩子們學會表達自己,欣賞別人,培育陽光、自信、包容的個性;父親俱樂部則針對當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父親缺位,父愛缺失的現實,以班級家長爲單位,倡議廣大父親參與到班級管理與家庭教育中來,每個學期學校都會舉行豐富多彩的俱樂部活動,如父子詩歌朗誦會、父子氣象觀測、父子同放風箏、父子登山活動等。

三、“生命自覺”班級量化考覈與評價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原則,因此,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生命自覺”班級考評體系更注重質性評價。質性評價是對整個教學過程作出真實、完整價值判斷的評價模式,具有重視評價過程中的生成價值、強調評價的真實性、尊重學生個性等特點。相較於量化評價,質性評價更關注學生個體發展的需求,由注重甄別與選拔轉向關注個體生命的成長。我們認爲,“生命自覺”班級的評價,應強調對學生進行全面、深入、真實的觀察與描述,才能使教師更清楚地瞭解學生的成長過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注重多元評價,關注學生的主動參與

傳統的評價多是教師評學生的線性評價模式,評價主體單一,而且作爲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主體之一的“學生”始終處於被評價的地位。質性評價倡導多元主體的評價模式,消解了評價者和被評價者之間的對立狀態,作爲評價對象的教師和學生同時也是評價主體。

在“生命自覺”班級評價過程中,評價的主體是學生,作爲考評指導員的班主任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將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自評。班主任則從旁指導,對評價過程進行監控,引導學生不斷成長。班主任還注意組織學生開展互評,讓他們互相提醒,互相學習。放手讓學生操作評價,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提升學生對自我、他人的責任意識,也有利於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中去。此外,主動參與評價顯然更有利於學生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形成正確的認識,這既是心理健康的標誌,也是生命自覺最爲基本的前提。

2.注重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成長

“生命自覺”班級評價不是以預定的目標、標準爲導向來評價對象的,而是將評價焦點由結果轉向過程,用動態的視角研究評價過程中的各種發展變化, 努力改變以往將評價活動看作是對教學目標達成程度進行檢驗的狹隘思維。

“生命自覺”班級評價強調診斷、重人、重發展的質性評價,作爲評價主體的教師,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的教育者,他們除了精心設計、精確定義“生命自覺”班級量化考覈指標外,更關注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獲得了怎樣的思維訓練、行爲養成,得到了怎樣的生命成長。

在教育創造中豐富、完善自我,實現自己生命價值的自覺提升,是教育事業賦予每一位教師的最高價值。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生命自覺”班級建設嘗試,既優化了學校的育人環境,更喚醒了學生的生命意識。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們將不斷努力前行。

積極心理學14

最近讀了《兒童積極心理學》這本書,全書圍繞培養孩子內心幸福感的“10大積極力量”安全感、自信、情緒管理能力、學習力、探索力、社交能力、獨立性、勇敢、耐挫力、品德修養等多個方面,給出了具體培養孩子心理幸福感的方法。

心理幸福感——是一種根植於內心,源源不斷的製造快樂和幸福的力量。孩子一旦發現並掌握自己的力量,就能活力無限,茁壯成長,他們的生命力會蓬勃發展。對於孩子來說,心理幸福感會讓他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以及自己能做什麼!擁有心理幸福感並不能讓整個世界都圍着他運轉,但是他能讓我們的孩子在任何情況下都做好充分的準備,他會讓孩子終其一生都自信、勇敢、樂觀。心理幸福感對孩子成長如此重要,該如何培養呢?

例如,在班級教育過程中,我們時常會遇到一些學習習慣、行爲習慣上的“問題學生”。他們在課堂上表現得如此突出,隨意插嘴、不受約束、過度表現、影響課堂紀律,甚至影響到正常的課堂教學進度。尤其是對於沒有太多學習壓力的國小科而言,這些在課堂中過分活躍的學生,實在讓老師覺得很頭疼。往往一貫的.教育方法就是在課堂中對其進行點名批評、課後教育談心,而實踐效果卻非常不理想,甚至有的學生屢教不改,更有愈演愈烈之勢。

積極心理教育技術告訴我們,作爲教師要避免和控制學生習得性無助的發生,就要在對學生內心想法的分析關注、對批評教育的技巧上多花一分心思。要多想一想學生如此表現的可能原因是什麼,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根據規則和標準進行對錯的判斷和教育批評。積極心理教育技術所倡導的“讚美式教學”的力量就是最好證明。對於學生的稱讚雖然是無形的,但這股無形的力量卻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就像經典的教育格言所說的那樣“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充滿信心,批評中長大的孩子感到自卑。”每個人都希望獲得讚揚與鼓勵,不希望聽到的總是批評與指責。

在成長過程中的學生更是需要獲得稱讚的“力量”,需要成功體驗,以及對學習的自信心。因爲他們需要來自教師的肯定和期望,需要發現自身更多的閃光點。真誠的稱讚,才能真正改變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讓他們獲得認錯的勇氣、改進的信心和前進的動力。一句鼓勵和稱讚的話語遠勝過數句批評和講道理,讓學生髮掘自己的優點,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點燃上進的火花。

積極心理學15

1、我們從外界所獲得的信息或者學到的知識必須在生活中合理應用才能顯示它們應有的力量。知識本身無法決定我們的幸福感,我們的成功和自尊水平等,可見光有知識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充分的理解它,能夠合理的解讀它,同時對知識應用所涉及的現實情況有一個客觀全面的認知,兩者相結合就爲我們把知識應用於實踐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2、我們應該學會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的接受,主動學習分爲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充分理解所學知識,至少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或文字把所學內容的實質表達出來,也就是說出來或者寫出來,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表明我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達到了一定程度。在學習的過程中把自己感興趣的或者感覺可以應用的地方寫下來,進行重點的挖掘和探索,讓自己對這些內容的理解更深入和充分。第二階段是制定知識的應用方案,安排練習時間,通過實踐檢驗自己的構想,檢驗自己對於知識的解讀是否合理,對解讀的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思考糾正,重新修改應用方案進行驗證,在這種實踐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昇華,只有完成了這兩步纔算達到了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

3、我們應該學會在學習或工作的過程中主動安排進行積極心理休息,積極心理休息和拖延的區別在於,積極心理休息是有規律的,受自我控制的,目的是爲了通過一小段時間回顧總結經驗,或者調解心情,緩解疲勞以便以更好的狀態投入下一段工作或學習中。而拖延是順從自己內心的分心衝動而失去控制,佔用了本該用來學習或工作的時間。

4、安靜的力量:

4、1我們通常都是在遭遇了挫折,感受到了自身的消極情緒的時候才被動的進行反省,在這種反省中,我們很可能進入一種叫做自我傾注的狀態,也就是說我們把注意力投向了自己的內部,反覆回憶分析引發消極情緒情境的一些細節,使這種消極情緒被加強而不是消弱,容易沉陷在這種消極感受和導致消極感受的想法中。因此我們應該學會主動的反省,在自己心情平靜的時候進行反省,以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客觀現實上,針對面對問題進行反省,這時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就可以減少錯誤歸因,得到比較合理的答案。

4、2當某種經歷正在進行時,人生經驗的獲取是在你嘗試分辨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應該捨棄什麼應該保留的時候,也就是進行分析思考的時候,這些一般發生在經歷之後,進行安靜的自省的時候,有時候急着做事反而不如做完一件事後稍事休息,讓心情平靜下來認真的反思一下效果好,也就是說我們最好養成經歷、享受安靜和反省的行爲模式。安靜爲我們進行內省提供了一個可靠的環境,讓我們有機會反省我們的所見所聞所說所做的事情,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深層次的學習,因爲這種反省重現可能形成一種學習記憶機制,包括學習、理解、記憶、保留。當我們進行思考時,我們在腦海中重放素材時,我們更容易保留和記住之前的經歷,積累對人生有益的經驗。

5、快樂是由我們的精神狀態而定,也就是說是由我們對事物積極的思維方式和主觀感受而定,而不是由社會地位、銀行存款等外部條件所決定。幸福是一種終生的追求,是一個連續統一體,幸福沒有客觀標準,只是某種比較方式下的一種主觀感受,是否幸福也取決於我們採取哪種比較方式,我們只能追求更幸福。

6、常識並非那麼平常,特別是應用於實際,積極心理學的一個目的就是讓常識更平常,學習的目的是用於自身的轉變,沒有轉變就沒有成長,那些快速見效的說法都是皇帝的新衣,是不存在的,是過高的承諾和過低的兌現,真正起作用的都是一些常識性的東西,如果我們能經常的記起這些常識,把它應用於我們的生活中,解除那些阻礙我們對已熟知事物產生新的認識的認知束縛,解除我們從已熟知事物中獲取益處的情緒束縛,糾正和改變那些束縛我們的行爲習慣,促成我們自身的轉變和成長,那麼這些常識就會顯得不平常。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7

最近看了很多關於積極心理學的文獻資料,學習瞭解到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1]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學家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等這與傳統的心理學研究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往的心理學中我們所熟悉的詞彙是病態幻覺焦慮狂躁以及對於死亡的恐懼等等而很少關注健康勇氣和愛。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盯)是賓西法尼亞大學教授Martin E.Seligman於1998年出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時倡議及定位的,是Seligman和Csikszemmlhalyi於20xx年在《美國心理學家》(American Psychologist)上刊登的'《積極心理學導論》一文中正式提出來的。“積極心理學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的科學”。’’。Seligman博士認爲積極心理學的力量,是幫助人們發現並利用自己的內在資源,進而提升個人的素質和生活的品質;21。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這種需要會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積極心理學利用這些內在資源來幫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並以此獲得美好的生活。人類的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要素。積極心理學的本質體現在修正先前心理學發展的不平衡,強調心理學的發展既依賴於預防和治療人類的心理疾病,同時更依賴於培養、建構人類的優秀品質,二者可以相輔相成,平衡發展。積極心理學的意義在於換了個角度去理解心理學對於人的作用,傳統心理學更多是基於心理疾病的模式去尋求歸因,而積極心理學更關注人的力量,更重要的在於心理學並不是只爲“病人”服務,應該爲普通人提升幸福感、愉悅感提供思維源泉,使普通人生活得更有意義。

特別有悟的是三點,第一,積極心理學並不否認世界上有痛苦和人類的缺點,而是認爲美好與卓越和疾病與悲痛都是真實存在的;第二,心理學對目前已經有幸福感的人更有效,因爲雖然對這些人有較少的改善空間,但相對他們攜帶的包袱更少,也有更多的技能和資本讓心靈之旅走得更好。第三,積極心理學提倡暢所欲言和思想和心靈探索,但也強烈推薦使用科學的訓練方法,例如:感謝信vs寬恕信、娛樂vs善舉、時間的禮物等等。也提煉出不少實驗論證的效應來解釋一些心理學應訴對積極情緒體驗的影響:如峯終理論、曝光效應、捐贈效應等。積極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都尊重人的精神和自尊,不把人類當作物質世界的一部分來研究,區別主要在於積極心理學認爲每個個體都有變壞和變好的能力,美好生活知識一種選擇;積極心理學從多種渠道獲取有意義的證據:可以從嚴謹的實驗室數據中獲取,也可以從個案研究、訪談、大衆普查、歷史資料分析中獲取。

心理學家認爲情緒是比較複雜的,不僅包括主觀感受、還包含生物學喚起的特殊形式,思想愛你個和行爲。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區別在於,積極情緒一般不與特殊的行爲傾向相關,但積極情緒擴大了我們的選擇範圍(注意力寬度更寬了、記憶能力提高了、語言表達更流暢了、對知識的感受性增強了等等),更多對未來有決定作用;積極情緒也能夠消除消極情緒所導致的生理學反應,如焦慮等。

標籤: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