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精華]

心理學1.57W

積極心理學1

0 引言

積極心理學[精華]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僅關係學生自身的發展,還關係到學校和社會的穩定,心理健康教育已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是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20xx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的通知中對心理健康活動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高校應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不斷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形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積極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1 現階段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存在的侷限

1.1 目標定位片面,活動內容侷限

受傳統心理學理論,高職院校在實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目標定位仍侷限於“預防學生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值得肯定的是這些年來活動的開展有效推動了心理健康知識在大學生中的普及,一定程度上預防了學生心理疾病的發生。但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除了向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授心理調適方法,預防心理疾病發生外,更重要的在於有效開發學生心理潛能,提高學生承受壓力和挫折的能力,促進學生樂觀積極地學習和生活,而這些目標在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難以得到實現。

受目標定位的影響,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多以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心理問題的解決等爲主要內容,主要針對的是學生負性、消極的心理狀態。這樣導致了學生對於心理健康活動的認識片面,認爲只有心理有問題的才需要去參加這些活動,從而不利於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和整個大學生羣體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1.2 學生缺少體驗,活動形式侷限

高職院校在心理活動開展方面形式多樣,不斷創新,但普遍存在活動缺乏持續性,學生的參與深度有限的問題。經常發現學生在參加活動的當時很感動或是很高興,但隨着活動結束,由於沒有後續的追蹤和鞏固,內心激起的漣漪很快就消失了。

心理活動與其他校園活動的最大區別是要重視引導激發學生的體驗,如果缺乏體驗和感悟環節,那麼心理活動的開展就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往往過於重視活動的過程,而忽略了學生參與其中的感受,特別是缺乏對負性體驗的處理和積極體驗的激發。

2 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體系建設的.啓示

積極心理學強調“心理學的研究應從過去對心理問題的過分關注而轉向於對人類積極力量的關注,主張心理學要以人實際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和優勢等爲出發點,倡導用一種積極的方式解讀人的心理現象,並在這過程中尋找到幫助所有人在良好條件下獲得幸福的各種因素”。積極心理學有三大基石:第一是研究積極情緒體驗,主要包括幸福感、愉悅感、感恩之心、成就感等;第二是研究積極的人格特質,主要包括天賦、毅力、興趣、人際能力、 價值觀等;第三是研究積極的組織系統,主要包括積極的家庭、學校和社會關係帶來良好的公衆品質。

大學生處於成年早期,剛度過自我同一性統合的階段,開始發展親密關係。實際上,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很好地完成前一階段的發展任務,加上進入大學後各種價值觀匯聚衝突,生活環境,學習方式改變等等會讓學生疑惑、無措,從而產生心理和行爲問題。許多研究表明,大學生對自我沒有正確的認識,對未來的迷茫,對大學生活不適應,容易陷入生命無意義感等問題是由心理髮展所帶來的,具有階段性和發展性的特點。因此在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遵循發展性的原則,心理教育的核心應是促進和實現人的心理髮展。積極心理學正是以正常的人羣爲對象,研究如何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展,幫助人們走向幸福的一門科學,因此以積極心理學的理論來指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體系建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要求,能更好滿足學生對心理健康活動的需求。

3 以積極心理學理念指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體系建設

3.1 以培養學生積極品質爲主要內容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要以學習、情感、人際交往、人生意義、職業發展等大學生所關注的內容爲主題,積極開發學生的潛能,促使學生的心理品質得到健康發展。

要把樹立大學生的一種積極取向、培養塑造積極的心理品質放在重要的地位,將主觀幸福感的生成、愛的能力、積極人格的實現、積極社會關係的建立等積極心理學的內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之中。比如在課程中設置“寬恕與感恩”、“幸福”、“希望”、“樂觀”等專題知識的介紹和行爲訓練內容。另外,通過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挖掘負性情緒中隱含的各種積極意義,並要指導他們對事件進行歸因訓練,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培養積極情緒和人格。同時在活動內容的設置上要突出系統性和發展性,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不同的活動內容。

3.2 增強主體參與,激發積極體驗

積極心理學認爲積極人格可以通過增強積極體驗來習得。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要以學生髮展爲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心理活動中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真實的積極體驗,並引導學生去關注積極體驗。

信息時代,學生獲取資訊的渠道多元化,大學生對校園活動的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這在高職院校尤爲突出。面對90後的大學生,無論是心理活動的內容還是形式上一定要把握住他們的心態,以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爲切入點,那其中很關鍵的就是要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爲此,我們在活動中可以發揮心理學“神祕性”的優勢,利用學生好奇心理,組織像沙盤遊戲、主題統覺之類的活動,把學生吸引到活動中來,再進一步滲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以達到教育的目的。

3.3 注重環境營造,建立積極組織

積極心理學的第三大基石是研究積極的組織系統。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應切實重視環境的營造。對於學生來說,除了社會大環境,校園、家庭和人際環境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校園環境積極和諧,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校園文化、制度建設都應考慮到“人”的因素,應以學生爲中心,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各項需求,特別是學生心理的需求。

其次,家庭環境是學生成長的第一環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深遠。充滿關愛、溫馨的家庭環境有利於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學生家庭教育的指導也應成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建設中應加入家庭教育的內容。

第三,人際環境,主要是師生關係和生生關係,積極的師生關係應該是平等、民主、合作、共贏的。另外,教師也要具備積極向上的人格品質,具有積極向上的人格力量,向學生傳遞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學生之間的人際關係,特別是宿舍的人際關係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在心理健康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感恩、寬恕等積極品質,有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4 活動開展連續,注重效果評價

人的心理品質的形成是個長期的過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要有持續性和連貫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活動方案時認真分析目標學生羣體的特性,充分考慮學生髮展的特點,活動過程中也應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活動的調整。

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普遍存在重活動開展,輕效果評價的問題。在積極心理教育活動中,爲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應從多角度對學生參加活動的效果進行評價。

4 結語

積極心理學爲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導,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視角。把積極心理學理念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項活動中,能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有效解決學生心理困擾,激發學生潛能,幫助學生培養積極的人格品質,有利於大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走向幸福。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教思政廳20xx(1)號.

[2] 任俊,葉浩生.積極人格:人格心理學研究的新取向[J].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xx.44(4):120-125.

[3] 陳曉娟,任俊.積極心理健康的內涵解析[J].心理科學,20xx.32(2):487-489.

[4] 黃偉慶.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啓示與應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xx.34(4):65-66.

[5] 張孝鳳.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32(2):151-154.

[6] (美)塞利格曼著,洪蘭譯.真實的幸福[M].遼寧:萬卷出版公司,20xx.7.

積極心理學2

消除抑鬱的14種方法

美國學者卡托爾認爲,不同的人會進入不同的抑鬱狀態,但是他只要遵照以下十四項辦法,抑鬱的症狀便會很快消失,這十四項辦法包括:

一、必須遵守生活秩序。與人約會要準時到達,飲食休閒要按部就班,從穩定規律的生活中領會自身的情趣。

二、留意自己的外觀。自己身體要保持清潔衛生,不得身穿邋遢的衣服,房間院落也要隨時打掃乾淨。

三、即使在抑鬱狀態下,也決不自己的.學習和工作。

四、不得強壓怒氣,對人對事要寬宏大度。

五、主動吸收新知識,“活到老學到老”。

六、建立挑戰意識,學會主動接受矛盾,並自己。

七、即使是小事,也要採取合乎情理的行動;即使你煩悶,仍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讓自己合乎生活情理。

八、對待他人的要因人而異。具有抑鬱的人,顯得對外界每個人的反應、幾乎相同。這是不對的,如果你也有這種傾向,應儘快糾正。

九、拓寬自己的情趣範圍。

十、不要將自己的生活與他人的生活比較。如果你時常把自己的生活與他人作比較,表示你已經有了潛在的抑鬱,應儘快克服。

十一、最好將日常生活中的事記錄下來。

十二、不要掩飾自己的。

十三、必須嘗試以前沒有做過的事,要積極地開闢新的生活園地,使生活更。

十四、與精力旺盛又充滿希望的人交往。

積極心理學3

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但究竟怎麼樣纔算幸福?每個人都想要快樂,但真正快樂的人又有多少?生活一直忙碌,到頭來感受最深的卻是空虛和蒼白,這是怎麼回事?生活中不斷遇到的矛盾與挫折,我們應該怎樣面對?《積極心理學》一書揭示了與傳統心理學完全不一樣的心靈世界,它將幫助我們克服狹隘、憤怒、嫉妒、恐懼、焦慮等等消極心態,以更積極的、建設性的情緒來面對生活的挑戰。

有一種關心人的優秀品質和美好心靈的心理學,叫做積極心理學。它是由著名心理學家賽利格曼提出並倡導的。積極的心理學從關注人類的疾病和弱點轉向關注人類的優秀品質。它關心人的積極主觀體驗,探討人類的幸福感;在個人成長過程中,提供積極的心理特徵和積極的心理品質。它讓我們看到,一個人若是擁有了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就能夠使自己感受到幸福和快樂。

作爲心理輔導老師,對於“積極心理學”一詞,雖不陌生,但在讀了此書之後,對積極心理學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積極心理學不僅對個人心理狀態調節和健康心理塑造有很大幫助,對於營造積極的教育環境以及課堂教學行爲也有着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感受到的過重的學習壓力、時常出現的焦慮情緒,習得性無助都影響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的效果。而積極心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可以幫助教育者改善學習環境,使學生感受課堂學習的快樂,體驗學習中的主觀幸福感,重建學習信心,激發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並進一步挖掘潛能,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在班級教育過程中,我們時常會遇到一些學習習慣、行爲習慣上的“問題學生”。他們在課堂上表現得如此突出,隨意插嘴、不受約束、過度表現、影響課堂紀律,甚至影響到正常的課堂教學進度。尤其是對於沒有太多學習壓力的國小科而言,這些在課堂中過分活躍的學生,實在讓老師覺得很頭疼。往往一貫的教育方法就是在課堂中對其進行點名批評、課後教育談心,而實踐效果卻非常不理想,甚至有的學生屢教不改,更有愈演愈烈之勢。

當某些學生在不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常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嘲笑時,便產生焦慮情緒,對於探求事物和參加活動產生了恐懼心理。經歷了一系列失敗後,他們開始相信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失敗是永久的,是能力不是努力,一旦這樣的“習得性無助”形成,學生就不願意爲完成任務而付出認真的努力。那麼,這些學生很難改變的課堂行爲表現是否也是因爲這樣的習得性無助感的結果呢。或許,他們一開始的表現只是因爲對學科有一定的興趣,急於表現和參與其中,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注。但是這種不符合課堂要求的行爲,往往會被視爲影響課堂紀律的表現,批評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久而久之,一次次的參與熱情被潑了冷水,慢慢地,這些學生心中也許會認爲老師並不欣賞他們的參與,這些舉動會遭致批評,原本的學習興趣也隨之喪失,故意破壞課堂紀律成了目的。

積極心理教育技術告訴我們,作爲教師要避免和控制學生習得性無助的發生,就要在對學生內心想法的分析關注、對批評教育的技巧上多花一分心思。要多想一想學生如此表現的可能原因是什麼,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根據規則和標準進行對錯的判斷和教育批評。積極心理教育技術所倡導的“讚美式教學”的力量就是最好證明。對於學生的`稱讚雖然是無形的,但這股無形的力量卻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就像經典的教育格言所說的那樣“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充滿信心,批評中長大的孩子感到自卑。”每個人都希望獲得讚揚與鼓勵,不希望聽到的總是批評與指責。在成長過程中的學生更是需要獲得稱讚的“力量”,需要成功體驗,以及對學習的自信心。因爲他們需要來自教師的肯定和期望,需要發現自身更多的閃光點,而不能被淹沒在缺點中。真誠的稱讚,才能真正改變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讓他們獲得認錯的勇氣、改進的信心和前進的動力。一句鼓勵和稱讚的話語遠勝過數句批評和講道理,讓學生髮掘自己的優點,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點燃上進的火花。

積極心理學4

近期,我在圖書館借來了本關於心理學的書——《積極心理學》。在讀這本《積極心理學》之前,我覺得心理學的書,往往會聯想到心理疾病、障礙等問題!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心理學包括還包括許多另外的方面的,其中的一些面對人生、社會的態度以及對人對己是很有道理!

本書主要描述了積極心理學的概況以及內化動機。第一是介紹人們獲得積極體驗的方法。第二是指導人們如何增強這種積極體驗以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徵。第三是如何運用到建設積極的人性化的社會制度上,從而達到社會的和諧發展。

“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是教人如何積極面對人生,如何獲得幸福感與滿足感。這纔是現代社會的芸芸衆生日益荒漠化的心靈最需要的甘露。積極心理學倡導心理學研究的積極取向,研究人類積極的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發展,試圖以新的理念,開放的姿態,詮釋與實踐心理學。正如積極心理學運動的發起者、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馬丁·賽裏格曼說:“當代心理學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轉折時期,心理學家扮演着極爲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展,幫助人們走向幸福,使兒童健康成長,使家庭幸福美滿,使員工心情舒暢,使公衆稱心如意”。

在學習了積極心理學之後,我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第一、認識自己方面。人們總是要面對恐懼、悲傷、焦慮等各種積極或負面的情緒。因此,在遇到這些負面的情緒要積極地面對!第二、活動方面。無論學習還是生活,在參與的`活動時要積極做好本分,這才能體現活動時既愉快又有意義。第三、態度方面。快樂與否在大多數情況下取決於主觀意識。態度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要努力糾正自己身上所出現的各類情緒和行爲問題,來改變錯誤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往正確的方向努力,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第四、做事方面。人們往往希望在越來越短的時間裏完成越來越多的事務,卻忽視了“數量會影響質量”,人們可能會因參與過多活動而犧牲掉快樂。因此我們必須實行小步走的方法,不能急於求成,做完一件再一件!第五、身體方面。身心需要和諧發展,因而堅持鍛鍊、充足睡眠、健康飲食習慣都會對身體和精神健康大有益處。沒有鍵康身體就不能積極地去面對生活,因此要改正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因而,學習、研究“積極心理學”,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大有很大的益處的。有健康的心靈,纔會有真正健康的人生,所以學習和研究積極心理學,是我們每個人必需做的事。

積極心理學5

積極心理學中公安機關團體輔導的應用

[摘要]積極心理學重視和發展個體潛能和美德,其核心目標在於幫助人們理解和獲得主觀幸福感等積極情緒體驗,公安機關團體心理輔導作爲警營心理諮詢最主要的形式之一,需要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緊密結合。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心理輔導;警營心理諮詢

一、積極心理學概念

積極心理學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塞裏格曼提出的,以促進人的精神和心理的協調發展爲方向,強調發展個體的心理正能量,研究重點是人類自身的積極力量,關注的焦點是如何讓普通大衆在良好條件下獲得主觀幸福感,以積極的態度評價人性。積極心理學呼籲:心理學應該轉換爲研究人類優點的新型科學,必須實現從消極心理學到積極心理學模式的轉換,必須研究人類的積極品質,關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並以全新的理念,開放的姿態,科學的行動,詮釋與實踐心理學。它區別於消極心理學最顯著的地方就在於:積極心理學倡導心理學研究積極取向,關注人類積極的心理品質,強調人的價值與人文關懷,以一種全新的姿態詮釋心理學。積極心理學在主觀水平上涉及有價值的主觀體驗,諸如幸福感、滿足和滿意、希望和樂觀、充盈和快樂。在個體水平上,涉及積極的人格品質,愛、勇氣、人際關係技能、審美力、創造力、對未來的憧憬、洞察力、才能和智慧。在羣體水平上,涉及公衆品質:責任、利他、關愛、文明、現代性、容忍力及職業道德。消極心理學模式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向人類心理的消極層面,忽視了個人的積極品質、自我實現以及社會的發展。馬斯洛很早就指出:“如果一個人只潛心研究精神錯亂者、神經病患者、心理變態者、罪犯、越軌者和精神脆弱者,那麼他對人類的信心勢必越來越小,……因此對畸形的、發育不全的、不成熟和不健康的人進行研究,就只能產生畸形的心理學和哲學。”過去,很多人受到的是消極心理學的訓練和薰陶,導致對消極心理模式情有獨鍾,很少去關注研究人格成長,幸福感以及增進幸福感。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心理學不僅應着眼於心理疾病的矯正,而且更應該研究與培養積極的品質。越來越多的心理研究發現:幸福、發展、快樂、滿意是人類成就的主要動機,人類的積極品質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核心要素,心理學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要研究人的優點與價值,實際上,發展人性的優點比修復疾病更有價值。研究主題應當多多側重比如: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快樂、幸福、滿意、士氣、正性情感、情緒平衡、興高采烈等方面。

二、積極心理學在公安機關團體輔導中的具體應用

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廣泛應用於公安機關的各個單位。團體心理輔導是以心理學理論知識和技術爲基礎,協助團體成員解決心理問題和情緒困擾的一種心理諮詢手段。團體心理輔導是通過團體的力量,使個體在與團體中的人溝通交往中,體驗自我和接納自我,進而促進個體的人際交往能力,逐漸改進不良的認知和行爲習慣,形成新的認知模式和行爲習慣,促使個體形成健全人格,培養個體適應環境的能力。將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和技巧,運用到公安機關團體心理輔導中去,有着巨大的積極意義。

第一,積極心理學豐富了公安機關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團體心理輔導將在團體中挖掘人的潛能、促進成員個體的成熟和發展作爲團體心理輔導的最終任務,關注對象主要是廣大的心理健康的羣體,旨在促進團體成員的未來發展。而積極心理學的任務是使所有人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並尋找到一種使普通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意義的規律,重視個體心理問題的預防和發展,強調外界羣體環境系統是個體產生識極的'情緒體驗的最直接來源,也是構建積極人格的支持力量。可見,團體心理輔導和積極心理學的理念上具有相同之處,積極心理學極大地豐富了團體心理輔導的支撐理論,有了積極心理學的融入,團體心理輔導的目標和任務都能更好的實現。第二,積極心理學加強了公安機關團體心理輔導的實際效果。積極心理學結合團體輔導的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團體心理輔導可以緩解團體成員的抑鬱情緒症狀,提高個體生活滿意度,在團體心理輔導中運用積極心理學能夠提高高職新生的主觀幸福感,能夠在某種程度上長期持續地提升民警的自信心,使廣大公安民警對於生活事件建立積極認知,更容易感受積極情緒,形成積極人際關係,發展積極行爲。上述實際效果都證實,積極心理學應用到公安機關團體心理輔導中,確確實實對改善團體成員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種切實有效的心理諮詢手段。有效運用積極心理學知識和技巧可以大大提升團體心理輔導的效果。一是積極心理學有助於提高團體成員的主觀幸福感。主觀幸福感水平的高低可能影響着個體是否採積極樂觀正面的方式看待自我價值,具有較高主觀幸福感的個體更傾向於發現自我在生活中價值和意義,能夠更好地提升公安隊伍裏每個個體的自尊水平、發揮自我潛能、形成良好積極的人際關係、提高自我的社會活動參與能力、發展廣泛的興趣愛好,更可能擁有良好健康的身心。團體心理輔導的目標根據成員類型的不同而有區別,總的來說,是促進團體成員成長得更健康、更熱愛生活。因此,要想團體心理輔導達到良好的效果,實現團體心理輔導目標,團體領導者應幫助團體成員減少消極情緒體驗感受,引導個體建立積極的自我認知,積極地對待生活事件和情緒問題,更多地關注團體成員的主觀幸福感,激發團體成員的積極情緒,提高團體成員的主觀幸福感。二是積極心理學更有助於培養公安機關團體成員的積極人格品質。積極心理學主要研究個體的優勢和美德等積極方面,強調從發掘人的潛力、美德、優勢等積極角度來發展個體心理。所以積極心理學的運用要求在團體心理輔導中培養成員個體的積極人格品質。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團體心理輔導更注重引導團體成員向內關注和發現自我,培養自信心,建立積極自我認識,提升內控感,增強心理彈性,培養心理承受力,正確認識和敢於面對生活中失敗和挫折,勇於應對壓力和挑戰等心理和行爲,培養積極人格品質來達到團體心理輔導的最終目標。這方面非常適合公安機關特殊的任務使命,特殊的工作環境和特殊的管理方式等特點。

三、結語

積極心理學重視人性中積極方面,研究人的優點和價值,關注正常人的心理機能,將導致心理科學對人性更科學的理解以及更有效的干預,從而促進個人、家庭與社會的良性發展。積極心理學的關注點在於人的潛能、動機、能力、幸福、希望等積極品質上,積極心理學的本質與目標就是尋求人類的人文關懷和終級關懷。因此,積極心理學,其理念、其行動,勢將會對現代心理學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使現代心理科學更加面向社會、面向未來、面向應用,並卓有成效的開闢出一條人類通向光明,實現幸福的陽光大道。

積極心理學6

摘要: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種新思潮,本文從身心健康、和諧消費、積極幻想和心理諮詢這四個方面論述了積極心理學對我們的啓示,從而讓積極心理學能更好成爲人類的福祉。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身心健康 和諧消費 心理諮詢 積極幻想

1 引言

提到心理學,人們可能更多的是想到思維、記憶等心理過程和焦慮、抑鬱等心理疾病。長期以來,心理學主要關注人們的心理與行爲的規律和病態人格及異常行爲,而正常行爲卻常被忽視。然而,隨着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生活的品質,越來越關注如何通過發揮自己的優勢讓自己活得更幸福和更有意義。於是,積極心理學便應運而生,並從此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哈佛等衆多高校,積極心理學是最受歡迎的課程,足以說明其影響力。

究竟我們能從積極心理學中學到什麼?得到哪些啓示?答案很多,本文將從身心健康、和諧消費、積極幻想和心理諮詢這四個方面進行論述。在此之前,我想先對積極心理學做個簡單的介紹。

2 積極心理學簡介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運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種心理學思潮。其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30年代Terman關於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榮格的關於生活意義的研究,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使這種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中斷了。五六十年代,馬斯洛、羅傑斯等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開始研究人性的積極一面,爲積極心理學的產生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Seligman自六七十年代起開始研究“習得性無助”。他發現,不僅無助是可以習得的,樂觀也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的。學會維持樂觀的態度不僅有助於避免抑鬱,而且也有助於提高健康水平。在1998年《APA Monitor online》的一篇文章上,Seligman指出心理學有3個使命:(1)研究消極心理,治療精神疾患;(2)讓人生活得更加充實而有意義;(3)鑑別和培養天才。由於心理學界過去過於重視對消極心理的研究,所以現在有必要提倡積極心理學,從而拓展心理學在後兩個方面的貢獻。從此,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在美國心理學界引起了廣泛的興趣。

積極心理學有三大基礎任務。第一是研究積極情緒;第二是研究積極特質,其中最主要的是優勢和美德,當然能力也很重要,如智慧和運動技能等;第三是研究積極組織系統,例如民主的社會、團結的家庭以及言論自由等。

3 積極心理學的啓示

3.1 關於身心健康的啓示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與運用有助於人們更長壽。人可以活多長以及那些情況會縮短人的壽命,是非常複雜的科學問題。有太多的混淆變量使科學家無法分離出真正的原因。但在修道院裏,修女們過着有規律的、與世隔絕的生活,吃同樣的食物,不吸菸也不喝酒;他們有相似的生育和婚姻史;擁有相同的社會地位和醫療條件。很多混淆變量在此都被剔除,但是這些修女的壽命和健康情況仍然有很大的差別。當研究者把180位修女的自傳拿出來研讀時,一個驚人的差異顯現了。歐潘修女(98歲仍然很健康,幾乎沒生過病)用了“非常愉快”、“很開心地期待”這兩個表達幸福感的積極字眼;相反,丹那莉修女的自傳中找不到一絲積極的氣息。再請對這些修女的壽命毫不知情的人,針對其自傳中所傳達出的積極感受進行評分時,發現落在有幸福感端的修女90%超過85歲仍然活着,落在沒幸福感端的修女只有34%的超過85歲仍然在世;同樣,落在有幸福感端的修女到94歲時仍有34%的人在世,而落在沒幸福感端的修女只有11%仍然在世。以上差異真的是來自她們自傳中所傳遞出的幸福感的不同嗎?這種差異也許是因爲她們表達出幸福感的程度、對未來期盼的程度、虔誠奉獻的程度,甚至是自傳寫得好壞的程度等變量引起的,但是研究發現這些變量都不相關,唯一相關的是她們在自傳中所表達出的幸福感的強烈程度。上述研究表明,積極心理學中有關幸福感的研究,對人們能更加長壽有重要意義。

3.2 積極心理學在心理諮詢中的運用

積極心理治療雖然是以積極心理學爲理論指導的一種心理療法,但它的實踐卻在上世紀的20年代初就已出現。積極心理治療的相關理論指出,長期以來的心理治療一直存在一個重大問題,即把自己的工作重點放在對病人的病痛的評估或治療上,大量研究一些外在的緊張性刺激給病人心理所帶來的消極影響,致力於修復病人有缺陷的習慣、動機、大腦和悲傷的童年。積極心理治療則與此相反,它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病人自身的各種能力上而不是集中在病人的疾病上。積極心理治療有一個預設:病人有生病能力的同時也有健康的能力,治療者的任務是激發和鞏固病人獲得和保持健康的能力,而不僅僅是消除病人生病的能力。積極心理治療認爲人人都具有兩種基本能力:認識能力和愛的能力,人的心理疾病是由於這兩種基本能力在不同的文化條件下分化爲每個人的現實能力時發生衝突的結果。因此,積極心理治療的立足點是激發被治療者的這兩種積極的基本能力,從而彌補傳統心理治療的空擋,體現出更大的人性意義,病人更容易接受,治療效果也更好。

積極心理學認爲一個什麼都失去了的、抑鬱的或想要自殺的人,在意的不僅僅是解除痛苦,他們更需要的是美德、生命目的和生命意義。引發積極的情緒會幫助我們抵擋令人痛苦的心理疾病。積極情緒就像防震保護層一樣,使我們不受傷害,使我們在悲傷絕望中重新崛起。好的心理治療不僅能療傷,還能幫助人們發現並培育自己的優勢和美德。

3.3 關於和諧消費問題的啓示

和諧消費旨在塑造和諧健康的消費市場環境,促進和諧社會的實現。它的基本原則與積極心理學的目標和主旨是相符合的。和諧消費的要點是以人爲本、尊重他人和尊重自然。以人爲本,強調了消費者是和諧運轉的消費系統中的核心;尊重他人,強調了在滿足個人消費需求的同時,要限制貧富消費差距過大;尊重自然,強調了在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的同時,必須尊重自然,維持生態環境的平衡,保障子孫後代的利益。

積極心理學也強調以人爲本,旨在揭示在既定的物質財富水平下,如何通過改變物質財富(作爲外部因素)的呈現方式和選擇手段,最大化人們的主觀幸福感。它可以爲引導正確消費,控制奢侈性、炫耀性和過度消費等不合理的現象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奢侈性、炫耀性和過度消費等不合理的消費會使商品的更新換代加快,製造出由大量的廢棄商品及商品包裝組成的垃圾,從而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和環境的污染,違背了尊重自然的'原則;同時也加劇了社會中的貧富差距,違背了尊重他人的原則。因此,積極心理學通過對外部物質財富的呈現方式和屬性對幸福感的影響的研究,揭示奢侈性、炫耀性和過度性消費等不合理的消費現象的危害,揭示和諧消費所應具備的特點和內涵,從而進一步提出引導和促進和諧消費的建議和啓示。

3.4 關於積極幻想研究的啓示

積極幻想這一概念是由Taylor和Brown於1988年最早在學術界提出的,他們認爲積極幻想是個體在生活中或面臨威脅性情境、壓力性事件時所做出的一種對自我、現實生活和未來的消極方面的認知過濾,這種過濾是以歪曲表徵的方式投射到個體的自我意識中。因爲積極幻想顯示了個體對現實的積極把握和樂觀知覺,同時也體現了個體對自我價值和自尊的一種保護,所以雖然它是對現實的一種背離,但它實際上是個體的一種積極心理適應。

積極幻想的主要研究領域有:心理健康領域、調節心理資源領域、戀愛關係領域和跨文化領域。它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不切實際的自我積極看法、誇大個人對現實的控制感和對未來的盲目樂觀。積極幻想是當代積極心理學的一個研究主題,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準,它有助於個體在威脅情境下或應激事件中獲得良好適應,特別是隨着當代積極心理學的興起,積極幻想正越來越受到各個領域研究者的關注,其研究成果也將更好更多地應用到人們的生活中。

4 總結

積極心理學作爲一門新興的學科,帶給了人們激情、挑戰和質疑。科學是在不斷地探索中發展和前進的,但它無論怎麼發展,最終目的都是要造福於人類。心理學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積極心理學更能有效幫助人們發展自身優勢,促進自己與他人的成長。通過全體心理學工作者前仆後繼的各項研究工作,我們相信積極心理學一定能成爲人類的福祉。

參考文獻:

[1]陳景秋,唐寧玉,王方華2.(20xx)。.從幸福學角度對和諧消費的闡釋。心理科學進展,7,1081~1086

[2]任俊,蔡曉輝.(20xx).積極幻想研究述評.心理科學進展,8,12901297

[3]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20xx).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心理科學進展,11(3):321~327

[4]崔麗娟,張高產(20xx).積極心理學研究綜述——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思潮.心理學科,28(2):402~405

[5]任俊,葉浩生.(20xx).積極心理治療思想概要.心理科學,27(3):746-749

[6]Martin E.P. Seligman,真實的幸福.洪蘭譯.瀋陽.萬卷出版公司

積極心理學7

高校大學生學習倦怠現象突出。研究從大學生英語學習方面的倦怠問題出發,分析學生在態度、情感和行爲上的表現。結合積極心理學,探索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戰勝英語學習倦怠問題。在提高英語教學效果的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及教師的心理健康發展。

一、學習怠倦問題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Freudenberger(1974)提出了“職業倦怠(staff burnout)”一詞,認爲在長期壓抑下,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將會產生疲憊和損耗的症狀。他和Richelson(1980)給倦怠下定義爲“當個體不得他人所認同且沒有給予相應回報時,個體產生的慢性疲憊、抑鬱和挫折感。”

大學生英語學習倦怠普遍存在。學生遲到、早退、曠課現象時有發生;課堂上睡覺、不認真聽課、玩手機或講話;不尊重老師;拒絕回答課堂提問和完成課後任務。此問題主要體現在:第一,態度上,認爲英語學習單調乏味,學習缺乏熱情,注意力、興趣降低。第二,情感上,失敗挫折感越來越大,成就感低下,逐漸消沉懈怠、厭倦沮喪,自我消極。第三,在行爲上,對英語學習的價值感出現了偏差,行爲上逐漸遠離。

二、積極心理學理論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興起的一個新的心理學研究思潮,主張“對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條件下更好地發展、生活,具有天賦的人如何使其潛能得到充分地發揮等方面進行大量的研究”。此研究主要涉及三個方面:愉快、充實和有意義的生活;強調人對過去要滿意,對現在要感到幸福,對未來要充滿希望,強調一種積極樂觀的主觀體驗;倡議人要有愛心、寬容心、勇氣、創造性、智慧等積極的特質;同時把人與社會、社區、家庭、學校、媒體等聯繫起來,呼籲禮貌、責任感、職業道德和羣體意識。

三、積極心理學與大學英語教學

1.積極的目標引導

爲了解決大學生英語學習目標不明確,迷茫不安定的因素,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需要將大學英語學習目標多元化、具體化。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中一般分爲三個部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設定不同的目標,比如:學生是否掌握一定的積極詞彙,在參與互動過程中是否能展示自己,是否掌握了中外文化差異,在使用某種學習方法上是否獲得預期的效果,是否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2.積極的內容開發

大學英語的學習不再像國中和高中一樣,偏重於語法,偏重於學生如何高出好的成績;而是更加註重綜合能力的培養,聽、說、讀、寫和譯這方面能力的提高,以及培養學生的文化交際意識與能力。具體到英語課程內容的開發上,教師應注重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內容,與專業相關的內容。課程內容的色彩應該是積極向上的,樂觀的,富有幸福感的。

3.積極的認知過程

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需要脫離原有的填鴨式滿堂灌的說教過程,而要有新的突破與創新。教師的教學需要變被動接受知識爲師生之間和生之間的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中發現和掌握知識,同時學會學習。教師需要採用各種創造性教學方法使學生積極地去發現、研究和探索,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開發學生潛能和創新能力。認知過程的創新首先可以是不完整的。教學內容的全盤托出絲毫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在學習內容上時不時的“跳一跳”,給學生一些思考的空間反而會引發學生的思考。其次可以是多角度的,形成“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思維創新模式。還可以是合作性的。教師可以寓教於樂,採用活動教學法,使學生在活動中與其他學生合作探究,體驗積極的情緒情感。

4.積極的評價反饋

教師要多鼓勵和肯定,少批評和諷刺。教師不能總對學生們說:“you are so stupid”,“why do you do that”,而應該多說:“well done”,“ that’s great” ,“bravo”。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說出內心的想法,用啓迪幽默的話語使緊張的心情得到釋放,讓積極的事物和感覺驅走消極和抵抗,教師要積極引導,善於發現,善於作積極的評價。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長處,建立自信心,提升成就感,也能使學生們在態度上認可自己,克服消極倦怠的'學習心理,以一種積極的向上的態度對待學習,調動學習的興趣和參與思考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從而爲學生提供更多成功體驗的機會。

5.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表情、目光、肢體所表現出的愉悅、溫和、親切與平易近人,使師生間的角色差異變小,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也會減少甚至消失。在教學中的尊重、分享、快樂和體驗等積極因素,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課堂外的情感碰撞與心靈感悟,會打開了師生間的感情通道,敞開學生的思維之門;激發學生表現出爭先恐後、想親自一試的慾望,從而爲學生的心理健康營造一個積極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髮展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

四、結語

要消減大學生英語學習中的倦怠現象,急需利用積極心理學理論爲指導,採取恰當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活力,挖掘英語學習的潛力與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進行積極的教學評價,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獲得幸福感,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以此來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形成師生共有的積極的心理健康狀態。

積極心理學8

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過於強調政治功能,重視灌輸式的說教與高壓式的管教,忽視了學生健康人格和積極品質的塑造,致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發揮,學生缺乏情感體驗、意志鍛鍊和行爲訓練,背離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初目的,從而導致思想政治教育陷入教育效果不佳的困境。積極心理學主張以發展爲導向,着重研究人的發展潛能和思想美德等積極方面,關注人的正面力量,它的興起和發展爲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對於優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環境,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積極心理學理論的基本思想

第一,從主觀層次上分析,積極心理學主張研究人的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的情緒體驗,主要指人類個體對待過去、現在和將來所產生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即能幸福滿意地回憶過去、快樂而充盈地感受現在以及積極樂觀地憧憬未來,主要研究人的幸福感、滿意感以及快樂感,引導個體建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第二,從個體層次上分析,積極心理學主張研究人的積極的人格特徵。積極的人格特徵,是積極心理學理論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礎,存在兩個獨立緯度:正性的利己主義和與他人的積極關係,主要包括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創造精神和能力、與他人積極的人際關係,積極的審美體驗,以欣賞的眼光客觀地看待世界等等,研究人的積極的人格特徵,有助個體能夠有效地採取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

第三,從羣體層次上分析,積極心理學主張研究人的積極的公衆品質。積極心理學認爲,個體的成長及其經驗的獲得建立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基礎上,積極的環境,是構成積極品質的重要的支持力量,這就要求人類個體必須具備良好的環境適應性以及積極的公衆品質,主要研究公民的美德、利他行爲、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等方面。

二、積極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價值

(一)突破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束縛,有助於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道德規範教育爲基礎,以愛國主義教育爲核心,過於突出政治性,強調教育的矯治功能,忽略了學生的情緒體驗和個性需求,抑制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長此以往,容易引導學生的反感,導致學生對其“敬而遠之”,不利於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強調個人價值、人生意義、自我實現,關注人的自身潛能的挖掘,重視人的價值與人文關懷,從而使人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這種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束縛,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當代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積極心理學,往往能更加深刻地震撼學生的心靈,引發學生的情感鳴,使其樂於接受並踐行道德規範,這有助於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的提高。

(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徑,有助於轉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工作思路直接決定了工作方法和手段的運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過於單一和死板,過於重視管理輕視育人,注重結果忽略過程,重修補學生存在的問題,忽視學生的內心需求,這種“修補-改錯”的教育方式,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容易使學生產生消極的情緒,因而往往收效甚微。積極心理學專家認爲:“人內在的積極品質是預防問題產生的最好武器,在預防工作中所獲得的進步和提升大多源於引導個體自身去塑造各項能力,還不是直接修正個體的各項缺陷”。因此,在這種理念取向下,教師要轉化教育理念,從肯定學生的角度入手,挖掘學生的潛能,注重學生積極品質的開發,完善學生的人格,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而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預防學生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符合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方向,有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當今思想政治教育已不再侷限於文化知識的'傳授,而應以學生爲主體,將教育與學生的幸福、尊重、自由、價值有效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積極心理學理論強調關注學生身上的積極品質,注重學生自身潛能的激發,重視學生積極的自我教育意識的培養,並引導使之內化成各項能力,這種價值理念取向符合當代教育發展方向,體現了教育的本來功能和使命,因而廣大思想教育工作者應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借鑑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有效方法,巧妙地運用於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學生受到情感陶冶,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精神狀態和人格特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積極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現途徑

基於積極心理學的視角,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使學生愉悅地接受教育,在學習中增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人格品質,並通過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提升能力,完善人格,增強幸福感和滿意度。對此,積極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現途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一)構建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積極心理學認爲,人的成長和經驗的獲得都是通過一定的環境體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重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構建。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現有教育資源,注意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構建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第一,構建良好的校園物質環境。良好的校園物質環境,可以裝飾校容,陶冶師生情操,淨化師生心靈,主要包括學校的總體結構和佈局規劃、校園建築和校園綠化、課堂設施、辦公設備以及後勤保障設施。因此,一方面,學校必須加大投入力度,爲廣大師生創造整潔、安靜、優美、積極的校園物質環境,促使師生工作學習身心愉悅。另一方面,學校要鼓勵師生規範師生自身行爲、道德修養,愛護校園一草一木,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確保師生工作、學生、生活秩序的穩定,增添師生的幸福指數。

第二,構建良好的校園人文化環境。校園人文環境是學校的精神和靈魂所在,是促進學生思想健康發展的主陣地,主要指校風、教風、班風等方面。首先,構建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班級文化是班級內形成的價值觀、思想、作風、行爲準則的總和,對於學生的成長、發展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要嚴格制定一套積極的班級規章制度,並加以認真落實,以規範學生行爲。同時,引導學生建立和諧、平等、民主的人際關係,增加師生之間積極的情感體驗。其次,構建文明健康的寢室文化。寢室是學生集生活、娛樂於一體的重要場所,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和諧寢室、品質生活”的寢室文化理念,明確“揚德尚美,育己善行”的寢室文化宗旨,積極倡導良好的寢室文化習慣,提升寢室文化的質量和品位。最後,構建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教師要藉助具有教育性、思想性、趣味性的校園網絡,加強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引導學生自立、自主、自強、自信、自主,樹立文明意識、政治意識,安全意識以及法律意識,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二)充分藉助積極心理學的工作方法,培養學生積極的思想道德素質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實踐性,講究熟練運用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處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極心理學在工作方法上強調個體心理因素、情感因素以及情感需要的重要性,關注個體的情感體驗和主觀感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積極心理學時,教師要注意將政治性與情感性巧妙結合起來,充分藉助積極心理學的工作方法,優化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培養學生積極的思想道德素質,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創造力。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藉助情感激勵法,挖掘學生心理的情感源泉。情感激勵法,即通過激勵激發學生學生的情感因素,促使學生自覺地接受教育。積極心理學認爲,巧妙地運用情感激勵法,有助於培養人的積極力量和美好品德。因此,基於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要適當地藉助情感激勵法,挖掘學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過師生積極的情感交流,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感和尊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首先,要注重以情育情,情理結合。在思想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環境因素和自身的情感因素,情理結合,以理服人,以情育情,以情感人,用積極的情感去感染學生,開啓學生心靈之門,鼓舞和啓迪學生,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其次,注重深入淺出,積極引導。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可通過開展座談會,或電子郵件、QQ、微信、短信、電話等平臺與學生進行探討人生、規劃未來等話題,深入瞭解學生的思想狀態和精神世界,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使其形成積極的情緒體驗,進而朝着正面的方向成長和發展。最後,注重榜樣激勵,塑造自我。教師可以藉助先進人物榜樣的人格力量,震撼、感染、鼓舞學生,使學生產生敬佩、信賴之情,優化學生心理,強化學生行爲。

第二,藉助情景感悟法,激發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情景感悟法,即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徵的認知規律,通過創設情景,引導學生獲得感悟和啓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首先,要創設教育情境,觸情生悟。教師可以緊扣教學內容,藉助語言描繪、多媒體展示、音樂渲染、典型事例分析等手段創設思想政治教育情景,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觸情生悟,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感知、記憶、想象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其次,要驅動積極情緒,以情化人。創設情景後,教師要引導學生身臨其境,通過情景交融,使學生情緒受到感染,進而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如在培養學生感恩意識時,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愛的奉獻》、《感恩的心》等歌曲,渲染情境,營造情景教育,從而激發學生情感。最後,要誘發積極情感,形成積極人格品質。積極的人格品質是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生存能力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辯論會、角色扮演、社會實踐活動等活動形式,鼓勵學生自主組織、策劃、編排、表演,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在自主參與、實踐體驗過程中,感受學習樂趣,積極樂觀地面對困境,形成積極的人格品質,進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總之,積極心理學是一種新型的育人理念,以發展爲導向,着重研究人的發展潛能和思想美德等積極方面,強調以積極的眼光看待客觀世界。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注重以學生爲本,以開放、欣賞的眼光審視學生,優選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形成積極的人格品質,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

積極心理學9

師幼互動在幼兒園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重新審視師幼互動,發現目前幼兒園師幼互動存在一些問題,如師幼互動中教師缺乏積極的互動觀念;師幼互動中教師缺乏積極反思與提升;師幼互動中教師不注重營造積極環境氛圍等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以期構建良好的師幼互動。

師幼互動在幼兒園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國內外很多研究者所公認的,良好的師幼互動具有重要的價值,對於幼兒來說,良好的師幼互動有利於教師向幼兒傳授新知識和新技能,有利於幼兒認識世界,增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良好的師幼互動提升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幼兒在互動中學會了分享、協商、謙讓和友愛;良好的師幼互動有助於幼兒的心理健康,產生安全感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同時,良好的師幼互動對於教師也同樣重要,不僅有利於教師不斷反思和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而且還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教學質量提高。文章從積極心理學教育的視角出發研究師幼互動,希望通過不同視角爲構建良好師幼互動提出建議。

一、師幼互動的概念

不同的學者對於師幼互動有不同的解釋,本文在對師幼互動的內涵研究之後分析如下:第一,師幼互動發生在幼兒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之中。在幼兒園教師和幼兒之間無時無刻不存在着互動。第二,師幼互動的主體是教師和幼兒,這兩者必須發生接觸。第三,師幼互動是一個循環過程,一方發起另一方反饋,發起者再發起,反饋者再反饋,就一個話題進行輪換形成一種循環的過程。

二、師幼互動的影響因素

影響師幼動的因素大致分爲三方面,幼兒自身的因素、教師方面的因素、社會環境因素等。

第一,幼兒自身因素,主要是指幼兒自身的一些因素導致師幼互動的狀況。比如幼兒的長相、能力、性格、家庭背景等因素在師幼互動中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由於幼兒自身的這些原因導致教師在師幼互動中對幼兒採取不同方式和態度。

第二,教師自身的因素,主要是指由於教育觀念、管理觀念、受教育水平、學歷層次、教學經驗、教學機智、教學反省能力等對師幼互動產生的影響。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組織者和管理者,對幼兒具有深遠的影響,如教師落後的教育觀念常常會使教師忽視幼兒的主體地位,不能夠深入的瞭解幼兒的實際情況,忽略了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在活動開展中不注重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這都促使幼兒在師幼互動中處於被動地位。

第三,環境因素,幼兒園的環境因素可以分爲物質環境、精神環境、制度規範環境。物質環境主要是指幼兒園環境創設,班級規模和師幼比。幼兒園的精神環境主要是指幼兒園師幼之間、教師之間以及與家長和社區之間的互動關係。幼兒園制度規範環境是幼兒園的辦園理念、一日生活的安排和常規的培養,這都是影響師幼互動的重要因素。

三、積極心理學的相關介紹

(一)積極心理學的概念

積極心理學作爲心理學的一個研究領域,越來越多的引起心理學家的關注。積極心理學的概念最先由心理學家馬丁·塞裏格曼、謝爾頓、勞拉·金提出,積極心理學是利用目前比較有效和成熟的實驗方法和測量手段研究人類力量和美德的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

(二)積極心理學的基本內容

目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積極的情緒和體驗,積極的個性特徵和積極的情緒對生理健康的影響以及培養具有創造性人才等方面。

1.關於積極情緒和體驗方面的研究。這是積極心理學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人類的積極情緒主要包括高興、興趣、滿足、自豪和愛等。目前研究者在主觀幸福感、快樂和愛等方面的研究較多。衆多的積極情緒並不是完全分離開來的,人類的情緒比較複雜,很多情緒之間具有高度的關聯性和一致性。積極的情緒對人產生一定的作用,例如,Fredrick提出積極的情緒可以拓展人瞬間的知—行的能力,增加人的體力,提升人的智力和社會協調性等。

2.關於積極人格特徵的研究。積極的人格特徵成爲很多研究者研究的熱點。Hillson和Marie藉助問卷研究的方法,發現積極的人格特徵與消極的人格特徵相對應,他們對兩種人格特徵進行了區分。並且發現積極的人格特徵由正性的利己特徵和與他人的積極關係兩方面構成。可見具有積極人格特徵的人在與他人的關係中也表現的更加積極。

3.關於積極情緒與健康的關係研究。很多的研究都表明積極的情緒狀態對人的健康有益,擁有積極情緒的人往往願意相信一切結果都會朝着好的方向發展。因此,在面對壓力、疾病等事件時,擁有積極情緒的人面對壓力時更加樂觀向上,更加願意溝通交流;當面對疾病時,擁有積極情緒的人更願意面對現實,積極配合醫生,接受治療和鍛鍊。

4.關於創造力與培養天才方面的研究。目前也有許多這方面的研究。如Guilford認爲,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包括髮散思維和變換能力。但由於創造力研究比較複雜,所以關於這方面的研究進展不大。

四、從積極心理學視角看師幼互動存在的問題

1.師幼互動中教師缺乏積極的互動觀念。研究發現幼兒教師在進行師幼互動時往往不注重與幼兒互動的質量。幼兒教師在與幼兒互動中往往表現出反應較慢,有時候對於幼兒的互動意向和互動信號不能及時作出反應,有時意識到幼兒有這方面的互動需要卻由於倦怠不予理睬,有時候由於這方面的知識缺乏故意迴避幼兒的發問,沒有給予幼兒所需的互動。

2.師幼互動中教師缺乏積極的反思與提升。教師在師幼互動中缺乏一定的反省、反思、學習、提高的能力。由於平時幼兒園工作較多,教師普遍存在缺乏反思和反省時間的現象,只是忙於應付工作和檢查,這也使得教師沒有時間去反思和學習必要的師幼互動技能。比如在教師互動中缺乏表達能力和互動方法的提升。

3.師幼互動中教師不注重營造積極環境氛圍。師幼互動中幼兒教師不注重積極反饋,往往消極反饋較多。研究表明我國幼兒教師相比於其他國家幼兒教師更多的使用批評和懲罰的方式對待幼兒,一些教師較多的使用否定詞語“不要”。師幼互動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重視規則,少情感交流。教師更多的是維護良好的教學常規,或者處理個別行爲問題,教師的注意力也多停留在對這些問題的處理和控制上,使得整個師幼互動緊張、消極和被動。良好的師幼互動需要教師營造一個輕鬆愉悅的環境,便於幼兒表達自己和發揮創造性。

五、積極心理學對師幼互動的啓示

(一)積極心理學有利於更新師幼互動中教師觀念

積極心理學認爲不應該過多的關注人的弱點,而應該積極的去發現人的優點,通過不同的方式激發人心中積極的品質和正能量,才能產生積極的結果。幼兒教師關注師幼互動中的一些細微的成績,哪怕是學生在互動中的一點小小的進步,如多說出一些詞語,一些句子,或者教師在教學中由於安排得當促進了師幼互動的質量,也應該感到滿足和喜悅,幼兒教師只有樹立正確的積極觀念,才能全力以赴地投身於教學工作中,防止職業倦怠的產生。

1.積極的兒童觀。積極心理學要求教師要用一個積極的心態,放下心中的消極情緒,積極參與幼兒的活動,真正的走進幼兒,細緻認真的觀察幼兒,捉住恰當的教育時機,真誠的與幼兒互動。幼兒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尊重幼兒的權利和義務,幼兒具有獨立的人格,教師應該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幼兒,與幼兒建立民主協商的人際關係,滿足幼兒“小大人”的自尊。在與幼兒的互動中耐心的對待孩子的提問,平等的傾聽迴應。

2.積極的教師觀。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教師應轉變教師觀,熱愛教師這一職業,願意爲幼教事業貢獻自己的光和熱。用樂觀積極的心態與幼兒建立關係,增強對自身行爲的反省能力,提升對幼兒互動行爲的領悟能力,積極關注幼兒的互動願望,捕捉有利於幼兒多向互動的因素。教師積極進行角色轉變,啓發幼兒主動的多向互動,充分的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而不是簡單的問答。

(二)積極心理學促進幼兒教師更積極的自我發展

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幼兒教師的工作是一種充滿挑戰和收穫尊重的`職業,具有光明的發展前景和持續的發展動力。幼兒教師每天面對天真無邪的幼兒,是需要貢獻自己巨大熱情和精力的。面對幼兒一雙雙好奇的大眼睛和充滿探究的純真想法,幼兒教師感覺到自身的責任和動力,幼兒教師需要樂於學習、反思、也需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能力。筆者認爲促進積極的師幼互動應着手以下幾方面提升:

1.提高教師的情緒智力。積極心理學提示幼兒教師首先了解自己的情緒;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釋放壓力,控制自己消極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在與幼兒的互動中,和藹可親,表現出真實和善良,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幼兒的情緒。

2.提高教師表達能力。幼兒教師每天與幼兒發生互動,教師語言的輸出質量直接決定着師幼互動的質量。因此教師與幼兒進行互動時,應注意語言的使用。首先,改變對幼兒的稱呼。如,教師爲了拉近與幼兒之間的距離,可以改變對幼兒的稱呼,變“某某某小朋友”爲“寶貝兒”或者叫其小名。其次,改變課堂言語,教師與幼兒互動中應注重情感言語的使用,少一些指令性較強的語言;對幼兒評價時注重鼓勵幼兒的閃光點並多以鼓勵爲主;教師還應鼓勵幼兒主動發問並積極的關注幼兒的問題;向幼兒提問時少一些“是不是”、“對不對”的問題,儘量以開放性問題爲主,增加幼兒的表達慾望。

最後,改變體態語言。教師與幼兒互動中,體態語言也很重要。幼兒通過體態語言感受到教師是否真誠。師幼互動中良好體態語言應該是教師面帶微笑,儘量蹲下身子平視幼兒,與幼兒交流;請幼兒發言時最好用手掌做出邀請的姿態;對於幼兒精彩的迴應需要表揚時,應面帶笑容、真誠的鼓掌或者“親親”、“抱抱”幼兒。總之幼兒教師應發自內心的與幼兒進行互動,不能流於形式或者走過場。

3.掌握師幼互動的恰當時機和有效方法

良好師幼互動中教師應掌握恰當的互動時機和有效的方法。首先,教師在創設活動時應做到了解本班幼兒實際情況,圍繞教學目標,預設重點的互動內容並且根據教學實際靈活處理。其次,教學中重視幼兒生成瞬間,積極迴應幼兒生成;最後,捕捉恰當的互動時機,當教師發現幼兒對活動不感興趣、不專心、遇到困難難以深入時就要給予幼兒積極互動。

六、積極心理學的視角要求教師營造積極的環境氛圍。

積極心理學提示我們教師要利用積極的情緒去感染和影響幼兒,教師應該利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去薰陶幼兒,力求爲幼兒營造一個溫暖充滿關愛的環境。積極心理學要求幼兒園教師首先以積極情緒感染幼兒爲幼兒創造積極的充滿正能量的環境氛圍,提高幼兒參與互動的水平。幼兒教師一定要注重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在環境創設中多花一點心思,使幼兒感受到自由、安全和愉悅。另外在幼兒園的區域活動中幼兒教師還要合理的投放充足的材料引發幼兒積極思考,去創新,去探究。教師還應該抓住恰當的時機去引導幼兒參與活動,培養幼兒在活動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與同伴分享互動的能力。

積極心理學10

積極心理學課程就要結束了,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周時間,卻讓我學到了很多,這是一門教會我們學習生活的學科。在我以前接觸的心理學知識中,都是一些關於負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說,抑鬱,心理變態,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爲心理學就是和這些負面的東西打交道,所以我對心理學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觸了這門課,它說的是人性中積極的東西,我一直認爲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了解積極的事物遠比關心那些消極事物有用,所以我對這門課很好奇。只有研究積極的東西,爲我所用纔有助於我們的心理健康,如果我們心理出現問題,也只有學習那些積極的東西纔有助於解決問題。

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就是以積極的、建設性的心態,去認識世界、發現規律,進而去掌握規律來改造世界。積極心理學並不像傳統心理學那樣,強調病態、問題,而是在努力探索普通人在良好的環境下如何達到滿意幸福的生活。積極心理學以不同於以往的全新角度詮釋了心理學的任務,催生教育的生命活力,告了心理學爲人類謀取幸福時刻的來臨。積極心理學主張心理學應對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條件下更好地發展、生活,具有天賦的人如何使其潛能得到充分地發揮等方面進行研究。深入理解人的成長所需要的條件和環境,充分發掘人的潛力、潛能,促進我們的心理髮展,有積極的心理特徵去面對生活。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裏,似乎每個人都在想方設法的洞察他人的內心,但只有極少數人願意以那種方式來觀察自己。我們總是想知道是什麼是他人動怒,但我們又不願去分析是什麼讓我們自己坐立不安。我們不想讓任何人,包括我們自己,看到我們實際的樣子—深怕看到醜惡的自己。不幸的是,在這當中必定會遺失一些必需且有價值的東西,比如,以看待別人的客觀眼光來視察我們自己。我們把一切都顛倒了,就像那些名言說的:反省自己,即使上帝不關注你;認了最應當審視的就是自身。要知道自我,是一種勇氣;認識自我,是一種智慧;認識自我更是一種途徑。

這門課程中老師教會我們要學會感恩,感謝身邊的人,感謝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不論它是好是壞,我們都應該感謝,它讓我們學到了更多懂得了更多。永遠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生活給了我們酸甜苦辣,讓我們活的更充實更有意義。不僅要有感恩,我們還需要寬恕。寬恕那些你一直耿耿於懷的人或事,這不但寬恕了別人,同時也是寬恕了自己,讓自己不再那麼計較,也讓自己變得更輕鬆,這不是更好嗎。

我們需要接納自我,接受子己的不完美性。對於先天給予我們所無法改變的東西,我們需要學會接納。比如說,我們的出生、我們的高度胖瘦、我們的性別、我們的爸爸媽媽等等,這是先天的,不管我們是否喜歡,但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對於這些我們需要學會坦然接納。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喜歡和尊重自己,只有喜歡自己纔會由衷地欣賞他人。這樣你就擁有了自信和樂觀的心態。有一句話我特別喜歡,就是“樂觀就是對生命的遠方,充滿了期待。”因爲樂觀,因爲自信,無論在怎樣的境遇裏,都會保持前進的動力。

曾幾何時,幸福似乎是距離我們很遙遠的事情。至於幸福是什麼,亦是無法言說的。畢淑敏說有意義的快樂就是幸福。我發現幸福就來自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的人比較積極樂觀,而樂觀是對生命的遠方充滿了期待,覺得自己是有能力一步一步地朝着那個既定方向去邁進,儘管在這個過程當中有頓挫,有失敗,有遭人誤解,你雖然不能保證你一生將會有怎樣的困窘出現,如果你心理健康,你就能夠學會樂觀地看待這些事情,你就能找到前進的動力來。理健康的人也比較善於積極思維,對事物永遠能找到積極的解釋,然後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得到解決的結果。幸福其實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情,而幸福也總是在引導着人去過這種有意義的生活,實現自我價值。在合理價值目的性的引導之下,人有意義地生活,實現人生價值,體驗幸福感受。既要做對生命有意義的'事情,也要讓自己的內心感到快樂,如是,便離幸福很近。只是,這其中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爲堅持自己的初衷與夢想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辛苦,留下更多的汗水與淚水。幸福沒有比較,只有自己的感覺,不是擁有了什麼纔是幸福的。人生偶爾也有悲傷,也有失落,但悲傷失落之後,陽光依舊燦爛,幸福的感覺依然存在。簡單的生活、給自己一個微笑,也是一種幸福!所以讓自己學會快樂,不要悲傷包裹自己!

我們還測試了自己的性格優勢,讓我們發掘自己的優勢在哪,這讓我們能更加了解自己,儘量的展現自己的閃光點,彌補自己的弱勢。對於擇業也是一個不錯的建議,我們可以選擇更符合自己性格的領域,這樣我們能發揮自己的長處,把工作做得更好。每個人總有自己的優點,或許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要正確的看待自己,不要把自己想得一團糟什麼也不會,以積極的心態去迎接每一件事,相信自己可以,有了自信有了勇氣我們就可以把它做好。

學完這門課程,我覺得收穫真的很多,不僅在課堂上享受了,在課堂上放鬆了,而且也改變了我對生活的一些看法,我覺得生活變得更美好了,可以積極的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生活中的歡笑與悲哀常常源於一個人看世界的那雙眼睛。心中沒有陽光的人很難發現陽光的燦爛,心中沒有花香的人,很難以感受花朵的芬芳。一個快樂的人,它眼中的世界也是快樂的,我們要用積極的心態去真實地活在當下的每一天。

對這課的幾點建議:

1:以後每節課應該點名,不能放任我們過於自由。

2:課間我覺得應該休息幾分鐘。

3:上課應該多點名提問,這樣學生會更加投入些。

通過學習《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我懂得了作爲教師必須先處理好自己的心理問題,然後才能更好地做學生的心理工作。心理輔導是義務教育階段必須進行的一門課程。如何引導學生走出心理問題塑造完整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我們教育者的責任和義務。如何做好自自身的心理調適和輔導好學生的心理問題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着手:

教師做好自身的心理調適: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本身難免形成一些壓力。因此,我們要先處理好自身的心理問題,不要把自己的心理問題影響到學生。教師作爲一個心理輔導者要對自身的心理問題進行自我調適。教師要從各方面尋找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而尋找解決的辦法。這些辦法也可間接地遷移到學生身上,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解決心理問題。教師有良好的思想學生纔會有良好的思想。

做學生心理諮詢師:教師平時不僅要處理好教學上的問題,還要多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把自己融入到學生當中去,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瞭解學生,拿到學生的第一手資料。教師要給學生親切平易近人的感覺才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把心理問題說出來,同時說話要算數,要講信用,不能把學生的私事說出來。學生有問題要第一時間解決,給學生重視他的感覺。

教師要學好心理學:當我們遇到學生的心理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很沮喪,學生會很失望。我們怎樣才能夠減少這種失敗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教師本身要認真學習心理學,而且要不斷地更新知識,適應學生心理髮展的需要。

提高對心理輔導的認識: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學生因爲家庭和社會原因產生的心理問題也與日俱增,教育部門制定了心理教育進學校進課堂的方針政策,要求教師本身要提高對心理教育的認識。

積極心理學11

如何改變對任何事物的感受

人是透過身上五種器官的蒐集資料來認識周遭的環境,不過每個人都會偏重其中某一種器官,或者是一般所稱之感元。譬如說有的人比較受他眼睛所見的影響,亦即視覺器官的功能居於這個人對外界認識的首要地位;另外有些人則較偏重使用聽覺器官或觸覺器官。

每個感元下又可分爲數個次感元,它們各司我們對外界所蒐集資料的強弱變化,譬如說你可在心頭思量某一個影像,然後就這個影像的某一角度(一種次感元)作某種程度的改變,使你因而有較先前不同的感受。

當這個影像被你放亮一些後,你的感受很快地就會有所改變,這就是次感元的改變。理察?班德勒這位神經語言學的創始者,或許是最偉大的次感元專家了,他跟其他專家們所做的'事可以上溯到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他是把人類認知方式歸類成五大的創始鼻祖。

透過次感元的有效控制,可以加強或減弱我們的感受,它的範圍沒有限制,可以是或沮喪,也可以是好奇或失望。要想了解次感元,我不妨用商品包裝的條碼來說明當更容易瞭解。

這些條碼事實上只是一些粗細不等的黑色直線條,不明內情的人可能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可是當它經過掃描機掃過之後,便可告訴電腦這個商品的名稱、成本、售價、庫存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次感元的作用跟商品條碼頗有雷同之處,當我們把它們掃過那個稱之爲“頭腦”的掃描機後,它們便會告訴頭腦這是什麼東西、有什麼樣的感受以及該怎麼辦。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條碼編制方式,而所編制出來的項目表洋洋大觀,每一種次感元都有它自己的主管範圍。

譬如說如果你較偏重於使用視感元的話,那麼你對於某次經驗的感受,很可能就是視覺次感元所蒐集到有關大小、顏色、亮度、距離和位移的綜合結果;又如果你較偏重於使用聽感元的話,那麼所得到的感受就是跟那個經驗有關的音量、節拍、音調等次感元所測得的結果。

如果說要想使一個人振奮的話,首先就得調好他的感元頻道。偏重於視感元的話,那麼就得提供能刺激他視覺次感元的因素;若是他偏重於聽感元或觸感元的話,那就得提供刺激他聽覺或觸覺次感元的因素;至於有些人可能就得三管齊下,先用視覺、再用聽覺、最後用觸覺,當這三類都用上了才能管用。

一旦你瞭解了這些次感元對於人們認知上所扮演的角色後,便可從人們平常的談話中測知他們較偏重於使用哪一類的感元,然後便可以投其所好。

到底我們能使自己的感受改變到什麼樣的程度,就要看我們能把次感元改變到什麼樣的程度。我們必須學會好好控制自己的次感元,讓它們所呈現給我們的一切經驗都對我們有幫助。

譬如說你要好好審視一下某個令你頭痛的問題,那麼就不妨把這個問題擺在腦子裏,然後臆想着把它拉遠,接着你站在高處換個新的角度去看它,請問你這時對這個問題的感受如何?對很多人來說,頭痛的程度會減輕。

現在你再把它拉近,使它變得更大、更亮,請問此時的感受又會怎麼樣?是不是感受更強了些呢?這種次感元的改變有點像是改變菜單中的萊色那樣簡單,它們確能改變你對於外界事物的最終感受。

雖然在“激發心靈潛力”一書中我已經很詳盡地介紹了次感元,在此我再重複介紹只是希望各位確實瞭解這一重要的改變利器。別忘了,只要改變了次感元,你便可在很短的內改變對於任何事物的感受。

譬如說就以昨天所發生的某件事而言,如果你重新把它在腦海裏呈現,把它慢慢推到幾乎一英里之遠,成爲一個模糊的小點直至沒人黑暗之中,請問此時這件事給你的是昨天發生的,亦或是覺得好像發生了好久?

如果這件事給你的是個好的印象,那麼就把它拉回來,否則就讓它留在那裏吧,誰希望一直記住那樣的事呢?當你有一個很好的記憶時,就算是它發生於很久之前,好好地回想一下吧,把它拉到近前,讓它變得更大、更亮、更立體、更富有色彩。

現在請你跨進去成爲其中的人物,請問此時你覺得它是發生於很久之前呢?還是它就發生於近前?你瞧,我們只要改變一下次感元,便可以把發生的都改變了

積極心理學12

人格(Personality),是一個人的才智、情緒、願望、價值觀和習慣的行爲方式的有機整合,也是人的價值觀、道德觀、思維方式和心理素質的綜合體現。健全人格(Perfect Personality)理想標準是人格四要素與外界社會的完美結合、平衡和協調,以辯證的態度對待世界、他人與自己,過去、現在與未來,以及順境與逆境,成爲幸福的進取者。隨着社會競爭加劇、生活節奏加快,心理應激因素增加,健全人格培養日益成爲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重點和潮流。積極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在20世紀末興起,主要圍繞對積極情緒體驗、積極人格品質及積極社會關係開展研究,從而培養人自身的發展潛力、美德品質和內在的積極力量。美國哈佛大學於1999年最早開設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將研究成果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教授學生獲得幸福的方法,也稱爲“幸福課”,選課學生超過哈佛經典課程《經濟學導論》。通過積極心理學課程教學,對大學生人格塑造具有積極意義。

1 醫學生健全人格特點

不同職業或角色的個體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質和行爲模式,是職業道德、價值取向、精神素養、理想情操和行爲方式的綜合體。對醫學生而言,在校期間和學醫過程中,爲適應未來從事的醫療衛生事業,滿足醫學倫理道德和醫療職業行爲需求,所表現出來的尊嚴、責任、思維、價值及素質品格,稱爲醫學生人格。醫學生的健全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將左右個體的外顯和內隱行爲,適應社會發展的急劇變化以及醫學科技的迅猛發展,並有效地爲社會、患者服務。

鑑於醫學科學兼具社會與自然雙重屬性,醫學職業道德和醫學倫理規範對醫學生健全人格提出了非常高的標準和要求,既要具備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和救死扶傷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又應具有科學嚴謹、奮發進取、刻苦鑽研、精益求精的'態度,以及符合時代發展的價值觀、知識能力、思維方式和身心素質,基本特徵表現爲熱愛醫學事業,公正與公平地對待患者,廉潔奉公、文明行醫;善於學習、思維敏捷、積極進取、努力鑽研發展醫學科技;意志堅強、樂觀開朗、耐心細心,能夠帶給患者積極情緒等。

當前,大學生在面臨激烈社會競爭、醫學繁重學業以及複雜人際關係時,人格現狀不容樂觀,心理衝突和焦慮程度增加,表現爲缺乏克服困難的毅力和自信心,有知難而退的傾向,事業心和進取精神相對減弱,自我中心傾向,自我關注過度,果斷、獨立的自主精神不夠等狀況,對醫學生培養質量和醫療衛生事業有着不利影響。

2 對醫學生開設積極心理學的課程設計

2.1 課程目標

人格的形成是動態變化的發展過程,是可以通過教育和引導而改變和培養的。從積極心理學研究內容來看,主要包括積極情感體驗、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以及各種積極人格特質的作用及形成過程,特別是人產生積極行爲的能力和潛力是研究重點。通過開設積極心理學課程,關注點落在醫學生積極的人格品質與人生態度培養,特別是主觀幸福感、自我決定性和樂觀三種積極人格特質的關注,包括內在成長的積極動機、積極人際關係、創造性思維品質培養等,激發引導其積極求知並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提升心理品質,開發潛能。

2.2 教學對象

通過問卷調查和學生座談,大學一、二年級的醫學生處於公共基礎、基礎醫學課程階段,與中學學習比較,需要記憶掌握的知識點較多,且課程間相互聯繫緊密、環環相扣,學習壓力較重,加之剛進入醫學院校,學習方法和人際關係都未適應,這個時期的學生精神壓力大、心理負擔重。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降低,非常渴望有人能理解他們,能在學習生活方面給予指導,能在心理上適時進行疏導,幫助他們適應醫學院校的生活和環境,因而,積極心理學主要針對大一、二年級醫學生開設。

2.3 教學內容

本課程總計20學時,按照積極心理學研究中的積極情緒體驗、主觀幸福感和積極人格特質三個方面爲重點內容,以實用性爲主,針對低年級醫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選擇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學習樂觀,構築希望;學會感恩,製造幸福;播下積極情緒的種子,塑造陽光的心態;營造積極的關係,做一個受歡迎的人;培養心理彈性,積極應對生活挫折六個專題,既涵蓋了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開展積極認知、積極情感、積極行爲改變等方面的理論學習和行爲訓練,又關注了與醫學生健全人格密切相關的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積極的認知、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2.4 教學方法

六個專題內容主要採用理論講授、案例分析、情景體驗和行爲訓練相結合的方式實施教學,要求學生課前查閱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真實案例,課中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課後閱讀材料和參考網站,促進學生自我學習。在每個專題結束前,都要安排行爲訓練活動,通過改變自身行爲,激發自身的積極力量和內在的優秀品質。比如,在“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章節,採用測驗法瞭解他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引導真實認識自己,坦然接納並勇敢改變自己。在“營造積極關係”章節,理論講授積極關係的類型、影響因素和受歡迎的人的特質,通過課堂小測驗,瞭解自己受歡迎的程度,現場討論和體驗營造積極人際關係和讓自己受歡迎的方法。

總之,通過理論講授、案例分析和專題研討,深化理解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提升主觀幸福感的知識和方法;通過引導體驗式教學,內化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學習在不同的場景中採用積極的態度應對相應的問題;通過行爲訓練和角色體驗,激發積極潛能,提升主觀幸福感。

2.5 考覈評價

積極心理學課程與傳統學科課程不同,不以筆試或口試成績作爲評價標準,而更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體驗以及轉變。因此,在課程考覈評價上,注重形成性評價和行爲養成,學習成績由幸福筆記、案例分析、心理問卷和體會論文四部分組成。

3 結語及討論

醫學生人格培養渠道多樣,利用積極心理學這一新興學科的研究成果,設計開設專業指導課程,開展人格教育和訓練,是一個新的領域和探索,對醫學生健全人格培養有積極的促進功能。但是,受教學課時和醫學生培養方案限制,積極心理學目前多爲選修課程,引導和教育作用發揮還不完全,需要更加重視和加強積極心理學等人格教育實踐。從長遠來看,尤其隨着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教學內容將不斷變化和更新,醫學院校開設相關課程將逐漸成爲趨勢和潮流。同時,需要從事基礎教學、臨牀教學等專業教師,吸收積極心理學研究內涵,引入專業教學內容,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生產實踐,將對醫學生從業質量和醫療服務行業發展產生積極推動作用。

積極心理學13

[摘要]

爲了提高消防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本文從分析當前消防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入手,闡明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以及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要求和新目標,探索新形勢下積極心理學在消防院校應用的新途徑,目的是突破傳統心理學側重治病救人的消極模式,轉向積極開發學員的心理潛能,培養學員的優秀品質,讓心理健康教育惠及到每一名學員,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

消防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心理學

消防院校作爲向全國基層消防部隊輸送優秀指揮人才的院校和主力軍,在開展學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一直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但是,與地方高校一樣,在開展學員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還是沿用傳統的病理心理學和消極心理學模式,工作任務主要定位在如何減少學員的心理疾病和矯正學員的心理問題,這一功能性目標在長期的實踐中雖然解決了少數學員的心理問題,但忽視了大多數學員的心理髮展需求。當前,消防院校學員進入學校學習後,雖然生活模式趨於簡單輕鬆,但生活環境的變化和學員入學前火場戰鬥經歷對其心理衝擊大,導致學員心理素質偏低,加之教育課程的針對性有待加強等諸多原因,決定了消防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須要開闊教學視野,創新研究理念,合理個性和共性的關係,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定位從過去的預防、輔導和治療逐漸轉變爲引導學員的心理自主發展、自我完善。讓每一名學員在校學習期間,都能夠體驗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助其成長。

一、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論

積極心理學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塞裏格曼提出並展開研究的一個全新的心理學研究領域。積極心理學認爲傳統的心理學過於關注人的疾病和缺陷,忽視了人的潛能和活力。所以積極心理學注重對激發人的潛能和心理機能的規律進行研究,認爲心理學應該着重探尋人生活的價值和意義,積極挖掘人的潛力和優勢,主動引導和提升人的自尊自信。積極心理學主要注重三方面的研究:一是積極的情緒體驗,側重於對個體的主觀幸福感受進行研究,強調人們需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我們的生活。二是積極的人格特質,側重於個人能力的發展研究。三是積極的社會關係,主要任務在於引導個體建立積極的家庭關係、學校關係和社會關係,系統地培養個體的.道德感和責任感,從而建立一個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在消防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導學員完善人格品質,挖掘學員的學習潛力,激發學員的奉獻精神,以及應對各種環境變化和壓力時的應變能力,將爲消防院校培養更加優秀的消防人才,爲基層消防部隊輸送能力更加全面,素質更加過硬的指揮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二、積極心理學指導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消防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該將教育教學目標定位爲培養全體學員積極健全的心理品質和幫助個別學員解決心理問題兩個方面。在積極心理學框架下就健全和完善學員心理品質方面要達到以下幾點目標:1、增強學員的積極情緒體驗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師能夠通過教育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正確客觀地認識自我,發現自身的長處和優勢,充分挖掘個人潛力和智能,提高學習和生活自信心,體驗成就感、幸福感。從而變得積極向上,熱愛生活。此外,積極心理學還要求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培養學員立足現在,展望未來,接受並滿意過去的良好心態。2、塑造學員的積極人格特質積極心理學家賽裏格曼認爲教師應當致力於培養學生的積極人格,幫助其樹立自信、培養樂觀生活態度、形成積極人生觀,提高社會適應力。積極心理學把增進個體的積極體驗和培養個體的自尊作爲塑造個體積極人格的最主要途徑。所以,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引導學員勇敢、熱情、主動地探索,培養創造能力和良好品質,提升自尊心和自信心就成爲教學重中之重。3、創建積極的校園關係積極心理學認爲一個人的積極情緒體驗和積極人格品質與積極的社會關係密不可分。[1]學員在校學習期間,校園是其主要的活動場所和生活環境,因此,在開展學員心理健康教育時,必須要爲學員提供活躍、積極的校園環境和氛圍,讓環境薰陶學員品質,讓氛圍陶冶學員的情操,從而形成人人互信互助,互相尊重的社會關係。

二、積極心理學在消防院校應用推廣的途徑

積極心理學爲消防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嶄新的思路和途徑。將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運用到消防部隊的心理健康教育當中,對推動消防領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向積極方向轉變提供了理論支持。1、建設積極的校園生活環境對於高校來說,整體的積極氛圍對學生解放思想,勇於探索,發揮能動性至關重要。而對於消防院校這樣軍校性質的學校來說,由於嚴明的紀律和嚴格的管理,讓學生一直都處於一種神經緊繃的狀態,課餘時間,很少有學生在校園活動,失去了作爲學生的那種朝氣蓬勃的活力。所以很難讓學員體驗到幸福、滿足的感受。作爲學校,應該廣泛聽取在校學員的意見與建議,在校園提供各種平臺,鼓勵學員走出宿舍,參與到室外活動中去,讓學員勇於嘗試,挖掘自己的優勢,體驗成就感,增強自信。此外,幹部作爲學員在校學習的導師和領路人,要勇於突破管理和被管理的關係,充分體現亦師亦友的角色,讓學員在校學習期間能夠放開束縛,體驗大學的美好生活。只有這樣,消防院校的校園才能恢復大學應有的那份活躍和朝氣,才能讓學員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感受到生活的美好。2、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高效開展離不開完善的教育系統做支撐,更離不開學校的大力支持和強大的後勤保障,消防院校一直以來都很重視全校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爲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創新和發展搭建平臺,創造條件,這也是這些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一系列成績的重要保障。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目前消防學校基礎設施還很不完善,導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也受到了一定的侷限性。譬如,沒有符合標準的諮詢室,供心理輔導的團體諮詢場地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助器材等,使心理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出現一定的困難。所以,我們在努力探索,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和設施的同時,應該儘快完善消防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讓軟件和硬件共同搭建起消防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3、增加積極心理學教育課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是開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經途徑。開設積極心理學課程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開設積極心理學課程的目的主要是通過學員的自我體驗,使學員的心理素質不斷提高,激發並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在美國,積極心理學被稱爲“幸福課”,它主張在學生參加學習和體驗活動時教會學生如何獲得幸福感。在消防學校開展積極心理學教育和教學,並不是要完全摒棄傳統的心理學教育理念,而是要依託原有成果,轉變以往以消極心理教育模式一頭重的現狀,將心理教育的重心均衡到怎樣減少和預防學員的心理問題和如何激發學生內在的優秀品質兩個方面,並幫助學員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以獲得更加美好的生活,在教學方式上,可以採用案例式體驗教學、角色扮演式體驗教學和團體活動式體驗教學等形式,調動學員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讓其在教學過程中邊學習邊感受。4、融入積極的心理諮詢技術心理諮詢工作已經成爲消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特別是每年新學員入學後開展的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已經成爲每年的慣例工作。雖然這項工作很好地幫助學校篩選出具有心理問題傾向的學員,但在進行心理干預時,過於急促,給學員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對於新學員,初到一個新的環境,生活的適應,集訓的艱苦,都給他們帶來一定不適感。特別是那些存在不良心理問題的學員,本身就具有較爲敏感的心理特點,心理較爲封閉,同時帶有恐懼、焦慮和排斥感,若在心理健康測查之後馬上進行心理諮詢和干預,勢必會給其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甚至會使學員產生強烈的牴觸情緒和恐懼心理,最終結果不但不能解決其現有的不良心理問題,還會加重其心理的應激反應。因此,此時採取積極心理學的理念進行心理干預就比較恰當,即不進行單獨的心理諮詢,而是在大環境下,通過學生的集體活動或是團體輔導的方式給予更多的關注,圍繞學生的積極品質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學員在沒有壓力的情景下,潛移默化地接受心理輔導,在解決其不良心理問題的同時,維護學員的自尊,提高學員的自信,增強學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這才能真正達到測查預防的效果,也更有利於消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

積極心理學14

隨着我國中職教育事業的發展,及有關中職教育政策的逐漸出臺,教師專業發展已經成爲中職教師的熱門話題。中職酒店專業教師作爲實用技能的傳授者,在其專業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旨在通過分析目前中職酒店教師專業發展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對教師專業發展從學校共同願景、良好工作環境舒緩壓力、骨幹教師榜樣作用、有效培訓機制等方面提出建議。

一、積極心理學簡介

積極心理學是(Positive Psychology)是研究人類的力量與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是着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能和美好品質的一門學科。B.L Fredrickson提出管理心理學家應當努力培養組織成員的愉悅、興趣、自豪和滿足感等積極情緒,這些情緒通過影響組織中的他人和顧客給整個組織帶來變化,從而有助於組織的興旺和發展。所有這些不同領域的研究都表明,強調人性的積極面可以使心理學研究的各個分支都更加註重培養和調動人性中固有的力量,從而使得治療、諮詢、培訓、教育、人際交往更爲有效和順暢。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其中代表性的觀點有:唐玉光認爲,教師專業發展既包括知識的積累、技能的嫺熟、能力的提高,也涵蓋態度的轉變、情意的昇華。朱新卓認爲,教師專業發展是以教師的知識、技能和情意等專業素質的提高與完善爲基礎的專業成長與成熟的過程,是由非專業人員轉向專業人員的過程。到目前爲止,學術界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仍爲達成共識。筆者認爲,教師專業發展應該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從教育學維度提高教師應有的從業素質和專業能力,另一部分是從教師個人發展角度對其職業生涯設定目標,最大限度實現其人生價值,即最大程度體現教師的工作價值、發揮工作積極性、整合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等。

三、中職酒店教師專業發展現狀

中職酒店專業教師作爲實用技能的傳授者,肩負着爲社會培養品德合格、專業技術過硬的酒店服務人才的神聖使命。他們起點不一樣,大部分是大學畢業後直接從事教學工作,雖然工作熱情較高,教學設想豐富,但專業技能不熟,實踐經驗不足;只有極小一部分是直接來自行業中的佼佼者,他們雖然專業技能較強,實踐經驗豐富,但教育理論知識又比較欠缺,不能較好的演繹課堂。鑑於以上情況,中職酒店專業教師專業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工作負擔重、精神壓力大,忽視教師專業發展。酒店專業一直是個比較熱門的專業,學生多,而專業教師少,教學任務普遍較重,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既要考慮將課程內容較好的呈現在課堂上,同時還要花大量時間與精力解決學生的厭學情緒、違規行爲及其突發事件,最後導致教師身心疲憊、心力交瘁,敷衍了事,逐漸對工作產生倦怠、工作熱情減退,從而忽視自己的專業發展。

2.對教師專業發展路徑不瞭解。中職酒店專業教師多爲年輕教師,往往只關注教育教學能力,而忽視了自身專業發展,對專業發展路徑缺乏瞭解,從而導致專業發展的停滯不前。

3.培訓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培訓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助力,中職酒店教師大多是從高校“學科型”人才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實踐經驗缺乏,企業化程度低,而中職酒店師資培訓又大多借助高校內的師資培訓基地,培訓內容理論性強,但難以適應當前酒店業發展的要求。

4.職稱推薦名額有限,工作積極性不高。無論教師有多麼優秀,或早已達到評審要求,如果沒有名額或沒有已評爲高級教師的教師退休讓出名額時,是無法晉升高一級職稱的。很多教師,特別是是年輕教師,看到晉升無望,出現懈怠抱怨,逐漸形成一種得過且過的狀態,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教師工作積極性和能力的發揮。

四、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促進中職酒店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積極舒緩中職酒店教師的心理壓力

壓力是把“雙刃劍”,適度的壓力能在工作和生活中起到動力作用,而過度的心理壓力則能造成教師的身心疾病。因此讓教師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工作,使他們的心理壓力能得到一定的舒緩是很重要的。第一,要增加對酒店專業的投入,增加專業教師人數,增加各類培訓機會,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和實踐經驗,從而增強教師教育教學的自信心,減少並杜絕教師的消極心理。第二,學校教研室要經常性地開展活動,促進教師相互交流,教師間的互相支持能大大降低工作帶來的心理壓力。第三,學校適當開展教學比武活動,多給教師展示才華的機會,多給肯定性評價,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心。

(二)利用骨幹教師特有優勢,發揮其榜樣帶動作用

骨幹教師是優秀教師的代表,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獨有的專業發展特質,具有較強的專業敏感性、很強的教學研究能力和吃苦耐勞精神。骨幹教師有着追求事業成功與成就的強烈慾望,他們的工作態度與工作能力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其他的教師,在學校中能起到楷模的作用,甚至成爲其他教師借鑑和效仿的榜樣,能產生示範、輻射的作用,能影響着學校的每一個人。逐漸形成“以點帶面,以面帶片”的發展勢頭,從而更好的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建立和完善教師培訓的有效機制,調動培訓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建立有特色的中職酒店教師培訓管理機制,提高培訓的質量與針對性,加強培訓考覈,規範培訓基地。鼓勵教師帶薪培訓,建立多元化培訓經費籌措機制,保證有穩定的經費來源,調動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利用多種途徑吸引酒店接受專業教師頂崗實習,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從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積極心理學15

摘要:將積極心理學與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相結合,能促進中國小教師反思師生關係,並激發中國小教師的積極情感,這也是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客觀要求。文章探析了積極心理學應用於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可行性,指出積極心理學能爲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提供新思路,並探析積極心理學在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應用路徑。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教師發展

一、積極心理學的產生及其內涵

積極心理學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E.Seligman)於1998年提出的一種全新心理學理念。此前,心理學主要的用途是治療患者的心理創傷,以醫生治療患者的方式處理心理問題,這種傳統心理學也叫消極心理學。不同於消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主要致力於研究和挖掘人的發展潛能和美德,要求心理學家用欣賞的眼光挖掘人的潛能,研究人類的積極人格,關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強調人的價值。[1]它利用人類內心深處自我實現的需要,激發和喚醒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巨大潛能,促使人追求更富有意義的生活。積極心理學的三大支柱包括快樂地生活、投入地生活以及富有意義地生活,致力於使人們生活得更美。[2]它將心理學從研究和治療病態心理拓展到研究人類的幸福和美德上[3],是心理學發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二、積極心理學與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相結合的意義

一是積極心理學豐富了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內容。繼續教育是提升中國小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方法,對完善中國小教師教育體系、促進中國小教師發展至關重要。傳統的繼續教育通常包括職業道德培訓、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等,但隨着社會發展,各研究領域之間互相交叉,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應適當借鑑其他學科領域的發展理論,以拓寬自身改革的道路。積極心理學在吸納傳統心理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實證的方法探索、發現、驗證和預測人類走向幸福和完善的路徑[4],豐富了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內容,增加了傳統繼續教育缺乏的教育理念、思想觀念,拓寬了原有的改革路徑,促進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發展。二是積極心理學有助於激發中國小教師的積極情感。積極心理學的應用有助於激發和喚醒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巨大潛能,激發人的積極情感和觀念,如樂觀、勇敢、幸福感等。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證實,相對於普通人而言,大部分具有積極觀念的人有着更好的社會道德、更強的社會適應能力[2],他們在面對逆境時能更輕鬆應對。對中國小教師而言,這種積極的觀念非常重要。有了這種觀念,在面對來自上級、家長、社會等方面的壓力時,他們能以更加開放和積極的心態面對。此外,積極觀念能使教師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積極樂觀,心情更加愉悅。因此,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應該大力運用積極心理學,激發中國小教師的積極情感和觀念,使之塑造積極人格。三是積極心理學能促進中國小教師反思師生關係。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始終處於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在中國小教育中,教師是教育的主體,學生是教育的客體,教學僅僅是主體對客體作用的一個過程,這種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時代發展。學生是主體性與能動性統一的個體,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不只是簡單、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有自己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當今社會,互聯網迅速發展,信息高速傳播,中國小生的思維、視野較以往更加開闊,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不容忽視。積極心理學倡導用開放、欣賞的眼光看待、挖掘人的潛能、動機和能力[1],受訓教師在培訓過程中接受積極心理學理念,掌握積極心理學的運用方法,有助於他們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挖掘、發揮學生的潛力,促進學生學習和教育目標實現,也有助於他們反思自身角色、教育方式,進而打破教師爲主體、學生爲客體的教育模式,建立新型師生平等的關係。

三、積極心理學應用於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可行性

一是積極心理學理念符合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目標。保持積極向上態度的人,更容易在逆境中保持好心態,戰勝逆境,取得成功。積極心理學強調積極情感、積極品質的培養和積極社會組織系統的營造,展示了一種積極教育的理念。[5]這種理念符合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發展理念,可以更好地促進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目標的達成。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除了提升教師教學水平,還應使受訓教師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形成健康持續發展能力,進而引導學生健康發展。就教師而言,當代教師應該具備的知識和文化素養除了學科性知識,還應具備條件性知識和自我健康發展的能力;就學生而言,中國小學生年齡偏小,有些學生未意識到心理已處於亞健康狀態,更不會及時尋求老師或家長的幫助,而是任消極情緒不斷髮展。中國小教師掌握了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後,就能更好地幫助中國小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使其在今後的生活中保持樂觀。二是積極心理學倡導的心理品質與中國小教師所需心理品質相符合。積極心理學理論要求用開放的眼光看待人類蘊藏的潛能,積極挖掘人類固有的優秀品質,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內在潛能,強調人的內在價值。積極心理學理論充分研究和利用人類自身內在的積極品質和優秀力量對抗人生遭受的苦難與困境,引導人們用樂觀向上的心態,更好地收穫人生幸福和快樂。將這些心理品質遷移到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中,能促使他們保持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學習熱情參加繼續教育,形成主動參與繼續教育的學習氛圍,進而帶動其他老師一起參與繼續教育活動。此外,還能使中國小教師形成激發自身潛能、增強專業知識、不斷促進自我發展的心理品質。具備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教師更容易在教育活動中保持信心,在學習與工作感受幸福和創造幸福。三是積極心理學與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價值相聯繫。積極心理學體現了以人爲本的價值思想,倡導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揮每一個人的潛力,充分發揮心理學的積極作用和影響,體現普遍意義的博愛與人性。積極心理學不僅將人類自身的優點看作可以用來克服其缺點的有利工具,而且致力於通過不斷激發人類內在的優秀品質,研究和促進整個社會持續、和諧發展。此外,積極心理學能夠培養個體作爲社會一分子所擁有的那份積極而強烈的歸屬感。這份歸屬感能促使個體認同自身是整個社會和國家中的成員,進而更加積極地面對自己所處的生活環境和社會,在保持自己優秀的同時促進他人變得更加優秀、更積極向上。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堅持以人爲本思想,重視中國小教師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爲他們創造各種繼續接受教育的條件,促使他們全面和諧發展及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積極心理學中以人爲本的價值觀有利於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活動更好開展,有利於提高中國小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四、積極心理學應用於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路徑

(一)豐富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內容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不斷髮展,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教育部門對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視度和關注度越來越高。繼續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續,是我國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次教育觀念的大變革,爲所有教育工作者提供終身教育、終身培訓觀念,通過不斷教育培訓補充和更新知識[6],補充知識漏洞。積極心理學作爲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吸納了衆多心理學理論研究成果,爲許多學科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這些優秀研究成果也能爲中國小繼續教育所用,爲中國小繼續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爲中國小教師培訓增添新內容,彌補原有教育在社會不斷髮展過程中逐步表現出的不足,使繼續教育內容更加豐富、愈趨完善。除了旨在彌補教師的知識缺陷、更新教師知識結構,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還應當關注教師的全面發展。但是,現實的教師繼續教育往往擺脫不了傳統教育的束縛,忽視了教師個體的全面發展,這恰恰是積極心理學能彌補的部分。積極心理學強調挖掘人的潛能,致力於培養積極的人格,這對提升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個人全面發展大有裨益。可見,積極心理學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傳統中國小繼續教育在促進教師個人全面發展的知識方面的缺陷,使繼續教育內容更加完善。

(二)調適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對象

現行的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活動具有比較明顯的計劃管理色彩,從中國小、縣(區)、市、省到國家級的中國小教師培訓通常是“強制的榮譽和福利”,因此中國小教師自身並沒有“是否同意或願意”參與繼續教育的表達權和選擇權,這種“強制”的繼續教育會促使受教育對象通過“軟抵抗”的形式,表達對現行繼續教育活動的不滿,即在繼續教育活動中表現爲“出工不出力”[7]。“軟抵抗”表示中國小教師在繼續教育組織(管理)者面前常常表達“同意學或者願意學”,但在繼續教育的實際活動中“身在曹營心在漢”。換言之,形式上接受培訓,實質上在培訓課堂“隨身攜帶”其他任務。在接受繼續教育後,部分中國小教師並沒有將在培訓中獲得的教育知識運用於實際教育工作,沒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此外,參加培訓的教師可能來自不同的專業,具有不同的水平,有着不同的參與目的,希望從培訓中學習的知識並不同,但是繼續教育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是有限的,對不同教師不可能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案,教學內容也無法關照到所有參與課程培訓的老師。積極心理學認爲,當自主、能力、關係三種人的先天需要得到滿足時,最有可能激發人的內在動機。將積極心理學理念應用於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在繼續教育培訓中培訓者可以加大情感方面的投入,給予教師一些空間去發揮,使他們更具主動性和能動性,這樣對培訓的效果大有裨益,可以提高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積極性,也能更好地服務於不同教師的個性需求,增強繼續教育效果。

(三)加強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管理

按照我國現行管理體制,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基本是由各區縣的教師進修學校或者是教育培訓單位負責。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是按照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安排與計劃,通過教師進修學校,提高中國小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能。不可否認,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活動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國中國小教師的素質水平,加強了他們的業務能力,爲我國中國小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貢獻了積極的力量。但是,由於對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監督與考覈,有時行政主體缺位,有時管理職能交叉重合,甚至有些教育培訓規定存在漏洞,導致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管理效率低下,難以充分激發中國小教師的主體精神。總之,我國目前的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管理機制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積極心理學旨在促進人類持續探索自身的積極力量,使人自發追求幸福。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主要通過組織中國小教師參與繼續教育活動,不斷完善中國小教師的總體教學能力,促使中國小教師更好地扮演提供高水平教育質量的辛勤園丁的角色。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和積極心理學都包含了以人爲本的理念,因此將積極心理學中的積極組織系統理論應用於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管理活動中,有助於解決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管理過程中效率低、教師主體性弱等問題,有益於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活動的開展。積極心理學中組織系統理論的應用,可以增強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管理活力,使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發展前景更加光明。積極心理學中的組織系統理論還能夠改善整個社會環境對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態度與看法,使整個社會形成支持中國小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良好氛圍,從而幫助中國小教師克服對接受繼續教育的抗拒心理,促使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管理活動的順利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3):321-327.

[2]陳銀平.積極心理學應用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5(7):87-90.

[3]馬瑩.積極心理學應用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管理觀察,2015(32):105-106.

[4]曹新美,劉翔平.從習得無助、習得樂觀到積極心理學———Seligm陰對心理學發展的貢獻[J].心理科學進展,2008(4):562-566.

[5]姬興濤,孫東梅,杜紅.積極心理學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理論與實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4):50-52.

[6]馮琳.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6(7):112-113.

[7]王寧.警惕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活動中的“軟抵抗”現象[J].中國小教師培訓,2014(7):60-62.

標籤:精華 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