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通用)積極心理學

心理學1.01W

積極心理學1

積極心理學課程就要結束了,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周時間,卻讓我學到了很多,這是一門教會我們學習生活的學科。在我以前接觸的心理學知識中,都是一些關於負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說,抑鬱,心理變態,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爲心理學就是和這些負面的東西打交道,所以我對心理學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觸了這門課,它說的是人性中積極的東西,我一直認爲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了解積極的事物遠比關心那些消極事物有用,所以我對這門課很好奇。只有研究積極的東西,爲我所用纔有助於我們的心理健康,如果我們心理出現問題,也只有學習那些積極的東西纔有助於解決問題。

(通用)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就是以積極的、建設性的心態,去認識世界、發現規律,進而去掌握規律來改造世界。積極心理學並不像傳統心理學那樣,強調病態、問題,而是在努力探索普通人在良好的環境下如何達到滿意幸福的生活。積極心理學以不同於以往的全新角度詮釋了心理學的任務,催生教育的生命活力,告了心理學爲人類謀取幸福時刻的來臨。積極心理學主張心理學應對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條件下更好地發展、生活,具有天賦的人如何使其潛能得到充分地發揮等方面進行研究。深入理解人的成長所需要的條件和環境,充分發掘人的潛力、潛能,促進我們的心理髮展,有積極的心理特徵去面對生活。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裏,似乎每個人都在想方設法的洞察他人的內心,但只有極少數人願意以那種方式來觀察自己。我們總是想知道是什麼是他人動怒,但我們又不願去分析是什麼讓我們自己坐立不安。我們不想讓任何人,包括我們自己,看到我們實際的樣子—深怕看到醜惡的自己。不幸的是,在這當中必定會遺失一些必需且有價值的東西,比如,以看待別人的客觀眼光來視察我們自己。我們把一切都顛倒了,就像那些名言說的:反省自己,即使上帝不關注你;認了最應當審視的'就是自身。要知道自我,是一種勇氣;認識自我,是一種智慧;認識自我更是一種途徑。

這門課程中老師教會我們要學會感恩,感謝身邊的人,感謝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不論它是好是壞,我們都應該感謝,它讓我們學到了更多懂得了更多。永遠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生活給了我們酸甜苦辣,讓我們活的更充實更有意義。不僅要有感恩,我們還需要寬恕。寬恕那些你一直耿耿於懷的人或事,這不但寬恕了別人,同時也是寬恕了自己,讓自己不再那麼計較,也讓自己變得更輕鬆,這不是更好嗎。

我們需要接納自我,接受子己的不完美性。對於先天給予我們所無法改變的東西,我們需要學會接納。比如說,我們的出生、我們的高度胖瘦、我們的性別、我們的爸爸媽媽等等,這是先天的,不管我們是否喜歡,但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對於這些我們需要學會坦然接納。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喜歡和尊重自己,只有喜歡自己纔會由衷地欣賞他人。這樣你就擁有了自信和樂觀的心態。有一句話我特別喜歡,就是“樂觀就是對生命的遠方,充滿了期待。”因爲樂觀,因爲自信,無論在怎樣的境遇裏,都會保持前進的動力。

曾幾何時,幸福似乎是距離我們很遙遠的事情。至於幸福是什麼,亦是無法言說的。畢淑敏說有意義的快樂就是幸福。我發現幸福就來自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的人比較積極樂觀,而樂觀是對生命的遠方充滿了期待,覺得自己是有能力一步一步地朝着那個既定方向去邁進,儘管在這個過程當中有頓挫,有失敗,有遭人誤解,你雖然不能保證你一生將會有怎樣的困窘出現,如果你心理健康,你就能夠學會樂觀地看待這些事情,你就能找到前進的動力來。理健康的人也比較善於積極思維,對事物永遠能找到積極的解釋,然後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得到解決的結果。幸福其實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情,而幸福也總是在引導着人去過這種有意義的生活,實現自我價值。在合理價值目的性的引導之下,人有意義地生活,實現人生價值,體驗幸福感受。既要做對生命有意義的事情,也要讓自己的內心感到快樂,如是,便離幸福很近。只是,這其中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爲堅持自己的初衷與夢想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辛苦,留下更多的汗水與淚水。幸福沒有比較,只有自己的感覺,不是擁有了什麼纔是幸福的。人生偶爾也有悲傷,也有失落,但悲傷失落之後,陽光依舊燦爛,幸福的感覺依然存在。簡單的生活、給自己一個微笑,也是一種幸福!所以讓自己學會快樂,不要悲傷包裹自己!

我們還測試了自己的性格優勢,讓我們發掘自己的優勢在哪,這讓我們能更加了解自己,儘量的展現自己的閃光點,彌補自己的弱勢。對於擇業也是一個不錯的建議,我們可以選擇更符合自己性格的領域,這樣我們能發揮自己的長處,把工作做得更好。每個人總有自己的優點,或許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要正確的看待自己,不要把自己想得一團糟什麼也不會,以積極的心態去迎接每一件事,相信自己可以,有了自信有了勇氣我們就可以把它做好。

學完這門課程,我覺得收穫真的很多,不僅在課堂上享受了,在課堂上放鬆了,而且也改變了我對生活的一些看法,我覺得生活變得更美好了,可以積極的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生活中的歡笑與悲哀常常源於一個人看世界的那雙眼睛。心中沒有陽光的人很難發現陽光的燦爛,心中沒有花香的人,很難以感受花朵的芬芳。一個快樂的人,它眼中的世界也是快樂的,我們要用積極的心態去真實地活在當下的每一天。

對這課的幾點建議:

1:以後每節課應該點名,不能放任我們過於自由。

2:課間我覺得應該休息幾分鐘。

3:上課應該多點名提問,這樣學生會更加投入些。

通過學習《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我懂得了作爲教師必須先處理好自己的心理問題,然後才能更好地做學生的心理工作。心理輔導是義務教育階段必須進行的一門課程。如何引導學生走出心理問題塑造完整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我們教育者的責任和義務。如何做好自自身的心理調適和輔導好學生的心理問題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着手:

教師做好自身的心理調適: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本身難免形成一些壓力。因此,我們要先處理好自身的心理問題,不要把自己的心理問題影響到學生。教師作爲一個心理輔導者要對自身的心理問題進行自我調適。教師要從各方面尋找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而尋找解決的辦法。這些辦法也可間接地遷移到學生身上,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解決心理問題。教師有良好的思想學生纔會有良好的思想。

做學生心理諮詢師:教師平時不僅要處理好教學上的問題,還要多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把自己融入到學生當中去,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瞭解學生,拿到學生的第一手資料。教師要給學生親切平易近人的感覺才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把心理問題說出來,同時說話要算數,要講信用,不能把學生的私事說出來。學生有問題要第一時間解決,給學生重視他的感覺。

教師要學好心理學:當我們遇到學生的心理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很沮喪,學生會很失望。我們怎樣才能夠減少這種失敗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教師本身要認真學習心理學,而且要不斷地更新知識,適應學生心理髮展的需要。

提高對心理輔導的認識: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學生因爲家庭和社會原因產生的心理問題也與日俱增,教育部門制定了心理教育進學校進課堂的方針政策,要求教師本身要提高對心理教育的認識。

積極心理學2

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書,我覺得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書。從而對教學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他選擇的都是校園中最常見的事情,來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學的原理。

書中重點研究了23種教育心理現象,卻全然沒有一般心理學書籍那些枯燥難解的專業術語,沒有刻板無趣的說教,讀後感覺像是朋友之間的一次傾心交流。首先給我們提供了很多鮮活生動的學校典型案例,使我感覺到就像在傾聽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然後作者從心理學的專業角度出發,通過列舉心理原理相似的其他案例和心理學實驗,對學校案例進行了深入而淺出的剖析。每每讀到作者那些總結性話語的時候,都讓我有豁然開朗之感,書中除對案例的精彩剖析之外,作者還給我們提出了很多解決問題的對策,這些對策非常實用易行,簡直就是一線教師的管理寶典。

很多時候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往往憑直覺判斷,我們都認爲我們自己是對的。但是我們的想法往往會藏着許多盲點。比如學生犯錯違反了學校紀律,我們的做法就是批評,我們也認爲這樣做肯定是正確的。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行爲主義的“聯結”和“強化”的觀念。有些學生違反紀律是故意的,目的是爲了引起教師的注意,如果教師給予不痛不癢的懲罰剛好滿足了學生的意圖,那麼倒強化了學生違反紀律的行爲。還比如,對一個犯錯的孩子,我們最終的教育目的就是學生自己認錯,學生不認錯好像事情還沒有完,學生態度變好了,自覺認錯了,教育也就完成了。其實這裏就藏着一個盲點,學生長此下去就會認爲犯了錯只有認錯就可以,有些學生明明沒有認識到錯,爲了逃避教師的批評,就會做表面上的認錯。那麼教師的行爲就是誘發了學生撒謊。

本書中還有很多這樣看似普通的例子,背後卻隱藏着深刻的心理學知識。像書中提到的“破窗戶理論”、“旁觀者效應”、“虛假的一致”等等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瞭解了這些心理學理論,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辦事,有章可循。

對於孩子來說,由於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約束的能力相對較弱,如果總是經歷失敗,那麼對事情的興趣就會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學習這種需要付出長期努力的活動。而對學習一旦失去了信心,學習就很難進行下去,當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所以,對於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給予鼓勵,讓他們自己品嚐更多的成功,體驗更多的成功後帶來的喜悅。這樣孩子纔會把繁重的學習任務,變成內在的動機,只有有了內在的動機和興趣,學習纔會變得輕鬆。同時體驗了更多的成功之後,孩子纔會更有信心,也纔會更願意去嘗試困難,面對挑戰,戰勝自我,纔會出現良性的循環和不斷的進步。

這本書提到的心理學知識不僅包括學生的,也包括教師自己的,通過讀這本書,相信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會有更多的收穫,也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充實,這本書值得我們好好品讀。

積極心理學3

一、積極心理學的起源

幸福是什麼?這個話題在互聯網上被廣大網友熱議,國內最早系統論述“幸福”的理論源於《尚書·洪範九疇》中的“五福”“六極”說,早在公元前4世紀,希臘哲學家阿瑞斯提也對“什麼是幸福”做了詳細的闡述,可見幸福是全人類共同的追求。近年來,西方的科學家採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並逐漸形成了一門有關幸福的科學,即:積極心理學。20xx 年 1 月 Seligman 和Csikzentmihalyi 在《美國心理學家》雜誌上發表的論文《積極心理學導論》標誌着積極心理學這門新的學科形成。

二、積極心理學的理論觀點

傳統心理學將焦點更多放在心理缺陷和能力喪失上,較少關注個體的韌性、資源和更新能力。積極心理學是對傳統心理學的批判和繼承,謝爾頓(Kennon M. Shel-don)和勞拉·金(Laura King)給出了積極心理學理論概念的“精髓”,即“:積極心理學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的一門科學。”它倡導用積極的心態來對個體的諸多心理現象和心理困擾做出新的解讀,同時主張以個體的積極力量和美德作爲研究對象,通過激發個體所固有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它的研究目標是,實現從傳統的消極心理學到積極心理學模式的轉換,實現從修復心理疾病到構建人類的積極品質的轉變。它倡導用積極的情緒和心理狀態來應對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更好的幫助個體積極、幸福生活。

三、國內大學生就業心理存在問題

爲了解國內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心理觀念,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間,對江蘇省部分本科高校 20xx 屆、20xx 屆畢業生1200人進行問卷調查,涉及工學、理學、文學、醫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專業學生。問卷從個人基本情況、就業心態、就業認知三個部分展開,共計包含50道題目,主要從自我認知、就業觀念、求職方式、就業心態、就業服務等方面維度綜合瞭解畢業生的就業心理狀態。調查結束後共收回有效問卷1092份,有效率91%。本次調查所選取的調查對象基本可以反映江蘇省內多所高校就讀的大學生就業心理狀態,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結合《大學生就業心理調查問卷》統計結果,下面從人類心理活動的三種基本形式,即認知、情感、意志三方面對大學生就業觀和就業心態進行解讀。從認知層面上分析,當前部分大學生就業觀念和就業動機較爲功利和現實,缺乏奉獻意識,就業過程中不能精準定位,但同時一部分大學生能準確認知,注重自我發展,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整體就業觀念呈現多元化。[1]

另外絕大部分學生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和就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能積極主動查找就業信息,參與各類招聘會和網上求職,少部分大學生缺乏主動就業意識,存在“依賴”和“從衆”心理;[2]

從情感層面上分析,即將走出象牙塔面對紛繁複雜社會的大學生們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日趨激烈的就業競爭面前面臨着多種劇烈情感層面的心理衝突,這些心理衝突會伴隨着就業狀況的變化而變化。部分大學生在情感層面上存在焦慮、自卑與自負並存、攀比等現象;[3]就業層面的意志是指畢業生自覺地確定目標,積極求職,克服困難,實現就業目的的心理狀態。擁有良好的意志品質的.畢業生時刻充滿朝氣與活力,能在遇到挫折與壓力時從容應對,不斷拼搏,最終成長成才。[4]然而在調查中發現,部分大學生意志品質存在種種問題,突出表現在:不善於應對挫折、缺乏恆心、存在惰性等方面。

四、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緩解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的策略

傳統型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解決心理問題爲目標,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解決部分同學的心理困擾和適應問題上,而忽視了更廣大同學的身心健康發展,這種以問題爲導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偏離了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身心健康發展的培養目標,越來越顯現出侷限性和片面性。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轉變思維,由“消極”走向“積極”、由“解決少數問題”向“注重多數發展”轉變。

第一,心理健康課堂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特點和現實生活中的實際需求爲出發點,引導大學生開展情緒調節。隨着各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益重視,更應把握好心理健康課的特點,以學生爲主體,關注大學生情緒體驗,幫助大學生樹立積極認知。首先輕鬆、活躍、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心理健康課實施的起點,是激活或引發大學生開展積極認知和心理活動的“鑰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個令學生充分信任的引導者角色,充分保證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然流露,敞開心扉,充分展示自我,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從而使學生獲得深刻的感悟和情緒體驗。其次教學環節設計是心理健康課程的重點,心理健康任課教師應以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實際的典型案列爲同學們創設情境,通過啓發式、感悟式、互動式等教學手段,爲學生提供助人、自助的機會,爲學生營造充分自主探索、與同伴協同探索的“學習空間”。最後大學生心理健康任課教師應積極探索符合大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形式,摒棄傳統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灌輸、說教等顯性教育模式,使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健康課程環境有機融合。

第二,積極心理學專家指出, 社會實踐活動是提升積極情緒的有效活動形式。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應貼近大學生活、貼近就業實際,在實踐活動或體育活動中加以訓練、鞏固。爲此,高校應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開展模擬招聘、專題講座、團隊討論、技能大賽等活動,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開展積極體驗,提升技能,同時遵循“隱蔽教育的原則”,寓心理健康教育於活動之中,在活動中蘊涵、傳遞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使學生在參與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在體驗中心理得以昇華。同時還應有相應的活動反饋機制,密切關注學生在活動中的動態,及時向學生反饋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等情況,有目的地引導和啓發學生開展積極有效的體驗。

第三,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的情境下開展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是在團體氛圍內個體通過人際交互,與團體成員開展觀察、學習、體驗,認識探索、調整改善等行爲方式,從而促進個體在團隊中良好的適應與發展。團體心理輔導的功能與目標有三個層次:矯治、預防和發展,且預防、發展重於矯治。通過團體心理輔導,一方面可以幫助大學生掌握有關就業知識和社會體驗,提高人際交往水平,學習自主地應付由挫折、衝突、壓力、焦慮等帶來的種種心理困擾,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另一方面協助大學生在就業時樹立正確的目標,對自身的潛力和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源充分認知,從而發揮個人的潛能,塑造積極心態。

第四,積極心理諮詢注重對積極的培育和不斷強化來取代個案的缺陷修補。傳統的心理諮詢中,治療的目標在於症狀的緩解和消除,而積極心理諮詢重點在於發現個體身上的潛力和自助能力。積極心理諮詢常利用一些故事與求助者溝通,這些故事一般不與來訪者內心觀念產生直接衝突,而是從另外的角度作出積極的解釋,目的使來訪者在積極想象中重新思考自身的行爲和觀念,並進一步建立新的積極觀念和行爲模式。

參考文獻:

[1][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着.積極心理學[M].羣言出版社,20xx.

[2][愛爾蘭]Alan Carr着.積極心理學[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xx.

[3]孫玲.積極心理學對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影響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xx(12).

[4]周銀杏.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心理分析[J].科教導刊,20xx(2).

積極心理學4

《小狗錢錢》作者: [德] 博多舍費爾

我知道很多人會說,這本書是理財書,怎麼會跟積極心理學扯上關係?

不用急着否定,這個疑問會在閱讀本書之後自然消失的。

小女孩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是苦於沒有金錢支撐。而她的表哥給出的意見是,不要苦惱自己沒有什麼,而是專注自己有什麼。

怎麼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寫本兒給自己專屬的成功日記吧!

每天10分鐘左右,把一天之內所有做成功的事情記錄進去,至少寫5條個人成果,任何小事都可以。開始時如果不能確定是否應該寫下一件事,那麼就應做出肯定的回答。

有夢想就要去追,遇到難題了就向一切辦法解決。多想想自己能做成什麼,而不是隻看到自己不能做什麼。

堅持夢想的三條原則

1 你應當在自己遇見困難的時候,依然堅持自己的`意願

2 每天不間斷地去做對你的未來意義重大的事(夢想相冊、成功日記)

3 當你決定要做一件事的時候,必須在72小時內做完,否則你很有可能永遠不會再做了。

積極心理學5

摘要:隨着全社會文明文化水平的逐漸提升,以教書育人爲主的職業教育事業發展更加迅速,思想政治教育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重視,與教育相關的理論方法研究不斷深入廣泛。立足於積極心理學,從積極心理學相關內容,其在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以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方法幾方面進行詳細闡述,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用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職高專院校培養學生樹立正確三觀,提升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但由於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加之思想政治學科本身枯燥乏味,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率一直不高,難以達到教學目標要求。而積極心理學的應用,則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教學工具。因此,高職高專院校有必要應用積極心理學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積極心理學是上世紀美國兩位著名心理學家共同提出的一種心理學思想,它顛覆了消極心理學在心理學研究領域中的主導地位,填補了以往心理學研究的空白,成爲心理學專家們研究的重點對象。與消極心理學相反,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人類的健康、幸福、樂觀、力量,社會的和諧發展,其以倡導積極樂觀向上、良好道德品質爲價值取向,傳遞的是積極的思想,樂觀的心態和正能量。作爲一種心理、一種概念,積極心理學的產生受到了各國相關學者們的廣泛研究與探索。在長期的研究發展過程中,積極心理學整合了不同領域心理學中的積極心理、力量,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對以往心理學研究成果進行了詮釋,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心理學的不斷髮展與壯大。積極心理學以自我決定行爲爲理論基礎,強調人是積極的,具有先天的心理髮展潛能,在充分認識自身需要和外界環境基礎上,做出自我決定,這就是個體對行動做出經驗性選擇的一種體現,是人類擁有的一種潛能。

二、積極心理學在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1.促進學生自我調節與反思理論層面分析,積極心理學以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爲主要內容,強調的是培養學生養成健康積極的心理,幫助學生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與情緒。這說明,積極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有助於促進學生自我調節,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反思,正確客觀的看待自身的缺陷與不足,從而引導學生形成一個健康的心理。實踐應用層面分析,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用積極心理學開展教學,同樣能夠對學生起到一定的自我調節與反思作用。有關實踐應用證明,高校將積極心理學應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當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傳播積極心理知識,關注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傳遞正能量。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會時常對自我進行反思,對自身心態進行調節,反思自我存在的不足,會時常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並用這一心態面對思想政治教育,面對生活,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績,進而容易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2.優化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和諧發展作爲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表明在積極心理學中,其強調以人爲本思想,認爲個人關係的友好和諧發展是社會整體關係和諧發展的基礎與前提,注重個人關係與社會整體關係的融合融洽,將個人關係融入到整體關係中進行研究。就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學生就是個人,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視爲一個大的整體,學生之間關係的和諧友好,學生與教師間關係的融洽,社會關係的穩定和諧,都在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中起着一定的促進作用、積極作用,都對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知識起着輔助作用。而這些和諧關係之間的相互促進又有利於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優化,改進現有教育體系存在的不合理之處,削弱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存在的矛盾。高職院校運用積極心理學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積極改善學生、學校、家庭、社會等相互之間的關係,對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優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

積極教育注重的不僅僅是對學生錯誤的糾正與缺點的克服,更是充分挖掘和提升學生外顯的、潛在的各種積極品質,以及這些良好品質在教育教學中的實踐運用。因而高職院校應大力倡導積極教育,充分應用積極心理學來培養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營造一種樂觀、充滿能量、勇氣的教學氛圍,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

1.應用積極心理輔導法積極心理輔導法是積極心理學中一種科學有效的心理輔導方法,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用該方法進行授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排解不良情緒,消除消極心理,而且可以增強心理健康教育課實效,對轉變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存在的不正確心理,不端正態度具有良好作用。依據積極心理學指導,高職院校應引入積極心理輔導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利用積極心理測試技術中的幸福感指標從積極方面對學生當前心理狀況進行測量,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其次,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傳播積極的心理,樂觀的思想,普及積極心理學理論知識,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根據心理干預理論,用積極向上的心理、力量去幹預學生的心理活動,有計劃、有目標、有針對性的影響學生心理,培養學生養成一個健康的`心理,爲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基礎。

2.創新教學方法與內容教學方法與內容是教學中的兩個重要組成元素,直接關係着教學的效率與質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與側重點隨着時代的發展而變化,需要對教學方法與內容進行不斷的改革創新,以滿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與內容,需要在結合現代教育思想基礎上,依據積極心理學主觀幸福感認知與研究來進行。對於教學方法的創新,要把重點放在對傳統教育模式與方法的改革上,加大對傳統教學方法的研究力度與深度,在保留與繼承傳統教學方法優勢優點的同時,融入現代教育思想理念,大力開展以積極心理學爲指導的,以思想政治教育爲主線的實踐教學活動。針對現有教學方法存在不足加以改進,積累教學經驗,總結失敗教訓,不斷實踐探索,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對於教學內容的創新,需要與時俱進,通過調查等方式瞭解現代學生的真實需要,用人單位對學生的各項要求,以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思想政治素養爲目標,以教學大綱爲核心,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內容進行精心選擇與編制,合理安排知識點的先後順序。

四、總結

從上文分析中不難發現,將積極心理學應用到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是必要的,也是切實可行的,既有利於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又有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養成和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隨着高職高專院校與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越來越重視,積極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發揮的作用也將得到大幅提升,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大的實效性成果。

參考文獻:

[1]丁惠娜.積極心理學在“90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研究[D].閩南師範大學,20xx.

[2]黃靜茹.積極心理學在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運用[D].西南石油大學,20xx.

[3]齊曉穎,劉立偉,趙婷.積極心理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及其實現[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xx,(08):61-63.

[4]高魁,劉康.積極心理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20xx,(05):93-96.

[5]卜路平.試論積極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運用中的價值及其實現[J].長江師範學院學報,20xx,(10):45-48+138.

積極心理學6

摘要:班級管理是校園管理的基礎建築,是養成優秀校風班風的必要途徑。良好的班級管理是學校教書育人、培養人才的重要保障。如果缺少良好的班級管理作爲大前提,校園教育開展起來將會失去必要的秩序性。畢竟在校園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以班級爲單位的,一個班級的學習氣氛的好壞、班級榮譽感的強弱、團結性的高低,都將對班級中的每個個體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只有當班級處於科學的班級管理下時,班級的各方面競爭力才能越強,班級才能越優秀。而在決定班級管理成效的各項要素中,心態是最最基礎的。高中生面臨着大學聯考的壓力,爲其營造一個積極的心理狀態是所有教學活動開展的首要條件。

關鍵詞:班級管理;高中;積極心理學

心態決定一切,所謂“相由心生”,其實不僅僅面貌,一個人方方面面的行爲舉止都是其心態的一個現實化表現。在積極、輕鬆的心理狀態下,學生往往可以表現出其最強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起來的效率也會隨之提高。反之,在負面、消極的心理狀態下,學生會失去對學習的熱情與動力,學習成績自然一落千丈。作爲教師、一名班級的管理者,勢必要爲學生創建積極良好的心態環境,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下度過高中三年的.學習,化解大學聯考帶來的層層壓力。另外,保持積極的心態對學生結束高中生活走出象牙塔乃至將來進入社會面對重重坎坷時,都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因此,掌握如何運用積極心理學開展班級管理就成了每個教師的必修課。本文結合筆者日常的班級管理經驗,淺談幾種積極心理學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的運用。

一、 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自豪感

積極心理學主要研究人類正能量的心理品質,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迴歸主題,學校是一個小社會,而班級則是這小社會中的一個團隊。學生作爲班級一員,其對班級的集體榮譽感和自豪感就是“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這種力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挖掘與開發才能展現,而積極心理學就是開發這種潛能的一種方式。實踐表明,在積極心理學的主導下,班集體的凝聚力將會更強。在積極心理樹立的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因此教師需要首先時時刻刻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並將這種狀態傳遞給學生。其次,充分利用班級內的積極正面的輿論氛圍,讓學生感觸到這種積極的輿論氛圍,從而在對輿論氛圍的感知中理解並認可班級的榮譽感。例如,在學校舉行一年一度的校運會時,教師就可以充分運用積極心理學。首先在面對班級弱項時,教師不要表現出氣餒與沮喪,反之要對這一項目充滿信心,讓學生感受到來自班級管理者的積極心態,從而鼓舞士氣。其次,在面對強項時,老師可以帶領班級拉拉隊給參加比賽的同學加油鼓勁,讓參賽的同學感受到班級同仁對他的期許和支撐,在此期待之下,參賽學生的集體榮譽使命感油然而生,鬥志昂揚,更有可能發揮出好的成績。

二、 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

積極心理學認爲,教育的過程不在於改造,一味的糾正學生、改造學生、給學生指出正確的方法不是好的教育方式。教育的重點在於發掘、研究學生的各種積極品質及優秀才能,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潛能,並在實踐中開拓和優化這些潛能。其實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之處,只是學生因爲社會閱歷缺乏的緣故,容易“當局者迷”。因此,作爲“旁觀者”的教師應該想辦法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髮現自己的閃光點,並充分發揮出他們的特長。結合積極心理學而言,就是要在引導學生看到自己的特長之後,對其進行鼓勵,讓學生在鼓勵中建立自信心,從而更加高效地開發自己的特長。例如,教師發現某一學生存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特長,而學生自己卻因爲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學習上所以沒有注意到自己的這一特長,教師就可以找學生談談心,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讓他發現自己的特長,鼓勵學生多多開發自己的這項特長,並在學生有意願的前提下推薦給學校科協的老師,讓學生在課餘時間參與科技創新競賽。這種充分發揮學生特長的方法能讓學生在開發自己特長的過程中漸漸樹立自信心,有利於學生積極心態的養成。

三、 營造班級和諧融洽的教育氛圍

在積極心理學的主導下,團體成員往往會養成愉快、自信、有成就感和歸屬感的積極情緒。

久而久之,成員情緒的優化往往會給整個團體帶來煥然一新的面貌。將視線轉回班級管理,積極心理學在班級中營造的積極情緒就是整個班裏和諧融洽的教育和學習氛圍。基於這樣的班級氛圍,班級才能給學生營造利於成長、利於學習的環境。教師可以採用諸如樹立榜樣、鼓勵競爭這類的方法爲學生營造和諧融洽的班級氛圍。樹立榜樣是教師們常用的一個方法,利用榜樣的光輝來輻射班上其他同學,從而讓學生之間優秀特質得以發揚。樹立榜樣的時候,榜樣不一定就是學習優秀的學生,也可以是拾金不昧、孝敬親長、一技之長等等多方面的,與其說樹立的榜樣是人,倒不如說樹立的榜樣是一項好的品行來的確切。例如,班上一個學生因爲拾金不昧登上了當地報紙,即使其學習成績一般也可以在班上樹立爲榜樣。鼓勵競爭也是一種常用的營造班級和諧氣氛的方法。教師利用高中生好勝心強的特點,鼓勵彼此之間在友好的前提下展開競爭,這樣的競爭往往能帶來良性循環,久而久之優化班級氣氛。例如,每次考試之前提倡學生與自己成績相近的同學展開競爭,讓學生在競爭中找到進步的動力。

四、 結語

積極心理學在日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長期以來都是教師關注的一項課題,未來也將持續爲教師在班級管理上提供支持。可以採取的方法有許多選擇,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教師們的目的都是要運用積極心理學爲學生營造一個正能量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王笑.運用積極心理學,推進班級管理的制度創新[J].文教資料,20xx.

[2]馮曉清.將積極心理學理念引入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J].新課程(中學版),20xx.

積極心理學7

一、提高大學生的積極情感感受和積極的人格

積極心理學提出,自我決定性、樂觀、主觀滿意程度等積極的人格都能夠藉助積極的感受而持續地累積獲得,在個體經受了社會生活中非常多的積極感受後,就會自動地提升積極感受的基準線指標,就會自覺地提出越來越高的需要,進而推動形成積極的人格。積極的情感感受能夠更加深入地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推動大學生可以有效地藉助自身資源使自我的思想政治素質提高。一方面,應當啓發學生樹立積極的認知態度,加深大學生的主觀幸福體會。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幸福感教育屬於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也是提高大學生社會技能和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關鍵前提,也是激發大學生追求價值目標與增強生活信心的基礎保障。心理學的分析證實,決定個體情感情緒等感受的並非事件本身,而是個體對時間的'態度與認知,應當啓發學生通過積極的思想正視問題、困難,有效地化解情感情緒問題,提高積極感知幸福的意識。另一方面,啓發學生掌握積極地調控情感情緒的方式,像是放鬆的方法、轉移的方法、宣泄的方法等等,增強學生自身的調控能力。應當啓發大學生懂得積極地應對以往的得失,增強以往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感受,應對現實且收穫成就感與滿足感,提高對以後生活和學習的期望,敢於挑戰一切事物。積極心理學提出,所有的個體都具備潛力與優勢,只有培育與增強個體本來具備的積極能力,纔可以消除個體的消極思想。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當通過積極的態度面對學生,懂得激發學生的潛能,且進行激勵與引導,如此纔可以使學生更加有效地體現積極向上的能力。應引導學生全面地評價自己,發現自我的積極潛能與品質,懂得自我控制與調節,確保大學生積極品質的泛化,進而可以在大學生生身上加以固定。積極心理學注重所有人的自我發展要求,且以此當作實施教育的基礎,在營造情境、提供基礎、創設機會的前提條件下,讓人塑造良好的品質、思想,最終推動人的健康發展。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當激發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參與性、自主性,體現學生自我服務、管理、教育的功能,啓發學生積極思考,有效地體現學生的積極品質。

二、懂得給大學生創設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積極心理學提倡在社會環境中融入個體的積極品質以及感受且進行考察,明確積極的社會文化、國家制度、學校與家庭教育環境有利於個體積極品質的培養。這在某種意義上類似於馬克思主義提出的社會和個人互相影響的理論。馬克思主義提出,環境跟人都具備能動與受動的方面,從本質上講,它們是相互創造的。換言之,環境創造了,同樣的,人也創造了環境。爲此,基於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需要給學生創設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具體而言,高校需要積極地建設學校文化,創設健康積極的學校環境。學校環境是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場所,並且大學生在發展與成長過程中形成積極品質以及情緒情感感受也跟學校的環境密切相關。高校需要藉助積極的學校環境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受到感染。一方面,高校需要注重學校內部環境的創設,以使修德、好學、和諧的學校文化形成。可以組織班風大賽,以創設良好的班級文化;可以組織宿舍文化節,以創設和諧的宿舍文化;還可以組織多姿多彩的社團文化活動,以創設多樣性的社團文化。並且,高校還需要體現輿論宣傳的功能,懂得通過一系列的傳媒在學校宣揚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念,讓大學生在積極的學校文化中感受先進的理念。另一方面,高校需要有效地統一社會環境和自身學校環境的創設,進而給大學生開闢更加廣闊的戰場。高校能夠聯合家庭、企業、社區等,建設積極的實習環境,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積極感受,並且強化認知主流意識形態,像是藉助志願者活動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等。

三、結語

總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這種系統是開放性的,爲了跟社會發展的需要相適應,應用新型的教學模式與思想,這是一種客觀的需要。作爲一項全新教學思想的積極心理學有利於處理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和情況,從而提高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最終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積極心理學8

針對部分中職學生學習信心不足,成長目標不明確,價值觀相對模糊的現狀,在語文教學這片相對開放的沃土上,對學生進行積極心理學理念的滲透和相關理論的實踐運用,有策略的發掘學生的自身積極潛在因素,從而引導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完善自己,樹立健康積極的人生觀。

教育部下發的《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這一目標與新興的積極心理學的初衷,幾乎不謀而合。

一、語文教學中引入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意義

傳統的心理學學科專業性質過強,在一般教師羣體中難以普及和操作,加之其針對有心理疾病的羣體較強,使許多人往往敬而遠之。而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動,針對大部分人的心理狀況來指導人們如何追求幸福生活。中學語文教育面對絕大部分都是健康的中學生,他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着美好的憧憬,他們知道快樂的生活但卻對充實的生活和有意義的生活感到迷茫,在紛繁複雜的現實生活中往往缺乏自制力和抵禦誘惑的能力,因此而降低未來生活的幸福指數。在這一背景下,積極心理學的滲透一定會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

二、基於積極心理學的中職語文教學策略

語文老師很大程度上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應該善於利用語文教學陣地,讓學生在積極的心理狀態下學習和生活,以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增強自信,讓學生體驗到成功,體驗到主觀幸福感。針對當前中職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可採取如下的教學策略:

(一)巧用期望理論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建立奮鬥目標

中職生在完成中專的學習任務後大都將走上工作崗位,中專階段學習對他們以後從事本專業的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對於中職生的缺乏自信,沒有明確的奮鬥目標,對未來感到迷茫的現狀,引導學生分析自我,讓學生明確自己目前的狀況,自己的理想目標是什麼。語文課堂涉及到大量的名人軼事,作者生平介紹等具體實例,在呈現名人的別樣人生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性分析名人的不同人生,不同時期的成敗得失,這個過程可以通過現場討論,課堂隨筆等方式實現。

(二)運用發掘潛在美德理論,激發學生內在的積極力量,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教學活動中,結合經典篇章展開深入剖析,依託語文教材“吟誦青春”,“擁抱自然”等主題模塊爲專題,展開主題教育,利用課文,課外拓展內容進行全班的.主題討論,通過佈置學生寫個人感想等形式加強中學生的積極心理體驗。塑造學生成功的積極人格特質。

(三)運用成功教育理論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喚起學習信心

語文教學有別於理科的環環相扣的教學特徵,注重學生的感悟,體會,語文課堂的應是開放的,包容的,語文老師應該秉持着一顆善於聆聽的心,對學生的每一次真誠的感悟,會意的眼神,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堅持對學生實行鼓勵性評價,發現和肯定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和成功,促使學生髮現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不足,滿懷信心地不斷爭取新的成功。

(四)運用abc理論,組織學生記錄發生在身邊點滴幸福,改變不良心理認知

1.情緒abc理論介紹

A(Activating events)—— 誘發性事件

B(Beliefs)——由A引起的不良信念(對A的評價、解釋等)

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情緒的和行爲的後果

情緒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就是認爲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爲後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爲障礙結果(C),不是由於某一激發事件(A)直接引發的,而是由於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錯誤信念也稱爲非理性信念。

2.教學中引入“小確幸”的概念,讓學生記錄生活中的“小確幸”的使學生個體都能體驗到學習、生活中的幸福存在。結合情緒ABC理論,讓學生明白我們對身邊的事件的評判角度決定了我們的情緒變化。

(五)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經典勵志影片賞析開展教育,營造基於積極心理學的班級文化,讓學生體驗積極情感,完善人格

每月主題電影賞析,如生命主題、勵志主題等。如《中央車站》中約書亞終於如願找到了父親,朵拉也找到了自己。金典的詮釋了人性的本善作。《阿甘正傳》中智商偏低的阿甘,具有着這個社會已經遠離許久的誠實、守信、勇敢、真誠等美德,阿甘的經歷正是代表了我們每個人的純真年代,而我們的身上卻已經覆壓着太多的偏見與虛榮。《放牛班的春天》中教師馬修用來自地獄的天籟,詮釋了愛,在理解的盡頭的深刻內涵……,這些精選專題影片更多指向審美和人格完善。有利於激發人的潛在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通過這些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可以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營造基於積極心理學的班級文化,讓學生體驗積極情感,完善人格。

積極心理學9

[摘要]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致力於培養人的優秀品質和美好心靈,促進心理積極和諧發展與心理潛能充分開發的心理學。本文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出發分析目前商務禮儀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從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出發,提出構建積極的課堂氛圍,營造積極的人際交往環境;改變教學設計,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掘和培育積極的人格特質等應用策略。旨在提高商務禮儀課程的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樹立自信、體驗成功,學會交流協作,形成良好品質。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商務禮儀;策略

一、高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中應用積極心理學的內在需要

商務禮儀是一門專業化打造人際交往的禮儀課程,是商務從業人員在商務交往活動中律己敬人、約定俗成的禮儀規則,它是商務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及商務活動成功的重要條件。本課程是國際經濟與貿易、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學生的專業課程。本課程內容涵蓋商務見面禮儀、商務往來禮儀、商務形象禮儀、商務言談禮儀、商務宴請禮儀、商務會議禮儀、商務儀式禮儀等。在現代社會,商務活動日益頻繁,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廣度和頻率度不斷加大,每一位職場人士都會面對激烈的職場競爭,個人及組織要想生存、發展,進而求得事業的成功,必須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建立持久的競爭優勢。本課程通過理論講解、實際操作訓練以及模擬場景訓練培養學生懂禮、知禮、行禮的意識,爲學生提供最新的、適用的現代商務禮儀基本常識、規範、原則、慣例和技巧;幫助學生提升禮儀素養,掌握個人形象塑造的基本要領,提高其交流、溝通、組織、協調等職業能力;培養學生從事商務活動的實戰能力,爲學生今後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爲生活與工作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奠定基礎,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因此,這是一門綜合性、普及性、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商務禮儀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共同營造了心理環境。消極的心理環境使課堂氣氛沉悶,不利於學生思維、情感和意志得到體現,教學效果不佳;積極和諧的心理氛圍,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促使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有利於通過強化個體的各種現實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發展學生的幸福感和積極的人格特質。商務禮儀的學習對大學生順利走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需要從新的視角關注商務禮儀教學,使之成爲符合當下大學生需要的課堂。在商務禮儀教學中滲透積極心理學,能促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樹立自信、體驗成功,學會交流、學會協作,形成良好的性格,體驗成功的喜悅,發展幸福感。在教學中,採用講授與學生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努力將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情感、價值觀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形象化的教學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加深理解,使商務禮儀教學充滿活力;在學生實踐訓練活動中充分發揮他們的參與積極性,改變過去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可見,教師通過自己的言談舉止、教學設計有意識地引領、運用積極心理學理念進行商務禮儀課堂教學,是商務禮儀學科教學的需要;更是體現人文關懷、發展學生幸福感和積極品質的保證。

二、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筆者在講授商務禮儀課程一段時間後,發現目前商務禮儀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帶着這些問題,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去思考,試圖採用新的應用策略去實踐,旨在幫助和引導學生勤學、會學、善學、樂學,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心理品質和學習行爲水平,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

(一)課堂教學中缺乏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商務禮儀課程不是經濟與管理學院各專業的核心課程,學生本身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很難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僅僅將其當作習得一些商務禮儀知識和技能的途徑。學生對這門課的態度可以描述爲:“被動接受知識,不願思考,不愛提問”,而“思考”與“愛”最能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標準。想讓學生對學習形成“思考”與“愛”的狀態,絕對不會是上幾節課就能實現的,而是在長期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逐步積累來養成的。而目前的商務禮儀教學中,教師普遍側重於知識技能的訓練,忽視思想情感心理教育的滲透。

(二)課堂學習質量不高,學生主動參與性不強

傳統的教學過程中,長期存在唯教育者主體觀,把學生視爲消極被動接受教育的客體,忽視其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這種教師被動教學、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於大學課堂,商務禮儀課堂上也不例外。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往往都是特定幾位表現積極的同學能主動回答,大部分學生都很被動,爲了更多同學能參與課堂互動環節,教師只能通過點名的方式要求學生參與課堂。目前的商務禮儀課堂上,學生不能真正發揮自身的主體性和參與性,導致學習效率不高。

(三)重視學生共性培養,忽視其個性發展

在高校商務禮儀教學中普遍採用大班授課,大班課的規模超過60人。大班教學中,強調受教育者共性的養成,教師主要採用講授的方式,課堂活動受限,學生實踐機會減少,影響學生積極性的提高;大班教學中,因爲人數衆多,很難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指導,因此容易忽略學生的個性差異。比如,有的學生性格內向,他們中的大部分語言運用能力較差,當被要求在人數衆多的講臺上演練禮儀規則時顯得非常緊張,一旦出錯,自尊心受挫,不利於其個性的發展。教育應該尊重學生的天性,發掘個人潛能,保護學生的獨立人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既要重視學生共性的培養,又必須使個性得到發展。

三、積極心理學在高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針對目前商務禮儀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出發,提出構建積極的課堂氛圍,營造積極的人際交往環境;改變教學設計,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掘和培育積極的人格特質等操作策略。

(一)構建積極的課堂氛圍,營造積極的人際交往環境

在商務禮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培養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要將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其中。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使學生逐步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積極的學習心理品質,培養學生愛思考、愛提問,發展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如何實現呢?關鍵要發揮好教師的作用。斯奈德和洛佩斯這兩位積極心理學家提出了積極學校教育的要素,指出積極學校教育環境,就像建房子一樣,先從地基部分開始,營造一個關懷、信任和尊重多樣性的積極課堂氛圍。來自教師的關懷和積極情感可爲年輕人提供安全的基地。

1.把微笑帶進課堂學生普遍喜歡和藹可親的教師,教師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學生,是建立輕鬆課堂氣氛的開始。[1]教師快樂、飽滿的情緒能使學生受到積極的心理暗示而處於輕鬆愉悅的狀態,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教師親切的語調、鼓勵的語言能建立和諧的生生、師生關係。課堂上多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比如“沒關係,怎麼想的就怎麼答”“不要灰心,再換個角度重新思考”等等,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同時,微笑的表情、親切的語調、鼓勵的語言也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培養與學生間的感情,使學生愛上學習、主動學習,主動與教師和同學間互動。商務禮儀是一門專業化打造人際交往的禮儀課程,在課程設計上經常採用角色演練、分組討論、交流解惑等形式進行合作學習,營造積極的人際交往環境有利於提高商務禮儀課程的學習效率。

2.利用商務禮儀現象的趣味性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趣味禮儀課堂就是把一些有趣的禮儀現象引入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愛學、會學,一方面讓學生獲得學習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另一方面又實現了教學目標。例如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與學生實際生活貼切的禮儀現象,讓學生判斷對錯,並提出修改建議;教師演示,比如在商務形象禮儀中的着裝禮儀這一節,教師演示幾種男士打領結的方法以及女士絲巾打結的方法,再讓學生們自行操練,學生能從這個過程中發現快樂,找回自信,感受到商務禮儀是一門很有趣、很實用的學科。只要教師多花些心思,留意日常生活中的趣味禮儀現象,把握商務禮儀的最新動態,通過改進教學手段,將趣味和快樂融於學習中,就能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

(二)改變教學設計,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積極心理學研究人的積極方面,倡導積極人性。[2]積極心理學認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教育的主體和客體,角色和身份是平等的,需要充分調動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改變傳統上教師被動教學、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商務禮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培養學生將所學到的禮儀規範應用於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是本課程的重點。那麼,在教學設計中,應該把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作爲重點,通過角色漸變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實踐環節,有效提高學習質量。角色漸變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相關策略改變被動教學現狀,促進學生由被動學習者的角色向主動學習者的角色漸變的方法。角色漸變法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實現:

1.變“被教”爲互學在課堂上,改變教師主導的角色,激勵學生成爲課堂的主導之一。商務禮儀不是規定學,而是規則學,它是隨着時代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比如在古代賓主相見時以拱手爲禮(兩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彎),現代則是以握手替之。互聯網的發展使信息蒐集變得非常便利,教師和學生在信息交流、相關知識搜索,甚至個體經驗上是平等的。教師若在課前提出信息蒐集範圍,學生完全可以在上課之前收集整理相關的現象或經驗,在課堂上就能進行相互的交流、合作、示範,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真正成爲禮儀規範的踐行者。學生在成功獲得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自我效能感和勝任感,這種心理感受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2.變“被考”爲加強自我檢查與診斷通過改變考試內容和形式,使學生能夠在不同形式的被考過程中體驗到樂趣,並且樂於參與考試的過程。商務禮儀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教學目的重在實踐,重在應用,不宜採用卷面形式考覈學生的水平。考慮到教學對象是大三下學期的學生,很快將面臨着就業,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背景下,若將期末考試與模擬面試相結合,既能將商務禮儀課程所涉及到的大部分章節內容,如商務形象禮儀、商務見面禮儀、商務言談禮儀等有機結合起來,又能使學生利用考試來磨練自己、檢驗自己。通過模擬面試的考覈形式,一方面能考覈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面試的着裝、形象、言談中應用所學禮儀規則的情況;另一方面,教師能從總體上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提出建議和正確評價。學生能在這樣的`考試中真正體會商務禮儀知識給自身帶來的價值,並通過自我檢查與教師評價來及時反省,從中獲得學習的充實感和滿足感。

(三)發掘和培育積極的人格特質

積極心理學這一理論非常重視個體的發展,認爲每個人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這種需要會不斷地激勵自己,充分發揮自身潛能。[3]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須重視培育積極的人格特質,發揮個人潛能。積極心理學將塑造積極人格特質,建立積極的心理狀態作爲主要研究對象。當今時代,創新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不竭動力,而創新能力的培養依賴於個性的充分發展。在現有教學資源得不到及時補充,大班授課還將長期存在的情況下,要塑造學生的積極人格特質,發掘個人潛能,需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筆者認爲,可以運用“賞識教育”和培養學生積極體驗的能力來逐步實現。

1.賞識教育積極心理學提倡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賞識教育”是以人性爲基礎,運用肯定的態度、欣賞的眼光、鼓勵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引導學生挖掘自身潛在的積極因素,塑造積極的人格特質。在課堂教學中,“肯定的態度、欣賞的眼光、鼓勵的語言”除了教師自身飽滿的精神狀態和高尚的人格素養外,更多的體現在對學生運用及時激勵法,使用激勵鼓舞、彰顯個性的教學評價。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要信任和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心靈的成長,通過長期觀察研究學生的性格和心理特徵,針對學生表現出的不同行爲方式,善於發現學生商務禮儀學習中的閃光點,並及時加以肯定和讚美。及時激勵法,使學生能夠更多地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成功樂趣,增強學習的自信,促進學生會學、善學學習品質的形成。運用及時激勵法時要注意,評價語要有針對性,避免激勵過程中的畫蛇添足和詞不達意。對錶現非常優秀的學生,要毫不保留的真誠讚賞,讓學生體會到努力帶來的滿足感和幸福感,比如“你真的非常棒!能將微笑運用的恰到好處”“你的表達非常生動,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對錶現一般的學生,不能只有表面的激勵,要結合時機,分清場合,使用鼓動性的評價語言,比如“你表現的不錯,爲什麼不整理一下,那會顯得更加有風度”“有一點兒可惜,離標準手勢還差那麼一點點,再好好琢磨一下”;對錶現較差的學生,要發現他值得讚美的地方,有針對性地使用正面期待性評語,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又能對自己充滿希望,比如“你聰明又勤奮,下一次一定可以提高發言水平”“希望你再勇敢一些,一定會進步驚人”。

2.培養學生積極體驗的能力在大班授課環境中,採取合作學習模式,教師先講授知識,設置一些問題,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討論後選代表發言,再總結。在相對開放的小組討論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交流和協作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及自主學習能力,有利於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自由地展現自己,彰顯並發展個性。例如,在講到“商務言談禮儀”時,先講授了言談禮儀的聆聽原則、適度原則、讚美原則和避諱原則等相關知識,設計這樣的情景問題:“某公司銷售員A與他的老客戶在展會上談論新產品,請模擬他們的談話,並注意以上言談禮儀的基本原則。”再將學生按8人分爲8組,每組學生選兩對同學進行模擬練習,另外4人分(別記錄並評價同組同學的表現……15分鐘後,請每組各選一個代表發言,陳述本組同學模擬和點評的結果。最後做總結,深化學生對商務言談禮儀的認識。合作學習模式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小組活動中,親身體驗禮儀規則,在合作學習中掌握知識,體驗獲得知識的滿足感。合作學習模式能有效地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由此體驗到學科樂趣產生的自主的、積極的、探究性的學習心理和行爲的力量。

積極心理學10

目前高等教育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便是就業壓力。隨着教育水平的發展,高校畢業生數量越來越多,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得大學生就業更加複雜嚴峻。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導致大學生就業難。解決就業問題有重要意義。

積極心理學主張使普通人獲得更好的發展,生活得更加幸福,使具有天賦的人能更大程度地發揮其潛能。這就需要人們用一種更開放的、更欣賞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發展。如今積極心理學已在很多領域得到實踐的檢驗。心理資本是個體認爲自身能夠勝任和應對某事的能力,它是完全發自內心的滿意感,是對生活的目的感和意義感的體驗,它能夠幫助我們走向成功,心理資本包括影響個體成就的一些個性特徵,這些特徵反映了一個人的自我觀點或自尊感,支配着一個人的動機和對工作的一般態度。把心理資本引入到心理學領域的是塞利格曼,而在此後進行的研究中,費雷德·盧森斯(20xx) 等人在結合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強調人的積極心理力量爲核心的屬於積極心理學領域的“心理資本”這一概念。至20xx 年,盧森斯等人第一次對心理資本進行了明確的定義,即心理資本是人類個體所具備的一般積極性的最重要的心理要素,符合積極組織行爲標準的是其心理狀態的具體表現,這樣看來,心理資本可通過進行有針對性的投入與開發活動來取得競爭優勢,且其超出了人力和社會資本。隨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盧森斯等人(20xx)對心理資本這一概念進行了系統的界定,他們認爲心理資本是個體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具體表現爲: 在面對充滿挑戰性的工作時,有信心( 自我效能) 並能付出必要的努力來獲得成功;對現在與未來的成功有積極的歸因( 樂觀);對目標鍥而不捨,爲獲得成功在必要時能調整實現目標的途徑( 希望);當身處逆境和被問題困擾時,能夠持之以恆,迅速復原並超越( 韌性),以取得成功。

結合國內外大量文獻研究可以發現,心理資本是可以通過開發干預來提升改變的。比如可以通過熟練掌握社會說服、生理和心理覺醒、成功體驗、替代學習與模仿等方式方法來開發自我效能;通過設置目標、參與、制定替代性的權變計劃,將開發希望用最終實現目標來實現;通過用包容過去、珍惜現在、尋找未來的發展機會來開發樂觀;通過關注韌性資產、危害因素以及過程的策略等錘鍊韌性。

一 提高自信,樹立積極的就業意識

自信是一種積極的主觀感知方式,是自己對自己的認可和相信。自信具有五方面的特性,即表現在:第一,自信與具體領域有關,具體來講,在某一領域具備信心,並不代表在其他領域同樣具備信心,自信是與被分析的領域聯繫在一起的,並不能直接遷移到其他領域;第二,自信是建立在練習或熟練掌握的基礎上,一般來講,最有信心的工作大多是已經反覆練習並掌握的工作;第三,自信總有提升的空間,即使是在非常有信心的領域,仍然會有一些工作任務會讓人倍感吃力;第四,自信受他人影響,其他人對個體的看法,會對個體對自身的認識產生影響,例如皮格馬利翁效應;第五,自信是變化的,受可控因素和非可控因素的影響。由此可以看出,自信的提高需要個體積極地自我認知和獲得他人的認同感。

團體心理輔導作爲一種有效的心理諮詢形式,在自我認識、提高自信心、人際關係溝通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在團體輔導中可以爲成員提供安全感和歸屬感,通過屬於某個團體的這種需求可以部分地得到滿足,成員經常彼此認同,然後感到自己是整體的一部分。在有限的時間內,成員通過討論、遊戲、體驗等一系列互動取得良好的療效,當團體內成員感到自己與別人的相似之處並且與人分享自己最深層的憂慮時,伴隨而來的宣泄以及來自他人的完全接納,都使成員獲益頗多。將積極心理學與團體心理輔導進行結合幫助大學生樹立積極認知、感受積極情緒、發展積極的行爲、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從而提高自信心。

二 建立希望,對未來進行正確的認識

在心理資本四維度中,希望包括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意志力和理想途徑。通過裏克·斯奈德的研究可以看出,希望是對未來的一種有利傾向的認知思考狀態,個體在這種狀態中,可以通過設定實際而且有意義的目標,通過自我不懈怠地努力,全身心的投入所有的自我力量來實現事先設定的目標。在當今信息技術時代,對信息的掌握是成功的前提。爲了讓大學生擁有一種對未來有利傾向的認知思考狀態,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可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就業形式、就業政策,形成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念,掌握應有的擇業技巧,建立良好的心理建設等。從學生角色向職業角色的轉變是大學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轉折,幫助畢業生順利完成這個社會化過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校可通過開展就業知識講座、就業指導課、請政府勞動人事部門領導給學生做形勢報告、請優秀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等形式,讓大學生熟悉瞭解行業的形勢和發展狀態,掌握職業角色應承擔責任、權利和義務,使其更好更快的融入職業,順利完成角色轉換,縮短職業適應期。

三 加強韌性,勇敢面對挫折

我國心理學及教育工作者在對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業心理、學習動機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重要的方面之一便是心理韌性,即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自我保護機制、發掘心理潛能,從而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並幫助學生建立擺脫壓力、挫折或創傷等消極事件的能力。安·馬斯騰和裏德等積極心理學家通過理論建構和實證研究認識到,韌性是面對困難時的一種內在心理機制,可以通過這種機制作用來適應當前的困境,激發前進動力。通常意義上來講,韌性是一種堅韌不拔,面對困境不屈不撓的品質,是保證人們不斷前行的力量。而通過相關研究可以發現,韌性不只是我們日常描述出來的品質,其實它也是一種動態的、有延展性的、可開發的心理能力或心理優勢。研究表明心理韌性越強,個體感受的壓力越低,從而能夠更好的適應環境。提高大學生韌性應該從提高個體綜合素質開始,可以從大學生一入學就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和訓練,幫助他們積極地全面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欣賞自己、瞭解家庭、融入家庭、知曉社會、認識大環境下的就業趨勢,正確處理個體與家庭、社會、就業等之間的關係,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從而提高抗壓能力。

四 結語

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需要高校及高校教師的重視。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開展與就業相關的教學工作和活動,這將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優化就業心理素質;培養大學生積極的人格特質,提升就業競爭力;培養大學生堅韌的意志,提高就業挫折承受力。

積極心理學11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由著名心理學家塞裏格曼發起的一場心理學運動,它要求人們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等。

旅遊業是提升個人和社會發展與幸福指數的行業,我嘗試着將積極心理學引入中職旅遊專業的課堂教學中,來誘導學生的積極情緒,強化學生的積極體驗,培養學生的積極品質。下面,我以“旅遊文化”課程爲例,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誘導學生的積極情緒

積極心理學認爲,積極情緒能通過擴建個體的心理資源,並在此基礎上幫助個體建立起持久的個人發展資源——包括身體資源、智力資源和社會性資源等,從而使個體隨後的行爲變得更有建設性和創造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學會關注學生的心理感受,通過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來引導學生的積極情緒。

(一)營造融洽的教學氛圍

和諧的教學環境是進行課堂教學的前提,它對師生的心理都有着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師應經常提醒學生保持教室環境的整潔,使師生置身於良好的環境中,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同時積極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出生後就有學習的慾望,所以我們要努力使學習變成一種內心的滿足,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獲得積極的心理體驗。因此,作爲教師在課堂上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用自己快樂、飽滿、振奮的情緒感染學生,從而培養學生的良好心態。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得到真正發揮。

(二)拉近學生與專業學習的距離

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歷史較短,各方面存在的問題不少。許多學生和家長在選擇職業學校時往往考慮的是學生成績不理想,升大學希望渺茫,希望孩子能有一個文憑,有一技之長,早點就業等。在選擇旅遊專業時,學生與家長是因爲其就業前景較好,不需學習讓學生頗爲頭痛的物理、化學等課程,這對旅遊專業生源的質量產生了負面影響。所以絕大部分學生對學習重視不夠,缺乏學習的內在驅動力。這就要求中職旅遊專業教學把學生興趣的培養作爲首要任務,通過有趣的知識點或活動形式來吸引學生注意,慢慢產生對旅遊專業的親近感、嚮往心情和積極探究的認識傾向,進而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和滿意的積極情緒。

比如,我在講解“中國古典園林”這一節內容時發現,該內容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單純的口頭講授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所以不如讓學生和我一起戴上導遊證,來講解祖國的園林藝術。因此,在設計這節課時,我注重學生興趣的引導,提升他們對專業學習的親近感。在課堂教學中,我先引入大量教材中沒有涉及到的湖州著名的古典園林代表——蓮花莊的圖片,以學生身邊已被熟知的園林作爲切入點,引起學生興趣;再適時引導學生進行實踐能力的訓練,到湖州的蓮花莊公園實地考察,深化認識。這樣,豐富的資料和具體的活動,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旅遊知識的印象,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對未來從事導遊工作的親近感,樹立信心,激發學習旅遊專業知識的積極性。

(三)創造體驗成功的機會

成功感是人類最美好的心理感受之一,創造體驗成功的機會是誘導積極情緒的重要途徑。教師應爲每一個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讓成功的快樂轉化爲學習的內在動力,從而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獲得心理成長。所以我根據課程的內容特意設計了“走近名人”“珍惜金色年華”“建築巡禮”“舌尖上的湖州”“身邊的風景”等與專業相關的各類研究實踐活動,並通過辯論賽、角色扮演、知識競賽、調查報告、徵文活動等形式來進行自我展示。由於活動的主題和形式各不相同,需要的智力支持也不一樣,可以讓不同智力類型的學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完善教學的評價體系,強化學生的積極體驗

積極心理學認爲,增進個體的積極體驗是發展積極人格和積極力量的一條基本途徑。人的成長是一個探索外界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探索自我的過程,一個人並不完全清楚自己會成長到什麼程度,並不完全清楚自己的潛能有多大。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科學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給予肯定和激勵,增進他們的積極體驗,讓他們獲得內化意義的成長。

(一)對學習能力進行個性化評價

學生由於先天生理因素和後天社會生活體驗的不同,個體間存在着學習天賦和認知方式上的差異。因此,對學生的評價不能搞一刀切,只要付出了努力,只要對照自己的'過去是進步的,只要有不斷進步的願望,都應給予肯定,給予激勵性的評價。此外,教學評價要發揮它的激勵功能,不能僅僅侷限於總結性評價,而應將之滲透到整個學習過程。

比如在講解“中國古代建築”中關於“斗拱的作用”這一知識點時,我讓學生推斷其用途。一位學生回答是起裝飾作用,理由是縱橫交錯,形式多樣,種類繁多,色彩豔麗,韻律井然;另一位學生回答:“我猜是顯示建築物的等級。”第三位學生回答是承重,理由是它能擴大梁枋和柱頭的接觸面,挑出屋檐,承託屋頂。

面對答案,教師不能只簡單地做出是非判斷,而應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做出評價。對於第一個答案,我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時,充分肯定他正確的思路及其審美意識。對於第二個猜測出來的答案,在肯定他的直覺思維能力的同時,明確指出歷史結論的得出不能憑空猜測,要有充分的依據。而對於第三個答案,充分肯定其建築知識的功力。每個學生都有值得讚美的地方,作爲教師要善於發現閃光點,讓每位學生在努力、進步後都能獲得成功體驗,激發他們進一步進取的願望和信心。

(二)對小組合作進行團隊評價

爲了適應中職生好勝、好表現的心理特徵,教學過程中可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評價中,除了對學生個體進行評價的同時,更應該對小組合作進行評價。

比如在講授“八大菜系”時,我將學生分成魯菜、川菜、蘇菜、粵菜、湘菜、浙菜、淮揚菜、閩菜八個代表隊,開展飲食擂臺賽。先由教師提出問題或學習任務,再由小組合作完成,並派代表進行闡述。在回答正確或展示、表演後,給合作小組加分,最後評出優勝小組。

這種小組合作競賽使學生的努力帶來的不僅是個人的成功而且是團體的勝利,所獲得的自我價值感將更強。更重要的是小組成員間相互的交流探討實際上就是一種相互評價。這在目前大班制的課堂組織形式下,能讓學生更多地體驗到參與和被關注。同時,學生在交流、溝通、分享中還能促進團結、合作、競爭,培養責任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三、挖掘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培養學生的積極品質

積極心理學認爲,人內心存在着固有的積極力量,通過後天的教育促使人的積極品質不斷增長,並使人所具有的積極力量得到充分發揮,人性的消極方面就會被消除或抑制。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教學中隱性的教育價值,讓學生不僅僅是感知文化、理解習俗、積累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個體的品質和人格得以完善和提高,形成積極的品質和美德。

比如在講解“姓氏稱謂”一課時,我設計了“尋根問祖”的教學環節,先讓學生查找自己姓氏的源頭,教師再整合分析,從而培養學生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又如在講解《上下五千年》中“絲綢之路”的知識點時,我通過張騫通西域的歷史故事來突出這一歷史人物身上所集中的智慧、勇氣、堅定、開拓等積極品質,讓學生在歷史事件的瞭解中加深對歷史人物的理解,在感悟歷史人物人格魅力的過程中受到感染和薰陶,促進其積極品質和美德的形成。

積極心理學爲我們認識和把握人類自身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維度。將積極心理學理論引進課堂,這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提供了一個更爲開闊的視角,值得我們在今後的教育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實踐。

積極心理學12

一 積極心理學

傳統心理學將焦點更多放在心理缺陷和能力喪失上,較少關注個體的韌性、資源和更新能力。爲了彌補這個基於缺陷的傳統心理學取向,美國的馬丁. 塞裏格曼教授創立了積極心理學。這個新的心理學分支是對傳統心理學的批判和繼承,它注重培養、建構個體的積極特質,致力於激發個體潛在的力量,倡導用積極的情緒和心理狀態來應對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更好的幫助個體積極、幸福生活。

對於畢業生而言,在就業過程往往同時伴隨着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答辯、戀愛關係受挫等事件,因此青年學生在就業、擇業過程中難免產生緊張、焦慮、自卑等消極情緒,這類消極情緒會使個體處於一定的應激狀態,嚴重者會危及畢業生的身心健康,影響大學生的就業,貽誤最佳就業時間和就業機會。由於就業的重要性,衆多高校紛紛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但是不少高校在進行就業指導時,將關注點過多的放在了緩解就業壓力、心理負性情緒疏導等方面。這種以“解決問題”出發的教育模式非常被動,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鮮有高校將視角放在學生積極情緒體驗和積極心理潛能的開發上面。

二 大數據下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

(一)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採用自編調查問卷抽樣分發的方式,在江蘇省內的部分高校隨機抽取20xx 屆、20xx 屆畢業生對其進行就業心理方面的問卷調查。問卷從個人基本情況、就業心態、就業認知三個部分展開,共計包含50 道題目,主要從自我認知、就業觀念、求職方式、就業心態、就業服務等方面維度綜合瞭解畢業生的就業心理狀態。調查問卷發放的過程採取全面覆蓋性的隨機抽樣方式。

(二) 調查對象分析

20xx 年1 月至20xx 年6 月間,對江蘇省部分本科高校20xx 屆、20xx 屆畢業生1200 人進行問卷調查,涉及工學、理學、文學、醫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專業學生。調查結束後共收回有效問卷1092 份,有效率91%。其中1092 份有效問卷中,男生579 人,女生513 人,分別佔比53.02%和46.98%;江蘇籍881 人,非江蘇籍211 人,分別佔比80.68% 和19.32%;城鎮戶口646 人,農村戶口446 人,分別佔比59.16% 和40.84%。本次調查所選取的調查對象基本可以反映江蘇省內多所高校就讀的大學生就業心理狀態,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

(三) 調查結果分析

結合《大學生就業心理調查問卷》可以看出,多數大學生的就業觀和就業心態是積極穩定的,但仍可以從調查結果中看出,部分大學生在就業觀和就業心態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就業認知不明確、負性情緒困擾等。下面文章將從人類心理活動的三種基本形式,即認知、情感、意志三方面對大學生就業觀和就業心態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1. 認知層面分析。就業認知是大學生對自己所要從事職業的認知和追求,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內容,即自我認知、職業認知和社會認知。就業認知對大學生就業起到指引和導向作用,對於大學生能否準確定位,能否處理好就業過程中的負性情緒等有着重要的影響。

在對“工作的意義”調查中,32.67% 的大學生選擇“工作就是一種謀生手段”,17.21% 的大學生選擇“在工作中提升個人能力”,43.85% 的大學生選擇“通過工作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6.27% 的大學生選擇“藉助工作達到出人頭地、贏得權力”;在對“大學生求職時首先考慮的影響因素”調查中,22.55%選擇“個人是否有進一步發展機會”,41.76% 的大學生選擇“個人的價值實現”,16.31% 的大學生選擇“福利待遇和薪酬”,14.27% 的大學生選擇“個人興趣”,5.11% 的大學生選擇“父母期望”。在“理想工作地點”調查中,78.24% 的同學想留在“蘇錫常、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城市”,13.46% 的同學想回小城市發展,僅有6.30% 的同學志願到西部或偏遠地區發展。在對“大學生主要求職方式”調查中,92.98% 的大學生選擇“人才市場招聘”、“校園各類招聘會”、“網上直接投簡歷”,但是仍有近7% 的大學生選擇“父母親戚朋友介紹”。

儘管國家出臺了很多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和志願服務的就業優惠政策,但廣大同學們的積極性仍顯不足。由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當前部分大學生就業觀念和就業動機較爲功利和現實,缺乏奉獻意識,就業過程中不能精準定位,但同時一部分大學生能準確認知,注重自我發展,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整體就業觀念呈現多元化。另外絕大部分學生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和就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能積極主動查找就業信息,參與各類招聘會和網上求職,少部分大學生缺乏主動就業意識,存在“依賴”和“從衆”心理。

2. 情感層面分析。即將走出象牙塔面對紛繁複雜社會的大學生們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日趨激烈的就業競爭面前面臨着多種劇烈情感層面的心理衝突,這些心理衝突會伴隨着就業狀況的變化而變化。依據調查問卷對大學生就業情感層面分析如下:

(1)焦慮。調查顯示,焦慮心理與就業的階段、性別、環境、專業、期望等存在很大關聯。其中“在面試前”近82% 的大學生存在焦慮心理;由於社會環境以及女生的生理特點,87.63% 的女生表示求職時曾感到焦慮,女生的焦慮水平也遠遠高出男生;在對“大學生身邊的好友或同學找到理想的工作”後的反應調查時,57.74% 的同學表示“高興同時爲自己擔心”;68% 的文科專業學生焦慮水平顯著高於理科學生。適度的焦慮對大學生就業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可以激發潛能,使大學生從心理上產生緊迫感,更努力地尋找就業機會。可是一旦焦慮過度,上升到“焦慮症”就會危及大學生身心健康,高校管理者應該及時給予關注和心理干預。

(2)自卑與自負並存。自卑的大學生往往缺乏自信心,不敢競爭,尤其在遇到挫折時,很容易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使得部分大學生悲觀失望、憂鬱孤僻,而且有礙於自身聰明才智的正常發揮。依據調查問卷,自卑心理容易在一些相對就業冷門專業、學習成績不佳、性格內向的大學生以及女大學生中表現得尤爲明顯。”對於這樣的大學生高校管理者需要加強關注和鼓勵其樹立信心,不自卑,但也不能“過了頭”,產生擇業自負心理。從調查中可以發現58.15% 的大學畢業生自認爲“綜合素質優秀”,在擇業過程中難免出現自負、自傲心理。擇業自負的心理多見於重點大學高校畢業生、熱門專業畢業生和優秀畢業生。擇業自負,容易使畢業生產生錯誤的就業觀念,不能對自身準確定位,心理定位偏高,結果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埋沒才華。

(3)攀比心理。在就業過程中,同學們之間“互相攀比”的現象時有發生。尤其有些同學再找就業單位時,往往是拿自己身邊同學的就業擇業標準來定位自己的標準,抱着“他能去,我更能去”的態度找一個條件相當的單位,而不考慮自身的條件、社會需要特點及就業中的機遇因素。還有些大學生自恃條件很好,可以大有作爲,但在擇業時卻常常要麼碰壁要麼找到的工作不滿意,很容易產生浮躁的心理,不能客觀認知自己。

3. 意志層面分析。意志:意,心理活動的一種狀態。志,對目的方向的堅信、堅持。就業層面的意志是指畢業生自覺地確定目標,積極求職,克服困難,實現就業目的的心理狀態。擁有良好的意志品質的畢業生時刻充滿朝氣與活力,能在遇到挫折與壓力時從容應對,不斷拼搏,最終成長成才。然而在調查中發現,部分大學生意志品質存在種種問題,突出表現在:

(1)挫折應對。就業形勢的嚴峻意味着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將面臨更爲激烈的競爭,因此不可避免在求職過程中會遇到挫折。在“求職時屢次被拒絕時的反應”調查中,69.74% 的`大學生表示“很快調整低落情緒能冷靜面對,準備再找”,16.33% 同學認爲“被拒絕是積累求職經驗的好機會”,但仍有13.93%的同學表示“很沮喪,情緒低落,害怕再找工作”;在“會採用何種方式來應對就業挫折”中,39.32%的大學生會“採取發火、上網、打遊戲等方式發泄”,21.79% 的大學生會“憋在心裏,自己承擔”,僅有38.89% 的同學表示會“尋求朋友、老師的幫助”。

(2)缺乏恆心。本次調查,特別在20xx 年6 月選取了230 名大三年級立志考研的大學生,進行了長達半年的跟蹤調查。20xx 年9 月,由於暑期未能堅持做好考研複習工作,考研人數下降爲207 人;20xx年11 月,由於周邊同學就業環境影響、自身複習等因素,考研人數下降爲182 人;20xx 年12 月最終走進研究生考試考場參加考試人數爲154 人。調查結果顯示66.96% 的抽樣大學生能堅定自身的目標,而33.04% 的大學生缺乏恆心。恆心是意志堅韌性的重要表現,即使計劃再縝密、科學,如果缺乏恆心,仍然會功虧一簣,從本次調查和現實情況看,不少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都存在由於缺乏恆心導致事件功敗垂成的經歷。

(3)惰性。青年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充滿朝氣和活力、銳意進取的羣體,但惰性正一點一滴地侵蝕着部分大學生的活力和意志,消耗着他們的青春與進取心。調查顯示86.59% 的畢業生表示自己“日常起居無秩序,作息時間紊亂,起牀困難”;62.19% 的同學承認自己存在“拖延症”;除正常的休息時間外,41.8% 的大學生白天呆在宿舍的時間大約是3 小時以上。而在宿舍的時候,92.4% 的大學生會選擇上網、看電影或者打遊戲來打發時間。惰性實際上是意志活動無力的表現,是影響大學生積極進取、張揚青春活力的天敵。

三 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就業觀研究的指導意義

(一) 提升幸福感,培養積極心理品質

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心理問題,與主觀幸福感缺失有很大關聯。羅素在《走向幸福》一書中曾經提出,“種種不幸福的根源,部分在於社會制度,部分在於個人心理”。積極心理學更注重個體的優勢而不是劣勢,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或者幫助個體在認知、情感、意志三方面形成積極的取向,幫助個體找尋持久的快樂與幸福感,從而養成積極心理品質。同時也爲《大學生心理健康》這門課提供了新的視角,那就是應逐步將傳統的心理問題危機干預模式向積極心理品質培養模式的轉變。

(二) 挖掘自身潛力,增強就業競爭力

積極的心態有助於個體調動出積極的思維,進行積極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引導大學生向積極的方向邁進,一方面也能激發大學生的潛能。人在思維活躍的時候可以產生無數的創意火花,在一次次的嘗試中必然會發覺自己潛藏已久的潛能,併發揮出強大的作用。

(三) 養成堅韌意志,提高挫折耐受力

堅強的意志是一種強大的韌力,時刻督促個體跟隨信念,會支撐個體堅持不懈地奮鬥,以應對人生的各種挑戰和挫折。

積極心理學13

積極的自我這一章,圍繞着“我”這個課題,展開了一系列探尋自我的過程,在學習完這堂課之後,我翻閱着書本,在尋找這堂課的真諦,這堂課想讓我們知道什麼,絕對不僅僅只是讓我們瞭解,讓我們可以運用這些知識,它還有更深刻的東西,於是我給自己四天的時間,在下一堂課到來之前,我要探尋到這節課,它真正想要說的。

我一直認爲心理學他的本意是觀察反饋人類自身,由於對自身的盲目性,有一些問題並不好由自己得到答案,所以這四天我嘗試着去觀察他人,希望找到可以符合這堂課,能夠讓我更加深刻理解這堂課的事物,結果兜兜轉轉了四天最終的答案還是到了我自己身上。在星期四的時候,我嘗試了一款遊戲,是一個搭建房子的遊戲,我在實際畫出的建築設計圖在遊戲裏面很難得到確實的效果,說白了就是很醜,和我設想的截然不同,爲什麼會這樣?這個問題我百思不得其解,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預想,可是結果卻天差地別。在玩遊戲時我一直不喜歡看遊戲攻略,這讓我有一種挫敗,很簡單的問題,爲什麼我想不出來?但是那一天我四下孤立,舉目看去,全是遊戲中白茫茫雪山的場景,我退了出去,我接受不了預想進行不下去的事實,一直輾轉反側到了近十點,我打開了百度,查找了遊戲攻略。

很可惜,他並沒有給我實際的解決方法,不死心的我再一次進了遊戲,這一次我進遊戲的畫面變了,不再是以往我看到的雪山,而是站在了雪山上看我所建的那個房子,我看到了一個不同的角度,那個角度看他和我的'設計圖是一樣的,他在那個角度特別漂亮,完全不是之前進入遊戲看到的那副破敗的樣子。我下了雪山,走到了我在遊戲中的家面前,我圍繞她轉了一圈,沒有雪山的那個角度,他還是一樣的,只不過這一次不是醜的,而是美的。

是一場奇特的經歷,總讓我感覺這個房子就是我自己。大學聯考之前的成績讓我很自豪,直到大學聯考,我一直接受不了大學聯考失敗的原因,說是自尊也好,什麼客觀原因也好,我無法與自己達成和解,我對探尋自我是有排斥的,但是那天晚上我站在雪山上看到那個我以爲很醜很破敗的地方,他在外面一圈陽光的映襯下,與我現實中所處的黑暗不同,那是人工與自然能達到的最優和解。成長總是一瞬間的事情,那些一直冥思苦想的知識,有了更深刻的體會,積極的自我這堂課到底要教給我們什麼?

她想告訴我們要與自我和解,接受失敗的,接受後悔的,接受理想的,接受美好的,知道自尊,深思主義,不要全盤否認你的美,不要過分肯定你的美,所有預想中的自我都是我們的選擇,好的壞的,都是我們踏出去的,確定好你的自我認知,當學會與自我和解的時候,所有的消極,拉扯你墜入山崖的力量也會消失。積極的自我,是你要懂你自己,你要掌控你自己。

積極心理學14

【摘要】隨着時代的發展,現今的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升,因此高校應當要進行思想政治改革工作。積極心理學的興起和發展爲現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改革思路。當前高校管理部門應當認識到這一點要站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就此本文結合實際,淺談積極心理學是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

【課題項目】課題名稱:《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德育體系建設研究》(課題編號XZYB1721)。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xx-3089(20xx)13-0103-01

引言

高校是我國最爲重要的人才培養搖籃,高校想要將人才培養工作落實完善就一定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而使高校的學生們成爲契合時代發展的人才。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經適應現今高校學生們的心理了。因此,進行教學課程改革工作是相當的有必要的,現今高校教學管理部門應當要意識到這一點,積極的尋求改革的契機。積極心理學的誕生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現今高校教學管理部門應當認識這一點,投入精力去進行教學改革。

一、積極心理學的內涵和研究內容

積極心理學是一種新的心理學,與傳統的心理學習相比積極心理學主要關注於人的美德、潛能和優勢品格,這種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式方向和研究內容有下面三個。

1.積極情緒

積極的情緒是積極心理學的重要研究方向,在實際的研究過程中主要是研究人當下的幸福、曾經的幸福和未來的幸福[1]。人們在實際的生活中對於這三種幸福是展現出不同的情緒的,對於曾經的幸福,現今的人們往往是懷念和滿足的,對於未來的幸福現今人們是表現出樂觀的態度的,對於現在的幸福人們是保險處珍惜和愉快的心情的。從生活的角度上來看,積極的情緒對於當下的人們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是有着影響的。從學習的角度上來看,積極的情緒也會讓人們學習的效果得到提升的。

2.積極的人格

積極的人格是現今積極心理學中另外一個研究方向,現今人們所展現出的積極的人格包括正直、熱情、謙虛、寬容等等,這些人格特質可以被分爲對內特質和對外特質,所謂對內特質的積極人格指的是站在自我的角度,其作用是調節自身,讓自身的品質變得更加的完善。對外特質的積極人格指的是與他們交往過程中所展現的人格,這些人格是可以讓人們成爲社會所依賴的人才的。

二、積極心理學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點分析

1.研究對象和教育原則一致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這一點是毋容置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是學生,現今高校學生們是擁有着不同的社會背景和家庭環境的,因此他們的人格特質和人生經歷都是不同的,這些學生們是當前時代最爲代表性的“人”。因此,現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和積極心理學研究對象是相一致的[2]。研究積極心理學習的原則是通過研究讓現今人們的美的得到培育,讓他們擁有更爲美好的未來。這是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原則相一致的,因此在積極心理學的視域下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是相當的有必要的。

2.教育目標相同

積極心理學研究工作是爲例讓研究的對象“人”不斷的完善自身,讓人能夠挖掘自身的發展潛力,讓自身成爲時代需求人才,從而擁有美好的未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爲了讓現今高校學生們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的發展,使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成爲契合時代需求的人才。綜上所述,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工作和高校思想正政治工作是擁有着相同的目標的,因此,在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工作是相當的.有必要的[3]。

三、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式分析

1.滲透積極心理學理念,轉變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觀念

想要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充分的落實,現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部門應當要先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要將積極心理學滲透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門應當要樹立積極性的學生觀,要關注學生們內心世界的發展,要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觀念,要引入積極心理學教學觀念,要將學生們樹立爲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主體。除此之外,也要關注學生們的心理變化要給學生們灌輸正能量的內容,使他們擁有積極的學習心理。

2.融合積極心理學內容,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科學化

思想政治教學內容是保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實完善的基礎。因此,在基於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改革應當要注重學生們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科學化工作,要融入積極心理學的內容[4]。在實際的教學內容改革的過程中,高校的管理部門可以進行問卷調查工作去了解現今高校學生們的愛好,針對他們的愛好去設立契合他們的心理學習教學內容,讓他們學習思想政治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的激發,從而使教學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改革工作落實完善,進而培養出契合時代發展需求的高校大學生人才。

3.納入積極心理學方法,使用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方式

現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管理部門在進行思想政治教學改革工作的時候,要將積極心理學方法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去,從而使思想政治教學的教學質量得到充分的提升。在實際的教學方式升級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管理部門可以納入積極心理學方法建立新的思維教學模式和新的積極的組織系統,讓高校的學生們在積極的校園環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促進高校學生們形成樂觀的心理,從而使他們成爲契合時代發展的高校大學生人才[5]。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着時代的發展,現今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方式應當要進行轉變,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勢在必行。當前高校大學教學管理部門應當要在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工作,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高校應當滲透積極心理學理念,要融合積極心理學內容,要納入積極心理學方法。

參考文獻

[1]胡承林.非正式學習與大學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6)

[2]仇英,龐京城.基於批判性思維爲導向的高校通識教育課程研究[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3]劉傑,廖衛華.基於rough集的微信移動學習要素重要度調查研究[J].贛南師範學院學報.

[4]李寧,戴豔軍.從異化到迴歸——阿格爾異化消費理論的思想政治教育啓示價值[J].學術論壇.20xx(09)

積極心理學15

摘要:本文試圖將積極心理學所提倡的以關注個體優越性爲主的積極取向研究應用於輔導員的實際工作中,從兩者的基本思想和結合意義上分析得出積極心理學應用於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提出積極心理學對輔導員工作的幾點運用建議和整合探索的具體途徑,肯定了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情緒體驗、培植積極人格特徵和營造積極組織環境對服務於學生成長成纔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字:積極心理學 高職高專 輔導員

由於學生羣體的差異性,高職高專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上,相對於本科院校而言,需要更具體、更周到,對學生的引領和指導也更費時費力。面對醫學專業的特殊性,醫學高職高專輔導員如何幫助綜合能力較弱的大學生正確面對和有效應對學習生活壓力,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一直是每一位醫學高職高專院校輔導員共同探索的課題。

美國20世紀來的積極心理學以一種更加開放和欣賞的角度去看待人的本質、潛能和能力,提倡以一種積極的方式去解讀和引導。我國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開始於20xx年,20xx年後才逐漸受到學界廣泛關注,在教育界的研究也多集中在對中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筆者認爲積極心理學從糾正問題爲中心的消極取向,轉變爲關注個體優越性爲主的積極取向,對醫學高職高專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啓示和借鑑意義。

一、 基本思想

(一) 積極心理學的主要理念

積極心理學強調引導者着重於挖掘和調動個體的積極力量,做到個體的自助。具體而言,就是將重心放在培養人固有的積極潛質上,通過培養和擴大人固有的積極力量而使人真正成爲一個有價值的、健康幸福的人。它的研究主要有三個內容:1、積極情緒體驗。積極心理學注重人的幸福感、滿意感、快樂感,強調人要滿意地對待過去、幸福地感受現在和樂觀地面對未來,這是與他人友好相處、較好適應社會和應對各種困難與挑戰的基礎。2、積極人格特徵。積極心理學相信人們自身擁有足以應對外界的能力和智慧,擁有愛的本能和各種積極的心理特徵和品質。個體之所以出現問題,在於這些積極的特徵和品質未能有效發揮作用,甚至未被髮掘。3、積極組織系統。每個人所處的環境對個體的成長有着很大的影響,建立積極的社會、家庭和學校等外部系統,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 輔導員的工作理念

高職高專院校以培養社會需要人才,成就學生美好未來爲辦學宗旨,輔導員主要圍繞這個中心任務開展學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人格特徵,培養獨立自覺的自我管理意識和實現合理合適的自我規劃。輔導員通過注重和引導學生的價值目標、動力思維、路徑思維和方式方法,以達到教育和管理的最佳狀態。輔導員工作對象主要有兩大形式:1、集體性工作。輔導員依託班級和宿舍爲單位的活動設計,爲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提供學生成長成才的積極外部環境,從而影響個體。2、個體性引導。輔導員通過與學生的日常談話和觀察,對每位學生的特性有所瞭解,並篩查出一些有潛在問題的學生,或是自我發展不健全的困難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和引導,讓後勁生們能認識問題,轉變思想,改正不良言行。

總之,新時期的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僅僅停留在被動的治療型應對上,而應注重積極的有效防預,這與積極心理學所推崇的理論與實踐不謀而合,二者在尊重客體的積極能動性上,在構建優良外部系統中都有着很大的關聯性。

二、積極心理學應用於輔導員工作的意義

(一)從醫學高職高專學生特點看積極心理學在輔導員工作中的實用性

從醫學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特點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內心的落差感。由於入學的分數差,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相比本科生存在自我價值感較低、自信心不足的問題,甚至不願意別人拿自己與本科生比較,這種落差感寄存於他們的內心深處。2、學習能力較弱。大多數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或學習能力存在不足,而醫學專業的高要求和高難度,難免又給學習能力較弱的高職高專學生增加了學習壓力。這種來自學業的壓力如果在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得到化解,自然就會轉化爲一種心理負擔,甚至最終選擇自暴自棄。3、自律性較差。自律意識薄弱給高職高專院校輔導員的學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監督和管理學生常常需要耗費輔導員大量的時間和精力。4、自主性不夠。由於學生的自主獨立性不夠,凡事往往較依賴老師,缺乏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獨立處事的能力。這與高校所提倡的學生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有明顯差距。

這種由於入學差造成的內心消極體驗和人格特徵差異,將對大多數高職高專生的大學學習生活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他們容易埋沒自身優點,遺失自我價值,潛能得不到較好的挖掘。在此情況下,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能借鑑積極心理學提倡的理念,注重引導學生以“積極體驗”來發掘和塑造學生潛能,以一種鼓勵式、激勵式的方式來引導和啓發學生,讓他們在正視自我、接納自我的和諧愉快中慢慢調整心態,拓展自身優勢,更好地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生活技巧和策略,以最佳的狀態應對未來。

(二)從醫學高職高專院校特點看積極心理學在輔導員工作中的必要性

從醫學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特點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學制少。醫學高職高專學制一般爲3年,有些專業甚至在大二年就開始進行臨牀實習,在1-2年的時間裏,輔導員要摸清學生特性,並有效加以引導,對輔導員工作是項挑戰。2、重專業。雖然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希望能借助大學生思想政治、職業生涯規劃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來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但學科和學校特點是醫學高職高專必須面對的,專業課程的設置佔據着學生的大多數課程,學生職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情況更是所有高職高專院校視爲的生存根本。大部分醫學高職高專的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氛圍相對於綜合性大學較弱。3、課業壓力大。課業壓力是所有醫學專業學生肩上的“大山”,學生的課外娛樂時間較少,單一和高強度的學習生活難免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輔導員如果能有意地培養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扭轉學生枯燥乏味的消極心理,並化壓力爲動力,這將對醫學高職高專學生人才培養有着巨大的推動作用。

醫學高職高專的院校特點給輔導員的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難度,如何克服這種“先天不足”,將對學生的道德品質、思想覺悟和心理健康三者的引導相互融合,發揮高校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筆者認爲輔導員應善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尊重、理解、關心和幫助學生,增加師生間的親近感,增進輔導員個人的威信力和感染力,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應對學習生活的各種困擾。

(三)從高校學生管理看積極心理學在輔導員工作中的可行性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重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和自我明辨,這其中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關鍵,這也是近幾年高校一直倡導的“以人爲本”理念的核心內容。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落腳點在於重視人自身的發展,而積極心理學所認爲的,人雖然會因內心的衝突產生破壞性的消極影響,但人自身也有修復能力和自我完善的功能,這與學生管理工作中強調和重視人自身發展相互切合。輔導員在認識到學生個性的差異性上,應當避免傳統的“出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工作思路,巧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指導實踐,在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學生優點和價值。

三、積極心理學對輔導員工作的運用建議

目前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和學歷背景各不相同,非心理學專業的輔導員對心理學知識瞭解甚微,對積極心理學的內容可能從未耳聞,這就需要輔導員以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爲出發點,不斷加強自身職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緊跟時代主旋律和青年特點,與時俱進,以學生爲本,轉變工作理念、拓寬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技巧,才能作學生的知心人和指路人。

(一) 加強自身學習,提升職業素養

輔導員面對的客體是青年學生,每一屆的莘莘學子們身上都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和個性,輔導員只有不斷提高自身職業技能,才能較好地應對學生事務和思想教育,才能激發學生潛能。對此,除了高校需要爲輔導員提供培訓機會外,還需要輔導員能切實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不斷自學,廣納各種新思潮,有所學、有所思,從中提煉和內化成自己的職業素養,將對學生的心理疏導、行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融爲一體,形成合力,共促學生成長成才。

輔導員作爲在校大學生的第一管理者,與學生的接觸最爲密切,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他們,特別是對學習生活相對單一和繁重的醫學高職高專院校學生,輔導員的.爲人處事理念、態度和方式對他們有着巨大的影響作用。輔導員通過了解和學習積極心理學相關知識和技能,不僅能促使自己成爲一個擁有積極心態、積極品質、積極人格的人,而且還能更好地幫助和引導學生以欣賞、開放、創新、包容的姿態調動自身潛能,應對各種周遭變故。

(二) 轉變工作理念,注重積極預防

積極心理學相對於傳統心理學最重要的區別就在於所提出的積極預防的理念。這種肯定人的價值、能力和潛能的積極做法能有效避免對他人不自覺地“貼標籤”和減少對方的牴觸情緒,有利於彼此之間關係的建立。輔導員在尊重、關愛和接納學生基礎上,將重點落腳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優越性,從而引導學生以自己樂於接受、社會普遍認可的方式自我發展,減少不良情緒的產生和不良行爲的發生,不僅能有效弱化消極因素的破壞作用,還能增進師生情誼,爲輔導員日後的進一步引導提供了重要基礎。輔導員樹立積極防禦的理念還能改變傳統學生管理過程中過多關注問題本身,忽視學生優點的不足,化管理被動爲主動。

(三) 提高工作技巧,爲激發學生潛能提供可能

理論和理念唯有轉化爲方法和路徑,才能爲達到理想狀態和結果提供可能。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理念要運用於實際的學生管理工作,還需要輔導員不斷探索和總結,一方面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和愛好進行量身定做式的個性化引導,另一方面則發揮羣體效應,通過一系列的優良學風創建活動和黨團教育爲學生的學習生活營造良好地外部環境。

四、積極心理學在輔導員工作實踐中的整合探索

結合醫學高職高專院校的特點,輔導員在日常的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切實秉承以人爲本的原則,選擇正面的、積極的評價和引導方式,幫助他們調動自身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培養健康向上的認知觀,通過自身積極情緒體驗,儘快融入大學生活,應對繁重課業,並在良好的情緒狀態中接受校園管理規定和專業要求,培養和發掘自身積極品質和能力,順利圓滿完成學業和養成良好地社會道德與社會適應能力。

(一)傾聽和理解學生,爲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情緒體驗提供基礎

包容學生的不良行爲。輔導員在日常學生管理工作中,特別在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過程中,經常會陷入“站在所謂的道德高地指點學生”的誤區,這樣脫離學生的單項思維,不僅達不到理想的管理教育效果,還極易造成學生對輔導員的反感,產生內在的排斥心理,甚至不願與其交談交心。以人爲本的理念需要輔導員以開放、包容和理解的姿態傾聽學生和尊重學生。大部分學生髮生不良行爲背後所折射出的是他們潛在的認知觀和價值觀,輔導員應該充分傾聽學生行爲背後的原因和動機,讓學生體會到師生之間的平等溝通,從“被要求”的心態轉變爲“我可以”、“我需要”,增進對輔導員的信任感和向心力,從而以一種輕鬆、愉悅的狀態接受輔導員的引導,改變“輔導員爲管我而來”的消極情緒,逐漸建立起成熟的認知觀。這與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倡的“情感啓迪”不謀而合,所有有效的教育和引導建立在學生對引導者和行爲對象的情感接納基礎上,一切脫離情感的教育只會是空中樓閣。對此,輔導員在與學生溝通過程中應注意談話技巧,以正向和共情的技巧來避免學生的牴觸情緒,多采用“你這樣做是種選擇,但是你也可以嘗試一下這樣做”、“你這麼做我有點遺憾,因爲”、“你認爲如果這樣做會不會更好呢?”等語句來代替傳統的質問、刻板的談話語言。

(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爲培養學生積極人格品質創造條件

高校教育者一直強調培養學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但也要避免教育工作者單純地向學生下達工作任務和簡單地要求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高職高專輔導員更需要藉助學生工作任務的安排、活動的指導和行爲管理等一系列實質性工作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整,不斷肯定和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將學生的自我關注轉移到自身存在的價值、能力、智慧和品德等積極品質上,通過引導學生髮現自我價值,從而提高自我認知和悅納程度,產生信任、安全和滿意的積極情緒,培養和拓展積極品格,達到弱化消極因素的破壞作用。在這一過程中,需要輔導員相信人本身的自我調整和自我完善過程,爲學生的成長留有足夠的探索和改進空間,對學生所犯的錯誤持寬容的態度,而不是依賴於懲罰手段來遏制學生不良行爲,或對學生的優點採取保守默認。輔導員在肯定學生優點的同時,應當適當地賦予更高的評價,從仁愛、責任、誠信、友善、樸實、文明等精神層面和價值層面肯定和激勵學生,讓學生自覺地將自己的行爲與思想品德相關聯,加強對價值觀的理解,也更能實現積極價值觀對自身言行的指導作用。

(三)主題教育體系化,爲學生積極探索創新驅動

與綜合性大學的學生活動形式和內容相比,醫學高職高專院校存在明顯差距,不少教育活動存在“上級佈置,下級應付”的問題,或者只是視爲單純的活動簡單開展,忽視教育的體系化和自主化意識。輔導員平實忙於應對各種學生事務,要求他們一一指導各項學生教育活動現實可能性較小。筆者認爲,當前輔導員對主題教育的引導上應充分凌駕於一堆校級或院系級的活動計劃上,整合提煉出有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的主題教育內容,根據各個階段學生成長需求設計出一套符合學生髮展規律的主題教育體系,即結合黨支部立項和團總支立項、結合教學實訓需求、結合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結合學校學生活動等有計劃、有針對、有成效地開展,避免主題教育活動受衆面狹窄、過於分散和流於形式。在開展活動上,輔導員在發揮好前期策劃後,可大膽地讓學生自行組織,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創造性和獨立性,讓他們自行制定目標、確立活動內容和形式、開展評估等一系列體系式探索,來增強自主意識和自我體驗,達到自我啓迪和自我發展。輔導員在這一過程中只需要扮演觀察者的角色,爲進一步引導學生尋找更佳的方式方法。在整個教育活動過程中,輔導員還應注意鼓勵和肯定那些內向的學生和存在不良行爲的學生,讓他們在積極的情緒體驗下慢慢地參與活動,在不斷地成功經歷下增進與他們的交流,增強自信心,提升集體意識,弱化消極心理和行爲,不斷拓展自身的積極品格。

(四)注重學風建設,爲培植學生積極人格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所在的組織環境,學校作爲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它的精神文明建設情況直接關係着學生的成長成才。對此,輔導員應切實重視將學風建設同文明班級創建和文明宿舍創建結合起來,以創建的形式來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主人翁精神,提高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爲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成長環境,讓每一個學生在融入集體的同時也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感召,促進自己的不斷探索。另外,有些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家長並非贊同其上高職高專院校或者不贊同其就讀的專業,這種來自家庭的負面情緒和消極言論將對一個成長關鍵期的學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輔導員需及時瞭解情況,儘量做通其父母的思想工作,贏得學生家長對學生選擇的尊重,引導家長持有不贊同也不反對的態度,避免學生因爲家人的不理解產生的心理負擔,從而影響積極情緒體驗和積極品格養成。學生只有在一個較爲輕鬆和諧、積極向上、團結友愛的環境中,才能更好更迅速地挖掘自身潛在的積極品質,促進自身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靜 積極心理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教育論叢,20xx,(2):173.

[2] 張建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J].教育與教學研究,20xx,(2):16-17.

[3] 李剛 於海寧,寧雲童等.積極心理學對於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啓示[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xx,(8):37-38

[4] 包文婷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構建研究 [J].黨建思政德育,20xx,(309):223-224.

[5]. 林靜.積極心理學對高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啓示[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xx,32(10):86-88.

[6] 吳正龍,張婕.積極心理學背景下的高校輔導員工作模式探討[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29(6):89-92.

標籤:心理學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