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薦】積極心理學15篇

心理學3.23W

積極心理學1

【摘 要】積極心理學核心在於研究人積極品質的構建,最終目的是促進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中學生人羣中,由於進入青春期叛逆期,生理、思維都處於飛速發展時期,對事物的認知有一定的自我意識,同時也會受許多外界因素的影響,往往可能產生不確定性,甚至產生一些不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不良情緒,運用積極心理學,喚起學生的積極心理,去制約消極、不良的心理,幫助學生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去面對未來的生活與挑戰。

【薦】積極心理學15篇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中學;心理健康教育

中學生由於正處於青春發育期,處於人生的轉折點,處於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期,這一時期的心理健康尤爲重要,可能會對今後一生都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各學校紛紛成立心理諮詢室,並且,根據近年來教育部的要求,從以往的矯正學生的心理問題,轉向培養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賦予學生們以積極的心態,促進其人格的健康發展。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現代心理學起源於二戰後,爲治癒戰爭創傷而出現的消極心理學,幾乎主導了20世紀全程,一直到20世紀末才逐漸興起積極心理學的新思潮。積極心理學與消極心理學相對,又是傳統心理學的補充,堅持用科學的原則來研究幸福,主張挖掘人們積極的品質,用這些積極品質中所蘊含的力量,幫助人們獲得幸福的生活,尋找人文關懷與終極關懷,從而使心理學部分領域轉向人的積極層面,拓展了心理學的研究領域。積極心理學主要採用實證、人本主義現象學、文化解釋學等方法,主要研究積極情緒、積極體驗、積極人格特質、積極社會環境等,並能堅固個體與社會層面,提出積極的預防思想,強調對人性優點與價值的研究。

二、傳統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

(一)學校、家庭不重視,教育重點有失偏頗

青春期的孩子們,正處於幼稚到成熟的轉折,心理、感情會比其他時期更加敏感,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但是,偏偏這個時期的課業壓力較大,學校、家庭的'關注點基本都放在學習上,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下降了,可能老師只會一味的要求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家長只會一味的責罵孩子,卻不會去幫助孩子一起找原因,查找是否是心理、情緒上出現了什麼問題,往往等到問題確切暴露了以後,卻已來不及補救了。而且,因爲尚受傳統心理學的影響,仍將心理健康教育注意的重點放在問題學生身上,只知道治療,而不知道預防,沒有將預防性的心理教育作爲經常性工作來抓,導致教育重點過於片面,效果不佳。

(二)教育方法不當,過於理論化

老師本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有問題,認爲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一門課程,傳道、授業、解惑而已,只要自己把課上好,讓學生清楚心理問題的產生、發展及解決辦法,學生學會了這些理論知識,肯定就不會有心理問題了。但是老師忽略了一點,即使是社會上的各類專職心理醫生尚因爲承受各種患者帶來的心理壓力,處於心理健康的邊緣,也需要人定期幫助疏導,何況是心智發育不成熟的學生。而且,有些老師在於學生進行溝通疏導時,並沒有注意自己的態度,缺乏耐心、細心,不能讓學生建立起信任感,而達不到疏導的效果。

三、將積極心理學運用於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加強對學生心理變化的關注

中學生們心智發育尚未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特別是在難以做出決斷時,還需要老師、長輩們的正確引導。因此,老師需要同時關注孩子的學習與心理變化,要關注學生潛在的能力、積極品格,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多溝通,多鼓勵。如果發現孩子有異常情況出現,比如情緒變化,學習開小差,發呆,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不能直接批評孩子,而是要加強與孩子課下的溝通,查找原因,並需及時與家長溝通,實現家校合作,共同關注孩子的健康發展。

(二)“預防”、“治療”並重

相對於傳統心理學的“治療”心理問題作用,積極心理學更注重“預防”心理問題的出現,通過對學生們的普遍教育,挖掘學生身上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幫助學生們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樂觀的人生態度,引導學生建立幸福感,促進學生們通過培養積極的心態,去戰勝隨時可能出現的消極心態,遇到挫折可以有一定時間的消極、情緒的發泄,但是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的積極心態幫助自己從挫折中走出來,避免因過度消極而走向極端。

(三)因人而異的施教方法

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有不同的成長環境、家庭教育、性格特徵,以及不同的心理問題,所以,健康教育或者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也不同。老師應該給學生們創造寬鬆的環境,耐心的傾聽,幫助學生打開心扉,願意傾吐自己的心理、情緒上的問題,方便老師有針對性的加以疏導;而對於心理健康的學生,則需要針對其潛在的積極品質加以引導,使其一直處於積極的狀態,以防患於未然。

(四)理論與實踐同步

教育,從來都不是紙上談兵,而是更重視實踐,目的是學以致用。所以,老師在對心理知識進行必要的教授之後,需要同時運用積極心理學的各種研究方法、手段,去切實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態,並擔負起心理輔導、治療的責任。

四、小結

老師應該運用好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將其落到實處,切實幫助中學生們建立起積極向上的心態,正確面對壓力及挫折,鍛鍊良好的心理品格,讓中學生們獲得幸福感。

參考文獻:

[1]丁俊霞,師彥潔.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中學心理健康教育[J].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xx,(2).

[2]樑濤.論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J].教改聚焦,20xx,(2).

[3]王莉,於巧錫,朱蘇榕,方翰青.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網絡體系強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J].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xx(3):56-60.

[4]於紅春.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一以青島市城陽一中爲例[D].聊城:聊城大學,20xx.

積極心理學2

幸福,有人把它編在歌裏,有人把它寫在書籍中,讀《哈佛積極心理學》有感作文1500字。美國哈佛大學把它搬進教室裏。不僅如此,沙哈爾博士講授的有關幸福的“積極心理學”還成爲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課程,超越了長期排名第一的“經濟學原理”,這是在歷史上首次以科學來論證幸福是什麼。曹校推薦給大家的就是這本-------《哈佛積極心理學》。

書中講到,沙哈爾給哈佛學生的十條幸福忠告;講到哈佛幸福課的四個目標;通往更快樂、更幸福的門徑等等。其中,有一句話使我感觸很深。“如果星星一千年內才閃耀一次,當它閃爍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會仰望它,可正因爲它每晚都閃爍在星空,所以我們認爲那是種理所應當的。如果一個人把一切都當做是理所應當,那他就不會懂得感恩和珍惜,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

感受幸福的人往往心懷一種信念和動力,這種信念和動力既能夠激勵自己不斷地前進,也能夠感動和改變周圍的人。感受幸福,會讓自己與幸福的聯繫更緊密。當面對孩子那天真無邪的笑臉時,所有的煩惱也就煙消雲散了;清晨,當迎着第一縷陽光,邁着從容的腳步踏進校園時,孩子們一聲聲“老師好!”,幸福的一天開始了!

感受幸福校園

法國小說家雨果曾說過: “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有人愛我們,讀後感《讀《哈佛積極心理學》有感作文1500字》。”其實, 教師的幸福有時就是一種感動, 外界並沒有改變什麼, 只是你的內心改變了,幸福是一種感覺,在美麗的校園裏,在和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天,在看着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自己也會感受到幸福。也爲我們的校園注入了幸福的源泉!

感受幸福課堂

課堂是教師生命舞臺,在電子白板整合的富有生命力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們一起沉浸在課堂的氛圍中,遊動的各種各樣的魚、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的穿越、神話故事的美妙世界------這是一個美妙的世界!在這裏,老師和學生一起悲傷,一起歡樂,弗洛姆曾說: “幸福本身不是結果, 而是伴隨着力量增長的體驗。”在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中, 看到學生們一個個高舉的小手,激動的小臉,教師體驗到了喜悅和收穫的幸福。

感受幸福生活

感受幸福生活,就是要以積極向上的生活信念, 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高雅的生活情趣, 從平凡的教學工作中感受生活, 享受生活, 獲得職業幸福感。以平平常常的心態, 高高興興的心情, 去幹實實在在的事情。校長的話教育的真正目的在於促進個體獲得幸福體驗, 提升幸福指數。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就是一種狀態, 一種主觀感受。沉浸於自己的工作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職業的幸福感。在付出、理解、尊重、信任中, 教師纔會感悟到自己的價值, 享受到作爲教師的幸福,體味到對生活和事業的摯愛, 感受到一種奮發向上、不斷前進的動力。

感受幸福,當和學生一起徜徉在美麗的校園時,我們幸福;當和他們共享一本好書時,我們幸福;當看到他們犯錯後不好意思低下頭時,我們幸福;當接到教師節他們用稚嫩的小手繪製的賀卡時,我們幸福;當看到課堂上他們一個個高舉的小手,激動的小臉時,我們幸福;我們從學生的身上體驗到教育的成就;在幸福中我們的個性得到張揚,理念得到提升,品性得到淨化,心境得到調和,讓我們都能做一個幸福的老師!

積極心理學3

【摘要】就我國現階段的大學生教育來看,生命教育的缺失是其中較爲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而這往往導致了當代大學生的生命意識和價值觀意識等方面出現了明顯的不足,也導致當代大學生自身的生存能力不能有效的適應社會現代化的發展。這也是爲什麼當代大學生對於生命往往會表現出非常漠視態度的原因。對生命的漠視不僅會給學校和家庭造成很大程度的創傷,同時對社會的穩定和諧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對此,我國的大學生教育就應當以積極心理學爲引導,充分利用積極心理學在學生良好心理品質培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來對當代大學生的生命教育進行完善,進而提高當代大學生對生命意義的認識。更多心理學論文相關範文盡在職稱論文發表網。

【關鍵詞】心理學論文

縱觀近年來的社會新聞報道,大學生對生命的漠視已然成爲了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這不僅給學校和家庭帶來了很大程度的傷害,同時也給社會的安定和諧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因此,近年來大學生的生命教育問題已然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重視。而在這一背景下,針對當代大學生開展積極的生命教育,將積極心理學的思想融入到現代的生命教育中,往往在強化大學生自身的生命意識和心理素質的同時,能切實有效的幫助其明確生命的重要意義,且積極心理學的引導也能使學生在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態度,幫助其提高自身在社會的適應能力。

一、當代大學生所表現的心理特徵

1.有較強的自我意識渴望認識世界隨着年齡的不斷增長以及教育的不斷強化,當代大學生往往表現出較強的思維能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自身的自我意識。在這一背景下,大學生往往會給予自身的轉變充分的關注,並且在認識事物方面也表現出強烈的渴望以及極大的興趣。也因此,對於社會現象的瞭解大學生總會表現出非常強烈的主動性。2.有較強的自主意識渴望生活獨立在進入大學之前,學生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會受到來自家長和教師的多方面約束。而進入大學之後,大學生隨着年齡的增長開始形成自主意識,他們渴望生活的獨立、渴望能爲自己做主,更希望自身得到完善的發展。3.有較強的交往意識渴望人際關係的構建由於當代大學生多爲獨生子女,且多年來受到學習壓力的影響,因此其自身並不具備較高的人際交往能力。而進入大學之後,生活和學習等多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學生逐漸形成了較強的交往意識,並且渴望能與周邊的人建立起和諧的人際交往關係。

二、我國大學生現階段在生命觀方面的現狀

1.生命價值意識的缺乏隨着年齡的不斷增長以及教育的不斷強化,我國當代大學生逐漸形成了強烈的自我意識。然而,也正由於大學生在自我意識方面的強化,使得其在自我認識方面出現了分化,而這往往會導致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現實與理想之間矛盾的產生,如果這一矛盾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則會導致大學生一些消極情緒的產生,而這些消極情緒的不斷深化,將會造成大學生生活學習中消極懈怠的現象出現,並且還會通過一些不良的行爲來逃避現實中的困難。這也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在生命認識方面價值意識的缺失。2.對生命意義的認識不足就現階段來看,當代大學生對生命的意義往往有着錯誤的認識,甚至有部分學生在生命的認知方面產生了一定扭曲的心理,而這往往是導致大學校園中暴力事件、自殺事件等現象的產生。這些事件的本質都充分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對生命意義的認識不足,以及他們對待生命的漠視,而這些事件的產生不僅會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同時還將給學生家庭和學校帶來極大的損害,甚至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3.當代大學生缺乏有效的生存能力我國大學生在大學的學習生活中往往要面對來自學習、生活、就業等多方面的壓力,這也就要求我國的大學生能通過不斷的學習來強化自身的社會及生存能力。然而,從現實的情況來看,我國大學生在社會生存方面的能力往往顯得非常薄弱,不僅不具備有效的風險處理的技能,同時還缺乏良好的風險規避的意識,這不僅造成了其自身的能力無法與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同時也可能將其自身置於危險的境地中。

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開展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則

1.發展與預防相結合積極心理學提倡以發展性的眼光來干預大學生的心理危機。與傳統的問題修復式教學模式不同的是,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生命教育強調通過發展人的積極品質來應對心理健康問題,促進大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因此,高校教育者在開展生命教育時,應始終堅持發展與預防相結合的原則,提前做好預防措施,時刻保持發展性的眼光,並已發生的或潛在的危機進行及時地干預與預防。2.認知與體驗相結合積極心理學注重運用已有認知從積極的角度來解釋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並不斷探索生命的意義。高校在開展大學生生命教育時也應遵循這一理念,既要引導學生理性、科學地認知生命,以理解生命教育的本質和內涵價值,也應爲學生創造實踐體驗的機會,使其更好地領悟生命的意義,培養他們生命中積極情感態度的生成。3.系統化教學生命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化工程,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等各方的共同參與,並形成一個有機結合的教學體系,進而最大程度地發揮聚合優勢,在學校中逐步構建起完善的生命教育系統,營造出良好環境氛圍。在這一背景下,無論是教師、家長還是學生自身都應當積極參與到生命教育當中,以共同完成這項系統化的教學任務。

四、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基本教學策略

1.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師資力量進行不斷優化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師資力量進行不斷的優化是能保證大學生生命教育切實有效落實的基礎條件。這也就要求我國的大學生生命教育能與學校學生培養的最終目的之間形成有機的結合,基於積極心理學的引導下,不斷的對生命教育的教學方式進行完善,以當代大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和人格品質等方面的培養爲目的,來對學校的生命教育師資團隊進行優化,強調教師自身知識能力和責任意識等多方面的提升。而要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師資力量實現不斷的優化就要求教師能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並加強自身對積極心理學的認識,進而在實際的生命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更加有效的引導。

2.科學合理的對生命教育的課程進行設計課堂作爲學生培養的重要場所,對其進行合理有效的運用也能有效促進生命教育在大學生培養中的落實。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下,我國的大學生培養也應充分利用課堂所具備的積極作用,對課堂教學的課程體系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在保證教學針對性的同時強調理論實踐之間的相互結合,進而對學生進行更加有效的引導。要注意的是,在積極心理學的引導下,大學生生命教育還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心理情況等以學生爲中心對課程的內容進行修改與完善,並將素質教育、思政教育等多方面的內容與生命教育之間進行有機的結合,以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心理素質等進行更加積極的培養。

3.運用新媒體來完善大學生的生命教育新媒體所具備的廣泛性和時效性爲我國當代大學生的生命教育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條件。這也就要求在大學生的生命教育中,教師能充分對新媒體加以運用,以更有效的方式來對以往的教學進行轉變,以採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在互聯網絡信息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大學生表現出了對互聯網絡極大的興趣,在這一背景下,我國大學生的生命教育也可充分利用學生對互聯網絡喜愛的優勢而將新媒體充分的運用到大學生的生命教育中,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下利用新媒體獲取更多的生命教育信息,並深入的對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進而是生命教育變得更加具有針對性。

4.將人文關懷的理念融入到大學生生命教育中將人文關懷的理念融入到大學生的培養工作中,能對大學生情感體驗加以激發,並通過情感的引導使大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這也就要求我國大學的教師能明確人文關懷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並在自身的教育中對人文關懷充分的利用,在積極心理學的引導下對學生的積極思想進行調動,以幫助他們樹立更加正確的生命價值觀。而要將人文關懷理念切實有效的融入到大學生的生命教育,就是要求教師在對學生的培養教育中能注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在生命教育中以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爲依據採用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並以積極心理學爲引導強調學生引導中的積極性,進而對當代大學生的生命意識加以強化。

【參考文獻】

[1]王佳利.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生命教育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xx(6)

[2]邵雅利.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大學生生命教育模式研究[J].福建江夏學院學報,20xx(01)

積極心理學4

隨着高等教育日益大衆化,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多,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普遍面臨就業難的問題。近年來,因就業問題引起的大學生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較常見,甚至發生自殺悲劇。20xx年《大學生就業指導》被教育部列入大學生必修課程之一。課程旨在指導學生尋求職業發展,培養潛力和創造力,以適應社會需要。積極心理學在國內處於快速發展時期。研究目的主要是探索個體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尋找個體潛能。這與就業指導課程的目的一致。此文基於積極心理學的視角探析如何完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育。

一、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現狀

我國高等學校就業指導課起步較晚,與國外的就業教育差別很大。

(一)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內容單一,學生就業心理模塊知識陳舊

我國目前高等教育中就業指導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就業背景、就業技巧、就業政策和就業所需表格填寫訓練等。各個高校課程內容基本一致。武沁宇等研究認爲目前高校就業指導缺乏與學生專業課程銜接,難於提高大學生實際就業能力[1]。較少高校有專業心理老師講授職業生涯規劃、職業心理調適等。與心理有關的內容知識基本無更新。

(二)課程傾向於職業技能培訓,忽視就業心理、職業道德等引導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多傾向於傳授求職技巧,如介紹信、推薦信和簡歷製作,面試技巧等。而較少涉及學生的價值觀導向、就業心理調適和積極的就業觀引導。大學生在就業之前,首先會在心理上有一些變化。受傳統“學而優則仕”思想等影響,加上就業競爭激烈,多數個體易表現出焦慮、失落等心理表現。張弛等調查522名大學生,76%認爲“最讓自己感到緊張和憂慮的事情”是就業問題[2]。由於大學生正處於人生的第二個“心理斷乳期”。情緒容易波動,耐挫力弱。在面對就業壓力或受挫之後,找不到合理方式應對,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甚至自殺等危機事件。

(三)課程實施形式單調,缺乏創新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定位是一門指導性強的應用型學科,需要學生實踐和實際操作,且需要根據大學生每個階段不同特點進行指導。較多學校就業指導課成爲理論課的講授,學生配合度不高,沒有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大一到大四所講內容沒有變化。大部分高校依然採用以一名老師面對幾百人甚至上千人上大課的模式爲主。

二、積極心理學的'內涵

近年,積極心理學在世界範圍內興起。認爲心理學不僅僅是對創傷、缺陷和疾病等進行研究,更重要的是幫助人類去發掘潛能和力量,使人們更幸福、快樂,並得到發展。我國傳統文化中也不缺積極心理學的思想。如仲尼、左丘、韓非子等都是在逆境終成事業。其積極的思想都可以爲大學生學習和內化。

積極心理學的課程宗旨主要是發掘學生潛能,增強積極的人格力量,顯示了一種積極的教育理念。賽裏格曼教授以“每天記錄三件好事”、新的署名力量、感恩拜訪和大笑練習爲內容,發現這些練習能最大程度激發其學習興趣和生活態度,甚至影響到人生態度和工作信心。有研究將積極心理學融入到抑鬱症治療、醫學教育和企業管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積極心理學視角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探析

(一)嵌入積極的教育理念

《大學》中提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重要是培養大學生積極、健康的人格素養。當前“就業難”問題除了就業人口基數大和專業限制外,與大學生自身依賴性強、逃避進入社會、耐挫力差、自卑心理等有較大關係。英國哲學家拉金斯提到“年輕時代是培養、希望及信仰的一段時光”。培養大學生積極的心態需要從入學開始,貫徹整個大學生活。在教育過程中將責任意識和感恩結合起來,教會大學生勇於面對生活中各種挫折。

(二)構建“積極導向”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

隨着精英教育到大衆教育的轉變,嚴峻就業形勢使大學生從入學開始承受不同的就業心理壓力。積極導向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不僅要吸取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還要考慮不同階段特點和實踐性的特點,每個學段有其特定的教育內容和任務。大一大二階段應該以“擇業指導”爲主,主要包括認識自我、優勢定位和職業生涯規劃。由於大學新生處於適應期,心理波動比較明顯,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刺激。此階段重點在於幫助他們適應大學生活,解決現實困惑,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和應對,引導進行職業生涯探索,掌握職業要求和社會需求,挖掘學生自我成長的潛力。第二階段應該以就業指導爲主。學生掌握就業指導知識外,鼓勵學生實踐,通過調查走訪、案例討論、團隊合作等方式增加學生對就業的積極心理體驗,鼓勵學生創新自己的求職技巧和方法。強化互動,學生參與教學,如運用霍蘭德職業能力測驗(MBTI)認識自己的興趣和性格特點。

(三)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爲基礎的大學生就業團體輔導實踐

積極心理學認爲在教育中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重視學生自我成長的經驗。體驗和參與式學習是完成這一體驗的重要途徑。美國心理學家Seligman等提出了以積極心理學爲基礎的羣體參與的團體積極心理輔導新模式[3]。設計活動依據“幸福”三因素理論,包括積極的情感、積極的參與性和追求有意義的生活三部分。團體輔導的內容包括培養積極情緒、積極的應對和認知方式、積極的人格品質。按照這三個內容進行具體的活動形式。如“尋找自身優勢”、“三件好事”、“感恩探訪”等。

綜上所述,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對大學生成長成纔有着重要意義。課程尚處於開發和探索階段,對於授課老師也需要擴寬思路,在現有體系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方法探索新的形式,提升教學效果,最終服務到大學生羣體。(作者單位:東莞理工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

積極心理學5

閒來無事,捧一本書,煮一杯茶,這算是生活中最愜意的活動之一。最近我在京東書城瀏覽到一本英國著名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的作品——《積極心理學》,掩卷沉思、感悟良多。下面我就給大家談談自己對積極心理學的一些感受。

無論是學生時代,還是工作之中,積極樂觀的心態似乎都是最經常被提及的話題。積極,說起來簡單,就是一種主動性強的、主觀努力奮發的心理狀態和行爲方式,它往往朝着正向發揮助推作用,被不少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認定爲文化建設與個性培養的重要內容。

生活永遠不可能一帆風順,工作也可能歷盡波折,積極樂觀的心態纔是讓人們在各種情形下保持奮鬥精神和前進動力的必要元素。不過我們應該如何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呢?這或許就要從我們自身的心態調節來談。在《積極心理學》中談到了要通過愉悅和酣暢的情緒體驗來調節積極的心態,這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追求愉悅和愉快是人的天性和本能,無論是衣食住行的基礎需求,還是更高的精神文化行爲,在其本質上都是追求一種愉快的體驗。放到實際工作中來,我們如果能發現其中的樂趣,能夠樂在其中,也必然會產生積極的心態。也許有人會說,千篇一律的工作太枯燥,這是事實。不過如果我們能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發現缺陷和不足,嘗試改進和提升,讓每天都有新的收穫和成績,那難道不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嗎?在咱們青銀收費站的厚德文化體系中將“厚德載道止於至善”作爲核心價值觀,這所提倡的其實就是一種積極向上的'觀念。

厚德載道,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在技能和經驗達到一定的水平,還要在道德水準上達到新的高度,將道德理念、道德行爲灌注到收費站管理和服務行爲中。作爲收費班長來說,就是要以德服人、以德服務,讓班組成員盡心盡力工作,讓廣大司乘享受良好的服務。

止於至善,這更是對積極心態的直接要求。止於至善,可以理解爲到十全十美的境界方爲終點。這表明我們目前所達到的程度依然有待改進和完善,我們不能安於現狀,而是要再求創新、再上新高。如果讓我以止於至善的價值觀念來衡量自己的工作,我認爲還應當在班組凝聚力、班組工作效率、班組服務能力、班組成員的道德水準和業務素養等方面有所突破,從而達到至善至美的終極目標。

積極心理學不是個體情緒心理的指南,而是團體學習和氛圍構建的導向。我深知應該透徹領悟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理念和主張,將積極心態作爲一種工作氛圍來營造,從而在全班組、全收費站、全行業內掀起一場積極心態學習熱潮。在今後的班組工作中,我將逐步落實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念,以求得團隊工作有質的飛躍。

積極心理學6

摘要: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種新思潮,本文從身心健康、和諧消費、積極幻想和心理諮詢這四個方面論述了積極心理學對我們的啓示,從而讓積極心理學能更好成爲人類的福祉。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身心健康 和諧消費 心理諮詢 積極幻想

1 引言

提到心理學,人們可能更多的是想到思維、記憶等心理過程和焦慮、抑鬱等心理疾病。長期以來,心理學主要關注人們的心理與行爲的規律和病態人格及異常行爲,而正常行爲卻常被忽視。然而,隨着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生活的品質,越來越關注如何通過發揮自己的優勢讓自己活得更幸福和更有意義。於是,積極心理學便應運而生,並從此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哈佛等衆多高校,積極心理學是最受歡迎的課程,足以說明其影響力。

究竟我們能從積極心理學中學到什麼?得到哪些啓示?答案很多,本文將從身心健康、和諧消費、積極幻想和心理諮詢這四個方面進行論述。在此之前,我想先對積極心理學做個簡單的介紹。

2 積極心理學簡介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運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種心理學思潮。其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30年代Terman關於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榮格的關於生活意義的研究,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使這種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中斷了。五六十年代,馬斯洛、羅傑斯等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開始研究人性的積極一面,爲積極心理學的產生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Seligman自六七十年代起開始研究“習得性無助”。他發現,不僅無助是可以習得的,樂觀也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的。學會維持樂觀的態度不僅有助於避免抑鬱,而且也有助於提高健康水平。在1998年《APA Monitor online》的一篇文章上,Seligman指出心理學有3個使命:(1)研究消極心理,治療精神疾患;(2)讓人生活得更加充實而有意義;(3)鑑別和培養天才。由於心理學界過去過於重視對消極心理的研究,所以現在有必要提倡積極心理學,從而拓展心理學在後兩個方面的貢獻。從此,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在美國心理學界引起了廣泛的興趣。

積極心理學有三大基礎任務。第一是研究積極情緒;第二是研究積極特質,其中最主要的是優勢和美德,當然能力也很重要,如智慧和運動技能等;第三是研究積極組織系統,例如民主的社會、團結的家庭以及言論自由等。

3 積極心理學的啓示

3.1 關於身心健康的啓示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與運用有助於人們更長壽。人可以活多長以及那些情況會縮短人的壽命,是非常複雜的科學問題。有太多的混淆變量使科學家無法分離出真正的原因。但在修道院裏,修女們過着有規律的、與世隔絕的生活,吃同樣的食物,不吸菸也不喝酒;他們有相似的生育和婚姻史;擁有相同的社會地位和醫療條件。很多混淆變量在此都被剔除,但是這些修女的壽命和健康情況仍然有很大的差別。當研究者把180位修女的自傳拿出來研讀時,一個驚人的差異顯現了。歐潘修女(98歲仍然很健康,幾乎沒生過病)用了“非常愉快”、“很開心地期待”這兩個表達幸福感的積極字眼;相反,丹那莉修女的自傳中找不到一絲積極的氣息。再請對這些修女的壽命毫不知情的人,針對其自傳中所傳達出的積極感受進行評分時,發現落在有幸福感端的修女90%超過85歲仍然活着,落在沒幸福感端的修女只有34%的超過85歲仍然在世;同樣,落在有幸福感端的修女到94歲時仍有34%的人在世,而落在沒幸福感端的修女只有11%仍然在世。以上差異真的是來自她們自傳中所傳遞出的幸福感的不同嗎?這種差異也許是因爲她們表達出幸福感的程度、對未來期盼的程度、虔誠奉獻的程度,甚至是自傳寫得好壞的程度等變量引起的,但是研究發現這些變量都不相關,唯一相關的是她們在自傳中所表達出的幸福感的強烈程度。上述研究表明,積極心理學中有關幸福感的研究,對人們能更加長壽有重要意義。

3.2 積極心理學在心理諮詢中的運用

積極心理治療雖然是以積極心理學爲理論指導的一種心理療法,但它的實踐卻在上世紀的20年代初就已出現。積極心理治療的相關理論指出,長期以來的心理治療一直存在一個重大問題,即把自己的工作重點放在對病人的病痛的評估或治療上,大量研究一些外在的緊張性刺激給病人心理所帶來的消極影響,致力於修復病人有缺陷的習慣、動機、大腦和悲傷的童年。積極心理治療則與此相反,它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病人自身的各種能力上而不是集中在病人的疾病上。積極心理治療有一個預設:病人有生病能力的同時也有健康的能力,治療者的任務是激發和鞏固病人獲得和保持健康的能力,而不僅僅是消除病人生病的能力。積極心理治療認爲人人都具有兩種基本能力:認識能力和愛的能力,人的心理疾病是由於這兩種基本能力在不同的文化條件下分化爲每個人的現實能力時發生衝突的結果。因此,積極心理治療的立足點是激發被治療者的這兩種積極的基本能力,從而彌補傳統心理治療的空擋,體現出更大的人性意義,病人更容易接受,治療效果也更好。

積極心理學認爲一個什麼都失去了的、抑鬱的或想要自殺的人,在意的不僅僅是解除痛苦,他們更需要的是美德、生命目的和生命意義。引發積極的情緒會幫助我們抵擋令人痛苦的心理疾病。積極情緒就像防震保護層一樣,使我們不受傷害,使我們在悲傷絕望中重新崛起。好的心理治療不僅能療傷,還能幫助人們發現並培育自己的優勢和美德。

3.3 關於和諧消費問題的啓示

和諧消費旨在塑造和諧健康的消費市場環境,促進和諧社會的實現。它的基本原則與積極心理學的目標和主旨是相符合的。和諧消費的要點是以人爲本、尊重他人和尊重自然。以人爲本,強調了消費者是和諧運轉的消費系統中的核心;尊重他人,強調了在滿足個人消費需求的同時,要限制貧富消費差距過大;尊重自然,強調了在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的同時,必須尊重自然,維持生態環境的平衡,保障子孫後代的利益。

積極心理學也強調以人爲本,旨在揭示在既定的物質財富水平下,如何通過改變物質財富(作爲外部因素)的呈現方式和選擇手段,最大化人們的主觀幸福感。它可以爲引導正確消費,控制奢侈性、炫耀性和過度消費等不合理的現象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奢侈性、炫耀性和過度消費等不合理的消費會使商品的更新換代加快,製造出由大量的廢棄商品及商品包裝組成的垃圾,從而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和環境的污染,違背了尊重自然的原則;同時也加劇了社會中的貧富差距,違背了尊重他人的原則。因此,積極心理學通過對外部物質財富的呈現方式和屬性對幸福感的'影響的研究,揭示奢侈性、炫耀性和過度性消費等不合理的消費現象的危害,揭示和諧消費所應具備的特點和內涵,從而進一步提出引導和促進和諧消費的建議和啓示。

3.4 關於積極幻想研究的啓示

積極幻想這一概念是由Taylor和Brown於1988年最早在學術界提出的,他們認爲積極幻想是個體在生活中或面臨威脅性情境、壓力性事件時所做出的一種對自我、現實生活和未來的消極方面的認知過濾,這種過濾是以歪曲表徵的方式投射到個體的自我意識中。因爲積極幻想顯示了個體對現實的積極把握和樂觀知覺,同時也體現了個體對自我價值和自尊的一種保護,所以雖然它是對現實的一種背離,但它實際上是個體的一種積極心理適應。

積極幻想的主要研究領域有:心理健康領域、調節心理資源領域、戀愛關係領域和跨文化領域。它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不切實際的自我積極看法、誇大個人對現實的控制感和對未來的盲目樂觀。積極幻想是當代積極心理學的一個研究主題,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準,它有助於個體在威脅情境下或應激事件中獲得良好適應,特別是隨着當代積極心理學的興起,積極幻想正越來越受到各個領域研究者的關注,其研究成果也將更好更多地應用到人們的生活中。

4 總結

積極心理學作爲一門新興的學科,帶給了人們激情、挑戰和質疑。科學是在不斷地探索中發展和前進的,但它無論怎麼發展,最終目的都是要造福於人類。心理學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積極心理學更能有效幫助人們發展自身優勢,促進自己與他人的成長。通過全體心理學工作者前仆後繼的各項研究工作,我們相信積極心理學一定能成爲人類的福祉。

參考文獻:

[1]陳景秋,唐寧玉,王方華2.(20xx)。.從幸福學角度對和諧消費的闡釋。心理科學進展,7,1081~1086

[2]任俊,蔡曉輝.(20xx).積極幻想研究述評.心理科學進展,8,12901297

[3]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20xx).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心理科學進展,11(3):321~327

[4]崔麗娟,張高產(20xx).積極心理學研究綜述——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思潮.心理學科,28(2):402~405

[5]任俊,葉浩生.(20xx).積極心理治療思想概要.心理科學,27(3):746-749

[6]Martin E.P. Seligman,真實的幸福.洪蘭譯.瀋陽.萬卷出版公司

積極心理學7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維護高校安全穩定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前提條件,爲高校的自身發展提供基本保障;也是社會安全穩定體系中最敏感的環節,俗稱社會安全穩定的“晴雨表”,往往成爲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隨着時代的變遷和學生特性的發展,我國高等教育獲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在管理體制、招生制度、學生管理、後勤工作社會化、專業設置、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改革,伴隨着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而逐步深入,傳統的安全管理模式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與此同時,大學生處在對新事物、新思想非常敏感的階段,同時缺少社會經驗,容易導致大學生對遇到問題和挫折時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甚至走上極端,其後果也即對大學生身心發展構成相當大的危害,更對高校校園的安全穩定造成重大影響。

積極心理學最先興起於美國,它提倡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解讀人的心理現象和心理問題,每個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以此來激發,從而使每個人都能走向積極的心態,培養積極人生。積極心理學主張以人的.積極力量、善端和美德爲研究對象,強調心理學不僅要幫助處於某種“逆境”條件下的人們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發展,更要幫助那些處於正常境況下的人們學會怎樣建立起高質量的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

從高職院校自身的特點出發,結合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構建維護高職院校平安校園的安全機制,着實促進平安、和諧校園的建設。

1 高職院校校園安全的現狀

1.1 制度建設不完善,存在着一定的滯後性。

目前在我國很多高職院校是在以前的中等專科院校所升上來,由於歷史原因,有關校園安全建設的制度都是沿用中專院校的相關制度,這些制度,對於當時的中專院校有一定的促進性和作用性,但隨着時間的變遷,招收對象的改變,其難免落後於當前發展的時代,難免不適宜當前高職院的發展。

1.2 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欠缺

在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對突發時間的風險性估計不足,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應對準備,當出現突發時間已經,能不往後的推的,就往後推,能推給別人的,就推給別人,解決突發事件的態度消極,方法落後,能力欠缺等,相互推諉,甚者更有者相互扯皮等。

1.3 學生安全意識薄弱

良好的安全意識是行爲安全的保證。提高大學生的安全意識,對於推進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積極創建平安和諧校園意義重大。大學生安全教育情況欠缺,遇到事故,可能會手足無措,處理能力不足,安全防範意識薄弱,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擔憂等。

1.4 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亟待重視

傳統的校園安全主要關注的是校園治安、宿舍安全、飲食安全等方面,因爲時代和學生的變化,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來越受到社會和教育界的重視,意思,在關注高職校園安全的研究時,必須突破原有的研究範圍,強化學生心理安全的重要性和嚴重性,即拓展了校園安全研究的範圍,更抓住了當前高校學生研究的重點。

2 以積極心理學,提高高職院校“平安校園”建設。

2.1 創建積極的平安校園氛圍

積極心理學認爲,社會環境與他人的行爲在一定程度上回影響人的心理和行爲,平安校園的氛圍對師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創建積極平安校園氛圍,首先要營造有美感的校園,注重校園的清潔與綠化;其次,注重張貼積極的安全標語提示,改變過去以“警示”、“命令”等被動的安全標語和宣傳,在校園內張貼積極溫馨的安全提示和宣傳。

2.2 構建積極的平安校園預防機制

積極心理學重視對人和事物的預防,並認爲它們在預防中所取得的巨大進步,主要來自於個體內部系統的塑造能力,而不是簡單的修正其缺陷。真正促進平安校園的建設,就必須要改變以往對出現問題後修修補補的陋習,必須建立聯動、完善的預防機制,培養師生積極應對的心理品質,加強健全安全校園的危機預防機制和應對方案。

2.3 打造積極的平安校園應對措施

積極心理學強調,積極人格的特質主要通過個體各種實現能力和潛在能力加以激發和強化,當激發和強化某種現實能力或潛在能力變成了一種習慣性的工作方式時,積極人格特質也就形成了。在高職院校,一旦出現危機、安全事件,要改變以往相互推諉的消極解決事情的態度,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形成高效、聯動的有效解決危機事件的工作習慣方式。

2.4 強化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積極心理學作爲一種新的心理學思潮,在成功地運用在教育、醫學、管理等方面。把積極心理學理念創新到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已成爲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主流。以積極心理學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取向,以“積極心理教育”爲出發點,轉變傳統的病態心理學取向,探索積極心理教育模式。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建立維護心理安全的保障機制,爲維護高職學生心理安全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建立維護心理安全的預防機制,從源頭上防範危害高職學生心理安全的誘因和導火索;建立完善維護心理安全的干預機制,有效、快捷地化解高職學生突發心理危機事件。

總之,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探討建構維護高職院校的安全機制,拓展了校園安全研究的工作方式,突破原有的研究範圍,強化積極的態度和方式,從而昇華了心理安全研究的內涵。

參考文獻

[1]任俊,葉浩生.積極:當代心理學研究的價值核心[J].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04).

[2]龔繼峯.積極心理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創新[D].南昌:南昌大學,20xx(06).

[3]周文斌.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公共安全育(學術版),20xx(02).

[4]汪勇萍.福建省部分高職院校安全穩定的調研與思考[D].福州:福建師範大學,20xx(02).

作者 廖朝 熊丹丹 黃代森

積極心理學8

週末到校值班時來到閱讀吧,在書櫃中看到《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書,封面上的一句話“當我們聚焦於積極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進步和希望”,深深的吸引了我。作爲教師,我們工作了一定的時間後,可能會對比較枯燥的工作感到厭倦,就需要用積極的心態處理一下,有利於我們的成長。看了這本書的第一篇《教師發展與積極心理學》,我認爲我們應該從以下方面調整作爲我們教師的積極心態。

一、教師的人才觀

教師要能敏銳地發現每個學生的才能和優秀品德,並且在互動過程中進行培養強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做到:

1.調整情緒,將愛、包容發展爲教師標誌性性格力量。我們知道,作爲教師的我們都不喜歡調皮搗蛋,學習不好的後進生。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後進生給我們製造了很多的麻煩。其實呢?我們在看待這些學生的時候,就會帶上有色的眼睛,看着他們就會心煩,情緒必然就會不好,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把愛和包容發展爲教師的標誌性的力量,因爲這兩種性格力量會讓我們擁有良好的師生關係,讓學生體會到被愛的感覺,給予他們更多的賞識和支持。

2.立足發揚優勢品德,避免讓分數成爲衡量學生的唯一砝碼。把升學率和分數當做衡量學生的唯一砝碼,這種價值取向的教師視野比較單一,不能全面的評價學生,同時也容易忽略學生的優勢特點,容易讓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受到挫敗。積極心理學認爲,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蘊含着積極的人格品質,我們在教學中應該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多關注學生的積極方面,用善於發現的眼睛去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積極的評價,學生得到關注就會更有利於促進他們主動地學習。

3.轉變態度,積極面對問題作出積極的解釋積極心理學提倡對個體問題作出積極的解釋,並使個體能從中獲得積極的意義,我們的學生不是神人,所以每位學生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問題。學生上課睡覺是課堂中常會出現的現象屢禁不止,但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的態度會截然不同。這樣對於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應該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從多個角度考慮學生出現問題的原因,並對其作出積極的解釋,是教師自身和學生本人從問題中獲得積極的體驗。

二、教師的職業生涯

要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需要做好自己的生涯規劃,而優秀教師的職業生涯是一種滿懷激情、積極投入的生活方式。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研究給出了我們一些啓示:

1.從教師自身發展的角度考慮,認清自己品格和能力的特徵,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才能和特質。積極心理學認爲,個體的優勢和才能的發揮是幸福生活的基礎。而積極投入的教師生涯也需要教師發揮自身的優勢和才能,入行之前,慎重選擇是不可忽視的,入行前應該先了解自己的優勢特質是否符合教師行業的發展要求,如果不符合,就應該重新進行規劃,如果優勢特徵符合教師的職業要求,那麼就應該充分地發掘和展示自己的優勢,才能在工作中揚長避短,克服困難,積累成功的體驗。

2.在教育實踐中體驗成功,提升教師心理資本,促進教師積極投入。

心理資本指可提升工作績效與組織競爭優勢的個體重要內在資源,包含自我效能、樂觀、希望、韌勁。教師心理資本作爲教師教育工作中的內在積極力量,具有補充明顯的補充能量以及動機激發功能,可以影響教師對工作意義的體驗,對工作過程的堅持及工作責任感。

三、教師的存在價值

如果教師能夠成爲傳播幸福的人,不僅自身擁有幸福,在生活中充滿活力,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造活力,所以讓學生因爲教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是教師獲得幸福的重要源泉。教師的工作首先應該是播種幸福,讓學生因爲教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這也是教師獲得幸福的源泉。根據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訓練自己將看問題的角度聚焦在積極方面,從而更多地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比如可以做以下的練習:

(1)寫感恩信;

(2)每天回憶三件不錯的事情。

2.在工作,生活中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開發自己的潛能。教師在努力工作的時候,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看着他們走向美好的人生,而教師也就成就了自己幸福的人生。

3.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包括同事關係、師生關係等,積極心理學,認爲積極的社會關係可以住促進積極特質的發展和表現,從而進一步促進積極的主觀體驗,促進良好的人際關係發展,可以進行積極的建設性的迴應的練習。4.要理解爲了工作和學習而付出努力的意義和目標價值。教師要和學生一起探索工作和學習的意義,因爲只有具體的探索過程,才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接受師生領悟和掌握了真正的`意義,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自己的體驗。5.分享成就感。敘說自己成功的經驗和故事,教師和學生都需要用自己的成功體驗和成功實踐來強化成就感。成就感對人幸福感的影響力最大,也是幸福感得以持久的關鍵。讓學生獲得幸福的時候,教師也一定很幸福,教師自己要身體力行,率先垂範,這樣教師的幸福和學生的幸福可以構成良性的循環。

四、教師的生活態度

教師是人生髮展中具有榜樣的效應,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的生活,對全社會的人來說是一面鏡子,當教師生活幸福,工作順利的時候,說明我們社會發展文明和諧。快樂生活,積極工作是普通教師改變自己的重要途徑。1.積極有規律地鍛鍊身體。

2.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爲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努力工作。我們要牢記自己的目標,在工作和生活中把自己最優秀的個性力量表現出來,努力工作,實現目標,人生將充滿成就感與幸福感。

五、教師的人格魅力

心理健康是魅力人格的基礎,如果心理不健康,是不可能成爲學生家長和同事歡迎的教師。教師自身心理健康是形成人格魅力的基礎,需要較長時間的自我修煉。

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1.自我調節,建立積極的關係資源,修復和提升自己,我們的關係資源永遠是我們成長髮展的動力源,我們需要找到這樣的資源。

2.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主動尋找朋友或家人的支持和幫助。家人和朋友對自己比較瞭解,所以尋找幫助的時候要重新思考這種關係,讓家人和朋友表達對你的認識和看法。說出你的變化和進步,特別是重要的家人對自己的積極肯定與評價,你會獲得意外的收穫,也許可以冰釋當年基於心中的不良感覺。

3.尋求專業支持,比如尋求優秀的心理諮詢師的幫助,這是現代人科學解決自己成長的方法。

4.尋找和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瞭解自己的特點,揚長避短。

六、師生關係的教育功效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獲得教育效果的基礎,師生關係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具有陪伴的功效。在我們的工作中,我們要做到如下幾點:首先要做到了解學生,同時也要學生了解老師,讓學生知道老師希望和欣賞的,他們也知道老師會生氣,會難受。但是老師可以和他們一起快樂,一起分享成功的體會和經驗,其次,要讓學生知道每一個課堂都具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對於自己和人生是有積極影響的,也是很有趣的,在人生的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的課程將發揮不同的作用。第三是讓學生知道老師的底線在哪裏,懂得遵守原則,如果觸犯了底線,大家都不會快樂。

七、教師的生命詮釋

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校園相遇,能不能產生生命的共鳴?教師能不能對學生未來的人生產生積極的影響,關係到教育能否成功。在我們教學的過程中:

首先,和諧的師生關係的構建不是教師或學生單方面決定的,需要雙方共同努力,所以選擇合適的對象是重要的一步。

其次,在敘述交流中引發來訪者的反思,讓他們看到自己積極的力量和積極的品質。

第三,對敘事的記錄要進行分析整理。

總之,今天我們教師遇到了比以前更多的挑戰,積極心理學給了我們新的視野和方法,我們一定可以從中獲得推動教育發展的力量,積極心理學告訴我們,當我們聚焦於消極面的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問題和失望,當我們聚焦於積極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進步和希望。積極心理學的人才觀認爲,所有的人才都是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才取得了成就,爲社會做出貢獻而得到社會的認可。只有努力學習積極心理學的成果,開啓新思維新方法,並運用於實踐,才能創新,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髮展。

積極心理學9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這本書,給了我的教育方式一次新的洗禮,我們應該基於兒童的心理視角,以兒童的積極體驗爲途徑,以培養兒童的積極人格爲目標,爲孩子的未來指引一條走向幸福的大道,從而自己也能與孩子一起感同身受。

一、做孩子積極的榜樣

兒童善於模仿,可塑性強。榜樣對學生來說,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學生改變認識,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上面的例子正是由於國小生往往將老師對事物的認識看成是唯一的真理,也習慣於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在他們心目中,老師是十分完美的。因此,通過上述例子我們應該反思,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做學生成長路上的指路人。如:有一段時間我發現班上到了下午地面上就有了紙屑,而且三番五次的教訓他們要保持整潔,看到垃圾要主動撿起來,但就是不管用,後來我就什麼也不說,看到垃圾我微笑着主動撿起來扔到垃圾桶,持續一個星期,留心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慢慢地發現我班的.衛生變好了,再也不要我說教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生活中有句名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師勤奮,孩子就明白了努力;老師艱辛,孩子就學會珍惜;老師盡責,孩子就明白做人要擔當;老師冷靜,孩子就學會觀察;老師認真,孩子就學會方法;老師寬容,孩子就不會計較;老師開懷,孩子眼裏快樂的事就多了;老師仁愛,孩子的心一定是寬廣,善良,充滿陽光的。

二、留給孩子教育“空白”。

在現實中生活中,很多老師都是特別認真負責的,他們希望學生能取得好成績、健康成長,可是使了很大的勁兒,效果卻並不理想。爲什麼會這樣?因爲很多老師的努力是違背心理規律的。在教學中的我,我每天都在認真而仔細也有同樣的感受,我仔細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包辦一切,忙得不亦樂乎,孩子們像個陀螺似的轉着,敢怒不敢言。殊不知在這種情況下,扼殺了孩子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自由學習機會與能力;殊不知這種滿堂灌,給孩子們造成了心理上極大的負擔。

魚湯雖好,但不宜過多,知識雖好,卻需自我消化;殊不知教育需要講究“空白”藝術,適當的空白,才能產生美感,才能讓孩子們有自己的認識,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念。就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爲了達到用不着‘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爲了達到用不着‘教’。 正如書中所說,讓孩子的心理在學習與生活中獲得免疫力吧。讓孩子遠離“時間貧困”和“空間貧困“。拉近師生間的精神距離,指引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和孩子成爲自己人。

新型的師生關係就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是師生互相關愛的結果。首先,我們要尊重學生,瞭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回想我們平時的點滴教育,當孩子犯下錯誤時,可能會不問青紅皁白地批評孩子,用老師的權威來壓孩子,殊不知人天生就有抗拒感,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遠離你的教育,讀了此書後,我們感悟到要做孩子的“自己人效應“,蹲下身子聆聽孩子的心聲,主動與學生交流,講道理,一起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案。當然,也要適當地給孩子一些必要的懲罰,跳出”自己人效應“。例如當孩子出現了一些原則性的問題後,如果一味地沉入自己人效應,那將不利於孩子問題的改正。

總之,我們老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果斷的處理好師生之間的”故事“,在一個個”故事“中塑造孩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品質。

積極心理學10

樂觀、希望、信念、信任和信心這些關於未來的積極情緒,是我們最該學習和擁有的態度和品質,將快樂和積極情感擴展到最大並把痛苦和消極情緒縮減到最小,這樣我們的生活會充滿光明,未來也更爲廣闊。

一、積極心理學與瞭解自我

很榮幸這學期選修了《積極心理學》這門課程,通過這幾天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我感慨很多,收穫也很多,體會也非常的多。在短短的一個學期的時間裏,符老師聲情並茂,運用發人深省的故事和道理,結合典型案例和自身的經歷,爲我們上了一堂堂生動深刻的積極心理學課。她絲絲的話語,有如甘露,沁人心脾。通過這次學習,使我的心靈得到了淨化和洗禮,最重要的是使我懂得了如何認識自我,瞭解自我。

在學習這門課程之前,我是一個膽小自卑甚至有些憂鬱消極的女生,生活中稍有不順,就會有挫敗感,就會有失敗和恐懼的感覺,甚至是一帆風順時,我也總擔心失敗了會怎樣,即便是在陽光下,我也不能發現自身的積極品質,經常陷入一種抑鬱的情緒當中,害怕與人相處,不敢面對別人的視線。但是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學習,我的性格等方面有了極大的改變。首先,我對於自我具有了肯定的態度,接納自我的不同方面,對生活感覺積極;其次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生活有了目標和方向感,覺得現在和過去的生活都是有意義的,同時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最後最重要的是,我懂得了有希望就有光明,只要心中握有這可貴的希望,就能夠自我激勵與命運抗衡!

二、案例分析 - -有希望就有光明

經過一個學期的積極心理學的學習,我獲益匪淺,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教材中的關於布拉斯威爾的故事。布拉斯威爾是20xx年參加《美國達人》選秀的一名職業歌手,但是在一場離奇的車禍裏,他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大夫說他這輩子都別想再唱歌了,應該首先想着學會說話。失去了聲音的歌手無異於常人失去了臂膀,他開始從頭學習發音,學習說話,學習唱歌。之後的生活中,他的生活分外艱難,還要供養三個女兒。但是他沒有失去希望,他選擇去參加比賽,目標就是獲得獎金來改善家裏的生活狀況。初賽時,由於聲音的問題,他的表象並不出色,但是他沒有放棄,完全的投入到比賽的演唱中,動情處時眼睛透着傷感,甚至還閃着淚光。現場的評委都被他打動,大聲的讚揚了他的演唱和演唱中露出的真情實意,同時稱他“有着最美的笑容,還有一種可貴的希望從眼睛中透射出來,他激勵了所有人”。

這個故事是最令我精神振奮的故事,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堅強,也看到了期盼,又看到了不滅的希望,我更看到了一個男人的責任感。爲了家人,他站上了闊別多年的舞臺,從咿呀學語開始,到自如的放聲歌唱,如果沒有驚人的毅力和對生活的希望,他不可能做的到,他的參賽,不僅僅是爲大家唱了一首歌,而是演繹了一段人生的奇蹟,更是給大家上了發人深省的一課。在我們的生活中,人是不能沒有希望的,一旦希望破滅,人的精神便會崩潰,失去了精神支柱,人也就沒有生活下去的勇氣了,而只要一絲希望尚存,雖然未必能夠實現,但在充滿希望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希望和鼓勵而精神倍增,就會平添許多生活的勇氣。在人生漫長的歲月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這時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尋找一份希望,或是得到一份有力的幫助,讓自己有充足的`精神,足夠的理由和信心生活下去,從而克服困難,戰勝挫折,贏得生活的美滿幸福。

有兄弟兩人,哥哥叫樂觀,弟弟叫悲觀,兩個人一起洗手,一盆清水端過來了,兩個人洗了手,但水還是很乾淨,這時,悲觀說:“水還是這麼幹淨,怎麼手上的泥還是洗不掉啊”,樂觀卻說:“水還是這麼幹淨,原來我的手一點都不髒啊”。幾天後,兄弟倆又一起洗手,洗完了手,盆裏的清水變得很髒了,悲觀就說:“水變得這麼髒啊,我的手怎麼這麼髒啊”,樂觀卻說:“水變得這麼髒,瞧,我把手上的泥全洗掉了!”。一母所生的兄弟,面對一樣的問題,因爲擁有不同的心態,所得出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真正的快樂是來自內心的,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

生活中的歡笑與悲哀常常源於一個人看世界的那雙眼睛。心中沒有陽光的人,很難發現陽光的燦爛,心中沒有花香的人,也難以感受花朵的芬芳。一個快樂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也是快樂的,我們要用樂觀的心態去真實地活在當下的每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不陷入完美主義情節,遇事冷靜,懂得控制情緒。人生中偶爾也有悲傷,也有失落,但悲傷、失落過後,陽光依舊燦爛,幸福的感覺依然存在。簡單的生活、給自己一個微笑,也是一種幸福!所以讓自己學會快樂,不讓悲傷包裹自己!

樂觀、希望、信念、信任和信心這些關於未來的積極情緒,我們要學習擁有這些態度和品質,將快樂和積極情感擴展到最大並把痛苦和消極情緒縮減到最小,這樣我們的生活會充滿光明,未來也更爲廣闊!

三、對課程的意見和建議

通過這學期符老師關於積極心理學課程的教導,我學會了很多,符老師講述的知識和道理是我的永遠的收穫與收藏,讓我獲益匪淺。以後要是有機會,要多學些心理方面的知識,努力把自己的人生擺個好姿勢。如果可能,也可以幫助別的人,走出困惑,找到希望。

可是這門課程只開設18個學時,我覺得課程時間太短無法使學生學習透徹積極心理學,同時也不能滿足對心理學極爲熱愛的同學的求知慾望,希望這門課程可以增加學時,希望積極心理學在每一個學子的心中延伸,希望每一個學子都能有一份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迎接明天。

參考文獻: 《當代積極心理學》 主編 劉翔平第七章 希望

《心理統計》作者 韓昭

《人的價值與潛能》馬斯洛

《真實的幸福》白靈

《打開積極心理學之門》麥斯威爾

積極心理學11

貧困生是一個從經濟角度進行概念劃分的羣體,它是我國學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這個羣體的定義,從教育部的相關文件中可以得知,貧困生指的是家庭經濟苦難無法支付教育費用或者在教育經費支付上存在困難的學生。我國的經濟發展存在着不均衡的情況,各地區之間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條件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不同的地區對於貧困生的家庭經濟量化評比標準也有所差異,但是總體上認可了難以支付教育費用這樣的一個特徵,也就是說,貧困生是一個教育領域的概念。隨着社會的發展和貧富差距的存在,我國高校貧困生羣體的心理狀況不容樂觀,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構建積極的人格、思想、行爲和心理將有利於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從而爲他們的心理干預治療提供幫助。

一、積極心理學的概述

積極心理學在上個世紀末開始在西方國家興起,屬於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具體指的是以積極作爲人情緒的主體,主要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通過普通心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和試驗手段來對人的內在積極品質和心理活動進行一個探討,充分發掘人本來就有的積極力量和情感,推動人們積極、樂觀情緒的建立和心理素養的養成,從而促使人類和社會達到一個和諧、積極向上的狀態。在社會環境變化,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人們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多,心理狀況越來越受到關注,從而積極心理學的作用發揮也越來越明顯。哈佛大學還專門開設了關於積極心理學的網絡公開課程,以此來發揮積極心理學對人類發展的影響和作用。

二、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一)高校貧困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貧困生是高校學生中的一些羣體,由於家庭經濟條件的特殊,這個羣體容易出現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根據心理調查機構的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在高校的貧困生中,有嚴重心理問題的佔到了12%,有一般心理問題的有21%,剩下的23%則是有輕微的心理問題,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貧困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問題。近年來,隨着高校的不斷擴招,學生的基數越來越大,高校貧困生的數量也在不斷地上升。在高校中,貧困生因爲自身的心理問題而休學或者出現極端行爲的情況時有發生。

在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問題上,最主要集中在自卑、過度的自尊、虛榮心強和嫉妒四個方面。根據相關的調查顯示,在高校的貧困生中,有51.6%的學生是有自卑的心理問題的,並且自卑已經成爲了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中的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如果貧困生的自卑心理得不到有效的排解,他們就會變得敏感、多疑,並喪失瞭解決問題、應對困難的勇氣,容易出現退縮和逃避現實的情況,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出現人格的扭曲。由於家庭經濟條件不理想,很多貧困生的自尊心會比較強,對外界的事物特別敏感,容易出現過度的自我保護情況,對於他人的看法和評價過度在乎並存在一定的曲解現象。同時貧困生還出現了虛榮心,愛攀比的行爲,以不符合經濟能力的物質消費來提升自己的整體存在感,並容易對他人產生嫉妒,嚴重的時候會有犯罪行爲的產生。

(二)高校貧困生心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越來越多高校開始注意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並且組織相應的資源開展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在工作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高校對貧困生的心理問題關注程度還不夠,更多的關注放在了物質方面,不能從源頭上解決貧困生的問題,反倒讓他們在物質條件支持的情況下出現了攀比的行爲;其次,很多高校的資助工作和育人工作是脫節的.。我國政府在貧困生的幫扶方面出臺了許多的政策,從獎助學貸四個角度提供了不少的幫助,同時各高校也會有相應的勤工助學崗位,以此來緩解貧困生的經濟壓力。這些幫扶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主要用於解決貧困生的經濟問題,以此幫助他們更好地接受教育,改變惡性循環的狀態。但是很多高校在政策的落實方面忽略了育人的目的,給學生形成了一種理所當然獲得的心理,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自立自強的意識和感恩的心理;最後,在管理和教育方面,高校的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有脫節的情況的。高校的學習模式相對比較自主,學生自由性很強,這樣的模式使得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比較少,不利於管理工作的開展。很多高校負責學生資助工作和育人工作的部分是不同的,因而也在育人和資助工作的聯合上不能得到很好的組織建設支持。

三、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一)構建積極、和諧的校園環境氛圍

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環境對於人體是有着較大的影響的,尤其對於人的心態,會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積極心理學的領域裏,環境對人的作用也是一個要考慮的因素。如果環境是輕鬆的、愉悅的,那麼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就會更加放鬆,從而心理狀況會處於樂觀、積極的狀態。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從多個層面入手,不僅要從教育的內容和環節上進行把關,也要注重環境氛圍的影響。通過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環境氛圍,從而爲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外部因素的影響。校園環境氛圍的營造分爲軟件和硬件兩個部分。其中,軟件指的是人文環境和氣息,這是一種非物質化的潛在因素,但是有時能起到更爲明顯的作用。硬件就是環境裏面的物質、物品,例如校園佈局、設施基礎等等。

(二)培養積極的人格品質

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步就是要培養他們積極的人格品質,積極的人格品質內容很廣泛,感恩、好學、寬容等等都是積極的人格品質。在積極心理學的觀點裏,人格品質的養成比心理問題的解決更加重要。要想培養這些積極的人格品質,就需要有積極的心態和積極的認知觀。在積極人格品質的培養方面,首要的是抓住貧困生這個羣體身份的根源,通過教育引導讓學生明白家庭經濟困難不是他們造成的問題,不需要自卑,相反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現狀,對於自己的困難要有客觀的認知態度,不要將其作爲博取他人同情的資本。在積極人格品質的培養方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要培養貧困生應對挫折的能力。這個能力在教育階段很多時候表現爲一種心理能力,要讓他們在挫折中學會自我調節,充滿自信,主動克服自卑的心理狀態。

(三)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制

任何教育的良好開展都需要有一個完善的體制,從而促進教學的更好開展。一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制對於貧困生的心理疏導是有很大的幫助,教育體制越完善,所產生的效果就會越明顯。在心理健康教育體制的完善方面,高校要確保基礎組織結構的落實,確保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並且有專職的心理健康諮詢師。在學生層面,要有心理健康輔導員和宣傳員,並且在學生羣體中有一定的聯絡員和信息反饋員,確保信息渠道的暢通。此外,心理健康教育體制的完善還要從教育的內容入手,除了常規的教育引導之外,要多鼓勵貧困生參與集體活動,讓他們在與他人的接觸中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網。同時,還可以發揮優秀榜樣學生的作用,讓他們與貧困生結對子,互相幫助,讓學生感受到來自他人的溫暖。心理健康教育體制雖然是一個教育模式,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領域,還要注重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和心理危機的干預。雖然高校貧困生中存在心理疾病的學生大多數是屬於輕微的症狀,但是我國的高校學生基數大,如此一來,有嚴重和一般心理健康疾病的貧困生就不在少數。對於這種情況,高校要建立起個體心理危機干預機制,並將其作爲一個重點工作來看待,防患於未然。通過了解、調查等途徑進行深入的摸底,給每一個學生都建立一個記錄檔案,通過檔案進行跟蹤和記錄,以備不時之需。對於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學校要儘快地採取治療的措施,對於心理問題加重的學生要建立危機干預機制,提前監控和干預,避免引發嚴重的後果。

(四)創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心理和意識層面的教育,因此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要進行創新,才能更好地打破學生的心理防線。傳統的教育模式在當前的情況下要進行一些創新的調整,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到來的今天,高校的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要藉助新媒體的力量,通過一些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開展相關的教育。這樣的一種方式方法創新是符合積極心理學的原理的,因爲創新其實就是一種積極的象徵,只有學生所處的周圍一切都具備創新的因素,學生纔能有着積極的心理建構。

積極心理學12

1、整體感知,給學生讀書的自由

通常情況下,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內容,是閱讀教學的第一環節,也是閱讀教與學的起點,整體感知的質量直接影響着文本閱讀的後續學習,因而教學之初,應該把閱讀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自由充分地感知文本內容。主要做到三點:

(1)學生自由選擇閱讀方式。學生根據文體特點、文章長短、閱讀習慣,“自己讀自己的”,自由選擇默讀、輕聲讀、朗讀、瀏覽等方式閱讀課文。

(2)給學生自由寬鬆的閱讀時間。不爲趕課堂進度讓整體感知的教學環節流於形式,要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完全沉浸在文本中,把文本真正完整地讀完。

(3)學生自由表達閱讀初始感受。教師整體感知文本問題的設計,要具有開放性,儘量給衆多學生自由表達自己閱讀的初始感受的機會,以探測閱讀能力、水平不同的學生對整篇文本的感知程度,爲文本閱讀後續學習做準備。

2、主題表達,給學生髮言的自由

閱讀的快樂,對於成人,可能在於心領神會,對於孩子,可能更在於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閱讀發現、心得。教師應該創造機會,給學生表達快樂的機會,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也符合閱讀教學的規律。具體可以這樣做:

(1)結合文體特點,把整體感知環節中學生閱讀文本不同的初始感受,按照文章內容、主題、思想、手法、語言等方面進行梳理、分類,形成幾個大方面的發言主題,也可以側重某個方面、或者幾個方面形成發言主題,作爲某節課的重點學習內容。

(2)學生把自己閱讀文本時的發現、心得,按照主麵進行歸類,寫好簡要的發言提綱。

(3)圍繞主題發言提綱,學生、自由發言,暢所欲言自己閱讀文本的發現、心得,老師及其他同學認真傾聽、思考。

3、質疑問難,給學生提問的自由

教師“教”是爲學生“學”服務,教師應該跟着學生走,跟着學情走。因而課堂研究的問題應該來自文本,由學生提出,而不是教師課前預先設計好問題,用問題牽着學生走。問題主要來自兩個階段,一是在整體感知教學階段,學生讀書的過程,也是心靈在文本中自由漫步的過程,學生在形成對文本整體認識的同時,也會產生一些疑惑。二是在主題表達階段,教師引導學生認真傾聽發言者陳述心得、體會,發言者、傾聽者思想在碰撞、交融的同時,也會在互相啓發下生髮出一些新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及時記錄讀書中、交流中所產生的問題,在課堂上自由提出,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篩選、優化,整合爲課堂研討的問題。當然,後續學習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生又會生成新的問題,教師應及時捕捉,提煉成有價值的“教學問題”,組織學生學習。

4、去疑解難,給學生合作的自由

課堂上,學生質疑問難環節所提出的問題,經由教師整合提煉爲“教學問題”,對這些“教學問題”,教師要改變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觀念,問題由學生提出,也應該由學生解決。教師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分類分層,因材施教,組織不同學力的學生來解決問題。對於難點問題,學生個人力量解決不了,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對問題進行充分研討,然後小組交流研討成果,教師適時點撥、啓發。

5、拓展遷移,給學生設計的自由

適宜的拓展不僅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還可以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能力。語段、文本知識的鏈接、拓展,教師不一定要把自己準備好的內容強加給學生。要多爲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經歷、手頭資料、身邊資源,自主設計拓展內容,在課堂上適時交流,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體悟。當然,學生設計拓展、遷移的能力的形成,不可急於求成,教師要耐心指導。先要培養學生拓展遷移的意識,然後教給學生結合文本特點拓展遷移的思路和方法,課堂上對學生課後努力尋找拓展材料要給予鼓勵。積極心理學本源是人本主義思想,其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都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思想。

筆者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五環節閱讀教學範式的嘗試,客觀上遵從了積極心理學本質屬性,即人文關懷思想,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主體地位的確認,也是把學生當作“人”、當作“發展中的人”來進行尊重。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都體現了學生自主、自由的思想,讓學生的心靈在閱讀課堂中自由地徜徉。整體感知環節,力圖改變教師規定閱讀方式、文本閱讀搶時間走過場的形式主義,以及死板的.感知模式。主題表達,意在讓學生對文本進行多主題、多角度的交流、發言,一方面可以“兵教兵”,即學生間互相交流,一方面也是讓教師真正意義上從課堂現場瞭解學情,從而根據學情來確定教學內容。質疑問難的教學環節,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學生把疑難問題提出來,形成“教學問題”,包括在研討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生成的新的有價值的教學問題,都體現了“學生會的不講”,“講學生不會的”。教師去疑解難的“講”的環節,也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也讓學生來解決,學生獨自解決不了的,就讓學生合作解決,都蘊含着學生爲主體的思想。對於文本的拓展練習,也放手給學生設計,因而拓展可能出現個性化、多樣化的特點,也是對學生能力的尊重。當然,這樣的閱讀教學範式,對上課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課堂整合學生問題形成“教學問題”的能力,“教學問題”的目標性、層次性、難易度等都在課堂上根據學情臨時生成,對於教學經驗不足的老師是不容易做到的。另一方面,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也是需要培養的,非一日之功,這都對教師提出了挑戰。但是,教學的藝術,正是在應對這些挑戰中形成的,這也是教學的趣味,教師也應該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

積極心理學13

積極心理學思想是由美國心理學會主席賽利格曼提出,在20xx年發表了《積極心理學導論》一文,吹響了建立積極心理學的號角。

什麼是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是一種以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爲研究核心,致力於使個體和社會走向繁榮的科學研究。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重點放在人自身的積極品質和力量方面,主張心理學要以人固有的、實際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爲出發點,提倡用一和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做出新的解讀,從而激發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並利用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來幫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而獲得幸福。積極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內容是“一箇中心、三個基本點”。“一箇中心”是指積極心理學要以研究人的幸福爲中心,幸福在多數情況下是主觀的,所以它也被稱爲主觀幸福感,意即個體自己親身的感受。事例:有一個聰明人和一個老實人一起到海邊玩,聰明人在海邊撿了很多漂亮的貝殼,而老實人也在海邊撿了很多漂亮的鵝卵石。當他們走到一起時,聰明人提議兩個人交換自已所撿到的東西,老實人爽快地答應了。聰明人在交換之前悄悄地把自己撿到的最好看的`兩個貝殼藏匿了起來,把剩下的給了老實人,而老實人則把自己撿起到的所有鵝卵石都有交給了聰明人。回去之後的那天晚上,老實人睡得很香,但聰明人卻徹夜難眠,他一直在想:老實人是不是也像他一樣把最好的石頭藏匿了起來。在這裏聰明人客觀上佔了便宜,但主觀上卻並不感到幸福;相反,老實人客觀上吃了一點虧,但主觀上卻感受到了幸福,這就是主觀幸福感。塞利格曼創造造性地提出了幸福的三個要素——樂趣、參與、和意義。樂趣通常表現爲興高采烈的外在情緒表現形式;參與是指對家庭、工作、愛情與業餘愛好等方面的投入程度;意義則意味着個體對行爲或事件深層價值的理解,並在此基礎上能發揮自我的力量,達成超越自我之上的目標。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有真實的幸福,他必須要感受到良好的情緒體驗,這種良好的情緒體驗又可以使他更好地投入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但真正的幸福則必須要達到超越自我。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三個基本點”是:積極情緒、積極人格特質和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這三個基本點實際上就是人類獲得幸福的基本路徑的具體體現。

積極心理學14

積極心理學倡導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探索人們內心的正能量,是一門研究人們各種心理現象中具有積極因素的方面的學科。把積極心理學應用於教育教學能夠使教師更好地發掘學生的潛在力量及最終在整體上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積極心理學是美國心理學界新興的的研究領域,是指利用心理學較爲完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潛力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研究方向[1]。其目的是採用積極的心態對人的衆多心理現象(包括心理問題) 做出新的解讀,從而發掘出人固有的、實際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2]。當前,積極心理學理論在兒童教育、企業管理等領域得到了大量運用並取得了積極的效果。因此,將積極心理學理論與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一方面拓展了積極心理學理論在中國社會生活中的應用領域,對其在教育學方面的運用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創新;另一方面有助於深度發掘學生的潛力及好的品德素養,在最大程度上做到因材施教,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關於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目標,心理學界一直充斥着模棱兩可的說法,一說積極心理學主張從關注人類的疾病和弱點轉向關注人類的優秀品質;一說積極心理學在主觀水平上涉及有價值的主觀體驗,諸如幸福感、滿足和滿意、希望和樂觀、充盈和快樂[3]。無論採用哪一種說法,積極心理學都已經對人們一直研究的心理學方向提出了巨大挑戰,從根本上駁斥了以研究人們病態心理現象,防治心理疾病爲目的的消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倡導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探索人們內心的正能量,是一門研究人們各種心理現象中具有積極因素的方面的學科,成爲了現今心理學發展領域的一個新方向。

一般情況下,提到心理學人們會下意識地認爲這是一門研究人們病態心理現象的學科,認爲學習心理學只是爲了幫助人們解決心理問題,這種想法是從心理學誕生以來外界對其普遍的看法。但是積極心理學的產生則顛覆了人們的原有看法,其核心在於研究人們積極的心理現象,探索人們心中積極向上的品質特徵,幫助人們尋找並建立幸福感而非研究人們的病態心理問題。它從大衆認知的心理學的另一個層面去研究心理學,分析人的心理現象,已經把心理學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二、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範疇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範疇主要包括三個層面,分別是主觀水平上的積極體驗研究;個人水平上的積極人格特質研究;羣體水平上的積極社會環境研究[3]。積極心理學在這三個層面的研究是互通有無,相互聯繫的。對主觀水平上積極體驗進行研究的主要對象是人們的積極經驗,經驗是人們在過去生活中通過不斷實踐得到的知識或技能,積極經驗則指的是能給人們帶來快樂、主觀幸福感等正面情緒的知識技能;對個人水平上的積極人格特質研究實質是研究個人所具有的類似智慧、創造力、美德等積極向上的品質特徵;對羣體水平的積極社會環境進行研究則是對人們所處的學習生活的環境進行的研究,探索研究出能對個體潛能發揮有正面影響力的環境因素。

三、積極心理學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範疇由主觀到個體,再由個體到羣體,涵蓋了整個社會的構成因子,作爲社會組成因子的一部分,學校就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因此把對社會整體進行的積極心理學研究應用於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即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研究相應的積極經驗、積極特質和積極環境同樣會產生積極作用。

1.對積極經驗的.研究

教育教學中的經驗不僅包括學生的學習經驗同時也包括教師的教學經驗。積極心理學在這方面的應用主要研究教師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學習經驗的積極方面。在研究過程中探索發現教學經驗和學習經驗中常常使教師和學生能夠產生快樂或是主觀幸福感的那些積極經驗,並將這些積極的教學經驗和學習經驗互相結合應用於教育教學中,爲提高整體教學質量這一最終目的做鋪墊。

2.對積極特質的研究

學生在接受啓蒙教育的時候就一直被灌輸“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思想,而積極心理學對積極特質這一層面的研究就是從各方面幫助學生髮現自身的品質特徵,從而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教師不只是簡單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探索發現學生潛在的能力,引導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學生確立以後發展道路的正確走向。

3.對積極環境的研究

教育教學的環境包括教師的教學環境和學生的學習環境。教學環境和學習環境與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息息相關,兩種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成效。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積極心理學,研究教育教學中的積極環境,幫助教師學生尋找最合適的教育教學環境,使他們最大程度上能夠在積極環境中進行教育教學,從教師與學生這兩方面優化教育教學的環境。

四、結語

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積極心理學,應該把對積極經驗、積極特質和積極環境這三個層面的研究結合在一起,探索出教師教學和學生教育各自的優勢並將二者結合在一起開展教育教學,最終在整體上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積極心理學15

上本門課程前,我以爲自己心理是很健康的,所以對心理學一直沒有什麼概念,也沒想過它是否能幫助自己。可是在上了老師的《積極心理學》課程以後,加上做了些小練習和對比案例,我漸漸發現自己心理健康程度也不是自己以爲的那麼好,感覺我還是缺少了“自我認同與自我接納”。以前以爲自己就是這樣:沒什麼特長,不夠帥,不夠高,不夠聰明,也沒什麼錢,對人生沒多大追求,過過小日子就得了。嘴上這麼說,心裏還是對自己不滿意,別人長相帥我就羨慕他生了一副好皮囊,別人個子高我就羨慕別人高,有錢的我也羨慕,智商高的我也羨慕。這時候難免對自己不滿,巴不得趕緊投胎轉世到一個有錢家庭,有一個完美的身體。這種心理我自己一直沒有注意到,直到我上了《積極心理學》

上本門課程以後,開始懂得了去分析自己的心理,就像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我也開始對自己進行剖析,瞭解到自己的心理問題,並照着課堂上老師教的那些理論去想,我懂得了我是沒有接納自己,我不認可自己,我總是在羨慕別人,卻沒有嚮導其實自己也有那麼多的優點,根本不比從前羨慕的那些人差多少,只是我自己缺少對自己的`信任和讚美。優秀的人,也會有不優秀的地方,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不同之處,正視自己,接受自己,那纔是對自己最好的方式。

積極的自我。就以我自己爲一個例子,我從曾經的不懂得接納認同自己。自從開始學了《積極心理學》章課後,想通了其實優秀的並不只是別人,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自己在心中永遠可以欣賞自己的魅力,接納並認同自己。積極的認同自己,包括自己的缺點,正視自己的存在和完整性,不因爲自己有缺點或一件事做不好而過分自責。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未經過自己同意而出生的,既然出生了,我們就要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我們的生命就是有意義的。在我們生命中三萬天的日子裏,我們只能對自己的生命充滿珍惜與感激,充滿熱愛與欣賞。作爲人,我們在人性上應該是積極的,在整體上是可愛的,在生命上是唯一的。我們既然存在了,就別無選擇,只能爭取幸福和快樂,我們只能選擇有利於自己生命的樂觀精神。這種來自生命源頭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欣賞就是原本存在於人心深處的積極性,是每一個人都具有的,只是現實中這種積極性特別容易受到壓抑。從前我並沒有做到“無條件地接納自我”,總是用自己的缺點去和別人的優點作比較,所以心裏藏着對自己的不滿意和對別人無休止的羨慕和欣賞,久而久之便不再相信自己是“那麼優秀”,不再做事那麼有積極性,開始懶惰,甚至放棄了很多好的鍛鍊機會,僅僅都只是因爲自己沒有去相信自己其實也是很優秀的。現在看來,以前的那些心理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我那時對於自己的態度是較爲苛刻的,總是在挑剔自我,只是有條件地接納自我,只是當自己的行動取得了成功、贏得了別人的讚許時纔會接納自己。可是如果根據一個人行爲表現不到這些條件時,就會貶低自己。這樣,從邏輯上說,貶低自己和夠定自己其實幾乎就是無法避免的。因爲你不可能永遠取得成功。其實,人無完人,是人就會犯錯誤,而且經常還會在比較重要的事情上犯錯誤,成功不少時候都是取決於外在條件,所以不應該太較真結果。

所以,我們要學會做一個積極的人,在生活的每一天都不會否定自己的人格和人性,從不對自己在整體上做消極的評論,我們要知道,作爲一個人是不能被否定的,正如一句名言“一個人,你可以消滅他,都是你永遠不能打敗他,我們要積極地勇敢地去譜寫自己的人生篇章。

面對自我時,對自己坦誠與從容來自一種內心的力量,這種自信導致一個人接納自我、肯定自我,擁有平凡而務實的精神。

標籤: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