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精品)積極心理學的心得體會

心理學2.23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積極心理學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積極心理學的心得體會

積極心理學的心得體會1

積極心理學課程就要結束了,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周時間,卻讓我學到了很多,這是一門教會我們學習生活的學科。在我以前接觸的心理學知識中,都是一些關於負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說,抑鬱,心理變態,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爲心理學就是和這些負面的東西打交道,所以我對心理學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觸了這門課,它說的是人性中積極的東西,我一直認爲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了解積極的事物遠比關心那些消極事物有用,所以我對這門課很好奇。只有研究積極的東西,爲我所用纔有助於我們的心理健康,如果我們心理出現問題,也只有學習那些積極的東西纔有助於解決問題。

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就是以積極的、建設性的心態,去認識世界、發現規律,進而去掌握規律來改造世界。積極心理學並不像傳統心理學那樣,強調病態、問題,而是在努力探索普通人在良好的環境下如何達到滿意幸福的生活。積極心理學以不同於以往的全新角度詮釋了心理學的任務,催生教育的生命活力,告了心理學爲人類謀取幸福時刻的來臨。積極心理學主張心理學應對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條件下更好地發展、生活,具有天賦的人如何使其潛能得到充分地發揮等方面進行研究。深入理解人的成長所需要的條件和環境,充分發掘人的潛力、潛能,促進我們的心理髮展,有積極的心理特徵去面對生活。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裏,似乎每個人都在想方設法的洞察他人的內心,但只有極少數人願意以那種方式來觀察自己。我們總是想知道是什麼是他人動怒,但我們又不願去分析是什麼讓我們自己坐立不安。我們不想讓任何人,包括我們自己,看到我們實際的樣子—深怕看到醜惡的自己。不幸的是,在這當中必定會遺失一些必需且有價值的東西,比如,以看待別人的客觀眼光來視察我們自己。我們把一切都顛倒了,就像那些名言說的:反省自己,即使上帝不關注你;認了最應當審視的就是自身。要知道自我,是一種勇氣;認識自我,是一種智慧;認識自我更是一種途徑。

這門課程中老師教會我們要學會感恩,感謝身邊的人,感謝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不論它是好是壞,我們都應該感謝,它讓我們學到了更多懂得了更多。永遠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生活給了我們酸甜苦辣,讓我們活的更充實更有意義。不僅要有感恩,我們還需要寬恕。寬恕那些你一直耿耿於懷的人或事,這不但寬恕了別人,同時也是寬恕了自己,讓自己不再那麼計較,也讓自己變得更輕鬆,這不是更好嗎。

我們需要接納自我,接受子己的不完美性。對於先天給予我們所無法改變的東西,我們需要學會接納。比如說,我們的出生、我們的高度胖瘦、我們的性別、我們的爸爸媽媽等等,這是先天的,不管我們是否喜歡,但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對於這些我們需要學會坦然接納。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喜歡和尊重自己,只有喜歡自己纔會由衷地欣賞他人。這樣你就擁有了自信和樂觀的心態。有一句話我特別喜歡,就是“樂觀就是對生命的遠方,充滿了期待。”因爲樂觀,因爲自信,無論在怎樣的境遇裏,都會保持前進的動力。

曾幾何時,幸福似乎是距離我們很遙遠的事情。至於幸福是什麼,亦是無法言說的。畢淑敏說有意義的快樂就是幸福。我發現幸福就來自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的人比較積極樂觀,而樂觀是對生命的遠方充滿了期待,覺得自己是有能力一步一步地朝着那個既定方向去邁進,儘管在這個過程當中有頓挫,有失敗,有遭人誤解,你雖然不能保證你一生將會有怎樣的困窘出現,如果你心理健康,你就能夠學會樂觀地看待這些事情,你就能找到前進的動力來。理健康的人也比較善於積極思維,對事物永遠能找到積極的解釋,然後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得到解決的結果。幸福其實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情,而幸福也總是在引導着人去過這種有意義的生活,實現自我價值。在合理價值目的性的引導之下,人有意義地生活,實現人生價值,體驗幸福感受。既要做對生命有意義的事情,也要讓自己的內心感到快樂,如是,便離幸福很近。只是,這其中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爲堅持自己的初衷與夢想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辛苦,留下更多的汗水與淚水。幸福沒有比較,只有自己的感覺,不是擁有了什麼纔是幸福的。人生偶爾也有悲傷,也有失落,但悲傷失落之後,陽光依舊燦爛,幸福的感覺依然存在。簡單的生活、給自己一個微笑,也是一種幸福!所以讓自己學會快樂,不要悲傷包裹自己!

我們還測試了自己的性格優勢,讓我們發掘自己的優勢在哪,這讓我們能更加了解自己,儘量的展現自己的閃光點,彌補自己的弱勢。對於擇業也是一個不錯的建議,我們可以選擇更符合自己性格的領域,這樣我們能發揮自己的`長處,把工作做得更好。每個人總有自己的優點,或許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要正確的看待自己,不要把自己想得一團糟什麼也不會,以積極的心態去迎接每一件事,相信自己可以,有了自信有了勇氣我們就可以把它做好。

學完這門課程,我覺得收穫真的很多,不僅在課堂上享受了,在課堂上放鬆了,而且也改變了我對生活的一些看法,我覺得生活變得更美好了,可以積極的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生活中的歡笑與悲哀常常源於一個人看世界的那雙眼睛。心中沒有陽光的人很難發現陽光的燦爛,心中沒有花香的人,很難以感受花朵的芬芳。一個快樂的人,它眼中的世界也是快樂的,我們要用積極的心態去真實地活在當下的每一天。

對這課的幾點建議:

1、以後每節課應該點名,不能放任我們過於自由。

2、課間我覺得應該休息幾分鐘。

3、上課應該多點名提問,這樣學生會更加投入些。

通過學習《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我懂得了作爲教師必須先處理好自己的心理問題,然後才能更好地做學生的心理工作。心理輔導是義務教育階段必須進行的一門課程。如何引導學生走出心理問題塑造完整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我們教育者的責任和義務。如何做好自自身的心理調適和輔導好學生的心理問題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着手:

教師做好自身的心理調適: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本身難免形成一些壓力。因此,我們要先處理好自身的心理問題,不要把自己的心理問題影響到學生。教師作爲一個心理輔導者要對自身的心理問題進行自我調適。教師要從各方面尋找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而尋找解決的辦法。這些辦法也可間接地遷移到學生身上,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解決心理問題。教師有良好的思想學生纔會有良好的思想。

做學生心理諮詢師:教師平時不僅要處理好教學上的問題,還要多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把自己融入到學生當中去,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瞭解學生,拿到學生的第一手資料。教師要給學生親切平易近人的感覺才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把心理問題說出來,同時說話要算數,要講信用,不能把學生的私事說出來。學生有問題要第一時間解決,給學生重視他的感覺。

教師要學好心理學:當我們遇到學生的心理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很沮喪,學生會很失望。我們怎樣才能夠減少這種失敗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教師本身要認真學習心理學,而且要不斷地更新知識,適應學生心理髮展的需要。

提高對心理輔導的認識: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學生因爲家庭和社會原因產生的心理問題也與日俱增,教育部門制定了心理教育進學校進課堂的方針政策,要求教師本身要提高對心理教育的認識。

積極心理學的心得體會2

在大一下學期選課時,所有大二,部分大三學生拼命點進教務系統在網速上拼個“你死我活”,只爲選到自己喜歡的選修課。當然我也是其中一員,終於選到自己喜歡的選修課:體育網球,營銷策劃,積極心理學。它們分別在週一,週三,週五七八節課。現在就來說一說積極心理學課上的體會。

記得在第一節課上老師就介紹了自己是從潯東校區趕過來上課的,我就覺得給我們上課挺不容易的。漸漸地,從老師的課上感受到老師比較瞭解醫學方面的知識,然後我就估計老師應該還上了醫學方面的課。記得第一週見面時穿了一條紅色的長裙,到膝蓋差不多,當時肚子看起來還鼓鼓的,我還以爲老是懷孕了呢,而且體會到一種親切感。再後來又一次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以“冥想”爲主題的課,很多人通過冥想解決了困擾自己的煩惱,通過冥想來隔離城市的喧囂讓自己的心變得沉寂,平靜,淡定,也克服了社會如今囂張的浮躁和浮華。我想作爲大學生的我們也要學會冥想,學會沉澱自己,學會反思自己的大學生活和在學校——小社會的'所作所爲。有時候老師會在課上播放一些有教育意義的視頻,比如一些名人如何克服抑鬱症的過程,如堅強意志的楊坤,崔永元等戰勝了疾病,獲得了重生。

上了一個學期的課,發現老師非常的尊重我們,每次提問的時候我們都坐着,反而老師彎着腰傾聽我們的煩惱,心事,意見之類的,最後再做總結,感覺老師的眼睛會說話,特別能交流,這估計就是爲啥有親切感吧!

總的來說,積極心理學可以讓我們更加樂觀積極地面對大學生活,更好地爲人處世,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雖說在很多人的面前訴說自己的心事會不好意思,但正因爲大家都不認識說出來心裏也沒有什麼負擔,而且沒有無聊的輿論,反而大家一起幫忙分析,老師會給我們很好的建議,心裏也好受一些。積極心理學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好的方式去深層地瞭解,認識,改變自我,爲塑造更加快樂自信積極的生活理念做出了一份推力!

積極心理學的心得體會3

《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這是一本教會我們學習生活的好書。在我以前接觸的心理學知識中,都是一些關於負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說,抑鬱,心理變態,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爲心理學就是和這些負面的東西打交道,所以我對心理學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觸了這本書,它說的是人性中積極的東西,我一直認爲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了解積極的事物遠比關心那些消極事物有用,所以我對這本書很好奇。只有研究積極的東西,爲我所用纔有助於我們的心理健康,如果我們心理出現問題,也只有學習那些積極的東西纔有助於解決問題。

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就是以積極的、建設性的心態,去認識世界、發現規律,進而去掌握規律來改造世界。正如專家所言,它與其說是門科學,毋寧說是一場運動,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積極而又富於建設性的`態度。就像中國人常說的,凡事要往好裏想。當然,是嚴謹的,具有很高的操作性。就教育方式而言,在傳統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所產生的教育其實就是一種與積極思想所相背的模式,是一種以悲觀和否定的態度去進行的教育的方式。就像在傳統的家庭教育環境中,習慣性的否定及懲罰教育,無形中就影響到兒童積極健全人格的形成,挫傷了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對兒童的發展就產生了消極的影響,無法更好的促進兒童的成長。比如,如果父母悲觀,孩子通常也具有悲觀的性格。或者產生消極、孤僻、偏激等方面的問題,同時還不能很好的發掘身上的潛在能力。

積極心理學主張心理學應對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條件下更好地發展、生活,具有天賦的人如何使其潛能得到充分地發揮等方面進行研究。因此,就可以去尊重學生,深入理解人的成長所需要的條件和環境,充分發掘人的潛力、潛能,促進學生的心理髮展,有積極的心理特徵去面對生活。

積極心理學的心得體會4

 1、據一項調查研究統計,在心理學中消極研究和積極研究的對比是21:1。

鼓勵個人的成長,增進個人的健康比治癒自己的強迫行爲和強迫觀念容易,也遠比治癒真正的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容易的多。

消極研究多用於心理治療,是爲了解除痛苦,把人從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中解放出來,恢復健康,但是難度比較大,佔用了過多的精力和資源。積極研究多用於預防和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康復後的積極恢復,促成人向健康的方向變化,增強了應對挫折和不良情緒的能力,但是對已經陷入心理障礙的人作用有限。只關注消極研究會讓人只看到人性中消極的、黑暗的一面,而積極研究關注人性中美好的、善的一面,同時從這兩個角度看問題纔會對人性有一個合理的認識。積極心理學讓心理學從只關注補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時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形成了一種平衡。

2、目前現實中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障礙增加的原因是什麼?

因爲一方面人們的意識程度提高了,對於不良情緒障礙的認識水平、診斷水平和相關知識的普及程度提高了,也就是說以前不良情緒障礙同樣存在,只不過

由於以上原因人們沒有意識到存在的問題是不良情緒障礙,沒有診斷出來而已,並不是不存在。另一方面不良情緒障礙在客觀上確實增加了,1、隨着社會和文明的進步,人們對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要求提高了,也就是說對於生活的滿意度標準提高了,而滿足需求資源的有限和匱乏特別是優質資源的稀缺始終存在,因此滿足需求的難度也提高了,需要的受挫容易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2、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和對物質、精神追求的不平衡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對舒適安逸生活方式的過度追求和對未成年人的不合理培養方式降低了我們的適應能力。3、信息的泛濫和傳媒的'發達等原因讓未成年人在還沒有做好準備,沒有有效應對方法的時候就受到了不良文化信息的影響,辨別能力不夠容易被誤導,應對方式不合理容易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

3、爲什麼應該研究和推廣積極心理學?

因爲首先集中研究有用的東西至關重要,會變成現實,在世界上起更大的作用。其次積極心理學作爲一門獨立領域的研究學科是重要的,這是因爲快樂並非對痛苦的否定,擺脫我正在經歷的抑鬱或者焦慮並不意味着我同時就變得快樂了,情況並非是這樣,問題不會這樣被解決。最後預防在今天來說非常重要,預防困苦,不管是抑鬱還是焦慮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專注於培養積極心態來解決。

4、專注於有效方法的重要性:

積極心理學的目標是促成一種變化,讓心理學從只關注補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時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專注於研究有效的東西至關重要,不管是對我們自身,還是對我們的關係,對於其他人和社會,因爲只有這樣纔可以獲得更多有效的東西。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專注於研究有效的東西?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於我們提出的問題的本身,好的問題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問題可以引領我們去探索未知,讓我們去關注我們忽略了的重要的東西。

5、幫助高危人羣的研究。

開始時是消極研究,考慮的問題是爲什麼這些人會失敗?健康的文化造就健康的個人,病態的文化造就病態的人。這些人的失敗中的確有文化因素和環境因素,但是要改變對人造成不良影響的環境和文化因素難度很大,付出巨大收效甚微,甚至情況還會繼續惡化。後來出現了範式轉移,也就是問了一個相反的問題,同樣是面對不理想的現實環境,爲什麼有的人成功了?把關注的焦點從環境轉向個人,對成功的原因進行研究,這纔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找到了問題的實質研究出了有效的東西才能模仿和推廣,對大家起作用。

積極心理學的心得體會5

在學習了一個學期的心理課後,我覺得我瞭解到了很多身心健康方面的知識,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我是抱着無所謂的態度選了這門課,但是上了幾節課後,我覺得這課其實還挺不錯的,因爲它讓我意識到生活中的壞習性,讓我潛移默化中改變着自己。

我記得課堂上老師告訴向我們提問,有沒有誰堅持每個禮拜鍛鍊身體的,我站起來說我每個禮拜堅持打排球,快走,走健美操,老師說這是個好習慣,要堅持,除了下雨我一直堅持着,其實我個人覺得鍛鍊身體鍛鍊得不僅僅是身體,還有意志和心態,不開心的時候,不要給自己時間過多糾結其中,生活中難免不開心,其實我覺得也是那麼回事,很多時候,就算是鬱悶,也要學會給自己找個出口,之後我們又看了人的身體結構的視頻,覺得很有趣,很奇妙,原來人的身體結構以及器官功能還可以被解釋爲這樣,並且,我也懂得器官也是有感情的,需要被好好照顧。心理的健康與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生活中的很多小習慣和行爲方式累積形成的,因此關注自己的日常行爲和心理健康很重要。

老師剛開學的時候有要求我們可以記錄自己每個禮拜開心或者不開心的`事,然後通過郵件發給老師,我只發過一次,不是我不願意發,只是因爲生活中太多事情需要花心思,所以便忽略了這點,但是i,生活中我也是個愛記錄的人,我非常喜歡看書,平時看到有共鳴或者深的我心得東西我都會記錄下來,久而久之,我就有一本又一本的記錄了我生活片斷的寶典,我稱之爲”sunny daily”,哈哈,其實這也是一件很有愛的事情,對吧?另外,誠實的講我也逃過幾節課,老師每次不點名,不強迫學生,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到其中,我非常地佩服和尊敬您,您是真心實意的和我們交流身心健康方面的問題,不是爲了僅僅完成老師的任務,所以,我由開始的不情願變得很主動。

這篇論文,寫得並非標準,我只想借助這個平臺和老師像朋友一樣交流,說實在的,我覺得自己是個比較奇怪的人,認識的朋友都覺得我是個開朗的女孩,但當我一個人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非常安靜,並且非常享受一個人的感覺,一個人做一輛公交車,聽着陳奕迅的歌,看着林夕寫得的歌詞,喜歡村上春樹和柴進,喜歡復古和文藝的東西,也學跟着畫畫,這些看起來我似乎是個文藝的女孩,但實際上我又是班長,別人覺得我管理能力和協調能力很強,每次我決定參加一個比賽,班級的也罷,個人的英語競賽也罷,我總會得到名次,所以,我有的時候我很矛盾,我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我自己也一片混亂,不過總而言之,我的生活還比較充實。

這個學期從這堂課上我學到了不少東西,更加關心自己的身體,更加珍惜朋友和家人,希望老師也一直心情身體都好好嗒!共同進步!

積極心理學的心得體會6

如何才能改變不良的習慣?

改變有一定的步驟和方法。

第一個步驟,明確你到底要改變哪個習慣。

比如說你希望克服拖延的習慣,你希望戒菸,你希望每天堅持運動30分鐘……不管你的習慣是什麼,一定都有方法可以改變。

改變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明確你要改變的,你最好拿出紙筆把它寫下來:我每天要運動30分鐘,或我要成爲一個不抽菸的人……先把它寫下來,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第二個步驟,改變要靠意願。

你必須激起自己100%要立刻改變的意願,也就是不是"想要"改變,而是"一定要"改變。我時常問一些想要減肥的人:"你們在座有想要減肥的,請舉手!"我看一下,當然就有很多人舉後,有些人身材已經很瘦還要減肥,也不知道他到底舉手要幹什麼。"你們想減肥想了多久了?"他們說好多年了,我說到底多少年?他們說有20年了,我說了沒有?他們說當然沒有。我說因爲你們只有"想要"減肥,而不是"一定要"。

所以說任何習慣都可以改變,可是你必須先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而且是現在就要改變。同時你必須,現在一定要改變,而不需要十幾次。

第三個步驟,打斷自己的慣性。

比如說想要減肥的,建議下次你去餐廳的.時候,就拿大堆的食物,當你要吃的時候,你就大聲地喊說:"我是一頭豬。"在餐廳裏大聲吼,很多人就會看到你,覺得你這個人很奇怪。你有這樣的經驗,你可能會嚇一跳,自己會覺得很丟臉,所以下次一拿很多食物要吃的時候,就會想到此次慘痛的經驗,這樣就可以停止自己的行爲舉止。或是每當自己有負面情緒和時候,告訴自己"停止",這樣一句話,你就會立刻振作起來。

很多習慣之所以沒有辦法改變,是因爲慣性沒有被打斷。當你在抽菸的時候,你可能把煙反過來抽,一下燙到嘴巴,說:"啊!好燙。"打斷慣性是很重要的。或者你喝啤酒,一次喝25瓶算了,喝到全部吐出來還要繼續喝,滿臉都沾到這些東西,你覺得實在太噁心了,下次一定要戒掉。

所以打斷慣性是很重要的,之所以習慣沒改掉,因爲慣性沒有被打斷。

第四個步驟,必須要輸入新的慣性或是新的習慣。

舉例,當你想要每天吃蔬菜水果的時候,你覺得有益於身體,那你是想打斷以往肉食過多慣性;可是你辦公室附近都是一些牛排、炒菜、炒肉或是一些肉羹、肉圓之類的餐館,這時你可能會習慣地說:哎呀!算了!另外一家好遠,就近吃了吧!

你必須找一個好的彌補方案,所以你必須打聽到一個固定的餐館,它可以提供你要的食物,你每天去那個地方要求他改變菜色,這樣就等於有另外一個新的解決方法,你纔可以形成素食的新習慣

積極心理學的心得體會7

寒假裏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新書拿到手,打開塑封,我就被序言中的一段話吸引: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着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的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極的力量(憤怒、怨恨、自卑等)。這兩股力量就像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彼長。所以,作爲教師,應該學一點積極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幸福完整的人。

一、體現價值、播種幸福

生活中,幸福的人大多熱於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如果教師能夠成爲播種幸福的人,則不僅自身可以擁有幸福,在生活當中充滿活力,培養出來的學生也會被教師的幸福所感染,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新活力。

記得20xx年的9月,我剛走出大學的校門,踏上講臺從事教育工作並且擔任了班主任,真的茫然無措,不知道怎麼去管理班級。所以我經常會板着臉,覺得嚴肅一點就可以樹立威信,直到有一天,我和一個孩子聊天,他弱弱的告訴我:“喬老師極少笑,要是能夠多一些微笑,就更美了。有時候想跟老師多說一句話都不敢。每週一獲得班級流動紅旗時,喬老師的臉依然那麼嚴肅,似乎這些榮譽的得來本來就是應該的;當我們做錯了事,喬老師的臉還是那麼嚴肅,但嚴肅中更多的是斥責。雖然我們知道喬老師都是爲了我們好,但是您爲什麼總是不笑一笑呢?”當聽完學生這番話,我感到有根無形的鞭子在抽打着我的心靈。我也何嘗不想“一笑泯恩仇“呢?但是又很害怕一“笑“會讓學生爬到我頭上來,班級紀律就會鬆散。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更深刻的明白了,播種幸福是教師存在的價值,讓我感觸特別大。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幸福不單單隻有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樂觀的心態。所有能讓孩子感覺幸福的體驗,都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所以很慚愧的是,爲了樹立自己的威嚴,而吝嗇於自己的微笑。還好,我明白的並不晚,在接下來的教學時光,我希望能成爲一個傳播幸福的人,讓我的學生因爲老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二、端正態度、快樂生活

教師應當以身作則,是具有榜樣效應的,某種意義來說教師的生活對全社會的人來說是一面鏡子,當教師生活幸福、工作順利的時候說明我們的社會發展文明和諧。

在上個學期,在課間做眼保健操的.時候,由於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從幼兒園上來,各方面都需要慢慢地調整和適應。因此他們在做眼操過程中,總是因爲個別同學睜眼而扣分。爲此,我也想過很多辦法,各種軟硬兼施的方法都有,甚至哪怕下節課不是我的課,我都會盯了再走。儘管這樣,有時候還是眼睜睜,看着檢查人員從我眼前因爲某某睜眼扣分。所以,每當靜下來的時候,也是很無奈,更多的是力不從心。當然,我也好幾次因爲這個情況,到了半夜也沒睡好,慢慢地就陷入了焦慮當中,那段時間也是很不開心。

後來看了這本書,書中說:“對於所有的教師來說,想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是需要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規劃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調整自己:

1、積極、有規律地鍛鍊身體(如果老師能有規律地進行鍛鍊,就會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開朗,同時抗壓能力也會提升)

2、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爲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三、學生不懂事與教師智慧

教育培養人是促進一個人更好地更快地適應社會的要求和社會規範,人的成長過程是一個逐步走向通情達理的過程,這樣的一個過程也是一個比價複雜的心理成熟過程。一個人較成熟,讓他人覺得是通情達理的,就是我們所說的“懂事”。

教師困惑:古人說“家有五斗糧,不做孩子王”,的確自古以來管教孩子是件麻煩的事,尤其是由於他們不懂事,甚至比較頑劣,教育管教就遇到了麻煩。也暗示了作爲教育者的我們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爲我們必定會遇到這些和那些的麻煩。

案例生活中:現實生活中,我就遇到了這樣一位不懂事的孩子,他的不懂事體現在:

1、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需要,雖然成績還可以,但是習慣比較差,他經常會做一些比較異常額行動來吸引注意。

2、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以自我爲中心,沒有自我控制能力。

3、沒有合作意識,在團隊中找不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和角色,行爲特殊。經常無理取鬧、不講道理。

應對策略:

1、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觀。

2、爲孩子設立一種較高的但可以達到的標準,在孩子實現這種過程中提供支持

3、採用以一種穩定的權威性教養方式

4、在孩子低能力領域提供技能訓練

總結:面對“不懂事”的孩子,我們往往會有煩躁心理,這類學生就成了我們心中的那類問題學生。現在看了書中的應對策略,不管怎麼樣,心中就踏實了一些,不會那麼茫然無措。

最後,還是那句話:作爲教師的我們應該學一點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完整的人!

積極心理學的心得體會8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時候,各行各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除了十分強調思想品德、文化素質外,也越來越重視人的心理素質。《積極心理學》是教人如何積極面對人生,如何獲得幸福感與滿足感,建立起高質量的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

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源於學生的主體活動,積極心理教育最顯著的特點就在於“活動”。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獲得心理體驗,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針對中國小生年齡小的特點,比較適合這一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的關心自己的心理髮展,成爲自己的主人。

人們經常講現在獨生子女多了,逐步會在孩子中形成一種以“我”爲中心的現象,有些孩子不關心班級集體,自私自利。所以,培養孩子的團隊協作習慣、學會與人相處,成爲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之一。

針對積極心理教育的特點,我上了一節《同學間的互助》的心理活動課。課上我設計了一個活動:讓孩子朦着眼睛在教室裏走一圈,然後談談感受,孩子說:“很害怕,怕撞到課桌上”。第二次,再請這位孩子朦着眼睛,然後請一位同學帶着他走,再讓他談談感受,孩子說“比起第一次不那麼害怕了,因爲同學攙着我的手,不會撞到東西”。爲了調動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的心理體驗更加深刻,積極心理教育可以把增加積極的心理體驗作爲主要手段。我在實踐中反覆做幾次同一種遊戲,讓更多的孩子來體驗,這兩次走路的不同感覺。最後同學得出同一種結論: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關心,這樣即使有困難也能比較快的克服,還可以少走彎路。這也就是團隊協作的魅力,也是我心理課要達到的目的。

這一堂課既培養了學生健康的心理,懂得了人與人之間是相互聯繫的,又讓學生懂得了幫助、關心他人的.美德。可以說培養了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從事教學工作,讓學生學習在生活中學會與人交往,與人交流的方法與技巧;學習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耐挫力,自信心得到增強,這樣也一定能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

經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對學生來說,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培養健康心理的基礎,良好的心理狀態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其立足點是通過教育活動塑造學生,使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總之,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感悟生活,用理性對待生活,這是心理健康的一種表現。

積極心理學的心得體會9

這個寒假,我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這本書。書的序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深深折服了我: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着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極力量(憤怒、怨恨、自卑等),這兩股力量就像是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彼長。而作爲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我們——教師,更應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學一點積極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幸福完整的人,以影響更多的孩子和家庭。

那怎樣才能做一個幸福的人呢?這本書中第一篇第4小節如是說:幸福的人大多樂於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如果教師能夠成爲傳播幸福的人,則不僅自身擁有幸福,在生活中充滿活力,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新活力,所以讓學生因爲教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是教師獲得幸福的重要源泉。

至此,我聯想到上學期發生在我班的一件小事。有天大雪,學校廣播提醒大家地面溼滑、注意安全,請班主任老師教育本班學生不去操場玩耍。而一年級的孩子對銀裝素裹的世界充滿了好奇,雖然課間我站在班級門口看着他們,但還有個別學生以上廁所爲由而從側門跑出去在操場上撒歡一樣的玩耍。上課後,孩子們返回教室,沒有出任何安全問題,但我仍然教育了跑出去的他們,但孩子們卻表現出對外面世界的無限好奇,他們說起雪中世界的時候眼裏全是光亮。當時我並沒有多想,甚至對他們對規則的無視有些氣憤。但回到辦公室,與同事交流後,我才疏解了心結,玩樂是孩子們的天性,在安全的基礎上保障孩子們視野的開拓也無可厚非。事後,我調整了自己的心態,也以更加平和的姿態投入到教學和管理的過程當中。

同時,在讀了這本書後,我更加明白了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調整自己:

1、積極,有規律的鍛鍊身體。

2、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爲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對於所有的教師來說,想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是需要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規劃自己的人生的。用快樂的理念和態度打造幸福的生活,用我們的榜樣效應帶動學生和家庭的和睦發展,在某種程度上說,我們也爲推動社會和諧文明進步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最後,願所有老師快樂生活、積極工作,做幸福感爆棚的好教師!

積極心理學的心得體會10

一定程度上來說,壓力也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有壓力才能促使我們前進,否則我們就是沉溺於安逸的生活。但是壓力要適度,現在我們生活中也經常聽到的別人自殺或者相關的消息,很多都是因爲壓力過大但是自身無法正確調解產生的,我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方法來調解自己,比如說制定一個自我和諧的目標,自我和諧能促進我們的幸福感,讓我們坦然面對生活工作中的壓力,我們要用積極的.心理去面對壓力,這樣壓力其實可以轉化爲促進我們成長的墊腳石。

積極心理學的心得體會11

怎樣讓積極心理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更接近,怎樣在我們的問題學生中提高積極心理學的影響,看了這本書我得到了受益匪淺的啓發,深知這門學科的重要性。積極心理學把自己的研究重點放在人自身的積極因素方面,提倡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做出新的解讀,從而激發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並利用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來幫助有問題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並獲得良好生活。

2世紀的社會已不同於過去的任何時代,人類的一切活動都不再是爲了生存,而是爲了生活得更幸福。在這樣一個追求幸福的時代,人類已不再需要消極來時時對自己發出警告,而是需要積極來增強自己的力量和信心,這是我們當前社會的最大實際需要。積極是人類固有的一種本性,但這並不就意味着人類的積極本性在任何情況都自發地表現出來。人的心靈中有着天生的積極種子,而這些種子能否順利發芽生長,還要依賴後天的其他條件。這就如農民播下一顆種子,這顆種子能否生長髮育,除了依賴種子本身的特性之外,還要有適宜的環境氣候和後天的精心照料——澆水施肥,從某種程度上說,積極心理學就是爲了營造一種能促使人類的積極本性生長髮育的環境,同時也是爲了人類尋找一種爲自己心靈中積極種子澆水施肥的方法和途徑。

積極心理學認爲,心理學不僅僅應對損傷、缺陷和傷害進行研究,它也應對力量和優秀品質進行研究;治療不僅僅是對損傷、缺陷的修復和彌補,也是對人類自身所擁有的潛能、力量的發掘;心理學不僅僅是關於疾病或健康的科學,它也是關於工作、教育、愛、成長和娛樂的科學。具體就研究對象而言,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分爲三個層面,在主觀的層面上是研究積極的主觀體驗:幸福感和滿足(對過去)、希望和樂觀主義(對未來),以及快樂和幸福流(對現在),包括它們的生理機制以及獲得的途徑;在個人的層面上,是研究積極的個人特質: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氣、人際交往技巧、對美的感受力、毅力、寬容、創造性、關注未來、靈性、天賦和智慧,目前這方面的研究集中於這些品質的根源和效果上;在羣體的層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個體成爲具有責任感、利他主義、有禮貌、寬容和有職業道德的公民的社會組織,包括健康的家庭、關係良好的社區、有效能的學校、有社會責任感的媒體等。

面對問題學生,由於家庭和社會的環境,他們在思想意識方面、行爲規範方面、學習方面、心理方面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問題,他們對學習沒有正確的`認識,對學習沒有興趣,沒有自信心,表面上看他們滿不在乎,其實他們很自卑,很消極。而積極心理學家們研究了很多案例,例如在同樣惡劣的環境下爲什麼有些人能保持自己,而有些人卻成了問題人,到底是什麼使有些人能總是有尊嚴地活着。他們發現,只有人自身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如愛心、勝任、愛美性、樂觀、勇氣、工作熱情、對未來充滿希望等)纔是預防問題產生的最好工具。

積極心理學提倡對個體或社會具有的問題要做出積極的解釋,並使個體或社會能從中獲得積極的意義。對問題學生,我們要多方面探尋問題產生的原因,問題之所以會產生,肯定有它特定的原因,原因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怎樣去看它,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問題,更有助於問題本身的解決。積極心理學提倡用一種開發和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人,強調心理學要着力研究每一個普通人具有的積極力量。

積極心理學的心得體會12

如何改變對任何事物的感受

人是透過身上五種器官的蒐集資料來認識周遭的環境,不過每個人都會偏重其中某一種器官,或者是一般所稱之感元。譬如說有的人比較受他眼睛所見的影響,亦即視覺器官的功能居於這個人對外界認識的首要地位;另外有些人則較偏重使用聽覺器官或觸覺器官。

每個感元下又可分爲數個次感元,它們各司我們對外界所蒐集資料的強弱變化,譬如說你可在心頭思量某一個影像,然後就這個影像的某一角度(一種次感元)作某種程度的改變,使你因而有較先前不同的感受。

當這個影像被你放亮一些後,你的感受很快地就會有所改變,這就是次感元的改變。理察?班德勒這位神經語言學的創始者,或許是最偉大的次感元專家了,他跟其他專家們所做的事可以上溯到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他是把人類認知方式歸類成五大的創始鼻祖。

透過次感元的有效控制,可以加強或減弱我們的感受,它的範圍沒有限制,可以是或沮喪,也可以是好奇或失望。要想了解次感元,我不妨用商品包裝的條碼來說明當更容易瞭解。

這些條碼事實上只是一些粗細不等的黑色直線條,不明內情的人可能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可是當它經過掃描機掃過之後,便可告訴電腦這個商品的名稱、成本、售價、庫存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次感元的作用跟商品條碼頗有雷同之處,當我們把它們掃過那個稱之爲“頭腦”的`掃描機後,它們便會告訴頭腦這是什麼東西、有什麼樣的感受以及該怎麼辦。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條碼編制方式,而所編制出來的項目表洋洋大觀,每一種次感元都有它自己的主管範圍。

譬如說如果你較偏重於使用視感元的話,那麼你對於某次經驗的感受,很可能就是視覺次感元所蒐集到有關大小、顏色、亮度、距離和位移的綜合結果;又如果你較偏重於使用聽感元的話,那麼所得到的感受就是跟那個經驗有關的音量、節拍、音調等次感元所測得的結果。

如果說要想使一個人振奮的話,首先就得調好他的感元頻道。偏重於視感元的話,那麼就得提供能刺激他視覺次感元的因素;若是他偏重於聽感元或觸感元的話,那就得提供刺激他聽覺或觸覺次感元的因素;至於有些人可能就得三管齊下,先用視覺、再用聽覺、最後用觸覺,當這三類都用上了才能管用。

一旦你瞭解了這些次感元對於人們認知上所扮演的角色後,便可從人們平常的談話中測知他們較偏重於使用哪一類的感元,然後便可以投其所好。

到底我們能使自己的感受改變到什麼樣的程度,就要看我們能把次感元改變到什麼樣的程度。我們必須學會好好控制自己的次感元,讓它們所呈現給我們的一切經驗都對我們有幫助。

譬如說你要好好審視一下某個令你頭痛的問題,那麼就不妨把這個問題擺在腦子裏,然後臆想着把它拉遠,接着你站在高處換個新的角度去看它,請問你這時對這個問題的感受如何?對很多人來說,頭痛的程度會減輕。

現在你再把它拉近,使它變得更大、更亮,請問此時的感受又會怎麼樣?是不是感受更強了些呢?這種次感元的改變有點像是改變菜單中的萊色那樣簡單,它們確能改變你對於外界事物的最終感受。

雖然在“激發心靈潛力”一書中我已經很詳盡地介紹了次感元,在此我再重複介紹只是希望各位確實瞭解這一重要的改變利器。別忘了,只要改變了次感元,你便可在很短的內改變對於任何事物的感受。

譬如說就以昨天所發生的某件事而言,如果你重新把它在腦海裏呈現,把它慢慢推到幾乎一英里之遠,成爲一個模糊的小點直至沒人黑暗之中,請問此時這件事給你的是昨天發生的,亦或是覺得好像發生了好久?

如果這件事給你的是個好的印象,那麼就把它拉回來,否則就讓它留在那裏吧,誰希望一直記住那樣的事呢?當你有一個很好的記憶時,就算是它發生於很久之前,好好地回想一下吧,把它拉到近前,讓它變得更大、更亮、更立體、更富有色彩。

現在請你跨進去成爲其中的人物,請問此時你覺得它是發生於很久之前呢?還是它就發生於近前?你瞧,我們只要改變一下次感元,便可以把發生的都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