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熱】積極心理學

心理學2.73W

積極心理學1

20世紀末積極心理學運動開始在美國展開,具體來說,就是利用心理學中發展的比較完善的實驗測量方法,對人類的美德、力量等積極品質進行研究,從而促進人類羣體不斷的完善發展。文章基於積極心理學就高校的新生入學教育問題進行討論研究。

【熱】積極心理學

 一、當前階段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現狀

近年來,已經有許多高校開始重視新生的入學教育問題,將入學教育納入到高校的課程體系之中,但總體來說,新生入學教育還存在許多缺點及不足。首先,大多數學校的新生入學教育都採用的是入學教育周的模式,僅有少數學校改變了教學的內容以及形式,總體而言國內高校入學教育模式基本一致,比較單一。內容上來說,目前我國的各大高校對於新生的入學教育並沒有制定一個統一的規章或者要求,大多數學校的入學教育都是圍繞學校的校史、校規、專業課程、大學生涯規劃等內容展開。形式上來說,大多采用開學典禮、班會、學校校園參觀、校史陳列館參觀等形式,學校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入學教育的內容、形式都比較單一,缺乏針對性,傳統心理學、主流教育學理念的影響之下,學校對於學生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關注度更高,入學教育重點圍繞學生不良心理問題產生以及行爲矯治等方面,入學教育的時間大多比較短,一週到一月左右,因此,教育效果並不理想。

 二、基於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策略

(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入學教育課程目標

積極心理學指導之下,學校的相關教育人員在設計入學教育目標時首先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能夠以開放的眼光看待學生,尊重學生的想法,能夠不斷挖掘學生的潛能,樹立整體教育課程觀,要以幫助學生儘可能快的適應大學生活爲主要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要能夠將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結合起來,通過個性化教育與集體教育結合的形式,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教學過程中要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自主發展問題作爲重點,爲學生提供更多自由的空間及時間,培養他們自主參與的意識。

(二)構建多樣化的入學教育組織體系

傳統心理學的研究範圍僅限於個體內部,積極心理學將這一範圍擴展到了個體與羣體之間、個體與社會之間,積極心理學認爲,環境對於個體心理因素影響非常大,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入學教育中主要表現在“全員教育”中,其中包含了兩層含義,其一,新生入學教育時,學校要能夠建設一個團結友好的校園文化,全校的教職工共同關愛新入學的學生,爲他們營造一個充滿溫暖及關愛的校園環境。此外,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對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非常大,高校入學教育要能夠建立起一個學校與家庭相聯繫,共同教育的模式,幫助大學新生能夠儘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從心理上、思想上爲後期的.學習做好積極的準備。這就需要學校的領導、教師以及高年級的學生全員參與,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爲大學新生提供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學校可以成立一個入學教育領導工作組,由該工作小組進行整體的規劃,將新生的入學教育問題納入到學校各個院系的課程計劃之中,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組、思政教育組、職業規劃組等不同的入學教育領導小組,然後各小組之間統一規劃合作,完成新生的入學教育工作。

(三)入學教育特色化建設

積極心理學中倡導要關注個體的積極興趣的培養問題,要能夠通過各種形式不斷的激發個體的內在潛力。爲了更好的發展學生的積極品質,要能夠增進他們的積極體驗,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自己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快樂的心態下開展各種學習、實踐活動,最終形成某種人格特徵。學校在教育工作之中,首先要能夠將入學教育納入到學校的課程系列之中,然後深入的開發挖掘班級、團隊以及家庭的資源,組織引導開展一些積極健康,能夠突出學生個性的活動,比如興趣小組、舞蹈協會等,讓學生能夠自由的選擇活動的內容、形式,形成一個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園環境,充分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要建設宿舍文化,大學宿舍是學生學習、生活、娛樂的重要場所,宿舍的環境對於學生的心理髮展有着重要的影響,入學教育過程中,學校要能夠有意識的爲學生營造文明、友愛、團結的宿舍環境,制定科學合理的宿舍規範制度,加強宿舍文件建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行爲方式、思想觀念等,同時幫助學生儘可能快的融入到新的生活環境之中。最後,學校可以通過構建一個個性化的入學教育網站,讓新生能夠通過該網站及時的瞭解學校的各種信息知識,解決學生的各種疑問,減輕相關教育工作人員壓力的同時,更方便學生的學習生活。且95後的學生對於網絡的接受度非常高,他們習慣於利用網絡解答各種問題,這種方式也更符合學生的行爲習慣,更受學生歡迎。

(四)以學生爲主體開展入學教育

積極心理學認爲,學生的心態對於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義,積極健康的心態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適應新的環境,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學校在開展入學教育的時候,要能夠以學生爲主體,協調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避免學生過分依賴教師,要能夠通過各種戶外拓展活動、學習實踐活動等活動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喚醒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這對於學生的成長髮展有着重要的意義。

 三、結束語

基於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開展大學生新生入學教育對於高校而言有着重要的意義,學校的新生入學教育中,要能夠明確教育目標,構建多樣化的入學教育組織體系,爲學生營造積極的生活、學習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儘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

 參考文獻:

[1]蘇麗麗.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xx(19).

[2]鄒亞.論我國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意義、問題與對策[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03).

[3]劉天目.“95”後新生入學教育新途徑探析[J].高教研究與實踐,20xx(02).

積極心理學2

幸福可以提升,也可以學習。積極心理學讓我更加明白幸福是什麼!

1、幸福是一種主觀體驗。

奧運會銀牌得主和銅牌得主相比誰最幸福,在我們外人看來,肯定是銀牌的主要幸福得多,然而實驗證明:無論是在領獎臺上還是在賽後,銅牌得主的幸福感指數都要比銀牌得主高。那究竟是爲什麼呢?因爲奧運會銀牌得主與金牌得主比,而銅牌得主與第四名相比,所以,銀牌得主的滿意度幸福感比較低。

 2、幸福需要經常“曬太陽”。

有人說幸福是自己內心的感受,只要自己知道就可以了。其實不然,經常把自己的幸福,說出來,曬出來。積極心理學研究表明,幸福是一種信念,主動曬幸福可以減輕壓力,“曬”幸福也可以提升自信。在現實生活中,有分寸地把自己私人方面的信息顯示給他人,讓別人最大限度地瞭解自己,本身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心裏的祕密越多,壓力越大,幸福感也就越差,總是擔心自己的祕密被他人知曉,長期下去心理會處於亞健康狀態。所以人們在不停地尋求着宣泄的途徑,把祕密以某種方式說出來,也是對壓力的一種釋放。因此主動曬幸福可以減輕壓力,也可以提升自信。

3、幸福需要留住。

幸福的時光需要保留,但若干年後,當時的一張照片、一個小紀念品,甚至是當年和孩子一起折的那個紙飛機,都會成爲我們打開我們幸福的閘門。所以,我們不要忽略那些生活中的那些小儀式,多拍幸福照、舉行高興的儀式、記錄開心故事,保持快樂,讓幸福定義住。

4、小小慈善可以帶來大大的幸福。

記得前兩天去KFC花17元買了一個漢堡和一杯可樂,20元錢給了服務員,正在等她找我3元錢,而她卻微笑着對我說:“女士,您願意捐出您的3元錢爲貧困山區的兒童嗎?”當時聽到她的話,我先是一愣,隨後和她相視一笑,說:“我願意”從KFC出來,手裏拿着送給我的三張感謝卡,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現在我明白了,那種感覺就是幸福。這也就是積極心理學裏講的----做不特定對象的慈善行爲可以提高幸福感。

積極心理學3

積極心理學是從另一個視角看待人類心理的心理研究科學,它重視培養人類的積極面的天然能力,關注人類在正常狀態下能夠健康幸福的因素。大學生教育中的目標正與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方向不謀而合。本文探討了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以及帶來的對大學教育的思考和啓發,並對積極心理學的實踐應用做出嘗試,提出了可以應用於教育實踐中的一些應用模式。

在當前大學生心理狀態的討論中,常見的論調都傾向於消極面,例如挑剔不能吃苦、喜歡新奇怪論不好管教、垮掉的一代等。我們承認在學生總體中確實有少數存在心理問題的個案,但是並不代表着大部分學生都是負面的心理狀況。這些論調其實假設了學生的病態模式,如此大學生教育就不可避免地把注意力放在改變他們不符合傳統學校價值觀的方面,而忽視了大學生原本具有的能力和天性美好的一面,阻礙兩代人真正的溝通和理解,使得教育的消極內耗增加。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剛好可以改善這種情況,如果能夠得到廣泛的應用,必然能夠改變大學教育的整體面貌。本文將探討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帶來的啓發以及如何在大學教育中實地運用的具體操作模式。

一、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及其啓發

1.積極心理學是研究如何正確把握人生的科學。積極心理學和社會流行的成功學以及享樂主義是完全不同的。後者是利用人性的弱點激發出暫時高漲的熱情,漠視問題本身,並且不以認清事實爲基礎,所以雖然能取得暫時的好狀態,但無法持久,更不用說以此來指導學生的一生了。積極心理學的基本前提是:人類的確存在缺點和脆弱,但是在萬年以計的生命傳承中留下來並進化爲萬物之靈的情況下,人類存在很多優點和長處,然而人們的注意力通常忽視人類本身做的好的方面,從而導致看待自己的角度有了偏差。積極心理學是對人類自身的重新審視,並重點關注那些可以提升生命價值的內容。積極心理學並不否定挫折,而是把挫折看作是實現更高的價值和更深的幸福感的必要部分。人生同樣有着低谷,積極心理學不會拒絕去面對,也不會否定其糟糕程度,但是同時承認生命中美好的一面同等重要。正常的社會人其實大部分都是如此,具備實現自己的價值的能力,也具備應對挫折,並且走出低谷的能力。積極心理學通過發現和鼓勵這些能力的培養,從而使人的積極特質得到更充分的發展。這其實也是大學教育所要達到的目標,即能夠幫助學生充分發展自己的天賦特質,並建立起發揮自己的才能的信心和能力,在社會實踐中實現正向的價值和良好的心態,因此更能應對挫折和痛苦。

2.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對象爲:積極體驗、積極特質和積極的關係。

積極體驗包含快樂、愉悅、滿足感、成就感等。積極體驗有淺有深,上網聊天玩遊戲可以得到立即的愉悅滿足,這是種淺層的愉悅。淺層的愉悅帶給人快速的滿足但是很快會消失,如果縱容它則會不斷地尋求更強的刺激和滿足感。同時這種快速的滿足弱化了人們面對挫折戰勝困難而後得到更深層更大的滿足感的能力,其心理韌性同樣會衰弱。這也是爲什麼沉迷於遊戲網絡的大學生更容易自暴自棄,無法自拔,經常連基本的學業都無法完成。積極心理學通過有效的誘導學生逐漸實現更深的積極體驗的方式,在快樂中建立起自信和實現自我價值的能力。

積極特質包含性格特點、天賦、興趣和價值觀,這些是比積極體驗更穩定的方面。大學生教育的核心,應該是發現學生的積極特質並有智慧地引導,從而使學生明白自己的天賦專長並且享受於發揮特質的成就感的快樂當中,如此以來可以促進其一生的健康成長。

積極的關係對於大學生來說包含家庭、班級、社團、學校等。積極的關係不能決定個體一定是積極的狀態,但是它會促進積極體驗的產生和積極特質的發揮。積極心理學探討好的關係如何產生,有哪些方法可以促進好的關係的建立,甚至積極的心理狀態本身就可以是良好關係的起步,我們更可以期待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的推進,並可以培養他們進入社會後具備和他人建立積極關係的能力。

3.積極心理學的目標是幫助人們得到真實的幸福。在積極心理學的領域中,幸福並非遙不可期的東西。通常人們覺得幸福遙不可及,往往是錯誤的理解了幸福的含義。例如感覺愉悅不是幸福,它很快就會消失。金錢和財富不能帶來幸福,已經得到的物質佔有慾很快會失去滿足的程度,必須去不斷地追求更多才能得到滿足,最終永遠也幸福不起來。有一個研究表明,在22名中了樂透大獎的人的追蹤瞭解中,發現他們最後都降回到原來的幸福指數附近,贏得大獎並沒有令他們比其他人更幸福。

積極心理學發現,優勢和美德可以帶來不同一般的愉悅滿足的幸福感。在人們發揮自己的優勢和天分應對挑戰並且圓滿完成時,會獲得幸福感,這種幸福感是人格特質的一部分,會在生活中的不同時間和不同場合中反覆出現,帶來積極的感受和滿足。美德和利他行爲會帶來完全不同於自我滿足感的更深廣的快樂和幸福感,當人們在發揮美德進行利他行爲時,是關注於他人的,是一種完全投入和忘我的狀態,並且充滿幸福感。

二、積極心理學的應用模式

通過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和對大學生教育工作的比對,可以在實際工作中使用的有以下幾個應用模式。

1.對學生以無條件的關愛和有條件的稱讚與批評。無條件的關愛可以給人以安全感和積極的體驗,學生更願意接近教師並進行積極的溝通。有條件的稱讚與批評針對的是很多學生在家庭教育中被寵愛而剝奪了超越自己的快樂和能力,這在大學生中十分常見。根源通常是在家庭教育中過度的溺愛或者沒有足夠的關注,這樣會使得孩子變得被動,因爲不管他的任何行爲都會得到稱讚或者忽視。更不幸的是他無法享受真正的成功或者真心稱讚帶來的快樂。

2.教導學生寫下每天三件進展順利的事情。在每天結束前,寫下三件進展順利的事情,這三件事可以是很小的事情,例如今天早晨按時起牀並且沒有遲到,並在每件事情中,思考爲什麼事情會順利進行。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發現,這樣簡單的習慣在持續六個月後,被試者的幸福感普遍增加了。這種歷數積極祝福的過程,在長期的持續中,可以培養學生髮現生活中的積極因素的能力,從而更容易愉悅快樂起來。

3.在團隊中幫助別人“發光”。我們通常的教育都是鼓勵學生成爲團隊中的領導或者最優秀的人,忽視了成爲一名好隊友本身的重要性和它所能帶來的滿足感,這其實就是強調淺層的滿足而忽視了羣體本身的積極意義,最終社會上的每個人都陷於渴望最優者的焦慮和苦惱當中。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培養學生理解成爲好隊友的快樂,更爲令人鼓舞,並且會顯著增加整個團隊的氣氛和士氣。

4.引導學生體驗流暢感(heart flow)。流暢感是一種伴隨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動而出現的心理狀態,忘記一切而同時有深層的.滿足和快樂。在學校中可以有各種形式的內容,例如讓學生作塗鴉畫,引導學生的興趣和技能,提供學生有挑戰的活動和支持,創造更適合發揮學生能力的複雜環境。

5.幫助學生識別自己的標誌性力量。積極心理學建立了性格力量測試量表,通過量表的測試,發現學生的性格中得分較高的項目,並引導學生在每週的生活學習中注意加強應用自己的標誌性力量。當這種應用貫穿到生活中後,會帶來持續不斷的積極體驗並真實地提升學生把握自己的積極特質的能力。

6.用ABCDE模式反駁悲觀的想法。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B(belief)代表當事件發生時自動浮現的念頭、想法,C(consequenc)代表這個想法所產生的後果,D(disputation)代表反駁,E(energization)你成功進行反駁後受到的激發。當學生遇到不好的事件發生後,練習反駁自己的悲觀想法,就可以改變自己受事件打擊時的反應,使自己變得更有朝氣和麪對打擊的信心和勇氣。積極心理學中還有更多可以挖掘的應用模式有待於實施到大學生的教育當中。

三、應用積極心理學的可預期結果

目前的傳統心理學的討論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和治療的方法,但並不能夠解決如何預防這些心理問題發生的困難。積極心理學認爲,要預防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就必須從發現和培養學生的天賦能力以及建立美德入手,令學生能夠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並學會應對生活挫折的勇氣和信心。學生不是通過矯正缺點變得更好,而是引導他們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生活。當學生能夠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好的時候,就可以幫助學生對抗自己的缺點,抵擋人生挫折,並且可以是痛苦和低谷的緩衝帶,使得大學生在進入社會後安身立命,得以全面發揮自己並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積極心理學的應用目前還是在發展初期,大學生教育工作迫切需要改變成爲積極的面貌,推動社會整體的進步。大學教育應該能夠做到把學生的優勢發揮出來,放在了社會中適合他的正確的位置,就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成爲有益於社會的人。同時能夠享受自己的敬業工作帶來的幸福快樂,以及樂意培養自己的美德,享受美德所帶來的幸福,對整個社會的價值將不可估量。

積極心理學4

積極心理學中公安機關團體輔導的應用

[摘要]積極心理學重視和發展個體潛能和美德,其核心目標在於幫助人們理解和獲得主觀幸福感等積極情緒體驗,公安機關團體心理輔導作爲警營心理諮詢最主要的形式之一,需要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緊密結合。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心理輔導;警營心理諮詢

一、積極心理學概念

積極心理學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塞裏格曼提出的,以促進人的精神和心理的協調發展爲方向,強調發展個體的心理正能量,研究重點是人類自身的積極力量,關注的焦點是如何讓普通大衆在良好條件下獲得主觀幸福感,以積極的態度評價人性。積極心理學呼籲:心理學應該轉換爲研究人類優點的新型科學,必須實現從消極心理學到積極心理學模式的轉換,必須研究人類的積極品質,關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並以全新的理念,開放的姿態,科學的行動,詮釋與實踐心理學。它區別於消極心理學最顯著的地方就在於:積極心理學倡導心理學研究積極取向,關注人類積極的心理品質,強調人的價值與人文關懷,以一種全新的姿態詮釋心理學。積極心理學在主觀水平上涉及有價值的主觀體驗,諸如幸福感、滿足和滿意、希望和樂觀、充盈和快樂。在個體水平上,涉及積極的人格品質,愛、勇氣、人際關係技能、審美力、創造力、對未來的憧憬、洞察力、才能和智慧。在羣體水平上,涉及公衆品質:責任、利他、關愛、文明、現代性、容忍力及職業道德。消極心理學模式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向人類心理的消極層面,忽視了個人的積極品質、自我實現以及社會的發展。馬斯洛很早就指出:“如果一個人只潛心研究精神錯亂者、神經病患者、心理變態者、罪犯、越軌者和精神脆弱者,那麼他對人類的信心勢必越來越小,……因此對畸形的、發育不全的、不成熟和不健康的人進行研究,就只能產生畸形的.心理學和哲學。”過去,很多人受到的是消極心理學的訓練和薰陶,導致對消極心理模式情有獨鍾,很少去關注研究人格成長,幸福感以及增進幸福感。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心理學不僅應着眼於心理疾病的矯正,而且更應該研究與培養積極的品質。越來越多的心理研究發現:幸福、發展、快樂、滿意是人類成就的主要動機,人類的積極品質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核心要素,心理學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要研究人的優點與價值,實際上,發展人性的優點比修復疾病更有價值。研究主題應當多多側重比如: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快樂、幸福、滿意、士氣、正性情感、情緒平衡、興高采烈等方面。

二、積極心理學在公安機關團體輔導中的具體應用

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廣泛應用於公安機關的各個單位。團體心理輔導是以心理學理論知識和技術爲基礎,協助團體成員解決心理問題和情緒困擾的一種心理諮詢手段。團體心理輔導是通過團體的力量,使個體在與團體中的人溝通交往中,體驗自我和接納自我,進而促進個體的人際交往能力,逐漸改進不良的認知和行爲習慣,形成新的認知模式和行爲習慣,促使個體形成健全人格,培養個體適應環境的能力。將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和技巧,運用到公安機關團體心理輔導中去,有着巨大的積極意義。

第一,積極心理學豐富了公安機關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團體心理輔導將在團體中挖掘人的潛能、促進成員個體的成熟和發展作爲團體心理輔導的最終任務,關注對象主要是廣大的心理健康的羣體,旨在促進團體成員的未來發展。而積極心理學的任務是使所有人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並尋找到一種使普通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意義的規律,重視個體心理問題的預防和發展,強調外界羣體環境系統是個體產生識極的情緒體驗的最直接來源,也是構建積極人格的支持力量。可見,團體心理輔導和積極心理學的理念上具有相同之處,積極心理學極大地豐富了團體心理輔導的支撐理論,有了積極心理學的融入,團體心理輔導的目標和任務都能更好的實現。第二,積極心理學加強了公安機關團體心理輔導的實際效果。積極心理學結合團體輔導的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團體心理輔導可以緩解團體成員的抑鬱情緒症狀,提高個體生活滿意度,在團體心理輔導中運用積極心理學能夠提高高職新生的主觀幸福感,能夠在某種程度上長期持續地提升民警的自信心,使廣大公安民警對於生活事件建立積極認知,更容易感受積極情緒,形成積極人際關係,發展積極行爲。上述實際效果都證實,積極心理學應用到公安機關團體心理輔導中,確確實實對改善團體成員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種切實有效的心理諮詢手段。有效運用積極心理學知識和技巧可以大大提升團體心理輔導的效果。一是積極心理學有助於提高團體成員的主觀幸福感。主觀幸福感水平的高低可能影響着個體是否採積極樂觀正面的方式看待自我價值,具有較高主觀幸福感的個體更傾向於發現自我在生活中價值和意義,能夠更好地提升公安隊伍裏每個個體的自尊水平、發揮自我潛能、形成良好積極的人際關係、提高自我的社會活動參與能力、發展廣泛的興趣愛好,更可能擁有良好健康的身心。團體心理輔導的目標根據成員類型的不同而有區別,總的來說,是促進團體成員成長得更健康、更熱愛生活。因此,要想團體心理輔導達到良好的效果,實現團體心理輔導目標,團體領導者應幫助團體成員減少消極情緒體驗感受,引導個體建立積極的自我認知,積極地對待生活事件和情緒問題,更多地關注團體成員的主觀幸福感,激發團體成員的積極情緒,提高團體成員的主觀幸福感。二是積極心理學更有助於培養公安機關團體成員的積極人格品質。積極心理學主要研究個體的優勢和美德等積極方面,強調從發掘人的潛力、美德、優勢等積極角度來發展個體心理。所以積極心理學的運用要求在團體心理輔導中培養成員個體的積極人格品質。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團體心理輔導更注重引導團體成員向內關注和發現自我,培養自信心,建立積極自我認識,提升內控感,增強心理彈性,培養心理承受力,正確認識和敢於面對生活中失敗和挫折,勇於應對壓力和挑戰等心理和行爲,培養積極人格品質來達到團體心理輔導的最終目標。這方面非常適合公安機關特殊的任務使命,特殊的工作環境和特殊的管理方式等特點。

三、結語

積極心理學重視人性中積極方面,研究人的優點和價值,關注正常人的心理機能,將導致心理科學對人性更科學的理解以及更有效的干預,從而促進個人、家庭與社會的良性發展。積極心理學的關注點在於人的潛能、動機、能力、幸福、希望等積極品質上,積極心理學的本質與目標就是尋求人類的人文關懷和終級關懷。因此,積極心理學,其理念、其行動,勢將會對現代心理學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使現代心理科學更加面向社會、面向未來、面向應用,並卓有成效的開闢出一條人類通向光明,實現幸福的陽光大道。

積極心理學5

人類爲什麼要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關於這個哲學問題人們展開了激烈而深刻的討論,最終知道人類活着就是爲了獲得幸福。這學期學校提供了許多書,希望每一位老師仔細研讀可以將其精髓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我選擇的第一本書就是《課堂教學中積極心理學的應用》,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一本很實際、很有內涵的心理學書籍。之前我有讀過《微表情心理學》的書,在那本書中我體會到了可以從不同的表情中瞭解每個人真實的內心世界,瞭解每一種情緒背後所掩藏的祕密。那麼如今的這本書卻給了我,在現在的教育教學中真正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也讓我習得了在課堂上如何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心理,從而更好地教學。

這本書描述的非常全面。這本書有七個專題,主要介紹了積極心理學的概述、積極心理學與師生的關係、積極心理學與課堂氛圍創設、積極心理學與自我效能感、積極心理學與學習興趣和創造力、積極心理學與合作學習、課堂教學中積極心理學應用典型案例解析。此書把心理學運用於學生與老師之中,恰如其分地教老師如何把握學生心理,如何更好地從教。積極心理學不僅對個人心理狀態調節和健康心理塑造有很大的幫助,對於營造積極的教。

畢業後第一次從教的我,第一次教心理學的我,起初有些迷茫,但後來伴隨着我對這門課有了興趣。我開始瞭解心理學,從最基本的心理學知識入手,逐漸加深對它的瞭解,直到現在對這門課有了濃濃的喜愛之情。我覺得在這門課中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外表瞭解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真正瞭解每個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所需要的知識及經驗不同。比如現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感受到的過重的學習壓力、時常出現的焦慮情緒、習得性無助感都影響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學習的效果。而積極心理學的教育理論和方法,可以幫助教育者改變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課堂感受學習的快樂,體驗學習中的幸福感,從而拾起學習的信心,激發自身潛在的.積極力量,更好的提高學習效果。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作爲教師不管我們教的是哪一門課,要想把這門課教的好就必須在教學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對某一門課產生了興趣,他才能夠去學習去閱讀所喜愛的這門課。從上學期教心理學直到現在,不敢說自己教的有多麼的好。雖然每次準備一節課會花費我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每當我在課堂上呈現自己的教學成果時,總能看到同學們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心裏還是非常開心的。在上學期期末我還讓學生們做了測試,試卷最後一題寫這學期的收穫。同學們都寫的比較好,清楚的記得一個同學寫到:雖然老師不爲我們傳授課本的知識,但老師卻教會了我們在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就是簡單的一句話卻給了我溫暖,這個時候總會想自己的辛苦沒有白付出,還是有人能理解老師爲他們做的事情。

總之,這本書還有許多精髓的內容值得我在日後的教學中慢慢去體驗、去實踐,我也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依然可以做到問心無愧,有益於自己更有益於我的學生。

積極心理學6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維護高校安全穩定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前提條件,爲高校的自身發展提供基本保障;也是社會安全穩定體系中最敏感的環節,俗稱社會安全穩定的“晴雨表”,往往成爲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隨着時代的變遷和學生特性的發展,我國高等教育獲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在管理體制、招生制度、學生管理、後勤工作社會化、專業設置、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改革,伴隨着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而逐步深入,傳統的安全管理模式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與此同時,大學生處在對新事物、新思想非常敏感的階段,同時缺少社會經驗,容易導致大學生對遇到問題和挫折時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甚至走上極端,其後果也即對大學生身心發展構成相當大的危害,更對高校校園的安全穩定造成重大影響。

積極心理學最先興起於美國,它提倡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解讀人的心理現象和心理問題,每個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以此來激發,從而使每個人都能走向積極的心態,培養積極人生。積極心理學主張以人的積極力量、善端和美德爲研究對象,強調心理學不僅要幫助處於某種“逆境”條件下的人們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發展,更要幫助那些處於正常境況下的人們學會怎樣建立起高質量的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

從高職院校自身的特點出發,結合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構建維護高職院校平安校園的安全機制,着實促進平安、和諧校園的建設。

1 高職院校校園安全的現狀

1.1 制度建設不完善,存在着一定的滯後性。

目前在我國很多高職院校是在以前的中等專科院校所升上來,由於歷史原因,有關校園安全建設的制度都是沿用中專院校的相關制度,這些制度,對於當時的中專院校有一定的促進性和作用性,但隨着時間的變遷,招收對象的改變,其難免落後於當前發展的時代,難免不適宜當前高職院的發展。

1.2 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欠缺

在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對突發時間的風險性估計不足,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應對準備,當出現突發時間已經,能不往後的推的,就往後推,能推給別人的,就推給別人,解決突發事件的態度消極,方法落後,能力欠缺等,相互推諉,甚者更有者相互扯皮等。

1.3 學生安全意識薄弱

良好的安全意識是行爲安全的保證。提高大學生的安全意識,對於推進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積極創建平安和諧校園意義重大。大學生安全教育情況欠缺,遇到事故,可能會手足無措,處理能力不足,安全防範意識薄弱,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擔憂等。

1.4 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亟待重視

傳統的校園安全主要關注的是校園治安、宿舍安全、飲食安全等方面,因爲時代和學生的變化,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來越受到社會和教育界的重視,意思,在關注高職校園安全的研究時,必須突破原有的研究範圍,強化學生心理安全的重要性和嚴重性,即拓展了校園安全研究的範圍,更抓住了當前高校學生研究的重點。

2 以積極心理學,提高高職院校“平安校園”建設。

2.1 創建積極的平安校園氛圍

積極心理學認爲,社會環境與他人的行爲在一定程度上回影響人的心理和行爲,平安校園的氛圍對師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創建積極平安校園氛圍,首先要營造有美感的校園,注重校園的清潔與綠化;其次,注重張貼積極的安全標語提示,改變過去以“警示”、“命令”等被動的安全標語和宣傳,在校園內張貼積極溫馨的安全提示和宣傳。

2.2 構建積極的平安校園預防機制

積極心理學重視對人和事物的預防,並認爲它們在預防中所取得的巨大進步,主要來自於個體內部系統的塑造能力,而不是簡單的修正其缺陷。真正促進平安校園的建設,就必須要改變以往對出現問題後修修補補的陋習,必須建立聯動、完善的預防機制,培養師生積極應對的心理品質,加強健全安全校園的危機預防機制和應對方案。

2.3 打造積極的平安校園應對措施

積極心理學強調,積極人格的特質主要通過個體各種實現能力和潛在能力加以激發和強化,當激發和強化某種現實能力或潛在能力變成了一種習慣性的工作方式時,積極人格特質也就形成了。在高職院校,一旦出現危機、安全事件,要改變以往相互推諉的消極解決事情的態度,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形成高效、聯動的有效解決危機事件的工作習慣方式。

2.4 強化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積極心理學作爲一種新的心理學思潮,在成功地運用在教育、醫學、管理等方面。把積極心理學理念創新到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已成爲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主流。以積極心理學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取向,以“積極心理教育”爲出發點,轉變傳統的病態心理學取向,探索積極心理教育模式。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建立維護心理安全的保障機制,爲維護高職學生心理安全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建立維護心理安全的預防機制,從源頭上防範危害高職學生心理安全的誘因和導火索;建立完善維護心理安全的干預機制,有效、快捷地化解高職學生突發心理危機事件。

總之,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探討建構維護高職院校的安全機制,拓展了校園安全研究的工作方式,突破原有的研究範圍,強化積極的態度和方式,從而昇華了心理安全研究的內涵。

參考文獻

[1]任俊,葉浩生.積極:當代心理學研究的價值核心[J].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04).

[2]龔繼峯.積極心理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創新[D].南昌:南昌大學,20xx(06).

[3]周文斌.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公共安全育(學術版),20xx(02).

[4]汪勇萍.福建省部分高職院校安全穩定的調研與思考[D].福州:福建師範大學,20xx(02).

作者 廖朝 熊丹丹 黃代森

積極心理學7

積極心理學作爲心理學的一個分支,一經提出便受到廣泛關注,其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將積極心理學引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是對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的豐富和完善,更是爲中小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更多更有利的支持。筆者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其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影響。

一、積極心理學的內涵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興起於20世紀末,由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馬丁·塞裏格曼(gman)等人首先提出。很久以來,以精神分析和行爲主義爲主要代表的傳統心理學一直把研究重心放在對個體有負面影響的心理問題的研究上,尤其在“二戰”之後,其逐漸成爲一門致力於治療的科學。然而,積極心理學更關注個體的積極的一面,關注培養個體的積極潛力,以一種欣賞的態度去看待人的能力、動機等,更加關注人的健康、快樂、毅力、勇氣、樂觀等,並藉此發掘人的積極力量,相信人是可以健康幸福地生活。

目前關於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有三個層面:在主觀層面,主要關注積極的情緒體驗和主觀體驗,例如被大家熟知的幸福感,希望,快樂,主要研究其生理機制及獲得途徑;在個人層面,主要關注積極的人格特質,例如勇氣、對美的感受力、愛的能力、寬容等,及這些品質的根源及效果如何;羣體層面,主要關注怎樣增加公民美德、健康的家庭、和睦的社區等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青少年心理髮展特點

(一)一般心理特點。青少年時期是個體身心發展的加速器與過渡期,在由童年向成年過度的時期,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生理上,身高體重的.急劇增長,第二性徵的發育,使他們逐漸接近成人,他們希望扮演一種新的社會角色,獲得全新的社會評價,儘快擺脫童年時的一切,進入成年人的世界,但是他們的認知能力、社會經驗的發展還需要一個過程,因此,雖然在外型上逐漸成熟,但想法還是帶有片面性,情緒缺乏穩定性,社會經驗也需要進一步的積累。所以,青少年表現出一些不平衡性的特點,既反抗又依賴,產生強烈的成人感牴觸其他成人的意見,但在感情和生活上對父母又有一定的依賴;既勇敢又膽怯,在某些時候表現得初生牛犢不怕虎,但在一些公衆場合不夠坦然和從容;既否定童年又眷戀童年,既有一種全新姿態的渴望,又有對童年無憂無慮的懷念;閉鎖與開放共存,青少年內心的活動豐富了,但是更少的表露出來,同時一旦找到理解自己的朋友,就會推心置腹;高傲與自卑共存,青少年對自己的評價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對自己的能力、性格、潛力的評估不穩定,因此偶然的成功會使他們感覺自己非常優秀信心十足,偶然的失敗也會使他們覺得自己毫無能力而極度自卑。

(二)個性的發展。青少年的獨立意識過強,個性特點有不平衡性和偏執性。其中,反抗心理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種個性心理特徵,這種對外在力量的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爲傾向使青少年過分強調自我。情緒表現也出現兩極性,有時候是強烈而狂暴的,但與童年相比,在情緒的控制方面有所提高,在情緒體驗上比較細緻而豐富。總體來說,情緒體驗還是不夠穩定的,同時由於對事物的認識不夠全面,存在偏執的特點,因此情緒上還帶有一種頑固性。

三、應對策略

(一)積極的態度。傳統的教育是傾向於一種追求完善的態度,老師希望學生看到自己不足,嚴格敦促其改變,所謂教不嚴,師之惰。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傾向於發現學生的不足,並對之進行調整和改善。而積極心理學認爲,應該關注人的有潛力的一面,而不是人的弱點與不足。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積極的一面,看到每一個學生的優勢和潛能,相信他們自己有能力變得更好,以一種鼓勵的態度促進學生的自我探索,發揮其潛能。從關注學生的劣勢,轉化爲關注學生的優勢,並激發其潛能。

(二)積極的目標。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態度有所轉變之後,接下來就是要確立目標。教育的目標應該是積極的方向,如積極的主觀體驗,積極的人格特質,積極的環境。因此,應該是培養學生的幸福感、增強他們的毅力、鼓勵他們的勇氣、養成樂觀的生活態度。主動發現並鼓勵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優點,允許學生犯錯誤,積極去發掘學生身上所具有的美德,並給予強化,讓學生逐步在積極肯定的氛圍下學會自我成長,把自身的優勢完全展現出來。

(三)積極的策略。在於青少年相處的過程中,應該適當注意他們的發展特點,在他們渴望成人感的時候,給予足夠的尊重與肯定,在他們表現出依賴的一面時,適當地採取非指導性的態度,啓發式教育,儘量減少強制性的要求和居高臨下的態度。對於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應該理解其發展特點,給予適當的空間,以一種接納和包容的態度,不做過度干涉,給予適當的疏導。另外不要忽視行爲影響的力量,身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起着爲人師表的作用,爲人處事時多往積極的方面想;心存感激;經常稱讚他人;不斤斤計較,有奉獻精神; 能接受批評,但不隨便批評他人。這樣會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能夠較少地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採用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對其產生積極的影響。

總結

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積極心理學,適應青少年的發展特點,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生的成長,有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發展,發掘學生的潛力,發現積極地品質,也有利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當然,在應用的過程中還會有很多細節性的問題,需要我們在以後的研究中更多地探討。

積極心理學8

積極心理學思想是由美國心理學會主席賽利格曼提出,在20xx年發表了《積極心理學導論》一文,吹響了建立積極心理學的號角。

什麼是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是一種以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爲研究核心,致力於使個體和社會走向繁榮的科學研究。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重點放在人自身的積極品質和力量方面,主張心理學要以人固有的、實際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爲出發點,提倡用一和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做出新的解讀,從而激發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並利用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來幫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而獲得幸福。積極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內容是“一箇中心、三個基本點”。“一箇中心”是指積極心理學要以研究人的.幸福爲中心,幸福在多數情況下是主觀的,所以它也被稱爲主觀幸福感,意即個體自己親身的感受。事例:有一個聰明人和一個老實人一起到海邊玩,聰明人在海邊撿了很多漂亮的貝殼,而老實人也在海邊撿了很多漂亮的鵝卵石。當他們走到一起時,聰明人提議兩個人交換自已所撿到的東西,老實人爽快地答應了。聰明人在交換之前悄悄地把自己撿到的最好看的兩個貝殼藏匿了起來,把剩下的給了老實人,而老實人則把自己撿起到的所有鵝卵石都有交給了聰明人。回去之後的那天晚上,老實人睡得很香,但聰明人卻徹夜難眠,他一直在想:老實人是不是也像他一樣把最好的石頭藏匿了起來。在這裏聰明人客觀上佔了便宜,但主觀上卻並不感到幸福;相反,老實人客觀上吃了一點虧,但主觀上卻感受到了幸福,這就是主觀幸福感。塞利格曼創造造性地提出了幸福的三個要素——樂趣、參與、和意義。樂趣通常表現爲興高采烈的外在情緒表現形式;參與是指對家庭、工作、愛情與業餘愛好等方面的投入程度;意義則意味着個體對行爲或事件深層價值的理解,並在此基礎上能發揮自我的力量,達成超越自我之上的目標。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有真實的幸福,他必須要感受到良好的情緒體驗,這種良好的情緒體驗又可以使他更好地投入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但真正的幸福則必須要達到超越自我。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三個基本點”是:積極情緒、積極人格特質和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這三個基本點實際上就是人類獲得幸福的基本路徑的具體體現。

積極心理學9

近期,我在圖書館借來了本關於心理學的書——《積極心理學》。在讀這本《積極心理學》之前,我覺得心理學的書,往往會聯想到心理疾病、障礙等問題!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心理學包括還包括許多另外的方面的,其中的一些面對人生、社會的態度以及對人對己是很有道理!

本書主要描述了積極心理學的概況以及內化動機。第一是介紹人們獲得積極體驗的方法。第二是指導人們如何增強這種積極體驗以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徵。第三是如何運用到建設積極的人性化的社會制度上,從而達到社會的和諧發展。

“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是教人如何積極面對人生,如何獲得幸福感與滿足感。這纔是現代社會的芸芸衆生日益荒漠化的心靈最需要的甘露。積極心理學倡導心理學研究的積極取向,研究人類積極的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發展,試圖以新的理念,開放的姿態,詮釋與實踐心理學。正如積極心理學運動的發起者、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馬丁·賽裏格曼說:“當代心理學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轉折時期,心理學家扮演着極爲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展,幫助人們走向幸福,使兒童健康成長,使家庭幸福美滿,使員工心情舒暢,使公衆稱心如意”。

在學習了積極心理學之後,我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第一、認識自己方面。人們總是要面對恐懼、悲傷、焦慮等各種積極或負面的情緒。因此,在遇到這些負面的情緒要積極地面對!第二、活動方面。無論學習還是生活,在參與的活動時要積極做好本分,這才能體現活動時既愉快又有意義。第三、態度方面。快樂與否在大多數情況下取決於主觀意識。態度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要努力糾正自己身上所出現的.各類情緒和行爲問題,來改變錯誤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往正確的方向努力,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第四、做事方面。人們往往希望在越來越短的時間裏完成越來越多的事務,卻忽視了“數量會影響質量”,人們可能會因參與過多活動而犧牲掉快樂。因此我們必須實行小步走的方法,不能急於求成,做完一件再一件!第五、身體方面。身心需要和諧發展,因而堅持鍛鍊、充足睡眠、健康飲食習慣都會對身體和精神健康大有益處。沒有鍵康身體就不能積極地去面對生活,因此要改正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因而,學習、研究“積極心理學”,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大有很大的益處的。有健康的心靈,纔會有真正健康的人生,所以學習和研究積極心理學,是我們每個人必需做的事。

積極心理學10

提起“幸福”這個字眼,心中馬上就有了甜美、溫暖的感覺。但很多時候,在無數瑣碎庸常的日子裏,“幸福”的味道日漸淡薄。尤其作爲一個教師的我,從教11年來,每天都在同一個地方,面對同樣的工作。嚴重的職業倦怠感,不可避免地襲擊了我。曾幾何時,作爲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們不再有職業的幸福感覺。

可是沒有幸福的感覺了,這書還怎麼教?教育是陶冶人心靈的職業,教師的作用不只是把知識冷冰冰地傳授給學生,更要擔負起從精神和人格上去影響學生的重任。一個缺乏職業幸福感的教師,又怎麼能讓他的學生有幸福的感受呢?更不能奢談帶領學生“過一種完全幸福的教育生活了。”

那麼,幸福到底是什麼呢?按照心理學的定義,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總體的需要得到滿足所產生的愉快狀態。幸福它是一種狀態。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又是什麼呢?應該是教師在創造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實踐中,感受理想目標與理想實現而得到的精神滿足,從而在追求這個目標與理想的過程中得到的愉悅感受,是教師從工作理想到現實的最美的情感體驗。它是一種主觀感受。

幸福是一種狀態,而教師職業幸福感是一種主觀感受。因爲幸福是一種感覺,個人的體會都不同。所以,同樣的環境和待遇,有人會感到幸福,有人則感到不那麼幸福。面對同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在困難與坎坷間,有的教師發牢騷,埋怨在先;有的教師跟隨、觀望,不主動出擊;也有的教師大膽嘗試,積極應對,把它當作自我價值體現的機會,鍛鍊自己、享受成功與失敗的機會。因爲觀念不一、態度不一、心態不一,往往對幸福感就有不同理解。

當身邊的老教師對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學理念運用自如時,那是一種幸福;當眼前的骨幹教師有着自己獨特而有魅力的教育教學藝術並得到同行的認可時,那是一種幸福;當年輕的教師不斷進取,執着地追求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時,那是一種幸福。教師的幸福寫在學生認真的作業本上;教師的幸福盛在學生滿意的答卷上;教師的幸福堆在家長充滿謝意的臉上。教師的幸福是看到學生的畢業證和入學通知書,是節假日收到學生送來的溫馨賀卡和溢香鮮花,是接到滿天下的桃李打來的問候的電話,教師的幸福實在太多太多。

幸福感的建立最終還是取決於自身的的體會,壓力每個人都會產生,社會本身就帶着無形的壓力。只有自己去適應社會,緩解壓力,把壓力換爲動力。尋找幸福感的源頭,深深的體會它。其實對於教師來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爲這不僅僅影響着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着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纔會感到幸福。

幸福是一個螺旋形的動態過程,人不可能每天都處在幸福中,所以自我定位和自我價值實現就顯得尤其重要。教師的成長包含適應期、發展期、成熟期、平靜期和隱退期這多個過程。對一個新教師來說,完成既定的任務就覺得很幸福;對年輕教師來說,跟學生建立起深厚感情就是件幸福的事;而對於一個好老師來說,他把民族責任感融入了教學中,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是讓他們備感幸福的事,也許跟同事的親密合作也會讓他們備感幸福。總之,我們每一位教師一旦對自己要求過高,當感到達到自己的'要求非常困難時,就會產生對自身的發展前途缺乏信心,進而出現厭倦的情緒。所以,科學的自我定位很重要,自我定位的

萎縮和擴大都是不可取的。

因此,我必須喚醒沉睡的幸福,擦亮心靈,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懷揣一顆敏感而真誠的心,行走在教育路上,將幸福溢滿,將幸福播灑和傳遞。

首先要有屬於自己的教育思想。有魅力的教師是幸福的,會得到學生的熱愛與同事的尊重。教師的靈魂的洞徹,才能引導着自己學生的靈魂向更高更遠處健康的發展,學生思想的進步就是教師幸福的源泉!

其次要有屬於自己的教育個性。一位有個性的教師,一定是一位擁有自己的生活理念與拒絕從衆心理的教師,他們始終保持自己獨立思考的精神狀態與獨立的行爲準則,不會受到社會淺層的流行觀念與世俗意識的干擾!從學生的角度來觀照,一個沒有教育個性的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一個沒有恆久引力與缺少人格魅力的教師。而楊昌濟之於毛澤東,聞一多之於臧克家,沈從文之於汪曾祺,魯迅之於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這些偉大的教師,永遠會讓他們的同樣偉大的學生銘記不忘,教育的魅力與教師的幸福就在這兒!

第三要打造屬於自己的儒雅風度。時代的發展或許會改變教師的形象與內涵,但是,作爲教師的外在形象特質——儒雅風度——是不能流失與改變的,“風流儒雅亦吾師”(杜甫),這也一直是知識分子引以爲豪的形象表徵,而當一位教師真正的擁有了儒雅風度,不僅僅能夠體現一個知識分子的良好形象,也是予以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形象化的教育資源,學生在與老師的共處、交流中耳濡目染,會潛移默化的改變着學生的外在形象與行爲舉止。這樣的儒雅風範體現了教師的形象魅力與內在氣質,自然會贏得學生與家長的尊重,成爲教師幸福的源頭之一。

第四要建造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這個家園是獨立的而寧靜的,可以排斥塵世的紛擾,可以固守自己的見解,可以外圓內方的處世,也可以棱角分明的展示自己的才華……當我們的生存壓力致使我們的肉體與靈魂雙重疲憊的時候,首先需要的就是找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立的精神空間,來安撫自己的靈魂。

既然立志當了教師,就要無限地熱愛這份職業。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都不應後悔。始終在心中豎一面旗幟,這面旗幟的名字叫做教育信仰。教育的信仰在,激情就在,創造就在,職業的幸福源泉就在。

人說:“生活着是美麗的,工作着是幸福的。”幸福是一種滿足,一種樂趣,一種愉快心情,也是一種感覺,一種責任,一種堅持,一種恆久地動力。教師的幸福,也是學生的幸福;師生的幸福,就是教育的幸福。我願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在物慾繁茂的今天,無限地熱愛自己、熱愛學生,保持一份內心的安寧,在心中儲滿幸福的泉源,源源不斷地把這愛之源泉輸送出去,恆久地滋潤着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健康愉快地成長,擁有更多幸福的甜蜜!

積極心理學11

1.積極心理學的起源

20世紀上葉,世界接連經歷了兩次大的戰爭。長期而嚴酷的戰爭,極大地破壞了人類的幸福生活。面對這樣一個千瘡百孔的世界,對各種問題的修復和解決便顯得日益重要。而對於心理學而言,其主要任務也就隨之變成了治癒戰爭創傷和精神疾患,研究心理或行爲紊亂的祕密,找到治療或緩解的方法。雖然心理學家們也從未放棄過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再加上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興起,雖然對積極心理學也產生了影響,但很可惜的是,在這種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下,使積極心理學始終處於消極心理學的陰影裏。到了20世紀90年代,世界格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使人們對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取向的期待也發生了變化,正如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賽裏格曼(SeligmanM.E.)所言:"當一個國家或民族被飢餓和戰爭所困擾的時候,社會科學和心理學的任務主要是抵禦和治療創傷;但在沒有社會混亂的和平時期,致力於使人們生活得更美好則成爲他們的主要使命。"也正是基於這樣的一種時代背景,積極心理學開始重新回到心理學家和公衆的眼前。

2.積極心理學的理論觀點

積極心理學主張心理學要以人固有的、實際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以及美德和善端爲出發點,提倡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包括心理問題)做出新的解讀,從而激發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並利用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來幫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並獲得良好的生活。[1]它是對病態心理學的"揚棄"與價值轉向,它更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積極方面,指出心理學不能依靠對問題的修補來爲人類謀取幸福,問題消除並不等於獲得健康,人不是爲了沒有問題而存在,人是爲了生活幸福而活着。因此它主張採取更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挖掘人的積極力量與潛力,激發人的活力,幫助人們樹立自信心,堅定生活信念,尋求和掌握獲得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與途徑。它的.研究領域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主觀層次的積極體驗的研究;二是個人層次的積極個人特質的研究;三是羣體層次上的積極組織系統的研究。[2]

3.我國大學生在就業上產生心理壓力的原因。

大學生產生就業心理壓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主要從主客上來分析。客觀上主要體現高校的專業設置與社會經濟對人才的要求有脫節,學科知識的滯後性,畢業生人數與社會需求的不平衡性,以及人事制度的不完善性,這些都造成了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從而造成學生就業的心理壓力。而大學生主觀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現爲:一、期望值過高,即大學生自己的高期望與社會的低接納之間出現不一致,導致他們的心理上嚴重失衡,從而產生了壓力;二、是功利化傾向,過於強調工作給予自己的回報;很多畢業生對於工作的要求沒有把關注點放在未來的發展空間上,而更多的是要求當前的工資要達到什麼樣的水平。三、社會實踐能力弱,現在很多單位的負責人都反應現在大學生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實踐能力太差,就容易讓大學生到單位後無所適從,不能給自己一個很好的定位,也容易導致他們心理上產生壓力。

4.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策略

積極心理學倡導用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來面對很多現象,來解釋一些問題,那麼我們也可以從這個角度來探討緩解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的策略。

4.1熟練掌握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爲將來的工作打下基礎。專業知識是一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只有掌握了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才具備了走入工作崗位的能力。可能有些人會說"學校所學的知識根本與社會不能接軌,沒必要那麼認真"。其實不然。首先,一個人不管他所掌握的知識還是技能是否是很尖端,但至少這些知識會讓他信心十足,他會覺得自己具有這方面的能力,自己不是一個一無所長的人;其次,所有的知識都是一脈相承的,任何一門知識或是學問都不可能獨立存在,就拿學心理學的學生爲例,畢業後他可能做的是銷售的工作,按大家的理解這是與他的專業也是相去甚遠的,但是我們經常會聽到有經驗的人說,做銷售你要學會察言觀色,要抓住對方的心理,那麼在這個過程中的,他以前所學的心理學的知識就能對他的工作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最後,我們可以說在所有的大學所開設的專業中,沒有一個是永久不衰的,都具有一定的時代性,經濟的發展,必然會有不同的要求的產生,所以我們要堅定一種信念:那就是我所學的專業就是最好的,我一定要把它鑽透。

4.2發展綜合素質,培養各方面的能力。現在很多的用人單位普遍反應現在的大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太差,嘴上說的頭頭是道,但卻不能用於實際,不能用這些知識爲公司創造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因此,爲了能在就業的殘酷競爭中脫穎而出,我們必須要具有其他人所不具有的能力,那就是實踐能力。同時,多參加社會實踐還可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而且還可以鍛鍊與人交往的能力、處理事情的應對能力,以及與同事夥伴的團結協作能力等等,而這些能力是在以後的工作中所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同時參加社會實踐也可以鍛鍊一個人勇氣與膽量,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對一些問題的看法與觀點,其實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創新點。現在也有一些大學生,面對自己心儀的工作單位沒有勇氣去敲門,那這樣就只會與機會擦肩而過,空留遺憾了;有些同學是好不容易進去了,卻始終不知如何挖掘自己的潛力,找出創新點。

4.3提高自己應對挫折的能力。有一句話大家耳熟能詳:失敗乃成功之母,從哪跌倒再從哪爬起來,但實際上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卻寥寥無幾。現實的情況是,一次的挫折就有可能讓一個大學生從此消沉,這也可能是與現在的社會環境有關,現在的獨生子女較多,這些學生在家都是家裏的中心,從來也沒有經受過什麼挫折,再加上現在的學生都比較自負,因此一次的挫折就可能打跨他們。因此大學生需要提高自己的受挫能力,正確看待每一次的挫折,一次挫折一個經驗,用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那麼挫折就不算什麼了,而且還會讓他們在經歷了挫折之後變得成熟穩重,懂得思考,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挫折是一筆財富,只是需要我們用心體會,認真對待,變壓力爲動力,那麼就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用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來面對這個世界,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想信自己的能力,那麼你就一定能收穫一個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況志華,任峻.積極心理學:人性的理性復歸.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xx(02)

[2]張惠霞.積極心理學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轉向的啓示.科教文匯.20xx(01)

積極心理學12

《你內心的無能爲力,是對未來的恐懼》

作者: 喬瑟夫史蘭德 / 利迪瓦恩

恐懼可以摧毀任何東西,你的智慧,你的勇氣,包括你的想象力。

是人都會有害怕。恐懼本身沒有並沒有錯,只是我們應對恐懼的`方式把我們帶入困境。

很多人害怕某種事物,可能是因爲對它的不瞭解,或是童年陰影造成的畏懼心理。恐懼情緒的產生,來自於四個領域:生物領域、自我認知領域、家庭領域和社會領域。

恐懼也好,焦慮也罷。更深層的意思,就是不知道該不該做,做了會有什麼後果,可不做又覺得遺憾。

把可能出現的極端情況都考慮進來,做最壞的打算,會發現絕大部分後果自己其實是可以承受的。

逃避很簡單,但後果會讓人更難以接受。只有勇敢面對,我們才能越來越好。

積極心理學13

不久前,讀了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的《積極心理學》這本書,作爲一名學校心理教育工作者,觸動很大,彷彿有一縷陽光透進,以一種獨特的視角,照亮彼此的心扉,讓你發現之前對心理學的認知,多有狹隘之處;在過往的工作經驗中,也有頗多值得深思反省之處。

一、心理學與積極心理學

我們知道,心理學,作爲一門學科而存在發展,僅僅有百餘年的歷史。在過去,心理學主要是以研究各類心理問題爲核心的理論體系。心理學潛在的觀念將人類的本質嵌套進一種病態模式———身體缺陷、脆弱不堪、生存環境殘酷、不良基因影響等,忽略了對正常人羣的研究。這種消極心理學的研究模式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向人類心理問題的消極層面,而忽視了人的積極品質、自我實現,以及社會的和諧等影響,導致了心理學的片面發展。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提到: “如果一個人只潛心研究精神錯亂者、心理變態者、神經病患者等,那麼他對人類的信心逐漸變得越來越小,這樣的研究,只能產生畸形的心理學和哲學。”因此,這種消極的心理學模式,不可能全面、真實地理解和解釋人類的本質。

而積極心理學的創立,修正了這種心理學的不平衡,並向深入人心的心理疾病模式展開挑戰。它向心理學家和大衆呼籲:心理學不僅要關注心理疾病,也要關注人的力量;不僅要修復病損,也要幫助人們構築生命的美好;不僅要致力於治療抑鬱的創傷,也要幫助健康的人們實現人生的價值。正如美國當代心理學家馬丁賽裏格曼所說:“當代心理學的研究者們,扮演着極爲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進個人與社會發展,幫助人們走向幸福,使青少年健康成長,使家庭幸福美滿,使公衆稱心如意,使社會和諧美好”。

積極心理學基本的假定是,人類的美好和卓越,與疾病、混亂和痛苦同樣都是真實存在的。它反對心理研究中關於“障礙”“問題”“失敗”的消極心理研究傾向,而是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積極層面、優點與價值,傾向於用心理學比較完善和有效的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對最理想的人類機能進行科學的研究,探究和發展人的潛力和創造力,致力於構建一個積極的支持環境。

二、積極心理學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積極心理學的興起,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嶄新的分析方法,使我們能夠通過以積極的品質、力量和潛力爲研究對象,重新認知和理解一個人的心理與行爲。這無論對於心理科研本身,或者是教育工作實踐,都提出了新的思路與挑戰。如果能從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與視角,設計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則會發現令人欣喜的角度與視野。

近年來,學校各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條件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和提高。然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多數沿襲了20世紀心理健康教育以研究各類心理問題爲核心的理論體系,在實際教育工作中,注重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和矯正,忽視了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和積極品質的開發,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積極心理學提供了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與視角,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應以增加學生的幸福感爲主要目標。以往的教育模式定位於消除各種心理問題,以預防各種危機事件的發生。它關注的不是人本身,而是問題以及問題的解決。而積極心理,強調幸福感的教育,通過幸福感的體驗,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形成良性的循環。

另一方面,來自工作的實踐也告訴我們,人際關係問題、情緒情感問題、學習困難問題、就業壓力問題、個性與人格缺陷等是導致學生心理適應不良的幾大主要問題。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些問題只是表面現象,其根本原因是學生價值感和存在感的缺失,沒有深刻的幸福感和快樂體驗。而我們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面對學生心理適應不良或危機時,我們慣用的干預手段往往就是介入輔導和密切防控,注重問題的預防和矯正解決,缺少對學生積極品質的開發和培養給予足夠的重視。

而積極心理學展示了一種積極教育的方向與途徑,通過重塑或構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模式,使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取得平衡,在治療和矯正的同時發展學生積極的心理因素,促進他們真正健康地成長和發展。

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

基於積極心理學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充分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是積極人性論的倡導者;它應該真正體現教育應有的功能和使命———使所有人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並生活得幸福。

就學校心理教育而言,要統籌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單一性和多樣性。單一性是指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通過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在考慮不同的個體主觀能動性和差異的基礎上,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以發展和完善;而多樣性是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關注壓力、焦慮等問題,更重要的還要關注幸福感、滿意度、樂觀等積極指標的發展和培養。

目前多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多以心理問題爲專題,通過統計、分析問題的原因,然後給予解決消除問題的建議、方法和策略等,最後讓學生結合實際進行討論。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提倡,每個人都可以是積極的自我教育和管理者,都有其解決問題和發展的支持資源,擁有自我實現的潛能和成長能力。這種理念,拓寬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從這個角度來講,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包括:積極的情緒體驗教育、積極的認知方式教育、積極的意志品質教育、個性完善教育、適應性教育、人際技能教育、生涯發展和適應教育以及心理疾病教育等。

因此,在重新塑造和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層次和內容的基礎上,構建新的、適合當前社會發展和學生心理特點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應該首先成爲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藉助學校、家庭、社區的力量,通過學校內部的教育、教學、管理活動,以及指導家庭教育,充分利用社會發展資源,對學生的心理施以積極的影響。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完全依靠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還應該與家庭聯動、宿舍社區聯動、後勤社區聯動以及各學科教育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使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有效的組織支持系統。

其次是全面教育的互動模式。心理輔導(諮詢)的對象不應僅僅針對於問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包含所有的學生,實施發展性和預防性相結合的教育策略和方式,多途徑、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開展工作。如何拓展覆蓋其他學生,充分利用策略去引導學生的注意力、快樂、興趣、挑戰性,干預的關注點在學生體驗主觀幸福感受而不是心理疾病,建構積極的自我概念、希望和生活滿意度,促進其人格和個性更加完美,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在開展的形式和內容上體現出更專業化的思考和設計。

積極心理學的興起,特別是以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的《積極心理學》這本著作的問世,開拓了整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徑。而以積極心理學爲理論依據,以積極心理機能爲培養目標,以積極的心理體驗爲主要方法,構建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立體化的系統網絡,仍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發展。

積極心理學14

一、積極心理學對S供電公司員工教育培訓的意義

(一)供電企業員工教育培訓的現狀

S供電公司的上級單位———雲南省供電公司高度重視員工的培訓工作,多次強調加強企業員工培訓工作,全面提升員工整體素質。從S供電公司的教育培訓工作開展情況看,經過多年來對員工進行的系統培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培訓過程中也暴露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員工培訓熱情和積極性不高。這主要表現在:

1.以工作忙脫不開身爲由不參加培訓。部分公司的領導沒有把培訓擺在應有的位置上,錯誤地認爲培訓可派可不派,認爲抽調關鍵崗位人員培訓會影響工作,調班、請人代班增加了單位的負擔,總是把眼睛盯在完成當前任務上,忽視員工素質的提高,以工作忙爲由,不派員工去參加培訓。同時他們認爲,培訓內容可學可不學,認爲自學可以代替培訓,特別是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接受知識和信息的渠道日趨多樣化,不必到培訓中心接受專門培訓。

2.部分員工思想認識不到位,缺乏責任心。一些員工認爲,學習不學習無所謂,提高不提高沒關係,參加培訓的目的不是爲了增長才幹、提高素質,而是乘機放鬆休息。因此,培訓期間部分學員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經常遲到或早退,更爲嚴重者在家休息不來參加。這充分體現了員工缺乏長遠眼光,缺乏崗位競爭意識,沒有認識到培訓其實是員工的一種福利,反而認爲培訓浪費了自己的時間,把培訓當作任務來完成或者選擇放棄。

(二)積極心理學對員工教育培訓的意義

目前,積極心理學已經在社會各領域裏被推廣和運用。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看,引入積極心理學可以激發員工努力地工作和幸福地生活。從員工教育培訓方面看,S供電公司引入積極心理學具有以下方面的意義:

1.增強企業對員工教育培訓重要性的認識。根據積極心理學的理念,企業要認識到每個員工都有優點,通過挖掘培養員工的素質和潛能,不僅能讓員工成就自己、獲得幸福,而且也能幫助企業提高效益。供電企業中,人力資源同樣是最關鍵的資源,S供電公司只有充分尊重員工、關心員工,爲員工提供發展的空間和機會,通過持續的教育和培訓,提升員工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員工才能體會到自己被尊重、被重視,這樣纔會樹立主人翁意識,參與到企業的各種活動中。

2.提升管理者教育培訓員工的技巧。積極心理學要求企業的管理者安排合適的員工到合適的崗位上,充分發揮不同員工的作用,這樣會激發員工認同自己、欣賞自己的信心和熱情;員工在發揮自己特長的同時,也能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虛心學習。這必然要求管理者要善於發現員工的優勢與潛能,針對不同員工採取不同的教育培訓措施。積極心理學同樣要求管理者要以自身的積極情緒感染員工,通過模仿、表情反饋等積極情緒的表達,營造積極的氣氛,讓公司員工保持積極的心態。這就要求管理者要學會情緒管理,善於控制和調節情緒,不輕易對員工發怒、不隨意顯露出悲觀情緒等,爲員工帶來正能量。

3.激發員工積極樂觀的情緒。積極情緒如滿意、興趣、快樂、自豪和愛會拓寬認知範圍,提高認知靈活性和思維的創造性。積極的情緒能夠增強心理和生理恢復力,有利於增加社會聯繫,使員工積極主動地參加人際或者社會活動。積極心理學重視發掘人性的優點,認爲培養每個人身上潛在的積極的心理品質,有助於幫助人們找到真正的成功和快樂。發掘員工的積極人格,使每個員工都能體驗到成功和快樂,才能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得到極大的提高。

二、積極心理學在S供電公司員工教育培訓中的應用

(一)加強學習與宣傳,明確員工教育培訓工作的積極基調

1.大力宣傳積極心理學及其意義。S供電公司首先要介紹積極心理學,讓全體員工都能基本掌握積極心理學的`主要觀點和內容,幫助員工清楚地認識到積極心理學對公司和員工的重要意義。通過積極心理學的引入,讓員工逐漸學習到心理學知識,更容易接受教育培訓工作,便於公司更好地開展員工教育培訓活動並提升培訓效果。同時,通過在公司內部的廣泛宣傳,可以在整個公司內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讓每位員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工作積極性,端正工作態度。

2.加強對教育培訓管理者的培訓。現有工作人員接受的理論教育基本是以傳統心理學爲主,因此,對教育培訓工作人員(例如人事部、部門負責人等)進行培訓是積極心理學成功應用的基礎。他們是直接面對員工進行實際操作的人,積極心理學在教育培訓工作中推廣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受他們的影響,必須對他們進行系統全面地培訓,並注意實施細節,保持教育培訓各方面工作的一致性。

3.明確教育培訓工作的積極基調與目標。S供電公司要明確教育培訓工作的積極基調與目標,切實以積極心理學爲基礎,重視員工的積極情緒體驗和心理品質。把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念和觀點引入到公司教育培訓的整個過程中,從培訓計劃到培訓實施,再到培訓評估和培訓反饋,始終把積極基調貫穿其中,無論是戰略層面、方案層面還是技術方法層面,都要保持一致,避免出現培訓前期以積極基調爲主,後期又不能貫徹的矛盾情況。只有把積極的基調與目標貫穿於教育培訓的全局,員工才習慣接受,增加對公司的信任感。

(二)從公司角度引導教育培訓工作

很多企業過去一直把教育培訓看作是員工的福利,認爲企業要爲員工培訓工作付出很多成本,去幫助員工成長和進步,認爲這本是員工個人之事。其實大家都知道,企業開展員工教育培訓的最終目的還是爲了提高企業競爭力、提升企業效益。因此,在積極心理學的背景下,企業要轉變理念,把員工教育培訓提升到戰略高度,作爲企業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讓積極心理學更好地幫助企業實現教育培訓的目的。

1.把教育培訓提升到戰略高度。S供電公司應從自身戰略出發,明確公司需要的員工素質和能力,進而通過教育培訓去發現、強化,在幫助員工進步的同時實現公司的更好發展。積極心理學理論發展歷史不長,但是其意義是深遠的,這從它寬廣的應用領域就可以看出來。所以,公司的教育培訓應圍繞積極心理學理論,幫助員工成長、推動公司發展,同時擴大公司在員工中的影響力、提高接受度,更好地爲公司和員工服務,達到二者的和諧與雙贏。

2.培養員工的積極人格,營造良好的教育培訓氛圍。個體擁有積極人格的需要產生後,就會主動去了解並學習積極人格者應具備的行爲認知,並將其物化爲日常的行爲。S供電公司在教育培訓管理過程中,要努力挖掘員工內在的積極動機和資源,使員工成爲自己行爲的主動決定者。因爲員工自我投入越多,其行爲的自主性就越高,人格成長的動力也就越足。員工一旦在情感上形成強烈的企業歸屬感,將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相統一,就會願意爲企業發展而奮鬥。對公司組織的教育培訓活動,也自然會以積極的心態參與,通過教育培訓彌補自身的不足。S供電公司要在教育培訓過程中努力營造輕鬆、快樂的氛圍。讓員工對教育培訓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被動爲主動,摒棄以往的消極應付心態。公司可以在培訓時聘請相關領域的成功者,分享他們在職業生涯中的經驗,這些成功者在職業生涯起步的時候和企業員工有類似的教育背景和生活經歷。他們的分享,可以讓員工意識到,持之以恆的努力也可以給他們帶來成功,從而可以提升他們的自我效能感,以積極心態應對教育培訓活動。

(三)重視教育培訓技巧的運用

1.優化培訓內容。樂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着員工個人的績效,因此我們要在培訓內容中重點培養員工的積極樂觀態度。積極樂觀態度的養成需要公司從培訓的角度入手,把積極心理學融入到企業培訓課程中。積極心理學的融入不僅僅是體現在各種培訓方式中,如研討法、角色扮演、拓展訓練等,更重要的是要系統地形成一個對積極心理學作簡介和如何在工作生活中運用的課程體系,重點介紹各種積極情緒養成的方法,包括樂觀情緒的培養,感激的培養,同情心的培養等等。通過培訓讓員工養成積極的心態,不僅有利於他們解決工作中的事情,也有利於他們穩妥處理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從而在輕鬆的環境下更加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最終給公司帶來更多的效益。

2.針對不同年齡段員工制定不同培訓方案。人們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生活目標和關注焦點各有側重,對各個要素的需求程度不一樣。所以公司應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員工,在培訓中針對不同年齡段員工制定不同的積極心理學培訓方案。第一,青年員工。對於18~29歲左右的青年員工,他們重點關注教育和家庭、發展人際關係、獲得晉升和較高的薪酬回報。而青年員工一旦在某方面受挫,極易灰心喪氣,因而樂觀情緒的培養顯得尤爲重要。公司在培訓中就要引導員工朝着正確的方向努力,強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和個人自我價值的認知輔導;重點培養員工的決策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和抗壓能力,注重發展員工的溝通能其次,教育工作者還應努力把校園媒體打造成思想交融的平臺、學術爭鳴的空間、獻策建言的廣場,謀求最大公約數,推進正能量成長的步伐。在正能量教育中,校園主流媒體就應當成爲“永遠在線的大V”,在與學生積極互動的基礎上,關注學生動向,積極迴應學生的思想焦點和利益關切,在價值雜蕪的信息流中一錘定音,撫慰情緒,凸顯價值,積極發聲,履行自身職責,助推信任共振,弘揚正面能量。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因此要藉助新媒體的師生互評和學生自主表達,消除當面交流可能帶來的心理障礙;幫助學生建立場獨立型的思維模式,提高學生對正向輿論的認可度和對負向輿論的免疫力;培養學生的媒介素養,提高社會責任感。生活在信息社會的人們,指尖輕觸就能轉動社會能量的正負對衝機,虛擬世界仍需堅守現實社會的道德準則。

積極心理學15

積極心理學作爲高校教育體系中的一門新興課程,主要發展和研究學生的美德與潛能,也是大專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大專教育提出新的需要和要求,通過開展積極心理學教育活動,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改善教學效果。基於此,本文針對積極心理學在大專教育中的應用進行着重討論和分析,並提出部分有效舉措。

大專教育現階段,隨着素質教育的大力倡導,在大專教育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心理素質同樣重要,需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做好積極心理學教育工作。積極心理學倡導積極的人性論,主張運用開放、積極、寬容、欣賞的心態看待學生的各項潛能,尊重個人差異性,並幫助他們發現和挖掘自身潛力,這種積極理念與95後大專生的心理需求完美契合。

一、積極心理學生與大專生的切合

當前的大專生以95後爲主,與90後相比,更加年輕,思想更加活躍,視野開拓,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學習能力較強,而且自信獨立,敢於表現自己,不過也有一定的依賴性,在心理方面不夠成熟。在大專教育活動中,教育對象在成長與生活中並沒有遇到過溫飽問題,物質生活相對豐富,極易出現虛榮、攀比、拜金等不良心理。有的在城市中長大,接觸到的人更少,比較淡漠,這部分大專生內心空虛、孤獨寂寞。由於物質條件豐富,成長環境較好,受到父母的嬌生慣養,極少遇到挫折,抗挫能力較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強,而且社會閱歷較少,缺乏辨別能力,容易受到誘惑。在大專教育中應用積極心理學教育,主要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如何變得積極、向上與正面,怎麼發揮其潛能,讓他們如何變得更加積極和幸福,並增強大專生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爲此,大專教師需轉變教育觀念,在積極心理學教學過程中,要以身作則,以個人的積極心理去帶動和感染學生,樹立積極向上、健康樂觀的教育理念,一種不放棄、不拋棄的觀念,知足常樂且不抱怨。同時,教師需培養大專生積極心理的能力,改變行爲,讓他們變得真正積極、向上與正面。實踐十分關鍵,教師需引領學生不斷的參與生活實踐,提升其積極心理的能力,瞭解與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與不足,並加以學習。

二、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體驗

現階段,在大專教育教學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用到一定量的心理學知識,不過大多是消極的心理學,往往忽視學生的優勢與優點,以糾正他們的缺點和不足爲主。而積極心理學則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優勢與長處,讓他們在心理與生理上感到幸福,並逐漸發展其個人能力,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體驗,變得更加積極樂觀。爲此,在大專教育中應用積極心理學,需讓學生的內心充滿希望,在整個教育階段有各種各樣的學生,有的好動,有的安靜;有的懶惰,有的勤快;有的聰明,有的`愚笨;有的成績優秀,有的則成績較差,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較爲明顯,都有着自身特點與優勢,只是在處理一些事情過程中不夠完美。積極心理學認爲每個學生在心中都存在兩種信念,一個是負面、消極的,另外一個則是正面、積極的。當學生出現錯誤,原因在於積極信念佔據優勢,假如此時教師放棄他們,就會使其也放棄自己,只有相信他們,給予希望,纔可爲學生帶來積極的心理體驗。同時,教師應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大專生,當他們獲得讚賞之後,會感到滿足、快樂,順着教師的欣賞努力發展,即爲快樂健康的方向。教師需挖掘學生的優勢與優點,爲其創設一個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環境,讓他們充分體會到被欣賞的喜悅之情;並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堅持因材施教,促進其個性得以和諧發展。

三、培養學生養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在大專教育活動中,積極心理學強調的是學生的優點,教師應及時發現與激發他們的健康、正面、向上、美好的積極心理品質,使其體會到快樂和幸福。積極的心理品質主要包括:勇敢,不畏困難、挑戰和威脅;善良,樂於助人;愛,與他人關係親密,相互關照和分享,以及感恩、自律、謹慎、謙虛、工作、正直和持久等。因此,大專教師在積極心理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關心、愛護和幫助別人,學會與同學之間公平競爭、和睦相處,擁有社會公德心,敢於詞肩負社會責任,讓他們認識到社會生活中不僅充滿競爭,也充滿包容和愛心,在互幫互中感受到快樂和幸福。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先教育學生該如何做人,在教他們怎麼做事,讓他們在學校中得以健康、快樂、幸福的學習和生活。同時,教師需培養大專生積極面對困難與挫折的心理狀態,挫折作爲每個人在成長與生活中必須經歷的部分,在現實中往往會回到一些挫折和困難,當遇到這些困境時,需正確對待。教師應讓學生明白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挫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所有人都會遇到,做好面對挫折的心理指導工作。另外,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相信自己,只有這樣,在遇到挫折時,才能勇敢面對,敢於迎接挑戰,積極改進,戰勝困難,走出困境,而不是放任自流、自暴自棄、喪失信心,進而養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四、結語

在大專教育中應用積極心理學是一個大膽而成功的嘗試,處於發展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完善。所以,積極心理學在大專教育中的應用仍需進一步研究和深化,教師從不同方面着手,進行積極心理學教育,促進學生養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標籤: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