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薦)積極心理學

心理學1.24W

積極心理學1

一 積極心理學

(薦)積極心理學

傳統心理學將焦點更多放在心理缺陷和能力喪失上,較少關注個體的韌性、資源和更新能力。爲了彌補這個基於缺陷的傳統心理學取向,美國的馬丁. 塞裏格曼教授創立了積極心理學。這個新的心理學分支是對傳統心理學的批判和繼承,它注重培養、建構個體的積極特質,致力於激發個體潛在的力量,倡導用積極的情緒和心理狀態來應對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更好的幫助個體積極、幸福生活。

對於畢業生而言,在就業過程往往同時伴隨着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答辯、戀愛關係受挫等事件,因此青年學生在就業、擇業過程中難免產生緊張、焦慮、自卑等消極情緒,這類消極情緒會使個體處於一定的應激狀態,嚴重者會危及畢業生的身心健康,影響大學生的就業,貽誤最佳就業時間和就業機會。由於就業的重要性,衆多高校紛紛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但是不少高校在進行就業指導時,將關注點過多的放在了緩解就業壓力、心理負性情緒疏導等方面。這種以“解決問題”出發的教育模式非常被動,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鮮有高校將視角放在學生積極情緒體驗和積極心理潛能的開發上面。

二 大數據下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

(一)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採用自編調查問卷抽樣分發的方式,在江蘇省內的部分高校隨機抽取20xx 屆、20xx 屆畢業生對其進行就業心理方面的問卷調查。問卷從個人基本情況、就業心態、就業認知三個部分展開,共計包含50 道題目,主要從自我認知、就業觀念、求職方式、就業心態、就業服務等方面維度綜合瞭解畢業生的就業心理狀態。調查問卷發放的過程採取全面覆蓋性的隨機抽樣方式。

(二) 調查對象分析

20xx 年1 月至20xx 年6 月間,對江蘇省部分本科高校20xx 屆、20xx 屆畢業生1200 人進行問卷調查,涉及工學、理學、文學、醫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專業學生。調查結束後共收回有效問卷1092 份,有效率91%。其中1092 份有效問卷中,男生579 人,女生513 人,分別佔比53.02%和46.98%;江蘇籍881 人,非江蘇籍211 人,分別佔比80.68% 和19.32%;城鎮戶口646 人,農村戶口446 人,分別佔比59.16% 和40.84%。本次調查所選取的調查對象基本可以反映江蘇省內多所高校就讀的大學生就業心理狀態,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

(三) 調查結果分析

結合《大學生就業心理調查問卷》可以看出,多數大學生的就業觀和就業心態是積極穩定的,但仍可以從調查結果中看出,部分大學生在就業觀和就業心態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就業認知不明確、負性情緒困擾等。下面文章將從人類心理活動的三種基本形式,即認知、情感、意志三方面對大學生就業觀和就業心態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1. 認知層面分析。就業認知是大學生對自己所要從事職業的認知和追求,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內容,即自我認知、職業認知和社會認知。就業認知對大學生就業起到指引和導向作用,對於大學生能否準確定位,能否處理好就業過程中的負性情緒等有着重要的影響。

在對“工作的意義”調查中,32.67% 的大學生選擇“工作就是一種謀生手段”,17.21% 的大學生選擇“在工作中提升個人能力”,43.85% 的大學生選擇“通過工作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6.27% 的大學生選擇“藉助工作達到出人頭地、贏得權力”;在對“大學生求職時首先考慮的影響因素”調查中,22.55%選擇“個人是否有進一步發展機會”,41.76% 的大學生選擇“個人的價值實現”,16.31% 的大學生選擇“福利待遇和薪酬”,14.27% 的大學生選擇“個人興趣”,5.11% 的大學生選擇“父母期望”。在“理想工作地點”調查中,78.24% 的同學想留在“蘇錫常、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城市”,13.46% 的同學想回小城市發展,僅有6.30% 的同學志願到西部或偏遠地區發展。在對“大學生主要求職方式”調查中,92.98% 的大學生選擇“人才市場招聘”、“校園各類招聘會”、“網上直接投簡歷”,但是仍有近7% 的大學生選擇“父母親戚朋友介紹”。

儘管國家出臺了很多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和志願服務的就業優惠政策,但廣大同學們的積極性仍顯不足。由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當前部分大學生就業觀念和就業動機較爲功利和現實,缺乏奉獻意識,就業過程中不能精準定位,但同時一部分大學生能準確認知,注重自我發展,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整體就業觀念呈現多元化。另外絕大部分學生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和就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能積極主動查找就業信息,參與各類招聘會和網上求職,少部分大學生缺乏主動就業意識,存在“依賴”和“從衆”心理。

2. 情感層面分析。即將走出象牙塔面對紛繁複雜社會的大學生們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日趨激烈的就業競爭面前面臨着多種劇烈情感層面的心理衝突,這些心理衝突會伴隨着就業狀況的變化而變化。依據調查問卷對大學生就業情感層面分析如下:

(1)焦慮。調查顯示,焦慮心理與就業的階段、性別、環境、專業、期望等存在很大關聯。其中“在面試前”近82% 的大學生存在焦慮心理;由於社會環境以及女生的生理特點,87.63% 的女生表示求職時曾感到焦慮,女生的焦慮水平也遠遠高出男生;在對“大學生身邊的好友或同學找到理想的工作”後的反應調查時,57.74% 的同學表示“高興同時爲自己擔心”;68% 的文科專業學生焦慮水平顯著高於理科學生。適度的焦慮對大學生就業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可以激發潛能,使大學生從心理上產生緊迫感,更努力地尋找就業機會。可是一旦焦慮過度,上升到“焦慮症”就會危及大學生身心健康,高校管理者應該及時給予關注和心理干預。

(2)自卑與自負並存。自卑的大學生往往缺乏自信心,不敢競爭,尤其在遇到挫折時,很容易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使得部分大學生悲觀失望、憂鬱孤僻,而且有礙於自身聰明才智的正常發揮。依據調查問卷,自卑心理容易在一些相對就業冷門專業、學習成績不佳、性格內向的大學生以及女大學生中表現得尤爲明顯。”對於這樣的大學生高校管理者需要加強關注和鼓勵其樹立信心,不自卑,但也不能“過了頭”,產生擇業自負心理。從調查中可以發現58.15% 的大學畢業生自認爲“綜合素質優秀”,在擇業過程中難免出現自負、自傲心理。擇業自負的心理多見於重點大學高校畢業生、熱門專業畢業生和優秀畢業生。擇業自負,容易使畢業生產生錯誤的就業觀念,不能對自身準確定位,心理定位偏高,結果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埋沒才華。

(3)攀比心理。在就業過程中,同學們之間“互相攀比”的現象時有發生。尤其有些同學再找就業單位時,往往是拿自己身邊同學的就業擇業標準來定位自己的標準,抱着“他能去,我更能去”的態度找一個條件相當的單位,而不考慮自身的條件、社會需要特點及就業中的機遇因素。還有些大學生自恃條件很好,可以大有作爲,但在擇業時卻常常要麼碰壁要麼找到的'工作不滿意,很容易產生浮躁的心理,不能客觀認知自己。

3. 意志層面分析。意志:意,心理活動的一種狀態。志,對目的方向的堅信、堅持。就業層面的意志是指畢業生自覺地確定目標,積極求職,克服困難,實現就業目的的心理狀態。擁有良好的意志品質的畢業生時刻充滿朝氣與活力,能在遇到挫折與壓力時從容應對,不斷拼搏,最終成長成才。然而在調查中發現,部分大學生意志品質存在種種問題,突出表現在:

(1)挫折應對。就業形勢的嚴峻意味着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將面臨更爲激烈的競爭,因此不可避免在求職過程中會遇到挫折。在“求職時屢次被拒絕時的反應”調查中,69.74% 的大學生表示“很快調整低落情緒能冷靜面對,準備再找”,16.33% 同學認爲“被拒絕是積累求職經驗的好機會”,但仍有13.93%的同學表示“很沮喪,情緒低落,害怕再找工作”;在“會採用何種方式來應對就業挫折”中,39.32%的大學生會“採取發火、上網、打遊戲等方式發泄”,21.79% 的大學生會“憋在心裏,自己承擔”,僅有38.89% 的同學表示會“尋求朋友、老師的幫助”。

(2)缺乏恆心。本次調查,特別在20xx 年6 月選取了230 名大三年級立志考研的大學生,進行了長達半年的跟蹤調查。20xx 年9 月,由於暑期未能堅持做好考研複習工作,考研人數下降爲207 人;20xx年11 月,由於周邊同學就業環境影響、自身複習等因素,考研人數下降爲182 人;20xx 年12 月最終走進研究生考試考場參加考試人數爲154 人。調查結果顯示66.96% 的抽樣大學生能堅定自身的目標,而33.04% 的大學生缺乏恆心。恆心是意志堅韌性的重要表現,即使計劃再縝密、科學,如果缺乏恆心,仍然會功虧一簣,從本次調查和現實情況看,不少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都存在由於缺乏恆心導致事件功敗垂成的經歷。

(3)惰性。青年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充滿朝氣和活力、銳意進取的羣體,但惰性正一點一滴地侵蝕着部分大學生的活力和意志,消耗着他們的青春與進取心。調查顯示86.59% 的畢業生表示自己“日常起居無秩序,作息時間紊亂,起牀困難”;62.19% 的同學承認自己存在“拖延症”;除正常的休息時間外,41.8% 的大學生白天呆在宿舍的時間大約是3 小時以上。而在宿舍的時候,92.4% 的大學生會選擇上網、看電影或者打遊戲來打發時間。惰性實際上是意志活動無力的表現,是影響大學生積極進取、張揚青春活力的天敵。

三 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就業觀研究的指導意義

(一) 提升幸福感,培養積極心理品質

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心理問題,與主觀幸福感缺失有很大關聯。羅素在《走向幸福》一書中曾經提出,“種種不幸福的根源,部分在於社會制度,部分在於個人心理”。積極心理學更注重個體的優勢而不是劣勢,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或者幫助個體在認知、情感、意志三方面形成積極的取向,幫助個體找尋持久的快樂與幸福感,從而養成積極心理品質。同時也爲《大學生心理健康》這門課提供了新的視角,那就是應逐步將傳統的心理問題危機干預模式向積極心理品質培養模式的轉變。

(二) 挖掘自身潛力,增強就業競爭力

積極的心態有助於個體調動出積極的思維,進行積極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引導大學生向積極的方向邁進,一方面也能激發大學生的潛能。人在思維活躍的時候可以產生無數的創意火花,在一次次的嘗試中必然會發覺自己潛藏已久的潛能,併發揮出強大的作用。

(三) 養成堅韌意志,提高挫折耐受力

堅強的意志是一種強大的韌力,時刻督促個體跟隨信念,會支撐個體堅持不懈地奮鬥,以應對人生的各種挑戰和挫折。

積極心理學2

高校大學生學習倦怠現象突出。研究從大學生英語學習方面的倦怠問題出發,分析學生在態度、情感和行爲上的表現。結合積極心理學,探索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戰勝英語學習倦怠問題。在提高英語教學效果的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及教師的心理健康發展。

一、學習怠倦問題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Freudenberger(1974)提出了“職業倦怠(staff burnout)”一詞,認爲在長期壓抑下,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將會產生疲憊和損耗的症狀。他和Richelson(1980)給倦怠下定義爲“當個體不得他人所認同且沒有給予相應回報時,個體產生的慢性疲憊、抑鬱和挫折感。”

大學生英語學習倦怠普遍存在。學生遲到、早退、曠課現象時有發生;課堂上睡覺、不認真聽課、玩手機或講話;不尊重老師;拒絕回答課堂提問和完成課後任務。此問題主要體現在:第一,態度上,認爲英語學習單調乏味,學習缺乏熱情,注意力、興趣降低。第二,情感上,失敗挫折感越來越大,成就感低下,逐漸消沉懈怠、厭倦沮喪,自我消極。第三,在行爲上,對英語學習的價值感出現了偏差,行爲上逐漸遠離。

二、積極心理學理論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興起的一個新的心理學研究思潮,主張“對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條件下更好地發展、生活,具有天賦的人如何使其潛能得到充分地發揮等方面進行大量的研究”。此研究主要涉及三個方面:愉快、充實和有意義的生活;強調人對過去要滿意,對現在要感到幸福,對未來要充滿希望,強調一種積極樂觀的主觀體驗;倡議人要有愛心、寬容心、勇氣、創造性、智慧等積極的特質;同時把人與社會、社區、家庭、學校、媒體等聯繫起來,呼籲禮貌、責任感、職業道德和羣體意識。

三、積極心理學與大學英語教學

1.積極的目標引導

爲了解決大學生英語學習目標不明確,迷茫不安定的因素,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需要將大學英語學習目標多元化、具體化。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中一般分爲三個部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設定不同的目標,比如:學生是否掌握一定的積極詞彙,在參與互動過程中是否能展示自己,是否掌握了中外文化差異,在使用某種學習方法上是否獲得預期的效果,是否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2.積極的內容開發

大學英語的.學習不再像國中和高中一樣,偏重於語法,偏重於學生如何高出好的成績;而是更加註重綜合能力的培養,聽、說、讀、寫和譯這方面能力的提高,以及培養學生的文化交際意識與能力。具體到英語課程內容的開發上,教師應注重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內容,與專業相關的內容。課程內容的色彩應該是積極向上的,樂觀的,富有幸福感的。

3.積極的認知過程

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需要脫離原有的填鴨式滿堂灌的說教過程,而要有新的突破與創新。教師的教學需要變被動接受知識爲師生之間和生之間的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中發現和掌握知識,同時學會學習。教師需要採用各種創造性教學方法使學生積極地去發現、研究和探索,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開發學生潛能和創新能力。認知過程的創新首先可以是不完整的。教學內容的全盤托出絲毫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在學習內容上時不時的“跳一跳”,給學生一些思考的空間反而會引發學生的思考。其次可以是多角度的,形成“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思維創新模式。還可以是合作性的。教師可以寓教於樂,採用活動教學法,使學生在活動中與其他學生合作探究,體驗積極的情緒情感。

4.積極的評價反饋

教師要多鼓勵和肯定,少批評和諷刺。教師不能總對學生們說:“you are so stupid”,“why do you do that”,而應該多說:“well done”,“ that’s great” ,“bravo”。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說出內心的想法,用啓迪幽默的話語使緊張的心情得到釋放,讓積極的事物和感覺驅走消極和抵抗,教師要積極引導,善於發現,善於作積極的評價。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長處,建立自信心,提升成就感,也能使學生們在態度上認可自己,克服消極倦怠的學習心理,以一種積極的向上的態度對待學習,調動學習的興趣和參與思考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從而爲學生提供更多成功體驗的機會。

5.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表情、目光、肢體所表現出的愉悅、溫和、親切與平易近人,使師生間的角色差異變小,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也會減少甚至消失。在教學中的尊重、分享、快樂和體驗等積極因素,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課堂外的情感碰撞與心靈感悟,會打開了師生間的感情通道,敞開學生的思維之門;激發學生表現出爭先恐後、想親自一試的慾望,從而爲學生的心理健康營造一個積極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髮展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

四、結語

要消減大學生英語學習中的倦怠現象,急需利用積極心理學理論爲指導,採取恰當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活力,挖掘英語學習的潛力與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進行積極的教學評價,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獲得幸福感,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以此來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形成師生共有的積極的心理健康狀態。

積極心理學3

摘要:班級管理是校園管理的基礎建築,是養成優秀校風班風的必要途徑。良好的班級管理是學校教書育人、培養人才的重要保障。如果缺少良好的班級管理作爲大前提,校園教育開展起來將會失去必要的秩序性。畢竟在校園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以班級爲單位的,一個班級的學習氣氛的好壞、班級榮譽感的強弱、團結性的高低,都將對班級中的每個個體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只有當班級處於科學的班級管理下時,班級的各方面競爭力才能越強,班級才能越優秀。而在決定班級管理成效的各項要素中,心態是最最基礎的。高中生面臨着大學聯考的壓力,爲其營造一個積極的心理狀態是所有教學活動開展的首要條件。

關鍵詞:班級管理;高中;積極心理學

心態決定一切,所謂“相由心生”,其實不僅僅面貌,一個人方方面面的行爲舉止都是其心態的一個現實化表現。在積極、輕鬆的心理狀態下,學生往往可以表現出其最強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起來的效率也會隨之提高。反之,在負面、消極的心理狀態下,學生會失去對學習的熱情與動力,學習成績自然一落千丈。作爲教師、一名班級的管理者,勢必要爲學生創建積極良好的心態環境,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下度過高中三年的學習,化解大學聯考帶來的層層壓力。另外,保持積極的心態對學生結束高中生活走出象牙塔乃至將來進入社會面對重重坎坷時,都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因此,掌握如何運用積極心理學開展班級管理就成了每個教師的必修課。本文結合筆者日常的班級管理經驗,淺談幾種積極心理學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的運用。

一、 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自豪感

積極心理學主要研究人類正能量的心理品質,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迴歸主題,學校是一個小社會,而班級則是這小社會中的一個團隊。學生作爲班級一員,其對班級的集體榮譽感和自豪感就是“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這種力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挖掘與開發才能展現,而積極心理學就是開發這種潛能的一種方式。實踐表明,在積極心理學的主導下,班集體的凝聚力將會更強。在積極心理樹立的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因此教師需要首先時時刻刻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並將這種狀態傳遞給學生。其次,充分利用班級內的積極正面的輿論氛圍,讓學生感觸到這種積極的輿論氛圍,從而在對輿論氛圍的感知中理解並認可班級的榮譽感。例如,在學校舉行一年一度的校運會時,教師就可以充分運用積極心理學。首先在面對班級弱項時,教師不要表現出氣餒與沮喪,反之要對這一項目充滿信心,讓學生感受到來自班級管理者的積極心態,從而鼓舞士氣。其次,在面對強項時,老師可以帶領班級拉拉隊給參加比賽的同學加油鼓勁,讓參賽的同學感受到班級同仁對他的期許和支撐,在此期待之下,參賽學生的集體榮譽使命感油然而生,鬥志昂揚,更有可能發揮出好的成績。

二、 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

積極心理學認爲,教育的過程不在於改造,一味的糾正學生、改造學生、給學生指出正確的方法不是好的教育方式。教育的重點在於發掘、研究學生的各種積極品質及優秀才能,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潛能,並在實踐中開拓和優化這些潛能。其實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之處,只是學生因爲社會閱歷缺乏的緣故,容易“當局者迷”。因此,作爲“旁觀者”的教師應該想辦法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髮現自己的閃光點,並充分發揮出他們的特長。結合積極心理學而言,就是要在引導學生看到自己的特長之後,對其進行鼓勵,讓學生在鼓勵中建立自信心,從而更加高效地開發自己的特長。例如,教師發現某一學生存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特長,而學生自己卻因爲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學習上所以沒有注意到自己的這一特長,教師就可以找學生談談心,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讓他發現自己的特長,鼓勵學生多多開發自己的這項特長,並在學生有意願的前提下推薦給學校科協的老師,讓學生在課餘時間參與科技創新競賽。這種充分發揮學生特長的方法能讓學生在開發自己特長的過程中漸漸樹立自信心,有利於學生積極心態的養成。

三、 營造班級和諧融洽的教育氛圍

在積極心理學的主導下,團體成員往往會養成愉快、自信、有成就感和歸屬感的積極情緒。

久而久之,成員情緒的優化往往會給整個團體帶來煥然一新的面貌。將視線轉回班級管理,積極心理學在班級中營造的積極情緒就是整個班裏和諧融洽的教育和學習氛圍。基於這樣的班級氛圍,班級才能給學生營造利於成長、利於學習的環境。教師可以採用諸如樹立榜樣、鼓勵競爭這類的方法爲學生營造和諧融洽的班級氛圍。樹立榜樣是教師們常用的一個方法,利用榜樣的光輝來輻射班上其他同學,從而讓學生之間優秀特質得以發揚。樹立榜樣的時候,榜樣不一定就是學習優秀的學生,也可以是拾金不昧、孝敬親長、一技之長等等多方面的,與其說樹立的榜樣是人,倒不如說樹立的榜樣是一項好的品行來的確切。例如,班上一個學生因爲拾金不昧登上了當地報紙,即使其學習成績一般也可以在班上樹立爲榜樣。鼓勵競爭也是一種常用的營造班級和諧氣氛的方法。教師利用高中生好勝心強的特點,鼓勵彼此之間在友好的前提下展開競爭,這樣的競爭往往能帶來良性循環,久而久之優化班級氣氛。例如,每次考試之前提倡學生與自己成績相近的同學展開競爭,讓學生在競爭中找到進步的動力。

四、 結語

積極心理學在日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長期以來都是教師關注的一項課題,未來也將持續爲教師在班級管理上提供支持。可以採取的方法有許多選擇,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教師們的目的都是要運用積極心理學爲學生營造一個正能量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王笑.運用積極心理學,推進班級管理的制度創新[J].文教資料,20xx.

[2]馮曉清.將積極心理學理念引入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J].新課程(中學版),20xx.

積極心理學4

固化型自我觀是靜態的、不可改變的自我信念。它包含有九個方面,增長型自我觀是動態的、可成長的自我信念。也包含有九個方面。在固化型自我觀的思維模式中有三方面是我所符合的,分別是:我往往對現狀感到無能爲力、我樂於待在舒適區和失敗會證明我不夠優秀。

我往往對現狀感到無能爲力,很多情況下我總是對過於困難的問題或不太瞭解的事情而感到束手無策,這種事情總能體現出我最脆弱最無能爲力的一面,就像我在高中時,我是學習美術的,我本想以此來參加大學聯考,可是在專業證下來後我並沒有考到藝術證書,當時的我是無助的,我害怕我因此而無法考上大學,在面對大學聯考只剩半年的.情況下,我對此非常的無助。但值得慶幸的是讓我遇到了濟工院。

增長型自我觀的思維模式中有六方面是我所符合的,分別是我可以靠努力提升能力、批評對我很寶貴、即使遭遇挫折,我也會堅持不懈、每次失敗都是寶貴的一課、他人的成功激勵了我、我應該終身學習。

每個人在任何情況下,只要你去努力,自己的能力總會得到提升,例如:在我大學以前,我從來沒有接觸過心理學這門學科,大學以前我也一直認爲我不會接觸它,也不會有機會接觸它。但是上了大學以後,我加入了心委會,而心委會的主席是我的直系學長,所以我擁有了這個學習的機會,在開設的必修課中,也有心理學這一課程。於是在這一年的學習中,我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總體來說,增長型自我觀的思維模式更優於固化型自我觀的思維模式,《積極心理學》一書,開闊了我的思維,澄清了我的一些困惑。我將滿懷熱情、繼續一如既往的學習下去。

積極心理學5

20世紀末積極心理學運動開始在美國展開,具體來說,就是利用心理學中發展的比較完善的實驗測量方法,對人類的美德、力量等積極品質進行研究,從而促進人類羣體不斷的完善發展。文章基於積極心理學就高校的新生入學教育問題進行討論研究。

 一、當前階段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現狀

近年來,已經有許多高校開始重視新生的入學教育問題,將入學教育納入到高校的課程體系之中,但總體來說,新生入學教育還存在許多缺點及不足。首先,大多數學校的新生入學教育都採用的是入學教育周的模式,僅有少數學校改變了教學的內容以及形式,總體而言國內高校入學教育模式基本一致,比較單一。內容上來說,目前我國的各大高校對於新生的入學教育並沒有制定一個統一的規章或者要求,大多數學校的入學教育都是圍繞學校的校史、校規、專業課程、大學生涯規劃等內容展開。形式上來說,大多采用開學典禮、班會、學校校園參觀、校史陳列館參觀等形式,學校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入學教育的內容、形式都比較單一,缺乏針對性,傳統心理學、主流教育學理念的影響之下,學校對於學生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關注度更高,入學教育重點圍繞學生不良心理問題產生以及行爲矯治等方面,入學教育的時間大多比較短,一週到一月左右,因此,教育效果並不理想。

 二、基於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策略

(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入學教育課程目標

積極心理學指導之下,學校的相關教育人員在設計入學教育目標時首先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能夠以開放的眼光看待學生,尊重學生的想法,能夠不斷挖掘學生的潛能,樹立整體教育課程觀,要以幫助學生儘可能快的適應大學生活爲主要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要能夠將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結合起來,通過個性化教育與集體教育結合的形式,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教學過程中要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自主發展問題作爲重點,爲學生提供更多自由的空間及時間,培養他們自主參與的意識。

(二)構建多樣化的入學教育組織體系

傳統心理學的研究範圍僅限於個體內部,積極心理學將這一範圍擴展到了個體與羣體之間、個體與社會之間,積極心理學認爲,環境對於個體心理因素影響非常大,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入學教育中主要表現在“全員教育”中,其中包含了兩層含義,其一,新生入學教育時,學校要能夠建設一個團結友好的校園文化,全校的教職工共同關愛新入學的學生,爲他們營造一個充滿溫暖及關愛的校園環境。此外,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對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非常大,高校入學教育要能夠建立起一個學校與家庭相聯繫,共同教育的模式,幫助大學新生能夠儘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從心理上、思想上爲後期的學習做好積極的準備。這就需要學校的領導、教師以及高年級的學生全員參與,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爲大學新生提供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學校可以成立一個入學教育領導工作組,由該工作小組進行整體的規劃,將新生的入學教育問題納入到學校各個院系的課程計劃之中,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組、思政教育組、職業規劃組等不同的入學教育領導小組,然後各小組之間統一規劃合作,完成新生的入學教育工作。

(三)入學教育特色化建設

積極心理學中倡導要關注個體的積極興趣的培養問題,要能夠通過各種形式不斷的激發個體的內在潛力。爲了更好的發展學生的積極品質,要能夠增進他們的`積極體驗,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自己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快樂的心態下開展各種學習、實踐活動,最終形成某種人格特徵。學校在教育工作之中,首先要能夠將入學教育納入到學校的課程系列之中,然後深入的開發挖掘班級、團隊以及家庭的資源,組織引導開展一些積極健康,能夠突出學生個性的活動,比如興趣小組、舞蹈協會等,讓學生能夠自由的選擇活動的內容、形式,形成一個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園環境,充分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要建設宿舍文化,大學宿舍是學生學習、生活、娛樂的重要場所,宿舍的環境對於學生的心理髮展有着重要的影響,入學教育過程中,學校要能夠有意識的爲學生營造文明、友愛、團結的宿舍環境,制定科學合理的宿舍規範制度,加強宿舍文件建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行爲方式、思想觀念等,同時幫助學生儘可能快的融入到新的生活環境之中。最後,學校可以通過構建一個個性化的入學教育網站,讓新生能夠通過該網站及時的瞭解學校的各種信息知識,解決學生的各種疑問,減輕相關教育工作人員壓力的同時,更方便學生的學習生活。且95後的學生對於網絡的接受度非常高,他們習慣於利用網絡解答各種問題,這種方式也更符合學生的行爲習慣,更受學生歡迎。

(四)以學生爲主體開展入學教育

積極心理學認爲,學生的心態對於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義,積極健康的心態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適應新的環境,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學校在開展入學教育的時候,要能夠以學生爲主體,協調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避免學生過分依賴教師,要能夠通過各種戶外拓展活動、學習實踐活動等活動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喚醒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這對於學生的成長髮展有着重要的意義。

 三、結束語

基於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開展大學生新生入學教育對於高校而言有着重要的意義,學校的新生入學教育中,要能夠明確教育目標,構建多樣化的入學教育組織體系,爲學生營造積極的生活、學習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儘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

 參考文獻:

[1]蘇麗麗.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xx(19).

[2]鄒亞.論我國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意義、問題與對策[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03).

[3]劉天目.“95”後新生入學教育新途徑探析[J].高教研究與實踐,20xx(02).

積極心理學6

最近讀了《兒童積極心理學》這本書,全書圍繞培養孩子內心幸福感的“10大積極力量”安全感、自信、情緒管理能力、學習力、探索力、社交能力、獨立性、勇敢、耐挫力、品德修養等多個方面,給出了具體培養孩子心理幸福感的方法。

心理幸福感——是一種根植於內心,源源不斷的製造快樂和幸福的力量。孩子一旦發現並掌握自己的力量,就能活力無限,茁壯成長,他們的生命力會蓬勃發展。對於孩子來說,心理幸福感會讓他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以及自己能做什麼!擁有心理幸福感並不能讓整個世界都圍着他運轉,但是他能讓我們的孩子在任何情況下都做好充分的準備,他會讓孩子終其一生都自信、勇敢、樂觀。心理幸福感對孩子成長如此重要,該如何培養呢?

例如,在班級教育過程中,我們時常會遇到一些學習習慣、行爲習慣上的“問題學生”。他們在課堂上表現得如此突出,隨意插嘴、不受約束、過度表現、影響課堂紀律,甚至影響到正常的課堂教學進度。尤其是對於沒有太多學習壓力的國小科而言,這些在課堂中過分活躍的學生,實在讓老師覺得很頭疼。往往一貫的教育方法就是在課堂中對其進行點名批評、課後教育談心,而實踐效果卻非常不理想,甚至有的學生屢教不改,更有愈演愈烈之勢。

積極心理教育技術告訴我們,作爲教師要避免和控制學生習得性無助的發生,就要在對學生內心想法的分析關注、對批評教育的'技巧上多花一分心思。要多想一想學生如此表現的可能原因是什麼,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根據規則和標準進行對錯的判斷和教育批評。積極心理教育技術所倡導的“讚美式教學”的力量就是最好證明。對於學生的稱讚雖然是無形的,但這股無形的力量卻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就像經典的教育格言所說的那樣“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充滿信心,批評中長大的孩子感到自卑。”每個人都希望獲得讚揚與鼓勵,不希望聽到的總是批評與指責。

在成長過程中的學生更是需要獲得稱讚的“力量”,需要成功體驗,以及對學習的自信心。因爲他們需要來自教師的肯定和期望,需要發現自身更多的閃光點。真誠的稱讚,才能真正改變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讓他們獲得認錯的勇氣、改進的信心和前進的動力。一句鼓勵和稱讚的話語遠勝過數句批評和講道理,讓學生髮掘自己的優點,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點燃上進的火花。

積極心理學7

【摘要】隨着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進步,我國在教育事業方面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就,尤其是在大學生心理健康體系的整體構建方面更是取得了令人舉世矚目的成就。衆所周知的是,在任何一個國家發展的過程中,教育事業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決定一個國家發展情況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目前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整體構建存在的問題以及相對應的解決對策做了簡要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與其他的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大學生整體的學習壓力比較大,在這種環境下,要想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可以始終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狀態是極其困難的,因此,教育部門以及各個大學領導必須要高度的重視這一問題。儘管近幾年來我國教育部門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但是,由於受傳統教學理念約束,許多大學在這一方面取得的成就始終比較小。

一、積極心理學內涵

爲了更好的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儘快的構建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各個大學必須要首先準確的瞭解並且掌握積極心理學的具體內涵,並且可以很好的將積極心理學應用到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對於積極心理學而言,它主要研究的就是人類的積極的情緒、積極的一些認知情況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等,它研究的是人類的美德。與其他的一些心理學相比較,積極心理學是一種全新的心理學的概念,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爲了發現、研究並且不斷的發揚人類所有的積極的力量和品質,它旨在激發所有人們的內在潛力,鼓勵人們不斷的進行改革和創新,利用自己的能力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和水平。將這一心理學應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可以更好的形成一個團結和睦的校園環境,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將他們培養成全面的人才。

二、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大學的心理健康教育體制、觀念比較落後

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儘快的構建一個完善合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實際上我國許多大學目前已經構建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制不夠完善,觀念比較落後,進而嚴重的影響了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質量水平。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過程中,一個先進的教育體制和教育理念對於整個大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於有傳統教學理念的約束,在現階段,我國許多大學的管理人員以及教師始終無法正確的認識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時,他們的教學理念更是受到了傳統教學理念的制約。

(二)目前我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文化教育不平衡

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保持我國文化課程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平衡是確保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之一,而目前影響我國各個大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無法正常開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我國的文化課程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平衡。例如,對於許多大學而言,它們將文化課程作爲教學的重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僅僅關注學生文化課程的學習情況,而完全忽略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對於文化課程教育的過度重視,使得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人們所排擠,許多大學甚至根本不願意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他們認爲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浪費學校的教育資源,而且對於提高學生的工作能力沒有任何的幫助。這也就使得我國許多大學到目前爲止始終無法建立一個合理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三、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的有效對策

(一)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在整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大學生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而在大學階段,大學生的創造能力比較強,因此,各個學校必須要充分的利用好學生的這一特點。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與心理健康有關視頻,然後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要求他們對於視頻內人物的心理進行分析和評價,最後,在他們評價結束之後,教師對各個小組的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並且對於分析比較準確到位的小組應該給予他們一定的獎勵。或者,教師也可以要求各個小組選擇一個小組,由小組內部的成員來扮演視頻中的各個人物,讓他們在表演的過程中更好的感受並且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情況,這樣可以使得他們更好的瞭解並且掌握與心理健康學有關的知識,這對於培養他們健康樂觀的心理狀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不斷的引進並且學習國外先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與其他發達的國家相比較,我國許多大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存在着許多的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體系不夠完善,並且比較落後,許多體系已經完全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實際需求。而許多國外的發達國家在大學階段特別注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他們認爲在大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學好文化課程,提高自己實際能力的首要基礎之一。因此,爲了儘快的改變這一現狀,提高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質量水平,各個大學必須要積極的引進並且學習其他國家先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例如,各個學校可以定期的派遣部分教育人員到國外其他學校進行參觀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瞭解並且掌握他們先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體系,並且儘快將這些方法和體系引進來。但是,在將這些教育體系引進來之後,各個學校應該對這些教育體系進行分析和評價,發現教育體系中的優缺點,並且根據自身學校的實際需求對這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進行改革,最後將改革後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體系儘快應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同時,在應用這些教育體系的時候,必須要始終結合積極心理學的特點,將積極心理學很好的應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過程中,發揮它最終的作用。

(三)融合教育對象和教育者之間的關係endprint

融合所有教育對象和教育者之間的關係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構建一個合理有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因此,各個學校的領導人員以及教師必須要準確的定位教育對象和教育者之間的所有關係。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爲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明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輔導作用。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教師應該積極的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探討,首先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然後要求學生討論並且暢所欲言,在學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之後,教師不能完全否定學生的觀點,而應該合理的指出來學生觀點的不足之處。同時,教師應該時刻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定期與學生在課後進行交流,發現他們的問題所在,然後儘快的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對應的解決對策,使得學生可以儘快的解決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爲以後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課程活動

在構建一個合理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了解並且明確學生感興趣的點,然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構建教育體系,尋找學生們所感興趣的教育方法,這樣可以大大的提高整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水平,而不定期的開展一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程活動可以更好的實現這一目標,提高所有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例如,學校可以爲學生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輔導室,如果學生有任何的心理問題都可以隨時到心理健康輔導室尋求幫助,及時的將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告訴心理輔導教師,積極的與心理輔導師進行交流,使得他們可以瞭解自己的心理問題並且儘快的幫助自己解決這些問題。或者學校也可以不定期的開展心理健康主題講座,邀請學生所有的教師和學生參加這一主題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鼓勵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自主交流和探討,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問題。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校還應該邀請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專家進行演講,演講結束之後,可以通過組織一些小測試來發現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五)整合學校的教育資源,建立起完善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統

我們知道,大學的教育資源比較豐富,而這些教育資源在整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爲了更好的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構建一個合理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各個學校必須要合理的利用並且整合目前學校的所有資源。例如,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儘快的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要一味的利用提問題來進行教育,而應該時刻的瞭解並且強調學校的所有一切都可以成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利用資源。同時,還應該儘快的收集並且整合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所有要素,爲學生構建一個積極樂觀的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環境。最後,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改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應當由專業人士來負責”的錯誤觀念,要以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形成爲己任,在進行學科教學和日常管理的同時適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爲大學生構建良好的組織氛圍。相信在積極心理學理念的引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會獲得又好又快的發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爲了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儘快的構建一個合理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各個學校的領導人員以及教師必須要首先了解並且認識到這一教育體系的重要性,明確學生擁有一個積極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例如,各個學校應該不斷的改革並且創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現在學生的角度出發,尋找學生感興趣的教育方法。同時,各個學校也可以定期的到其他一些優秀的學校進行參觀和學習,積極的引進並且應用其他學校先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和教育方法,確保大學生可以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宋鳳寧,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20xx年.

[2]積極心理學視野下藝術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張繼玉,教育與職業,20xx年29期.

[3]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整體構建,王立高,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xx年13期.

[4]積極心理學視野下“校院兩級”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研究,張志,長沙理工大學,博士論文,20xx年12期.

[5]吳佩傑,宋鳳寧.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xx,(23):73-74.

積極心理學8

貧困生是一個從經濟角度進行概念劃分的羣體,它是我國學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這個羣體的定義,從教育部的相關文件中可以得知,貧困生指的是家庭經濟苦難無法支付教育費用或者在教育經費支付上存在困難的學生。我國的經濟發展存在着不均衡的情況,各地區之間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條件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不同的地區對於貧困生的家庭經濟量化評比標準也有所差異,但是總體上認可了難以支付教育費用這樣的一個特徵,也就是說,貧困生是一個教育領域的概念。隨着社會的發展和貧富差距的存在,我國高校貧困生羣體的心理狀況不容樂觀,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構建積極的人格、思想、行爲和心理將有利於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從而爲他們的心理干預治療提供幫助。

一、積極心理學的概述

積極心理學在上個世紀末開始在西方國家興起,屬於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具體指的是以積極作爲人情緒的主體,主要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通過普通心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和試驗手段來對人的內在積極品質和心理活動進行一個探討,充分發掘人本來就有的積極力量和情感,推動人們積極、樂觀情緒的建立和心理素養的養成,從而促使人類和社會達到一個和諧、積極向上的狀態。在社會環境變化,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人們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多,心理狀況越來越受到關注,從而積極心理學的作用發揮也越來越明顯。哈佛大學還專門開設了關於積極心理學的網絡公開課程,以此來發揮積極心理學對人類發展的影響和作用。

二、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一)高校貧困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貧困生是高校學生中的一些羣體,由於家庭經濟條件的特殊,這個羣體容易出現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根據心理調查機構的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在高校的貧困生中,有嚴重心理問題的佔到了12%,有一般心理問題的有21%,剩下的23%則是有輕微的心理問題,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貧困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問題。近年來,隨着高校的不斷擴招,學生的基數越來越大,高校貧困生的數量也在不斷地上升。在高校中,貧困生因爲自身的心理問題而休學或者出現極端行爲的情況時有發生。

在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問題上,最主要集中在自卑、過度的自尊、虛榮心強和嫉妒四個方面。根據相關的調查顯示,在高校的貧困生中,有51.6%的學生是有自卑的心理問題的,並且自卑已經成爲了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中的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如果貧困生的自卑心理得不到有效的排解,他們就會變得敏感、多疑,並喪失瞭解決問題、應對困難的勇氣,容易出現退縮和逃避現實的情況,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出現人格的扭曲。由於家庭經濟條件不理想,很多貧困生的自尊心會比較強,對外界的事物特別敏感,容易出現過度的自我保護情況,對於他人的看法和評價過度在乎並存在一定的曲解現象。同時貧困生還出現了虛榮心,愛攀比的行爲,以不符合經濟能力的物質消費來提升自己的整體存在感,並容易對他人產生嫉妒,嚴重的時候會有犯罪行爲的產生。

(二)高校貧困生心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越來越多高校開始注意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並且組織相應的資源開展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在工作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高校對貧困生的心理問題關注程度還不夠,更多的關注放在了物質方面,不能從源頭上解決貧困生的問題,反倒讓他們在物質條件支持的情況下出現了攀比的行爲;其次,很多高校的資助工作和育人工作是脫節的。我國政府在貧困生的幫扶方面出臺了許多的政策,從獎助學貸四個角度提供了不少的幫助,同時各高校也會有相應的勤工助學崗位,以此來緩解貧困生的經濟壓力。這些幫扶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主要用於解決貧困生的經濟問題,以此幫助他們更好地接受教育,改變惡性循環的狀態。但是很多高校在政策的.落實方面忽略了育人的目的,給學生形成了一種理所當然獲得的心理,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自立自強的意識和感恩的心理;最後,在管理和教育方面,高校的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有脫節的情況的。高校的學習模式相對比較自主,學生自由性很強,這樣的模式使得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比較少,不利於管理工作的開展。很多高校負責學生資助工作和育人工作的部分是不同的,因而也在育人和資助工作的聯合上不能得到很好的組織建設支持。

三、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一)構建積極、和諧的校園環境氛圍

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環境對於人體是有着較大的影響的,尤其對於人的心態,會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積極心理學的領域裏,環境對人的作用也是一個要考慮的因素。如果環境是輕鬆的、愉悅的,那麼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就會更加放鬆,從而心理狀況會處於樂觀、積極的狀態。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從多個層面入手,不僅要從教育的內容和環節上進行把關,也要注重環境氛圍的影響。通過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環境氛圍,從而爲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外部因素的影響。校園環境氛圍的營造分爲軟件和硬件兩個部分。其中,軟件指的是人文環境和氣息,這是一種非物質化的潛在因素,但是有時能起到更爲明顯的作用。硬件就是環境裏面的物質、物品,例如校園佈局、設施基礎等等。

(二)培養積極的人格品質

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步就是要培養他們積極的人格品質,積極的人格品質內容很廣泛,感恩、好學、寬容等等都是積極的人格品質。在積極心理學的觀點裏,人格品質的養成比心理問題的解決更加重要。要想培養這些積極的人格品質,就需要有積極的心態和積極的認知觀。在積極人格品質的培養方面,首要的是抓住貧困生這個羣體身份的根源,通過教育引導讓學生明白家庭經濟困難不是他們造成的問題,不需要自卑,相反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現狀,對於自己的困難要有客觀的認知態度,不要將其作爲博取他人同情的資本。在積極人格品質的培養方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要培養貧困生應對挫折的能力。這個能力在教育階段很多時候表現爲一種心理能力,要讓他們在挫折中學會自我調節,充滿自信,主動克服自卑的心理狀態。

(三)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制

任何教育的良好開展都需要有一個完善的體制,從而促進教學的更好開展。一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制對於貧困生的心理疏導是有很大的幫助,教育體制越完善,所產生的效果就會越明顯。在心理健康教育體制的完善方面,高校要確保基礎組織結構的落實,確保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並且有專職的心理健康諮詢師。在學生層面,要有心理健康輔導員和宣傳員,並且在學生羣體中有一定的聯絡員和信息反饋員,確保信息渠道的暢通。此外,心理健康教育體制的完善還要從教育的內容入手,除了常規的教育引導之外,要多鼓勵貧困生參與集體活動,讓他們在與他人的接觸中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網。同時,還可以發揮優秀榜樣學生的作用,讓他們與貧困生結對子,互相幫助,讓學生感受到來自他人的溫暖。心理健康教育體制雖然是一個教育模式,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領域,還要注重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和心理危機的干預。雖然高校貧困生中存在心理疾病的學生大多數是屬於輕微的症狀,但是我國的高校學生基數大,如此一來,有嚴重和一般心理健康疾病的貧困生就不在少數。對於這種情況,高校要建立起個體心理危機干預機制,並將其作爲一個重點工作來看待,防患於未然。通過了解、調查等途徑進行深入的摸底,給每一個學生都建立一個記錄檔案,通過檔案進行跟蹤和記錄,以備不時之需。對於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學校要儘快地採取治療的措施,對於心理問題加重的學生要建立危機干預機制,提前監控和干預,避免引發嚴重的後果。

(四)創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心理和意識層面的教育,因此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要進行創新,才能更好地打破學生的心理防線。傳統的教育模式在當前的情況下要進行一些創新的調整,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到來的今天,高校的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要藉助新媒體的力量,通過一些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開展相關的教育。這樣的一種方式方法創新是符合積極心理學的原理的,因爲創新其實就是一種積極的象徵,只有學生所處的周圍一切都具備創新的因素,學生纔能有着積極的心理建構。

積極心理學9

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高中生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面對着升學的壓力,不僅需要擁有紮實的學科知識,更需要有幸福健康的心理。基於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視角,其研究的第一大內容就是積極情緒與幸福感。就影響高中生幸福指數的因素來看,大致分爲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本研究將高中生情緒智力作爲影響其幸福指數的內部因素,將高中生的同伴關係作爲影響其幸福指數的外部因素進行探究分析,來了解高中生的情緒智力、同伴關係和幸福指數的基本情況及其關係,爲培養高中生的情緒智力和建立良好同伴關係提供實際有效的理論依據。

一、對象與方法

(一) 研究對象

在某中學共隨機發放300份問卷, 回收問卷292份,有效問卷281份。其中男生112人,女生169人;高一102人、高二108人、高三71人;城市89人、農村192人;獨生子女92人、非獨生子女189人。

(二) 研究工具

1. 情緒智力量表(EIS)

Schutte 根據梅耶(Mayer)和薩洛維(Salovey)的情緒智力模型編制而成, 其內部一致性係數爲0.83,重測信度0.86,信度較好。

2. 同伴關係問卷

郭伯良教授編制的同伴關係問卷, 問卷共有22道題目,原始分依次評定爲1-4分。分數越高的人,同伴關係就越差。該問卷α係數爲0.71, 信度較好。

3. 幸福指數量表(GWB)

段建華修訂後的量表,共計18道題,其α係數女性爲0.95,男性爲0.91,重測信度爲0.85。統計分析法:將收集到的數據錄入Spss16.0軟件中並進行相應的統計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 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和相關分析。

二、研究結果

(一) 高中生情緒智力的分析結果

1. 高中生情緒智力的描述性分析

高中生情緒智力總分的均值爲125.75,標準差爲12.354,說明高中生情緒智力得分整體上不平衡。

2. 高中生情緒智力在人口學變量上的統計分析

(1)情緒智力在性別上的差異分析

高中生男女的情緒智力在情緒知覺維度上有着顯著性的差異(t=-2.23,p<0.05), 43.44="">40.37),在整體水平上,高中生的情緒智力在男女水平上並無顯著差異(t=-1.446,p>0.05)。

(2)情緒智力在年級上的差異分析

不同年級的高中生情緒利用維度存在顯著的差異(F=2.720,p<0.05),而在情緒智力總分上並不存在顯著差異(f=1.383,p>0.05)。

(3)情緒智力在是否獨生子女上的差異分析

高中生是否獨生子女的情緒智力得分在他人情緒調控(t=-2.593,p<0.01)、情緒利用(t=-2.061,p<0.05) 以及情緒智力總分(t=-4.552,p<0.01)上存在顯著差異。

(4)情緒智力在家庭所在地上的差異分析

不同生源地的高中生情緒智力在整體水平上並沒有顯著差異(t=-1.846,p>0.05), 只有在情緒知覺維度上高中生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得分才存在顯著差異(t=-2.54,p<0.05)。

(二) 高中生幸福指數的研究結果

1. 高中生幸福指數的總體狀況

高中生幸福指數得分最大值爲106,最小值爲56,跨度較大,均值爲76.33, 標準差爲9.525,說明高中生幸福指數的個體差異較大,但總體上幸福指數狀況良好。

2. 高中生幸福指數在人口學變量上的統計分析

(1)高中生幸福指數在性別、年級上的差異分析

高中生的幸福指數總分在性別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t=1.17,p>0.05), 在年級上不存在顯著差(F=1.233,p>0.05)。

(2)高中生幸福指數在是否獨生子女上的差異分析

高中生幸福指數在是否獨生子女上存在顯著差異(t=2.98,p<0.05),且獨生子女的幸福指數顯著高於非獨生子女的幸福指數(78.75>73.66)。

三、分析與討論

(一) 高中生情緒智力的特點分析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表明,所選被試樣本的情緒智力水平在個體上有較大差異,其在總量表得分上差異較大,表現出高中生情緒智力水平的不平衡性。從其四個維度的分析結果來看,情緒利用和他人情緒調控維度相較其它兩個維度,其得分偏低。出現這個結果有可能的原因是:高中生面臨着極大的大學聯考壓力,這不僅來自於自身,更來源於學校與家庭的期望,他們沒有多餘的時間和條件接觸以及思考更多學習以外的事物,學生能夠和外界接觸的時間寥寥無幾,而人際交往機會的貧乏和單一的生活圈子直接影響了高中生在實際生活中掌握他人情緒並運用情緒的能力。

情緒智力在性別和年級上並不存在顯著的差異,但在情緒知覺維度上,男女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女生的情緒智力平均分要高於男生,這可能是因爲:女生比男生更加細心,更加關注生活中的一些細節,並喜歡用豐富的面部表情、語言和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在現代社會,女生更加被賦予善解人意、溫柔體貼的社會期望,所以女生較男生在情緒知覺、情緒調控與情緒運用方面會比男生得到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

所選高中生被試的情緒智力在是否獨生子女上存在顯著差異,這可能是因爲非獨生子女有長時間相處在一起的兄弟姐妹,能夠更加考慮到他人的情緒與感受,長時間的接觸與家庭教育使得非獨生子女學會管理自己與他人情緒並能夠利用情緒解決一定的實際問題。

本研究發現,不同生源地的高中生情緒智力在整體水平上並沒有顯著差異, 只有在情緒知覺維度上高中生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得分才存在顯著差異,城市高中生在情緒知覺上的得分略高於農村高中生,這可能是因爲:來自於城市的高中生較農村的高中生知識面廣,接觸社會機會多,學習能力強,家庭重視程度高, 使得學生不斷提高了他們的情緒感知、表達及評價能力。

(二) 高中生同伴關係的特點分析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所選高中生被試的同伴關係得分整體上差距較大,範圍較寬,但總體上同伴關係發展較好。所選被試的同伴關係在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高三學生的同伴關係要顯著優於高一和高二學生的同伴關係,這可能是因爲:剛踏入高中,學生們都剛剛接觸,其同伴關係沒有建立起來,關係並沒有很好,但是到了高三,通過長時間的相處使他們漸漸產生感情,其同伴關係就會越來越好。

(三) 高中生幸福指數的特點分析

所選高中生被試的幸福指數得分基本上處於中等水平,對於即將參加大學聯考,面臨着巨大升學壓力的他們,其幸福指數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高中生幸福指數在性別上,男生的幸福指數顯著高於女生。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包括由於男女性別上的差異從而導致他們生理和心理特點不同, 女生可能更加敏感,對於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心情容易產生波動,而男生可能更加粗心,不太在意一些細枝末節,從而導致男女生幸福指數的差異。

(四) 高中生情緒智力、同伴關係和幸福指數的關係特點

1. 高中生情緒智力和同伴關係的關係狀況

情緒智力較高的人更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更易保持良好的心態。在高中校園裏,良好的同伴關係有利於學生建立自信,快速融入集體,獲得自己的地位,並影響學習成績,所以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非常重要,而良好同伴關係的建立,需要個體具有較高的情緒智力水平,故培養高中生的情緒智力非常重要。

2. 高中生情緒智力與幸福指數的關係狀況

從總體上看,情緒智力和幸福指數顯著正相關,情緒智力水平高的人幸福指數也較高。個體在與他人、社會的交往過程中,具有較高的情緒理解與評價能力,並懂得如何表達利用情緒的人會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可,人際交往能力也較強,從而能夠體驗到更多的幸福感。

3. 高中生同伴關係與幸福指數的關係狀況

本研究顯示,同伴關係與幸福指數顯著相關,總體上呈負相關。當高中生個體擁有較好的同伴關係時,良好的人際環境,往往使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加成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就更易對自己的生活產生積極的評價,體驗更多的幸福感。

四、結論

(一)高中生獨生子女的幸福指數顯著高於非獨生子女,而情緒智力卻顯著低於非獨生子女;

(二)高中女生的同伴關係好於男生,且高三學生同伴關係好於其他年級;

(三)高中生情緒智力水平越高,同伴關係越好;情緒智力水平高的人其幸福指數也較高;同伴關係越好的人其幸福指數也越高。

積極心理學10

一、 首先,改變了認識上的誤區:

以前曾錯誤地認爲心理健康是心理輔導老師的責任,通過培訓,我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全面覆蓋在學校教育中,是所有教師共同參與的,共同來呵護學生的心靈。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書育人,也要關注教育對象的心理健康,培養出高素質,健全健康的人才,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能夠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從而爲自己的行爲心理進行評價。心理健康與思想品德課不能劃上等於。

二、 其次,幾點新的.認識:

1、學生的心理要健康,教師的心理更要健康。

通過本次培訓,使我認識到: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確瞭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的感知現實並且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過去。我是一個急性子,脾氣比較急躁,遇到事情或不順心容易動怒,產生悲觀,憤怒等小計情緒。有時候,把這種情緒帶入工作,學習,人際交往中,看學生不順眼,看自己的老公、孩子不順心,不僅是自己不快樂,還會影響周圍的人。所以,教師自身保持一種也管得心態非常重要。通過學習,我意識到了情緒管理的重要性。我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己,正確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掌握調整情緒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學會放鬆:如聆聽音樂,赤腳散步,運動,朋友聚會等;恰當地宣泄不良情緒:體力勞動,走進大自然等。培根說: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教知來改善。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我會坦然地承認並接納自己的一些情緒,並努力採取正面的方法來處理一些負面情緒。

2、學會感恩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現在的人都比較自私,更多的在乎自己的得失。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常懷一顆感恩之心,感恩自己的身體,感恩周圍的人,感恩大自然,。。。。。。感恩生活中的美好點滴。感恩使我們把關注點聚焦在那些美好事務上,生活也由此變得更美好,是自己永遠健康的心態,完美的人格和進取的信念。

3、做好溝通,與學生打成一片

對待學生,要以平等的角度與學生溝通交流,讓學生說話、表達、傾聽他們的心聲。如若能利用自己人效應,與學生打成一片,你說的話會讓學生更信賴,更容易接受。

總之,作爲一名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遠。爲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幸福的人。我相信:自己幸福了,學生也就幸福了,千千萬萬個家庭也就幸福了。爲了幸福,我們要發揮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作用,讓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朝着健康的的方向發展!

積極心理學11

《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這是一本教會我們學習生活的好書。在我以前接觸的心理學知識中,都是一些關於負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說,抑鬱,心理變態,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爲心理學就是和這些負面的東西打交道,所以我對心理學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觸了這本書,它說的是人性中積極的東西,我一直認爲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了解積極的事物遠比關心那些消極事物有用,所以我對這本書很好奇。只有研究積極的東西,爲我所用纔有助於我們的心理健康,如果我們心理出現問題,也只有學習那些積極的東西纔有助於解決問題。

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就是以積極的、建設性的心態,去認識世界、發現規律,進而去掌握規律來改造世界。正如專家所言,它與其說是門科學,毋寧說是一場運動,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積極而又富於建設性的態度。就像中國人常說的,凡事要往好裏想。當然,是嚴謹的,具有很高的操作性。就教育方式而言,在傳統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所產生的教育其實就是一種與積極思想所相背的模式,是一種以悲觀和否定的態度去進行的教育的方式。就像在傳統的家庭教育環境中,習慣性的否定及懲罰教育,無形中就影響到兒童積極健全人格的形成,挫傷了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對兒童的發展就產生了消極的影響,無法更好的促進兒童的成長。比如,如果父母悲觀,孩子通常也具有悲觀的性格。或者產生消極、孤僻、偏激等方面的'問題,同時還不能很好的發掘身上的潛在能力。

積極心理學主張心理學應對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條件下更好地發展、生活,具有天賦的人如何使其潛能得到充分地發揮等方面進行研究。因此,就可以去尊重學生,深入理解人的成長所需要的條件和環境,充分發掘人的潛力、潛能,促進學生的心理髮展,有積極的心理特徵去面對生活。

積極心理學12

《零秒思考》 作者: [日] 赤羽雄二

不知道該怎麼選擇,工作生活沒頭緒,那麼就該停止忙碌,讓自己停下來好好思考。

本書中這個神奇的“A4紙筆記法”,可以幫助我們在最短時間內深入思考,找出最優方案。

將一張A4大小的紙橫放,每張紙寫一件事,時間控制在1分鐘以內。要求短時間內快速寫出腦中所想,就是爲了鍛鍊深入思考的'能力。

正確的方向是最重要,之後纔是卯足勁兒行動。順序顛倒只會浪費我們的精力。

這麼做的好處很多:

-1- 理清思路,釋放壓力

-2- 發現優點,重建自信

-3- 快速思考,快速成長

積極心理學13

一、概述

高校當中傳統的心理輔導主要強調以學生問題爲中心的病理性心理輔導,積極心理學恰恰與之相反,它所提倡的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培養並加強學生自身所具備的各種積極力量上,讓學生通過積累或發展自己內在的積極力量將心理問題擺脫,也可以抑制學生產生心理問題。所以,通過積極心理輔導,可以使學生接受心理輔導時的積極取向增強,並着重對接受心理輔導者積極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進行了強化,逐步使心理輔導的方法與策略所具備的積極價值得到了擴展,使高校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思想品質。

二、積極心理學的概念及發展史

積極,源於拉丁語positism,有着潛在或實際的意思,此處既包含內心衝突,也包含潛在的內在能力,積極心理學是通過心理學較爲完善且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對人類的潛在力量與美德等積極方面進行研究的一門學科。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領域的一場革命,也是人類社會發展史當中新的里程碑,它是一門從積極角度研究傳統心理學研究內容的一門新興科學。對於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早在二十世紀的三十年代就有學生提出了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探討以及生活意義方面的研究。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人本主義心理學以及由此而產生的人類潛能研究爲積極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受二戰影響,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一度停止,在戰爭當中及戰後,心理學主要的任務就是治療戰爭當中的精神疾患以及治癒戰爭爲人們帶來的心理創傷,對人的心理及行爲紊亂進行研究並找到治療與緩解的具體方法。積極心理學,是可以促進心理學發展的新興理念,它作爲具有積極影響力的一門學科思想,研究高校思政教育中積極心理學的運用與實現,對於深化高校思政教育意義重大。

三、高校思政教育中積極心理學的應用策略

積極心理學,可使人們重拾積極人格力量的觀點,注重個人調試心理的重要作用,通過個人積極的心理潛能,重塑積極向上的成長能力,而培育高校廣大學生具有這種潛能與力量,通過簡單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對於學生個體的心理諮詢是不夠的,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應用積極心理學必須應用有效的策略,才能真正達到思政與積極心理學的教育目的。

(一)通過積極心理測量技術深入瞭解高校學生的心理狀況

心理測量對於認識個體心理狀況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也是心理輔導順利開展最爲基礎性的工作。積極心理學,注重針對不同的對象編制有針對性的積極心理測量量表,並得到極爲客觀的篩查與評估、判斷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依據,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大大增加,可以使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學生爲本,更具針對性、更深入地開展。主觀幸福感雖然是積極心理學大力倡導的一項心理測量指標。但是也強調了其他各項指標的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專注與安適、意義、人格力量等方面的測量指標及技術。針對高校學生運用積極心理學所倡導的心理測量技術,能夠使高校更深入的認識並瞭解到學生真實的心理健康狀況,併爲後期的科學輔導奠定基礎。

(二)優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構建積極心理學課程體系

當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開設積極心理學課程,全面普及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從當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來看,大部分高校並未充分的重視積極心理學教育課程,也形成了一種不利於高校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局面。像美國等一些比較發達的西方國家,高校的學生非常喜歡積極心理學教育課程,而積極心理學教育也取得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我國高校可以借鑑這些成熟的經驗。我國高校構建積極心理學課程可從以下方面進行:以積極心理教育爲中心,重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體系。對此,高校必須從教育形式、教材等方面着手。由於積極心理學是西方學者所提倡的一種理論、方法,我們必須將先進的積極心理學教材引進,將其內化並建設具有我國本土文化的積極心理學教材,使其適應我國高校學生的發展。而教育形式上,我們也大力提倡跨學科滲透式的教育形式,有意識的將積極心理學理論與方法滲透到高校各個學科的實踐教學當中。

(三)有效運用積極心理學針對高校學生開展人生意義教育

人生意義是決定幸福感非常重要的一項因素,也是當前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高校學生產生幸福感,主要取決於下列因素:第一,學生在爲自己目標而奮半的整個過程當中產生的意義感。第二,爲他人奉獻時形成的意義感。第三,學生個體同世界相聯繫時形成的意義感,爲了國家與社會樹立宏大的且有重大意義的個人奮鬥目標,能夠使人們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充分聯繫到一起,並逐步使學生實現人生意義。

(四)全面培養高校學生具備積極的社會心態

當前,高校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很多都是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普遍存在着自私心較強的心理,而且缺乏對他人的關愛,大多都是以自我爲中心,不懂得寬容與感恩,抗挫能力較差,遇到問題時較容易衝動、自卑。因此,針對高校學生開展寬容與感恩教育是培育高校學生具備積極社會心態的重要措施。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研究顯示,通過感恩教育可以使學生個體提高面對逆境時的適應能力,對於高校學生幸福感的提升非常有利。對高校學生的感恩心態進行培養可以從感恩沉思、感恩記錄、表達感恩等行爲方面着手。寬容教育同感恩教育極其相似,通過有效的寬容教育,可以減少學生之間的矛盾,從大局上來說,可以減少社會人羣的怨恨情緒,有利用社會矛盾的緩解。在開展積極心理教育時,開展各種不同的寬容干預教育模式,使高校發生矛盾的學生當中的被冒犯者可以快速的從矛盾與怨恨當中平復自己的情緒,並以積極的心態寬容對方,從而擁有更加積極的生活方式,也可使高校學生逐步具備良好的社會心態,並用積極的思想與態度去面對社會生活。

(五)通過積極心理干預對高校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進行培養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心理干預,目的在於通過心理學專業知識與技術的應用,有步驟、有計劃的對學生個體或整個羣體的個性特徵、心理活動、心理問題以及思想品質形成影響作用。高校傳統的心理干預都是將問題作爲中心的,大多都是以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爲目的進行事後干預,而心理干預工作中卻將學生個體的人格品質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忽視,而積極心理干預主要強調了心理干預工作中人格品質的重要作用。由於人的心理疾病主要是認識能力與愛的能力在各種不同文化條件下逐步形成個體的不同能力而導致的衝,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將積極心理干預引入,重視心理干預過程中學生人格品質的培養與塑造,充分激發學生愛的能力與認識能力。積極干預策略主要包括:第一,針對高校學生的五階段心理輔導,這也是積極心理治療主要的治療方式,治療過程包括對有心理問題學生的觀察並保持距離、深入調查、分場合加以鼓勵、語言表達、擴大目標這五個階段。此種心理輔導對於培養高校學生的認識能力與愛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意義,可以促進高校學生主動激發並調動自身內在的美德與潛在的能力,使自身的積極品質與積極力量不斷增強,並逐步將心理問題或者抵制心理問題產生的因素擺脫,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健康的思想品質。第二,針對高校有心理問題學生的敘事心理輔導。這是積極心理治療非常重視的一種輔導策略,通過爲患者敘事故事,使其聯想被大大激發,爲患者提供處理問題及衝突時的補充觀念及反觀念,使患者能夠對自己和周圍的人際關係重新的審視。同時,通過敘事故事也能夠在治療者之間形成一定的認同,使積極心理治療的效果更好也更加持久。在積極心理干預過程中,注重患者積極人格對於心理治療的重要作用,使高校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干預的同時,逐步培養並塑造其積極的人格品質。

四、結束語

當前,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對於學生潛在的個性品質與積極力量方面的教育並未得到適當的關注與重視,而運用積極心理學,則可糾正當前心理健康輔導存在的問題,有效提高當前高校的心理教育水平及教育效果,使高校人才具備積極的思想道德素質,更好的爲國家和社會服務。

積極心理學14

1.積極心理學的起源

20世紀上葉,世界接連經歷了兩次大的戰爭。長期而嚴酷的戰爭,極大地破壞了人類的幸福生活。面對這樣一個千瘡百孔的世界,對各種問題的修復和解決便顯得日益重要。而對於心理學而言,其主要任務也就隨之變成了治癒戰爭創傷和精神疾患,研究心理或行爲紊亂的祕密,找到治療或緩解的方法。雖然心理學家們也從未放棄過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再加上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興起,雖然對積極心理學也產生了影響,但很可惜的是,在這種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下,使積極心理學始終處於消極心理學的陰影裏。到了20世紀90年代,世界格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使人們對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取向的期待也發生了變化,正如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賽裏格曼(SeligmanM.E.)所言:"當一個國家或民族被飢餓和戰爭所困擾的時候,社會科學和心理學的任務主要是抵禦和治療創傷;但在沒有社會混亂的和平時期,致力於使人們生活得更美好則成爲他們的主要使命。"也正是基於這樣的一種時代背景,積極心理學開始重新回到心理學家和公衆的眼前。

2.積極心理學的理論觀點

積極心理學主張心理學要以人固有的、實際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以及美德和善端爲出發點,提倡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包括心理問題)做出新的解讀,從而激發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並利用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來幫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並獲得良好的生活。[1]它是對病態心理學的"揚棄"與價值轉向,它更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積極方面,指出心理學不能依靠對問題的修補來爲人類謀取幸福,問題消除並不等於獲得健康,人不是爲了沒有問題而存在,人是爲了生活幸福而活着。因此它主張採取更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挖掘人的積極力量與潛力,激發人的活力,幫助人們樹立自信心,堅定生活信念,尋求和掌握獲得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與途徑。它的研究領域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主觀層次的積極體驗的研究;二是個人層次的積極個人特質的研究;三是羣體層次上的積極組織系統的研究。[2]

3.我國大學生在就業上產生心理壓力的原因。

大學生產生就業心理壓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主要從主客上來分析。客觀上主要體現高校的專業設置與社會經濟對人才的要求有脫節,學科知識的滯後性,畢業生人數與社會需求的不平衡性,以及人事制度的不完善性,這些都造成了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從而造成學生就業的心理壓力。而大學生主觀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現爲:一、期望值過高,即大學生自己的高期望與社會的低接納之間出現不一致,導致他們的心理上嚴重失衡,從而產生了壓力;二、是功利化傾向,過於強調工作給予自己的回報;很多畢業生對於工作的要求沒有把關注點放在未來的發展空間上,而更多的是要求當前的工資要達到什麼樣的水平。三、社會實踐能力弱,現在很多單位的負責人都反應現在大學生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實踐能力太差,就容易讓大學生到單位後無所適從,不能給自己一個很好的定位,也容易導致他們心理上產生壓力。

4.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策略

積極心理學倡導用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來面對很多現象,來解釋一些問題,那麼我們也可以從這個角度來探討緩解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的策略。

4.1熟練掌握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爲將來的工作打下基礎。專業知識是一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只有掌握了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才具備了走入工作崗位的能力。可能有些人會說"學校所學的知識根本與社會不能接軌,沒必要那麼認真"。其實不然。首先,一個人不管他所掌握的知識還是技能是否是很尖端,但至少這些知識會讓他信心十足,他會覺得自己具有這方面的能力,自己不是一個一無所長的人;其次,所有的知識都是一脈相承的,任何一門知識或是學問都不可能獨立存在,就拿學心理學的學生爲例,畢業後他可能做的是銷售的'工作,按大家的理解這是與他的專業也是相去甚遠的,但是我們經常會聽到有經驗的人說,做銷售你要學會察言觀色,要抓住對方的心理,那麼在這個過程中的,他以前所學的心理學的知識就能對他的工作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最後,我們可以說在所有的大學所開設的專業中,沒有一個是永久不衰的,都具有一定的時代性,經濟的發展,必然會有不同的要求的產生,所以我們要堅定一種信念:那就是我所學的專業就是最好的,我一定要把它鑽透。

4.2發展綜合素質,培養各方面的能力。現在很多的用人單位普遍反應現在的大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太差,嘴上說的頭頭是道,但卻不能用於實際,不能用這些知識爲公司創造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因此,爲了能在就業的殘酷競爭中脫穎而出,我們必須要具有其他人所不具有的能力,那就是實踐能力。同時,多參加社會實踐還可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而且還可以鍛鍊與人交往的能力、處理事情的應對能力,以及與同事夥伴的團結協作能力等等,而這些能力是在以後的工作中所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同時參加社會實踐也可以鍛鍊一個人勇氣與膽量,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對一些問題的看法與觀點,其實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創新點。現在也有一些大學生,面對自己心儀的工作單位沒有勇氣去敲門,那這樣就只會與機會擦肩而過,空留遺憾了;有些同學是好不容易進去了,卻始終不知如何挖掘自己的潛力,找出創新點。

4.3提高自己應對挫折的能力。有一句話大家耳熟能詳:失敗乃成功之母,從哪跌倒再從哪爬起來,但實際上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卻寥寥無幾。現實的情況是,一次的挫折就有可能讓一個大學生從此消沉,這也可能是與現在的社會環境有關,現在的獨生子女較多,這些學生在家都是家裏的中心,從來也沒有經受過什麼挫折,再加上現在的學生都比較自負,因此一次的挫折就可能打跨他們。因此大學生需要提高自己的受挫能力,正確看待每一次的挫折,一次挫折一個經驗,用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那麼挫折就不算什麼了,而且還會讓他們在經歷了挫折之後變得成熟穩重,懂得思考,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挫折是一筆財富,只是需要我們用心體會,認真對待,變壓力爲動力,那麼就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用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來面對這個世界,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想信自己的能力,那麼你就一定能收穫一個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況志華,任峻.積極心理學:人性的理性復歸.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xx(02)

[2]張惠霞.積極心理學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轉向的啓示.科教文匯.20xx(01)

積極心理學15

消除抑鬱的14種方法

美國學者卡托爾認爲,不同的人會進入不同的抑鬱狀態,但是他只要遵照以下十四項辦法,抑鬱的症狀便會很快消失,這十四項辦法包括:

一、必須遵守生活秩序。與人約會要準時到達,飲食休閒要按部就班,從穩定規律的'生活中領會自身的情趣。

二、留意自己的外觀。自己身體要保持清潔衛生,不得身穿邋遢的衣服,房間院落也要隨時打掃乾淨。

三、即使在抑鬱狀態下,也決不自己的學習和工作。

四、不得強壓怒氣,對人對事要寬宏大度。

五、主動吸收新知識,“活到老學到老”。

六、建立挑戰意識,學會主動接受矛盾,並自己。

七、即使是小事,也要採取合乎情理的行動;即使你煩悶,仍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讓自己合乎生活情理。

八、對待他人的要因人而異。具有抑鬱的人,顯得對外界每個人的反應、幾乎相同。這是不對的,如果你也有這種傾向,應儘快糾正。

九、拓寬自己的情趣範圍。

十、不要將自己的生活與他人的生活比較。如果你時常把自己的生活與他人作比較,表示你已經有了潛在的抑鬱,應儘快克服。

十一、最好將日常生活中的事記錄下來。

十二、不要掩飾自己的。

十三、必須嘗試以前沒有做過的事,要積極地開闢新的生活園地,使生活更。

十四、與精力旺盛又充滿希望的人交往。

標籤: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