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論文

心理學2.05W

在學習和工作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爲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論文

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論文1

一、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諮詢載體的必要性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人格成熟的關鍵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諮詢的介入能提高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身心理素質,從而促進大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諮詢載體十分必要。

1心理諮詢有助於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內化

心理諮詢遵循尊重性、平等性、保密性和交互性的原則,通過技巧性的對話方式使諮詢者與來訪者之間形成一種協調、融洽和和諧的心理氣氛或條件,並且可能在短時間內使這種關係達到相當密切的程度"成功的心理諮詢,會使諮詢者與來訪者達成認知上的共識、感情上的溝通、思想上的統一、心理上的共鳴"[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心理諮詢爲載體,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心理諮詢的過程中,通過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調動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積極能動性,提高他們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日常行爲習慣。大學生身心協調"情緒穩定,就會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立起理解"信任"融洽"和諧的關係,從而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並且將所學到的知識內化爲自己的堅定信念,外化爲自己的言行舉止。

2心理諮詢有助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

心理諮詢通過測試"自由聯想"疏泄等手段和方法,可以很好地掌握大學生的內在心理衝突與危機以及人格特點和行爲障礙,從而有效地疏解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心理矛盾與壓力。在心理諮詢過程中,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通過技巧性的方式與學生會談並且注重傾聽,對學生暴露出的思想和行爲問題不急於作出判斷,而是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和學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恰當方式,從而使學生樹立起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活動是將外界教育信息通過反映"選擇"整合"內化和外化五個部分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心理諮詢使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可以得到充分尊重,從而使大學生很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有助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3心理諮詢有助於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

心理諮詢的終極目標是塑造良好人格,這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相契合。近些年來大學生由於心理危機和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不良問題或產生心理偏差乃至出現心理失常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爲了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塑造他們的健全人格,必須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諮詢載體。在心理諮詢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以人爲本的原則與宗旨,使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體化和人性化,從而更加貼近受教育者。在心理諮詢過程中,教育者通過與學生進行心理的交流與互動,從而使學生的內心世界得到重視與理解,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得到了優化,使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最終使大學生塑造成良好人格,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

二、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諮詢載體的主要途徑

1將心理諮詢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教學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課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真正意識到心理諮詢的重要性,從而推進高校心理諮詢的順利開展和實施,最終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不斷提高。同時高校還要開設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系列選修課程。如、普通心理學、心理諮詢、大學生心理衛生、心理健康教育訓練,等課程。這些課程可以幫助每個大學生系統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從而增強他們自身的心理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高校還可以通過家庭作業"小組討論"個體心理諮詢"團體諮詢等方式來加強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以便增進師生之間的相互瞭解和相互信任,從而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2構建完善的高校校園心理諮詢平臺

高校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來構建完善的校園心理諮詢平臺。一是高校要完善心理諮詢的組織機構,配備心理諮詢的專兼職人員,爲大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服務。二是高校要設立心理資料閱覽室"心理測評室"心理諮詢室以及團隊訓練室等爲大學生的心理諮詢工作提供良好的教育平臺。三是高校要設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並設置專職心理健康輔導專家,每個院系要設置心理健康輔導員,每個班級要設置心理健康委員。形成教育與指導"諮詢與自助"課內與課外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四是高校要充分利用網絡爲大學生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如在學校的校園網站上設立專門的心理諮詢網頁,進行心理諮詢知識的專題介紹。還可以通過校園BBS網上對話鼓勵引導大學生關注自身的身心協調發展。還可以利用QQ"微博"微信和電子郵件等方式來開拓與大學生溝通交流的渠道。五是高校要聘請心理諮詢專家爲大學生開展心理諮詢專題講座來幫助大學生解決在學習與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壓力與問題。六是高校要通過科學的方法和手段組織大學生進行心理普測,從而可以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實現早發現"早干預和早控制,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大學生心理障礙事件的發生率。

3加強高校心理諮詢隊伍建設

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諮詢載體,一是要培養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處在學生工作第一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進行關於心理諮詢理論和操作知識等方面的培訓,使他們增進對心理諮詢載體的理性認識,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很好地瞭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發現他們存在的各種心理障礙問題,並運用科學的心理諮詢理論知識和有效方法分析和處理這些實際問題。各高校的輔導員要與心理諮詢中心經常保持聯繫,一旦發現有異常行爲反應的學生,要及時向心理諮詢中心報告,並且與心理諮詢中心溝通解決方案,做好這些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或心理康復工作。在加強高校心理諮詢隊伍建設上,建議高等教育的主管部門研究制定出一套高校心理諮詢教師的培訓規劃和實施方案,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經費投入,確定組織培訓工作的單位部門,成立高校心理諮詢教師的培訓基地,並且制定好培訓內容和考覈辦法,實行教師上崗資格認定製度,對教師統一要求和管理,從而全面提升高校心理諮詢隊伍建設的水平。

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論文2

積極心理學作爲高校教育體系中的一門新興課程,主要發展和研究學生的美德與潛能,也是大專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大專教育提出新的需要和要求,通過開展積極心理學教育活動,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改善教學效果。基於此,本文針對積極心理學在大專教育中的應用進行着重討論和分析,並提出部分有效舉措。

大專教育現階段,隨着素質教育的大力倡導,在大專教育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心理素質同樣重要,需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做好積極心理學教育工作。積極心理學倡導積極的人性論,主張運用開放、積極、寬容、欣賞的心態看待學生的各項潛能,尊重個人差異性,並幫助他們發現和挖掘自身潛力,這種積極理念與95後大專生的心理需求完美契合。

一、積極心理學生與大專生的切合

當前的大專生以95後爲主,與90後相比,更加年輕,思想更加活躍,視野開拓,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學習能力較強,而且自信獨立,敢於表現自己,不過也有一定的依賴性,在心理方面不夠成熟。在大專教育活動中,教育對象在成長與生活中並沒有遇到過溫飽問題,物質生活相對豐富,極易出現虛榮、攀比、拜金等不良心理。有的在城市中長大,接觸到的人更少,比較淡漠,這部分大專生內心空虛、孤獨寂寞。由於物質條件豐富,成長環境較好,受到父母的嬌生慣養,極少遇到挫折,抗挫能力較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強,而且社會閱歷較少,缺乏辨別能力,容易受到誘惑。在大專教育中應用積極心理學教育,主要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如何變得積極、向上與正面,怎麼發揮其潛能,讓他們如何變得更加積極和幸福,並增強大專生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爲此,大專教師需轉變教育觀念,在積極心理學教學過程中,要以身作則,以個人的積極心理去帶動和感染學生,樹立積極向上、健康樂觀的教育理念,一種不放棄、不拋棄的觀念,知足常樂且不抱怨。同時,教師需培養大專生積極心理的能力,改變行爲,讓他們變得真正積極、向上與正面。實踐十分關鍵,教師需引領學生不斷的參與生活實踐,提升其積極心理的能力,瞭解與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與不足,並加以學習。

二、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體驗

現階段,在大專教育教學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用到一定量的心理學知識,不過大多是消極的心理學,往往忽視學生的優勢與優點,以糾正他們的缺點和不足爲主。而積極心理學則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優勢與長處,讓他們在心理與生理上感到幸福,並逐漸發展其個人能力,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體驗,變得更加積極樂觀。爲此,在大專教育中應用積極心理學,需讓學生的內心充滿希望,在整個教育階段有各種各樣的學生,有的好動,有的安靜;有的懶惰,有的勤快;有的聰明,有的愚笨;有的成績優秀,有的則成績較差,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較爲明顯,都有着自身特點與優勢,只是在處理一些事情過程中不夠完美。積極心理學認爲每個學生在心中都存在兩種信念,一個是負面、消極的`,另外一個則是正面、積極的。當學生出現錯誤,原因在於積極信念佔據優勢,假如此時教師放棄他們,就會使其也放棄自己,只有相信他們,給予希望,纔可爲學生帶來積極的心理體驗。同時,教師應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大專生,當他們獲得讚賞之後,會感到滿足、快樂,順着教師的欣賞努力發展,即爲快樂健康的方向。教師需挖掘學生的優勢與優點,爲其創設一個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環境,讓他們充分體會到被欣賞的喜悅之情;並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堅持因材施教,促進其個性得以和諧發展。

三、培養學生養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在大專教育活動中,積極心理學強調的是學生的優點,教師應及時發現與激發他們的健康、正面、向上、美好的積極心理品質,使其體會到快樂和幸福。積極的心理品質主要包括:勇敢,不畏困難、挑戰和威脅;善良,樂於助人;愛,與他人關係親密,相互關照和分享,以及感恩、自律、謹慎、謙虛、工作、正直和持久等。因此,大專教師在積極心理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關心、愛護和幫助別人,學會與同學之間公平競爭、和睦相處,擁有社會公德心,敢於詞肩負社會責任,讓他們認識到社會生活中不僅充滿競爭,也充滿包容和愛心,在互幫互中感受到快樂和幸福。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先教育學生該如何做人,在教他們怎麼做事,讓他們在學校中得以健康、快樂、幸福的學習和生活。同時,教師需培養大專生積極面對困難與挫折的心理狀態,挫折作爲每個人在成長與生活中必須經歷的部分,在現實中往往會回到一些挫折和困難,當遇到這些困境時,需正確對待。教師應讓學生明白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挫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所有人都會遇到,做好面對挫折的心理指導工作。另外,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相信自己,只有這樣,在遇到挫折時,才能勇敢面對,敢於迎接挑戰,積極改進,戰勝困難,走出困境,而不是放任自流、自暴自棄、喪失信心,進而養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四、結語

在大專教育中應用積極心理學是一個大膽而成功的嘗試,處於發展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完善。所以,積極心理學在大專教育中的應用仍需進一步研究和深化,教師從不同方面着手,進行積極心理學教育,促進學生養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論文3

一、體育教學中運用教育心理學知識的意義

首先,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身心活動的規律需求根據目前我國高校體育課的教學結構和學生在體育課堂活動中身心活動的變化規律可將體育教學分爲四個層次:

(1)滿足強烈的求知慾,形成動機階段。

(2)基本掌握運動技術的同時以積極良好的機能狀態保持活躍情緒階段。

(3)促進身心恢復,調整個人精神狀態階段。

(4)做好信息反饋。體育老師只有根據教學過程中各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心理學知識來改進教學方法,才能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其次,體育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的心理互動無處不在師生的心理互動貫穿整個體育教學始末,融洽的師生關係使得教學信息傳輸通暢,便於教師因材施教。體育教師作爲學生體育學習的指導者、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必須瞭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把握控制好學生的心理活動強度,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這是學生心理過程成功體驗的關鍵。體育教師充滿活力的運動着裝、剛毅果斷的運動氣質和嫺熟飄逸的動作技術表演,以及區別於其他科目的獨特教學風格都能影響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學習效果,促進學生心理活動水平的提高。

最後,激發興趣,調節情緒,體驗快樂體育的真諦體育教學中學生生理各器官系統的活動正常與否會引起學生的情緒變化,而情緒變化又影響着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習效果。不同情緒狀態下,學生會發生不同的生理變化,出現不同的外部表現。

二、體育教學中教育心理學知識的運用

(一)根據有關的學習理論,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學習是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由於練習和反覆經驗而產生的行爲或行爲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在體育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在教會他們一些基本的練習動作和健身方法時,還應該給他們講解終身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讓體育鍛煉成爲一種生活習慣。體育是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技術的基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學生有一個好的身體,能促進其他方面的發展。現在學校裏推行陽光體育,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有目的的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習慣,向他們講解運動不僅有助於身體健康,而且還促進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康發展。

(二)根據學生心理髮展及個別差異的特點,實施因材施教

心理髮展就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個體心理髮展分爲幾個階段,有童年期、少年期、青年初期、這幾個階段,在不同的階段心裏的發展是不同的,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教學的對象,瞭解其特點因材施教。在童年期相當於國小時期,兒童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對於某一個體育動作應該跟他們分解示範,讓他們看清細節;在少年期相當於國中時期,抽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爲支柱,在教授體育技術時可以完整的跟他們示範一段動作然後再進行單個動作的講解;在青年初期相當於高中時期,是個體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抽象思維有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出現辯證思維。在體育教學時可以教授一些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動作,跟他們講解動作原理再加上動作示範,他們會很快的接受不同的技術動作。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在智力、性格、和認知方式上存在差異。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在照顧到大部分同學的基礎上應該對部分學生特別的注意,爭取使所有的學生共同發展。

(三)積極維護學生和教師的心理健康,在體育教學中與學生共同進步

世界衛生組織認爲,心理健康是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表現爲個體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地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夠有效的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爲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任務挺大,學的科目多,要做的作業多,學習壓力大,在上體育課時通過做體育活動調整課堂氣氛緩解學生的壓力,好多學生認爲體育課不重要不去上,要麼就是去上不聽老師的指揮隨便玩,實際上跟着練習一些動作,不僅彌補了整天坐在教室沒時間運動的不足,還緩解了大腦的疲勞,學習效率會更高。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自己要積極的維護心理健康而且還要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生活質量,讓他們知道怎樣學好,而且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知道怎樣教好學生。

三、結論

總之,體育教學和教育心理學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把教育心理學的專業知識科學靈活的運用到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學才能發揮出更好的效果,從而使學生感受體育課的魅力之處。

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論文4

摘要:教育心理學屬於心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教育心理學這門十字路口的學科逐漸發展成爲一門獨立的學科。近年來,我國對素質教育的重視,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但是反觀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育中的應用,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針對這一現狀,對教育心理學理論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高校教學;現狀;應用

教育事業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是國家文明傳承的紐帶,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教育事業作爲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法寶,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1]。當前,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發展我國教育事業成爲新的教學趨勢。大學作爲人生髮展的關鍵階段,對學生的教育不僅僅應關注知識,更應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積極引導。

1教育心理學理論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教育心理學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交叉融合學科,也被高校教育稱之爲應用心理學[2]。對於教育心理學的理解,既可以從宏觀角度理解,也可以單純地從研究具體的教育實踐心理活動的微觀角度來闡釋。當前教育心理學理論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從其微觀的角度來進行分析的。簡要來說,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就是研究教師如何更加高效地開展教學任務,學生如何更加牢固地掌握教學知識,從而協調教育事業,使學生能夠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雖然我國各大高校已經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漸地滲入教學心理學的教學理論,但是從實際的應用現狀來看,這些理論的應用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大部分高校在教學過程中對教育心理學理論的應用還單純地停留在表面,對學生的心理調查缺乏聯動性,因此不能夠及時掌握學生動態心理的變化情況。此外,還存在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教師教學理念落後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當前教育心理學理論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中收效甚微,不能夠發揮出其自身應用的作用和價值。

2教育心理學理論在高校教學中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學理論作爲心理學的一大分支,具有心理學的特點和作用[3]。對於高校教育事業而言,在教學中積極應用教學心理學理論,可以爲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任務提供指導。具體來說,教育心理學理論着重關注教育中的教與學問題,探究二者之間的關係。對於教師而言,作爲傳道授業解惑者,可以通過對學生學習心理的探究,採用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方案開展教學工作。並且藉助教育心理學理論,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科學合理地預測未來發展方向,從而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對於學生而言,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學任務,並且能夠在教學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促使學生形成良性的學習模式,教育心理學理論重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結合,有利於學生儘快地將書本中的知識轉化爲具體實踐活動,可以極大激發出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成爲既懂知識又會具體操作實踐的複合型人才。其次,教育心理學理論是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有力工具,心理學的探究比一般教師對學生的觀察更爲深入和細緻,因此,也就能夠幫助教師及時準確地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起到及時掃除學生學習中障礙的重要作用。最後,對於我們整個高校的教育事業而言,教育心理學理論的應用能夠極大地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也有利於我們教育事業的積極向前發展。

3教育心理學理論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

3.1實現人本主義教學,轉換師生角色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任務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有教育心理學家指出,師生關係是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諸多關係中最爲重要的關係之一[4]。因此,注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在教育中堅持以學生爲主體,實現人本主義,轉換師生角色是教育心理學理論在高校教育應用中的根本。師生關係轉變的關鍵在於教師,對於每一位教學工作者而言,在履行基本的教學職責的同時,更要真正地走進學生的內心,與學生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係,用真誠感化學生,用真心感動學生,讓學生更好地瞭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從內心深處形成想要學習的意識。由於高校學生在學習能力、文化背景以及家庭狀況等方面的差異,不同的學生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瞭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是教師教學的首要任務。高校學生正處於走出學校、走向社會的關鍵階段,學生可能會面臨繼續升學的壓力,或者是找工作的壓力。在教學時,就需要與他們及時進行溝通和交流,開展必要的心理訪談,幫助學生更好地走出困境,將更多的精力放到學習上去。教師在構建新型師生關係的時候,要注意真誠性、獎賞性以及換位思考三個要素。真誠是人際交往的基礎,只有當教師付出自己的真心,才能夠感化學生。獎賞是促進人際和諧的良藥,即使是高校學生,作爲剛剛成年的祖國未來棟樑,他們也需要一定的獎勵和鼓舞。換位思考是人際交往的.必要條件,也是是否能夠構建和諧關係的關鍵。例如:爲了進行差異性教學,教師可以與同學開展訪談,向其他同學及時地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發現他的問題及困難所在。在高校實際教學過程中,既要考慮學習底子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同時也不能放棄基礎薄弱、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從而避免學生間形成馬太效應,導致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局面出現。對於基礎較好者而言,可加快教學進度,並向學生適當講解課外拓展內容;對於基礎能力薄弱者而言,很有必要放慢教學進程,確保當前教學任務完成之後再開展後續的教學任務。

3.2營造良好的氛圍

教學氛圍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就能夠塑造出什麼樣的個人,時刻注意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可以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營造良好教學氛圍的措施包括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多多組織開展團體活動等。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能夠促進班級教學任務的及時完成。同時,目標的設立能夠對學生起到激勵作用,推動學生個人不斷向班級目標靠近。開展班級團體活動也是提升學習氛圍行之有效的手段,通過團隊活動使學生意識到團隊的重要性以及個人在團隊中的不可或缺性,從而讓學生形成凝聚力和責任心,在團隊中盡情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新穎的教學方法也是幫助教師營造良好教學氛圍的有效手段。高校教師應該積極嘗試教學方法的創新,積極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放到學習上去,而不是將時間過多地浪費到打手遊等娛樂活動中去。例如:很多高校將微信移動教學方式引入到了高校教學課堂中,受到了廣大師生的熱烈追捧。藉助微信移動教學,以彈幕的形式,師生之間可以進行實時的互動和交流,同時,也能夠有效地減少高校課堂中低頭族現象的出現。

3.3科學、有規律地對學生學習進行指導

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學生開展學習指導時,要注意指導方法的科學性和有規律性。首先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教師要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合理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的教學目標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不可將目標定太高,以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教學過程中不可操之過急,要有耐性,教學成果的凸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形成的。例如:對高校學生進行英語教學時,要根據高校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弱、讀寫能力相對較強的特點,將教學重心放在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上。此外,教師在教學進度的安排上要科學合理。教學進度以適中爲宜,不可操之過急也不宜過慢,過快的教學進度會導致學生在知識理解過程中出現困難,導致學生對教師所講述的內容掌握不牢固,這種狀況的疊加,久而久之會導致更加嚴重問題的出現。教學進度較慢也容易導致出現不能夠按時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尤其是高校的教學內容不同於以往初高中的學習內容,專業性更強,教學難度也更大,所以教師作爲教學進度掌控者要充分履行自身職責,爲學生設置合理的能夠被大部分學生所接受的教學進度。具體來說,在規劃教學進度時,在顧全大局的同時,又要充分地兼顧每一個學生個體。這就要求教師們能夠恰當地應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去發現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類型以及學習習慣。將其作爲自己設置教學進度的參考因素,從而幫助教師設計安排出更加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教學進度。例如:以高校英語教學爲例,帶領學生學習新聞類“WritingaboutaShortStory”英語作文的寫作時,教師可以設置:①幫助學生掌握什麼是新聞;②一般新聞類寫作的基本要素;③新聞類英語作文的實際寫作這樣的教學進程,確定好教學進程之後,通過教育心理學理論的分析,我們對於學生的英語能力有了一定的瞭解,因此就可以依次推進教學進程。如:英語基礎好的學生,在介紹基本的英語作文寫作技巧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進行自主創作。而基礎較差者,可以給他們提供必要的寫作模板,讓學生通過模仿掌握新聞類英語作文的基本寫作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實際的學習情況,適當對教學任務進行調整和補充,使之更加完善。個性化、差異化是這個時代最顯著的特點,探究學生個體心理,瞭解學生特色,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切入點,也是當前我們高校教育的趨勢。作爲高校教師,我們應該積極在教學中應用教育心理學理論,科學探究教與學的關係,積極創新教學方法,營造和諧的高校教學課堂,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積極履行我們作爲人類工程師的職責和義務。

參考文獻

[1]屈麗娟.教育心理學理論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6):228-229.

[2]劉建軍.教育心理學理論研究[J].考試周刊,20xx(70):23.

[3]劉海英.淺議如何運用應用心理學理論提高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水平[J].才智,20xx(26):63.

[4]牛天宇.教育心理學理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運用[J].南方農機,20xx(18):151,195.

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論文5

【摘要】

在教學中應用教育心理學作爲指導,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採取合適的教學方式,可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提高課堂教育效率。同時,能夠消除學生負面及消極的學習心理,改變學生學習態度,在課堂上產生較好的師生互動,營造一個愉快且融洽的人際氛圍以及課堂教育環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教育教學;應用

一、前言

心理學在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全面瞭解學生心理狀態,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二、教育心理學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以便更好地實現教育教學的目的,可以說優秀的教師同時也是一位心理學者。但在現階段,相當一部分教育教學工作者不能夠充分重視這一點,其中也包含一些教學教育水平比較高的教師,這些教師往往很少花費時間和精力對教育心理學進行深入分析,也就不能將其應用到實際的教學實踐工作中。目前,很多教師爲了達到具體的教學目標,將大量精力和時間用於研究本課程的專業領域,以此來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這當然是值得鼓勵的事,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也需要對教育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進行深入探討,只有正確認識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徵及規律,教師才能適時調整教育教學方式,真正實現教育目標。

三、教育心理學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一)充分運用鼓勵的語言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有意無意間的言語和行爲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學生可能從此會以消極態度對待教師,甚至討厭這門課程,這將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此外,積極的言語和行爲對學生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例如,班級上有個學生性格比較內向,膽子小,課堂上不敢發言,經過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誘導,增強學生自信心,使其漸漸敢於發言,並逐漸和同學討論問題,學生成績不斷提高,後來還擔任了班幹部。這說明,教師在課堂上,充分運用鼓勵的言語,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態度有很大的影響,能夠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二)合理把握“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又被稱爲“羅森塔爾效應”或“期望效應”,主要指的是暗示從本質上而言,會使人的觀念和情感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自己信任、喜歡、崇拜的人的暗示與影響。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的期望是一種潛力十足的力量,如果學生從教師的表情或行爲中感覺不到教師對自己的信任,往往也會以消極的情緒對待教師,尤其是一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教師的一次不良態度,有可能給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深刻的影響,最後導致學生成績下降,品行也隨之變壞,可見教師的期望對學生十分重要。例如,班級上的學生非常希望自己能夠擔任班幹部,理由是和其他學生相比,教師比較偏愛班幹部、關心班幹部,這就是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積極期望;但有一次班主任沒有經過全體學生投票選舉,便直接指定一個學生擔任班幹部,這使班級上有些同學很不服氣,認爲教師偏心,就這件事而言教師沒有樹立好公正公平的形象,引起學生對教師的消極態度,不利於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學會合理把握“期望效應”,積極鼓勵和關心學生,給予每個學生積極的期望,使性格內向或學習困難的學生克服自卑感,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

(三)合理運用關愛心理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特爾福德認爲,驅使學生學習的動機有主要兩種:社會交往動機和榮譽動機。前者表現在:學生願意爲自己喜歡的教師而努力學習,從而取得教師的信任與關懷;後者表現在:希望自己在取得優秀成績的同時,得到他人的讚揚和肯定等。這兩個學習動機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自覺性十分重要。作爲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班主任,要注意多花時間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切實幫助學生處理學習或生活中的難題,並適時給予學生表揚,使學生從心理上感覺到自己獲得老師的信任與關懷,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由於當前家長對孩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學生的壓力和負擔普遍較重,其中有很多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其在家裏處於中心地位,在學習裏如果不能獲得教師的關心和重視,心理上會產生很大的落差。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班主任更要以人爲本,在學習上和生活上關心學生,主動幫助、愛護學生,爲他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得到教師的關愛後,會更積極地投入到學校中去。

四、結束語

總之,充分認識教育心理學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合理科學地應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有助於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曹嘉芮.淺析教育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J].廣東科技,20xx,15(08):59.

[2]劉繼萍,趙雲輝.教育心理學在教學實踐中應用的探討[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xx,16(05):42-43.

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論文6

一、問題式教學以及國小兒童教育心理學的現狀

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以老師作爲主導中心,這種方式很容易導致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因此,問題式教學方式是以學生爲中心,關注學生自身能力的提升。例如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需要進行培養。老師是用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傳遞知識的使者,因此,在問題式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老師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時學生也需要積極主動地接受知識、參與學習,而並非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給予的知識。這樣才能夠真正的體現問題式教學實施的重要性。((國小兒童教育心理學))是目前國小生必須要學習的一門課程,該課其中囊括了許多的心理學理念以及實踐理論知識。《國小兒童教育心理學》主要有兩個方面的特點,即一般性和特定性。前者指的是在國小兒童心理學的教育過程中包括有最基礎的心理學教程、理念以及理論知識。後者主要是指該門課程是以國小生爲教育對象,因此,其出發角度以及知識角度都不同與成年人的心理學教程,從而能夠了解到國小生的心理狀況。所以,((國小兒童教育心理學))需要學生仔細地學習基礎知識和心理狀況。這樣才能夠幫助整體探討國小兒童心理髮展的特點。同時對於日後解決國小兒童心理問題也有較快的應對方法。因此,國小兒童教育心理學要能夠全面的開展就需要幫助學生更好地瞭解知識。通過引領學生主動探討問題,吸引學生學習的熱情,才能夠從本質提升該課程的教育水平。

二、問題式教學的原則

(一)啓示性原則。

啓發性原則是指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去思考。也就是說老師在提問的時候需要考慮一系列的問題幫助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思考,能夠積極主動的開動思維探索問題的本質。要想課堂能夠成功的進行就必須提出具有思考性的問題,幫助學生去真正的思索。但是,老師也需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設置問題,例如國小兒童年齡較小,接觸的知識欠少,學習能力卻很強等的特徵幫助他們發掘潛在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問題並且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夠活躍學生的學習氛圍,學生才願意主動地學習、探索。

(二)效率性原則。

《國小兒童教育心理學》作爲教學課程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面還是受到學校條件的遏制和教學內容的限制。所以,老師需要調整上課的節奏,在短暫的時間中達到最大的效益。因此,在課堂中問題的設置都需要經過仔細的斟酌。因此,效益型原則是老師在教學中需要首先考慮的。遵從效益性原則,有選擇的設置問題,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針對性原則。針對性這一原則主要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設置的,並且根據該課程的內容和學生特點進行制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考慮該堂課所要講的知識重點和學生容易碰到的瓶頸,然後提出相應的問題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知識。這樣學生才能夠將難點知識轉化爲簡單易懂的知識,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這一原則需要老師瞭解知識結構,而非只是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進行提問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針對性原則對於學生而言主要就是要順應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生的現有水平。不同程度的學生狀況都會存在一定的差別。例如在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基礎知識水平上面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而老師在提問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特徵設定相應的問題。

三、問題式教學在兒童心理學教學中需注意的問題

問題式教學主要是以老師作爲教學的引導,學生作爲主要羣體,而問題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關聯作用。所以,問題式教學能夠成功主要是在老師對於問題的安排和其相關的需求。因此,在教學中,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需要結合基礎知識和難點重點知識,突出問題的可思考性,引導學生不斷地思索和研究,在提升學生能力的同時也幫助學生增長知識。其次,還要提出多種多樣的問題,其形式多變,重點突出。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控制問題的數量以及質量避免造成學生的厭煩心理。老師在該狀態中充當的角色是引導學生不斷的去探索,因此,老師需要準備充分,細心認真的對待每一位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最後,老師需要根據學生課堂狀況,給予新穎的、具有啓迪作用的問題,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並且和學生一起探討,形成一種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朋友關係,減少了學生在課堂上面的壓抑心態。同時也幫助學生在簡單輕鬆的氛圍下學習知識,能夠更快的獲取知識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國小兒童教育心理學》這一門課程在問題式教學不斷地進步下得到了良好的改善。老師也通過改善問題式教學使得學生對於學習的興趣得到提升,知識的掌握以及能力的培養都得到了較大的進步。

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論文7

一、地理教學中“問題學生”的表現

1.課堂紀律問題

問題學生因自尊和心理的需要,常表現爲喜歡上課聊天、起鬨、玩手機等。學生上課聊天是較常見的課堂紀律問題,人手一部手機和方便的上網功能使上課使用手機成爲常事,還有一些學生上課抓住老師和同學的口誤故意起鬨。

2.地理作業問題

本人在上海的教學經歷發現,由於上海大學聯考實行“3+1”的政策,選修地理的學生很少,即使是選修地理的學生,也不重視地理課程,學生不完成作業,並找出各種理由搪塞。作業及基於作業的教學目標的實現常常是令老師頭疼的問題。

二、“問題學生”出現的心理視角分析

問題學生的出現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教師多方面的考量,沒有認真科學地分析原因,將導致教育工作難以有效進行。隨着心理學研究的深入與發展,“問題學生”的心理分析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視,因爲這種分析較爲深刻,有利於探討“問題學生”的內心,使問題得到本源性解決。本文試圖從心理學的視角分析問題學生出現的深層原因,找到解決問題學生的有效對策。

1.缺乏地理學習的正確價值觀

地理在整個學科領域事實上的地位較低,加上地理無用的偏見對學生觀念產生影響,大學聯考功利思想導致學生不重視地理,不想把學習時間“浪費”在地理學科的學習上,尤其是“問題學生”。這也是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課、課後不認真作業的一個重要原因。

2.缺少地理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指激勵並維持學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學習行爲的動力取向。上海高中學生尤其是家庭條件較好的問題學生因家庭條件優越等原因,學習動機較低。並且上海名牌大學雲集,衆所周知的入學門檻較低,導致學生的升學壓力相對於其他省份小。另外選修地理學科對大學聯考和就業影響力較小,這些都導致問題學生缺少地理學習動機。

3.缺乏地理學習自信心

心理學研究顯示問題學生大多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經歷過多次的負面經驗以及缺乏愛。不理想的成績和經常受到批評讓他對地理學習沒有信心。

三、“問題學生”的地理教學對策

1.樹立學生正確的`地理學習價值觀,讓學生正確對待地理學習

地理教學的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經常被忽視。高中地理的第一節課很有必要對學生的地理學習價值觀作一次正確引導,讓學生領略到地理學科的魅力和重要性。筆者在第一節地理課列舉了很多地理與我們國家重大事件相聯繫的實例:如載人宇宙飛船的成功升空、石油煤田的勘探、海洋空間的利用、天氣情況的預報、青藏鐵路的修築、可持續發展觀的提出等。通過圖片和文字說明展現地理學科與我們現實生活的重大聯繫,來說明地理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實用性兼具的學科,符合新課程標準“學習有用的地理”的要求。另外還展示了自己大學期時野外實習的照片,希望通過身邊的例子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學科的吸引力。學生很羨慕大學時的野外實習,有人當場表示大學也想學地理。通過這樣一堂帶有“推銷”意味的地理課,學生的地理學習價值觀形成了,爲正確的地理學習態度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2.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動機,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地理

尤古羅格盧和華爾伯格的研究表明,動機和學業成就之間存在正相關。學習動機並不是通過直接參與認知過程而對學習產生作用的,而是以學習情緒的喚起、學習準備狀態的增強、學習注意力的集中和學習意志力的提高爲中介來影響認知建構過程的。

3.學習動機對學習具有引發、定向、維持和調節作用,有效的學習動機是良好的學習效果的保證。因此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着重提高問題學生的地理學習動機,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地理的慾望。從調動學生地理學習的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來說,教師可以強調掌握地理知識後對我們日常學習和生活的幫助;可以重建問題學生的自尊心,讓他們把地理學習當做是對自我能力的挑戰;還可以通過增加對問題學生的關心、加強對問題學生的期望和讚許,努力促進學生朝着教師期望的方向發展。

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論文8

摘要:將積極心理學與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相結合,能促進中國小教師反思師生關係,並激發中國小教師的積極情感,這也是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客觀要求。文章探析了積極心理學應用於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可行性,指出積極心理學能爲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提供新思路,並探析積極心理學在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應用路徑。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教師發展

一、積極心理學的產生及其內涵

積極心理學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E.Seligman)於1998年提出的一種全新心理學理念。此前,心理學主要的用途是治療患者的心理創傷,以醫生治療患者的方式處理心理問題,這種傳統心理學也叫消極心理學。不同於消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主要致力於研究和挖掘人的發展潛能和美德,要求心理學家用欣賞的眼光挖掘人的潛能,研究人類的積極人格,關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強調人的價值。[1]它利用人類內心深處自我實現的需要,激發和喚醒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巨大潛能,促使人追求更富有意義的生活。積極心理學的三大支柱包括快樂地生活、投入地生活以及富有意義地生活,致力於使人們生活得更美。[2]它將心理學從研究和治療病態心理拓展到研究人類的幸福和美德上[3],是心理學發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二、積極心理學與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相結合的意義

一是積極心理學豐富了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內容。繼續教育是提升中國小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方法,對完善中國小教師教育體系、促進中國小教師發展至關重要。傳統的繼續教育通常包括職業道德培訓、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等,但隨着社會發展,各研究領域之間互相交叉,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應適當借鑑其他學科領域的發展理論,以拓寬自身改革的道路。積極心理學在吸納傳統心理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實證的方法探索、發現、驗證和預測人類走向幸福和完善的路徑[4],豐富了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內容,增加了傳統繼續教育缺乏的教育理念、思想觀念,拓寬了原有的改革路徑,促進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發展。二是積極心理學有助於激發中國小教師的積極情感。積極心理學的應用有助於激發和喚醒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巨大潛能,激發人的積極情感和觀念,如樂觀、勇敢、幸福感等。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證實,相對於普通人而言,大部分具有積極觀念的人有着更好的社會道德、更強的社會適應能力[2],他們在面對逆境時能更輕鬆應對。對中國小教師而言,這種積極的觀念非常重要。有了這種觀念,在面對來自上級、家長、社會等方面的壓力時,他們能以更加開放和積極的心態面對。此外,積極觀念能使教師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積極樂觀,心情更加愉悅。因此,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應該大力運用積極心理學,激發中國小教師的積極情感和觀念,使之塑造積極人格。三是積極心理學能促進中國小教師反思師生關係。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始終處於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在中國小教育中,教師是教育的主體,學生是教育的客體,教學僅僅是主體對客體作用的一個過程,這種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時代發展。學生是主體性與能動性統一的個體,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不只是簡單、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有自己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當今社會,互聯網迅速發展,信息高速傳播,中國小生的思維、視野較以往更加開闊,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不容忽視。積極心理學倡導用開放、欣賞的眼光看待、挖掘人的潛能、動機和能力[1],受訓教師在培訓過程中接受積極心理學理念,掌握積極心理學的運用方法,有助於他們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挖掘、發揮學生的潛力,促進學生學習和教育目標實現,也有助於他們反思自身角色、教育方式,進而打破教師爲主體、學生爲客體的教育模式,建立新型師生平等的關係。

三、積極心理學應用於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可行性

一是積極心理學理念符合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目標。保持積極向上態度的人,更容易在逆境中保持好心態,戰勝逆境,取得成功。積極心理學強調積極情感、積極品質的培養和積極社會組織系統的營造,展示了一種積極教育的理念。[5]這種理念符合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發展理念,可以更好地促進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目標的達成。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除了提升教師教學水平,還應使受訓教師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形成健康持續發展能力,進而引導學生健康發展。就教師而言,當代教師應該具備的知識和文化素養除了學科性知識,還應具備條件性知識和自我健康發展的能力;就學生而言,中國小學生年齡偏小,有些學生未意識到心理已處於亞健康狀態,更不會及時尋求老師或家長的幫助,而是任消極情緒不斷髮展。中國小教師掌握了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後,就能更好地幫助中國小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使其在今後的生活中保持樂觀。二是積極心理學倡導的心理品質與中國小教師所需心理品質相符合。積極心理學理論要求用開放的眼光看待人類蘊藏的潛能,積極挖掘人類固有的優秀品質,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內在潛能,強調人的內在價值。積極心理學理論充分研究和利用人類自身內在的積極品質和優秀力量對抗人生遭受的苦難與困境,引導人們用樂觀向上的心態,更好地收穫人生幸福和快樂。將這些心理品質遷移到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中,能促使他們保持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學習熱情參加繼續教育,形成主動參與繼續教育的學習氛圍,進而帶動其他老師一起參與繼續教育活動。此外,還能使中國小教師形成激發自身潛能、增強專業知識、不斷促進自我發展的心理品質。具備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教師更容易在教育活動中保持信心,在學習與工作感受幸福和創造幸福。三是積極心理學與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價值相聯繫。積極心理學體現了以人爲本的價值思想,倡導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揮每一個人的潛力,充分發揮心理學的積極作用和影響,體現普遍意義的博愛與人性。積極心理學不僅將人類自身的優點看作可以用來克服其缺點的有利工具,而且致力於通過不斷激發人類內在的優秀品質,研究和促進整個社會持續、和諧發展。此外,積極心理學能夠培養個體作爲社會一分子所擁有的那份積極而強烈的歸屬感。這份歸屬感能促使個體認同自身是整個社會和國家中的成員,進而更加積極地面對自己所處的生活環境和社會,在保持自己優秀的同時促進他人變得更加優秀、更積極向上。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堅持以人爲本思想,重視中國小教師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爲他們創造各種繼續接受教育的條件,促使他們全面和諧發展及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積極心理學中以人爲本的價值觀有利於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活動更好開展,有利於提高中國小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四、積極心理學應用於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路徑

(一)豐富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內容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不斷髮展,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教育部門對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視度和關注度越來越高。繼續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續,是我國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次教育觀念的大變革,爲所有教育工作者提供終身教育、終身培訓觀念,通過不斷教育培訓補充和更新知識[6],補充知識漏洞。積極心理學作爲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吸納了衆多心理學理論研究成果,爲許多學科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這些優秀研究成果也能爲中國小繼續教育所用,爲中國小繼續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爲中國小教師培訓增添新內容,彌補原有教育在社會不斷髮展過程中逐步表現出的不足,使繼續教育內容更加豐富、愈趨完善。除了旨在彌補教師的知識缺陷、更新教師知識結構,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還應當關注教師的全面發展。但是,現實的教師繼續教育往往擺脫不了傳統教育的束縛,忽視了教師個體的全面發展,這恰恰是積極心理學能彌補的部分。積極心理學強調挖掘人的潛能,致力於培養積極的人格,這對提升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個人全面發展大有裨益。可見,積極心理學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傳統中國小繼續教育在促進教師個人全面發展的知識方面的缺陷,使繼續教育內容更加完善。

(二)調適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對象

現行的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活動具有比較明顯的計劃管理色彩,從中國小、縣(區)、市、省到國家級的中國小教師培訓通常是“強制的榮譽和福利”,因此中國小教師自身並沒有“是否同意或願意”參與繼續教育的表達權和選擇權,這種“強制”的繼續教育會促使受教育對象通過“軟抵抗”的形式,表達對現行繼續教育活動的不滿,即在繼續教育活動中表現爲“出工不出力”[7]。“軟抵抗”表示中國小教師在繼續教育組織(管理)者面前常常表達“同意學或者願意學”,但在繼續教育的實際活動中“身在曹營心在漢”。換言之,形式上接受培訓,實質上在培訓課堂“隨身攜帶”其他任務。在接受繼續教育後,部分中國小教師並沒有將在培訓中獲得的教育知識運用於實際教育工作,沒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此外,參加培訓的教師可能來自不同的'專業,具有不同的水平,有着不同的參與目的,希望從培訓中學習的知識並不同,但是繼續教育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是有限的,對不同教師不可能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案,教學內容也無法關照到所有參與課程培訓的老師。積極心理學認爲,當自主、能力、關係三種人的先天需要得到滿足時,最有可能激發人的內在動機。將積極心理學理念應用於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在繼續教育培訓中培訓者可以加大情感方面的投入,給予教師一些空間去發揮,使他們更具主動性和能動性,這樣對培訓的效果大有裨益,可以提高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積極性,也能更好地服務於不同教師的個性需求,增強繼續教育效果。

(三)加強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管理

按照我國現行管理體制,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基本是由各區縣的教師進修學校或者是教育培訓單位負責。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是按照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安排與計劃,通過教師進修學校,提高中國小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能。不可否認,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活動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國中國小教師的素質水平,加強了他們的業務能力,爲我國中國小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貢獻了積極的力量。但是,由於對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監督與考覈,有時行政主體缺位,有時管理職能交叉重合,甚至有些教育培訓規定存在漏洞,導致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管理效率低下,難以充分激發中國小教師的主體精神。總之,我國目前的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管理機制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積極心理學旨在促進人類持續探索自身的積極力量,使人自發追求幸福。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主要通過組織中國小教師參與繼續教育活動,不斷完善中國小教師的總體教學能力,促使中國小教師更好地扮演提供高水平教育質量的辛勤園丁的角色。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和積極心理學都包含了以人爲本的理念,因此將積極心理學中的積極組織系統理論應用於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管理活動中,有助於解決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管理過程中效率低、教師主體性弱等問題,有益於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活動的開展。積極心理學中組織系統理論的應用,可以增強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管理活力,使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發展前景更加光明。積極心理學中的組織系統理論還能夠改善整個社會環境對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態度與看法,使整個社會形成支持中國小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良好氛圍,從而幫助中國小教師克服對接受繼續教育的抗拒心理,促使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管理活動的順利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3):321-327.

[2]陳銀平.積極心理學應用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5(7):87-90.

[3]馬瑩.積極心理學應用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管理觀察,2015(32):105-106.

[4]曹新美,劉翔平.從習得無助、習得樂觀到積極心理學———Seligm陰對心理學發展的貢獻[J].心理科學進展,2008(4):562-566.

[5]姬興濤,孫東梅,杜紅.積極心理學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理論與實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4):50-52.

[6]馮琳.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6(7):112-113.

[7]王寧.警惕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活動中的“軟抵抗”現象[J].中國小教師培訓,2014(7):60-62.

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論文9

摘要:要深入淺出地採用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感興趣的形式進形教學。II:利用實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啓發學生思維。III:精心設疑,激發思維。IV:適當應用正反對比方法引發學生思維。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中學物理;教學手段

本人通過對教育心理學的學習,結合自己教學實踐,深刻體會到:作爲一名人民教師不僅要掌握一定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努力結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反覆鑽研教材,區分教學重點,認清主要和本質的東西,同時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對教材進行分析加工,化繁爲簡,深入淺出地採用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感興趣的形式進行教學。

一、利用實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啓發學生思維

衆所周知,物理是一門與現實生活緊密相聯以觀察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利用適當的實驗去引導學生觀察和探究,是我們教師教好物理,學生學好物理的關鍵。在八年級學生學習物理的第一節課,我就要求學生回去自己通過實驗驗證擺的等時性,重現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通過用長短不同的繩子和輕重不同的石塊研究擺動規律,並做實驗記錄。學生積極性很高,他們有的分組實驗有的家長協助,雖然所得結果略有出入,記錄方法各有不同,但學生通過此次實驗初歩體驗了科學家們研究問題的方法以及實驗技巧,他們的判斷分析能力也得到了鍛鍊和提高。人的感知與思維總是聯繫在一起的,對物理現象亦是如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課本每章後配有的學生實驗,選擇適當的.實驗佈置給學生回家實踐,如在熱學中可讓同學自測自己一天中早,中,晚的體溫,瞭解人的體溫的變化規律;光學中可自制針孔相機,瞭解小孔成像原理及特點等。這些我都讓學生做過,收效都不錯,學生積極性很高。如在做小孔成像時,書上是個圓筒,可生活中很難找到,在我佈置實驗的第二天很多同學拿給我的有方型,三角型,做得很成功。

二、精心設疑,激發思維

人們的思維活動,求知慾望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應該深入瞭解學生實際,認真研究教學大綱和教材,善於提出富有啓發性的問題,一改以往滿堂灌的疲勞教學法。例如:在講光的折射時,可先將一硬幣放入碗中,讓兩位同學各找一個剛好看不見硬幣的位置保持不動,然後向碗中加水,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重見硬幣的現象,並由此引入新課,學生的好奇心一下調動起來,便會帶着解決問題的心情去關注老師的教學,在獲得新知解決問題後,學生就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愉悅心情,覺得學物理挺有意思,再由學生的親身體會討論解釋爲何在游泳時看見池水很淺而實際下水卻很深這一現象,進一步解釋碗中筷子彎折現象,達到鞏固新知目的。再如在講大氣壓強一節中,可先提問爲何我們吃的田螺要剪掉尾部?爲何家中吸盤式掛衣鉤能懸掛一定重物?由此引入大氣壓強的教學,解開學生心中疑問。這種在教學過程中恰當運用學生熟悉生活現象設置懸念,激發思維,即由舊知引入新知,從“熟”引入“生”的教學方法是符合認知過程中循序漸進原則的,也爲很多教師所採用。

三、適當應用正反對比方法引發學生思維

任何事物都是在與它的對立面作鬥爭中鞏固和發展起來的。我們可以編寫典型錯例,引起爭論,讓同學們在爭論過程中辨明事非,明確概念。例如:在講功的計算時,可舉二例,

(1)某人用一隻手託着一隻雞蛋(50克)在水平方向移動1米,問此人做了多少功?

(2)某人用100牛的力將一球踢出30米遠,試計算此人的腳做了多少功?同學們有的或計算或討論,這時可由回答正確的同學指出別人的錯誤講明自己的觀點,老師同時正確引導,進一步明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的含義,知道有力作用而在力的方向上未通過距離屬“勞而無功”,而雖移動距離卻在此移動方向中上無力作用屬“不勞無功”。這種做法可以達到以反面強調正面,分析錯的樹立正確概念的作用,不但學生思維活躍,理解深刻而透徹,而且培養了學生科學的態度和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四、講練結合,以練促思,切忌欲速而不達

目前,由於學生試卷等複習資料太多,且學生分不清哪些是重點難點,這就要求教師依據教綱要求有所取捨地選編習題,注意易錯易忘,易遺漏易混淆之處,注意規範解題格式,教學生抓住解題要領,明確解題思路,總結解題規律,分清重點主次,切忌欲速而不達。這一點在我在以前的教學過程中就犯過急躁的毛病。在考前複習過程中,給學生的試卷太多而未加選擇,學生囫圇吞棗而沒來得急消化,這樣既佔用學生時間又不能收到良好效果,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一定得吸取教訓,做到教學有輕有重而忌面面俱到急於求成。另外,對於學生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環節,我們應重點訓練,如有許多學生遇到簡答以及實驗題時往往顯得思維無序而混亂,理不出頭緒,不能切重問題要害本質。如某些實驗題要求用相關字母表示你認爲需要測量的物理量,並推導出所求物理量的表達式此類題型時,很多同學感到棘手,可經過類似專題訓練後他們應用物理概念的概括總結和公式推導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參考文獻]

[1]金威.中學物理情境教學研究[D].華中師範大學,20xx.

[2]郝志方.從情感維度優化高中物理教學的研究[D].揚州大學,20xx.

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論文10

在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針對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應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鍛造學生良好的人格,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術性人才。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不僅要教給學生必要的知識與技能,更需要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這對於職業教育來說尤其顯得更加重要。職業學校學生與普通學校學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別,他們在知識基礎、習慣養成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加強。如果教師按照一般的方法進行教育,則往往達不到預想的效果,甚至還會讓學生產生牴觸情緒。但是如果在對學生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將教育心理學運用於教育教學工作中,那麼就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使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從而培養出更能適應社會發展的新時代技術人才。

一、教師良好的教育心理學知識是教學的保障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同樣資質的教師,他們受學生的歡迎程度和教學質量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並不在於他們教學不努力,也不在於他們的專業知識不精湛,而在於他們是不是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爲學生營造出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可以說,教育教學不僅需要教師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教師掌握教育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並能夠將它熟練地應用於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一)關注學生心理使教學有的放矢

在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學生的心理,針對學生的需要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如在學習公共理論學科時,有的同學會認爲職業學校主要教的應該是技術操作,學習理論沒有什麼意義。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教師可以從“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角度給學生進行分析和探索理論知識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認識到“學”與“做”是相互促進的,只有學好了理論知識才能更好地改進操作,也才能使自己的潛能得到進一步發揮,從而實現個體的成長。這樣的教學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

(二)營造氛圍讓學生快樂融入學習

成功的教學需要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是快樂的,教師可以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指導下,爲學生營造出和諧的氛圍,讓學生明白成長是一個永遠不會得到滿足的旅行,只有不斷實現自己的低層需要,纔會向更高層的需要進發,從而實現個人的價值。爲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就是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學習活動中來,這對職業學校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因爲他們好多沒有學習的目標與方向,通過將教育心理學理論運用到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更多地感受到學習的重要,也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有效運用教育心理學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源於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嫺熟地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知識,這樣才能使學生樂於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從而在滿足學生實際需求的前提下發揮出教育心理學的效益。落實到具體教學過程中,就是要求教師巧妙地進行心理暗示,並通過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來滲透教師的期望,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信任,從而在正向的評價、讚揚和鼓勵中使學生愛上學習。

(一)巧妙運用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爲產生影響,並做出相關反應的心理現象。它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現象,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也比較廣泛。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巧妙地運用心理暗示,發揮出心理暗示的積極作用,讓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和戰勝困難的決心。如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一直給學生這樣的心理暗示,那就是“你能行!”“你真棒!”這樣學生就可以拋開自卑的心理,從而使學習更加積極、認真。

(二)善於運用鼓勵語言

對於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由於成績不好等原因可能一直是被批評的對象,這也就是好多同學討厭學習的原因。在進入職業學校之後,教師一定不能再像原來那樣打擊學生,而是要多用鼓勵的語言來喚醒學生的自信,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在課堂教學時,當學生能夠積極舉手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讚揚他們的勇敢;當學生說出不同的看法時,教師要表揚他們的思維方式;當學生完整地完成一份作品時,教師要中肯點評,並多指出其優點,讓學生樂於接受教師的意見。通過運用鼓勵語言,使學生自信滿滿,這不光對學生當前的學習意義重大,而且對於學生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影響。

(三)多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

成功的教育各有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與學生心靈相通。對於職業學校學生來說,心靈的溝通更加有必要,只有將心比心,善於換位思考,真誠地幫助學生,才能獲得學生的尊重,也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學時,與學生溝通的前提是要了解學生的喜好,“投其所好”才能事半功倍,這樣在平等氛圍下的溝通,可以讓學生把老師當成“老朋友”去對待,也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實現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多種措施並舉爲提升學生的健康心理保駕護航

教育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需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對於職業學校學生來說,“成人”遠勝於“成才”。在教學時,教師要採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來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對學習與生活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避免出現自暴自棄等不健康的心理。同時教師還要調動起學生良好的學習觀,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從主、客觀等方面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從而讓學生端正態度,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與實踐中。

(一)正面引導,樹立學生積極的人生觀

職業學校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大多屬於在升學考試中被篩選下來,在無奈之下才選擇的職業學校。因爲職業學校並不一定是他們的嚮往,所以容易使他們產生一種消極的心理,從而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態度,也就影響到積極人生觀的形成。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向學生滲透積極心理學理念,正面引導學生,讓學生明白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處處有挑戰,只有付出纔能有收穫。這樣學生就會重新認識自己,找回自信,樹立起正確的成敗觀。同時教師還需要讓學生建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觀念,讓學生明白既然選擇,就要做到更好,從而使學生的積極人生觀在不斷滲透中形成,也就從思想上端正了學生的學習態度。

(二)正向激勵,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觀

職業學校的學生由於學習基礎差,所以“厭學”情緒很嚴重,主要表現在不想學、不會學、不愛學等方面。要想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這些消極情緒,就需要採用正向激勵的方法,讓學生在感受成功中收穫到更大的成功,這樣學生的內動力就得到了激發,從而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也就形成了積極的學習觀。正向激勵讓學生意識到學習對於成長的重要性,也使學生的心理得到更加健康的發展。

(三)正確歸因,尋求最佳教學的切合點

職業學校的很好學生對於自己學習成績不高往往歸因於自己不夠聰明,知識太難等方面,而沒有從自己是否努力等方面找原因。針對學生這樣的心理,教師可以尋找最佳的教學切入點,讓學生認識到並不是自己不聰明,自己有很多的優點,只是沒有挖掘出來而已,這樣才能讓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心理,並學會從主、客觀兩方面來找原因,從而避免學生消極地看問題。如對於理論知識學不進去的同學,教師可以讓其着重於操作,當操作取得一定成效後,學生就會感覺到操作需要理論的支持,從而也就會積極地學習理論知識。

總之,在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鍛造學生良好的人格。只有針對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將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落實到教學的各個環節,才能使教學更加高效,也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術性人才。

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論文11

積極心理學是從另一個視角看待人類心理的心理研究科學,它重視培養人類的積極面的天然能力,關注人類在正常狀態下能夠健康幸福的因素。大學生教育中的目標正與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方向不謀而合。本文探討了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以及帶來的對大學教育的思考和啓發,並對積極心理學的實踐應用做出嘗試,提出了可以應用於教育實踐中的一些應用模式。

在當前大學生心理狀態的討論中,常見的論調都傾向於消極面,例如挑剔不能吃苦、喜歡新奇怪論不好管教、垮掉的一代等。我們承認在學生總體中確實有少數存在心理問題的個案,但是並不代表着大部分學生都是負面的心理狀況。這些論調其實假設了學生的病態模式,如此大學生教育就不可避免地把注意力放在改變他們不符合傳統學校價值觀的方面,而忽視了大學生原本具有的能力和天性美好的一面,阻礙兩代人真正的溝通和理解,使得教育的消極內耗增加。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剛好可以改善這種情況,如果能夠得到廣泛的應用,必然能夠改變大學教育的整體面貌。本文將探討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帶來的啓發以及如何在大學教育中實地運用的具體操作模式。

一、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及其啓發

1.積極心理學是研究如何正確把握人生的科學。積極心理學和社會流行的成功學以及享樂主義是完全不同的。後者是利用人性的弱點激發出暫時高漲的熱情,漠視問題本身,並且不以認清事實爲基礎,所以雖然能取得暫時的好狀態,但無法持久,更不用說以此來指導學生的一生了。積極心理學的基本前提是:人類的確存在缺點和脆弱,但是在萬年以計的生命傳承中留下來並進化爲萬物之靈的情況下,人類存在很多優點和長處,然而人們的注意力通常忽視人類本身做的好的方面,從而導致看待自己的角度有了偏差。積極心理學是對人類自身的重新審視,並重點關注那些可以提升生命價值的內容。積極心理學並不否定挫折,而是把挫折看作是實現更高的價值和更深的幸福感的必要部分。人生同樣有着低谷,積極心理學不會拒絕去面對,也不會否定其糟糕程度,但是同時承認生命中美好的一面同等重要。正常的社會人其實大部分都是如此,具備實現自己的價值的能力,也具備應對挫折,並且走出低谷的能力。積極心理學通過發現和鼓勵這些能力的培養,從而使人的積極特質得到更充分的發展。這其實也是大學教育所要達到的目標,即能夠幫助學生充分發展自己的天賦特質,並建立起發揮自己的才能的信心和能力,在社會實踐中實現正向的價值和良好的心態,因此更能應對挫折和痛苦。

2.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對象爲:積極體驗、積極特質和積極的關係。

積極體驗包含快樂、愉悅、滿足感、成就感等。積極體驗有淺有深,上網聊天玩遊戲可以得到立即的愉悅滿足,這是種淺層的愉悅。淺層的愉悅帶給人快速的滿足但是很快會消失,如果縱容它則會不斷地尋求更強的刺激和滿足感。同時這種快速的滿足弱化了人們面對挫折戰勝困難而後得到更深層更大的滿足感的能力,其心理韌性同樣會衰弱。這也是爲什麼沉迷於遊戲網絡的大學生更容易自暴自棄,無法自拔,經常連基本的學業都無法完成。積極心理學通過有效的誘導學生逐漸實現更深的積極體驗的方式,在快樂中建立起自信和實現自我價值的能力。

積極特質包含性格特點、天賦、興趣和價值觀,這些是比積極體驗更穩定的方面。大學生教育的核心,應該是發現學生的積極特質並有智慧地引導,從而使學生明白自己的天賦專長並且享受於發揮特質的成就感的快樂當中,如此以來可以促進其一生的健康成長。

積極的關係對於大學生來說包含家庭、班級、社團、學校等。積極的關係不能決定個體一定是積極的狀態,但是它會促進積極體驗的產生和積極特質的發揮。積極心理學探討好的關係如何產生,有哪些方法可以促進好的關係的建立,甚至積極的心理狀態本身就可以是良好關係的起步,我們更可以期待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的推進,並可以培養他們進入社會後具備和他人建立積極關係的能力。

3.積極心理學的目標是幫助人們得到真實的幸福。在積極心理學的領域中,幸福並非遙不可期的東西。通常人們覺得幸福遙不可及,往往是錯誤的理解了幸福的含義。例如感覺愉悅不是幸福,它很快就會消失。金錢和財富不能帶來幸福,已經得到的物質佔有慾很快會失去滿足的'程度,必須去不斷地追求更多才能得到滿足,最終永遠也幸福不起來。有一個研究表明,在22名中了樂透大獎的人的追蹤瞭解中,發現他們最後都降回到原來的幸福指數附近,贏得大獎並沒有令他們比其他人更幸福。

積極心理學發現,優勢和美德可以帶來不同一般的愉悅滿足的幸福感。在人們發揮自己的優勢和天分應對挑戰並且圓滿完成時,會獲得幸福感,這種幸福感是人格特質的一部分,會在生活中的不同時間和不同場合中反覆出現,帶來積極的感受和滿足。美德和利他行爲會帶來完全不同於自我滿足感的更深廣的快樂和幸福感,當人們在發揮美德進行利他行爲時,是關注於他人的,是一種完全投入和忘我的狀態,並且充滿幸福感。

二、積極心理學的應用模式

通過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和對大學生教育工作的比對,可以在實際工作中使用的有以下幾個應用模式。

1.對學生以無條件的關愛和有條件的稱讚與批評。無條件的關愛可以給人以安全感和積極的體驗,學生更願意接近教師並進行積極的溝通。有條件的稱讚與批評針對的是很多學生在家庭教育中被寵愛而剝奪了超越自己的快樂和能力,這在大學生中十分常見。根源通常是在家庭教育中過度的溺愛或者沒有足夠的關注,這樣會使得孩子變得被動,因爲不管他的任何行爲都會得到稱讚或者忽視。更不幸的是他無法享受真正的成功或者真心稱讚帶來的快樂。

2.教導學生寫下每天三件進展順利的事情。在每天結束前,寫下三件進展順利的事情,這三件事可以是很小的事情,例如今天早晨按時起牀並且沒有遲到,並在每件事情中,思考爲什麼事情會順利進行。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發現,這樣簡單的習慣在持續六個月後,被試者的幸福感普遍增加了。這種歷數積極祝福的過程,在長期的持續中,可以培養學生髮現生活中的積極因素的能力,從而更容易愉悅快樂起來。

3.在團隊中幫助別人“發光”。我們通常的教育都是鼓勵學生成爲團隊中的領導或者最優秀的人,忽視了成爲一名好隊友本身的重要性和它所能帶來的滿足感,這其實就是強調淺層的滿足而忽視了羣體本身的積極意義,最終社會上的每個人都陷於渴望最優者的焦慮和苦惱當中。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培養學生理解成爲好隊友的快樂,更爲令人鼓舞,並且會顯著增加整個團隊的氣氛和士氣。

4.引導學生體驗流暢感(heart flow)。流暢感是一種伴隨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動而出現的心理狀態,忘記一切而同時有深層的滿足和快樂。在學校中可以有各種形式的內容,例如讓學生作塗鴉畫,引導學生的興趣和技能,提供學生有挑戰的活動和支持,創造更適合發揮學生能力的複雜環境。

5.幫助學生識別自己的標誌性力量。積極心理學建立了性格力量測試量表,通過量表的測試,發現學生的性格中得分較高的項目,並引導學生在每週的生活學習中注意加強應用自己的標誌性力量。當這種應用貫穿到生活中後,會帶來持續不斷的積極體驗並真實地提升學生把握自己的積極特質的能力。

6.用ABCDE模式反駁悲觀的想法。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B(belief)代表當事件發生時自動浮現的念頭、想法,C(consequenc)代表這個想法所產生的後果,D(disputation)代表反駁,E(energization)你成功進行反駁後受到的激發。當學生遇到不好的事件發生後,練習反駁自己的悲觀想法,就可以改變自己受事件打擊時的反應,使自己變得更有朝氣和麪對打擊的信心和勇氣。積極心理學中還有更多可以挖掘的應用模式有待於實施到大學生的教育當中。

三、應用積極心理學的可預期結果

目前的傳統心理學的討論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和治療的方法,但並不能夠解決如何預防這些心理問題發生的困難。積極心理學認爲,要預防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就必須從發現和培養學生的天賦能力以及建立美德入手,令學生能夠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並學會應對生活挫折的勇氣和信心。學生不是通過矯正缺點變得更好,而是引導他們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生活。當學生能夠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好的時候,就可以幫助學生對抗自己的缺點,抵擋人生挫折,並且可以是痛苦和低谷的緩衝帶,使得大學生在進入社會後安身立命,得以全面發揮自己並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積極心理學的應用目前還是在發展初期,大學生教育工作迫切需要改變成爲積極的面貌,推動社會整體的進步。大學教育應該能夠做到把學生的優勢發揮出來,放在了社會中適合他的正確的位置,就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成爲有益於社會的人。同時能夠享受自己的敬業工作帶來的幸福快樂,以及樂意培養自己的美德,享受美德所帶來的幸福,對整個社會的價值將不可估量。

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論文12

【摘要】教育管理過程中會涉及很多心理現象,心理學應用的恰當與否對於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諸多心理學理論可以幫助解決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現實問題,心理學問題涉及教育目標的設定、實施和調整的整個過程,對於構建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培養班主任的職業幸福感都有促進作用。本文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探索了心理學在不同階段班主任管理中的作用和具體應用,對於改善班主任教學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關鍵詞】心理學;班主任;管理心理學;運用

引言

班主任是在班集體中擔任管理、教育、監督的核心人物,其工作開展順利與否直接影響教育的最終成效。隨着社會變革,無論是中國小生還是大學生,思想和行爲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簡單的政治思想教育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需要。班主任必須在進行學業管理的基礎上對學生展開思想教育,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優化學生的心理狀態,塑造健全人格。本文首先介紹了心理學在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門檻效應、木桶理論、羅森塔爾效應、積極心理學理論等,然後由理論部分轉爲具體應用,分析了在中國小教育、大學教育和中職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學運用,強調在教育管理中運用心理學的必要性,最後從心理學角度爲充分發揮班主任的教育管理職能提供建議:班主任加強自我學習、時刻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等。

一、心理學作用於教育管理的理論基礎

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諸多心理學現象,結合普遍心理學狀態對學生進行教育和輔導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達成激勵的目的。能夠應用於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學理論主要有門檻效應、木桶理論、羅森塔爾效應、積極心理學理論等。

1.門檻效應

門檻效應分爲進門檻效應和反門檻效應兩類。前者是指一旦一個要求被人接受,那麼相比之下更大的要求也會得到接受。對於接受的人而言,在心理上認同小要求之後,就會形成接受更大要求的預期,換言之,不會對更大的要求形成強烈的排斥。反門檻與之相反,是指當接受了一個大要求之後,相對更小的要求就能夠被接受。門檻效應在教學管理中的運用主要表現在目標的設定上。例如班主任可以採用“潤物細無聲”的管理方式,結合班級體內部的實際情況,爲整個集體和每位同學制定小目標,在小目標達成的基礎上再提出更大的目標,一步步實現高水平的進步。這種管理方式的優勢在於,可以不斷爲學生提供激勵,避免動力不足或者望而生畏的消極態度。當然,班主任也可以利用學生的心理惰性,在提出實際目標前,先公佈更大的目標,當學生感覺爲難時,適當降低要求,此時學生將會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心態完成要求,而原本的目標也能夠達成。

2.木桶理論

木桶理論是指,一個木桶存水量的多少取決於最短的木板,只有將最短的木板加長才能提高整體效能。在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上主要體現在,要提高班集體的整體水平,班主任應致力於提高落後學生的輔導,只有促使落後學生進步才能改觀整體。具體到學生,每個人的優勢不同,學科成績也參差不齊,需要班主任針對個別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督促其加強對弱勢學科的學習,從而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3.羅森塔爾效應

該效應源自古希臘神話,寓意是愛和期望能夠極大影響人的行爲和最後結果。在教學管理中,不論是班主任還是任課教師,都應該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以管理者的姿態進行硬性安排往往會適得其反。班主任在保證管理權威的基礎上,應該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既能讓學生接受管理,不敢逾越,也能激發其採取積極主動的行爲迎合班主任或者老師的要求。該理論要求班主任必須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保持親和力,時刻與學生交流,瞭解其心理變化趨勢,當學生出現極端想法時願意向班主任傾訴,而班主任也能及時遏制不正確的做法。

4.積極心理學理論

積極心理學以激發人的潛力、培養人的積極品質爲目標,致力於調動個人的積極性。該理論最大的特點就是,採取積極的言論、行爲去塑造積極的人生,改變生命中的灰暗狀態,幫助大衆實現所有可能達到的夢想。通過改變個體的心理狀態,可以激發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幸福、充滿希望的爲夢想而奮鬥。隨着心理亞健康狀態的出現,中國小生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消極態度甚至心理疾病,班主任可以運用積極心理學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從而培養出幸福、快樂的未來接班人。積極心理學一方面要求班主任自身要對教育工作保持樂觀的心態,熱愛工作,發現工作的樂趣,享受教育工作而不是被迫去接受工作的安排;另一方面也應該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營造出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和工作環境。

二、心理學在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根據以上分析,能夠應用於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學理論主要有門檻效應、木桶理論、羅森塔爾效應、積極心理學理論等。下面,本文將結合以上分析談談心理學在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具體應用。本文認爲,心理學在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具體應用主要分爲三個方面:中國小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學應用、大學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學應用、中職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學應用。

1.中國小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學應用

中國小生正處於價值觀形成的階段,學校教育重心不能僅僅放在成績的提升上,培養其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根據積極心理學的價值取向,班主任首先要把自己變成幸福快樂的人。班主任會發自內心地去接受工作,能夠體會到教育管理帶來的職業幸福感,能夠感受到積極工作所帶來的成就感,而不是迫於壓力被動地去接受任務,應付形式地爲完成績效考覈而工作。一個帶有積極情感的班主任會通過職業幸福感傳達給學生,進而調動學習氛圍。

除班主任的自身培養外,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或者個別輔導時,應致力於維護學生的幸福感。隨着課程壓力的加大,部分學生在相對較小的年齡承擔了不合適的重任,可能產生消極的'學習習慣乃至生活態度。班主任不是任課教師,因此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就應該主動與學生交流,平時多關注學生的行爲變化,必要時應該瞭解學生的家庭背景,避免因疏忽導致了本可以避免的悲劇。中國小生尚不成熟,在遇到難題或者解決矛盾時不能形成足夠的判斷力,班主任就應該擔任起培養學生堅強意志的重任,教導學生在遇到苦難與挫折時應該如何調整心態,應怎樣積極面對並採取適當的方法解決,並鼓勵學生如果超出自身能力,如何尋求幫助等等。

2.大學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學應用

大學生從高中階段走來,社會上紛雜的現象還不能完全辨別,既獨立又有依賴,既渴望自由又對自身持懷疑態度,如果大學班主任或者輔導員仍舊進行簡單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是一段時間的例行談話,那麼就不能瞭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和每個人的心理特點,雙方心理距離的加大將會導致班主任作用的缺失,不利於大學生教育管理的順利開展。大學生的思維模式已經基本形成,班主任作爲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就應該指引其向積極的方向前進,一味地批評或者佈置任務式的指導,不但形不成幫助,還會使學生產生抗拒的心理,而一旦形成了領導與被領導式的關係,班主任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就很難去轉變,因此,首先班主任要明確定位,加強自身修養,爲學生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一方面,培養自己的長者形象,成爲學生心目中可以信任依賴的對象。另一方面,和學生們交朋友,大學生作爲成年人,情緒控制一般會強於中國小生,而作爲朋友的班主任或輔導員就可以朋友的身份去了解、安慰,避免學生的牴觸心理。例如,高校特困生一般有着特殊的家庭背景,他們不希望別人輕易觸碰,而自己處理不當很容易形成自卑和孤獨的心理,班主任應尤其注意關心的方式,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通過心理委員掌握的信息,加上自己對學生家庭背景或者生活方式的瞭解,可以採取一定的措施幫助學生渡過難關,也可以間接鼓勵學生去參加學校組織的心理健康諮詢中心,在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解決問題。

3.中職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學應用

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優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化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對於提高教育質量至關重要。班主任應該充分認識中職學生的特殊性,在管理工作中有的放矢。中職學生的可塑性較高,情緒掌控能力可能不大強,面對社會競爭,班主任應該適時開展心理輔導工作,緩解學生心理壓力,培養其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有必要時,可以爲學生主辦心理講座,以柔和的方式勸誡學生提高自信心,確定生活目標。

在中職教育中,班級管理至關重要,爲了避免學生對集體學習產生厭惡心態,班主任應制定恰當的班級管理準則,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激發其學習熱情。中職學生的價值觀尚不健全,文化課學習也可能存在接受程度低的情況,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方法就應該區別於普通中學生或大學生。一方面,鼓勵學生樹立生活和學習的自信心,培養其學習樂趣,着重提高其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不足應想辦法彌補,儘量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例如,接受中職教育的學生一般經歷了考試的失利,面對家長的失望和自責,一些學生容易產生嚴重的自我懷疑心理,而後極易演變爲放棄努力的消極行爲。班主任作爲負責人不應該採取歧視的態度,在入學時就應該強調每位個體的獨特性和重要性,平日工作中注意學生的閃光點,發現學生的優勢所在。同時也不能無視學生的不足,在輔導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逐步改進。

三、強化班主任教育管理的建議

隨着時代的發展,班主任管理不再是簡單的學習指導,心理教育越來越重要。班主任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指導,協同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具體建議包括:班主任加強自我學習、時刻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等。本文認爲,班主任強化教育管理應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使不同的學生都收到較好的效果,便於提高學習和生活效率。

第一,班主任加強自我學習。班主任是在班集體中擔任管理、教育、監督的核心人物,其工作開展順利與否直接影響教育的最終成效。班主任應該注重提升自我素質、加強自我學習和管理,班主任輔導學生的前提是本身心理素質不存在問題。熱愛學生工作,具有工作歸屬感和職業幸福感,能夠以自己的積極態度感染學生。

第二,時刻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將心理學知識應用於實踐應時刻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分階段、分類型地展開心理輔導,通過人性化管理爲學生創造積極愉悅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觀幸福感。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較好的主觀幸福感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保證,因此,班主任應積極配合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以便於更好地提高學習和生活效率。

最後,班主任教育管理是一項複雜的工作,學生各異,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天性和學習生活習慣,班主任在進行教育管理時,應做到心理學理論應與實踐相結合,才能促進教育工作的全面開展。

【參考文獻】

[1]李燕燕,李奕華.積極心理學理論在中國小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xx,(3)

[2]黃盈,淺談幾種心理學理論對教育管理的啓示[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6)

[3]董江華,心理學在中職班主任管理中的運用[J].科技創新導報,20xx,(4).

[4]王小華,心理學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xx,(29).

[5]陳家潤,管理心理學在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經濟研究導刊,20xx,(13)

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論文13

摘要:在現在教育改革的熱潮中,教學不再只要求教師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還要求教師要掌握心理學的知識並能夠根據具體情況將其應用到教學過程中,以促進教學過程的更好發展。本文從教育心理學的概述、教育心理學在學校工作中的重要性及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工作中的應用等方面來探討教育心理學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

一、教育心理學概述

教育心理學萌芽於20世紀20年代以前,以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學》爲標誌。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其研究內容是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種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揭示教育、教學影響下,受教育者學習情況和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和個性的心理規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質的心理特點,以及教育和心理髮展的相互關係,因此,教育心理學即使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教育心理學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對教育實踐具有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作用。在實際的應用中幫助教師瞭解學生的問題,結合實際進行教學活動。

二、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學就是幫助教師掌握健康師生關係的法門,使學生獲得學習的動力。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體主要是學生和教師,在教學情境中研究學生“學”的心理規律,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研究教師“教”的規律。從而指導教師如何去教,學生如何去學。心理學在教育學中的研究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性質、特點和分類;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是以學生的學習爲主線的研究,同時也是教師主宰主觀教育世界的法則。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表現在:

1.爲學生的管理工作提供理論依據。教學是教育工作的基礎,而管理是教育的關鍵,兩者相輔相成緊密聯繫,有序的管理環境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只有合理的利用教育心理學知識,瞭解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動態變化,對症下藥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管理,消除學生的不良心理問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2.有助於加強學生心理教育工作的預見性和針對性。現在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都受到父母的百般寵愛。由於處在青春期心理變化反覆無常這一特殊的階段有些的同學比較的叛逆甚至有些學生無視學校管理制度的存在,做出一些無法彌補的錯誤。教育心理學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理解學生、更好的促進教學專業的發展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學校的教育活動及教師的教學水平都需要應用教育心理學來對認知、能力和人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來使其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最終使教育取得成效。

3.有助於完善學生的心理問題,實現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現在的社會是經濟型社會,壓力也慢慢的蔓延到學校。從幼兒園,國小,中學到大學每個學生都在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中成長,面對着升學的壓力,將要走上工作崗位的困惑及人才競爭工作的壓力,然而保持健康的心態是十分重要的。在學校這座大染坊裏利用心理學知識,幫助學生樹立學習和生活的正確認識,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三、在教育工作中應用教育心理學的方法

爲完善教育心理學的理論意義還必須將其應用於教學工作實踐中: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教育心理學認爲:“師生關係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際關係。”通過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係,可以實現師生感情的雙邊交流,教師可以更好地瞭解和把握學生的情感,認知,心理等各方面的情況,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導。建立在平等地位上的交往會使期待實現最大化,羅森塔爾曾在“羅森塔爾效應”中指出,教師的期待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學生會朝着教師所期待的方向發展,所以,教師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知識,確立對學生的積極的.期待,以引導他們更好的發展。

2.確立有效的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指導是教學,這種方法的不足是缺乏師生互動,學生沒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不樂觀。現在的教學觀,在教育心理學的指導下,改進教學方法,把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消除了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創作型思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情況,實現與學生的心靈溝通。在教學中每個教師都希望被自己的學生喜歡,希望自己的學生是最優秀的,組織的教學活動是學生滿意的。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中學生是處於青春斷乳期,容易產生焦慮,抑鬱,妄想等心理問題,教師這時就應該結合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措施加強與學生的溝通,通過談話瞭解學生的心理和行爲,應用心理學知識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施加影響。

四、結束語

通過對教育心理學知識的探討,本人認爲,爲了讓教育心理學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在現代教育實踐中教師不僅要有較強的教學能力,更要具備優良的心理品質。只有教師掌握教育心理學的法則,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公社,周喜華.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彭松林.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工作中的應用[J].讀書文摘,20xx.

[3]史丹萍.淺析教育心理學在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xx.

[4]楊桂鳳.淺析教育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xx.

[5]閆傑.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

[6]周軍.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工作中的應用[J].今日南國:理論創新版,20xx.

[7]賀建,劉毅敏,楊旭,李衛剛.當代中國大學教育與心理學[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xx

[8]莊春.對教育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的探討[J].科技信息,20xx.

[9]陳婉玉.關於高職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J].教職論壇.20xx.

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論文14

一、我國教育現狀的表現

1.教學思想的侷限性

思想是領導教學方向的核心表現,雖然我國的教育制度進行了大力的改革和創新,使得教學安排和計劃更加人性化、靈活化,但是有很多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影響太深,雖然教育制度進行了改革,但是古板老舊的教學思想卻在腦海裏根深蒂固,以至於在新的制度下用舊的教學思想去思考,導致教學效率低下。

2.教師身份的狹義性

現在的教育制度已經呼籲廣大教師“以學生爲教學基本”,轉變教學方式,由於過去教育將教師的身份定位過高,從而導致教師與學生不能達到一種亦師亦友,默契合作的關係,這也是由於教師對自身的身份定位過於狹義,即教師就是教學過程的主導人,學生必須要聽從教師的命令。

3.教學手段的單一性

現代很多學校的教學手段過於單一,基本是照本宣科,書本概念,死記硬背,而學生無論如何必須要記住這些概念,而是否會用,有怎麼用,完全看學生自己體悟能力。部分教師覺得教學應該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一個過程。而對自身的教學手段沒有進行反思和修正,最終導致教學效果不大,學生也沒有學習的慾望。

4.教學目標的主觀性

人在看待與自身有關的事物,通常會把事物引發的不利問題歸咎於事物本身,而不會想到是自身對事物的影響造成的。而有些教師教學也是如此,根據成績以及學生表現主觀判斷將學生分爲三六九等,而被定爲“九等”的學生將會對自己感到自卑,對學習喪失興趣和熱情,甚至還會引發自卑、自閉等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這是教師對教學目標過於主觀化看待導致的。

二、以教育心理學提高教學效果的途徑

1.瞭解學生心理,爲教學打好基礎

學生心理是學生行爲和思考動向的一個參考,而當教師發現學生出現異常行爲或心理問題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動向分析,對症下藥。爲了解學生的心理,教師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觀察:思想方面,學生的思想是學生價值觀的體現,也是關注自身發展、對個人目標的選擇趨於理性和務實的體現。而對學生思想的觀察主要包含學生是否對近期國家大事有充足的瞭解、是否懂得禮貌和傳統美德,價值取向和生活追求是什麼,是否染上惡習等;情緒,學生的情緒是學生心理特點的直接表現,例如有些學生膽子較小,上課害怕回答問題,這是缺乏自信的表現;有的學生進行學習計劃,但是行爲懶惰,結果只是紙上談兵,這是缺乏自律的表現;有的學生受不起挫折,遇到困難就猶豫、逃避甚至放棄,這是缺乏自勵的表現;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反應學生進取心和能力的重要因素,有的學生滿腦袋記着概念、理論,但是考試時用不出來,不會用,這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體現,而有的學生學不進去,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意志薄弱,不能圍繞一個目標作長期不懈的努力,淺嘗則止半途而廢。即使勉強學習學不會、學不好,這是沒有學習興趣的體現。教師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瞭解學生的心理,將爲後期教育提供正確的參考方向。

2.教授學習方法,鼓勵學生探索學習

教師要明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教學並非知識理論的死記,公式定律的灌輸,而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學習怎樣探索創新;學習怎樣爲人處事,學習怎樣自我提升等。教師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多給予鼓勵和支持,這也是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源泉,而學生也能由此產生學習的慾望和興趣,面對挫折不懼怕,面對困難不退縮,成爲一個具有強大內心的人,這也是心理學教育的最終目標。

3.保證平等教學,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平等教學是教師對職業的尊重,對學生的負責態度,相比傳統教學的等級分化,平等教學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教學方法,即對優秀的學生進行褒獎和肯定,對於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幫助和鼓勵。平等教學過程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看作客觀的個體,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心理教學爲手段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過程,與此同時,由於教學的平等性、和諧性,讓學生的心理能夠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更加親切,從“良師”轉向“益友”。

三、結語

將教育心理學運用到現代教育體系中將是我國教育行業由“以教爲主”向“以育爲主”的一個重大轉變,而合理利用教育心理學進行教學將對學生的學習成效、心理髮展和人格塑造都帶來巨大影響,我國教育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將教育心理學成功轉化成一種教學過程也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需要每個教師繼續探索研究下去。

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論文15

1英語家教對象分析

英語家教的對象中不乏英語學習困難的學生,這些學生學習策略、情感態度、語言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明顯低於一般學生,並且在學習過程中對成績的滿意程度較低,學習的積極性差,沒有自主學習意識。學生的智力因素相差不大,只是由於貪玩、厭學等因素導致成績不理想,成績的不理想導致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也有一些學生因爲學業壓力大,導致心理情緒不穩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

還有一些學生由於家長期望太高或者家長漠不關心,當英語成績不理想時家長十分失望,學生產生極大的自卑感。還有一些家教老師教學方式不正確,還是按照傳統的方式教授,只關注自己講解的內容,忽視學生的態度、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不良心理因素的產生容易導致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從而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

2英語家教中心理學的作用及意義

2.1英語家教中的行爲心理學

對於家教中的學生而言,通過行爲心理分析採取應對措施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增強學習效果,一般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學習時的表現採取不同的策略,增加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知識講解。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有過多多餘小動作,表情不耐煩等時說明學生對講述內容不感興趣或不理解,若發現學生注意力集中、眼神專注、表情認真則說明學生對所講述內容感興趣,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採取不同講課方式。老師可以通過有趣的問題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好奇心,結合學生感興趣話題展開知識點的講解,根據學生年齡段的不同分別設置不同的話題,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

2.2英語家教中的認知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認爲知識的掌握應該循序漸進,新舊概念不斷反覆出現,這樣知識的學習者才能儘快理解和掌握。在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知識體系差異、理解記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讓學生能夠接受所講述的知識。在知識的講解中不能脫離實際,結合實際生活可以讓學生的認知度更高,比如在講述有關Family的內容時,將知識的內容與家庭成員以及家庭成員間發生的趣事結合在一起,這樣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會更加深刻。

認知方式爲場獨立性的學生往往思維敏捷、理解力強、學習效率高,這類學生以自我認知作爲認知依據,獨立思考能力強,而認知方式爲場依存性的學生往往思維活躍度低,往往以外部事物爲認知依據,不會進行有效的能動改進,出現負強化時情緒易緊張,導致學習效果變差。因此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考慮到個體的差異,不能採用“一刀切”的方式[1]。

2.3英語家教中的人本心理學

人本主義認爲認識是由內而外的過程,學習是價值、潛能、個性自我實現的過程。人本主義心理要求在教學中加入情感色彩,情理結合,通過富有感情色彩、飽含激情的講解增加課堂的魅力,增加講師的個人魅力,通過講師的情感感染學生,學生往往因爲老師的魅力而愛上學習。家教老師要善於跟學生交朋友,在給學生講解的過程中不能限制學生的思維和表達機會,讓學生敢於說、敢於做,將學生被動消極的態度轉變爲積極主動的態度,家教老師應該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以對等的身份去體會學生的情感表達,將教融入到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中[2]。在教學生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多用欣賞肯定的眼光去對待學生,多給與學生鼓勵和肯定,讓學生有熱情、有勇氣繼續投入到英語學習中,通過肯定他們的成績和進步讓他們重新樹立起自信。

3英語家教中心理學的應用

3.1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是指人類通過某種情境形成的期待或者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簡單的可以理解爲強烈期待的事情就會發生。針對英語家教的學習來說,讚美和期待具有神奇的能量,當學生受到讚美和期待時,他會覺得自己得到了社會支持和認可而使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提高,爲了維持這種社會支持和認可,學生會自覺地付出努力取得進步,避免讓讚美者失望,如果老師非常熱烈的期望學生可以取得學習的進步,經常對學生說“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學會”、“你很聰明,學的很好”、“很好,剩下的這些單詞你一定可以記住”,這樣可以給學生極大的學習動力。經常跟學生溝通學習方法來幫學生樹立學習信心,讓學生也期待自己可以取得學習進步,這樣又可以形成促進學生取得進步的良性循環[3]。

3.2畢侖定律

畢侖定律是說如果你在一年的時間之內沒有出現過失敗的記錄就說明你沒有勇敢的去嘗試和把握各種應該把握的機會。畢侖定律很好的解釋了成功和失敗之間的關係,成功是建立在失敗基礎上,英語學習過程也是如此,應該讓學生明白犯錯誤是必然的,錯誤並不是差生的代表,有些知識點暫時記不熟或者不理解也是正常的,一定不要因此對英語產生畏懼心理和厭倦心理。例如學生對定語、狀語、名詞性從句不理解或者混淆,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學生在這幾個從句上連續出現錯誤,有些學生會產生“這個太難了”、“我不會做的”、“碰到這種題目就放棄吧”等等畏難心理,老師一定要耐心的給學生講解,用實例給學生講解幾個從句的用法和區別,引導學生直面困難,嘗試解決自己認爲不會的難題,讓學生正視錯誤和難題,讓學生認識到不斷失誤才能不斷進步。

3.3互動理論

互動理論的建立基礎是大量社會互動現象,在互動理論中指出通過社會互動可以理解人的`內外活動。在英語家教中可以通過老師和學生的互動來衡量教學效果。環境、任務、老師、學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四種關鍵因素,他們處於一種動態的相互聯繫、相互作用過程中。學生應該處於這種關係的中心位置,老師要轉換自己的角色,讓學生成爲主角,任務的佈置要在學生能夠接受的範圍內,環境的建立應該輕鬆愉快,有利於學生學習。比如英語家教過程中要創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按照學生的可接受程度安排學習任務,經常通過提問或者階段測試把握學生的學習質量,有的放矢的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

3.4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是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他認爲多元智能包括:自然觀察智能、自我認識智能、人際關係智能、肢體動覺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語言智能[4]。他的理論突破了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爲了適應教育發展的需求應該把“求同”的思路變爲“求異”,在英語家教中應該注重因材施教,重視學生個性化發展,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安排教學任務和進度。例如發現學生的英文寫作能力非常突出,可以重點加強學生寫作方面的培養,如果學生口語能力突出,則應該重視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結合學生自身的優勢來加以培養,不但可以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快樂和自信,更有利於學生突出能力和特色的發揮。

4結論

通過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可以認識到學生英語學習雖然與學生的先天條件存在很大關係,但是真正決定英語學習是否能學好的是非智力因素,家教老師應該重視因材施教,結合教育心理學的知識,根據學生特點安排教學方式和講課方法,讓學生能過主動的學習英語,快樂的學習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