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心理學家的教育理想論文

心理學1.96W

【論文關鍵詞】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師生關係同感理解非指導性

心理學家的教育理想論文

【論文摘要】羅傑斯“以學生爲中心”的教育理念在人本主義教育思想中佔有重要地位。該理論以培養機能充分發揮的人爲教育目標。提倡運用非指導性的方法,促進學生學習瞭解自己的直接經驗,並要求教師秉持真誠、信任、接受和同感理解的態度與學生建立平等的教學關係。此主張使教育的立足點重新迴歸以人爲本的立場,對我國現時的教育改革與未來的教育發展都有很大借鑑意義。

20世紀70年代,人本主義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在美國發起了一場教育改革運動,即人本主義教育思潮。(illr}o.}a-a}>0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的重要代表人物羅傑斯的思想,也在此思潮中佔據重要位置。雖然他主要憑藉“以人爲中心”思想享譽心理治療界,而且他一生的學術活動也都是以臨牀治療爲中心的。但隨着他後期興趣的逐漸廣泛,其強調人性、人的價值的觀點,也日益明顯地體現在他以人爲本的教育觀中。

羅傑斯的教育思想,始於他運用自己人本主義價值觀審視傳統的教育模式。在他看來,傳統教育以教師和書本爲教學活動的核心,偏重學生智能培養,廢棄全能開發,受教育主體的好奇心受到限制;官僚化的教育體制利用各種規章制度直接控制着學校內部的運作和教師的行爲;這種沉悶的氣氛不僅扼殺了教師和學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且也抹殺了學生的求知慾,使他們失去處理複雜環境、進行適當決策的能力;對民主精神和價值的忽視還導致師生間互相不信任。那麼怎樣纔算真正培養人才的教育體制?羅傑斯是將其“以人爲中心”的心理治療理念擴展到教育領域而形成的全人教育觀來加以說明的。

一、以學生爲中心的教育理念

羅傑斯一貫主張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中心。他認爲學生是學校、教師存在的前提,學校和教師理應爲學生服務。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是指學生作爲教學活動過程的核心,應依據自己的情況獨自或在別人的協助下,確定並完成自己的學習計劃。學生可以自主地接受課程內容,選擇學習方法,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管理,他們有教學實踐的自由選擇權和支配權。

這種開放性的教育理念以培養“機能充分發揮的人”爲教學目標,要把受教育者培養成批判的學習者。他們應能夠靈活和理智地適應新的問題情境,以開放的心態,真實、全面地接受任何來自內部或外部的信息,因而能在各種活動中有效地與他人合作。他們能完全遵循自身的社會化目標做出行動。此目標指導下的教學不再刻憊追求學生學習的結果.也不要求學生有整齊劃一的表現,而是讓學生自由充分地發展。

羅傑斯認爲,只有個人感興趣的內容纔能有效激發學習行爲。既然教學要“以學生的需要”爲取向,那麼教學內容就要遵循“適切性”原則,即學習內容要與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狀況密切相聯,這是教學的一個前提條件。他把學習分爲有意義學習與無意義學習兩類。無意義學習的內容枯操、乏味、對個體無關緊要,既不容易學會,又容易遺忘,毫無生機可言。現在學生在課堂上就進行許多這種無意義的學習。有意義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積累、增長,而且是一種直接經驗獲取的過程,會使個體在行爲、態度、個性等很多方面都發生重大變化。這種學習不僅充滿了生機,而且由於學習內容與經驗相結合,使學習結果非常牢固。因而學習應該“意義學習”,教學就是要促進學生的意義學習。

可見,注重認知對行爲及態度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態度與人格,使學生自動內化教學內容也很重要。學習應是自我發起的、對自己有用的、由經驗同化產生且不直接傳授給別人的。羅傑斯曾說:“凡是可以教給別人的東西,相對地都是無用的,對於他的行爲極少或竟根本沒有影響”,“惟一能夠影響一個人的行爲的知識,是他自己發現和化爲己有的知識”。fal(r})0因此,教學既不是要教學生學會知識技能,也不是要教學生學會怎樣學習,而是爲學生提供一種促使他們自己去學習的情境。

由於學習行爲是個人興趣的自發產物,所以紀律便也包括學習者爲達到自身學習目標而確定的自律體系。一方面,學習成果的考覈評鑑可由外控轉爲內控,學生負貴總結評價他們自己的學習成果,老師和學校不再具有這方面的權威。這不僅保證了個別化學習,提高了學習成效,而且可以促成學生的自我成長。另一方面,轉變通過學生對外部標準的遵從程度來評價其行爲好壞的傳統,消除學生的防禦戒備心理和僵化態度,鼓勵參與和自我表現。教學中應讓學生“自由表達同個人有關的任何問題—感情的和思想的”。這樣班級也就“變成一種個人的、關心的、信賴的學習團體”。[,]學生在心理自由和安全的環境中,自然更努力去理解和感受他人,從而使秩序性的團體結構和學習氛圍得以形成。

二、非指導性的教學方法

可見,只有當個體需求、身心發展狀態和個人學習風格與其學習內容、目標相一致時,學習纔會有效。“非指導”性的教學方法就是放棄傳統教育忽視個體要求、替代學生思考的作風,追求一種自我發起、自我體驗、自我評價、全人投入的有意義學習。羅傑斯用自身的教學實踐向世人展示了“非指導”原則的具體要求。

羅傑斯提倡豐富全面的教學資源。他把有利於實現教學目標及有助於教學實踐的各種因素都看作教學資源,認爲人力資源(如專家學者、夥伴、家長、教師等)也可爲教學所用。羅傑斯尤其重視具有能動性和創造性的人力資源,特別強調教師的重要作用,認爲教師以及他本人的學識、經驗、專長、態度,甚至教師的情緒反應都是最爲重要的資源,應爲學生提供充分選擇利用的自由。對於物質資源,則應着力于思考和設計提供各種學習資料的方式,以優化或者方便學生對這些材料的消化和運用。他還提出重視和利用豐富的校外資源(如社區環境及校外的專家、學者等)。例如,可以聘請專家或社會實踐人士介紹他所接觸瞭解的某個社會問題或社會在某方面的發展狀況,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訪問,利用社會進行實踐性學習。此觀念突破了單純校內物質資源的侷限,豐富擴大了教師,’教”的視野。

非指導性教學方法是無結構的,教師上課時的首要任務應是先專心傾聽學生們無主題限制的閒聊,並鼓勵他們思考。通過交談,教師與學生逐漸融合,形成一個相互影響、緊密結合的整體。教師應適時強調交談中“接受”的重要性。因爲一個人只有被完全地接受,纔會放棄戒備,敢於顯露並面對真實的自己,學生之間纔會相互理解、相互啓發。最後,當大家專心於表達的內容,每個人都希望展示自己時,學生組成的集體就取代教師的教學活動組織者角色,佔據了主導地位。在這種教學過程中,學生們能體會到一種集體感,大家暢所欲言,談的都是自己的想法、感覺,每個人都感到振奮,且樂於傾聽新思想。這時的學習效果纔有可能達到最好。

羅傑斯十分推崇由學生自己評價學習效果的學習促進機制,反對考試與測評形式的外部評價。他認爲,教學評價的目的既然在於爲課程開發、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提供反饋意見,那麼就應該讓其真正發揮這樣的作用。傳統的課程評價只將眼光侷限於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分等,評價方法單一,評價範圍也只限於智育水平,(6)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因此,羅傑斯提出了學生自我評價學習法,主要是讓學生從知識掌握情況、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等多種角度,運用各種方法,同自己以往的情況進行縱向比較,而不是與別人做無謂的橫向對比。由於是自己確定評分標準,學生必須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所以他們的學習更加主動、有效而持久。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的創造性、獨立性和自主性的發展,以及學業的進步,而且可以減輕他們受外部不客觀、不恰當評價影響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從而真正幫助學生成爲自主的學習者。

三、師生共同成長的教學關係

非指導性教學並非完全放棄教育者的作用,而是強調個體的主體地位,主張“教”“學”平等。羅傑斯人本主義教育觀最關鍵的環節也是最突出的特徵就是師生共同成長的民主教學關係。

羅傑斯認爲,教學活動是通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來達到對經驗意義的理解,從而有效地影響行爲的動態過程。[6]0而體驗的獲得有賴於良好的人際關係。傳統教學關係中,學生的情緒、思維處於壓抑狀態,沒有機會發展自己的才能,對學習自然也就不可能有熱情。在充滿溫情與友愛的促進型教學關係中,由於人與人是平等的,學生心理沒有壓力,其認知、情感以及行爲都有很大的自由發展空間,於是他們便更願意學習,學習效果也更好。而有效教學關係的建立與維持是需要師生雙方共同努力的。

(一)教師方面,應有意識地營造民主寬鬆的教學氛圍,使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形成良好人際關係

這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重要前提。況且,教師也需要通過不斷學習以獲取新的知識和啓示,從而進一步加深對事物的領會和理解,提高自身水平。[1]民主的教學關係,使教師在促進學生髮展的同時,獲致自身進步,因此是非常必要的。在與學生的互動中,教師真正該做的是“促進學習”(Facilitatinglearning),是提供豐富而廣泛的學習資料,創造自由的學習氣氛,以利於學生自由地發揮自身的認知、情感潛能。尤其是自由學習氣氛的營造,不但要求教師茸重學生的獨立性,而且要求教師具有積極的自我觀、真誠的意願和促進學生成長的動機。與羅傑斯心理治療理論的治療關係類似,作爲“促進者”、“鼓勵者”、“幫助者”、“輔導者”、“合作者”和“朋友”的教師也應努力建立一種以真實、信任、接受、同感理解爲特徵的師生關係。這種關係的建立有賴於三種基本態度的形成與保持。

第一,真實(iealneas),即在師生關係中做一個活生生的個人,而不是扮演教師的角色。師生之間是平等的人與人的關係,彼此坦誠相待,思想感情表裏一致。教師應能及時發現自我,接受自己的感受,並忠實表達情緒、情感和想法。但自己的感受又不強加於人,對事物的看法絕不影響對人的態度。真實性是其他兩種態度的基礎。因爲只有真誠地接受並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緒,在學生面前保持真實自我,取得學生信任,同時信任學生,才能建立動力性“關係”,促使學生開發自己的`能力,並與學生共同汲取有意義的知識。

第二,信任(faith)與接受(acceptance),即老師信任學生,在尊重學生獨立性的基礎上,對學生髮自內心的、無條件的、不要理由的珍愛和關懷。[,](代卿教師相信學生不僅有學習的內在動力而且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他既能接受學生的優點與積極情緒,也能包容學生的缺點與消極情緒、行爲。教師必須無條件地接納海一個學生,真誠地關心他.並且薄重他的獨立人格。

第三,同感理解(empathicmden3tanding),就是教師設身處地從學生的角度來體驗教育內容的憊義,能對學生的情緒想法感同身受。他可以先暫時把自己的身份、角色、價值觀擱置在一邊,進到學生的內心去’‘感受”事件,從學生的視角“看待”問題,與學生做深人的溝通。這種“移情理解”的能力相當重要。因爲學生會下意識地疏遠作爲權威傳授者的教師,導致彼此溝通困難。而做到同感理解的教師,“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和實現了學生的期待,學生自然而然地會滿足教師對學生的期待(表現在每個學生有某種必要的成就取向、學習態度、發展需要以及相應行爲方式),從而也實現教師對自我的期待(該怎麼做,怎麼從教育教學中獲得快樂),達到感情上的共鳴和教學中的和諧”。(8]0當然同感理解並不意味着認同學生觀點,它只是幫助學生清楚意識他們自己暫時還無法正確瞭解的那些問題的一種途徑。

教學關係既指師生關係,也包括同伴關係。因而羅傑斯還非常重視學生之間的互助學習,提出並提倡分組學習、同伴教學、交朋友小組等自主學習形式,還通過實驗進行了驗證。這是良好教學氣氛、和諧教學關係作用的體現。

(二)學生方面,則應瞭解並切實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由於這種學習的學習內容是真正有着個人意義或個人價值的間題(凡引起學習者自我結構改變的學習,可能會遭到抵制),與學生本人有切身關係,所以能最大限度激發人類生而就有的學習動機—即學習興趣。這種“體驗性學習”不僅“對個人有生存和發展的意義,不易忘記”,而且“能發揮高效率”,促使學生自己去追求、去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7](P101)

四、簡短評價

羅傑斯以人爲本教育觀強調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習中的情感因素,並試圖將情感和認知因素在學習中結合起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這些主張使教育的立足點重新迴歸以人爲本的立場。其主要貢獻就在於,提出了有關教育和教學的一些基本原則,“促使教育思想從關注人與環境的關係向關注人與人的關係,從重知識到重人格,從重視客觀外顯行爲向重視內在世界,從單純看重知識經驗到同時重視經驗對個人的意義的轉變”。[,](.,)他所倡導的教育理念,即教育者如何理解教育目的、學習過程、教學中師生的關係和作用,以及建立在這種理念基礎上的對待學生的態度和教育教學行爲等等,是以“育人”爲目標的教育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實踐表明,對學生誠摯的愛、理解、關心、信任和尊重是有效教育的基礎。

根據羅傑斯的人本主義教育主張反思我們目前的教育實踐,會發現很多欠妥之處。比如教學內容上,教師、家長過於注重學生對書本知識的學習,忽視社會實踐,有些書本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距太遠,不能及時反映時代及社會的發展變化。教學資源上,忽視對人力資源和校外資源的利用。師生關係上,教師仍是教學的權威,學生的主體性發揮不夠,教學只侷限於單純知識的傳授,學生普遍還是接受式學習。教學評價上,過分強調評價的選拔功能,給學生造成很大心理壓力。雖然該理論在現實應用價值方面遭到很多人的批評,但其中的某些理念對當前的教育改革仍具有重要借鑑意義。至於那些過分理想化或不適合我國現實的地方,我們只需在應用中注意加以鑑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