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職場健康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論文

導語: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在教學與學生管理中,教師要以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來影響學生,要通過各種活動和主題班會,以及適當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下是小編整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論文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論文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質 校園文化 主題班會 教育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泛指學校班級對學生施加的行爲規範、系統的心理素質訓練,目的是爲了使學生形成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穩定、持續的積極適應的心理狀態,並能協調自己的知情意行,較好地適應客觀環境。簡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按照心理健康的標準來培養教育學生的過程,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創設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在各種活動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心理是對周圍環境的感知和體驗。好的環境可以給人好的心情,健康的心理在於環境的薰陶和在生活中的鍛鍊。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具有調節心境、陶冶性情、愉悅身心、造就性格的功能。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就應充分利用和發揮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園心理環境,使學生在這種具有凝聚力的氛圍中受到教育。這樣,一方面使得學生的自尊、自我實現需要得到了滿足,個人價值在集體活動中得到了體現;另一方面,也增進了師生間、同學間的團結友愛和集體主義精神,增強了凝聚力,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情感、意志、個性等心理品質的健康發展。說起校園文化,其中學校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如國旗下的講話、專項檢查、各項比賽、主題班會等等,這一系列的活動不僅時刻提醒着學生的一些行爲習慣,更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良好的心理狀態。因此,我們應該多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興趣活動,多鼓勵學生髮展優秀的個性特長,多鼓勵學生髮揮自身的創造力和想象能力。這樣不僅能促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和諧發展,更能促使他們的潛力不斷開發出來。

二、教師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來影響學生

現代教育要求教師不僅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生活的導師、人格的引導者。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師生關係的好壞,對於學生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標的確定、身心健康的發展都具有深遠影響。“學校無小事,處處是教育”。如果教師自己心理不健康,就容易把不良的情緒發泄到學生的身上,致使有的學生因此改變了自己的某些個性。因此,教師對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質高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只有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系統,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才能成功地扮演教師心理輔導的角色。在教學與管理中,教師要把自己的品行、情感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學生,用自身美好的心理素質去塑造學生健康的心靈。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習、生活上要做到處處關心愛護學生,讓學生懂得關心幫助別人、與人爲善、知恩圖報,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良好品質、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有利於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

三、以主題班會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團體輔導

隨着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班會作爲教師疏導教育學生的一種形式,被應賦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輔導的.功能,這種班會也被稱爲班會心理課。 通過主題班會可以開展心理諮詢活動,這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有效途徑,能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擾、緩解心理壓力、維護心理平衡、促進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通過主題班會,應摸清學生的心理髮展脈絡,加以適當的引導,以確保班會的正確導向。召開班會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表述時言語和情感上的細微變化,理解學生沒說出的深層次意思,尋找學生的羣體趨向,及時補充自己的計劃,以解開學生心中的癥結。教師利用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時,首先要認同學生的想法,然後有意識地引導,使學生通過積極思考,由學生自己自然地改變原有的不正確觀念或想法。但同時要注意避免揭露學生的隱私,防止出現新的心理問題。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暢談自己看法的積極性,通過同學間的互補,使學生放下心理負擔。

四、選擇心理健康教育的適當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有明確的目的任務、正確的內容、切實的要求,還要有恰當的方法。由於人的心理的複雜性,決定了心理教育方法是多樣的,也是不固定的。在實踐中可運用活動法、討論法、講授法、諮詢法等,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較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1、活動法。

即組織以學生爲中心的各項活動,通過體驗和調整,達到“做中學”、“學中做”的目的,包括遊戲、學習、勞動和社會交往等,這是促進個體心理髮展的重要因素。在教師工作中,活動法可以結合班、團隊活動和校內外的各項活動同時進行,是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2、討論法。

指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對一些共同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討的方法。一般的程序爲:先確定討論題目;查閱和整理有關資料;準備發言提綱;論證或辯論;最後由教師或學生代表總結發言。討論法對學生的智力和社會性發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師工作中,討論法可以採用班級討論和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

3、講授法。

指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系統地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根據講授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的不同,可分爲講解、講述、講讀和講演四種方式。講授法是使學生獲得系統知識的重要教學方法,是其他方法的基礎。在教師工作中,可以採用專題報告的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4、諮詢法。

即通過語言或文字等媒介,給諮詢對象以幫助、啓發和教育的過程,包括個別諮詢和團體諮詢,書信、電話、宣傳、現場諮詢等。諮詢者應注意掌握交友性和保密性原則、預防性和疏導性原則、教育性和整體性原則。對於有心理困擾的學生,教師可以採用個別諮詢或團體諮詢的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與作爲綜合素質內容之一的心理素質狀況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它們互相依存、互相滲透、互爲因果。我們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等道德教育,這樣能夠對學生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使學生成爲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