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啓示論文

心理學9.82K

[提要]積極心理學是一種全新的心理學理念,重視學生積極的心理體驗和心理潛能的開發,關注學生積極力量和積極品質的培養等。文章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積極心理學對它的啓示;並結合醫學生的職業特點,提出了積極心理學在該課程中的具體運用。

 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啓示論文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課程教學;運用

多年來,各高校紛紛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教育的重點主要放在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和矯正上,這種消極心理學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開展,這就需要引入積極心理學的理念來改變這種現狀。

一、積極心理學的內涵

“PositivePosychology”在中國大陸被譯爲積極心理學。這是美國心理學家塞裏格曼等人在20世紀90年代倡導的一個新的心理學研究領域。它主張以人的積極力量、美德爲研究對象,提倡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心理現象做出解讀,並以此來激發個體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使自己的潛力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挖掘並獲得良好的生活。這爲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開拓了視野,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開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二、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各高等院校都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該課程作爲公共基礎課,各高校存在重視程度不一、教學效果參差不齊等問題,加之有部分學生不重視對課程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教學效果。尤其醫學院校專業性、實踐性強,學生“重專業課學習,輕人文素質課程”的現象普遍存在。除此之外,大多數高校在教學目標上忽視了學生積極的心理體驗和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而是側重矯正學生的常見心理問題。教學內容主要是以新生適應、學習、人際交往、情緒情感等常見“心理問題”的關注爲專題。這種教學模式制約了心理學課堂教學的實效。大學生積極心理素質的培養是時代所需,職業需要。

三、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啓示

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啓示有很多,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探討。

(一)在教學目標上,應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和幫助

學生矯正心理問題兩個方面當前,很多大學生消極的心理狀態主要是“幸福和快樂體驗少、生活沒目標、學習沒動力”。而積極心理學注重學生積極心理素質培養,使學生能夠用更積極的思維方式來面對大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保持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心理學理念爲心理課程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即體現在教學目標上要兼顧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與心理問題的矯正,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另外,在教學目標上,也要努力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心理課堂是一段幸福快樂的旅程。在課堂上讓學生能夠感知幸福、體驗幸福並傳遞幸福。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增多學生的快樂體驗,從而改變其消極的心理狀態,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

(二)在教學內容上,更應關注學生積極心理潛能和心理品質的培養方面

針對學生中諸如人格缺陷、消極情緒等這些普遍性的問題,積極心理學倡導教學的重點在於發現學生的積極心理潛能,重視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在教學內容上選取積極情緒、積極規劃、健康心理、人格培養等等與學生情緒體驗、心理品質培養密切相關的專題。具體來說,包括培養學生有效的自我管理與規劃能力、強化情緒調節和情緒控制能力、良好的自制力與自我認知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提高自信心以及“奉獻、友愛、真誠、正直、勇敢”等積極的人格品質。積極心理學認爲人類自身存在的力量,如勇氣、樂觀、毅力、自強自立等等,這可以抵禦各類心理或精神疾病。預防心理問題主要就是要培養出這些積極品質。同時,對於心理健康的學生也同樣需要提高其自身積極的心理品質,使其形成積極的價值取向,積極的'生命情感,以勝任未來職業挑戰和發展的需要。總之,在教學內容設計上不要僅僅侷限於消極的心理疾病的矯正,而應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潛能和心理品質。

(三)在教學方法上,加強互動,課堂教學與學生積極體驗並重

與其說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是一個行爲過程,不如說它是一個心理體驗的過程。積極心理學要求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體驗,努力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這要求教師注重課堂教學的互動策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一是在認知層面讓學生主動接受知識,主動地關心自己的心理髮展,主動參與心理體驗。二是在課堂教學中採用積極的心理測量技術,如測量其對生活的滿意度、人格力量、主觀幸福感等等;便於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態,針對性引導。在教學互動環節,以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爲目的,引導學生分享成長點滴,激發他們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和引起他們情感的共鳴,增強學生的積極心理體驗。同時,教師應注重培養自身的積極心理,要以積極的心理看待發展中的大學生,重視他們個體成長的經驗,並利用自己的積極心理去幫助大學生積極心理的培養。師生共同參與體驗,實現教學良好互動。

四、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心理學》課程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隨着現代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爲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這要求在臨牀工作中不僅要了解病人的生理疾病問題,還要把握病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提高治療效果。下面結合醫學生職業特點,在教學目標和內容等方面加強醫學臨牀與積極心理學的聯繫。第一章緒論部分。從適應醫療行業職業要求的角度分析醫學生養成積極心理品質的現實意義,如何以積極的能量感染患者,給予患者心理關懷。講解心理學在臨牀醫學實踐中的運用,如心理支持療法,尤其是針對一些慢性疾病,可以有效緩解病人的心理壓力,促進患者恢復健康。第二章大學生健康情緒培養。通過案例分析醫學生養成積極健康情緒的重要性,運用情緒ABC理論加強情緒管理,更好服務患者。如很多焦慮、抑鬱情緒的患者比較自卑、悲觀,積極心理學提倡增強其自信心,養成樂觀情緒。樂觀情緒對於很多疾病有比較強的抵禦作用。從醫患關係談情緒管理的重要性。醫護人員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對於緩解緊張的醫患關係,促進醫患溝通都起到重要作用。第三章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每種職業都有特定的職業人格要求,從醫生、護士職業性格的角度分析醫學生形成積極人格特質的必要性。引導學生努力克服性格缺陷,形成“奉獻,友愛,嚴謹,正直,勤勉”的職業人格,爲將來成爲優秀醫護人員奠定職業基礎。可以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通過以下途徑優化個性和性格,如引導學生糾正認知偏差,以積極的眼光看待別人;樂於助人,從中體驗樂趣;有意識地進行自我鍛鍊,不斷完善性格特徵;積極參加實踐,在實踐中完善人格。第四章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通過案例、聯繫醫患溝通的實際,講述人際交往的技巧,特別講解與患者溝通的藝術即“一個根本,兩個技巧,三個掌握,四個留意,五個避免,六種方式。”在與患者溝通交流過程中,以積極的心態去感染對方,創造和諧愉悅的交往環境。第五章大學生應激心理。從大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應激源延伸到醫學生就業、職業過程中遇到的應激源,提出積極的應激方式。隨着醫療行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醫生面臨來自社會、病人等多方面的壓力。在工作中處處存在應激,這需要培養積極的應激素質,以便更好適應職業需要。第六章大學生挫折心理。醫學生以後面對的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其積極生命情感的培養,提高對抗挫折的能力有利於更好地適應未來崗位的需要。從挫折的角度,引導學生培養積極的生命情感,樂觀、自信的生命態度積極應對挫折。在挫折發生之前防範於未然,及時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做好分類、分析、跟蹤記錄和重點訪談等預防性工作,並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加以引導。第七章大學生異常心理。針對抑鬱、焦慮等異常心理現象,指導學生運用積極心理學的觀點、方法,需求積極的心理治療方案。

總之,爲更好地促進教學工作,應提高認識,緊密結合醫學生的職業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積極心理學,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最大程度發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醫學生職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貴平.大學生心理學[J].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

[2]苗元江.徐嘉元.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行動[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

[3]夏學民.對心理學課堂教學藝術的思考[J].求實,2013,(1).

[4]劉翔平.曹新美.給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積極心理學因素[J].教育研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