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職場文書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標】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範文

1、知識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

⑴ 自主探究,感悟詩境。

⑵ 引導學生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

  【情感目標】

瞭解詩意,感受詩人思念家鄉的真摯感情。體會人文精神。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教學手段】

採用多媒體作爲輔助手段教學。

  【教學過程】

  一、展示蒐集的資料,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讀過宋代王安石的詩嗎?

生:讀過。

師:你對王安石這個人知道多少呢?

生:各抒己見。

  二、揭題、解題,簡介時代背景

師:齊讀課題。讀了課題,誰知道:“泊船瓜洲”什麼意思呢?

生:把船停在瓜州的岸邊。

師:爲什麼這樣理解呢?

生:因爲“泊船”是停船的意思,所以……

師:當你再看到這個課題時會產生哪些疑問呢?

生:詩人爲什麼會把船停在瓜州的岸邊?他把船停在瓜州的岸邊幹什麼?

師:這些問題提得非常有價值,原來宋神宗在位期間,王安石任宰相,他主張改革政治,積極新法,力圖抑制豪富特權,緩和了階級矛盾,以期富國強兵,但這一主張也在一定程度上觸犯了封建統治者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守舊派的激烈反對,因此這一改革失敗,王安石被迫辭去宰相的職務,回故鄉途中路過瓜洲,天色已晚,在此停船過夜,你們的疑問找到答案了嗎?

生:找到了。

師:其實這首詩,作者就是在這樣的心緒中寫出來的,你們想聽聽這首詩是怎麼寫的嗎?

生:想。

  三、師範讀古詩

師:師範讀。

  四、讀古詩

(讀通)

師:請同學們輕輕地打開書讀一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劃出來,問問你身邊的夥伴或老師。

生:略。

師:齊讀這首詩。

生:略。

  五、細讀古詩

(感悟)

師:請同學們多讀幾遍這首詩,並藉助書下的註釋,看看你能讀懂多少?並把你讀懂的地方跟你的小夥伴交流一下。

生:略。

師:自己讀讀這兩句,這兩句中詩人交待了哪幾個地名?

生:“京口、瓜州、鐘山。”

師:(出示課件)地理位置圖,誰知道“瓜洲”在哪?

生:它在長江北岸和江蘇的鎮江隔江相對。

師:在這幅圖上標上“瓜洲”,你認爲應該標在哪?

生:略。

師:那“京口”在哪?

生:它在江蘇鎮江,長江南岸。

師:它與“瓜洲”是一個什麼樣的地理位置關係?

生:正對面。

師:在這幅圖上標上“京口”,你認爲應該標在哪?

生:略。

師: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京口在哪?

生:它在南京的紫金山。

師:你們贊同嗎?

生:贊同。

師:這就是“京口、瓜洲、鐘山”的地理位置圖,從這三者之間的地理位置中,誰能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句詩的?

生:各抒己見。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同學們趕快把這兩句詩的意思跟你的小夥伴說說。

生:互相說。

師:聯繫上下文,想一想王安石的家在哪?從哪看出來的?

生:鐘山;“鐘山只隔數重山”、“明月何時照我還”。

師:其實王安石的第一故鄉在江西,鐘山爲他的第二故鄉,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王安石的父親在南京做官,青少年時期,王安石一直在父親身邊,所以他視“鐘山”爲他的第二故鄉。從這三者之間的距離中,你覺得王安石的家還遠嗎?

生:不遠。

師:王安石的家近在咫尺,卻不能馬上回家,從這體會出詩人當時的心情怎樣?

生:歸心似箭。

師:是啊,王安石的家就快到了,誰能帶着歸心似箭的心情讀讀這兩句?

生:略。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麼樣?

生:他讀出了歸心似箭的心情。

師:你評價的很到位,齊讀這兩句。

生:略。

師:在這兩句中,詩人寫的都是望中之景,詩人在望中是不是有所想呢?我們來看第三句。誰能說說“綠”在這裏當什麼講?

生:吹綠。

師:那誰能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詩意的?

生:春風又一次吹綠了大江的南岸。

師:(出示課件)

作者把家鄉描繪得如此之美,你會發現詩人是懷着怎樣的心情來寫這一句的?

生:他是懷着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來寫的。

師:那誰能把詩人對家鄉的這種熱愛之情讀出來?

生:讀。

師:你讀出了這種情感。現在讓我們來推敲這個“綠”字,看還能把它換成什麼字呢?

生:學生交流。

師:誰願意把你們討論的結果告訴老師和同學們。

生:過、到、入、滿……

師:那你知道用這個“綠”好在哪

生:同桌商量。

師:誰能說說用這個“綠”好在哪?

生:它彷彿讓我們看到一幅春風吹過,江南一下子變綠的畫面。

師:你的理解能力很強。這樣一個傑出的詩人,它對一個字的用法都能經過反覆推敲。我們在今後的潛詞造句中更應該養成仔細斟酌後再下筆的好習慣。同學們能做到嗎?

生:能。

師:這一句從字面上看,是寫詩人南歸途中所看到的`江南勝景,聯繫當時的背景,我們能看出王安石寫這一句實際是在暗示改革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呢?

生:成功的。

師:這一句是詩人借這一勝景來抒發實施新法,帶來的新氣象的高興心情。這種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值得我們在今後的寫作中去學習運用。王安石看着眼前的這一勝景,思鄉之情不可抑止,不禁仰望一輪皎潔的明月發問,問什麼呢?我們來看第四句。

師:誰能讀一下這句?

生:讀。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麼樣?

生:好,他讀出這種發問的語氣了。

師:誰能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詩意的?

生:明月啊,什麼時候照着我回到鐘山的家呢?

師:回家爲什麼還得明月照着,白天不能回家嗎?

生:能。

師:我認爲這樣理解不夠準確,因爲古人對不知道的問題習慣於問蒼天、問明月,因此這一句詩怎樣理解會更好?哪位同學想好了?

生:明月呀,什麼時候我才能回家鐘山的家呢?

師:這一句從字面上看,又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思鄉心切。

師:這一句從字面看,確實流露了詩人對故鄉的深切懷念,但實際上是寫了詩人盼望再度回朝執政的迫切心情。在這一句中,又一次讓我們感受到詩人的這種藉着寫景來抒發自己內心情感的這種寫法,那這種寫法好不好?

生:好。

師:通過以上的學習,你們理解這首詩的大意了嗎?

生:理解了。

  六、熟讀古詩

(賞)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採用你喜歡的方式來練讀這首詩。

生:練讀。

師:誰能有感情地讀一下這首詩。

生:讀。

  七、總結全文

(昇華情感)

師:你們讀得很有感情,那就讓我們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生:背誦。

師:讓我們再來共同地感受一下詩人夜晚停船在瓜洲時的所見所感吧!(學生看着大屏幕,師在音樂的渲染下誦讀詩意)

師:那同學們感受到詩人的所見所想了嗎?

生:感受到了。

師:回家默寫古詩。

  【教學反思】

古詩是國小語文教材中一類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練、節奏強、跳躍大;從敘寫得內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因此在本節課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讀、悟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活化古詩詞的形成過程,重新煥發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一、爲學生提供足夠的感悟空間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爲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自己讀書,使學生的思路明朗化,學生不僅無拘無束,而且積極思考,認真探索。使學生表現了作爲學習主人的那種情趣,更使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二、教師的精講必不可少

雖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仍需老師的組織指導,這就決定不可能沒有老師的“講”,所不同的是,這種“講”不是“全盤授予”的注入,而是“相機誘導”的點撥。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中,對“綠”字的理解和“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句中學生對詩意思的理解上,老師的講是必不可少的,但“不在講得多,而要講在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我們作教師主張的“指學生不懂,但又必須掌握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