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報告

挖掘練習資源,提升練習價值課題工作報告

報告1.06W

一、研究背景

挖掘練習資源,提升練習價值課題工作報告

豐收離不開播種和耕耘,尤其要靠後來辛勤的耕耘。同樣,要學好數學,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從學生方面說,數學知識通過練習得到鞏固和加深,數學技能通過練習逐步形成,數學能力通過練習得以提高,通過練習能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教育,促進學生思維、人格和身心發展。從教師這邊看,通過練習還可以獲得反饋信息,檢查學生獨立學習數學的能力,評價教與學的水平,因此,我們老師對練習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但是目前的練習課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上練習課時,教學對象參與度低,學生盲目做題,阻礙了學生思維發展和能力的培養;二是練習課教學隨意性大,缺乏一個學生主動探究的教學模式,“腳踏西瓜皮,練到哪裏算哪裏”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數學課興趣大打折扣;三是學生在練習課中負擔沉重,特別是計算課的練習課,學生要打題海戰術,身心長期處於疲勞狀態,得不到主動的發展;四是練習課教學效果差,很多教師的觀念還定位在數學練習課的主要目的是鞏固、加深新授知識,無培養學生主動探究能力,致使學生思維更加呆滯不前。

通過聽課、評課我們發現好多老師上練習課,只是簡單地把課後安排的練習做完就了事了。殊不知,很多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就這樣白白流失了。在新課改開展的如火如荼之際,如果我們還是停留在舊觀念上,停留在舊的教學方式上,我們的教學改革將無從談起。《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並被廣泛應用於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反觀我們現在的太多練習,題型比較單一,重在知識的鞏固,對於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意識比較淡薄。這樣練習,讓我們的多數學生感覺數學只在課堂上,考試時有用,而走出課堂,離開考場就感覺不到數學的存在。如果能對練習進行恰當的處理、改造和設計,強化數學應用意識,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

皮亞傑的知識建構理論指出,學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在主動的活動中建構自己的知識。也就是說,學習者並不是空着腦袋走進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學習和交往活動中,已經逐步形成了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們具有利用現有知識經驗進行推論的智力潛能;相應地,學習不簡單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生活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在生活裏找教育,爲生活而教育”的觀念相當明確,他的“社會即學校”學說,更是告訴我們“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這與我們解決當前教學中練習內容的過時陳舊、不符合學生生活實際、不切合學生思想認識、不能很好地爲學生的將來生活服務的現象是很有啓發的。教育源於生活,適應生活的需要,因而練習更不能脫離生活,脫離生活的教學就失去兒童主動學習的心理基礎。

3、活動建構的理論

教育家盧梭認爲:教學應讓學生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繫,獲得直接經驗,主動地進行學習,反對讓兒童被動地接受成人的說教或單純地從書本上進行學習,他認爲教師的職責不在於教給兒童各種知識和灌輸各種觀念,而在於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事物環境中進行學習,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知識。

三、研究目標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提出了“挖掘練習資源提升練習價值”的課題,嘗試在練習課中充分開發利用一些資源,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去思考、去探索。從而發現規律,學會探索知識的方式,品嚐到探索成功的喜悅,更加激發渴望參與學習的內驅力。從練習課的課型出發,精心設計練習題組,合理安排練習層次,把練習課與學生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把練習課與趣味性、思考性結合起來,提高課堂練習的價值。

四、研究內容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資源是指依據數學課程標準所開發的各種教學材料以及數學課程可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源、工具和場所。”數學課程資源具備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等特點,但透過新課標對課程資源的闡述,我們仍可揭示其本質特徵:課程資源是由人、材料、工具、設施、活動等五種基本要素構成的一個生態系統,要改變以往練習題來源不足、結構單一,缺乏深層次教學價值挖掘和提升的現象,就需要對資源理念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理解,我們準備從以下方面闡述本課題研究的幾個觀點。

1、適當處理教材上的練習,使之更加鮮活。

隨着課程改革的實施,新教材已經充分顯示優越性。過去的練習題以文字爲主,無論是概念,還是應用題,都用生硬的文字來表述。而新教材圖文並茂,呈現方式豐富多彩。我們的練習題設計千萬不能走老路,與教材兩層皮。

教材中很多練習題都是給一幅主題圖要求學生提出數學問題,這樣的練習就應當給學生創設一個討論交流的條件。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安排“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試一試”等內容,用這種富有彈性的課程設置,結合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和發展要求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實施因材施教。同時,我們應積極主動地對課程進行適當的修正和調適,創造地對教材上的練習進行還原和再創造。改編習題的內容和出現形式,使它更具有生活性和實踐性,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應用意識,另外我們的數學課堂也是一個生成練習的平臺,練習題的設計一定要多種多樣,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如,圖片、遊戲、卡通表格、實物等,都可在練習題中出現,還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遊戲和比賽,收集練習材料。這樣才能化難爲簡,纔能有利於學生展開學習活動,才能讓學生愛學。

2、數學練習生活化

練習,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學生鞏固知識的基本手段,通過練習,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不僅是“懂—用—熟—巧”還必須要把知識轉化爲技能技巧,提高分析

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數學作爲一種生活和研究的工具,有助於人們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爲社會創造價值。數學練習應努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社會的聯繫,堅持引導學生展望生活美好前景,激發創造慾望;在數學練習生活化的過程中,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也是學習“有價值”數學的生動體現。練習,應再現生活情景,引導學生迴歸生活空間,在生活空間中實踐、在生活實踐中感知,激發學生自覺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增加開放性練習

我們傳統教育觀念中的課堂練習,一向都是老師設計好的,而新課程的實施,提出了課堂練習要開放。課堂練習的開放,首先是指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在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練習的同時,要精心設計一些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習題和形式新、入口寬、解法活的開放題。其次,要注意呈現多元性的、與實際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解決。再次,可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實際,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練習。讓學生自主參與,獨立思考,變“做題”爲“編題”,更能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與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在練習中,學生原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平時的活動方式、交往時的情感都是可以開發和利用的資源,數學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應以學生的學習爲出發點,並以學生的主動參與爲主軸,在練習中生成新的資源,最終以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爲發展方向。

五、研究方法

1、文獻法:通過對文獻資料的查閱與學習,瞭解研究前沿的最新動態,提升教師教育教學的理論素養,提高課題研究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2、調查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將設置一定的學生問卷或教師問卷,爲我們的課題研究指明方向,以讓課題研究切實爲教育教學服務。

3、行動研究法:在研究中我們採取互動研究的方式,在研究中行動,在行動中研究,讓“教研”與“課題研究”有機結合,提高了研究的效益。

4、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根據各階段的研究情況,我們採取多種方法(定量與定性相結合)進行分析,以總結出教材內容選擇的途徑、策略、思想以及教材內容呈現方式的最優化等。

六、研究的過程

1、加強理論學習,深化課題主旨。

自課題確立之日起,我們就組成了課題組,針對課題,我們首先進行了相關的理論學習,學習“校內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課題研究方案,並結合我們的研究內容,學習了《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初探》《國小數學的開放性策略運用的研究》。同時,我們將特別關注教科研權威雜誌,如《教育研究》、《江蘇教育研究》、《國小數學教師》,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明確教師的專業素質要求。學習時採取集體學和自學相結合,定時學和隨機學相結合的方法。形式上豐富些,注重實效,使理論學習與工作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爲自己的實踐和總結奠定理論基礎。

每一位老師將繼續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我們不僅要讀《標準》,讀《標準》的解讀,還要讀一些有關《標準》的討論。同時,我們要認真反思當前教學的現狀,總結經驗,分析主客觀各方面因素,尋求優化課堂教學的策略。

2、強化課題研究過程,促進課題研究有效進展。

課中實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

從課堂教學中突破,不斷優化教學過程,探索最佳教學模式,追求最優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現教學高質量。

⑴隨堂課

重視提高隨堂課的質量。平時聽課,聽課教師眼睛只盯在教師講課上,看教師講得是否精彩。現在聽課重點放在學生身上。結合“挖掘練習資源提升練習價值”的課題研究,我們就將聽課的重點放在要看教師是否善於挖掘練習中的資源,一堂課練習的內容、形式是否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應用意識,在解題過程中是否初步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水平,研究專題要滲透隨堂課教學教和研相結合,把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緊密聯繫起來。並以研究的專題性作爲衡量隨堂課的重要標準。堅持跟蹤聽課、評課,重點解決一二個問題;堅持相互聽課、評課,課後互相交流、探討,這不僅可以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而且還可增進教師間的友誼和理解。

⑵教學研究課

重視教學研究的指導。通過集體備課一試講一評議一修改一研究課一評價一小結一個案分析。全過程較好地做到教研、科研、教學實踐的有機結合。將科研的思想、方法向教研工作轉移,促使教師研究、反思教學中的問題,達到真正的教育研究效果。提高了教師的教學研究水平。在科研實踐中,不斷轉變教師的學習觀、學生觀、教學觀和質量觀,從而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爲,最終達到在“教中研,以研促教,提高教學質量”的科研目標。

教師的意識觀念影響了教師的行爲,我們要求每位成員都要加強理論學習,利用業餘時間多讀書、多學習,促進專業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基本實現課題研究的預定目標。同時積極思考,充分分析我校原有基礎,分析研究重點、難點,分析研究目的和預期結果,進一步將本課題的研究思路清晰化。

我們將組織以本校市區級優秀骨幹青年教師爲研究主體,聘請有關專家前來聽課指導,理論工作和實踐工作結合、骨幹力量和全體人員結合、校內力量和校外力量結合的研究力量,以此保證課題研究任務的完成。

3、加強課題管理,保證研究質量

首先加強對課題組的管理,進一步發揮課題組的作用。爲保證課題研究工作的紮實開展,考慮到教師現有的科研水平,針對級部教師、教材、學生特點,對組內教師合理分工,並嚴格按計劃實施研究,把任務落到實處。完善課題組的學習,積極開展學習研究活動,每次理論學習,提前發放學習材料,教師認真自學內化,並結合教學實踐形成自己的觀點,每位教師應充分利用每週五的業務學習時間,帶着觀點和問題在集體學習時討論。

課後反思——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

⑴堅持撰寫教後感,及時記載課堂教學得與失,並分析成敗原因。這是教師進行科研活動的最常用的切入口,有時便於及時修正自己的教研過程;有時從中可以提煉出有價值的課題。

⑵經常撰寫案例分析,隨時進行總結綜合。包括對教育教學中的現象的分析,透過現象挖掘出其中的本質,從而形成獨到的見解;包括對自己教育教學改革中的點點滴滴的做法聯繫起來,進行歸納、提煉,形成規律,即進行經驗總結;也包括對研究過程中的做法的反思,及時糾正偏差,使科研始終朝着正確的方向,爲實驗順利進行不斷積累經驗。

⑶及時作學習摘記,聽課摘記目的在於廣泛學習別人的教育經驗,積累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移植別人科研經驗於自身教學實際並進行研究,總結別人研究的經驗與教訓,確定自己研究的生長點;利用查閱的資料把握與本課題研究的動態和趨勢,調整自己的研究方向。

同時,要求青年教師每月選擇一個最具有教學個性特色的教學個案,在全體數學教師中進行交流,分享成果,共同提高,進一步凸現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學校將蒐集“優秀教學案例”,向教研室推薦。

七、研究的成效

1、促進了教師教材觀的轉變

原先那種將教材奉爲“聖經”,認爲神聖不可侵犯的舊觀念徹底得到了轉變。課題組每位老師都能有意識地主動駕馭教材,讓教材“爲我所用”,樹立起了正確的教材觀。能正確區分教學內容和教材內容,認識到教材是教學內容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教學內容的全部。雖然教學內容主要來自教材內容,但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對教材的練習內容有所選擇地科學地進行教學法加工,合理地組織教學過程。

“學以致用”明確地說明了我們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數學練習必須架設起“學”“用”之間的橋樑,把練習生活化。

①利用書上練習,使之更加豐滿

課本上的練習大多來源於生活,而這些生動活潑的內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顯得抽象而呆板,如果教師能創造性地對教材中的練習進行還原和再創造,將數學練習融合於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練習爲我所用。例如教學《有趣的七巧板》時,七巧板是學生兒時的玩具,學生都玩過,把玩具和圖形結合起來,學生覺得有趣,在玩時,讓學生從用兩塊拼到用三塊拼在到用4—6塊拼,最後用7塊拼美麗的圖案,學生在動手中品嚐拼圖的快樂。怎麼把課內的知識向課外延伸,讓學生的創意得到更好的發揮,建議學生把書後的紙圖形剪下來,課後回家動手拼拼貼貼,把你用七巧板創造的圖形粘在一張16k的白紙上,在班級評出創意獎,從學生的上交的作品看,有部分模仿書上的作品,但更多的是與衆不同的一面。這樣不僅讓學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更能體現新課程下的作業的獨特性。

②設計生活化的練習,創造課外的精彩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數學學習內容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我想,對於“有價值的數學”應該理解爲學生學習課堂數學後能在實踐中或真正的生活世界中進行運用,並提煉出有效的數學思想與思維方式。所以,我們可以走出課堂,開設一些生活化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應用、發展數學。如學習了人民幣的知識後,可以讓學生模擬購物活動來鞏固知識。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應用知識和解決知識的能力,而且可以讓學生從活動中進一步理解人民幣的單位之間的進率,並從扮演的角色中懂得了人際交往中的一些禮儀知識。這樣做真正讓學生把知識用於生活,學會生活,從而提高他們的社會生活能力。如學習“利息”後,讓學生親自到銀行取錢存錢,調查利率,學習填寫存款、取款憑條;學習了元、角、分後,讓學生親自到商店去買東西,體驗生活。

③設計開放性練習,讓每個學生都獲得發展

每個學生由於知識水平不同,社會經歷不同,對同一問題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於這一認識,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要求在設計練習時,從練習內容的選取到練習形式的呈現都儘可能讓學生留有思考餘地和表述空間,留有充分的思維空間和多種思維途徑。

2、實驗促進了教師的教學改革,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狀況。

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是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用的,學習數學不再那麼抽象,那麼枯燥。從我們對實驗班實施的課堂觀察情況看,數學生活化教學的課堂,學生有事可做,有話可說,參與學習熱情高。

3、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⑴增強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數學練習生活化教學使學生把生活中的信息與數學問題緊密聯繫在一起,通過對生活中信息地收集與處理,把信息轉化成數學問題,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這整個過程中,數學問題也將隨着提供信息的不同而靈活變化,正是這一循環、滾動的方式使學生信息量大增,處理能力不斷增強。

⑵培養了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並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構建知識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實踐者。數學生活化教學中,教師爲學生創設了適宜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鼓勵學生成爲發現者、探索者、創造者。學生就是在教師的引導輔助下,通過操作實驗、大膽猜測、合作交流等活動方式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的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觀察、分析、判斷等思維品質得到了發展,同時提高了數學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⑶提高了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

把書本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巧妙結合起來,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所掌握的知識,減輕了學生的死記硬背和大量單一的練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減少了學生學習中的困難,爲學生學習數學打開了一條探索知識奧祕的途徑與方法,使他們感到數學是真真切切存在於生活中,而有效地積累生活經驗則有益於幫助他們打開知識的大門

八、課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惑

1、將教學實踐中的現象、想法、感受及時總結、提煉並上升至理論層面還做得不夠。

2、如何運用課改理念,形成具有指導性、可操作性的教學模式是個難點。

3、應試教育在某種程度的影響,阻礙課題的某些方面的順利實施。

4、學生層次不整齊,加上現有的條件有限,使得課題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九、幾點思考

1、研究有實效

實踐證明我校開展的的“挖掘練習資源提升練習價值”數學課題研究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更新了教師教學觀念,鞏固並加深教師對課程改革的理解,拓寬了教師對學習方式改革的思路,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質;同時它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數學教學的效率。

2、結題不息題

儘管我們這一課題按計劃結題了,但我們仍要堅持本課題研究內容,要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把研究的成果、好的做法加以鞏固與推廣。新課標下數學練習的設計應是集生活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文字於一體,關注的是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可以說,數學練習的設計也要體現一種文化。課堂教學中的練習,一方面通過解數學題,使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解數學題培養和發展數學思維能力。練習設計既要緊扣教育目標,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可能性水平;既要貫徹循序漸進的原則,又要不失時機地由一個階段進入另一個階段,使學生由懂到會,由會到熟,由熟到巧。

標籤:課題 報告 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