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課堂上滲透做筆記的方法

語文1.13W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會做筆記的學生,學習成績往往比較好。然而,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不少學生不重視課堂筆記,一部分學生沒有掌握正確有效的筆記方法,少數學生甚至根本就沒有做過筆記,這樣,到複習的時候就倍感困難。因此,課堂上滲透做筆記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課堂上滲透做筆記的方法

1.讓學生充分認識做課堂筆記的目的、意義

這學期筆者擔任七年級的生物課。剛踏進中學校門的七年級學生,對中學階段的學習方法、要求往往茫然不知所措,需要教師在學法上逐步指導,使他們儘快適應國中的學習生活。本學期筆者着重指導學生學會記課堂筆記。

開學的第一節課,就明確向學生提出:每位同學都要做課堂筆記,但對筆記本不作統一要求,可根據自己的情況,使用硬抄本或一般的作業本,第二節課檢查筆記本的準備情況(後來有少數同學提出記在書上,這些一般是成績較好,學習較自覺的學生)。學期中間,由科代表檢查,期末老師再統一檢查,並記入平時成績。學生最介意的是老師對他的評價,所以記入平時成績,對學生有一個促進作用。同時讓學生明確做課堂筆記至少有兩點好處:1、自覺做好課堂筆記,上課不易分散注意力,跟上老師授課的思路。特別是象我校這樣的普通學校,學生學習自覺性普遍較差。對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課堂上讓他動手有事情做,不至於亂講話、玩東西,甚至和前後左右的同學做小動作、打鬧而影響課堂紀律。2、方便期末複習。本學期教學內容多,課時緊,上完新課,已沒有時間整理複習,緊接着期考。另外,新教材的每節課既有圖片、文字,又穿插有實驗(有的一節課就有兩、三個實驗,有課內的、課外的,有觀察的、有探究的),有資料分析,科學家的故事,科技、技術、社會等內容,內容比較散亂,學生閱讀完課文,往往抓不住要點、重點。通過做筆記,把一節課的主要知識點記下來,考前複習就輕鬆多了。

2.提倡做“提綱式筆記”

有些學生上課時從頭至尾不停地記,卻忘了聽講,課後再去死記硬背筆記,這樣就變成了課堂的記錄員,違背了做筆記的初衷。在授課的過程中,筆者指導學生:哪些該祥記,如課本上沒有的定義、表格、實驗的注意事項;哪些將綱要性的知識記下或記一個標題,具體內容課本上有的,在課本上勾畫出來,並在筆記本相應的標題下記下頁碼即可。每一頁筆記也不要全記滿,在右邊或下面留適當的空位置,方便課後做補充。

快速有效的筆記還有一些小技巧,比如,可以利用符號、縮寫或英文來節省做筆記的時間,如gene(基因)、cell(細胞)、G(葡萄糖)等。另外,課餘時間筆者還把課本、備課本讓學生翻閱,讓他們參考老師的做法。

3.學會整理筆記

有時課堂時間有限,有些內容來不及記下,可以利用課餘時間補上,而有些內容不完整,可借閱其他同學的筆記來參考,取長補短。每次新課後,花5~10分鐘時間,將知識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重新編碼,成爲自己個人的課堂學習資料。

爲了更有效地理解課堂筆記,建議學生在相關知識點後附上一些“好題”、“易錯題”,並加以簡單分析,以增強記憶效果、加深知識的'內化遷移及能力的提高。比如,學習了《練習使用顯微鏡》,知道“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移動的方向與玻片標本移動的方向相反。”在該知識點後附上下列例題:

例1 字母“p”在顯微鏡視野中的物像是( )

A q B d C p D b

解釋:這道題學生往往錯選答案D,這就是對“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這句話的錯誤理解,實際上這個“倒像”是指在目鏡內看到的物像與標本的上下左右剛好相反,因此正確答案選B。

例2 某同學在使用顯微鏡時,在低倍鏡視野中看到的圖像如下,他想將物像移到視野正中,應將玻片( )

A.向左上方移動 B.向右上方移動

C.向左下方移動 D.向右下方移動

解釋: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只能移動玻片標本,物像隨着移動,而且兩者移動方向相反,該題相當要把物像往右下方移動,因此選答案A。

另外,平時查閱的一些資料,也可記錄在筆記本上,作爲知識的積累,並在班上交流。比如,學習了“病毒”的知識,針對當時某些地區正發生禽流感,讓學生查閱有關禽流感的知識,進一步加深對病毒的認識。

4.發揮筆記的作用

提倡學生勤翻閱筆記和勤補充筆記。如新課後翻閱筆記,可以加以鞏固;每節新課前翻閱筆記,可以加強前後知識聯繫;考試前翻閱筆記,可以抓住重點、要點。如本學期,上完新課後僅剩一節課就期考了,所以要引導學生將全學期內容從頭至尾複習,時間不允許,只有學生自己利用筆記把平時學習的要點知識進行復習。

課堂筆記不定期抽查,這對學生有一個促進作用,但評價標準不搞千篇一律,因爲學生有差異、起點接受能力有所不同,課堂記錄的內容多少等不作明確劃一要求。在教和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引導學生有個性地發展,這是最終目的,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爲“不教而教”。

標籤:課堂 筆記 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