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最大公因數》評課稿

語文2.44W
《最大公因數》評課稿1

《最大公因數》是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因數、倍數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爲後面學習約分、通分打下基礎。

《最大公因數》評課稿

一、亮點

1、知識銜接緊密,流暢自然。在教學中,莊老師首先從學過的因數、倍數談話引入,然後讓學生回憶因數的特徵,接着通過一個找因數的遊戲,引發學生思考:從剛纔的同學站立情況看,你發現了什麼問題?爲什麼會出現有的同學站立兩次的情況?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從而引入新課。

2.注重提醒班級學生的坐姿、書寫姿勢。學生在進行練習做題的時候,莊老師及時提醒學生書寫的姿勢,注意平時的課堂訓練。

3. 注重知識點的相互銜接及知識的重難點的教學。在教學中,莊老師從已有知識因數出發,然後通過遊戲的形式引入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接着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髮現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之間的關係以及最大公因數的特殊數的求法,最後教師總結出求最大公因數的題目有兩種:一種是一般的題目,另一種是特殊的題目。

二、建議

1、快節奏、大容量的教學容易導致知識的半生不熟,程度好的學生可以跟上老師的思路,而部分接受新知識較慢的學生會來不及思考,容易導致知識學習上的'障礙。因此,還需要新知識的講解要把節奏放慢一些,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消化過程,明晰求最大公因數的解題步驟。

2、可以在引入的環節精簡一下,把遊戲作爲開啓學生,引發矛盾衝突的知識結合點,從而啓發學生思考爲什麼有的同學站立了兩次,這是爲什麼,由此引入新知識的學習效果會更好一些。另外在例2的教學中,不必要小步子走,可以直接放手讓學生思考怎樣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數,你還有不同的方法嗎?通過這樣的環節調整,可以節省出時間,讓學生充分的進行思考學習,效率也會提高。

《最大公因數》評課稿2

在晚自習上,我觀看了王XX老師講授的《最大公因數》這堂錄像課。王老師這節課,聽後給人的感覺是“很紮實”,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很到位,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腦、動手、動口,在合作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本節課教學重點突出,課堂氣氛和諧融洽,教學過程清晰流暢,各個教學環節銜接自然,學生思維活躍,參與面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情境的創設者、知識的引導者、活動的組織者,而參與、體驗、主動獲得知識的是學生自己,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教學思想。教師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有機結合,關注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教學目標到位,教學重點突出、難點設置合理。

本節課主要目標是: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理解公因數中最大公因數是誰。王老師通過地面鋪磚的這種生活情景,讓學生從這些生活情景中發現問題,並提出疑惑,這樣調動了學生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還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重點讓學生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難點是如何找兩個數的公因數及最大公因數。王老師這節課首先以列舉法來引導學生找公因數,隨後,又用集合圖的方式反映12和16的公因數各有哪些,然後讓學生觀察發現12和16的公因數中最大公因數是誰,通過一系列媒體資源的展示,逐一解決了每個問題,大大加深了學生對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印象。他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感悟、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順利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二、教學程序中,作到分層遞進,由扶到放,讓學生主動探索,獲取知識。

(1〕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形成概念。

王老師這節課通過鋪地磚的事例要求學生掌握抽象的數學結論,引導學生參與探討知識形成過程,儘可能的挖掘出學生的潛能,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努力出解決問題,形成概念。

〔2〕讓學生髮現問題,探索出方法。

王老師整節課是通過課件演示,採用了列舉法,集合法,這兩種方式教學12和16的公因數有哪些,其中最大公因數是幾,利用這種方式教學,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現,爲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創新增添了活力。

〔3〕練習層次分明,鞏固新知

練習的設計,能讓學生更好的鞏固新知,並能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尤其是通過遊戲鞏固了學習知識,也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因數和公因數的聯繫和區別。

鞏固練習做到了有趣、有益、有層、有度。

三、教學手段多樣化,多媒體課件運用靈活

1、導入設計巧妙

教材是落實課程標準理念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師只有“創造性地教”,學生才能“創造性地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教學活動,並不是對教材的簡單複製,而是教師對教材的二度開發,是一種再開發、再創造的活動過程,這也是教師參與課程開發的主要形式。本節課王老師把數學知識設置在具體情境之中,最大公因數的概念,是用鋪地磚的問題引出的。課堂上,王老師運用多媒體動態呈現王叔叔家用地磚鋪貯藏室地面的現實情境,請同學們幫助王叔叔選擇地磚。學生在幫助王叔叔選擇地磚的活動中,通過動手操作,發現正方形地磚的邊長與長方形地面的長、寬之間的關係;通過討論交流,抽象出公因數、最大公因數概念。教學概念的教學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在一起,自然揭示了教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繫。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切實體會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間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本節課教師能夠“以學論教”,在探索新知中採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動手“擺一擺”“畫一畫”,發現了可以選擇邊長是1dm、2dm、4dm的正方形地磚。接着,各小組圍繞這幾種可選擇的地磚的邊長與長形地面的長、寬之間的關係展開討論。學生憑藉已有的知識,很快發現:1、2、4是16的因數,也是12的因數。在這個基礎上,王老師請學生用簡潔的話說一說“1、2、4是16和12的什麼數”,由學生抽象出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概念。最後用集合圈形式的展示,讓學生懂得了,公因數和最大公因還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示。然後,返回幫王叔叔選擇地磚的問題,進而製造認知衝突,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教師在這裏的充分放手,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間。這樣安排教學過程,可以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解決問題、主動獲得新知識的過程。

評課稿四、通過教學,學生既獲得了數學概念,也獲得了數學方法

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了感悟,就能爲抽象出概念提供感性認識基礎。這節課的內容學生掌握的非常好。由學生自己建構了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使公因數、最大公因數這兩個抽象的概念,變得非常具體、直觀,學生摸得着,看得見。從而增強了感知事實、建立概念的效果。學生是真正主動探索知識的建構者,而不是模仿者,充分的發掘了學生的自主意識,也充分體現了教師駕馭教材,調控學生的能力。

標籤:公因數 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