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賁友林《圓的認識》課堂實錄

語文3.16W

在操作、交流的過程中認識圓,感悟圓的特徵,解釋圓的應用,建構對圓的結構性的認識,會用圓規畫圓,發展空間觀念。以下是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提供到的賁友林《圓的認識》課堂實錄範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賁友林《圓的認識》課堂實錄

  賁友林《圓的認識》課堂實錄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五年級(下冊)第93~94頁例1~例3及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2題。

  教學目標

1. 在操作、交流的過程中認識圓,感悟圓的特徵,解釋圓的應用,建構對圓的結構性的認識,會用圓規畫圓,發展空間觀念。

2. 培養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

  課堂實錄:

一、 引入

師:同學們好!我想先了解一下,大家有哪些玩具?

學生髮言非常踊躍。

師:老師小時候曾玩過一種玩具,大家想看麼?

視頻展示:一個自制的陀螺,並將之旋轉起來。

師:這可是老師自制的玩具,大家想做嗎?瞧,一根火柴棒,一張紙片,剪成——圓形(板書:圓)。

二、 展開

師:今天我們就在做玩具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圓。

師:做陀螺首先要剪一個圓。剪之前,我們先要——畫一個圓。你準備怎樣畫呢?

生:用圓規。

師:對,用圓規畫。請大家用圓規在作業本上畫圓。

學生操作畫圓。

師:畫好了嗎?你覺得用圓規畫圓時應注意什麼?

生:圓規的尖不能移動。

生:另一隻腳與針尖之間的距離不能變。

師:還有沒有補充?你畫圓時,是用一隻手還是用兩隻手?(有學生說用一隻手,有學生說用兩隻手。)

師:(邊演示,邊講解)畫圓時,要用手捏住圓規頂端的手柄,稍用力將針尖的一腳按下,使針尖固定,再旋轉圓規的另一隻腳。現在請大家再畫一到兩個圓,你覺得滿意了就坐正。

學生再次操作畫圓。

師:短短的時間,我們就能畫一個很漂亮的圓。大家能畫一個和我這個圓一樣大的圓嗎?

生:要先把圓規兩腳拉好。

師:對,先要確定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估一估,畫這個圓,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生:3釐米。

師:估測得真準!請大家把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定爲3釐米。

在學生動手拉開圓規兩腳時,教師指導:在直尺上,有針尖的一隻腳對準直尺的0刻度線,另一隻腳拉開到刻度線3。

師:請大家在白卡紙上畫一個圓,再剪下來。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師:剪圓時,有什麼感覺?和剪其他的圖形感覺一樣嗎?

生:不一樣。剪圓,要剪得圓滑,要邊剪邊轉。

師:對!長方形、正方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圓呢?

生:圓是由曲線圍成的。

師:誰知道,火柴棒要從圓形紙片的什麼地方穿過去?

生:中心。

師:對,圓的中心,也就是圓心。(板書:圓心)

師:大家能找到這個圓的圓心嗎?用水彩筆點出圓心。哦,也就是剛纔畫圓時圓規的針尖固定的那一點。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板書:O)。請大家把圓心標註上字母“O”。

師:我們已經找到了圓心。如果問你:這是一個多大的圓,你知道嗎?

生:量它的直徑就知道了。

師:他剛纔說了一個詞,是——

生:直徑(板書:直徑)。

師:那什麼叫直徑呢?

生:從一個點向中心引一條直線。

生:把圓對摺形成的一條線。

師:看來,現在讓我們用語言來表述什麼是直徑,不容易說清楚。如果用筆畫,大家能畫出來嗎?

學生試畫直徑。

師:誰願意到前面來展示一下你畫的直徑?

生:(邊演示邊介紹)從圓的一端到另一端,而且通過圓心。

師:直徑是一條——

生:直線……線段!

師:爲什麼不說是直線呢?

生:直線是無限長的,而線段的長度是有限的。

師:直徑的兩個端點在哪兒?一個端點在——圓上,另一個端點——也在圓上,而且——通過圓心。

師:你知道這條直徑長多少嗎?

生:6釐米。

師:對嗎?請用尺量一量。

學生操作。

師:這是一個直徑爲——6釐米的圓。這個圓多大呀?還可以怎麼說呢?

生:這是一個半徑爲3釐米的圓。

師:他又說到一個詞——半徑。大家能畫一條半徑嗎?

學生操作畫半徑,並展示、介紹所畫的半徑。

師:半徑是一條——線段,它的一端在——圓心,另一端在圓上。這條半徑長多少?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6除以2等於3,半徑的長是直徑的一半。

師:你說得真好,談到了半徑與直徑長度之間的關係。

生:我是用尺量的,半徑是3釐米。

師:謝謝你的操作,驗證了剛纔那位同學發言中談到的半徑與直徑長度之間的關係。接下來,我們搞一個小比賽。請大家拿好鉛筆、直尺,同桌中左邊的同學畫半徑,右邊的同學畫直徑,在相同的時間內,比一比,看誰畫得多!準備好了嗎?開始!

學生畫直徑、半徑。大約40秒鐘後師叫“停”。學生彙報:畫半徑的最多畫了11條;畫直徑的,最多畫了7條。

師:誰快呀?

生:半徑。

生:兩條半徑才能等於一條直徑,就是說,他最多畫了7條直徑,把它化爲半徑的話,應該是14條半徑了。那畫半徑的只畫了11條,差了3條。

師: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就是他畫了7條直徑,一條直徑可以看作2條半徑,那如果算半徑的話,就畫了14條。是畫直徑的贏了,是嗎?

生:對!

師:這樣的想法有道理,很有意思。誰贏誰輸不太重要,大家有沒有回頭反思一下,如果沒有時間限制,你能畫多少條半徑?直徑呢?

生:圓的半徑和直徑都有無數條。

師:它們的長度呢?

生:分別相等。

練習:用彩色筆標出下面各圓的半徑和直徑。

讓學生用兩種顏色的彩筆分別描畫半徑、直徑。

組織反饋,並說說沒有描畫的線段爲什麼不是直徑或半徑。

教師指圖2中間兩條半徑:這是不是直徑?

生:不是,因爲它不是一條線段。

師:數一數,畫了多少條直徑?

學生回答後,指着圖1和圖2中的兩條直徑問:這兩條直徑相等嗎?直徑不是都相等嗎?(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在同一個圓裏)

師:數數畫了多少條半徑?

生:3條。

其他學生沉默……稍過一會兒,有學生脫口而出:7條。並作講述:一條直徑,又可以看成兩條半徑,在同一個圓裏,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

教師在3個圓上添加數據:圖1:(半徑)2釐米;圖2:(半徑)2.5釐米;圖3:(直徑)64毫米。

師:看圖,你知道什麼?

學生說出各圓的半徑、直徑長度後,教師指圖2:畫這個圓時,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學生作答後教師再指圖3:它呢?

師:不知不覺,我們認識了圓的不少特徵。請打開課本,閱讀第93~94頁,圈畫出你認爲重要的內容,你覺得黑板上還應該板書哪些內容呢?

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圓心(O)、半徑(r)等。

師:現在,讓我們把陀螺做完,大家再轉一轉,玩一玩。

學生操作。

三、 應用

播放“崑崙潤滑油”廣告片。

師:剛纔看這則廣告時,有沒有留意過,這則廣告中——

生:有很多圓。

師:是的,生活中有很多圓。只要我們用數學的眼睛去觀察生活,就會發現很多數學問題。一位數學家曾經說過:在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我們再來欣賞幾幅由圓組成的圖案。

屏幕出示:

師:這五幅圖,你會畫嗎?教師指圖1:這裏,大圓的半徑是3釐米,小圓有多大?

生:小圓的直徑是3釐米,因爲小圓的直徑等於大圓的半徑。

生:小圓的半徑是1.5釐米。

師:這五幅圖中,哪幾幅的畫法差不多?

學生回答圖1、2、3的畫法差不多時,屏幕上這三幅圖中閃爍顯示如左圖的形狀。

師:(指圖4)它像——(三片葉子),怎麼畫呢?大家可以在課後去試一試。

師:(指圖5)它像我們生活中的哪一樣物體?

生:奔馳汽車標誌。

生:汽車方向盤。

師: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上有圓?

學生的回答有蛋糕、鈕釦、火腿腸、中國銀行標誌、天壇、溜溜球等,其中還有一位學生說到足球。

出示:籃球、足球、排球。

師:它們是圓嗎?

生:球是圓的。

課件出示西瓜,並把西瓜切開,所切的面是——圓。

生:圓是平面圖形,球是立體的。

師:你的發言非常準確!圓,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屏幕出示:自行車車輪、茶杯蓋、手錶表面、十字路口的轉盤。

師:它們是圓的嗎?(是)請大家聯繫實際想一想,它們有多大?(出示連線題:把上述物體的名稱和相應的直徑連起來。題略。)

學生連線後,師:這些物體一定是圓的嗎?(不一定),哪些一定是圓的呢?

生:手錶表面不一定是圓的。

師:對!手錶面可以不做成圓形,生活中常見的許多鐘錶面的形狀就不是圓形。但時針、分針轉動一圈,我們可以感覺到在鐘錶面上形成——圓。

生:茶杯蓋要做成圓形,如果不是圓形,就容易掉進杯裏。

生:轉盤要做成圓形,便於汽車轉彎。

生:車輪一定是圓的。

師:車輪爲什麼要做成圓形的?

讓學生用陀螺代替車輪,改變紙片的形狀、改變車軸的位置,滾動車輪感受車輪必須做成圓形的道理。

四、 延伸

師:在《十萬個爲什麼》數學第一分冊上就有一篇文章介紹“車輪爲什麼是圓的”,但是在《十萬個爲什麼》數學第二分冊上又有一篇文章介紹“輪子一定是圓的嗎?”(隨着教師的介紹,屏幕上先後出示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十萬個爲什麼》數學第一分冊和第二分冊的封面)這是怎麼回事呢?有興趣的同學課後可以找這方面的資料讀一讀。

[評析]

對學生而言,這是一節感受真實、經歷充實、感悟紮實,充滿情趣和智慧的教學,也是一節充滿創意的教學。聽罷本課,掩卷深思,不能不爲課內的亮點和精彩而拍案讚歎。

1. 瞭解學生,關愛學生。教者構思本課,憑藉的是對學生的接觸與瞭解。開課的交談一下子就觸動學生的興奮點,課中的引導絲絲入扣,一觸即發。師生的對話看似散漫,實爲嚴謹,緊緊地圍繞教學內容展開。可見,要教好數學,必須深入瞭解學生,關愛學生,做到知其所好,知其所能。

2. 靈性對話,動手操作。圓的畫法、圓的特徵的探究都是學生在畫、剪、量、描、轉、滾等動手實踐中,通過自我觀察、比較、感悟、反思獲得的。教師的教學語言,多在引導、評價,或是藉助對學生表達後的“接話”複述,進一步闡述學生的思想。活動性的教學引發了學生表達的需要,對話式的教學引領學生逐步深入地展開數學思考。

3. 潛心鑽研,精心蓄積。教師雖多次教學本課內容,卻能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不斷變換課堂架構,變換生活素材,變換引導策略,不斷使教學更有新意。不但兒時的玩具陀螺、生活中的茶杯、車輪、鐘錶面和道路上的轉盤進入視野,而且廣告動畫、西瓜、足球、陰陽魚圖、三葉片圖、銀行標誌、汽車品牌圖標等均收眼底。可見,教師在生活中是有心的,備課是潛心的,準備素材是精心的。成功的課堂教學其實總是有心人的潛心鑽研與精心蓄積的產物,是教師用專業的眼光,搜尋生活中一切可以與數學學習相聯繫的現象與素材,並加以精心挑選、搭配、駕馭的結果。

4. 感受真切,興趣盎然。本節課自始至終,學生都是興趣盎然的。他們談生活、做玩具,活動自然,交流真切,無生澀艱難之感,有行雲流水之暢,生活現象與數學知識相呼應,課內話題與課外閱讀相交織。教學手法樸實無華,雙基教學和訓練十分紮實。這是自然的教學,也是充滿智慧的高層次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