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小班音樂教學反思集錦15篇

音樂9.76K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音樂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音樂教學反思集錦15篇

小班音樂教學反思1

音樂課即唱歌課,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裏(課的後半部分)唱歌卻是“老太婆唸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裏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處認爲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裏,並引以爲豪。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在我所聽到的音樂課裏,這種情況不在少

數,尤其是欣賞課。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的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我們坦言,講文學我們比不過語文老師(就普通而言),講解數理也非我們所長,爲何不發揮我們音樂教師的優勢呢?

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我們的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於偏重技能,使得我們的中國小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中國小生當作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訓練。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裏,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爲人類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棄了“國民音樂教育”的初衷,是與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馳的。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

音樂課以教師爲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裏,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

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間表灌之。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並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係,從未把學生作爲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接受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音樂課學生哪來的情、哪來的興趣?也就無從說“我喜歡音樂課”了。

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功夫不足。我聽過少的音樂課,也看過很多老師的教案,總髮現我們的教師在構思一堂課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他們經常在考慮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考慮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幹什麼、此時學生會出現什麼”。他們只想課堂45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爲“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複雜多樣的變體,神經質的信息輸入不是單一的,應該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信息的輸入,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師的意志強加給學生的多,聆聽學生心聲、把握學生心智、願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師的疾話對的”、“我是老師,學生應該聽老師的話”,恐怕是我們很多老師常有的心態和所說的話。因此,許多教師挖好一個個的陷阱讓學生一個個往裏跳的事總是很樂意去做的。比如說:“對不對?“對”“好聽不好聽?”等等。儘管老師自己都覺得多餘,有時還顯得底氣不足,但總是樂此不疲。

三、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材”定位過高過死

教材是教學之本,依教材上課“沒商量”。我們國家的教材建設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

了全國一綱一本的格局而出現了一綱多本、多綱多本,這對於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環境、不同教育水平和與社會發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間,形成新的教學格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畢竟人們的國家太大了,地域廣闊、人口衆多、經濟發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幾套教材來作“教學之本”,實在是勉爲其難。。就從我們浙江省新編的“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來說,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開始編,九一年開始在部分地區實驗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廣使用。編寫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較發達的農村地區”使用,這從九十年代初全國經濟發展的勢態看浙江省的經濟發展地位,無疑是準確的。可問題是,僅從一個面積不大、人文背景相對單純、經濟結構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經濟水平的差異也是顯面易見的。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必定還來教育文化的差異。可我們使用統一教材,就是對這種事實上存在的差異視而不見,這與教育學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從編寫到使用的週期很長,對教材重新作出修訂則所需的時間更長。在現今知識爆炸、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的價值觀、道德面、人生觀、美學觀無不時時處處都在變化着,而唯有我們的教材不變,要學生唱的歌曲不變。這怎麼可能讓學生對我們的音樂感興趣,對我們所唱的歌感興趣?

小班音樂教學反思2

在今天的活動前,我也嘗試根據音樂讓幼兒合拍地走步,開始的時候孩子們還是比較開心,稍微一些小動作模仿一下,可是在讓他們拉住鄰座同伴手,想讓他們能跟上音樂,並且能較好地跟着老師一起做的時候,有些孩子就只顧着想去拉小朋友的小手,或者直接就和小朋友講話了,有孩子不遵守遊戲規則了……

我想這種遊戲化的形式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只是在活動過程中,孩子的自控能力很差,對遊戲規則意識薄,對音樂的感受和表現比較零碎,而且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在第一個環節的時候,我就感覺到我有點力不從心無法掌控孩子們的行爲了。

於是我就調整了一些策略,讓孩子們先用最最簡單的動作配以歌詞,先來學習歌唱,在大多數幼兒會唱這首歌后,我根據歌詞提示幼兒用動作來配合歌曲,同時也能幫助幼兒增加歌曲的趣味性。在幼兒門基本都掌握這個歌曲遊戲的玩法後,我開始讓幼兒自己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增加動作,一開始幼兒不能自己進行聯想,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才能想出碰一碰肩膀、小腳等動作,經過教師的幾次幫助後,小朋友們紛紛主動要求來進行演唱,爲了讓每個寶寶的情感得到滿足,我請幼兒相互之間來對跳,找好朋友碰一碰。

小班音樂教學反思3

小班音樂遊戲教案《兩隻小鳥》含反思適用於小班的音樂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萌發與同伴相親相愛的情感,在指偶的幫助下,理解歌曲的內容,學習演唱歌曲,並嘗試邊唱邊做動作,在活動中幼兒傾聽音樂,大膽的遊戲表演,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音樂遊戲《兩隻小鳥》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在指偶的幫助下,理解歌曲的內容,學習演唱歌曲,並嘗試邊唱邊做動作。

2、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萌發與同伴相親相愛的情感。

3、在活動中幼兒傾聽音樂,大膽的遊戲表演。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紅、藍顏色的小鳥指偶若干。

2、小鳥的叫聲、伴奏音樂。

3、卡紙剪成的大樹若干並貼在小椅背上。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去樹林裏玩一玩吧。

(播放背景音樂,師幼愉快地走進活動室)1、聲音引出兩隻小鳥。

師:哇,小樹林裏可真美呀!猜猜還有誰會來這裏玩呢?我們來聽一聽吧!

(1)聽上去像是誰來了呀?

(3)再來聽一聽是不是小鳥呢?

(4)真的是小鳥的聲音哦,我們請他們出來好嗎?(依次出示紅鳥、藍鳥)其間提問:這是隻什麼顏色的小鳥?(紅色),哦,又飛來一隻,這只是什麼顏色的呀?

2、認識兩隻小鳥的名字。

師:紅色的小鳥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丁丁,和丁丁打個招呼。

師:藍色的小鳥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鼕鼕,和鼕鼕打個招呼。

二、幼兒欣賞理解歌曲

1、今天丁丁和鼕鼕要到這裏來玩捉迷藏的遊戲,捉迷藏是什麼意思?

咦,它們躲到哪裏去了?來把它們喊出來吧!

2、現在我變成一棵大樹,丁丁和鼕鼕要在樹上玩遊戲,看清楚它們是怎麼玩的哦?

(1)教師配上動作完整朗誦歌詞。

提問:看清楚他們是怎麼玩的嗎?先是兩隻小鳥坐在哪裏呀?(教師手勢)它叫?它叫?誰先飛走了?然後誰飛走了?小樹好孤單,它對小鳥說什麼?(丁丁回來吧,鼕鼕回來吧,快快回來吧!)請幼兒幫助大樹一起喊小鳥回來。(教師配上動作)

(2)幼兒跟着教師邊做動作邊朗誦歌詞。

好玩嗎?我們也來玩一玩吧,現在你們變成一棵大樹。準備好,兩隻小鳥來了。

……重點練習那句“快快回來吧!”小結:兩隻小鳥回到樹上了,又見面了,他們相親相愛地在一起,真快樂。聽,他們又開始玩遊戲了。

3、教師隨鋼琴音樂慢速地演唱歌曲一遍。

4、再次演唱歌曲一遍。

三、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帶領幼兒慢速演唱,同時用教具演示提示幼兒,鼓勵幼兒用動作提醒自己記憶歌詞。

2、幼兒按意願扮演丁丁和鼕鼕,分別站在老師的右手和左手邊。教師帶領幼兒演唱歌曲,重點是對歌詞的理解記憶。

3、教師再次帶領幼兒演唱歌曲,重點是演唱的聲音。

四、幼兒套上指偶表演歌曲

1、每位幼兒套上指偶,明確角色。(配上伴奏音樂)

2、師幼演唱歌曲一遍。

3、師幼完整連貫演唱歌曲一遍。

4、幼兒獨立演唱歌曲一遍。

五、教師引導、小結。

1、你們喜歡丁丁和鼕鼕嗎?爲什麼?

2、小結:丁丁和鼕鼕這兩隻小鳥真懂事,聽見大樹的一聲呼喚,就馬上飛回來了,而大樹也會在下雨天爲小鳥撐起一把小傘,他們會你關心我,我關心你,相親相愛在一起,以後我們小朋友也要象兩隻小鳥一樣相親相愛。

現在我們飛到小樹林外面去玩玩吧!

3、幼兒聽音樂做小鳥飛動作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爲幼兒創設了情景表演,讓幼兒在遊戲表演中學唱歌曲,學會和同伴結伴遊戲。在表演過程中,很多小朋友都很開心,知道要根據歌詞的內容有禮貌地按要求進行表演,充分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和主導地位。

教材的選擇:

《兩隻小鳥》是一個韻律比較歡快的音樂。以幼兒感興趣的故事情節導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通過提問:兩隻小鳥坐在哪裏?它們分別叫什麼名字?兩個好朋友爲什麼會各自飛走?幫助幼兒理解歌詞。並且結合自身的動作暗示,讓幼兒在第一次傾聽的過程中,在理解的基礎上學說歌詞。這個環節中,我發現這首歌曲的歌詞對小班孩子而言是有一定的體驗的,所以在學的時候,孩子很樂意去說、去唱。這次活動很符合小班幼兒的實際,也很能抓住小班孩子的興趣。

教法的安排:

在學習《兩隻小鳥》的時候,我巧妙地運用了示範,第一次我用兩隻小鳥的手偶進行情景表演,讓幼兒在觀看的同時理解好朋友之間應該相互謙讓,沒有朋友會很孤單,同時激發幼兒學唱歌曲。這一環節中,幼兒的注意力很集中,能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大膽地猜測故事的發展情部。最後引導幼兒自主表演,讓孩子更好地感知了根據歌詞來做動作,讓孩子更好地,更直觀地感知歌詞。

本次活動總的來說比較成功,思路清晰,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但在過程中還是有所欠缺,特別是最後孩子們自己帶上紙偶完整演唱歌曲時,手上紙偶的角色分工不是很明確,邊唱邊做動作有點顧不過來,所以顯得有點亂。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吸取經驗,將教學活動組織得更好。

本文擴展閱讀:

鳥(學名:Aves),又稱作鳥兒。定義:有羽毛幾乎覆蓋全身的卵生脊椎動物,字典解釋:脊椎動物的一類,溫血卵生,用肺呼吸,幾乎全身有羽毛,後肢能行走,前肢變爲翅,大多數能飛。在動物學中,鳥的主要特徵是:身體呈流線型(紡錘型或梭形),大多數飛翔生活。體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變成翼(有的種類翼退化);胸肌發達;直腸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統發達,有助於減輕體重,利於飛行;心臟有兩心房和兩心室,心搏次數快。體溫恆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還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氣囊,用來幫助肺進行雙重呼吸。

小班音樂教學反思4

爲了全面提高我園教師的教學技能,展示我園教師的業務能力,青年教師的優質課彙報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

我作爲剛入園半年多的青年教師,也參與了本次優質課的彙報工作。我們小班組的四位配班老師,這次共同選擇了小班音樂遊戲《大熊山》這節音樂活動課作爲參評內容。

音樂活動《大熊山》節奏性較強,根據故事情節發揮幼兒想象力,讓孩子在遊戲中鍛鍊語言的表達能力。孩子們都喜歡玩遊戲,音樂遊戲不僅給孩子們提供了情節,而且充滿了趣味性,並且給了孩子音樂的享受。《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喜歡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讓幼兒在音樂遊戲中彼此建立友誼,可以在提高幼兒模仿動作的同時,使幼兒體驗到集體遊戲的快樂。

音樂活動課《大熊山》主要講述的內容是:一隻可愛的小螞蟻,有一天來到了一片果園裏,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有一塊咖啡色的東西。它就很好奇這座像“山”一樣的東西到底會是什麼呢?當它越走越近時才發現自己看見的“山”是隻在熟睡的大灰熊。《大熊山》的故事情節較短,但是卻把“近大遠小”的原理以一種有趣易懂的方式向小朋友們生動的展現了出來。20xx年6月7日上午第一節課,園長和幾位主任一行人來到我們寶寶三班來做客學習。12位小朋友的熱情度都很高漲,跟客人老師打過招呼後,本節音樂遊戲活動課就正式開始了。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們和老師配合的很好。在學小螞蟻走路和變大這些肢體動作時,小朋友們都很積極踊躍參與到活動當中來。螞蟻媽媽和螞蟻寶寶遊戲環節,小螞蟻都能夠跟隨着音樂做有節奏地走動。最後的一起叫醒大熊跳舞做遊戲環節,小朋友熱情度可想而知。

整個音樂活動課上下來後,我發現自己的上課時間有些偏短,只上了十幾分鍾。在語言過渡的時候有些緊張,問題提的不夠明確,小朋友們對於我提出的問題會有些疑惑。這就要求我的過渡性語言要處理好,語言上要有技巧。在請小朋友做一做睡覺的動作時,應當讓他們說一說催眠曲的感受。領導說我這次的音樂課上的比上學期的要親切自然得多,笑容燦爛,語言溫柔。對待小朋友就應該是這樣的,我會繼續保持努力的。音樂遊戲課不要偏於語言方面,這樣會拖延上課時間。我們在提問後應該給小朋友們機會考慮,要有組織的引導他們讓他們切切實實地投入到活動中來。

總之,教師基本功的提升還有待考究。這就要求我們青年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多思考多做反思,利用課後時間多看“早期教育”課堂設計,多閱覽一些有關教學經驗方面的書籍和雜誌,只要按照這些來嚴格要求自己,相信自己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經驗都會有很大的提升的。

小班音樂教學反思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歌曲所表達的不同情感,激發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

2、發展幼兒的音樂感受力、表現力。

活動準備:

秋季樹林背景圖、小樹葉頭飾每人一個、錄音機、鋼琴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談話"我看到小朋友都帶上了頭飾,你現在扮演的是誰啊?(小樹葉)小樹葉你們的媽媽是誰啊?原來是大樹媽媽的寶寶,我們來做一個小樹葉和大樹媽媽的遊戲好嗎?"

2、音樂表演遊戲"小樹葉",發聲練習

(1)聽音樂根據春夏秋冬小樹葉的變化在教師的帶領和提示下進行表演。

(2)教師:"現在是什麼季節?"秋風起來了,秋風起來了,小樹葉被風吹得發出了什麼聲音?沙沙沙沙的響呢,你聽。(發聲練習"小樹葉沙沙")引導孩子感受強弱和音高的不同。

二、展開

1、 教師範唱

教師:"小樹葉沙沙的在響好象在說話,它遇到了什麼事情了,說了些什麼?你想不想知道?答案在老師唱的一首歌裏呢,快坐下一起聽一聽。

2、學習第一段歌詞

(1)範唱完提問:"小樹葉發生了什麼事情了?"引導幼兒完整的說一說,學習歌詞。

教師引導:"小樹葉離開了媽媽,它會害怕嗎?我們一起問問它。"(引導幼兒感受小樹葉是在給媽媽說再見呢,用輕的親切的聲音來表現沙沙沙。)

(2)語言節奏學說歌詞教師:"咱們一起說說小樹葉發生了什麼事情。

3、學習第二段歌詞

(1) 教師範唱第二段。

教師:“小樹葉離開了媽媽,你說它會回來嗎?那什麼時候會回來?我們聽一聽小樹葉是怎樣說的。”

(2) 語言節奏學歌詞

教師:"聽完了,你覺得它是一個怎樣的小樹葉?勇敢的小樹葉是怎樣說的?"(引導幼兒一起說一說)

4、教師完整範唱

教師:"這首歌曲有兩段表現了小樹葉不同的心情,我先來給大家唱一唱。"提問:"剛纔我唱的時候,第一段的沙沙沙和第二段的沙沙沙有什麼不一樣啊?"(第一段小樹葉好像在對媽媽說再見,聲音比較輕,而第二段小樹葉在勇敢對媽媽說它會回來聲音很洪亮,讓所有得人都能聽到)教師:"咱們給這首歌曲取個名字吧,你說叫什麼呢?"

5、幼兒整首跟唱教師:"你喜歡這片勇敢的小樹葉嗎?那你來唱一唱,用你的聲音

來表現出勇敢。"

6、嘗試領唱和伴唱

(1) 教師領唱幼兒伴唱教師戴上小樹葉的頭飾扮演小樹葉來領唱,小朋友來伴唱,就只唱最後一句沙沙沙。(提示用不同的聲音和感受來演唱)

(2)個別幼兒領唱教師:"誰想扮演勇敢的小樹葉上來表演表演?

三、結束

教師:"從小朋友們的歌聲中我能猜出你們一定也是勇敢的孩子是嗎?咱們到室外和勇敢的小樹葉做個遊戲好嗎?"(引導幼兒學着小樹葉做飄的動作出教室)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慾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小班音樂教學反思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熟悉樂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學唱歌曲。

2、引導幼兒感知勞動性質的音樂,並嘗試用聲音和動作表現樂曲熱情有力的情感。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參觀過舊址沙洲壩,知道紅軍的故事。

2、鋼琴一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發聲練習師生問好歌曲《小鳥醒來了》、《唱支節日歌》、《音階歌》、《小雞小雞在哪裏》、《大雨和小雨》、《買菜》。

2、律動練習《高人走,矮人走》、《踏點步》、《鞋匠舞》、《摘果子》《袋鼠》。

二、基本部分

談話形式引出活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師:我們小朋友去沙洲壩革命舊址參觀過了,聽過了紅軍的故事。

2、那時候紅軍經常幫老百姓做事,你們聽過紅軍爲老百姓都做過什麼事嗎?

3、紅軍幫老百姓挖井,種田,打石頭做房子,他們一邊幹活還一邊唱歌呢,你們想聽聽紅軍幹活的歌嗎?

欣賞歌曲

1、教師示範演唱歌曲,提問:你聽到了什麼?(引導幼兒完整的回答自己在歌曲裏所聽到的內容。)

2、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加油幹》你們再聽聽這首歌是輕輕唱的還是很有力氣的。

3、再次示範演唱歌曲。

——提問:歌曲的名字叫什麼呀?(引導幼兒完整的回答歌曲的名字叫《加油幹》)。

——提問:歌曲裏還唱了什麼?這首歌的歌詞是……原來這首歌說的是紅軍在很勤勞地幹活的事,所以很有勁。

學唱歌曲

1、我們一起來一邊拍打節奏,一邊說說歌詞。

2、引導幼兒討論:歌曲的哪個部分做最有勁,(嗬嘿)我們還可以怎麼表示?!

3、我們一起跟着音樂說說歌詞吧。

4、完整教唱歌曲。

5、幼兒完整演唱歌曲並嘗試一邊拍手和跺腳。

三、結束部分

1、請幼兒表演《扮家家》

2、小結活動情況下課!

活動反思

本次音樂活動《加油幹》的目的是讓幼兒學習用拍手、跺腳和喊勞動號子來表現加油乾的場面。節奏樂《加油幹》是一首勞動號子曲,這首樂曲節奏活潑、輕快、旋律優美。我根據我班幼兒節奏樂發展的實際情況,並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設計了此次活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的需要爲體導,以一定的情境爲依託,以互動的過程爲支撐,以豐富的情感爲內驅力,整個課堂表現出了活潑、輕快的氣氛,課堂民主、平等,幼兒充分地體驗到了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喜悅。

小班音樂教學反思7

兒童的世界是遊戲的世界,音樂遊戲是兒童遊戲世界的一個充滿歡笑、舒展舞姿自我表演的快樂王國。常言道:遊戲即快樂,音樂教育就是快樂教育。音樂遊戲是融音樂與遊戲爲一體的藝術教育,是音樂教育中的最易爲兒童接受、喜愛、理解的一種綜合性藝術形式,是培養兒童樂感和美感的一條有效途徑。小班幼兒剛進入幼兒園,正是處於音樂興趣的第一個階段——“有趣”的最初階段。因此,小班教師應認識到:通過遊戲化音樂活動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使音樂遊戲活動過程緊緊圍繞學習目標逐漸向深層次發展。

小班音樂遊戲《爸爸媽媽去上班》,旋律輕快愉悅,歌詞擬人化地描寫了寶寶們離開爸爸媽媽、開心來到幼兒園的事情,非常符合貼近剛剛入園的小班孩子的生活經驗。因此我在音樂遊戲活動《爸爸媽媽去上班》中,我以出示幼兒活動照片、採用談話方式進行導入活動,與孩子們聊聊上幼兒園的愉快事情:“寶寶,你們在玩什麼遊戲呀?寶寶上幼兒園開心嗎?”輕鬆、快樂的談話一下子打開了孩子們的話匣子,他們興奮地看着自己在幼兒園的活動照片,與老師、同伴一起分享着上幼兒園的快樂體驗。緊接着,我帶領孩子們聽音樂《爸爸媽媽去上班》,並同時指導孩子們一起拍手、拍腿,讓他們通過自身的身體動作來對音樂進行初步的瞭解。待他們熟悉了後,我便進行彈琴教授,大概是出於新鮮,我一彈琴,幼兒便被琴聲吸引了,目光也轉向了我,一些哭鬧的幼兒情緒也稍微轉好了一點。這個音樂活動,我主要是通過教師示範演唱和利用毛絨娃娃演示,讓幼兒理解歌曲內容,記住歌詞內容,再跟着教師一起學習演唱。最後,我把歌曲融入到遊戲中,讓孩子們每人抱着一個娃娃邊玩遊戲邊唱歌,一來讓幼兒對歌曲有一個鞏固的階段;二來讓幼兒感受爸爸媽媽要上班,作爲小朋友就要上幼兒園學本領。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小三班的幼兒都學會了歌曲,只要老師一彈琴,他們就會跟着唱起來,而且在唱的時候別提多開心了。

小班音樂教學反思8

導幼兒能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理解歌詞內容。課堂中,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初步學習了合拍地做公雞叫、母雞下蛋等表演動作。

活動中我帶領小朋友按歌曲節奏邊拍手邊說歌詞,引導幼兒咬字清晰,模仿小雞的聲音來唱,小朋友都很積極地參與進來了,效果良好。接下來的學唱歌曲中的接唱部分環節中,一個小朋友深深觸動了我內心的那根弦。本環節中,我首先將小朋友分成兩組,第一組小朋友唱前半句,第二組小朋友唱下半句,我一直在旁邊指揮,小朋友接唱得也很開心。正在這時候,班上比較能幹的娟娟突然把小手舉得高高的,於是我停下手勢,輕聲問娟娟怎麼了,娟娟說:宋老師,你的手肯定很累了吧!你休息一下,我來當小班長帶小朋友唱吧。娟娟的一番話,讓我頓時紅了眼眶……

整節活動下來,小朋友學得很認真,課堂氣氛也很活躍,教學效果良好。除了教學帶來的喜悅外,看到班上小朋友一天一天的進步,而且這麼體恤老師,我打心底開心。愛在悄悄蔓延!

小班音樂教學反思9

我更深刻的理解到,一個活動,不該是老師的活動,更應該是幼兒的活動,幼兒纔是活動的主體。於是我就將開始時教師示範的環節取消了,而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創編動作,教師只是起到一個補充和整理的作用,是活動的參與者,而不是制約幼兒創造力的障礙。

爲了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性,在動作創編的過程中,我更多的想讓幼兒自己去想一些動作。爲了擔心我的示範會侷限了孩子們想象的空間,所以在第一次一起做動作的時候我選擇了不示範。但是我隨即發現,小班的孩子在動作的儲備及創編的能力上還是顯得比較貧乏的。想在幼兒自己做的動作中選取好的動作來支持第二部分的集體創編開展的這一設想就被扼殺在襁褓中了。

這種情況更體現在了第二部分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上,在我提問每一句可以做什麼動作時,孩子們並不能想出符合歌詞內容的動作,一度出現了冷場,最終那些動作還是由我來示範,然後讓後幼兒跟着做。如果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多一點點提示和示範,孩子們會有一個大概的意識,知道該編怎樣的動作,在這個基礎上再讓他們想其他的動作,也許效果會更好一點。

在這個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點小小的意外,但問題的根本並非是出現了這些小小的意外,而是我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剛開始的時候,發現孩子們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一步步走下去時,我就慌了,一慌就亂了,使得下面本來能夠得心應手的部分也出了這樣那樣的差錯。巧妙處理問題的能力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需要學習的。

小班音樂教學反思10

《綱要》中提出:給予孩子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樂於與同伴一起娛樂、表演、創作。《我是棉花糖》選自《甜甜蜜蜜》這一主題。孩子們在喜愛糖果、親近各種各樣糖果的同時,對糖果中的棉花糖有着很濃厚的興趣,發現棉花糖很軟,可以像橡皮泥一樣捏來捏去,非常有趣。這首樂曲旋律歡快,歌詞淺顯易懂,很有趣味性,適合小班進行歌唱活動。孩子可以自由做變變變的動作,可以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充分地發展了孩子的思維以及對活動的興趣,本次活動我利用看一看、摸一摸、變一變的方式幫助幼兒熟悉、記憶歌詞。在創編的過程會考慮到歌曲比較簡單,所以讓幼兒自由模仿各種動物,用肢體語言來表現變的東西,讓孩子在一遍一遍的遊戲中體驗到歌唱活動的快樂。這節課的目標和難點就在於發揮幼兒的想象用肢體語言創編動作。

這個活動我在三年前也上過,在一親的基礎及不足上,在方法和過程中都做了修改,使活動能夠更加順利、有序、有效。第一環節:奇妙的棉花糖(出示實物棉花糖),讓孩子看一看、摸一摸更加直觀地瞭解棉花糖的特徵,以棉花糖的口吻來介紹給小朋友,這樣很快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接着我讓讓幼兒把自己想象成棉花糖,以朋友喜歡的方式來幫助幼兒記歌詞,這一環節孩子都較感興趣,基本上在三遍之後都能記住歌詞。這樣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學唱歌曲,顯得比較順利,幼兒很容易記住歌詞和旋律。這個環節讓幼兒適當的學做各種小動物的動作,爲下面歌曲內容做了很好的鋪墊。在學唱環節中,以多種形式演唱歌曲,讓小朋友們先一起唱,在分男女唱,由於小班幼兒上學還不到一個月,對於男女還不是很清楚,雖然我一直提醒妹妹小朋友和弟弟小朋友來區分,

可還是有個別幼兒搞不清自己是男是女,在這個環節浪費了不必要的時間,再者這一環節也是整個活動的主要環節,在孩子完全學會歌曲的情況下開始下面的創編環節,並把自己編出的小動物唱到歌曲裏,使孩子對整首歌的完整性把握的很好。在做變小動物的過程中,我引導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變,轉動手腕、轉體、搖動身體、甩手變等等,整個過程孩子們顯得興趣濃厚。爲了防止以前出現過的過度興奮,我就引導幼兒先想好某種動物,然後再歌曲結束時,要在最後一個字“XX來”全部變好,靜止不動,讓我看一看都變出什麼來了,避免了以往教學中碰到的個別小朋友總是要變很久,才變出來,讓其他小朋友等很久;還有調皮出來瞎胡鬧的現象。通過我的不斷啓發和幼兒的表演以及生生互動環節中,孩子們能把自己當成棉花糖變出了許許多多不同的東西,每位幼兒都發揮了自己的想象空間,有的孩子變出了小魚、有的變出了小鳥、有的還變出了奧特曼、灰太狼、美羊羊等各種不同的物體。

總之,整個活動在唱唱變變棉花糖的過程中比較順利地結束了,在音樂的伴奏下體現了那種愉快、活躍的氣氛,深深地感染了這羣天真可愛的孩子們。

小班音樂教學反思1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理解歌詞,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2、初步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節奏既充滿幻想希望的情感,並嘗試用語言進行表述。

通過教師講解舞蹈動作學會跳。

陳鶴琴提出:音樂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本能,音樂在兒童生活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幼兒音樂活動是一種有聲音、有情趣的藝術活動。通過讓幼兒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過程中,讓幼兒去體驗音樂,去感知音樂,去表現音樂,從而獲得很大的快樂。讓幼兒在有趣的音樂活動中實現幼兒園音樂教學的目標,這是我們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也是我設計這個活動的目的。

小班孩子很容易被一個故事,幾張圖片吸引,所以課前我根據歌曲內容準備了富有童趣的圖片來調動幼兒的興趣,這節首歌曲歌詞簡單,主要難點在最後一句"汪汪"兩聲叫,大多數幼兒都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原因有:

一,我沒有給幼兒一個開始口令,所以導致幼兒在"汪汪"兩聲中聽上去有參差不齊的感覺,聽上去有的幼兒多叫了,其實是有早叫晚叫區別在裏面。

二是在教具的準備上,如果我能夠通過教具用一些延長音的標記,通過指圖來讓幼兒知道最後第二句的實值。因爲幼兒記憶歌詞的方法主要有動作和圖片。

幼兒是天生的表演家,課上,幼兒根據生活中的經驗創編了歌詞內容的動作,同時作爲教師也要富有一個童真,完全融入到幼兒中去。小班上學期幼兒年齡小,剛入園很多幼兒還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需要教師自身語言和體態的魅力,鼓勵幼兒歌唱,可以採取不同形式的練習演唱,活動中,我沒有考慮到幼兒掌握情況,聯繫的次數太少,如果形式再多一點,我想效果會好一些。切忌教師一個人在課堂上唱獨角戲。

孩子最愛的莫過於遊戲了。孩子天生喜歡遊戲,她們會沉浸在遊戲情景中去,當然老師也要參與到遊戲中去,活動中我先是自己當"小花狗"幼兒當"肉骨頭"和幼兒一起遊戲,讓我和孩子們進一步零距離接觸,然後是請幼兒自主的選擇角色遊戲,看着孩子們開心的樣子,我想這纔是活動的重點吧——讓幼兒愉快的參與活動。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爲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小班音樂教學反思12

小班小朋友剛剛進入幼兒園,情緒還不是很穩定,覺得上幼兒園就是要和爸爸媽媽分別,極度排斥幼兒園,出現哭鬧的現象,甚至不願意上學。

針對這一情況,我將目標設定爲:知道自己長大了,要上幼兒園。通過幼兒園的共同活動,體會幼兒園的生活是快樂的。願意開開心心上幼兒園。

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我詢問他們“有許多寶寶想認識你們,你們想認識他們嗎?”,以這樣徵求的方式引起他們的興趣。我介紹玩具寶寶及它們的玩法,接下來讓他們自己選擇玩具我在旁邊指導。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活動親身體驗到快樂。之後的說一說環節,我引導幼兒主動關注幼兒園還有什麼好玩的事情,以激發幼兒進一步尋找和發現幼兒的好奇心及探索欲。結束時我詢問小朋友“你高興嗎?你喜歡在幼兒園玩嗎?玩的開心嗎?”。基本每個小朋友都願意和玩具寶寶玩,而且玩得也很開心。這時我進一步提問“那你們願意上幼兒園嗎?”這時就會收到預期的目的。

在生活中,我也會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幼兒體驗感受幼兒園活動的.豐富和有趣,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感到高興的事情,使幼兒再次體驗到幼兒園的生活是快樂的,也可以讓他們分享快樂,願意來上幼兒園。

在活動過程中,幼兒願意認識玩具寶寶並能正確的使用他們,也能夠從自己的活動中感受到快樂。但同時,我也發現了許多問題。小朋友剛進入幼兒園,注意力不太集中,經常會出現許多小朋友不在座位上跑去玩的情況。出現這一情況後就要開始管秩序,所以真正能上好一節課是很不容易的。另外,小朋友的接受能力也是有限的,我們在教授內容時要做到耐心和細心,讓小朋友掌握跟多的知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讓他們願意上幼兒園,願意接受新的生活,新的挑戰。

小班音樂教學反思13

《我愛洗澡》這個音樂節奏明快,韻律性強,形式也是小班幼兒所喜歡的,而洗澡動作又是富有極強的節奏感,將兩者有機結合,能讓幼兒在活動中更容易理解與感受韻律活動的節奏性。我創設洗澡的遊戲情境。把目標定位爲:

1.感受三段音樂的不同性質和音樂中的 xxx 重拍節奏。

2.能在音樂遊戲中,用肢體動作表現洗澡的過程。

3.喜歡參加音樂遊戲,在音樂遊戲中獲得快樂的情緒體驗。

活動開始我引導孩子和浴球玩遊戲導入活動,孩子們跟隨老師拿着浴球能很認真的做動作。孩子們的注意力都被吸引着,一下就激發了孩子的興趣,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

活動通過完整欣賞音樂,分段欣賞,引導孩子傾聽欣賞。整個活動環節清晰緊扣,但在難點找出音樂中xxx重拍節奏中我採取的方法是先將音樂中特別的地方用手抓出來,然後引導孩子用動作表現是用力搓澡。因爲音樂中xxx重拍時間很短暫,孩子們總是會忽略這個地方。看到孩子們的這個表現我也過於急躁,就一直帶領孩子用肢體動作來表現,忽視了對《我愛洗澡》這段旋律的“聽”的過程。在活動中我只是單一的引導幼兒進行動作的表演,而缺少引導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音樂的節奏、旋律我也沒有強調。我沒有強調讓幼兒跟着音樂洗澡,而是在老師的帶領下讓孩子表演洗澡,這樣既能讓幼兒熟悉身體的各個部位,又能爲以後活動做好鋪墊。讓幼兒在生動形象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進入教師所創設的課堂情境中,從而用心去感受和體會音樂的情感。在活動中,應始終以幼兒爲主體,教師只要適時的引導與提示,讓幼兒在活動中保持積極主動的狀態,形成良好的師幼互動,讓幼兒在活動中能夠更加大膽的表現自我。

整節課下來,課堂氣氛活躍,幼兒的積極性和參與程度高,活動還是開展的比較成功的。一節課下來,雖然教師有些地方引領的太多,但到後面孩子們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編出各種可愛的且貼近生活的動作,並能通過身體把它表現出來,孩子們在這節活動中玩得開心參與的積極性很高。

小班音樂教學反思14

歌曲《讓愛住我家》,這首歌曲溫馨、親切,而且歌詞簡單,旋律流暢,朗朗上口,很適合小班幼兒欣賞,並且歌曲所表達的家人親親熱熱在一起的意境也很能打動人心。我想孩子們對這首歌曲肯定很喜歡。

活動前,我給孩子們欣賞孩子帶來的全家福照片,開始我先讓孩子來說一說自己的家,自己家裏的家庭成員,自己的家是什麼樣子的?爲什麼喜歡自己的家等等。張佳怡小朋友說:“我的家裏有很漂亮的窗簾,我喜歡漂亮的家。”趙家偉說:“我的家裏有很多玩具,所以我喜歡我的家。劉函巖說:“我喜歡我家裏的玩具,我的家裏還有電腦呢!”

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什麼樣的家庭是我喜歡的。我問孩子:“爸爸媽媽吵架嗎?”孩子們都說:“有。”“你喜歡爸爸媽媽吵架嗎?”“孩子們都大聲說:“不喜歡!”“那爸爸媽媽吵架的時候你是怎麼做呢?”譚政一小朋友說:“不讓他們在一起,我讓他們分開。”耿偉豪說:“我告訴他們不要吵架了。”希希說:“告訴他們吵架不是好孩子。”孩子們的話讓我好感動,我想如果家長朋友聽到孩子們說的話,一定會好好考慮考慮的。

接下來我打開錄音機,讓孩子們欣賞歌曲,說一說,歌曲中唱的家是什麼樣子的?你喜歡嗎?孩子們都說喜歡,但是歌曲中的歌詞可能不太理解,孩子們沒有說出歌曲中家的樣子,我就清唱了一遍歌詞,並講解各有關的歌詞:愛是不吵架,愛是不嫉妒等等,試着引導孩子們來理解歌曲,並學習用動作來表達。

最後,我和孩子們一邊欣賞歌曲,一邊加上自編的動作,再一次體驗歌曲和諧、溫馨的氣氛,幼兒在溫馨甜蜜的歌聲中親親熱熱在一起,用抱一抱、親一親的動作進行家庭式的遊戲活動,在快樂自然的環境中進行初步的人際交往。

小班音樂教學反思15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詼諧、有趣的風格。

2、初步瞭解間奏,能在唱歌的過程中等待和正確地表現間奏的動作。

活動準備:

紙偶(老鼠)

活動過程:

(一)引題、激發興趣

出示紙偶:"吱吱吱,吱吱吱"誰來了?(小老鼠)下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隻小老鼠長的什麼樣?

(二)學唱

1、學唱歌曲第一段

(1)誰來說說這隻小老鼠長得什麼樣?(邊根據幼兒回答,邊出示圖譜)念三遍,中間可以請小朋友指圖譜

(2)呀!原來這隻小老鼠想出來幹什麼?(偷東西吃)有沒有被老鼠發現?(沒有)他心裏肯定怎麼樣?(很高興、很神氣)邊做動作邊唱(3遍)

2、學唱歌曲第二段

(1)小老鼠最怕誰呀?(小花貓)

(2)聽到小花貓的叫聲小老鼠會怎樣?(念三遍)

(3)剛纔小老鼠還很神氣的,一眨眼功夫卻灰溜溜的逃走了,可真滑稽呀!(唱三遍)

(三)初步感受間奏

(1)剛纔我們唱了誰和誰的歌?(小老鼠和小花貓)下面我們把倆段連起來唱一唱。

(2)剛纔老師除了唱歌還剛什麼了?(跳舞)那老師是在唱完什麼的時候開始跳舞的呢?

對,這裏是給小朋友休息一下,爲唱小花貓作準備的,這裏小朋友也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動作!我們把這一段叫作間奏(幼兒說一邊)

(3)全體幼兒齊唱一遍,間奏時小朋友做自己喜歡的動作(四)延伸活動我們一起到草地上玩玩貓捉老鼠的遊戲!

反思:

《小花貓和小老鼠》是一首風趣、幽默的兒童歌曲,歌曲採用詼諧的曲調、形象的語言表現了小花貓和小老鼠淘氣可愛的墨陽,符合兒童的生活視覺,附點節奏的反覆使用增加了歌曲活潑的情趣。

對於這課的導入我運用的是讓孩子們先回憶另一個兒童故事《小老鼠上燈臺》再引出今天小花貓和小老鼠又發生了一個新的故事,讓我們學習一下。

1、體驗感知法

因爲這節課主題是小老鼠和小花貓發生的故事,接着我想讓學生們更能好好體會到小老鼠的神態,於是想讓他們多模仿小老鼠的樣子,學一學小老鼠叫的聲音,並且要知道小老鼠是膽小,所以它的聲音要輕一點,便於後面演唱歌曲時要區分小老鼠和小花貓的強弱對比。

2、合作學習法

通過小組合作表演,分角色表演,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3、新課教授

先展示旋律節奏,讓學生逐步會演唱,然後再出事整首歌曲的歌譜,最後在讓他們輕聲加入歌詞演唱,爲學生創設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

4、加入樂器

歌曲中有休止符。所以在有休止符的地方我加入了樂器,一是爲了提示學生休止符的出現,二是能讓學生們更加感興趣,積極地去聽這個音樂。

5、拓展

在歌曲最後爲學生送上一首鋼琴曲《小狗圓舞曲》讓學生們體驗不同動物所帶來的不同音樂特點。

本節課學生們大部分很認真的在學習,但是極個別的同學有點調皮,我沒有好好的管教,在今後的課堂中,應該關注每個學生上課時的動態,及時提醒,還一個就是整節課的流程還不是太流暢,應該多加練習,也多謝各位聽課老師的指導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