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集錦15篇

音樂1.45W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班音樂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集錦15篇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1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肢體動作、道具來感應樂曲曲式,感應顫音的特點。

2、鼓勵幼兒創編各種洗澡動作,感受音樂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圖片、cd碟

2、道具:鈴鼓、沙球、圓舞板、水袖、呼拉圈(人手一份)活動過程:

一、進入活動室。

音樂《小白兔與大野狼》跟音樂做遊戲進入場地坐定(用軟墊,席地而坐)

二、故事引入,出示圖片,講述故事師:咦!這是誰呀?(出示小花貓)有一天,小花貓很不高興,媽媽問它爲什麼?原來啊,小貓身上癢癢非常難受,於是媽媽帶小貓來到河馬醫生的診所,河馬醫生拿出了他的祕密武器把小貓身上的跳蚤全都殺光光了,河馬醫生還送給小花貓一瓶神奇的沐浴乳,他還告訴小花貓每天都要用它來洗澡,這樣跳蚤纔不會在它身上安家,現在愛洗澡的小花貓變得越來越漂亮了,而且也變得愛清潔講衛生啦!身上啊香香的!連蝴蝶和蜜蜂都圍着小貓親親呢!提問:聽了完小貓的故事以後我想請小朋友今天來當一回小貓,老師來當貓媽媽,你們願意嗎?提問:(幼兒討論回答)

1、小貓是怎麼洗澡的?他都洗了哪些地方?

2、小貓洗澡都用了哪些工具呢?

3、小貓是怎樣把身上的跳蚤洗掉的呢?(強調抖動這個動作)那麼接下來我們來學學小貓洗澡吧!

三、熱身操:音樂第一遍a段:幼兒跟隨音樂自由模仿小貓洗澡的動作b段:抖水甩落跳蚤

四、洗澡時間孩子們,我現在變成了你們的貓媽媽,我要來檢查一下你們有沒有把自己洗乾淨噢!媽媽發現有幾隻小貓身上還有幾隻洗澡跳蚤沒洗掉噢!媽媽覺得你們應該用上洗澡工具才能把身上洗乾淨。今天啊媽媽把你們洗澡要用的工具全都帶來了,我一樣一樣把它們變出來噢!依次討論樂器(洗澡用品)的合理使用

1、現在媽媽要把第一件工具變出來了,你們看這件工具在洗澡的時候是做什麼用的?(出示鈴鼓幼兒討論回答)

2、音樂第二遍a段洗澡:拍的感應(水袖合着節奏在身體各部位擦洗)b段抖水:顫音感應現在媽媽要把第二件工具變出來了噢!,你們看這是什麼?(出示水袖)它在洗澡時又能起什麼作用呢?(幼兒討論回答)音樂第三遍a段舀水:拍的感應(鈴鼓當臉盆舀水,不同方位)b段灑水:顫音感應(鈴鼓舉高搖晃灑水)現在媽媽要把第三件工具變出來了,你們看這是什麼?(出示沙球、圓舞板)咦!這第三件工具可是有兩個噢!它們在我們洗澡時分別有什麼用呢?(幼兒討論回答)音樂第四遍a段剪指甲:拍的感應(圓舞板合着節奏敲動)b段灑香水:顫音感應(沙球作爲香水瓶合着音樂在全身上下噴灑)現在媽媽要過來親親我的小貓們!(作親吻狀走一圈感覺小貓們身上的香味)誇獎小貓!今天啊媽媽還要獎勵我的寶寶們到溫泉浴場去泡溫泉,在溫泉浴場裏啊有好多的溫泉,它們都有不同的效用,我們可以一個一個感受,現在我們就出發吧!音樂第五遍泡溫泉a段時幼兒隨老師沿着呼拉圈走動。師:(哈我現在找到一個牛奶溫泉啦!)b段顫音幼兒跟隨老師自由選擇溫泉跳入作洗澡狀a段時幼兒跳出溫泉隨老師沿着呼拉圈再次走動。師:(孩子們我們現在換個溫泉吧!)b段幼兒自由選擇再次跳入溫泉(哈我現在又找到一個紅酒溫泉!)a段跳出溫泉教師提醒幼兒要回家了!(我們回家啦)

六、結束:今天我的寶貝們都洗得香香得啦!現在媽媽帶你們到戶外去讓蝴蝶、蜜蜂們也來親親你們好嗎?出活動室。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2

教學內容:

一、學唱歌曲《土撥鼠》。

二、綜合訓練:三聲部和唱片段。

三、欣賞:《歡樂頌》、簡介貝多芬。

教學目的:

一、啓發同學運用柔和、連貫的歌聲和悠長、平穩的氣息,唱出歌中主人公對土撥鼠的憐愛、親切的情感。<--dvnews_ad_begin--><--dvnews_ad_end-->

二、初步接觸三聲部合唱,要求堅持音準和節奏整齊。

三、通過本課歌曲和欣賞曲的學習,使同學初步瞭解德國音樂大師、交響樂之王貝多芬的生平、作品。

教具準備:

一、貝多芬畫像。

二、《歡樂頌》器樂獨奏、交響樂中重唱、合唱、管絃樂合奏錄音帶。

三、錄音機。

課時計劃:三節。(歌曲、綜合訓練二節,欣賞一節)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一、綜合訓練(十七頁中)第

一、三聲部。

二、學唱歌曲《土撥鼠》。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歌曲《轉圓圈》。

1、用《轉圓圈》樂曲進行二部視唱練習。

2、無伴奏合唱,教師指揮。重點:兩個聲部的音準與和諧。

3、隨伴奏合唱。重點:速度、力度的變化以和表情的調動。

二、綜合訓練(十七頁)

1、內容簡述:這是一條三聲部發聲練習曲,選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陸》交響曲第三樂章第一呈示部主題。這個主題原是一首捷克名歌,名爲《念故鄉》,是反映流浪在外的遊子思念故鄉親人、期盼回到故鄉的一首歌曲。

2、教師範奏(範唱)第一聲部旋律。

1=bB4/

43.553.21「2.35.32「6.11756「61756「3.553.21「2.35.32‖

3、集體視唱第一聲部旋律。

4、哼鳴第一聲部旋律。

5、教師範奏(範唱)第三聲部旋律。

1=bB

1「7「1「7「4.66534「46534「1「7「1761「3.553.21「232.11「6.11756「61756「3.551.23「2.1261-‖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3

《三隻猴子》是一首簡單、有趣、又有教育意義的歌曲。它表現了小猴在牀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這種情形與幼兒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很容易引起共鳴。活動中,需要掌握好安全教育與學習歌曲之間的關係。第一,歌曲中已經揭示了小猴牀上蹦跳吃苦頭的必然結果,不必再多地說教。第二,小猴摔跤、腦袋上腫起大包的可憐、可笑,要表現得生動鮮明,讓幼兒真切地領悟到這種行爲的後果。

《綱要》中的教育理念讓我們越來越注重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自主性的發揮,都儘可能地在活動中創設條件,讓孩子能自由選擇、自由探索、自主想象、自主表達。只要是幼兒感興趣、能自發參與的,都是在自主學習。

《三隻猴子》活動目標定爲學唱歌曲,初步體會歌曲詼諧、幽默的風格;在傾聽和做動作參與遊戲的過程中逐步學唱歌曲;培養初步的安全意識,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亂跳。

在以往的音樂活動的組織過程中,主要的教學方式就是用非常傳統的方法教幼兒,大多數是以跟唱爲主,卻忽略了幼兒的興趣。在活動過程中我增加激勵性語言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用簡單而又體現小猴角色行爲肢體動作表現歌曲讓整個活動首尾呼應。小猴子活潑可愛的形象、在遊戲中學習歌曲的過程,讓孩子們感到歌唱的快樂,從而萌發出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活動下來,孩子們在表演的過程中開心的學會了歌曲並領悟到歌曲所表達的安全教育意義。

在任何一個教學活動中,我們都要以幼兒的發展爲主體,從幼兒的心理和生理年齡特點發展爲目的,挖掘領域的特徵,吃透教材,精心準備每個環節,正如綱要中所提到: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那樣才能夠使活動效果更佳。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隨着活動的進程,手偶表演——手指遊戲——教師表演——集體表演——分組表演,幼兒自然地融入其中,邊遊戲邊學唱歌曲。活動結束時,歌曲也基本學會了。和傳統的歌唱教學相比較,這樣的教法不帶任何灌輸性質,重視的是幼兒音樂情趣的培養,並且在活動中幼兒也有自由協商、充分想象的空間。同時通過小猴的這種行爲,讓幼兒真切地領悟到後果,潛移默化地教育了他們,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孩子們的安全意識。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水仙花是福建特產,譽滿全國,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2、讓幼兒學會基本動作,做到動作優美協調。

3、熟悉樂曲旋律,並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水仙花若干盆,音樂磁帶,三用機。

活動過程:

1、幼兒律動進入活動場地。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水仙花,啓發幼兒討論並回答:“水仙花的故鄉在哪裏?水仙花長得什麼樣?”

3、教師請幼兒欣賞舞曲,並讓幼兒談談聽完樂曲之後的感受。

4、教師讓幼兒進一步熟悉曲子,並引導幼兒在欣賞樂曲的過程中想像樂曲表現的動作。

5、請個別幼兒來示範他想像出的動作,教師進行指導,讓幼兒的動作更加優美。

6、教幼兒學習舞蹈動作。

(1)先全班一塊兒學習基本動作。

(2)請個別幼兒示範舞蹈動作,教師講解。

(3)幼兒找一位朋友,分小組進行練習。

7、幼兒聽音樂進行表演。

活動反思:

導入環節沒有吸引力,整個活動一直在強調水仙花在跳舞,但是並沒有一朵水仙花出現在孩子們面前。雖然剛開始的時候,我給孩子們介紹了一下水仙花,但是並沒有展示圖片,所以孩子們頭腦中還真是不知道水仙花是怎樣跳舞的?感受不到那種意境,又怎麼會真正的身臨其境呢?而且,圖譜設計也不是很好,這次活動是音樂欣賞《水仙花圓舞曲》,後來我纔想到,既然是圓舞曲,那爲什麼圖譜不用三拍子圓環呢?指揮棒是水仙花,這樣一來,給孩子們的感覺就像真的是水仙花在跳舞。後來的這個想法很好,有機會,我會再嘗試一下的。不過整個活動孩子們興致也很高。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5

《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曲採取敘事性手法,記敘了烏鴉反哺的感人故事。旋律多采用同音進行和三度、四度跳躍音程,並逐句下行,節奏由密漸疏。歌詞形象生動,寓意深刻。給人們以啓示:愛不僅僅僅是索取,更重要的付出和奉獻,教育孩子懂得愛並學會愛。

在教學中我首先從學生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如果你的媽媽病了,你會怎樣做?”有的學生以自己平時的真實行動回答:“我幫媽媽倒水”、“我幫媽媽掃地”、“我喂媽媽吃藥”,也有的孩子以間接經驗或想象來回答:“我給媽媽做飯”、“我給媽媽洗衣服”……從他們的語言中,我明白媽媽是他們最愛的人。

其次我創設一個充滿愛的教學情境,老師來扮演媽媽的主角,學生都來當老師可愛的孩子,從而使學生體會愛,明白愛,這才能更好地體會歌曲中的感情,”當媽媽老了,不能飛了小烏鴉就應爲媽媽做什麼”因爲老師與學生的距離近啦,當看到老師扮演的烏鴉媽媽病了,不能飛了,學生就能自然流露出對媽媽的感情,感受到在演唱這些句子是應用溫和的聲音和較慢的速度表現歌曲,這在體會歌曲感情上很有幫忙.當學生體會到了小烏鴉對媽媽的愛後,也能把愛延伸到自己的媽媽的身上,”小烏鴉能報答媽媽,那我們的小朋友有能做什麼呢”孩子們都明白了,自己的媽媽那麼辛苦,我要爲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並能體會到媽媽對自己的愛,這就是我的教學目標!

拓展部分再次以小烏鴉懂事、有愛心爲主題,播放課件《好媽媽》讓學生深刻的領悟到在現實生活中就應怎樣表現,使整堂課得以昇華。

這堂課是結束了,但孩子們在這堂課上流露出來的純真和善良卻久久不能隱去。作爲這堂課的組織者,引導者,我興奮着、回味着、也沉思着……的確,愛讓孩子們多了些靈魂的觸動,而真正能打動人心的音樂課纔是我們每一位孩子所期盼的。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6

情感體驗是我們音樂活動進行中不能忽視的要素。在今天的音樂活動《老師,再見了》活動中,我覺得有必要進一步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讓孩子們充分地感受到歌曲中歌頌“老師與孩子們”之間濃濃的情誼,激發孩子們更加投入地學習和演唱歌曲。

1.談話活動,情感的首次注入。

我問孩子們:你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了,留念我們的幼兒園嗎?你們想用什麼方式表達你們的感情呢?孩子們的就會以非常多的回答來回應,很自然地引發了對幼兒園和老師的熱愛。

2.感受旋律,加深情感的共鳴。

播放歌曲的旋律的時候,孩子們能隨着旋律自然地擺動身體或者雙手,他們對整個歌曲的性質有了第一次的感受。抓住這個機會,我順勢讓孩子們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聽到這曲子感覺怎麼樣?”“你有什麼樣的心情?”孩子們也會非常動情地訴說自己的初步傾聽感受。接着的重點則讓孩子們感受一下三拍子的旋律,並鼓勵幼兒用拍手錶現歌曲節奏。

3.聲情並茂,充分激發情感的流露。

我藉助圖譜,結合動作與表情將歌詞內容朗誦一遍,示範一遍後,又繼續引導孩子們觀察圖片和給出的動作,再一次學習歌詞內容。孩子們能做到安靜傾聽,並能說出聽完這首歌曲後很感動,很捨不得老師等情感。學唱過程中幼兒積極性高,表演慾強。或者這羣孩子們已經有一點點感受到和小朋友、老師分離的意思,他們所表達的真是對老師的戀戀不捨。通過歌曲的學習和演唱,激發了幼兒對幼兒園的依戀,流露出了對老師的敬愛、依戀之情,個個表達要做一名遵章守紀的國小生。

4.結伴表演,昇華相互的情誼。

孩子們學得投入,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在後面結伴表演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些孩子已經很動情了。爲了安慰可愛的孩子們,我讓小朋友在歌曲的動作創編的時候,加上擁抱的動作,和好朋友、老師互相表達自己的情感,大家都非常感動。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7

在以往的音樂活動的組織過程中,主要的教學方式就是用非常傳統的方法教幼兒,大多數是以跟唱爲主,卻忽略了幼兒的興趣。在上本次活動之前,我認真觀看了應彩雲老師上的《三隻猴子》的錄像,仔細揣摩裏面的精髓,在錄像中我看到了的孩子們是學得快樂,玩得開心。從引題聽賞歌曲到玩打節奏到結束,整個過程中,老師都在用自己的歌聲,感染着小朋友,在學習打節奏的時候,邊打節奏邊唱,小朋友也就自然而然地跟着唱了起來。老師將這個活動的重點放在了打節奏上,在體驗不同節奏的過程中逐步學唱歌曲。

看到這個活動方式新穎,決定學以致用。但是考慮到中班和大班幼兒的年齡差異,對照滲透式領域上的教案,在課的目標和環節設計上作了一定的修改。通過前期的準備工作,以及幾次的觀看錄像領悟,在第一次施教的時候,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中班幼兒和大班幼兒存在的差異還是非常明顯的,簡單的節奏還看不出,但是8分音符稍微出現的多一些,幼兒跳的協調性就不行了。所以我把原本活動過程中的這個環節:把原來的三個幼兒一組,練習XXXX,前三拍輪流,最後一拍一起跳的節奏練習方式給去掉了。因爲對於中班幼兒來說難以掌握。接下來的環節我腦子裏最多的應彩雲老師的教學模式,所以沒有考慮本班幼兒的特點及自己原有的特色。

爲了解決活動過程中這個跳節奏的切入點,通過聽課教師的課後評議總結出了以下一些細節方面還有待於改進:(1)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節奏要放慢,XX這個節奏要重點練習。教師可以示範跳。(2)教師在活動過程中還可以增加激勵性語言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3)用教小猴子怎麼跳的方式讓整個活動首尾呼應。

聽了同行的意見,我重新考慮了本次活動中班幼兒身體協調性的發展還不如大班,一節課下來,幼兒跳的太多也比較熱。所以在節奏感的表現方式上,同樣的節奏用拍手的形式能夠準確的表現,但是用跳的方式就必須有個鋪墊的過程,所以我用了拍手或跺腳作爲跳節奏的鋪墊,這樣結合着進行節奏練習,幼兒在拍拍、跺跺、跳跳玩玩的過程中,幼兒玩得開心,教學形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模式,幼兒跳節奏的準確性也明顯提高。不足之處就是在課前分組的準備工作沒有做好,由於和幼兒原本座位的混淆,有些幼兒分不清自己是哪一組的,有像在繞圈圈。

看來在任何一個教學活動中,我們都要以幼兒的發展爲主體,從幼兒的心理和生理年齡特點發展爲目的,挖掘領域的特徵,切透教材,精心準備每個環節,正如綱要中所提到: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那樣才能夠使活動效果更佳。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8

修改一:活動導入播放薩克斯音樂。

這是一個有關音樂的感人的故事,爲了讓孩子能投入到故事中去,我播放了一首薩克斯音樂,薩克斯美妙的音樂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孩子們聽得很認真。通過音質讓幼兒辨別樂器,幼兒對薩克斯的印象更深了。接着,我出示薩克斯圖片,在簡單介紹樂器之後,我讓孩子仔細觀察薩克斯,讓幼兒說說它像什麼?孩子們說出了很多東西,有的說像雨傘,有的說像鉤子,還有一位小朋友說像電視裏看到過的菸斗,我及時出示了菸斗,讓孩子們尋找他們的異同,通過比較,孩子們能很好地理解了“菸斗薩克斯”的含義。

修改二:故事分段欣賞。

我第一遍講述故事的時候,我把整個故事分三段來進行講述欣賞,第一段 講述“老爺爺有個心愛的菸斗”至“小老鼠只好捂着耳朵睡覺”。 讓幼兒感受小老鼠的心情以及小老鼠的善良。第二段江蘇“有一天,老爺爺終於病倒了”至“老爺爺從牀上坐了起來,病也好了。”使幼兒體驗到美妙的音樂能使人精神愉快,身體健康。第三段講述老爺爺說:“我再也不抽菸了!”至只有好聽的音樂。讓幼兒知道吸菸有害於健康,體會互相幫助、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修改三:感受體驗。

故事最後,我讓幼兒親自感受薩克斯音樂的美妙快樂。幼兒利用畫報做薩克斯,用畫報簡單地一捲,跟隨電視裏的演奏家學吹薩克斯,使孩子們親身體驗薩克斯音樂的美妙,體會沒有煙味只有好聽的音樂的美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污染環境,萌發環保意識。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9

《新年到》是一首中國民歌味很濃又十分歡快的歌曲,表現小朋友過年愉快的生活、抒發小朋友的與同伴一起歡慶的感情。

一、氣息的變化

《新年到》這首歌曲的音高跨度較大,剛開始唱的時候,音高不準,氣息接不上,出現尖音,不好聽。在進行活動預設時候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必須解決氣和聲結合的問題,只有把聲音變得明亮集中,這首歌纔好聽。於是通過練聲,邊彈鋼琴邊慢慢練,用鋼琴聲校對音高,這樣發音準確,找準音也方便,控制好氣息,注意樂句中氣息變化。

二、咬字、吐字和情感表現

在歌曲中,有些字必須要清楚地唱出來,比如:鬧、咚咚響的響,敲、好。先練習咬準字的音,反覆吟誦歌詞,說唱尋找字的準確部位,藉以掌握良好的語感,使得聲音自然流暢,從而在歌唱中較好的表達快樂地情感。在歌曲的演唱時還要注意每一樂句最後一個音的時值,歌聲以情帶聲,用身體動作表現部分節奏:鼓兒咚咚響(打鼓),鑼兒噹噹的敲(敲鑼)。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歡快地情緒中,聲情並茂的唱好這首歌曲。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10

音樂歌唱活動一課三研終於落下了帷幕,在這一次的教研活動中我開展的是大班的音樂活動《三隻猴子》,《三隻猴子》這首歌曲十分的有趣、簡單,是孩子們一聽就非常喜歡的一首歌曲,也是很好的孩子們平時生活的一種再現,講的是猴子們在牀上蹦蹦跳跳很開心以及從牀上摔下來頭摔了一個包的故事。

我覺得整個活動的設計主要圍繞着學習歌曲以及安全教育這兩條線索來開展,讓孩子體會到猴子們從牀上摔下來頭摔了一個包有趣的情節,同時也讓孩子知道在高高的地方蹦蹦跳跳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整個活動開展下來還是收穫很多,下面談談我對本次活動開展後的幾點想法:

1.遊戲形式學唱歌曲。

在平時我們開展歌唱活動時採取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讓孩子們跟着唱,沒有新穎的教學環節,讓孩子在老師的示範唱下,孩子們跟唱學習一首歌曲,完全沒有考慮孩子們的興趣。

在本次活動中,首先我在示範唱時很好的帶上了自己的動作和情緒,讓孩子在示範唱中就能很好的感受到歌曲的有趣,有學習的興趣。在學習歌曲環節中教師也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先出示有關歌詞內容的圖片,讓孩子們通過圖片的方式記住歌詞的內容。其次請孩子們邊玩節奏邊熟悉歌曲,孩子們在跳跳玩玩中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當孩子們對歌詞內容有一定的認識後,我提出要求請孩子們看着圖片帶上動作和表情來演唱歌曲,最後脫離圖片用最好聽的聲音和動作表情表演。在最後的環節中,我運用“角色遊戲”,讓孩子們更好的體會歌曲帶來的快樂和幽默,讓孩子們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學習了歌曲,同時也很好的表達了安全教育的意義。

2.學唱中的“瑕疵”。

活動開展中有做的很好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足以及有待改進的方面。在本次活動的開展中我以玩節奏貫穿活動始終,孩子們雖然玩的很開心,但我發現這個節奏跟歌詞旋律聯繫不大,怎樣尋找更有助於幼兒學唱歌曲的媒介是我以後在歌唱教學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3.活動後的“感受”。

通過自己平時的教學活動以及本次教研活動中的學習,對歌唱活動的教學不僅僅停留在如何讓孩子們學會歌曲內容中,我覺得應該在設計每一節音樂活動時,要想想如何讓孩子們在愉快輕鬆的環境中學習歌曲內容。孩子纔是我們開展活動的主體,在開展一節音樂活動時活動的選材以及教學方式直接影響着孩子們的興趣。我們要改變以往的跟唱學習的傳統教學方式,用遊戲的方式和更多創新的方式讓孩子們學習歌曲。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11

目標:

養成孩子認真傾聽的習慣,手口一致點數的能力,培養孩子大膽探索的精神。

準備:

相同的玻璃杯七個,筷子兩隻,水若干。

玩法:

1、七個玻璃杯並排在桌上,請孩子數數共有幾隻杯子。

2、在杯子裏注入不同高度的水,讓孩子給杯子按照水位由低到高排隊。

3、孩子用筷子敲擊杯沿,聽一聽說一說像什麼音?

4、家長引導孩子觀察比較水位與聲音的關係。

5、家長調整水量,以便發出Do、Re、Mi等音階聲音,激發孩子演奏興趣。

6、親子合作演奏歌唱,家長鼓勵孩子邊敲杯子邊歌唱。

7、親子輪流當樂師、歌唱家、舞蹈家。

活動反思:

《小小音樂家》設置了兩首必唱歌曲和三首聆聽歌曲,以及編創活動。孩子們通過學習,領會了本課的主題,並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很好地表達出來。

對於歌曲的學唱,孩子們都掌握的比較好。都能夠用自然、輕鬆的聲音,歡快、活潑的情緒及稚嫩、可愛的動作,表現歌曲的內容及歌曲所表達的內涵。

在聆聽樂曲選擇拍擊方式時,部分孩子沒有選擇準確。在這種情況下,我就採用多次聆聽分別拍擊的方法,引導他們辨別樂曲的拍子,用正確的拍擊方法爲其伴奏。

在編創活動中,我採取“辨別身邊聲音的長短”這一環節,鼓勵他們學會觀察生活,發現生活和學習中的“音的長短”,進一步加深孩子們對這一知識的印象和理解,爲以後的學習奠定牢固的基礎。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12

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歌曲內容,能通過圖譜演唱歌曲。

2.根據對歌詞的理解,嘗試用動作和表情體驗表現歌曲中的內容。

活動準備

1.收集西藏人民的生活圖片,瞭解西藏人民的民俗風情等特點。

2.小格桑、小紅馬、國防兵等圖片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圖片導入,引出主題

1.這是哪個民族的人民?

2.遇到節日他們喜歡幹什麼?

教師小結:這是西藏的人們,在節日的時候他們喜歡唱歌、跳舞來慶祝他們的節日。

二、基本部分

1.欣賞歌曲,引起興趣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藏族歌曲,名字叫做《小格桑》,讓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吧!教師彈奏歌曲範唱。

(2)幼兒第一遍欣賞歌曲。

提問:你從歌曲中聽到了什麼?

請幼兒貼圖。(我聽到了一位小朋友叫小格桑,把小格桑的圖片貼到黑板上,他喜歡玩槍,把槍貼到黑板上……)

2.再次欣賞歌曲,熟悉歌曲內容

(1)我們來認真的聽一聽,他是不是這樣唱的!

(2)孩子們你們聽得真仔細,歌曲中有沒有什麼不理解的?

(亞拉索、索利亞拉索-----語氣詞啊、哎)

(3)根據圖譜,有節奏的朗誦歌詞

3.學唱歌曲,掌握歌曲

(1)剛纔在欣賞歌曲的時候,我發現有的小朋友已經能跟着錄音機演唱了,你們能行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唱歌時一定注意要保護自己的嗓子,用好聽的聲音來唱。

(2)教師分句教唱歌曲,幼兒學唱。

①看圖譜,跟着音樂演唱歌曲

②拿掉圖譜,學唱歌曲

③多形式演唱歌曲。師幼合唱、男女生演唱、領唱

4.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師:孩子們你們聽的很認真,學的很仔細,都能用好聽的聲音唱出歌曲小格桑了,真棒!如果用我們的身體動作把他們都表現出來,不知道美不美?讓我們來勇敢的試試吧!

小結:我覺得小朋友都很棒,你們覺得呢?

5.邊唱邊表演歌曲師:現在老師給你們提出更高的要求,相信你們一定能做到,那就是一邊表演一邊演唱歌曲,你們行嗎?就看你們的了!加油!

三、結束部分師:大家都表現的不錯,讓我們坐下來休息一下吧。在輕鬆的音樂聲中休息結束。

活動反思:

備課時我把舞蹈活動《小格桑》改爲二教時,第一教時就是這節活動學唱歌曲,前面環節我重點讓幼兒理解歌詞,有教師傳授如格桑含義爲幸福之花,有引導幼兒自己理解如邊疆、亞拉索,後面我採用多種練唱方法,激發幼兒學唱興趣,如師生對唱那個、小組對唱、在每一樂句的最後兩拍上配上動作(既讓幼兒多感官地感受歌曲活潑的性質又幫助幼兒唱準休止音符)、接着在更多樂句上配上動作如亞拉索。整個活動幼兒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高,氣氛活躍,效果好。下課後好幾個幼兒邊唱小格桑邊跳出活動室,情緒快樂溢於言表。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13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初步感知舞曲ABA結構,感知斷頓、緩慢、柔和、連貫及快速、緊張的音樂特性。

2.幼兒能創編出小樹生長及小精靈跳舞的動作。

3.在音樂活動中能協調自身與他人的關係。

活動準備:

1.音樂《挪威舞曲》。

2.魔法師和樹精靈的課件。

3.樹精靈的頭飾、帽子,魔法師的帽子、魔法棒。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段有趣的音樂,你們在仔細聽的時候,可以拍拍手,打打節奏。

二、初步認識音樂。

師幼共同完整地欣賞音樂。

師:你覺得這段音樂怎麼樣?聽了有什麼感覺?

(評析:活動一開始,教師省去了魔法師的出場,直接引導,使幼兒很容易弄清故事情節,讓孩子有更多空間去直接感受到音樂旋律和段落。)

三、通過故事,幫助幼兒粗淺理解音樂。

1.藉助課件講解故事,瞭解音樂結構。

師:從前有一片美麗的森林,裏面有許多樹精靈。一天,森林魔法師睡着了,小精靈們就從樹中逃出來,舉辦了音樂會,盡情地聽音樂跳舞。魔術師被吵醒後生氣極了,瞪大眼睛說:“我要把你們變成一個個不會動的木頭人!”“變!”魔法師揮動魔術棒,樹精靈就變成了神態各異的雕塑。

這個音樂故事講了什麼?(幼兒討論回答,師作簡略小結。)

師:那我們再來聽一聽,這段音樂中哪裏是魔法師出來了,哪裏該是樹精靈出來開音樂會,哪裏又是樹精靈被魔法師變成木頭人了?

2.結合故事第二遍完整欣賞音樂。

四、分段欣賞。

1.第一段音樂分析。

師:你們聽到魔法師出來了嗎?在音樂的哪一部分?來吧,小魔法師們,讓我們一個跟着一個去樹林吧。

2.第二段音樂分析。

師:這時誰出來了呀?(引導幼兒用身體的動作表現樹枝、樹葉生長的過程。)

師:小精靈都出來了,他們想幹什麼呀?

師:如果你是小精靈,音樂會上你想做什麼?你來表演給大家看看。(讓幼兒做各種表演動作,如:彈琴、吹喇叭、跳舞等。)

聽音樂,幼兒表演。

3.第三段音樂分析。

師:音樂會多熱鬧呀!可是,把魔法師吵醒了,她生氣極了,說:我要把你們通通變成木頭人。

五、引導幼兒根據不同要求大膽嘗試想象、創編優美造型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

1.第一遍先聽音樂遊戲,要求樹精靈在第三段音樂開始前擺出一個造型動作,直至音樂結束。

2.利用人體模型小玩具幫助小精靈在第三段音樂的表演過程中能隨魔術棒變換多個造型動作。

師:我越玩越開心,我的魔術棒也興奮極了,不停地跳動。變!變!變!剛纔大家只變了一個動作,現在該怎麼辦?

師:我今天還帶了許多小玩具呢!他們也是變形高手,今天你們可以和他一起做個遊戲!你找一個好朋友,兩人一起先給小玩具擺個造型,固定好後你們學學它的動作,學會了,再給他擺個造型,看看哪對好朋友擺的姿勢最多最漂亮!注意:可千萬別把自己設計的動作忘了!我們要把設計的動作編入遊戲呢!

3.幼兒自主操作,老師巡迴輔導。

引導幼兒身體各部位動作的設計,如:腰、臀、胯、頭等。

4.請一組幼兒上來展示自己設計的動作。(教師可從身體姿態、造型不同高度、動作連貫等方面進行簡單的評價!)

5.隨音樂遊戲一次。

引導小精靈能根據魔術棒揮動的走勢來變換造型的高度。

1.我的魔術棒也開始跳舞了,變!變!變!變!忽高忽低,忽上忽下,聰明的小精靈,你該怎麼辦?

2.不伴隨音樂先試試。

3.根據要求再遊戲一次。

4.請一幼兒做魔術師,再遊戲一次。

師:我有些累了,誰願意來做魔法師?

六、集體遊戲。

1.請一名幼兒做魔法師,引導幼兒做“領頭人”,進行遊戲。

2.利用道具完整地進行遊戲。

教學反思:

教育家馮德全說過:“任何學習內容都可以遊戲化,因爲兒童本身就處在心理髮展的遊戲世界。”音樂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項主要內容,而遊戲化的教學又最符合幼兒成長的心理特點。怎樣在幼兒音樂教學與遊戲化之間找到最佳的搭配,促進幼兒音樂教育的人性化和最佳效果,就是本文探討的主要方向。如何打破傳統,用新的教學方式來激活幼兒的學習興趣,樂意參加形體活動,是我設計本活動的目的所在。選取《挪威舞曲》這一教材是因爲:1.這是一首十分優美、形象鮮明的樂曲。全曲ABA三段式結構明顯,變化清晰,適合大班幼兒欣賞。2.遊戲是幼兒園小朋友最喜歡的教學形式,通過遊戲,能讓小朋友清楚地區分段落,能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幼兒教學中,古典音樂的欣賞教學矛盾顯得尤爲明顯。所以我挑選了兩個小朋友感興趣的人物,並結合故事、遊戲、舞蹈等多種形式來豐富教學,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3.肢體語言是教學的一個很好的輔助工具,並且符合大班幼兒好表演的學習特點,所以整個活動,幼兒都在全程參與中感知、學習、創造。

整個活動中,作爲新老師的我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1.在課堂上我過多牽着孩子走,沒有很好體現幼兒的自主性和參與性;2.雖然有了師生互動,但是生生互動的環節還不夠,沒能很好地體現出幼兒的創造性和互動性;3.用語還不夠精練,畫蛇添足的成分比較多;4.內容太多,繁瑣,不易操作。這些都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的。

原色課堂是以人爲本的課堂,它關注人性,突出發展,充滿活力,是幼兒成長的樂園。本次歌唱活動《魔法師和樹精靈》中,教師處處從生態課堂理念出發,注重爲孩子營造溫馨和諧、充滿人性化的課堂氛圍,尊重接納孩子的創造表達,自然真實地展現了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的活躍場面。主要體現在:

1.讓幼兒能成爲音樂教學活動的主人。

新《綱要》指出,藝術教育的目地是對幼兒進行審美感受,感受促進作用,改變使藝術成爲技能訓練和表演的功能,強調音樂教學要在充分感受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表現。所以我們應重新審視音樂教學活動,重新審視音樂活動中幼兒的地位,讓幼兒能成爲音樂教學活動的主人。

遊戲也是幼兒的基本活動,讓幼兒置身在遊戲中接受美育是非常重要的。遊戲符合兒童的本性,如果能讓幼兒音樂活動遊戲化,把音樂和遊戲結合起來,讓幼兒在唱唱跳跳、動動玩玩中體驗音樂、感知音樂,在音樂中培養他們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不僅能成爲落實新《綱要》精神的捷徑,更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要求,提高音樂教學活動的效率。

2.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和多樣性,是幼兒園音樂遊戲化的首要條件。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只有孩子對所學的內容產生興趣,他纔會主動學習和探索。所以,音樂教師在選擇音樂素材時,一定要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具有教育性和藝術性,能夠爲幼兒喜愛的音樂作品。如:《魔法師和樹精靈》,幼兒可以找到喜愛的動物或人物形象,或者能被曲折的故事情節吸引。

3.教學過程的情節性和趣味性,是幼兒音樂遊戲化的必要手段。

心理學研究證明:人有先天性的行爲趨勢傾向。趨向積極的情感體驗而回避消極的情感體驗,幼兒更是如此。如果能讓他們感到快樂和獲得成功體驗,幼兒就會樂此不疲,並能表現出不凡的創造力。通過這個現象,我們在音樂教學活動的施教方法就要有趣味性,教學活動過程要有情節性,讓幼兒覺得自己是在玩音樂,在音樂中游戲,使他們身體感受,情感與思考融爲一體,讓他們自主地感覺音樂,表達情感,充分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

4.師幼關係的互動性與學習性,是保證幼兒園音樂教學遊戲化的核心。

許多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常常受傳統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方式影響,只喜歡兒童聽話守紀律,不許兒童“亂說亂動”。表面上是讓兒童守規矩,實際上是不許超出教師限定的範圍去進行探索、發現和創造,這樣的教育顯然不能培養兒童“獨立思考”和“勇於創造”的精神。新《綱要》中也多次提及,如“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怎樣做到新《綱要》的要求,我覺得至少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教師應由活動的“設計者和指揮者”變成幼兒音樂活動環境的“提供者”和“服務者”,爲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學習和探索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和環境氛圍。二是教師應成爲孩子創作過程中的“引導者”和“合作者”。幼兒的探索與創造,許多在成人看來都很簡單甚至是荒誕離奇的,但正是這些想法,才表現出幼兒難得的創造性。活動中,教師要細緻地觀察,及時發現幼兒探索過程的需要,通過對幼兒探索中的環境、材料以及精心組織設計的提問等途徑給予幼兒隱性指導。教師最好以幼兒的“合作伙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感興趣的項目中去,並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顆童心去理解他們的發現和探索行爲,以積極肯定的態度來對待每個孩子的創造成果。有時候,老師的一個讚揚,一個微笑,甚至一句鼓勵的話,都是提高孩子創造積極性的良好手段。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14

大班音樂:月亮婆婆喜歡我

活動背景:

我第一次參加市一課多上活動,就非常榮幸地獲得了一等獎。隨之市教研室組織的市區互動的教研觀摩活動,我也就有幸參加了。其中一位市學科帶頭人上的一節音樂歌唱活動,給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她那優美動聽的歌喉、豐富又恰到好處的肢體動作和簡潔、巧妙的`組織語言已深刻的印在我的記憶裏,也常常在我的腦海裏閃現。從這次活動中,我體會到好課是因人而精彩的。現將當時聽課過程的記錄評析如下:

活動實錄:

(一)感受音樂旋律:

1、教師親切的自我介紹 :小朋友們好!自我介紹一下,我是某老師, 你們歡迎我嗎?(幼:歡迎!)怎麼歡迎?(幼兒自然開心的拍起了掌聲)好!今天我來做你們的媽媽,你們做我的寶寶,睡在我用臂彎做的搖籃裏,我哼唱《搖籃曲》,你們就跟着我的搖籃,搖呀搖呀睡着了,好嗎?

評析:這種導入方式自然、親切,直入主題,加上老師輕聲細雨而有柔美的聲調,給人甜甜的美感。人的注意力和興趣自然被激發調動起來了。

2、三次感受音樂旋律:

第一次:教師邊跟琴聲哼唱邊晃動手臂故作陶醉狀,帶領幼兒的身體隨音樂左右晃動;

第二次:“媽媽搖着搖着 ,寶寶就睡着了,現在媽媽摸誰的頭,誰就輕輕趴下睡着了;”

第三次:“媽媽真累呀,心疼媽媽的寶寶們快哼唱這首曲子,讓媽媽沒也睡覺吧!”

評析:學歌前,教師用了哼唱的方式,讓幼兒三次整體感知歌曲旋律,爲後面的歌唱教學做了有效的鋪墊。這是教師對教材分析後,在設計上的巧妙;另一巧妙之處在於三次哼唱前,教師生動的過渡語言,讓每個人不由自主地就沉浸在教師設計的“陷阱”裏了。

(二)、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1、教師完整清唱歌詞。師提問:我們睡覺的時候,誰會透過窗戶來看我們呢?(允許幼兒想像表達);那我們假裝睡着,看看誰來了;

評析:在這種甜美的意境中,教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幼兒的興趣和思維再次被激活,七嘴八舌地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猜想和回答:“小偷”“大灰狼”“太陽”“星星”。教師卻依然投入地傾聽,不予回答,任憑幼兒的好奇心懸在那,爲他們認真傾聽歌曲的範唱又埋下了伏筆。

2、教師清唱後,師幼互動問答,教師依次出示相關字卡,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問:誰來了?(月亮婆婆)(出示)

問:爲什麼來呀? (喜歡我)

問:做了什麼動作?(灑下月光把我摸)、(表現灑的動作,提示幼兒摸摸鼻子、耳朵等);

問:玩了什麼遊戲,(走走停停)、(我走他也走,我停他也停)

問:玩了幾次?(三次)依次出示走、停的字卡

評析:五次層層遞進的提問,把歌詞的句子和關鍵詞進行了有效的提煉,而且“灑”“摸”兩個字還配上動作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加深印象,讓我再次佩服設計的巧妙。而且,排列的方式也爲後面的伴唱部分留有空白。

3、學習用不同的聲音學唱歌曲:

(1)看圖完整唱第一遍:(用我們的歌聲來表示喜歡月亮婆婆吧;)

(2)邊做動作邊演唱:(再來一次,做上動作吧;)

(3)用很美輕輕的聲音唱:(晚上用什麼聲音唱?)

(4)用響亮好聽的聲音唱(白天唱這首歌用什麼樣的聲音?那我們試試)

評析:集體教唱部分共四次練習,但每次的要求也不同。既避免了學唱歌曲的枯燥,還保護了幼兒的聲帶不致疲勞。這樣的過渡語言設計體現了教師的智慧。

(三)學習並掌握歌曲中的伴唱部分

1、聽錄音,感知伴唱的音樂部分。

師:天空中的星星被我們吵醒了,朝着我們眨眼睛呢!我們來聽聽,他們在歌曲的什麼地方眨眼睛了(放音樂,教師在相應眨眼睛的地方做手勢,幫助幼兒感知)

評析:伴唱中的“啦啦”是每個執教老師認爲很難處理的部分,但這位老師用星星眨眼睛的辦法處理,首尾呼應,與整個教學設計融會貫通,真的是獨具匠心。

2、請幼兒找星星,貼在相應的地方:

評析:由於幼兒第一次聽,有兩處錯誤的地方,教師不急於糾正,而是又唱一次,讓幼兒對應感知後,再糾正,體現了教師對幼兒的尊重。

3、集體練習一次:我來做月亮婆婆,你們做星星,在眨眼的地方唱“啦!啦!

4、分角色練習幾次(教師和孩子商量怎麼才能做到聲音的均衡確定角色練習的方式)

評析:這樣教師和孩子商量怎麼分角色,不僅體現了教學過程教師對孩子的尊重,更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四)結束活動。

師:夜深了,小朋友在什麼?對,小朋友睡着了,做了個甜美的夢。誰睡得香,誰睡得甜,月亮婆婆就來親親他的小臉蛋。(循環放音樂,教師隨音樂輕輕撫摩每位幼兒,讓喧鬧活躍的課堂逐漸安靜,呈現了一幅教師輕撫每位幼兒的怡人感人畫面。)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15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要激發情趣,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蔬菜就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在此之前幼兒園組織幼兒去參觀菜園,幼兒已經對蔬菜有一些瞭解,而且在上週剛剛開展了送蔬菜到菜場的表演活動,對於自己已經熟悉的內容,幼兒能更加有信心的來參與其中,對幼兒的表現、創作能力提高有很大幫助。

活動目標:

1、運用音樂語言再現對蔬菜探究的體驗,體會參加"蔬菜"音樂會的快樂。

2、學習手耳協調地合作演奏,激發探索的慾望。

3、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4、認真傾聽並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活動準備:

蔬菜的實物、打擊樂器若干。

活動過程:

(一)運用模仿動作,再現送菜到菜場的情景1、回憶參觀菜場的經歷。

師:小朋友們大家好,咱們上週的送菜到菜場的表演活動大家都還記得嗎?。,(記得)那我們今天再來表演一次好不好?(好)老師要看下哪位小朋友能夠記清楚這個過程和用動作表現出各種送菜的方法。

2、按音樂的節奏用動作表現各種送菜的方法,將蔬菜送到菜場去。

師:小朋友要仔細的聽音樂的節奏,分清楚什麼節奏該做什麼動作,我們要準確快速的將蔬菜送回菜場去。

3、相互觀察各自想象的模仿動作,交流送菜的方法。

師:老師剛纔發現很多小朋友都自己想像出了很多動作,而且表演的特別棒,現在我們邀請幾位小朋友來表演,其他小朋友可要認真觀察哦。

師:現在小朋友們可以和自己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討論自己送菜的方法,每位小朋友都可以學習其他小朋友的方法。

(二)和奶奶一起去買菜--複習歌曲《買菜》

1、想象和奶奶一起外出買菜的歡樂,表現活潑跳躍的旋律。

師:小朋友都知道我們每天吃的菜都是要去菜場買的,那你們有和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一起去買過菜嗎?(有,沒有)原來我們有很多小朋友都沒去過,那你們就想象一下你和奶奶去菜場買菜的情景,會不會很好玩呢?(會)我們以前學過一首歌曲,名字叫做買菜,大家還記得嗎?(記得)我們再來唱一次好不好?(好)2、結合蔬菜的外形特徵與口形,例如"番茄圓溜溜"--嘴巴圓圓的漸漸打開。

教師注意提醒幼兒根據歌曲中蔬菜的外形來改變自己的口型,正確發音。

(三)合作演奏蔬菜音樂會1、回憶歌曲中提到的蔬菜有哪些師:小朋友們,《買菜》這首歌的歌詞裏邊都有哪些蔬菜呢?(蘿蔔、黃瓜、西紅柿……)對,小朋友的記性可真好,現在我們每位小朋友選一種自己喜歡的蔬菜,我們來給蔬菜寶寶們開一場音樂會好不好?(好)2、幼兒自選一個打擊樂器,排成5隊蔬菜(do:蠶豆;re:蘿蔔;mi:西紅柿;fa:青菜;sol:扁豆;la:黃瓜)教師指導幼兒找到自己所在的隊列中。

3、教師彈奏歌曲《買菜》,幼兒跟着琴聲演奏樂曲中屬於自己音塊的部分,並用接着演奏的方法合作演奏。

師:現在小朋友們要認真的聽老師的琴聲,並注意自己所選蔬菜在歌詞中的連接,不能搶拍,注意小朋友間合作演奏。

4、從少數幼兒參加演奏,逐漸增加人數,每一次演奏時注意傾聽,共同尋找自己的音塊及時介入的方法,直到全班參加,逐步做到整齊的演奏。

(四)活動結束師:今天小朋友們都表現得很棒,我們的蔬菜音樂會也特別成功,蔬菜寶寶們都可高興了。今天回家後,小朋友們可以和自己的家長一起,再來給蔬菜寶寶們開一場音樂會好不好?(好)活動延伸:美術活動《蔬菜大家族》

活動反思:

本次音樂活動的選材比較貼近幼兒的生活,因爲每位孩子每天都會接觸到蔬菜,對於自己熟知的東西,孩子更有信心。從目標可以看到手耳協調的演奏對於首次開展此類型活動來說,幼兒接受起來有一定的難。因此,在突破這個難點的時候,不能單單隻讓幼兒自己來操作,老師應當先做示範,或者是一句一句的單獨教授,然後讓幼兒慢慢合作來完成。活動很有創意,還應該再注意一些細節,讓音樂活動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