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音樂教學反思集錦15篇

音樂3.17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音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音樂教學反思集錦15篇

音樂教學反思1

音樂科組:周蕾蕾

中國歌劇,本身就是一個博大、多彩的領域。要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對其詳細介紹,讓學生對“中國歌劇”有全面的認識,不太現實。因此,只能從本課的中心——“音樂與戲劇”的關係入手,挑出要點,讓學生對中國歌劇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並盡力培養學生對這一藝術形式的興趣,帶他們入門,讓他們日後能主動地進一步去探索“歌劇藝術”的魅力。

在課程一開始,先以提問得形式幫助學生們回憶一下上節課得內容,讓他們對上節課“京劇”的相關知識作個回憶,聯想京劇的特點,有助他們這堂課的學習。

接下來進入正題。先通過師生的一些對答、互動,將中國地方劇種、中國新歌劇與歐洲歌劇三者連接起來,在看他們相同之處的同時,引導學生去探尋它們的區別。爲了進入“中國新歌劇”這一主題,我將本課的切入點放在中國新歌劇的里程碑——歌劇《白毛女》上。因爲本身這部作品,以前的課堂中欣賞、分析過,學生比較瞭解。爲了把握每個環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我設計了一個類似智力搶答的形式,由我給出關於《白毛女》得相關提示,逐個給出得同時,同學們搶答出這部歌劇的名稱。通過這一環節,課堂的學習氛圍明顯活躍了許多,也提升了學生們參與的積極性。

接下來一個環節是關於音樂體裁知識。剛剛觸及歌劇這個領域,大多數學生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緒,所以在這一環節中,將詠歎調、宣敘調、合唱三者先從概念上分析,讓學生們學會分辨、理解三種不同的體裁形式,再從具體作品上讓學生聽辨、鞏固。在選用作品方面,我們引用了歌劇《江姐》的幾個著名選段,因爲本身《江姐》這部作品學生們比較熟悉,對當中的人物比較瞭解,這樣有助於學生們在聽賞過程中將音樂與劇情聯繫起來理解。

a.在講解詠歎調時,我引用的是《江姐》中的選段—《我爲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聽賞的同時,請學生們留意它與西方歌劇、與中國地方戲曲所存在的異同。其中,關於它與中國地方戲曲的關聯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相對比較有難度。我在最初設置問題的時候,沒能恰當地考慮到如今高一學生的實際水平,因此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課堂氣氛較爲冷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們的參與熱情。因此,在課堂教學設置問題時,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時非常重要的,對於相對難答的問題,教師應該給出明顯的提示,輔助學生完成問題。

b.在講到宣敘調時,引用的是歌劇《江姐》中江姐與特務頭子在牢裏的對話。

由於在前面那段聽賞中已經和學生們探討了音樂中沿用了川劇中的音調和打擊樂,因此在這裏對學生們稍加提示,他們就能留心去聽音樂中蘊含的戲曲元素,通過聽—分析—再聽這樣的步驟,讓學生們通過實踐,把中國新歌劇和中國地方戲曲很好地聯繫了起來。在課堂上,仔細地引導學生們聽賞一部歌劇作品,培養他們的欣賞習慣,等到以後學生們自己聽賞的時候,也就在潛意識中遵循了這樣的欣賞途徑。

c.在講到合唱時,引用的材料時《江姐》中學生們比較熟悉的一個選段—《紅梅贊》。在這一環節中,音樂上的東西講得少了,我們把重點放在了情感體會上。讓學生從音樂和表演者的表演上,展開聯想,把江姐與紅梅聯繫在一起,引導學生圍繞一個“贊”字,感受整部作品的這一高潮。

講完了音樂體裁知識後,就該選用幾個典型的選段,讓學生們把理論和實際聯繫起來鞏固一下,因此選用了《繡紅旗》、《沒有眼淚,沒有悲傷》、《紫藤花》三個作品。在欣賞過程中,我從音樂理論、體裁形式、情感等幾方面不斷髮問,抓緊學生的思路。最後留給學生一點討論的時間,讓他們歸納出中國新歌劇、中國地方戲曲和西方歌劇三者間的關聯。通過學生對這些方面的總結,讓他們在感受了中國新歌劇的魅力的同時,使這堂課在這個單元中起到了一個承上啓下的作用,爲下節課進入西方歌劇做好準備。

在這堂課中,我沿用了國中教學中那種問題不斷的方式,對學生們不斷髮問,這樣做主要是爲了時刻抓緊學生的思路,鼓勵他們參與,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活躍了課堂的氣氛。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選用段落欣賞上,對材料沒有進行很好的篩選,使得聽賞部分過多,佔用了學生們互相討論的時間,因此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對課堂程序、環節的把握應該再仔細斟酌一下。

音樂教學反思2

《雲》是國小音樂教材第二冊第7課的表演的歌曲,節奏舒展平穩,旋律起伏跌宕,抒情優美,白雲在藍天上飄蕩,引發了孩子們天真的聯想,從“藍天”、“白雲”到“大海”、“帆船”,從“裝着小雨點”的大船到“快快澆麥田”,寄託了孩子們真誠而美好的願望,一直深受學生的喜愛。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各種手段讓學生在短短的三十五分鐘內得到美的體驗,指導學生在演唱中發揮想象,在編創中得到發展。

一節課下來,收穫頗多:

一、設置情境,激發興趣。

“太陽公公露出了笑臉,彩虹也偷偷地跑出來了,那麼多的白雲,天空上可熱鬧了!”新的音樂課堂裏更強調教師教學語言的藝術性,通過語言交流更有利於啓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幫助學生體會音樂中的美,能喚起學生的學習注意和興趣。在教唱環節中,我用輕柔的聲音:“請小朋友閉上眼睛,現在你的身體越來越輕,慢慢升上天空,現在你就是一朵白雲,輕輕地飄到老師身邊來跟着音樂哼一哼”。把學生帶到天空、白雲的情景當中。良好情境的設置,激起了學生演唱慾望,他們很感興趣的“飄”到教室中間輕輕地哼唱,爲學唱歌曲做準備。這一過程中我轉變角色,和孩子們一塊變成天空中的雲朵,在“藍天上”盡情的歌唱。

二、淡化教唱,注重體驗。

《雲》是一首四三拍的歌曲,節奏平緩,旋律優美。教學中我淡化了教唱環節,以聽唱爲主。打破老師教,學生唱的模式,並且用鼓勵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大膽上來演唱做示範,雖然這位學生的音準把握不是很準確,但節奏非常穩,表情豐富,給其他學生樹立了好榜樣。

三、“你做我猜”,遷移創新。

編創環節中,運用生動活潑的遊戲引入,激起學生編創的興趣。我用肢體語言表現各種形態的雲朵讓學生猜一猜,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這時孩子們都想參與到遊戲當中,最後讓他們來做動作我來猜,無形中創立了一種自由平等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得孩子們大膽的參與、充分的表現。在小組活動中,學生戴上雲帽子,結合平時的生活體驗把每朵“白雲”組合起來,就像天空中一幅美麗的雲圖畫。孩子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個性想象和體驗,有的編創雲火車、有的編創雲房子、還有一個組的學生編創出載人的雲火箭,雖然動作略顯笨拙,但卻是最真實的表現。

回想愉悅之後,我也有些遺憾。在音樂創編活動環節上應該讓每個小組充分展示自己設計的雲圖畫,並及時反饋、評價。同時我也在思考,課堂上如何做出指導性的評價,讓學生在自由、寬鬆、歡樂的氛圍中充分發揮個性特長。我想,隨着經驗的積累和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任何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音樂教學反思3

作爲一名剛走上教學崗位的我來說,本學期剛開學的教學給我的印象和體會非常深刻,再次回顧這一階段音樂課的教學活動,我最深的體會有以下二點。

一、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的,開闊學生視野。

作爲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爲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改革,我認爲,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纔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據現有的教學資源,和自己做的音樂課件,通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

比如,我在<<玩樂器>>這節課裏,我先用謎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樂器,再讓學生用心辨別樂器的音色,最後,通過親手演奏樂器進一步認識和了解不同的樂器。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氣氛。

二、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因爲我面對的都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剛走出幼兒園,對國小的生活還不十分了解,而且音樂課侷限在教室進行,所以爲了使學生能喜歡音樂課,喜歡音樂,我盡力每節課都做課件,在課件裏,可以加入動畫、MTV、FLASH,讓學生更直接地理解音樂,激發了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爲:

1、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爲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還有聯繫美術學科,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時值,畫出不一樣的音符曲線,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2、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一)、利用熟悉的歌曲欣賞,激發學生興趣。

(二)、開展器樂、歌詞創編活動,豐富課堂教學,培養創新意識。

(三)、弱化傳統環節及概念教學,注重體驗。

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過於強化音樂知識學習和技能的.訓練,造成學生死記硬背不能靈活應用,課堂學習機械化、成人化;教學環節板塊化,教師教學感到枯燥無味,學生也覺得學習沒有了生趣,這些都與新課標的要求相違背,不利於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爲中心,努力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用自己的方式充分去體驗、感受,

知道怎樣的聲音更美,怎樣的動作最動人及二拍子節奏的特點,在不知不覺中獲得聽辨能力的培養。

在讓學生感受、體驗歌曲,特別是通過自身肢體語言來表演的時候,課堂氣氛一直沒有把握好,導致很多學生沒有根據音樂節奏而亂跑亂動,課堂節奏比較散漫。在學唱新歌曲的方式上還是比較傳統,沒有大的突破等。這都還需要我今後不斷的去學習、探究、總結。

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是我今後教學的重點。對於音樂教師而言,除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有良好的教學能力。

音樂教學反思4

《音樂課程標準》提出“感受與鑑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要求教師教學應注意以音樂爲本,從音響出發,以聽響爲主。教師的講解、提示,力求簡明、生動,富有啓發性。應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引發想象和聯想。並尊重學生的獨立感受與見解,鼓勵學生勇於表述自己的審美體驗,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根據這一課程標準要求,以及二年級學生心智都相對比較成熟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遵循了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引導學生充分挖掘作品所蘊含的音樂美,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並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將視聽、聲像結合一體,讓學生在形象的音樂中獲得審美愉悅。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尊重學生,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係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課堂上我們力求做到:要扶的扶,能放的放。採用“先扶後放、逐步放手”的方法,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自主探究新知識。所以在教學流程的設置上,我以動物爲線索,以聖桑的組曲《動物狂歡節》爲素材設計了這節音樂課。出示動物合影圖片,引出動物狂歡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聽音樂猜動物,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大象、獅子、河馬”,這在圍繞着音樂的特點進行,讓學生在樂曲欣賞中完成對音樂形象及音樂要素(速度、力度、音色、音區)等的比較和分析並總結,總結出表現大象的音樂就是音樂速度比較慢、力度強,學生基本能在引導提示下說出音樂所描繪的動物形象,模仿動物的動作時很高興,在模仿大象時特別開心,用手臂代替大象的鼻子還不停的向同伴噴水呢樂此不疲。學生通過第一個動物的音樂表現在聆聽第二段音樂,怎樣表現的袋鼠時,學生就能夠圍繞着音樂速度及力度的變化進行分析音樂,感受音樂的情緒,我設計的目的是有層次的,有梯度的進行,幾首樂曲增進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語言表達力和模仿力,他們用肢體語言和思維創造表達出了對樂曲的理解與讚賞,同時,他們的音樂表現力,知識面、審美、欣賞水平也提高了。

這節課學生的積極性、課堂表現力完全被老師激發出來。表現在,回答問題的人數上,學生能夠參與率百分之百,還有就是第二次再欣賞樂曲時讓學生邊聽音樂邊做動作,學生的情緒很高漲。經過課堂上鼓動再加上我積極地和學生們一起動起來,課堂氣氛非常的熱烈。

不過,作爲音樂教師,將課程設置成爲一堂全面發展學生髮散思維的課程,但由於自身的經驗與課堂駕馭能力,都能到達預期設想的目標,在“先扶後放、逐步放手”的過程中,還不太能達到“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出現教師講解過多,學生思考不夠深入的現象。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相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

音樂教學反思5

做爲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爲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就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

1、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3、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

這一課裏出現了要求學生進行二聲部練習的音樂實踐活動。我在備課時已經作好了思想準備,不要對剛接觸二聲部的學生報太大的希望,二聲部的訓練是個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儘管如此,在教授時我還是被學生弄得焦頭濫額。本來唱得很好的高低聲部,一但合起來就是變音變調。看來以後在訓練的過程當中應先給他們多練習音程,多聽聽合唱歌曲,在大腦中形成一定的概念,這樣有助於學生二聲部歌曲的演唱訓練。

在學習樂理知識的時,從基礎抓起,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學生逐漸就會有進步的。我還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爲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讀譜能力有明顯提高。

音樂教學反思6

一、教學內容:

1、聆聽《杜鵑圓舞曲》

2、聆聽《小燕子》

3、表演《布穀》

4、表演《小雨沙沙》

二、教學總目標:

1、通過聆聽歌(樂)曲,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春天。

2、通過演唱《小雨沙沙》,引導學生細心地觀察事物,啓迪學生熱愛大自然。

3、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布穀》,並和《杜鵑圓舞曲》相比較,說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4、能編創動作表現歌(樂)曲。準確地唱歌。

四、學情分析:

本課的歌曲比較的簡單,學生學習起來比較的輕鬆,第一首歌的節奏和歌詞學生掌握起來有點困難,教師要多加指點和練習。本課的聆聽曲目《杜鵑圓舞曲》是手風琴演奏的,不是很好聽,可以讓學生聆聽鋼琴演奏的。

五、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樂曲《杜鵑圓舞曲》

2、學唱歌曲《布穀》

3、律動《布穀》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歌曲《杜鵑圓舞曲》,學習用簡單的節奏樂器爲歌曲伴奏;並通過圖形譜感受樂曲,通過畫旋律線的遊戲,讓學生初步學習旋律線。

2、視聽結全學習歌曲《布穀》。通過直觀感受旋律的高低、長短;培養學生的初步的視唱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較有規範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音樂課堂小常識:坐姿、歌唱的常規等。

3.複習課本小知識:小圖標的表示作用。

二、新課學習:

1.小練習:隨音樂拍手:(節拍練習)歌曲《布穀》旋律熟悉。

2.歌曲學習:(出示投影片)(從布穀鳥的認識導入:布穀鳥在我地區俗稱爲“寶寶看花”)

1)教師範唱歌曲,邊唱邊指投影歌片,引導學生視譜;

2)學生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指譜,要有明顯的高低、長短的動作表示;

3)通過分句唱熟練歌曲的演唱。(也可用變隊走的形式熟練歌曲)

3.通過自編遊戲表演歌曲《布穀》要求自創運動作,從學生的自創動作中選編成遊戲進行表演。

4.欣賞樂曲《杜鵑圓舞曲》

1)初聽,(完整聽全曲)。

2)談談感受,同時與《布穀》比較旋律相同的地方。

3)復聽:自由活動:隨《杜鵑圓舞曲》自由地進行選擇活動,(畫圖、動作、用節奏樂器伴奏)都可。教師加以指點。

三、小結:鼓勵與表揚,並指出不足之處。

課後反思:本課我覺得成功之處就是,最大的程度的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己的感受。通過創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樂曲《小燕子》

2、學唱歌曲《小雨沙沙》

3、歌表演《小雨沙沙》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小燕子》與創編動作,引導學生主動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2、用聽唱法學唱歌曲《小雨沙沙》,指導學生用活潑親切的情緒演唱歌曲。懂得種子發芽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道理,啓發學生學會細心地觀察事物。

3、通過教師範唱,讓學生體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引導學生自編動作表達歌曲的意境。

教學準備:

課件、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較有規範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音樂課堂小常識:坐姿、歌唱的常規等。

3.複習課本小知識:小圖標的表示作用。

4.複習表演《杜鵑圓舞曲》,錄音伴奏。

二、新課學習

1.欣賞歌曲《小燕子》

1)初聽,(完整聽全曲)。

2)談談感想:歌曲唱了哪些內容、小燕子在什麼季節來到,你想對小燕子說點什麼?

3)復聽:自由活動:隨歌曲《小燕子》自由地進行選擇表演活動。(時間充許的話,也可讓學生分組創編、教師加以指點後。再分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內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己的創編能力。

2.小練習:隨歌曲《小雨沙沙》拍手:(節拍練習與旋律熟悉)

3.歌曲學習:(出示投影片)

1)猜迷導入,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裏看不見,打一個自然現象……生視譜;

2)模仿下雨練習:教師:滴答滴答,學生接:沙沙沙

3)談話:種子與發芽的關係……點出“春天”

4)教師範唱歌曲,邊唱邊指投影歌片。

5)引導學學生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指譜,注意沙沙沙處的唱法要輕些)

6)通過分句唱熟練歌曲的演唱。(也可用變隊走的形式熟練歌曲)

三、課堂小結:鼓勵與表揚,並指出不足之處。

課後反思:通過自編遊戲表演了歌曲《小雨沙沙》要求自創運動作,從學生的自創動作中選編成遊戲進行表演。引導學生主動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音樂教學反思7

經過11周的教學,我對於課改新高一音樂教學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面對新的教材、新的授課方式,剛開始覺得很茫然,不知從何着手,經過了這一個階段的摸索,我的教學工作也逐漸步入正軌,上起課來更加得心應手。

與以往的課程相比較,這次新課改的教材知識難度有所增加,知識涉及的範圍更加廣泛,知識點增多。如何讓學生能更快掌握大量知識信息成爲我教學中的一大難點,爲了攻克這一難題,我搜集了大量文字、音像、圖片等材料,從學生們接觸較多的音樂出發,提升學生興趣,豐富課堂內容,強調知識點,讓學生相互交流、大量聆聽音樂,從聽覺出發進而理性分析,做到從感性到理性的一個鑑賞過程。

高一年級三個班的情況各不相同,相比較而言,二班的學生積極性最高,課後找我進行交流、探討,從他們的說話中可以瞭解到他們個人的喜好,對音樂的瞭解程度。一班和三班的學生,大部分同學都能夠跟着老師講課的進度認真聆聽,還有一些學生將知識點畫在課本上,或做一些課堂紀錄,這都說明學生很重視這一學科,也很喜歡音樂。但是,相對也存在一些問題。由於在以往的音樂課學習中,沒有考試,這就使得個別同學沒有學習的動力,認爲音樂課就是放鬆、休息的時間,造成音樂課學習的惰性,這些學生表現出懶散、漫不經心的習慣,所以還應在課堂上給予他們一些壓力,並以提升他們的興趣入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主動學習。

根據學生們的課堂表現,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會做出一些調整,多加入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與探討,減少講授,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自學成果,更加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性。

課餘時間,有的學生參加了合唱訓練,在每一次的練習中,學生們都能很高興的投入到演唱中,將歌曲唱好,這也是對音樂學習的一種鍛鍊,在12月份的藝術節上,他們訓練的成果還要得到全面的展示,這樣也會提高其他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在第一階段的教學工作之餘,我參加了高一新課改音樂學科的進修,通過和其他學校教師的相互交流與探討,也讓我增加了自信心,增長了見識,也學到了很多對教學有益的方式方法。我也在工作之餘翻看了大量的材料,這些音樂、圖片、視頻、文字等資料也豐富了我的知識,提高了自身的修養,可以說,這次新課改讓我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有了很大的動力,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會進一步學習、探索,完善我的教學,使學生們得到更廣闊的音樂文化知識,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高一音樂的模塊考試是在期末進行,具體如何考試還不是很明確,根據之前的教學,我會安排好之後的課時進度,將每個單元的知識點提出來,加以分析、豐富,用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教授給他們。同時,我也安排了學生自主查找知識點,利用較少的課餘時間查找自己感興趣的音樂知識,課堂交流互動,這樣,學生也從被動接受轉爲了主動探索,提升了學習積極性。

音樂教學反思8

音的強弱是國家課改教材音樂第二冊的內容,我將教學流程分爲三塊。第一塊:敲一敲,感受強弱;第二塊:找一找,探究強弱;第三塊:唱一唱,表現強弱,在第三塊中,我這樣做:

“同學們找找看,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強弱的聲音?”

(學生尋找,然後舉手發言)

“那我們能不能用具體發出強弱的聲音呢?”

(教師走到學生中間,與生一起探究能使身體發出強弱的聲音方式)

“讓我們在教室裏找一找,拍一拍,敲一敲,有哪些不同的強弱聲音,找的時候,可以與同學合作。”

(學生尋找,拍拍,敲敲)

魯迅曾說:“紙上得來膚淺,心中悟出始覺真。”建構主義也告訴我們:知識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有得知識和經驗主動加以建構。本課中,通過讓學生親自參與得一系列音樂實踐活動,感受――表現――探究――體會音得強弱,特別是上述描述的環節,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是學習的合作者、積極的旁觀者。教室成了自由的天地,歡樂的海洋。探究中,同學與同學,同學與教師之間在交流,學生在獨立思考,在不斷反思。在這過程中,學生的探索能力、自我反思能力、與別人交流看法能力,以及思想的開放性均得到了培養,這便是新的學習方式所帶來的變化與收穫。

音樂教學反思9

本學期我負責教授三年級和四年級的電子琴課,共9個班,400餘名學生。當我開心的接觸每一個學生的時候情況不容樂觀!原因是每個班都有每個班的特殊情況,因此授課無法順利進行。例如:三年級很多學生不認識中央C的鍵盤位置;四年級班中還有很多轉學生,他們從來沒有學過電子琴,因此,對於新同學來說聽四年級電子琴課簡直就像聽天書一般。

在後來的一個月內,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我講解新內容。但是,大多數學生學起來還是非常吃力!我想,原因到底是什麼呢?爲什麼學生認爲電子琴課那麼難學,那麼難掌握?我分析了以下原因:

一學生基礎知識不紮實。

學生最初學習音樂技能就沒能很好地掌握基礎知識。比如:音符、小節線、音符時值、拍號、五線譜、高音譜號。我想這些認知符號需要學生反覆記憶,重複使用才能運用自如。

二回家沒有複習工具。(例如電子琴)。

三技能實踐時間短。(課堂講多練少)

下面我針對一個問題進行反思:

就如何更好的記住音符?我想出了一個新辦法,試驗過幾個班級,效果顯著。首先,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段音樂譜子。我對學生們說:“有一家人來到了我們這裏,他們在哪裏呀?他們就在我們的黑板上。同學們仔細看一看黑板,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老大(四分音符),老大又黑又瘦,頭髮只有一根樹立在腦袋上,他每天只吃一塊麪包就飽了;這是老二(二分音符),老二每天要吃兩塊麪包,所以老二的營養高,皮膚比老大白很多,頭髮也只有一根樹立在腦袋上;這是老四(全音符),老四可是家中的胖小子,他最貪吃了,每天要吃四塊麪包。大家看,他胖得只剩下白色肚皮,連一根頭髮都沒有了。咦!老師好像落下一個人沒有介紹呢,大家說是誰呢?”這時學生異口同聲說是老三。“對了,老師還沒有介紹老三呢!老三是全家長得最難看的一個,所以他不好意思跟大家見面,不過,今天他也來了,我們看看老三到底是什麼樣子1這個時候,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附點二分音符。“老三每天吃三塊麪包,請大家爭大眼睛看看,老三來了。老三長得像誰呀?有的同學會說,老三長得像老大,有的說像老二,有的說像老四。我問大家:“哪裏不像呢?”有的學生開玩笑說:“老三臉上長了一顆青春痘”!這個學生剛剛回答完,引起全班同學鬨堂大笑。其實,我也在一旁開心地笑了。我知道,他們看到了,對比了,明白了,看懂了。

就在此時我乘勝追擊,練習4/4拍節奏。我當每一個小節就是一天,過完一天就在五線譜後面畫一條小節線。怎麼算過完一天呢?我馬上告訴學生們如何參與的規則。每天要吃掉四塊麪包一天才能結束。第一天出現老大兩次,老二一次。同時,我讓學生拍手數麪包個數。第二天老大出現四次,第三天老四出現一次。以此類推,變換曲譜,同時讓學生編寫譜子完成8小節。

在課堂上大家的學習氣氛很濃,積極性非常高,學生各抒己見。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每個學生同時安排不同的音符如同玩遊戲一般有樂趣,下一週的電子琴課堂學生們還會對更多音樂知識感興趣,慢慢的他們不再厭倦,不再煩惱,讓電子琴課成爲他們快樂一足。

我想一個老師如果把任何難理解的東西,讓學生容易理解,容易學習,那麼這個老師真需要在每時每刻多動腦筋,提高自己,爲了學生下一番苦心,同時也證實了自己的教學實力!教學反思《如何更好的記住音符》

音樂教學反思10

1、成了遊戲教學,融音樂與遊戲爲一體,來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及創造能力。教學一開始,我就和學生們一起做拍手遊戲,學生們從小就會玩拍手遊戲,從一拍到十,一邊拍一邊數,和打花巴掌遊戲很像。學生的興趣自然很高,也爲後面的創編歌詞做了鋪墊。然後再引導學生把自己做的遊戲和北京小朋友做的遊戲作對比,北京小朋友做的遊戲有什麼特點?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讓學生自己通過聽、說、唱、想等多項活動來學習歌曲,學習中遇到的難點我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提出、解決,我儘量要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個引導者、參與者和鼓勵者;學生不是被動的學唱一首歌,而是在這一堂課中成爲創造表現的主人,讓學生們能夠體會到音樂的美,不僅要用眼睛、用耳朵、用身體動作,更要用心靈去體會。

2、

在歌曲《小紅帽》教學時,我設計了給歌曲作情境表演的教學環節。但在表演時,我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班裏音樂成績好的同學總是搶着做“主角”,而一些表演能力一般的同學卻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可他們的小眼睛裏分明流露出無限的嚮往……這樣就使得活動失去了平衡。我靈機一動,出示了兩幅畫,請小朋友比較一下哪一幅畫更形象?學生們說:“第一幅好畫得好。”我故意問爲什麼,學生說:“第一幅畫有房子、花、草、樹、小鳥等等,看上去更漂亮;而第二幅畫只有小紅帽、大灰狼和外婆,很單調。”我說:“對了,加上花、樹、草、小鳥等這些‘配角’,我們的表演就顯得更加生動了。我們班不是還有一些小朋友沒加入我們的‘森林王國’裏來嗎,你們願意讓森林變得更生動、有趣嗎?”小朋友們樂了,情緒很激動,都說願意!這下,許多表演能力強的小朋友主動去幫助那些不善言表的小朋友,幫他們設計樹、房子、小草的造型。隨着音樂的流動,小朋友們都沉浸在各自的角色之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我想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的創造性思維方式和靈活的應變能力非常重要的,它能讓我們成功地扭轉教學被動的局面,使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3、

教育,需要我們愛學生,因爲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賞識,需要老師走進他們的心靈,理解他、關心他、愛護他。有這樣一件事例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一個學生只要受到老師的重視,受到老師的關心,他就會朝着好的方向發展。一年級孩子跳舞是本學期纔開始的,由於時間和能力的關係,和二、三年級的學生比較起來肯定是要稍微差一些。還有些孩子忍受不了老師的批評而提前退出訓練場。而其中有一位學生長得特別可愛,原本也是個要放棄的孩子,因爲她覺得訓練實在太苦,於是老師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她動作,一次又一次地鼓勵她,讓她當小老師,把動作在全班同學面前演示,還讓她跳主角。可以看出,孩子的興趣正一點一點地攀升,現在每次訓練她都很積極地參加,因爲我想她可以從舞蹈訓練場上得到更多的關注,得到更多的讚揚。那麼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也應該把這種關注放進去,關注每一位孩子,即使這節課他沒什麼突出的地方,我們也應該發揚他們的閃光點。

4、

有這樣一種設想:以往的音樂測試太過於注重形式,讓一些學生認爲,音樂課只要唱好幾首歌,不用學習音樂知識或技能就能取得好成績。所以我想這樣的考試不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那麼我們可以將考試形式變化一下,如果採取不同形式、不同內容、不同方法的音樂測試,將會收到良好的效果。1、歌曲演唱:利用卡拉OK進行演唱。要求每人選一首最熱愛、最熟悉的歌曲到講臺上面對全體同學唱。2、自由表演:(1)有舞蹈特長的學生可選所學課本中的內容,跳一段舞蹈;(2)自編自演;3、聆聽:(1)放樂曲片段,讓學生說出歌曲名稱,並說說自己的心情;(2)邊聽歌曲邊憑感覺打節拍。4、器樂:(1)選出幾種打擊樂器,讓若干學生自由組合爲歌唱的學生打節奏。(2)學器樂的學生,可單獨演奏樂曲。以上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測試,有力地調動了他們的思維和參與,考出了學生平時真正的能力和水平。這樣學生們不再追究自己分數多少,而是着重自己參與的內容。

5、

有些孩子很喜歡音樂,在做某些動作時,嘴裏會自發地哼些調子,其中有些調子是學來的,有些調子純粹是即興地創作。當然,對這種小年齡的孩子不可能期盼他們創作出多麼完美的兒歌,很可能他們所編歌曲中有幾個音似乎與某首熟悉的歌相似,某些節奏又和大家聽過的歌相同。但不管怎樣,這些創作的歌曲畢竟是他們自己重新組織加工而成的,是

音樂教學反思11

有些孩子很喜歡音樂,在做某些動作時,嘴裏會自發地哼些調子,其中有些調子是學來的,有些調子純粹是即興地創作。當然,對這種小年齡的孩子不可能期盼他們創作出多麼完美的兒歌,很可能他們所編歌曲中有幾個音似乎與某首熟悉的歌相似,某些節奏又和大家聽過的歌相同。但不管怎樣,這些創作的歌曲畢竟是他們自己重新組織加工而成的,是他們用來表達自己感情的一種方式,這一活動不能不說是創造性活動的表現之一。

對這樣一件在教育上極有價值的活動,我們千萬不能對孩子叫嚷:“煩死了,閉嘴。”而應對他們的創作表示欣賞。應爲學生創造條件,並及時將他們創作的歌曲錄下來,記下來,在適當的時候放給或讓他們唱給大家聽,用這種方法不但可以起到交流作用,還可進一步調動、提高學生對唱歌和自編歌曲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願意更多地開展這項對促進創造力發展具有特殊作用的活動。

音樂教學反思12

現在,尤其在高段,學生喜歡音樂而不喜歡音樂課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他們熱衷的是流行歌曲、偶像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他們可以如數家珍的報出一長串的、連音樂老師恐怕還未所聞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對音樂課上老師反覆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這裏固然能找到很多原因,講出一大堆非我們音樂教師所能的理由,但是從一個教育者應有的工作責任感和歷史使命來反思我們的教育,憑心而論,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恐怕也是一個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提及音樂語言少,尤其是音樂欣賞課,老師講得多,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非講個清楚不可,那麼留給學生的聆聽、思考、參悟、情感體驗就少的可憐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的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音樂課即我們小時候所說的唱歌課,但僅僅會唱的歌曲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得少。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課的後半部分的唱歌是“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有滋有味,何來有情有感!那麼音樂課裏的歌曲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自認爲好聽,夠味的歌來唱。

雖然現在在轟轟烈烈的搞課改,但在相當一部分教師的眼裏這是從低段起步的,和高段還沒有完全的接軌,因此高段的課堂任就是老一套的教學模式,當然有時也會用一些新的手段。

如此的對比、反差,再加上家長們的“務實”,我們該如何去面對這高段的音樂課堂,尋找行之有效的辦法途徑來駁回學生的“愛樂之心”。

音樂教學反思13

《竹鄉之歌》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十四單元《丁丁冬冬學識字》中新增的一首兒歌。其主題單純、內容淺顯、語言簡練、韻律和諧、富有童趣、貼近兒童的生活。這樣更好地幫助學生集中學習帶有竹字頭的字詞,避免了以往歸類識字時只有圖、字的單調性,使識字教學更有趣味性和直觀性。由於一年級學生對生活中的實物認識深刻,抽象思維是建立在直觀思維基礎上的。所以就針對他們聽力強、記憶力強的心理特點,帶學生首先反覆朗讀課文,直至背下來,然後縮小語境,摘出詞語、認讀,再把單字從這些詞語中摘離出來,把字音與字形對應起來,單獨識記,最後把單獨識記的漢字放回到課文中,使學生加深對字詞的理解,對詩句的更深領悟。

根據資源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在教學本課時,我在原有課件基礎之上增加了文字素材、圖片素材、將PowerPoint作爲主要媒體資源,將授課思路有條理的串了起來,內容涉及面廣,無論是圖片還是文字都爲上好這節課奠定了基礎。竹林風光及竹子編制的實物圖片,以生動直觀的形式展示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利用遠教資源。

具體運用如下:導課階段出示幻燈片圖畫:竹林風光來誘發學生參與,激發學生興趣。在指導整體感知朗讀階段出示幻燈片,啓發學生去逐句理解、投身體驗,嘗試學習的樂趣。在突破難點時,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是學習帶有“竹字頭”的生字詞,因此,在讀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找找“竹鄉什麼多”,在查找中既可以讓學生了解竹鄉就是因爲它和竹子息息相關,理解文本內容,而且可以找出帶有本課要重點學習的字詞,可謂一舉兩得。

學生找出了“籬笆、彩筆、風箏、笛聲、竹筒、籮筐”這幾個詞,由於這裏有些東西學生很熟悉,但有的東西學生是一知半解,於是我採用了《幸運52》中的猜詞環節,讓學生說說你知道的東西,可以好幾個人一起補充,讓其他同學猜,猜中後出示教師收集到的圖片加以瞭解,既可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又可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聽話能力、思維能力,從而有效地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

在上《竹鄉之歌》以前,我還擔心孩子們能否理解少數民族的含義、能否想象竹子的故鄉的美麗景色。上完這節課後,我的擔心是多餘的。由於資源的二次看法與整合,孩子們提前預習了課文,且這篇課文的生字詞很簡單,所以課本內容的學習很快就結束了,剩下的時間,我讓孩子們討論我國的少數民族。孩子們居然知道我國有56個民族,還能說出一些名字來,如:回族、蒙古族等等,說到傣家人的生活,竟然有孩子知道一些,看來課外書籍很好的補充了我們的課堂知識。在上完這節課後,我在想:語文課是不是就應該侷限於課本呢?許多老師都在講如何利用有限的課堂把知識點落實等等,可很少又老師想到用一點點的時間去進行課外知識的拓展,因此,我們的課堂僅僅是書本的課堂。爲了拓展孩子們的眼界,語文課堂必須要貼近於生活。語文課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課後我更深的感覺到如果沒有媒體資源的再次開發與利用,那麼良好的教學效果就無從談起。

音樂教學反思14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考察自我主體的行爲表現及行爲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和“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作爲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並不涉及升學考試,但作爲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是極爲重要的。特別是本校是師範大學音樂附中,更加提升音樂教育。因此,作爲音樂教師也應該學會反思、善於反思。

我作爲一名剛剛音樂教學的教師,我認爲更應該在教學中不斷進行反思與提煉,多寫教學隨筆,從而發現問題,學會研究,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多聽本學科和其他學科教師的課,做到在教學中學習,在學習中教學。不段進行學習,進行反思。回顧一個學期的教學與學習,以下兩方面的體會較深。

一、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作爲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爲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

因此在音樂課起始課上,我就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一,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二、明確告訴學生通過國中階段有關音樂知識的學習,九年級畢業後,個別音樂基礎好些的學生可報考我校藝術特長班,爲將來深造打基礎,爲了強調這個要求,把我校優秀高三學生作代表,給她們表演、做示範,學生反響強烈;

三、通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四、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欣賞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如民歌、民間樂器、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二、採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較弱、有音樂特長班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爲:

1、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時間觀看光碟,對各單元內容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爲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半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爲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由於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積極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多參與省市藝術節等活動,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須努力。

音樂學科知識所涉及的範圍廣,課堂教學形式豐富,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各不相同。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培養學生學習的各種能力,讓學生自主探索音樂知識,鼓勵音樂創作。如教學《賣報歌》、《金蛇狂舞》等音樂家聶耳先生的作品時,用同學們喜歡的《三毛流浪記》講述舊社會兒童的苦難生活,爲歌曲學習鋪設情感路線,再進一步運用網絡查閱聶耳的相關資料,形成理性知識,瞭解作者的同時對作品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在師生的互探中,學生有意識地將能力付諸於實踐,真正讓老師成爲學生學習的激發者、指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過程的重心放在促進學生“學”的主體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爲了學生理解而教。

要做到在整個教學思路以審美爲核心,加強了綜合性,始終以學生學習音樂爲主幹線,降低難度更注重學生興趣和個性的培養,增加了給學生實踐創編的機會,讓學生多動多聽,真正感受音樂所帶來的樂趣,獲得了更自由的創編空間。尤其是圖形譜的設計對學生掌握音高有很大的幫助。在教授歌曲《國旗歌》時,圖形譜是把一行行的小竹林做爲小節的劃分,跟着小人的高低去感受樂曲的起伏,學生非常喜歡,也很容易掌握音的高低,根據歌曲內容創編了圖形譜,效果很不錯。

我作爲新老師,要做到用心體會,發現問題。發現問題,是實現“反思性教學”的首要任務。無論課前的準備多麼的充分,要上好一節課,或多或少總有點得失,需要作爲教師細心體會,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有意識的、自覺地反省,以便進行合理地調整與改進。作爲新教師更應該如此,在自我反省的同時,還要多問指導教師的意見,吸取有指導教師的的經驗,更好的進行教學與學生的溝通,在教學中發現問題,改正問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是教師在搞清了教學的問題所在後,對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所進行的主動尋求原因,並嘗試改進、糾正和調節的過程。也就是教師對教學各環節的用心體會,根據發現的問題尋求問題出現的原因,並據此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嘗試使用新的教學方法或補救措施,多向指導教師學習,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在進行潛心研究,調整反思。

調整反思,也就是觀察、反思新的教學方法或補救措施是否有實際的效果。可以說,調整反思是嘗試改進的延續,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研究原有的問題是否已經較好地解決,如果已解決,應針對嘗試改進的成功方法,主動尋求進一步強化的方式和手段,以鞏固自己已經形成的好的教學行爲,防止原有問題再次出現。如果發現新的問題,謹慎地追尋新問題的實質,多向指導教師討教,針對新問題再次嘗試另外的教學方法或其它改進措施。

在迅速發展的社會裏,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是多樣化,獲得知識信息的含義是多重性的。早在1972年世界教科文組織就明確教師的職責:引導學生懂得如何獲取自己所需的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以及學會如何根據認識的需要去處理各種信息渠道的方法。而教學反思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始終,反思是促進教師發展的過程,是促進教學不斷進步的過程。

音樂教學反思15

新學期開始了,第一次上音樂課,孩子們表現得很興奮,今年我任教的是五年級的幾個班,他們剛從四年級升上來,並未上過我的課,但他們都認識我,並有學生不時在隊伍裏偷偷地說:張老師,他就是張老師!

我知道孩子們是什麼心理,於是我立刻面無表情地說:“現在開始站隊!倒計時!”學生彷彿意識到了,立刻站好隊,有秩序地走向音樂樓,音樂樓門口整好隊,我讓學生腳尖輕輕踮起,靠右上樓梯,有秩序不講話,到了教室門口,再次整隊,然後讓學生有秩序地進教室,直到這時,我都沒有一個笑臉,學生用敬畏的目光看着我,其實我是一個很愛笑的人,但是第一天第一次音樂課,如果學生太隨便,常規抓不好,以後就後患無窮,所以我寧願忍受一段時間,看看效果不錯,於是我開始認真嚴肅地講起了音樂課的一些常規。

我要求學生準備上課時隊伍要快、靜、齊,行走過程上下樓梯不允許追逐打鬧和講話喧譁,到音樂樓門口特別注意安全,先站隊後上樓,因爲班級太多,上課之前的坐姿要求爲坐半個凳子,擡頭挺胸,坐半個凳子有精神,面帶微笑,我們的公約是不把不好的情緒帶進課堂,包括老師,快樂地上課,上發言先舉手,想好了再舉手,別人在發言時,注意傾聽,這是對別人的尊重,聽音樂時聚精會神,唱歌時身體坐直,雙手捧書,上課語言要規範,不要有口頭禪,提倡用我贊同,我不贊同,我有補充,我覺得,我認爲等等。

還有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悲傷的、熱情的、高興的、深情的等等,鼓勵每一位同學積極參與發言和每次音樂活動,只要上臺的就加分,因爲能參與就是一種自信和勇氣,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學會客觀地恰當地評價別人,評價音樂,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勤于思考,我還給各小組起了名稱,四個小組分別爲:月亮、太陽、星星、銀河,以後由各小組表組命名並確定小組名稱,鼓勵相互競賽競爭,既比上課表現,如參與音樂活動,又比遵守常規和紀律,更比各組的高雅風格,輸了不氣餒,勝了不驕傲,不嘲笑別人,規定每節課需帶的學習用品,做到自己的物品專人專用,自己保管,在講常規的過程,我每講一條都闡述一下爲何這樣做,另外還通過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進行正反比較加深學生的印象,到這時,我想一節真正好的預備課,除了應讓學生明確這門課的具體要求,更應該讓學生對這門課對教這門課的老師產生興趣和喜愛之情,才能真正留住學生的心,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中,我通過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的音樂活動讓學生參與,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學習慾望,培養如參與意識、競爭意識等,還露了一兩手拿手好戲,如唱歌、吹口琴等,讓學生喜歡自己,看到下課了,學生還依依不捨不肯離去,我會心地笑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就是我們共同努力了,孩子們,真的想對你們說:想說“愛”你卻不是很容易的事,讓我們用行動鑄就我們美好的夢吧!

上好每節課,享受每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