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精)音樂課後反思

音樂3.04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麼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音樂課後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音樂課後反思

音樂課後反思1

在這個音樂教學活動中,本次活動以小熊一個人很孤單,要找好朋友,爲一個主線,後來找到鼴鼠角色貫穿整個活動,寶寶們情緒很高,都能聽音樂做生活模仿動作,使課堂有趣而又生動,使幼兒真正的玩中學,學中玩。

我將這個活動設計爲音樂遊戲活動,小班的孩子在活動中讓他們唱了以後就忘了做遊戲,做遊戲了又忘了唱,所以我就在網上下載了“碰一碰”的音樂,並自己拼接了有趣的碰撞聲,這種音樂比較能刺激幼兒的神經,從而激發了他們的遊戲興趣。活動中,孩子們能在音樂聲有趣的和夥伴一起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腳,開心的笑着,遊戲着。要求幼兒能邊唱歌邊與同伴合作遊戲,在小熊找朋友示範後、老師找朋友示範後,再通過老師與幼兒之間的示範,這讓孩子能更好的掌握了遊戲的規則。都讓孩子在反覆感受中,輕鬆而興趣地進行遊戲。使孩子體會到了音樂的節奏和舞蹈的動作,從而完成了音樂教學的目的'。也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玩耍”“碰觸”的熱情,同時對身體各部分的名稱也有了深刻的認識。

在活動中,孩子們都特別希望能找到老師去碰一碰,所以當執教者提示孩子們找一個朋友碰一碰,很多的孩子都圍到老師身邊,顯得很興奮,所以活動過程中,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加者,能夠真正做到師幼的有效互動。活動在高潮中結束,孩子們仍然沉浸在遊戲的歡樂中。最重要的是,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自始至終都十分投入,特別快樂。本次活動是以音樂遊戲貫穿始終的,採取了邊唱邊與幼兒一起玩的形式,這就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歌曲和動作。此外,在活動中也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碰一碰”的熱情,也給幼兒與幼兒間提供了一個交流的機會,能在最短的時間裏認識更多的朋友,同時對身體各部分的名稱也有了深刻的認識。

不足的一點:

1.幼兒在創編的過程中不夠大膽,教師引導的不夠。導致還有很多身體能和同伴互碰的地方沒有找到。這個在課前也可以和幼兒一起認識一下身體的部位。

2.孩子們活動是帶領他們在教師圍好的大圓圈上的,爲了更好地組織孩子我讓他們坐在圈圈上,但是音樂遊戲“碰一碰”碰的時候需要小朋友們站起來,導致讓孩子們學做動作時一會坐下一會站起來,設計的不是很好。

音樂課後反思2

國小音樂課不同於其他學科,它具有生動活潑、寓教於樂等特點。往往一堂歡樂有趣的音樂課可能會給人以“亂”的感覺,但這種“亂”恰恰是“活”的表現。那要想在“活”中有序,就需要我們在不斷學習中汲取教學經驗,在不斷探索中發現新的教學方法。

我們有幸聽得幾位頗有經驗的教師爲我們傳授“金點子”,在相互交流學習的過程中,豁然開朗,受益匪淺。

1.用固定的節奏型整理課堂紀律,既鍛鍊了學生的反應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節奏的記憶;

2.巧妙運用獎勵貼,讓學生在激勵中成長;

3.充分運用電子琴,用音節給予學生上課信號,從開始就要訓練學生的視聽視唱能力,並讓學生對音準形成準確的把握;

4.剛開始教唱音符不能急於求成,讓學生認識每一個音符就能掌握一個,可以採用師生互動的.方式,讓學生來完成當堂學習的音符,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音樂課後反思3

根據本課教材內容,我以《音樂課程標準》指導理念,以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學習興趣爲出發點,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趣導課,讓學生通過反覆感受、模仿、體驗、實踐等多種音樂活動的形式,循序漸進的來學習,從而培養他們的音樂審美、感受及表現能力。根據這一單元主題“童話世界”,我選擇了孩子們最喜歡的童話故事做引線,配上精美的課件畫面,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誘導、感受、創想、體驗來全面的欣賞樂曲。

首先,我以舞會的形式來把學生引入課堂,讓他們各自穿上自己準備的禮服,來參加“童話王國”裏齊格費裏德王子的成年大典,當音樂一響,孩子們個個興高采烈的邀請自己的小夥伴跳起舞來;緊接着我馬上轉入齊格費裏德王子與公主的故事,孩子們個個聽得入了神,這正是我所預料的效果,爲後面欣賞理解樂曲做鋪墊。

其次,爲了讓孩子們思維想象的空間更自由、更廣闊,在敘述完故事之後,我就以考考小朋友爲由,播放樂曲《四小天鵝舞曲》,讓他們在不瞭解樂曲的情況下,初聽樂曲,邊聽邊想:這段樂曲表現的是故事中哪一部分的情境?不表現的是什麼樣情緒?果真,孩子們的想法多多,各有不同,有的會感覺到音樂比較低沉、恐怖,象是表現魔鬼來抓公主的.情景;有的覺得是公主和王子最後戰勝魔鬼,在一起結婚的高興情景;還有的會想到是天鵝在水上游動,表現高興的心情的等等……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然後在讓他們復聽一遍時,跟着樂曲把自己所想的用動作表現出來,使他們的想象能力得以提升到表現能力上來。

隨後,在欣賞的過程中,我讓孩子們反覆聆聽、感受、體驗的同時,還適當的滲透有關芭蕾舞的基本知識和舞劇《天鵝湖》的簡單瞭解,而這些都由他們儘量去說,通過個別回答、同坐討論的形式,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能力和表現慾望。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孩子們觀賞芭蕾舞劇《天鵝湖》中“四小天鵝”的片段,讓他們通過觀賞,又更進一步的全面感受芭蕾舞的魅力,從而激起他們對樂曲的喜愛、對芭蕾舞的興趣,大家都充滿了好奇、佩服的眼光在仔細觀賞,有些都忍不住要在坐位上學了起來。抓住他們的這種激情,我又以提問的方法,來檢查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結果,孩子們都能說出“四小天鵝”是怎樣舞蹈的!最後,我就讓他們以四人小組的形式,來學習模仿“四小天鵝”的舞蹈,讓他們通過對樂曲瞭解感受,到對芭蕾舞劇《天鵝湖》的認識,再到自己進行“四小天鵝”的表演,使其對音樂得到全面的感受、體驗。雖然孩子們跳得並不象,但他們都很高興的去想去表演,我要的就是他們這種瞭解、體驗音樂過程,同時獲得愉悅的心情就可以了,結果並不重要。

音樂課後反思4

隨着教育改革浪潮的不斷推進,課改這一理念大大影響並激勵着我,在音樂教學課堂中,把情感教育目標放在首要的位置。我在教學《永遠住在童話裏》一課中,內容和曲調都很簡單,講的小朋友們在童話世界裏跟各種自己喜歡的童話人物一塊兒玩耍的情景。於是,根據內容從情感入手,我是這樣設計和按排的:課前在黑板上畫出一幅童話世界的背景,然後準備一些鮮豔生動的圖片,如白雪公主、七個小矮人、海的女兒、小木偶、房子、等,把他們貼在以童話世界爲背景的畫面上,這樣,學生一走進教室,沒有了那種課堂的約束感,彷彿置身於輕鬆、有趣、美麗的大自然之中,黑板上生動的畫面打動並感染着每一雙眼睛。同學們井井有條地坐在座位上,目不轉睛地看着生動而豐富的畫面,可謂出神入化了,於是不用任何一句組織教學的語言便進入正題。我輕輕地問:“同學們,我們來到了什麼地方呀?”“美麗的童話世界”。同學們情不自禁地回答。隨後我沒有按照傳統的教學過程,而是讓學生們講一講在童話世界裏發生了什麼故事。舉手的學生躍躍欲試,豐富的情感激起活躍的思維,孩子們自由的暢想在美的世界裏。他們的想法新奇各異,十分有趣,不知不覺中歌詞的內容已被學生們自己講了出來。在講故事的同時我在鋼琴上輕輕彈出了曲調,漸漸地唱會唱準並領悟了歌詞的意義。在同學子們全身心投入表演時,那歌聲、動作、表情無不表達出互助友愛、懲惡揚善的愛心。在這種愉快的所氛中,淡漠了教師教的'痕跡,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有了豐富的情感纔會有主體精神的煥發,纔會生成博愛仁慈、自主創新的高尚人格。又如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把教學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這樣能大大激發學生內在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容易被營造的氛圍吸引到教學中來。

在學唱歌曲的時候,我讓學生自由地分小組學習,選一段或者是一句在小組學會,然後在班上教全班同學唱。學生探索的慾望瞬間被調動了起來,每個小組都各有特色,課堂氣氛尤爲活躍。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更加強了他們識譜的能力。

音樂課後反思5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本着以新課標的要求爲指導原則,強調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方式,運用多種形式體會歌曲,感受、聽唱歌曲,並使學生能根據歌曲特點,靈活的創作。縱觀這節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學習活動注意學習的感悟、體驗,運用靈活多變的形式突破達到教學目標。在導課中,請學生跳三拍子的基本舞步和教師的範唱,是讓學生對歌曲的提前感受,緊接着讓學生打三拍子的指揮拍,自由表現三拍子和跳華爾茲舞蹈的形式使學生在無意識中將注意力集中到歌曲的內容上。同時,使學生在不止不覺中學習了歌曲,也不會感覺枯燥。

2、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雖然這首歌曲教師沒有教唱旋律,但在導課和教師的範唱以及表現歌曲三拍子節奏、相互問答式的歌曲的哼唱中,都在逐層深入的深化歌曲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律動中有意識的有目的學習了歌曲。

3、注重了學科的整合,如在導課中,我先讓學生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和跳三拍子基本舞步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體現了音樂課的`特點。緊接着放《春來了》歌曲導課,將學生帶入到》“春天”這個特殊的情景,啓發學生說春天到了,引起周圍變化的願望。最後,請學生用貼春天圖畫、朗誦春天詩歌的形式,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激發起他們學習的興趣,也將美術、語文學科的相關的內容和音樂課內容融合了起來。

4、注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現體驗教學。在創作中,給學生了充分展示自我, 體驗成功的機會,通過用歌曲旋律,創作夏、秋、冬之歌,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歌曲的旋律,(本節課通過學生跳、教師範唱,反覆聽、學生唱和創作時聽歌曲伴奏,學生共聽了歌曲不止八次),而且,也讓學生在創作過趁中,鍛鍊了自己交流溝通、合作和觀察的能力,也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5、多媒體的使用也受到了恰當的效果,節約了課堂時間。提高了教學的直觀性。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實踐考慮到從學生的興趣和認識水平出發,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充分體驗成功的感覺。

音樂課後反思6

生活中的美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怎樣讓孩子去感受美,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是我們幼教工作者應該去深思和反省的。藝術教育通過一定的教育形式,將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集中展示和表現出來,讓孩子對美有更鮮明的感受和更深刻的體驗,是幼兒園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綱要》中對幼兒藝術教育也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大班藝術教育活動《花兒與蝴蝶》正是王老師在新《綱要》理念的指導下所做的努力與嘗試,爲我們研究藝術教育,培養孩子的審美情趣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案例。

一、情景的精心設置,爲幼兒創設了三維空間美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樹上長出了嫩葉,地上開滿了鮮花。在優美的《梁祝》樂曲中,美麗的“花兒”(角色)和“蝴蝶”(角色)在翩翩起舞,嬉戲玩耍。)

活動一開始,就深深吸引了每一個孩子,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凝神屏氣,睜大好奇的雙眼,感受着眼前的一切,而這,只是幼兒園的一種慣見的教學方式―情景表演,卻發揮出了奇特的魅力,是因爲教師給它賦予了新的含義,那就是―美感。一是場景的設置及角色的裝扮給了孩子視覺上的美,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美;二是《梁祝》音樂給了孩子聽覺上的美。我們也許擔心:孩子聽得懂名曲嗎?但我們不能否認,孩子沒有理由拒絕美的東西,優美、抒情的樂曲同樣給人以美的享受。三是精彩的表演與整體的和諧給了孩子知覺上的美。教師精心創設的三維空間讓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美。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和訓練幼兒“有音樂感的耳朵”和“能去感受形式美的眼睛”(馬克思)。感受美是美育的基礎,感受是表現的前提,幼兒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在藝術活動中表現出對美的情趣。培養幼兒的感知力,教師必須引導幼兒去親身感受,必須以直觀的、具體的美去打動幼兒的心靈,使他們對美的形式和表象由感受到欣賞,從而激發表現美、創作美的興趣。王老師正是抓住了此特徵,精心設計了這一環節,爲後面的創作活動作了成功的鋪墊。

二、營造輕鬆民主的氛圍,給予幼兒和諧的環境美

這是所提的“環境”,是指心理環境,請看下面的幾段對話:

師:你認爲蝴蝶漂亮嗎?

幼:漂亮

師:哪兒漂亮?

幼:我認爲翅膀是最漂亮的

我認爲是蝴蝶身上的花紋......

師:你想把自己打扮成誰?

幼:我想扮成花兒

師:那你準備怎樣做?

幼:......

師:聽了這段音樂,你覺得怎麼樣?你想幹什麼?

幼:我想跳舞

我想散步......

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是“蹲下來”和孩子對話,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對待每個孩子,耐心地傾聽,並努力理解他們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地表達內心的意願。《綱要》中要求“教師的態度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教師的可親、可愛、可信任、可依賴便是心理環境中最基本的“建築”,給孩子舒適、歡心和自由的感覺。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纔可以展開想象,放飛思維。《花兒與蝴蝶》中,師生融洽,氣氛和諧,教師精心營造的“美”的氛圍,讓幼兒充分體會到了快樂學習,學習的快樂。

三、爲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和表現的機會,體現了強烈的人文關懷美。

我們都知道,藝術活動須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不同的特點和需要,提供均等的表現機會。《花兒與蝴蝶》中教師按新《綱要》要求,爲讓每個孩子都有動腦、動手和表演的機會,準備了豐富的操作材料。

工具類:剪刀、鉛筆、水彩筆、膠水、固體膠、膠帶、別針

材料類: 白紙、彩紙、亮紙、舊掛曆紙、舊報紙、硬紙板、皺紋紙、舊紗巾、絲巾、圍巾;各種顏色的線等

在進行美工活動時,每個孩子既使是能力最弱的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浩瀚好畫畫,就畫個漂亮的蝴蝶,做個頭飾戴上;小坤就用皺紋紙做個美麗的花環;亞雯呢,就拿紗巾別在兩隻小胳膊上,扇動着“翅膀”飛來飛去;思雨喜歡摺紙,於是就用彩紙折了蝴蝶背在背上......孩子們臉上掛着開心的笑容,專注於自己的作品中,甚至沒有一個孩子在打鬧,沒有一個孩子不歡樂。

由此看來,美工活動確深受幼兒的喜愛,而且意義重大,對於發展幼兒手、眼、腦的協調性、手的靈活性以及形象思維能力都有良好的作用。但它必須依靠物質材料,與材料的接觸過程是幼兒認識世界的感覺經驗,通過改變材料表達美的情感。有心的教師往往不忽視這一教育契機,不辭辛苦爲孩子準備種類衆多,數量夠多的材料,讓他們在動手動腦的玩玩做做中,學到知識,開發智力。讓每個孩子都有選擇的權力,表現的機會。一種強烈的人文關懷美昭然於衆。教師愛孩子,那就關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教育好孩子,尊重他們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不同的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反思:

《花兒與蝴蝶》給我的總體感覺是一個“美”字,不容置疑,但美中亦有不足,在這許多“美”的畫面之後,卻殘留了一個不能稱之爲“美”的場景:

製作完成後,是孩子們的表演,然後整個活動結束,孩子們在教師的帶領下離開了活動室。室內一下子靜下來。桌上有零亂的物品,地上到處是紙屑、殘頭等,一片狼籍。

看到這個場面,你能說這是美嗎?只是一個小小的忽視,卻在人的心裏留下了一絲陰影。活動中,教師讓幼兒感受美,體驗美,創造美,卻輕易放過了一個美的教育的良機。幼兒園的各項教育內容應有機聯繫,相互滲透。藝術教育也應與其它各科教學相融合。教師要善於捕捉教育契機,不時體驗教育的價值。

如《花兒與蝴蝶》,當活動結束後,可引導孩子收拾整理好用過的物品,清理地上的垃圾,讓活動室重歸整潔。這就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教育契機:

1、培養了幼兒的自理能力及愛整潔的習慣。

2、體驗了勞動的快樂,勞動本身就是美。

3、增強了愛護環境的意識,進一步感受環境的美感。從這裏我們看到,幼兒園任何教育活動都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相依相輔,緊密結合。對孩子美的教育也不能侷限在藝術活動中。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美的人事物無處不存在,我們要勤于思考,善於挖掘,讓孩子充分去感受去區別,讓他們喜愛生活和藝術中的美,意識到並彌補不美的事物,讓美走進每個孩子的心中,伴隨着他們和諧健康地成長。

音樂課後反思7

《論語八佾》中,孔子對魯國大司樂說:“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皎如也,繹如也,以成。”這是孔子對音樂的理論說明,他要求音樂和諧、純粹、清晰。孔子不只僅認識到了音樂是對實際的摹仿,同時也注意到了並不是對實際的自然摹仿,而是要求對實際進行藝術概括。因爲只有這樣,纔可以做到“純粹和諧”。

《我當老師》就是這樣一首天真的歌曲,表達了一個小主人公對“當老師”的有趣實踐。

千年前的孔聖人已經意識到:音樂在教育中有着極爲重要的作用,一個人全面發展,不只需要智慧、勇敢,而且必需“文之以禮樂”,所以他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泰伯》)。 “爲人生而音樂” 是音樂課堂的遠程目標,從近處點滴做起,爲遠方的理想服務,是音樂課堂“投入不問回報”的事實和有效地價值。

一、讀小詩的改進

“小鬼當家”第五單元的開頭語,很適合小朋友的心理“胃口”:我能做點啥?你快猜一猜,掃地洗衣釘釦子,小鬼當家人人誇。

在其他班級,讓學生按節奏朗讀這四句,覺得結束感不強,有戛然而止的不適感,所以重複了最後三個字——“人人誇”。在做課件的時候加了進去。

二、“樂以發和”

“和諧”成爲當代的最強音,課堂也求和諧。但課前十分鐘,課件還是出了點小問題。電腦開機後,自動跳出一個對話框,說裝置了一個什麼程序我匆忙中沒有記住,然後再打開昨天調試時非常正常的課件,糟糕!其中的視頻竟然無法播放,於是只好重新插入視頻,眼看上樓去帶學生來音樂教室來不和了,早早來準備聽課的徐雪紅老師主動說“我去幫你帶下來吧!”真的心裏是感激不盡,在此感謝善解人意、“救”我於“水火”之中、笑靨如花又倩聲如銀鈴般悅耳的徐老師——謝謝!

原本想讓學生下樓來音樂教師的時候,順便帶些凳子下來,給聽課的老師坐,可是因爲課件故障的關係,搞到鈴聲響的那秒鐘才“排除險情”,所以造成了課堂凳子“緊缺”的狀況,在此道歉——sorry!

三、“人而不仁,如樂何?”

“人而不仁,如樂何?”孔子提出人的品質與音樂的內在聯繫。他說假如一個人沒有仁德,那又怎能很好地掌握音樂呢?”

在聽課老師的衆目睽睽之下,我和二2班的小朋友度過了一節“難得和平”的音樂課,那個我研究課題中的“問題小孩”小潘同學,迫於“聽課”這種氛圍的壓力,所以“水火相融”的“現象”讓我很欣慰:終究是個聰明的小孩啊!可造之材!歌唱中,小潘同學的聲音逐步融入了大家的聲音之中,我和全班同學不必如平時般爲潘同學的隨性而行的搗亂行爲而承當無可奈何中的“殃和池魚”的後果。是聽課老師帶來的“人氣”讓“問題小孩”今天表示“例外”讓課堂順利進行。小潘表示了自身的“仁”,對我來說是可喜可賀的事情啊。

四、寬容勝於苛求

“歌者直己而陳德”。這節課,雖然沒有佔據“天時”優勢,氣溫轉冷,讓教室中咳嗽一片確實讓我有些小小的沮喪,但“人和”讓我的.感動一直在加分。

學校的地理位置處在風、溼的當口,冷風夾雜着回湖水的潮溼,教室裏一咳就是一大片。當我課堂上初次聽到那壓抑的一片咳嗽聲,就在後悔時間選的有點不妙。於是爲了不讓咳嗽來破壞歌聲的音響效果,出了個下策:“當你咳嗽了,你乾脆停下來,不要唱了。”但是在“公開課”的氛圍下,我發現幾乎沒有小小朋友停下來真正不唱了,休息了,都在盡力配合我的要求。咳嗽的小孩,只停了以秒來計算的實間,然後又跟上大部隊的腳步。所以想想自身有一點點殘暴。

五、音樂課堂以外的故事

這節音樂課上的表示,以至於我在2班的下一節美術課上,有“說話不算話”的“心太軟”行爲。

上節美術課結束時候已經確定要“懲辦”,因爲兩節課完成一張畫,但是畫畫時候總有小孩在講話,影響畫畫速度,下課鈴聲響了,很多小朋友沒有完成作品,所以吃批評了。

但是上完公開課的第二天,我走進教室,想到咳嗽了還“捧我的場”,批評他們真有點不近人情,於是心軟:想到你們上節課,那麼認真的配合老師,咳嗽了,還在唱歌,所以這節課,不忍心再罵你們,懲辦你們了。但是你們以後的美術課,畫畫時候應該少講些廢話,認真些畫畫,對自身畫畫的要求高中一年級些,不要怕難,一味追求簡單省力。你們唱歌時候那麼活潑聰明,相信你們動腦筋了,畫畫也會很出色的。

於是,再給五分鐘,完成上次的畫,再畫今天的作業,教室裏,出奇的恬靜,沒有小傢伙再交頭接耳。畫畫的質量明顯提高了。

五、春天的氛圍

音樂的表示,是需要內心的熱情。讓學生對音樂充溢興趣和熱情,並樂意把上音樂課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音樂”上,二不是浪費在發呆等頹廢的事情上。並在動腦中找到樂趣,在應約中體會到想象的愉悅,讓課堂出現出一種生機勃勃的狀態。

音樂課後反思8

一、活動取材:

幼兒園音樂遊戲活動具有生動活潑的內容、豐富多彩的形式,很容易吸引幼兒,教師帶領幼兒們在玩玩樂樂中能夠使他們愉悅身心。喜羊羊這個角色是孩子們非常喜歡而又熟悉的,用孩子喜歡的動物角色吸引孩子.在環節設置中提高能力。因此,幼兒園音樂遊戲活動在幼兒音樂教育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次活動《羊村生日會》是由體育遊戲《搶椅子》演變而來,前段音樂愉快、歡暢地去吃蛋糕,當搶椅子時,音樂則是非常非常緊急,兩段前後形成鮮明的對比,對於小班班孩子來說比較容易好掌握,活動設計是我以喜羊羊過生日聚會作爲主線貫穿整個課堂,小熊來吃蛋糕紐着走路,後來來不及就趕緊跑搶到椅子的才能吃到蛋糕森林,沒有搶到椅子就自己回家,讓孩子在情境中感受音樂遊戲的樂趣。

二、環節設計:

“羊村生日會”這個遊戲就是在搶椅子的基礎上新生成的一個音樂遊戲,在日常活動中我們玩搶椅子游戲是用小鈴,小鈴敲得快幼兒跑得快,小鈴敲得慢跑得慢,這次我選取了一段小熊紐的音樂,寶寶們一邊聽音樂模仿小動物走路,一邊繞圈,音樂節奏快時快快走,慢時慢慢走,當音樂停時迅速地找到一把小椅子坐下。在這個音樂遊戲的過程當中,不僅讓寶寶們掌握了節奏和韻律,也感受到了集體遊戲的樂趣,在搶椅子的遊戲過程中也發展其反應能力和快速動作能力。

三、流程反思:

活動進行後,對自己的活動也有一些思考:

(一)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反思:我以喜羊羊過生日,喜羊羊買了一隻大蛋糕,小動物都想來吃這塊大蛋糕,播放音樂聽聽有誰來吃蛋糕了?引導幼兒說出是小熊,我準備的小熊頭飾過早地出示,以至於牽引着孩子說出教師所要的答案,課堂上可以讓孩子們自由回答,不要太過牽引。這樣會死板地跟着教師的教案走,課堂就不活了。

(二)第二環節:傾聽理解音樂做動作。

活動中我分了兩段音樂讓幼兒傾聽理解,在讓幼兒模仿小熊紐着去吃蛋糕的時候,孩子們都走到蛋糕那裏堆成一堆吃蛋糕,小班的幼兒對於蛋糕的興趣太有誘惑力,這也是我沒有預料到的,以至於第二次讓他們學着紐着,又紐到蛋糕那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三)遊戲:小熊搶椅子。

1.在設計搶椅子時,我想:平時,我們總是告訴孩子要友好謙讓、相互合作。但是平時我們玩搶椅子游戲中的勝利者只有唯一的一位。於是我在讓孩子們玩遊戲時沒搶到椅子的只有一位幼兒,而不是競爭到最後,小班音樂遊戲的時間也不是很長,如果競爭到最後的話時間太長了。

2.在第一次遊戲時我也參與到了幼兒的遊戲中,讓他們學會遊戲,第二次和第三次遊戲沒有參與只是用鼓勵的語言讓遊戲大膽表現小熊紐的`動作。

3.但在活動中我也發現自己連接的音樂不是很好,快慢兩段音樂中間有空隙,導致幼兒聽好第一段音樂就坐下去搶椅子了。

4.音樂中最後的那個搶到椅子坐下去的點沒有扣住。音樂遊戲中我們較常見的就是按照音樂的節奏做動作,本次活動中小熊出現的那段音樂則是非常有節奏性的,需要孩子按照節奏走路,這點孩子們都會了。但是音樂中最後的那個搶到椅子坐下去的點沒有扣住,後來遊戲時個別幼兒還不會聽坐椅子上的音樂,所以活動的難點沒法突破。所以教師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要及時提出要求,才能圓滿的完成活動。

通過本次活動,我深刻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周全,準備工作要充分,包括受場地的侷限的變數。要在活動中本着以幼兒爲本的思想,幼兒就一定會在活動獲得成功的喜悅。一節遊戲課看似簡單,但要上出質量上出效果,則離不開老師的精心備課和有效的組織。因此,任何活動課只要用心去組織,精心備課,一定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音樂課後反思9

新課程標準非常強調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也非常強調學科滲透。同時隨着時代和經濟的發展,現代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廣大教師在努力探索如何將現代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完美地結合起來。在這種背景下,我在“網絡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課題研究”中承擔了這節語文網絡教學的實踐任務。在設計學習思路時,我就和同組其他老師討論,極力避免了以往網絡課教學課中只是讓學生藉助網絡學會收集信息的狀況。於是上述這些也成爲我備課的出發點,即努力做到:上一節藉助於網絡的有“語文味”的語文課!

首先,在和計算機老師商量備課時,我們就達成一致的意見,不能將大量的精力放在製做網頁課件上,而是要放在認真備課上。所以我們選擇了借用博客服務平臺,生成了簡單易操作的交流平臺,用欒富海老師的話說;這是用零技術的平臺做了最有實效的事。事實證明這樣的平臺樸素美觀而又方便師生共同交流。

其次,藉助於網絡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強大的交互性功能。它首先可以打破時空的界限,進行師生交流。例如:我們平時上課前也要求學生預習,寫成預習筆記。但這隻限於單個的學生與老師交流,學生往往應付了事,沒有積極性。而利用網絡卻可以讓每一個學生之間,每一個學生和老師之間相互交流。在佈置回家預習時,大部分學生當晚在家能很認真地完成預習,並將其成果發佈在相應的交流平臺上。到上課前爲止,同學們一共在預習成果區域欄內發佈成果118條,學生們詳細蒐集了本課的疑難字詞,貝多芬的生平事蹟、代表作品、圖片等等。課前質疑公佈區一共有65條,學生們從語言、課文內容、寫作特色等角度提出自己的疑惑。更重要的是學生能隨時分享別人的成果,也可以思考解答別人伯疑問。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

在課堂教學過程的第一環節中,我要求學生能對其他同學的疑問進行分析、篩選、整合。這要是在平常的課堂上難度是很大的,也是很難操作的,因爲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讓學生知道其他同學的疑問,而在網絡課堂上這就變得輕而易舉了,因爲學生可以在質疑區很方便地瀏覽到所有同學的疑問。所以師生都可以將精力放在對問題的.分析與思考上了,這既節約了大量時間,又使課堂含量大大增加。

這樣的優點也體現在課堂現場閱讀交流環節中。當同學們整合討論出本課的研究問題後,老師當場將問題發佈在文本閱讀交流區,在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之後,將自己的觀點簡潔地回覆在問題之後,老師可根據情況請同學進一步地闡述自己的觀點,而沒有發言的同學的觀點也能被其他人所瞭解。當然,如果對其他同學的觀點有分歧的,也可以當場交流討論。這就使同學的思維始終保持在興奮狀態,有利於對文本作深入地理解與思考。

當然,在聆聽作品區更是體現這種優越性了,在以往的課堂上如要欣賞作品,那隻能聽老師的,老師放什麼我們聽什麼,而此,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熟悉程度、感覺來自由選擇聆聽,有利於他們在聽時的感受和理解。事實也確實證明了這一點,效果要遠遠好於由教師掌握的單一的聆聽過程。

音樂課後反思10

今天一年級的第一堂音樂課,我們學的是《你的名字叫什麼》,在課前準備的過程中,我就走到孩子們的中間,在坐得最好的小朋友面前,豎起大拇指,這一豎,引得其他小朋友馬上坐得端端正正了,在課的一開始,我對孩子們說:“以後,你們的音樂課,就由我來做你們的音樂老師了,你們想認識我嗎?”“想!”,“既然我們上的是音樂課,那麼,老師想通過音樂的方式來介紹我自己,你們可要聽好了,我叫李老師,我叫李老 師!(同時,在黑板上板書節奏:** *下面,我想認識一下我們的.小朋友,那麼你能不能學着李老師,用音樂的方式來介紹一下你自己呢?”一下子,十幾雙小手高高舉了起來,我叫起一個學生,輕輕對她唱着:“你的名字叫什麼?”她高興地拍手說:“我叫** *,我叫** *!”。

於是,我又唱着《你的名字叫什麼》的最後一句對她說:“你的名字真好聽!”同時,獎了她一個笑臉,這下,孩子們可激動了,個個把小手舉得高高的,經過一番“開火車”後,孩子們基本上把這首歌曲在無形中學會了,接着,我對學生說:“因爲我們上的是音樂課,以後我們就要用音樂的方式來進行上、下課問好,你們想學嗎?”“想!”一聲高過一聲!忽然有個聲音說:“哇,音樂老師好厲害啊!”當我們經過比賽、遊戲等過程學完上、下課問好及“靜坐”音樂後,我們的下課鈴聲在不知不覺中響起來了,課後,有幾個孩子跑來對我說:“李老師,你真厲害!”呵呵……這些孩子,一句“甜言蜜語”,竟讓我一下子有點“飄飄然”了!

今天的音樂教學真得讓我很快樂!

音樂課後反思11

上課已過去許久,而這兩天的工作學習卻讓我依然沉浸在上課的過程中無法自拔。

三月上旬,教研員給我了一個任務,完成全區公開課,要求內容、課題自定,也正是因爲這個自定,讓我猶豫不決,難上加難,琢磨了許久,才定下這個課題《電影音樂》,接下來我就本節課的個人體會和想法與改進記錄下來,以便以後更好的總結和學習。

一、導入環節:“小而精”

很多年輕的教師(也包括我自己)會把音樂課導入環節,在備課之時,作爲一個重點,亮點來完成。本堂課的導入環節的設計,最初的想法,用陶笛吹奏《雪絨花》,播放《音樂之聲》中的主題音樂導入,提高吸引學生的音樂興趣,再來介紹奧斯卡電影。而後在試教上課過程中,發現了衆多問題,時間不夠,過於繁瑣,新穎但不實際等等一系列的問題,而後經過幾次整改之後,最終以《哆來咪》爲導入,直接介紹電影音樂分類中的一首形式“插曲”,這種導入準備的直入人心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二、授課過程:“小而準”學會整理、歸類

本堂課在電影音樂的教學內容,涉及面廣,知識點雜而多,如果沒有很好的歸類,整合內容,是無法清晰,清楚完成本課的目標。在音樂教學中,無論是欣賞還是唱歌課,都需要採用三維思考教學模式,把所有的問題設計連貫起來,用二條線索和思路在其中,這樣備課上課都會有一個清晰的思路,而免走彎路。

在教學過程中,問題設計也極爲講究,有效問題與無效問題區別在於,問題的設計最終的目的是爲上課的內容做一個很好的鋪墊,而無效問題的'設置非但沒有效果,並且會把自己也套在其中。因而問題的設計的有效性,也是本堂課的一個主要問題,其次,還有比如語言邏輯,思路清晰等等,都是我本堂課出現的一些細小的問題。

最終歸納幾點:

1、思路清晰

2、語言簡樸,無需過多無效的語言。

3、問題、知識點二條線路時刻貫穿於其中

4、邏輯、歸納的能力提高

5、針對老師設計的問題,學生無法回答出來之時,老師就需要採用引導,更多是如選擇題式等等。

音樂課後反思12

《長大要當宇航員》是一首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富有童趣的歌曲,唱出了小朋友們“長大要當宇航員”的理想。全曲僅四個樂句,富於鄉土氣息。歌詞中的襯詞,增加了歌曲的情趣,突出了輕快、活潑的特點。根據這首歌曲的特點,我的優秀教案思路是以國小二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動身,以他們的體驗爲教學起點,引導學生自身去發現音樂、參與音樂、認識音樂、喜愛音樂、理解和表示音樂,體會音樂豐富的內涵。通過具有引導性、挖掘性的提問,啓發學生積極考慮,充沛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進行自由探索,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示能力。具體表示如下:

 一、律動導入,讓音樂被快樂感知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勝利的一半”。一個精彩的導入能強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課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律動教學是世界著名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所創導的啓迪學生靈感,培養學生髮明思維的一種教學方法。本節課我就是以一首學生比較熟悉的歌曲《種太陽》帶領學生一起律動,給學生們發明一種參與音樂律動的環境,讓學生置身於某種音樂情趣下,通過運用自身的肢體語言,使學生在氣氛的渲染下和教師發生共鳴,體驗情感,然後進入新歌曲的教學。

 二,適時哼唱,讓旋律深入人心

哼唱旋律是學生最容易掌握的一種音樂教學手段,而且無需藉助其他輔助用具,學生能夠張嘴就來。因此在學唱環節我先讓學生用“IU”哼唱歌曲旋律,每一遍的哼唱都有相應的要求,讓學生在哼唱中讓學生自身去發現歌曲中出現的音樂符號,如和點節奏、四分休止符、切分節奏等,且每一遍的哼唱方式也是遵循一個循序漸進的原則,如第一遍由老師帶領哼唱,第二遍老師不帶唱,學生自身聽旋律哼唱,第三遍直接跟琴哼唱,同時在學生每一次的哼唱後都作出相應的評價與指導,以便學生更好的掌握歌曲旋律。這樣,通過哼唱旋律這個保守而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印象,在引導學生有效地走進音樂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演唱能力以和對音樂的記憶能力。爲後面的歌詞加入作了有效的鋪墊。同時,我認爲這種教學方法在歌曲教學中是非常有效的,連那些在歌唱方面比較落後的學生都樂此不疲,唱的有模有樣。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三、投入範唱,讓音樂清晰出現

教師的範唱有着磁帶、光盤無法比擬的一個優點——對比。聲音的對比、表情、動作、情緒的對比等等。低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好奇、模仿力強,假如光聽聲音,也許只能模仿其聲而難以神其形。只有在教師不同的演唱中學生才幹獲得審美的體驗,逐步意識到怎樣纔是好的歌唱表示。因此,我在教學歌曲環節除了讓學生聽錄音範唱外還加入了自身的表情演唱法,讓學生有一個更直觀的多篇與對比,這樣做不只能抓住學生學習注意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還可以輕鬆地解決一些難點節奏的學習。例如教學“2 2 5︱2 5 5︱2 6︱1 0︱”這一樂句時,學生很容易把“|2 2|”這一八分音符唱成兩個四分音符|2 2|,因此我在範唱時特別讓學生注意,看老師是怎樣表示的。有了老師動情的範文,準確的音準掌握,學生也自然會更加用心的去演唱,極力地去模仿老師的歌聲,更投入地去探索,去表示,把歌曲所要表達的感情用歌聲把它表示出來。

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是通過情感體驗來達到審美的目的,這是音樂教育的核心。一堂好的音樂課,教師完全進入角色是重要前提。因此,在課堂中我積極主動地像小朋友一樣天真爛漫地唱啊、跳啊,用自身的熱情去感染學生,開啓學生的心智,調動學生的情感,發揮小朋友們好奇、好動、好勝、好玩的天性,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多篇、發現歌曲的美之所在,促使課堂氣氛逐漸高漲,始終充溢歡聲笑語。

音樂課後反思13

過去,中國小音樂教育以教音樂知識、技能爲主,如今新課標強調通過音樂課程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強調讓學生感悟、理解音樂、喜歡音樂,爲學生一生愛好音樂打下基礎,這一點十分重要。音樂不是一種技能教育,應當通過音樂的薰陶,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科組組長於潤洋認爲,這次課程標準的制定,從根本上理解了音樂課的價值,突出了藝術教育的特點。迴歸藝術教育的本質,使藝術課體現出鮮明的人文性、綜合性、創造性和愉悅性:高度重視藝術教育在培養和提高學生全面素質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對學生藝術能力的培養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很好地結合起來;把學生的發展置於中心地位,強調多門藝術學科的溝通和融合,發揮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審美能力、創新精神等多方面的功能,使藝術課程體現出鮮明的人文性、綜合性、創造性和愉悅性;大大開拓和豐富了教學內容,既有藝術知識技能,更有藝術製作、藝術表演、藝術批評、藝術欣賞等方面的內容,並強調這些內容與日常生活、情感體驗、文化背景和科學知識的緊密聯繫;創設了體驗式、探究式、對話式等教學方式,豐富了藝術課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着眼於學生的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高;藝術教育課程標準的改革與創新,使藝術教育的本質真正迴歸到情感教育、審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層面。

快樂無限一:把快樂帶回“老家”(課前準備)--讓同學們回去收集草原、蒙古族舞蹈等的資料

師: 孩子們,下一節課我們要學習《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師希望大家能收集一些資料,行嗎?

生:行!

師:這首歌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快樂生活的情景。請你們回家後(1)收集一些有關蒙古族的資料,例如:服裝、草原、生活起居、習慣等等。

(2)有條件的同學學習一兩個舞蹈動作回來。

(彭可熒一2班)生:老師,我媽媽在育新幼兒園當老師,她會跳蒙古的舞蹈!我回去學習一兩個動作……

(劉子健 )生:老師,我們家有很多的民族圖片,是上次媽媽旅遊的時候買的,我到時候帶回來,好嗎?

(溫梓源)生:我爸爸去過蒙古旅遊,我把它的旅遊照片帶回來給大家看看……

……

師:太好了,我們大家一起找資料,下一節課一起帶回來好嗎?

生:好!

快樂錦囊: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讓學生回家收集資料可以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並且起到資源共享的作用。發揮各個同學及其家庭成員的所長,既能增長知識、又能促進親子關係。

快樂無限二:快樂大家庭聚會(上課學習)--遊戲課堂、邊學舞蹈邊學歌曲

片段一:

(上課前同學們教室門口列好隊)

師:同學們請你們騎着馬兒到“大草原”……

生:模仿騎馬的動作進入教室……

生:哇好漂亮的大草原呀

師:是呀,老師上網下載了蒙古這塊美麗的草原圖。(利用多媒體展示),國小音樂教學反思範文:讓音樂課成爲“快樂老家”

音樂課後反思14

在《音樂課程標準》“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重視音樂實踐和鼓勵音樂創造”等理念指導下上了這麼一堂欣賞課,我感受頗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學經驗,同時也有一些不足和需要仔細推敲的地方:

學生處於活潑好動的年齡,一般情況下很難要求他們非常投入地來欣賞一段音樂,那麼就需要音樂教師來引導他們一步一步地被音樂吸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幫助他們處理好聽覺與聯想的關係,讓學生展開音樂想象的翅膀,從而豐富和發展他們的音樂感受力和想象力。利用多媒體教學能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但如何保證學生的學習對象始終是音樂,不會被圖片或動畫所取代,就需要教師把握一個度,因爲任何教學手段都必須是爲音樂服務的。

以上是我上課的一點感受與心得,很多想法欠成熟,希望各位同行批評指正,共同探究,共同進步!

根據《音樂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鼓勵全體學生進行音樂創造。通過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讓學生能夠自主參與音樂活動的目的。

欣賞教學在國小音樂教育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的學習。在這一點上教師如何選擇教學方法非常重要。本課教學中教師將整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分段感受理解音樂所表現的情境,啓發學生運用不同的參與表現形式來體驗音樂情感。

在導入環節中劉老師創設情境,從興趣引入,運用了視覺圖像法。

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對我們漢族的孩子來說了解得不多。爲了使學生們更直接的瞭解到我國蒙古族人的生活習慣,合理運用了電腦軟件製作了一些他們吃、住、穿等方面的風情畫面,配合優美的內蒙古《賽馬》,視聽結合,避免了枯燥的`說教,使本來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並很自然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引入到美麗的大草原的情境中。

在分段欣賞環節中通過活動來提升學生對音樂情感的體驗。赫冬陽同學用二胡演奏了《賽馬》。這首曲子是黃海懷作曲的。樂曲描寫內蒙古人民在節日賽馬的熱烈景象。結構是常見的有再現的單三段體。第一段音樂性格熱烈奔放,以堅定有力的強音和急促的音型寬緊相間,刻畫賽馬場上羣馬飛奔的沸騰景象。樂曲的第二段,曲調興奮昂揚,抒發了人們在節日裏的歡樂之情。其中前半部分節奏輕快活潑,音樂富有動力;後半部分由伴奏演奏主題旋律,而二胡巧妙用食指撥動內弦,奏出跳躍的分解和絃,兩者生動的結合,妙趣橫生。尾部做了擴充形成高潮後,以漸慢速度引出二胡的華彩樂段。最後,再現第一主題,熱烈歡騰的賽馬景象重現在聽衆眼前。如此一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興趣高漲,而且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對於樂曲第二部分的主旋律,老師主要引導學生隨琴、隨樂曲哼唱和模仿二胡的演奏來加深印象、表現音樂。最後,採用分組表演的方法,分別讓不同的學生表演不同的段落,再進行集體參與活動,使欣賞、演奏和表演達到和諧一致,讓學生有更大的空間能充分自主地表現音樂。

在樂段分析處理中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與聽辨能力。

音樂課後反思15

活動目標

1.在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學習用打擊樂器演奏《拔根蘆柴花》。

2.在教師指揮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改變指揮方案,豐富演奏內容。

3.在集體演奏中,注意樂器打擊時的音量、音色與樂曲情緒應和諧一致。

重點:學習用打擊樂器演奏《拔根蘆柴花》。

難點:在集體演奏中,注意樂器打擊時的音量、音色與樂曲情緒應和諧一致。

活動準備

1.會看指揮、分聲部做身體模仿動作。

2.鈴鼓、碰鈴、圓舞板、大鼓、鈸等打擊樂器人手一件。已經擺放在幼兒椅子底下。

活動過程

一、 熟悉樂曲、鞏固節奏型

1、 伴着歡快的《拔根蘆柴花》音樂幼兒和教師一起跳舞,讓幼兒從中感受到快樂,激發幼兒進行音樂活動的興趣。

2、 鞏固、熟悉節奏型。

二、 聽音樂《拔根蘆柴花》,做相應的身體動作。

三、 學習用打擊樂演奏樂曲。

1、教師引導幼兒探索、設計配器方案。

2、幼兒根據配器方案,看教師指揮用樂器進行演奏。

教師:請小演員們從椅子底下輕輕拿出樂器,準備好,我們這一次要用小樂器來演奏了。

3、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演奏樂器中的困難。

4、教師啓發幼兒設計新的配器方案。

5、幼兒按照新的配器方案看教師指揮演奏。

教師:這一次我們要用剛纔討論的新的配器方案演奏樂曲了,請仔細看好我的指揮。

6、教師組織幼兒探討如何讓演奏更好聽,並提出力度要求。如:X XX|中強、輕快; [11]~[16]小節稍弱、跳躍;[19]~[24]小節稍強、熱烈。

課後反思: 拔根蘆柴花(打擊樂演奏)

這次的公開課是園指定讓我上一節有關打擊樂方面的內容的音樂課,讓年青教師能有一個對上打擊樂有個初步的瞭解,說真的我心裏沒有一點底,首先現在的教材中在打擊樂方面的教學內容很少,孩子接觸各種打擊樂器就很少,在這種情況下要上好一節打擊樂課 很難。再說這次是讓我上給年青教師看起到一個示範作用,所以我很重視這一次的公開課。要上好這方面的課,首先要給孩子鋪墊一些有關內容,如:認識多種節奏型、接觸一些打擊樂器並認識、還要學會如何去欣賞音樂等等。在課前我做了大量的知識鋪墊。

《拔根蘆柴花》是我們大班九月份的主題《中國娃》中的內容,整首曲子以民間樂器二胡爲主奏樂器,再配以其他的樂器伴奏,表現了歡快愉悅的情緒,洋溢着濃濃的中國音樂風。 一首樂曲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音樂教學,既可以欣賞又可以演唱即能創編律動又能開展音樂遊戲。我把打擊樂演奏作爲《拔根蘆柴花》這首樂曲的表現形式。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在學會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學習用樂器演奏。難點是:注意樂器的音量、音色與樂曲情緒的`一致和諧。設計配器方案。整個活動幼兒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創造的熱情很高,尤其是在最後樂曲合奏環節,孩子們表現特別棒,各種樂器配合得非常默契。對於從來沒有接觸過打擊樂的孩子們來說能有這樣的表現讓我尤其欣慰。

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

1、活動過程中,體現了“幼兒是學習的主體”的思想《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先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師生互動。2、讓孩子嘗試各種樂器,讓他們心裏上得到滿足。孩子們興趣很高,他們演奏時個個都非常認真、投入。

2、幼兒能根據老師的指揮進行不同的演奏,效果不錯。

3、不足的地方事先我也想到了,在圖譜上是否能讓幼兒看出強弱拍的關係,在集體評課中有的教師也提到了這一點。

標籤:音樂課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