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音樂課後反思【熱】

音樂7.99K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麼優秀的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音樂課後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音樂課後反思【熱】

音樂課後反思1

《長大要當宇航員》是一首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富有童趣的歌曲,唱出了小朋友們“長大要當宇航員”的理想。全曲僅四個樂句,富於鄉土氣息。歌詞中的襯詞,增加了歌曲的情趣,突出了輕快、活潑的特點。根據這首歌曲的特點,我的優秀教案思路是以國小二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動身,以他們的體驗爲教學起點,引導學生自身去發現音樂、參與音樂、認識音樂、喜愛音樂、理解和表示音樂,體會音樂豐富的內涵。通過具有引導性、挖掘性的提問,啓發學生積極考慮,充沛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進行自由探索,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示能力。具體表示如下:

一、律動導入,讓音樂被快樂感知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勝利的一半”。一個精彩的導入能強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課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律動教學是世界著名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所創導的啓迪學生靈感,培養學生髮明思維的一種教學方法。本節課我就是以一首學生比較熟悉的歌曲《種太陽》帶領學生一起律動,給學生們發明一種參與音樂律動的環境,讓學生置身於某種音樂情趣下,通過運用自身的肢體語言,使學生在氣氛的渲染下和教師發生共鳴,體驗情感,然後進入新歌曲的教學。

二、適時哼唱,讓旋律深入人心

哼唱旋律是學生最容易掌握的一種音樂教學手段,而且無需藉助其他輔助用具,學生能夠張嘴就來。因此在學唱環節我先讓學生用“IU”哼唱歌曲旋律,每一遍的哼唱都有相應的要求,讓學生在哼唱中讓學生自身去發現歌曲中出現的音樂符號,如和點節奏、四分休止符、切分節奏等,且每一遍的哼唱方式也是遵循一個循序漸進的原則,如第一遍由老師帶領哼唱,第二遍老師不帶唱,學生自身聽旋律哼唱,第三遍直接跟琴哼唱,同時在學生每一次的哼唱後都作出相應的評價與指導,以便學生更好的掌握歌曲旋律。這樣,通過哼唱旋律這個保守而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印象,在引導學生有效地走進音樂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演唱能力以和對音樂的記憶能力。爲後面的歌詞加入作了有效的鋪墊。同時,我認爲這種教學方法在歌曲教學中是非常有效的,連那些在歌唱方面比較落後的學生都樂此不疲,唱的有模有樣。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三、投入範唱,讓音樂清晰出現

教師的範唱有着磁帶、光盤無法比擬的一個優點——對比。聲音的對比、表情、動作、情緒的對比等等。低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好奇、模仿力強,假如光聽聲音,也許只能模仿其聲而難以神其形。只有在教師不同的演唱中學生才幹獲得審美的體驗,逐步意識到怎樣纔是好的歌唱表示。因此,我在教學歌曲環節除了讓學生聽錄音範唱外還加入了自身的表情演唱法,讓學生有一個更直觀的多篇與對比,這樣做不只能抓住學生學習注意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還可以輕鬆地解決一些難點節奏的學習。例如教學“2 2 5︱2 5 5︱2 6︱1 0︱”這一樂句時,學生很容易把“|2 2|”這一八分音符唱成兩個四分音符|2 2|,因此我在範唱時特別讓學生注意,看老師是怎樣表示的。有了老師動情的範文,準確的音準掌握,學生也自然會更加用心的去演唱,極力地去模仿老師的歌聲,更投入地去探索,去表示,把歌曲所要表達的感情用歌聲把它表示出來。

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是通過情感體驗來達到審美的目的,這是音樂教育的核心。一堂好的音樂課,教師完全進入角色是重要前提。因此,在課堂中我積極主動地像小朋友一樣天真爛漫地唱啊、跳啊,用自身的熱情去感染學生,開啓學生的心智,調動學生的情感,發揮小朋友們好奇、好動、好勝、好玩的天性,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多篇、發現歌曲的美之所在,促使課堂氣氛逐漸高漲,始終充溢歡聲笑語。

音樂課後反思2

在當代的教學中,音樂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首先表現是學生學習的引路者。教師作爲引路者應充分發揮愛心,瞭解與輔導學生,引導其積極全面的發展;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力;要經常仔細地檢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對待不同學生上有差別;要客觀、公正的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和創造性。”葉瀾教授說過:“課堂教學蘊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揮,才能真正有助於新人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由此可見,教師一定要細心地用寬容的愛呵護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用讚賞去滋潤學生的心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現代課堂教學是充滿活力、不斷髮展的開放體系,音樂教學更是如此。我在七年級、三班上《雪絨花》這一課時,在課前我準備了大量的教學用具,課堂上用此音樂作爲背景音樂。在歌曲的導入部分,我提示性地講述着:一年有四季,我們現在是什麼季節呢?學生說:“冬季”。我就讓學生思考:冬天有些什麼景象、有些什麼感受,我們南方和北方的冬天最大的不同在哪裏?於是學生根據我的提示,逐漸引出冬天下雪的情景,我也描述着冬天的雪有多美,雪天的情景有多美?大部份同學都沉浸在這“美麗的雪景”中,這時我發現有一位平時比較調皮的男生趴在桌子上,我心裏頓時不悅,這時他唯恐沒有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還發出誇張的呼嚕聲,我強忍着心中的火氣,提示性問這位學生:“請問你在幹嘛?”那位同學望着我回答說:“我是屬蛇的,我在雪地的洞穴裏冬眠”我愣了一下,他的回答令同學費解,也出乎了我的意料。那時,我已陰轉多雲了,接着讓學生說說理由。學生說:“冬天雪花飛舞,白茫茫的一片,好多動物都去冬眠了,我想到我是屬蛇的.,現在也開始冬眠了”。我用讚許的目光和滿臉的笑容在全班學生面前表揚了該同學一番。在該學生的影響下,班內其他學生的思維也開闊了,想象着雪天的情景:有堆雪人的坐雪鍬的,打雪仗的等等。同學們發揮着想象,課堂活躍起來了,整個一堂新授課在輕鬆、愉快中結束。

後來我就想,如果當時我不分青紅皁白地把那位學生批評一番,這樣處理一定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久而久之,學生只能循規蹈矩。這不僅會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也會影響了班內其他學生的興致。可見,教師在課上的一言一行是舉足輕重的,不能輕易放過任何一朵智慧的火花。在這堂課上,當教師放下尊嚴而且露出友善的笑臉,用天街小雨般的愛感化每一棵成長的幼苗,當教師以潤物細無聲的情滋養每一棵幼小的心,此時,班級就成爲師生共同融築的溫馨“家園”,教師就成爲學生可以依賴的朋友。我想:孩子們的這些表現就是愛的感召力,是對“教育人情味”的熱切呼喚,是還生命以綠洲的深情期盼。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常常渴望能有“花好月圓”的局面出現,但是花開只是一種偶然,我相信,只有我們允許學生追求精神與思想的自由,追求獨立完整的人格,追求心靈的豐富與滋潤,學生一定會成爲我們的“好朋友”!

音樂課後反思3

小班的音樂活動好久沒有親身體驗了,好久沒有嚐到小班孩子們甜美的聲音了。今天的網上音樂觀摩活動讓我震撼:一首老歌《小蜜蜂》的旋律在嚴雷老師的創編下,變成了一首熟悉簡單好記又贏得大家喜歡的快樂禮貌歌;多次的演唱形式,採取了不一的角色出現,還運用了各種不一的聲音,大大提高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特別是那漂亮的課件製作和課件運用的效應,讓我羨慕不已、五體投地。可見,嚴老師她善於挖掘音樂元素,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了如指掌,並在課前作了充分的準備,不但創設音樂環境,還在活動中營造自由、輕鬆的音氛圍,讓孩子在音樂環境下加強音樂的感染力,針對個性積極調動幼兒參與性,讓每一個孩子體驗到音樂活動的快樂。

一開始,以一座房子引出,讓幼兒說說覺得會是誰的家,對於孩子們的答案並沒有肯否,而是採用走近點去看看邊慢慢放大房子,讓孩子們自己觀察到熊的圖案,從而使他們自己肯定是小熊的家,激發了孩子們參與的興趣,也增強了信心。

接着利用課件讓幼兒觀察有誰來小熊家做客,通過小動物來做客的情境,讓孩子們在看看、說說、動動中熟悉了旋律,還調動了幼兒參與的興趣。在學唱中都是以角色的身份來練習,首先是孩子們最熟悉的媽媽,接着熊寶寶,然後是熊爸爸,最後分角色來演唱,孩子們在一次次扮演角色中一遍一遍快樂的學唱着,雖然是反覆演唱,但由於每一次的要求不同,在情境扮演中學唱,所以孩子們至始至終快樂的演唱,最後以一首活潑有趣的.音樂律動中結束。

從這次觀摩活動中,我感悟到要想上好一次音樂活動,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個性,愛唱愛跳是幼兒一種語言,過去我們的教學活動大部分老師都是以老師教,幼兒以學爲主。一首歌曲老師反覆的演唱,讓孩子機械的練習。在這種情境下孩子們就失去了對音樂的想象、理解,根本不能體驗情感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以後的音樂教學中,不但要創設音樂環境,激發興趣,還要做到融入孩子們的世界,做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

音樂課後反思4

上週,我在大班執教了一次音樂活動《北京的金山上》。《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耳熟能詳的藏族民歌,歌曲還有濃濃的藏族舞元素,可以讓幼兒在欣賞了解藏族文化的同時,學會藏舞的基本舞步。

本次音樂課《北京的金山上》是爲了讓幼兒對藏族文化有初步的瞭解,學習藏舞的基本舞步同時感受樂曲表達藏族人民對毛主席,對祖國的感激和熱愛之情。活動開始,我將課前蒐集來的穿着藏族服飾的人和藏族人民獻哈達的圖片播放給幼兒看,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麼民族的人,他們藏族服飾的特點是什麼,經過我的引導,幼兒普遍發現藏族服飾的袖子是很長的,他們穿的裙子都是五彩的。在問到幼兒藏族人民通常送給別人的禮物是什麼時,幼兒都回答不出來,有些孩子講長長的,白白的圍巾,我順勢問下去,那這些長長得白白的圍巾叫什麼呢?最後,我告訴幼兒這個叫“哈達”,並請幼兒學習歌中最後一句“巴扎黑”獻哈達的`動作。在這一環節的處理上,如果在其中結合生活經驗請幼兒把自己所知道的藏族舞舞步跳給大家看看,可能會對後面活動的展開,奠定更好地基礎。

在第二個環節中,我首先將歌曲播放一遍,讓幼兒欣賞,聽一聽歌中唱了什麼?你聽了這首歌有什麼感覺?在聽得過程中,有個別幼兒對這首歌已經熟悉,還有個別幼兒已經聽着音樂在開始跳舞了,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沒有及時的制止,導致在欣賞完歌曲後,回答這首歌唱了些什麼內容時,好多都回答不上來,個別幼兒從頭至尾,只聽到最後一句。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反思自己應該在組織欣賞的過程中,請幼兒坐在位子上仔細傾聽,營造出一種良好的欣賞環境,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在第三個環節中,我組織幼兒一起學習《北京的金山上》的藏舞,我重點訓練了彈簧步和甩袖,一開始幼兒的興趣很高漲,非常認真地跟着音樂跟我學,但跳過幾遍後,我發現有些幼兒開始開小差,開始胡鬧了,我即便有上前制止,但效果並不明顯。課後,我反思在幼兒失去興趣的時候,怎麼樣才能再度挑起他們的興趣呢?我想,當時如果我在一旁對跳的好的小朋友進行表揚,請他去西藏做客,跳給藏族的人民看,可能會再次挑起幼兒的興趣。

最後一個環節原本是想把歌詞的大意講給幼兒聽,讓他們帶着感情去跳這個舞蹈的,但是到最後發現,大家都沉浸在跳舞的興奮中,根本聽不進我傳授的情感,我應該把這一環節提到一開始的欣賞歌曲中,在他們欣賞完歌曲後,讓幼兒談談這首歌曲表達的什麼情感,效果可能會更好。

《北京的金山上》這節課在執教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值得反思,相信通過不斷的反思,不斷的實踐,我會有新的突破。

音樂課後反思5

  《豐收的喜悅》這節音樂課是以教材爲載體,融表演唱、欣賞感受、伴奏表演活動等爲一體的綜合型音樂課。教學分三個步驟走:一是歌表演《採金秋》,意在複習歌曲,通過歌舞表演的形式展現桔園豐收的情景,掀起課堂的第一個高潮。這個環節是平時課中已經完成過的,在這兒只是一個展示過程,由於是現場摘桔子,真實模擬豐收情景,所以學生表演很投入,課堂的氣氛成功地被營造起來了。

第二個環節,也是課的主體部分——欣賞民樂合奏曲《喜洋洋》。欣賞前,我考慮到學生年齡層次小,欣賞能力的培養的少,在教學的設計中儘量降低要求,學習目標的門檻放低。但又要體現出主題內容的充分性,於是還是設置了重難點,設置了一些欣賞能力的訓練。比如從感性上思考:聽完這首曲子,你的心情是什麼樣子的?或者說你對這首樂曲的印象?此處我預設了學生可能會答不準確,於是啓發學生看老師在欣賞時的情緒表現,當時有一個同學說出來了:老師聽得很陶醉!我連忙抓住“陶醉”問:爲什麼曲子讓老師那麼陶醉?你們陶醉了嗎?從而有機地突破欣賞的第一個重點目標,那就是感受樂曲的情緒:歡快。

第二環節的第二個重點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充分想象樂曲所表現的情景或畫面。問題提出後學生馬上想到了豐收的情景,還有的想到了過年的情景。學生在課堂表述時很簡單,沒有充分想象喜慶的場景,過程,教師也沒有深入啓發。因爲只要充分想象了就能積極調動他們的情緒,使他們的內心將畫面和樂曲融合起來,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緒。

第二個環節的第三個重點是認識作者劉明源,瞭解我國一些民族樂器,並辨聽樂曲演奏的樂器,分段聆聽感受。爲了加深樂曲在學生心目中的'印象,讓三年級

第三個環節是爲樂曲伴奏伴舞。課堂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這個難點課前稍微突破了一下,就是簡單熟悉一下各個打擊樂器的伴奏方法。但真正能否合着樂曲的節奏,聽着樂曲伴奏不能預計。學生往往拿起這些樂器就興奮激動,課堂會出現混亂騷動的情緒。爲了防止出現這種情況,我課前進行預設,首先是課前就把這些樂器提前放在他們的桌子裏面,不引起他們的注意。然後在聆聽前將課堂的氣氛小小的騷動一下,即讓他們拿出桌裏的這些樂器盡情地玩一玩、敲一敲,滿足他們的心情,也是一個初步認識,練習怎樣打擊的一個過程,然後再讓他們收進去放好暫時吊一吊他們的胃口,激發他們下一個環節更好的表現。

當真正要來伴奏的時候他們不再是騷動,而是信心十足,躍躍欲試了。因此在課堂中小組分工,很有秩序跟着老師的指揮進行練習,最後合着樂曲成功地進行了伴奏。由於時間的有限,沒有進行分段的伴奏練習,因此直接合奏時樂段轉換時,中間的同學們一會拍桌子一會兒舞綵帶,着實有點手忙腳亂。但,這就是課堂,有缺陷的課堂纔是最真實的課堂,不完美中的完美感覺——學生情感得到了充分的體驗,就是完美的了。

最後一個環節,一個拓展欣賞。即欣賞《喜洋洋》的視頻演奏,感受演奏者的投入表演,對這首曲子建立一個完整印象,從而激發他們對我國民族樂曲的熱愛。

總之,課堂設計及教學呈現了三個特點。一是欣賞與表演相結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寓動於靜,有動有靜,動靜相宜,使單調乏味的欣賞生動活潑,課堂氣氛高潮疊起。二是理性與感性相結合。感受樂曲的情緒,想象樂曲所表現的情景是感性;認識作者,認識中國民族樂器並辨聽樂器,激發他們熱愛我國優秀的民族樂曲是理性。三是三個環節脈絡清楚,目標適當,環環相扣,完整合一。環節與環節之間自然過渡,教師的語言設計具有激發性,連接性。

不足是課前做過一些準備,有些表演的痕跡,看起來很完整,很完美,學生感官充分調動和參與了,但是自主創造性的表演卻沒有,教師也不敢放開,一是怕耽誤時間,二是怕出不來效果。另外略感不夠的是課的設計仍還嫌單薄了些,雖然時間緊了又緊,最後還是拖了三分鐘左右。如果課的開始不表演《採金秋》直接進入給樂器玩一玩的環節,有感覺太隨便平淡了些。課後我還反思了一下對於欣賞類別的課該如何分年級去設計,提出不同的要求,使課的內容既不單調枯燥又富有層次性,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除了聽,賞,析,奏,唱,更多的是還要將學生的心和情感帶進音樂之中,讓他們用語言,用聲音,肢體去表達出來。

音樂課後反思6

這是一件小之又小的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但正是着件小事卻讓我這個剛剛不入教師隊伍的年輕教師爲之一陣,發出深深的思考。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新的歌曲,《我們要做雷鋒式的好少年》,雷鋒是一個什麼樣的戰士呢?同學們對他的瞭解有多少呢?”學生們都涌越發言講出了許多關於雷鋒的故事。“同學門講的都非常好,那麼老師想問問大家知道他的紀念日是那天嗎?”話音一落教室裏慢慢的陳靜下來。在沉靜裏發出了一個清脆甜美的聲音4月5號,當時的我的確是很驚訝怎麼是4月5號?

3月5號也許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日子,沒有國慶的隆重,沒有九一八的刻骨,但是雷鋒的精神卻是我們一直以來學習的,不能忘卻的。我們的社會正是有了雷鋒精神的存在,才使人與人之間多了一份幫助,多了一份關愛。也許是年紀小,也許是環境太優越,但是對於3月5號紀念意義這麼大的日子我們無論如何是要記的,不但我們要記住要教育我們的學生記住他。要是象3月5號這樣的日子都不能脫口而出,那麼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如何得以發展,弘揚。

100分是每個學生永遠追求的,這個數字他們永遠不會忘記。3月5日是個比100分簡單的數字這些祖國的明天的太陽卻是那麼的`陌生,淡薄。不能不給我們教育者敲響警鐘。面對這樣的問題引起我深深的反思。

反思:

一名合格的教師不是隻把書本上的知識全部教給學生就是一名好教師,不是每節課都上滿四十分鐘不間斷就是好課。現代教育對教師的要求不只是教書,更重要得是育人。作爲一名音樂教師我的職責是把美育,德育教育貫穿到每一節課。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用先進的人物的品質去影響和感染他們在他們幼小的心靈打下烙印。把他們真正培養成國家有用的人才。看起來時間記錯是件小事但,關鍵是我們教育者應該因起反思。我們應該具體形象的將課本以外的知識教授給學生。教師要以德育人,以理服人。

學生的心靈就如同一張白紙我們要讓他變的色彩斑斕,光芒熠熠。

音樂課後反思7

幼兒園要舉行雙高課和新教師展示課的評比啦,這次我上的活動是音樂遊戲《汽車上》,感覺自己班的孩子雖然是新中班但是接受能力還可以,想當然的以爲所以就讓這堂課上的一發不可收拾。

剛開始的導入部分,問到汽車上的物件時,孩子們就答不上來,我本來是想引導他們說出來的,可是幼兒沒有實際經驗所以都說不出來,所以只能我灌輸給他們這個物件的.名稱,第一環節沒有通透了以後,後面的環節簡直是無法繼續下去了。我真的有一種不想上下去的衝動,可我還是硬着頭皮上下去了。雖然結果可想而知,但我也從這節課中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1、課前經驗準備不足。由於這節課學習的都是新知識,而孩子們也沒有實際經驗,所以就需要在課前有一定的經驗準備,比如汽車的雨刮器,有些沒有乘過車的孩子肯定不認識,就算乘過車,也不知道這個專業名詞,在課前就要帶孩子們去乘乘汽車,看看汽車上都有些什麼,給他們一個認識的過程。然後在活動的時候孩子就可以和我有一個互動,而這堂課本身就是着重點在遊戲上,這些本來就可以認識了就一帶而過。

2、新知識太多。很多的經驗由於幼兒事先都不知道,所以新知識只能通過我去傳授而不是幼兒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說出來,造成了師生之間沒有相應的互動,也讓時間無限制的延長,拖了很長的時間也沒有把課上完。由於時間太長,很多的幼兒也有點不耐煩,場面就有點混亂。

雖然本次的教學活動自己有點小失敗,但我不會氣餒,有問題纔會有進步,所以我要不斷地積累經驗,努力使自己的大問題變成小問題!

音樂課後反思8

音樂活動結束後,我認識到我雖然把整堂課的內容都上了下來,但是在過程中沒有完全投入到整個教學活動中,沒有完全放得開。

其中最主要的一點是我的教學步驟錯了一步,導致最後幼兒理解這首音樂的效果不是太好。當我將掛圖拿出來,邊放音樂邊解釋故事,一遍結束後,我就急於將動作加入到音樂裏,其實那時候幼兒還沒完全掌握音樂,只有個別音樂感較強的幼兒能夠跟上音樂做動作,知道哪些音樂是表現大象的,哪些音樂是表現蚊子的。所以當我請幼兒來分角色表演的'時候,都是我在一旁提醒幼兒什麼時候蚊子的音樂開始,小蚊子應該出來,什麼時候小象音樂開始,小象應該出來。到了快結束的時候,我又將掛圖和音樂結合解釋了一遍,其實這一步驟應該放到前面去,能夠起到加強幼兒對這個音樂的理解,但是我卻把它放在的結尾,導致這一步驟沒起到作用。

總之,這一次的音樂教學活動讓我懂得教學過程不能錯一步,不然會影響全局的效果!

音樂課後反思9

我在教學《梁山伯與祝英臺》這節課時,對學生 的特徵進行了詳細的分析:1、學生爲國中 三年級學生,已具備較強的欣賞能力和認知能力。2、由於流行音樂的衝擊,學生對民族音樂較爲排斥,認爲聽不動。3、學生大都接觸過《梁祝》的音樂,而且對其中《化蝶》一段較爲熟悉。因此能做到有的放矢,對整節課有一個較爲完整的'設計。

除了對學生分析外,我重要對教學目標進行了分析,通過知識與技能的分析,教學過程與方法的分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分析,把重點放在欣賞過程中,其中音樂的表現手段與故事內容相融合,理性分析與情感抒發相結合,運用分段欣賞與講解相結合,瞭解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尾聲各段的音樂表現力與元素。能使學生理解作品中不同樂器的特有音色所代表的不同人物,對各種樂器有所認知,並能使學生從音樂中獲得音樂情感的體驗。能與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運共呼吸,用動人的音樂調動了學生的情感。

通過設計提問使學生了解奏鳴曲式的結構特點。

由於,欣賞內容較多,學生活動較少,大部分時間都爲旋律欣賞和教師 講解。應多注意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黃果樹聽瀑教學反思環形面積教學反思環保作文教學反思

音樂課後反思10

《快跳起來》是一首旋律生動活潑,節奏感強的音樂,來源於中班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上,原本爲一課時,但經過集體備課,討論將此活動分爲兩課時,

第一課時的活動目標是:

1.學習歌曲,感受歌曲強烈歡快的情緒。

2.嘗試用領唱、齊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第二課時的活動目標是:

1.複習演唱歌曲,能唱準歌詞。

2.嘗試用打節奏的方式表現歌曲歡快的情緒。

在活動一中,由於歌曲歌詞較爲簡單,幼兒很自然地接受了這首歌曲,通過圖譜更是降低了難度。活動一開始我通過圖片——小青蛙、小兔子導入,一下提起了幼兒的興趣。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分清領唱和齊唱的區別,能正確演唱。爲解決難點,通過我講解領唱和齊唱所演唱的不同部分和請一位幼兒做領唱的方式解決難點。只是在領唱與齊唱中,個別幼兒還是不能很清楚,而活動前畫制的圖譜起到了作用,我請幼兒看我在圖譜上的指示進行領唱和齊唱,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活動二中,幼兒在已經學會歌唱《快跳起來》的基礎上,需要用打節拍的方式表現歌曲,難點是能跟隨音樂節拍打準節奏,分清不同的節奏型。在這首歌曲中反覆出現三個節奏型:| 0 X 0 X|、| 0X XX 0X XX|、| OX OX O X|,因爲幼兒剛從小班升入中班,節奏方面的接觸比較少,而幼兒這個年齡對節奏十分敏感,所以這個教材很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特點的。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先讓幼兒練習單個的節奏型,再在唱唱、拍拍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但是今天的節奏練習內容比較難,特別是“0”(跺腳),有的幼兒手腳並用,把只要跺腳的“0”變成拍手和跺腳一起進行了。活動後我也進行了反思:幼兒喜歡手腳並用,若讓幼兒跺腳叉腰,使手有地方放,可能會好些,另外在剛開始的節奏練習中要慢一些,不能急,等熟練以後再慢慢恢復正常速度。

要上好音樂活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關鍵在活動前要分析實際幼兒的情況、水平,學會預測,例如:幼兒可能會發生什麼問題、活動哪各環節對幼兒來說有難度、要通過什麼策略來解決難點等,還有開展音樂活動準備一定要充分,這樣臨場也就不會手忙腳亂了。

音樂課後反思11

過去,中國小音樂教育以教音樂知識、技能爲主,如今新課標強調通過音樂課程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強調讓學生感悟、理解音樂、喜歡音樂,爲學生一生愛好音樂打下基礎,這一點十分重要。音樂不是一種技能教育,應當通過音樂的薰陶,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科組組長於潤洋認爲,這次課程標準的制定,從根本上理解了音樂課的價值,突出了藝術教育的特點。迴歸藝術教育的本質,使藝術課體現出鮮明的人文性、綜合性、創造性和愉悅性:高度重視藝術教育在培養和提高學生全面素質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對學生藝術能力的培養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很好地結合起來;把學生的發展置於中心地位,強調多門藝術學科的溝通和融合,發揮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審美能力、創新精神等多方面的功能,使藝術課程體現出鮮明的人文性、綜合性、創造性和愉悅性;大大開拓和豐富了教學內容,既有藝術知識技能,更有藝術製作、藝術表演、藝術批評、藝術欣賞等方面的內容,並強調這些內容與日常生活、情感體驗、文化背景和科學知識的緊密聯繫;創設了體驗式、探究式、對話式等教學方式,豐富了藝術課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着眼於學生的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高;藝術教育課程標準的改革與創新,使藝術教育的本質真正迴歸到情感教育、審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層面。

快樂無限一:把快樂帶回“老家”(課前準備)--讓同學們回去收集草原、蒙古族舞蹈等的資料

師: 孩子們,下一節課我們要學習《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師希望大家能收集一些資料,行嗎?

生:行!

師:這首歌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快樂生活的情景。請你們回家後(1)收集一些有關蒙古族的資料,例如:服裝、草原、生活起居、習慣等等。

(2)有條件的同學學習一兩個舞蹈動作回來。

(彭可熒一2班)生:老師,我媽媽在育新幼兒園當老師,她會跳蒙古的舞蹈!我回去學習一兩個動作……

(劉子健 )生:老師,我們家有很多的.民族圖片,是上次媽媽旅遊的時候買的,我到時候帶回來,好嗎?

(溫梓源)生:我爸爸去過蒙古旅遊,我把它的旅遊照片帶回來給大家看看……

……

師:太好了,我們大家一起找資料,下一節課一起帶回來好嗎?

生:好!

快樂錦囊: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讓學生回家收集資料可以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並且起到資源共享的作用。發揮各個同學及其家庭成員的所長,既能增長知識、又能促進親子關係。

快樂無限二:快樂大家庭聚會(上課學習)--遊戲課堂、邊學舞蹈邊學歌曲

片段一:

(上課前同學們教室門口列好隊)

師:同學們請你們騎着馬兒到“大草原”……

生:模仿騎馬的動作進入教室……

生:哇好漂亮的大草原呀

師:是呀,老師上網下載了蒙古這塊美麗的草原圖。(利用多媒體展示),國小音樂教學反思範文:讓音樂課成爲“快樂老家”

音樂課後反思12

這是一首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兒童歌曲。孩子們聽到音樂臉上馬上就洋溢着活潑的神情……

這首歌的教學相對比較容易,孩子們接受的很快。

這首歌的重點是要讓學生像講故事一樣,把歌曲生動的`唱出來。

所以我用講故事來作爲本課的導入,先讓學生聽蝸牛與黃鸝鳥之間發生什麼故事,再由一個學生生動的把故事講出來,以此來激發其他學生的想象力。

在學唱的部分,唱會不難,就是有幾個字“萄、鸝”,最後一句的“要、我”偶爾唱不準,還有第二段的歌詞不容易記牢,其他就沒有什麼大問題,只是在情緒的把握上,學生表現力部夠,歌曲演唱的有些呆板,我就採用了,師生互動分別扮演蝸牛與黃鸝鳥的角色,一遍一遍的表演唱,效果很好。後來在學生單獨上臺表演的部分,學生也能發自內心的加上動作表演,非常生動、形象。

在最後我還在歌曲中加入了三條節奏,讓學生模打,他們模打的成績只能給70分,但學生的興致很高,他們很喜歡這三天加入的節奏,我想,以後還可以經常嘗試在歌曲中加入創編節奏,他們一定會越打越棒的!

音樂課後反思13

在這個音樂教學活動中,本次活動以小熊一個人很孤單,要找好朋友,爲一個主線,後來找到鼴鼠角色貫穿整個活動,寶寶們情緒很高,都能聽音樂做生活模仿動作,使課堂有趣而又生動,使幼兒真正的玩中學,學中玩。

我將這個活動設計爲音樂遊戲活動,小班的孩子在活動中讓他們唱了以後就忘了做遊戲,做遊戲了又忘了唱,所以我就在網上下載了“碰一碰”的音樂,並自己拼接了有趣的碰撞聲,這種音樂比較能刺激幼兒的神經,從而激發了他們的遊戲興趣。活動中,孩子們能在音樂聲有趣的和夥伴一起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腳,開心的笑着,遊戲着。要求幼兒能邊唱歌邊與同伴合作遊戲,在小熊找朋友示範後、老師找朋友示範後,再通過老師與幼兒之間的示範,這讓孩子能更好的掌握了遊戲的規則。都讓孩子在反覆感受中,輕鬆而興趣地進行遊戲。使孩子體會到了音樂的節奏和舞蹈的動作,從而完成了音樂教學的目的。也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玩耍”“碰觸”的熱情,同時對身體各部分的名稱也有了深刻的認識。

在活動中,孩子們都特別希望能找到老師去碰一碰,所以當執教者提示孩子們找一個朋友碰一碰,很多的孩子都圍到老師身邊,顯得很興奮,所以活動過程中,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加者,能夠真正做到師幼的有效互動。活動在高潮中結束,孩子們仍然沉浸在遊戲的歡樂中。最重要的是,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自始至終都十分投入,特別快樂。本次活動是以音樂遊戲貫穿始終的`,採取了邊唱邊與幼兒一起玩的形式,這就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歌曲和動作。此外,在活動中也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碰一碰”的熱情,也給幼兒與幼兒間提供了一個交流的機會,能在最短的時間裏認識更多的朋友,同時對身體各部分的名稱也有了深刻的認識。

不足的一點:

1.幼兒在創編的過程中不夠大膽,教師引導的不夠。導致還有很多身體能和同伴互碰的地方沒有找到。這個在課前也可以和幼兒一起認識一下身體的部位。

2.孩子們活動是帶領他們在教師圍好的大圓圈上的,爲了更好地組織孩子我讓他們坐在圈圈上,但是音樂遊戲“碰一碰”碰的時候需要小朋友們站起來,導致讓孩子們學做動作時一會坐下一會站起來,設計的不是很好。

音樂課後反思14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感受樂曲的雄壯氣勢,嘗試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

2.能邊聽音樂邊看指揮分聲部進行樂器演奏。

3.表演中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動作,使自己的節奏與同伴保持一致,體驗與教師合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雷神》音樂、《雷神》圖譜、鈴鼓、碰鈴、響板、沙錘、大鼓。

活動過程:

1.傾聽音樂,感受樂曲的雄壯氣勢,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引導幼兒傾聽音樂,感受樂曲的雄壯氣勢。

師:這首樂曲給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2.再次欣賞歌曲,用身體動作感受樂曲的旋律和節奏。

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用動作感受、表現樂曲。幼兒隨音樂在教師的語言暗示下,完整的用動作表現音樂。

師:請小朋友再來聽一遍音樂,用自己喜歡的身體動作來感受樂曲的旋律和節奏。

3.分段出示《雷神》節奏圖譜,根據圖譜節奏,引導幼兒邊聽邊用身體動再來感受樂曲旋律和節奏。

(1)師:聽第一段音樂可能發生了什麼,你可以用什麼身體動作來表現?教師依次出示圖譜,幼兒依次用動作來感受、表現不同部分的音樂旋律。

(2)幼兒嘗試跟隨音樂看圖譜用動作表現音樂。

(3)分聲部做身體動作,爲打擊樂器做準備。

4.引導幼兒爲《雷神》樂曲自主進行配樂。

師:小朋友聽一聽、想一想,你覺得在樂曲的什麼地方適合用什麼樣的樂器來進行演奏。

重點引導幼兒聽樂曲的過渡部分,下雨打雷部分,引導幼兒聽音樂適合用什麼樂器。

5.幼兒嘗試和同伴合作進行演奏。

(1)幼兒初步嘗試用樂器進行演奏。

(2)啓發幼兒討論在合適的地方加入大鼓,突出樂曲中雷神的形象。

(3)加入大鼓,引導幼兒用樂器進行演奏。

(4)交換樂器。幼兒專注看教師指揮進行集體表演,體驗與同伴合作進行演奏的樂趣。

6.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到表演區用樂器繼續進行演奏。

《雷神》課後反思

《雷神》這節節奏樂活動的設計很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在循序漸進中自然的感受理解音樂,然後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到最後的用樂器演奏音樂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

在本節的音樂節奏樂活動《雷神》中,樂曲極富感染力,節奏感強。我同時運用故事情境與樂曲相結合方法,幫助幼兒理解音樂,藉助圖譜幫助幼兒更進一步的感受理解音樂的旋律與節奏。當幼兒熟悉樂曲後,在循序漸進中獲得愉悅的身心體驗以及美的享受,從空手演奏到合作演奏再到交換樂器演奏,在多層次中支持幼兒的身體表現。

本次活動的教學效果較好,大部分幼兒能在玩中學,學中樂,充分感受了音樂並演奏了樂曲。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幼兒的發展存在着個體差異性,在演奏樂曲活動中,節奏感強的小朋友就會更容易的投入到活動中,但一些開小差的小朋友就更慢的融入到活動中,在活動中我也應該嘗試讓幼兒來擔任指揮,在後續的活動中,我會充分發揮孩子的能動性,充分發揮每個孩子的音樂潛能。

音樂課後反思15

課後反思:

在現實生活中,幼兒對於小鬧鐘已再熟悉不過,我以一首《我會變》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接着就變出了一件小禮物,原本我想直接把它變出來,後來一想,要想吸引幼兒,最重要的就是投入於行動中,因此,我就讓幼兒上來用手觸摸下,由於人都有好奇心,這時的他們,安靜的一點聲音都沒有,我叫了2位幼兒上來,最後,我揭開紗布,原來是一隻小鬧鐘,頓時,深深吸引了他們。在這堂課中,幼兒很喜歡這首歌,我估計跟我創編的動作也有極大的關係,幼兒不僅喜歡唱,更喜歡用肢體動作來表現,最後,在他們熟悉歌詞的同時,我變出了一個青蛙鍾與小羊鐘的頭飾,此時,他們表演的.慾望更加強烈了,對這首歌掌握的也不錯。

在此同時,我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值得好好改進:

1、在變出小鬧鐘的時候,我把小鬧鐘的聲音開起來了,讓幼兒聽聽原來它 還可以“唱歌”,提問:“小鬧鐘用來幹什麼?”就這個問題,提問的幼兒可以再多幾個,給幼兒更大的空間去回答。

2、爲了讓幼兒更方便的記住歌詞,我採取每句加不同的動作,但後來他們一下學會了,我也沒加動作,不過,我看到不少幼兒都對我做的動作感興趣,但我也沒特別提醒,其實,可以讓幼兒更加投入於歌曲與我創編的動作中,效果會更佳。

3、自己這堂課上下來,有一大缺陷,就是自我感覺教案的形式單一了點,可以在唱歌時,加入各種不同的形式,來學習這首歌曲。

4、爲考慮給更多幼兒表現的機會,我反思了下,最後頭飾應該再可以多做幾個,這樣,就能給幼兒一個更大的舞臺。

標籤:音樂課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