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音樂課後反思(15篇)

音樂3.24W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反思過去,是爲了以後。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音樂課後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音樂課後反思(15篇)

音樂課後反思1

《我是小音樂家》教學目標有三方面一是技能目標:使學生能用輕快、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並進行簡單地歌曲表演。二是認知目標:就是讓學生認識小提琴、吉他、圓號三件樂器。三是情感目標:通過當一名小音家,激發學生表現音樂的慾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設計本課教學環節時,我以《音樂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爲原則,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爲基點,讓學生通過感受、模仿、體驗、實踐等一系列的音樂活動進行學習,從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審美、感受及創編能力。教學環節分爲初聽歌曲、模唱曲調、學唱歌詞、表現歌曲、創編歌曲五個環節。讓學生逐步、由淺入深的由接受歌曲,到掌握歌曲,再到自由拓展歌曲,很好的理解歌曲情感,表現歌曲內容。

下面我再根據本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設計,結合課堂教學情況給大家談談我的教學反思。

我按教材要求,讓孩子們用摸唱的方法學唱歌曲。通過默唱、輕唱、自由唱、有感情唱等循序漸進的步驟,我儘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提出、解決問題,要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個引導者、參與者和鼓勵者,學生纔是在這一堂課的主人。因此不管是歌曲動作的設計,自編歌詞,都是學生自然生成的自我嘗試和探究慾望,最終達到在實踐中即鞏固了本課的節奏內容,拓展了學習,又感悟到了音樂迷人之目的。

最後的音樂活動是我設計的本課高潮。我通過複習、轉換音樂表演等形式來創編動作,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拓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發展他們的創造能力和表現能力。經過自己創編、同桌間交流、自由表演、上臺展示等步驟,孩子們各顯神通,都能創編出自己喜歡的動作,不但自己跳的很投入,也能和小夥伴們配合默契。通過自評、同學評、老師評等評價手段,他們更喜歡、更有信心表現自己。

爲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一直努力創設一種非常寬鬆、活潑的氛圍,以民主的態度,輕鬆的語言,指導學生進行音樂活動,放手給學生一個自由充分發揮的空間,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於一種放鬆的、活躍的心裏狀態,因此整堂課中,充分體現出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又使他們學得開心、學得主動。

我認爲不夠好的地方是:在課堂中,難點出現在一些節奏方面,這是我意料之中的。我精心設計了通過聽、說、唱、想等多項活動來熟悉歌曲,解決難點。我想通過第一環節學唱曲調中進行解決第三樂句的難點,效果不是很好,我的解釋分析也略顯枯燥了些,使課堂氣氛冷了下來;一字多音的樂句,處理最不好,範唱有一些欠缺,儘管我進行了多次範唱,但效果不太明顯。

音樂課後反思2

上課已過去許久,而這兩天的工作學習卻讓我依然沉浸在上課的過程中無法自拔。

三月上旬,教研員給我了一個任務,完成全區公開課,要求內容、課題自定,也正是因爲這個自定,讓我猶豫不決,難上加難,琢磨了許久,才定下這個課題《電影音樂》,接下來我就本節課的個人體會和想法與改進記錄下來,以便以後更好的總結和學習。

一、導入環節:“小而精”

很多年輕的教師(也包括我自己)會把音樂課導入環節,在備課之時,作爲一個重點,亮點來完成。本堂課的導入環節的設計,最初的想法,用陶笛吹奏《雪絨花》,播放《音樂之聲》中的主題音樂導入,提高吸引學生的音樂興趣,再來介紹奧斯卡電影。而後在試教上課過程中,發現了衆多問題,時間不夠,過於繁瑣,新穎但不實際等等一系列的問題,而後經過幾次整改之後,最終以《哆來咪》爲導入,直接介紹電影音樂分類中的一首形式“插曲”,這種導入準備的直入人心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二、授課過程:“小而準”學會整理、歸類

本堂課在電影音樂的教學內容,涉及面廣,知識點雜而多,如果沒有很好的歸類,整合內容,是無法清晰,清楚完成本課的目標。在音樂教學中,無論是欣賞還是唱歌課,都需要採用三維思考教學模式,把所有的問題設計連貫起來,用二條線索和思路在其中,這樣備課上課都會有一個清晰的思路,而免走彎路。

在教學過程中,問題設計也極爲講究,有效問題與無效問題區別在於,問題的設計最終的目的是爲上課的內容做一個很好的鋪墊,而無效問題的設置非但沒有效果,並且會把自己也套在其中。因而問題的設計的有效性,也是本堂課的一個主要問題,其次,還有比如語言邏輯,思路清晰等等,都是我本堂課出現的一些細小的問題。

最終歸納幾點:

1、思路清晰

2、語言簡樸,無需過多無效的語言。

3、問題、知識點二條線路時刻貫穿於其中

4、邏輯、歸納的能力提高

5、針對老師設計的問題,學生無法回答出來之時,老師就需要採用引導,更多是如選擇題式等等。

音樂課後反思3

《長大要當宇航員》是一首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富有童趣的歌曲,唱出了小朋友們“長大要當宇航員”的理想。全曲僅四個樂句,富於鄉土氣息。歌詞中的襯詞,增加了歌曲的情趣,突出了輕快、活潑的特點。根據這首歌曲的特點,我的優秀教案思路是以國小二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動身,以他們的體驗爲教學起點,引導學生自身去發現音樂、參與音樂、認識音樂、喜愛音樂、理解和表示音樂,體會音樂豐富的內涵。通過具有引導性、挖掘性的提問,啓發學生積極考慮,充沛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進行自由探索,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示能力。具體表示如下:

 一、律動導入,讓音樂被快樂感知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勝利的一半”。一個精彩的導入能強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課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律動教學是世界著名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所創導的啓迪學生靈感,培養學生髮明思維的一種教學方法。本節課我就是以一首學生比較熟悉的歌曲《種太陽》帶領學生一起律動,給學生們發明一種參與音樂律動的環境,讓學生置身於某種音樂情趣下,通過運用自身的肢體語言,使學生在氣氛的渲染下和教師發生共鳴,體驗情感,然後進入新歌曲的教學。

 二,適時哼唱,讓旋律深入人心

哼唱旋律是學生最容易掌握的一種音樂教學手段,而且無需藉助其他輔助用具,學生能夠張嘴就來。因此在學唱環節我先讓學生用“IU”哼唱歌曲旋律,每一遍的哼唱都有相應的要求,讓學生在哼唱中讓學生自身去發現歌曲中出現的音樂符號,如和點節奏、四分休止符、切分節奏等,且每一遍的哼唱方式也是遵循一個循序漸進的原則,如第一遍由老師帶領哼唱,第二遍老師不帶唱,學生自身聽旋律哼唱,第三遍直接跟琴哼唱,同時在學生每一次的哼唱後都作出相應的評價與指導,以便學生更好的掌握歌曲旋律。這樣,通過哼唱旋律這個保守而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印象,在引導學生有效地走進音樂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演唱能力以和對音樂的記憶能力。爲後面的歌詞加入作了有效的鋪墊。同時,我認爲這種教學方法在歌曲教學中是非常有效的,連那些在歌唱方面比較落後的學生都樂此不疲,唱的有模有樣。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三、投入範唱,讓音樂清晰出現

教師的範唱有着磁帶、光盤無法比擬的一個優點——對比。聲音的對比、表情、動作、情緒的對比等等。低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好奇、模仿力強,假如光聽聲音,也許只能模仿其聲而難以神其形。只有在教師不同的演唱中學生才幹獲得審美的體驗,逐步意識到怎樣纔是好的歌唱表示。因此,我在教學歌曲環節除了讓學生聽錄音範唱外還加入了自身的表情演唱法,讓學生有一個更直觀的多篇與對比,這樣做不只能抓住學生學習注意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還可以輕鬆地解決一些難點節奏的學習。例如教學“2 2 5︱2 5 5︱2 6︱1 0︱”這一樂句時,學生很容易把“|2 2|”這一八分音符唱成兩個四分音符|2 2|,因此我在範唱時特別讓學生注意,看老師是怎樣表示的。有了老師動情的範文,準確的音準掌握,學生也自然會更加用心的去演唱,極力地去模仿老師的歌聲,更投入地去探索,去表示,把歌曲所要表達的感情用歌聲把它表示出來。

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是通過情感體驗來達到審美的目的,這是音樂教育的核心。一堂好的音樂課,教師完全進入角色是重要前提。因此,在課堂中我積極主動地像小朋友一樣天真爛漫地唱啊、跳啊,用自身的熱情去感染學生,開啓學生的心智,調動學生的情感,發揮小朋友們好奇、好動、好勝、好玩的天性,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多篇、發現歌曲的美之所在,促使課堂氣氛逐漸高漲,始終充溢歡聲笑語。

音樂課後反思4

《銀色的馬車從天上來了》教學反思

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有一個觀點在縈繞着我,我努力地想使課堂擁有寬鬆的氛圍,給學生以展示的空間,讓課堂成爲他們才藝表演的舞臺,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1、在音樂知識降記號教學環節中,針對枯燥的樂理,如何讓學生愛學、樂學呢?我設計了一個音樂遊戲——《找朋友》,把學過的音樂記號製成卡片,掛在學生胸前,我和他們一起表演,讓學生找出好朋友升記號。這個活動中,老師和學生形成互動的教學環境,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同學們認識了降記號,課堂氣氛活躍。

2、在音樂活動中,我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以自己的興趣愛好或歌、或舞,或盡情表現音樂,整個課堂成了學生展示的舞臺,有的在表演打雪仗,有的用雙響筒和串鈴來摹仿馬蹄和鈴鐺聲,還有的扮演飛馬在天空中奔跑,課堂猶如一幅鮮活的雪景圖,表現了學生非凡的創造能力。

3、在這節課中,我巧妙設疑,針對課堂教學進行中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評價,如:你覺得我們唱得怎麼樣?你對課堂和老師有什麼建議?等等。這些問題激勵了學生去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培養了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分析、發表見解的能力。

不足之處:

1、歌曲的藝術處理倉促了些,不精細,學生的演唱情感表達不夠,應在唱好歌的情況下,再進行表演,效果會更好。

2、學生課堂行爲習慣有待進一步進行教育,如拿打擊樂器時,學生有搶的現象。

音樂課後反思5

008年4月24日下午,上了一節欣賞課——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在這25分鐘的欣賞課中,我用了錄音機和CD機作爲教具,給學生欣賞了《梁祝》呈示部分音樂。

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聽賞體驗爲主,設計與課堂目標有直接關係的問題。先是提出思考問題再播放音樂,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欣賞,通過自己的感受再用語言表達出來。

整節課下來,發現內容容量大了,每個環節的時間安排得不夠恰當,上起來很倉促。教學目標是很明確的:即讓學生能熟悉“愛情主題”的旋律。但在引導和啓發學生的過程中,不夠委婉,沒有作到深入淺出。最大的問題就是:只是表面的瞭解了學生的基本情況,沒有很好的掌握學生在這學段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

一、在內容上,容量大了。

呈示部:引子——主部——連接部——副部——結束部。25分鐘的時間要上完這些內容,容量大了。在上課的整個過程中,有被追着跑的感覺。時間安排得也不夠恰當,很多地方該細講的都沒有花時間。因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在復聽的過程能隨樂哼唱“愛情主題”的旋律,如只選擇呈示部中的引子——主部(愛情主題+草橋結拜+主題再現),在時間上會從容很多,着重欣賞主部主題,也更能深化《梁祝》的音樂主題。

二、在教學過程中。

1、導入。

這一環節引用了歌曲《梁祝》,提出設問:“這首歌曲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故事?”提示學生從歌詞中找出故事的情節。而在引導學生講述故事情節時,略顯倉促,含糊其詞。

如當時可設計成這樣的板書形式,整個思路就一目瞭然了。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更易掌握音樂主題發

展的每個環節。

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久徘徊。(寫景“引子”)

千古傳頌生生愛,山伯永戀祝英臺。(抒情“愛的主題”)

同窗共讀整三載,促膝並肩兩無猜。(同窗三載、共讀共玩)

十八相送情切切,誰知一別在樓臺。(十八相送、長亭惜別)……

2、講解概念。

在欣賞音樂之前,先把協奏曲的概念直接擺出來,感覺有點突然。

這一環節,可調整爲:把協奏曲的概念放到全曲欣賞完後總結時再概括,直接講述“小提琴協奏曲”的概念。在講解“小提琴協奏曲”的概念時,可抓住“協”字做文章,“協”即“協助、合作”之意,更貼近生活,從而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

3、開始欣賞音樂。

在欣賞每個音樂主題前,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欣賞,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且目標明確。

如在聽賞引子(寫景)部分時,提問“這段音樂的旋律使大家的腦海裏呈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經過教師的提示,學生會通過自己的聽覺感受並結合導入部分的歌詞,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聯想到的畫面。

在聽賞“愛情主題”時,也是先給出問題“這一主題跟我們前面聽過的歌曲《梁祝》的旋律有什麼相同之處?重複了幾次?是連續重複還是穿插重複?表現了兩人之間怎樣的感情?”在引導學生感受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時,沒有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沒能把《梁祝》的“愛情主題”昇華到現實生活中,故有誤導的傾向。如能委婉的把“愛情的主題”昇華到現實生活的情感體驗中,可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並及時引導、鼓勵學生建立起對周圍的親朋好友、()所有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對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摯愛之情,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追求。

在聽賞連接部和副部時,先把問題擺出“這一部分的速度、節奏、旋律與前面的主題有什麼區別?表達《梁祝》什麼樣的情緒?”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力,通過自己的感受運用語言表達出來。

瞭解到聽課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礎,故在最後設置了3分鐘的互動。

從頭欣賞完整的呈示部音樂,“請同學運用自己的肢體動作,根據音樂來即興創作一段舞蹈。”但因時間已到,臨時把這一環節改爲:讓學生聽歌曲《梁祝》並跟着哼唱。使學生更深刻記憶《梁祝》“愛的主題”,起到深化本節課教學目標的作用。

音樂課後反思6

《小馬》是一首C調的2拍子,很有輕快節奏感的歌曲,描寫的是一匹小馬跟着爸爸媽媽外出玩耍的情景。執教過這堂課以後,我發現孩子們雖然很喜歡這首歌曲,也能很快的學會,但是我發現孩子們在唱的過程中,只顧嘴巴兒忘了身體力行,可能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疏忽了某個環節,以至於出現這樣的情況。

下面我對自己的出現的幾點不足做簡單的分析:

一、提問引導

這個環節一直是我的一個薄弱點,我常常在提問環節出狀況,要麼是問的不到位,要麼就是提問不關鍵,這種情況的出現常會致使自己的教學出現孩子不能明白老師問的是什麼,或者是不知道自己要回答什麼。以後針對這類問題還有待加強學習,不僅是音樂課,其他課的提問同樣重要。

二、歌詞學念

每次學唱歌曲的時候,我總會忽視學念歌詞這個部分,直接跳過讓孩子學唱。可後來事實證明,這個步驟非常關鍵,如果沒有這個步驟,當孩子學會之後大家齊唱時,常會碰到某個部分的詞唱的含糊不清,可能連孩子們也不知這裏是唱什麼,只是用一個含糊的音代替。一直這麼下去,孩子們每當唱這首歌曲時都會在這個不清楚的地方疙瘩,成爲一種習慣性,這樣對於學習歌曲很不好。

我在教學時,先前是忘了讓孩子們先念再學唱,由於歌曲比較吸引小朋友,所以第一次效果出來還算可以,就是在部分地方有不清楚的現象。於是我趕緊補上漏洞,讓孩子們學第一段時就先念一遍,清楚的讓孩子們知道每個地方講的是什麼,最後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三、動作學習

在歌曲後面還有配套動作,這給我節省了很多創造的時間,而我發現這套動作在孩子們歌唱時是屬於安靜的運動,基本上是在座位上就可以進行,而且小朋友對於手指上的小動作反映不是很靈敏,有些孩子做的動作比較奇怪,但是我看的出來大家都努力學習了。在課堂學習時讓孩子們學習了這套動作,算是給孩子們一次手指鍛鍊,課外我在複習時,又帶上了一些跑跑跳跳的動作,孩子們唱的帶勁多了,可能我班孩子在學習這類歌曲時比較喜歡活潑點的。

不管是簡單的歌曲還是複雜的歌曲,對於音樂教學都有一套模式,自己在教學中要逐步的去摸索,並堅持走這樣的步驟,相信自己會有更好的教學成果,今後在音樂教學上就更上一層樓了。

音樂課後反思7

這次音樂活動,教師能從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入手,從孩子的已有經驗出發,選擇孩子熟悉的汽車開展活動。各種新奇有趣的“怪汽車”深深地吸引了孩子,激發起他們參與和探索的熱情。整個活動的學習內容在音樂和遊戲中融合於故事情景,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總體說來有一下幾個體會:

1、層次分明,逐步遞進

本次活動一共有兩個目標,第一個是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用短句說說、唱唱變出的《怪汽車》。第二個是知道汽車的主要特徵,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教師用已有經驗引導孩子們感受音樂,引出故事。接着用故事的形式引出話題,激發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然後,利用情景結合動物圖片,學習歌曲。在這個環節中,用遞進式的提問,幫助孩子們記住歌詞。同時通過動作的模仿,使孩子們理解不同的汽車部位。動作與歌曲結合把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也滿足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此次活動從過程的設計看,教師都能緊緊圍繞目標,創設有趣的情境,一環扣一環,自然展開,豐富的內容貫穿整節課,從而激發了孩子學習的興趣,在唱唱、玩玩的過程中不失時機的引導幼兒用動作和聲音進行表述,這種寓教於樂的形式有助於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較好地完成了教學內容。

2、遊戲主導,音樂滲透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用了有趣的多媒體動畫,這個很快就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將他們帶入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用幫助小動物想辦法,自己開怪汽車等等情景,讓孩子一直參與其中。同時老師不斷的開放性的提問,如“請你們幫小動物們想想有什麼運水果的好辦法”,讓幼兒大膽想象,並用較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活動在歡快的音樂旋律中開始,而歌曲《怪汽車》則作爲載體,在活動中反覆出現,以此引導幼兒大膽想象、編唱,調動多種感官表現怪汽車。教師讓孩子在遊戲情景中多聽、多感受音樂,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歌曲,這對學習歌曲是很有幫助的。感受旋律教師也採取了多種形式,如完整示範,聽音樂示範等等,讓孩子們在感受、思考、學習的過程中,漸漸將歌詞填進樂曲中,嘗試演唱。

活動不足的地方,就是教師課堂上的主導的比較多,在創編階段拓展不夠,如果能在仿編時教師示範把握好度,不能侷限孩子們的思路,阻礙孩子們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揮,或許我們能看到更多的孩子達到哪種水平。我覺得可以再提供部分水果圖片,給予孩子們想象的支撐,或許孩子們的表達會更好。

音樂課後反思8

在當代的教學中,音樂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首先表現是學生學習的引路者。教師作爲引路者應充分發揮愛心,瞭解與輔導學生,引導其積極全面的發展;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力;要經常仔細地檢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對待不同學生上有差別;要客觀、公正的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和創造性。”葉瀾教授說過:“課堂教學蘊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揮,才能真正有助於新人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由此可見,教師一定要細心地用寬容的愛呵護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用讚賞去滋潤學生的心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現代課堂教學是充滿活力、不斷髮展的開放體系,音樂教學更是如此。我在七年級、三班上《雪絨花》這一課時,在課前我準備了大量的教學用具,課堂上用此音樂作爲背景音樂。在歌曲的導入部分,我提示性地講述着:一年有四季,我們現在是什麼季節呢?學生說:“冬季”。我就讓學生思考:冬天有些什麼景象、有些什麼感受,我們南方和北方的冬天最大的不同在哪裏?於是學生根據我的提示,逐漸引出冬天下雪的情景,我也描述着冬天的雪有多美,雪天的情景有多美?大部份同學都沉浸在這“美麗的雪景”中,這時我發現有一位平時比較調皮的男生趴在桌子上,我心裏頓時不悅,這時他唯恐沒有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還發出誇張的呼嚕聲,我強忍着心中的火氣,提示性問這位學生:“請問你在幹嘛?”那位同學望着我回答說:“我是屬蛇的,我在雪地的洞穴裏冬眠”我愣了一下,他的回答令同學費解,也出乎了我的意料。那時,我已陰轉多雲了,接着讓學生說說理由。學生說:“冬天雪花飛舞,白茫茫的一片,好多動物都去冬眠了,我想到我是屬蛇的,現在也開始冬眠了”。我用讚許的目光和滿臉的笑容在全班學生面前表揚了該同學一番。在該學生的影響下,班內其他學生的思維也開闊了,想象着雪天的情景:有堆雪人的坐雪鍬的,打雪仗的等等。同學們發揮着想象,課堂活躍起來了,整個一堂新授課在輕鬆、愉快中結束。

後來我就想,如果當時我不分青紅皁白地把那位學生批評一番,這樣處理一定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久而久之,學生只能循規蹈矩。這不僅會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也會影響了班內其他學生的興致。可見,教師在課上的一言一行是舉足輕重的,不能輕易放過任何一朵智慧的火花。在這堂課上,當教師放下尊嚴而且露出友善的笑臉,用天街小雨般的愛感化每一棵成長的幼苗,當教師以潤物細無聲的情滋養每一棵幼小的心,此時,班級就成爲師生共同融築的溫馨“家園”,教師就成爲學生可以依賴的朋友。我想:孩子們的這些表現就是愛的感召力,是對“教育人情味”的熱切呼喚,是還生命以綠洲的深情期盼。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常常渴望能有“花好月圓”的局面出現,但是花開只是一種偶然,我相信,只有我們允許學生追求精神與思想的自由,追求獨立完整的人格,追求心靈的豐富與滋潤,學生一定會成爲我們的“好朋友”!

音樂課後反思9

《春來了》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本着以新課標的要求爲指導原則,強調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方式,運用多種形式體會歌曲,感受、聽唱歌曲,並使學生能根據歌曲特點,靈活的創作。縱觀這節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學習活動注意學習的感悟、體驗,運用靈活多變的形式突破達到教學目標。在導課中,請學生跳三拍子的基本舞步和教師的範唱,是讓學生對歌曲的提前感受,緊接着讓學生打三拍子的指揮拍,自由表現三拍子和跳華爾茲舞蹈的形式使學生在無意識中將注意力集中到歌曲的內容上。同時,使學生在不止不覺中學習了歌曲,也不會感覺枯燥。

2、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雖然這首歌曲教師沒有教唱旋律,但在導課和教師的範唱以及表現歌曲三拍子節奏、相互問答式的歌曲的哼唱中,都在逐層深入的深化歌曲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律動中有意識的有目的學習了歌曲。

3、注重了學科的整合,如在導課中,我先讓學生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和跳三拍子基本舞步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體現了音樂課的特點。緊接着放《春來了》歌曲導課,將學生帶入到》“春天”這個特殊的情景,啓發學生說春天到了,引起周圍變化的願望。最後,請學生用貼春天圖畫、朗誦春天詩歌的形式,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激發起他們學習的興趣,也將美術、語文學科的相關的內容和音樂課內容融合了起來。

4、注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現體驗教學。在創作中,給學生了充分展示自我, 體驗成功的機會,通過用歌曲旋律,創作夏、秋、冬之歌,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歌曲的旋律,(本節課通過學生跳、教師範唱,反覆聽、學生唱和創作時聽歌曲伴奏,學生共聽了歌曲不止八次),而且,也讓學生在創作過趁中,鍛鍊了自己交流溝通、合作和觀察的能力,也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5、多媒體的使用也受到了恰當的效果,節約了課堂時間。提高了教學的直觀性。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實踐考慮到從學生的興趣和認識水平出發,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充分體驗成功的感覺。

音樂課後反思10

《啊!朋友》這一課我是頗費了一番心思的,上課,反思,再上課,再反思,這看似枯燥的過程,卻使我受益匪淺。按教學的流程,反思應分爲三個階段,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後。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爲一種自覺的實踐,我覺得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二次備課。我在拿到電影《橋》的主題曲《啊!朋友》這一課時,首先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並根據新課標精神采用一些適合學生使用的教學方法,這一課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並理解歌曲《啊!朋友》,並體驗音樂在電影中的重要作用。

開始,我設想了兩套教案,一套是以電影《橋》爲線索,讓學生欣賞電影中主題音樂出現的各個片斷,並根據音樂的情緒變化體會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第二套教案是讓學生欣賞同一電影片斷,但是一個是沒有音樂的,一個是有音樂的,以此讓學生體驗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經過我的反覆思考最後我採用了第一套方案,因爲我不但要讓學生體驗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還要讓學生在感受音樂重要性的同時體會音樂,畢竟音樂課是要以音樂性爲主的。經過我自己在教學前的反思,我覺得我在上這一課時,目標更加鮮明瞭,目的也更具體了,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其實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消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爲本”這一理念的過程。在教學中進行反思,能使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學情、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效果。

音樂課後反思11

《音樂之聲》取材於1938年發生在奧地利的一個真實故事。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儘早發現一些教學不足,比如說教學設計上出現哪些問題、課堂交流和啓迪是否得當、課後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從而爲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累計經驗。音樂之聲反思,一起來看下吧!

在課上,我首先提供了有關影視劇本知識的輔助資料,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然後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交流初讀的感受,選派代表進行陳述。接着我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課文中描寫的兩個場景上來,與學生共同賞析作品的畫面美及人物的形象美,並讓學生表演了瑪麗亞回到修道院這一場戲,又請學生以導演的身份進行總評。最後師生一同進行歸納,根據影視劇本的特點歸納出本文的寫作特色。課後佈置學生有條件的回家觀看影片《音樂之聲》。

“新課標”着眼於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課程目標,培養和優化學生綜合性的語文素養。從我校的實際情況來看,由於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對純文學作品接觸極少,也沒看過這部電影,有的甚至連“影視劇本”這個名詞也是第一次聽說。因此,我的教學目標就按照“三維”並結合學生情況來設計:“知識技能”目標爲詞語的積累與理解,及對影視劇本特點的瞭解,並要求把握人物形象的特點,因此補充給影視文學的相關特點就顯得十分必要;“過程方法”:通過讀——悟——演——評,上升爲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把握;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在音樂藝術世界裏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培養對美好事物的熱愛,進而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在課前對小組討論這一環節的設計三易其稿,認真推敲了提供給學生討論的問題,如“請結合文句點評第一個場景描寫的佳處”、“請從瑪麗亞所唱的歌出發,說說她的性格”等,始終緊扣文本,又給學生留下探究創造的空間。同時在學生討論過程中不斷巡視、參與,及時瞭解討論進程,“宏觀調控”討論方向。因此學生活動既熱烈又有序,學生能較快地解決問題,表述也很到位得體。

語文學習無疑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素養”是一個內涵深厚,外延寬廣的概念,既包含以語感爲中心的聽說讀寫的言語實際能力,更囊括學生的品德修養、審美情趣、良好個性和人生態度等。因此,我在課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一些較深層次的思索,引導學生通音樂去感悟人物的情緒,強調音樂對人靈魂的塑造作用。

音樂課後反思12

根據本課教材內容,我以《音樂課程標準》指導理念,以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學習興趣爲出發點,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趣導課,讓學生通過反覆感受、模仿、體驗、實踐等多種音樂活動的形式,循序漸進的來學習,從而培養他們的音樂審美、感受及表現能力。根據這一單元主題“童話世界”,我選擇了孩子們最喜歡的童話故事做引線,配上精美的課件畫面,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誘導、感受、創想、體驗來全面的欣賞樂曲。

首先,我以舞會的形式來把學生引入課堂,讓他們各自穿上自己準備的禮服,來參加“童話王國”裏齊格費裏德王子的成年大典,當音樂一響,孩子們個個興高采烈的邀請自己的小夥伴跳起舞來;緊接着我馬上轉入齊格費裏德王子與公主的故事,孩子們個個聽得入了神,這正是我所預料的效果,爲後面欣賞理解樂曲做鋪墊。

其次,爲了讓孩子們思維想象的空間更自由、更廣闊,在敘述完故事之後,我就以考考小朋友爲由,播放樂曲《四小天鵝舞曲》,讓他們在不瞭解樂曲的情況下,初聽樂曲,邊聽邊想:這段樂曲表現的是故事中哪一部分的情境?不表現的是什麼樣情緒?果真,孩子們的想法多多,各有不同,有的會感覺到音樂比較低沉、恐怖,象是表現魔鬼來抓公主的情景;有的覺得是公主和王子最後戰勝魔鬼,在一起結婚的高興情景;還有的會想到是天鵝在水上游動,表現高興的心情的等等……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然後在讓他們復聽一遍時,跟着樂曲把自己所想的用動作表現出來,使他們的想象能力得以提升到表現能力上來。

隨後,在欣賞的過程中,我讓孩子們反覆聆聽、感受、體驗的同時,還適當的滲透有關芭蕾舞的基本知識和舞劇《天鵝湖》的簡單瞭解,而這些都由他們儘量去說,通過個別回答、同坐討論的形式,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能力和表現慾望。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孩子們觀賞芭蕾舞劇《天鵝湖》中“四小天鵝”的片段,讓他們通過觀賞,又更進一步的全面感受芭蕾舞的魅力,從而激起他們對樂曲的喜愛、對芭蕾舞的興趣,大家都充滿了好奇、佩服的眼光在仔細觀賞,有些都忍不住要在坐位上學了起來。抓住他們的這種激情,我又以提問的方法,來檢查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結果,孩子們都能說出“四小天鵝”是怎樣舞蹈的!最後,我就讓他們以四人小組的形式,來學習模仿“四小天鵝”的舞蹈,讓他們通過對樂曲瞭解感受,到對芭蕾舞劇《天鵝湖》的認識,再到自己進行“四小天鵝”的表演,使其對音樂得到全面的感受、體驗。雖然孩子們跳得並不象,但他們都很高興的去想去表演,我要的就是他們這種瞭解、體驗音樂過程,同時獲得愉悅的心情就可以了,結果並不重要。

音樂課後反思13

一節好的音樂課離不開教師的文化水平、業務能力以及師生的共同參與;離不開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更離不開教師與學生創造性的發揮。筆者發現成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特別重視良好心境所起的作用,因此我認爲,良好的心境是教師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

1.什麼是良好的心境

心境是一種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情。它一經產生,就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使人的生活都染上某種感情色彩。教師懷着平靜、愉快的心境與學生相處,不僅學生受益,而且也給教師本人帶來無窮的樂趣和特有的幸福感。

2.良好的心境對生活、工作、學習的影響

心境有積極和消極之分。積極的心境使人朝氣蓬勃,頭腦清晰,求知慾旺盛,因而可以提高工作、學習效率並帶來愉快的人際氛圍;而消極的心境則使人消沉且處於一種被動的抑鬱寡歡的狀態,因而常給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負面的影響。

3.保持良好心境的重要性

既然教師職業要求我們提高心境,那麼我們就要重視良好心境在課堂教學上的運用。因爲我們不僅要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還要將自己的志趣、才能、性格、情感、意志、心境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教育學生。因此,作爲一名音樂教師更應引起注意。

音樂課後反思7

這節課中涉及的歌曲是早於學生出生時創作的,他們所學唱一些經典唱段也只是通過現如今的電視廣播媒體或長輩們的口傳心授而學會的,因此他們不可能完全體會到當時作曲家、歌唱家等人的創作意圖和創作背景;再就是考慮學生偏愛流行歌曲的程度遠遠超過這些經典的老歌,基於這兩點考慮,我用從選材、設計課堂步驟、提前下達預習、表演任務和教法(採用聆聽教學法、對比教學法、拓展思維教學法、互動教學法等)等,使得這節課能夠順利地完成,並受到了學生的喜愛。

從課堂反饋的結果看,基礎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和情感教學的教學目標也都基本實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得到充分發揮,雙邊配合十分默契;同時課堂教學調動了不同特性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情緒非常高漲。

音樂課後反思14

本週的教學內容是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第一課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分析主部,即草橋結拜。

上課前我先播放音樂《梁祝》,讓學生在音樂中走進教師。導入時我提了個問題(剛纔播放的音樂節選自哪部作品?)在點出課題後,我開門見山的簡介了小提琴協奏曲及奏鳴曲式的概念,接着分析了第一部分主部。

整節課都在我我的計劃中順利地結束了。

課後我,對這節課做了反思,這一節課一直在順着我的思路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整堂課的教學計劃是完成了,但我忽略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使得整節課成了一言堂模式,這是我《新課程標準》學習得不夠深不夠透徹的緣故。《新課程標準》就是要改變一親教師單向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因此,我對此課作了以下修改:在導入時改問“我們剛纔所聽的音樂的主奏樂器是什麼樂器?”學生答完後再聽一遍問“除主奏樂器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樂器了?”由此引出“小提琴協奏曲的概念”,再向外引申出“鋼琴協奏曲”等等的概念。“奏鳴曲式”這一概念由於其理論性十分地強,因此把它放在第二課時,在“英臺抗婚”、“化蝶”這兩大部分欣賞完之後再介紹,在這一概念出現之前涉及到的“主部”、“展開部”等字眼都用“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化蝶”來替代。

在完整欣賞“草橋結拜”前,又增加了主題音樂的學唱,由於有的學生會哼唱主旋律,所以他們的學習興趣非常強烈。然後在分段欣賞的同時讓學生根據我的提示分析了音樂的重要情緒及使用的主奏樂器等等。

經過這一修改,在第二個班上時課堂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音樂課後反思15

幼兒喜歡在動作模仿和遊戲情景中學習,音樂遊戲正是滿足了小班年齡段孩子的這種學習特點。小班音樂活動《找小貓》這個活動中可以充分體現良好的師幼互動。雖然它只是一個簡單的音樂遊戲但是它有值得深入挖掘的教育價值:首先貓是幼兒熟悉的小動物,幼兒喜歡它,愛模仿,通過遊戲幼兒知道貓輕聲走路;讓幼兒有大膽表達表現的機會,最後幼兒在遊戲中可以感受到與老師平等的關係,體會濃濃的親情。讓幼兒得到充分的發展。

活動是以孩子們熟悉又喜愛的的小貓爲載體來開展音樂遊戲活動。活動開始以學習小貓走路,從而激發孩子們的興趣;接下來是學唱歌曲《找小貓》,然後通過問題,學習歌曲,初步瞭解小貓和老貓在遊戲中要怎麼做;最後就開始玩遊戲啦,讓孩子在遊戲中驗小貓的快樂。

整個活動我個人認爲上得比較成功,孩子與我的配合默契,孩子都非常投入地參與遊戲,老師和孩子的距離非常的近,達到了所設的教學目標,增進老師、同伴之間的感情。在活動中我自始至終是以貓媽媽的身份進入遊戲的,教態親切自然,語速較慢,適合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傾聽。在遊戲過程中,我也考慮地比較周全,怕孩子出現安全問題,及時提出了相關的要求,比如要小心頭,不要碰到桌角等,保證了孩子們活動中的安全。在遊戲的環節設計上,還注重了由淺入深的原則,剛開始玩捉迷藏遊戲時,我請孩子藏在椅背後面,當孩子熟悉了歌曲及遊戲規則後,就可以請幼兒選擇安全的地方進行捉迷藏,孩子有了一定的規則意識,效果好多了。

還有活動中也存在着不足,如:

1、第二環節,學會唱歌曲後要邊表演邊唱歌,這裏孩子們沒有真正地大膽地去表演,沒有投入進去。

2、在分唱小貓與老貓的角色時,孩子沒有表現出小貓與媽媽做遊戲的快樂,貓媽媽的表演也沒有出來,整個複習的環節沒有達到好的效果。

3、之後在遊戲環節裏面,沒有充分起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在遊戲過程中沒有體驗到在遊戲中應該有的樂趣。

4、在最後一遍遊戲時,請孩子來當貓媽媽,這裏也沒有充分讓幼兒清楚當貓媽媽的角色應該怎麼樣做。在結束環節裏面太倉促,沒有交代清楚遊戲之後應該怎麼樣做。

標籤:音樂課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