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熱門】音樂課教學反思

音樂1.86W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音樂課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音樂課教學反思

音樂課教學反思1

《雲》這首歌曲,節奏舒展平穩,抒情優美。寄託了孩子們真誠而美好的願望,一直深受學生的喜愛。在這首歌曲的教學中,我有幾點感受:我在範唱歌曲時,用輕柔的聲音說:“請小朋友閉上眼睛仔細聽老師唱,你有怎樣的感受。”同學們會說:“老師的聲音很輕,象一片雲一樣,軟軟的。”然後我在要求學生跟我學唱,同學們很感興趣的學着我輕柔的聲音,認真地哼唱着。在這一過程中我轉變角色,和孩子們一塊變成天空中的雲朵,在“藍天上”

盡情的歌唱。

《雲》是一首四三拍的歌曲,節奏平緩,旋律優美。在教唱時,我以以聽唱爲主,並且用鼓勵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自信心,特別要求學生從聲音上來表現歌曲旋律優美的特點。

編創環節中,我請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結合平時的生活體驗把每朵“白雲”組合起來,就像天空中一幅美麗的雲圖畫。孩子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個性想象和體驗,有的編創雲火車、有的編創雲房子、有的編創雲南瓜等,同學們參與得特別積極。

在課堂教學中,我覺得激勵學生做得還不夠到位,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加強。

音樂課教學反思2

音樂欣賞教學是音樂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擴大音樂視野,進行美育薰陶有着重要作用。在平時的音樂欣賞教學中,我採取以下幾種做法:

一、圖文並茂,增進理解

欣賞教學看似簡單,其實是一個複習的過程。首先是音樂對欣賞者的主觀感受,通過欣賞者的知識結構、與生活體驗,形成自己獨特的認識。所以教師要給學生一個準確的音樂形象。在欣賞教學中適時出示圖片,介紹風土人情。如:在欣賞《花兒與少年》時,由於歌曲意境較成人化,學生比較難體會這種情緒,更別說引起共鳴,因此,在讓學生欣賞歌曲的同時配以影像畫面,展現草原蒼茫遼闊之美,白雲般的羊羣,綠毯上那星星點點的帳篷,在一輪紅日的映襯下,如詩如畫,再加上雄渾嘹亮的歌聲,學生的情感被牢牢抓住,爲明朗的草原氣息陶醉。學生很有感觸地看到樂曲描繪草原迷人景色,抒發了草原人民的爽朗情懷……

二、介紹背景,激發興趣

好多音樂作品,給人的感覺比較理性,況且學生年齡較小,閱歷不深,不能理解、分析、感受作品。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給學生介紹有關作品的小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如在欣賞莫扎特的作品時,可以不忘重點圍繞“神童”、“生活清貧”,“學習刻苦”,“追求真諦”幾個方面來介紹“音樂神童”背後鮮爲人知的故事,向他們展現一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後,再來聽賞他靈活,充滿陽光的作品,效果就不一樣了。有時,老師還可以親自爲同學演奏一遍,讓他們印象更爲深刻。

三、靜中有思,動靜結合

音樂欣賞較強調“靜”,因爲音樂是聽覺藝術,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中,才能獲得最佳的聽覺效果。如舒伯特的《搖籃曲》,老師可以讓學生用一段文字表達自己的感受。有的說:夜深了,滿天星斗,微風如輕紗,吹走了白天的悶熱,連小蟲子都鑽進洞裏睡覺。小朋友說得這麼好,說明他對歌曲有一定高度的理解。欣賞《歡樂頌》時,由於歌曲情緒高亢,可以先讓學生輕聲跟唱,體會音樂情緒,感受樂隊驚心動魄的演奏,瞭解人民要求和平、自由、平等的感願望,更深地瞭解音樂家貝多芬的創作靈魂,學習他那不撓的堅強性格。與此同時,還可以創編一些律動,如擊掌,拍腿等,聽着歡快的音樂做不同的律動,讓學生陶醉其中。 在欣賞教學中,教師注意引導,就能夠給學生一片絢麗的天空,學生就能插上想象的翅膀,成爲創造的主人。

音樂課教學反思3

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在所聽到的音樂課裏,這種情況不在少數,尤其是欣賞課。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的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我們坦言,講文學我們比不過語文老師(就普通而言),講解數理也非我們所長,爲何不發揮我們音樂教師的優勢呢?

音樂課即唱歌課,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裏(課的後半部分)唱歌卻是“老太婆唸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裏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處認爲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裏,並引以爲豪。

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我們的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於偏重技能,使得我們的中國小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中國小生當作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訓練。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裏,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爲人類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棄了“國民音樂教育”的初衷,是與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馳的。

音樂課教學反思4

距離再一次的錄課,沒有幾天了所以想就自己教學方面談談想法,反思一下自己。

在我心中,音樂課是給人提供快樂的,我希望我的音樂課是愉快輕鬆的,希望我可以用我所擁有的能量來提升學生在藝術、審美、情緒的修養上的狀態。至少,在音樂課上通過唱歌,或者說欣賞音樂來達到一定的目的,遠的不說,學幾首歌來唱,唱的不錯了,也是音樂課成功的部分了。

看到指導老師對我的評價我反思了幾點。

首先我自己是挑選了一個所謂的重點班來錄課,我的初衷是希望學生們可以配合我,令課程順利的進行下去。後來我發現我這個想法就是錯誤的,不應該讓學生來配合我,而是我來引導學生跟着我的節奏走。雖然學校在音樂上的忽視令我“心存芥蒂”,學生心中的音樂課就是看視頻,聽音樂,不上課。但是我不能被現實嚇倒。其實很多時候我是一個內斂的人,不喜歡張揚,所以教課對我來說如果碰到那種“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學生是很鬱悶的。我真的不想大聲的去訓啊什麼的和學生講話。但大部分的情況就是這樣的,這對我來講是很頭疼的,我不想用自己的身份去壓迫學生,但我又不能看着他們在音樂課上“墮落”。

對於教課,我有很多想法,想和他們互動的東西有很多,但由於自己的性格有時會因爲一些的所謂的靦腆,也是缺少經驗,以至於上課中展現給學生的並不是自己準備的全部,這是我的一大問題。甚至會表現在上課並不想和學生進行眼神的交流,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也不大去觀察學生的欣賞情況。總希望自己有一個好的教學環境,既然這點無法實現,就只好讓自己習慣。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再一點就是上了好幾輪的課了,發現不一定所謂的重點班就會配合着上音樂課,現在的學生很多都是有個性的,一旦他們養成上音樂課看視頻、聽音樂的習慣,突然有人上課給他們講課本,他們會非常牴觸。然而這就是我要面對的現實。話又說回來,所謂的一些普通班反而會喜歡上音樂課,會願意看看老師說的知識,當然所謂的看看就是比如他們寫作業的時候聽到一聲突出的聲音然後擡起頭來。

說了這麼多,也是這些天下來自己的一些感悟,就像適應環境一樣,找到方法,打開心扉,嘗試着去做,相信會有一個好的結果的。

音樂課教學反思5

我在教學中一直認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是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所以,凡是國小階段所開設的課程,只有課程設置節次的多少之別,並無正副課之分。只要是學校分配的課程,都得無條件的完成任務。

總之,音樂教育不僅具有輔助、強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還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獨具的教育功能。音樂教育對於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國小階段的音樂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大方面,結合我校學生的音樂基礎,實際上現階段我們主要以歌唱課爲主。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讀譜訓練。

在識譜時先給學生標準音,即歌曲的調號。當學生按標準音唱有一定的困難時可進行音階訓練。由於學生音域窄,確實難以達到標準音時可以適當降調,並鼓勵學生要經常練習音階,達到拓寬自己音域的目的。

二、教唱歌詞。

這一步是前四步的綜合訓練。首先教師應泛唱二至三遍讓學生視聽,對於較長或難度較大的樂句可以先分小節教唱在連接起來唱,以至圓滿完成全部教唱。在學生對本歌曲沒有完全學會之前不能讓學生練唱,因爲學生自己識譜能力有限,一旦個別樂句唱錯,則難以糾正。

我教的是三年級學生的音樂。對於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識譜能力較差,我採用聽唱教學法,即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聽力,在反覆視聽的過程中來完成教學任務,效果不錯。

三、指導學生熟讀歌詞。

四、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多功能電子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爲:

1、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2、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3、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樂器,結合新課程標準上的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來喜愛音樂,熱愛藝術。

音樂課教學反思6

作爲一名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養成隨時反思的習慣。這樣才能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知識。爲了改變個別學生將音符1、2、3、4、5、6、7唱成1(yi)2(er)3(san)4(si)5(wu)6(liu)7(qi),錯誤唱法,我在課堂上多次將每個音符的讀法寫到黑版上,然後要求學生背下來,但效果並不理想。爲什麼個別學生總是記不住音符?怎樣才能使學生儘快的掌握音符呢?帶着這些疑問我們進行了這樣的`練習:

在看我的右手,我把食指伸出來可以說是1(yi),但上音樂課時我們也可以說是do,把食指和中指伸出不讀2{er}要讀”?學生齊回答:“讀“re”。“把大指和小指伸出其它手指握住是6(liu)的手式,我們把這種手式說是6(la)可以嗎”?“可以”。學生答道。“現在伸出你們的手指互相提問,看誰掌握的又快又準。”我的話音剛落,同學們個個面帶笑容的伸出手指,你問我答,我答你問,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每個小組又選出一名同學做手式,其他組同學來回答。經過這樣的練習,在音樂課上再也沒有學生將音符讀成1、(yi)2、(er)3、(san)4、(si)5、(wi)6、(liu)7(qi)了。

音樂課教學反思7

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顯示:現在的學生熱衷於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他們可以如數家珍似的報出一長溜的、連音樂老師恐怕還未所聞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

而對音樂課上老師反覆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這裏固然能找到許多原因,講出一大串非我們音樂教師所能的理由,但從一個教育者應有的工作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來反思我們的教育,憑心而論,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恐怕也是一個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在我所聽到的音樂課裏,這種情況不在少數,尤其是欣賞課。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

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的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我們坦言,講文學我們比不過語文老師(就普通而言),講解數理也非我們所長,爲何不發揮我們音樂教師的優勢呢?

音樂課即唱歌課,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裏(課的後半部分)唱歌卻是“老太婆唸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裏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處認爲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裏,並引以爲豪。

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我們的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於偏重技能,使得我們的中學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中學生當作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訓練。

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裏,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爲人類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棄了“國民音樂教育”的初衷,是與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馳的。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

音樂課以教師爲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裏,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站在講臺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間表灌之。

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並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係,從未把學生作爲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接受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音樂課學生哪來的情、哪來的興趣?也就無從說“我喜歡音樂課”了。

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功夫不足。我聽過少的音樂課,也看過很多老師的教案,總髮現我們的教師在構思一堂課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他們經常在考慮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考慮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幹什麼、此時學生會出現什麼”。

他們只想課堂40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爲“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複雜多樣的變體,神經質的信息輸入不是單一的,應該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信息的輸入,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師的意志強加給學生的多,聆聽學生心聲、把握學生心智、願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師的疾話對的”、“我是老師,學生應該聽老師的話”,恐怕是我們很多老師常有的心態和所說的話。因此,許多教師挖好一個個的陷阱讓學生一個個往裏跳的事總是很樂意去做的。比如說:“對不對?“對”“好聽不好聽?”等等。儘管老師自己都覺得多餘,有時還顯得底氣不足,但總是樂此不疲。

三、課堂教學的觀念落後,方法陳舊、手段及模式單一,教學設施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一邊是“奧爾夫”、“柯達伊”、……等教學法鋪天蓋地而來,令我們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誰的忙碌驚呼四起之勢;而另一邊卻爲音樂與素質教育有什麼聯繫、音樂教育如何滲透德育、中國小音樂教學到底該用什麼譜等“重大問題”爭論休。這令第一線的音樂教師們無所適從,還大有望不到窮盡之態。

一邊是高保真立體聲音響、鋼琴、家庭音樂教育;而另一邊是簡易的手提錄音機加劣質的教學磁帶。

一邊是歌廳、音樂會、mtv盡情享受;而另一邊還在我唱一句你跟一句,先認譜再唱歌,剩餘時間聽錄音。

如此強烈的對比、反差,再加上管理水平與意識,家長們的“務實”,社會對音樂教育的偏見,還有新聞媒體的導向,足以能把我們的課堂音樂教學擠進可有可無、被人遺忘的角落。

音樂課教學反思8

作爲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不涉及入學考試,但作爲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非常重要。因此,音樂教師也應該學會反思,善於反思。那麼,音樂教學反思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呢?

一.備課時設計反思。

音樂課的備課不同於語文課和數學課,不需要過分注重對某些知識點或技能的掌握。在設計教學計劃時,我們可以先設計幾個問題進行自我反思。例如,“我不知道;學生們對本課民歌的熟悉程度如何ldquo;如何設計學習民歌的教學方法將更有可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學習和演唱民歌的教學中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以及如何處理這些症狀。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感到有針對性,備課也不會流於形式。由於音樂課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音樂興趣,因此備課中設計的反思主要是提高學生的音樂興趣。如果你發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異常感興趣或漠不關心,你應該問問自己原因是什麼,積累經驗和教訓,並嘗試不同的平行班教學方法,以獲得最佳效果。

二、在課堂上驗證反射。

教室不是車間的裝配線。它保持不變。50名學生可能對相同的教學方法有50種不同的反應。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調整教學方法,不斷驗證備課中設計的反思,並將醫學應用到案例中。課堂教學是一門令人遺憾的藝術。無論教學有多好,都有其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優化。因此,課堂上的各種“事故”都可以成爲教師在不斷實踐過程中探索的良好反思材料。

三、課後進行各種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過語言、文字、自我反思和通過交流進行集體反思。最具參考價值的反思方式之一是寫案例反思。所謂案例反思,就是通過具體的典型教學案例來研究和揭示其內在規律的一種寫作方式。案例雖然有其個性和特殊性,但也反映了教師的教學策略、教學理念等。教師以文字的形式對這些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和總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而且可以爲同齡人提供參考。

除了自我反思之外,還可以通過觀察和分析他人的例子來進行反思。所謂“他山之石,可攻玉”。自我反思和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立在自己的基礎上的,很多事情旁觀者都很清楚。因此,教師應該觀察和分析其他教師的課堂,瞭解他們的教學理念、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等。反思如果我上同樣的材料課,會有什麼不同,會有什麼相同,我從中學到什麼靈感,等等。最好聽完課後再寫。音樂教師往往有自己的優勢,因爲他們的條件不同,如器樂,如聲樂。他們應該善於利用自己的優勢。他人的長處可以作爲自己的參考,以瞭解他人如何利用自己,並思考如何利用自己。

音樂課教學反思9

作爲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並不涉及到升學考試,但作爲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是極爲重要的。所以,音樂教師也應當學會反思、善於反思。那麼,音樂教學反思該從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我的教學本事呢?

一、在備課過程中設計反思。

音樂課的備課不一樣於語文、數學,不需要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某些知識點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就能夠先給自我設計這樣的幾個問題以供反思。例如:“學生對本課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樣設計學習民歌的教學方式會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學唱民歌的教學環節中會出現哪幾種問題,如何對症處理”等等。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會覺得有的放矢,備課也不會流於形式。因爲音樂課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所以在備課中設計的反思還是以提高興趣爲主。如果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異常有興致,或者無動於衷,就該問問自我是什麼原因,積累經驗教訓,並在平行班嘗試不一樣的教學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課的過程中驗證反思。

課堂不是車間的流水線,一成不變,同樣的教學方式方法,五十名學生可能有五十種不一樣的反應。所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地調整教學的方式方法,不斷驗證在備課時設計的反思,對症下藥。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好的教學也總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於進一步改善,進一步優化。所以,在課堂上發生的種種“意外”,就能夠成爲很好的反思材料,供給教師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進行探索。

三、在課後進行各種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許多種,能夠經過語言也能夠經過文字,能夠自我反思也能夠經過交流進行團體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鑑意義的一種方式是編寫案例反思。所謂案例反思,就是經過具體的典型的教學個案,來研究和揭示其內在規律的一種寫作方式。雖然案例有其個別性、特殊性,可是也從中體現出了教師的教學策略、教學理念等等。教師將這些典型案例經過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能夠提高自我的教學本事,也能夠供給給同行借鑑。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能夠經過觀摩分析他人的範例來進行。所謂“他山之石,能夠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築在自身的基礎上,而許多事情還是旁觀者清。所以,教師應當多觀摩分析其他教師的課,學習他們的教學理念、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樣資料的課,會有什麼不一樣,什麼相同,我從中得到了哪些啓發,等等。最好也能在聽完課後寫成文字。音樂教師往往由於自身條件的不一樣有各自的特長,比如器樂,比如聲樂,要善於利用自我的特長,別人的特長能夠作爲自我的借鑑,看看別人是如何來利用的,思考自我能夠如何利用。

音樂課教學反思10

一個學期即將過去,回顧前一時期的音樂課教學,下面兩個方面體會較深。

作爲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並不涉及到升學考試,但作爲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是極爲重要的。隨着學生學業的加重,音樂課在他們的眼中是副科,是學與不學都無關緊要的課程。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多音樂知識都不能被很好地運用起來。這就對我們音樂老師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更好的去設計一堂音樂課,才能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到達課堂所追求的展示音樂魅力、愉悅學生身心、健康快樂爲本的教標。

一、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作爲音樂教師,首先就應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爲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構成健康的音樂審美潛力。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用心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僅做到此刻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起始課上,我就從下列幾個方應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

1、透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透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課堂氣氛,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3、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潛力。欣賞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如民歌、民間樂器、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二、採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針對學生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充實課堂,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開拓視野、提高審美潛力。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潛力。雖然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一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利用多媒體、音響等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爲補充教學資料。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潛力有明顯提高。由於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用心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潛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用心性,今後還須努力.孩子們需要美,追求美,那麼我期望音樂課能給他們帶給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孩子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他們純真的心靈。

音樂課教學反思11

一、心,做有心人。要有目的、有意義地做好這項工作,課內有心留意,主要教學那幾個知識點,重點的、略帶的把節與節、章與章、舊知識與新知識此問題與彼問題是否能巧妙地連在一齊。

二、勤、及時記載。這是寫好教學反思的關鍵之一。根據記憶規律,在識記以後不久就開始遺忘。所以,寫教學反思要趁熱打鐵,課後及時記載,立即整理歸納,總結分析,記錄於冊。三、全,全面分析。首先要對教案的實施情景進行細緻全面的回顧,從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結構的安排,教學過程的進展,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到師生活動

四、活,靈活多樣。寫教學反思沒有固定的格式和應根據要求和教學實際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和形式,因課而異,不拘一格。

五、高,標準要高。分析教學情景,提煉得失,不能低標準地就事論事,應有必須的高度。這個高度不是自我隨心所欲而定,要根據音樂課的教育教學任務,教學原理原則和不一樣年級不一樣要求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以及學生的年齡、身心特徵來衡量。

六、實,實事求是。寫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覺的工作和自我的要求。

七、恆,堅持不懈。許多事實證明,任何工作、任何事情,堅持數年,必有良效。

音樂課教學反思12

在課堂中我指導孩子們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母雞叫咯咯》,激發孩子們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我的思路是以“動物”作爲本課的主題情境和主線,讓學生在聽、唱、演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受。在課的一開始,我就帶領學生進入快樂的農場,與雞媽媽一家做朋友。”這樣導入,既促進了師生關係,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爲整堂課的愉快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喜歡各種小動物,所以在節奏形的學習中,他們也十分樂意。

音樂課教學反思13

每次走進教室,都能感覺到學生們對音樂的渴望,。我也在想:怎麼樣才能把每一堂音樂課上好,讓學生在繁重的文化課之外也能夠找到他們精神與心靈的樂園怎麼樣才能通過音樂特有的力量來教育學生,使他們的精神境界在這個充滿着物慾的時代得到最大程度的昇華

音樂課是學生們最喜歡上的課,他們熱衷於流行歌曲、歌星影星,相反的卻是孩子們對教育部門精心編排的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更不用說那些讓學生們聽起來枯燥乏味的欣賞曲了。我們的教材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地區的學校實用,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也存在許多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做深一步的探討和反思。

一、課堂音樂教學重點教什麼

音樂課不單純是唱歌課,但僅唱會歌曲的多,如何唱好歌曲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裏專學唱歌,長久以來,學生就會感受到音樂課裏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注意力集中到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裏。

器樂課也不是單純的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裏,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

欣賞課並非文學課。有些老師的欣賞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

二、課堂音樂教學

中要掌握好定位

音樂課以教師爲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裏,很多教師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設計好的環節進行教學,而忽視了課堂突發,臨時應變等。這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係,從未把學生作爲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接受器,。

總之,現在的音樂課堂仍需要我們廣大的音樂教師不斷的學習和反思,才能使我們的音樂教育不斷完善和發展。

音樂課教學反思14

第七課《大海的歌》,圍繞大海的主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爲主要辦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因此,讓學生感受到海的聲音,是本單元的重點。通過表演《海》感受並表現歌曲優美、抒情的情緒。但是,根據音高來讀歌詞難度較大。

音樂課教學反思15

《小鳥小鳥》是人音版國小音樂第10冊第一單元“春意”裏的第一課時,曲調歡悅而又奔放,充分表現了少年兒童在春意盎然的春天裏,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爲6/8拍,二段體結構。第一段(8小節)爲齊唱,第二樂段爲合唱。每段均由兩個變化重複的大樂句組成,音樂素材十分精煉而集中。

本堂課將二聲部合唱定爲教學重點,並採取了“借班教學”的形式,在一課時內完成。總體來說,有一些成功的嘗試,但也存在着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現對其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反思:

一、備課思路

1.合唱是“重中之重”的思路偏差。

由於《小鳥小鳥》這首歌曲的二部合唱佔了較大的篇幅,涵蓋了歌曲整個B部分,再加上班級合唱教學是我幾乎不曾接觸的領域,在看到這個課題時,歌曲中的合唱部分就引起了我的高度關注。我在設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時,一切都以“合唱部分”的教學爲主,將其視爲本堂課的“重中之重”!我甚至認爲要節省一切的時間來解決二部合唱的問題,而歌曲齊唱部分的學習、情境的引導都應該以最簡略的方式及最短的時間來完成。然而從課堂的效果來看,這樣的思路是有所偏差的。首先,一節音樂課應該是完整地呈現一首音樂作品,而不是“去頭掐尾”的某一部份內容的學習,這樣會使教學失去平衡,也缺乏完整性。第二,忽略作品音樂形象、情緒的引導,過分的強調技能、技巧,既沒有達到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也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2.將教學目標細化到“班級合唱”的準確定位。

當我將“二聲部合唱”的教學設爲重點時,更是將目標細化到“班級合唱”。因爲普通合唱團的訓練與班級合唱還存在着很大的差異。普通教學班的孩子不像合唱團的孩子那樣大都具備較好的基礎條件,能受到長期、系統的訓練,所以他們的起點不一樣,接受能力也無法相比。因此,我在設定教學環節時,一直緊緊圍繞“班級合唱”來進行,避免過於專業化的訓練手法。在進入合唱之前,我設計了很多讓學生逐漸適應多聲部旋律的環節,如先以比較形象的方式解釋兩條聲部間的關係、抗干擾聆聽練習、與樂器配合唱、分別在兩個不同的樂器引導下唱等等,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二聲部合作的能力。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確實能夠逐步適應多聲部旋律的加入,有所成效。

二、本節課的成功嘗試

1、深入挖掘教材,在課堂中滲透對音樂的理性分析

在備《小鳥小鳥》這一課時,我首先對教材進行一個比較全面和深入的挖掘,如歌曲的情感內涵、結構、創作手法、旋律走向、二聲部旋律間的關係等等,然後以圖譜、畫旋律線、比喻等簡單易懂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既培養了學生理性分析音樂的能力,也提高了課的深度。

2、抗干擾聆聽練習

在進入這一堂課的二聲部合作之前,我設計了一個“抗干擾聆聽”的訓練,即將高、低兩個聲部的旋律分別用電子琴中兩種差異性較大的樂器音色進行錄製,先讓學生分別熟悉自己的引導樂器,然後再同時播放兩段旋律讓學生聽辨,培養學生多聲部的聽覺能力,在能從兩條旋律中聽辨出自己聲部的基礎上,再逐步嘗試二聲部的合作,效果較好。

3、根據學生的演唱靈活調配聲部

在借班上課時,對學生的嗓音條件不瞭解,且由於時間的關係,高、低聲部都只能是臨時按組分配。但這就存在着這樣一個問題:有些音準不好的學生被分配到了低聲部,而個別音域較低的學生又被分在了高聲部,難以達成較好的演唱效果。針對這個問題,本節課進行了一個在分聲部前,根據學生的演唱現場調配位置的嘗試,儘量將學生安排在其適合的聲部,效果較好。

三、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弱化了對歌曲情緒的引導

前面提到過,在設定《小鳥小鳥》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時,將合唱教學設爲“重中之重”,以致於一堂課下來,除了合唱這一部分,其它所有內容都被弱化,包括對歌曲音樂形象的分析及情緒的引導這兩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最後導致的結果是:學生的情緒沒有被調動起來,對歌曲學習的投入度非常不夠,而且由於對音樂形象的體會也不夠,難以通過歌聲準確表達歌譜的要求,最後反而影響了歌唱技能的掌握,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2、教唱環節不夠紮實。

在這節課中,不管是歌曲齊唱部分還是合唱部分的教唱,都顯得不夠紮實。由於擔心學生的識譜能力有限,不敢在唱譜的這個環節進行細扣,只是帶學生唱兩遍感受音高,便直接套入歌詞演唱,且每次演唱都只是一帶而過,缺乏層次感,沒有落實好重、難點的解決;另外,教唱過程中,一個聲部練兩次後,又輪換另一個聲部進行練習,原本對旋律的掌握就不夠紮實,再加上聲部的交替學習過於頻繁,學生容易混淆,不利於其唱穩自己的聲部。

3、過於“走教案”

回顧這一節課,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落實好每一個環節,過於“走教案”。如歌曲齊唱部分的學習,在學生還沒有掌握的情況下,就繼續進入下一個環節,導致後面完整演唱歌曲時,齊唱部分出現較大的音準問題。以上的問題同樣出現在後面的教學中,雖然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有其相應的作用,但沒有落到實處,切實爲學生的學習服務,最後只是流於形式。

4、語調過於平淡

在進行這堂課的教學時,我還存在着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語音語調過於平淡,缺乏抑揚頓挫的變化,不夠生動,無法調動學生的情緒,自己拋出的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

四、改進方向

1、始終以音樂審美爲核心,合理平衡技能與情感的關係。

2、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確保一堂課的完整性。

3、注意教學過程中的“生成”,用心關注學生的“學”,將“型教案”轉化爲“心教案”。

4、豐富自身語言及語音語調的變化。

5、始終保證對學生音準、音質等質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