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精]音樂課後反思

音樂1.59W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音樂課後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音樂課後反思

音樂課後反思1

這是一件小之又小的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但正是着件小事卻讓我這個剛剛不入教師隊伍的年輕教師爲之一陣,發出深深的思考。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新的歌曲,《我們要做雷鋒式的好少年》,雷鋒是一個什麼樣的戰士呢?同學們對他的瞭解有多少呢?”學生們都涌越發言講出了許多關於雷鋒的故事。“同學門講的都非常好,那麼老師想問問大家知道他的紀念日是那天嗎?”話音一落教室裏慢慢的陳靜下來。在沉靜裏發出了一個清脆甜美的聲音4月5號,當時的我的確是很驚訝怎麼是4月5號?

3月5號也許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日子,沒有國慶的隆重,沒有九一八的刻骨,但是雷鋒的精神卻是我們一直以來學習的,不能忘卻的。我們的社會正是有了雷鋒精神的存在,才使人與人之間多了一份幫助,多了一份關愛。也許是年紀小,也許是環境太優越,但是對於3月5號紀念意義這麼大的日子我們無論如何是要記的,不但我們要記住要教育我們的學生記住他。要是象3月5號這樣的日子都不能脫口而出,那麼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如何得以發展,弘揚。

100分是每個學生永遠追求的,這個數字他們永遠不會忘記。3月5日是個比100分簡單的.數字這些祖國的明天的太陽卻是那麼的陌生,淡薄。不能不給我們教育者敲響警鐘。面對這樣的問題引起我深深的反思。

反思:

一名合格的教師不是隻把書本上的知識全部教給學生就是一名好教師,不是每節課都上滿四十分鐘不間斷就是好課。現代教育對教師的要求不只是教書,更重要得是育人。作爲一名音樂教師我的職責是把美育,德育教育貫穿到每一節課。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用先進的人物的品質去影響和感染他們在他們幼小的心靈打下烙印。把他們真正培養成國家有用的人才。看起來時間記錯是件小事但,關鍵是我們教育者應該因起反思。我們應該具體形象的將課本以外的知識教授給學生。教師要以德育人,以理服人。

學生的心靈就如同一張白紙我們要讓他變的色彩斑斕,光芒熠熠。

音樂課後反思2

《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是一首旋律比較歡快、柔美又略帶傷感的歌曲。歌曲的歌詞對於大班的孩子的來說比較淺顯易懂。其實孩子們對媽媽的愛應該是與生俱來的,但很少有孩子會向媽媽表達自己的情感。在進行本次活動的時候恰巧正碰上母親節,這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可以對幼兒進行母親節的節日教育。

基於對本次活動的分析和班級幼兒的年齡段特點的分析,把教學活動的目標定位爲:1。理解歌曲內容,瞭解兩段歌詞之間的因果關係,在表演中初步學唱歌。2。感受歌曲柔美和略帶感傷的情緒。感受小烏鴉對媽媽的關愛之情。在活動前我也做了很多的準備,在活動前製作了很多的頭飾和場景,爲了激發孩子的表演慾望和享受這種過程。在活動的導入中,教師以提問引出,讓孩子們來說一說你們愛你們的媽媽嗎?平常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表達你對媽媽的愛。引導幼兒在邊回憶的過程邊大膽講述,慢慢引出小烏鴉也很愛媽媽,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烏鴉怎樣表達它對媽媽的愛。這樣讓孩子一起來聽聽,他們會很用心地去聽和感受小烏鴉的那種情感。這比教師的`直接導入要好得多。在學唱環節教師都是以邊聽邊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詞的內容,爲解決目標1做準備。在學唱歌曲的時候我們運用多種形式激發孩子的學唱興趣,這樣一來孩子們在學唱時也不是很枯燥。還結合很動感的ppt,讓孩子們感受到小烏鴉對烏鴉媽媽的關愛之情,從而引發自己愛媽媽的情感。在最後一個環節其實是本次活動的高潮,讓孩子們在學唱的基礎上藉助各種場景和道具進行表演。孩子們其實是天生的表演家,他們會根據場景和自己對歌曲的理解進行表演,但是需要教師的提升和引導。在表演時教師先把問題拋給孩子們,我們可以怎麼表演,引導他們自主分配角色輪流表演。不過教師在幼兒表演結束後可以提一些要求,這樣一來他們就知道自己哪些地方還存在問題(比如說表情、動作方面等等)。

在活動中雖說在各個環節比較清晰,環節流暢,孩子們興趣濃厚。但也存在一些的問題,不如說可以把這些頭飾和場景可以放在表演區,讓孩子們可以去嘗試表演。在延伸活動時可以多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也可以以多種形式表達)。

音樂課後反思3

活動目標

1.在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學習用打擊樂器演奏《拔根蘆柴花》。

2.在教師指揮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改變指揮方案,豐富演奏內容。

3.在集體演奏中,注意樂器打擊時的音量、音色與樂曲情緒應和諧一致。

重點:學習用打擊樂器演奏《拔根蘆柴花》。

難點:在集體演奏中,注意樂器打擊時的音量、音色與樂曲情緒應和諧一致。

活動準備

1.會看指揮、分聲部做身體模仿動作。

2.鈴鼓、碰鈴、圓舞板、大鼓、鈸等打擊樂器人手一件。已經擺放在幼兒椅子底下。

活動過程

一、 熟悉樂曲、鞏固節奏型

1、 伴着歡快的《拔根蘆柴花》音樂幼兒和教師一起跳舞,讓幼兒從中感受到快樂,激發幼兒進行音樂活動的興趣。

2、 鞏固、熟悉節奏型。

二、 聽音樂《拔根蘆柴花》,做相應的身體動作。

三、 學習用打擊樂演奏樂曲。

1、教師引導幼兒探索、設計配器方案。

2、幼兒根據配器方案,看教師指揮用樂器進行演奏。

教師:請小演員們從椅子底下輕輕拿出樂器,準備好,我們這一次要用小樂器來演奏了。

3、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演奏樂器中的困難。

4、教師啓發幼兒設計新的配器方案。

5、幼兒按照新的配器方案看教師指揮演奏。

教師:這一次我們要用剛纔討論的新的配器方案演奏樂曲了,請仔細看好我的指揮。

6、教師組織幼兒探討如何讓演奏更好聽,並提出力度要求。如:X XX|中強、輕快; [11]~[16]小節稍弱、跳躍;[19]~[24]小節稍強、熱烈。

課後反思: 拔根蘆柴花(打擊樂演奏)

這次的公開課是園指定讓我上一節有關打擊樂方面的內容的音樂課,讓年青教師能有一個對上打擊樂有個初步的瞭解,說真的我心裏沒有一點底,首先現在的教材中在打擊樂方面的教學內容很少,孩子接觸各種打擊樂器就很少,在這種情況下要上好一節打擊樂課 很難。再說這次是讓我上給年青教師看起到一個示範作用,所以我很重視這一次的公開課。要上好這方面的`課,首先要給孩子鋪墊一些有關內容,如:認識多種節奏型、接觸一些打擊樂器並認識、還要學會如何去欣賞音樂等等。在課前我做了大量的知識鋪墊。

《拔根蘆柴花》是我們大班九月份的主題《中國娃》中的內容,整首曲子以民間樂器二胡爲主奏樂器,再配以其他的樂器伴奏,表現了歡快愉悅的情緒,洋溢着濃濃的中國音樂風。 一首樂曲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音樂教學,既可以欣賞又可以演唱即能創編律動又能開展音樂遊戲。我把打擊樂演奏作爲《拔根蘆柴花》這首樂曲的表現形式。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在學會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學習用樂器演奏。難點是:注意樂器的音量、音色與樂曲情緒的一致和諧。設計配器方案。整個活動幼兒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創造的熱情很高,尤其是在最後樂曲合奏環節,孩子們表現特別棒,各種樂器配合得非常默契。對於從來沒有接觸過打擊樂的孩子們來說能有這樣的表現讓我尤其欣慰。

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

1、活動過程中,體現了“幼兒是學習的主體”的思想《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先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師生互動。2、讓孩子嘗試各種樂器,讓他們心裏上得到滿足。孩子們興趣很高,他們演奏時個個都非常認真、投入。

2、幼兒能根據老師的指揮進行不同的演奏,效果不錯。

3、不足的地方事先我也想到了,在圖譜上是否能讓幼兒看出強弱拍的關係,在集體評課中有的教師也提到了這一點。

音樂課後反思4

《銀色的馬車從天上來了》教學反思

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有一個觀點在縈繞着我,我努力地想使課堂擁有寬鬆的氛圍,給學生以展示的空間,讓課堂成爲他們才藝表演的舞臺,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1、在音樂知識降記號教學環節中,針對枯燥的`樂理,如何讓學生愛學、樂學呢?我設計了一個音樂遊戲——《找朋友》,把學過的音樂記號製成卡片,掛在學生胸前,我和他們一起表演,讓學生找出好朋友升記號。這個活動中,老師和學生形成互動的教學環境,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同學們認識了降記號,課堂氣氛活躍。

2、在音樂活動中,我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以自己的興趣愛好或歌、或舞,或盡情表現音樂,整個課堂成了學生展示的舞臺,有的在表演打雪仗,有的用雙響筒和串鈴來摹仿馬蹄和鈴鐺聲,還有的扮演飛馬在天空中奔跑,課堂猶如一幅鮮活的雪景圖,表現了學生非凡的創造能力。

3、在這節課中,我巧妙設疑,針對課堂教學進行中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評價,如:你覺得我們唱得怎麼樣?你對課堂和老師有什麼建議?等等。這些問題激勵了學生去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培養了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分析、發表見解的能力。

不足之處:

1、歌曲的藝術處理倉促了些,不精細,學生的演唱情感表達不夠,應在唱好歌的情況下,再進行表演,效果會更好。

2、學生課堂行爲習慣有待進一步進行教育,如拿打擊樂器時,學生有搶的現象。

音樂課後反思5

根據本課教材內容,我以《音樂課程標準》指導理念,以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學習興趣爲出發點,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趣導課,讓學生通過反覆感受、模仿、體驗、實踐等多種音樂活動的形式,循序漸進的來學習,從而培養他們的音樂審美、感受及表現能力。根據這一單元主題“童話世界”,我選擇了孩子們最喜歡的童話故事做引線,配上精美的課件畫面,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誘導、感受、創想、體驗來全面的欣賞樂曲。

首先,我以舞會的形式來把學生引入課堂,讓他們各自穿上自己準備的禮服,來參加“童話王國”裏齊格費裏德王子的成年大典,當音樂一響,孩子們個個興高采烈的邀請自己的小夥伴跳起舞來;緊接着我馬上轉入齊格費裏德王子與公主的故事,孩子們個個聽得入了神,這正是我所預料的效果,爲後面欣賞理解樂曲做鋪墊。

其次,爲了讓孩子們思維想象的空間更自由、更廣闊,在敘述完故事之後,我就以考考小朋友爲由,播放樂曲《四小天鵝舞曲》,讓他們在不瞭解樂曲的情況下,初聽樂曲,邊聽邊想:這段樂曲表現的是故事中哪一部分的'情境?不表現的是什麼樣情緒?果真,孩子們的想法多多,各有不同,有的會感覺到音樂比較低沉、恐怖,象是表現魔鬼來抓公主的情景;有的覺得是公主和王子最後戰勝魔鬼,在一起結婚的高興情景;還有的會想到是天鵝在水上游動,表現高興的心情的等等……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然後在讓他們復聽一遍時,跟着樂曲把自己所想的用動作表現出來,使他們的想象能力得以提升到表現能力上來。

隨後,在欣賞的過程中,我讓孩子們反覆聆聽、感受、體驗的同時,還適當的滲透有關芭蕾舞的基本知識和舞劇《天鵝湖》的簡單瞭解,而這些都由他們儘量去說,通過個別回答、同坐討論的形式,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能力和表現慾望。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孩子們觀賞芭蕾舞劇《天鵝湖》中“四小天鵝”的片段,讓他們通過觀賞,又更進一步的全面感受芭蕾舞的魅力,從而激起他們對樂曲的喜愛、對芭蕾舞的興趣,大家都充滿了好奇、佩服的眼光在仔細觀賞,有些都忍不住要在坐位上學了起來。抓住他們的這種激情,我又以提問的方法,來檢查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結果,孩子們都能說出“四小天鵝”是怎樣舞蹈的!最後,我就讓他們以四人小組的形式,來學習模仿“四小天鵝”的舞蹈,讓他們通過對樂曲瞭解感受,到對芭蕾舞劇《天鵝湖》的認識,再到自己進行“四小天鵝”的表演,使其對音樂得到全面的感受、體驗。雖然孩子們跳得並不象,但他們都很高興的去想去表演,我要的就是他們這種瞭解、體驗音樂過程,同時獲得愉悅的心情就可以了,結果並不重要。

音樂課後反思6

在這個音樂教學活動中,本次活動以小熊一個人很孤單,要找好朋友,爲一個主線,後來找到鼴鼠角色貫穿整個活動,寶寶們情緒很高,都能聽音樂做生活模仿動作,使課堂有趣而又生動,使幼兒真正的玩中學,學中玩。

我將這個活動設計爲音樂遊戲活動,小班的孩子在活動中讓他們唱了以後就忘了做遊戲,做遊戲了又忘了唱,所以我就在網上下載了“碰一碰”的音樂,並自己拼接了有趣的碰撞聲,這種音樂比較能刺激幼兒的神經,從而激發了他們的遊戲興趣。活動中,孩子們能在音樂聲有趣的和夥伴一起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腳,開心的笑着,遊戲着。要求幼兒能邊唱歌邊與同伴合作遊戲,在小熊找朋友示範後、老師找朋友示範後,再通過老師與幼兒之間的示範,這讓孩子能更好的掌握了遊戲的規則。都讓孩子在反覆感受中,輕鬆而興趣地進行遊戲。使孩子體會到了音樂的節奏和舞蹈的動作,從而完成了音樂教學的目的.。也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玩耍”“碰觸”的熱情,同時對身體各部分的名稱也有了深刻的認識。

在活動中,孩子們都特別希望能找到老師去碰一碰,所以當執教者提示孩子們找一個朋友碰一碰,很多的孩子都圍到老師身邊,顯得很興奮,所以活動過程中,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加者,能夠真正做到師幼的有效互動。活動在高潮中結束,孩子們仍然沉浸在遊戲的歡樂中。最重要的是,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自始至終都十分投入,特別快樂。本次活動是以音樂遊戲貫穿始終的,採取了邊唱邊與幼兒一起玩的形式,這就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歌曲和動作。此外,在活動中也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碰一碰”的熱情,也給幼兒與幼兒間提供了一個交流的機會,能在最短的時間裏認識更多的朋友,同時對身體各部分的名稱也有了深刻的認識。

不足的一點:

1.幼兒在創編的過程中不夠大膽,教師引導的不夠。導致還有很多身體能和同伴互碰的地方沒有找到。這個在課前也可以和幼兒一起認識一下身體的部位。

2.孩子們活動是帶領他們在教師圍好的大圓圈上的,爲了更好地組織孩子我讓他們坐在圈圈上,但是音樂遊戲“碰一碰”碰的時候需要小朋友們站起來,導致讓孩子們學做動作時一會坐下一會站起來,設計的不是很好。

音樂課後反思7

修改理由:原教材的活動有個前提,就是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礎上開展的。根據我班幼兒沒有聽過這首原唱歌曲的實際情況,我作了修改,將活動重點從定位在填充歌詞改成學習用不同的聲音邊唱邊表演歌曲,因此活動過程全部修改,將原本的故事導入改成手偶表演導入,以唱歌爲重點,用圖譜的'形式加深幼兒對歌曲內容的理解。

反思:

一、教具準備有利有弊

1、手偶準備——手偶表演很有趣,設置的情景也是貫穿整個活動,而且首尾呼應,很恰當。但是活動下來才感到這種手段不適合大班幼兒。大班幼兒年齡大,社會經驗豐富,對虛幻和現實的東西已有一定的區分能力,所以,當大家看到手偶表演時,就有幼兒說這是老師在黑板後面戴着個手套呢,當時就有些掃興的感覺,就像魔術師被看出了破綻,有種失敗感啊。

2、掛飾準備——活動中我爲每位幼兒準備了一個雙面掛飾,一面是兔子一面是狼。結合活動過程的需要,引導幼兒變換着自己的角色,能更投入地進行不同的聲音的學唱,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老師配合不夠默契

活動需要搭班曹老師配上琴聲,但由於時間倉促,未能事先練習練習,所以在節奏上兩人一直不能配合好,課前把精力都放在教具和教案設計的準備上,卻疏忽了兩人的琴聲配合,這也是準備不充分的表現,在以後的類似活動中,爲確保活動能順利開展,而且要使每個教學手段都能有效展示,我們課前應關注每個環節的準備工作,包括幼兒的、教具的、還有老師自身的,任何一方都不可小視。

音樂課後反思8

在這次藝術共同體活動中我上了一節中班音樂活動《雪花和雨滴》。在接到這個歌唱教學的任務時,首先思考:我怎麼樣讓孩子喜歡去唱歌,能從中體會到唱歌的快樂,能夠粗淺的感受到這首歌曲的情感?我又怎麼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能夠比較流暢,而沒有刻意教授的痕跡?所以以此爲前提,將活動的設計分爲了三個部分:導入、展開、結束。

在導入部分,通過冬天的歌曲《聽》作爲發聲練習的曲目,自然引出本堂課,在前面的創編小雪花從天空中飄下來這個環節,既符合活動的目標,又讓孩子能感受到歌曲優美的旋律,通過碰鐘很簡單的區分了樂句,也發揮了想象,變幻了不同的動作,但是在這個環節原先是兩段自由飛舞,但是一時疏忽少聽了一段音樂。

在展開部分,孩子學唱歌的這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我設計了從“?”入手,出示簡單的圖譜,一步步的深入,這也是一個理解歌曲,分部教學的一個過程。接下來通過不同的演唱方式如對唱,用柔美的聲音演唱,分組唱、創編動作演唱等等讓孩子很有興趣的學唱歌曲。有了小雪花的基礎,小雨滴就比較容易進入。

最後結束部分,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在玩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通過這次的上課,我感觸比較深的就是一件事情你只要用心去做,哪怕有哪方面的不足,也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掩蓋的。雖然歌唱並不是我的特長,但是課堂是發展孩子能力的場所,不是老師表演的舞臺。老師們來聽你上課,不是來聽你唱歌的,而是看老師是如何引導孩子學的`,孩子又是如何在活動中能力發展了,而且還很快樂。在專家老師給我提出一些修改意見後,雖然對於修改的結果底氣不足,但是心中有一個想法,就是願意去大膽的去嘗試,哪怕失敗也無所謂。這次活動給我帶來了一次心靈的洗禮,我感謝它!

上本次活動前,我有點擔心,因爲這是一節正合男孩子心意的一個活動,他們是最喜歡打打鬧鬧,學什麼功夫不功夫的,我擔心在課上孩子們會打鬧成一片,我會疲於管課堂紀律,所以在課前是做足了功夫,怕我的功夫不到位,而讓孩子們學得不到位。

1.反覆聽音樂。

這個音樂節選自屠洪剛的《中國功夫》,不過作了很多的修改,音樂的節奏有快慢和一段唱歌、一段唸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歌詞和歌曲的長度,歌詞少了,歌曲也就短了,較難的部分都修改過了,很適合孩子的學習。我之前也是對這首歌的歌詞不太熟悉,因爲磁帶上的歌曲變了以後,我就反覆聽歌曲,分出間奏和幼兒表演的部分,這樣我就能在課堂上提醒孩子們哪裏做什麼動作,再讓幼兒來分辨。

2.降低動作難度。

我看了書本上的動作以後,我決定自己改動作,並去掉變換動作的環節,因爲我覺得孩子們第一次練習,不需要那麼多的內容,只要孩子先掌握這些內容,換動作可以到下午的音樂遊戲中進行。我自己改編了幾個動作,反覆做了幾遍後,能跟上音樂節奏完整的一套下來很順手,就決定這樣教。

3.變換上課的角色。

剛開始看碟片的時候,孩子們是目不轉睛,等到了我練習的時候,就有好動的孩子要跳出來了,我一看,不行,馬上改變上課思路,我就說成自己是師傅,我要選功夫練得到家的孩子做我的徒弟,孩子們看我演習一套動作很有架勢後,聽我口氣還嚴肅,所以好動的孩子立馬就收住了,個別還在動的,我就馬上表揚幾個能幹的孩子,告訴大家我決定收誰做徒弟,這下一來,所有的孩子都打足了精神,連幾個嗲嗲的女生也開始了她們的花拳繡腿,音樂一放,還真有少林寺的味道,我心中暗喜。

4.時間把握恰到好處。

時間把握不準一直是我上課的一大弱點,這次的課堂正好把握準了,回顧一下,還真的是自己課前的充分準備和課中的靈活機智讓自己體驗了一回成功。

結合這堂課,我反思本週的其他活動,上的比較失敗是健康活動,我總結了一下原因,就是有的地方做得不到位,上隨堂課也要像公開課那麼精心準備,下足功夫,就能相應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也能保證讓孩子在每堂課上獲得一定的信息量。這是我要督促自己去實行的。

音樂課後反思9

幫“在開展活動前,教師不僅要關注這個活動本身,還要更多的關注幼兒的原有經驗,如在第一週的活動中開展了哪些活動?哪些經驗是幼兒原有的?並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導入形式。這樣從幼兒的原有經驗的導入,幼兒更加的容易接受。在前一週開展了音樂活動《哈羅哈羅》,幼兒有與同伴一起拉手、跳舞的經驗。因此,我在活動的開始選擇用“勾勾手”手的遊戲導入,幼兒還是比較容易接受的,也很感興趣。利用遊戲的形式,幼兒對於歌詞有初步的瞭解。

在開展活動前,我先分析歌曲的`特點,是歡快的節奏還是舒緩的節奏?哪些地方唱的時候要注意?在執教時,要用怎樣的聲音來範唱?彈琴伴奏時用怎樣的節奏?在《小指勾一勾》活動中,我提前分析了歌曲,知道範唱時要用歡快的聲音來演唱歌曲,用歡快的節奏來伴奏。對於這首歌曲中“伸出你的小指頭”這一句前面是附點音符,爲了幫助幼兒唱準,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這一句單拿出來,先放慢速度,帶幼兒唱附點音符,再通過對比,從而感受附點音符,最後唱準附點音符,熟練以後再加快速度。

在引導幼兒演唱《小指勾一勾》這個活動中,教師要讓幼兒知道與好朋友勾手指的時候眼睛要看着對方,臉上要微笑,讓幼兒感受到與好朋友一起玩勾手指遊戲的快樂,鼓勵幼兒多與他人交往。

在延伸活動我改變了幼兒的座位,大家由原來的正馬蹄形變成圓形,大家圍成一個圓,請幾名幼兒聽着音樂去找朋友,拉拉手,勾一勾、碰一碰,遊戲幾次換一些幼兒遊戲。

一個好的教學活動要從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關注活動中的各個環節,將活動的每個環節思考得更加的細緻、周到。踏踏實實開展教學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有所收穫,體現活動的價值。

音樂課後反思10

一節好的音樂課離不開教師的文化水平、業務能力以及師生的共同參與;離不開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更離不開教師與學生創造性的發揮。筆者發現成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特別重視良好心境所起的作用,因此我認爲,良好的心境是教師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

l.什麼是良好的心境

心境是一種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情。它一經產生,就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使人的生活都染上某種感情色彩。教師懷着平靜、愉快的心境與學生相處,不僅學生受益,而且也給教師本人帶來無窮的樂趣和特有的幸福感。

2.良好的.心境對生活、工作、學習的影響

心境有積極和消極之分。積極的心境使人朝氣蓬勃,頭腦清晰,求知慾旺盛,因而可以提高工作、學習效率並帶來愉快的人際氛圍;而消極的心境則使人消沉且處於一種被動的抑鬱寡歡的狀態,因而常給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負面的影響。

3.保持良好心境的重要性

既然教師職業要求我們提高心境,那麼我們就要重視良好心境在課堂教學上的運用。因爲我們不僅要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還要將自己的志趣、才能、性格、情感、意志、心境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教育學生。因此,作爲一名音樂教師更應引起注意。

音樂課後反思11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的頒佈帶來了音樂教育發展的新紀元,它改變了音樂課無地位、無組織、無核心的局面,音樂教育正在走向日益完善和系統的道路。

唱歌課是中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我發現現在的學生喜歡唱歌,可是卻不喜歡唱音樂課本上的歌曲,喜歡唱象周杰倫等一些現代的流行音樂,難道是音樂課本上的歌曲不好聽,與學生現在的心靈差距太大了嗎?通過我的觀察不是這樣,以前所謂的“唱歌”,就是老師教會學生唱會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狀態,以及對歌曲的感情處理,教師對歌曲的創作背景做簡單的介紹,比如有的歌曲離我們現在的是生活已經是很遙遠的事情了,像一些抗戰時期創作的歌曲,如:《松花江上》《游擊隊之歌》,現在的孩子們包括我都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顯然對歌曲的感情就很難掌握了,那麼學起歌來的興趣自然就沒有那麼高漲了,所以就要求教師在教這種題材的歌曲時,應該對歌曲的時代背景做詳細的介紹,最好是結合DVD等有關影像資料讓學生真正瞭解歌曲的時代背景,教師以正確的歌唱方法來引導學生來演唱,這樣本來單調的課程就會豐富起來。

樹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知道自信心對人的重要性,一個人如果沒有好的自信心,那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一事無成。而自信心對一個歌唱者來說尤爲重要,那要怎樣才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師生雙方共同合作才能達到的。比如我們在上課的時候都會找出學生的毛病進行糾正,這是每個聲樂教師的職責,但是要切忌挖苦嘲諷,這會嚴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應該多給學生一些表揚和肯定,及時留意每一個學生的心理變化,保持和培養學生的細信心。

重視導入環節的設計,導入是引發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及熱情的導火線,也是學生體驗音樂和參與音樂活動的第一個重要步驟。良好的導入會使學生從上課之初就被深深吸引。

讓學生動起來的教學過程,音樂課要生動活潑,必須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光靠老師能說、會唱、會跳是遠遠不夠的,要讓學生動起來,不能閒着,那可動的內容可真不少。

節奏模仿,節奏模仿的好處在於能很快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們希望準確地模仿老師的節奏,以便炫耀自己的反應能力,因此他們會很安靜地聽老師的示範。節奏模仿的好處還在於可以解決歌唱中的節奏難點。教師把歌曲中的複雜節奏拿來拍一拍,學生通過模仿,對節奏進一步熟悉,歌唱中的難度會大大降低。

畫旋律線。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樂譜下畫,一種是用手在空中畫。在聽範唱時,除了讓學生感受歌曲情緒外,我經常讓學生看着譜子畫旋律線。在視唱樂譜時,我會學生一起用手描出旋律線。這樣,學生“有事做了”,聽得就比較專心,而且通過畫旋律線,可以感受到旋律的起伏對錶達音樂情感作用。

總之,在唱歌教學中,只要我們摒棄長期形成的以技能技巧爲中心的教學方式,堅持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學生爲本的教育觀念,唱歌教學的審美功能一定會得到發揮。教師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與藝術情操也一定能得到發展。

音樂課後反思12

《啄木鳥》這是一首意大利民歌音樂,全曲的結構是ABC,樂曲節奏鮮明,形象具體,特點明顯,易於區分,適合5——6歲的兒童欣賞。《綱要》中明確提出:應爲幼兒提供一個寬鬆自由與教育內容相適應的環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表現自己的體驗。所以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感官渠道,運用直觀教具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讓幼兒感受和欣賞音樂,使幼兒充分體驗和感受樂曲的內涵及旋律的美,同時激發幼兒愛護關心他人的情感,體會幫助別人的樂趣,體驗與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

本次活動重點:能感知樂曲的三段體結構。爲了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我採用啓發式教學,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和方式來感受樂曲的不同節奏,如:A段想象啄木鳥給大樹檢查身體的動作;B段做啄木鳥捉蟲的動作;C段則是大樹恢復健康,快樂跳舞的動作,這樣既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又使幼兒明顯的區分三段音樂的不同,非常容易的理解了樂曲的三段體結構。

在活動中,我充分的重視了幼兒的藝術感受和表現,引導幼兒感受樂曲的優美,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積極表現,創編簡單的動作並用肢體表現啄木鳥爲蘋果樹捉蟲、治病的一系列過程,讓幼兒在快樂的氣氛中通過遊戲的方式輕鬆學習。整個活動孩子們都非常感興趣,孩子們通過親身參與、主動探索、自我體驗,盡情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充分釋放自己的興趣和情感。

音樂課後反思13

本週的教學內容是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第一課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分析主部,即草橋結拜。

上課前我先播放音樂《梁祝》,讓學生在音樂中走進教師。導入時我提了個問題(剛纔播放的音樂節選自哪部作品?)在點出課題後,我開門見山的簡介了小提琴協奏曲及奏鳴曲式的概念,接着分析了第一部分主部。

整節課都在我我的`計劃中順利地結束了。

課後我,對這節課做了反思,這一節課一直在順着我的思路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整堂課的教學計劃是完成了,但我忽略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使得整節課成了一言堂模式,這是我《新課程標準》學習得不夠深不夠透徹的緣故。《新課程標準》就是要改變一親教師單向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因此,我對此課作了以下修改:在導入時改問“我們剛纔所聽的音樂的主奏樂器是什麼樂器?”學生答完後再聽一遍問“除主奏樂器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樂器了?”由此引出“小提琴協奏曲的概念”,再向外引申出“鋼琴協奏曲”等等的概念。“奏鳴曲式”這一概念由於其理論性十分地強,因此把它放在第二課時,在“英臺抗婚”、“化蝶”這兩大部分欣賞完之後再介紹,在這一概念出現之前涉及到的“主部”、“展開部”等字眼都用“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化蝶”來替代。

在完整欣賞“草橋結拜”前,又增加了主題音樂的學唱,由於有的學生會哼唱主旋律,所以他們的學習興趣非常強烈。然後在分段欣賞的同時讓學生根據我的提示分析了音樂的重要情緒及使用的主奏樂器等等。

經過這一修改,在第二個班上時課堂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音樂課後反思14

《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教學反思

五年級音樂課裏有一首歌是京劇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這段膾炙人口的唱腔運用京音字調,旋律比較新穎,突破了傳統[西皮流水]的音調模式。在節奏方面具有個性化、新鮮感,顯得活潑清新。尤其是唱腔中節奏形式與唱詞內在節奏規律的吻合,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和內心的情感。唱腔中,對“妙”、“能”、“猜”等字的精心處理,都生動地表現了《紅燈記》中飾演女兒的李鐵梅揣測、觀察時活潑、得意的神態。這個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帶單純、幼稚的趣味。

每次教學這首歌,總會讓我對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油然而生出一種敬佩之情。而學生在感受、體驗我國民族民間藝術寶庫裏戲曲中的京劇音樂風格與韻味的同時,也確實地被李鐵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樸所感染。

音樂課後反思15

在當代的教學中,音樂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首先表現是學生學習的引路者。教師作爲引路者應充分發揮愛心,瞭解與輔導學生,引導其積極全面的發展;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力;要經常仔細地檢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對待不同學生上有差別;要客觀、公正的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和創造性。”葉瀾教授說過:“課堂教學蘊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揮,才能真正有助於新人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由此可見,教師一定要細心地用寬容的愛呵護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用讚賞去滋潤學生的心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現代課堂教學是充滿活力、不斷髮展的開放體系,音樂教學更是如此。我在七年級、三班上《雪絨花》這一課時,在課前我準備了大量的教學用具,課堂上用此音樂作爲背景音樂。在歌曲的導入部分,我提示性地講述着:一年有四季,我們現在是什麼季節呢?學生說:“冬季”。我就讓學生思考:冬天有些什麼景象、有些什麼感受,我們南方和北方的冬天最大的不同在哪裏?於是學生根據我的提示,逐漸引出冬天下雪的情景,我也描述着冬天的雪有多美,雪天的情景有多美?大部份同學都沉浸在這“美麗的雪景”中,這時我發現有一位平時比較調皮的男生趴在桌子上,我心裏頓時不悅,這時他唯恐沒有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還發出誇張的呼嚕聲,我強忍着心中的火氣,提示性問這位學生:“請問你在幹嘛?”那位同學望着我回答說:“我是屬蛇的,我在雪地的洞穴裏冬眠”我愣了一下,他的回答令同學費解,也出乎了我的意料。那時,我已陰轉多雲了,接着讓學生說說理由。學生說:“冬天雪花飛舞,白茫茫的.一片,好多動物都去冬眠了,我想到我是屬蛇的,現在也開始冬眠了”。我用讚許的目光和滿臉的笑容在全班學生面前表揚了該同學一番。在該學生的影響下,班內其他學生的思維也開闊了,想象着雪天的情景:有堆雪人的坐雪鍬的,打雪仗的等等。同學們發揮着想象,課堂活躍起來了,整個一堂新授課在輕鬆、愉快中結束。

後來我就想,如果當時我不分青紅皁白地把那位學生批評一番,這樣處理一定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久而久之,學生只能循規蹈矩。這不僅會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也會影響了班內其他學生的興致。可見,教師在課上的一言一行是舉足輕重的,不能輕易放過任何一朵智慧的火花。在這堂課上,當教師放下尊嚴而且露出友善的笑臉,用天街小雨般的愛感化每一棵成長的幼苗,當教師以潤物細無聲的情滋養每一棵幼小的心,此時,班級就成爲師生共同融築的溫馨“家園”,教師就成爲學生可以依賴的朋友。我想:孩子們的這些表現就是愛的感召力,是對“教育人情味”的熱切呼喚,是還生命以綠洲的深情期盼。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常常渴望能有“花好月圓”的局面出現,但是花開只是一種偶然,我相信,只有我們允許學生追求精神與思想的自由,追求獨立完整的人格,追求心靈的豐富與滋潤,學生一定會成爲我們的“好朋友”!

標籤:音樂課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