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音樂課後反思【精選14篇】

音樂2.8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反思意爲自我反省。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音樂課後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音樂課後反思【精選14篇】

音樂課後反思 篇1

根據本課教材內容,我以《音樂課程標準》指導理念,以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學習興趣爲出發點,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趣導課,讓學生通過反覆感受、模仿、體驗、實踐等多種音樂活動的形式,循序漸進的來學習,從而培養他們的音樂審美、感受及表現能力。根據這一單元主題“童話世界”,我選擇了孩子們最喜歡的童話故事做引線,配上精美的課件畫面,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誘導、感受、創想、體驗來全面的欣賞樂曲。

首先,我以舞會的形式來把學生引入課堂,讓他們各自穿上自己準備的禮服,來參加“童話王國”裏齊格費裏德王子的成年大典,當音樂一響,孩子們個個興高采烈的邀請自己的小夥伴跳起舞來;緊接着我馬上轉入齊格費裏德王子與公主的故事,孩子們個個聽得入了神,這正是我所預料的效果,爲後面欣賞理解樂曲做鋪墊。

其次,爲了讓孩子們思維想象的空間更自由、更廣闊,在敘述完故事之後,我就以考考小朋友爲由,播放樂曲《四小天鵝舞曲》,讓他們在不瞭解樂曲的情況下,初聽樂曲,邊聽邊想:這段樂曲表現的是故事中哪一部分的情境?不表現的是什麼樣情緒?果真,孩子們的想法多多,各有不同,有的會感覺到音樂比較低沉、恐怖,象是表現魔鬼來抓公主的情景;有的覺得是公主和王子最後戰勝魔鬼,在一起結婚的高興情景;還有的會想到是天鵝在水上游動,表現高興的心情的等等……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然後在讓他們復聽一遍時,跟着樂曲把自己所想的用動作表現出來,使他們的想象能力得以提升到表現能力上來。

隨後,在欣賞的過程中,我讓孩子們反覆聆聽、感受、體驗的同時,還適當的滲透有關芭蕾舞的基本知識和舞劇《天鵝湖》的簡單瞭解,而這些都由他們儘量去說,通過個別回答、同坐討論的.形式,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能力和表現慾望。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孩子們觀賞芭蕾舞劇《天鵝湖》中“四小天鵝”的片段,讓他們通過觀賞,又更進一步的全面感受芭蕾舞的魅力,從而激起他們對樂曲的喜愛、對芭蕾舞的興趣,大家都充滿了好奇、佩服的眼光在仔細觀賞,有些都忍不住要在坐位上學了起來。抓住他們的這種激情,我又以提問的方法,來檢查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結果,孩子們都能說出“四小天鵝”是怎樣舞蹈的!最後,我就讓他們以四人小組的形式,來學習模仿“四小天鵝”的舞蹈,讓他們通過對樂曲瞭解感受,到對芭蕾舞劇《天鵝湖》的認識,再到自己進行“四小天鵝”的表演,使其對音樂得到全面的感受、體驗。雖然孩子們跳得並不象,但他們都很高興的去想去表演,我要的就是他們這種瞭解、體驗音樂過程,同時獲得愉悅的心情就可以了,結果並不重要。

音樂課後反思 篇2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且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國各族人民通過生活實踐發明了極其豐富的、具有我國特色的民族音樂,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氣質和精神,是我國古老文化中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樂寶庫中的一朵奇葩。由於民族音樂文化長期根值於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爲人民所喜愛,所以,重視民族民間音樂,就是尊重本民族人民音樂多篇習慣的連續性,運用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實施美育,就可以極大提高這種教育的感染力、可行性和深刻性。通過學習中國民族音樂,學生將會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強化愛國主義情懷。

《音樂課程規範》指出:“音樂課程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保守音樂和反映近現代與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民族音樂作品作爲重要的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通過這段表述,可以理解音樂新課程中對民族音樂的弘揚將具體地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保守音樂作爲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習民族民間音樂,使學生了解認識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意義和責任;第二,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化,反映近現代和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民族音樂作品,同樣應納入音樂課的教學中。而民歌是由勞動人民集體創作的,並在人們一代一代的口頭相傳中不時得到完善與發展的一門藝術,是中國民族音樂的典型代表。音樂教育家柯達伊也曾說:“民歌是民族的產物,它的發明永遠都不會達到止境,在它的任何階段中,它總同時寄託在很多形式裏。”個人也非常喜歡中國的民歌,因爲它們短小精悍,易於傳唱、記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和地方特色。所以,我選擇了《茉莉花》這首中國民歌的傑出代表,嘗試在音樂課堂中融入民族元素,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民族藝術的獨特魅力。

《茉莉花》是一首流行於全國的人們喜聽愛唱的民間小調是我國民歌中最豔麗的一朵奇葩。她以其委婉流暢、細膩優美而深入人心,不只成爲江南民歌的代表,而且早已走出國門,深受外國人喜愛,因而成爲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代表之一。從學情上看,學生對《茉莉花》已相當熟悉,爲了使《茉莉花》散發新的活力和魅力,本課我不單單停留在這一首歌的教學上,而是以“茉莉花”爲主題,增加了河北民歌《茉莉花》,東北民歌《茉莉花》以和歌劇《圖蘭朵》中的《茉莉花》等內容。通過多篇這些藝術作品,加深學生對《茉莉花》和民歌特點的認識,從中感受美、發現美、發明美。

2004年雅典奧運會落幕式上一個手提紅燈籠的小女孩在全世界億萬觀衆面前,唱響了〈茉莉花〉,那清新優美的曲調,是全世界華人的驕傲,也肯定會引起學生的共鳴。重現這激動人心的一剎那,引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這樣的情境導入肯定會吸引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在這舉世矚目的時刻,編導爲什麼會選擇這樣一首民歌,問題的設置引起了學生的考慮,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究的心理。接下來歌曲的學唱、感受也變得順理成章了。這樣的旋律對於國小四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是比較容易的,所以我不想在歌曲學唱上多花時間,而是挖掘歌曲的豐富內涵,通過歌曲處置,更好地表示歌曲,感受歌曲。歌曲的旋律有什麼特點,用了什麼音,什麼調式,節奏是緊密的還是寬鬆的,引導學生一邊聽辨一邊考慮,找出民歌的相通點,一般都是五聲調式。歌曲演唱時,學生的音色很美,只是最後一個音顯得有點低,不利於聲音的發揮,所以我做了小小的改動,把它提高八度,速度放慢,這樣的處置更易於表達愛花、惜花,不忍將它摘下的情感。在反覆吟唱中歸納江蘇民歌的特點——優美柔和、細膩委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民歌根值於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體現了不同的地域色彩。江蘇人細膩委婉地表達對茉莉花的喜愛,東北人卻是豪爽熱情的,他們毫不遮掩對茉莉花的喜愛,體現在他們的歌曲裏,顯得風趣幽默。河北人的剛直爽朗,也帶給茉莉花不同的感覺。引導學生聽辨這三首極具代表性的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引起強烈的聽覺反差,引導學生更好地瞭解我國的民歌和那裏的人民是離不開的。通過聽辨、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進行總結歸納,引導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經過比較學生髮現三首《茉莉花》,節奏有的寬鬆,有的緊密,情緒有的清新優美、有的豪爽熱情、有的剛直爽朗,特別是東北版的,襯詞和拖腔的加入,更增添了幾分風趣和幽默。而它們的相同點是都是五聲ZHI調式,同樣表達了對茉莉花的喜愛。這樣的設計,引導學生將聽賞不只僅停留在外表,而去挖掘它們的內涵和聯繫。

民族的纔是世界的,一首《茉莉花》早在一百多年前,唱響了全世界。歌劇《圖蘭朵》或許離學生的生活很遠,但有了《茉莉花》旋律的注入,它離我們又那麼近。選取其中的幾秒鐘,引導學生聽辨用了那個版本的《茉莉花》,讓他們有目的的聽賞,增強民族自豪感。最後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唱的《茉莉花》,帶給學生視聽享受的同時,也呼喚他們情感的共鳴。最後的宣泄——完整演唱《茉莉花》時,學生果然比之前唱得更好。

音樂課後反思 篇3

《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教學反思

五年級音樂課裏有一首歌是京劇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這段膾炙人口的唱腔運用京音字調,旋律比較新穎,突破了傳統[西皮流水]的`音調模式。在節奏方面具有個性化、新鮮感,顯得活潑清新。尤其是唱腔中節奏形式與唱詞內在節奏規律的吻合,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和內心的情感。唱腔中,對“妙”、“能”、“猜”等字的精心處理,都生動地表現了《紅燈記》中飾演女兒的李鐵梅揣測、觀察時活潑、得意的神態。這個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帶單純、幼稚的趣味。

每次教學這首歌,總會讓我對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油然而生出一種敬佩之情。而學生在感受、體驗我國民族民間藝術寶庫裏戲曲中的京劇音樂風格與韻味的同時,也確實地被李鐵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樸所感染。

音樂課後反思 篇4

本週的教學內容是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第一課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分析主部,即草橋結拜。

上課前我先播放音樂《梁祝》,讓學生在音樂中走進教師。導入時我提了個問題(剛纔播放的音樂節選自哪部作品?)在點出課題後,我開門見山的簡介了小提琴協奏曲及奏鳴曲式的概念,接着分析了第一部分主部。

整節課都在我我的計劃中順利地結束了。

課後我,對這節課做了反思,這一節課一直在順着我的思路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整堂課的教學計劃是完成了,但我忽略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使得整節課成了一言堂模式,這是我《新課程標準》學習得不夠深不夠透徹的緣故。《新課程標準》就是要改變一親教師單向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因此,我對此課作了以下修改:在導入時改問“我們剛纔所聽的音樂的主奏樂器是什麼樂器?”學生答完後再聽一遍問“除主奏樂器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樂器了?”由此引出“小提琴協奏曲的概念”,再向外引申出“鋼琴協奏曲”等等的概念。“奏鳴曲式”這一概念由於其理論性十分地強,因此把它放在第二課時,在“英臺抗婚”、“化蝶”這兩大部分欣賞完之後再介紹,在這一概念出現之前涉及到的“主部”、“展開部”等字眼都用“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化蝶”來替代。

在完整欣賞“草橋結拜”前,又增加了主題音樂的學唱,由於有的學生會哼唱主旋律,所以他們的學習興趣非常強烈。然後在分段欣賞的同時讓學生根據我的提示分析了音樂的重要情緒及使用的主奏樂器等等。

經過這一修改,在第二個班上時課堂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音樂課後反思 篇5

隨着教育改革浪潮的不斷推進,課改這一理念大大影響並激勵着我,在音樂教學課堂中,把情感教育目標放在首要的位置。我在教學《永遠住在童話裏》一課中,內容和曲調都很簡單,講的小朋友們在童話世界裏跟各種自己喜歡的童話人物一塊兒玩耍的情景。於是,根據內容從情感入手,我是這樣設計和按排的:課前在黑板上畫出一幅童話世界的背景,然後準備一些鮮豔生動的圖片,如白雪公主、七個小矮人、海的女兒、小木偶、房子、等,把他們貼在以童話世界爲背景的畫面上,這樣,學生一走進教室,沒有了那種課堂的約束感,彷彿置身於輕鬆、有趣、美麗的大自然之中,黑板上生動的畫面打動並感染着每一雙眼睛。同學們井井有條地坐在座位上,目不轉睛地看着生動而豐富的畫面,可謂出神入化了,於是不用任何一句組織教學的語言便進入正題。我輕輕地問:“同學們,我們來到了什麼地方呀?”“美麗的童話世界”。同學們情不自禁地回答。隨後我沒有按照傳統的教學過程,而是讓學生們講一講在童話世界裏發生了什麼故事。舉手的學生躍躍欲試,豐富的`情感激起活躍的思維,孩子們自由的暢想在美的世界裏。他們的想法新奇各異,十分有趣,不知不覺中歌詞的內容已被學生們自己講了出來。在講故事的同時我在鋼琴上輕輕彈出了曲調,漸漸地唱會唱準並領悟了歌詞的意義。在同學子們全身心投入表演時,那歌聲、動作、表情無不表達出互助友愛、懲惡揚善的愛心。在這種愉快的所氛中,淡漠了教師教的痕跡,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有了豐富的情感纔會有主體精神的煥發,纔會生成博愛仁慈、自主創新的高尚人格。又如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把教學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這樣能大大激發學生內在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容易被營造的氛圍吸引到教學中來。

在學唱歌曲的時候,我讓學生自由地分小組學習,選一段或者是一句在小組學會,然後在班上教全班同學唱。學生探索的慾望瞬間被調動了起來,每個小組都各有特色,課堂氣氛尤爲活躍。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更加強了他們識譜的能力。

音樂課後反思 篇6

在這個音樂教學活動中,本次活動以小熊一個人很孤單,要找好朋友,爲一個主線,後來找到鼴鼠角色貫穿整個活動,寶寶們情緒很高,都能聽音樂做生活模仿動作,使課堂有趣而又生動,使幼兒真正的玩中學,學中玩。

我將這個活動設計爲音樂遊戲活動,小班的孩子在活動中讓他們唱了以後就忘了做遊戲,做遊戲了又忘了唱,所以我就在網上下載了“碰一碰”的音樂,並自己拼接了有趣的碰撞聲,這種音樂比較能刺激幼兒的神經,從而激發了他們的遊戲興趣。活動中,孩子們能在音樂聲有趣的和夥伴一起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腳,開心的笑着,遊戲着。要求幼兒能邊唱歌邊與同伴合作遊戲,在小熊找朋友示範後、老師找朋友示範後,再通過老師與幼兒之間的示範,這讓孩子能更好的掌握了遊戲的規則。都讓孩子在反覆感受中,輕鬆而興趣地進行遊戲。使孩子體會到了音樂的節奏和舞蹈的動作,從而完成了音樂教學的目的。也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玩耍”“碰觸”的熱情,同時對身體各部分的名稱也有了深刻的認識。

在活動中,孩子們都特別希望能找到老師去碰一碰,所以當執教者提示孩子們找一個朋友碰一碰,很多的孩子都圍到老師身邊,顯得很興奮,所以活動過程中,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加者,能夠真正做到師幼的有效互動。活動在高潮中結束,孩子們仍然沉浸在遊戲的歡樂中。最重要的是,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自始至終都十分投入,特別快樂。本次活動是以音樂遊戲貫穿始終的,採取了邊唱邊與幼兒一起玩的形式,這就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歌曲和動作。此外,在活動中也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碰一碰”的熱情,也給幼兒與幼兒間提供了一個交流的機會,能在最短的'時間裏認識更多的朋友,同時對身體各部分的名稱也有了深刻的認識。

不足的一點:

1.幼兒在創編的過程中不夠大膽,教師引導的不夠。導致還有很多身體能和同伴互碰的地方沒有找到。這個在課前也可以和幼兒一起認識一下身體的部位。

2.孩子們活動是帶領他們在教師圍好的大圓圈上的,爲了更好地組織孩子我讓他們坐在圈圈上,但是音樂遊戲“碰一碰”碰的時候需要小朋友們站起來,導致讓孩子們學做動作時一會坐下一會站起來,設計的不是很好。

音樂課後反思 篇7

上週,我在大班執教了一次音樂活動《北京的金山上》。《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耳熟能詳的藏族民歌,歌曲還有濃濃的藏族舞元素,可以讓幼兒在欣賞了解藏族文化的同時,學會藏舞的基本舞步。

本次音樂課《北京的金山上》是爲了讓幼兒對藏族文化有初步的瞭解,學習藏舞的基本舞步同時感受樂曲表達藏族人民對毛主席,對祖國的感激和熱愛之情。活動開始,我將課前蒐集來的穿着藏族服飾的人和藏族人民獻哈達的圖片播放給幼兒看,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麼民族的人,他們藏族服飾的.特點是什麼,經過我的引導,幼兒普遍發現藏族服飾的袖子是很長的,他們穿的裙子都是五彩的。在問到幼兒藏族人民通常送給別人的禮物是什麼時,幼兒都回答不出來,有些孩子講長長的,白白的圍巾,我順勢問下去,那這些長長得白白的圍巾叫什麼呢?最後,我告訴幼兒這個叫“哈達”,並請幼兒學習歌中最後一句“巴扎黑”獻哈達的動作。在這一環節的處理上,如果在其中結合生活經驗請幼兒把自己所知道的藏族舞舞步跳給大家看看,可能會對後面活動的展開,奠定更好地基礎。

在第二個環節中,我首先將歌曲播放一遍,讓幼兒欣賞,聽一聽歌中唱了什麼?你聽了這首歌有什麼感覺?在聽得過程中,有個別幼兒對這首歌已經熟悉,還有個別幼兒已經聽着音樂在開始跳舞了,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沒有及時的制止,導致在欣賞完歌曲後,回答這首歌唱了些什麼內容時,好多都回答不上來,個別幼兒從頭至尾,只聽到最後一句。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反思自己應該在組織欣賞的過程中,請幼兒坐在位子上仔細傾聽,營造出一種良好的欣賞環境,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在第三個環節中,我組織幼兒一起學習《北京的金山上》的藏舞,我重點訓練了彈簧步和甩袖,一開始幼兒的興趣很高漲,非常認真地跟着音樂跟我學,但跳過幾遍後,我發現有些幼兒開始開小差,開始胡鬧了,我即便有上前制止,但效果並不明顯。課後,我反思在幼兒失去興趣的時候,怎麼樣才能再度挑起他們的興趣呢?我想,當時如果我在一旁對跳的好的小朋友進行表揚,請他去西藏做客,跳給藏族的人民看,可能會再次挑起幼兒的興趣。

最後一個環節原本是想把歌詞的大意講給幼兒聽,讓他們帶着感情去跳這個舞蹈的,但是到最後發現,大家都沉浸在跳舞的興奮中,根本聽不進我傳授的情感,我應該把這一環節提到一開始的欣賞歌曲中,在他們欣賞完歌曲後,讓幼兒談談這首歌曲表達的什麼情感,效果可能會更好。

《北京的金山上》這節課在執教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值得反思,相信通過不斷的反思,不斷的實踐,我會有新的突破。

音樂課後反思 篇8

活動目標

1.在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學習用打擊樂器演奏《拔根蘆柴花》。

2.在教師指揮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改變指揮方案,豐富演奏內容。

3.在集體演奏中,注意樂器打擊時的音量、音色與樂曲情緒應和諧一致。

重點:學習用打擊樂器演奏《拔根蘆柴花》。

難點:在集體演奏中,注意樂器打擊時的音量、音色與樂曲情緒應和諧一致。

活動準備

1.會看指揮、分聲部做身體模仿動作。

2.鈴鼓、碰鈴、圓舞板、大鼓、鈸等打擊樂器人手一件。已經擺放在幼兒椅子底下。

活動過程

一、 熟悉樂曲、鞏固節奏型

1、 伴着歡快的《拔根蘆柴花》音樂幼兒和教師一起跳舞,讓幼兒從中感受到快樂,激發幼兒進行音樂活動的興趣。

2、 鞏固、熟悉節奏型。

二、 聽音樂《拔根蘆柴花》,做相應的身體動作。

三、 學習用打擊樂演奏樂曲。

1、教師引導幼兒探索、設計配器方案。

2、幼兒根據配器方案,看教師指揮用樂器進行演奏。

教師:請小演員們從椅子底下輕輕拿出樂器,準備好,我們這一次要用小樂器來演奏了。

3、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演奏樂器中的困難。

4、教師啓發幼兒設計新的配器方案。

5、幼兒按照新的配器方案看教師指揮演奏。

教師:這一次我們要用剛纔討論的新的配器方案演奏樂曲了,請仔細看好我的指揮。

6、教師組織幼兒探討如何讓演奏更好聽,並提出力度要求。如:X XX|中強、輕快; [11]~[16]小節稍弱、跳躍;[19]~[24]小節稍強、熱烈。

課後反思: 拔根蘆柴花(打擊樂演奏)

這次的公開課是園指定讓我上一節有關打擊樂方面的內容的音樂課,讓年青教師能有一個對上打擊樂有個初步的瞭解,說真的我心裏沒有一點底,首先現在的教材中在打擊樂方面的教學內容很少,孩子接觸各種打擊樂器就很少,在這種情況下要上好一節打擊樂課 很難。再說這次是讓我上給年青教師看起到一個示範作用,所以我很重視這一次的公開課。要上好這方面的課,首先要給孩子鋪墊一些有關內容,如:認識多種節奏型、接觸一些打擊樂器並認識、還要學會如何去欣賞音樂等等。在課前我做了大量的知識鋪墊。

《拔根蘆柴花》是我們大班九月份的主題《中國娃》中的內容,整首曲子以民間樂器二胡爲主奏樂器,再配以其他的樂器伴奏,表現了歡快愉悅的情緒,洋溢着濃濃的中國音樂風。 一首樂曲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音樂教學,既可以欣賞又可以演唱即能創編律動又能開展音樂遊戲。我把打擊樂演奏作爲《拔根蘆柴花》這首樂曲的表現形式。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在學會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學習用樂器演奏。難點是:注意樂器的音量、音色與樂曲情緒的一致和諧。設計配器方案。整個活動幼兒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創造的熱情很高,尤其是在最後樂曲合奏環節,孩子們表現特別棒,各種樂器配合得非常默契。對於從來沒有接觸過打擊樂的孩子們來說能有這樣的表現讓我尤其欣慰。

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

1、活動過程中,體現了“幼兒是學習的主體”的思想《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先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師生互動。2、讓孩子嘗試各種樂器,讓他們心裏上得到滿足。孩子們興趣很高,他們演奏時個個都非常認真、投入。

2、幼兒能根據老師的指揮進行不同的演奏,效果不錯。

3、不足的地方事先我也想到了,在圖譜上是否能讓幼兒看出強弱拍的關係,在集體評課中有的教師也提到了這一點。

音樂課後反思 篇9

在《音樂課程標準》“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重視音樂實踐和鼓勵音樂創造”等理念指導下上了這麼一堂欣賞課,我感受頗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學經驗,同時也有一些不足和需要仔細推敲的地方:

學生處於活潑好動的年齡,一般情況下很難要求他們非常投入地來欣賞一段音樂,那麼就需要音樂教師來引導他們一步一步地被音樂吸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幫助他們處理好聽覺與聯想的關係,讓學生展開音樂想象的翅膀,從而豐富和發展他們的音樂感受力和想象力。利用多媒體教學能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但如何保證學生的學習對象始終是音樂,不會被圖片或動畫所取代,就需要教師把握一個度,因爲任何教學手段都必須是爲音樂服務的。

以上是我上課的一點感受與心得,很多想法欠成熟,希望各位同行批評指正,共同探究,共同進步!

根據《音樂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鼓勵全體學生進行音樂創造。通過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讓學生能夠自主參與音樂活動的目的。

欣賞教學在國小音樂教育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的學習。在這一點上教師如何選擇教學方法非常重要。本課教學中教師將整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分段感受理解音樂所表現的情境,啓發學生運用不同的參與表現形式來體驗音樂情感。

在導入環節中劉老師創設情境,從興趣引入,運用了視覺圖像法。

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對我們漢族的孩子來說了解得不多。爲了使學生們更直接的瞭解到我國蒙古族人的`生活習慣,合理運用了電腦軟件製作了一些他們吃、住、穿等方面的風情畫面,配合優美的內蒙古《賽馬》,視聽結合,避免了枯燥的說教,使本來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並很自然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引入到美麗的大草原的情境中。

在分段欣賞環節中通過活動來提升學生對音樂情感的體驗。赫冬陽同學用二胡演奏了《賽馬》。這首曲子是黃海懷作曲的。樂曲描寫內蒙古人民在節日賽馬的熱烈景象。結構是常見的有再現的單三段體。第一段音樂性格熱烈奔放,以堅定有力的強音和急促的音型寬緊相間,刻畫賽馬場上羣馬飛奔的沸騰景象。樂曲的第二段,曲調興奮昂揚,抒發了人們在節日裏的歡樂之情。其中前半部分節奏輕快活潑,音樂富有動力;後半部分由伴奏演奏主題旋律,而二胡巧妙用食指撥動內弦,奏出跳躍的分解和絃,兩者生動的結合,妙趣橫生。尾部做了擴充形成高潮後,以漸慢速度引出二胡的華彩樂段。最後,再現第一主題,熱烈歡騰的賽馬景象重現在聽衆眼前。如此一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興趣高漲,而且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對於樂曲第二部分的主旋律,老師主要引導學生隨琴、隨樂曲哼唱和模仿二胡的演奏來加深印象、表現音樂。最後,採用分組表演的方法,分別讓不同的學生表演不同的段落,再進行集體參與活動,使欣賞、演奏和表演達到和諧一致,讓學生有更大的空間能充分自主地表現音樂。

在樂段分析處理中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與聽辨能力。

音樂課後反思 篇10

昨天,我們帶領小班的孩子們進行了一趟音樂遊戲的課程,這次課程的主題是小老鼠吃米,其中主要的人物是小老鼠和小貓,我們都知道,《小老鼠吃米》這首歌曲是音樂遊戲,非常滑稽和好玩。在活動中,孩子們都會唱歌曲,但是爲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在活動中幼兒複習歌曲時,我採用了幼兒唱,老師繪畫的方法進行,從而引導幼兒說出歌曲中唱到了誰,有什麼特點,由於是小班的幼兒,孩子們對小老鼠的特徵說的不是很好,爲了讓孩子們能夠充分的去說,結合圖片讓幼兒去說出老鼠的特徵和引導幼兒去模仿小老鼠走路。

活動一開始的時候我引導孩子們先學習並大膽創編小老鼠的基本動作,引導孩子們大膽表現、大膽回答。接着就是一起理解學習歌曲的內容,孩子們在並遊戲邊學習中很快掌握了歌曲的基本內容。最後一個環節是讓孩子們分批扮演小老鼠和小花貓來進行搶凳子的`遊戲,孩子們興趣很高。在本次活動中,我覺得孩子們在遊戲中興趣還是十分的高漲的,但是在最後一個環節中,由於幼兒第一次接觸角色遊戲,再加上扮老貓的老師的動作幅度小,所以孩子們沒有感覺到角色遊戲的快樂,孩子們也沒有進行嘗試,這是這節遊戲不出彩的一個方面;想象孩子們會更加喜歡這個音樂遊戲,也可以使整個遊戲更加有樂趣。

反思:通過活動我知道了音樂遊戲多種多樣,有純粹在歌聲中活動的,還有純粹在樂曲聲中活動的,有些是有情節、有角色的音樂遊戲,內容繁簡不一,然而小班幼兒年齡小,一切從興趣出發。興趣能誘發幼兒學習的動機,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另外喜歡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在音樂遊戲時與同伴交流情感,孩子們在這種耳鬢廝磨的互動中還可以建立信任、瞭解和友誼,形成一個相互學習、開放的學習環境,因此音樂遊戲在幼兒學習的過程中具有特殊作用。

小貓和小老鼠是幼兒非常熟悉的兩個動物形象,幼兒很喜歡,尤其是出現了動畫片《貓和老鼠》,孩子們更是對小老鼠的聰明、可愛形象喜歡的不得了,因此我選了這個音樂遊戲《小老鼠吃米》,在這個音樂遊戲中,我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利用幼兒的好奇,在玩遊戲的過程中逐步出現遊戲規則,使幼兒自始至終保持極高的興趣,掌握遊戲。

音樂課後反思 篇11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本着以新課標的要求爲指導原則,強調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方式,運用多種形式體會歌曲,感受、聽唱歌曲,並使學生能根據歌曲特點,靈活的創作。縱觀這節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學習活動注意學習的感悟、體驗,運用靈活多變的形式突破達到教學目標。在導課中,請學生跳三拍子的基本舞步和教師的範唱,是讓學生對歌曲的提前感受,緊接着讓學生打三拍子的指揮拍,自由表現三拍子和跳華爾茲舞蹈的形式使學生在無意識中將注意力集中到歌曲的內容上。同時,使學生在不止不覺中學習了歌曲,也不會感覺枯燥。

2、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雖然這首歌曲教師沒有教唱旋律,但在導課和教師的範唱以及表現歌曲三拍子節奏、相互問答式的歌曲的哼唱中,都在逐層深入的深化歌曲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律動中有意識的有目的`學習了歌曲。

3、注重了學科的整合,如在導課中,我先讓學生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和跳三拍子基本舞步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體現了音樂課的特點。緊接着放《春來了》歌曲導課,將學生帶入到》“春天”這個特殊的情景,啓發學生說春天到了,引起周圍變化的願望。最後,請學生用貼春天圖畫、朗誦春天詩歌的形式,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激發起他們學習的興趣,也將美術、語文學科的相關的內容和音樂課內容融合了起來。

4、注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現體驗教學。在創作中,給學生了充分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機會,通過用歌曲旋律,創作夏、秋、冬之歌,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歌曲的旋律,(本節課通過學生跳、教師範唱,反覆聽、學生唱和創作時聽歌曲伴奏,學生共聽了歌曲不止八次),而且,也讓學生在創作過趁中,鍛鍊了自己交流溝通、合作和觀察的能力,也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5、多媒體的使用也受到了恰當的效果,節約了課堂時間。提高了教學的直觀性。總之,本節課的教學實踐考慮到從學生的興趣和認識水平出發,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充分體驗成功的感覺。

音樂課後反思 篇12

《小馬》是一首C調的2拍子,很有輕快節奏感的歌曲,描寫的是一匹小馬跟着爸爸媽媽外出玩耍的情景。執教過這堂課以後,我發現孩子們雖然很喜歡這首歌曲,也能很快的學會,但是我發現孩子們在唱的過程中,只顧嘴巴兒忘了身體力行,可能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疏忽了某個環節,以至於出現這樣的情況。

下面我對自己的出現的幾點不足做簡單的分析:

一、提問引導

這個環節一直是我的一個薄弱點,我常常在提問環節出狀況,要麼是問的不到位,要麼就是提問不關鍵,這種情況的出現常會致使自己的教學出現孩子不能明白老師問的是什麼,或者是不知道自己要回答什麼。以後針對這類問題還有待加強學習,不僅是音樂課,其他課的提問同樣重要。

二、歌詞學念

每次學唱歌曲的時候,我總會忽視學念歌詞這個部分,直接跳過讓孩子學唱。可後來事實證明,這個步驟非常關鍵,如果沒有這個步驟,當孩子學會之後大家齊唱時,常會碰到某個部分的詞唱的'含糊不清,可能連孩子們也不知這裏是唱什麼,只是用一個含糊的音代替。一直這麼下去,孩子們每當唱這首歌曲時都會在這個不清楚的地方疙瘩,成爲一種習慣性,這樣對於學習歌曲很不好。

我在教學時,先前是忘了讓孩子們先念再學唱,由於歌曲比較吸引小朋友,所以第一次效果出來還算可以,就是在部分地方有不清楚的現象。於是我趕緊補上漏洞,讓孩子們學第一段時就先念一遍,清楚的讓孩子們知道每個地方講的是什麼,最後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三、動作學習

在歌曲後面還有配套動作,這給我節省了很多創造的時間,而我發現這套動作在孩子們歌唱時是屬於安靜的運動,基本上是在座位上就可以進行,而且小朋友對於手指上的小動作反映不是很靈敏,有些孩子做的動作比較奇怪,但是我看的出來大家都努力學習了。在課堂學習時讓孩子們學習了這套動作,算是給孩子們一次手指鍛鍊,課外我在複習時,又帶上了一些跑跑跳跳的動作,孩子們唱的帶勁多了,可能我班孩子在學習這類歌曲時比較喜歡活潑點的。

不管是簡單的歌曲還是複雜的歌曲,對於音樂教學都有一套模式,自己在教學中要逐步的去摸索,並堅持走這樣的步驟,相信自己會有更好的教學成果,今後在音樂教學上就更上一層樓了。

音樂課後反思 篇13

新課程標準非常強調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也非常強調學科滲透。同時隨着時代和經濟的發展,現代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廣大教師在努力探索如何將現代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完美地結合起來。在這種背景下,我在“網絡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課題研究”中承擔了這節語文網絡教學的實踐任務。在設計學習思路時,我就和同組其他老師討論,極力避免了以往網絡課教學課中只是讓學生藉助網絡學會收集信息的狀況。於是上述這些也成爲我備課的出發點,即努力做到:上一節藉助於網絡的有“語文味”的語文課!

首先,在和計算機老師商量備課時,我們就達成一致的意見,不能將大量的精力放在製做網頁課件上,而是要放在認真備課上。所以我們選擇了借用博客服務平臺,生成了簡單易操作的交流平臺,用欒富海老師的話說;這是用零技術的平臺做了最有實效的事。事實證明這樣的平臺樸素美觀而又方便師生共同交流。

其次,藉助於網絡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強大的交互性功能。它首先可以打破時空的界限,進行師生交流。例如:我們平時上課前也要求學生預習,寫成預習筆記。但這隻限於單個的學生與老師交流,學生往往應付了事,沒有積極性。而利用網絡卻可以讓每一個學生之間,每一個學生和老師之間相互交流。在佈置回家預習時,大部分學生當晚在家能很認真地完成預習,並將其成果發佈在相應的交流平臺上。到上課前爲止,同學們一共在預習成果區域欄內發佈成果118條,學生們詳細蒐集了本課的疑難字詞,貝多芬的生平事蹟、代表作品、圖片等等。課前質疑公佈區一共有65條,學生們從語言、課文內容、寫作特色等角度提出自己的疑惑。更重要的`是學生能隨時分享別人的成果,也可以思考解答別人伯疑問。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

在課堂教學過程的第一環節中,我要求學生能對其他同學的疑問進行分析、篩選、整合。這要是在平常的課堂上難度是很大的,也是很難操作的,因爲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讓學生知道其他同學的疑問,而在網絡課堂上這就變得輕而易舉了,因爲學生可以在質疑區很方便地瀏覽到所有同學的疑問。所以師生都可以將精力放在對問題的分析與思考上了,這既節約了大量時間,又使課堂含量大大增加。

這樣的優點也體現在課堂現場閱讀交流環節中。當同學們整合討論出本課的研究問題後,老師當場將問題發佈在文本閱讀交流區,在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之後,將自己的觀點簡潔地回覆在問題之後,老師可根據情況請同學進一步地闡述自己的觀點,而沒有發言的同學的觀點也能被其他人所瞭解。當然,如果對其他同學的觀點有分歧的,也可以當場交流討論。這就使同學的思維始終保持在興奮狀態,有利於對文本作深入地理解與思考。

當然,在聆聽作品區更是體現這種優越性了,在以往的課堂上如要欣賞作品,那隻能聽老師的,老師放什麼我們聽什麼,而此,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熟悉程度、感覺來自由選擇聆聽,有利於他們在聽時的感受和理解。事實也確實證明了這一點,效果要遠遠好於由教師掌握的單一的聆聽過程。

音樂課後反思 篇14

童年是一幅迷人的畫卷,讓天真無邪的孩子任意潑墨揮毫,畫出無數動人有趣的故事;童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展現我們無限的風采;童年是一首婉轉動聽的歌,唱出我們純真美好的幻想和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童年,都有一些讓你難以忘懷的地方、人物和故事。四年級第四課《童年的音樂》就帶領我們重溫童年美好的故事。

本課內容包括聆聽作品經典交響童話《彼得與狼》,學唱歌曲兩首,一首是讚美童年生活的歌曲《白樺林好地方》,另一首是回憶童年時代的歌曲《紅蜻蜓》,通過聆聽和演唱,讓學生感受音樂所表現的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

爲了讓孩子們深刻體會本課的主題,感受兩聲部歌曲演唱的和諧統一,我把重點放在了歌曲《紅蜻蜓》的'學唱上。首先讓他們聆聽歌曲範唱,感受歌曲的情緒以及歌曲所表現的內容,接着讓他們跟音樂有感情地朗讀歌詞,然後按照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分段講解歌詞,最後再跟音樂填詞演唱歌曲。爲了訓練孩子們和諧統一的聲音,體現合唱的魅力,我又讓孩子們學唱了第二聲部歌曲,然後分小組、分聲部練習演唱歌曲,通過多次練習、個別小組展示,最後集體演唱,終於聽到了學生們美妙、和諧的合唱《紅蜻蜓》了。

另外,有個別學生,還總結了自己記憶深刻的童年歌曲,運用《紅蜻蜓》的旋律,把它們編排成《童年的回憶》來演唱,真正做到了“童年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