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大班評課稿

其他1.41W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評課稿,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評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班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評課稿

大班評課稿1

今天有幸聽了康老師的一節大班語言課———《量詞歌》,讓我受益匪淺。量詞是大班幼兒最容易用錯的口語,如:一個魚,一個牛,一隻飛機等等。康老師在教學過程忠能借助課件圖片和兒歌來引導幼兒學習量詞,正確運用量詞來口頭表達。這是這節課存在的亮點之處,下面我就對這節課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1、善於利用,充分尋找結合點。

在教學中,康老師應該善於發現,善於創新,隨時完善自己的教學。她以“一封信”作爲開頭,來引導幼兒發現信中的不足,這樣來激發幼兒急於求成的來幫助圖片的丁丁,讓幼兒自己先來幫助丁丁糾正量詞用錯的地方。再次,康老師利用課件圖片展示幼兒經常見到的動物,並讓幼兒先說出量詞,然後康老師再加以引導幼兒用量詞。康老師從幼兒親身參與其中的現實生活出發,挖掘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並加以合理的利用,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新《綱要》明確指出: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藏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地加以引導。角色遊戲和動作組合遊戲都是幼兒愛玩的遊戲,將其融合在兒歌朗誦中,是兒歌和遊戲成爲一個結合點,給幼兒一個新的刺激,從而激起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2、融入生活,增強練習的`密度。

大班幼兒的記憶以短時記憶爲主,具有記得快忘得也快的特點。因此康老師利用教室裏的實物讓幼兒正確運用量詞用口語表達出來。如:一部手機,四扇窗,七頂帽子等等,這樣安排,及鞏固了量詞的用法,又培養了幼兒觀察和口語表達能力,增強練習的密度。

3、教育意義深刻,到位。

幼兒在運用量詞過程中,康老師教育幼兒----量詞的搭配運用是有一定語言習慣的,不能隨心所欲搭配,運用恰當纔不會鬧笑話。這樣來結束本節課的內容是很完美的。這樣來安排教學,不僅教育了幼兒,還告知了幼兒量詞的正確用法。讓幼兒在今後的量詞運用中有了一定的識別基礎。

總之來說,康老師這節課算是上的比較成功的一節語言課。要讓幼兒掌握量詞的正確用法,需要我們教師在平常教學中循循善誘,春風化雨般,長期堅持引導訓練幼兒纔會逐漸由會用到運用熟練。

大班評課稿2

【教學年級】x年級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內容】合唱《彩雲追月》

【課型】唱歌綜合課

【教材分析】

合唱歌曲《彩雲追月》是由詞作家劉麟根據作曲家任光所創作的民族管絃樂曲《彩雲追月》的主要旋律和音樂意境改編而成,歌曲爲民族宮調式,4/4拍,二段體結構。切分音的運用使曲調產生了心潮澎湃的激動情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富有童真的歌詞,描繪了月夜的幽靜和美好,合唱形式的使用,更增添了月夜的神祕感,令人遐想。

【學情分析】

x年級的學生的正處於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髮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一種直觀的感性接受逐漸的走向了理性的認知,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音樂知識,具有強烈的表現慾望,但在音樂課堂中又羞於開口,不能積極的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不喜歡自己演唱,更不喜歡民族民間音樂,而偏愛流行音樂,爲此,我們要正確的引導,在我們的音樂課堂讓學生多去聆聽這些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因爲它是經過一代代的傳承下來的音樂精華,我們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逐漸的喜歡民族民間音樂,從而繼承弘揚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其次,從中學生的演唱形式上來說,平時學生都喜歡用齊唱或者是獨唱的方式去演唱歌曲,對於二聲部的教學,學生大多都不願意去選擇唱低聲部,而喜歡唱高聲部,因爲高聲部旋律性較強,明朗好聽,加上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所以,合唱教學進行時有一定的困難。爲此,我們不能規避二聲部教學,而是要根據學生的識譜能力,適當的降低難度,可對二聲部進行簡單的改編,讓學生更加喜歡合唱的形式,感受合唱的音色美。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歌曲學習,使學生樂於聆聽、感受、體驗、理解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深厚、豐富的意蘊之美。以及二聲部和聲演唱的音色之美。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感受、體驗、模仿、聲部合作等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感受能力和辨別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知識與技能

有情感地演唱歌曲《彩雲追月》。在唱好自己聲部的基礎上,能夠做到聆聽其他聲部,建立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學唱(體驗)歌曲,並能夠自然流暢地演唱二聲部歌曲《彩雲追月》,體會民族器樂曲旋律韻味。貫穿歌曲始終的切分節奏的學習。

【教學難點】

能用統一、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的二聲部。

【教具準備】

電子琴、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2圖片導入 ,並揭示課題 最近老師從網上搜集了幾幅精美的圖片,今天先拿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打擊看是什麼呀?對,月亮。月亮與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它或陰或晴,或圓或缺,都對地球上的生物或氣候產生不同程度的印象;而且月亮一直是古今中外藝術家,文人墨客喜歡描繪的對象,它寧靜、溫馨、美麗,寄託着人們對美的嚮往和追求。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首關於月亮的歌曲——《彩雲追月》

設計意圖:課一開始,如何讓學生靜下來,營造一種靜寧祥和的氛圍,非常關鍵。通過美麗的月夜圖片,以及教師的熱情優美的語言,讓學生不自覺地進入月夜的幽靜與美好的意境之中。

二、新課學習

師引導:一起來傾聽這夏天的故事:(課件出示歌譜,教師有感情地範唱,要求學生從歌中找出出現最頻繁的節奏)

x x x xx x

師引導學生練習切分節奏,教師演唱不帶切分的旋律與帶切分節奏的旋律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哪一種更能夠表現出月亮穿梭在雲層中富有動感的形象?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有感情的範唱,拉近了師生的距離,更好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對月夜美景的淺析,更容易讓學生產生畫面感,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生輕聲跟唱,要求學生注意切分節奏,並找出難點

歌曲結束句,音區比較高。音高上,後面的兩個音翻高八度,要求學生輕聲高位,保持打哈欠的狀態,跟琴演唱。

(設計意圖:對於學生遇到的難點之處,採用重點教唱的方式,並能夠及時的糾正學生唱不準的地方。對於歌曲的處理、學生唱歌的姿勢、演唱聲音的位置以及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始終貫穿整個學歌過程,並不是單獨拿出來去練習的。)

4、完整演唱

師引導,彩雲追月,晚上能看到雲彩的顏色,說明晚上的月光非常的明亮,皓月當空,月光如水,非常寧靜的場景。通過對,雲月相隨,相映成趣的畫面的描述,抒發了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同時還包含着人們對大自然饋贈給我們這份唯美禮物的一種感激之情。

(設計意圖:歌曲是用來表達情感的,引導學生以情帶聲,用自己最好的狀態,最美的`聲音,來表現人們對大自然的讚美與熱愛之情)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作者以及作品,激勵學生更喜歡這首作品,引起學生想盡快學會這首歌曲的積極性。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師引導:歌曲是四四拍的,如果爲歌曲伴奏,是拍擊節奏呢,還是輕輕晃動身體,更能表現歌曲這種柔美的意境呢?

學生隨伴奏用柔和的音色,輕輕晃動身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8、二聲部的學習

師引導:由於歌曲的經典,人們對這首歌曲加以不斷的創新與改編,尤其是二聲部的加入,使得歌曲更加充分體現了月夜的幽靜與美好。

教師引導學生學唱第二聲部的樂譜,(並問學生是不是很熟悉,新課之前我們已經感受過這段和聲。)

學生隨琴視唱第二聲部的旋律數遍,然後輕輕填詞感受,並將學生分組分聲部分別練習兩個聲部的旋律和唱詞,生生配合互換演唱高、低聲部,提示學生用平穩連貫、整體統一的聲音演唱歌曲,體驗二聲部的和諧之美。

設計意圖: 在唱熟歌曲的第一聲部的基礎上,學唱第二聲部,讓學生體驗二聲部的和諧之美,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作者作品簡介

師引導:在不知不覺中,同學們就能把二聲部合唱唱的如此輕鬆、和諧、優美。大家知道嗎?《彩雲追月》原來是由上世紀三十年代我國青年曲作家任光作的一首民族管絃樂曲,幾十年來深受廣大羣衆的的喜愛,由於曲子既經典又通俗,很多的文人墨客由重新填詞,於是派生出了不同版本的《彩雲追月》

2、欣賞通俗版的《彩雲追月》

師引導: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對這首歌曲又賦予新的內涵,加進了很多很多時尚的元素,創作了不同版本的歌曲《彩雲追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讓學生欣賞再度創作的作品不同版本的《彩雲追月》,感受融入了現代音樂元素的歌曲)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不僅鞏固了本課的內容,開闊了音樂視野,進一步音樂帶來的藝術魅力。

大班評課稿3

繪本教學是幼兒園裏常見的教學活動,通過引導幼兒解讀畫面,理解畫面,從而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看了紀老師的教學活動,我針對不同優缺點,進行評價:

一、優點:

本次活動的設計比較好,借“文學作品”爲媒介,利用生動的故事調動幼兒社會情感的表達與感受,萌發情感共鳴。同時以“探究操作”爲載體,以情景體驗“大帶小”的方式爲橋樑強化感同身受,引發幼兒思考探究,將情感認知演化爲社會行爲,積極引導幼兒社會性發展。

活動的設計意圖中,借用《我做哥哥了》這一故事的情景,配合PPT、故事講述讓幼兒從故事角色的分析中感受到角色的心理變化,增加對社會情感認知的認識,豐富自身經驗,從愉快的體驗、感受中獲得哥哥姐姐應該要照顧弟弟妹妹的認知。在環節中,注重的是幼兒對“野田”這一角色在面對自己做哥哥後出現的矛盾心理、情緒變化和一次次戰勝自己不斷成熟這一過程的引導。用了更好地突出“野田”的心理變化,用“躲”、“逃”、“送”三個動詞歸納“野田”想要逃跑的方法,而一次次的失敗,讓“野田”的內心起了變化,從而讓幼兒正確理解把握角色“善良、有責任感“的形象特點,大膽的表述自己的猜想,爲突破活動重點積累經驗。

幼兒講述氛圍也較寬鬆,能讓幼兒自由講述,調動幼兒講述的積極性,注重了氛圍的創設。

二、缺點:

教師自身的語言素質。活動組織者對原有作品內涵的'把握,對於她整個活動的調控,有着很重要的左右性。既然是繪本教學,教師較好地語言素質是不可缺少的,在整個活動中,紀老師的語言總讓人感覺簡短、貧乏、不夠味道。還有語言的緊湊型,教師在活動中一而再出現一些調控班級紀律的詞語,但是過多的這種詞彙反而干擾了幼兒對作品的注意力。

一些細節的把握。如遮掩文字這個環節,是不可少的。因爲大班孩子有了一定的識字量,第一次自我閱讀時就出現文字,就會干擾幼兒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想像。

大班評課稿4

大班音樂活動評課稿:歡樂鼓評課這是一首曲風歡快、節奏分明的民族樂曲。選材上適合大班的年齡特點,從活動中葉可以看出孩子非常的喜歡,教師始終以寬鬆、幽默的氛圍來引領孩子們走進音樂世界、感受音樂世界和表現音樂世界。整個活動教師完全站在幼兒的角度來設計,注重孩子們的情感世界,這也使孩子們從頭到尾都能非常積極主動玩、主動地參與活動,符合玩中學的理念。而且這位老師通過不同的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激發孩子主動參與,參與的`情緒高漲、精神飽滿,能較好地體現了師生互動的場面,體驗到了教學活動帶來的成功與愉悅。

首先,活動目標的制定從孩子角度出發,包含了情感、態度、能力三個目標,符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根據孩子的最近發展區,非常的適宜,而其在活動中始終圍繞目標進行的,重難點突出。

其次,在活動中教師突破重難點運用了各種策略,使環節層層遞進,在有效的師生互動中孩子進行突破。有效的支架搭建體現了孩子的主動參與,而不是教師的簡單說教,我怎麼跳,你們這麼跳。整個活動中非常充分體現孩子的自主學習,因爲教師的圖譜支架幫助理解了曲調、舞蹈動作和前後順序。難點前置,順利幫助孩子掌握學習舞蹈的困難。激發了師生互動的興趣。還有,手腕花這個教具的運用爲下面生生互動中,雙圈舞中轉身方式上的難點很巧妙的解決了。

整個活動中教師的教太也非常的親切,語言精練,每個環節的要求到位,能根據現場的教學及時的撲捉到幼兒的信息進行小結和反應。只是建議在活動中能多幾遍教師與幼兒的合作。

教學反思:

一個較完整的音樂活動應該欣賞在前,學習在後,從而挖深價值,促進幼兒發展。而如何使幼兒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和美,導入則很重要。我們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歌曲,創設情境,引導幼兒欣賞。並且我們教師要苦練基本功,這樣才能駕馭一個音樂活動,從而提高孩子的音樂能力。

大班評課稿5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彩雲追月》。

教材分析:

本課是面向國小五年級學生,所用教材是《彩雲追月》。《彩雲追月》是一首國樂精曲。整個樂曲以富於中國民族色彩的五聲性旋律,形象地描繪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曲調悠揚而抒情。

根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1.聽賞民樂合奏《彩雲追月》,感受樂曲所表現的意境,體會中國民族音樂的獨特意韻。

2.熟悉音樂主題並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主題的演奏活動。

本課的重點、難點是:引導和啓發學生對整首樂曲的情感體驗。有效的組織好學生參與演奏活動。

學法指導:

爲了突破教學重、難點,我的教學設計是以聽爲本,重情感、美感。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自由發揮,從而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加深對音樂的體驗。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

整堂課以“皓空美景”爲情境背景展開。其環節包括“初步感受——主題欣賞——參與快樂的小樂隊——拓展欣賞”。通過一系列活動的安排,讓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主動的學習音樂,並從中使自己的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初步感受。輕快的音樂,讓人輕鬆充滿遐想。巧妙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兩幅圖,一靜一動。教師提問;“你覺得剛纔播放的音樂更適合表現哪幅圖?爲什麼?”音樂是通過聽覺來感受的,教師出示課件,兩幅圖對比明顯,學生能輕易的感受出不同,爲聽賞奠定一個基調。再次聆聽音樂,聽辨主奏樂器及瞭解演奏形式。培養學生聽辨出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的音色是音樂欣賞課一個內容,而運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更能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第一部分在創設的情境中,通過選圖畫、說音樂;聽辨主奏樂器及演奏形式;取名字三個環節層層推進,讓學生在設計的活動中不知不覺的加深對音樂的印象,使學生通過音樂

描繪的情景展開想象和聯想,從而完成對音樂所表現的意境的理解及認識。達到這一部分的教學目的`。

第二部分,主題欣賞。爲了完成好教學任務我做以下設計:唱熟主題後引導學生找出旋律的特點(既民族五聲調試);找出節奏上的特點(即切分節奏)。並用這個節奏型隨音樂律動。通過前面的鋪墊,學生能輕易地並背唱音樂主題,併爲後面的音樂活動做好準備。通過主題音樂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熟悉音樂,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及認識。

最後一部分:拓展。欣賞多種版本的《彩雲追月》。同一個音樂素材,通過不同的修飾手法展現出了別樣風情。通過這一環節拓寬了學生的音樂視野,同時又折服於中國民族音樂悠長的歷史和深遠的影響力,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與自豪感。

以上是我對歌曲《彩雲追月》的教學設計和理解。肯定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大班評課稿6

一、選材意圖

有個課例研修主題是《我是勇敢小寶貝》。可見,“勇敢”是該主題的核心詞。那麼,什麼是勇敢,勇敢主題目標是什麼?個人認爲主題目標有三:讓幼兒能有勇氣面對自己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害怕,並學習表達自己的害怕情緒,初步掌握克服害怕的常用方法。

那麼,幼兒一般會害怕什麼呢?《兒童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恐懼的對象是隨其年齡的增長、經驗的豐富而改變。3、4歲的孩子會特別害怕響聲、黑暗和未知的東西;5歲的孩子仍然怕黑,害怕在黑暗處受傷。這也是今天我爲什麼讓孩子們體驗黑洞後,特意強調了黑暗中有沒有受傷的原因;而6、7歲則是一個充滿想像的恐懼年齡,對想像中的“妖魔鬼怪”特別害怕等。可見,“怕黑”是孩子們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所以我期望通過活動來幫助幼兒正確認識黑暗,逐步克服對黑暗的恐懼心理。具體的行爲引導則落腳在激發幼兒敢於嘗試一個人睡。現今家長的溺愛與不捨,許多大班幼兒是跟爸媽一個房間睡的,甚至是同一張牀、同一個被窩,像今天上課的大二班幼兒,全班就只有6、7個小朋友是一個人睡的,這對獨立性的培養是不利的。要改變這一現象,首先要激發幼兒自身對獨睡的需求。基於上述考慮,我將本次活動定爲大班心理健康活動《黑夜,我不怕你》。

二、活動目標

依據勇氣主題的三個目標:激發勇氣,表達害怕情緒,學習克服恐懼方法,我將本次活動目標設定爲

1. 通過故事和體驗,對黑夜有初步認識,瞭解黑夜並不可怕。

2. 想辦法克服對黑夜的恐懼心理,願意嘗試一個人睡覺。

活動重點是感受、體驗黑夜不可怕,進而激發願意嘗試獨睡的勇敢心理。難點爲“克服對黑夜的'恐懼心理”。

三、教學程序及反思

心理輔導活動,不同於一般教學,它是幼兒的認知結構、情感體驗、行爲方式在教師的干預下進行調整、重組、統整的過程。所以要幫助幼兒認識到“黑夜不可怕”,激發其願意嘗試一個人睡的勇氣,僅靠教師的說教是沒有用的,必須讓幼兒在真實的活動中自己去體驗、去感悟,繼而主動建構勇氣。所以整個活動我主要運用體驗教學法,分體驗喚醒、體驗改善、體驗深化、體驗轉化四大環節來逐步減弱幼兒對黑暗的恐懼心理:

第一大環節“體驗黑夜,喚醒原有感受”:要幫助幼兒認識“黑夜不可怕”,首先要還原幼兒對黑夜的真實感受,大部分孩子的體會應該是“黑夜很可怕”,但在白天,要讓幼兒表達對黑夜的感受,可能會因時間不對、體驗不深而缺乏真實性,所以第一大環節我主要通過三個小環節來幫助幼兒喚醒對黑夜的實際感受。首先借助一張寧靜的黑夜圖將幼兒帶入黑夜情境,然後用情境“黑夜矇住我們的眼睛”,讓幼兒通過蒙眼、聽音樂感受黑夜,初步喚醒幼兒的黑暗感受。今日送教活動中雖然一開始有部分幼兒說自己不害怕,但在矇眼傾聽音樂時,有許多幼兒感受了黑夜的可怕,紛紛講述黑夜中怕鬼怪的經歷。有了這樣的喚醒體驗,幼兒對繪本故事中的豆豆不敢一個人睡,會有更深的認同感。所以第三環節就是藉助繪本故事講述,將幼兒最主要的兩大類黑夜恐懼:影子和聲響呈現在幼兒面前,由此還原幼兒的原有經驗“黑夜很可怕”。

第二大環節“挑戰黑隧道,改善黑暗恐懼體驗”:讓幼兒在隧道中親身體驗、感受黑暗,從最初的不敢到後來的喜歡,讓幼兒感悟“黑暗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黑暗中沒有怪獸、沒有傷害,有時還會給我們帶來快樂。”這個環節主要有兩次挑戰,第一次個體挑戰黑隧道,第二次集體感受,可能有老師會質疑,從挑戰的難度係數來說,第二次比較簡單,因爲那是集體行動,確實如此,但我安排這一環節的重點並不是讓幼兒體驗“勇敢挑戰黑暗”,而是讓每個幼兒在親身體驗黑隧道中來明白、驗證黑暗中沒有妖怪、沒有傷害,有時還很有趣。畢竟他人的經驗不能替代自己的親身體驗。

第三大環節“澄清故事,加深體驗:黑夜不可怕,揭示:恐懼來自想象”:藉助豆豆不敢一個人睡的後半段故事講述,運用擬人化的語句“那是風爺爺爲小老鼠唱的搖籃曲”(今日很多孩子在聽到這句話時,不由自主地微笑了,輕鬆化解了原本緊張的心情),開燈驗證“原來那不是妖怪,而是大衣的影子”,來進一步化解幼兒對黑暗的恐懼。最後,借小老鼠對自己說的話“哎,原來不是怪獸,是我想多了”來暗示幼兒黑夜恐懼都是自己嚇唬自己的,向幼兒揭示了只要我們勇敢地面對黑夜,就能戰勝恐懼,成功緩和了幼兒怕黑情緒。

第四環節“分發獨睡體驗卡,推動行爲轉化”: 積極的體驗與感悟要趁勝追擊,抓住時機,幫助幼兒落實在具體行爲。藉助獨睡體驗卡的分發、克服黑夜恐懼辦法的繪畫,來激勵幼兒嘗試一個人睡,將“黑夜,不可怕”的新體驗轉化爲具體的獨睡行爲。其實,我也曾糾結過,要不要給予孩子更多的克服黑夜恐懼的方法,也曾想過讓幼兒現場採訪教師獨睡經驗,但最終我放棄了,因爲幼兒教育是一種慢教育藝術,幼兒經驗的積累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的,所以我留下空白,就是希望今後讓孩子們在反覆實踐中自己獲知、去填補。所以也請他們的老師配合我,明天讓他們談談獨睡後的感覺,檢驗今天繪畫的方法是否真的有效,分發給幼兒的“獨睡體驗卡”是可以反覆使用,如果現在繪畫的方法不實用,還可以重新擦去,繪畫或者補充新的好辦法,讓孩子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這遠比現在我直接告知有意義的多。

大班評課稿7

聽完李老師的這一音樂活動,第一感覺是將音樂與舞蹈完美的融合,孩子們在音樂中學得開心,跳得開心。

一、目標明確,達成度高

活動目標是開展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幹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心中不禁有活動的小目標,還有音樂活動的的大目標。她在引導幼兒傾聽音樂時總是要求幼兒帶着任務聽的,目標非常明確。如“編了哪些動作”、“先跳什麼動作、再跳什麼動作?變了幾次?”正因爲教師心中有目標,所以能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更生動、主動的活動,從而達到活動目標。

教師制定的`三個目標分別從知識、能力與情感方面來體現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大班幼兒的社會性逐漸發展,有非常強烈的育人合作的願望,本次活動充分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在活動中可見目標大程度還是很好的,幼兒的參與度較高,融入在快樂的音樂氛圍中。

二、環節遞進,由淺入深

整個教學活動環節設計清晰:第一步整體感受音樂曲風(活潑、喜悅)。第二步開始請幼兒欣賞舞蹈,觀察有哪些動作,利用圖譜將無形的音樂變爲有形的動作,突破了重難點,爲接下去的舞蹈做了非常好的鋪墊。接下去單人跳、雙人跳、跳雙圈舞,一步步環環相扣,難度由簡到繁、由易到難。

三、多種策略,建立支架

藝術是多元、融合的,李老師這節《歡樂鼓》活動充分將音樂與舞蹈融合在一起,採用跳雙圈舞的形式非常新穎,但對於幼兒而言在短短的時間內既要學動作又要記音樂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在活動中運用了多種教學策略進行突破。首先在整個活動中運用圖譜、動作、觀察等方法,調動多種感官,使幼兒融進快樂、有趣的舞蹈中,不知不覺已將樂曲融入心中。其次,爲了防止幼兒在跳雙人舞、雙圈舞時區分角色和挑錯方向,教師以紅色和藍色手腕花爲提示,輕鬆的解決了難點。

但是,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次活動中我覺得還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目標中提到“能根據音樂來創編各種鼓的造型”,可在活動中這些都是教師創編的,幼兒創編的較少,我覺得可以在開始做動作時讓幼兒說說可以有怎樣的造型,然後教師嘗試將幼兒的動作便如到舞蹈中,解決幼兒先入爲主的問題。

大班評課稿8

觀摩了大班數學活動《裙子中的祕密》,我談一點個人的看法。具體分以下幾個方面來評述:

一、選材貼近生活。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生活中,孩子們隨時會觀察到、感受到有規律的排序的物體給我們生活帶來的美感和節奏感。所以我們可以發現趙老師選取的這個內容來源於生活。另外,趙老師在活動設計時充分考慮到了孩子的生活經驗,利用孩子平時經常體驗的過生日這個情節來展開活動,一方面貼近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更激發起了孩子學習、發現的樂趣。

二、目標制定合理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定和達成,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主要尺度,那麼從王老師對此次活動的教學目標制定來看,是全面、具體的,她從能力、知識、情感來制定的,在目標的制定時也考慮到了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活動中,趙老師也緊緊圍繞着目標來開展每個環節。

三、過程注重探究

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兒童的世界是他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的,他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纔是他的真世界。”趙老師非常注重孩子探究能力的培養,爲幼兒提供了便於探究的操作材料,鼓勵幼兒通過直接操作材料,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究、希望嘗試的慾望。趙老師始終爲孩子創造一個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孩子主動參與到觀察、分析、探究的學習活動之中。通過孩子動眼、動腦、動手、動口,讓孩子在師生共建的科學氛圍裏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同時體驗成功的樂趣。實現了“孩子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這一理念。

四、環節緊湊有序。

本次活動設計條理清楚、從易到難、層次分明。趙老師從“發現裙子中的祕密”引起孩子“找祕密”的興趣;隨後又通過孩子的觀察、老師的總結得出排序的規律一般可以分成這麼幾大類;接着再通過孩子的探究、合作操作,感知按照一種規律排序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充分發散了孩子的思維;最後又迴歸到生活,激發起孩子繼續尋找生活中的排序現象的興趣。整個課堂教學有序有線、豐富多彩,使幼兒至始至終保持很好的注意力和探索興趣,活動效果好。爲孩子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幼兒園大班評課稿5

《小狐狸的槍和炮》根據活動內容及幼兒年齡特點將目標定位在:

1、知道做了錯事要知錯就改。

2、能夠大膽、積極、清楚地表達。從三維目標的設計上,教師在知識上能理解故事內容。技能方面是使用課件、圖片、動畫演示、聲情並茂講解等形式。教師在情感上引導幼兒知錯就改。這樣的習慣的養成,有助於對幼兒今後的行爲的培養。

在《小狐狸的`槍和炮》這一語言活動課的教學中,設計了五大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播放動畫,整體感知;

(3)演示畫面、分段講述;

(4)角色表演、情感昇華;

(5)總結收穫,活動延伸。上述這些教學環節,環環相扣,緊密聯繫,讓活動在一次次的進行中得到昇華。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推動學生主動去探求知識並帶有情緒體驗色彩的意向,激發學生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力措施。在導入階段利用多媒體播放了槍聲和炮聲的錄音,深深地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興趣,調適了教學氣氛,點燃起學生求知慾望的火花,使他們能情緒飽滿地主動地去參與到活動中去。

從設計的第二、三環節中能看出她是煞費苦心的。爲了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將以往運用的單一、呆板的圖片故事教學,改用藉助多媒體課件的形式,根據故事內容放映幼兒最感興趣的小動畫,將音樂、故事、畫面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刺激幼兒的視覺、聽覺器官,這種目有所見的方法,能讓幼兒自發地帶着愉悅、好奇之心進入故事所描繪的意境當中,對幼兒起到了極大的感染作用。所以,幼兒在活動當中能夠很快地對故事情節有了大概的瞭解,並能隨之學會了小動物之間的角色對話,很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活動中將書中的插圖錄入到課件中去,幼兒看得清楚明白,從而使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富有親和力,幼兒也自然而然得跟隨着動畫片裏的小動物們學說了對話,解決了活動的重難點部分。

一個好的提問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引起思考,探索。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考慮到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點,多角度設疑,啓發幼兒思考,開闊幼兒思維,使幼兒充分地發揮想象、擴展思維,積極大膽地表達。在第二環節中,向小朋友們提出這樣的問題:“小狐狸爲什麼會有槍和炮呢?他想用槍和炮去幹什麼呢?”自然而然地引出動畫故事。像這樣的問題在這一活動中還有很多,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們知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要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根據活動的需要以及幼兒的年齡、認知特點,採用了多種方法,如:觀察法、引導法、演示法、講述法等。

在《小狐狸的槍和炮》這個活動中,注重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教師與孩子的融洽合作顯而易見。整個活動,教師教態親切自然,非常投入,她既作爲一個引導者,又是一個合作者。能帶着孩子一起去探索,對於能力弱一點的孩子她又是一個支持者,給予孩子肯定和指導。

教學作爲一個創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的體驗,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更需要我們用心呵護每一顆獨特的心靈。

大班評課稿9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來表現物體的輕重。(重點)

2、能選用多種顏色大膽作畫。(難點)

3、在教師的引導下,鞏固油畫棒換色的常規

【活動準備】

1、吹泡泡器一個,大的鵝卵石若干。

2、每人一盒油畫棒。

3、幼兒用書:《小泡泡和大石頭》。

【活動過程】

一、教師吹泡泡,觀察泡泡的形狀、顏色和動向。

1、T:我們吹出來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圓圓的)泡泡是什麼顏色的呢?(彩色的)吹出來的泡泡飛到哪裏去了?(上面去了) 2、教師小結:彩色泡泡圓圓的、輕輕地,一吹出來都往上面飛走了。

二、引導幼兒觀察鵝卵石。

1、T:這是什麼?石頭是什麼樣子的?是什麼顏色的?和泡泡比,哪個大?放在手上是什麼感覺?石頭能飛上天嗎?爲什麼?

2、小結石頭的特點。

三、教師示範畫小泡泡和大石頭。

1、T:今天小泡泡和大石頭想請我們來畫個像。我們先動動腦筋,大石頭可以畫在紙的什麼地方?用什麼顏色來畫?小泡泡畫在紙的什麼地方?用什麼顏色來畫?爲什麼? 2、教師示範畫。

(1)出示油畫棒,T:小蠟筆開始給泡泡畫像了,小蠟筆,在上面,轉呀轉,這頭那頭手拉手,吹成一個小泡泡(小泡泡、紅泡泡)你們還想吹什麼顏色的泡泡呀?換個顏色來畫的時候,用過的油畫棒怎麼辦?應該放在什麼地方呢?哇,看!紅泡泡和黃泡泡還會親親嘴呢! (2)請個小朋友來給大石頭畫像吧:小蠟筆,在下面,轉呀轉,這頭那頭手拉手,變成一個大石頭。你還想變什麼顏色的石頭呀?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引導幼兒嘗試用不同的.顏色在畫面上表現出物體的大小、輕重。

活動目標:

1、學習手口一致點數五以內的數量,並能說出總數。

2、學念《數數歌》,學習用相應的點數表示總數。

活動準備:

1、全家福圖片

2、幼兒用書第一頁

3、小兔、小貓、小老鼠、小鴨圖片。蘋果卡片若干。

聽課過程

一、小兔分蘋果,複習手口一致點數五以內的數量。

1、創設情景《小兔分蘋果》,引出主題。

2、請個別幼兒上來幫小兔分蘋果,大家幫他數數看分的對不對。

聽課評析:教師的情景創設不夠童趣化。這裏如果能激起想幫小兔分蘋果的話,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會更高。

二、遊戲《數數我家有幾口》,學習手口一致點數五以內的數量,並與相應的點數相對應。

1、個別幼兒回答,請全體幼兒一起手口一致點數驗證。

2、家裏有幾個人,就可以用幾個點來表示。初步瞭解數量與點數的對應關係。

3、教師總結,鼓勵幼兒在幼兒用書中運用手口一致點數的方法完成練習。

4、對於程度較差的幼兒教師鼓勵運用《數數歌》手口一致點數。

聽課評析:幼兒手口一致的點數方法可以再強化練習。有個別幼兒還不會協調。

三、幼兒操作,鞏固手口一致點數五以內的數量。

1、翻到幼兒用書《數學》第一頁,教師和幼兒共同完成第一題。

2、引導幼兒瞭解該練習的操作方法。

3、教師評析,運用《數數歌》進行校對,進一步加深對數量與點數對應關係的認識。

4、創設小兔分蘋果的情景,引導幼兒在情境中複習手口一致點數。

聽課評析:教師講解的比較細緻,這爲數學作業的完成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評析:小班小朋友在上學期,已經進行過手口一致點數五以內的數量。大部分幼兒都已掌握這一方法。本次活動“全家福”,結合主題,運用幼兒熟悉的家人爲媒介,引導幼兒進一步鞏固手口一致點數五以內的數量,並能用相應的點數表示總數。活動採取闖關遊戲《數數我家有幾口》的方式,使幼兒在玩中學,獲得學習的樂趣。

幼兒園聽課記錄及評析幼兒園聽課記錄及評析故事《腳步聲》是幼兒十分喜歡的文學作品,兔奶奶根據三隻羊走路時腳步聲的不同,判斷是誰來了。利用這個文學作品,讓幼兒學習根據聲音的特徵進行判斷,不但發展了幼兒細緻的分辨能力,而且使幼兒對周圍的聲音產生興趣,能夠留意身邊不同的聲音。通過學學說說中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使幼兒萌發了初步的角色對話意識。

根據孩子語言的最近發展區,孩子生長的環境,故事裏的“姥姥”這一稱呼對於這裏的孩子來說比較陌生,所以我把故事內容進行了一些調整,在故事中稱呼“姥姥”改爲奶奶,出現的象聲詞走路的腳步聲也進行了簡單化,便於孩子學說。

大班評課稿10

我是一名上崗不足三年的國小美術特崗教師,校領導預備讓我在本月底接手學前班的教學工作,所以在3月15日,參加了惠農區的學前教育領域的公開課大教研活動,在惠農區春苗幼兒園聽了教研室鄧愛軍老師的公開課——大班科學《有用的燈》,我從這幾個方面說說鄧老師的這節課:

一、教學目標的預設:

聽了鄧老師的這節課,我感覺這節課的預設目標是:

1.讓幼兒認識生活中的燈及用途

2.讓幼兒用完整的語言描述自己見過的燈的作用及形狀特點,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讓幼兒通過認識燈的方法,掌握觀察事物的方法

4.通過引導幼兒啓發幼兒科學探索慾望,體會科學的樂趣

二、老師教了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雖然課後研討時鄧老師說她沒有“教”給孩子什麼,但是她那一個個有力的問題就是教給孩子的,“你在哪見過的`?”“用來幹什麼的?”“什麼形狀的?”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就是教給孩子的,她教的巧妙,教的不留痕跡,但又是特重要的東西——方法,這個世界的奧妙不是在課堂上都能學到的,只要教給方法孩子隨時都可以學。

在評課的時候有老師說了,要是把燈分類的講給孩子們會更好,這樣孩子對燈的功能作用會有個更清晰的認識,這個問題提出的很好,但在科學這堂課上是不是很實用我覺得有待商議,假如老師都給孩子分好類,我覺得孩子的自主學習就會體現不到,要是在課堂的最後讓孩子自己把圖片上的燈按照自己的方法分一分可以看看效果。

三、孩子學到了什麼?

聽完鄧老師這節課,我覺得孩子學到的有這麼幾點:

1.孩子認識了生活中的一些燈,知道了它們的名稱、用途、出現的地點以及基本的形狀特點。

2.學會了用完整的語言描述燈。

3.初步掌握了觀察燈的方法。

四、這節課的優點:

聽完鄧老師的這節課,讓我學習的地方很多,我就從下面幾點說一說:

1.鄧老師的課堂調控能力非同一般,她能把5、6歲孩子的課堂持續組織的那麼好真的是一位資深的老師,當然孩子們這樣好的習慣也和春苗幼兒園的老師的常規管理好分不開的。

2.鄧老師的課堂充分地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正如她說的她並沒有教給孩子什麼,都是他們自己在學,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孩子在學。

3.採用比賽的這種遊戲教學方法讓孩子能在玩中學,讓他們既能體會學習掌握知識的樂趣,又能讓他們積極的參與同時又學到了東西,真是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鄧老師特別重視幼兒習慣的培養,這也是一個好老師常年堅持的好習慣。

五、遺憾之處:

1.鄧老師在講到霓虹燈和手機燈的時候,老師問:“這叫什麼燈?”孩子們說是裝飾燈的時候,孩子們說的是對的,沒有必要強調說是霓虹燈。

2.結尾的時候有點倉促,也有評課的老師說了讓孩子動一動,也就是說把學到的東西給大家展示一下,鄧老師最後發了幾張圖片,可以讓孩子把圖片上的燈向大家介紹一下,也可以讓孩子按照今天所學的燈地不同功能和用途給燈分分類。

總之,在鄧老師的這節課上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值得我以後注意的地方也很多!以上僅僅是我個人的看法,如果有什麼說的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學前教育的同行能指出來,在相互交流中更可以幫助我在專業上儘快成長。

大班評課稿11

聽了#老師的《張開隱形的翅膀》這堂心理輔導活動課,我覺得作爲一名新教師,謝老師的成長是很快的。謝老師把《張開隱形的翅膀》這堂有關自信心的心理課演繹得很精彩。在課堂上,謝老師帶領着學生進行了一次自信心之旅。

一.創造適宜的學習環境

當一個人處於寬鬆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時,他的心情就會比較放鬆,用這種放鬆情緒投入到學習中去,感受能力就會大大提高。首先從教師自身出發。教師的個人魅力很重要,一開始就要注意與學生拉近距離才能很好調動學生的情緒。課堂上,謝老師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謝老師懷着愉快的心情,以親切自然的教態面對學生,真心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課伊始,謝老師對學生說:“今天開始上課前,我們要完成一件重要的大事,我們有幾支新組建的營隊要來招募隊員了,我很好奇他們需要怎樣的人呢?你們好奇嗎?快聽聽他們有什麼要求吧!謝老師以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以招募新成員的遊戲方式,學生很感興趣,使他們產生了新奇感,感到老師很親切,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調動開來。接下來的課堂氣氛當然是相當活躍的,這就是積極情緒帶來的課堂效果。其次是學生的積極行爲帶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課中,謝老師讓學生寫下自身的優點,每個人至少要寫一個優點。每寫好一個就用彩筆畫上一輪翅膀,你找到的優點越多,你的翅膀就會張得越大。謝老師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有一生寫的優點很多,老師及時表揚了他。後來在彙報的時候,學生踊躍、快樂地和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優點,看着一雙雙美麗的翅膀貼到黑板的大翅膀上,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爲自己驕傲、喝彩。還有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在學生寫自身優點的時候,老師配以愉快的輕音樂,營造一種輕鬆安全的心理氛圍,給學生以美的精神愉悅。以及結尾入營儀式,播放歌曲的旋律,呈現一段文字,學生在歌曲的旋律聲中朗誦《爲自己喝彩》。自然而然,學生的積極情緒就能調動起來了。

二.利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

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反覆學習同一內容,教師不用一些新穎的方式,很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現在的心理課堂教學的內容很豐富,讓學生聽一聽——《韋爾奇的故事》;找一找——發掘自身的優點;說一說——互相分享優點;寫一寫——張開隱形的翅膀;誦一誦——爲自己喝彩。謝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多種內容相互動靜結合更好地激發學生積極情緒。而充滿美感的音樂,文字,圖片,動畫,影像等多媒體綜合信息,能自然地調動起學生的情緒,在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下去很好地感知、學習。在這一堂課中學生的積極情緒一直是貫穿課堂始終的。

三.設置懸念讓學生自主探索

只有學生自己願意去學習,他們學習的積極情緒才能鋪展開來。謝老師用盡一切辦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去體驗積極的情緒,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如:“同學們你們認識他嗎?你猜他是誰呢?”

“多麼了不起的韋爾奇!在擔任通用電氣公司首席執行官的20年中,韋爾奇顯示了非凡的領導才能。而小時候的他曾經默默無聞,也曾覺得自己什麼也幹不成,想知道是什麼讓他發生改變嗎?” “同學們,他猶豫什麼呢?他將會面臨怎樣的處境?”

“同學們,你說男孩子心裏會怎樣想呢?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會跟他說些什麼?”

“韋爾奇的故事讓你感受到什麼?”

交給學生聽猜的'任務,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夠集中,以此來繼續提高積極學習的情緒。

總而言之 ,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實現有效課堂,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以積極情緒點燃積極情緒,以自信生命影響自信生命。

根據班級學生心理髮展方面存在的突出或急於解決的問題確定活動內容。

《擁有好心情》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成長的快樂與煩惱》中的一個主題。教學中,我力求貼近學生實際,從學生真實的生活體驗中選取學習材料、引發真情實感,進行真實的情感交流,引導學生說真話,抒真情,正確對待煩惱。針對書上的案例,讓學生爲來噹噹醫生,爲李萌解除煩惱開個“藥方”, 通過故事情境的創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當教完這堂課後,我感覺我的教學還存在着許多不足。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真實有效的品德課堂,來源於生活,同時也能指導生活,真正讓孩子受益。品德與生活的教學絕不應是一種“告訴”,不能讓我的“告訴”去扼殺學生的思考與體察,更不能讓我的“知性”去扼殺學生的“感性”;不是我告訴孩子們,遇到煩惱你要怎麼去做,而是給他們一個開放的空間,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究、去建構,去盡情活動,去獲得屬於他們自己的鮮活的體悟與認知。同時我對學生生成問題的預設以及評價還要進一步努力。對真情互助環節的形式還可以再改進和豐富,面對孩子瞭解了這麼多變煩惱爲快樂的辦法,應教給孩子學會選擇,因爲講臺屬於孩子,交流屬於孩子,收穫屬於孩子!

大班評課稿12

幼兒園音樂活動中集體舞是比較難組織的一種活動形式,是一種在音樂伴奏下的娛樂性舞蹈,突出的是大衆性和參與性。其特點是隊形簡單動作簡潔,交換舞伴重複舞蹈。集體舞形式多樣,有二人、三人、多人,單圈、雙圈、自由式、行進式等。本次集體舞選擇的是雙圈形式。伴奏的樂曲悠揚、節奏工整旋律輕快,幼兒便於記憶。

一、本次活動

呈現的`是一節原生態的集體舞教學。沒有過多的教具、太多的修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有腕花和音樂,卻能讓他們在優美的樂曲聲中舞動奇蹟。這個絕大多數要歸功於教師良好的自身素質。教師在整個示範與講解過程中,沒有過多的言語表達,卻字字有用,幫助幼兒聽、看、想、動,井然有序。

二、活動設計

循序漸進,教學目標層層完成。構成集體舞是三個基本要素:音樂、動作、隊形,要想把集體舞有序有有效的進行就必須把握好每個環節的關鍵點。

1.在熟悉音樂的環節中就把律動植入樂曲之中,輕鬆引導幼兒感受樂曲風格與節奏變化。

2.本次雙圈行進式的集體舞會出現較亂的秩序。但是在教師幾個動詞的幫助下,卻能讓幼兒有序地進行舞蹈:走、握握手、變、拍、藏、啪等。讓幼兒將動詞與音樂旋律銜接起來,口令合拍緊湊,銜接自然,明確清楚,便於記憶操作。

三、建議:

教師讓幼兒自主聽音樂,記動作的機會還是不夠,建議多聽,多感知音樂旋律的變化。

標籤:評課 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