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關於喜馬拉雅山的散文

其他6.63K

導語:喜馬拉雅山脈,藏語意爲“雪的故鄉”。位於青藏高原南巔邊緣,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其中有110多座山峯高達或超過海拔7350米。下面是小編爲你準備的關於喜馬拉雅山的散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喜馬拉雅山的散文

  喜馬拉雅山麓下

他名叫巴桑,一位保持微笑卻面帶愁容的年輕人。

當他端給我熱茶和吐司時,指着前面遠方的巨大白牆說:“瞧,那就是喜馬拉雅呢!你很幸運,今天可看得清楚了。”說的是一種吃力並且帶着口音的英語。

但我已經領教過了。昨天下午,我就來到號稱喜馬拉雅山最佳眺望地的那加闊,天氣溫暖怡人,但云層很厚,我可以遠眺河谷裏一處一處的聚落與農村,卻完全不知道喜馬拉雅山什麼模樣。吃完晚飯後,荒僻的山村裏沒什麼事好做,我們早早就睡了。半夜裏,我被強烈的白光驚醒。披衣摸索到了陽臺,擡頭一看,老天爺,彷彿鬼魅一般,在前方冷不防升起一面不可言喻的巨大白牆。如此巨大,如此高聳,像是綿延無盡,也像是虛構幻影。它看來冷硬堅實,卻又帶着一種難以形容的寂靜雪白,月色把它映照得光耀非常,幾乎是刺眼欲盲;你覺得它是活的,它卻又沉默不語,讓你從心底感覺到威脅,不知該如何是好。我張口結舌了半晌,纔想到把家人叫起來,要他們也一起看看這不可思議的奇景。

我所住的小旅館,已經位於接近3000米的山頂上,但從這裏仰望喜馬拉雅,仍然覺得天空被逼迫得只剩一小角,而龐大的山脈還向兩邊延伸,幾乎沒有盡頭,它巨大廣闊得令人着慌,不但自己變得脆弱渺小,在它面前無處可藏,就連我們身處的整個山頭都像是海上漂浮的一葉小舟,一種令人不知所措的比例。我們幾個人交換了幾句讚歎稱奇的話,就失去了言詞,一起呆立在霧重霜冷的陽臺上,也不知道過了多久。

第二天早上,我們來到屋頂平臺吃早餐,喜馬拉雅羣山好像不記得昨晚嚇過我們,兀自像張風景卡片一樣凍結在那裏,擋住了所有可能的視線。面帶微笑卻看起來隱隱憂愁的巴桑走過來,一面幫我倒着不夠燙的紅茶,一面熱心地說:“瞧,那就是喜馬拉雅呢!”我卻沒怎麼熱心,“是啊,我昨晚就看到它了。”

年輕的尼泊爾人巴桑並不因我的冷淡而氣餒,又熱切地問我,從哪裏來?昨天去過哪裏玩了?今天可有計劃?來尼泊爾做什麼?想去奇旺公園看老虎嗎?或者想去哪座山健行嗎?不只是問候,他又積極推銷自己:“我是個好向導,我背行李,也做飯,你不用找3個人,我一個人可以省你很多錢。我可以帶你們走喜馬拉雅路線,或者安那普那路線,或者是朗唐山路線,那是我的家鄉,我媽媽和弟弟還住在那兒。”

朗唐山,他一手指過去,那也是一羣巍巍皚皚7000多米的連綿巨山,白澄澄站在喜馬拉雅的左側,堅實而安靜,遙遠而縹緲,而這位巴桑,正是那山裏頭掙脫出來討生活的小孩。我心動了一下,問:“走朗唐山要多少天?”“只要兩週。”他興致勃勃地回答。我想到遠方喧囂城市裏的工作、小孩的上學以及種種俗事,嘆了一口氣:“我這次沒有計劃,下一次吧。”

“那你今天的計劃呢?”

計劃?我有我自己小小的健行計劃,書上已經讀過了,應該不難走。我們將從那加闊向西走兩個鐘頭約10公里路到張古寺,我要在那裏逛逛並吃午飯(我假設它有餐廳);然後我們要再向南折,理論上再走兩個鐘頭我們會到達古城巴克塔布,那是信徒之城,也是時間靜止在中古世紀的魔幻城市,我們要在那裏休息、進食,並且過夜。

“我可以帶你們走這條路。”年輕的巴桑堅定地說。我此刻突然明白,他並不是旅館的'工作者,他幫忙端盤子、招呼客人是爲了要尋找工作的機會,他不能讓這些稀少的外國客人輕易地走掉,他有他的生意要做,遠方山裏頭的母親與弟弟對他仍有期盼。

“但我不需要,我已經有了書和地圖,我自己可以料理。”

“山路很不好走,很多岔路,你們會迷路。”

“不會,我有地圖,我到全世界都自己走路。”

他對我的堅持似乎有點迷惑,沉吟了片刻,他突然又找到一線生機:“但你在巴克塔布要住哪裏?”

“我還沒決定。”

他開朗起來:“我知道有很好的旅館,供應熱水,我的好朋友開的,我可以讓他給你一個好價格。”

“也許,但我不想決定。”我不確定這是不是好主意。

“我先幫你訂,你到了去看看那家很好的旅館,如果你不喜歡,你可以不住。”

我動搖了,遲疑地說:“也許。”

他輕快地跑進櫃檯,向旅館主人講了幾句話,拿起電話打給另一個人,我聽不懂尼泊爾語,但從那些交涉的口氣與過程,知道電話的另一端絕不是什麼好朋友。“成了,我的朋友會給你一個好房間,3個人會很舒服的,還有熱水,只要……”他詢問似的看了我一眼,“只要25美金一個晚上。”

在國民所得僅有100美元一年的地方,25美元是一筆財富了,你其實可以自己找到5塊錢一天的地方。但看着他略帶憂愁的笑容,想到遙遠的朗唐山,我露齒一笑,說:“好吧!”但他是堅毅勤奮的山中小孩,他還沒有放棄:“我可以幫你找一部吉普車,送你下山,這段路很難走,吉普車也是我朋友的,不會花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