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義務教育課程心得體會(優)

教育1.63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義務教育課程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義務教育課程心得體會(優)

義務教育課程心得體會 篇1

新課程標準的一項重要變革就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它貫穿所有學科的課標文本,隱含在課程內容及教學實踐中,注意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等,獲得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活動經驗,促使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不斷提高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新課標的學習,讓我瞭解到1、新課標的修訂原則是堅持目標導向,堅持問題導向,堅持育人導向。最終引導學生成長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新課程標準強化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不僅明確了“爲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做”的.具體指導,教師需要思考教學實施中每個環節學習目標是什麼,讓學生經歷怎樣的學習活動,如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強化情境設計與問題提出。給予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如何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數學的活動經驗。3、新課標明確界定了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指向了三個維度:正確價值觀、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表述爲“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描述現實世界。4、新課標在課程實施上提出了教學建議:要制定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整體掌握教學內容,選擇能引發思考的教學方式,加強綜合與實踐教學,教學不僅要有結果性目標,還要關注過程性目標,需要學生參與其中,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的融合。其中要重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對數學教學改革推動作用,改進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這就對我們老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學生實際的方法,要運用豐富的教學方式,改變單一講授式教學方式,注重啓發式、探究式、參與式、互動式等,要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要重視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要整體分析教學內容本質和學生認知規律。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義務教育課程心得體會 篇2

短短三天的山東省中國小音樂課程標準學科骨幹教師培訓班已圓滿結束。在這三天裏,我有幸聆聽了教育部音樂課程標準研製組、中國音樂教育雜誌社金亞文教授對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詳細解讀;山師大音樂教授、音樂碩士生導師馮巍巍老師組織的對新課標的分組研討及互學反思;山東省中國小師資培訓中心王凱科長和趙健老師對指導教師的工作指導及研修平臺的操作技術培訓;教育部資深教育專家吳斌老師對這次音樂新課標培訓進行的專題交流及質疑解答。

回想三天來的點點滴滴,相信每一個參訓老師都感觸很深。作爲一個來自縣級單位的課標實踐者,悄然間已與課標改革攜手走過了整整十年。在這期間,自己作爲一線教師參與了很多的研究與實踐,也有過很多的困惑與疑問,曾經不止一次的與當地的老師探討怎樣上音樂課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爲本、以音樂審美爲核心的教育理念;也曾困惑過音樂欣賞課到底應該如何來上才能激發學生對聽賞音樂的興趣直至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通過這次培訓,以及這些資深的音樂教育專家對新課標的解讀,心裏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現把自己的一點體會與大家分享一下:

一、瞭解了音樂課改十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

1、把原來音樂課中過分強調的專業化轉變到了現在的以人爲本,實現了音樂教育觀念的根本轉變。

2、互動、感受、體驗、綜合的教學方式代替了原有的教師滿堂灌,音樂教學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

3、教學內容實現了更新,以學生髮展爲中心,教學內容的選擇更加貼近了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單元的設計更加靈活,讓上課的教師有了更多的自主權。

4、十年的音樂改革,促使音樂教學質量也不斷提升。

5、音樂教師的專業能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6、教育專家不再高高在上,深入到一線來體驗,這讓政策的制定、教材的編寫更加的有的放矢。

二、注重雙基教學和學習興趣是可以有機融合的。

原來的教學中,總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覺得只要在課堂上注重了雙基教學,學生們就會失去學習音樂的興趣,通過聆聽金教授對課標的解讀,才知道這是非常片面的,在課堂中,雙基知識的`掌握可以通過很多的方式方法來達成,比如體驗與模仿、探究與合作等等,孩子們可以在輕鬆愉悅中既掌握了基礎的音樂知識又可以對音樂產生持久的興趣。

三、課標中新增、刪減、調整的內容,體現了專家們更嚴謹的治學態度。

版的新課標,相比起實驗版的版本,在很多的地方進行了改動,比如在課程基本理念上,在實驗版10跳的基礎上整合調整爲5條,堅持“以音樂審美爲核心的”教育理念;把“強調音樂實踐”理念提升到了第二;把“提倡”學科綜合修改爲“關注”學科綜合;把“理解多元文化”修改爲“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並且金教授還着重解釋了多元與多樣性的區別;知識技能的音樂基礎知識方面新增了“節拍”“調式”兩項音樂基本要素,更加註重了對音樂的表現與感悟;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感受與鑑賞”修改爲“感受與欣賞”,“創造”改爲“編創”,更加適合了國小孩子們的身心特點,降低了本領域的標準要求;更加註重了中國民族音樂的教學,在每學年應背唱的歌曲中要求必須有中國民歌1-2首……這些變動,經過了專家們近三年的調研才完成,實在是不容易,這值得我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好好去體會、把握。

三天的培訓學習,我對新課標的感觸還有很多很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地去領會新課標的精神,並充實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讓新課標成爲自己教學的風向標,讓自己的音樂教學邁上一個新臺階。

義務教育課程心得體會 篇3

《新課程指導綱要》提出教學改革要着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爲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也就是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力,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教學”。

21世紀是個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要跟上時代的潮流就必須改革.課程改革正順應了時代的召喚,他爲中國的教育帶來了生機與活力。現在的新課標強調充分利用現實情景和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體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從現實中發現圖形、發現規律。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主動參與,讓他們在觀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的活動中,積累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建立科學學習新模式。達到讓學生先想象後動手.現在也不限制每節課必須講完某節內容.只要學生能通過自己的想象操作達到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的目的,未完成的可在課餘時間繼續.在教學上靈活機動,不必教死書,也不必死讀書.對學生成績及教學的`評價也不必單一評價,不只限於筆試。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我認爲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的語文的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評價的形式和手段應多樣化,要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們要善於利用評價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適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同時,對學生中出現的獨特的相法或結論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的學習,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提高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爲“我要學”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二、自主合作探究,變“權威教學”爲“共同探討”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爲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爲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

三、創新型教學,變“單一媒體”爲“多種媒體”當今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絡爲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髮展,使我們的教育由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課堂教學走向“屏幕教學”,由講授型教學向創新型教學發展。在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現代教育技術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響來創造教學的文體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爲主變成學生以學爲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語文學習工具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讓學生享受“快樂學習”。

義務教育課程心得體會 篇4

通過學習20xx《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我最有感觸的是:要求更高了,更靈活了。20xx版課程標準的英語課程內容分五級呈現,以國小三年級爲起點,對國小一、二年級學生的英語能力沒有明確要求。而20xx版新課標明確指出,義務教育英語課程內容分四級呈現,兼顧國小英語開設起始年級區域差異,設置預備級和三個“級別+”。預備級主要滿足1-2年級教學需要,以視聽爲主,“級別+”爲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更多選擇。拿我所教的三年級來說,他們對應的級別是一級而不是預備級,他們前期必須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教學任重而道遠,如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英語的效果呢?我認爲最重要的是首先提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樂學善學,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大膽利用教學新理念,鼓勵學生創新,努力落實新課標要求,力求工作更上一層樓!

義務教育課程心得體會 篇5

這次有幸參加了__市一中國小數學20__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標》的學習報告,而感到高興。雖然是一天短暫的學習時間,但收穫不少,能夠得到這樣的學習是我的幸運。這天的上午是由__市教研員張教授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的背景、修訂的目標和修訂的基本原則爲我們做出詳細的分析。下午是__市教研員湯教授對數學課程標準新改編的一年級教材詳細的做出瞭解讀和分析。課程標準(20__年版)》提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對人的主體性地位的迴歸與尊重,不僅需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而且應注重學生自主發展。

我覺得一天的學習對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有了初步的瞭解,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等定位上更加準確,我們的教學一直以來是在繼承和揚棄中前行的,我經常問自己:真正熟悉課標嗎?其實每次在學習的時候很瞭解,可是就是過後忘記了,不能把學到的新理念靈活的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只有備課時,能熟悉本單元或本課時,所以總是很慚愧。8月8日在湘潭學習了一天,在8月23日這天我們教研組又一起學習課標,分析對比新舊課標的一些變化,理解了課標改變的意義。

我們組的每個數學都教師認真地閱讀分析了課標,發現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情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明確提出“四基”是數學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目標。下面談一下自己膚淺的體會與想法:基本技能對於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怎樣學習,還要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除了“雙基”所要求的,基於“四基”的教學,在注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在培養學生演繹推理能力的基礎上,還要注重歸納推理能力的培養。掌握數學基本思想就是掌握數學的精髓。基本活動經驗是學生在教學中老師給他們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聽數學”爲“做數學”。

還發現新課標比舊課標更理性些、數學教材的編排更完美些、數學教學更有層次些,教材的結構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新教材比舊教材教學內容的編排更爲科學合理,我想:無論是課標的修改還是教材的改編,最終目的是促使數學課程更加完善,更適應社會發展與教育改革的需要,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應用的價值。而課標的修改需要很多專家親臨一線的教學與研討,只有這樣修改的課標才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

十年的新課改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繼續加強課改學習,不斷的探討,使新課標的學習與實踐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衝擊着站在課改浪尖上的教師們。我們曾經多次在教學中困惑,不知所措,但通過學習,我們又引來了新的姿態站在教育前沿。無論遇到多大的艱難,我們始終緊跟着新課標、新理念,纔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切實爲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領悟教學精神,落實好新課標的要求,教好書,培養好學生!纔是我作爲一名教師一生中最大的願望和幸福。

義務教育課程心得體會 篇6

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老師教,學生學爲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在合作中學到新知識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如何更好把小組合作的融入課堂中?在思考的同時,我重新學習課表,又把一次次的實踐進行總結。爲此,通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實踐與反思,我認爲想上好美術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美術教學是一個預設和開放並存的系統,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都屬於“封閉教學”,按部就班,缺少開拓精神,隨着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在一個輕鬆、活潑的情境中,讓學生樂於嘗試,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並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嚐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同時,他們的個性化創意得到了體現和展示,儘管他們的作品還不夠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蘊含着極其豐富的情感、理想和創造性。

二、“合作互動”的學習方式

課堂教學是重點,“合作互動”的學習,是一種同伴之間爲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而展開的學習方式,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第一、根據課型“合作互動”,通過互助互動有利於解決問題。第二、根據重難點,“合作互動”,抓住課中的難點展開並提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應用集體的智慧,較輕鬆地解決了難點。第三、結合作業,“合作互動”,美術作業與其他作業不同,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能力不同,對同一題材的表現也不同,因此,作業的完成應從封閉走向開放,由個體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質量。

“合作互動”的評價,同伴之間進行借鑑學習,有利於培養他們寬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銳的審美鑑賞力。

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爲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義務教育課程心得體會 篇7

隨着金猴的新年鐘聲的敲響,我們又將踏上一個新的征途。當我再次捧讀《數學課程標準(版)》,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發生了重要的變化,由原來“雙基”的提法變成了現在“四基”提法,《數學課程標準》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始終貫穿着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與過去的課標的理念發生了質的變化,如何適應這一變化,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呢,通過學習,結合多年教學工作經驗,我深深體會到,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主體,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提高數學的教學水平。

一、要廣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學科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感到有些枯燥,困難,特別是學生對於抽象性、邏輯性的東西的理解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要達到“四基”的要求也是十分困難的。所以具體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他們天真活潑、敢想敢幹的創造性的心理特點,廣泛激發他們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興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主動地接受它,集中精力地學習它、應用它。作爲數學教師,如果我們在課堂上能精心設計,巧妙安排,時刻注意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教與學之間才能達到真正的合諧統一,才能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

二、要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

新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情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就要求我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和應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纔能有益於學生髮現,理解,探索和應用數學。要做到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必需從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數學的教學內容大多數可以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這樣的引入,貼近學生的生活,溝通了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的確就在身邊,現實生活的確離不開數學,從而消除了對數學的陌生感。

三、要注重個性發展

不同的學生對數學的認識程度、認識角度會有所不同,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所以要體現差異性培養,一是要尊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教學活動中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都是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我們要承認這種差異。然後因材施教。二是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注重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有權選擇他們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數學能力。

在教學中,只要我們做到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學生的實際、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就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從而達到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要求。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可侵犯!

義務教育課程心得體會 篇8

爲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順應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潮流,制定了新版英語課程標準。在科組的組織下,我們一起學習了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自己也聽了程曉堂教授關於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發展新方向的講座,受益匪淺。接下來從這四個方面談談我的學習心得:核心素養的演變,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英語課程內容的六要素,教師的發展方向,最後附上我個人發現的新舊版的英語課程標準的變化。

1、核心素養的演變

英語課程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程教授細緻地講解了核心素養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鑑賞;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徵,反映學生在理解、分析、比較、推斷、評價、創造等方面的層次和水平;學習能力指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展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

2、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學習和運用英語有助於學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逐步形成跨文化溝通與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學會客觀、理性看待世界,樹立國際視野,涵養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爲學生終身學習、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3、英語課程內容六要素

語言是以語篇形式存在的:學習語言和使用語言都離不開各種類型的語篇。語篇都有主題,語言學習活動是圍繞語篇主題意義開展的活動。學習語言就必須瞭解語言運作的規律,因此需要學習語言知識。語言與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學習語言必須學習並理解相關的文化知識。語言能力包括聽、說、讀、看、寫等語言技能。聽、說、讀、看、寫是課堂教學的形態,也是教學的內容。爲了提高語言學習的效率,學生需要掌握並有效運用學習策略。

4、教師應如何提高專業化水平

(1)凝聚智慧,建立教師學習和研究共同體

科組教研努力創造“全員參與、守正創新”的良好氛圍,從時間、人員、內容、形式等方面統籌規劃和實施校本教研,凝聚全組教師的.教育智慧,構建實踐導向的學習和研究共同體,合力應對課程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所帶來的挑戰。作爲教師,我們在讀書、學習、思考和研討過程中,可以通過對話促進交流,取長補短。以立德樹人爲目標,聚焦課堂教學的不斷改進,明確目標,優化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突破教學難點,以達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與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目的。

(2)更新理念,把握課程標準的內容精髓

我們應該深入研讀課程理念,全面認識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和育人途徑,把握課程標準的內容精髓,定位好課堂教學的功能。建議還指出,教師要將課程理念和要求落實到教學設計與課堂實施中,改變傳統的以孤立記憶和操練語言點爲主的知識導向教學,從淺表性、碎片化和應試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探索以學生髮展爲中心的、指向素養培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實踐。

(3)研讀教材,開展基於學情的精準教學

教材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我們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材對於落實英語課程育人目標的重要作用,充分研讀教材,熟知教材的設計理念、主題範圍、語境創設、內容選擇、活動設計和資源配置等。同時,還要注意研讀和梳理整套教材的編排特點,特別是各冊之間、各單元之間,以及單元內各課之間的邏輯關聯和進階特點,爲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奠定基礎。

除了做好教材分析,我們教師還要做好學情分析,要基於學生已有基礎和學習需求,根據他們不同的學習風格、生活經歷、能力層次和語言水平,選擇和組織教材內容,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實施和評價教與學的活動,確保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我們還要在全面、準確、透徹理解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根據學情,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重組或取捨,實施精準教學,確保學生學習機會的最大化和學習效果的最優化。

(4)堅持反思,促進自身專業可持續發展

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是成功實施課程的關鍵保障,教師專業發展所需的知識、方法、信念和態度,除了通過外部培訓和培養形成,還需要通過在實踐中的持續反思逐步形成。

例如,我們可以就以下問題進行反思:

我的教學效果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爲什麼?該如何作出調整?

我今天教給學生了一些什麼內容?

學生是否學會了我教的內容?我怎麼知道他們是否學會了?

我教的這些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有什麼意義和價值?

學生的學習表現是否超出了我的要求,這反映了什麼問題?

教學中出現了什麼預料之外的事情?爲什麼?

學生爲什麼不主動回答問題?

學生爲什麼在表達中沒有運用到本節課新學的語言和知識內容?

不斷的反思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問題產生的原因,爲解決問題、實施教學改進提供依據。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方式。我們從自身所處的特定情境出發,基於具體問題,不斷對自己、對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相關事件進行深入的反思,善於從實踐中發現意義與價值,吸取教益,實現改進。我們只有在持續的反思中才能付諸行動並作出改變,在改變中繼續學習和反思,實現自身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5、新舊版英語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變化

(1)20xx與20xx課標對比,20xx,新課標註重主題化學習,注重篇章閱讀。

(2)20xx,新課標,義務教育英語課程內容分級標準有變化。

(3)20xx,新課標的語言知識內容要求,3-4年級掌握自然拼讀,用自然拼讀讀單詞。

5-6年級使用自然拼讀拼讀單詞,7-9年級用音標準確讀單詞,對自然拼讀國際音標的識字記字要求更高。

(4)20xx,新課標,語篇類型大幅度提升,題型來源更廣泛。

(5)階段詞彙量要求增加

20xx考綱:1600詞

20xx考綱:1800+200注重主題,通過前綴、後綴、詞根瞭解單詞。

(6)20xx,課標後,篇章理解要求增大,閱讀寫作要求增多。

以前做閱讀理解,學生可以根據問題中的關鍵詞線索,找到答案,以後會深入讀懂文章,才能得到分數。閱讀理解能力包括了理解+速度。

義務教育課程心得體會 篇9

新課標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基於培養目標,具體細化爲本課程應着力培養的核心素養,分爲發展語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識、提升思維品質、提高學習能力等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相互滲透,融合互動,協同發展,缺一不可。

在日常教與學的過程中,注重加強四個方面的有機融合,重視學生的'感知與積累,習得與建,表達與交流等語言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與判斷,增加調適和溝通,提升感悟和內化等文化意識的提升,加強他們的觀察與辨析,歸納與推斷,批判與創新等思維品質的發展,以及樂學與善學,選擇與調整,合作與探究的能力和意識的加強,進而爲他們進行知識的儲備和應用而賦能,使知識的輸入和輸出相結合,實現知識的吸收、理解和內化與知識的表達和應用。

義務教育課程心得體會 篇10

通過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我瞭解到《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創造生動有趣的情境,將數學活動與他們的生活、學習實際相連,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去發現、去探索與之相關的數學問題,這不僅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而且能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倡導學生合作探究,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創新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將學生教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因此,課堂上,教師既要注重培養學生動腦、動手、自主探究與合作的習慣,在課堂上還要留一定的空間和時間給學生思考、合作與交流,讓學生有表現自已才幹的機會。

這樣,通過數學問題的探索、學生大膽的嘗試,歸納得出多種不同的方法表示,效果很好,從這一點說明,學生的潛力是可以挖掘的,關鍵的.問題是看我們教師願不願去開發。

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努力倡導的目標。

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要爲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於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餘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同時,新教材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試一試”、“想一想”、“議一議”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選用。對於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通過學習,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一節課,努力使自己成爲新時代合格的人民教師。

義務教育課程心得體會 篇11

新教材培訓即將結束,在此期間我積極參與研討,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是我對這次培訓的體會:

傳統的英語教學,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學生記住了多少單詞,學會了多少語法,能否運用常見的語言進行簡單的口頭交流,考試究竟能得到多少分,這都是急功近利的知識本位教學思想,只重視了語言作爲交際工具的社會功能,關注了其工具性,而忽視了其人文性。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之課程性質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二者不可偏廢。強調英語教學必須關注“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可以說是本次英語課程標準修訂的最大亮點。

一、領悟課標內核,明確“雙性”辯證關係。

工具性着眼於英語課程培養學生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突出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知識的積累運用,厚積薄發,體現能力爲主;因爲英語是公共交流工具、學習工具、思維工具,由個人掌握,可以共同使用。英語教學的人文性着重於英語課程對學生思想感情薰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人文學科的特點;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英語課程中的滲透,關注學生的心靈成長,心智發展,人格昇華,體現德育爲首;人類文化中先進的價值觀及其規範,是重視人的文化。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與途徑,人文性是工具性的載體與靈魂。

只有明確了“雙性”之間的辯證關係,教師纔會淡化知識本位的教學,走向或者是用心思考“雙性”並舉的重要性;纔不會過分強調單詞、短語、句型一類的純知識技能操練,即強調其“工具性”;也不會片面強調“人文性”,即過分關注文化差異、挖掘文本思想教育等對學生進行文化浸染薰陶;而是在教學實踐中,既注重夯實學生的人性根基,豐厚其人生積澱,增強文化底蘊,端正價值觀與世界觀,又注意到必要的知識技能(聽說讀寫)學習,使二者合一,高度統一。

二、提升人文素養,凸顯“雙性”價值取向。

學生是人,不是等待被雕琢和塑造的“物”,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觀念、個性等。因此教師應把學生當作一個鮮活的、具有極強可塑性的人來對待,既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又關注學生作爲“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的培養。如果說工具性要求英語教師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突出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英語學科核心理念),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經師”;那麼人文性就要求英語教師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參與體驗、感悟積澱、實踐創新等能力與感恩、愛人等情懷,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做人與處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人師”。因爲新版課標“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和“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的基本理念,對英語教師的身份也進行了重新定位:不僅僅是用英語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學習英語的老師,而是用英語進行教育、幫助學生全面成長的老師,引領學生在用英語做事的過程中學會做人。

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源於教師的人文底色的豐厚。對此,英語教師要在不斷地爲自己的專業充電的同時,更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在大量的'閱讀中汲取滋養心靈、性情等營養元素,獲得打開眼界、視角與突破固定思維模式的啓迪。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經師人師合一”的理念,我們所培養的學生不再變成僅會考試的機器,一味充當分數的奴隸,高分低能、冷漠無情,沒有理想,缺乏大志,心理失衡的一代,而是具有“綜合人文素養”,心理健康陽光,德才兼備的新世紀人才。新版課標提出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的本意或者說價值取向也就凸顯於此吧。

三、挖掘隱形資源 生成“雙性”精彩課堂。

在教學中,教師既要關注教材中顯性資源的使用,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形成必要的技能,又要正確而適度地把握、挖掘文本中隱藏的、積極的思想內涵,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暢遊文本,在與文本對話中體會感受文本的內涵與價值;更得帶領學生走出文本,運用文本,拓展文本,創新文本,實現自我昇華,自我超越。只有這樣,纔會達到以文“化”人,使人“文”化的目的與境界。

教師帶領學生暢遊文本,讓其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在生生觀點的撞碰中感受、理解、領悟文本的內涵與價值還不夠,還必須引領學生走出文本,創新文本。要落實課程標準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英語教學必須既承擔起“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又必須承擔起“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

義務教育課程心得體會 篇12

學習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們反覆地學習。我在想“溫故而知新”是不是就是需要我們對舊的知識反覆揣摩、反覆實踐,纔可以獲得新的知識呢?

學習也從來不是一件可以迅速完成的事情,它需要我們小心翼翼的揭示每一個詞語的含義,在文字中思考自己的實踐和作者的意圖,纔可以得到一點真知。

欲速則不達,是指每一件事情都不應該“唯快”。

今天學習的是20xx年新《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前言部分中的主要變化――關於課程標準――增強了指導性。

四是增強了指導性。各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一學一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爲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不論是現行的課程標準,還是以往的'教育文件,還是在秋季即將施行的20xx年的新課程標準,它們都對當時的教育實踐具有指導性。

我在和老師們的交流中常常將我們的課程標準比喻成爲少林寺的《易筋經》,武當山的《太極拳》,也將它比作爲我們教師的另外一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我常常這樣對新教師說:“如果你不會上課,如果你不會備課,如果你不會評價,如果你不會留作業,那就看看課程標準吧!”甚至有的時候我也會將課程標準推薦給我的學生家長,因爲這樣的書的確是對我們的教育實踐有指導意義的。

我的愛人去省裏參加活動時,她擔心自己在和老師們的交流中語言不合適,站位不夠高,對教育實踐不能夠那麼真實的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她問我怎麼辦,我告訴她――帶上課程標準。在20xx版課程標準出來以後,我先打印了一本送給我的愛人。我想這樣的禮物是最實際和最真實的。

有很多新老師上崗後就搬着基本教輔資料,翻來翻去,每一節課自己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在作業和課堂上緊緊的抓住了所有時間,恨不得將所有的題都放給孩子們。

當我們打開課程標準後,我們就會明白,哪一些是我們要重點啓發的,哪一部分是要助力增長興趣的。前幾天我無意中翻到了“作業評價”,再回想自己的所作,才真正明白,過程性評價對學生的幫助是如此之大。

此外,課程標準的指導性還體現在增強了實踐的操作性,在課程內容設計、學業質量標準研製、豐富案例、條件保障等方面進行細化、強化,努力做到好用、管用。正是由於這些,我們的課程標準對教育教學實踐更具有了指導性。

比方說學業質量標準。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爲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這也是指導性的。

尤其是對現在的一些教育熱點,課程標準也作出了相應的指導。比如說幼小銜接、整本書閱讀、核心素養、跨學科學習等等。

課程標準對教育教學的實踐指導性是必須要體現出來的。這樣做可以將全國教育均衡盤活,還可以將教育高地和普通教育區域相連接,實現教育對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的公平性。指導性的存在意義,還可以體現我們的教育目標――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在教育實踐中更可以將育人目標更加系統明確,進而彰顯國家意志;還可以將課程一體化設計理念從國家層次進行定義,進一步加強課程一體化的實施;更可以將新時代人才特點創新性和實踐性進一步提綱挈領般地凸顯出來。

義務教育課程心得體會 篇13

8月22日,我參加了由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特別組織的關於《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20xx版)解讀的線上培訓講座。該講座由XX老師、白皛老師主講,兩位老師妙語連珠、深入淺出,使我受益匪淺!

在上午,何老師從“新課標”20xx版的大綱出發,着重分析了課程性質、課程理念等具體內容,並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明確突出了“新課標”的“新”——學習任務羣、學業質量標準、過程性評價等,並闡釋了“教學評致性”該如何具體落實。此外,何老師手把手地指導老師們解讀課標的具體方法。下午,何老師以第二學段課程“表達與交流”爲例進行解讀,幫助老師們抓住關鍵詞把握重點,更舉實際例子來講解如何進行習作教學,理論明確,方法清晰,增強了可操作性。

白老師分別從“學習任務羣”和“詩教”入手做示範講解。他強調,“語文學習任務羣是基於語文核心素養的單元設計”,務必注意“任務、主題和實踐活動”之間的關係,也要注意學習任務羣的情境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此外,白老師鮮明地表達了自己對詩教的看法,我們應當積極發掘詩歌的生命力,讓詩歌走進當下,走近孩子們的'生活。

在課程改革和落實“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兩位老師的講座像燈塔的光,爲我指點迷津、指明方向。再次感謝兩位老師的不吝分享!

義務教育課程心得體會 篇14

認真聆聽了北京師範大學王薔教授關於國小階段《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解讀之後,受益匪淺。

王薔教授從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修訂背景和修訂內容兩個方面進行了解讀。修訂後的課程標準大力體現社會主會核心價值體系,引導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以能力爲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新課程不再以學科爲中心,過多強調對知識的記憶和操練。新課程以學生爲主體,強調面向全體、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尊重個體差異。這一理念的變化帶來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互動、以及評價模式等一系列的變化。強調學生主動學習,採用啓發式探究式的學習方法,互動層次更加豐富,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互動等。評價更關注學生的差異性,目的是爲了更好鼓勵、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

王薔教授的解讀不光從宏觀上、理論上講解了課程的價值體系、理念的變化,同時也爲教學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對照自己在平時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困惑,在王薔教授的講座中我能得到很大的啓發。

一、在教案、教學中體現人文素養

新課程以英語課程爲載體,對學生進行語言思維及人文素養文化意識的培養。在我平時的教案中,教學目標通常只關注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訓練,而很少涉及到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培養。雖然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了學習策略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寫教案時卻欠缺,在今後的教案中我將關注人文素養的培養。

二、利用大班優勢進行有效教學

我們學校雖然是在農村,但每個班學額卻嚴重超標,對此,教師總是無可奈何。其實大班化教學並不是只有弊端,大班也有大班的優勢,如:學習氛圍好,學生有歸屬感,對學生互相促進的作用。由於學生經歷不同,背景差異,分享起來更有優勢,大班化教學爲學生組織更多的參與學習機會。

三、充分利用傳統教學工具

多媒體、白板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已經深入到了課堂。多媒體呈現了很多有趣的畫面,更加豐富了學生的視野,使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但是很多老師過分依賴於多媒體,從而忽視了傳統的黑板板書、簡筆畫在課堂中的作用,越來越少地進行板書。其實,黑板板書是很重要的知識建構的工具,它揭示了主題及重點內容之間的關聯,通過板書呈現核心內容和主題、語言知識等。黑板可把重要的東西一直保持,較幻燈片更具優勢。教學手段不能濫用,應注意恰當性和必要性。在選擇媒體時,不一定選最好的,但一定要選用最佳的。

四、合理利用評價,促進學生髮展

評價不是選拔,不是簡單的檢查的工具。國小評價以激勵爲主。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正面發展,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在評價中給學生參與的機會,體驗參與評價的樂趣。如自我評價,同學評價,學生出題評價他人等多種方式。學生評價的過程也是自我進步的過程。在新版教材中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自我評價,今後的課堂中,除了教師評價之外,我會注意增加學生自評、學生互評這樣的形式,促進學生的進步。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更加認真地研讀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理念,便於更好地把握方向,準確地把握教材,以促進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