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

隨着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版》的發佈,我們即將面臨新一次教育理念與教學實踐的革新。非常榮幸參加了xx市XXX國小數學名師工作室組織的線上新課標解讀培訓,有幸能觀看各大專家對新課標改革的解讀,專家老師們用實踐說理,坐而論道。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深深感受到新課標在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教育思想上的重大改革,讓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對國小階段的教材內容有了更系統、清晰的認識,對課堂教學有了新的思考。

一、新課標的變化:

1、呈現三大亮點:拓展課程目標、豐富課程內容、強調核心素養。

2、落實根本任務:第一是立德樹人。第二是實現學科融合,這是一個世界潮流。

3、國小數學的四大領域沒有發生變化,爲了更好適應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變化總趨勢。數與代數強調整體性和一致性。負數、方程、反比例移到了國中學習。過去數與代數中的四個主題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常見的量、數量關係,常見的量移入綜合與實踐。六個主題進一步整體化爲兩個主題數與運算、數量關係。圖形與幾何強調幾何直觀,增加了尺規作圖的內容。統計與概率強調統計量,把百分數作爲統計量。綜合與實踐強調與其他學科的融合,與生活、傳統文化的聯繫注重知識的統整。學習變化與建議這部分內容,認識到“數與運算”主題將數的認識和數的運算兩個核心內容進行整合,增加並單列了“數量關係”這一知識子領域,並用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統整常見的數量關係,以數與運算作爲一個整體進行組織,體現二者之間的密切關聯。在“圖形與幾何”知識領域,將原來的四個知識子領域統整爲兩個知識子領域,即將“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的運動”“圖形與位置”統整爲“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圖形的運動與位置”。通過知識結構化,爲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提供路徑,幫助學生建立能體現數學學科本質、對未來學習有支撐意義的結構化的數學知識體系。在“統計與概率”領域,國小三個學段的主題調整爲“數據分類”“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達”和“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三個,重點強調數據的處理。收集、整理與表達是數據處理的主要方式,更有助於學生數據意識的形成。原課標中的“分類”調整爲“數據分類”,與“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達”一致,二者構成一個整體,都是以數據爲研究對象,前者是後者必要的準備。學生可以從整體上理解統計離不開數據,二者都是用恰當的方法處理數據,從而逐步形成數據意識。“綜合與實踐”領域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和跨學科主題學習,以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的方式設計與組織。

4、增強了指導性。新的課標不僅明確了“爲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做”的具體指導。

今後不僅要關注課標中的變化,還要思考課標中的“不變”,不變的恰恰是數學教學中最根本的東西,把“根”留住。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弄清楚課標變化前後的聯繫與區別,以便於更好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二、界定了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指向了三個維度: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表述爲“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三、踐行課標理念,賦能新課堂

(一)、潛心研究教材。教師要站在覈心素養的高度看教材,用新課標理念作支撐點解讀教材,用新課標理念作導向解讀教材,解讀教材整體結構及編排體系,瞭解新舊知識銜接,注意預設與生成,把握知識點的縱橫關係,要關注教材中的數學本質,探究數學的精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靈魂-數學思想和方法,關注教材中的數學文化,滲透數學價值。研究教材可對不同教材版本進行對比,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尊重教材和靈活處理教材相結合,關注教學內容的整合與拓展。

(二)、聚焦目標達成,促進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它引領着教學的方向。《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中提出的總體目標與11個核心概念是課堂教學的大方向,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推理意識、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積累活動經驗,提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同時每一領域的教學應把握最終的落腳點。堅持目標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生活,用數學思維思考現實生活,用數學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等,致力於落實核心素養。

(三)、改變課堂教學方式,促進深度學習。義務課程標準20xx年版課程實施中明確指出:“重視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改變過於注重以課時位的單位的教學設計,體現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以及學習內容與核心素養表現的關聯”。素養導向下教學實踐中要突出整體化、結構化、一致性,以“主題”統領,實現深度覆蓋,促進融會貫通。學習方式可以是前置性作業學習、單元學習、主題學習、項目化學習,讓兒童在全身心參與的學習中感受數學的魅力、數學的價值、數學的力量。喚起兒童的興趣、信心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更加熱愛數學學習。

(1)前置作業學習是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所進行的嘗試性學習,集中體現爲先學後教。前置作業是學生在生活和課程之間的行走。前置作業的設計要具有廣度,不要侷限與一個小的知識,要重在學生的經驗積累,注重學生通過前置作業溝通學生生活和學習之間的關係。

(2)單元主題教學就是將零散的知識整合成一個主題單元,通過對核心知識內容進行集中的深度探究,解決與之相關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強調學科大觀念、大主題組織內容,以大項目或大任務完成學習,更多地關注教學內容的本質、蘊含的思想以及學生素養的培養。

(3)項目化學習的思想是以學生爲中心,引導學生在做項目的過程中經歷真實的探究過程,並在實踐中不斷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從而進一步積累思維方法和活動經驗,最終達到深度學習的理想效果。

以上這些學習方式都關注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得,更多的是思維的提升和核心素養的發展。可以把以上學習方式進行融合,以任務爲驅動,開展“主題”或“項目”學習,開展跨學科實踐活動,讓兒童在經歷完整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不斷髮現、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學會與人合作,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

(四)、優化作業設計催生課堂變革

培育核心素養的數學教育不是碎片化的知識死記硬背,更不是重複機械地刷題,而是注重真實情境的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注重在理解性學習的基礎上整體知識結構的建立,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遷移,培養學習力。在雙減政策下,我們要減的是統一、重複、機械訓練的作業,爲學生設計有趣的、需要學生情感與思維捲入的作業與活動,增加拓展型、探究型、實踐型爲主的作業,讓學生完成作業的同時能關注時事、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從而更好地學會學習、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探究。

在課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用教材教,從創造性加工教材開始,對教材科學地重組、合併、放大、縮小、添加、刪除,讓教材符合學生的實際,符合學生的口味。生活中當下發生的事,就是最好的教育素材。面對當下發生的事,我們可以提取切適的成分,或者從不同的視角切入,藉着這一棵“樹”來認識廣大的森林。

新課標、新方向、新思考、新徵程,我將進一步領會新課標的精神要旨和深刻內涵,在落實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過程中打開更廣闊的教育視野,打造更高效的課堂,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保駕護航!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2

前段時間教育部剛頒佈了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標準(20xx版),爲了更好的理解這次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修訂,我們一起通過線上學習。學習後讓我更加體會到學習數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掌握知識的層面上,而必須學會應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學數學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實現數學的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意從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20xx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的要點也是所有學科共同的:

1.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2.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

學科融合對於義務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國際課程的發展趨勢。

那麼怎麼來理解和表達核心素養?因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沒有變,核心素養這件事情應該是從一到終老,每一個學習過數學人都應該具有的。還有一個就是階段性,每一個不同的學習階段應該有不同的表現,有身體身心發展有關知識儲備有關,與經驗積累有關,因此這是最關鍵的核心素養的表述,應該有整體性,既有數學的特徵,又有數學教育的特點,更具體的說具有學科的思維特徵,就是定義爲通過數學教育學生獲得的核心素養,教育的終極目標。這樣就把核心素養表述爲會用數學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另外,什麼是數學的眼光?爲什麼要觀察?因爲數學爲人們提

供了一個認識與探究現實世界的觀察方法,因此只具有了數學的這種觀察方法,那麼學生就能夠直觀的理解數學的知識及其背景,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有機的聯繫起來,引起數學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能夠發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創新。那麼什麼是數學的思維,數學是如何思考現實世界,那麼數學爲人們提供了一種理解和解釋現實世界的思考方法,通過這個學習,學生能夠理解數學的基本概念法則的發生與發展的過程,直到數學基本概念之間的關係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問題,能夠合乎情理的理解數學的一些結論,能夠探究現實世界的規律,用數學的方法探究規律,能經歷一個數學,再發現的過程,能夠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夠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培養理性精神。

因此我們現在把核心素養與數學的思想與數學的特徵有機的結合起來。數學不不僅僅是運算和推理的工具,也是表達和交流的語言。這是很重要的,因爲語言承載的思想語言承載文化,也是一種語言的話,那麼數學也能夠存在這個思想承載着文化,因此數學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後課程內容的結構與調整,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提倡要整體備課,包括全年級的整體備課,包括全學段的整體備課,包括全校老師的整體備課。數學課程標準中還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同時還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

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信心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教師就應該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感悟,發現數學的作用與意義,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作用意識。

通過這兩天的學習《義務教育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3

《課程標準(xx年版)》提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對人的主體性地位的迴歸與尊重,不僅需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而且應注重學生自主發展。

我們知道,學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探索式的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驗是在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有意義的學習應是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認識新知。而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情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課標》的精神和要求合理,靈活。下面談談我對學習《課標》後的幾點體會。

一是教學內容,多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和應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纔能有益於學生髮現,理解,探索和應用數學。注意從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數學的教學內容大多數可以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這樣的引入,貼近學生的生活,溝通了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的確就在身邊,現實生活的確離不開數學,從而消除了對數學的陌生感;

二是強調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學生有權選擇他們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有利於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數學能力;

三是內容強調尊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都是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我們要承認這種差異。然後因材施教。

學習《課標》,我學到了很多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注意的許多理論知識。數學課堂教學中最需要做的四件事是: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更多地在激發學習興趣上下功夫,要通過自己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充分展示數學的親和力,撥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原動力,是學生對數學有厭學到樂學,最終達到會學。

二、引發數學思考。有思考纔會有問題,纔會有反思,纔會有思想,纔會真正感悟到數學的本質和價值,也才能在創新意識上得到發展。

三、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和日常課堂教學行爲緊密相關的,認真聽講、善思好問、預習複習、認真作業、質疑反思、合作交流等等,這些學習習慣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刻意誘導,潛移默化,點滴積累通過較長時間的磨練,最後方能習以爲常,形成習慣。

四、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在教學中,件事應把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方法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數學教學的具體過程中蘊涵。這裏的恰當是指學習方法要反映數學學習的特徵,對學生而言,不僅是適宜的而且是有效的。

學習數學的的重要方式是: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觀察、實驗、推測、計算),教師要注重啓發式教學,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教師講授給學生自主以啓發、動力、靈感、方向,學生自主給教師講授以反愧分享、調控、反思。對學生創新認識的培養是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應體現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之中。

通過本次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關於國小數學新課標的理論知識,以後我會用這些理論知識去指導我的數學教學。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4

本學期,我又進一步認真學習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通過本次學習, 我更充分認識到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教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我們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本人通過對新課程的學習,對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數學觀的改變。

《新課程標準(修訂稿)》,將數學觀更改爲: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作爲對於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新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動、具有現實的情境中去學習數學。作爲一名數學教師,我們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數學觀念,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二、關於數學課程。

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1、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

良好的數學教育,就是不僅懂得了知識,還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磨練。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具有公共基礎的地位,要着眼於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

課程設計要滿足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的需要,使學生掌握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要得到發展;要符合數學科學本身的特點、體現數學科學的精神實質;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在呈現作爲知識與技能的數學結果的同時,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體驗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得到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要處理好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與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之間的關係;要處理好強調學生主體作用與突出教師組織和引導作用之間的關係;要處理好 “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之間的關係。並把“四基”與數學素養的培養進行整合,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2、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現代學生觀認爲,在每一個學生身上都蘊藏着巨大的教育潛能,我們的教育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內在素質,即自然天性,小心加以呵護、開發。要面對每一個有差異的個體,適應每一個學生不同發展的需要,要爲每一個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機會與可能。數學課程必須立足於關注學生的一般發展,它應當是“爲了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課程,而不能成爲專門用來淘汰的“篩子”。要改變陳舊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教師要牢記兩條,一是除了知識傳授之外,還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思考;二是既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能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課標解讀工作自上而下如火如荼的進行着,我們在旬陽中學階梯教室參加了20xx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會,感觸頗多;特別是師訓中心老師對於數學素養的解讀,及其風趣的舉例,更讓我印象深刻。在這個活動中,我的體會頗多。

1.《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以全新的觀點將國小數學內容歸納爲“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特別突出地強調了6個學習內容的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和推理能力。

2、通過新課標解讀,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過程,應當是學生和教師互相作用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爲“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爲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壤之別。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5

我通過學習,思想上更清楚了,我們搞創新教學是時代的需求。下面談談我今後如何來搞好創新教學的。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使用新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要的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二,搞好創新教學,教師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面對新課程,教師要首先轉變角色,確認自己的教學身份。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另外,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來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習的實際出發,利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摸索新的學習方法,教師起到從旁協助的作用。

總之,新課程已經爲我們指明瞭新的方向。我們只有跟着新的方向,搞好創新教學,纔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6

8月24、25日兩天時間,在第二中學多媒體教室,我認真學習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通過本次學習,使我進一步認識到數學課程改革從理念、內容到實施,都有較大變化。

新課標已走進中學數學教學,作爲中學數學教師,如何正確理解新課標理念,樹立正確中學數學教學觀,開展中學數學教學的同時,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爲目前首要思考與解決的問題。針對現實數學教學的實際狀況與新課標理念的衝突,明確作爲數學教師應該建立起的新的教學理念,展開具體教學實踐策略的分析,特別強調了對數學課堂教學應樹立正確的評價理念與採取的態度方法。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首先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以新角色實踐教學。所謂“親其師言其道”,這要求教師破除師道尊嚴的舊俗,與學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關係,走下高高講臺,走進學生身邊,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要求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和探索,鼓勵他們主動自由地思考、發問、選擇,甚至行動,努力當學生的顧問,當他們交換意見時的積極參與者;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關係,使學生感到教師是他們的親密朋友。

其次,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互動型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建立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實際上是師生雙方以自己的固定經驗(自我概念)來了解對方的一種相互交流與溝通的方式。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目標重心在於改變學生、促進學習、形成態度、培養性格和促進技能發展,完成社會化的任務。學生的目標在於通過規定的學習與發展過程儘可能地改變自己,接受社會化。只有縮小這種目標上的差異,纔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實現。這首先要求教師轉變三種角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成爲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由傳統的靜態知識佔有者成爲動態的研究者。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纔會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纔會主動探究。因此,現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爲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裏一起學習。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說敢做的氛圍中學習。因爲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爲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爲別人的老師。一旦課堂上師生角色得以轉換和新型師生關係得以建立,我們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課堂教學正在師生互動中進行和完成。師生間要建立良好的平等互動型關係,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從學生知識狀況和生活實際出發,更多地考慮如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來學會有關知識和技能;在課堂上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經驗與認知水平,讓學生大膽提問、主動探究,發動學生積極地投入對問題的探討與解決之中;應靈活變換角色,用“童眼”來看問題,懷“童心”來想問題,以“童趣”來解問題,共同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爲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習夥伴。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可能某些方面的認識還很膚淺,但我相信,用我對一顆對教育的執着追求的奉獻之心,在以後的工作中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時刻看到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7

這次有幸學習了由xx教授解讀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標》的學習報告,收穫不少。xx教授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的背景、修訂的目標和修訂的基本原則爲我們做出詳細的分析。同時對數學課程標準新改編的一年級教材詳細的做出瞭解讀和分析。《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對人的主體性地位的迴歸與尊重,不僅需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而且應注重學生自主發展。通過學習我對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有了初步的瞭解,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等定位上更加準確,我們的教學一直以來是在繼承和揚棄中前行的,這次學習中,我們組的每位數學教師都認真地閱讀分析了課標,發現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情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明確提出“四基”是數學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目標。在注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在培養學生演繹推理能力的基礎上,還要注重歸納推理能力的培養。掌握數學基本思想就是掌握數學的精髓。基本活動經驗是學生在教學中老師給他們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聽數學”爲“做數學”。教學方式變了,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變了,認識這個變化,接受這個變化,適應這個變化,才能和學生一起實施教學的改革,共同實現基礎教育改革的目標。雖然,教學方式變了,教師角色變了,教學觀點變了,但是目標不能變,爲了孩子一生的持續發展,我們將堅持不懈的將課改進行到底。

我們要繼續加強課標學習,不斷的探討,使新課標的學習融入到實踐之中,無論遇到多大的艱難,我們始終緊跟着新課標、新理念,切實爲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只有跟着新課標的方向,我們也纔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8

暑假期間,我學習了20xx版《數學課程標準》,感悟頗深,受益匪淺。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教師必須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同時課堂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結果,也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

一、20xx版《數學課程標準》主要變化

1、新增核心素養,分爲三個方面:

(1)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

(2)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

(3)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其中,國中階段核心素養主要表現爲:抽象能力、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能力、數據觀念、模型觀念、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2、國中部分課程內容有所調整,其中新增內容18條,2條選學內容前的星號(*)刪除,刪除內容4條,綜合與實踐在具體內容中體現了跨學科項目學習。

新增內容:

(1)理解負數的意義。

(2)知道實數由有理數和無理數組成。

(3)能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實數,能比較實數的大小。

(4)能借助數軸理解相反數和絕對值的意義。

(5)能利用乘法公式進行簡單的推理。

(6)瞭解代數推理。

(7)理解函數值的意義。

(8)知道二次函數係數與圖象形狀和對稱軸的關係。

(9)會求二次函數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並能確定相應自變量的值,能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10)知道二次函數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間的關係。

(11)能用尺規作圖:過直線外一點作這條直線的平行線。

(12)理解角平分線的概念。

(13)能用尺規作圖:過圓外一點作圓的切線。

(14)知道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

(15)理解中位數、衆數的意義。

(16)會計算一組數據的離差平方和。

(17)經歷數據分類的活動,知道按照組內離差平方和最小的原則對數據進行分類的方法。會計算四分位數,瞭解四分位數與箱線圖的關係,感悟百分位數的意義。

選學內容前的星號(*)刪除:

(1)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係數的關係。

(2)探索並證明垂徑定理:垂直於弦的直徑平分弦以及弦所對的兩條弧。

刪除內容:

(1)知道|a|的含義(這裏a表示有理數)。

(2)知道給定不共線三點的座標可以確定一個二次函數。

(3)探索切線與過切點的半徑的關係,會用三角尺過圓上一點畫圓的切線。

(4)結合實例進一步體會用有序數對可以表示物體的位置。

二、活用教材和教學資源

要靈活運用教材,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滲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資源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加工、補充,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並非唯一的數學課程資源,我們應該善於開發其他的教學資源,它包括教學中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料,如實踐活動材料、多媒體、幾何畫板、希沃白板、計算機軟件及網絡等。

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

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啓發式、探究式、互動式等,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根據不同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對象,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或多種方式相結合,組織開展教學。通過豐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實踐、探究、體驗、反思、合作、交流等學習過程中感悟基本思想、積累基本活動經驗,發揮每一種教學方式的育人價值,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

重視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改變過於注重以課時爲單位的教學設計,推進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體現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以及學習內容與核心素養表現的關聯。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要整體分析數學內容本質和學生認知規律,合理整合教學內容,分析單元及課時的數學知識和核心素養主要表現,確定單元教學目標,並落實到教學活動各個環節,整體設計,分步實施,促進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整體理解與把握,逐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注重創設真實情境。真實情境創設可從社會生活、科學和學生已有數學經驗等方面入手,圍繞教學任務,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加工特點的素材。注重情境素材的育人功能,如體現中國數學家貢獻的素材,幫助學生了解和領悟中華民族獨特的數學智慧,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注重情境的多樣化,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世界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四、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既要爲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既要爲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於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困難和學有餘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五、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國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面對新課標的挑戰,我們必須正確深入理解新課標的思想,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認真鑽研教材,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學生實際的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9

本人認真聆聽了xx教授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詳細解讀,有很多收穫,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一些內容。

我知道了國小階段核心素養由原來的10個: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意識、數據意識、模型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增加爲11,增加的一個爲:量感。何爲量感呢?量感主要是指對事物的可測量屬性及大小關係的直觀感知。知道度量的意義,能夠理解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會針對真實情境選擇合適的度量單位進行度量等。建立量感有助於養成用定量的方法認識和解決問題,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應用意識的經驗基礎。

我瞭解了總目標是“三會”: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同時,爲了體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整體性和發展性,根據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將九年的學習時間由原來劃分爲三個學段變爲劃分爲四個學段。涉及到我們國小階段的就是,原來一至三年級是第一學段,四至六年級是第二學段,而現在是每兩個年級爲一個學段,國小階段分爲三個學段了。國小的6年劃分得更詳細了。

我明白了課程內容組織得安排上也有很大變化。20xx年得課標是以學段爲主題,每學段裏面細分爲四大領域,而20xx年的新課標是以四大領域爲主題,在每個領域裏面再細分學段,更重視了知識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xx教授的解讀非常細緻,而且深入淺出。因爲信息量很大,在聽了xx教授解讀的基礎上,後期我還要不斷學習,仔細研讀,用新課標的裏面的新標準,新內容,新理念,新方法來指導自己的教學。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0

這次有幸參加了xx市一中國小數學20xx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標》的學習報告,而感到高興。雖然是一天短暫的學習時間,但收穫不少,能夠得到這樣的學習是我的幸運。這天的上午是由xx市教研員張教授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的背景、修訂的目標和修訂的基本原則爲我們做出詳細的分析。下午是xx市教研員湯教授對數學課程標準新改編的一年級教材詳細的做出瞭解讀和分析。課程標準(20xx年版)》提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對人的主體性地位的迴歸與尊重,不僅需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而且應注重學生自主發展。

我覺得一天的學習對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有了初步的瞭解,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等定位上更加準確,我們的教學一直以來是在繼承和揚棄中前行的,我經常問自己:真正熟悉課標嗎?其實每次在學習的時候很瞭解,可是就是過後忘記了,不能把學到的新理念靈活的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只有備課時,能熟悉本單元或本課時,所以總是很慚愧。8月8日在湘潭學習了一天,在8月23日這天我們教研組又一起學習課標,分析對比新舊課標的一些變化,理解了課標改變的意義。

我們組的每個數學都教師認真地閱讀分析了課標,發現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情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明確提出“四基”是數學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目標。下面談一下自己膚淺的體會與想法:基本技能對於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怎樣學習,還要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除了“雙基”所要求的,基於“四基”的教學,在注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在培養學生演繹推理能力的基礎上,還要注重歸納推理能力的培養。掌握數學基本思想就是掌握數學的精髓。基本活動經驗是學生在教學中老師給他們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聽數學”爲“做數學”。

還發現新課標比舊課標更理性些、數學教材的編排更完美些、數學教學更有層次些,教材的結構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新教材比舊教材教學內容的編排更爲科學合理,我想:無論是課標的修改還是教材的改編,最終目的是促使數學課程更加完善,更適應社會發展與教育改革的需要,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應用的價值。而課標的修改需要很多專家親臨一線的教學與研討,只有這樣修改的課標才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

十年的新課改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繼續加強課改學習,不斷的探討,使新課標的學習與實踐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衝擊着站在課改浪尖上的教師們。我們曾經多次在教學中困惑,不知所措,但通過學習,我們又引來了新的姿態站在教育前沿。無論遇到多大的艱難,我們始終緊跟着新課標、新理念,纔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切實爲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領悟教學精神,落實好新課標的要求,教好書,培養好學生!纔是我做爲一名教師一生中最大的願望和幸福。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1

課程標準共分四部分:前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最重要的變化是由原來的重視雙基教育到落實學生的四基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還要學生領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我認爲,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主要是爲編排教材內容提供依據,是通過一節課一節課的具體實施來實現的。實施建議則是指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怎樣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的數學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一。學生獲得知識,必須建立在自己的思考之上。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數學內容設計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採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不同的形式,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思維得到發展、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收穫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師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課下,教師不但要精心備教學內容,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學習興趣在哪裏、學生原來的基礎等等),然後決定課堂上採取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才能使學生學起來輕鬆、主動。這樣,才能體現教師的組織作用:第一、教師應當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數學實質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方案;第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因勢利導、適時調控,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形成有效的學習活動。

教師的“引導”作用主要體現在:通過恰當的問題,或者準確、清晰、富有啓發性的講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求知求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恰當的歸納和示範,時學生理解知識、掌握技能、積累經驗、感悟思想;能關注學生的差異,用不同層次的問題或教學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於這段話我是這樣理解的:教師在提問題時,要把握問題的難易度,太簡單的容易使學生浮躁,太難的問題使學生喪失了思考的信心,要設計的問題既能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又難易適度,就需要教師精雕細琢。在課堂上需要演示的地方,教師就要儘量通過實物、課件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出來,以幫助學生的理解。需要教師歸納強調的地方,教師要準確、清晰富有啓發性的表述出來,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條理化、系統化、整體化。課堂上,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都有所發展,有所收穫。

課堂上,教師要以和學生平等的身份,爲學生積極創設情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和學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發現和成果,充分發揮教師的合作作用。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2

課標解讀工作自上而下如火如荼的進行着,我們在市實驗二小參加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會,感觸頗多;特別是秦院長對於數學素養的解讀,及其風趣的舉例,更讓我印象深刻。在這個活動中,我的體會頗多。

1.《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以全新的觀點將國小數學內容歸納爲“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特別突出地強調了6個學習內容的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和推理能力。

2、通過新課標解讀,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過程,應當是學生和教師互相作用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爲“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爲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3、通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爲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們應因材施教,目的是爲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衆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4、通過新課標的解讀,能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爲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把課標和教科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當然解讀課標需要認真的態度,更需要常常進行研讀時時體會。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爲教師,必須成爲學習者。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爲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爲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讓自己再度成爲學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體會我們的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爲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3

通過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我瞭解到《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創造生動有趣的情境,將數學活動與他們的生活、學習實際相連,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去發現、去探索與之相關的數學問題,這不僅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而且能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倡導學生合作探究,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創新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將學生教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因此,課堂上,教師既要注重培養學生動腦、動手、自主探究與合作的習慣,在課堂上還要留一定的空間和時間給學生思考、合作與交流,讓學生有表現自已才幹的機會。

這樣,通過數學問題的探索、學生大膽的嘗試,歸納得出多種不同的方法表示,效果很好,從這一點說明,學生的潛力是可以挖掘的,關鍵的問題是看我們教師願不願去開發。

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努力倡導的目標。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要爲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於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餘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同時,新教材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試一試”、“想一想”、“議一議”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選用。對於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通過學習,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一節課,努力使自己成爲新時代合格的人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