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5篇

教育1.27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5篇

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

8月24、25日兩天時間,在第二中學多媒體教室,我認真學習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通過本次學習,使我進一步認識到數學課程改革從理念、內容到實施,都有較大變化。

新課標已走進中學數學教學,作爲中學數學教師,如何正確理解新課標理念,樹立正確中學數學教學觀,開展中學數學教學的同時,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爲目前首要思考與解決的問題。針對現實數學教學的實際狀況與新課標理念的衝突,明確作爲數學教師應該建立起的新的教學理念,展開具體教學實踐策略的分析,特別強調了對數學課堂教學應樹立正確的評價理念與採取的態度方法。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首先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以新角色實踐教學。所謂“親其師言其道”,這要求教師破除師道尊嚴的舊俗,與學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關係,走下高高講臺,走進學生身邊,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要求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和探索,鼓勵他們主動自由地思考、發問、選擇,甚至行動,努力當學生的'顧問,當他們交換意見時的積極參與者;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關係,使學生感到教師是他們的親密朋友。

其次,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互動型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建立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實際上是師生雙方以自己的固定經驗(自我概念)來了解對方的一種相互交流與溝通的方式。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目標重心在於改變學生、促進學習、形成態度、培養性格和促進技能發展,完成社會化的任務。學生的目標在於通過規定的學習與發展過程儘可能地改變自己,接受社會化。只有縮小這種目標上的差異,纔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實現。這首先要求教師轉變三種角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成爲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由傳統的靜態知識佔有者成爲動態的研究者。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纔會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纔會主動探究。因此,現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爲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裏一起學習。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說敢做的氛圍中學習。因爲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爲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爲別人的老師。一旦課堂上師生角色得以轉換和新型師生關係得以建立,我們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課堂教學正在師生互動中進行和完成。師生間要建立良好的平等互動型關係,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從學生知識狀況和生活實際出發,更多地考慮如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來學會有關知識和技能;在課堂上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經驗與認知水平,讓學生大膽提問、主動探究,發動學生積極地投入對問題的探討與解決之中;應靈活變換角色,用“童眼”來看問題,懷“童心”來想問題,以“童趣”來解問題,共同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爲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習夥伴。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可能某些方面的認識還很膚淺,但我相信,用我對一顆對教育的執着追求的奉獻之心,在以後的工作中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時刻看到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

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心得體會2

4月21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門學科的課程標準。當天就算沒有成爲熱搜第一,也刷爆了朋友圈,新修訂的數學義務課程標準讓我們感受到與20xx、20xx版明顯不同,聆聽xx教授解讀,引發對後續教師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有效落實修訂後課標精神諸多思考。其中xx教授提到了教學不僅要有結果性目標,還要關注過程性目標,需要學生參與其中。對此非常認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活生生的人,面對每一個學生,教師需要思考教學實施中每個環節學習目標是什麼,讓學生經歷怎樣的學習活動,如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給予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數學的活動經驗,因爲有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可以更利於學生直覺的'培養,學好數學。

在講座中,我們還需要關注xx教授提出的新的話題或者說是之前被我們忽略的數學思想,如代數推理、抽象結構、加法模型、尺規作圖、數的表達、幾何直觀等。講座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這些核心概念、核心詞xx教授也只是概要性的描述和解讀,課標修訂再具化、專家講解再細緻,能否真正落地實現,還在於每一位一線教師的理解與認同,平日常態教學開展。所以,今天的講座爲一線教師進一步闡釋了課標修訂的意義與價值,課標的變化之處和教學建議,明確指出教師教學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加強一體化設置,促進學段銜接,提升課程科學性和系統性。課標的學習爲教師今後教學指明方向,但因爲修訂後的課標有較大的變化和要求,對教師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絕非一、兩次講座就能實現教學的改變。修訂後的課標必然會帶來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身爲教師,不可能置之度外,而是需要順勢而爲,積極投入其中,有所爲。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必須與時俱進,我們,師者,更需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爲學生未來的發展助力。

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心得體會3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對“運算能力”是這樣描述的:“運算能力主要是指根據法則和運算律進行正確運算的能力。能夠明晰運算的對象和意義,理解算法與算理之間的關係;能夠理解運算的問題,選擇合理簡潔的運算策略解決問題;能夠通過運算促進數學推理能力的發展。運算能力有助形成規範化思考問題的品質,養成一絲不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計算能力是指利用一定的運算程序計算出結果的技能,而運算能力是運算技能和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而成的能力。隨着時代的發展,我們對於人才的培養逐漸從技能的培訓轉到了能力的培養。那麼運算能力的培養如何落地?下面我結合新課標的要求與自己運算教學實踐,談談國小數學運算教學的幾點策略。

一、因材施教,鼓勵方法多樣化

算法多樣化是指對於同一個問題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運用這種教學方式,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不僅可以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也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如,我在教學退位減法十幾減6時,先設計一個問題情景,並讓學生觀察,提出怎樣列式,引入算式13-6,隨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並交流彙報如何計算13-6,最後得出以下幾種算法:

(1)用“一個一個減”的方法

算式:13-1-1-1-1-1-1=

(2)用“想加算減”的方法

藉助加法來想減法,想6加幾等於13,13減6就等於幾,因爲6+7=13,所以13-6=7。

(3)用“平十法”

被減數的個位是3,爲了“平十”,把減數6分成3和3,先算13-3=10,再算10-3=7。

(4)用“破十法”

所謂“破十”,就是破出來減十,即用十減,當被減數的個位比減數小時,就把被減數分成10和幾,用10減去減數,剩下的數再與被減數的個位上的數合在一起。即把13分成10和3,先算10-6=4,再算4+3=7。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維特點,鼓勵運算方法多樣化,應讓學生自主選擇經過優化後的方法,讓學生多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促進個性發展,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二、理法融合,實現方法最優化

算理是計算過程中的道理,解決爲什麼這樣算的道理,算法是計算法則,是解決如何算得方便、準確的問題,二者相輔相成。算理爲算法提供了理論依據,而算法又使算理可操作化,在國小數學運算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算能力,就需要教師既重視算法教學,又重視算理教學,正確處理算法和算理學習的關係。

1、體會思路,優化修正

每一個算法背後的思路都不相同,都對應了深刻的算理,不僅要讓學生體會到算法的多樣化,還要能把每一個算法對應的算理理解到位,才能說學生真正掌握了不同的算法。再者在學生列出的各種算法中既有低效的,也有十分巧妙的,此時教師應發揮課堂引導者的作用,讓學生對算法進行比較歸類,說說自己覺得哪一種算法最好?自己的算法和最好的算法有何區別?在此過程中,實現了算法的優化,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煉了方法背後所蘊含的數學思想。

如,計算64+58=?

生1:列豎式計算得出結果爲122。

生2:64+60=124,124-2=122。

生3:64+36=100,100+22=122。

生4:60+50=110,4+8=12,110+12=122。

在這個兩位數加法裏,第一種算法是正確並且大部分學生使用的最普通的算法,但是部分學生可能由於粗心,看錯數字或者在進位計算中有所差錯,並且計算速度也不快,因此列豎式計算在此有效性較低。第二種和第三種算法都包含了“湊整法”的數學思想,這兩種算法的有效性較高。第四種算法則是分部計算方法,大數和大數相加,尾數和尾數相加,其實就是豎式運算的原理,這種算法較麻煩,可能會降低運算速度,算法的有效性也不強。雖然學生能夠提出這四種不同的算法,但實則是對運算的掌握能力的差異,導致計算過程有快有慢。所以可以要求有能力的學生儘量掌握第二、三種算法,但是所有人必須掌握第一種算法,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由此可見,看似一道簡單的兩位數加兩位數加法,可裏面蘊含了深刻的算理,教師要理解學生呈現出的算法的意義,要引導學生將更高級的數學思想轉變爲簡單的算法展示出來。

2、品味邏輯,創新方法

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算法與算理的關係,更要引導學生結合兩者關係來創新新的算法,提高計算的精確度和效率。

如,在計算51-9=?時,有的學生沒有掌握快速口算的方法,不能立即得出答案。有一個學生髮現雖然他不能快速算出51-9=?但是他能很快算出50-9=41,再將41中的個位數1加上原來的個位上的1,即可得出結果爲42。通過這樣的計算,學生意識到,依據算理,個位數只能和個位數先加減,十位數只能和十位數相加減,現在個位上的1比9小,不能直接相減,那麼就需要把一個十借給個位上的數再相減。這樣就可以得到10+1=11,再與9相減。此原理就是列豎式計算中的“借位”原理。

爲了讓學生進一步運用算理來創新運算方法,引導學生思考以下習題:35+46+4=?學生結合以上計算經驗,會想到將該式變成30+40+5+6+4=?此時學生會發現,運用減整的方法會使運算更簡便,於是學生將式子變爲30+40+5+(6+4)=30+40+5+10=85。通過此次計算,學生髮現瞭如果要使計算變得簡便,就要運用“借位”原理中的“減整”原理。即學生在讓個位數與個位數相加,十位數與十位數相加時,要儘量讓相加或相減的數字減整。

又如34-1-3=?時,可以把式子變成34-(1+3)=30。同理,在計算53-7=?時,可以把式子變成50-7+3=?從而快速算出答案。因此,在學生不記得運算方法時,可以通過分析算理的方法來理解計算方法,然後利用理解的方法來記憶。算理是計算的“道”,算法是計算的“術”,當學生理解運算方法的過程後,才能靈活地運用運算方法,創新運算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

三、以用促算,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國小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爲主,如果只是單純地講一些概念性的知識學生理解起來就會有些困難。而如果把這些知識放到具體情境中,就會加深學生的理解與感悟。把運算教學與解決實際問題融合在一起,根據學生豐富的數學現實,實現知識的自我構建。

如在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3+2=5時,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計算3+2=5,以此類推計算4+3=7,5+4=9,更重要的是把它放在具體問題中,例如,圖畫中樹上有3只鳥,又飛來了4只,一共有幾隻鳥?學生通過看圖,理解了圖意,知道了樹上是3只,即寫作3,又飛來了4只,因此再記作4,而問的問題是一共有幾隻?所以應使用加法,即3+4=7,所以有7只。如此,學生不但學會了簡單的加法,重要的是能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又如在教學“元角分與小數”時,爲了能讓學生體會它們之間的轉化關係,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兒童版”紙幣,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實際操作,例如,35元可以有幾種表示方法?都分別是哪幾種?50元減去20。5元還剩多少?10。2元加上8。7元是多少?等等,此時,“算”與“用”自然地結合在了一起,這時學生明白,“算”是爲“用”服務的。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讓學生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重視基礎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應用中逐步提高數學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在國小數學運算教學中,教師既要重視算法教學又要重視算理教學,並將運算教學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根據實際完善教學措施,從而提高學生運算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心得體會4

按照xx市與xx區教研室暑期學習安排,參與了7月11日到7月18日的xx市課程標準解讀,以及7月19日xx區課程標準培訓。爲期8天的培訓結束了,本次活動是從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的介紹到20xx版數學新課標的解讀;從修訂的基本原則到主要的變化的闡述;從理論分析到案例分析;從四個領域到學段內容結構化分析及教學指導等,都一一做了詳細的解讀與指導。

從本次培訓不僅使我瞭解了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的整個過程,還明白了爲什麼要有這樣的變化,聽完後讓我深深體會到,這種變化不僅促使幼小銜接與小初銜接工作,更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學生髮展爲核心,站在社會的角度體現數學的社會價值,站在知識的角度遵循知識的形成爲基礎。現總結如下:

一、以學生的發展爲根本

義務教育的性質和目標指出,培養什麼樣的人,爲誰培養人。就是全面落實關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體現了課程的育人功能。

不僅課程的設置有了變化,同理課程的內容也做了調整,有了相應的增加與刪減,這些課程內容的增加和刪減完全是站在不同學段的學生的經驗需求和社會需求以及與之相對應的能力上進行的。比如在說到方程這一個內容,的確從教11年來,如果沒有特定的要求,很多學生不會直接使用方法解答的。每次用方程解決問題,我都得先找到方程的優勢,思維不用逆過來,反之學生會說逆向思維發展邏輯思維能力,這種說法正確,我又得從解決問題的目的上,舉一些稍微複雜一些的問題說明它的優勢。適當的舉一些再稍微複雜一些的例子讓學生體會方程的數學應用價值。但是無我怎麼解釋,要想讓基本全部的學生認同,在國小階段真的是很難的。在視頻平臺也搜到過類似的家長質疑的例子。還有增加了尺規作圖刪減負數概念的學習等,本次新課標進行了修改,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爲本。

課程內容結構化,提出主題教育,大單元,核心概念,跨學科等。學生思維的發展是結構化的,那麼內容就應該結構化,學生的發展不是單一的,一條一條的,是以一個核心爲根本,其他知識點串起來織成的一張網,這些用來知網的知識點,不僅是本單元的知識點,更是本領域,其他領域,乃至其他學科的知識點,甚至包含了文化教育的內容。這樣的教育才是一個人完整的教育,所以課程內容的結構化也是以學生的發展爲根本的。

發展學生就是要聚焦學生的核心素養(三會)的形成,從而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將核心素養學科化、學段化、甚至具體化到數學學習的每一個過程當中,其中國小階段有11個具體的核心素養,課標提出要設計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活動,也是要求我們在備課的時候,站在大單元的臺階上,就需要提煉和牢牢抓住核心基本知識,從促進學生的發展來設計教學活動,從而很好的發展學生。

二、以體現社會的價值爲準則

學生的學習的目的最重要的是適應並逐步發展社會。所以學生學習的知識點必須是體現社會的應用價值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注重對實際問題的有效迴應。即要求老師們在真實的情境中,提出真實的問題。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我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我是爲了解決社會中真實問題而學習,並不是爲了學習而學習的。

課程內容百分數領域的變化也體現了社會的應用價值。我們都知道已經學習了分數了,爲什麼還要學習百分數呢?其實根本的目的不是隻是停留在將數據都畫成百分數利於比較,更重要的是分析後做出判斷或預測等,它是有社會意義的,所以不再把百分數當做數來研究了,而是豐富了它的.統計意義,不正是充分考慮了百分數在現實的社會價值。

三、以知識的形成爲基礎

20xx版課標每個領域的模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幾個模塊變成了各領域的主題。其中數與代數領域中變成了兩個主題,數與運算以及數量關係。爲什麼數與運算成爲一個主題,在解讀中講到,一個數的產生與發展是離不開運算的,比如1變成2,再變成3,不就是一個一個的計數單位的累加嗎?所以數的產生髮展離不開運算。這種變化不正是遵循了知識的發展嗎?

新課標中特別談到了“一致性”。數的概念本質的一致性與數的運算的一致性。其核心就是計數單位。數學中數的學習過程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就是從少到多,又到少的一個過程。又到少最關鍵的就是感受到“一致性”,數在概念本質和運算上感悟到了一致性,不就將學習到的這些數,找到他們共同核心點,這樣數的認識不再是雜亂的,而是具有共同的特點,而是系統性的了。這樣的修訂,就是以知識的發展爲基礎的。

本次課標還有一個給我帶來了大的好處的變化就是增加了學業質量,讓老師們明白了從教什麼到怎麼教,教到哪種程度,相比較20xx版課標有了更明確的要求。

人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課程標準的修改就是依照社會的發展的需求,以知識的形成爲基礎,人的發展爲根本修訂而成的。作爲課程標準的實施者,我應該怎麼做?課程標準的要求就是我的方向。對比自己過往教學,尋找不足或欠缺的地方進行完善自我的能力。比如育人體現不足,就要多思考人文教育的事;比如單元整體不夠整體,只有知識的整體,欠缺領域學科的整體,就要多聯繫;比如結構化有待提高,就要多聽多看多思考,核心抓準;再比如增強創新能力與應用意識的滲透等等。我的未來就是一個省略號。

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心得體會5

暑假期間,我學習了20xx版《數學課程標準》,感悟頗深,受益匪淺。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教師必須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同時課堂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結果,也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

一、20xx版《數學課程標準》主要變化

1、新增核心素養,分爲三個方面:

(1)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

(2)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

(3)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其中,國中階段核心素養主要表現爲:抽象能力、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能力、數據觀念、模型觀念、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2、國中部分課程內容有所調整,其中新增內容18條,2條選學內容前的星號(*)刪除,刪除內容4條,綜合與實踐在具體內容中體現了跨學科項目學習。

新增內容:

(1)理解負數的意義。

(2)知道實數由有理數和無理數組成。

(3)能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實數,能比較實數的大小。

(4)能借助數軸理解相反數和絕對值的意義。

(5)能利用乘法公式進行簡單的推理。

(6)瞭解代數推理。

(7)理解函數值的意義。

(8)知道二次函數係數與圖象形狀和對稱軸的關係。

(9)會求二次函數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並能確定相應自變量的值,能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10)知道二次函數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間的關係。

(11)能用尺規作圖:過直線外一點作這條直線的平行線。

(12)理解角平分線的概念。

(13)能用尺規作圖:過圓外一點作圓的切線。

(14)知道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

(15)理解中位數、衆數的意義。

(16)會計算一組數據的離差平方和。

(17)經歷數據分類的活動,知道按照組內離差平方和最小的原則對數據進行分類的方法。會計算四分位數,瞭解四分位數與箱線圖的關係,感悟百分位數的意義。

選學內容前的星號(*)刪除:

(1)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係數的關係。

(2)探索並證明垂徑定理:垂直於弦的直徑平分弦以及弦所對的兩條弧。

刪除內容:

(1)知道a的含義(這裏a表示有理數)。

(2)知道給定不共線三點的座標可以確定一個二次函數。

(3)探索切線與過切點的半徑的關係,會用三角尺過圓上一點畫圓的切線。

(4)結合實例進一步體會用有序數對可以表示物體的位置。

二、活用教材和教學資源

要靈活運用教材,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滲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資源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加工、補充,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並非唯一的數學課程資源,我們應該善於開發其他的教學資源,它包括教學中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料,如實踐活動材料、多媒體、幾何畫板、希沃白板、計算機軟件及網絡等。

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

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啓發式、探究式、互動式等,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根據不同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對象,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或多種方式相結合,組織開展教學。通過豐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實踐、探究、體驗、反思、合作、交流等學習過程中感悟基本思想、積累基本活動經驗,發揮每一種教學方式的育人價值,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

重視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改變過於注重以課時爲單位的教學設計,推進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體現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以及學習內容與核心素養表現的關聯。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要整體分析數學內容本質和學生認知規律,合理整合教學內容,分析單元及課時的數學知識和核心素養主要表現,確定單元教學目標,並落實到教學活動各個環節,整體設計,分步實施,促進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整體理解與把握,逐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注重創設真實情境。真實情境創設可從社會生活、科學和學生已有數學經驗等方面入手,圍繞教學任務,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加工特點的素材。注重情境素材的育人功能,如體現中國數學家貢獻的素材,幫助學生了解和領悟中華民族獨特的數學智慧,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注重情境的多樣化,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世界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四、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既要爲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既要爲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於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困難和學有餘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五、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國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面對新課標的挑戰,我們必須正確深入理解新課標的思想,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認真鑽研教材,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學生實際的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心得體會6

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年版)》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融入傳統文化和跨學科內容,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發展了核心素養。

史寧中教授和王永春教授對於新課標的解讀,爲我們帶來了數學教育的思想指導與方法建議,受益匪淺。

史寧中教授從背景要點、理解與表達、內容與變化三個方面爲我們進行了解讀。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令我深思的:會用數學眼光觀察現實世界,這就要求學生形成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想象力,主動參與數學探究活動,發展創新意識,用數學發現世界;會用數學思維思考現實世界,要求學生帶着批判性思維理解現實世界並且解釋現實世界中的問題,用數學想象世界;會用數學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需要學生增強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主動應用於實踐,用數學描述世界。要做到這些需要整體設計,分步實施,從集體備課出發成爲學年數學教師,逐漸成爲學校數學教師,甚至學段數學教師。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一步一步的落實。

王永春教授從“新課標與新教材”的'角度對課標進行了解讀:運算本質上是推理,理解算法的算理就是推理;圖形與幾何方面加強尺規作圖,幫助學生靈活利用作圖工具;新課標把方程移回國中,在國小階段加強了用字母表示數和數量關係,從另一方面加強了對代數思維的感悟;問題解決改革由三步改爲四步,突出分析數量關係,加強發現問題,聯繫真生活、真情境,分析數量關係與建模。這些落地生根的建議,對我們把握課標與教材的關係帶來了新的思考,有利於我們在教學時合理利用教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史寧中教授提到“數學化”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數學化的實現不應只是埋頭苦教。我們要遵循新課程觀念,認真鑽研教法,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生一起創造“數學化”世界。

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心得體會7

本人認真聆聽了xx教授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詳細解讀,有很多收穫,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一些內容。

我知道了國小階段核心素養由原來的10個: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意識、數據意識、模型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增加爲11,增加的一個爲:量感。何爲量感呢?量感主要是指對事物的可測量屬性及大小關係的直觀感知。知道度量的意義,能夠理解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會針對真實情境選擇合適的.度量單位進行度量等。建立量感有助於養成用定量的方法認識和解決問題,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應用意識的經驗基礎。

我瞭解了總目標是“三會”: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同時,爲了體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整體性和發展性,根據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將九年的學習時間由原來劃分爲三個學段變爲劃分爲四個學段。涉及到我們國小階段的就是,原來一至三年級是第一學段,四至六年級是第二學段,而現在是每兩個年級爲一個學段,國小階段分爲三個學段了。國小的6年劃分得更詳細了。

我明白了課程內容組織得安排上也有很大變化。20xx年得課標是以學段爲主題,每學段裏面細分爲四大領域,而20xx年的新課標是以四大領域爲主題,在每個領域裏面再細分學段,更重視了知識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xx教授的解讀非常細緻,而且深入淺出。因爲信息量很大,在聽了xx教授解讀的基礎上,後期我還要不斷學習,仔細研讀,用新課標的裏面的新標準,新內容,新理念,新方法來指導自己的教學。

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心得體會8

課標解讀工作自上而下如火如荼的進行着,我們在市實驗二小參加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會,感觸頗多;特別是秦院長對於數學素養的解讀,及其風趣的舉例,更讓我印象深刻。在這個活動中,我的體會頗多。

1.《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以全新的觀點將國小數學內容歸納爲“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特別突出地強調了6個學習內容的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和推理能力。

2、通過新課標解讀,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過程,應當是學生和教師互相作用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爲“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爲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3、通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爲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們應因材施教,目的是爲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衆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4、通過新課標的解讀,能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爲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把課標和教科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當然解讀課標需要認真的態度,更需要常常進行研讀時時體會。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爲教師,必須成爲學習者。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爲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爲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讓自己再度成爲學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體會我們的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爲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心得體會9

課程標準共分四部分:前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最重要的變化是由原來的重視雙基教育到落實學生的四基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還要學生領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我認爲,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主要是爲編排教材內容提供依據,是通過一節課一節課的具體實施來實現的。實施建議則是指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怎樣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的數學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一。學生獲得知識,必須建立在自己的思考之上。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數學內容設計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採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不同的形式,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思維得到發展、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收穫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師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課下,教師不但要精心備教學內容,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學習興趣在哪裏、學生原來的基礎等等),然後決定課堂上採取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才能使學生學起來輕鬆、主動。這樣,才能體現教師的組織作用:第一、教師應當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數學實質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方案;第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因勢利導、適時調控,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形成有效的學習活動。

教師的“引導”作用主要體現在:通過恰當的問題,或者準確、清晰、富有啓發性的講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求知求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恰當的歸納和示範,時學生理解知識、掌握技能、積累經驗、感悟思想;能關注學生的差異,用不同層次的問題或教學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於這段話我是這樣理解的:教師在提問題時,要把握問題的難易度,太簡單的容易使學生浮躁,太難的問題使學生喪失了思考的信心,要設計的問題既能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又難易適度,就需要教師精雕細琢。在課堂上需要演示的地方,教師就要儘量通過實物、課件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出來,以幫助學生的理解。需要教師歸納強調的地方,教師要準確、清晰富有啓發性的表述出來,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條理化、系統化、整體化。課堂上,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都有所發展,有所收穫。

課堂上,教師要以和學生平等的身份,爲學生積極創設情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和學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發現和成果,充分發揮教師的合作作用。

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0

隨着金猴的新年鐘聲的敲響,我們又將踏上一個新的征途。當我再次捧讀《數學課程標準(20xx版)》,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20xx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發生了重要的變化,由原來“雙基”的提法變成了現在“四基”提法,《數學課程標準》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始終貫穿着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與過去的課標的理念發生了質的變化,如何適應這一變化,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呢,通過學習,結合多年教學工作經驗,我深深體會到,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主體,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提高數學的教學水平。

一、要廣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學科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感到有些枯燥,困難,特別是學生對於抽象性、邏輯性的東西的理解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要達到“四基”的`要求也是十分困難的。所以具體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他們天真活潑、敢想敢幹的創造性的心理特點,廣泛激發他們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興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主動地接受它,集中精力地學習它、應用它。作爲數學教師,如果我們在課堂上能精心設計,巧妙安排,時刻注意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教與學之間才能達到真正的合諧統一,才能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

二、要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

新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情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就要求我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和應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纔能有益於學生髮現,理解,探索和應用數學。要做到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必需從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數學的教學內容大多數可以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這樣的引入,貼近學生的生活,溝通了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的確就在身邊,現實生活的確離不開數學,從而消除了對數學的陌生感。

三、要注重個性發展

不同的學生對數學的認識程度、認識角度會有所不同,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所以要體現差異性培養,一是要尊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教學活動中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都是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我們要承認這種差異。然後因材施教。二是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注重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有權選擇他們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數學能力。

在教學中,只要我們做到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學生的實際、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就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從而達到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要求。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可侵犯!

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1

這個暑假有幸加入了周林茜老師的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再次拿起自己早已打印好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版),通過對比數學課程標準20xx版,回看東北師範大學史寧中教授關於“數學課標修訂與核心素養”的報告,結合自己在數學教學中的一些感受,寫一點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立足育人價值,學有用的數學

新的課程目標爲: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集中體現數學課程育人價值。這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方針的體現。新增數學核心素養,並強調數學課程要從三個方面去培養核心素養:第一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第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第三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導向非常明確,就是讓數學回歸現實世界,迴歸實際應用。這也讓我更加體會到數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比如九年級上冊的利用相似測高問題,旗杆和教學樓是學生所熟知和常見的,而想要通過測量算出他們的高度就要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其次要選取恰當的測量方式,天氣和可用工具是影響測量方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進行選擇測量方式時,需要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最後要能根據測量出的結果去推理運算,這不正是在用數學的語言在表達世界嗎?生活處處有數學,通過學習,讓數學知識爲生活服務,在學習的過程中,去塑造和錘鍊學生的抽象能力、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能力、數據觀念、模型觀念、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二、落實“雙減”政策,學融合的數學

雙減不是減學業質量,而是要減負提質,學業水平考試一直是我們所關注的,新課標評價建議板塊關於學業水平考試的命題規劃有這麼一條:主觀題要探索命制問題解決多學科融合類試題,這就要求我們學融合的數學,就像附錄1給出的93號樣題,如果你的綜合素養不達標,題目你都讀不懂,談何解決問題。聯繫日常教學,比如等可能事件發生的概率這個知識點,當它以物理電路圖中某個開關閉合後燈泡是否發光考察時,難度雖小,但一部分學生由於看不懂物理電路圖,就無法解答,如果再換個語文情景,給出兩類:偏旁和漢字,讓我們分別選取後去組字,問我們能夠組成上下架構字體的概率,這時語文功底就成爲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日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加強學科融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課程標準是教學的指向標,作爲一名一線的普通教師,接受新課改理念,體會新課改思維,在日常教學中,踐行新課改要求,迴歸課本,學有用的數學,學融合的數學,將是今後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2

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爲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最根本依據,是課程順利實施的保證。而20xx年頒佈的新課標則是“雙減”政策下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最新依據。學校數學教研組也在第一時間組織大家聆聽了史寧中教授關於《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講座,講座中分析了20xx年新課標修訂的背景與要點、核心素養的理解與表達、課標內容的結構與調整,並給出了相應的教學建議。在新課標的內容變化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爲了增強幾何直觀而新增的`知識:尺規作圖。

新增內容要求學生“會用直尺和圓規作一條線段等於已知線段”,並要求學生“經歷用直尺和圓規將三角形的三條邊畫到一條直線上的過程,從而直觀感受三角形的周長的概念。”

那什麼是尺規作圖呢?尺規作圖就是指用無刻度的直尺和圓規作圖。無刻度的尺,在尺規作圖中的主要作用是用它將兩個點連接,也可以畫直線、射線。圓規是可以用來畫圓、畫弧,在尺規作圖中更多的是截取一條線段等於已知線段,其原理就是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半徑)不變,畫等圓,體現距離相等。所以在畫與已知線段相等的線段時,不能直接測量出已知線段的長度去畫圖,可以藉助圓規作圖:

方法一:

1、先用直尺畫一條射線;

2、再以射線的端點爲圓心,以已知線段長爲半徑畫弧,與射線相交;

3、以射線端點和交點爲端點的線段即爲所求線段

方法二:

1、先畫一個點,以該點爲圓心,已知線段長爲半徑畫弧;

2、在圓弧上任取一點,用直尺把該點和圓心連接起來成一條線段,該線段即爲所求線段。

而對於求三角形的周長,就是將三角形的三條邊畫到一條直線上,其本質就是連續三次使用畫與已知線段相等的線段,只是作圖時以前面的線段端點作爲後面作圖時的圓心,做到首尾順次相接,這樣就可以把三角形的周長“畫”到一條直線上。

國中階段尺規作圖,還要會畫與已知角相等的角、已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已知角的角平分線等,而國小階段的新增內容爲國中的學習奠定了重要基礎,更重要的是在國小階段感受尺規作圖中尺子和圓規的作用,明確尺規作圖的基本原理,爲國小和國中知識做好銜接。

研讀新課標,讓我更加明確了教學的內容、目標和方向。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以新課標爲“指揮棒”,以核心素養爲核心,潛心鑽研課標和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素養,努力提高學生數學學習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3

在省級優秀教學能手周林茜老師工作站的引領下,我認真的學習了《20xx年版數學課程標準》。通過學習,我深刻領悟到,教學中既要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又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要儘量做好以下幾點:

更新教育理念,夯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新課標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學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爲首要目標轉變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做好教學引導,重視學生的自我探究意識

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設法營造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動手實踐中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並培養他們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教學要尊重個體差異

我們在教學中要先了解所教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智力和能力,按新課標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在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教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

總之,通過新課標的學習,讓我對它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新課標的發佈加上“雙減”政策的落實,無疑對我們一線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快速的轉變觀念,緊跟新課標的步伐,提高自我修養,改變課堂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要擺正位置,教師只是作爲引導者,而學生纔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多思考、多表達、多動手、多實踐。另外,新課標明確界定了數學核心素養,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描述現實世界。所以,在關注知識技能的同時,更應當關注這些知識技能中所蘊含的核心素養,所需要的核心素養,以及可以培養的核心素養。只有這樣,數學知識學習的質量才能提升,數學內容的本質特徵和真正價值才能體現。

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4

前段時間教育部剛頒佈了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標準(20xx版),爲了更好的理解這次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修訂,我們一起通過線上學習。學習後讓我更加體會到學習數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掌握知識的層面上,而必須學會應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學數學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實現數學的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意從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20xx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的要點也是所有學科共同的:

1.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2.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

學科融合對於義務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國際課程的發展趨勢。

那麼怎麼來理解和表達核心素養?因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沒有變,核心素養這件事情應該是從一到終老,每一個學習過數學人都應該具有的。還有一個就是階段性,每一個不同的學習階段應該有不同的表現,有身體身心發展有關知識儲備有關,與經驗積累有關,因此這是最關鍵的核心素養的表述,應該有整體性,既有數學的特徵,又有數學教育的特點,更具體的說具有學科的思維特徵,就是定義爲通過數學教育學生獲得的核心素養,教育的終極目標。這樣就把核心素養表述爲會用數學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另外,什麼是數學的眼光?爲什麼要觀察?因爲數學爲人們提

供了一個認識與探究現實世界的觀察方法,因此只具有了數學的這種觀察方法,那麼學生就能夠直觀的理解數學的知識及其背景,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有機的聯繫起來,引起數學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能夠發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創新。那麼什麼是數學的思維,數學是如何思考現實世界,那麼數學爲人們提供了一種理解和解釋現實世界的思考方法,通過這個學習,學生能夠理解數學的基本概念法則的發生與發展的過程,直到數學基本概念之間的關係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問題,能夠合乎情理的理解數學的一些結論,能夠探究現實世界的規律,用數學的方法探究規律,能經歷一個數學,再發現的`過程,能夠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夠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培養理性精神。

因此我們現在把核心素養與數學的思想與數學的特徵有機的結合起來。數學不不僅僅是運算和推理的工具,也是表達和交流的語言。這是很重要的,因爲語言承載的思想語言承載文化,也是一種語言的話,那麼數學也能夠存在這個思想承載着文化,因此數學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後課程內容的結構與調整,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提倡要整體備課,包括全年級的整體備課,包括全學段的整體備課,包括全校老師的整體備課。數學課程標準中還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同時還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

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信心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教師就應該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感悟,發現數學的作用與意義,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作用意識。

通過這兩天的學習《義務教育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5

週三下午在學校教導處的安排下,我校全體數學教師參加了油田教育中心組織的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的線上培訓。通過本次培訓,我對新課標有了新的理解,下面我就談一下自己的感受:劉主任從國小數學課標的演變、數學課程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表現以及基於新課標的國小數學教學新變革幾個方面爲大家深入剖析了“20xx版課標”。

一、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

劉主任提到數學核心素養主要由三方面構成:

(1)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

(2)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

(3)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

因爲,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去體會數學,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爲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注意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着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繫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靈活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思考問題,養成應用數學的習慣。

三、對比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靈活使用教學方法。

我認爲正確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學的關鍵,因爲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例如,原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修訂後的標準: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兩者都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但後者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思想教育。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不同的發展。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正確、深入理解新課標思想,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領悟教材、迴歸課堂,把握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專業能力,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享受數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