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材

古詩兩首教材分析

教材2.58W

一、教材簡說

古詩兩首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包括兩首膾炙人口的古詩。《望天門山》描繪的是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景色;《飲湖上初晴後雨》描繪的是西湖在不同氣候下呈現的不同風姿。

唐玄宗開元13年,25歲的李白懷着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第一次離開四川前去洞庭湖遊覽,接着又興致勃勃乘舟順江而東,在經過安徽省當塗縣的東西梁山時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此時的李白年輕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豐富的想象力。

天門中斷楚江開 寫出了浩蕩東流的長江衝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着洶涌的江流。由於長江怒濤的衝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爲東西兩山。在作者筆下,長江彷彿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衝破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而天門山也似乎默默地爲它讓出了一條通道。碧水東流至此回又反過來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涌奔騰的長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於兩山夾峙,洶涌的長江流經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迴旋,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一個回字,翻滾拋擲、變化無窮境界全出。如果說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涌,那麼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上句寫遠望天門兩山所見的雄姿,下句則點明望 的立腳點和詩人的淋漓興會。詩人並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 的立腳點是日邊來 的一片孤帆。一個出字,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當孤舟順流而下,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了舟行過程中天門山特有的姿態,而且寓含了詩人的喜悅之感。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遠客自當更加興味十足。孤帆一片日邊來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

《望天門山》一句一個畫面。在詩人筆下,山,靈秀;水,矯健;帆,瀟灑,無須刻意修飾,全天然巧成。這種白描的手法使這首詩清新、明麗。更令人稱奇的是此詩題爲望天門山,而在詩中卻無一個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細細體味,就會發現每句詩中都隱含望 的神韻。

《飲湖上初晴後雨》這首詩寫於公元1073年,詩人蘇軾任杭州通判期間。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

水光瀲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盪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羣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遊宴,起初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在善於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讚譽。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西子,即西施,春秋越國美女,原爲浣紗女,後被越王勾踐選入宮中,獻給吳王夫差爲妃。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爲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個西字,同樣具有啊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不用藉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爲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姿。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這個比喻得到後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首詩的流傳,給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選編本課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古人對祖國山河的描寫,在誦讀過程中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傳統文化的感情。

二、學習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背誦兩首詩,默寫《望天門山》。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三、教學建議

1.課前,教師準備有關天門山、西湖的文字、圖片資料。如果有條件,製作反映課文內容的有關多媒體課件或幻燈片。

2.識字。本課要求認的字不多,只有2個。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字。如,讓學生在古詩的朗讀中識字;或者畫出不認識的或容易讀錯的字,重點識記;也可以請教同學或老師識字。妝是翹舌音,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讓學生識記,女--妝。亦整體認讀音節,要注意讀準。

3.寫字指導。斷孤帆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要注意結構的勻稱與緊密。孤字的右邊是瓜,不是爪,要提醒學生注意,楚是上下結構的字,上面的林要寫得扁一些,下面的正字形比較複雜,建議邊示範邊指導學生一筆一筆地寫。

4.這兩首古詩千古傳唱,家喻戶曉。詩文意境美、形象美,學生讀起來會有濃厚的興趣。教學要以學生的誦讀爲主,在讀中整體感知,自悟詞與句的大致意思。再比一比誰誦讀得好。對詩句的意思,不必要求學生逐句講解。

5.古詩的學習,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如,配畫、配樂、多媒體課件或幻燈展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意。如,《望天門山》這首詩,人們大都讚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因爲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但很少有人體會到詩人爲什麼會有相對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會產生兩岸青山相對立 的靜態感,只有小船行駛在江上,遠處的天門山逐漸撲進眼簾的時候,兩岸青山相對出 的感受纔會突出。這些用詞巧妙的地方,教師可以藉助一些比較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此外,詩中還有許多用詞巧妙生動、意境優美的地方,像楚江開至此回日邊來晴方好雨亦奇,老師要善於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細心體會。

6.課文中的兩首古詩,也許有不少學生都會背誦了。教師指導朗讀時,重點要放在怎樣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詩韻。可以結合看圖,邊讀邊想象,感悟詩句的含義。在誦讀中,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感情。誦讀,必須注意把握好停頓,把握好詩的節奏,讀出詩的韻律。例如,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要突出開回出來等詞語。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要突出晴雨西子總等詞語。

7.在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對詩句意思有大致瞭解的基礎上,可結合課後第二題,讓學生相互交流各自對詩句的理解。第一組兩句詩的大致意思是:兩岸的青山一會兒出現一會兒又忽閃不見,一葉小舟正乘風破浪,從日邊馳來。第二組兩句詩的大致意思是:冰波盪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煙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引導學生髮揮各自的想象,在頭腦中形成文字描繪的畫面。還可以鼓勵學生動手畫一畫自己想象的畫面,既可以是畫詩的局部(某一句詩),也可以是

標籤:兩首 古詩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