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材

淺談新教材中的小小指南釷教學設計

教材3.04W

日常生活中的指南針是用來辨別方向的一種科學儀器,而在新教材中的“指南針”則爲教學指明瞭方向,對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淺談新教材中的小小指南釷教學設計

“指南針”在新教材語文出版社S版三年級上冊纔開始有。上冊共有二個指南針,下冊有三個指南針。雖然“指南針”在新教材中數量不多,但它們在教學中卻發揮着很大的作用,我們不能忽視它。下面我就個人初淺的認識談一下新教材中“指南針”的作用及如何利用。

  一、新教材中小小“指南針”的作用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互統一共同發展的一種活動。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要教什麼?通過訓練要讓學生們學會什麼?作爲學生除了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尋求學習的方法,探索如何學的問題。古人說,“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在成長的關鍵時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學習效率,樹立學習自信,將成爲學生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只有教和學找到適當的方法,才能達到教學的整體發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新教材中的“指南針”爲教學提供了這樣的方便。既爲教師的教指明瞭方向,又爲學生的學習起到點撥和引導的作用。

  1.小小“指南針”爲教師的教指明瞭方向

人們常說:“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作爲引路人,責任重大,必須首先要認清路的方向。不能只憑自己的興趣想訓練什麼,就練什麼,或把語文要訓練的知識點在每課每單元都去落實,甚至背道而馳,做一些無用功,讓學生接受吃力。這樣既累壞了教師,也累壞了學生,而且收效很小,容易讓學生們感覺到學習的繁重。而現在新教材中的'小小“指南針”爲教師的教指明瞭方向,避免了盲目性。

如: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5課《蝸牛》課後的“指南針”

這個“指南針”明確的指出教師教這個單元的幾篇課文的方向是引導學生學會仔細觀察。有了這個“指南針”的幫助,教師就能更準確的把握訓練重點,不再去做一些徒勞的訓練。

  2.小小“指南針”爲學生的學起到點撥和引導的作用

在國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目的是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如何學習的問題。因爲知識如汪洋大海,一個人在校學習的時間有限,所以應在國小階段就重視培養學生學海泛舟的能力,使他們能駕馭知識的風帆,在浩翰的無邊的大海中航行,學生有了這種本領,才能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掌握探索的主動權。

現在新教材編排就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訓練,特別是小小“指南針”在學習方法上給學生們點撥、引導,讓學生們通過訓練形成自己的學習技能,終身受用。

如: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3課《“神童”的祕訣》課後的“指南針”

這個“指南針”對學生的讀書習慣進行點撥、引導,讓學生們結合課文,和自己的理解把這種讀書習慣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從而形成一種科學合理可行的良好讀書習慣。

  二、如何利用小小“指南針”

對教材中“指南針”的運用我認爲也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教材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都能接受。

“指南針”的內容並不是一次性地灌輸給學生,而是要在學習實踐中多次反覆,引導學生逐步形成。

  1.先用再看

先用再看就是先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使用,等學生已會用再去讓學生看“指南針”,這樣就把自己在實際中學到的方法上升爲理論。然後再用這個理論指導學生今後的學習,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學生們通過實際運用悟出來的方法,就能真正理解“指南針”中方法的內含所在,才能真正掌握,今後也才能靈活運用於學習中。

比如:對下面“指南針”的運用。

上《盧溝橋》這篇課文,文中出現的“七七事變”、“盧溝曉月”學生不明白,這時教師可以安排預習任務:請同學們去查一查有關講“七七事變”、“盧溝曉月”的資料,到上課說給老師聽。到上課時,讓學生們分別說一說自己是怎麼查來的資料?收集後又記在什麼地方?學生說後教師加以引導小結,掌握收集資料的方法。並相機給予肯定,讓學生嚐到自己動手查資料弄懂問題的快感,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收集資料的興趣。最後再引導學生看課後的“指南針”,進一步明確蒐集資料不僅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更重要是明白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然後鼓勵學生養成廣泛閱讀,主動蒐集資料的好習慣。讓學生們明白蒐集資料的方法可以從書報上、電腦上等去查找,把查到的資料抄在卡片上,分類存放,以備查閱。

  2.先看後用

先看後用就是先引導學生看“指南針”,瞭解其中的方法。然後再把“指南針”中說的方法運用於學生的學習實踐中,進行嘗試練習,以達到理論指導實踐,把理論內化爲學生的學習行爲。

比如:對下面“指南針”的運用。

上《電腦棋手》這課,首先引導學生看課後“指南針”,讓學生知道什麼是默讀,默讀時,要怎麼做?接着再叫學生用這個方法去讀課文。

  3.滲透於整個教學過程中

學生對方法的掌握和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教學中不斷的反覆訓練才能掌握和形成習慣。所以,“指南針”應滲透於整個教學過程中。

如:對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3課《“神童”的祕訣》“指南針”的運用,不光是在學習23課《“神童”的祕訣》時用,要讓學生在以後的課中不斷學習預習,掌握預習的方法,直到學生們真正養成習慣,會用學到的預習方法主動預習課文才算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