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材

淺談新教材活動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教材2.43W

去年至今我一直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新的《思想品德》教科書。經過一年多的使用,我在新教材的活動課教育教學過程中逐步積累了一些個人的經驗和體會。現在就新教材活動課教學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淺談新教材活動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活動課設計的問題要適度。設計的問題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面向大多數學生;既要考慮到優生,又要考慮到中下層學生。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既不能過於簡單,又不能太難。過於簡單,每個學生都會,那就失去了問題的意義;難度太大,學生無從下手,最終也不利於教學。例如,我在講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課《我與父母交朋友》第一框題《嚴也是一種愛》時,我設計了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你有逆反心理嗎?逆反心理在你身上有哪些表現?你認爲逆反心理有哪些危害?爲什麼會產生逆反心理?” 這個問題既可以滿足中下層學生回答問題、表現自己的願望,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夠考察優生回答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活動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設計好問題。

其次,活動課的形式要多樣化。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通過調查、討論、訪談等活動,在合作和分享中豐富、擴展自己的經驗,不斷激發道德學習的願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活動課的形式包括競賽、辯論、調查、模擬表演、訪談、分組討論、自主學習、個別提問、情境教學等,形式不能太單一,但是在具體操作上,又要考慮每一堂課的實際情況。比如在上課時採用辯論的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鬥志,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但這種方式並不是任何一堂課都適用。如果不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每堂課都採用同一種形式進行教學,學生就會感到厭倦。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審美疲勞”。因此,不管採取哪種形式進行教學,首先都必須考慮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這種形式必須爲這堂課服務。

我認爲,一堂課可以同時採用多種形式開展課堂教學。例如,我在講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課《同儕攜手共進》第二框題《男生·女生》時,我就採用了多種形式開展課堂教學,如競賽、小辯論、情境教學、分組討論、個別提問等。導入新課後,首先讓學生進行一次“小競賽”,請男生說出女生的優勢,女生說出男生的優勢,然後再分別請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說出男生和女生的優勢。全部學生說完後,我就逐一評價學生的回答,答得好的表揚,答得不太好的,也給予鼓勵。其次,對於男女同學交往的問題,我採用辯論的形式進行教學。先給學生出示辯論的標題“男女同學交往利大還是弊大?”,然後把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學生通過辯論就可以作出明確的判斷:男女同學交往得當,就可以瞭解異性,促進身心發展,擴大交往範圍,鍛鍊交往能力,增進性別意識,學習對方長處;如果交往不當,就可能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如“早戀”等。最後,在講授“男女同學如何交往纔是恰當的?”這個問題時,我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出示幾幅反映現實生活中男女同學交往的漫畫,讓學生去判斷這些交往方式是否恰當,並且要說明理由。在講授“如何看待早戀?”的問題上,我採用學生分組討論的形式,學生通過討論,最終自己得出結論。學生的結論有些應該是正確的,有些可能是錯誤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點撥,對結論進行歸納。在教學過程中,我還適時地進行個別提問。由此可見,活動課的形式多樣化,既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又有利於提高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問題的能力。

第三,活動課要講究實效性。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因此,活動課一定要緊密聯繫學生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矛盾或煩惱以及學生關心的現實社會問題。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會遇到一系列的矛盾和煩惱,需要教師在教學和教育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解決。可見,只有切實瞭解學生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矛盾或煩惱,關注現實社會問題,纔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從而提高活動課的實效性。

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矛盾或煩惱以及學生關心的現實社會問題,讓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或已有的經驗去判斷,教師不要急於給出現成的結論,要讓學生自己判斷,自己思考,自己下結論。例如,我在講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課《同儕攜手共進》第一框題《同學·朋友》時,我把問題拋給學生:“如果你的好朋友邀請你去營業性網吧玩遊戲,你會去嗎?爲什麼?如果你說不去,他會說你不夠朋友,你該怎麼辦? ”學生就這個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答案也五花八門。這個時候,教師最好不要急於下結論,而是請學生評價剛纔其他同學的回答,並且要求他們說明理由。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一定會聯繫學過的知識或者已有的生活經驗作出判斷。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再作出回答。這樣無形中就可以達到我們的教學和教育目的。等學生作出評價後,教師再點評學生的回答。這樣的活動課就容易收到實效。

第四,活動課要具有開放性。活動課的教學,教師不能拘泥於課本的觀點,而要善於傾聽、歸納學生的觀點。在活動課的教學中,要注意尊重學生的分析和選擇,不應該預定某種解決問題的模式;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大膽設想方案,分析利弊,正確選擇;教師要有足夠的準備,應對學生討論中難以預料的情況。當教師遇到沒有把握回答或者難以駕馭的問題時,可以在鼓勵學生的同時,將問題留待課下探究。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課《我與父母交朋友》第二框題《兩代人的對話》時,我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課本第23頁“讓我們一起幫小冰正確處理這件事,尋求解決衝突的方法”。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看法。我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並分析這樣做的利弊。學生一邊發表意見,我一邊做好簡單的記錄,同時對學生的回答逐一作出評價。由此可見,在教學中,只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探究平臺,學生就能真正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課堂就真正成爲教學相長的良好場所。

第五,活動課要重視教學過程中臨時生成的資源。思想品德課的資源豐富多彩,這些資源既包括音像、圖書(包括教材)、報紙、雜誌、照片、地圖、圖表,也包括在教學過程中臨時生成的資源。對於前一類資源,教師在備課時就要有目的地選取。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這個過程必然會有很多臨時生成的資源。因此對於教學過程中臨時生成的資源,教師不能視而不見,而是要結合教材靈活地加以處理。處理得好,可以更好地爲我們的課堂教學服務;處理不當,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課堂教學質量。以教學過程中臨時生成的資源爲例,我在講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課《同儕攜手共進》第一框題《同學·朋友》時,我讓每個學生選出一個本班最受歡迎的同學,並要求寫出這個同學有哪些受歡迎的品質。結果讓我大感意外,學生選出來的最受歡迎的同學居然是一個學習比較散漫的同學。我沒有因此而批評同學作出這樣的選擇,而是跟學生一起分析他的身上有哪些受歡迎的品質,分析他到底是不是本班最受歡迎的同學。通過分析,學生學會了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也懂得了一個受歡迎的人應該具有的優秀品質。如果我當時不是善於利用臨時生成的資源,結果可能很難預料。因此,在教學過程,教師要學會捕捉並善於利用教學過程中臨時生成的資源。

總之,教師在活動課的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上述幾個問題。只要教師不斷開展活動課的教法學法探究,活動課就能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