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6篇

觀後感8.69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6篇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1

吝嗇鬼的眼睛裏揉進的都是金子錢幣,在獨生女身上的父女情即將被這些金屬擠的無處藏身。他利用着克羅肖和徳格拉桑家對女兒的垂涎讓有錢有勢的他們爲自己辦事,老吝嗇鬼的事不過是賺錢、守財。

午後的陽光灑在萎黃的書面上,萎黃也依舊是萎黃。歐也妮·葛朗臺落寞哀婉的眼光該是像極了這暗淡的書面,滿屋的金子反射出的璀璨的光卻燃亮不了她的眼睛,她聖潔純真的靈魂不被冷漠的金錢所腐蝕,卻被硬生生的吞噬了。

上帝向世人開了一個滑稽的玩笑,“將這成堆成堆的金子拋向了不被金子所動,反而因金子被囚禁的女人。”

老葛朗臺是個十足的吝嗇鬼,對人苛刻,包括他的家人,也包括他的獨生女——歐也妮·葛朗臺。他從不考慮早到的秋寒或是遲退的秋凍,家裏的生火日期和熄火日期有嚴格的規定,也不準在屋裏生火。他親自分發女兒和傭人蠟燭及每天要吃的食物,一分一毫的開銷都要經過他親自過目許可。在老吝嗇鬼的監督陪伴下,“千金小姐”歐也妮過着縮衣緊食的生活,她從不知道自己生在富有的家庭,不知道家裏有多少錢,對於金錢的概念陌生遙遠。她每天在這座暗淡、冷清、陰森的宅院中和母親做着沒玩沒了的針線活,看着街邊走過的路人,就這樣過着單調卻被“穿針引線”塞的滿滿的日子。

吝嗇鬼的眼睛裏揉進的都是金子錢幣,在獨生女身上的父女情即將被這些金屬擠的無處藏身。他利用着克羅肖和徳格拉桑家對女兒的垂涎讓有錢有勢的他們爲自己辦事,老吝嗇鬼的事不過是賺錢、守財。發現女兒的錢幣不見了,他懲罰她只吃乾麪包喝白開水,在知道女兒在她母親死後將會有法律上的權利繼承他一半的家財時,他苦惱的要命,突然對孩子極度熱情,像是變了個人似的,直至哄誘歐也妮在放棄財產繼承文件上簽字才心安。在老葛朗臺的心中錢似乎更像他的孩子,他快要死了,歐也妮含淚央求道“父親,爲我祝福吧。”他卻用盡了最後一絲氣力叮囑:“照管好這一切,到了那邊你要向我彙報的。”

老葛朗臺雖然沒分給孩子太多的溫情,卻留給了她千萬家財,以及那些簇擁金錢的人們。克羅肖和徳格拉桑依然覬覦那數不清的錢財,無時無刻不在夢想娶這位千萬資財的.女繼承人。可是他們不知道純真善良的歐也妮·葛朗臺戀愛了。她愛上了在她23歲生日的晚上風塵僕僕到訪的堂弟。歐也妮的愛是多麼熱烈啊,她冒着被父親懲罰的危險,爲查理佈置房間,準備食物。只要查理高興了她便歡心了。看到堂弟爲伯父死去悲傷,爲破產憂心,她的心也跟着震顫着。她真是奮不顧身了,把自己所有的金幣都給了查理,父親可怕的審問懲罰這時都微不足道了,她的心中充溢着的是濃烈的愛戀。從沒看過這麼聖潔善良的女孩子,查理被打動了,他們相愛了。他的父親怎麼會同意呢,這時候查理只不過是個窮光蛋,他恨不得馬上把他打發到印度,去哪都好,只要別在他的家裏,花他的錢。查理走了,去印度賺錢去了。單爲歐也妮在長椅上,在走廊裏,留下了那一團山盟海誓的霧氣。歐也妮將真摯的愛小心翼翼的包裹好,親手裝進了堂弟行囊裏,可是他的堂弟帶着她的愛卻不知道拋向了航海途中的那朵浪花裏了。

在之後的日子裏,歐也妮所獲得的最大的安慰莫過於她相信查理還記得那些凝固在長椅上的諾言,會像她愛着他一樣的愛着她。這樣的想法畢竟讓她懷着裹藏着甜蜜愛情的心境,過了八年。直到查理回來,他不知道歐也妮很富有,爲了貴族頭銜要娶那個藍鼻頭的19歲小姐。歐也妮的愛被無形無狀的一個頭銜代替了。但是就算德歐布里翁侯爵夫人不帶着那貴族的頭銜,在查理的頭頂晃來晃去,查理也不會和歐也妮聯姻,他的心早與那些金屬同化了,成爲了可以花銷的銅錢丟失在白種或黑種各種女人之間了。歐也妮的愛戀終究被成堆成堆的金子和輕飄飄的地位頭銜一起壓死了。

歐也妮.葛朗臺嫁給了對“她”朝思慕想的庭長。

可是想擁抱歐也妮金子的庭長先死了,那些覬覦葛朗臺錢財的人最後一個都沒有得逞。金錢像是異性相吸般,緊緊粘着不爲其所動的歐也妮。先是擠走了她的父愛,後來又壓死了她的愛情,最後連最忠心最愛她的娜農都將被利慾薰心的人們所利用,一點點被支離開歐也妮的身邊。

千萬家財守着歐也妮·葛朗臺,歐也妮·葛朗臺守着自己那聖潔如玉的靈魂,她就這樣過了這輩子,在別人的羨慕與煩狠中禁錮了自己一輩子。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2

《歐也妮葛朗臺》是巴爾扎克的名著,用了一天時間一口氣讀完它。故事是圍繞富商葛朗臺一家子的日常展開,以他的女兒歐也妮的戀情爲主線。書名是歐也妮,主角也是她,但是你會發現她的老爹葛朗臺似乎更出名,流傳更廣,是因爲這個人物實在太突出,當人們提到鐵公雞一毛不拔、守財奴的形象時就會搬“葛朗臺”出來,可見這個人物的吝嗇程度是何等的深入人心。

葛朗臺極具生意頭腦,亦或是不擇手段的斂財,使得他擁有豐厚的財產,成爲當地首富,越有錢越吝嗇的特徵在他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而與生俱來的吝嗇讓他變成一個十足的守財奴。

你看他對待家裏的女傭:“葛朗臺發狠把一塊舊錶賞給娜儂,那是在他家裏做了二十年工作的娜儂從他那裏得到的絕無僅有的一件禮物。儘管他把穿舊了的鞋子也賞給了她,但每過三個月才賞的鞋子已經破舊不堪,稱不上禮物了。可憐的老姑娘一無所有,變得十分吝嗇,久而久之,葛朗臺像喜歡一條狗一樣喜歡上她了”。

還有對待自己的女兒:“歐也妮小姐每年的生日,都會從葛朗臺先生那裏得到一枚金幣,看到她積攢錢,葛朗臺心裏歡喜,這不等於把他的錢從一個銀箱存放進了另一個銀箱嗎,而且等於手把手教會自己的繼承人吝嗇”。

對待自己的家,非常寒磣:“老式座椅包面顏色褪盡,補丁摞補丁,所有的建築物也好,傢俱裝設也好,無不是剝蝕發黑,到處是裂痕,鏽跡斑斑,傢俱老舊,”被蟲蛀的扶梯搖搖欲墜。連每年冬季生火爐子也規定時間:“十一月七年級,她們纔可以坐到壁爐旁邊過冬。只有到這一天,葛朗臺才允許在堂屋裏生火,到3月31日就熄滅,春寒也好,秋涼也好,根本不予考慮。”就連蠟燭和食物都由吝嗇鬼分發,母女倆要用蠟燭還要找藉口向父親騙取。

而吝嗇鬼對待太太也自有吝嗇一面:想起來才就給六法郎作零用錢打發,而且還一個子一個子摳回來纔算,太太病得半死不肯請大夫看病,最後大夫來了他第一句話就問要不要花很多錢,要不要吃很多藥。可憐的太太雖然嫁了個富翁,而且還帶了豐厚的嫁妝,由於“她像天使一樣性情溫柔,像被孩子們捉弄的蟲子一樣聽天由命,以及天生的自卑”,她不得不臣服於吝嗇鬼的霸道,不單止沒有闊太太的好日子過,住在破敗的房子裏,每天還得和女兒不停的縫補衣服,全家人的內衣被服由母女倆縫製補綴。

對待唯一的寶貝女兒,因爲一袋金幣鬧翻,罰她幽禁,每天只能吃麪部喝清水充飢,甚至太太病重求他與女兒和解他也置之不理,最後是因爲律師警告他,太太死後女兒有權利分他的家產,他爲了不分女兒家產才請大夫,想讓太太活着,最後跟女兒和好也不是因爲親情什麼的,而是觸及到他的`財富。

讀起來真是好笑又嘆息,世界上竟有如此吝嗇的人。葛朗臺不是因爲貧窮而吝嗇,相反他是富有的,他就是個是守財奴,他最大的嗜好就是觀賞、佔有、把玩黃金,天天守着一堆金子就心滿意足了。

“要他在妻子去世時放棄對哪怕微不足道的部分財產的控制權,在他心目中都是違背天理的事情。向女兒報告他有多少財產,將他的財產包括動產和不動產統統登記造冊,然後作爲不可分的共同財產拍賣?‘那還不如掛脖子死了算了’”。基於這些原因他纔在不理睬女兒長達大半年時間裏決意向歐也妮屈服,討好她,哄騙她,爲了把幾百萬家產死死攥在手裏,直到咽最後一口氣。所以,在太太嚥氣的第二天他便迫不及待地要與女兒簽署聲明書,要女兒放棄其母的繼承權,財產歸他所有。

甚至自己將死時也念念不忘囑咐女兒:“用心管好一切,以後你到那邊向我交賬”

這系列的描述寫,讓一個吝嗇、冷酷無情、霸道的守財奴躍然紙上,人物非常豐滿。

整篇毫不吝嗇的用濃墨來刻畫這位守財奴吝嗇鬼。

相對於老爹,主人公女主角的故事就稍顯平淡了,一個在小地方成長的普通女性,所受的教育也不多,也無經歷過什麼,日復一日平淡枯燥的生活直到被來投奔的堂弟打破,可憐的姑娘沒有過情感經歷,一顆心被其俊俏的外貌吸引,將自己的一腔癡情全部傾注到他身上,將父親看得比命還看重的金子資助他,爲了他被父親責罰,甚至母親也是間接因爲這個而去世,癡癡等了七年,結果這個堂弟拿着她資助的錢混出了名堂卻不肯娶她,爲了攀附權貴去娶一個又醜也不愛的人,她自然是空等一場。父母的相繼離世,她也得以繼承了一大筆他父親留下來的遺產,哪怕變成了個老姑娘也不愁嫁。

這部中篇小說人物不多,但每個人物各具特色,自然又生動。

看罷,感覺不像虛構的小說,倒像是發生在身邊或周遭的人和事。就如一個演員演活了角色,或者本色演出那樣,是成功的。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3

接觸巴爾扎克的這本代表作還是在剛剛過去的學期初,在大學正兒八經的第三個年頭,理應忙到最不可開交的時候。或許起先自己的注意力僅僅是被這獨特的、頗具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色彩的主人公名字吸引,又或是在煩悶之際企望借巴爾扎克這極富盛名的現實主義批判家筆下多愁善感的人物世界來排遣枯燥的學習之苦,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閱讀過程中,與自己所有捉摸不定的小情緒一起帶入最多的無疑是對——歐也妮,這個可以令人在有意無意間用想象的繽紛勾畫出一個眉眼間充滿了憂愁的姑娘的無盡幻想。

果不其然,這位功勳卓越的批評家爲我們描畫的的又是一副以現實悲劇爲基底的卷軸,老葛朗臺發自內心對金錢的慾望、貪婪是成就這部結局貌似不慍不火的慘劇的導火索,歐也妮作爲全劇最爲單純、願將善良本性呈現給小人物世界的、這場人間鬧劇的主角,她的血肉在極盡細緻的描寫和與諸如夏爾、克羅旭等人的對比中飽滿充實起來,道德、倫理、人性都喪失在對物質財富無限度的癡狂和執迷不悟中,沒有令人訝異的傳奇色彩,沒有聳人聽聞的事件,一出上演在家庭內部的普通鬧劇,成就了"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然而其慘烈程度絕不亞於航海史上泰坦尼克號的沉沒,這麼一部憑心而論平凡但絕對不平庸的文學藝術著作。

歐也妮自幼、乃至其悲慘一生都生活或者說困在索漠城,性格與她的母親葛朗臺太太一樣懦弱,對父親老葛朗臺向來百依百順。老葛朗臺投機買賣成爲索漠城的首富,受人"尊敬".在時代背景和利益的驅使下,索漠城中稍有頭銜的富貴人家紛紛巴結葛朗臺一家,爭相娶歐也妮爲妻。天真的歐也妮愛上了來自巴黎的落難公子——堂兄查理,並傾盡積蓄力保查理周全,導致老葛朗臺大怒之下對歐也妮施以非人的懲罰,葛朗臺太太不忍心看女兒遭此困境逼迫,多般哀求無效之後承受不住撒手離去。多年後老葛朗臺終究敵不過歲月摧殘含恨而去,尚未婚配的歐也妮孤獨繼承鉅額遺產,此時歐也妮的情人查理回到巴黎,但此時的查理卻忘記所有誓言並狠狠辜負了曾救他於水深火熱中的堂姐,爲財迎娶了公爵的女兒爲妻,悲痛欲絕的的歐也妮與商人的兒子結爲連理,但不幸如影隨形,她在33歲時就成了最有錢的寡婦,自此幽居獨處,過着虔誠慈愛的生活,並"挾着一連串的善行義舉向天國前進".

"大凡守財奴都不信來世。""……以正當和不正當手段,在現世就登上窮奢極欲和繁華享用的天堂,爲了佔有轉瞬即逝的'財富,不惜化心肝爲鐵石,磨礪血肉之軀,就像殉道者爲了永恆的幸福不惜終身受難一樣……"巴爾扎克實際上扮演了最陰險的角色,從讀者拜讀這本書,到無論是在感情還是待世態度上受到打擊,留下創傷,全都源自他筆下這簡潔切實的語言,寥寥數語就使得黯淡罪惡的時代和社會背景和人性在利益驅使下像"殉道者"追求"幸福"似的"不惜終身受難"的兇相暴露無遺,責怪老葛朗臺吝嗇?唾棄查理背信棄義?他們固然難辭其咎,但透過反面人物那些令人不齒的種種惡行,索漠城作爲一個小小的不知名的社會縮影,我們應該更深切地體會到19世紀的法國的精神建設究竟崩塌到了何種慘烈的程度。書中人與人之間的金錢交易關係完全滲透到了婚姻與感情生活裏。對上流社會來說,每一樁婚姻都是一件互利公平的交易,每一次外遇都是一筆算計已久的買賣,沒有愛情的婚姻處處可見,沒有金錢的戀愛卻如同見不得太陽的孤魂野鬼般難覓蹤影。老葛朗臺絕不讓自己的女兒去愛破了產的查理,鮑塞昂子爵夫人兩度被棄,都是因爲金錢在作怪。

"到三十歲,歐也妮還沒有嚐到過一點人生的樂趣。她淒涼慘淡的童年是在一個得不到理解,老受欺侮,始終苦悶的母親身邊度過的。""歐也妮的第一次也是僅有的一次戀愛是她鬱郁不歡的根源。""她耗盡心力撲向幸福,迄今卻得不到補償。精神生活和肉體生活一樣,也有呼氣,吸氣:一個靈魂需要吸收另一個靈魂的感情,需要把這些感情化作爲自己的感情,然後再把這些變得更豐富的感情,送還給另一個靈魂。沒有這美妙的人際現象,也就沒有心靈的生機;這時心靈由於缺少空氣,就會難受,就會衰萎。"巴爾扎克的創作天賦沒有限制和停留在準確無誤地刻畫守財奴的聚斂癖和偏執狂上,在以大量筆墨描繪金錢的誘惑力的同時,用歐也妮的存在爲讀者闡明瞭一個普世真理,金錢固然給人帶來權勢,卻不能給人帶來幸福,至少,在人類的感情領域,金錢是無能爲力的。對歐也妮來說,金錢既不被她需要,也沒資格成爲一種慰籍,她是黑暗污濁的利益社會中的一抹亮光;像老葛朗臺這樣的人,表面上做了金錢的主人,實際心甘情願成了金錢的奴隸,終其一生爲金錢奔忙,除了一種虛妄的滿足感,一無所獲。

縱然歐也妮對愛情的美好向往有一定的狹隘性和盲目性,但在腐敗的、充滿了銅腥臭氣的資本主義社會中,這種毫無功利色彩的幻想卻是對比拜金主義最好的引子,而她自己本身作爲這個骯髒的金錢王國中獨立特殊的存在,成爲一名虔誠的信徒,憑遺產和一己之力興辦教育事業,以一顆慈愛寬容的內心善待着周遭的人和事,讓我們在文末不禁爲其作爲犧牲者的命運感慨神傷不已。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4

暑假裏在表姐家玩了幾天,因爲表姐在蘇州讀大學,媽媽也放心我在她家。她的書桌上整齊的豎着好些書,還有很多是他高中時候的。我無聊時也就隨意的拿幾本翻看着。裏面有一本叫做《十部名著精華精讀本》,封面上還有着江蘇新大學聯考複習用書的字樣。裏面有《三國演義》、《紅樓夢》、《歐也妮葛朗臺》等等。這本厚厚書還是挺好看的,雖然沒有每部名著的全部內容,但絕對是精華與精彩的部分,表姐看我那麼喜歡,就把這本舊舊的書送我看了。對還在上八年級的我,還是看的懂得。語文老師今天佈置寫名著讀後感,我和其他同學一樣先抓頭撓腮一番,寫什麼呢?老師給我們指點了一番,我問老師不寫《童年》《魯濱遜漂流記》《鋼鐵……》可以嗎?老師笑着說當然可以,他說只是舉例子。我說《葛朗臺》可以嗎?老師說那是高中要求讀的,不過你讀過的話寫也可以。於是乎,我就寫了。

《歐也妮葛朗臺》是19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是巴爾扎克的代表作,小說塑造了一個典型的吝嗇鬼——葛朗臺

《歐也妮葛朗臺》主要寫了在法國外省的索莫城,一個名叫葛朗臺的箍桶匠,原本很窮,後來因娶了有錢人的女兒,而逐步積累了上千萬法郎的資產。正因爲這些錢,讓他變得越來越吝嗇。葛朗臺的賺錢能力真的強!那麼他的女兒歐也妮也就是一個富二代了,可是富裕的家庭並沒有給她帶來幸福。所以我覺得葛朗臺在家庭方面、爲人處世方面是一個乞丐。

更讓我不可思議的是,這位爸爸怎麼可以這樣對待自己的家人,可是葛朗臺就不像正常的爸爸了,他的眼睛裏只有錢,在家庭方面、對自己的妻子和女兒也是很小氣的,比較之下,我家經濟狀況絕對比葛朗臺家窮,但我的爸爸對我十分的好。

他家陰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樓梯踏級都被蟲蛀壞了,女僕差點摔了跤,他還怪她不挑結實的地方落腳;每一頓飯的麪包食物、每一天要點的蠟燭,他都親自分發,一點兒不能多;他限制妻子的零用錢,連別人送給她的一點,也要想方設法颳走;有親戚來,他不讓加菜,竟然吩咐僱農打些烏鴉來煮湯;妻子病了,臥牀不起,他最先想到的是請醫生得花錢。寫到這裏這位“爸爸”還是爸爸嗎?金錢對他就那麼重要嗎?如果讓葛朗臺自己來回答究竟這是爲什麼,他一定會說“我不知道,我辦不到,我不願意,以後再說吧。”,在用作者在文中的話來說:一見到金幣眼睛就放射出光芒,嗜錢如命,對金錢的癡迷。

看到這裏我十分同情歐也妮,生在這樣的家庭還不如生在窮苦人的家裏,至少家庭是舒適的、溫暖的。我家廚房門壞了爸爸請了半天假讓一個師傅來修理。姑媽來我家,爸爸在街上買了好多菜,還買了烤鴨。家裏有人身體不舒服,一定會及早的去看醫生。鄰居家裏有什麼事情,過來和爸爸說一聲,爸爸肯定要去幫忙的,爸爸說過:那是必須的。平時,家中的財政大權掌握在媽媽手裏。如果問我的爸爸每天辛苦爲了誰,他肯定自豪的說是爲了他家的“醜丫頭”。

文章點評說“他是能說千句話,不捨一文錢”,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吝嗇的一個人。

讀到這裏令我氣憤,每年他的女兒生日的時候,他都會給她一枚閃閃發亮的金幣,緊接着,他會對女兒說,乖女兒,把往年你累積的金幣拿出來給我看看。吝嗇鬼邊看邊點算着金幣的數目,看看金幣是否少了,清點完畢後,他又假裝成慈愛的父親,把金幣歸還給女兒,同時不忘反覆囑咐她要把金幣好好保存,千萬不可以弄丟,明年的這個時候,他還會再要檢查的!我的天哪?我的天哪?“把往年你累積的金幣拿出來給我看看”、“反覆囑咐”、“還會再要檢查”,過生日、過新年、平時爸媽給的“小費”都由我自己安排了。

爸爸,每天快樂而辛苦的上着班,兢兢業業。他也經常告訴我爲人處世的道理。相比之下,葛朗臺會這樣教育他孩子嗎?葛朗臺總是不擇手段的擴充自己的財產,甚至還用自己的女兒歐也妮小姐作爲誘餌,來賺取更多的錢。就像書上說的“除了一種虛幻的`滿足感,可以說一無所獲”。葛朗臺從不欠人傢什麼,當然不讓別人欠他,他從不到別人家去,不搞吃請,他決不動別人的東西。他侵佔別人的勞動成果,堅決地把自己的白楊種到河邊公共的地上。真是的,別的村民還不知道怎麼說他。

爲了錢,葛朗臺冷酷無情,與其說他是金錢的所有者,倒不如說他就是金錢的奴隸。知足常樂,它只會一味的追求更多。我現在明白了,他賺那麼多錢又捨不得用,就是心理的不正常。當然也不能奢侈的花錢。聽爸爸說錢變得不值錢了,如果在現代社會,葛朗臺不懂消費,他的錢肯定貶值的。我總覺得這樣的人事不存在的,語文老師說這是一個文學人物的典型,我聽了似懂非懂。

再次回味《歐也妮葛朗臺》,好笑又好氣。讀它,讓我同情歐也妮母親和她的不幸,讓我懂得爲人處事的一些道理,那就是:做人要慷慨一些,不能太吝嗇,什麼事情都很小氣的話,你的同學、朋友就會遠離你的,讓我也明白大方做人、好好對待身邊每一個人。也很欣慰的爲我有這樣慷慨的爸爸感到自豪。現在這本書老老實實的呆在我的身身邊,愛書的表姐把它送我了!如果不送,我這表妹非說她“葛朗臺”,呵呵!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5

《歐葉妮葛朗臺》是文學巨匠巴爾扎克“最出色的畫幅之一”,屬於《人間喜劇》風俗研究中的外省生活場景。在小說中,代表着資本主義暴發戶兼吝嗇鬼的葛朗臺形象刻畫得尤爲成功。然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並不是想要談論老葛朗臺,而是他的女兒一一歐葉妮?格朗臺。

巴爾扎克不愧是文學巨匠,小說中,除了創造了一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讓我十分驚奇的是巴爾扎克對於女人的瞭解程度之深,這本小說中不乏對於女人精彩的評論。巴爾扎克在小說的末章說:“女人譴責女人的時候,往往是十分狠毒的。”那麼,換一個角度看,女人在同情女人的時候,往往是將心比心,感同身受。這也可以解釋,爲什麼在這本小說中,歐也妮會比老葛朗臺更讓我爲之感嘆。

小說中,歐也妮幾乎是天使的化身,在她身上,鮮有瑕疵,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物。這樣的形象,縱觀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並不少見。《名利場》裏的阿米莉亞,《巴黎聖母院》裏的愛斯梅哈達,《安娜卡列尼娜》裏的安娜……甚至於,在普遍受到大衆歡迎的言情小說和偶像劇裏,這樣的形象往往是女主角的“專利”。然而,歐也妮仍然是有其特殊性的。她的特殊性在於她的身份一一暴發戶的繼承者。這一特殊下的特殊性格,也註定了她的悲劇人生。正如巴爾扎克在小說末尾所說:“她在世俗之中卻不屬於世俗,她是天生的賢妻良母卻沒有丈夫、沒有兒女、沒有家庭。”

這個天使般的女人的一生,實在讓人唏噓不已。夏爾未出現之前,她和她的母親勤勤懇懇,像女工一樣,終日操勞。她生日的時候,收到了裝着其實是假貨的鍍金用具的針線匣,天真的她稱那是一輩子見過最好看的東西。第一次見到夏爾時,她視他爲“完美的人物”,是“從天而降的神人”。我們不難理解爲什麼歐也妮在第一次見到夏爾的時候就愛上了夏爾,正如巴爾扎克在小說中所說的:“歐也妮是個沒見過市面的姑娘,平日裏只是忙於縫補襪子,給父親補衣服,在污穢的天花板下度時光。寂靜的大街上一個鐘頭也難見一個行人,堂兄弟的出現在她心裏引起一陣騷動,愛慕之情油然而生。”夏爾來到歐也妮的家之後,歐也妮第一次夢見了愛情;夏爾即將出項之前,歐也妮第一次把自己的六千法郎送給了夏爾;夏爾離開之後,她每天早晚都要打開金匣子看叔母的肖像;父親發現了金匣子,想要掏出刀子撬金匣子上的金板條,歐也妮氣得拿起刀子,以命來保護金匣子。即便是在夏爾離開後了無音訊的七年時間裏,她仍然想着他,等着他。最後,歐也妮收到夏爾的信,這個她曾經深深愛過的男人在心裏向她索要金匣子,並且告訴了她他另有新歡的事實,信的結尾,他恬不知恥地誇讚自己是一個有良心、誠實、天真的年輕人。故事的結尾,她原諒了這個背叛他的男人,甚至不計前嫌地替他解圍,幫他還債。後來,因爲看中了她的財產而和她結婚的德?蓬豐庭長死後,德?弗洛瓦豐一家人又像當年克呂旭家的人一樣開始包圍這位有錢的寡婦,甚至連單純的娜農也幫着侯爵張羅。

在我看來,歐也妮對待自己和夏爾之間的愛情時,是她最可愛的時候。在那一場對夏爾來說並不算是愛情的愛情裏,她的癡情體現得淋漓盡致。對於夏爾來說,歐也妮是他的過客,可是對於歐也妮來說,夏爾或許就是她一生中最美的`風景。在希望沒有破碎以前,她一直站在原地等待,等着與夏爾共同度過朝朝暮暮的光陰,卻沒有想到,最終等來的確是背叛。

《歐葉妮?葛朗臺》這本書,巴爾扎克將它獻給了瑪利亞。據考證,瑪利亞就是歐葉妮?葛朗臺的原型。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麼小說要以“歐葉妮格朗臺”在我所閱讀的書本上的序中提到:“根據安德烈?莫洛亞的考證,她的真名叫瑪麗—路易絲—弗朗索瓦?達米諾瓦,出身於一個上層法官家庭,是基?杜?弗勒內依的妻子。巴爾扎克曾跟他的妹妹談起過她,說"她是造物主創造的最天真的女人"。一八三三年,二十四歲的弗勒內依夫人腹中懷着巴爾扎克的孩子。所以巴爾扎克在題辭中把她的名字比作庇護家庭的黃楊枝。但是《歐葉妮?葛朗臺》的主題又偏偏是一個家庭的毀滅。更有意思的是,巴爾扎克爲了追求韓斯卡夫人,把這本小說的原稿交給韓斯卡夫人保存。他當然不會跟韓斯卡夫人提到這位癡情女子,但他向韓斯卡夫人誇大了他與卡斯特里候爵夫人的關係,以表示願爲韓斯卡夫人犧牲他的舊情。從這裏,我們難道沒有在巴爾扎克的身上看到負心的格朗臺侄少爺的影子嗎?巴爾扎克固然是那個社會精明的觀察家,但畢竟屬於那個社會。他在描繪那個只講利害、無情無義的社會的同時,始終沒有放棄對"一筆財產,一個貴族女人"的庸俗追求。”

由此可見,無論是小說還是現實,這類像天使一樣的女子,最終卻都只能淪落到可憐的境地。然而,歐也妮難道就這樣一輩子在別人對其金錢的覬覦中度過嗎?她始終無法幸福嗎?那倒未必。巴爾扎克在書中曾經這樣說過:“人的命運真可怕!沒有一宗幸福不是因渾渾噩噩而來的。”如果歐也妮暫時閉上她那看透世間一切的眼睛,糊塗一點,將就一點,她也許能自得其樂。問題是,像歐也妮這樣真切而純潔的姑娘,她會閉上她那雙早已看透世事的眼睛嗎?這一點,大抵是天使的悲哀吧!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6

《歐也妮葛朗臺》是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中的“最出色的畫幅之一”。小說敘述了一個金錢毀滅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劇的故事,圍繞歐也妮的愛情悲劇這一中心事件,以葛朗臺家庭內專制所掀起的陣陣波瀾、家庭外銀行家和公證人兩戶之間的明爭暗鬥和歐也妮對夏爾·葛朗臺傾心相愛而查理背信棄義的痛苦的人世遭遇三條相互交織的情節線索連串小說。

葛朗臺是法國索繆城一個最有錢、最有威望的商人。他利用1789年的革命情勢和種種手段使自己的財產神話般地增長了起來。這老頭十分吝嗇,有一套理財的本領,而且在投機買賣和經商上詭計多端。雖然他很富裕,但是爲了省錢,家裏整年不買蔬菜和肉,由佃戶送來,比較重的家務活由女僕娜農做。寒冬臘月捨不得生火取暖,平時還要剋扣女兒和妻子的零用錢。總之,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吝嗇鬼。

1819年11月中旬的一天是他的獨生女兒歐也妮的生日,小說中的人物一一登場:公證人克羅旭一家和初級裁判所所長蓬豐先生到葛朗臺家吃飯,還帶來稀有的珍品。他們都是來向歐也妮獻殷勤的。正當他們在歡慶生日時,突然,從巴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歐也妮的堂弟查理。原來查理的父親因破產自殺,讓葛朗臺照顧兒子的前程。葛朗臺看到兄弟的絕命書後不動聲色,並且在當夜想好了一套詭計,藉口家裏有事,請公證人克羅旭和銀行家幫忙。銀行家拉格桑爲討好葛朗臺而毛遂自薦,到巴黎幫助處理死者遺產,他將部分債款還給債權人,餘下的按預定計劃長期拖延。在這件事情上,葛朗臺不但分文不花,還利用銀行家在巴黎大做公債買賣,賺了一大筆錢。

查理的處境使歐也妮感到同情,而兩人也漸生情愫。後來,查理爲了自己的前程,決定去印度經商。臨行之際,歐也妮將自己積蓄多年的金幣送給他。查理也把母親給他的金梳妝匣留給她作爲紀念,兩人海誓山盟定下終身。夏爾走後的頭一個元旦,葛朗臺發現女兒把金幣送給查理,就大發雷霆,把她監禁起來。這事驚擾了他的妻子,使她一病不起。公證人警告他,妻子一死,他的財產必須重新登記,歐也妮有繼承遺產的權利。葛朗臺老頭害怕起來,就和女兒講和,但妻子一死,葛朗臺通過公證人讓女兒簽署了一份放棄母親遺產繼承權的證件,把全部家產總攬在自己手裏。臨死前,他要女兒把黃金擺在桌面上,他一直用眼睛盯着,好像一個才知道觀看的孩子一般。他說:“這樣好叫我心裏暖和!”最後他喚歐也妮前來,對她說:“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神甫來給他做臨終法事,把一個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脣邊親吻,葛朗臺見到金子,便作出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它抓到手。這一下努力,便送了他的命。他死了。

歐也妮繼承了1900萬法郎成了當地首富,人人都向她求婚,但她卻對當年夏爾的諾言念念不忘。但夏爾在海外經商,逐漸發揚了葛朗臺家族的血統,變得小氣,貪婪,精於算計,自私自利,並且明白只有利益是最重要的,把鄉下的堂姐撇在腦後,寫信與其瞥清關係。他要與貴族小姐結婚,但因不肯償還父親的債務而受到阻礙。最後,歐也妮答應嫁給公證人的兒子德.·蓬豐,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並要求他幫她用兩百萬法郎償清了叔父的債務,讓堂弟過着幸福、名譽的`生活。她自己則幽居獨處,過着虔誠慈愛的生活,並“在着數不盡的善行義舉的伴隨下走向天國”。

我認爲,本書中人物性格最鮮明的是葛朗臺。他貪婪、狡詐、吝嗇,金錢是他崇拜的上帝,獨自觀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臨終前也不忘吩咐女兒看住金子。他做起生意來是個行家裏手,常裝口吃耳聾,誘使對方上當受騙而自己穩操勝券。他家財萬貫,但開銷節省,每頓飯的食物,每天點的蠟燭,他都親自定量分發。爲了錢他六親不認,剋扣妻子的費用;要女兒吃清水面包;弟弟破產他無動於衷;侄兒求他,他置之不理。

最後也因爲錢而嚥氣。與他相反的是他的女兒歐也妮,雖然在其父死後,她仍然保持簡樸的生活,但她卻是善良的:她把錢用到了慈善機構和教育上。這在那個時代是相當難得的。可是,她卻因爲父親的愛財而與其關係破裂,爲了等待背叛自己的心上人消耗掉了寶貴的青春。歐也妮的悲劇形象則控訴了拜金主義對當時社會的毒害,對於金錢左右着一切的社會來說,是另一種形式的控訴,她是一個被金錢吞噬的無辜的犧牲品。

當我合上了這本書,心中感慨萬千:爲了金錢,人類可以做到對親情的不顧。葛朗臺這樣的人,表面上是金錢的主人,其實是金錢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