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讀後感2.31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1

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臺即使家財萬貫,也捨不得花費一分錢;而現在的人縱使有一毛錢,他也會裝着有家財萬貫。不過別誤會,我這裏並不是誇葛朗臺低調,而是說現在有些人的虛僞。巴爾扎克因《歐也妮葛朗臺》而出名,如果我也塑造一位與葛朗臺相反的人,那麼我應該也會出名吧!

在許多人心目中,“葛朗臺”就是吝嗇鬼的代名詞。通過與其兄弟——一位巴黎商業巨頭的財產相比我們便可看出他富可敵國,然而他卻不捨得花費一分一毫。其居住場所之簡陋,飯食之節儉無疑會讓每個人感到吃驚。我在閱讀時總會問自己:他只得這麼做嗎?財產又帶不到他們所謂的天堂裏去。他有這麼多的財產起碼也要過一位中產階級的生活吧。起碼要用其中的一些錢爲自己的家人提供一定的條件吧!雖然有錢不一定就會幸福。平時吝嗇一些也就算了,自己的侄子遇難了,這時候就應該幫些忙吧,可他沒有。我覺得他一生最可悲的地方就在於他臨死前竟然還想着錢——在神父爲他念彌撒時,他竟然奪神父的金十字架。而他的吝嗇給親人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夫人的死與他有莫大的干係,圖爾的變心也是他提供了很大的條件。因爲一個“錢”字,他過得何其辛苦。

然而歐也妮小姐是偉大的。起初,她善良純潔:後來她在自己的生活中雖然很吝嗇,但她把錢花在了公共建設以及窮人身上了。

葛朗臺死了,他的女兒只在私人生活上繼承了他的吝嗇,然而歐也妮沒有子女,受他影響大的人不存在。葛朗臺漸漸的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如今,與他相反的人的隊伍卻逐漸壯大了起來,我暫且叫這些人爲“反葛朗臺”。

幾乎所有的人都想得到別人的關注,她們渴望財富,地位與榮耀。有些人是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實力,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但別人卻不知道他的深度,這樣的人也往往能成就大事。但有些人就不一樣了,她們不僅在財富上表現出來強烈的虛榮心,還刻意“提高”自己的地位。徒勞的增加自己的“閃光點”,最後只會落到被別人厭棄的地步。這樣的人便是“反葛朗臺”了。

“葛朗臺”可憐,“反葛朗臺”更可憐.......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2

《歐也妮。葛朗臺》是巴爾扎克的代表作《人間喜劇》。小說集中的一部作品。《人間喜劇》它揭露了當時資本家的醜惡面目,鞭韃了社會的黑暗,世態的炎涼。同樣這篇小說也是如此。

小說爲我們塑造了一個可憎的吝嗇鬼形象——老葛朗臺,他以積累財富爲樂趣,他家財萬貫,但卻穿着破舊,居室簡陋;他能言善辯,有一套套理論,但當他談生意時,卻狡猾地裝成一個結巴;他說渴望親情,但當他妻子病危時,他卻捨不得花錢去請醫生。他的一生,沒有享受過,也從沒快樂過,因爲他考慮的只是怎麼算計別人,怎麼樣才能賺到更多的錢,爲了金錢可以放棄一切,這是多麼愚蠢,多麼可悲。他臨死前還念念不忘自己的萬貫家財,在垂死掙扎的一剎那還不忘將手伸向神父的金十字架。在金錢面前,幸福簡直一文不值。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如此,他僅僅是一個縮影,通過他我們看到一個唯利是圖,互相算計的社會。他的一生,深刻暴露資產階級家純粹的金錢關係。

小說的主人公歐也妮是一個令人惋惜地女兒,她不懂利益的紛爭,不追求金錢的虛榮,但可悲的是她出身在這樣一個家庭,這樣一個社會,有着這樣的一個父親。她的生命中也曾出現過一道波瀾,她企圖衝破家庭社會的束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她的社會不允許,她的愛情在這樣的社會終究成爲虛幻。他們看中她的只是她的金錢。這樣一個天真純潔的人在那樣的社會環境下,註定只能成爲悲劇。

看完作品,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書中的一個個人物給了我強烈的內心震撼。人生究竟爲了什麼?聯繫當今社會,許多人爲金錢,權利,名望,慾望奔波勞碌,勾心鬥角,互相壓軋,比如一些官員貪污,某些人搶劫犯罪,一些奸商製造假冒僞劣商品,他們與葛朗臺,查理又有什麼區別,他們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然而他們快樂嗎?不要選擇一條錯誤的道路,那隻能使你暫時的滿足。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你會明白,那條道路是多麼骯髒、醜陋,而你終究也會明白這些毫無意義。人生是充滿黑色調的。那麼人生到底是爲了什麼?也許只是幾個知己,幾個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一些夠用的錢,一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一個適合你的目標和一段充實的生活就足夠了。當你離開這個世界時,能做到問心無愧,那麼你的人生將充滿樂趣,生活將更加精彩。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3

冷酪、自私、貪婪的性格,我們要遠遠地離開它。——題記

小時候,閱讀那些知識集錦,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字眼:“葛朗臺——世界四大吝嗇鬼之一”。那時,我總會去問媽媽:

“什麼是吝嗇鬼?”

“吝嗇鬼就是那些花錢就像割肉的人。”

我懵懵懂懂地點點頭,心想:世上有這樣的人嗎?直到那天,當讀完《歐也妮·葛朗臺》後,我才真正明白吝嗇鬼的含義。

葛朗臺是法國索繆城一個最有錢的商人,但他家中卻比貧民窟還簡陋:牆上被雨水鑿出奇形怪狀的洞眼,一家中最重要的堂屋也醜陋不堪。你可能會看到牆壁上擺着一幅稍顯貴重的油畫——這是葛朗臺購房時就有的,否則他纔不會花那麼多錢買油畫呢1

葛朗臺有個女兒歐也妮,她純潔善良,引得各方人士紛紛求婚,而其實他們只是盯着葛朗臺價值不菲的一筆嫁資。而葛朗臺則更爲狡猾地用女兒引他們往自己口袋裏裝錢——他把女兒當成了賺錢的工具!當女兒喜歡上一個父親破產的表弟時,他便堅決否定,並嚴責女兒無條件與表弟分開。“天哪!”看到此處,我不禁驚叫道:“難道,這如此純潔的愛情,讓他一點兒都沒觸動嗎?葛朗臺的世界裏,難道沒有感情只有那冷酷的金錢嗎?這種人若到現在,一定會被世人所鄙視!”

最讓我感到吃驚的是葛朗臺臨死的那個片段了。葛朗臺臨死時,讓女兒歐也妮把許多金路易擺在桌上,一邊撫摸一邊吃吃地笑着:“這樣能讓我心裏暖和!”臨死時,神父拿來上帝的照片讓他親吻,而他卻盯上了相框上的金子,想便去拖來,拖到一半—就一命嗚呼了。

合上書,我閉目沉思。儘管葛朗臺如此吝嗇,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卻是必然的結果。但是,在如今社會中,難道就沒有葛朗臺第二嗎?世風日下,以名利爲目的不擇手段去追逐的情況依然在當下時時上演!

遠離醜惡,讓我們遠離冷酷,貪婪、自私的面目吧!世界需要純真與美好,還人間一派朗朗乾坤、祥和清明吧!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4

當我合上書的最後一頁時,心裏不經的顫了一顫,“吝嗇,金錢”兩個名詞組合在一起,產生這一場無風無雨的悲劇。金錢真能讓那單純的孩子薰變成名利人?我想並不簡單,但歐也妮沒有改變,她依舊她。

出身於一個吝嗇鬼家庭,她的父親可謂是一毛不拔,母親的懦弱,還有一位忠誠僕人跟在他們身後,儘管這位僕人頭腦很簡單。歐也妮與她父親葛朗臺形成鮮明對比,善良與卑鄙。歐也妮,宛若一朵嬌豔欲滴的玫瑰,可身披尖刺。整本書以她的愛情悲劇爲主線,從一開始被她的堂弟夏爾深深吸引,帶夏爾出海後,她一直癡癡地等待着,沒想到卻是被拋棄的結局。夏爾體內的吝嗇基因最終被完美釋放出來,與錢的宿命。轉念細想,她家裏的財富無法正確估算來,父親的“節約”,她在看看寒酸的家與手中的襪子,不經嘆息連連。

癡情女做癡情事,惹出的癡情惆。昏天黑地,百無聲息。

父親在臨終前最不能忘記的就是他一屋子的財富,當我讀到這一幕“掖緊了,都掖緊了,別讓人偷了。”“看好金子,把金子擺在我面前。”“這讓我感到很溫暖!”

死也要守着自己的金子,守財奴最本質的一面栩栩展露出,也想想可悲,富有確不能擁有,上帝與他開了場玩笑。父母都離歐也妮而去,空蕩蕩的屋裏只剩下她與僕人,篝火裏蹦出的星花在她的眸中肆意舞蹈。她繼承了她父親的所有遺產,成爲最富有的人。緊接着有人上門來提親……

在巴爾扎克幽默的筆墨下,每個人物都刻畫豐滿生動。最後結局裏,當夏爾發現自己的堂姐歐也妮,過着清苦生活背後卻是一個擁有一千七百萬法郎家產的夫人,他不由得驚歎住了。金子的光芒映射在歐也妮高尚的心靈上,她的生活依舊如此。可笑的是這個事實卻是那個奉承歐也妮多年的男人——篷風先生,也即將成爲她的丈夫,作者有意這樣寫又多了幾份諷刺!可沒過多久這位先生也死去,最終歐也妮守了寡。

故事的背後無疑充斥着金錢臭味,資本主義下人們爲了利益迷失自我。整本書里歐也妮的特別讓人感到溫暖,也讓人心酸。

現在,有多少葛朗臺,又還剩下幾個歐也妮?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5

這個暑假,表姐推薦了一部名著——《歐也妮·葛朗臺》給我看。讀完後,我感慨萬分。

歐也妮的父親,也就是老葛朗臺,他是釀葡萄酒的,非常富有。同時,他也有着有錢人的性格——吝嗇。

有一天,歐也妮的堂弟來了,她對這個從巴黎來的小夥子一見鍾情。但當堂弟知道自己的父母親因爲破產而自盡後,傷心不已,整日茶不思,飯不想。是歐也妮給了他前進的動力,是歐也妮求着老葛朗臺挽回他的名聲。後來,他們彼此私定終身!

歐也妮慈愛的母親因受不了病魔的折磨去世了。堂弟出海了後,老葛朗臺也去世了。一筆巨大的財產落到了她的面前。歐也妮是一位偉大的女性,雖然她也很“吝嗇”,但她的大半財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教育,這是老葛朗臺從沒做過的事。她的善良和富有吸引了衆多追求她的人,但她一個都看不上——她在等她的堂弟回來。

但是,她萬萬沒有想到,堂弟出海後,整日花天酒地,早已忘記了那個深愛着他的堂姐歐也妮了。直到他給她回信的那一天,歐也妮才死了心。不過,即使是這樣,她直到死去也一直單身!

歐也妮·葛朗臺就是這樣一位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女性。她善良、美麗、執着,可她卻落得了這樣的下場。而她的堂弟呢,爲了金錢和地位,拋棄了歐也妮,拋棄了愛情,拋棄了尊嚴,他是個令人唾棄的討厭鬼!想當年,葛朗臺老先生在世時,歐也妮什麼都想着她的堂弟,無論老葛朗臺怎樣罵她,她都不聽,繼續執着地順從她的堂弟。

故事的結局是悽美的,令人感觸甚多。歐也妮最美好的是天真,但也正是這一點,使她落得了這個下場!她所獲得的和她所失去的,該怎樣盤算計較呢?也許她看得很清,也許她當局者迷。

這本書似乎沒有太多我們所學習的課文裏所謂的佳句錦段,但作者對複雜人性的刻畫,對那個時代社會生活的寫實卻能打動我。我們應該學習歐也妮的執着與善良,畢竟現在的社會,像她這樣的女性已經很少了。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6

一部簡單的故事,印證了人世間的冷暖。

在《歐也妮·葛朗臺》中,在那個視金錢如上帝的年代,卻有着一個爲愛奉獻一切的姑娘。她不惜與愛財如命的`父親發生衝突,把自己的全部金幣給了堂弟夏爾,自己卻陷入父親的責罰和因此失去母親的痛苦之中。她寧願自己承受一切的痛苦,卻把愛心留給世界。

我想起汶川大地震,多少人自己的家裏遭到不幸,卻強忍着悲痛,奔走在抗震救災的前線。沒有命令,沒有金錢,有的是憑着一顆愛心,去撐起明天的希望。把痛苦留給自己,把愛心留給別人。

一顆寬容的心,印證了愛的無私。

在《歐也妮·葛朗臺》中,歐也妮得知堂弟夏爾爲了金錢,娶了別的姑娘,她並沒有過分激動,而是不動聲色地幫堂弟還清了所有的債務。在她那美麗的外表下,同樣存在着一顆美麗的心,一顆懷着愛的心。

想到這兒,眼前似乎又浮現出那溫和的笑臉。那是在開往澳大利亞的飛機上,一位白人少婦和一位黑人青年並排而坐,面對白人少婦的冷嘲熱諷,黑人青年始終面帶微笑,沒有被看不起的憤怒,也沒有被謾罵的尷尬,只是用那純潔的笑容回覆給那個喋喋不休的白人少婦。當全艙的人都爲他鼓掌時,他靈魂中的高貴和寬容,在熠熠閃光,這顆懷着寬容的愛心,成爲人們注目的焦點。

一顆真誠的心,印證了愛的無價。

在小說中,歐也妮儘管最後成爲千萬富翁,可卻過着十分簡樸甚至可以稱之吝嗇的生活,歐也妮的吝嗇是繼承了父親的習慣,可是她的吝嗇卻又和父親的一毛不拔截然不同,她可以拿出大把大把的錢,修建學校和醫院,或者捐獻給慈善機構。因爲她有一顆愛心,所以她擁有着“無價之寶”。

讀到這兒,似乎又聽到那陣陣歡快的笑聲;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映紅了天邊的彩霞。那些不怕辛苦、甘於奉獻的老師,撐起了深山區孩子們的一片晴空。那個老師,不管烈日炎炎河水暴漲,還是朔風凜冽水冷刺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揹着孩子們過河,也背起了家鄉的明天。知識的瓊漿和奉獻的精神,永遠留在了鄉親們的心中。

在小說中,我從歐也妮的身上,發現了天使的影子;在生活中,我看到了一顆顆感動中國的愛心。突然明白了,金錢不是萬能;而愛,也並不是金錢所能給予的。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7

讀罷此篇小說,我對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肅然起敬。他是那麼的深刻,那麼的觸及人的靈魂,竟使我對自己也有了一種拷問。當讀到老葛朗臺望着自己擁有的金子兩眼發直,數着家珍卻“貧苦”生活,我竟也想到了自己平日裏偶爾記賬,偶爾翻折看存款的樣子,想我自己怎麼好像也是個守財奴!當然這是一種誇張的聯想,因爲自己還處於“被父母的長期赤字”的狀態下,哪來得物質的財富。但這仍舊讓我意識到,是否我們自己骨子裏也是一個輕微的守財奴患者呢!我聯想到了每個家庭中年年或月月豐滿的存款,購置的可以產生收入的固定資產,以及在風險中增值的金融投資與投機,這些使我對社會中的人產生了一種想法,人們都是大千世界中一個濃縮到很小很小但卻是清晰存在的一個守財奴。也許這是一種奇怪的錯誤的認定,但這小說就是讓我產生了這種思想。

我總覺的這樣的小說是真正好的小說,或者說真正好的小說都有這樣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當我們讀着小說的情節與人物的時候,讀者會不由自主的聯想起自己,覺得自己就是這個人,這件事就是我做的,或者這段心裏描寫正是在訴說我的心聲。這是因爲真正好的小說他描寫的是共同的人性,或者也可以說是共通的人性,讓我們讀罷總能或多或少地看到自己的影子。我第一次讀小說產生這樣的感受是在大一那年讀<<圍城>>的時候,我總是恍惚覺得方鴻漸和他們那一行人在一些事上是我自己(其實我現在早已記不清四年前讀過是什麼情節了),據我自己總結,那是因爲圍城中的那一些醜事在一定程度上影射出來我自己內心中狹隘,醜陋的一些想法或*;我相信有些狹隘和不純美的事物是和每個人都無法劃清界線的,只要你還存在於這個塵世!

回到這部人間喜劇的一篇,歐也妮小姐並不吝嗇卻深受金錢“魔鬼”屬性一面的戕害,我就以一段歐也妮小姐的感情描寫來結束本篇小文:

精神生活與*生活一樣,有呼也有吸:靈魂要吸收另一顆靈魂的感情來充實自己,然後以更豐富的感情送回給人家。人與人之間要沒有這點美妙的關係,心就沒有了生機:它缺少空氣,它會難受,枯萎。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8

一部簡單的故事,印證了人世間的冷暖。

在《歐也妮·葛朗臺》中,在那個視金錢如上帝的年代,卻有著一個爲愛奉獻一切的姑娘。她不惜與愛財如命的父親發生衝突,把自己的全部金幣給了堂弟夏爾,自己卻陷入父親的責罰和因此失去母親的痛苦之中。她寧願自己承受一切的痛苦,卻把愛心留給世界。

我想起汶川大地震,多少人自己的家裏遭到不幸,卻強忍著悲痛,奔走在抗震救災的前線。沒有命令,沒有金錢,有的是憑著一顆愛心,去撐起明天的希望。把痛苦留給自己,把愛心留給別人。

一顆寬容的心,印證了愛的無私。

在《歐也妮·葛朗臺》中,歐也妮得知堂弟夏爾爲了金錢,娶了別的姑娘,她並沒有過分激動,而是不動聲色地幫堂弟還清了所有的債務。在她那美麗的外表下,同樣存在著一顆美麗的心,一顆懷著愛的心。

想到這兒,眼前似乎又浮現出那溫和的笑臉。那是在開往澳大利亞的飛機上,一位白人少婦和一位黑人青年並排而坐,面對白人少婦的冷嘲熱諷,黑人青年始終面帶微笑,沒有被看不起的憤怒,也沒有被謾罵的尷尬,只是用那純潔的笑容回覆給那個喋喋不休的白人少婦。當全艙的人都爲他鼓掌時,他靈魂中的高貴和寬容,在熠熠閃光,這顆懷著寬容的愛心,成爲人們注目的焦點。

一顆真誠的心,印證了愛的無價。

在小說中,歐也妮儘管最後成爲千萬富翁,可卻過著十分簡樸甚至可以稱之吝嗇的生活,歐也妮的吝嗇是繼承了父親的習慣,可是她的吝嗇卻又和父親的一毛不拔截然不同,她可以拿出大把大把的錢,修建學校和醫院,或者捐獻給慈善機構。因爲她有一顆愛心,所以她擁有著“無價之寶”。

讀到這兒,似乎又聽到那陣陣歡快的笑聲;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映紅了天邊的彩霞。那些不怕辛苦、甘於奉獻的老師,撐起了深山區孩子們的一片晴空。那個老師,不管烈日炎炎河水暴漲,還是朔風凜冽水冷刺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背著孩子們過河,也背起了家鄉的明天。知識的瓊漿和奉獻的精神,永遠留在了鄉親們的心中。

在小說中,我從歐也妮的身上,發現了天使的影子;在生活中,我看到了一顆顆感動中國的愛心。突然明白了,金錢不是萬能;而愛,也並不是金錢所能給予的。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9

有人用自已的生命作戰爭,而有人則用筆當武器,從精神上打擊別人,巴爾扎克就是這樣一個人,從小的記憶塑造了他特殊的人生。

“這是一場沒有毒一藥,沒有匕首,沒有流血的人間悲劇。”

在這本書中,沒有英雄救美,沒有刀光劍影,沒有勾心鬥角,沒有讓人一毛一骨悚然,懸念迭起的驚險情節,也沒有婀娜多姿的女郎和浪漫的巴黎生活,它描述的只是發生在十九世紀初期在法國農村的一個家庭的故事,一個被金錢主宰的社會中的一幅鮮血淋一漓的圖畫。

故事的情節很簡單,葛朗臺老頭是個吝嗇到了極點的人,他千方百計的扣除女兒和妻子的零用錢,每天親自分量一家人的蔬菜和水果,而肉食全都有佃戶送來,在他的精打細算下很快成爲全城的首富。

同所有的吝嗇鬼一樣,葛朗臺既貪婪又吝嗇,當得知女兒把“自己”的私房錢統統給了表弟時,他竟只給女兒吃麪包和清水;當看到女兒把弄她表弟送的鑲金梳妝盒時,高齡的葛朗臺老頭竟縱身而起,像餓虎撲向熟睡的孩子一樣撲向梳妝盒,一把將那寶貝搶過來,拿到窗子前仔細察看。貪婪的惡狼形象顯露無疑。當妻子看到自己的丈夫在搶奪女兒的梳妝盒時,賢惠的她一下子昏了過去。在妻子昏過去後,葛朗臺很快就意識到妻子不能死,因爲妻子一旦死了,自己的財產將要一半給女兒,雖然終究是留給女兒的,於是,他百般勸說,又親自扶女兒下樓,直到女兒同意。吝嗇鬼的形象在巴爾扎克的筆下栩栩如生,我想,葛朗臺老頭的形象應該就出現當時的社會中。

巴爾扎克筆中葛朗臺是這樣一種人,認爲金錢可以擁有一切,使他不斷地想要更多的金錢,在不知不覺中成了一個冷血的魔鬼。但是金錢是不能帶來幸福和愛的,他只能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給自己帶來一些不真實的感情。

歐也妮則是另一種人,她的天真善良,好比是黑煙中的一縷亮光,與葛朗臺老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是父親的富有帶給她的只有一個黯淡無色的童年,就像一塊黑色的幕布,遮住了他的光輝。但是歐也妮對金錢的看法卻不同,儘管他繼承了她父親的巨大遺產,她明白金錢並不是一種權利,也不是一種幸福,只會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巴爾扎克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誓言,拿破崙的劍尚不能征服歐洲,而巴爾扎克的筆已征服了全世界。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10

如果你讀過《歐也妮·葛朗臺》這本書對書中的主人公葛朗臺肯定印象深刻吧。葛朗臺是個十足的守財奴,他貪婪、狡猾、吝嗇,金錢就是他崇拜的上帝。他家財萬貫,但卻視財如命,非常小氣。他有數不清的家產,卻從不買肉、水果等,都是讓佃戶們送來當抵租用,每頓飯的食物,每天的蠟燭都由他親自分發;他剋扣妻子的生活費,爲幾塊金幣,要女兒喝涼水,吃乾麪包;弟弟破產他也無動於衷;侄兒求他,也不理睬。他爲了錢財,六親不認,處處拿他的妻子做擋箭牌,什麼事都要經過他太太的同意,而事實上,他對自己的妻子特別吝嗇,總是想方設法的把給他的零用錢一點一點的收回來。臨終前仍然也不忘囑咐女兒看住金子。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令我及其生厭。“難道在他的眼中只有金錢嗎?”閱讀中我總是反覆思考這個問題。可悲的是,正是這種嗜錢如命的性格斷絕了葛朗臺最後的性命——他在垂危時看見了牧師禱告用的銀盃具而用力伸手去抓,而這一用力讓他命喪黃泉。

他的女兒歐也妮小姐卻與他截然不同,歐也妮美麗善良,勤勞、誠懇,但她的人生卻非常痛苦。我爲她憤憤不平,爲她傷心掉淚。葛朗臺因爲他的吝嗇,毀了女兒一生的幸福!歐也妮愛上了她的堂兄弟夏爾,在夏爾決定去印度是,她冒着極大的危險將自己所有的積蓄送給了他,這對於一個向來乖巧,順從的歐也妮來說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啊!可現實是殘酷的,她沒能換來夏爾的真心,他爲了自己的利益娶了醜陋的伯爵小姐。好可憐的歐也妮!可正是這樣的磨難與挫折,讓歐也妮一天天堅強起來,在日後的生活中,她不停地資助教堂、學校和貧困的人們,成爲人們所敬佩的人,也成爲了我心中敬佩的人。

是的,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金錢:上學、吃飯、購物樣樣都需要,可我們不能成爲金錢的奴隸,成爲金錢的獵物,除了金錢,我們的生活中很多美好的東西等待我們去尋找,去感受,親情、友情,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愛!捧着這本書,我有千絲萬縷的感悟:一個人慷慨大方,心胸開闊,你的人生就像原野般的寬廣;如果你吝嗇貪婪,你的人生必將是陰暗,狹窄的!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11

起風了,在那靜謐的夜晚,豆粒大的火焰安靜地跳動着,一個穿着摩洛哥皮靴的男子闖入了貌似風平浪靜的葛朗臺家的生活。角落裏的小姑娘好奇地擡起了頭,當目光相撞時,她倉皇地低下頭,心中卻已住下了那個有着小刷子般睫毛的男孩子。

剛拿到這本書時,心裏就莫名的有點堵。在看到小姑娘害羞表情的那一刻,我不禁莞爾一笑。她幸福吧?我想。看着她如含着露珠的花蕾般慢慢綻放,偷偷地爲心愛的人做着一切能夠想到的事情,既興奮又不安,就像嚼薑片,入口滿是辛辣卻又透過一絲馨香。頂住捱罵的恐懼爲他送上自己擁有的金路易或許是這個傻姑娘唯一能做的事了。自夏爾上路,小姑娘就將心縮進了二人的信物中,安靜地陪着母親等待着,等待着他的歸來。

風呼嘯而來,夾雜着冰雹,一層層地壓過來,黑壓壓的天空響起陣陣響雷,暴風雨要來了。果然,老頭像受驚的馬一般跳了起來,怒吼着,咆哮着。母親,母愛呵,此時這個柔弱的女人什麼也顧不上了,拋掉了唯唯諾諾,她跳了起來,挺直胸膛,把女兒護在身後。

自母親和父親去世後,歐也妮沒了拘束,午後坐在小板凳上,任回憶如潮水般洶涌,思念成魔。他快回來了吧,一遍遍失神的喃喃自語。每次拿儂開門的那一刻,她的心都提得老高,但總是無助的摔落。但自己曾答應過的,自己會等他。卻不曾想,收到心愛之人的信時心卻是那樣的揪痛。她想哭,卻終究逼回了眼淚。他,早變了心。

風,停了。所長離世的那一刻,自己還是有期待的吧。縱然只是遙不可及的泡沫,她也那樣地,那樣小心翼翼地捧着。如果時光倒流,縱使知道了結局,自己也會無怨無悔地走下來,只爲了在自己灰暗的世界留一絲清明。

曾經傻傻地想,如果夏爾一直沒有音信,這個姑娘就會一直等他,沒有負心,只有堅守。如今想來,這倒是比結尾更殘忍呢。又假如夏爾回到歐也妮的身邊,我一激靈,立馬否定了這個想法,黑奴貿易,金錢的誘惑,查理早已不是以前的他了。歐也妮的母親已經去世了,我實在不願看到再有一個犧牲者。

或許,沒有一個愛情結局的愛情,會更好吧!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12

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臺即使家財萬貫,也捨不得花費一分錢;而此刻的人縱使有一毛錢,他也會裝着有家財萬貫。但是別誤會,我那裏並不是誇葛朗臺低調,而是說此刻有些人的虛僞。巴爾扎克因《歐也妮葛朗臺》而出名,如果我也塑造一位與葛朗臺相反的人,那麼我就應也會出名吧!

在許多人心目中,“葛朗臺”就是吝嗇鬼的代名詞。透過與其兄弟——一位巴黎商業巨頭的財產相比我們便可看出他富可敵國,然而他卻不捨得花費一分一毫。其居住場所之簡陋,飯食之節儉無疑會讓每個人感到吃驚。我在閱讀時總會問自我:他只得這麼做嗎?財產又帶不到他們所謂的天堂裏去。他有這麼多的財產起碼也要過一位中產階級的生活吧。起碼要用其中的一些錢爲自我的家人帶給必須的條件吧!雖然有錢不必須就會幸福。平時吝嗇一些也就算了,自我的侄子遇難了,這時候就就應幫些忙吧,可他沒有。我覺得他一生最可悲的地方就在於他臨死前竟然還想着錢——在神父爲他念彌撒時,他竟然奪神父的金十字架。,而他的吝嗇給親人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夫人的死與他有莫大的干係,圖爾的變心也是他帶給了很大的條件。因爲一個“錢”字,他過得何其辛苦。

然而歐也妮小姐是偉大的。起初,她善良純潔:之後她在自我的生活中雖然很吝嗇,但她把錢花在了公共建設以及窮人身上了。

葛朗臺死了,他的女兒只在私人生活上繼承了他的吝嗇,然而歐也妮沒有子女,受他影響大的人不存在。葛朗臺漸漸的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如今,與他相反的人的隊伍卻逐漸壯大了起來,我暫且叫這些人爲“反葛朗臺”。

幾乎所有的人都想得到別人的關注,她們渴望財富,地位與榮耀。有些人是靠自我的努力,自我的實力,實現了自我的價值,但別人卻不明白他的深度,這樣的人也往往能成就大事。但有些人就不一樣了,她們不僅僅在財富上表現出來強烈的虛榮心,還刻意“提高”自我的地位。徒勞的增加自我的“閃光點”,最後只會落到被別人厭棄的地步。這樣的人便是“反葛朗臺”了。

“葛朗臺”可憐,“反葛朗臺”更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