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效教學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1

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後,從這本書中我獲益匪淺,不僅知道了有效教學的含義,也同時意識到有效教學對於教師來講在新課程教學當中它有着很多實際的意義。閱讀《有效教學》一書後,我受到了很大啓發,我覺得老師若想把認真準備的課付諸實施,把教學原則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還必須達到上好課的一些基本要求。書中有關促成有效教學的幾種關鍵行爲之後,我深有感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課堂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時空場所,是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舞臺。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劣關涉到教師生命價值的展現,對教師自身的發展也有着重要影響。有效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師生能夠平等交往、高質互動的真實的課堂,是師生能夠充分展現個性魅力與智慧、演繹生命價值並最終實現共同發展的課堂;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師生能夠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滿詩意,成爲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的課堂。

“備學生,才能備活課堂”。因此在備課中,多獲取學生信息,準確診斷和預測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可能會遇到的內容,是“備學生”的重要原則。教師備課如果單單憑藉對學生的片面瞭解,而忽略學生的經歷水平和反應水平,一堂課成功的機率是非常低的。教師應該試着從以下六方面着手:學生可能想到的內容;學生難懂的內容;學生疑慮的內容;學生易錯的內容;學生激動的內容;學生易忘的內容。教師通過備學生,加強備課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進而優化教學過程,發展學生潛能,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從而達到更好地駕馭課堂,有效教學。總之,要“備”好學生,我們就要與學生爲伍,做學生的朋友,和他們同甘共苦;我們就要放得下老師的架子,虛心向學生請教、向學生學習。

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書中引用維果茨基一句話“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下逐步發展的過程,教學的本質特徵不是行爲注意者所認爲的刺激——反應,而是激發學習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機能。課堂教學的中心應該在於學生而不在於教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是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這句話指出了教師在教學中應起的作用,也明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要地位,還有指出了課堂必須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之下的。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把握指導時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五不”,即學生能理解的不講解,學生能敘述的不替代,學生能操作的不示範,學生能發現的不暗示,學生能提問的`不先問,保證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和時間;二是指導適當,就是教師話語不重複,意思表達清楚,指導內容針對性強,即學生想了解的內容、難以解決的問題給予指導,教學指導的有效性,往往表現在教師給予學生的指導與學生期望得到的指導的一致性上。

有效管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的管理有助於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使教師能夠有效地組織教學,師生之間的溝通則變得順暢,教學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學準備都將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故而教學的有效性依賴於教九月開學季,老師你們準備好了嗎?幼教開學準備國小教師教案國小教師工作計。國中教師教案國中教師工作計。師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師具備特有的專業素養,要求教師在單位時間內採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和情感,使教學內容、教學信息的傳達達到最佳的效果。

有效的監控,給學生個人或全體學生布置作業後,如筆頭練習、口語操練等,就意味着監控開始了。並非所有學生都能立即按教師要求去做,此時有效監控非常重要。如果佈置完作業,教師就站在講臺上,根本不去接觸下面的學生,或偶爾遇到學生有違紀現象,只朝學生指指點點,這便會加大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自然也無法保證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深入到學生中間,及時幫助他們完成作業,或個別制止某位學生的不良舉動,就會變師生間的心理距離爲心理合作,也使大多數學生的練習作業順利進行。另外,部分性格內向或膽小的學生,有問題也不會當衆舉手提問,而對走到身邊的教師則敢於大膽求教。走到學生間還有一個好處,教師能從幾個學生出現相同錯誤的情況中瞭解學生理解上、運用上存在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注意某一知識點的理解或交際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本書秉承課程改革目標要求爲宗旨,緊緊圍繞“有效課堂教學”這一主題,充分體現課堂教學要“優化課堂環節,活化教學資源,綻放師生智慧”的特點。書中滲透了教學實踐、部分課型實施流程、實施的關鍵等內容,對課堂教學中涉及的步驟和環節加以詳盡闡述,以求實現將現代教育理念融於有效課堂教學中的旨意,解決課堂教學瓶頸。《有效教學》這本書,我的感悟頗多,讀書,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更使我懂得了教育的高尚,教育的純潔。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我會不斷地讀書,用讀書來充實我的人生。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2

隨着課堂教學的進一步的深化改革,每一位教師都在尋找、積累和建構自己的有效教學的經驗,力求“低投入,高產出”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使學生獲得最大長進、發展。筆者認爲當前的閱讀教學要着眼於幾個“點”來優化教學。

一、把握本文的基點

各篇課文的基點各異,教師在解讀文本的時候要能準確地把握課文的基點,準確把握課文的價值取向。雖說“一千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畢竟還是“哈姆雷特”,而不會變成“孫悟空”。因此準確解讀文本是課堂教學的前提。

二、找準課堂切入點

就教學來說,找到個性化教學的視角,這是有效教學的關鍵所在。因爲這樣可以使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相對過渡段、文題,等等。在正確把握文本的基礎上,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教材中“掏出”極寶貴的可教因素,通過二度創作,精心設計,突破一點,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的思維的觸角深入到文本的內核,從而讓課堂成爲自主、合作、探究的場所。

比如有位老師上的.《天鵝的故事》,緊緊抓住“感動”一詞,讓學生與文本親密接觸,感動老天鵝,感動天鵝羣,感動老人,最後感動讀者,感動所有的人,讓人們懂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體會到天鵝的頑強和團結精神。

三、捕捉情感興奮點

有效的教學在於能夠了解學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更重要的是,學生的“需要”和“差異”往往並不限於知識水平,而在於求知熱情。這就需要教師不僅要考慮“我應該講什麼知識”,還要考慮“我應該如何讓他對這些知識有熱情”,善於培植學生的興奮點,不斷地激發和引導學生就某個問題進行質疑、討論、爭辯和探索。教師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就表現在如何合理而有效地點擊到學生願意興奮、能夠興奮的關鍵點和關節點上,從而不斷推動學生智力和思維水平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因此,筆者認爲有效的教學設計還應能喚起學生充分的閱讀期待、要體現語文味、在讀、說、悟一統語文閱讀課堂的今天還應引導學生紮實落實“寫”的訓練。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3

在學校的帶領下,我學習了《有效教學與師德修養》這本書,書裏面的內容共分爲五個話題。

一:備課行爲與師德修養;

二:課堂教學行爲與師德修養;

三:課堂調控行爲與師德修養;

四;對學生評價行爲與師德修養;

五:教師合作與師德修養。

書中通過大量生動的、有情境的教育教學案例,對每個話題先進行問題揭示,引領我們閱讀和思考,然後分步對每個案例進行評價,最後對每個話題進行討論與評析,把有效教學與師德修養的討論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以前人們總認爲:師德高不可攀,師德遙不可及;真正的師德更多的表現是植根於普通的、具體的、甚至;師德乃是教師人生的根本標示,師德修養貫穿教師專業;敬業是一種規定,而樂業是一種修養;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無小節,節節是楷模;正像前蘇聯一位著名美學家所說的那樣:付出與獲得平;對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認爲:師德高不可攀,師德遙不可及。所謂的師德楷模大多是讓我們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厭的“苦行僧”,更談不上什麼優美和陽光。後來才知道師德可攀,我們的教育實踐就是攀登的階梯;師德可及,它與我們的生活朝夕相伴;師德可爲,它給我們創造的靈感、操作的智慧;師德可賞,它給我們心靈的感動、美的享受。

真正的師德更多的表現是植根於普通的、具體的、甚至是有些瑣碎的職業生活,能夠回答以人爲本的現實生活世界的.種種拷問。真正的師德尊重和張揚個性人格,充滿創造性。即使同爲對學生的愛,在不同的老師那裏,卻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現:有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和關懷,有對學生過錯的寬容和理解,有對學生髮展的責任和義務。好老師是形形色色的,他們的“好”以不同形式體現在職業生活的不同領域。

師德乃是教師人生的根本標示,師德修養貫穿教師專業發展全過程,是引領我們教師職業行爲的內在靈魂,是教師職業人生幸福的心靈根基。我們的教育對象主要是兒童,我們是他們除了父母之外所直接接觸的最主要的對象,是他們最親近和尊敬的人,他們的可塑性強,行爲模仿性強,正處於長身體,增知識的重要時期,他們的情感、意志、行爲都需要我們去培養,所以我們的道德人格面貌是學生學習的最直觀的榜樣。

敬業是一種規定,而樂業是一種修養。真正樂業的教師,就是心中裝着自我,自覺享受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無小節,節節是楷模。爲人師表,身教重於言傳。在學生眼裏,教師是智慧的化身,道德的典範。我們工作的對象是不成熟的少年兒童,他們正處於動態的發展中,有着很強的向師性,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給學生予扶危定傾。正確認識自身的職業價值,倡導愛崗敬業,強化責任意識,是社會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必然要求。

正像前蘇聯一位著名美學家所說的那樣:付出與獲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稱之爲“優美”,略高於則是“崇高”,付出大大高於獲得則成爲不折不扣的“悲劇”。因爲這其中有許多我們應該盡力避免的無謂的、不必要的犧牲,過分弘揚和宣傳這樣的師德會讓老師們對師德望而卻步。只有優美的師德才是陽光的、親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滿快樂的。

對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我要做一個陽光教師,我要以我的快樂去快樂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陽光去陽光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響學生的品德。面對難以管教的學生,我們教師往往是抱怨,發牢騷,比如有的學生上課時做一些無關的事情。我們往往容易對這羣學生失去信心,產生厭惡情緒。可以說,當前職業學校的師生關係比較緊張,教師不愛學生,學生也不太尊敬教師。

那如何提高個人的師德呢?我認爲首先要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導向;其次,多閱讀一些教育前輩們的心得體會,從中提煉教育精神和教育實踐;再者,以學生的發展和成長爲根本,堅持從學生利益出發,把提高師德師能作爲教師職業和事業的追求。然而,“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此,我認爲應以“愛”爲主線,首先,在師生間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橋樑。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更困難。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書上還說“一個好作風,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教師的督促應當是經常的”。我認爲這句話很重要,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在發現孩子出現不好行爲習慣時,往往採取的方式就是直接告訴他做錯了,應該怎樣做,再繼續發現時,還會問他是否忘了老師說的話了,怎麼就改不掉呢之類的話,但現在想一想,覺得是自己的觀念不正確,總是習慣性的強迫孩子改掉,並沒有真正意義上耐心的幫助他懂得並改掉。原來督促非常重要,循循善誘,動之以情,如果這樣做,孩子一定會易於接受並改掉不好的行爲習慣的。

教師對學生產生“愛”,學生對教師產生“情”,是教師與學生心理和諧共振的過程。學生得到教師的愛,同時也會激發出學生對教師的愛,形成愛的雙向互動,這種互動在教育教學中能產生良好的氛圍。然而要做到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愛,並且讓愛在師生之間不斷涌動,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應做到:

1.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讓自己成爲能與學生談心的好朋友。放下教師的威嚴,俯身與孩子們交流,讓孩子感受到:原來老師也可以和我那麼親近。

2.尊重、接納每個學生。每個學生的出身背景、知識水平、學習能力等方面都是不同的,教師要看到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對孩子的每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3.優化與學生的溝通策略。教師要打開的門不是普通的門,而是學生心靈的大門,要藉助有效的策略讓孩子敞開心扉。

教師的責任無處不在,如果沒有責任意識,就不會明白自己的存在價值,不會明確自己肩負的使命。因此,我們必須知責任,明責任,負責任,盡責任。教師惟有不斷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這一神聖的職責。

總之,我們每位教師在每天所做的極其平凡的工作之中,要始終牢記爲學生負責,爲家長負責,爲社會負責,爲國家負責。當你每天忠實的履行着自己神聖職責的時候,也就是在爲自己負責,這樣,才能成爲一名真正合格的有責任的人民教師。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4

書中提到“教育的藝術同時也需要給予信念”接着舉一例子:

有一位老師在給臨畢業的學生們上最後一節課時他把學生們帶到實驗室給他們的最後一次實驗“水的三種形態”老師對孩子們教育道“人生也有三種形態當你對生活將0℃以下的態度時你的人生便是結凍的冰當你對生活持平常態度的話人生便是水雖可流動但卻無法過湖河的侷限如果你對生活持100℃的激惜你卻是水蒸氣能夠不受限制積極生活。”

心得體會:

老師的教誨無限給學生們以崇高的人生信念要樂觀積極而向上的生活。育人更需要講藝術同樣一句話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有的人能給人說笑了有的人能給人說跳了。可見說話要講藝術話有三說巧說爲妙。由於參試率的重要性所以學校對控制流生工作抓得很好這就導致了九年級學生各班都有一批習慣差基礎差的學生。面對馬上開始的第一輪數學複習這一批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直接關係到他們的複習效果。但是老生常談的教育對他們好象刀槍不入作爲非班主任的數學教師更是拿他們沒有辦法。如何利用數學知識的遷移去教育他們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最近我嘗試着去做果真收到不同的效果。現與大家交流一下請提寶貴意見。

付諸實踐:

最近在學習統計與概率這一章知識一次我讓同學們把複習題做在課堂筆記上課後收上來時仍和平常的結果一樣::三(8)班有18位同學用了一張紙交上來。我把每一位同學的筆記批上了“優”和日期這18張紙我只給打了日期。輔導課上我沒讓科代表發下去而是讓科代表又從課堂筆記中挑出比較上檔次的10餘本單擺放在一起其餘的筆記放在一起18張紙也放在一起分三類擺在講桌上。上課鈴聲落後同學們都注視着我而我故意盯着講桌上的三類筆記。同學們也把目光轉移到講桌上的筆記有的同學已經意識到了這種對比的效果。然後我讓只用一張紙做的那18位同學站到講臺上問:“知道爲什麼要把大家叫到這兒嗎?”這18位同學都意識到:自己沒有課堂筆記。但是隻有兩個同學是低着頭不好意思地小聲說的大部分同學只認識到表面的錯誤。我又接着說:“請大家互相看一看我們18位同學。”(他們都互相看了看因爲當中有成績稍微好的有一竅不通的有在年級都調皮出名的經過對比誰都不希望和××是一種類型的。)之後3位成績稍好的同學也低下了頭。我又幫他們分析:“大家的座位是無規則地分散在各個組卻不約而同地隨便拿一張紙當課堂筆記。表面上是因爲沒有課堂筆記而站在一起受批評請你們思考一下我們這18位同學實質上的共同缺點是什麼?”又有幾位同學低下了頭有人小聲嘀咕:“是學習習慣不好。”我又趁機幫他們認識自己:哪些同學肯交頭接耳哪些同學作業潦草哪些同學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哪些同學解題過程不詳等。這時他們確定能承認自己是有這些不良習慣。我又啓發他們:“這些不良習慣造成的一個共同後果是什麼?”他們大都表示:“後果是成績不怎麼突出。”“成績總也上不去”“越來越學不會”。然後我又把挑出的10餘本上檔次的課堂筆記抱過來“請大家看一看這十幾本筆記猜一猜可能是誰的。”他們猜的名字多是班級前20名中的結果驗證只有一本沒猜對。我分析:“是他們商量好買上檔次的筆記嗎?是老師要求他們這樣做嗎?本子的貴賤從某個角度來講反映了這位同學學習數學的習慣反映了他對學習的態度也反映了他對自己命運的把握。有一句話:‘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習慣一個人的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態度一個人的態度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如果中間過程省略的話就是習慣決定了一生的命運。這就是我們數學正在學的‘樣本估計總體’思想在哲學上的昇華。下面請大家估計一下“我們整個九年級年級如果佈置這項作業的話哪些同學會沒有課堂筆記?”經過這一番話所有同學的頭垂的.更很了臉上都露出嚴肅的表情。他們顯然能估計出哪些同學但沒有一個人去回答。而我要的並非答案恰恰是他們慚愧的表情。這說明他們不僅在班級的範圍認清了自己還站在全年級的角度把自己歸了類;不僅是從學科的角度認識了不良習慣的危害還從人生命運上做了新選擇。爲了緩和一下氣氛我又舉了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你要是去參加同學的生日晚會別人都西裝革履而你卻穿着拖鞋、背心去這給同學留下什麼印象?”大家又笑了。

最後我把態度轉變較慢的3位同學留下一個人發講桌上的課堂筆記一個人發18張紙發完後回到我面前。我又開導他們:“沉甸甸的課堂筆記代表踏實、穩重最後收穫的是碩果累累;而18張紙代表輕浮、草率最後收穫的是——”

在後來的檢查中發現這18位同學都買了比較昂貴的筆記本有的還補回了以前作業。我想他們這不是有意選擇了本子而是慎重地選擇了人生的方向這也許是其他教育方法不能一次達到的。

總之教學是藝術是無止境的要有意識地長期追求和探索。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5

在讀完余文森先生的《有效教學十講》之後,我感觸頗深,並且受益匪淺。在這本書中,余文森先生寫的的都是實實在在的教學方法,他的講解與實例相結合,清晰透徹,使我對我的教學觀念發生了一些改變。

教育對於我這個剛走上一尺講臺年數不多的新教師來說,體會和感悟方面還不是很到位,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余文森教授在教育方面,尤其是有效教學方面頗有心得。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之後,我反思良久,書中的內容,他對於教育的看法讓我感受到了震撼,我的心靈受到了衝擊,使我產生了一段新的心靈旅程。我明白了,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想讓教學變得更加有效,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①備課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學的首要條件。備課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學流程、教學設計寫的如何,關鍵是教學設計是否與課堂表現相一致,與學生需求相吻合,與教學實際相結合。有效備課更關注教學對象,更關心教學效益,更注重教學實踐,更注意教學反思。簡單講,備課與不備課,認真備課與不認真備課,教學效率絕對不一樣。

②有效指導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師適時、適度、適當、適合、適應去指導學生,在教學中,從學習目標的確定到教學內容的選擇,從教學手段的安排到教學語言的運用,都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到有的放矢,切勿取“頭”甩“尾”。

③靈活運用教法學生的參與程度與教師傳授知識的難易程度關係很大,新課程中,教材與教學參考只是作爲教學活動重要的參考資料,而並非唯一依據,老師必須根據教學環境、學生實際,結合自身吃透教材,靈活的處理學習材料,設計出獨具匠心的教案,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生動性。

④注重學生有效學習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習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學習過程,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取得進步和發展;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能否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注重過程教學,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爲學生髮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儘量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合適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⑤注重教後反思教學反思是在課堂教學告一段落之後,把課堂上的反饋信息、自我感覺以及引發的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進教者及時總結教學中的經驗教訓,從而更有效的處理和運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水平。

讀了這本書後,裏面的很多章節讓我沉浸其中。我從這盞明燈中得到很多啓迪,並受到了鼓舞,我將繼續用心去體會,去感悟書中的精髓,用書中的教育理論知識來武裝自己,用具體的實例來啓發自己,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6

空閒時間我認真學習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書中關於課堂有效教學,餘教授從理論和實踐層面上爲老師們進行剖析和策略指導,感受頗多。下面就談談我的一點感悟:

一、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每一堂教學效果良好的課都來緣教師的認真備課。從《有效教學十講》中我明白了學生獲得知識,主要在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關鍵在於備課。要提高國小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必須改進現行備課形式,着力提高備課的實效性。

首先是緊抓落實課前預習。它可以迫使學生去靜心讀書,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預習。這樣學生學校的效率就提高了。

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就必須具備有效的教學目標,而有效的教學目標的設計首先就是準確和明確。目標的制定既要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適度掌握,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其次,目標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層次。可以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學習動機等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目標的表達準確、清晰,對不同的學生有着不同層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從學生已有的基礎出發。這樣的教學目標設計得就比較人性化。

要想使課堂真正有效,設計精益求精的課堂練習是教師課前必備的環節。因此,對於教師來說,就必須要精心設計預習作業,而且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目標來設計。通常第一課時,老師在課堂上都要檢查生字詞的預習情況,然後再進行整體感知。那麼,我們在佈置預習作業的時候就可以將以上兩項內容佈置下去。到了課堂上,我們就可以利用課件來進行獨立作業。以這樣的方式來落實生字詞,不僅節省時間,而且效率很高。另外,由於我們已經將課堂上要講的內容作爲預習作業佈置下去了,那麼我們在課堂上講課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另外,就課堂上的重點和難點,我們還可以把它們設計成課堂練習,讓學生在課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和鞏固。對此,我覺得在第二課時前,還是要採取獨立作業的方式去進行必要的檢查。這樣,我們可以讓學生預習有目標,複習有目標。而不至於讓作業僅僅成爲一種習慣,流於形式。這樣,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明確,學生的課後學習有目標,檢查又環環相扣,教學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學生爲本,用真愛構築課堂

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學生能夠不斷的獲得美好的心靈體驗。引用餘教授的話:“成功的體驗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願望。”課堂中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中心的課堂環境,營造一種尊重學生的觀點、問題,鼓勵學生提問、概括、假設和陳述的課堂氛圍,高度鼓勵和評價學生的積極參與。從《有效教學十講》中明白了我今後更要努力實現課堂教學從觀念到行爲的轉變,改變以往以單純傳授知識爲手段的做法,對學生的感情、態度、價值觀給予更大的關注,創造一種別具一格的教學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更富人性化,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課堂有效教學應深入優化教學環節,加強有序課堂的有效教學管理。

在有限的40分鐘內採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把教學設計付諸實施,從而獲得最大的教學成效。有的教師對一堂課的環節安排缺乏缺乏合理的安排,有的課堂環節的密度過大,有的.前鬆後緊,沒有較好地把握學生注意力、接受度,使課堂教學效率下降。因此在時間管理上,我們應堅持時間效益觀,最大限度地減少時間的損耗。優化教學過程,保持適度信息,講在該講時,放在該放時,綜合考慮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各種因素,尤其是提高學生的專注率。

優化教學情境,激發興趣是實施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先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就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興趣之上。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在“智力發展最佳狀態”中學習,才能使學生獲取更多的有效知識。

關注課堂生成,及時調整預設。(1)將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刪減,增加,改換。即根據學生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處理。(2)將教學環節提前或者移後。(3)給學生搭橋引路,讓學生順利的說下去。在學生髮言遇到困難時,教師要想辦法給予幫助,引導,讓其順利的達成目標,生成精彩。另外,對學生的課堂評價要有針對性,講求實效。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及時調整了預設,學生的學習情況就協調了,就促進學生的學習進程,這樣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明顯,課堂教學就變得有效。

四、課堂有效教學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將教學實踐和反思緊密結合。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無論是行家裏手,還是年輕教師,在各自的認識層面上都會發現不足,都會留有遺憾因此我們就要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看完《有效教學十講》後我明白了應該留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讓自己像過電影似的再現課堂教學的情景,及時捕捉問題,記下得失。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爲:我的教學有效嗎,什麼樣的教學纔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好的教學?如果不及時反思,很多感覺稍縱即逝,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是教學研究的一個永恆課題。看完了《有效教學十講》我受益匪淺。在教學的過程,我一定要好好總結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學方式、方法來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時我還要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系統學習,把我們的教學過程用科學的理論作爲指導。要不斷加強學習,特別教育教學理論上的學習,爭取在學科教研方面有所發展,在備課、上課、作業等各個環節上下功夫,在專業發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7

《有效教學》這本書,使我懂得了作爲一名教師,教學前教師認真地解讀文本就能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基本功,也是我們教師提升自我修養的重要途徑,是有效教學的第一步。

書中葉校長提到了解讀文本要一名語文教師,以及從所教班級學生的角度去閱讀。作爲一名語文教師去解讀時就要抓住五個方面來讀:

(1)明確教學目標;

(2)理清知識系統;

(3)把握文本線索;

(4)重在咬文嚼字;

(5)兼顧各種因素。

再從班組學生的角度去解讀時:

(1)選準重點難點;

(2)確定好語言訓練點;

(3)教給學習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這“三讀”教材實現了教師與作者、編者、學生的對話,“深入”爲“淺出”找到了出口,更讓“淺出”有豐厚的底蘊,因而“舉重若輕”。這時,我知道了要用情感去感染學生的情感,用心靈去點燃學生的心靈,用生命去感動學生,這是我所感悟到的。

比如:拿到一篇課文首先自己要讀出感情,找出自己喜歡的理由,進而才能引導學生深入到文本中去,避免了浮於表面。其次找準文章的切入點。

1、抓題眼。

題目是課文的眼睛,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有的課文,抓住題目,步步深入,不失爲一種好方法。如:國小語文S版的課文《翠鳥》,緊扣題目,引導學生分以下步驟教學:翠鳥是什麼樣子的?它喜歡做什麼?緊扣題眼,就抓住課文的重點,使教學設計清晰,課程目標得到整合。

2、抓中心句。

中心句的呈現方式因文而異。有的開篇點題,有的'篇末總結。有的是全文的概括,有的是段落的小結。每段的中心句,合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3、抓關鍵詞。

如果我們仔細地閱讀和品味語言文字,就會發現課文中有許多高度概括,內涵豐富的詞語,這些詞語對錶達文章的主要內容起着很大的作用。如:課文《廬山的雲霧》,先出示廬山的雲霧多,不難讓學生找到課文是圍繞一個關鍵詞來寫的。

4、勇於取捨解讀文本。

作爲教師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學習文本、感受文本的同時,還應該有所取有所舍。以前我上課時,總是從頭到尾,按部就班,一個片段一個片段地講下去,一節課學完了,總感覺有些零散,不知哪裏是重點?在教學中,一定要深入文本,抓住文章的教學重點難點來上課,捨棄那些次要的東西。

細讀文本,我們會發現每篇課文都有一些顯著的特點,或是結構特色方面的,或是表達方法方面的,或是語言風格方面的,教師應該走進細節,突出重點,遵循課標要求,引導學生去發現文本的精華、細節,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1、感悟結構特色。引導學生感悟一些文本的結構特色,對於國小生的習作是大有裨益的。

2、品味語言風格。每個文本的語言風格不盡相同,或風趣幽默,或恬淡明麗,或清新雋永,或凝練含蓄。解讀文本時,需要教師對語言文字有敏銳的感受能力,要使學生有感悟,教師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學生能體驗,教師首先要能體驗;要使學生有感動,教師首先要感動。

總之,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緊密聯繫,密不可分。如果說我們的閱讀教學是一顆枝繁葉茂的大樹。那麼,可以說文本解讀就是大樹的“根”,教師解讀文本越深入,閱讀教學這棵大樹就會越加生機勃勃,蒼翠欲滴!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8

任何有效教學總意味着“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有效的發展。爲了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有效的發展,教師需要在“上課”之前作好準備。這種準備活動最初稱爲“備課”,後來發展成系統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只是教學行爲的一種備擇的教學方案。它需要藉助於一系列“教學行爲”實現教學方案的理想和價值。比如有效“講授”和“提問”。

人類文化傳播方式的改變尤其是書本和網絡資源的出現,使學習者由原來的'“聽講學習”轉向“閱讀學習”和“發現學習”成爲可能。但這種轉向的程度是有限的,教師仍然在充當“供給者”、“提供者”的角色;學生仍然只是“接受者”、“承受者”的角色。只有當教師由原來的“供給者”轉向“激勵者”,學生纔有可能真正地親自去發現學習,成爲“發現者”和“建構者”。

什麼是一個有效教師?有效教師不只是教知識,而是傳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師是受學生喜歡的教師,而且因喜歡而信任。而教師能否成爲這樣的人,取決於教師是否具備三個品質:熱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師是一個熱情的教師;一個對學生滿懷期望的教師;一個值得信任的教師。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9

在第XX個教師節這天,教育局長爲我們送來了精神食糧——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

作爲教師,我們理當好好學習這本書。學校開展了“讀局長贈書,思有效教學”讀書活動,我利用空閒時間認真閱讀了《有效教學十講》一書,並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反思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思索如何將理論轉化爲具體的教學實際行動。

整本書有十講,分別是: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的生成性、三維目標、教學情境、教學關係、有效教學的三條鐵律、新課程教學改革成績與問題反思、新課程學習方式的基本特性、校本教研的三個基本要素以及校本教研的三種基本類型。這本書是余文森教授二十幾年來對課堂教學觀察、思考所積澱下來的智慧結晶,他從我們的實際教學生活出發,以“對人的成全”爲內在尺度,通過對課堂教學耐心、細緻的省察,通過生動的小案例,見微知著,道出許多啓人心智的關於有效教學的獨特見解,展示了精彩的理論依據,爲教師怎樣經營好課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學策略。

教學的有效性是本書的主題,把教學的有效性擺在第一講,勿庸置疑,教學有效性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共同追求。教師追求教學的有效性就應該像我們每個人追求幸福一樣。爲什麼要有效教學?余文森教授在書中寫到:“我想一個高明的校領導、一個了不起的老師,應該考慮到這一點:你不能佔據學生學習的全部時間,一定要‘解放兒童’!”“我們的學校課程學習時間已經擠佔了學生的所有課外學習的時間,學生幾乎沒有個性化的學習!如果所有的`孩子掌握的知識都是一摸一樣的,這絕對是國家的災難!”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也提到“明智的、善於思考的教師只有在課堂中有效教學,才能爲學生贏得更多的自由時間”。所以作爲一名老師應該努力告別無效、低效的課堂,不能以搶佔學生的時間來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應構建有效的課堂。

對於有效教學,餘教授還提出了三條“鐵律”第一條鐵律,就是“先學後教”,他指出要以學定教。他強調的是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立學習的能力,教師不能包辦代替。第二條鐵律,就是“先教後學”,以教導學。余文森教授指出在學生沒有獨立學習的能力時,要先教後學,或是邊教邊學。這裏的教不只是教給學生知識,更多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思考,如何在課文中獲取信息。這樣也就培養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第三條鐵律,就是“溫故而知新”,余文森教授說學會了纔有興趣,所以“溫故”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指導學生系統的梳理知識,把已掌握的知識建構成新的知識體系,例如,在英語教學中,單詞與詞彙的梳理尤其重要,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建構成知識網,學生記憶更快,更牢固。

總之,如何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滲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下需要教師智慧的、合理的採用相應的策略,這也是一個艱鉅的過程。因此,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及時調整教學模式。

其實學習是如此,我們的工作更是如此。相同的工作量,在保證質量的同時用最短的時間去完成,那麼在完成時,你就會非常快樂。這就是“有效、高效”!安排好時間,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高質量的工作,或者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或者技能得到更好地訓練,這纔是有效。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10

任何有效教學實踐總是具有某種空間性,它要麼發生在私人的家庭裏,要麼發生在“一個教師可以教許多學生”的“教室”裏,要麼發生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田野上。

人類初民的教學方式往往顯示爲“個別化教學”。“個別化教學”是教育的原始狀態,也蘊涵了教學的原始美學特徵。後來出於追求“效率”的需要,“個別化教學”逐步演化爲“小組教學”,再由“小組教學”演化爲“班級教學”。凡追求教學效率的地方,總會自然而然地使用“班級教學”的組織形式。即使某個地方的學生達不到一定的數量,當地的教學管理者也寧願使用“校車”的.方式接送孩子,而不願意失去“班級教學”的教學組織形式。

不過,現代教育的危機導致教學組織形式越來越顯示出由“班級教學”轉向“小組教學”,進而由“小組教學”轉向“個別化教學”的趨勢。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11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北師大出版社出版的《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一書,感觸很多。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觸是要想在歷史課堂上實施有效教學就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知識的入門,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必將成爲他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生對學習有無興趣,既是反映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標誌,也是衡量教師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爲主動,從而實施有效教學,就成爲衆多教師不懈追求、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

一、講究開頭,激發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每節課能否都有個好的開頭,直接關係到這節課的成敗。如果教師一上課就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甚至成爲催眠曲,因此必須講究開頭藝術。要儘可能一開始就引人入勝,把學生吸引住。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必須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的開講導語,用別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二、講好插圖,引發興趣

新編歷史教科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插圖多,直觀性強,形象生動。講好課文中的有關插圖,對引發學生興趣,增進學生的求知慾,增強學生記憶,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學中,由於插圖很多,限於課時,教師不可能每圖都講,只能根據教材要求和講課需要選擇講解。有些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插圖如果沒有向學生講解,就會使學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經過教師講解,既引發了學生的興趣,又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了知識。如七上第8課《戰國七雄》中的《商鞅舌戰圖》。因爲“商鞅變法”是這一課的重點。戰國時期封建社會的形成,是通過以商鞅變法爲代表的各國的`變法或改革來實現的。講好《商鞅舌戰圖》,既可以使學生了解商鞅作爲改革家的氣魄和才華,又可讓學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當時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從而提高學生對商鞅變法帶來的歷史作用,即“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加強,逐步成爲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的認識,也爲以後理解秦滅六國,建立起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打下基礎。爲起到這個作用,我在講課時,讓學生看《商鞅舌戰圖》的同時向學生講解:“圖中就是當時商鞅舌戰大臣的情景。中間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這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變法的大臣辨論。你看他手拿竹簡,引經據典,振振有詞。他說:只要對國家有利,對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他響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變法口號。坐在他對面的是兩個保守派大臣甘龍和杜贄,被商鞅駁得張口結舌,坐不安席。這一場歷史性大辯論,最後由秦孝公作決定:他說:“商鞅說得對,就按商鞅說的去辦”。在講述這個故事的過程中,學生全被吸引往了,達到了引發學生興趣的效果。

三、巧設疑問,以疑激趣

學習新知識,實際上就是設疑、解疑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疑問,把它擺在學生的面前,使他們先感到“山重水複疑無路”,後激勵他們去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當學生找到“又一村”後,就會產生一種快感。這種快感又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通過一環扣一環的設疑解難,把學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這樣既激發了興趣 ,又掌握了知識。

四、創設情境,以情求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在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堅持情感教育 ,即在教學中創設能激發學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環境,把學生引入課文內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學生在感情上受震動,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這是很重要的。

捷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說:“求知與求學的慾望應該採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們身上激發起來。” 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方法和途徑還很多,如巧講典故,以奇引趣;精讀詩詞,以詩牽趣;編寫歌謠,以歌導趣;設置圖表,以圖增趣等等,只要經過教師精心設計,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歷 史的興趣,使他們的學習化繁爲簡,變被動爲主動,從而在充滿興趣的教學中,既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又增長了知識,提高了教學質量,真正達到學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12

本學期讀的書,是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近半年來,書雖是斷斷續續讀完的,但每每想起書中的故事和道理來,依然還饒有興趣。

余文森教授是國內課程與教學領域內的專家,在有效教學方面頗有心得。儘管我是一名從事基礎教育研究的教研人員,有一定的教育理論需求,但平常讀書,我依然對艱深的理論書籍有一種畏懼心理。不是我拒絕深刻,而是裏面的道理和一些晦澀的表達的確太費腦筋也太難運用到教學活動中。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不一樣,這是一本有很多小故事、小案例,都是平常教學中會遇到,會看到的小事,但又能給人很多啓發,帶來一些真實促動的書籍。

整本書以講座的形式,討論了“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的生成性”、“三維目標”、“教學情境”、“教學關係”、“有效教學的三條鐵律”、“新課程教學改革成績與問題反思”、“新課程學習方式的基本特性”、“校本教研的三個基本要素”、“校本教研的三種基本類型”十個話題。在這十個話題中,餘教授的絕大多數觀點都能引起我的強烈共鳴,成爲我的精神食糧,可謂“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在這些觀點中,給我留下最爲深刻印象的是:

1.關於對學生的愛。教學活動是一門愛的藝術,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給予愛,學生能感受到。但是很多教師只知道要對學生奉獻愛心,卻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在成爲教師之初,我也有這個疑惑。在書中,餘教授講了一個“老師,請你多看我一眼”的故事,老師們都想成爲一個好老師,學生也有一個共同的心理,希望得到老師的.注意,希望老師多看我一眼,多關注我一下。看到這裏才明白,教學中的愛,不是大道理,不是大奉獻,而是一個關注學生的眼神,一個關愛學生的動作,一句關心學生的話語,簡簡單單。

2.關於三維目標的解讀。在這部分內容中,餘教授引用了把三維目標比成“長方體的長、寬、高和一個人的肌肉、骨骼、神經等系統”的比喻,指出了“三維目標不是三種目標”,強調了三維目標的“整合的意識”。反觀我自己的教學,由於對新課程理解不深刻,在之前的教學設計中,我經常是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進行分門別類的表達;每節課非常明確地列出三個目標,而三個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又有很明確的環節體現,錯把三維目標弄成了三種目標,目標達成不是滲透性,整體性的,也從不區分哪些是顯性的、哪些是隱性的,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非重點。三維目標被活生生地、機械地割裂開來。這是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需要着重關注的方面。

3.關於課堂情境的運用。隨着課改的深入,再回頭審視自己的教學,漸漸發現,由於過分注重情境的創設,課堂熱鬧了,但教學效率卻低下了。在第四講中,餘教授就說:“你不能絕對化,不能爲情境而情境,情境只是學習的憑藉或工具。”一個形象的比喻又點出了情境的價值:情境之於知識,猶如湯之於鹽,鹽需要溶入湯才能被吸收,知識也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學生理解、消化、吸收。是呀,既然要創設情境,就得有效地輔助教學,而不能成爲擺設,否則,就不值得我們花心思,就讓學生直接把“鹽”吃進去了。

4.關於對學生的誇獎。新課程的教學下,大多數人都認爲好學生是誇出來的,導致誇獎氾濫,爲誇獎而誇獎。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賞識,於是很多教師便不管學生怎樣表現,都一味給予表揚,回答錯了就表揚他有勇氣。事實上一味懲罰並不可取,一味地誇獎學生同樣弊大於利。對學生而言,過多的誇獎會導致上癮,迷戀誇獎對學生髮展絕對無益;同樣過多的誇獎也會讓學生習以爲常,無動於衷,也起不到鼓勵的作用。對教師而言,教學固然要講求藝術,但最根本的應關注是否有實實在在的教學效果。素質是“教育”出來的,而不是”誇“出來的。尤其是教師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隨意性誇獎不僅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價值導向,反而可能導致學生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

當然,如何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滲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下需要教師智慧的、合理的採用相應的策略,這也是一個艱鉅的過程。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需要我們學習“餘音”,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因人因時及時調整教學模式。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13

近幾年,我校生源數量、質量有所下降。

窮則思變,變則通。

生源數量、質量下降得確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平添了諸多不利因素。但卻爲探究式的自主的有效的學習提供了更爲廣闊的空間。

肖成全所著的(有效教學)可爲我們提供解決這一棘手問題的鑰匙。我鐵山學校開展的“目標導學、合作探究”的自主有效課堂的實施辦法就是解決這一棘手問題的措施。中國乃至世界的偉大的大教育家孔子每每遇到他的學生問及真理、從政等等問題時總是因人而異。以小組形式的合作探究可以是我們向先賢學習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徑。

讀了(有效教學)一書使我受益彼深,又經歷組內探討,校內交流,這次學習成爲記憶以來收穫最大的一次學習。體會集爲三點:第一,教師要時時處處學習,體會,實踐。第二,教學具有藝術性和科學性。第三,學生是學生的主體,教學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無論是專家,專家型教師,還是全國級、省級、市級優秀教師,他們的知識面都很廣,文化底蘊都相當豐厚,這是他們長期學習積累的結果,更重要的是他們都善於把積累的知識恰當地運用到教學當中去。因此,在教學工作中要抓住點滴時間學習,積極主動地進行教學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反思後再實踐。權威人士說得好,認認真真寫三年教案遠不如認認真真寫三年教學反思。

教學具有藝術性和科學性。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爲。它的必要條件有三方面:一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即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二是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到什麼程度以及學什麼,學生只有知道學到了自己學什麼或學到什麼程度,纔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三是採用易於學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一一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有效教學是爲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化教學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觀念,更多關注可測性或量化,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

吃透教材,精心設計預案

有效教學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師要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教科書不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老師和學生可以根據教與學中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拓寬、重組,或添或刪,靈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開放性。現行教材採用的是模塊教學法,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知識涵蓋廣,外延大,需要教師去挖掘、去領悟、並創造性地使用,教師應該從多方面入手進行預設,有備而來,有備無患,儘可能多的將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預設到,以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及時調控,適當刪減或調整,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生成。

促成生成,精彩新課堂

大家知道,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生成的教學過程是一個漸進的、多層次和多角度的非線性序列,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預定的軌道運作,常會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維和新方法等。

課後教學反思 ,提升教學智慧

由於課堂教學的許多臨時生成性因素,致使事先設計好的教學同實施之間有一定的落差,所以每一堂課後要及時反思,及時寫下心得體會,總結“成功亮點”,考慮“失誤不足”,思考“創意閃光點”,不僅要善待“生成的問題”,還要會鼓勵、期待甚至幫助學生去“生成”問題,不要害怕自己解決不好這些問題,只要培養自己有足夠的教學機智,就可能將這些問題變成新的教學資源,把原先可能成爲難點的問題轉化成教學的亮點。

我一直從事教學工作,教學工作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載體。各科學習,既是學生完成基礎教育階段的主要學習課程,更是開闊學生視野、接觸優秀文化知識,培養學生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識的重要渠道。只有教師按照新課程理念要求,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效果。

有效課堂應該爲學生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老師要使自己與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和諧的、民主的關係,老師要成爲引導學生學會尋求知識、吸收知識、運用知識的嚮導和組織者,成爲深刻理解學生觀點、想法和情感特徵的知音。這樣,學生就能以極大的熱情、飽滿的情緒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去,課堂氣氛就會異常活躍,學生就能暢所欲言。

有效課堂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有體驗科學的機會。科學的學習過程,應當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性活動的過程,它應當包含豐富的過程性目標。我們老師在教學中,着重是引導學生在觀察、實驗、操作、思考、交流和實踐等探究活動中感悟方法,進而有序而且有條理地思考,用心去體驗學習科學的過程,要相對重體驗輕結果,以利於學生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繫。

有效課堂應該爲學生創設思考的空間和時間。老師要敢於改革,敢於創新,敢於改造教材,嘗試新的教法,解放課堂、解放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自發地參與、投入學習,淡化教師課堂的'主導地位(不是不重視教師的主導地位),把更多的主導權給學生,把課堂交還給學生。我越來越覺得現在的學生要比以往更聰明,更有創造力和想象力,我們作爲教師,更要以學生爲本,爲學生創設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採取一切方法與手段,發展學生的思維,調控學生的情緒,讓學生的創新火花、靈光一現的思維碰撞都無比完美的表現出來。

有效課堂應該是自然的、生成的和常態下的課。這樣的課不完全是預設的結果,在課堂上有師生之間真實的情感、智慧、思維、能力的投入,又有相互的討論、思維的碰撞,還是師生相互的構成,並生成出許多新的東西的過程,其中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的生成,是豐實、平實、真實的課。

評價一堂課的好壞重要的是看通過這堂課的教學,學生究竟學到了什麼知識,受到了多少啓發,能對學生產生怎樣的影響,學生是否得到了發展。我們老師需要從教育理念、學科知識、教育機智、教育手段和課堂細節等方面充分準備和思考,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都要考慮到位,在課堂上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做到預設與生成的統一,確保課堂三維目標的實現。希望我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能上出更多的好課來!

總之,(有效教學)的研究前景很廣闊,需要我們不斷的認真細緻的研究,挖掘出“目標導學、合作探究”的巨大潛力,使“目標導學、合作探究”適應現代教育的不斷改革,從而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

在張店區教育局黨委關於“劃片招生”的有關政策的影響下和全校教工的共同實施“目標導學、合作探究”措施的積極努力下,改變或徹底改變學校生源數量、質量有所下降的這一現狀。爲我們鐵山學校進行的“目標導學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的探究作出積極貢獻。使“目標導學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在我鐵山學校開花結果。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14

對於現代教育來說“有效教學”一詞,應該是很熟悉了,我卻遲遲未深入學習。最近有幸讀崔允漷教授《有效教學》一書,頗有感觸,一直以來,我對有效教學的理解非常淺薄:有效教學就是最大限度的在教師教學領域裏,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快收效的結果來使得教育成果最大化,達到又快又好的本質。其實,我的理解有些偏頗,不僅失之科學,而且過於片面。現就閱讀崔允漷《有效教學》一書寫點讀後感想。

一、書中基本框架

這本書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習者“像專家一樣思考”。本書的單元組織、各章內容、正反信息、練習設計、站的選擇等都體現瞭如下思考:如何把問題還原到原點來思考?如何將教學問題置於課程、教育、社會大背景中綜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學習者將中國小的課程標準、教材、教學、學習、評價進行一體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學習者形成教育領域的大觀念,而不至於去記去背書中提供的那些條條框框的東西?

本書的組織架構按學習單元的方式來呈現:什麼是教學——怎樣教得有效——怎樣教得更好、更有意思。這幾個方面循序漸進地詮釋了何謂有效教學、教師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並引入了大量的教學實例、教師教學反思和教學隨筆,讓人讀起來輕鬆、易懂、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二、讀書收穫

(一)明確有效教學的課堂框架

正確的教育理念是規範的教學行爲的指路明燈。在閱讀第一章的開頭,文章就提出問題:什麼是教學?我在線教育已經十多年啦,可還不曾靜下心來認真的思考什麼是教學,怎樣教得有效,怎樣教得更好、更有意思。想起來還真的有點不可思議。總是認爲教學就是把已知的東西教給未知的'學生。

所謂“有效”,主要是通過教師在這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生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爲。它的邏輯必要條件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引起意向——學生想學習,即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

(二)明釋內容——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到什麼程度以及學什麼,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麼或學到什麼程度,纔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

(三)調適形式——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是指採用易於學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需要藉助一些技巧,如信息技術中在講述理論時要配合適當的實踐操作等。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麼,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許不能稱之爲真正的教學。

(四)關注結果——學生學會了,教學行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落腳點在於讓每位學生學有所得,各有所獲。所以一些課堂行爲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而捨本逐末地脫離了最初教學的意向性,教學最實質的內容在於學生得到了什麼。因此,有效教學是爲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

(二)理解怎樣教得有效

有效性是教學的靈魂。教學是一種有目的的、有計劃的活動,因此在教學活動之前,我們要進行必要的準備,在頭腦中或書面形成一個計劃。教學準備的核心就是爲實現一定的學習目標,教師綜合考慮各種資源和影響因素,並作出各種決定,進而形成相應的方案。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自身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後備好一節課。

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並不意味着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爲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爲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並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於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三)思考怎樣教得更好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單元的“怎樣教得更好”中提到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路徑是:一個是自我反思;第二是同伴互導;最後是專家引領。

首先是自我反思。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就知道自我反思對於一位教師來說是很重要的,自我反思成就了很多名師。以前讀書的時候,心理學的書中也有提到,波斯納著名的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因此,我們不可估量反思的作用。書中明確的提出,自我反思是提升經驗的橋樑、是錘鍊思維的工具、是追求卓越的動力。對於我來說,懶於記錄、反思是我欠缺的地方。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不斷地進步。要養成反思的好習慣。

其次是同伴互導。一位優秀的教師,除了學會堅持不斷地自我反思外,還要學會同伴互導。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渺小的。當你遇到一個難題時,自己怎麼絞盡腦汁都無從着手時,可以藉助的力量就是自己的同伴。別人總會有你想不到的想法。以我們信息技術學科爲例吧,師資少,學校裏僅有五位信息技術教師。書中提到一點同伴互導時應注意的問題,讓我受益匪淺。第一是要積極參與合作;第二是心態要平和,坦誠相待;第三是學會如何合作;第四是積極行動,共同擔當。在師資少的情況下,同伴互導可以激發每位參與者的合作動機或智慧,讓每位參與者真正享受互惠的效益。

最後是專家引領。書上的定義說,專家引領是當你因某個問題不得其解而處於困惑狀態時,專家給予啓發、點撥而使你解決問題、消除困惑的過程。我們信息技術學科雖然在中學中已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但似乎效益不佳。即便我們能做到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導,有些問題是我們和同伴百思不得其解的,那就需要有專家引領。那專家在哪裏呢?羅丹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專家也需要我們去發現。當然,如果學校給我們搭建和專家交流的平臺那當然更好。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15

前幾天讀了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學》,受益頗多。近來繼續閱讀,總有許多感悟。寫下來作爲自勉。

崔教授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習者“像專家一樣思考”。本書的單元組織、各章內容、正反信息、練習設計、參考文獻、網站的選擇等都體現瞭如下思考:如何把問題還原到原點來思考如何將教學問題置於課程、教育、社會大背景中綜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學習者將中國小的課程標準、教材、教學、學習、評價進行一體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學習者形成教育領域的大觀念,而不至於去記去背書中提供的那些條條框框的東西?

我主要細細讀了第六章、第七章。深刻理解了“怎樣教的有效”的一些教學途徑。第二單元在第四、五章主要介紹了教學準備以及主要的教學行爲。那麼第六、七章則主要講解了輔助教學行爲和課堂管理行爲。

那麼,什麼是輔助教學行爲?輔助教學行爲是爲主要的教學行爲服務的,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直接處理學生心理或教學情景中的問題行爲,而主要教學行爲直接關注的是教學目標或者教學內容。在表現形式上也有所區別。主要教學行爲往往是直接的、外顯的,經過專門設計的`;而輔助教學行爲通常表現爲間接地、或顯或隱的,有些是可預先設計,而多數是生成性的。從某種程度上說,輔助教學更能體現一個教室的專業素養。

如何進行輔助教學呢?

(一)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二)課堂強化技術的應用

(三)教師期望效應的實現

(四)良好課堂氣氛的營造

什麼又是課堂管理行爲呢?課堂管理不是把學生的行爲控制起來,而是教師用來創造有益於學習的課堂環境所作出的決策和所採取的行動。教師不是僅僅會“教”就行的。教師能夠對學生在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尤其是那些影響教學活動正常進行的問題行爲能夠採取有效的干預措施,並且能夠未雨綢繆,減少課堂問題行爲的發生。基於對此的認識,崔教授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此作了講解。

(一)課堂問題行爲及其成因

(二)課堂問題行爲的處理

(三)課堂問題行爲的預防

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輔助教學與課堂管理使得我們的教學更加有效,崔教授的書總是是我們受益匪淺,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積極吸取書中的精華,使之爲我們的教學更加有效!

標籤:讀書筆記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