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教育教學的讀書筆記

教育2.04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教學的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教學的讀書筆記

教育教學的讀書筆記1

星期天,我去圖書館發現了一本好書——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共有5卷,我選擇了第四卷教書育人來閱讀,打開目錄統觀全書,共有十節內容:

一 、人師的藝術;

二 、五育並舉、德育主導的藝術(上);

三、 五育並舉、德育主導的藝術(中);

四 、五育並舉、德育主導的藝術(下);

五 、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藝術(上);

六、 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藝術(下);

七、民主育人、科學育人的藝術(上);

八 、民主育人、科學育人的藝術(下);

九、 培養自學能力、自育能力的藝術(上);

十、培養自學能力、自育能力的藝術(下)。

我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爲我覺得教師要不斷探索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和教育對象不斷變化新形勢的教育教學方法和規律。特別是在素質教育取代應試教育的今天,教師應大力發揚創新精神,打破陳規,勇於探索,善於學習選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在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勇於創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我想:學習魏書生的教育思想,領會他的教學藝術,首先,應該學習他的做人,具有一種創新的思維、行動和高效的與時俱進的精神,不厭其煩地、盡職盡責地、持之以恆地做好;其二,是學習魏書生,必須在教書的過程中,重視育人,從平平常常的細微處做起,教會學生學會做人。

教育教學的讀書筆記2

一部最近很火的有聲讀物《第56號教室的奇蹟》有幸拜讀了一下,略有些感悟。作爲一個教師的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第56號教室是美國洛杉磯霍伯特國小的一間極爲簡陋的甚至會經常漏水的教室,這個班級高達九成的學生來自貧困的移民家庭,英語不是他們的母語。這些似乎註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位充滿愛心和教育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高居全美標準化成績前5%,他們長大後紛紛就讀於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並取得非凡成就。創造這一奇蹟的就是——雷夫。艾斯奎斯先生。

讀這本書時,總讓我聯想起之前看過的日本作家黑柳徹子寫的《窗邊的小豆豆》。《窗》寫的是一個叫小豆豆的小女孩的故事。她在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先生創辦的巴學園裏度過了無比幸福的國小生活。我覺得第56號教室的先生和巴學園的小林校長,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之處。

一、給學生以足夠的信任。

老師說:“多數教室以害怕爲基礎,我們的教室卻以信任爲基礎。”老師在開學第一天,就讓孩子們玩信任的遊戲,讓學生明白:“破裂的信任是無法修補的,除此以外,其他事情都可以補救。”做個公平公正的人,做個細心觀察的人,做個以身作則的人,做個講道理的人,努力掃除教室裏的恐懼,不輕易發怒、火冒三丈。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顧及他們的想法,爲學生打造一個堅固而友善的避風港。老師憑藉這些,取得學生的完全信任,走進了孩子的心靈。師生之間有了信任作紐帶,一切教育問題都會很容易解決。

巴學園的小林校長在50個學生眼裏,就是一位極爲仁慈可信的父親。被原來學校逼着退學的小豆豆,第一次來到巴學園,就和小林校長絮叨了四個小時。而小林校長一次也沒露出不耐煩的樣子,向前探着身體,專注的聽着,這第一次,就讓小豆豆非常安心,非常溫暖,她想,能永遠和這個人在一起就好了。小林校長總是對巴學園的孩子說:“不能欺騙動物,動物很信任你們,如果你們欺騙它們,那它們太可憐了!”小豆豆恪守着這一點,對她的小狗洛基始終信任,哪怕洛基有時無心地傷害了她,她也對它的忠誠堅信不疑。對動物尚且如此,何況人呢!小林校長對孩子們的信任並非刻意爲之,而是源於他對孩子們的愛,對孩子們心靈的關注,對孩子們的尊重。他讓孩子們不自覺地就把信任放在了他的肩上。

大育無痕,老師和小林校長內心汩汩流淌的愛,在孩子心中澆灌出信任之花。

二、教給學生做人之道。

老師說,人格品性纔是教育本質。他用道德發展的六階段來教育他的學生,這六個階段是:

1、我不想惹麻煩;

2、我想要獎賞;

3、我想取悅某人;

4、我要遵守規則

5、我能體貼別人;

6、我有自己的行爲準則並奉行不悖(這一點,類似於我國提倡的‘慎獨’)。

他以此引導學生一步步邁向人生道德的最高階段,事實上他的學生做到了。布蘭達在路邊幫助了一個受傷的陌生人,卻一點也不聲張;他班的小小莎士比亞隊不論到哪裏演出,留給人的印象都是謙遜有禮;觀看有自己本班參加的比賽時,不論哪一方展現高超的技巧,都會大聲喝彩…老師說:“第56號教室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在一個什麼都有隻欠仁慈的世界中懷有仁愛之心。”

與老師相比,小林校長對孩子的人格教育,更多的是“潤物細無聲”。開運動會時,爲了身有殘疾的高橋君,他特意設計了適合這個孩子的比賽項目,讓個子最矮、手腳最短的高橋君取得了很多項目的第一名,年年都是運動明星。這不僅教會了高橋君自信,使他再也不會爲身體上的殘疾而自卑;也教會了其他孩子應該尊重每一個人。巴學園規定,孩子們可以在游泳池裏快快活活的光着身體游泳,小林校長想讓孩子明白:“無論什麼樣的身體都是美麗的!”這樣,即使身體有障礙的孩子,和大家在一起潑水玩時,對自己身體的羞恥感也不知不覺間消除了。

三、教給學生生活技能。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讓人們能更好的生活。雷夫老師和小林校長的教育觀念是一致的——“生活即學校,學校即生活”,這與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謀而合。

老師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運用多種方式教學生各樣的生活技能。他想方設法買來許多實驗器材,在被許多老師忽略的自然課上,認真地指導學生做實驗,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精神。他豐富孩子們的藝術素養,他們班的小小莎士比亞就是專門表演莎劇的,這種戲劇表演中還配有舞蹈、音樂,都是孩子們精心設計的,這個表演隊的水平近於專業,經常應邀到各地巡演。他還教學生打棒球,彈吉他,聽搖滾樂。還教學生如何存錢及謹慎用錢。還教學生做面具,編線繩,制自畫像。還教孩子如何合理安排事情,如何整理物品……他所授的內容不勝枚舉。而這些,都不是標準化測試的內容,老師卻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做下來,而且做得功績卓然。真令人佩服!當然他並非全才,很多東西他原來一無所知,爲了教給學生,他努力自學,查資料,請教專業人士,最終他不僅使自己的生活充滿情趣,更使他的學生們受益無窮。這也是他的學生日後都大有作爲的主要原因吧。

小林校長在巴學園開設的教學內容也是豐富多彩的。他教孩子們游泳,教極富節奏感的韻律操,教吃飯散步的禮儀,請附近的農人做“老師”,到田間教孩子們使用農具種莊稼。更有意思的是,帶孩子們去野炊,讓大家帶炊具、食材,幾個人一組,一起做飯,撿柴的,燒火的,切菜的,燒飯的,各顯其能,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動手能力都得到極大鍛鍊,而且“樂亦無窮”。還有,運動會的比賽項目也是獨具匠心,和生活息息相關。像鑽鯉魚肚子、找媽媽等項目都充滿生活情趣,連比賽的獎品都是蔬菜:一根胡蘿蔔,一棵捲心菜……想想都覺得有意思,也令人感動!

想一想,孩子們能夠擁有如此多的生活技能,享受如此多的生活樂趣,生活該是多麼美妙!學習該是多麼快樂!

四、培養學生終身閱讀的習慣。

我覺得,讓孩子愛上閱讀,老師倘能做到這一點,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雷夫老師說:“閱讀不是一門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和世界接軌的方式。讓孩子長大後成爲一個與衆不同的人,熱愛閱讀是基礎。”他平時給孩子們推薦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指導閱讀方法,開辦讀書會,讓學生寫每月讀書心得。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整體素養有很大的提升。小林校長建的圖書室,更是給巴學園的孩子們提供了一處溫馨的精神家園。圖書室裏擺滿了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孩子們愛讀的書,“你們只要喜歡,什麼時間去圖書室都可以,借回家讀也行。”小林校長說,“請多多讀書。”從此孩子們只要一有空,就往圖書室跑,甚至連去廁所都怕耽誤時間。

孩子天生愛閱讀,請我們保持他們的天性吧。熱愛閱讀的孩子必將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教育教學的讀書筆記3

《教師的20項修煉》教師讀書筆記

最近,我讀了《教師的20項修煉》這本書,時光飛逝,兩週的學習,使我如沐春風,收益匪淺。郭教師在前言中寫到:“這是我用10年時間寫成的,但卻是我自我和有志成爲有品位的教師朋友們值得用一生去“讀”的一本書。”。懷着一顆虔誠的心讀完後,不禁掩卷遐思,這本書的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去用心讀的書。本書提出了引領教師體悟“教育人生”的主張,從細節入手,闡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讀了教師提升素質的有效途徑,探討了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新理念,描畫了有活力的教育生活方式。

全書分爲三個部分:修煉教師的形象、精煉教師的生活、錘鍊教師的專業。文中講到“修煉是一種對完美的追求,修煉是一種對卓越境界的追求;修煉是一種自我提升的策略,修煉是教育之真、之善、之美的內在要求,是領悟“教育人生”的必由之路。”教師的修煉,其實是教師的一種內在精神活動,是教師實現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徑。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教師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煉。每一項修煉都讓我受到啓發和深思,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平日自我在日常的教學和教育工作中哪些地方不完善,讀罷此書,我驚訝地發現,原先自我還有那麼多的地方做得不夠完善。每個修煉甚至都能夠成爲我們今後教育教學工作的指領,但對教師的寬容這一節,我感受更爲深刻。

寬容是一種好處上的嚴格。寬容就應因人而異,因事而別。作爲教師,我們在擁有寬容的同時也就應做到:原則問題不讓步,是非面前不糊塗。應對眼前同樣充滿好奇和天真的孩子們,要珍惜,更要努力讓每一個學生的心中充滿陽光,讓每一個學生在愛的撫慰下歡樂成長。

學生們對教師是寬容的,只要你對他們付出過愛心,那麼你以前對他們的冷言冷語,暴跳如雷,他們都能夠原諒。他們崇拜你、愛你。我又常常想,教師也就應對學生寬容再寬容一些,芸芸衆生,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可能他們經常無法剋制自我的言行,無法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不必須有輝煌的未來,可是誰說一個平凡的人就比誰低人一等呢雖然書本知識的灌輸是很重要的,可是給學生營造一個寬容的學習環境,在鼓勵學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長上,個性張揚的發展上,是有利得多的。整體的社會潮流、教育氛圍和工作生活壓力,有時候讓我們教師偏離了方向。

如果說愛是一條河,那麼寬容就是加載河上的一座橋,教師應以博大的胸懷爲橋墩,以良好的教養爲橋面,以廣播的知識做路燈,以清明的才智做護欄,唯有如此,學生站在這座師德的橋面上纔會嚴肅認真地對待生活,並對學習產生用心而熱烈的情感。

教育教學的讀書筆記4

《做最好的教師》

讀了李鎮西教師的《做最好的教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教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教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教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爲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活力。讀着書,讓人不禁爲之激動、讚歎、折服!

啓示一: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李教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爲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當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教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我的“尊嚴”,學生越會對教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啓示二: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李教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教師永恆的教育理念,他能夠和孩子一齊過年,一齊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教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我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必須要改變自我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我的情緒,心平氣和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李教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職責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

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

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齊憂傷、一齊欣喜”。

愛,不僅僅是隻對自我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

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職責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完美的開端。僅有這樣的愛,纔是真正的愛,僅有這樣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教學的讀書筆記5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着神聖的事業。我們每一天應對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

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

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主角不同,關鍵在於定位。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着我,從師範中學習的藝術到工作中教的課好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有句話說:“活在當下”。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雖然從出生到長大,基本是家長在爲自己做主。但今後還有漫長的幾十年,仍然有自己選取的機會,是選取努力踏實地度過還是空虛而歸,全在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直到此刻也拾不起來。工作上的雜事與生活中的事情攪得沒有時間,沒情緒(其實我明白這些都是找藉口)。既然經常思考,我想這件事很快會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嘆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工作幾年,能夠得到學校領導和家長的肯定,心裏自然很高興,但又覺得自己做得實在是太少了,有點愧對家長的信任,領導的表揚。

“公平公正”“愛心”“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專業”等等,新教育爲教師提出了那麼多的努力方向。所謂堅持,所謂勤奮,所謂的所謂……。教師自身的前進動力,外在的推動力。不論怎樣,都去做一個問心無愧的教師,努力的教師。

在《教師人文讀本》中,還收錄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種類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讓我有所獲益。《學習的革命》一文告訴我:“做教師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學生都是天才,你纔會認真地教每一個人。”我領悟到,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變一個人,而是要幫忙一個人。

教育的本體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讓一個人具備品德的高尚我想: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論他爲金錢去奮鬥還是爲理想奮鬥,只要是正常的奮鬥,正當的爭取。在奮鬥的過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時時去幫忙別人,他都能夠說是品德高尚的人。

在教育學生的同時,新教育也教育了我,是新教育實驗學校讓我伎頰餉炊啵恰督淌θ宋畝簾盡啡夢宜伎頰餉炊唷N倚老駁胤⑾我進步了。謝謝新教育給了我成長的舞臺。我喜歡我此刻擁有的一切:學生、工作、家人、孩子。

《教師人文讀本》同時也爲我們指明瞭新的教學觀。這就是教師不僅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注重在教學中創設使人思考、激勵探索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過程真正成爲學生心智發展的過程。與此同時,作爲“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也應成爲實踐“終身學習”理念的楷模。重視和加強繼續教育,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總之,終身學習是我們教師能走在時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師人文讀本》給了我很多新的啓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最後,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教育是事業,事業的好處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教育教學的讀書筆記6

在今年暑假期間,我讀了《探究式科學教育教學指導》一書。我認爲,《探究式科學教育教學指導》一書,無論是促進我的課題研究還是提升我對科學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錄了書中的一些觀點。

1、什麼是科學?

通常科學是指近代科學,一般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和他對實證方法的確立,看作是現代科學誕生的標誌。科學原指自然科學。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世紀90年代的新的定義,科學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國小科學中論及的科學,至少包含科學知識、科學研究和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還可以包括科學素質等。

2、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的特點?

探究式科學教育是在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爲學習主體的學習過程,它主要表現爲:

(1)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要求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2)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強調要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態度;

(3)探究式科學教育依靠和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4)探究式科學教育重視學生之間的相互談論和合作;

(5)探究式科學教育希望促進學生科學態度的養成。

3、“做中學”科學教育實驗項目簡介

XX年,中國教育部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倡導和推動在中國開展科學教育改革項目,。取名“做中學”。即在幼兒園和國小中進行基於動手做的探究式科學學習和科學教育。讓兒童親自參與對物體和自然現象的發現,讓他們通過觀察與實驗,接觸實際,達到以下目的——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激發學習科學的主動性;激發想象力,擴展思維;獲得重要的科學概念和科學概念之間的聯繫;學習探究的技能;改善合作和交往能力;促進語言和表達能力的發展。有關“做中學”的很多資料,可以登陸漢博中國少兒科學教育網。

4、什麼是探究?

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在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給出了定義:探究是一種多層面的活動,他包括:進行觀察;提出問題;通過閱覽書籍和其他信息資源來了解什麼是已經知道的知識;制定調查研究計劃;根據實驗方面的證據,評價已經知道的知識;用多種手段來蒐集、分析和解釋數據;提出解答、闡述和預測;交流結果。探究需要對假設進行證明,需要運用批判和邏輯思維,並考慮其他可供選擇的解釋。

5、要正確理解探究式科學教育

探究式科學教育是在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學習環境中,讓兒童親歷科學探究的學習過程。它大致包括:根據實際情景、觀察到的現象和可以獲得的信息,從兒童已有的知識、對問題的瞭解和已具有的科學概念(想法)出發,提出問題;對問題的解答進行推測;爲證實推測而設計實驗或進行觀察;收集和整理數據;得出 結論和進行交流;提出新的問題……在有些探究課題中,還鼓勵學生將學到的科學知識和日常生活相聯繫。

在科學教育中,經常爭論的問題是:探究式科學教育究竟是一種用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的學習科學的方法,還是本身就作爲一種課程的目標。〈科學課程標準〉認爲,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的,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對年幼的學生來說,可能學習探究的過程比掌握具體的知識更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我們認爲,國小的科學教育中只是承擔科學啓蒙的任務,不追求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的觀點是不正確的。如果不是在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和兒童已有的科學基礎上精心選擇和組織兒童探究的內容,而只是在課堂上採用零碎的、雜亂的案例,那麼這樣的探究式科學教育將會是效率很低的教育,也不可能達到培養兒童探究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探究式科學教育中,需要把讓兒童建立新的科學概念(想法)、改善和糾正已有的科學概念以及探究能力、科學態度的培養結合起來考慮。

在探究式科學學習的過程中,不同層次的探究活動可以有不同的側重,但是,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來說,探究過程的各個環節是不能分割的,不能說用這個科學活動來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用另一個活動來教學生如何設計實驗,在通過一個活動來教學生總結,這樣做不是完整的探究過程,也達不到探究式教育的目的。

6、爲什麼要以探究的方式來學習科學?

在知識社會裏信息的綜合和生成數據本身一樣重要。因而,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還要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要培養他們分析和推理的能力,還需要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要培養他們分析和推理能力,還需要培養他們綜合運用信息的能力。實施探究式科學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科學家的意見、教育理論的支持和學習科學(神經教育學)的啓示這三個方面都認爲如此。

7、教師在探究式科學教育中的作用?

教師是課堂中科學探究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支持者,但不是學生探究進程中掌握主動權的人。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和設置環境,單進行探究活動的主體是學生,能不能達到預定的目標,最終取決於學生本人的情況和努力。作爲科學教師需要掌握或瞭解三方面的知識:科學概念和模型、教學法以及兒童認知和情感的發展規律。

在探究式科學教育中,需要幫助兒童在他們原由想法的基礎上,逐步發展正確的科學概念。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常常不能靠一節課來完成,而是需要設置一系列的課來實現。設計系列的課,有助於瞭解概念之間的聯繫,爲學生制定一個連續的學習過程。我們經常稱這樣的系列課爲一個模塊。

8、學生是主動的學習者

學生是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中主動的學習者,這表現在:

學習者分享了最初對特定時間或現象的看法和解釋;

學習者收集到其他人對特定事件或現象的看法;

學習者檢查支持他們自己的觀點和其他人的看法的證據;

學習者提出問題;

學習者提出探明事件或現象的探究計劃;

學習者進行數據收集、解釋

學習者根據實證來確定或修正原由的意見或解釋;

學習者想其他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解釋;

學習者提出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9、提出合適問題的注意點

(1)探究的內容與方式符合兒童實際的認知水平

完並不等於探究。那種把探究式學習簡單解釋成爲“玩中學”的提法是不全面的。

(2)問題應該和一個通過這次探究可以正式的自然科學的概念有關。最好一次探究活動集中探討一個問題,而不是想學生提出一大堆問題,或是不明確的科學問題。

(3)不宜向兒童涉及複雜系統的探究題目

(4)在提出的題目所包含的探究過程中,儘可能包括定量的測量和定量的描述。

(5)我們不主張在國小階段對社會科學問題進行探究。

10、如何組織討論

討論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重要的互動過程,是探究式科學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學環境。教師將學生引入探究的環境,瞭解學生的想法,指導教學過程,進行教學評估,學生之間需要相互學習和啓發,都主要靠討論。

討論是發展兒童思維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傾聽別人意見、對比不同意見,學會尊重事實、尊重別人、尊重不同意見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語言和表達能力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敢於爭辯和進取的過程。

11、關於觀察的策略

(1)教會學生圍繞一個概念有目的的進行觀察,學生會學得更有效;

(2)設法改變某些事物,並觀察發生了什麼,儘可能用多種感官來進行觀察,學生會觀察得更深入;

(3)觀察是探究的一個環節,要和學生的語言發展以及其他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

12、關於科學表達和記錄

在對學生進行探究式科學教育時,我們強調學生應有一本連續使用的記錄本,這是科學研究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記錄可以幫助我們對探究的過程進行評估,幫助我們瞭解學生學習的進展情況。激烈路對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也是很有利的。它幫助學生觀察、表達、用詞和寫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育教學的讀書筆記7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感受頗深。剛開始看到書名,心裏想着,哪有老師會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一向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爲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抱怨,似乎也成爲“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但是這本書裏的第一章有這麼一句話:“抱怨是懦弱、無能的最好詮釋,他像幽靈一樣到處遊蕩、饒人不安。”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悅,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立刻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爲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麼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取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樣那麼不聽話怎樣那麼坐不住怎樣那麼難教怎樣那麼不愛學習家長怎樣也不管管等等。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裏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爲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應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着相信自己的學生,試着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說說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下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着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明白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隻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就應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能夠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爲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好處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期望,他們就成爲我們的期望了。你是笑着應對自己的期望呢,還是苦着應對自己的期望呢笑着應對期望,期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持續快樂的情緒,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教育教學的讀書筆記8

讀了《國小數學教育學》後,不敢說從中學習到了很多知識,但還是有點滴收穫的。從中明白了一些教育教學規律,知道了一些蘊涵在現象背後的真理,這些可以促進自己的教學做到知其然而更知其所以然。第一章第一節“國小生數學學習概述”中提到的“國小生數學學習的分類”給我的啓發很大。

奧蘇帕爾根據學習進行的方式,把學習分爲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又根據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的關係,把學習分爲機械學習與有意義學習。

1、學生在學習數學時,不僅記住書本上的語言符號或數學符號,而且能理解這些符號所代表的實際內容,這樣的學習是有意義學習。反之,學生死記硬背,並沒有理解其中的實質內容,這樣的學習就是機械學習。

產生有意義學習的外部條件是學習材料本身與學生學習能力範圍內的有關觀念可以建立非人爲和實質性的聯繫。如計量單位的進率學習,由於這些進率1米=10分米,1小時=60分,都是人爲的一種約定,因此就不能產生有意義的學習。但在學習,面積單位的進率時,由於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了1米=10分米的觀念,又有了正方形面積計算的規則,學生在學習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時,新舊知識就產生了非人爲的關係,這時就能產生有意義的學習了。

2、接受學習是教師把學習內容以定論的形式教給學生。發現學習是向學生呈現有關知識的正反例子,學生須通過這些例子,把學習的主要內容發現出來。

不管採用發現學習還是採用接受學習,只要教師能將具有邏輯意義的學習材料,同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聯繫起來,使學生能理解材料的真正意義,都是有意義的學習。如果學生無學習的志向,就是採用發現學習的形式,結果仍然導致機械學習。

例如:我教《圓的面積》一課,有的學生上課認真參與知識的探究過程,能充分利用老師提供的學習材料,探索出計算圓的面積是把圓轉化成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的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等於圓的半徑,所以圓的面積等於2∏r÷2×r=∏r×r=∏r2,這些同學真正經歷了知有意義的學習探究過程,對所學知識理解深刻,無須死記公式,能靈活計算出圓的面積。另一類同學不主動探究,只是機械地記住計算圓的面積的公式,當他忘了公式或把題目稍稍做個變式,他就不知道該怎樣計算圓的面積了。

教育教學的讀書筆記9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承傳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教育是人類特有社會現象,與人類幾乎是同時產生的,在有較完善的文字形態時,就出現了學校。教育爲社會發展、人的發展提供保證,同時,社會和人的發展又不斷向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廣義上說,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的活動,都具有教育作用;

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期望他們發生某種變化的活動。

2、學校教育制度

非形式化教育:指與生活過程、生產過程渾然一體的教育,沒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沒有固定的受教育者。

形式化教育: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對穩定,有穩定的教育場所和設施,教育內容相對規範。

制度化教育:指在時間、內容、方式等方面均有嚴密的制度嚴密制度的教育模式。

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它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學制受到1)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2)科學技術發展水平3)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4)人口發展狀況5)青少年心理特徵等的制約。

現代教育制度發展趨勢中最重要的特徵: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3、教育發展的歷史軌跡

等級性、道統性、專制性、刻板性和象徵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徵;

文藝復興運動對歐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學科教育內容,以及擴大受教育的範圍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

19世紀以後的近代教育,發展的主要特點是:教育國家化、初等教育義務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二戰後的教育發展趨勢:1)加強學前教育並重視與國小教育的銜接2)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着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4)高等教育的大衆化和類型日益多樣化5)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用於國際交流。

教育教學的讀書筆記10

《這天,我們怎樣做教師》教師讀書筆記

最近,在我們學校教師圈裏掀起了一股讀書熱潮,全校開展了同讀一本《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一書的活動。全書分爲6輯,精選了其中67篇文章彙集成冊,由於我剛剛生完小孩,迫於時間的壓力,只是細細品讀了其中幾篇,但足以讓我對教師這項職業改變了看法。我始終覺得,我選取教師這項職業是因爲喜歡和熱愛。我熱愛學校,熱愛學生,熱愛我所教學的課程。但也許詩意的生活,是源於靈魂,更是源於我對生活的熱愛,懂得怎樣樣享受人生,享受職業帶給我的存在感與幸福感。

作爲教師,我們不能期盼所有學生都到達自我夢想的高度,也不能過於急功近利。讀完其中一篇《這天,我們怎樣做教師》後,突然不明白我之前都是怎樣做的。是啊,我要如何做一名教師,並且是一名歡樂的教師

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說:“人生的全部好處就在於付出自我的愛”。成功學中有一句話是:“愛是一切成功的最大祕密”。那麼就是說對學生就應包含滿滿的愛,學生就會歡樂,反正我也會歡樂,這樣,做起教師來不是更加簡單。我們身邊不是沒有美,而是我們眼睛缺少發現。我們能夠拿這樣的話來勸慰我們的學生,但我們自我有沒有做到呢我們要對學生的過錯多一份寬容,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應對我們的學生只要犯了錯誤,對有些慣犯那更是深惡痛絕,只要一犯錯,我們立刻就把他們的老底給抖落出來,批評後,學生表面溫順了,但心裏也是鼓鼓的。那麼我們歡樂了嗎,動了肝火還不是要老幾歲想想我們班四十幾個學生,每一天都有人犯錯,那做教師的不是要累死。想想吧,我們把眼睛看往何處,我們的心態就會是什麼樣的,看到鮮花我們會心曠神怡,看到垃圾我們會噁心嘔吐。每個學生都有優缺點,多看看學生的優點會讓我們更公正的看待我們的每一個學生,也同樣會使我們更樂。

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爲天才,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天發生巨大的變化——只要你願意。如果有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你能夠去嘗試的話,你會擁有健康、歡樂的人生,詩意的生活着,會獲得健康、財富、幸福和歡樂。

教育教學的讀書筆記11

這周讀了法國教育家朗格朗的《終身教育引論》,感覺受益匪淺。我在讀書之前喜歡瞭解一下作者,我覺得這樣才能更好的去理解作者寫的內容。保爾.朗格朗,是法國當代著名的成人教育家,終身教育理論的奠基者。1910年12月21日出生於法國加來的康普蘭。大學畢業後,在中國小任教多年,積聚了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上世紀30年代轉向成人教育實驗,建立職工教育中心和“民衆與文化”協會,富有成效的活動奠定了其成人教育思想基礎。從1948年開始供職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祕書長,於1951年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科科長,後還擔任繼續教育科科長,終身教育科科長,教育研究所代理所長等職,於1971年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卸任。著作《終身教育引論》是終身教育思想的代表。我帶着對作者的這些瞭解,走進了《終身教育引論》。

朗格朗在《終身教育引論》中提出,成人教育是終身教育體制的“火車頭”,視成人教育爲終身教育體制中最有活力和潛力的部分。這一觀點得益於朗格朗多年的成人教育實踐。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成人教育是終身教育的發源地,但朗格朗明確指出,成人教育不是終身教育。成人教育是向成人提供學習機會,包括掃盲教育、職業教育等等。而終身教育是指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各級各類教育的總和。因此,成人教育在時間、內容等方面的內涵遠不及終身教育,成人教育只是終身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終身教育的一個階段

隨着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每個人必須要適應這種發展,所以就必須的學習,得接受新的教育,而且要終身的學習,不然就會被社會淘汰,終身教育的基本含義就是指人在其一生的不同發展階段都要接受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教育。終身教育觀念是對傳統的一次性終結教育觀念的徹底革新,也是人類對教育與社會關係認識上的歷史性飛躍。

教育和訓練的過程並不隨學校學習的結束而結束,而是應該貫穿於生命的全過程。這是使每個人在個性的各個方面——身體的、智力的、情感的、社會交往的方面,總之是在創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稟賦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正是通過不斷的努力學習和研究,通過實習培訓,人才會有更大的潛在可能性去有效地、應付裕如地迎接他一生中遇到的各種挑戰。

在人類教育史上,難以找到一種教育思想如終身教育思想一樣,能夠在短短半個世紀裏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普遍認可,並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貫徹落實,迅速而廣泛地傳播。終身教育已經是形式所迫,社會所需。我們每個人必須認識到這點,並且欣然接受這種形式,最後祝願終生學習的人們整個人生終生受益,生命的全程感受和享略教育與生活的無限美好!

教育教學的讀書筆記12

最近閱讀了《不教的教育》一書,經過閱讀學習,我深有感觸,原先真正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這本書運用了心理學知識,通俗易懂的讓家長明白了怎樣做到不教的教育,從中國傳統教育入手,用易、儒、道三家思想去印證無爲和不教的教育。以下是我的幾點感悟。

愛,不僅僅要用心,還要會愛,首先要尊重孩子。書中有句話這樣寫的:“讓孩子成爲他自我”,有多少家長做到了呢?家長總是用一副高高在上的口氣和孩子說話,總是期望孩子們做一個有着自我的思想可是做起事情確和家長思想一樣的人,可能嗎?孩子是孩子,請尊重孩子,給孩子自我的空間和時間去扮演自我的主角。書中的經典語錄:“不要以爲你的孩子什麼都不懂,他是神奇的自然之子,有着強大的能量。他們甚至是我們的教師,而我們,要學會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讓閱讀陪伴孩子的一生。閱讀,就有改善智力、改變命運的功能。讓孩子愛上書,就是愛上思考,就是愛上歡樂。

家長的作用陪伴者支持者和玩伴。現代社會父母生活工作壓力增加,一方面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工作和應酬上,一方面爲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就讓孩子開始學習各種知識,並額外的學習很多才藝等,很少有人能抽出足夠的時間經常陪伴孩子玩耍,雖然我們物質水平提高了,可是再多的玩具,再漂亮的衣服,再好吃的零食都滿足不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再說學習≠智力開發,不要因爲錯誤的拔苗助長而錯過陪伴孩子的最佳時間。

家庭系統影響孩子的一生。家庭是一個系統,爲了堅持平衡,孩子作爲家庭系統的薄弱環節,總是最容易受傷害的。書中講到孩子性格構成主要是因爲孩子站在弱勢父母一方,孩子出現的心身疾病多是孩子爲了糾正家庭系統錯誤而引起的。認識自我的家庭,注意父母的溝通方式,如何平衡這個系統,纔不會傷害孩子,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不教的教育》是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的書籍。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長。

教育教學的讀書筆記13

幸福是什麼?很難有準確地定義。其實幸福對於每個人來說,是自己來衡量的。只要自己感覺幸福就好。十年前,我當上了一名國小教師,體驗我的老師那種幸福。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人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諦: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我們要做“代表先進文化方向”的創新型教師,愛崗敬業是創新型教師應具備的首要條件。他不但具有無私奉獻的師魂,誠實正直的師德,全面發展的師觀,教書育人的師能,嚴謹求實的師風,而且還應具有開拓進取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勇於拼搏的英氣,甘願奉獻的“傻”氣,自強不息的骨氣。吾以培養新世紀之英才,振興中華爲己任,雖生活清貧,但仍以春蠶的精神、紅燭的風格、蜜蜂的作風、綠葉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奮力拼搏,無私奉獻。

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爲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爲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努力去做學生心目中的好教師,纔是一名幸福的教師;作爲培養祖國下一代的人民教師要有表率作用,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意識,要“樹立育人爲本的思想。”“熱愛學生,言傳身教,爲人師表,教書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青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和指導者,一言一行對學生的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一定要堅持教書育人?言傳身教?爲人師表? 以德修身?率先垂範。做一名無愧於“春蠶”、“蠟燭”美喻的優秀教師,把自己美麗的青春和騰飛的事業投入實際的工作中去!

教育教學的讀書筆記14

讀了一書。我認爲,《探究式科學教育教學指導》一書,無論是促進我的課題研究還是提升我對科學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錄了書中的一些觀點:

1、什麼是科學?

通常科學是指近代科學,一般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和他對實證方法的確立,看作是現代科學誕生的標誌。

2、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的特點。

探究式科學教育是在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爲學習主體的學習過程,它主要表現爲:

(1)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要求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2)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強調要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態度;

(3)探究式科學教育依靠和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4)探究式科學教育重視學生之間的相互談論和合作;

(5)探究式科學教育希望促進學生科學態度的養成。

3、什麼是探究?

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在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給出了定義:探究是一種多層面的活動,他包括:進行觀察;提出問題;通過閱覽書籍和其他信息資源來了解什麼是已經知道的知識;制定調查研究計劃;根據實驗方面的證據,評價已經知道的知識;用多種手段來蒐集、分析和解釋數據;提出解答、闡述和預測;交流結果。探究需要對假設進行證明,需要運用批判和邏輯思維,並考慮其他可供選擇的解釋。

4、要正確理解探究式科學教育?

探究式科學教育是在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學習環境中,讓兒童親歷科學探究的學習過程在科學教育中,經常爭論的問題是:探究式科學教育究竟是一種用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的學習科學的方法,還是本身就作爲一種課程的目標學探究活動集中探討一個問題,而不是想學生提出一大堆問題,或是不明確的科學問題。討論是發展兒童思維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傾聽別人意見、對比不同意見,學會尊重事實、尊重別人、尊重不同意見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語言和表達能力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敢於爭辯和進取的過程。

教育教學的讀書筆記15

從教三十多年來,所教學生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什麼樣的都遇到了,作爲教師的酸甜苦辣也盡一一體會,總結過去,甚感工作越來越難做,學生越來越不好管,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課,有時真想不明白,爲何有人對教育卻還津津樂道,珍愛有加,師生關係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瀟灑和輕鬆,自己的認真和負責爲何就不能起到與別人相同的結果呢,這成了長時間來的不解之迷。

寒假中學習了魏書生教育思想的有關書籍,思緒萬千,感慨不已,既感嘆其教育思想的時代性和切實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針對性、多樣性,回顧自己幾年的教育生涯,深感慚愧和內疚。“同爲人師,爲何一些簡單不過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運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爲看魏書生書的同時時常徘徊在腦海中的疑問。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搞教育同樣如此,只有瞭解學生才能教好書,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學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於他對顏回、子路、曾參等學生的性格特長、思想狀況瞭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礎上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綜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教育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知人之明,能察覺學生思想深處的奧祕,能觸摸到學生感情的脈搏,他們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關,只有這樣的教學,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纔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反思過去,自認爲責任心強的自己對自己的學生又瞭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學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與學生聊天、談心,是否關心到了每一個學生,無論其成績好壞,行爲習慣好壞,是否走進了學生的心靈,學生是否真願意同自己作心與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師益友。 我想,以上這些除某些在每學期的教學計劃和工作總結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實處的還相差太遠,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聽話、懂事,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完成作業,期末考試考個好成績,如此,教師、學生、家長皆大歡喜,所以“很有責任心”的自己會在班上制定出許許多多的“不準”和“禁止”,有時還用相互監督的方法來檢查不準和禁止的落實情況,結果卻與想象中的相差甚遠。總體看,班級的紀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卻大大減退了,熱情少了,積極性沒有了,總體成績也不見上漲,學生在課外活動時的好奇、好動、好玩、好積極思維的特點不見了,而作爲教師的教學難度也就更大了,上課不活躍或太活躍,有問題也不問了,這種課上得實在難受,是誰讓他們變成了這樣子,是我們自己,無數事實告訴我們,要教育學生,首先必須瞭解學生,這就如同園丁養花,首先必須瞭解花的習性,醫生治病首先必須了病人的病情一樣。

在瞭解學生方面,我們往往是從學生學習態度、行爲習慣的表現上簡單的瞭解和簡單的評價學生,長期以來,辯證法已在對待學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科學理論,是在總結先進教師的工作經驗和少年兒童的心理變化過程的基礎上提示出來的教育規律和心理變化規律。教師憑藉這些理論的顯微鏡,常常能發現許多經驗認識不到的學生心靈上的閃光點。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爲變化的特殊規律,而且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爲變化的普遍規律,不僅善於把精力花在偶然的個別事件的處理上,更善於把主要精力用在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上,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過去幾年的教學生活中,多爲一點論,把後進學生看得一無是處,師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對着幹,學了魏書生的有關理論,現在漸漸認識到了學生的心靈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好學生和後進學生的區別只在於頭腦中是非,好壞排列的順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爲後進同學上進心的幼苗小而枯黃,有的常常被壓在石頭下,才更需要教師的同情、關注和扶植。懂得了這些理論知識,我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加以運用,果然效果明顯,某些平時不聽話的同學,調皮的同學經過一期的努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師生關係也有很大改善,與學生的友誼加深了。

俗話說得好,“要得公道,打個巔倒”,幾年來,我常覺得教師在地位上就是與學生不一樣,教師就要高一層,就是權威,所以教師說的,學生就得無條件的服從,無條件的執行老師的安排,不得頂撞和不滿,如有違反,那就是對老師的無理,就是不聽話。所以師生平等很難在現實中體現,殊不知,老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的今天就是老師的昨天,學生犯了錯誤時的心情,老師通過回憶自己當年犯的錯誤時的心情就能認識更真切一些。這就是魏書生說的“用回憶的方法去感知”。

讀魏書生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書生的思想是對自身思想、靈魂的提升和昇華,讀了魏書生的書才知道什麼是教書育人,什麼是爲人師表。就單從魏書生“育人先知人”這一節的收穫來看已是受益匪淺,經過在教學上的應用效果也是有目共睹。讀完魏書生的書,我相信往後的教學生涯不再是枯燥無味,更不會是苦與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說,應該是一種幸福和享受,我會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