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人間詞話讀後感14篇

讀後感2.92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間詞話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間詞話讀後感14篇

人間詞話讀後感 篇1

人間詞話,話盡人間。初讀《人間詞話》,便從書名中發現了浪漫與美。這是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接受西方美學後,再根據他的文藝觀去闡述古代文學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

王國維先生在此書中首次提出了“造境”和“寫境”的說法,並指出“造境”雖是浪漫主義,但卻沒有拋棄現實;“寫境”雖是現實主義,但也不能離開浪漫,浪漫與現實是相輔相成的。

王國維論“詞以境界爲最上”:“然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爲探其本也。”他認爲“文學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觀也”,“能觀”是指詩人能超越現實進入到一種自我營構的意義世界。王國維又通過尼采、叔本華的理論闡述了這種審美無功利的觀念,使其“境界說”更具有現實意義。

“古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不可不歷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從迷惘,到不悔,至回首,那是最美好的場景,燈火闌珊之下,他的境界從不止於秦淮河上燈影槳聲,風花雪月。

王國維這段話表達的是自己的人生感悟,從具體詩詞的體驗感悟人生的普遍意義。首先,他說到人生的第一階段:“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晏殊《鵲踏枝》中詞句,本意是一位怨婦對遠方遊子的思戀,她日復一日登樓眺望,盼望遠方遊子的歸來。但王先生這裏表達的.是成就大事業、大學問者所要經歷的孤獨,只有這樣才具備追求高遠境界的基礎。第二階段:“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這是柳永《鳳棲梧》中詞句,本意是說一位在外漂泊、失意的遊子,對其所愛的思念,甚至爲之形神憔悴,在這裏是爲了表達對人生目標的追求鍥而不捨。第三階段:“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辛棄疾《青玉案》中詞句,本意是說元夕之夜,一羣遊街女子或“蛾兒雪柳”,或“笑語盈盈”,他所傾慕的女子卻在那燈火闌珊之處,顯得那樣的卓爾不羣、傲然獨立?王國維先生在此想表達的是成就大事業、大學問者,經歷孤獨與堅持後,終於進入人生最高境界。由詩詞指向人生,由美學指向哲學,這是王國維用浪漫美學的眼光來解釋人生的哲學。

王國維重“境界”,重“真”,重“自然”:“借不予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與於第一流作者也。”如晏殊之詞,獨上高樓盡,唯天涯茫茫,長路漫漫,秋風瀟瀟,天氣之涼怎能比上相思之苦,預言還罷,更無人聽。

所以,一部充滿着詩人氣質,哲人思想的快意之作,誕生了。

人間詞話讀後感 篇2

“一個人若是在面對困境與痛苦時,但凡有能力或辦法去解決,那麼,根本就不會有憤怒了。在小時候,絕大多數人都曾有過由於不成熟而做出許多啼笑皆非之事。

因爲不成熟,又或者不知道正確的解決之法,所以,迫於無奈才做出不明智的選擇——這種選擇的背後,其實就是無奈與憤怒。當長大以後,由於各種條件的具備以及身心變成成熟,再回頭看那些往事時,一切所謂的無奈與憤怒,也就煙消雲散了。由此可見,人的痛苦,確實如王小波所講,皆源於自己無能的憤怒。

一切矯情和抱怨,咆哮和壓抑,都是源於缺錢和缺愛。

那些事事如意的人,過着優渥的生活,過得快樂似神仙,你不能去批判他們幼稚,不懂人情世故,因爲這些人不需要懂,他們有良好的物質條件,幫他們屏蔽掉了大部分人性醜陋,社會殘酷。

同時,那些能力強,雙商高的人,成績好,一路順風順水,遇到什麼困難也迎刃而解,所以這些人看上去都雲淡風輕,冷靜平和。因爲他們不需要張牙舞爪去爭取某些東西,因爲所有事到了他們手上都順其自然。”——百度

週日早上起來因爲一件事情感覺非常憤怒,我可以很清晰地察覺到憤怒的情緒,腦海裏閃過憤怒是因爲無能,於是百度這句話,搜到了上面這段文字,原句是王小波說的:人生的痛苦,大都源於自己無能所牽引出的`憤怒。深以爲然。而這段文字也說出了我心底想說的所有的話,真的是太有道理了。

前幾天看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磕磕絆絆,基本上讀懂,先讀的《王國維小傳》,大致瞭解其生平,再讀《人間詞話》,最後讀《人間詞》。小傳是白話文,當然能讀懂,《人間詞話》已刊稿和未刊稿內容並不多,但由於是古文,加上引用的詩人詞人作品很多,讀得很吃力,在網上搜到一篇文章把文中出現的詩人詞人列出來並做了簡單的介紹,才總算看進去了。《人間詞》好懂,因爲有註釋還有譯文。

一邊讀的時候我就一邊感慨,如此高才的一個人爲什麼會選擇走上絕路呢?然後自己就發生了一些事,於是慢慢地我就明白了。不過我想,如果我永遠也不懂該多好。當然我的事都是些小事,跟王國維無法相比的。

不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總是說人要堅強要勇敢,但是有時候有的坎真的是當事人邁不過去的,他只能走上他認爲最合適的路。儘量豐盈自己吧,缺錢就好好想辦法掙,缺愛也沒事,好好愛自己,再怎麼不濟,日子還是要過的。

有很多事情想寫,但是提筆又覺得寫出來盡是矯情,於是作罷。希望一切順遂。

人間詞話讀後感 篇3

詞話尋得亦人間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這是我對王先生最早最粗淺的認識。後來雖然知道了王先生的生平,卻一直未曾拜讀先生的大作,直到才拜讀了《人間詞話》這一本著作。

饒是知道了王先生的盛名,我依舊沒有想過這本名作竟這樣短小,六十四小段,最短者僅一句話,最長的'也不過一百五十餘字。也沒考慮到這樣晦澀難懂,需要時不時的網上查詢檢索。第一遍讀完我竟對大多數段落依然是毫無頭緒。沒辦法,我只好尋找註釋版來閱讀。

還好,參考着註釋附帶着詩詞原文,再將《人間詞話》細細讀來,我最起碼知道了王先生因何事做點評,點評的是何人。慢慢地,我竟也讀出一點心得。

寫文章首先應有境界。無論描寫的任何事物,都應該有作者自己的見解或是闡發。哪怕只是小情哪怕只是小感。“詞以境界爲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雖然境界有大小,但不因爲這點去分優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哪裏不如“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閒掛小銀鉤”又怎麼比不上“霧失樓臺,月迷津渡”吶?

文章的關鍵從來就不是華麗的辭藻堆積,詞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語花》之“桂華流瓦”,境界極妙。可惜以“桂華”二字代“月”耳。夢窗之後,則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則語不妙也。蓋意足則不暇代,語妙則不必代。此少遊之“小樓連苑”“繡轂雕鞍”,所以爲東坡所譏也。”

文章的關鍵應在與意境,就是作者通過文字究竟是想論述何事,闡述何種觀點,實質就是作者構建出怎樣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永叔雖作豔詞,但終有品格。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求學之路,首先在於立志,志存高遠,方能在求學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望盡路之盡頭。

"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在求學的過程中唯有歷經苦辛,努力打拼纔會有所成就吧。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唯有經過前面的“踏破鐵鞋無覓處”,纔會有“得來全不費功夫”偶然驚喜。

雖王先生在此謙遜地說可能詞人們會不同意,但就我的見解,詞人們一定毫無疑義。此三重境界不只在於文章,也不僅限於治學。其實我們對於整個人生意義的追求和對人生過程認知不也是如此嗎?

人間詞話讀後感 篇4

在人間擷取一片詞香

——讀王國維《人間詞話》有感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代詩詞是中國經典文化的代表之一。捧一卷《人間詞話》,與王國維一同發現中國古典美學上的星座與宇宙秩序,洗滌心靈陶冶情操,重拾初心,煥發活力而整裝出發。

《人間詞話》一卷讀畢,再回顧,便明白爲什麼周公度要用“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一句情詩來概括詞之美學境界的王國維了。整卷的語言精簡而不失華麗,遣詞造句別具匠心,體現了王國維先生獨特的欣賞風格以及深厚的美學功底。《人間詞話》名副其實,是王國維先生在人間提煉的一片清香,散播各方。香遠益清,在於那引人入勝的語言,更在於革故鼎新的思想。

王國維先生跳出了以風格界定詞的'美學鑑賞,便陷入了狹隘之見的思維慣勢,在本書第二十六則裏從更高層面,概括詞的美學。即爲“古今之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第一境界爲“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忘盡天涯路”第二境界爲“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這最後的亦是最重要的第三境界則爲“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境界,是《人間詞話》中最最核心的思想。王國維所說的“有境界者自成高格,自由名句”恰好體現了這一核心。一二境界努力追求,第三境界醍醐灌頂得到領悟。

掌握事物本質,才能更好地領悟它的意義;秉持精益求精,才能深入研究拓展學術。王國維先生在詞的美學方面的卓異,源於他學問的周到和認真以及不懈的探索,車馬前驅,萬人隨後。通方知類,蔚爲大觀。“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少不了對事物精益求精的鑽研“月下僧敲”的賈島;“春風江雨”的王安石······煉字鍛句,苦思冥想,終鑄成一詩。

於詞如此,何而爲人!不斷變更的世界中,屹立不倒的是夢想和初心。以夢爲馬,不負韶華又怎能少得了精益求精,刻苦努力,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對目標鍥而不捨的追求?又怎能少得了對事物靜心觀察的過程?

王國維先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殉道者之一,他縱身一躍,將最後的生命寄託於了昆明湖畔的一汪春水。“至誠即是趨真,至真即是至善。而“美”則在“真”與“善”之間。抓住“真”與“善”向王國維先生學習。時間流逝,沖洗歷史長河,春花秋月何時了,萬物更替,不變的是《人間詞話》,它將永久的存在於中國文化之中,不會歷久彌新,將永駐人心。

願每個人都能讀一卷《人間詞話》,感“境界”之奇,會詞中妙意;守一份初心,嗅人間芬芳。

人間詞話讀後感 篇5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

《人間詞話》作於1908~1909年,最初發表於《國粹學報》。該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後,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

在本作中,王國維提到兩個耐人尋味的概念,一個是“詩人之眼”,另一個便是“赤子之心”。

詩人之眼,是指不帶任何功利性的審美之眼;赤子之心指的是對美的感知之心。

詩人之眼,能觀有我、無我之境,便是所謂“喜怒時有我,作詩時無我“,無我之境”的“無我”,即爲王國維《叔本華之哲學教育學說》一文中講的“無慾之我”。

所謂“理想”與“寫實”的提法,也是來源於叔本華使用的概念“理想”和“摹仿自然”。譬如”高館落疏桐”,“高館”“疏桐”均是靜景,以詩人之眼觀之,是無我之境。

能發現美,能描述美,同樣也是詩人之眼的重要特質。

由於詩人的經歷不同,所以眼中所觀的,筆下所鋪陳的不同,也造成了繽紛各異的文風。

“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

溫詞句秀,主要體現在時有佳句,自成一景,譬如“雙鬢隔香紅,玉簪頭上風”不以虛詞劃分句意,故而一句成一景,顯得脈絡深隱。

韋詞骨秀,“桃花春水綠,水上鴛鴦浴”清麗婉轉,無怪靜安評之“弦上黃鸝語”,情深語秀。

有一雙敏銳的詩人之眼固然是作詩的一方面,然更爲可貴的是詞人的赤子之心。王國維曾評李煜,“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一個詩人,一個好的詩人,必有赤子之心——“天才的童心”。

孩子未必是詩人,詩人卻必是孩子。

同樣,孟子也說過“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不過,王國維的“赤子之心”,並不是脫胎其中。

叔本華認爲,“在兒童期,我們的整個生活訴諸知力遠超過訴諸意志”。他們是單純的——“天真與崇高的單純”。

王國維曾引譯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首部之一的“靈魂如何而變爲駱駝,又由駱駝變爲獅,由獅而變爲赤子”的.“靈魂三變說。

接着,又引叔本華的”天才赤子’論旁證。

正因優秀詩人是以自己的生命和心血創作,所以他們必須具備一顆赤子之心。

尼采曾在《蘇魯支語錄》中寫道:“凡一切已經寫下的,我只愛其人用血寫的書。用血寫書,然後你將體會到,血便是經義。”

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便工。

境中有人的作品,是總能抒發血淚之情的。

詩詞向來講究“性靈”,沒有詩人之眼與赤子之心的詩人是萬難寫出富有“性靈”,富有“神韻”的作品的。

我們還需記住,一個詩人的創作和批評家的評論與時代背景是分不開的,務必結合時代與個人進行分析。

人間詞話讀後感 篇6

一、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講“詞以境界爲最上

境界者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而宋詞閒適優雅的意境很是值得稱道。一方面,宋代在政治上重文輕武,再加上國家的內憂外患,統治者對外政策的軟弱,宋代文人將很多注意力都轉移到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另一方面,禪宗和老莊思想在宋朝的盛行,也讓很多文人心性更加的超脫、達觀。而宋朝經濟的發達,享樂風行,歌舞昇平、酬賓贈妓、留戀光景者特別多,青樓楚館成爲文人經常光顧的地方,也反映了文人生活的閒適(雖說有一部分排遣內心抑鬱的因素)。“有我之境,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我,故不知何者爲我,何者爲物。”我覺得宋詞更多的將物我融爲了一體,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文人只有通過詞作來反映自己對於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滿,例如辛棄疾的《摸魚兒(更能消)》,似寫春意闌珊的幽怨,卻實是在寫自己對於政治的幽憤。

二、王國維評價李煜“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爲人君之所短,亦即爲詞人之所長處。”對於李煜,我們不能單方面的評價他的`好壞,作爲一個帝王,他沒有承擔起他的責任,縱情享樂,揮霍無度,讓他最終淪爲階下囚。但也正是人生巨大的反差造就了他的才氣。誠然他有一定的天賦,君王時期的作品卻多是描寫其後宮旖旎生活的,在藝術和思想上並沒有太大的成就。而這次人生變故讓的許多思想上有了昇華與自我感悟,才讓他的作品能夠流傳至今,讀來仍能感受到亡國之主內心的悽哀。

三、王國維的三境界

古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在追求夢想的路上註定要接受世俗的眼光,或者說“高處不勝寒”吧,很多時候,在成功之前,你的夢想在世俗面前只是遙不可及的幻想,沒有觸及的可能。這個時候不要太在意外界的看法,成功者必須先要學會忍受孤獨。“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同樣成功沒有捷徑,而機遇只會寵幸有準備的人。在奔向成功的道路上,艱苦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就像那句歌詞“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地三境界也。追逐夢想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收穫成功的喜悅卻是無法複製的,彷彿彷彿追尋已久的夢中女神,恍然間就在自己觸手可及的地方。這種心情還可以說“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追逐夢想太過不易,在絕境中一次次告訴自己在堅持一下,那是一種不甘放棄的心在一次次堅持終見到希望後的顫動。

人間詞話讀後感 篇7

詩中有云:“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人間是一個純粹的詞,尤其在《人間詞話》中。正如其作者王國維先生,即使人生繁雜,仍以靜觀之,讓自己的生命保持純粹又高貴的樣子。

傅雷曾在給其長子傅聰的信中提到:“我個人認爲中國有史以來,《人間詞話》是最好的文學批評。”我想,這本書之所以能得到傅先生的認可,主要是因爲它的純粹,作者的純粹:堅持自己,在很多事情上脫離於世人,脫離於禁錮所有人的道德傳統,也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感情生活。可是純粹的人並非是不敏感的、無慾望的`。生於濁世,卻有着一顆七竅玲瓏的心,這樣的心又怎會是不敏感的呢?王國維本是純粹的,卻生在熙熙攘攘的俗世,受到人間煙火的薰染,終於,他承受不住世道變遷的侮辱了,高聲疾呼“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雖然王國維溘然長逝,但他筆下的文字還是如他的本人般純淨,恰似思想如嫩荷之抽枝,提醒着我們人生繁雜,不如以靜觀之。

王國維在書中提出的人生三境界可謂是道出了他對人間的精闢的斷論,多少文學大師由此靈性得到了開發。餘秋雨曾讚美道:“此書等於一把金鑰匙,一個人若沒有靈性,光談理論,其不成爲現代學究,當代腐儒,八股專家也鮮矣。”因此,這本書教會我們,生活在這種環境裏,要有自己的靈性,自己的想法,方可做到純粹。就像書中提到的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古人爲詞,寫有我之境者爲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從此則評論當中,可以看出王國維先生最崇尚的就是自然、樸素之美,莫與之爭的境界,而“自然”就是開發靈性最好的方式。身處自然中,靈性便會猶如一條潺潺流出的溪泉,發出悅耳自然的聲響。

特別欣賞書中這麼一句:“大家之作,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以其所見着真,所知者深。”誠然,純粹與靈性是我們面對這個世界必不可少的兩種品質,但文字色彩只是作品的外在框架,真情實感纔是靈魂,若是我們離開了生活,脫離了本心,變得膚淺無心,也是無法散發出真正的智慧,博大的境界的。《天淨沙》雖寥寥數語,但一切景語皆情語,在王國維先生看來卻勝似天籟,是唐人絕句,曲之絕妙。由此可見,曲中的線條和濃淡,讓王國維獲得了衝擊心靈的美,更加醉心於自身純潔,內心的乾淨,讓他在繁雜的人世,以靜觀望。

人生看似很長,其實不過須臾之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屈原早在數百年前就完整的表達了現在世人的心境。而生在繁雜的人世的我們,以靜觀之是王國維先生給予的選擇。

人間詞話讀後感 篇8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堪稱文學經典。讀完這本精妙獨到的詞評,令人最有感觸的,便是其中用三句宋詞精妙概括的人生三境界了。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這第一境界便讓我產生了共鳴。一夜蕭蕭,西風淒涼,意境似乎有些悲傷。獨上高樓,極目遠眺天涯路,這又是何等的坦蕩!西風凋零了碧樹,眼前的形勢不容樂觀,衆多天涯路,我該走哪一條?這時就必須登上高樓,因爲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站得高,才能排除干擾,不會被眼前飄忽不定的浮雲所迷惑。這樣,望盡天涯之路,看清人生的方向,才能確定好下一步做什麼,決定好自己即將要走的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看清起點,找明方向,這將是一個成功的開端。

第一境界所指的,是尋找天涯路的`過程。而第二境界,則概括了一種鍥而不捨的堅毅性格和執着態度——“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心中有目標,眼前有方向,還缺什麼?缺的是努力。好高騖遠,光說不練,看清了路卻懶得往前走,這算什麼?沒有實際行動,有再高的天賦,再好的計劃又有何用?最後只能成爲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努力一天兩天,不足爲奇,一年兩年,纔是難能可貴。儘管遇到困難,儘管“衣帶漸寬人憔悴”,也要堅持奮鬥,繼續前進,因爲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如果能夠一直眼看前方不改變方向,衣帶漸寬終不悔,這難道不是一種偉大的境界嗎?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第三境界最爲耐人尋味。世事無常,實現理想之路的羈旅漂泊最能磨練一個人的心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歷了上高樓,人憔悴,衝破了無數的難關與考驗,我們就會逐漸變得成熟,對事物有自己的認識與見解,知道自己要什麼。衆裏尋他千百度,正是有了千百度的苦苦追尋,纔有那驀然回首時的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俗話說,功到事成,追夢路上,我們心中應該不急不躁,耐心等待。即使千百度的追尋未果,也能安然面對,坦坦蕩蕩。淡泊間,真正想要的就穩穩地握在手裏了。這就是經歷了第一、第二境界後才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成熟與淡泊。我想,這也是人生真諦與價值的體現。

人生苦短,境界有三。《人間詞話》中的的人生三境界之說,彷彿就是從宋詞這片潑墨山水中闢出的世外桃源,給人以曠達,明朗的人生感悟。相信這三境界會成爲我成長之路的啓明星,帶領我走向成功,踏入那最高的境界。

人間詞話讀後感 篇9

《人間詞話》是一部被人們奉爲古典文學批評里程碑式的作品。初讀《人間詞話》就讓我沉浸於那精簡卻又華美的詞語中,王國維不僅將其深厚的美學功底盡展其中,而且段段匠心獨運。本書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爲作者的講解,第二部分爲人間詞話原文。

讀書人之所以讀書就是爲了明理,追求真理。若不能自由追求真理,生活就是一種痛苦。從書中可以看出,古往今來真正的讀書人都有其氣節在。若是沒有歷史知識做背景,讀本書只能領會詩詞表層的含義,對於詩詞裏的深意,只有有心人才能領悟。作爲初讀《人間詞話》的我,對書中的每個語言符號的微妙作用,豐富的內容,只能領會其表層意思。正因爲這本書,讓我真正懂了“詞之言長”的含義,只有你用心去領悟,才能懂得詩詞的.內在含義。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一種境界是講人生有時需要的是一種求孤獨,求寂寞的心境。慢慢人生路,無論在哪個人生階段,都會遇到孤獨、坎坷。在那種惆悵的心境下,獨自一人登上高樓,望盡遠處的無盡之路。在絕望或孤獨的境界中,可以尋求精神上短暫的慰藉。但是,我們必須堅持自己的信仰,勇敢走下去。就如我現在,剛剛參加工作,許多事情還不能處理的非常到位;不應該害怕犯錯,要勇敢面對自己的失敗,在失敗中才能成長的更快。

“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種境界講人生的種種,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必須堅定不移,經過一番辛勤勞動,廢寢忘食,孜孜以求,直到人瘦帶寬也不後悔。不執著無以成,王國維正是憑藉着這份執着與隱忍,才成就了他大師地位。正如現在的我們,剛剛接觸藥品註冊,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不能因爲一點點挫折就放棄,要憑着那份執着,守護患者用藥安全的一道關卡。要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在認真書寫審評報告時,還要不斷給自己充充電。只有自己知識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爲公衆用藥安全服務。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第三種境界講人生需有專注的精神,反覆追求、研究,下足功夫,自然會豁然貫通。這是一種豁然開朗的頓悟,往昔追尋之中的種種艱辛苦楚,在頓悟瞬間得到了完美釋放。第三種境界,也是最高境界,講的是在經過不斷努力研究之後,會將之前所有的疑問完全釋放。藥學審評現正處於改革的關鍵時刻,應不斷研究,改革應體現與時俱進,同時應穩定步伐,守護好公衆用藥的安全關卡。

人間詞話讀後感 篇10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自古以來,千秋數載,明月,一直是人們心靈的寄託。相思情誼、離愁別緒、貶謫之苦、家國大義,都在朦朧的月光下一一展現,至今仍未褪色。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

今夜,你爲何如此惆悵?你才華橫溢,與文采非凡的他宛如一對璧人,天造地設,比翼連理。“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那是他爲你譜的曲啊!你忘了嗎?即使他數盡世間皆無“億”,就算他欲納茂陵女爲妾。但“凰兮凰兮從我棲,得託孳尾永爲妃”這樣的情意卻永遠也不會改變。你與他兩地相隔,只得獨守空窗,來時芳華已變白頭,可在朝堂上,他卻是意氣風發。縱是百思想、千繫念,最終卻都化爲萬般無奈把郎怨。這一切,只能怪造化誤算,因果錯亂。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高樓送客,自是依依惜別,心情悲慼,卻道酒不盡興。寒江寂寂,惆悵如滾滾江水流不盡;明月高懸,友情似皎皎霽月照人心。爲何今夜不能眠?恨你深情厚意;爲何今夜不能醉?怨你恩重情濃。友人遠去,你遙望江北遠山,孤寂之情必會油然而生吧!“一片冰心在玉壺”,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與冰心渾然一體,於濃淡相間中傾訴着你的愁苦。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你從性靈詠物語,傳神至極。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梧桐;含恨的,究竟是孤鴻還是幽人?靜夜如此寂寞,又何須漏壺提醒辰次?月兒依然殘缺,不見有清滿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寫悽淡的夜色;清美的.詞境,難歇哀憤的心情。雖然你左遷黃州,孤苦難泄,恰逢花甲之年,更是體衰年邁,卻觸發於弗克自己,流露於不自知。這正是你才學、氣度,與大家思想的體現啊!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金陵的王氣黯然已收,但緩緩流淌的秦淮河,依然承載着六朝金粉和風流韻事,見證着興衰成敗,經歷了滄海桑田。我知道,你一定希望你的國家永葆盛世,也一定期盼你的才華賣與皇家。怎料你登不上幽州黃金臺,怎知你尋不着自己的伯樂!那大寶之下,流了多少無辜之士的血,寒了多少能人志士的心?不過是江山的是非角逐,卻引來恩怨的各自報復。而如今,你卻還能聽到後庭花的歌聲,不得不嘆惋這繁華垂暮,花開花落不會太長久,落紅滿地歸在寂寂中。

容若曾道: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辜負春心,獨自閒行獨自吟。

是啊!若明月有情,必將笑盡天下騷客們。

一輪缺月,引起無數悲憤仇恨之人的共鳴,而從未改變的,是人們對團圓的期盼和對美好的嚮往。在月圓之夜,斑駁的月光可以把從前的離恨化成歡笑,可以撫慰這黯淡星光、燈火昏黃。而我只願花長好、人長健、月長圓。

人間詞話讀後感 篇11

《人間詞話》是近代極富盛名的文學理論批評著作,它集中體現了王國維的文學,美學思想,使中國古典文藝美學的歷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作品。他繼承了中國文藝批評的傳統形式,乃是段章零語,靈機閃現處便是絕妙好辭成文。所以這本書極大程度的保存了這種寫作的真實。這本書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王國維《人間詞話》的手稿原文;第二部分是附錄。讀了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頓覺詞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當你遨遊其中使你會發覺自己的渺小與無知。

最初接觸王國維的那三句精闢的論斷: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不可不歷三種之階級:“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同叔《蝶戀花》此第一階級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歐陽永叔《蝶戀花》此第二階級也。”衆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階級也。並不知道是出自他的著作,但已對概括除此三境界的人敬佩不已,便生出急切閱讀此書的念頭,其時,學習中國古典文學,老師推薦必讀的書目中就有這本。因爲經驗的淺薄,閱讀時感到困難重重,比較晦澀難懂,匆匆讀了一遍了事。但是經過了十幾年的'時間,人生的閱歷積攢的比較豐富,閱讀了較多的書之後,忽然又一次想讀他一讀。再讀之後,對這位天才的敬佩由此劇增。他有關詞的境界的論述確實極爲精闢,極爲精彩,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引領了一代文學批評的脈搏,引導人們如何去審美,如何在詞中品味,感悟,獲得美的薰陶。一首詞從怎樣的角度去鑑賞。例如,他提出了“無我之境”:“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有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他提出了這兩個重要的概念,引導作者和讀者向更高的層次邁步。

《人間詞話》中還有一種觀點正中了我的心扉,讓我感受很深。那就是在《樂府詩集》《子夜歌》中提出的:“人用來排遣愁苦的東西不外三樣東西:酒、詩和死亡。而人又來享受歡愉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哪裏還有功夫來排比字句,搜索枯腸呢?”這話真是說到了點子上。感情就是人心中的境界,只有心中有丘壑,才能寫出深刻的作品。文學作品的第一要義就是求真,任何技巧都無法掩飾對真實的敷衍。所以經歷苦難才能寫出好作品。

人間詞話讀後感 篇12

初次瞭解你,是因爲歷史老師在課堂上一次又一次提起你,一次又一次提起你的作者。再次瞭解你,是因爲那三種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這當中的人生哲理讓我好奇,更讓我着迷,於是,我便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了你——《人間詞話》

儘管是文言文,但卻並不難懂。即使這樣,也並不意味着我真正讀懂了這本書。只是知道,這本書的核心是“境界”。作者的詞學理論也是以“境界”爲核心。其開宗明義即說“詞以境界爲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此言一出,如金石擲地。若無青蓮居士的曠達之境,怎會有“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的千古氣象?若無歐陽修深沉之境,怎會有“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恨無關風與月”“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的慨嘆?若無稼軒的豪放之境,怎會有“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的塞上絕唱?若無李後主幽婉之境,又怎會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幽怨之曲?除了揭示“境界”對於詞的創作的意義以外,還有對乾坤廣大人生須臾這一命運設定的人生悲劇的揭示。他通過詩詞向人們挑明,向塵寰苦求樂土是無望的,人生就是一場悲劇。正如詞中說:“這個世界上,歡愉只有一種,而愁苦卻有千種萬種。快樂如此單純,描來摹去感受總是相若,而這世間之愁苦,千百年來詩人之筆卻都寫不清道不盡。”這也許也是他對他的人生的感慨吧

當然,書中的優秀詞句實在太多,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那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境雖過於平直,悽清孤獨,不爲人知,前路漫漫。然登高遠望,無遮無攔,妙在深遠、曠達。

“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此境雖有些柔弱,上下求索,不悔不棄,歷盡磨難。然感觸細膩,悽婉動人,妙在情真、意切。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境之妙在於“頓徹”,豁然開朗,空靈頓徹,無心偶得。要入乎物中,又要超然物外,無宇宙間的大智慧而不可得。或許唯“靈性”二字可當之。

在昆明湖畔,王國維先生縱身一躍,帶着一腔的熱血以及滿懷的無奈與憤懣,在年富力強之際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扼腕嘆息。也許那人心動盪的民國亂世,無從存放他的信仰,只有那方悠悠清泠的湖水,纔是那顆赤子之心安眠的歸宿。

我輕撫書冊,昔人已去,然而這由幾十條短句組成的著作,彷彿珠玉之聲,在每個愛詞者耳畔輕奏。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

人間詞話讀後感 篇13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進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也。“縱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三境也。

我讀《人間詞話》,前一半是爲了這似懂非懂的三境界,那深藏於心底的些許人文情懷。而後一半,則完完全全是爲了完成任務。

我是喜愛詞的,愛那種似愁非愁的古雅,愛那種寄情於物的衷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愁,就那樣悄無聲息地潛入了心底最深處,欲語還休。詞,便是如此,不過寥寥數字,便能將一個人的心境勾勒地淋漓盡致,而又不失絲毫美感。這樣神奇之物,又怎能叫人不醉心呢。

故,攜着一雙欣賞美得眼睛,翻開了《人間詞話》,開始了我的詩詞之旅。可約莫讀了一半之時,卻無可奈何的將其棄之。爲何,國學大師王國維境界和等之高,豈是爾等小輩所能企及的呢?通篇的文言文,連着他對詩詞的評悟,如此一本古書,我只能仰天長嘆,哎,我委實是看不懂啊,只好作罷。

然因着讀後感這樣的任務,兩個月後,再次將它捧起,耐着性子讀完。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評悟我只能一半一半連蒙帶猜將其理解,但那些詩詞讀着卻是真的打心底喜歡,可謂,甚得我意啊。想着,南唐後主李煜那句“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便浮上心頭。有着傲視天下的才情,卻無奈投錯了帝王家,將南唐江山拱手相讓。若此生爲平民,他的結果是否會不一樣呢。“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這是那個奉旨填詞的柳永,那個埋沒於市井卻散發了千年光輝的.柳永。我時常想着,能詠出“楊柳岸,曉風殘月”的他,整日穿梭於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中,心中到底是怎樣一種悽苦啊。

一本書完了,萬千個故事也就此結束。千奇百怪的人和事,一夜之間消失於世,昨天還是駭世驚俗,今天則平淡如水。虛無就虛無,過眼就過眼,人生本就是攥在手裏的水似的,總是流逝,沒有什麼千秋萬載的一說。他們,終究是消失於那歷史的長河之中,留下的,唯有超越了時間與空間的文字,代替他們訴說着另一個故事。

與其說讀《人間詞話》這本書,不如說品味一首又一首的好詞。每一首詞,都是一個說不盡道不盡的人生。或失意,或悽苦,又或是壯志難酬……一切一切,都潛藏在哪一個有一個精美而有古典的漢字中,等着後人去挖掘,去欣賞,而我,很高興,成爲了其中一人。

人間詞話讀後感 篇14

隔與不隔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提出的一對相反的審美概念。

隔,隔膜,是指在詩歌創作過程中,其情、景、辭,或是藝術構思,境界物化等,有關節不妥貼,不圓潤,給讀者造成隔膜。所謂不隔、與隔相反,詩歌創作完美渾成,詩意濃郁,形象鮮明生動,含意深厚耐人尋味,隔與不隔,既可以對一位詩人而論,又可就具體的詩作或手法而言。

這一點與大家熟知的王國維先生的讀書三境界說是一脈相承的。王國維先生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王國維先生認爲詞以境界爲上,判斷詞的核心標準是境界。

說老實話,我對詞是一無所知。但是我對王國維先生的境界說頗爲認同,從事教育工作也當如此,不能靠技巧,而要靠真心。

我一直認爲,當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主要就是和學生交往。我也一直和家長說,如果你能夠和孩子正常的、無障礙的交流,那就行了。剩下的就交給我了。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能夠在有學習壓力的情況下與學生正常交往。

於是乎,出現了多種不同的`交往手法。比如,裝。有一個老師在介紹點名經驗的時候這樣說。開學第一天點名,發現有一個學生姓名不認識,怎麼辦呢?直接跳過出,點完以後,然後問,還有哪個同學沒有點到。其實,完全沒有必要,老師也沒有必要裝的高高在上,應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課前應該看看花名冊,不認識的查查字典,實在弄錯了,當場承認,也沒有什麼。

還有的老師喜歡哄學生。說得好聽一點是鼓勵。現在的班主任,很少去罵學生,更不要說是打了。原因很簡單,害怕出事。倒不是害怕把孩子打傷出了事,而是害怕學生舉報,自己出了事情。很明顯,這是一種不真誠的表現,也不是從學生成長的角度來施教的。

也有的老師喜歡騙。明明學生考大學一點希望都沒有,還欺騙學生說能夠上一本,並且說的信誓旦旦。適當的鼓勵是需要的,但是如果沒有原則的欺騙就沒有必要了,如其那樣,還不如讓學生腳踏實地,穩紮穩打,步步爲營,能上大學固然最好,不能上也要考慮未來,是上專科,還是復讀,要麼是走其他的道路。不至於因爲一個虛無縹緲的大學而耽誤了學生。

有人說教育很難,因爲老師很難左右結果;而我說教育簡單,因爲老師全程參與,可以享受其中。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以一顆真心,真誠的與學生交往,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順其自然,如此境界,教育怎麼會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