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人間失格》讀後感

讀後感1.43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間失格》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間失格》讀後感

《人間失格》讀後感1

人間失格~喪失了做人的資格,這是主觀的一句敘述,作者就是這樣一個自卑到絕望的人,讀書我總覺得是橫看成嶺側成峯。角度和側重點都是自己主觀的感悟,沒有對錯,只有是否合適,這本書我覺得要有陽光心態的外向的人去看蠻好,因爲長生之花,最絢爛美麗的生物多生長在腐朽,潮溼陰暗的接近死亡與絕望的地方,但是我覺得的它的存在就代表着一種希望,人性都是有弱點的,不是每個人都能輕鬆的去面對自己的陰暗面,讀這本書前,我不理解抑鬱能給人帶來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天真的以爲只是自己主觀的恐嚇自己,自損,怯懦,但是看了作者很多的心理描述,我覺得它真的可能是一種病,跟感冒一樣,需要治療,不是主觀上單純對自己的恐嚇,也不是一兩句那麼簡單,有人說這是一本致鬱的書,我覺得看起來相對輕鬆,因爲很多人的視角可能更多的是同情,憐憫,雖然有很多跟自身相似的陰暗會讓人覺得不舒服,但是整體上像是在讀別人的故事,沒有融入其中就很難有那種震懾和傷害,畢竟多數人還是正常的,不過過於低沉的,可能會帶來困擾。

不過總結一下我還是覺得,人間失格是作者覺得自己喪失了做人的資格,因爲自己的軟弱,曲意逢迎,從小就變態的心理人格,但是也告訴了我們,這都是他自己以爲,所以做人要有一個強大的人格自信 積極,事情總會解決,相信自己纔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水不盡因有源,人生需要戰鬥的.事情太多太多,修行就是培養一個堅強的意志,用於承認自己的弱點,接受他,努力變的強大。

《人間失格》讀後感2

我有些理解阿葉,不停地用酒精,用女人來證明自己的存在。讀完《人間失格》,我沉默了許久,不知道從何說起,又有許多想說。

悲哀和不幸的人總是格外能感知同類,也更容易被自己身上所缺失的特質吸引,甚至一度當作救贖。瘋子的話沒有人信,即使並不是瘋子,有人大聲嘶吼反駁否認,迴應的是世人難以接受的憐憫或是嘲笑,反正人都想要找點什麼樂子活着。

阿葉的每一次縱情似乎都並沒有讓自己得到救贖,而是去了更深的深淵,直至走到毀滅。以一種邊緣人的狀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活着,伸頭試探又打回深淵,假面戴得看起來越來越自然,要不是難以逃避的恐懼,怎麼做得到小丑般逗樂。

雖說爲了縱情的歡樂不惜悲哀接踵而至,可是每一次期望何嘗不是一次死亡,阿葉死了很多次,於是真的死了。

再黑暗的深淵都會隱約有一些光,像良子,可是世人那容得下良純,也難怪都失去未來,倒是多了許多不幸的阿葉,酒館老闆娘。傷口傳來的痛楚反倒成了對傷口的情感,阿葉就是用縱情聲色的傷口拯救了他許多年,可是傷口的痛楚總有一天會超越對傷口的情感,於是除了死亡一無所解。

我不確定死亡是否意味着拯救和解脫,倒是好像無數人都選擇用死亡救贖自我。海子是,三毛是,阿葉也是,許許多多的人都是,可是我大概不會。死亡救不了我,唯有愛,唯有陽光能讓我一次次死亡又重生。

《人間失格》讀後感3

“人的一生在追求什麼”金錢,名利,長生……相信答案會有很多很多,然而,有一個人,他在追逐的,是死亡,以自己的身軀給予自己死亡,也就是自殺。他的名字是太宰治。

而太宰治先生帶給我更多的震撼,則是在他的經典之作《人間失格》中。《人間失格》描寫了主角大庭葉藏從青少年到中年,爲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痹自己,終於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在自我的否定的過程,同時也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透過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太宰治可說巧妙地將自己的一生與思想表達出來,因此也可算是他半自傳性作品,並且藉此提出身爲人最真切的痛苦問題,從滯澀的文中更可體會其內心深切的苦楚,在完成本篇作品之後,太宰治終歸還是選擇了投水的方式,爲自己劃下最後的句點。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什麼呢?

“與其紀念他的生,不如紀念他的死。”是後人對這位一生多次求生直至1984年結束生命的無賴派大師的評價。亦或許,死亡是太宰治先生的一種重生吧。

人間失格,即爲喪失了做人的資格。小說從虛擬人物大庭葉藏的一生去體現着太宰治先生眼中自己那“充滿羞恥的一生”,是一篇半自傳體小說。

《人間失格》是一部滴血的靈魂自白。

《人間失格》讀後感4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崇到很高的地位,閒下來去看了看這本著作。驚訝的發現才255餘頁,居然不是冗長的故事,倒是讓我更能靜心讀下去。

不過一個下午便看完了整本書,大概不同階級的人看這本書會有非常不一樣的感受。阿葉的愁苦,是在家庭富足,揮霍享樂之後帶來的精神上的虛無。而我們,大多是平凡衆生,爲生活焦慮,幾乎沒有閒暇的時光去思考自己真正人生的定義。

對於前半部分的阿葉,我生不出多少的共感。只覺得是生活的安逸造就了他不識人間疾苦,煩惱着不知所謂的事情。越往後看,逐漸理解,我們沒有辦法拿自身的經歷去評價別人的苦痛。爲生活也好,爲身體也好,爲與這世界格格不入也好,都是苦痛,沒有一種苦痛是更加高尚的,對於當事人來說,每一種都能讓他生出放棄生命的想法來。

看完全書,我感覺到的阿葉至少已經是六七十歲的老頭子,然後他不過活了二十七載。精神上與這現實世界的格格不入,讓他少年白頭,用菸酒女人麻痹自己,自身也不能分清是真心亦或是假意。我不經爲這種人生感到悲痛,他們實實在在應該是自由的大師,卻被污濁冰冷的現實桎梏,變爲水溝裏的臭石頭,眼看着自己污濁。這種痛苦,比死亡來的可怕。

又想到現在幾乎是個精神世界覺醒的時代,無數人在重複着這種痛苦。爲社會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