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生物教學反思【精】

生物1.39W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物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物教學反思【精】

生物教學反思1

生物學作爲一門以實驗爲基礎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國中生物的教育對象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其教學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我是一名剛剛走上教師崗位的老師,對教材還不是很熟悉,特別是對知識的系統性還不是很瞭解。但是我知道作爲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不能作爲教學的絕對依賴。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系統地進行研究,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以後的教學中,通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

另一方面,通過日常聽課和學習,我也認識到自己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生物課堂是和生活緊密聯繫的一門學科,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出很多的結論,他本身就是一門研究自然的學科,所以要求我們生物老師要注意觀察身邊的各種現象,更重要的是也要培養學生這種能力。生物教學是靈活的,課堂上,學生應該是活躍的,我們要把握整個課堂,適當地激發學生的思維,多讓學生來用身邊的例子進行討論,自己得出結論。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講清生物的各個概念、含義、特性等,充分利用課件、實物。

教學方法上,應儘量靈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基礎、興趣情況和實際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綜上所述,是我進校短時間內的一些反思。今後我將從以上各方面入手,多向各位同仁學習,還要向學生學習。使自己的教學進行得有條不紊,自己各方面都能取得進步。

生物教學反思2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網絡資源愈加豐富,多媒體課件的使用範圍也變得越來越廣。在生物學教學中,大量的網絡信息、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如在教學有絲分裂的過程時,筆者運用多媒體教學,將抽象的內容動態化、直觀化,並受到了學生的讚揚。但是,當筆者在批改作業時,卻發現上課時通過多媒體呈現的一道極其簡單的題目,竟然只有幾位學生做對了。驚訝之餘,筆者開始反思:一堂深受學生歡迎的多媒體課堂,爲何教學效果會如此不理想?

一、內容多不等於大容量

筆者執教的是高二生物,它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全部的必修課和選修課,不僅內容多、課堂容量大,而且課時有限。多媒體教學可以節省大量的板書時間,這正是教師所需要的。但是,教師不能把內容多與大容量等同起來。首先,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互動,師生之間共同探究,同學之間相互合作,然後歸納總結,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可以真正參與到教學當中,求得新的發現,從而實現教學相長。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把握好教學內容的容量。如果一堂課中,教師傳授的知識點太多,每個知識點便很難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如在教學“有絲分裂”時,筆者預先設計的教學思路是既講有絲分裂的內容,又涉及一些相關知識。但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根本消化不了這麼多的內容。所以,筆者得出一點體會:真正的課堂大容量就是讓學生在整個課堂上不停地思考、探究、總結,不斷地有所收穫,並不是內容多就好。教師不如選擇某一個重點問題,引導學生挖深、吃透,讓學生充分領悟,完全掌握。

二、整合多種課程資源

雖然教學課件具有表現力強、信息量大等優點,但是從網上下載的課件並不完全符合教師的教學思路,難以滿足教學的需要,所以教師應適當地自主開發課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教學資源。如在教學細胞分裂、光合作用時,教師用動畫、錄像或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辯證地看待傳統和現代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有一個優點,就是呈現板書的速度較快,但是這對學生來說有個缺點,因爲幻燈片呈現的時間太短,學生往往來不及記筆記,這容易造成學生只聽不記,或只記不聽的惡性循環,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放慢速度,多留給學生動腦筋、動筆頭的時間,並且開展討論式教學。筆者發現,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適當地採用“粉筆+黑板”的模式,讓板書發揮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回憶和識記知識重點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會讓學生在黑板上寫出答案,充分展現學生獨特的見解或者暴露他們在思維過程中的問題,然後引導全班學生一起訂正,其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弄懂。經過教學檢驗,這種教學方式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雖然多媒體在創設問題情境方面有其他教學工具所無法比擬的優勢,但也有它的弱勢。如它完全依賴於前期的教學準備,靈活性較差,無法記錄師生互動交流建構的知識結構,而傳統教學模式可以彌補這一缺憾。所以,教師應辯證地看待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係,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總的來說,雖然現在新的教學工具層出不窮,但教師還是應該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正確指引下,努力開發和利用網絡課程資源,並不斷完善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使其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生物教學反思3

本節教學過程中,主要圍繞兩個主題進行:一是單細胞生物的結構和生活,二是單細胞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其中第一主題又是第二主題進行的基礎。

環節點評:

第一主題以探究草履蟲的外形和運動爲起點,調動了學生對單細胞生物的研究熱情。在這一環節中,同學們不但觀察了草履蟲的獨特外形,還發現了草履蟲大多時候都是身體旋轉前進,凹陷的口溝迎向水流,只有在遇到障礙物的時候纔會後退,調整方向後再次前進。爲了能清楚的看到草履蟲,實驗中我們用到了棉花纖維。棉花纖維的用量很關鍵,太多了會影響視野,草履蟲在棉花纖維間若隱若現;太少了又難以起到阻礙作用。有學生髮現如果取到的草履蟲培養液恰巧存在有機物團的話,就會吸引很多草履蟲前來取食,這樣即使不放棉花纖維,草履蟲也會“乖乖”聚集在一團,很容易觀察研究。個別學生甚至還利用照相機等器材拍到了草履蟲的活動情景。所以在後續班級的實驗中,我改變了取表層培養液的方法,而是將培養液搖晃均勻,這樣在取培養液的時候也能取到底部的沉積物,便於學生在觀察時能看到取食中的草履蟲,大大提高了實驗效果。

在分析單細胞生物特點時,學生對於生物類羣的認知已達到三界分類(植物、動物、菌類)的水準,但具體哪

些形態結構特點屬於植物,哪些是動物,哪些是菌類則仍停留在感性認識,並不系統和準確,所以本節課中有必要明確一下生物的形態結構分類標準(具體內容見教學設計),幫助學生體會各種類別生物在細胞層次上的不同和由此決定的基本生活方式的差異,從而發現單細胞生物在結構和生活方式上的多樣性,並以此爲基礎,在程度較高的班級引出五界分類,提高認知程度,是一次積極有效的嘗試。

第二主題單細胞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學生爲主體進行。在課前查閱單細胞生物的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學生已經對很多種類的單細胞生物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有所瞭解,所以這部分是對資料的抽提和昇華,從生物的結構特點和生活方式推導出它們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各班學生中均有人能指出單細胞生物中既有衣藻這樣的生產者,也有草履蟲這樣的消費者,亦有酵母菌這樣的分解者;既能起着積極作用,也能釀成生態災難(赤潮等)。在不強調與人類關係的前提下,同學們更能全面的分析單細胞生物的生態作用。

探究性:

1.自主探究

本節教學中,我們做了幾點嘗試,如單細胞生物的相關資料在課前準備環節完成,既能產生相關思考,又能爲課堂上留下更多的交流討論時間;教材觀察草履蟲實驗要求加棉花,這節課則則由學生自己決定是否使用;允許學生使用照相機等電子器材,留下自己認爲有可取點的照片及視頻資料,第二課時在班級中分享,溫故知新。

2.模擬探究

在五界分類的內容上,不直接給出標準,而是以書上眼蟲等單細胞生物爲例,分析它們的結構和生活的特性,不同於以往對於植物和動物的認知,從而提出原生生物的概念;在對大腸桿菌的分析過程中,引出細菌和真菌的不同,提出原核生物的概念;這部分內容通過模擬新概念的產生過程,引導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一些思路,使學習更貼近科學研究。

生物教學反思4

一、國中生物的教育對象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爲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向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爲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爲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爲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取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絕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的宣傳片等。總之,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作爲老師,教材是務必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爲教學的依靠。我認爲,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爲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明白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潛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透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簡單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潛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向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必須是正確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透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爲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於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透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透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爲老師要給予肯定,持續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並且作爲老師,要給學生帶給一個適合創造的平臺,例如,我能夠透過辦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的一些創新,我相信,在這樣一個簡單、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潛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教學反思。近幾年來,我們在教學中,注意了讓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知識、培養生物學潛力的同時,有意識地對學生滲

透了一些創新的啓蒙教育,本學期我仍堅持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爲重點,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認真落實課程計劃,落實教學改革措施,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從而爭取提高教學質量。

生物教學反思5

根據教學實踐,對國中生物教學做如下反思:

1、教師的提問很重要,通過有效的提問能夠達到對新舊知識的銜接,在教學過程中較好的問題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所以在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預先設計好問題方案做到在不同環節中設置難易適度的問題。

2、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關注學生學習狀況而且要注重學生的思想動態。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更多的是關注優秀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忽略學困生的表現,導致這部分學生更強烈的逆反表現從而使師生間出現矛盾,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照顧全面用不同手段來激發他們,千萬不要讓他們覺得老師忽略了他們。

3、要突出學生的主題地位從注重教法向注重學法方面轉化,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來,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溝通與合作。要做到突出學生主體教師就必須給自己很好的定位,我們在頻繁的考試中可能已經背離了我們的教育目標,用簡單的分數來衡量一個學生從而把他們看作學習的機器弱化了對他們的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的教育,所以我們首先放下“鞭子”融入他們,讓自己成爲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聆聽者、協調者、啓發者,切實實現有重知識向重培養學生能力方面轉化(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實驗設計能力等等)並要善於捕捉課堂上的信息隨機生成出來。

4、要重視探究實驗的教學,其關鍵是要教給學生進行探究實驗的方法步驟思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於結果或者結論無須多研究。

5、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說,凡是適應新課程理念的又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相聯繫的內容教師教師都要去挖掘都要去教,讓學生達到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即所謂的學以至用。學生也會在不斷的利用生物知識去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習興趣倍增。

6、利用好多種教學手段,課堂教學除了利用好多媒體以外,教師的板書、板畫、肢體語言也非常重要,要充分利用起來,另外教師的講課要有情感的投入。

7、教師要經常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辦法,在不斷的積累中才會進步。

8、國中生正處於思維的活躍和叛逆時期,所以要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互動,要善於激發學生不要壓抑學生,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個體之間的交流。可以說沒有交流,教學就無從談起。因爲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分享智慧與情感的過程,在溝通中,師生雙方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經驗,交流情感與理念,求得新發現,實現教學相長,共同發展。”說到底教師的教是爲了學生的學,課堂上絕對不允許就知識論知識,要教會學生學習----也就是說要把獲取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

生物教學反思6

本學年我擔任高三(1)班和(4)班、七年級(1)班和(3)班的生物教學工作。周課時14節,教案7個。課雖說不太多,但是兼顧中學裏最大和最小的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不同,需要不斷地調整角色和情緒。七年級和高三各有一個A、B班,進度也不盡相同,壓力也是比較大的。尤其是第二學期,高三有單獨的模擬考試重新調整課表,要做到兩頭都不耽誤,確是煞費苦心,但是我卻做到了。爲了不影響七年級的期末複習,我毅然犧牲了高三教師享有的雲南之旅。

雖然主任跟我說,工作重點在高三,但是七年級學生剛接觸《生物學》,對生物有着很高的熱情,我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和渴求心理,認真上每一節課,尤其是實驗、實習更是馬虎不得,必須有板有眼,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學習習慣。但是我與七年級的學生接觸得少,溝通少,學生有問題不能及時找到我,多少會對學生的成績有影響。05年10月,劉國華老師因爲處理交通事故,他所教的七年級、八年級的生物課也是由我代上,每週二十多節,幾乎到了極限,繁忙併充實着。

對於高三的教學工作我總結以下幾點:

一、夯實基礎,全面複習,狠抓落實

接受20xx年大學聯考的教訓,深入理解課本,全面複習,絕不漏掉任何一個知識點。我清晰地記得,去年大學聯考理綜卷會考到了“細菌生長曲線”的縱座標表示的含義,在昌平區所抽取的幾百份試卷中竟無一人做對。我敢說,沒有一個高三生物老師、沒有一個高三考生沒有複習到“微生物的生長曲線”。但結果爲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只有一個: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不夠。大學聯考與會考的角度不同:我認爲會考考的是主幹知識、重點知識,覆蓋面廣;而大學聯考中生物知識不可能面面俱到,往往比較偏,所考的知識未必是重點或者說是人們認爲不太重要的。比如05年考到的“微生物接種方法”。所以在本學年的複習中做到夯實基礎,全面複習,不管是課文還是旁欄思考題或是實驗,都認真對待,認真理解。

二、絕對不搞題海戰術

通過做適量的精選的習題和考試狠抓落實,對錯題不僅更正,還要做出書面分析,並建立檔案。20xx年10月20日成功爲全區生物學科帶頭人及骨幹教師推出的生物校本教研課題研究課《典型錯題講評》,在20xx年高中生物示範校複評中講了一節複習課《基因工程》,並獲得聽課教師的好評。我們學科組分工合作,把精選的試題編成昌平二中練習冊,我負責《高三生物》(必修第一冊)的編寫工作,近2萬字。

三、教師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

我深信教學是一種很好的雙邊活動,是教學相長的過程。我在教學過程中對於知識向來釘是釘,鉚是鉚,從不“抹稀泥”。遇到疑惑的問題總是保持一顆亢奮並渴求的心態,有時爲了一個名詞查閱大量的書籍、報刊或藉助網絡或求助於學識豐富的專家,把問題搞定,並且抄寫下來或打印出來留做資料。有了這種心態,我喜歡學生向我提出問題,提出質量高的問題。有時就是學生的某個問題或是想法,激勵我不斷地學習、積累,加深了我對知識的理解或是使我對問題有了新的理解。即使不是我教的班的學生也經常來向我問題,我也樂於佔用休息時間多和學生交流。

利用課餘時間,我收集大量整理了大量的歷年生物大學聯考題和各城區的模擬試題,並進行分析。製作教學課件,在學校的評比中獲得校級評比一、二、三等獎;課件《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庫開發基地舉辦的“第二屆基礎教育資源應用多媒體課件評比”活動中獲得二等獎。

四、團結合作,加強學科間溝通

在高三複習的後一階段,就要進行理科綜合訓練,我們主動與物理、化學教師溝通,從題型訓練,時間安排等方面進行調整。在某些城區的模擬卷子的使用上意見達成一致。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是有效的。

五、關於實驗

實驗題目大學聯考必考,對於實驗必須專題複習。目前來講還未發現原原本本的課本實驗作爲大學聯考試題,而且大學聯考是考試驗不是動手做實驗,因此,根據我們目前條件,對課本實驗有條件儘量做,沒條件看來可以不做,但必須讀和講,講清原理和設計,講清技能的要點,講清方法和結果。對於沒有條件做的實驗,我藉助錄像片、照片。比如,我們生物教研組曾去錦繡大地參觀,用數碼相機留下不少影像資料。比如,二氧化碳發生器、組培設備及流程,課堂上都能發揮不小的作用。複習中更重要的是總結中學生物實驗的技能和方法。我精選了不同類型的大學聯考實驗題,讓學生分析知識點,考的形式、角度,從而對大學聯考試題沒有陌生感和恐懼感。

由於時間的原因,在最後階段對一些城區的考卷的利用上還不夠充分,選題也不夠精練,顯得過多、過雜,使學生茫然。我覺得最後應做一套難度適中,比較基本的試題,有利於學生增強自信,對考生考試的心態會有幫助,這是我們今後要注意的。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加強積、總結、反思,是教學水~平和教學成績上一新臺階。

生物教學反思7

根據教學實踐,對國中生物教學做如下反思:

1、教師的提問很重要,透過有效的提問能夠到達對新舊知識的銜接,在教學過程中較好的問題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所以在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必須要預先設計好問題方案做到在不同環節中設置難易適度的問題。

2、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僅關注學生學習狀況而且要注重學生的思想動態。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更多的是關注優秀學生的學習狀況而忽略學困生的表現,導致這部分學生更強烈的逆反表現從而使師生間出現矛盾,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照顧全面用不同手段來激發他們,千萬不要讓他們覺得老師忽略了他們。

3、要突出學生的主題地位從注重教法向注重學法方面轉化,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來,從而實現真正好處上的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溝通與合作。要做到突出學生主體教師就務必給自己很好的定位,我們在頻繁的考試中可能已經背離了我們的教育目標,用簡單的分數來衡量一個學生從而把他們看作學習的機器弱化了對他們的情感目標和潛力目標的教育,所以我們首先放下“鞭子”融入他們,讓自己成爲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聆聽者、協調者、啓發者,切實實現有重知識向重培養學生潛力方面轉化(動手潛力、觀察潛力、實驗潛力、探究潛力、實踐潛力、創新潛力、思維潛力、想象潛力、實驗設計潛力等等)並要善於捕捉課堂上的信息隨機生成出來。4、要重視探究實驗的教學,其關鍵是要教給學生進行探究實驗的方法步驟思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於結果或者結論無須多研究。

5、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說,凡是適應新課程理念的又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相聯繫的資料教師教師都要去挖掘都要去教,讓學生到達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即所謂的學以至用。學生也會在不斷的利用生物知識去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習興趣倍增。

6、利用好多種教學手段,課堂教學除了利用好多媒體以外,教師的板書、板畫、肢體語言也十分重要,要充分利用起來,另外教師的講課要有情感的投入。

7、教師要經常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辦法,在不斷的積累中才會進步。

8、國中生正處於思維的活躍和叛逆時期,所以要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互動,要善於激發學生不要壓抑學生,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個體之間的交流。能夠說沒有交流,教學就無從談起。因爲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分享智慧與情感的過程,在溝通中,師生雙方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經驗,交流情感與理念,求得新發現,實現教學相長,共同發展。”說到底教師的教是爲了學生的學,課堂上絕對不允許就知識論知識,要教會學生學習――也就是說要把獲取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

生物教學反思8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開展“高效課堂”研討,其指導思想歸納起來就是兩個減輕兩個提高: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教師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益。最終達到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也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需要。對於“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哪些標準?是否有公認的標準”的問題,現在許多學者都一致認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徵(或表現)可以列舉很多,但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主動學以及怎麼學、會不會學,教學的效率高不高,產生的學習效果如何。因此,高效課堂應具備:

1、“導”的有效性

如何解決“導”的有效性?面對“增肥”了的新教樣處理?面對一片題海,哪個該講?面對基礎不同的學生,怎樣分層講解?教師應該儘快從學科本位走出來,用大課程觀解決教教材的問題;用整合觀解決教學內容的選擇問題;用師生互動解決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用學情研究解決重複訓練的問題;實施選課制度下的分層次教學,用學科分層解決學生的需求差異問題。

2、“練”的有效性

要加強“有效訓練,分層作業”的研究。教師要爲學生精選適合不同學生層次發展的個性化作業。課內作業主要解決課標要求,課外作業滿足差異自主發展需求。避免機械重複訓練,引導學生跳出題海,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做到辛苦教師一人,解放學生一片。

3、“學”的有效性

要解決學生有效自主學習的問題。學生的自主時間多了,如何規劃學生的課餘生活,讓學生實現自我管理、學會自主學習是擺在教師和家長面前的共同課題。學校應注重創建滿足學生充分發展需求的教育環境,構建學生充分參與學校教育活動的機制,開發學生自主發展的課程,充分體現學生在自主學習、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等方面的主體性。學校要調整管理的方式,解決對學生管理過死、過硬的問題,由被動約束式管理向學生自主主動式管理轉變,逐步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由學校包辦式管理向學校、社會、家庭多元協作式管理轉變,引導學生學會習、規劃人生。

4.“檢測”的有效性

目前,不少學校已明確要求教師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不少於15分鐘。這就要求教師還必須在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和靈活使用上下功夫。生物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需要靈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剛上課的複習鞏固時,可以穿插在新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也可以放在課堂教學內容完成後。課堂練習題的提前設計和課堂上的靈活使用,能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據此調整教學節奏,及時進行矯正教學等。這對確保生物課堂教學優質、高效十分必要。

例如,在講解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的概念時,列舉嬰兒吮奶、寒冷使人打哆嗦、談虎色變、望梅止渴等反射活動,請學生辨別等,其檢測和鞏固效果都非常好。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是實現生物課堂教學高效率的有力保證。

生物教學反思9

新的課程標準,新的教材,需要以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教學策略和方法去支撐。經過半個學期的教學,我也正在從原來的生物教材中走出來,逐漸融入到了新教材中,同時也逐漸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是沒有反思的經驗往往是狹隘的,不成熟的。在平時的教學中,只有堅持不斷地反思,才能使課堂教學日臻完善。

1、加深了對課程理念的理解。

此次生物新課程標準遵循的課程理念是面向全體國中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面向全體國中學生,就是說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要求是所有國中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夠達到的。或者說,這些要求是最基本的公民素養,不應該以任何理由降低這一要求,而是千方百計創設條件去努力完成的。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都不是努力去搞一本生物學的中學用的縮編本,去追求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不是培養生物學家的啓蒙教育,而是普通公民的生物科學素養的養成教育。

倡導探究性學習,要變學生被動地聽講爲動手動腦的主動參與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引導學生在質疑、調查、實驗、收集、分析和解讀數據,推理、判斷 和反思等探究活動。

2、在教學中,提高貫徹課程目標的自覺性。

國中生物學的課程目標涵蓋了生物學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綜合起來說,也就是期望學生達到的基本的生物學素養。在制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課程目標的體現和貫徹。

在制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要求。由於傳統的習慣勢力,常常是把知識範疇、難點、重點反覆掂量,圍繞它考慮教學過程如何展開,忽略了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的實現。

因此,通過這段時間的教學,使我認識到生物科學教育作爲整體的科學教育的組成部分,更注意生物學在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跨學科或泛學科性的特點,努力在培養具有全面素養人才上下功夫。

生物教學反思10

這是一篇很有意思有富含豐富科普知識的文章,通過一些生動有趣的事例介紹了植物神奇的“感情”,寫出了植物之間的聯繫。這些事物都是我們農村孩子所經常接觸的,但這些道理和他們之間就好像有一層窗戶紙,只要輕輕一捅就豁然開朗了。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主要讓他們採用獨立自學的方式進行的。整節課僅圍繞兩個問題進行的,問題一: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麼?問題二:把你最感興趣的內容介紹給大家,並說說你的理由。在整堂課上我儘量做到讓學生成爲主體,任由他們暢所欲言,他們把自己的想法和問題統統都提了出來,我只是作爲一個參與者和他們共同的討論研究,讓他們的想法和問題在這種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過程中得到認可得到解決,使學生在這種民主和諧的氛圍有所收穫,有所進步!

又是一節較輕鬆的課,課後學生又圍了過來,說着他們沒說完的話,看着他們臉上的笑容,我知道了他們成爲主人的喜悅,也感到相信學生等於解放自己!

生物教學反思11

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各種手段,創造觀察條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生命活動的過程永久地留在學生的記憶中。

我在國中生物“種子的萌發”這課教學中,除了通過演示講清楚種子萌發的條件外,還讓學生做個小實驗。我分別發給每一位學生一些油菜種子和小麥種子,讓他們回去找2個大些的瓶蓋子或小盤子,在瓶蓋或盤子上墊幾層皺紋紙,把小麥種子和油菜種子分別放在皺紋紙上,每天澆些水。由於10月份天氣暖和,過幾天種子就發芽了。我自己同時用兩個培養皿,墊上幾層皺紋紙,分別放上小麥種子和油菜種子,每天澆點水。

過幾天,種子先長出根,結合“種子的構造”來講,胚根先長成根,根就能吸收水分,還起固定植物的作用。並讓學生把萌發的種子帶到學校觀察。有些學生的種子萌發得較好,有些學生的種子萌發得較差,讓他們對照萌發條件找出原因,並記錄萌發的情況。再過幾天,種子又長出葉來,告訴學生這是胚芽發育而成,這時種子已長成一株小苗。對比小麥苗和油菜苗長出的葉和根都不一樣。等後面講到“根尖的構造”時,可通過培養皿的玻璃,看到皺紋紙下面長滿了白色的根,毛茸茸的根毛肉眼看得非常清楚,而且根尖頂端黃色發亮的根冠也看得很清楚,皺紋紙的上面長滿了綠油油的小苗。等到種子中營養用完了,小苗也停止生長而且葉片逐漸發黃,這時種子只剩空殼。在種子萌發過程中,學生可寫觀察記錄,種子第幾天發芽?根生長的情況,葉片生長的情況等。實驗做得好的學生最後可寫成一篇小論文。

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可系統地觀察到種子的萌發過程;可觀察到根尖,特別是根毛;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的根系與葉片的不同;也理解了小麥種子的胚乳與油菜種子的子葉,供給胚發芽的營養。學生對實驗很有興趣,收穫也大,利用“種子的萌發”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生物教學反思12

在生物教育教學工作,必須做好教學反思,這樣纔能有序的實現學習,實踐,獲得進步!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也就是在教學設計中,要有較強的預見性。在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學生好奇心,學習動力的調動方法也應作相對調整;考慮到這些問題的,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即時的找出解決的方法,這就要求有非常明確的教學計劃。理清思路,對症下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針對學生的現有的學習情況,在知識點掌握方面,找出學生原本存在的不足;

2、對教材大綱的準確把握,明確哪些是重點難點,特別是在會考當中常考的熱點;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了哪些內容只要求做到熟悉這個知識點,而不用花過多精力,加深習題練習,這也是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明確目標的有途方法;在回顧已學知識時,與新課在授課方式上的區別,如何組織複習課上的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信息等;

3、總體評價也是在反思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課後反思,能更清晰地明確,學生的不足與進步,而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哪有更行之有效的方法?總結經驗,提升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進步!對於學生,在新課時,仍然存在較多知識點的遺漏,甚至沒能完全掌握。這是許多學生覺得頭痛的問題,無法對相關知識有一個清晰的理解,或者只會背一些條款,卻不知道靈活運用。這也是在第二點中要着重強調的。當然除了這些情況外,還有一部份學生是在學習過程中,掉以輕心,。這部分學生有着好學之心,但是知識差距較大。這部份人也是最讓老師頭痛的人,一方面,我個人奉行着“一個都不能少”“有教無類”的原則,但是現實是這部分的學生玩心較重,三分鐘熱度,需要時時督促。而且舊知識遺漏較多,補起來相對更困難。但是,老師是不會拒絕任何一個有求學之心的人的,所以只能利用平時多關注,盡力幫他們補救。也是自己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具體如何解決,也只能說是在摸索中,有了一點小的見解:首先要通覽教材,鳥瞰全局;其次,精讀教材,把握兩點(重點和難點);再次,泛讀教材,這個情況下,就只能靠自己做大量的題,多涉獵。增加參考書的數量,老師只有做的題目,對於最新的題型接觸遠遠多於學生的時候,才能遊刃有餘的解決複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也能對一些內容進行必要的刪減、調換和補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爲教學順序。在教學重、難點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有否差異等。如在制定學期教學進度計劃時,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順序做適當的調整。

還有,就是仔細研讀考綱,檢驗自己對教材的認知,認真聽取有着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師的意見。平時多問,多聽課,多討論,把自己心中存在的問題,更可能也是學生存在的問題,迅速解決。在聽課時,學習教學的思維亮點。作好聽課記錄,再轉化爲自已的內容。養成記小筆記的習慣,一個新的問題,一個新的教學思路,即時記下來,及時解決。

4、課後反思,課後反思我認爲是最有效的提升自己的途徑,它能讓自己有比較充裕的時空,對自己教學的得失進行較深入的思考和總結。這時不僅要對課堂的事件進行客觀的描述,對事件的發生進行細緻的分析,還要對相關問題提出研究方案。這樣才能使教學經驗理性化,以指導、改進以後的教學。

生物教學反思13

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和所聞,藉助掛圖(或教材插圖),可以歸納出青蛙的生殖和發育包括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個階段,並採用與家蠶比較的方法,得出其生殖和發育的特點是完全變態發育。

在昆蟲的變態發育有“幼蟲”和“成蟲”兩個階段,青蛙的變態發育有“幼蛙”和“成蛙”兩個階段,對於動物而言可統稱爲“幼體”與“成體”,這樣有利於學生簡單而清晰地掌握這些名稱。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幼體發育必須在水中進行,幼體要經過變態發育才能上陸地生活,因而兩棲動物對環境的依賴性很大。隨着水污染的加劇和環境的惡化,兩棲動物的種類已十分有限,僅存有尾目、無尾目、蚓蠑目4000餘種。介紹兩棲動物和環境的關係,可以對學生滲透環境保護教育。

生物教學反思14

地球上70%多的面積是海洋,最早的地球生物也是從海洋中孕育而生的。於是,海洋一直給着我們神祕感。《海洋生物》就是圍繞海洋中的各種生物和學生進行有趣味的教學和交流,本課力求使學生對海洋中多姿多彩的生物有所認識和了解。對於這節課,我做了如下思考:

如何讓學生能對海洋產生自己獨特的思考和想象

改善一貫臨摹、寫生和想象繪畫的學習定勢

怎樣有效地進行學習過程的評價

備戰——課前武裝、適當準備

《海洋生物》這一課的總體學習目標是感受海洋的美,並能來表現這種美給他們產生的獨特感受。但是學生真實的生活狀態離海洋有一段距離,很難達到教學目標。於是我藉助網絡的優勢,採用了DREAMWEAVER的網頁製作軟件給學生建構一個《海洋生物》網絡的平臺,解決實際困難。整個網頁分爲學習目標、海底探遊、製作方法、海底俱樂部和論壇(魚兒對話)5個方面。通過本課的學習希望學生能夠從生活中去發現美、感受美,並且更加熱愛大自然,培養它們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意識。

雖然海洋離孩子的生活範圍比較遙遠,但是海洋也一直被孩子們所關注,奇異瑰麗的海底景色,生動活潑的海底生物這些海洋的一切彷彿有着無窮的魔力吸引着孩子們。課前,他們就自發組織“預習”起了這堂美術課:有的跑圖書館閱讀有關海洋的書籍,有的動員家長找來家中收藏的海邊帶回的海洋標本,還有的自己上網找尋相關資料,還信誓旦旦地說也想建一座網上的海洋博物館呢。

傳統課堂教學曾過分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從而使學生成爲被“肢解”的人,甚至是被窒息的人。現在的課堂正因爲教學思想及教育方式的改變而逐漸靈動起來,更多關注了學生自身的發展和需求。

探遊——聲光結合、探遊海底

打開網頁既可聽到一段海底的聲音,同時配有漂亮的海底動畫。這一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大大激發了同學們探遊海洋的興趣。瞧!他們聽的多專注、看的多入神啊,彷彿水中的魚兒正暢遊在他們周圍呢。此時學生從聽覺方面對海洋有自己的理解,產生初步的瞭解。趁熱打鐵,同學們在老師的學習建議下迫不及待地操作起鼠標,分別瀏覽海洋生物的網站和互聯網(第一次是學生瀏覽海洋生物的網頁,第二次是瀏覽互聯網,找尋更多有特點或感興趣的海洋生物)。教室中不時傳來驚歎聲和嘖嘖稱奇聲,看來神祕的海底世界此時已經真正把孩子們吸引住了。還有的同學已經把自己找到的有意思的圖片和小動畫及時傳送到網絡平臺上讓更多的同學可以欣賞。看來一個個都想小試牛刀了,更有甚者已經在論壇短消息中請求老師讓同學們趕緊“動”起來。

多媒體進入課堂,一改過去“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的單調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覺,學生興趣增濃了,學習投入了。多媒體運用還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沒有學習興趣,學生也就不會積極提出問題,積極回答問題,懶於思考;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就會學而不厭。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海洋生物”有新的認識,發揮想象,既形象有不枯燥,並能深刻地記住與瞭解這些內容,爲能表現各種不同的海洋生物埋下伏筆。

合做——小組合作、協同表現

此時,協作小組同學間就開始了合作,共同來表現大家趕興趣的海底話題。這次的小組合作我一改平時前後四人小組合作的模式,組織的時候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要求自由組合。我在搭配上儘量避免性格、思維方面懸殊太大的現象。這樣在合作的時候,可以實現優勢互補,以好帶差,讓學生去影響學生。孩子的思維方式、語言表達的方式是相通的,他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要比與老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容易實現的多。有5人一組的在做布貼畫,有2人一組的一起在電腦前建立他們自己的網絡海洋王國,有3人一組的在準備泥塑,還有的同學一個人靜靜地在搗鼓什麼呢?連錘子電池都準備上了?原來是一個男同學根據自己的特點把電動車改裝成電動魚。我此時也就成了課堂上的“自由人”,穿插在各個小組中參與他們的合作。

小組學習注意到小組成員間的對等性,有共同的活動和相互交往的技能和意識。所以,總之,只要搭配的好,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有了這樣的合作平臺,就發揮了小組合作的優勢,小組活動才能生動有效地開展下去。

生物教學反思15

1.放慢速度,注重基礎,順利過渡。

高三新教材知識資料多,剛進入高三,知識突然增多,難度加大,學生會覺得不適應。學習的難度雖大,但是仍然注重考查基礎知識,這時就應放慢教學速度,使學生在課堂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幫忙學生慢慢過渡,逐漸適應高三的生物學習。

要認真理解生物學的各個概念、定律。看書解決不了問題,實際上學生們對概念的要點一般都是清楚的,對概念還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題海。學生做題裏面的錯誤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錯誤,或者理解錯了,或者概念模糊,這樣造成的錯誤是超多的,而且這些錯誤如果不去發現,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會錯很多次,而自己還不明白怎樣錯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錯了一道題,要明白到底錯在什麼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經過這樣艱苦的思索的過程,纔能有所提高。沒有反覆思考,對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進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題,對於典型的題目,過去大學聯考代表性的題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應用哪個概念以及規律?怎樣用?只有這樣才能把概念搞清楚。高三複習階段切忌脫離課本,利用超多的參考書和練習冊。教科書是最精練和全面的,對它要讀熟、吃透

2.以舊代新,建立知識體系。

高三第一學期的教學任務主要是第三冊書,但是高三的新教材知識是在高二知識的基礎上聯繫實際的一些深入的應用,從大學聯考的最終任務出發,最好方法就是以舊代新,把高二兩本教材的資料加進來,先複習,逐步深入,再引出高三教材的新知識,這樣複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幫忙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此外還應注意,此刻的學生,國中學習的生物知識所剩無幾,高中課本對這些知識的涉及也很少,但是大學聯考對知識的考查十分全面,複習時應有目的的把一些重要的國中知識整合到高中所學得知識中,幫忙學生全面的複習。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興趣,降低教學難度。

由於高三教材中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比較多,資料相比較較抽象,課堂教學中要把握住運用多媒體的過程,我針對教學的資料查閱了超多的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按照自己的教學意圖修改後,運用於課堂教學,例如框圖,表格,圖片,錄像等媒體方式,能夠把抽象的知識形象直觀的呈現出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有利於學生理解新知識,同時也節省了課堂寫板書的時間。

4.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繫,關注生物學科研究的熱點問題。

近幾年來,生物大學聯考愈發注重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如人類基因組計劃、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等。對於理論聯繫實際的考察也逐漸增多,例如:無土栽培與植物的礦質代謝、癌變與生物的變異、環境與生態學知識、光合作用與糧食增產等等。所以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去關心跟生物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並且學會將學到的生物理論知識應用於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中。

5.加強對學生實驗潛力的培養。

連續幾年的大學聯考試題都十分強調考生的實驗潛力。有的題目是改正錯誤的實驗步驟、有的是要求設計實驗步驟、有的要求預測實驗結果或分析實驗現象等。這些題目從方案到結果的分析都是開放的,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精神,真正是在考潛力。教師講實驗,學生背實驗肯定不行;照着教材的實驗設計依樣畫葫蘆做實驗也不行。在實驗教學中我們務必讓學生真正弄懂實驗原理,弄清實驗中每一步設計的科學依據。要讓學生掌握整個中學階段生物學實驗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如比較實驗法、單因子實驗法等。同時應增加一些探索性的、開放性的實驗,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動手操作,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潛力。

(二)教訓:

1.精簡習題

精選精練,不搞題海戰術。有的學生手裏有超多的參考書,好的教學輔導書一本足夠,練習冊一本足夠。高三的時間很緊,要做的題太多,把所有的大學聯考題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現實的,做題之前必須精選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的題型或資料,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每次考試後有的學生就急於明白答案,把正確答案記在卷子相應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實重要的是要知其然,發、更要知其所以然。此刻理綜考試,強調考的是用知識,用的是潛力,而不是死記硬背,要把知識活學活用,才能解好這個題。考完試後講評很重要,要讓學生分析自己做的題的對錯在什麼地方,把知識點深挖、吃透。不能簡單的歸於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問題還是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的不夠。在大學聯考前,學生做過的試卷就是複習重點,尤其是以前做錯的題,不就應羞於拿出來,實際是學生積累的一筆財富。

重點突出,全面複習,不能“押寶”。有人說做歷年的大學聯考題,能預測大學聯考的出題方向。大學聯考資料顯然是主要考主幹知識,但不可能避免個別偏題、怪題,涉及細枝末節的知識點。複習要把握複習主幹知識,但不能忽略小節。猜測或給學生猜測考哪部分資料是不可取的。大學聯考年年考實驗題,但是考的知識點,考的方式、角度是不同的複習務必全面。從實驗的目的、原理、實驗材料、處理、觀察記錄結果、現象分析、得出結論都要認真分析。

佈置給學生的練習必須要精簡,不能圖多,否則學生做了很多題,任務重,卻抓不住重點,效果反而不好。精選習題就需要老師去做很多題,並且細緻的整理,歸類。例如有針對性的找出不同的難度的題目適合學生在不同的時期去練習,某一類型的題不圖做得多,弄懂綜合的一道題,一系列題目都能夠掌握。

2.鼓勵學生多討論,多思考,培養分析潛力

教學中不能只顧自己講解,一味的講授式,使學生長期的只是被動的理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潛力。更多的就應讓學生主動的思考,並且去交流討論,找到自己的問題,帶着問題去理解老師的講解,同時一些簡單的問題,同學討論就可解決,老師不必題題講解,耽誤課堂時間。

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有些教師盲目地拿着答案來對,凡是跟“答案”一樣的就算對,不一樣就算錯。實際不管是老教師還是新教師,把題拿給學生之前,最好自己先認真做一下,多聽聽學生的“答案”,有無道理,是否恰當,有沒有新意。學生的思維活躍、創造力強,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就應多鼓勵學生、欣賞學生。這樣才能教學相長,是教師自己得到提高。

(三):推薦措施:

1.強調審題的重要性

大學聯考中非選取題所佔比重比較大,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遇到的問題就是,自己的答案和正確答案偏差較大,但是並不明白如此答題的原因。做再多的題,仍然不會思考。原因在於學生不會審題,針對這個問題,平時練習中,注重訓練學生在題目中劃出關鍵詞,找出考察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思考,並寫出分析後的答案,使學生找到答案唯一的原因。

2.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

大學聯考試題雖然難度大,對潛力要求高,但是考察的方向依然是注重學生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沒有知識的積累,潛力是很難構成的,所以教學中仍然要注重落實基礎知識。高三下學期我們要做超多的練習,講評試卷的環節十分重要,我再講題的時候,不是在講某一道題爲什麼選A,更多的是,利用每一道題的4個選項,將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識點,不厭其煩的帶着大家重複,去複習,爲的就是讓學生對於反覆去熟悉這些基本知識,熟悉的基礎上才能靈活運用。

3.訓練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高三下學期,練習模擬題十分多,如果只是機械的做題,講題,題目越做越多,錯題越來越多,做過的再做也仍然出錯,學生感覺收穫並不大。這樣就需要老師教會學生對做過的習題有目的的歸納總結,例如:針對考試說明,找出大學聯考考察的知識點,把比較重要的幾套題目分別進行整理。同一個知識點,能夠考察的方法很多,能夠正向推理,也能夠逆向思考,放在一齊進行歸納總結,難點就更容易突破,學生印象也比較深刻,總結的資料也有利於後邊的複習。

標籤:反思 教學 生物